教学科研能力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08 17:21:18

教学科研能力培训

教学科研能力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提高 培训教师 教学科研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176-01

提高培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培训机构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培训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应努力解决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1 注重发挥培训教师的个人因素

1.1 提升培训教师专业知识能力

这是对培训教师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培训教师,一定要有培训所需求的某个知识架构,这种知识架构是多方面的,要不断深化提高。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一点入手,进行课题开发和科学研究,然后不断延伸,形成自己的学科专长,进而成为本领域专家。所以,大力提升专业知识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首要任务。

1.2 加强培训课题的探索与开发

1.2.1 善于借鉴成功经验

对于初涉培训事业的教师来讲,善于借鉴是一个捷径。要多听成熟教师的课,可以先行模仿,使自己快速进入角色。但是,模仿之后需要有提升和超越,形成独特自我。就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就是从模仿崔颢的《黄鹤楼》开始,不断超越。作为培训教师来讲,需要有这种超越的能力。

1.2.2 重视受训方的课题需求

作为培训教师,要高度重视受训方提出的课题,全力开发出来。因为受训方所提出的,是实际工作中的需求,虽然说培训教师在开发过程中会辛苦一些,但课题一旦开发出来,它所具有的潜力、为我们所带来的效益,将远远超过自己闭门造车所开发出来的课题。

1.2.3 勤于更新课题

对于已经成熟的课题,教师上课的压力会减小。但是,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如果成熟的课题没有新意、不能与时俱进,就会降低课题的质量,没有市场。要保持课题的生命力,就要做到常讲常新。作为培训教师,要常常更新自己课题的内容。

1.3 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既非与生俱来的,也难一劳永逸。培训教师的知识技能,要在不断地积累中提高。当今社会发展之迅猛,知识更新速度之快,让人绝难预料。站稳培训讲台,就需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学习方式很多,可以到高校进修、可以到机关调研、还可以与参训学员交流,这都可以快速提高培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培训教师还要勤于积累、笔耕不辍。在积累方面要注平日的功夫,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成为专家;不要怕写文章,如果对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听之任之,就会让好的东西付诸东流。另外,勤于动笔,还能够实现教学科研的结合。

2 注重发挥施教机构的组织因素

2.1 形成培养规划,科学定位师资

作为施教机构,要把几年来教师工作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培训教师特点进行科学定位,进行双向选择,使师资力量形成最佳组合,做到人尽其才。

2.2 根据事业发展,构建学科体系

培训教学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在教学方面,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学科体系,需要案头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让学科体系既符合逻辑关系,又满足实际需要。这项工作不是某个教师的任务,需要施教机构组织,发挥培训教师的聪明才智,构建最好的学科体系。在此基础上,将课题与培训教师相对应。

2.3 推动教研开展,活跃学术气氛

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如灌输式太多,参与式太少;结论型太多,问题型太少;封闭式太多,发散式太少;继承式太多,创新式太少;求同性太多,求异性太少;从师型太多,自主型太少等等。

这些对于培训教学效果提高和精品课程的打造都形成了阻碍。推动教研活动,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推动基层教研活动。基层教研指的是教研室内部教研活动。教研室内部应当经常探讨与教学相关问题:比如学术、教法、课堂应对等。

(2)培训教师之间的互听互评。培训教师之间要经常互听互评课程,尤其涉及新开课题,应当要求老师在自己准备较充分的情况下,在部门内部进行试讲。这是用集体智慧武装一个人,同时对参评的人来讲,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3)定期举办教学科研研讨会。作为施教机构,要有组织地让老师把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教学、科研心得集中交流,较大规模的教学科研研讨会,会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4)形成“三管”齐下,助推教师成长。这里的“三管”指的是教学、科研、学习三方面工作。我们需要“教学出题目,科研作文章,成果进课堂”。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名师不仅要讲课精彩,更要有著作,有论文,这样才会底蕴深厚,收放自如。学习包括学习和调研。学习调研的机会应由施教机构提供,利用、把握机会要看培训教师个人的能力。教师在学习中不但可以学有所获,而且还能建立广泛人脉,为以后的提高积累丰富的资源。

3 努力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

3.1 科研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的能力

科研成果要转化成教学内容,需要实现语言的转化。施教机构教师需要思考教学和科研成果语言相互转化问题。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把书面语言、规范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的问题。这需要增加语言的鲜活性、感染力和艺术渗透力。简单讲,就是把高深的道理简单化、通俗化,让学员一听就明白。

3.2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

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还需要用科研作支撑。因为课堂教学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有自己的研究。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学界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要正确辨识,离不开深入研究。在培训课堂里,存在这样的情形,有的老师科研能力不强,但课好讲得好听、学员听得也轻松,甚至课堂里还能不断引发学员的笑声。表面看起来,这课讲得很成功,但事后却不能引发学员的回味和思考。这是因为培训教师缺乏研究,课讲得没深度,这样的课不能算作成功。现在的多媒体让一些教师把课件做得非常好看,课堂语言还非常具有感染力,但内容非常贫乏,学员听后哈哈一笑,收获不大。所以,培训教师要把课讲好,课堂语言艺术只是一个方面,背后的科学研究才是真正的功夫。

3.3 教学创新转化为科研成果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思想火花和亮点要变成科研文章,同样也需要转化。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灵感,转化为科研成果不能用教学语言、口头语言,这不符合科研文章写作的规范。科研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离开了这个语言系统,就不能成为科研文章。这就需要教师要用书面规范语言将它表达出来,形成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教学科研能力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研能力

一、英语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现状

首先,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有限。很多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只是兼上英语课程,这些老师的专业知识基础大都比较薄弱。有些老师在英语语音语调上都有不少问题,有的受方言的影响,一些音发不标准、甚至发不出来。而小学生基本不具备自学和辨析的能力,若教师的发音存在问题,学生也就照样学习了,日后纠正发音会比较困难。有些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并不十分用心,课上也只是简单教授学生几个单词,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在上课初始还能学点知识,到了后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只是为了应试而教,会采取一些填鸭的手段,只要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就行,忽视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培养。其次,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较低。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师大都不十分重视科研,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对英语词汇的变化掌握不多,科研能力有限。大多教师认为小学的教育,就只是重复性的上课,多年也不会发表与教学相关的论文,不搞课题研究,不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水平,不参与教学研讨会,不研究小学生心理特征,不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估,没有把科研当作教师的一项能力。

二、小学英语教师素质问题的成因分析

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其成因有多种,总结如下:(1)重视不够。首先,小学的英语教师所学专业不一定对口,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小学的英语教学,不少情况下只是让主课的老师代上英语课,这些老师本身已经有很繁重的课业任务了,再加上并非自己专业的英语,一人教授多门课程,根本无法专一研究一门学科,再加上对小学英语学习的重视不够,势必影响英语教学质量。其次,小学教师的学历偏低,没有牢固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功底,英语词汇量小,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要做科研,十分吃力,有的小学教师甚至就是中学毕业,就连完成日常的教学都成问题。再次,在农村,小学教师通常是一个老师教授多门课程,加之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于英语课程,只是应付了事。(2)待遇不高。首先,农村的经济、生活条件都远不如城市,在农村任教,教师们一人教授多门课程,课业任务中,待遇差,劳动与所得不成正比,这就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不高,没有其他福利和保障,这就很难吸引人才,很少有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愿意到农村的小学执教。(3)教育、学习资源匮乏。即使有教师愿意扎根农村,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出力,以农村现有的条件,教师也很难施展抱负。在农村,很少或没有可供教师进行教研的图书馆、实验室,至于在英语教学中必须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在农村根本不存在。这就无法让学生学好英语,而单一的课堂形式,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有个别教师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也无法获得一手资料,很多有用的网络资料,在农村根本无法获得,而教师可以得到的资料也不足以支撑其教研活动。

三、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新课标是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的简称,对于英语而言,指的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改革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的。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中小学的英语分为九个等级,其中小学要求完成一、二级的英语课程目标和内容;初中完成三、四、五级课程目标和内容了;高中完成六、七、八级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第九级是专为外语高中和特长生设定的课程标准。首先,小学英语教师能力培养是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英语教育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也为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生能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日后的继续学习十分重要,英语是一门衔接性较强的科目,若学生在小学阶段无法达到既定标准,到了中学阶段,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因此,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能力的提高成为必要,只有教师能够按照新课标授课,学生才可能按要求完成学业。其次,小学英语教师能力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与国际接轨程度在不断加深,英语成为重要的沟通桥梁,没有语言,交流无从谈起。要参与国际竞争,就不能让语言成为障碍。在英语学习成为普遍现象的大环境下,我国开始将英语的起点提前到小学阶段。这在英语人才云集的大中型城市并不难实施,但到了农村,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实施起来难上加难。因此,我们要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能力培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训策略

要想让英语在农村的小学推广开来,必须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教研能力,面对农村小学教师英语底子薄弱的事实,笔者对于如果提高其教研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转变思想、认识科研的重要性,这一点主要从校方和老师两方面下手。校方要重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将教研活动纳入工作日程,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提出教研的要求,制定目标和适当的鼓励制度,激发教师搞教研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本身,也要认识到在信息日益更新的时代,不进步就意味着倒退,要让自己的教学跟上社会进程,尤其是英语这样应社会发展需求而生的科目。此外,政府也要加大对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加大对农村地区“三支一扶”倾斜力度,例如,服务期满的支教志愿者可以在继续深造、工龄计算、公务员报考等方面享受优厚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英语专业毕业生投身农村英语教学。最后,政府要适当给予财政支持,改善教学设备和英语学习环境。其次,要丰富农村小学教师的学习资源。学校应该尽量为教师的教研活动提供多方面的资料,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力度。除了政府和学校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给予资助外,教师也要积极配合,利用现有的资料,互相合作,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开展一些类似基本功竞赛等可以提高能力的教研活动,多听课、多总结、多交流。再次,农村小学教师应多与中学、大学教师交流学习,尤其是英语课程,中学和大学通常比较重视英语教学,开展英语教学的时间比较长、经验比较丰富,有多种多样的组织学生学习的途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若能和经验丰富的中学、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在教学中定能事半功倍。除了交流学习外,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还应多参加培训,主要包括心理培训和专业培训,既从心理上真正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又从专业上进行强化。学校应定期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轮流参加培训,包括短期英语课程培训、各类研讨会等,而基本功较差的或是转岗教师需要参加基本功培训、长期的基础性培训或是学历深造等。只有广大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师拥有了较硬的专业知识,才谈得上进行教研活动。最后,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的动力问题也是关键所在。虽然教师这一职业向来被称为神圣的职业,但它也具备普通职业的共同特征,教师也需要回报。因此,优化农村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师待遇,减轻教师负担、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也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可以专心搞教研的前提,只有让教师们没有课业负担和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引导他们全方面展开教研活动。

参 考 文 献

[1]龚奕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研究——以浙江省武义县农村小学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6):167~168

[2]李晓莉,杨国燕.关于河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调查[J].教学与管理.2009(3):73~75

[3]刘影.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研究[D].2009(5)

[4]赵桂香,孙继明,吕敬萍.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J].科教文汇.2010(7):22~26

教学科研能力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技能培训 教学学术 二语习得教学法

课 题:本文系北京服装学院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艺术类大学生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项目号QTXM02140201/063/010系列论文。

笔者,一名在艺术类院校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于2013年随“赴加拿大市属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团”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为期四个月的“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课程”。并在培训期间,通过学习该校教育学院教师讲授的课程、参与课堂讨论、进行模拟实践、旁听该校语言学院的英语课程、阅读大量学术文章,对英语二语习得教学以及教学学术有了新的思路,并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理解。综合分析,此次系统的培训课程使英语教师,尤其是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一、教学学术

此次培训课程分两部分先后进行。第一部分的课程主要集中介绍教学学术,主要授课方式是每周都有这对该周培训主题的3~4篇专题文章阅读任务。之后,在课堂上教育学院Andrea Webb和英语系教师Rick Gooding会就该主题进行生动详细的讲解、组织老师们进行热烈讨论并布置课下进一步的阅读任务。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笔者对以下几个专题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已在教学研究活动中予以实践。

1.有关教学学术的一些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即教学学术中的“指南针”“地图”和“工具”。所谓“指南针”指的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思考的四个问题:一是学生将会学到什么,为什么这些内容值得学习;二是学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三是怎样做才有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四是怎样判断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地图”是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信息的不同学术研究领域。而“工具”便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采用的不同科研方法。

利用这些基本概念,教师可以系统地思考怎样更加有效地教学,以及怎样评估自己的教学,尤其当授课对象为艺术类学生时。因为与非艺术类学生相比,艺术类学具有更加感性、自信、想象力丰富、崇尚自由等特点。他们的专业学科压力大,耗时长。在使用教学学术“指南针”时,艺术类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他们专业需求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2.教学档案的含义及怎样建立自己的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是加拿大教师在申请工作时向校方提供的起到如同我们在国内使用的简历作用的文件。与简历不同的是,教学档案中除了简历外,还必须包括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以及得到的教学评价。完成各自的教学档案的过程使大家对教师这一职业以及自己的教学效果重新进行认真思考,正确定位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3.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清楚地区分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三种课程设计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是由学生提出教学内容以及问题,教师就这些问题进行讲解。“以教师为中心”是由教师决定学习内容,进行课堂讲授,学生学习。“以学习为中心”依然是由教师设计课程,但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讲授教学内容,还要提出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目标的问题,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自主地完成学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能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合理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大纲,促进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

4.建立学习组

学习组的概念极其广泛,任何可以从彼此获得知识的一组人都可以称为学习组。教师们在工作中,可以在自己所在的系部中建立一个这样的学习组,大家定期交流教学经验、科研经验甚至生活经验,共同提高。

5.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真实的评估

对学生的评估并不仅仅是对于学习的衡量,它本身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其采用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估(Summative Assessment)两种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其中,形成性评估旨在检验学生某阶段的学习效果,使其意识到不足所在,在“测评―反馈―反思―改进”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取得进步。在为艺术类学生设计形成性评估活动时,评估所选取的材料可以机动灵活:可以包括由教师选取的适合检验每阶段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测评材料,以及由学生自由选取其愿意或有必要阅读的专业相关的英文材料进行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各方面的测评。

6.怎样撰写教学学术论文

一篇好的教学学术论文是与日常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因此,好的选题来源于教学,成果能够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二语习得教学法

1.课堂讲解及讨论

通过来自韩国的Won Kim老师主讲的二语习得课程(TESL),让英语教师们了解了很多二语习得方面的前沿理论,并在主讲教师的推荐下做了大量的相关阅读,组成2~4人的小组选择二语教学界很有影响力的一篇文章进行30分钟的陈述与讲解。这大大促进了教师对于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教师们也通过形成学习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提高了分析讲解文本的能力,对现今的二语习得理论有了进一步接触。

比如在Bonny Norton关于二语“投资”(Investment)的一篇文章中,“想象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y)这一概念就给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以很好的启发,使其能够从新的角度设计符合学生的“想象共同体”要求的英语课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2.旁听课程

应用同行评审技巧和标准,在教育学院的安排下,教师们参与了UBC老师的英语听说课堂。UBC的老师们实际实施的教学方法各有千秋,采用不同有关课堂组织、管理学生、授课、监督学习、及时反馈以及课堂评估的策略和技巧。笔者参与了3位教师的课堂,他们是Ayah、Angie和Brian。Ayah听说课上用录音笔记录每位学生的表现;Angie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Brian的授课内容不局限在课本上,还为学生介绍了很多网上英语学习资源。

Ayah使用录音笔记录学生课堂讨论这一点对笔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如何解决口语课上无法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观察、评估和有效的反馈指导这一问题。用录音笔记录下的每位学生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的音频资料可以由教师进行点评,也可以由学生们和学生本人进行点评。参考这些策略和技巧,笔者反思以前的教学,找到了提高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突破口,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小结

通过这段繁忙紧张而又充实愉快的学习生活,来自北京17所高校的英语教师们意识到教学学术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充分了解了进行教学学术研究的方法。作为学生大部分都来自艺术类专业的英语教师,笔者更加意识到: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使其在职场中充满竞争力的关键,是将学生的艺术专业需求和要求贯穿到英语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去。

参考文献:

[1]Daniel J.Bernstein.Peer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Work of Teaching. Change[J].March/April,2008.

[2]Paul Axelord.Student Perspectives on Good Teaching:What History Reveals.Academic Matters[J].February,2008.

教学科研能力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学 科研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科研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科研动力不足,访谈中,多数教师表示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都不重视音乐课,音乐教师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都是以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来面对工作,所以多数教师也不愿意搞教学科研。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被调查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意识,但教师们的教学科研动力严重不足,许多音乐教师表示,不知道怎样写出高质量教学科研论文,也不知道怎样进行教学课题研究。这些数据和访谈表明,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相当低下。因为农村小学的条件不好,收入不高,导致教师们无心也无力购买更多的专业类或者教育、教学类杂志、书籍学习。另外,因为学校的经费有限,大部分农村小学都没有图书报刊室,更别提互联网上的教学科研数据信息资源。即使在设置有图书报刊室的学校,其图书报刊室里也多以陈旧过时、消遣性书籍或党政性报刊杂志居多。这些都表明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科研资源极其匮乏。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音乐教师还是处于边缘化的境地,不少农村学校领导既不倡导教学科研,也不肯定教学科研活动,对教学科研成果也少予奖励。由于没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和适当的激励机制,导致教师们的教学科研价值得不到承认,教学科研积极性也没有得到保护。音乐教师也只有在文艺表演、唱歌或器乐比赛时才被重视。所以,造成了多数农村小学音乐老师侧重点不在这,我国一大部分小学音乐老师能力不行,都是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中师十分注重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培养,而对学生的教学科研意识、教学科研知识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较为不足,导致许多中师毕业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低下,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机会不仅很少,而且缺乏专门针对山区小学音乐老师的培养和锻炼。虽然绝大部分的山区音乐老师能够认识到教学科研必要性,但是对于科研与教学的同一性认识很欠缺。在教学与科研两者的地位上,不少教师没有认识到科研与教学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作用,把教学与科研分割开来,认为把教学工作做好才是自己职业的根本,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普遍重教学而轻科研。

三、思考与建议

大力开展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在职培训项目,通过参与式培训、专题讲座培训、现场观摩学习等多种培训手段,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科研知识、教学科研方法以及教学科研能力。农村小学音乐老师应该改善自己的狭小的观点,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应树立教研一体化、教学就是研究等新的观念。认识到教学科研工作从来不是额外的工作,教学和研究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同时,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还应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等教学科研的工具性知识,了解和熟悉教学科研的基本过程,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

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远远不能满足教育需要。另外音乐教师的待遇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部门领导者不重视小学音乐教育;2.同行们的蔑视;3.社会生活环境中音乐老师不受人们的尊重。

在中小学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喜欢听音乐但是不懂乐器,甚至对音乐的知识懂的也很少,就像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都会唱歌,但是没有一个认识音乐演奏的谱子。根本不会视唱。还有学生对欣赏乐器,对乐器也充满了憧憬,在老师示范和距离的同时,学生就像看戏法一样,时不时的发出哈哈的笑声充满了神秘和憧憬,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听流行歌曲或者摇滚乐,这充分的说明了乡村音乐已经遭到了淘汰,农村音乐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实际达到的目标相差太远。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降低。所有的教学设施都是教育基础的保证,由于很多原因,在农村教育中,音乐教育不受到认可,没有地位。音乐的硬件配备也受到了影响。在一些贫困的山区中,一些基础的生活条件都没有,更不用说电视,电脑了。就像课桌板凳都成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老师的信息受到了封闭,这都是最重要的问题

四、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其次,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努力加强对农村音乐教学事业的培养和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样才能对农村基础音乐事业的一个保障。对其他教育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提高农村音乐教育的基础问题也是首要问题。因此先要合理的运用所有的师资力量。充分的发挥他们的长处,去教育学生为他们能力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正因如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和资金的帮助,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有计划、有方法、有教学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重要的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使师资更加雄厚,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新课程,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科研能力培训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basic-level organizations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specialty,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paths of construction of basic-level organization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is suitable for engineering specialty,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level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engineering specialt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competence of teachers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专业发展;校企合作;教学科研;基层组织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eaching and research;basic-level organizations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43-02

0 引言

随着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等新技术在路桥建设领域的应用,以往以教师的个人能力成长为出发点或以培训、下企业实践等单一载体锻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路径难以胜任路桥类人才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通过对影响高职教学科研基层组织整体教学科研能力发展的全要素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分析,着力探索高职工程类专业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与师资团队核心竞争力建设的路径。

1 高职专业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的特点

1.1 开放性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企校融合,而作为高职的教学主w――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团队由于企校融合、注重实践等特性,需要组织(团队)成员具有开放、包容特性。

1.2 校企协同 高职教育从诞生起,就伴随着校企各自发挥自身在职业教育不同阶段、不同角色的重要作用和职能,促进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教学科研基层组织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也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融合,专兼职教师从协同授课不断拓展到课程建设、联合科研、社会服务等众多领域。

1.3 注重实践 高职教育始终要在市场环境下,围绕“以企业岗位实践――转化职业教育素材――按照岗位人才标准培养各岗位急需的人才”的不断循环的人才培养实践,服务岗位人才培养。

1.4 社会服务 高职教学科研基层组织不仅在为社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方面作用突出,而且承担着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诸多社会服务任务。

2 当前高职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仍存在着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制约专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主要是:

2.1 专任教师生师比仍然偏高,领军人物缺乏 2015年高职教育在校生占整个高等教育的45.6%,而高职专任教师占本专科专任教师总数仅为31.8%,专任教师生师比普遍在1:20-1:30之间,远低于“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要求的生师比18:1为合格,16:1为优秀”的标准要求,高职专任教师数量的不足使专任教师不仅课时量较大,而且承担了大量协助兼职教师的工作任务,使得专任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社会服务的时间难以保证,而且普遍缺乏高水平领军人物或专业带头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2.2 机制和制度改革滞后或不完善,团队效能不高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偏少、重点科研、创新发展平台实力偏弱、重大科研项目承接能力不足等问题,暴露出高职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配套的制度建设不完善,没有形成促进高职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有效发展的内驱动力,造成高职教学科研基层组织或团队效能不高。

2.3 结构不合理,协同发展能力不强 高职教师不仅规模数量上存在较大缺口,而且高职教学科研基层组织能力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专兼职教师教学与企业岗位实践能力结构不匹配,领军人物缺乏,教师间协同发展能力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

3 高职工程类专业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的路径

打造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需要从专兼职教师两个层面入手,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在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项目与任务承接等方面的作用,培育各级、各类专兼职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团队。

3.1 打造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3.1.1 专任教师

①通过深化改革优化专任教师教学与企业岗位实践能力结构。优化专任教师教学与企业岗位实践能力结构需要从外部引进和原有专任教师培养两方面同时入手,在专任教师培养上要结合高职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针对专任教师掌握专业与行业新技术、岗位能力项目转化成教学单元、企业岗位工艺实践能力、技术服务意识与能力等能力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措施,着力补短板,优化专任教师能力结构。②发挥好教研活动的学习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研讨、听课、公开课交流、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教研活动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互补、互学、整合提升的作用,特别是邀请兼职教师、学生代表等参加教研活动,从教与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不同侧面进行剖析,持续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使教研活动成为年轻教师成长的重要载体。③注重对专任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把专任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高职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学校聘请的企业能工巧匠的传帮带作用,根据培养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让专任青年教师融入传帮带师傅的专业建设、科研项目等实际工作团队、任务,通过专任青年教师分层、分方向培养,促进教学科研基层组织融合提高的常态发展。

3.1.2 兼职教师 高职院校持续推进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和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活动,逐步实现了企业兼职教师参与高职教育的常规化、规模化,加强兼职教师分层管理。

①初入职的兼职教师要加强对职教理念、教学方法等的培训,使初职兼职教师熟悉教育规律,知晓工作职责与教学工作任务,为其尽快融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②要在兼职骨干教师承接教学任务基础上,发挥兼职骨干教师在专兼职教师联合进行教学改革与社会服务等领域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能力和作用,实现专兼职教师的共同发展。③要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聚集作用,聚集企业技能大师级兼职教师将企业的先进技术率先引入专业课堂,为专任教师、学生培养提供新技术和创新元素。

3.2 创建不同类型的教学团队 专任教师要面向办学能力与教学质量提升及配套项目、科研课题、技术研发、企业员工能力提升项目、技术支持与服务等项目或任务,探索建设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基层团队,组建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校的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结构的教学科研基层团队,尤其是与企业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携手合作研发项目,使教师从生产实践、项目建设实践中汲取营养。

3.3 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有效发展的配套制度建设 ①学校只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检测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成效,尽量减少行政干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进行教学改革,为教学改革创造相对自主的环境。给教学科研基层团队提供物质资源、运转经费,并要将学校支持措施制度化,减少随意性,以保障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项目建设的有效运行。②国家尽快落实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保障高职有足够的资金完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高职院校也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实际和短板规划资金使用和建立保障制度,让专业教师做专业的事,加大对专业教师教学科研与服务的成果奖励力度,核心是形成有利于教学科研基层组织核心能力建设与发展有效的激励机制。

3.4 强化教学科研基层组织效能管理 在给予教学科研组织建设自和激励机制的同时,强化教学科研基层组织效能管理,加强教师个人与教学科研基层团队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效能考核相结合,营造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良好内外部条件,促进高职教师发展内驱动力的形成。

高职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除了建设创造以上基础环境和条件,还要结合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与创新发展,为师资团队核心竞争力建设开辟有效路径,如图1所示。

4 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实践与创新点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路桥工程学院建于2006年,学生规模较大,但因建设时间短,师资规模、教师实践素材转化教学资源能力、科研能力等教学科研能力均较弱。近五年来,围绕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与师资团队核心竞争力建设,着力在短期内解决教师团队教学、科研、项目承接能力的短板,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4.1 做足校企融合,拓展发展平台 做足校企融合,增强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师资、实训基地、项目团队成员服务专业建设的资源整合能力,建设面向办学能力与教学质量提升及配套项目、科研课题、技术研发、企业员工能力提升项目、技术支持与服务等项目或任务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或团队,显著提升了专任教师适应岗位技能培养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科研与服务产业能力、专业建设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

4.2 全力推进社会服务和应用研究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路桥类专业二级学院以企业员工能力提升项目、合作企I专业工程项目等社会服务项目为载体,全力推进专任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和面向项目的应用研究,不仅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而且,在参与项目中形成的研究、实践成果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持续高于全国骨干校平均水平。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以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的全面建设、教学科研项目或任务载体为依托,以全要素多举措的制度建设为保障,注重教师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分层培养,项目引领驱动,以教师发展为核心,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和团队核心竞争力,以此实现高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树臣.在教师培训管理中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2]邓荣.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类专业“三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1).

教学科研能力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教学科研部 教学科研型 核心竞争力

[分类号]G250

1 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多年来,多数高校图书馆形成了业务工作和服务是根本的观念,将业务工作的好坏与读者服务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馆员是否称职的标准,从而过多强调服务性,工作的重心也是围绕着与读者服务直接相关的文献需求等业务上;加之图书馆人员编制偏紧,馆员的精力也主要用于完成日常工作。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重业务、轻研究,使图书馆的研究职能逐步萎缩和弱化。此外,学校长期以来也把图书馆作为教辅单位,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在馆舍、自动化、网络化设备以及文献资源的建设上加大了投入,但还是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就是搜集保存文献和为师生提供借阅服务。将其依然定位在一个单纯的服务机构上,使图书馆的教学、科研始终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人员引进、科研课题立项等政策上很少倾向于图书馆,导致图书馆在申报科研课题时往往成功的概率很小,即使立项了,层次也不高。因此,组建图书馆教学科研部,就是为改变传统观念和传统发展模式,把教学科研与服务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克服图书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其社会地位以及在师生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为构建“教学科研型”图书馆、贯彻“以教学科研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以及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2 高校图书馆设置教学科研部的必要性

2.1 构建“教学科研型”图书馆的需要

“教学科研型”图书馆的基本含义是:在教育现代化和高校体制改革的推动下,结合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构建以服务为基础,以主动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为主导的图书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①优化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质量;②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搞好自己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教学科研型”图书馆要求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不断拓宽,在基础职能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改变以服务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做到服务与教学科研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图书馆从事教学科研不是简单地组织一些相关课程、发表几篇文章就可以的,而是利用文献信息知识底蕴和自己的专业特长承担相关的专业教学任务,完成较高层次的科研项目以及培养相关专业的博、颐上研究生。要达到这些要求,需要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才团队,因此图书馆组建教学科研部就是顺理成章的。

2.2 “以教学科研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对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良好的文献信息服务效益来体现的。高质量、高水平服务的基础条件是图书馆馆员的学术水平,教学科研工作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总结和升华。图书馆成立教学科研部,不仅对本馆的业务工作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且有利于增强馆员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充分发挥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要提升图书馆的工作水平与服务质量,顺应社会对图书馆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就必须强化高校图书馆的教学科研工作,努力贯彻“以科研促服务,以服务求发展”的理念。

2.3 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核心竞争力”实质上是在竞争中起核心作用的生产力,它是“提高质量水平”能力、“提高效力”能力和“创造效益”能力三个方面能力的综合反映。对于“教学科研型”图书馆而言,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与关键;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和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动力;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形成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保证。高校图书馆要想提高竞争力,必须在做好传统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同时还要有科学的管理体系。“教学科研型”图书馆必须具有学术性、研究性、特色化、数字化、个性化、知识化等特征,其中学术性和研究性应该放在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至关重要的位置,教学科研部门成立后的良好运作将对图书馆的学术研究起到推动作用,从而也对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

2.4 提高馆员整体素质的需要

教学科研工作是为培养现代化人才而进行的开创性的、极具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也是馆员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科研骨干的带动下,教学科研成果不仅对本馆服务工作有很大推动作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达到促进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图书馆理论创新,保持馆员服务观念的先进性,使日常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同时对馆员自身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3 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部主要的业务与管理职能

3.1 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任务

信息素质是本科生、研究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不仅是因为信息素质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科学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向社会后自我发展的必备基础。因此,信息素质教育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信息素质教育教学是图书馆人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笔者所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教学科研部对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信息检索与利用》、《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选修课,对研究生开设了《竞争情报》、《网络资源的利用与管理》选修课。由于有了教学科研部对教学的统一规范管理,彻底改变了以前教师各自为政,教材、考试、教师教学评价等不统一的问题。

3.2 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按照这一要求,教学科研部设置后就着手组织教师认真研究,精心规划,很快启动了信息检索与利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开始建设精品课程网络平台,把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课件放在网络平台上,同时准备利用平台建立授课、学习、答疑、讨论及作业处理等教学过程支持工具,为申报精品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材建设方面,准备重新组织自主编写,力求凸显教材内容具有先进性、鲜明浓郁的专业特色、优秀的专业文献指南、系统完善的研究体系、理论联系实践、深入浅出的语言风采、自学与教学的良师益友等特点。

3.3 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是对科研和开发活动的管理,是科研事业生存与发展之本,没有科学的管理就不会有最佳效益。为加快图书馆科研事业发展,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不同来源的科研项目。因此,教学科研部一建立,我馆就根据国家和学校有

关科研管理办法,结合馆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使科学研究有章可循。图书馆科研项目管理包括科研计划管理(科研项目立项原则、申请立项程序、立项项目在研检查、项目档案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管理部门、经费资助额度、经费使用)、科研成果管理(论文、专著、成果鉴定、成果推广)、奖励政策(不同级别奖励政策)等。由于图书馆有了专门的机构和科学的科研管理机制,本年度已批准立项的课题有学校项目3个,省级项目1个,CALIS项目2个,国家级合作项目1个,馆内自选项目5个,本馆人员参与不同级别的横向项目5个,馆员在不同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研究项目是未成立教学科研部的3倍,发表的论文是未成立教学科研部的2倍。

3.4 硕士点申报工作

在设置教学科研部之前,图书馆没有把中请硕上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其主要困难在于相关材料中要求的人员状况、设备配置、资料定购、科研经费、开设课程、学生培养等内容对图书馆来说存在先天性不足。而最主要的是导师的水平和科研经费的多少;其次是相关的本科生培养欠缺。设置教学科研部后,考虑到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和现有的科研状况,我们精心制定了申硕三步走计划:①争取研究生处支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与院系共同申请招收相关专业研究生,如农业信息管理、农业信息网络等;②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校内外科研项目申请力度,积累成果,同时按申硕要求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③三年后图书馆自主申报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硕士点。目前第一步已开始实施,学校拟批准今年开始招生。

3.5 科研队伍建设

在科研队伍建设方面,教学科研部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大家组织起来,集中群体智慧,联合科研。在具体操作上采用“化零为整”、“化整为零”的方法。“化零为整”,就是将研究人员的思想观点集中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由各个研究小组组成图书馆的科研团队。团队由一名学术带头人牵头,负责拟定研究计划、确定主攻方向、通报科研信息、组织中报科研课题,协调各研究小组之间的分工与协作。这样便干定方向、上规模。“化整为零”就是在主攻方向确定后将科研任务划分为责任范围分配给各研究小组,各研究小组再根据小组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分工,这样便于出成果、出效益。通过“化零为整”、“化整为零”决策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图书馆科研管理,克服了以往科研上各自为战、兵力分散的弱点。

3.6 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培训活动

学术交流、培训活动是科研人员了解馆内外学术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促使他们产生科研灵感的激素。同时又是寻求科研素材,协同开发的一条有利途径。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培训活动是教学科研部的一项日常工作。如组织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培训,主要学习有关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理论知识及网络信息技术;组织大家听学术报告和专家讲座;请本单位或外单位科研能力强、科研经验丰富、论文整体水平较高的同志作科研经验报告;组织对外学术交流,加强与院系和校外科研合作等等。目的是使馆员在不断更新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逐步完善知识结构,解决业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积极承担相关研究课题。

3.7 其他日常工作

除履行上述业务与管理主要职能外,教学科研部还承担一些事物性日常工作。如新生人馆教育片的制作和入馆教育培训、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秘书工作、图书馆学术委员会秘书工作、分阶段编写图书馆自选科研课题指南等。

4 结语

教学科研能力培训范文第7篇

1.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存在不稳定性,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多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的人员并非经过严格招聘而来,大多数都没能接受档案管理的正规教育,不具备相应的档案管理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部分高校的二级学院也没能配备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由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兼任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一职,正是因为身兼数职,才给教学科研档案带来了更多不利。

2.缺少资金投入,各种硬件设施不足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必然的趋势,但要想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购入各种先进的设备,例如各种安全系数较高、性能比较稳定的大容量存储设备、网络设备、软件平台等等。这些先进的设备都需要很多的资金。然而很多高校的档案管理的资金来源都主要是依靠财政预算和上级的补助,但是那有限的资金却很难满足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正是因为如此,硬件设施无法跟上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使得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3.档案的信息输出能力较弱

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部门要将开发的教学科研档案信息通过不同的传播形式,积极的传递给广大师生。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教学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输出能力还很弱,因此,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信息输出不能够完全适应高校师生对教学科研档案信息的需求。虽然部分高校将教学科研档案的部分内容信息在校园网上进行公布,但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无法满足广大师生对教学科研档案信息的需求。因此,我们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该自觉地改善服务模式,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力争让所有需要教学科研档案信息的师生都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4.靠政策、少创新,重管理、轻服务等落后观念顽固存在,转变观念仍是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许多高校对教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管理上还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忽视教学科研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在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上着眼局部,缺乏整体的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发挥不够,在管理观念上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观念、理论和方法,“等、靠”思想十分严重。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教学科研档案管理处于相对被动、滞后的状态。同时,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根深蒂固。

二、改善高校教学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1.创新管理理念,树立全员档案意识,打破传统思想观念

之所以档案管理人员与教育领导阶层会缺乏足够的档案现代化管理意识,是因为他们没能明确教学科研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做好高校教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信息服务学校、服务社会”,让这些档案有效的为学校教学服务,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加优质的人才。同时还必须要打破传统的观念,清晰的认识到做好高校教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能够仅仅从经济利益角度进行衡量,而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衡量。

2.尽量拓展资金来源

各种财政预算可以作为教学科研档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却不应该成为唯一来源,档案部门应该要尽量的拓展资金的来源,积极的为教学科研档案管理配置各种能够适应时展的软、硬件设施,加快教学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档案部门应该积极的将教学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纳入到地方信息化或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中,以便于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保证。同时还可以积极的提供资金的利用效率。例如与当地的电信部门合作,获得相应的网络优惠支持等,与当地有关的IT企业合作,减少软件平台开发资金。

3.创新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创新的教育理念促进了我国高校在办学方式、学科领域建设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同时也促使了高校教学科研档案的种类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趋势,为了能够让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能够发挥其应用价值,就需要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机构及教学管理部门进行一个明确的、科学的界定与分工。因此,必须使管理制度创新走在实际工作的前面,来指导和约束管理行为。各高校要依据国家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和《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要求,制定合理、完善、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将全校教学科研档案分为学校、教务处、二级学院,并规定相应的管理范围。做到分工明确,克服和防止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落实有力、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使教学科研档案管理做到“三纳入”、“四同步”。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科研档案目标管理标准,积极开展档案管理业务培训,加强二级学院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体系的完善,不断总结经验,加大规范化建设力度,实现教学科研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以此来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科研档案在高校教学研究、教育管理、教学活动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以此来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同时完善的教学科研档案建设工作能够帮助我们树立全局的观念,具备超前的工作意识。

4.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教学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纸质教学科研档案逐渐成为数字化,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教学科研档案开展网络服务已成为可能。高校应加大教学科研档案现代化设备的投入,积极的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科研档案的管理,并建立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通过信息网络手段实现对教学科研档案管理服务升级,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各种网络平台,积极推进教学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5.加强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提高档案服务意识

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科研档案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对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拓展档案人员的思维、知识面,在深入了解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档案业务管理水平。此外,还要认真做好教学科研档案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具有对数字化档案资料进行计算机处理的能力,成为既具备教学科研档案管理能力,又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使档案服务做到以人为本,由被动变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服务,更好地满足师生员工对教学科研档案的利用需求。

6.建立教学科研档案服务信息反馈机制

教学科研档案服务信息反馈机制的家里,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握各种教学科研档案需求信息,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这种机制包括了检索工具的实用性,编研成功是否能广泛而准确的进行教学科研档案作用的传播,教学科研档案方面的规则制度是否合适,服务态度是否需要更改等等。反馈而来的信息一般都拥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也比较具体,高校能够根据这些反馈而来的信息,逐渐改变服务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让教学科研档案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7.坚持管理和利用并重

教学科研能力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在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将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为教学组织、设计、合作者。职能的转化要求教师要不断发展,适应各种教育变革,需要教师具备不断反思、改进自身教育行动的能力,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为更好地了解目前职业学校青年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现状,为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现状进行专项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校35周岁以下43名专、兼职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2名,女性31名;文化基础课教师13名,专业基础课教师9名,专业课教师21名;本科学历教师6名,硕士学历教师36名,博士学历教师1名;工作年限<3年的教师9名,3~5年的教师10名,>5年的教师24名。发放调查问卷43份,收回有效问卷43份,有效率100.0%。

1.2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力求简明扼要,提问切合实际且容易判断,能全面反映现状。调查内容包括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氛围3个方面,共15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将调查表以电子稿形式发至调查对象的个人邮箱,要求其填写后发回。

1.3统计方法

建立专题数据库,利用Excel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对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挑战。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活力但个性又千差万别的学生,教育内容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理念来对待工作对象及工作内容,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除具备多元知识结构和娴熟教学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教学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乐于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和方法,并能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实践,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3.1教师要增强教学科研意识和自觉性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工作繁重,多数教师缺乏从事教学科研的意识和自觉性,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如认为教学科研是一项高深莫测的工作,只能由资深教师和教育专家来完成;或认为教学科研对教学工作没有帮助,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科研是额外负担;或将教学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以上错误观念削弱了教师从事科研的自觉性[1]。本次调查发现,虽然认为教学科研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教师分别占90.7%和62.8%,但是行动的具体落实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除了阅读教科书还阅读其他参考资料方面,定期有计划进行的仅占25.6%,有67.4%的教师在需要时才阅读。(2)在学习专业知识或阅读有关文章时深入思考并发现问题,经常能做到的教师仅占27.9%,基本做到的占48.8%,有23.3%的教师只是偶尔做到。(3)在教学中经常尝试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师占55.8%。(4)在教学中遇到问题能经常主动寻找原因的教师占72.1%。因此,增强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自觉性迫在眉睫。学校要采取措施转变教师观念,树立全新的科研意识,让教师知晓教学科研的主力军是教师,仅会讲课而不能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是不合格的。

3.2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教学科研能力包括科研基础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基础能力是科研活动与其他研究活动的交集部分,是研究者的基本能力,包括科研资料搜集能力、科研资料处理能力和科研成果体现能力。其中科研资料搜集能力即为研究者对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等;科研资料处理能力主要强调研究者自身对资料的处理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等;科研成果体现能力是指研究者对科研成果的输出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论文写作与发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教学科研的价值所在,是科研能力的核心要素,研究者只有拥有扎实的科研基础能力,并积极主动地对教学科研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教学科研能力永恒的主题[2]。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必备能力。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阅读专业书籍、报刊、文献时经常做读书笔记的教师占23.3%;课后经常做教学反思笔录的教师仅占2.3%;经常运用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整理教学资料的教师只占23.3%;经常使用Mathtool、SPSS等数学软件对成绩、实验结果等数据进行处理的教师占14.0%;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教育教学观点的教师占53.5%;近两年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篇的教师占18.6%,高达34.9%的教师没有任何发表;参加过科研课题研究的有37人,占86.0%,没有参加的有6人,占14.0%。由此可见,教师科研资料搜集能力、科研资料处理能力和科研成果体现能力较薄弱,但参与科研的教师比例还是较高的,因此加强教师科研基础能力培养非常必要,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创新能力。

3.3学校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良好的科研氛围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供有益的环境。教学科研氛围需要学校领导与全体教职员工共同营造,学校对教学科研的重视不能仅仅体现在舆论宣传上,更要在政策、制度、经费等方面给予切实保障,使教师了解开展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并有热情、动力参与其中。本次调查发现,6名教师没有参加科研的原因依次是想研究但无从下手(占50.0%)、科研能力薄弱(占33.3%)、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占16.7%);参加过科研的37名教师在科研中遇到的最大困扰依次是教学与科研时间有冲突(占37.8%)、缺少科研团队协作(占27.0%)、缺少学科带头人指导(占18.9%)、科研经费不足(占16.2%)。由此可见,学校在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方面仍需加强,尤其是要开设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对科研课题选题、申报程序的了解,要合理安排课程,使教师有一定精力和时间从事课题研究。

3.4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举措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逐步推进,学校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科研能力已成为教师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本次调查中,对自身教学科研能力评价一般的教师占51.2%,较强的占18.6%,较差的占30.2%。因此,学校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

3.4.1建立教学科研导师制度

充分利用学校人才资源,实行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配备学业精深、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导师。导师从获取第一手教学科研信息资料、撰写课题设计书、申报课题、课题研究过程、课题总结、成果收集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实行全程一对一指导,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指路作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3]。

3.4.2注重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以教研室为单位,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和组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为青年教师提供反思教学、探讨问题、交流经验的平台,促使教学和科研并进。在教学科研团队中资深教师的学识、经验会给青年教师以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将给资深教师以启发,双方相互影响,提高科研团队整体素质。

3.4.3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

学校要加强教学科研制度建设,从科研环境、条件、奖励等方面不断改善,使教学科研能力成为大部分教师的基本能力。(1)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如开设专题讲座、普及科研知识,定期举办提高科研能力的培训班,加深青年教师对教学科研的认识。(2)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在课题立项、成果鉴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在添置教学设备时适当考虑科研需要,即教学设备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能为科研提供帮助,保障科研正常开展。(3)合理安排青年教师教学任务,让青年教师有一定时间反思,有一定精力开展课题研究。(4)加大科研能力在年终评优、职称评定中的比重,提高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作者:黄晓燕 单位: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胡俊平.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51-52.

[2]钟秋爽.高师物理专业免费师范生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劳动经济理论范文 下一篇:园艺研究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