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礼仪范文

时间:2023-12-10 12:28:25

教育礼仪

教育礼仪篇1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教育礼仪篇2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严厉地教育我,包括有礼貌地与别人打招呼,与哥哥姐姐、朋友友好相处等等,见了老师一定要鞠90度躬才可以。头发要短,要给别人一种‘正常’的感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一位韩国留学生回忆儿时父母对自己进行的礼仪教育。

从与韩国人的交往中,我们被这个国家人们的言行举止和礼貌深深打动。实质上,许多邻国的礼仪规范都是从我国流传过去的,尊老爱幼、尊师敬长、对客人彬彬有礼,都是东方人的传统美德,这些礼仪在韩国体现得尤其充分。韩国的幼儿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最初的教育都是从礼仪教育开始的。

“孝道”教育

“孝道”作为儒学文化的基石,在韩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浸透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角落。韩国人从小就重视对儿童进行“孝道”的熏陶,每到寒暑假,孩子都会听“忠孝教育”讲座,接受“忠、孝、礼”等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因此,韩国孩子从小就认为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种神圣的义务。一旦哪个不尽孝者被曝光,将被社会唾弃和排斥。

学习谦让

韩国家长非常重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及时交流和沟通,并且鼓励孩子自己协调和解决与同伴的冲突和矛盾。但是,无论错误在谁,大人和小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别人增加了麻烦和不便,任何时候都应该懂得谦让。

榜样作用

在家庭礼仪教育方面,大人的行为习惯具有无声的影响力。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成为韩国家庭教育的重点。大人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遵守秩序,孩子们就会跟着学,从礼貌精神、礼仪形式到实践行动,都对儿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注重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韩国礼仪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次大型的庆祝活动都有孩子的参与。因此,孩子对本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内容都铭记在心。譬如,韩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佛诞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春节正月初一之前,一家人全部都要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子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给老人拜年……

专门的礼仪课

教育礼仪篇3

在传统的素质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观念的落后,中小学校的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压力和学业负担较重,大量的作业也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体育活动时间。在接受培养和教育的关键时期,缺乏重要的体育礼仪教育,对学生以后身体、心理、个人品格上的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到中职学校学习之后,变得不会与人相处,性格变得呆板木讷,交往能力欠缺。此外,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也没有对体育礼仪这种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礼仪知识单一,使得体育礼仪教育无法深入,只能停留在常规的体育教学上。

2加强中职学校体育礼仪教育的策略

2.1对体育教师体育礼仪的培养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师德修养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欠缺,尤其是在体育礼仪方面,由于年龄和毕业院校的不同,在体育礼仪的教学中表现的千差万别。而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行为对整个素质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体育教师体育礼仪的培养对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育礼仪教育十分重要。教师对学生的礼仪培养一定要以自身职业道德的自觉和自律为基础,用爱岗敬业和严谨治学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同时,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2.2整合体育礼仪课程,强化实践

体育礼仪教育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掌握体育礼仪知识后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十分重要。中职学校应该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育礼仪教学,并根据体育礼仪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不断使体育礼仪的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2.3营造良好的体育礼仪教育环境

在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礼仪和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这样,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向中职学生教授体育礼仪,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参加体育活动时,也要做一个懂礼仪、守规矩的运动人。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礼仪育人的环境,让学生在文明礼仪的氛围中感受和接受陶冶。体育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体育礼仪的教育,展示出体育礼仪所蕴含的魅力和风范,以此来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

2.4提倡学生的体育礼仪自我教育

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缺少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是培养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和习惯、塑造良好的礼仪形象的重要过程,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体育活动和教学中做到懂礼仪、守礼仪。所以,在中职学校的体育礼仪教育中,要充分引导中职学生进行体育礼仪的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去寻找改变不良行为和提高礼仪素养的渠道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寻求突破,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

3结束语

中职学校的体育礼仪教学对于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观念,不断创新和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关于礼仪的自我教育,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有礼仪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礼仪篇4

不懂礼仪闹尴尬

尴尬镜头之一:元旦这天,章先生的儿子正坐在门厅的沙发上看电视。门铃一响,几个同事来家拜访。章先生高高兴兴地接待同事,并让儿子让出位置,让叔叔阿姨就座。可儿子坐在沙发上似乎没反应,还没好气地说:“你们不会到里屋说话去吗?”章先生尴尬地笑着,用眼瞪瞪儿子,意在让其尽快离开。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竟大声嚷道:“你瞪什么眼,我看我的电视,又不影响你!”同事们只好尴尬地寒暄几句,匆匆离去。而章先生则在尴尬地送客之后,陷入恼羞之中。

尴尬镜头之二:宋女士的儿子在家里正玩游戏,突然电话铃响了。他没好气地接起电话:“找谁?没在家!”随即“啪”地一声挂了。岂不知,来电话者正是宋女士的领导有公事来找,而宋女士正在厨房做饭,对此却浑然不知。

尴尬镜头之三:李女士应邀带着女儿去赴宴,行前深怕女儿不知礼节而使场面尴尬,便嘱咐女儿一定要懂得礼节。可是在家无法无天惯了的女儿尽管随口应诺,其实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几个菜刚上桌,女儿就急不可耐地伸出了筷子吃了个遍,最后挑出自己愿吃的菜,放在跟前,旁若无人地吃起来。大家饭没吃完,已经饱腹的她便大声喊道:“我吃饱了,我想回家!”搞得李女士无地自容。

采访到的类似孩子不懂礼节的例子还有很多,但很多家长平时并没有将此放在心上,而一旦到了一定的场合,才出现了本不应有的尴尬。

将餐桌当成课堂

英国家庭教育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有“食不言,寝不语”的礼仪之语。

在采访一些在餐桌礼仪教育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家长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喧哗或敲打碗筷。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可以入座。吃完后,要给长辈打招呼:“我吃完了。”然后才能离开。孩子如果要大小便,一定要悄悄地告诉妈妈,不要在大家面前大声地说“我要撒尿”之类的不文明语。同时,吃饭时不要用手抠牙,如果塞了食物,要悄悄地告诉妈妈,请妈妈帮忙。大一点的孩子要学会使用牙签,并用手捂住牙签剔牙。

据在某机关工作的崔先生讲,他常常带着女儿参加一些朋友的宴会,他成功地借助这种场合,对女儿进行了有效的礼仪教育。开始的时候,女儿并不习惯,但他不断地循循善诱。一旦女儿做得好时,还要适时表扬。特别是客人们表扬女儿时,他还会锦上添花地继续表扬。女儿在这种肯定中,越来越知情达礼,成了一个人人称道的小淑女。

在日常交往中学习礼仪

教育学博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小脚印中心曹云昌主任认为,日常交往是培养孩子礼仪的绝好机会。生活中的你来我往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人来访,或到别人家做客时,家长就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节假日是人们交往的密集期,也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期。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在客人的夸奖声和递过来的一包糖果或一件玩具中,孩子会认识到这的确是一种“乐趣”。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和××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家长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领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让孩子在回访中体验礼貌的回应是很实际的礼仪练习。在家长指导着孩子按了门铃之后,要和孩子在门口安静地等待直到主人开门。进门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环境中更是如此,告诉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时记住不要打扰大人谈话,玩过之后,记着让孩子把东西放好。

接听电话有礼仪

接听电话是透视一个家庭是否具有礼仪的一个窗口,所以要借助这一载体,适时地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教育专家提出了9条基本礼仪要求,可供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借鉴——

(1)孩子接电话的时候要学会说“你好”、“请问”、“请等一下”这样的礼貌用语。

(2)接电话时声音要放轻一些,不要在电话中大声嚷嚷。

(3)接电话时要有问有答,回答问题时要大方,不可以长时间不回应对方的问题,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时,把电话一扔跑到别处去。

(4)大人打电话时,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抢话筒。

(5)打电话时要先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要找的人。

(6)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接电话。

(7)挂话筒时,要轻拿轻放,不可以摔话筒,或重重地挂电话。

(8)接打电话时,要学会说“再见”,然后再挂电话,不要只管自己讲完就挂电话。

教育礼仪篇5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教育礼仪篇6

关键词:礼仪 教育 融合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06-01

我国自古有“东方礼仪之邦”美誉,礼仪一直被当作人生的基础课程。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为什么现在的国人,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丢失了?坐公交不排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地铁拉大便,连国外的一些公园都只用汉语写着警示牌“不要乱扔垃圾”,只用汉字目的很明确,就是专门针对中国人,这可能让很多人都迷惑不解。我认为现在不必追究为什么会弄成这个地步,而且要尽早从教育开始,从学校抓起,把我们的下一代人教育成为有礼的人,重拾“礼仪之邦”的美誉。

1 借他山之石,丰富我们的礼仪教育

在国门之外,很多国家办有专门礼仪学校,更多的是将礼仪纳入基础教育之中,让孩子在进入校门之际就开始学习礼仪,使之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立人立业”的根本。如,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就提出了培养“绅士、淑女”的教育。日本、韩国开设了礼仪道德课,正式以书本形式向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教学,内容便包括各方面的基本礼节和道德规范。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开展礼仪教育,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有礼之人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不要总是津津乐道地说自己还是“礼仪之邦”,要借他山之石,学习国外好的经验,从小抓起,从学校课堂开始,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

2 做全面分析,抓准礼仪教育的重点

西方国家的“绅士、淑女”教育不一定合适我们的文化和国情。我国古代社会的“礼制”从本质上更偏重于政治体制上的道德教化,有的可以继承和发扬,有的因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可被淘汰。从我的理解看,现代文明礼仪的灵魂是“尊重”,就好像你坐公交插队,不就是不尊重被你插队的人吗?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不就是不尊重被你吵得不耐烦的人吗?因此,我觉得现代的良好礼仪习惯就是要懂得尊重他人,以礼待人会让人感觉很舒服,以“尊重”为核心的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和睦、幸福,使邻里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

3 善总结积累,扎实开展礼仪教育

我们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从“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德育大纲》再到《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都对礼仪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近年来,深圳市中小学对文明礼仪教育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宝安区文明办和教育局联合印刷出版《魅力少年―― 中小学文明礼仪实用手册》,发放至各学校,要求各校利用班会课、主题团日、队日活动等组织学生学习。特别是为迎接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有的学校每个班级建立文明礼仪规范记录本,记录文明礼仪的点点滴滴;有的学校自编学生学习歌、纪律歌、礼仪歌、卫生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的学校“七美”教育塑造知礼向善、文明自信的礼仪小天使;还有的学校携手社工迎大运……兄弟学校的这么多的经验做法,让我们大开眼界,他们的礼仪教育给了我很好的经验,但同时我也发现许多问题。第一,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活动、行为、操作表象训练上,没有从文化的大背景中,从人的精神内涵中加以研究开发。第二,鲜有学校把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课堂中,渗透到师生的交往对话中去,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文明礼仪教育如果只做表面文章,就容易成空洞的形式主义。所以,如果要在学校开展礼仪教育,一定要让礼仪教育进课堂,一定要让礼仪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让它内化成学生的习惯。

4 重结合实际,让礼仪教育回归生活

礼仪教育,不能划一而论,不是只搞一两次活动、比赛就能成的。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让礼仪教育回归生活,成为常态。

如我们学校实施的1~3年级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为:

个人礼仪:知道常用的礼貌用语;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习惯,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等。

交往礼仪:能恰当、得体地称呼他人;懂得尊敬父母,对长辈有礼貌;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遵守秩序,轻声交谈,不打扰他人等。

如我们学校实施的4~6年级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为:

个人礼仪:掌握问候、致谢或致歉等礼貌用语;掌握微笑、点头、鞠躬等常用体态语等。

交往礼仪:孝敬父母长辈;学会倾听他人;知道餐桌上的基本礼仪,文明就餐;遵守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做文明游客、文明顾客、文明乘客、文明观众等。

通过我校长期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涌现了很多典型事例:事例一:一天中午放学,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校园值日的李少青主任正疏导出校的队伍,一个稚嫩的声音在他身旁响起:“老师,给你一把伞。”一只小手举着一把伞努力地举向老师的头顶……事例二:一次上级评估的学生座谈会结束后,起身时离去时,受访谈的同学一律把带歪椅子扶正回位―― 这是评估小组会后专家跟我们说到的一个小细节。

将文明礼仪融入各种教育场合和活动的同时,将文明礼仪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将“尊重、平等、文明、友爱、和谐”成为师生的内在体现。

如果能把礼仪教育进课堂,并长期执行下去,我想不久的将来,“礼仪之邦”的美誉叫起来会更踏实,更响亮!

参考文献

[1] 张朝晖,尚金森.实现文明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常态化、生活化[J].中国德育,2011(2):18-20.

教育礼仪篇7

礼仪规范幼儿园教育训练方式一、前言

中国早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人更应肩负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使命,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时期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的德育工作中已经把礼仪作为重中之重,《关于适应新形势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作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了首位,立人是一切的基础和根本。

二、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幼儿园对幼儿的礼仪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是也同时存在一些问题。

1.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政治思想建设、忽略传统道德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幼儿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有些孩子不会问候、不会谦让、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2.家庭教育中对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

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未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使“融四岁,能让梨”的礼仪经典成为历史美谈。更有甚者,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多少字、认识了几个数字、会念了几句英语单词,但是思想道德教育不经常开展,礼仪教育更是无所谓。

3.教育过程中对于中华传统礼仪教育重视不够

素质教育虽然已提了多年,但是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幼儿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是存在。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文明由细节构成。在一部分孩子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幼儿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纸屑,尤其是每天家长接完孩子后幼儿园的操场上各类孩子的玩具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反正有值班人员和清洁工摆放玩具,随地乱放又何妨;再如有的孩子在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极少部分幼儿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人顺利前行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以后上学后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幼儿园教育是孩子刚步入社会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影响到他们自身的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素质。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作过评价。尼克松说:“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

三、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

1.文明礼仪教育与传统文化内容有机结合,在融合中提高学礼仪认识

要让学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首先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让老祖先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才可能更好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2.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幼儿园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一套规范的礼仪教育课程体系,依照园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反复调研、对话交流、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幼儿园特点及实际情况,开发一套礼仪教育园本课程。

3.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各领域之中

幼儿园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举办一些针对家庭教育的礼仪专题讲座、观看有关礼仪专题片等,使年轻的家长们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并在各领域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知识,切合实际地进行文明行为的引导与教育。充分挖潜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利用教学的资源,引导与同伴合作时需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同时注重家庭中家长的文明礼仪。

4.在践行文明礼仪中改进

(1)认知明理,感受文明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要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首先让他们分析在自己眼前发生的一些社会活的现象,使他们懂得讲礼仪、守规范的重要意义,识别和抵制不文明行为习惯和文明举止,养成讲文明懂礼仪的自觉性。

(2)在活动中学礼仪

通过礼仪活动对幼儿进行系统的礼仪知识教育,特别是在园本教材的编排过程中把平时丰富的礼仪知识贯穿于教材之中,使教材更贴近幼儿。

各班积极开展“礼仪小卫士”活动,在我们幼儿园每个孩子都会担任“礼仪小卫士”,每个清晨礼仪小卫士们在幼儿园门口用自己亲切的笑容和洪亮的声音向前来送幼儿的家长们、老师们、小朋友们互相问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礼仪的真谛;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孩子们不仅从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中感受到祖国的尊严与伟大而且从出旗、升旗中感受文明礼仪。

为使礼仪教育落到实处,建立“知礼仪、行礼仪”奖励机制,每学期在园内开展“礼仪小标兵”评选活动,把那些讲文明,懂礼仪的典型代表授予“礼仪小标兵”称号,并把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宣传栏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并号召全体幼儿向他们学习,以榜样的力量激发知礼仪、行礼仪。教师也在执教过程中文明施教,着装得体,教风严谨,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每周可以利用周一升旗仪式颁发纪律、卫流动红旗,评出文明班级。

(3)营造氛围,感受文明

良好的风气能激励人奋发向上。因此幼儿园应非常重视幼儿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园内的宣传栏内容丰富新颖,操场是孩子们嬉戏的乐园,走廊上的文明标语和图例,时刻促进孩子们礼仪规范的形成。

(4)走出校园,影响社会

幼儿园不仅要求幼儿在园内讲文明、讲礼仪,也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座谈会,寻求家长、社会的配合,努力营造和谐文明的氛围。通过“小手牵大手,共创文明城”“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签字仪式等活动带动家长文明素养的提高。

教育礼仪篇8

礼仪是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大众认可的行为规范。走路、吃饭、交谈、聚会中所表现出来的礼貌、礼节就是礼仪。幼儿礼仪是幼儿在走路、吃饭、交谈、游戏时所必须遵守的简单的行为规范。

二、幼儿礼仪的具体内容

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都可以全面深入的看展礼仪教育。从出席场合角度可以简单把幼儿礼仪分为三部分,既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这里具体分析一下生活礼仪,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是幼儿在用餐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整洁,正确使用餐具,正确的用餐坐姿,不争抢食物,进餐时不发出声音,进餐时不讲话等。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三、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一生中的礼仪教育基础,是培养人一生良好礼仪的最重要环节,幼儿礼仪教育重在潜移默化的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塑造,以礼仪教育为形式可以深入开展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幼儿时期,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是2.5~6岁,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

四、新时期幼儿礼仪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中的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当前,家庭教育中的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且幼儿互相之间容易模仿,导致幼儿礼仪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如: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思想道德教育,礼仪更是无所谓,在生活中不仅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幼儿出现不文明等现象还不予制止纠正,致使幼儿逐渐形成不文明的习惯。当然,也有一些家长礼仪教育意识较强,教育方法得当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好习惯,终身受益。

2.学校教育中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偏低。素质教育是当下最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单纯注重知识的获取,轻视更深层次的对幼儿的人格的塑造,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的糟粕在当下还有着很大的市场。这些幼儿园或幼儿教师较少开展丰富的礼仪教育活动,没有坚持文明监督,强化行为训练。另外还有些幼儿园或幼儿教师的礼仪教育又太过注重形式,比较忽视行为主体的内在道德问题,对待问题往往是简单说教,缺乏必要实践和良好的模范效应。

五、家庭和幼儿园在礼仪教育上应齐头并进

有些家长不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幼儿园应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必要的沟通手段与家长沟通,以保证教育行为的一致性,否则有些家长干脆觉得这些礼仪是大人们才需要遵守的或干脆不知道这些礼仪,就会造成家和园的教育脱节,这将非常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巩固。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家长过多的关心疼爱就变成溺爱,礼仪教育正好可以对这一家长的不良培养方式进行纠正。所以说礼仪教育的具体实施需要引导、启发、感染,而不是简单说教,需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时合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礼仪教育真正渗透到幼儿生活的细微具体之处。渐渐的把善良、正直、诚信、宽容等良好的品质输送给幼儿,为幼儿将来成长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打好基础。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将它作为一种隐形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家人之间应礼貌、微笑、和气、相敬等,努力创造一种以文明为核心的家庭气氛,要让幼儿认为父母是自己在家庭环境中的亲密伙伴——具有共同语言的、最能互相理解的、最能传导情感的大伙伴。在幼儿园内布置一些相关的画面和语言提示,如“谢谢你”、“请自觉排队”、“老师辛苦了”等,让幼儿用视觉、语言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可定期更换有关的墙饰。幼儿在固定的教室上课,可以在教室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如洗手不争先、妈妈辛苦了、对不起,没关系等,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

六、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并开展礼仪教育的活动

1.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

(1)在幼儿园的入口设计入园欢迎岗,建立各班轮流的的制度,分选不同小朋友值班,做好早晨的接待工作,向来园的小朋友、老师、家长鞠躬问好。(2)洗脸,刷牙时要懂得谦让,不能推挤,使用公共设施要文明,轻拿轻放,洗完手要关好水龙头等等。(3)利用餐前、晨谈等时间,开展礼仪实践训练课。礼仪实践是巩固幼儿礼仪行为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情境表演,可以是规范练习。

2.开展礼仪教育的活动

(1)在母情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活动,例如可以在母亲节为母亲画一副画,然后交给小朋友如何懂得关爱自己的妈妈,懂得感恩,同时对传统的孝文化加以深入。(2)组织各种活动和游戏时可以问问小朋友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组织发言,通过叙述、描述或简单的辩论,让幼儿知道基本的礼仪。

上一篇:视频礼仪范文 下一篇:小学礼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