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0 12:03:38

产业分析报告

产业分析报告篇1

这是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首次全国新闻出版产业年度分析报告,报告围绕行业总体情况、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法人情况、集团和图书出版单位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以及产业特点与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阐述。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表示,虽然此份报告仅反映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缺乏同口径的比较数据,难以看出变化的趋势,但该报告的仍反映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新闻出版产业的最新面貌。

产业具相当规模

此次新闻出版产业调查采取新闻出版统计年报与补充调查相结合、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领导,各省(区、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该产业分析报告的指标采取了国家统计的经济指标,以总产出、总产值、增加值、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等经济指标为基础进行经济学和统计学分析。

为确保数据准确性和权威性,报告历时9个月,先后经过制定调查方案、动员部署、组建机构、组织培训、实施调查、数据填报、数据核验、数据汇总、数据分析和征求意见等16个步骤。

报告中的各项数据经省(区、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并盖章确认,再经由产业调查工作小组对上报数据进行反复核实,最终六易其稿,完成报告。

报告显示,2009年新闻出版业全行业总产出为10668.9亿元;实现增加值3099.7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9%;营业收入10341.2亿元;利润(结余)总额893.3亿元。不包括数字出版的全行业资产总额为11848.5亿元,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为6168.3亿元,纳税总额为620.3亿元。

2009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0.2万种、期刊9851种、报纸1937种、录音录像制品25384种、电子出版物10708种。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3793种,输出出版物版权4205种。日报出版规模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图书出版品种与销售总额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印刷复制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三。

从单位数量及构成来看,全国共有新闻出版单位35.7万家(不包括数字出版单位),其中法人单位12.0万家,约占单位总数的33.5%;非法人单位1.5万家,约占42%;个体经营户22.3万家,约占62.4%。

市场主体基本形成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一直走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前面。”范卫平表示。2003年中央启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率先推进,实施了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的改革。并于2003年开始在9个省市21家单位进行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新闻出版领域改革任务占了文化体制改革任务的三分之二。随着改革的深化,2008年4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新闻出版业在试点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并确定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路线国和时间表:三年内(到2010年)完成158家中央在京出版社、103家高校出版社以及7家地方出版集团的改革;报刊改革分三步走,国有企事业单位主办的非时政类报刊在第一阶段完成改革,第二阶段是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主办的非时政类报刊,第三阶段是部委所办的报刊。

按照这一路线图和时间表,今年被认为是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决胜年”,也是报刊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之年”。据统计,全国581家图书出版社中,除盲文、少数民族文字和军队等部分出版社保留事业性质外,有528家经营性出版社要转企改制,已完成435家,93家正在进行转企改制,转制率99%。

其中,地方出版社和大学出版社基本完成转企改制,182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中,除已先期进行转制的和确定保留事业体制的出版社外,其余应转制的有148家,目前已完成101家,剩下的将在2010年底前完成转制或退出。

报刊改革方面试点工作一直在进行,目前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方案已经基本确定,并将于下一步执行。据介绍,目前全国已有106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登记或转制为企业法人,已建成29家出版集团,49家报业集团,4家期刊集团,24家国有发行集团。

中国出版经济研究所出版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斌博士介绍,从报告反映,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已经成为市场主体。2009年,不包括数字出版企业,全国新闻出版企业法人单位共有11.5万家,占全行业法人单位和非法人单位(不包括个体经营户)总数的85.6%;企业法人单位总产出8274.2亿元,占全行业总产出的83.8%。

长期以来,市场主体缺失成为困扰中国文化产业的问题之一。张晓斌表示,从理论上说,要搞产业化、搞市场经济,市场的主体必然应该是企业而非事业。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大力推动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制和改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股份制改制,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新间出版产业市场主体的形成将为整体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范卫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不仅为文化体制改革创造了经验,而且为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探索了思路。根据改革时间表的设计,总署将推动出版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股份制改造,并着力推进其上市。

“到目前为止,整个行业上市企业达到41家。此外,还有更多的转企改制到位的出版、印刷、发行企业,正准备上市或正在办理上市。”范卫平介绍。

非公经济长足发展

报告显示,在全国35.7万家新闻出版单位中,包括个体经营户在内的非公有经济单位超过32.4万家,占到单位总数的90.8%;72.0%的企业法人单位为民营企业,另有3.7%的企业法人单位为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

非公有企业(排除国有全资、国有控股和集体企业)占有的资产总额、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印刷复制企业中已分别占到82.3%、83.2%、84.1%和84.7%,在出版物发行企业中已分别占到69.0%、762%、69.3%和80.5%。

张晓斌介绍,根据中国现行体制,包括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在内的出版单位并未对民营开放,但在新闻出版产业中,除去五百多家出版社、两千多家报社和九千多家期刊社,绝大多数的单位还是印刷和发行这部分,而这部分的非公经济成分超过了三分之二。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已经全面进入印刷和发行领域。

年初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指导意见中对非公有资本参与新闻出版产业的方式和渠道进行了细化表示。

根据该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印刷、发行等新闻出版产业的有关经营活动。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资本投资组建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以内容提供、项目合作、作为国有出版企业一个部门等方式,有序参与科技、财经、教辅、音乐艺术、少儿读物等专业图书出版活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开拓境外新闻出版市场。”

在8月19日举行的等四部门负责人就文化体制改革举行的新闻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表示,目前非公有资本在发行、印刷领域占有很大比重,在数字出版领域表现尤为活跃。“非公有文化机构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

产业分析报告篇2

(一)登记情况:

20*年我市涉外房地产企业正式登记注册的有4户。至20*年,由于项目开发和销售完结,有两家企业停止经营,另外又有新注册的企业两家。故20*年登记户数仍为4户。注册类型均为外商投资企业。

(二)经济税源及入库税收收入:

20*年我市涉外房地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21万元。20*年实现销售收入574万元。

20*年元至12月,我分局共计入库房地产行业税费350万元。其中:纯税收入344.87万元(营业税340万元、个人所得税2.41万元、印花税1.62万元、土地增值税0.84万元)。

20*年元至12月,我分局共计入库房地产行业税费180.10万元。其中:纯税收入169.90万元(营业税156.30万元、个人所得税3.02万元、印花税8.44万元、土地增值税2.14万元)。

二、××市涉外房地产企业趋势分析:

从调查分析的情况来看,我市房地产行业,尤其是涉外房地产行业发展呈以下几个趋势:

(一)在新一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金融紧缩政策出台后,首先减弱了住宅金融支持度。由于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对银行金融支持依赖度过高,金融紧缩之后将对房地产市场带来较大冲击,产生“急刹车”效应。

(二)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房地产行业投资的速度明显过快。然而在缺乏决策层有效控管和指导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相当严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房地产的投资增长远远大于销售增长,只是商品房空置率上升,更深层次的后果则是造成房地产投资结构不合理,吸收了大量银行贷款的房地产业成为泡沫,税收自然呈萎缩状态。

(三)私有制股份制房地产公司成为该行业的主流。目前我市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性质以私有、股份、有限公司居多,约占全市房地产企业的80%左右。涉外房地产企业中更是100%的为私有性质,且销售和财务人员多为家族成员,纳税人素质参差不齐,纳税意识较低,主观偷税和非故意偷税的可能性都比较大。

(四)市区内房地产开发的重心转移。随着城市改造的深入,以及有关房地产开发相关政策的不断规范,我是原有易开发资源逐渐萎缩。新项目开发地由西向东,逐渐由市中心转移向市区边缘城郊结合部,或地价相对便宜、房地产业尚在起步阶段的的县级区域,而且时间和项目都比较集中。在这个因素下对涉外分局的税收管理的冲击是最明显的。

三、涉外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根据省局和市局的部署安排,我局对所辖房地产企业20*年度和20*年度税收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因房地产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发展受阻。在涉外分局征管的四家房地产企业中,真正形成一定规模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只有华嵩置业有限公司,其他几家为“项目”公司,规模小,竞争和抗风险能力差,做完单一项目就陷入半关停状态。新增房产项目不多,部分在建房产项目还因受挫而停工。如招商国际房产公司就已处于停产状态而无税可交。

(二)纳税主观方面的因素:不少企业存在主观意识上的偷欠税收。部分企业将收取的房款在“预收账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中长期挂账不做销售处理,通过推迟“预收账款”结转“销售收入”的时间,有意识地延缓销售收入的视线,影响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造成营业税、所得税申报纳税滞后。另外还有企业提供虚假或不完整的销售面积、采取以物易物手段隐匿收入、假“代建”真开发等手段增加税务人员核算难度,达到少缴或不缴相关税款的目的。

(三)纳税客观方面的因素:企业帐务混乱。该行业大部分是私营经济性质,帐务设置不规范,没有专门的税收会计。虽然设置了帐务,但科目不齐全、核算不准确,基本上只将销售(预售)收入费用等进行了登记,而没有系统地核算和调整。另外,财务凭据以白条居多,甚至仅凭经理的一张便条就予以开支。帐务处理上的极不规范,使得税务检查有一定难度。

四、关于房地产税收征管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核算的标准及财务管理制度。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殊性,对可售面积的单位预算造价的计算,应由主管税务机关参与和认可,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改动,这样做有利于掌握企业结转成本的方法,使成本结转的随意性得到控制。

(二)加强票据管理,健全票据领、用、存制度。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实情况,特别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的对外收据,如预收房款收据、代收各种集资款收据应视同发票进行规范管理,实行统一印制、发放和缴销,并健全领、用、存制度。

(三)完善对预收款监管的手段,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通过现场实地的调查了解等方式,及时掌握楼盘销售的进度,特别对售楼部加强适时监控,保证销售信息、预收房款的真实性、准确性,多角度对预收款进行监控,确保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四)争取多方配合,争取信息共享。税务部门应该加强与房管局、土地局、建委、招标、规划、金融、公安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和联系,对部分涉税地数据资料做到及时沟通,摸清我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底数和规模,提高征管和稽查工作地针对性。

(五)完善规范二手房转让的登记、申报制度。针对二手房的买卖活动零散,交易方式灵活,单位交易额较小,交易双方多为个人的特点。首先通过与房管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及时掌握二手房转让的纳税人及交易额的情况,规范卖房人的纳税申报制度,为下一步的税款征收提供依据;其次加大对房屋中介机构的管理,对二手房的交易活动进行全程监控。

产业分析报告篇3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通过学习,局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对林业工作的具体要求,认识到林业工作与科学发展观非常密切。

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肩负着改善生态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中居于特殊地位。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加强生态建设,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上可以看出,林业与科学发展是多么的密切,林业在科学发展中担当的角色是多么地鲜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应该说是林业系统和林业工作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从这些年党和国家对林业的重视也可以得出结论,投入是逐年增加,管理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生态优先。把林业工作提到高度上认识。通过分析检查,对科学发展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需要我们把科学发展观运用到今后林业的各项工作中去,按照新时期林业工作的特点,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强调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许多发展林业的好政策,确定了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我局紧紧抓住林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科学谋划,科学决策,积极完成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在营林生产上,先后在我县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单5.9万亩、防护林工程、特色经济林及林业科技示范工程等多项林业建设工程,工程涉及面积近3.5万亩,争取国家和省资金近700万元。二是在森林经营管理上,积极探索经营的新模式,开展了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确定国家和省重点公益林30.8万亩,每年争取国家和省生态林补助资金138.6万元。三是在林业产业发展上,坚持以核桃、冬桃为主,确保林业产业形成规模;引导林业大户开展承包造林,开展集约经营,保证林地资源的有效使用,完成特色经济林建设1.5万亩。四是在全县扎实有效地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今后盘活全县林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五是实施人居生态建设工程及义务植树5万株。六是在林业资源管理上,全面加强采伐管理、林地管理、野生动植物管理。七是及时有效地开展了滇东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投资160万元,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加强;八是对出现的森林病虫害,及时组织调查,开展防治面积达10余万亩,使损失降到最低。九是积极争取项目投资100万元,完成森林公安局办公用房建设,改善了森林公安办公条件。几年来,坚持依法治林,多措并举,全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得到较快增长,现已达到40.66%。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召开民情恳谈会、党员座谈会和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了**县林业局存在的问题和意见200多条。通过整理、归纳,主要有五个方面:

1、思想不够解放

思想解放不够,观念保守,发展思路不宽是制约我县林业、科学发展突出的思想障碍。由于解放思想不够,以致创新意识、超前意识存在不足,协调不够强。带来在林业产业建设、林业科技、林业行政执法、机关建设等工作上,思想保守、工作按部就班,不敢闯、不敢试,求稳怕乱,工作平稳过度,不出问题就行。

2、林业产业规模不大

林业产业是拉动林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县林业用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而林产值占全县经济比重不足百分之一。全县突出表现在:一是缺少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动;二是林业大户发展不足;三是特色林业发展不快;四是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缓慢;五是林下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如何在我县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的林业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迫切的任务。

3、林分质量不高

通过分析,大家认为,我县森林质量不高,并且近些年来由于病虫害蔓延导至林木损失较大,林种、树种结构单一、单位蓄积量(产出量)低,可利用资源不足。由于云南松林分占的比例大,生物群落单一,抵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拟松材线虫病、小蠹虫迅速蔓延危害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我们今后的营林生产和森林资源管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林业管理力度不强

主要体现在采伐管理、林地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欠缺。近几年来,我局在这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执法管理力度,实行片区责任制,应该说有一定成效。但仍然出现了问题。一是我们有的林权单位采伐管理办法不多,出现问题多,造成群众举报、上访增多;二是偷盗本地名木树种增多,三是乱开垦林地,改变林地用途和偷猎捕现象依然存在。

5、党性不强作风不实执纪不严

政治思想教育不够,少数党员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上均存在一些问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认真履行职责的责任意识不强。“奖优罚懒”措施不到位,部份干部职工比条件,比待遇,工作纪律散漫,工作效率提不高。落后于党在新时期的要求。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存在上述问题,林业局班子应付主要责任,必须深入分析切实加以解决。

1、石漠化区域造林投入少造林困难。我县林地石漠化面积达10万亩,其中:重度石漠化3.5万亩;中度石漠化面积4万亩;轻度石漠化面积2.5万亩。石漠化区域岩石,土层薄,干旱缺水,每亩造林补助100元,投入少、造林成活率低,有的地段造林二三次都难于见成效。

2、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林业局班子总认为只要林业各项工作任务完成了,就是对上级负责了。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对目前社会、单位存在分配不公等问题没有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职工带着情绪干工作,带来工作效率就不高、落实力度不够。

3、“奖优罚懒”措施研究不够。由于政策、规章等方面的原因,林业局班子对林业局对下属单位和职工的考核研究不够,考核工作没有开展到位,致使“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了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职工的积极性。

4、事项多,监督难度大。林业局行政许可事项较多,监督面广。资源林政管理工作要进山入林,病虫害防治也要进林区,造林及检查验收也要翻山越岭。所以,就产生了监督工作开展难的思想,致使监督工作不到位。

5、对口管理的单位和部门所撑握的资源不均衡。林业局所属部门,有的单位办公装备武装到了牙齿;有的单位还处于80年代水平。主要是对口管理单位和部门的资源不均衡,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部分单位设施不适应现代林业办公的需要。

6、部分党员学习不够、提高不快。部分党员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不学习、不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不适应新时期党对林业工作的要求,落后于一般职工。

四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林业局班子成员要按所分管工作各负其责、认真协调,着力解决所分管部门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二是加强协调,改善项目投资机制。针对“两湖”面山土层薄、干旱缺水、造林难度大的实际,林业造林项目必须以改变立地条件为基础;必须以水利项目建设相结合;林业融、投资要与项目建设市场相衔接,达到科学、合理的投资机制,使造林见成效。

三是制定“奖优罚懒”的综合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职工工作积极性。林业局班子要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职能和职工的岗位,认真研究,制定考核办法和细则,与职工签订考核责任书,同定包奖、十三个月奖励工资相整合,分出“优秀、合格、不合格”或“优秀、称职、不称职”等不同的档次,加以奖励和处罚。

四是健全监督机制和监督责任。针对木材采伐许可、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造林检查验收、苗木检疫检验、病虫害防治等林业行政许可事项,明确监督责任单位和监督责任人,实行交叉监督、相互制约的监督形式,使监督工作到位。

五是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加强设施建设,改善办公条件。要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项目补助,改善少数部门的办公条件和设施,适应现代林业办公的需要。

产业分析报告篇4

7月9日,《2013年全国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简称《产业分析报告》)正式,为全面认识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运行情况提供了一个翔实、可靠的依据。《产业分析报告》的数据主要来自全国新闻出版统计年报,统计年报的数据来源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及部分新闻出版单位上报的统计数据。与往年的《产业分析报告》相比,今年的《产业分析报告》增加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出版传媒类集团经济效益的分析,用平均资产利润率来评估集团的资产回报情况;二是对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印刷、发行公司的利润及利润率进行了排名,以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三是对出版市场管理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反映出版市场治理的成果。今年的统计年报是在各省市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完成的,许多地方都面临机构整合、人员分工调整等情况,但是,各地新闻出版统计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统计任务,为产业分析报告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从总体来看,2013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运行状况良好:产业规模继续稳步扩大,企业效益逐步提升;出版物品种不断丰富,供给数量持续增加,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科技与出版业结合的成果进一步显现,数字出版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出版“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出版物与版权输出取得新成就。但是从统计数据看,一些重要的指标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新闻出版产业增速放缓。自2009年开展新闻出版产业分析以来,出版、印数、发行服务的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2013年,多数经济指标增幅首次低于10%,虽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但下行的压力增加。新闻出版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是多种因素联动的结果,从外因看,有国际国内的经济增长步伐放慢,新的数字网络技术对传统新闻出版业的蚕食与冲击等,从内因看,也有出版改革没有完全到位,出版的活力没有充分迸发等。从国家经济“稳增长”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再到要实现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目标,新闻出版产业必须保持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必须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要保持新闻出版产业快速增长,需要采取很多措施,如进一步增加各级政府对新闻出版业的投入,引导与扩大出版产品的消费,扩大出版产品对外出口等。还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加强融合发展的理念。融合发展是未来新闻出版业的重要方向,融合发展既包括新闻出版业与技术的融合、与金融的融合,也包括新闻出版业与影视、娱乐、旅游、体育、信息等相关产业融合,甚至包括制造业、其他服务业的融合;二是切实加快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特殊管理股、股份制、制作与出版分开等制度设计,扩大非公资本进入出版发行领域的力度,为出版发行企业增添活力,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图书品种增速放缓。从2008年以来,图书品种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年均图书品种增长10%以上。品种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反映了创作与出版的繁荣,但另一方面,重复出版、粗制滥造、学术性艺术性传承性很差的图书大量存在,图书单品种销售下降,不良库存增加等问题很突出,反映出业界的浮躁与虚火。此问题引起了业界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2013年初,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即开展了图书质量专项检查,许多出版单位也主动压缩品种,提高质量。2013年年底,成效初显,出现图书印数、销售数、销售额等增长,图书品种增速回落的局面。这是近六年来图书品种增速首次回落到10%以内,这也是在取消书号总量调控背景下,业界对品种与质量关系的一种理性回应。尽管如此,图书品种增速仍高于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的调控目标,许多出版单位促进品种增长的机制依然存在,图书品种增长的社会动力依然存在,因此,政府管理部门与出版单位均需采取措施,控制品种增速,提高图书质量。

报业多项指标下降。2013年,在报纸出版各项统计指标当中,除总印数与定价总金额略有增长外,其他多项指标,如总印张、营业收入、利润等均出现了下滑,有的指标下降超过10%。报业多项指标下降是多种因素所致,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我认为报业尚未适应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阅读习惯、信息消费模式、企业经营方式等的变化,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尚未实现融合发展所致。从我们的全民阅读调查也反映出,人们对报纸的阅读数量、阅读率等在减少,报纸的阅读人群在老化。报业阅读的变化,导致企业在纸媒上投放广告的数量减少,一些报纸广告收入下降幅度很大。当然,报业广告收入减少与宏观经济形势也有一定关联。从报业的统计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个现象,全国性报纸的印数、印张数在增长,而省级与地市级报纸印数、印张数双双下降。面对报业出现的严峻形势,各地都在进行探索,但是整体而言,报业形势不容乐观,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给予支持。 (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产业分析报告篇5

一、**产业工人队伍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发展态势

**市**公路管理有限**,简称“******”,是一家市管、国有的**公路**,主要经营**境内的****公路、管理路段全长约158公里。

主要负责所管辖**公路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公路**;工程管理服务;餐饮服务;与**公路有关的广告、商贸、技术信息咨询;会务服务、住宿服务、物业管理等业务。

2.职工薪酬收入、生产生活水平、思想状况等基本情况

**始终秉承“依法治企”的管理方针,做到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员工工资支付率100%、员工年休假100%,运用现代化薪酬体系,将工资结构中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效益工资比例合理分配,激发员工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规范工时制度管理,对**员、排障员、值机员、路巡员、值班水电工、值班门卫等工种履行综合计时和不定时计时制度报批手续,目前,**职工已广泛接受和认可特殊工时制度。

4.用工形式、劳动关系领域新情况新特点

**在招聘渠道上采用内部推荐、人才市场公开招聘、校企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简历刷选、面试、性格测试、技能测试、入职说明等环节把好人员入口关;对新招录的机关管理人员实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参照公务员招聘程序和流程,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实行管理人员试用期制度,凡新提拔的管理人员及应届大学生新聘为管理人员的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加校园招聘会、女职工招聘会、军属专场招聘会,为大中专毕业生、女职工、军属提供就业岗位。

5.工会设置、人员配备及职工入会情况

******工会按照《工会基层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设置,设有工会委员会、女工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等三委会,均为民主选举产生,由**党群工作部归口管理,配有专职工作人员。现有基层工会组织15个,每个基层工会均设置工会主席一名,入会率达100%。

目前,**的三级组织架构已经完成,下一步**工会也将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相适应的调整。

二、**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展情况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方面

1.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情况。近年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扎实推进**党的建设。

党的召开后,**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的实施方案》,建立并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有计划开展各类主题学习和宣贯活动。利用所属辖区内**沿线的高炮广告牌、办公楼电子屏、职工餐厅大屏幕、各站区队宣传栏、党员活动室,对党的精神进行了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微信交流群,运用文字、图片、视频或网站链接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塑造职工,加强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完善劳模先进培养、选树和管理机制,发挥劳模先进宣传展示载体作用,结合“海棠花红”先锋阵地群展示劳模先进事迹,推动劳模工匠精神进站区队、进班组,讲好劳模故事、工匠故事,鼓励引导全体职工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情况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以理论武装新境界维护好核心。继承**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定期组织召开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积极开展调研,认真思考**日常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撰写既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思想政治论文,在近四届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中,共收到思想政治工作论文520篇,有230篇优秀论文入编论文集。通过将编辑成册的优秀论文集下发到各部门,在**内部形成了人人崇尚学习、注重调查研究的浓厚氛围。

日常工作中,**工会组织充分发挥思想教育职能,坚持贴近基层、贴近职工,通过座谈会、道德讲堂以及借助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把学习宣传活动覆盖到基层的每个班组、辐射到每个职工,进一步加强全体职工的理想信念,筑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引领广大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3.开展网上思想引领工作情况

一是把握导向,规范舆论宣传。**党委抓实凝聚思想共识、增强文化软实力、讲好新时代企业故事、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四项任务,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和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发送学习资料、资料链接,定期撰写简报,显示屏滚动播出精神等主要内容,形成以简报、“两微一端”为主要载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多措并举的宣传态势。各支部在主题党日中,通过党员保畅先锋队队列及升旗仪式、党员排障技能实操、党员故事情景剧、重温电影经典等创新形式及交通青年解放思想大讨论、知识竞赛、纪念五四青年节诗句朗读、组织开展政治研讨会、道德讲堂等活动,使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了全媒体推送,多角度展示、全方位宣传,员工关注和参与程度日益加深,切实起到了引领导向、凝心聚力、成风化人的作用。

二是主动出击,切实加强对外宣传。近两年在省市级主流媒体各类稿件35篇,积极宣扬正能量。同时利用传统宣传阵地,结合党建阵地的打造,大力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将精神及全国两会精神等相关知识上板报、进橱窗,把新思想新理论中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话语,纳入思想教育之中,调动和激发党员、群众主动学的热情,使人人置于举耳能闻、抬头可见的学习环境之中。

(二)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方面

1.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情况。

**通过搭建素质提升、技术创新、劳动竞赛等平台,助推职工全员创新、岗位创业。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建立起全方位培训体系,组织举办以素质提升主题的培训课程,通过开展“结对帮带”等活动促进了职工队伍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双提升”。

深入开展比学习、强技能、优服务等岗位大练兵,把开展员工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群众性活动作为工会重要工作之一,紧密结合安全保畅、优质服务、运营管理等实际工作,开展员工综合竟技运动会、安康杯等活动。组织**50名**员、25名排障员积极参加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主办的交通运输系统**、排障岗位技能竞赛,取得了双夺冠的优异成绩。践行安全发展理念,激发广大员工保安全、学技术、钻业务、练本领的工作热情,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2.深化“五小”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情况。

“五小”活动亮点纷呈,开展以争创“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的班组竞赛活动。深入推进对标、计量、QC等群众性基础活动,加快质量管理创新步伐。编制《对标评估分析报告》,不断提高各部门对标成果标准,通过贯标、对标工作的开展,切实推进**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管理建设。在QC小组活动中,盛泽站研制的新型旋转式限高门架、无线联网报警系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总局的专利;常熟东董浜站的《值机室查询系统》和城区站的《提高高峰时段入口车道车辆通行率》获评全国和省级交通运输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及成果,呈现出“小、实、活、新”的特点。

3.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建推广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情况

持续激发职工爱岗敬业热情,助力岗位建功立业。通过开展“尽心尽责干事业 建功立业正当时”等主题活动的开展,引导职工立足岗位,紧紧围绕**道路保畅、安全生产、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发展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结合**文明创建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的抓好落实工作。进一步开展文明单位、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五一劳动岗等创建活动。盛泽**站结合营运实际成立了以周斌为主的打逃小组,通过“互学互进”,交流打逃经验,有效避免了通行费流失。以业务能手丁艳为主的“丁艳工作室”,在为员工做好量化标准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站部员工进行答疑解惑、解压疏导等等。通过创建培树典型,引导广大员工以典型为镜、向榜样看齐。

(三)提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方面

1.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情况(职业培训、职业院校教育、产教融合等)

积极探索员工职业岗位技能提升新途径,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大学沟通,就企业人才培养、职业技能提升、共建学习平台等内容进行深入洽谈,签订了《**市**公路管理有限**与**大学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协议》,制定了《**市**公路管理有限**校企合作工作推进计划》。与**旅游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开设烹饪技能培训班、**员服务礼仪培训班,不断提升员工技能,满足企业和员工多样化培训需求。

2.依托企业建设产业工人技能实训基地情况

为提高产业工人综合素质,近年来,**为满足产业工人的培训需求,结合**发展需要多举措加大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在一线**站成立了新员工培训基地及骨干员工培训基地,助力职工队伍素质的提升。

3.鼓励引导产业工人参加在职学历提升情况

加快员工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持续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提升学历层次,参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学历晋升学习,努力为员工创造提升职称、技能等级的平台,2018年至目前共有33人实现了在职学历提升。同时采取“内外结合,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加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和特殊岗位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四)提高职工地位和待遇方面

1.健全相关制度

健全涉及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福利、劳动关系等十多项内部制度,依法建立健全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工资分配与支付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制度、员工奖惩管理办法、加班管理办法、员工带薪年休假等制度。

建立健全双通道机制,畅通员工晋升通道。在完善行政管理职务晋升发展通道体系的同时,**建立和推行专业技术人员与操作技能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体系,为员工打通职业发展通道。

2.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增加情况。

**职代会和工代会代表以一线员工和一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主,一线职工人数始终保持在50%以上。

3.完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情况

一是坚持推动民主管理建设。全面贯彻实施《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认真做好职代会会前充分筹备、提案征集、整理分类、落实举措,加强对会中工作报告、《四大集体合同》及**重大管理制度的审议,积极参与涉及职工权益的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修改,充分听取员工代表意见和建议、形成各项决议,会后推进提案的办理跟踪,充分保障员工依法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

二是坚持推进企务公开制度。充分利用总经理信箱、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宣传栏、公示栏、意见箱、三访三促、座谈会及公众号等多种媒介和载体,对**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和涉及员工切身利益和普遍关心的信息等进行公示,使全体员工及时了解**的各项决策,推动企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坚持调查研究。**工会结合三访三促、四比四强活动,通过下基层调研、走访、座谈交流,认真倾听员工呼声,关注一线员工,困难员工等群体,扎扎实实为员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通过经常性到基层一线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切实关心和了解员工的所需、所思、所想,充分听取广大员工的建言献策,为**各项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坚持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结合年度考核工作,听取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述职述学述廉述党建,对中层干部、科员、管理员的考核实行网上述职并在网上公示,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民主测评,填写民主测评表。

4.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尤其在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小微企业中发展工人党员情况

根据**党员发展工作计划,各支部专题研究推荐发展对象,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基础上,严格入党程序,保证党员质量,抓好培训教育,2018年至2020年,共发展党员21人,其中产业工人为14名,占比66.67%。为**党员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增强了各党支部战斗力,壮大了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力量。

5.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畅通发展通道,完善按技术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有关政策,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优化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环境,提升产业工人各方面待遇水平情况。

一是实施公开竞聘。对一线班组长选聘全部实施公开竞聘,通过竞聘演讲、现场提问、民主推荐等环节结合日常表现将优秀员工选聘出来,为员工搭建起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职业发展平台,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制定《管理人员使用管理规定》,对管理员以上管理岗位的选聘严格按照干部选聘程序聘任;二是建立人才库。加强人才培养,挖掘人才潜力,做好人才储备,把一批学历过硬、业绩突出的员工纳入**人才库;三是开展挂职轮岗。根据实际工作表现和现实需要,每年选择符合条件的一定数量人员进行挂职锻炼、挂职交流、挂职培养,促进一人多岗、一人多能锻炼,打造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建立双通道,畅通员工晋升通道。在完善行政管理职务晋升发展通道体系的同时,**建立和推行专业技术人员与操作技能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体系,制定了《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为员工开辟新的职业发展通道,生产岗位员工可以通过操作技能的不断提升,实现操作技能职务的晋升;管理岗位员工可以通过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聘任的操作技能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将享受同级别同等薪酬待遇。职业“双通道”的实施将有效缓解由于晋升通道有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同时有利于**培养人才,充分发挥员工个人价值潜能;五是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中层继任者的培育,**专门增设了中层助理级别,作为中层的后备干部重点培养。

(五)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情况

1.建立和落实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情况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劳动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制度,是解决劳动关系问题和参与经济、社会民主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建立了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政府、**工会代表职工及**行政部门代表企业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始终以促进就业为重点,以建立顺畅高效的协调机制为基础,以促进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目标,以完善法律法规为保障,努力开辟三方协调劳动方面的新途径、新方法、基本上形成了“主体协商、三方指导、政府调控、依法规范”的格局。劳动关系主体三方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保护员工和**的合法权益,促进**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2.排查化解影响产业工人队伍稳定的重大风险情况

2019年年初,为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深化**公路制度改革取消**公路省界**站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9】54号文件,**认真落实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政策规定,按照“转岗不下岗”原则,全面梳理员工信息,结合岗位设置、员工居住地情况和员工个人意愿选择进行调研和需求,制定人员安排方案,开展转岗培训、考试、人员甄选,在整个撤站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步骤和计划,消除员工顾虑,整体员工思想状况保持稳定,妥善做好了盛泽主线**站182名员工的岗位安排,力求满足员工需求,满足**需求,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2019年4月,**市政府召开了市属**公路管理改革工作专题会议,围绕会议提出重要整体思路和任务安排,在管理改革人员安置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国有企业人员配置的相关政策,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维护企业稳定、维护职工利益、维护企业正常运作秩序作为首要条件,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履行民主程序,依法理顺劳动关系,利用多渠道、多途径妥善配置人员,规范操作,稳步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和谐稳定。 

三、交通系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在员工队伍建设方面做的好的方面:

1.注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融合。一是注重与主营业务相结合。将企业文化蓝皮书、安全文化黄皮书、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合一管理体系手册、员工手册、岗位量化标准等作为员工培训的基础教材,将优质服务、岗位技能、安全教育、廉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作为内训的经常性培训项目。二是注重员工心理健康辅导。**专门开展员工心理健康建设活动,在全**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定期邀请**大学教授和心理学专家前来开展积极心理健康培训。近年来,开展了《积极心理学与职场幸福力提升》《积极心理学与幸福人生》《管理人员赋能沟通》等专题培训;三是组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如**员、排障员技能培训,设备维护技能培训,票据员点卡、点钞培训等。四是加强新员工培训。加大对新员工培训投入和力度,在**站组建了新员工培训基地,设立新员工培训教室。所有入职的新员工需参加2个月的培训学习,实施新员工三级培训模式,选派业务好、技能强的骨干员工实施“一对一”带着学。注重安全培训,**建立三级安全培训记录卡,规定了安全学习学时,培训后员工需对所学内容进行书面小结。

2.注重员工考核。一是分层分类考核。中层干部实施KPI关键绩效考核,科员采用定性考核(自评、他评)、一线员工采取关键行为事件考核法。二是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在日常考核的同时注重全员年度考核,通过个人总结、单位评定、述职述廉、民主测评等环节加强年度考核。年度考核与员工晋升、评先评优、培训挂钩。三是加强新员工考核。制定新员工考核管理办法,在为期两个月的试用期中,新员工需通过应知、应用、日常考核,考核合格予以录用,不合格的予以辞退;实行管理人员试用期制度,凡新提拔的管理人员及应届大学生新聘为管理人员的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正式聘用。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标**度改革、高质量发展,目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和特殊岗位人才储备不足。随着市管**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面临着经营管理、专业技能和特殊岗位人才紧缺等问题。下一步**将继续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举措,加强专业培训和梯队建设,建立储备干部队伍,特别是增强经营管理类人才和高学历人才储备力度,创造条件丰富干部接受教育、接受专业培训的层次和范围,优化干部队伍专业水平、年龄梯度,拓宽渠道,丰富举措,大力实施专业技能、专业人才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工作。

二是队伍建设上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员转岗分流存在现有技能与转岗不相适应现象。下一步要结合员工队伍转型培养技能型人才。针对性地在一线岗位发现培养一批设备维护专、协调能力强、业务技能好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为**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提前储备技术岗位力量。

三是新入职**员存在稳定性不强的情况。由于**公路工作性质,需要上三班、驻站,90后新员工思想较活跃,缺乏吃苦精神。如:2018年新入职60名**员中有10人在试用期内提出离职,主要原因是工作辛苦、上夜班不能适应。特别是个别员工离职未按**要求提前申请,有闪离现象,影响**一线站区队正常工作的开展。

四、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系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影响

**党委高度重视,为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落实中央、省市局等上级部门的防控部署要求和措施,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总体要求,一手抓交通管控工作,一手抓内部管理和人员摸排教育,对防控工作进行了详尽安排部署,**上下迅速行动、加强关心保障,保持员工队伍稳定。

1.动态掌握员工在岗情况,防止疫情输入传播。一是严格执行观察、隔离制度,对返苏员工逐一登记造册,实行全流程管理,及时了解未复工人员所在部门、岗位以及未返岗原因,每日监测上报员工身体情况,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制度;二是对所有复工人员登记造册,建立复工人员信息登记表,并向**经营所在地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复工备案,符合复工条件。截止目前,**各岗位员工已全部复工,未发现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

2.合理统筹员工工作作息,保障员工相关待遇。一是结合**实际运行需要,明确疫情防控期间员工复工、考勤和培训等相关工作要求,合理统筹工作、休息时间;二是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各类专项及重点工作的工作量统计,建立疫情防控期间专项工作台账,根据工作量足额支付员工薪酬;三是按期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3.选树防控工作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大力推荐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在**内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典型学习和选树工作,进一步激发员工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进一步推进交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思路举措和意见

(一)引导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工会肩负着引领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要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思想政治引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工作中,推动广大员工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一要紧跟核心,用新时代思想武装一线员工。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教育作为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开展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把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传达到基层、宣传到员工中去。二要教育引领,用崇高精神感召员工。把握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品牌,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激励员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运用新媒体手段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和职工群众,开展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劳动者风采,讲好劳动者故事,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时代氛围。

(二)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团结动员职工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

在群团改革中落实产业工人在领导班子中挂职、兼职,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政府与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继续着力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尤其重点发展基层一线工人、技术能手特别是优秀青年工人入党,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完善产业工人工资收入同工作岗位、劳动成果、劳动贡献挂钩的办法,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确保产业工人收入随**效益提高而提高,产业工人生产生活条件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改善。

经济建设是工会工作主战场,要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提高产业工人参与率和受益度。着眼构建员工技能形成体系,进一步畅通员工发展通道,引导员工提高技术技能素质,培育更多“**工匠”,为员工建功立业、创新创效提供宽广舞台。要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焕发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

(三)健全完善工会维权体系,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产业工人

工会要适应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发展规模、利益诉求等的新变化,更好履行维权基本职责。加强维权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要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职工民主管理委员会、民主议事会等多种民主管理形式,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落实职工“四权”。要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构建党委会、工会、职代会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保障工人代表有序参与**治理。要保障产业工人的劳动就业权益,扎实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职工权益维护工作。要改善职工待遇水平,要保障职工的劳动保护权益,深化“安康杯”竞赛,督促**加强安全生产,改善产业工人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有效维护产业工人安全和健康权益。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做好联系服务产业工人工作

联系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工作的生命线。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新的使命,在做好物质服务、生活服务的同时提供更高水平的精神性、发展性服务,促进职工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构建覆盖广泛、快捷有效的服务产业工人工作体系,要从解决好产业工人的后顾之忧入手,抓住产业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真正把服务办到职工心坎上,不断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大对困难员工解困脱困工作力度,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工作。优先安排与职工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服务项目,实现员工入会、职工维权、帮扶培训等工会服务职工各类项目的网上一站式整合,努力为员工提供实时高效的全天候贴心服务。

(五)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文化引领,着力提高产业工人的自身素质

产业分析报告篇6

2015年,遂昌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以不断引进各类建筑企业为抓手,全面提升行业整体实力,进一步缩小和兄弟县市区的差距,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筑业企业运行特点

⒈建筑业总产值快速增长。2015年,全县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05994万元,同比增长48.1%,环比增长7.9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88222万元,同比增长66.4%;安装工程产值完成14300万元,同比增长2.5倍;其他产值3472万元,同比下降73.0%。得益于建筑业总产值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县建筑业产值总量规模与我市其他县市区的距离进一步缩小。

⒉企业生产率水平有所提高。2015年,全县建筑企业职工人均完成建筑业产值25.8万元,比上年同期人均增长1.6万元,增长6.6%。我县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虽然不断提高,但增速有所放缓,筑业劳动生产率与建筑业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装备较好的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⒊企业新签合同额较快增长。2015年,我县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较快发展的态势,加之我县建筑企业实力不断提升,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本地建筑企业新签合同额增长较快。全县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总额149455万元,同比增长38.0%。其中,上年结转签订合同额45227万元,同比增长27.3%;今年新签合同额104228万元,同比增长43.1%。新签合同额的大幅增长,说明我县建筑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⒋建筑业竣工产值成倍增长。近年来,我县建筑业生产呈快速发展态势,总产值增速连续三年居于全市建筑业同行前列,竣工产值增长连年取得较好的成绩。2015年,全县建筑业企业完成竣工产值81227万元,同比增长一倍。

⒌房屋施工建筑面积大幅增长。2015年,国家楼市新政出台以后,我县房地产交易明显加速,房地产投资增速处于较快增长区间,房屋施工建筑面积大幅增长。当年,全县房屋施工面积40740平方米,增长41.1%。其中,新开工面积16076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期持平。

二、存在的问题

1、建筑企业规模小、实力偏弱,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15年,遂昌县二级建筑业资质的企业仅三家,其余均为三级,其竞争能力相对较弱,仅有三家建筑企业年产值过亿元,5家企业产值在5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产值在10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有6家,另有7家企业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虽然全县资质以上企业达到了21家,但是要想在竞争激励的建筑企业市场经济中,立足于市场并且取得长远的发展,现有的建筑企业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规模和资质。

2、建筑企业影响小、难以中标,占据本土市场份额偏低。本地建筑企业在本土市场的招投标中,所占份额较低,据了解,在全县房地产在建项目中,21家建筑业企业中只有8家有项目在建,占全部建筑企业的比例仅有38.1%。在另外一个县重点建设工程基地—龙板山基地中仅有5家本地建筑企业有项目,占全部建筑企业的比例为23.8%。

3、人才紧缺成短板、发展受限,亟待引进高资质企业。建筑企业人才构成复杂,有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相对缺乏经验的大中专毕业生,有学历低但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有企业专门引进的专家型管理和技术人才,还有在各工程项目上临时雇佣的大量农民工,全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来看,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已成为企业发展短板。由于遂昌县缺乏高资质建筑企业,建筑市场欠庞大,所以很难招揽人才,也很难留住人才。全县21家建筑企业仅有5名一级建造师,同比减少了5人,下降50%。平均每家企业仅有0.23人,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建议

1.鼓励现有建筑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建筑业整体水平。遂昌县现有的资质以上企业已有21家,数量不少,但是大都属于小微企业,资质低、体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增加低资质企业不如扶持现有的二、三级企业做大做强,优化建筑业资质结构有利于我县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建筑行业管理部门要指导帮助低资质企业向较高资质发展,重点培育扶持二级企业向一级资质发展,推动三级企业向更高一级的资质推进。鼓励支持骨干建筑业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管理先进、技术含量高、资产规模大和融资能力强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中型以上的建筑业企业。

2.鼓励企业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培训各种建筑技能人才。以人才机制创新助推企业转型,加快遂昌县建筑业发展步伐。一是要按照现代企业用人标准,将家族式的用人管理向职业经理人的管理转变。二是要重点培养和选择在建筑经济管理、科技应用与创新、工程预决算等建筑业各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形成高层次人才优势,促进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参加更高层次的建造师培训考试和资格申报,同时组织好广大建筑工人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建筑业队伍的综合素质。

产业分析报告篇7

针对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问题,经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市目前有170余家建筑业企业,其中: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8家,大多都是三级或劳务分包企业。而全省有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170家,二级企业2100余家,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水平明显落后于省内的其它城市。

2、我市建筑企业占有本市建筑市场的份额低,对外承包工程规模较小。建筑业产值是按照企业注册地(含外地企业设立的经工商、税务登记的分支机构)进行统计,外地施工企业的产值是不计入我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按相关规定,外地施工企业在我市承接工程只实行中标后的备案制度,入市门槛低,导致今年外地施工企业大量涌入自贡建筑市场,且这些外地企业大多资质等级高,承揽的多为规模大的项目,如s305改造工程、檀木林国宾府、龙城国际、南湖体育中心场馆等。根据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站的统计年、年、年外地企业在本市承揽工程的中标金额分别占全市招标项目总金额的13.48%、18.97%、32.78%,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今年外地企业中标项目的金额比去年猛增约14个百分点,导致我市建筑业产值大量流出。而我市只有市建一司、市建二司等少数总包企业在外地承接工程,且总承揽任务偏少。

3、年“”地震造成重灾区当年的建筑业产值较少,而今年的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项目的实施,使得年全省建筑业产值大幅增加,主要贡献地区为等重灾区,因而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1、着力将建筑业放到突出的位置抓好抓实。把做大做强建筑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抓紧培育和完善建筑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加强对建筑企业改革的指导,加大服务力度,加快建筑队伍的教育培训、鼓励建筑企业科技创新和对外承包工程,充分发挥建筑业的支柱产业作用。

2、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实施大建筑业战略,着力进行经营结构调整,鼓励建筑企业向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建材生产经营和其它新兴三产行业发展。要加大对具有一、二级总承包资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催生一批更高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打造建筑业龙头企业,最近我局就新审批了有较好前景的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力工程总承包资质。合理发展专业承包企业,优先发展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承包企业,引导和支持中小建筑业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

产业分析报告篇8

内部报告的内涵及体系

目前会计准则和会计上通常所称的财务报告是外部报告。相对于外部报告,内部报告是由企业内部编制,在企业内部传递,为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相关人员所使用,满足企业决策与控制需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信息报告。内部报告包括内部报表及相关资料。内部报表是根据企业内部决策与控制需要所编报的成本费用表、资产使用状况表等,其种类、数量、格式等都可根据公司管理的需要而设计。应当明确的是,对外报告的报表与内部报表的界限划分受主观影响较大。如果企业自愿披露一些会计准则强制披露以外的报表,那么,对外报告可能包含上述内部报表。同样,企业内部决策与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必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所谓外部报告信息,从这个角度看,内部报告也可包括财务报告。

与财务报告的设计不同,内部报告体系的设计不是由企业外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或相应的机构来完成的,而是由企业管理者根据自身决策与控制需求所设计的。内部报告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应是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决策信息需求。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决策可分为资本经营决策、资产经营决策、商品经营决策和生产经营决策四个层次,以此为理论依据,形成了资本经营报告、资产经营报告、商品经营报告和生产经营报告四大内部报告系统。

1、资本经营内部报告系统。资本经营是指企业以资本为基础,通过优化配置来提高资本经营效益的经营活动,其活动领域包括资本流动、收购、重组、参股和控股等能实现资本增值的领域,从而使企业以一定的资本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资本收益。反映资本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所以,要实现资本经营目标,一方面要提高总资产报酬率(即搞好资产经营);另一方面要搞好资本运作,降低资金成本,特别是降低负债成本,优化资本结构,用好税收政策。因此,资本经营报告系统应包括:资产经营报告、资金成本报告、资本结构报告、所得税报告、EVA(经济增加值)报告等。

2、资产经营内部报告系统。资产经营是指企业以资产为基础,通过合理配置与使用资产,以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反映资产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企业要搞好资产经营,一方面要提高销售利润率或商品的盈利能力(即搞好商品经营);另一方面要搞好资产配置与重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速全部资产周转。因此,资产经营报告系统主要包括:商品经营报告、资产结构报告、资产利用程度报告、对外投资报告、资产损失及不良资产报告、资产利用效果报告、资产重组报告等。

3、商品经营内部报告系统。商品经营是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一定的人力、物力消耗,生产与销售尽可能多的商品,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反映商品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是经营利润率,企业要搞好商品经营,既要提高营业利润率,也要扩大销售规模与水平。其中,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即产品经营)是基础,同时注重产销平衡、提高商品销售价格、降低采购价格及相关费用。因此,商品经营报告系统主要包括:产品经营报告、营业收入报告、商品销售价格报告、市场占有率报告、采购价格报告、管理费用报告、营业费用报告、财务费用报告、营业外收支报告等。

4、生产经营内部报告系统。产品经营是指企业在统一战略计划指导下,以一定的人力、物力消耗,按时、保质、保量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反映生产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是产值(或收入)成本率。要降低产值成本率,一方面要增加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价格;另一方面要降低生产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因此,生产经营报告系统主要包括:商品产品成本报告、单位成本报告、材料成本报告、人工成本报内部报告的价值与应用领域

明确内部报告的内涵和体系,为我们理解内部报告的价值和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内部报告作为提供企业经营管理完全信息的报告系统,对企业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反映、评价都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特别是在内部控制、管理会计、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前景。

(一)内部报告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内部报告在内部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企业内部控制从目标角度可分为实现经营活动有效性控制、会计信息相关可靠性控制和遵循相关法规的控制。在这三种控制中,经营活动有效性控制属于内部管理控制,会计信息相关可靠性控制属于内部会计控制,遵循相关法规的控制属于法规控制。企业无论进行何种内部控制,都必须具备控制标准信息和控制报告信息,只有将实际报告与控制标准相比较,才能发现偏差,进而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第一,从内部控制目标看,企业决策与控制所需要的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本身就包括对外报告信息和内部报告信息;另外,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和作业目标,关键在于内部经营管理决策,而内部报告信息的相关与可靠程度将决定这些内部决策与控制目标的实现。

第二,从内部控制要素看,内部控制离不开内部报告。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无论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控制等五要素,还是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控制等八要素,或是控制环境、控制变量、控制标准、信息报告、执行评估、纠正偏差、业绩评价、激励机制、信息沟通、监督控制等十

要素,其中的报告信息都是必要和关键的要素。

第三,从内部控制系统程序看,确定控制目标、制定控制标准、编制控制报告、评价控制业绩、进行管理激励是重要的程序和步骤。其中编制控制报告是进行内部控制的中心任务,控制报告实际上是根据控制目标和标准,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形成的报告。而内部报告又是控制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没有内部报告,就没有内部控制报告,也就没有内部控制。

(二)内部报告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目前人们主要将管理会计定位于满足内部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对管理会计内容的划分有两种:一是分为完全成本会计、差异会计和管理控制会计;二是分为预测与决策会计、规划与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虽然从表面上看其定位和划分都符合会计的本质与内涵,但实质上都是强调如何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而不是研究为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而如何提供会计信息。因此,现在的管理会计学实质上不是会计,也不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作为会计学重要分支的管理会计应是能为组织内部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系统,它应是基于管理的会计。因此,管理会计改革与完善的方向应是将管理会计置于会计学大框架下进行研究,将围绕管理会计本质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为基本内容和方法。提供管理会计报告应是管理会计目标与方法所决定的,正如财务会计要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一样。

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是对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与完善,解决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应当报告经济活动及其成果、为决策与控制提供有用信息这一会计本质和目标问题;另一方面是对管理会计实务的规范与完善,解决了管理会计实践中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等问题。

基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或称管理会计报告)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使用的、用于内部决策与控制、评价及沟通的各种会计报表及说明。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虽然也编制成本报表等,但编制这些报表的主要目的是为最终完成财务会计报告服务,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因此,对我国企业而言,管理会计报告不是改进问题,而是创新问题。

告、制造费用报告、各产品产值成本率报告、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影响报告、废品情况报告等。管理会计报告的创新离不开管理会计目标,特别是管理会计的相关性。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求看会计相关性,就是要为管理者提供内部决策、控制、评价、沟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特别是会计信息,这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及其内容创新指明了方向。笔者从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角度设置内部报告,可以说是对管理会计报告创新与发展的有益尝试。

(三)内部报告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报告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只有全面、系统地理解与掌握企业的报告系统,即处理好财务报告与内部报告的关系,才能为决策与控制提供完整的依据。然而,目前无论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还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往往都重视和使用财务报告而轻视内部报告。其实,内部报告不仅可以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与控制提供信息,而且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全面、系统、相关、可靠的内部报告对完善财务报告系统同样至关重要。

第一,内部报告是财务报告的基础与补充。财务报告反映的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综合情况的报告,而形成财务报告的基础是内部报告中更详细、更系统的分类信息。所有财务报告信息的基础往往都来自于内部报告,同时内部报告也是对财务报告信息的补充。

第二,内部报告的可靠性决定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报告的可靠性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至关重要。通过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和对可靠性的重视,一方面为企业自身经营决策与控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从而为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信息。

(四)内部报告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传统的财务分析将会计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理解为财务报告信息,将财务信息需要者理解为企业外部需求者。因此,财务分析通常被理解为是企业外部信息需要者通过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分析,为其各项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其实,企业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不仅仅是财务报告,还包括内部报告,企业信息需求者不仅仅是外部利益相关者,还包括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因此,现代财务分析应包括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全部报告信息的分析,既包括对财务报告的分析,也包括对内部报告的分析。

上一篇: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事故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