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上级部门建议书范文

时间:2023-02-23 23:14:28

给上级部门建议书范文第1篇

1审计理念——以内部控制为审计实施基础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直接目标就是审查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将内部控制作为内部审计的实施基础,贯穿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始末。在内部审计计划阶段,着眼于内部控制的高风险环节,明确审计重点;在审计实施阶段,以内部控制系统测评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在审计报告及后续审计阶段,反馈于内部控制体系,完善高校管理水平为宗旨。基于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工作既提高了审计效率,又高效地利用了高校有限的审计资源。

2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自我评价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的自我评价,它是高校改善业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可以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及运行情况,可以和财务审计项目中的相应内控测试等工作整合在一起,既简化内部审计流程,又节约审计成本,符合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趋势。

3审计质量——内部控制的控制

审计质量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内部控制的控制。审计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整个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建立健全一整套审计质量指标体系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更是内部控制完善的需要。根据内部审计环节建立相应的审计质量体系,使其作为审计工作的执行参照,规范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和工作标准,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进而完善内部控制的整体性。

4审计管理建议书——内部控制的晴雨表

审计管理建议书是审计报告的应用,是内部控制的晴雨表。如果将内部审计工作比喻成一次内测,那么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完成审计工作之后出具审计报告并非仅仅是内测试卷的答案,其出具的审计管理建议书更应该像一套解题的思路,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好与坏,为被审计单位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参与其后的修正,以管理建议为主线,协助被审计单位完善管理。当然,为了使审计效果最大化,需要将审计管理意见书提交上级管理部门或者校领导审阅,切实保障有效实施。

二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各阶段优化策略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

包括审计项目立项、审计项目审批、成立审计组、审前调查、制定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发送审计通知书和承诺书、交接审计资料等工作。准备阶段着眼于内部控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高校管理层为内部审计部门立项并授权,就审计工作而言没有发挥到主观参与作用。随着教育事业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逐渐在根据学校的教育发展需求以及组织目标主动提出审计事项,积极参与学校的发展战略制定和决策,为高校的发展起到参谋作用。内部审计部门依据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各院系、各部门相关经济业务的风险,建立风险等级评分制度,依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程度,提出重点审计事项,经过相关上级部门的授权后进行重点审计,关注高风险部门,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审前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环境的调查以及被审计项目涉及到的法规政策和内外部环境调查;二是对被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虽然内部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分属于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部门,相互之间比较了解,但是不可忽略此项程序,着眼于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达成审前充分调查目标的捷径。

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

包括深入调查、内部控制测评、实质性测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实施工作底稿等环节。实施阶段应以内部控制为基础。深入调查是审计准备工作的延伸,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进一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工作流程的实际执行情况,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及其所起到的作用,藉此进一步鉴别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甄别各种风险,为下一步审计工作奠定基础。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这项工作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实质性测试之前必须要进行。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测评可以诊断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发现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给高校带来的风险高低。该项工作还可以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为下一步科学、合理地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和时间打下基础。通过实质性测试内审人员可以获取证明力更强的审计证据,为了节约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成本,可以有效利用上一环节的测评成果,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3报告阶段报告阶段

包括审计发现和建议、内部审计部门出具报告和管理建议书。这里的审计发现并非是只出现在审计工作完成之时,而是一个周而复始、贯穿始末的过程,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之后进行的判断结论。审计报告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出具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这两项书面文件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高校的管理需求,如前文所述,内部审计报告和管理意见书不仅仅起到答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解题思路,应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或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可行的建设性建议,当然被审计部门既可以接受和采纳,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总之,内部审计部门以完善内部控制为目的,可以将管理意见书交由高校领导审阅、批示,这样被审计部门会更加认真地考虑和执行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4后续审计阶段

后续审计阶段包括后续审计和审计成果应用,对被审计单位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落实、内部控制的完善以及高校风险进一步的识别都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强自身独立性,切实开展后续审计工作,审查被审计部门内部控制的改正和完善情况,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及时分析、总结开展整个审计项目工作中的正反经验,对自身工作做出评价。审计成果应用的对象包括上级主管部门或高校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被审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只有不断拓展审计成果的应用渠道才能充分发挥审计成果的应用效果。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争取管理层和各被审计部门的支持,建立完善的纠错机制以及审计公告与通报制度,立项必审、审计必查、结果必告、责任必究,形成制度和政策,以达到进一步防弊、兴利和增值的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建立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免疫系统”功能,可以有效控制和防范高校治理风险,同时,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应不断创新和发展,由被动型、监督型转变成主动型与参谋型。

给上级部门建议书范文第2篇

一、近年来“三争”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争取项目方面:项目工作作为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几年的努力,一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呈现出非常喜人的发展势头。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迪赛诺生物制药、上海纺织产业园、某某港码头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特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仅今年上半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76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亿元以上项目13个;竣工千万元以上项目4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个。

(三)争取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和单位发扬“钉子精神”,不怕困难,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使某某港一类口岸获得国家批复、某某经济区区域环评获得通过;交通、国土等部门利用与上级部门的良好关系,为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取得政策上倾斜与扶持,有力的支持了项目落户和地方经济发展。

二、我市近年来的“三争”工作主要特点

(一)认识统一,全社会“三争”的浓烈氛围初步形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三争”工作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争取政策和争取项目资金的目标责任文件,并建立健全了工作督查、落实、奖惩机制,集中全市上下的精力和智慧,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借助市外资金来强力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市领导经常对“三争”工作进行调度、督查和调研,并亲临谈判桌与外商老板谈判,亲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上级部门跑项目要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上下争取项目、资金、政策的士气。

(三)畅通渠道,“三争”工作外部环境不断完善。通过加强与某某籍在外人士的联络,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充分发挥“人脉关系”来助推某某经济发展,是“三争”工作的一大法宝。通过成功举办系列招引活动,聘请“三争”信息联络员,组织各种联谊会等形式,广泛联络在外老乡,增进他们对家乡的了解,激发爱乡热情,与许多外商老板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关系,许多老乡表示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资出力。通过跑市跑省、跑部进京,经常到上级部门联系工作、联络感情,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上级部门的领导来我市视察工作、检查项目、了解困难,争取上级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已与中央、省、市许多部门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为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三争”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整体水平还不高,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些工作的“短腿”逐步暴露出来。

(一)基础性工作还不够扎实。一是项目库建设滞后。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权威的项目库,几个职能部门虽储备有项目,但零乱、分散,且储备的项目没有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有深度的资料,更谈不上项目建设信息网的建立,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二是资料准备不充分。有的单位申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基础资料不全面,技术水准达不到要求,得不到上级部门的认可;有的单位信息闭塞,工作被动,不善于结合本地实际挖掘项目资源,不积极捕捉“三争”工作的有关信息,使不少机会白白流失。三是个别单位不注重关系的理顺。有的单位平时与上级部门和在外乡友不联系、不交往,有事才找人家帮忙,“平日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所以人家往往只是表面应付,甚至产生反感;有的则是跑回一个项目后就对上面不闻不问,不继续进行感情联络,搞一锤子买卖,往往是“跑一个项目,丢一个码头”。

(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目前我市的“三争”工作基本上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机制,制约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我市虽然有专业的招商局,但是懂业务、会招商、会争取政策资金的人才太少。如何挖掘项目,如何准备项目资料,如何项目信息,如何包装项目争取有关支持,有了项目如何跑、往哪跑、有些什么策略,许多部门的同志对此一脸茫然。由于缺乏跑项目、争资金、要政策的基本知识,不懂其中的基本技巧,往往导致工作的盲目性,常常是事倍功半。

(三)部分项目落实难度较大。有的单位对项目重争取轻服务,认为项目跑回来了就万事大吉,没有对项目进行全力服务,导致许多项目迟迟不能上马,甚至流产、夭折。一方面,一些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无法及时拨付到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特别是一些与投资项目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要求。如港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给入园企业的选址和开工建设带来难度,也影响了后续项目的引进。

四、做好“三争”工作的对策建议

项目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动力”,资金是地方经济的“催化剂”,政策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助推器”。通过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是扩大招商引资、调优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必然要求,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国家投资向基层倾斜、国际国内资本加速流动、产业加速转移的趋势与机遇,坚定不移地把“三争”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树立全新“三争”理念。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是推进经济发展、壮大地方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新的“三争”理念,着力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能争”意识。树立“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不怕丢面子、不怕遭失败”的“三争”精神,自觉绷紧做好“三争”工作这根弦,特别是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坚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由我负责”,形成“领导带动、活动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三争”工作新格局。二是强化“会争”意识。“三争”实践证明,仅有工作的热情还不够,知道如何争取才是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既要了解有关政策,又要了解各方信息,及时调整“三争”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强化“善争”意识。各单位要注重“三争”工作的技巧,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和外地老乡、客商的感情联络,广交朋友,广结人缘,用个人的品行和人格力量赢得上级领导和投资者的信任,建立起真实友谊,保持长久关系,为“三争”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

(二)扎实做好“三争”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大项目库建设力度。建议建立全市项目总库,明确主管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建立项目建设网站,全方位收集项目信息,全面整理和规范项目,及时开发和补充后续项目。一旦有了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有前途的项目,向上争取就有了依据,民间投资就有了方向,外商投资也就有了载体。二是要加大项目筛选和储备力度。把项目建设与本地资源利用和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产业不论一二

三、项目不论大中小、资金不论多与少、对象不论外和内,千方百计多储备项目。三是要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市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掌握国家宏观政策的走向和外商投资热点的趋向,紧紧盯住国家部委、省级部门、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及时搞好与当前国家政策和外商投资相对接的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高标准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三)健全“三争”工作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是“三争”工作规范有序发展的保证。一是建立全市“三争”工作联动机制。各单位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负责搜集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收集、整理、筹划包装项目、建好项目库。二是建立“三争”人才培养机制。“三争”工作在于形成合力、营造氛围,人才是“三争”工作的中坚力量。全市每年可选派部分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单位或企业学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着力培养一批精通业务、在外交友广泛的“三争”人才。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三争”工作考核制度,在考核内容上,应注重实绩考核,淡化指标考核,重点看引进的项目是否建成并产生效益、争取的资金是否落到实处、是否争取到有利某某发展的扶持政策。

给上级部门建议书范文第3篇

一、近年来“三争”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争取项目方面:项目工作作为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几年的努力,一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呈现出非常喜人的发展势头。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迪赛诺生物制药、上海纺织产业园、某某港码头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特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仅今年上半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76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亿元以上项目13个;竣工千万元以上项目4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个。

(二)争取资金方面:近年来,我市争取资金总量逐年大幅递增,呈现非常喜人的势头。20__年,全市共争取上及各类扶持资金4.9亿元,同比增长88%;20__年,全市共争取上及各类扶持资金5.5亿元,同比增长15%;20__年,全市共争取上及各类扶持资金6.5亿元,同比增长18.3%;20__年仅上半年就到位各类扶持资金2.5亿元,同比增长38.9%。

(三)争取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和单位发扬“钉子精神”,不怕困难,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使某某港一类口岸获得国家批复、某某经济区区域环评获得通过;交通、国土等部门利用与上级部门的良好关系,为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取得政策上倾斜与扶持,有力的支持了项目落户和地方经济发展。

二、我市近年来的“三争”工作主要特点

(一)认识统一,全社会“三争”的浓烈氛围初步形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三争”工作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争取政策和争取项目资金的目标责任文件,并建立健全了工作督查、落实、奖惩机制,集中全市上下的精力和智慧,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借助市外资金来强力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市领导经常对“三争”工作进行调度、督查和调研,并亲临谈判桌与外商老板谈判,亲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上级部门跑项目要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上下争取项目、资金、政策的士气。

(二)重点突出,对接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成效显著。随着某某港一类口岸的正式开放,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对沿海地方经济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给我市争取项目、资金、政策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此,全市各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积极筛选与国家资金投向相对接的重点项目,精心做好前期准备,有的放矢加大力度跑,收到了良好成效。仅今年上半年,抓住国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实施通乡公路硬化工程的机遇,争取了4100万元的省道332改造资金、3200万元的国道204改造资金、2865万元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等;抓住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机遇,积极向上申报争取了新丰镇土地整理、南阳镇吉兴等村土地整理、网河地区土地整理等项目,共获得近亿元的国家专项资金扶持,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畅通渠道,“三争”工作外部环境不断完善。通过加强与某某籍在外人士的联络,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充分发挥“人脉关系”来助推某某经济发展,是“三争”工作的一大法宝。通过成功举办系列招引活动,聘请“三争”信息联络员,组织各种联谊会等形式,广泛联络在外老乡,增进他们对家乡的了解,激发爱乡热情,与许多外商老板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关系,许多老乡表示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资出力。通过跑市跑省、跑部进京,经常到上级部门联系工作、联络感情,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上级部门的领导来我市视察工作、检查项目、了解困难,争取上级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已与中央、省、市许多部门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为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三争”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整体水平还不高,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些工作的“短腿”逐步暴露出来。

(一)基础性工作还不够扎实。一是项目库建设滞后。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权威的项目库,几个职能部门虽储备有项目,但零乱、分散,且储备的项目没有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有深度的资料,更谈不上项目建设信息网的建立,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二是资料准备不充分。有的单位申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基础资料不全面,技术水准达不到要求,得不到上级部门的认可;有的单位信息闭塞,工作被动,不善于结合本地实际挖掘项目资源,不积极捕捉“三争”工作的有关信息,使不少机会白白流失。三是个别单位不注重关系的理顺。有的单位平时与上级部门和在外乡友不联系、不交往,有事才找人家帮忙,“平日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所以人家往往只是表面应付,甚至产生反感;有的则是跑回一个项目后就对上面不闻不问,不继续进行感情联络,搞一锤子买卖,往往是“跑一个项目,丢一个码头”。

(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目前我市的“三争”工作基本上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机制,制约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我市虽然有专业的招商局,但是懂业务、会招商、会争取政策资金的人才太少。如何挖掘项目,如何准备项目资料,如何项目信息,如何包装项目争取有关支持,有了项目如何跑、往哪跑、有些什么策略,许多部门的同志对此一脸茫然。由于缺乏跑项目、争资金、要政策的基本知识,不懂其中的基本技巧,往往导致工作的盲目性,常常是事倍功半。

(三)部分项目落实难度较大。有的单位对项目重争取轻服务,认为项目跑回来了就万事大吉,没有对项目进行全力服务,导致许多项目迟迟不能上马,甚至流产、夭折。一方面,一些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无法及时拨付到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另一方

面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特别是一些与投资项目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要求。如港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给入园企业的选址和开工建设带来难度,也影响了后续项目的引进。四、做好“三争”工作的对策建议

项目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动力”,资金是地方经济的“催化剂”,政策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助推器”。通过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是扩大招商引资、调优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必然要求,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国家投资向基层倾斜、国际国内资本加速流动、产业加速转移的趋势与机遇,坚定不移地把“三争”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树立全新“三争”理念。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是推进经济发展、壮大地方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新的“三争”理念,着力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能争”意识。树立“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不怕丢面子、不怕遭失败”的“三争”精神,自觉绷紧做好“三争”工作这根弦,特别是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坚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由我负责”,形成“领导带动、活动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三争”工作新格局。二是强化“会争”意识。“三争”实践证明,仅有工作的热情还不够,知道如何争取才是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既要了解有关政策,又要了解各方信息,及时调整“三争”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强化“善争”意识。各单位要注重“三争”工作的技巧,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和外地老乡、客商的感情联络,广交朋友,广结人缘,用个人的品行和人格力量赢得上级领导和投资者的信任,建立起真实友谊,保持长久关系,为“三争”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

(二)扎实做好“三争”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大项目库建设力度。建议建立全市项目总库,明确主管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建立项目建设网站,全方位收集项目信息,全面整理和规范项目,及时开发和补充后续项目。一旦有了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有前途的项目,向上争取就有了依据,民间投资就有了方向,外商投资也就有了载体。二是要加大项目筛选和储备力度。把项目建设与本地资源利用和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产业不论一二三、项目不论大中小、资金不论多与少、对象不论外和内,千方百计多储备项目。三是要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市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掌握国家宏观政策的走向和外商投资热点的趋向,紧紧盯住国家部委、省级部门、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及时搞好与当前国家政策和外商投资相对接的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高标准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三)健全“三争”工作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是“三争”工作规范有序发展的保证。一是建立全市“三争”工作联动机制。各单位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负责搜集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收集、整理、筹划包装项目、建好项目库。二是建立“三争”人才培养机制。“三争”工作在于形成合力、营造氛围,人才是“三争”工作的中坚力量。全市每年可选派部分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单位或企业学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着力培养一批精通业务、在外交友广泛的“三争”人才。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三争”工作考核制度,在考核内容上,应注重实绩考核,淡化指标考核,重点看引进的项目是否建成并产生效益、争取的资金是否落到实处、是否争取到有利某某发展的扶持政策。

给上级部门建议书范文第4篇

一、近年来“三争”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争取项目方面:项目工作作为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几年的努力,一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呈现出非常喜人的发展势头。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迪赛诺生物制药、上海纺织产业园、某某港码头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特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仅今年上半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76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亿元以上项目13个;竣工千万元以上项目4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个。

(二)争取资金方面:近年来,我市争取资金总量逐年大幅递增,呈现非常喜人的势头。2005年,全市共争取上及各类扶持资金4.9亿元,同比增长88%;2006年,全市共争取上及各类扶持资金5.5亿元,同比增长15%;2007年,全市共争取上及各类扶持资金6.5亿元,同比增长18.3%;2008年仅上半年就到位各类扶持资金2.5亿元,同比增长38.9%。

(三)争取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和单位发扬“钉子精神”,不怕困难,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使某某港一类口岸获得国家批复、某某经济区区域环评获得通过;交通、国土等部门利用与上级部门的良好关系,为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取得政策上倾斜与扶持,有力的支持了项目落户和地方经济发展。

二、我市近年来的“三争”工作主要特点

(一)认识统一,全社会“三争”的浓烈氛围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将“三争”工作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争取政策和争取项目资金的目标责任文件,并建立健全了工作督查、落实、奖惩机制,集中全市上下的精力和智慧,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借助市外资金来强力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市领导经常对“三争”工作进行调度、督查和调研,并亲临谈判桌与外商老板谈判,亲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上级部门跑项目要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上下争取项目、资金、政策的士气。

(二)重点突出,对接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成效显著。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某某港一类口岸的正式开放。国家对沿海地方经济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给我市争取项目、资金、政策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此,全市各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积极筛选与国家资金投向相对接的重点项目,精心做好前期准备,有的放矢加大力度跑,收到良好成效。仅今年上半年,抓住国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实施通乡公路硬化工程的机遇,争取了4100万元的省道332改造资金、3200万元的国道204改造资金、2865万元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等;抓住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机遇,积极向上申报争取了新丰镇土地整理、南阳镇吉兴等村土地整理、网河地区土地整理等项目,共获得近亿元的国家专项资金扶持,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畅通渠道,“三争”工作外部环境不断完善。通过加强与某某籍在外人士的联络,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充分发挥“人脉关系”来助推某某经济发展,是“三争”工作的一大法宝。通过成功举办系列招引活动,聘请“三争”信息联络员,组织各种联谊会等形式,广泛联络在外老乡,增进他们对家乡的了解,激发爱乡热情,与许多外商老板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关系,许多老乡表示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资出力。通过跑市跑省、跑部进京,经常到上级部门联系工作、联络感情,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上级部门的领导来我市视察工作、检查项目、了解困难,争取上级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已与中央、省、市许多部门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为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三争”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整体水平还不高,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些工作的“短腿”逐步暴露出来。

(一)基础性工作还不够扎实。一是项目库建设滞后。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权威的项目库,几个职能部门虽储备有项目,但零乱、分散,且储备的项目没有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有深度的资料,更谈不上项目建设信息网的建立,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二是资料准备不充分。有的单位申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基础资料不全面,技术水准达不到要求,得不到上级部门的认可;有的单位信息闭塞,工作被动,不善于结合本地实际挖掘项目资源,不积极捕捉“三争”工作的有关信息,使不少机会白白流失。三是个别单位不注重关系的理顺。有的单位平时与上级部门和在外乡友不联系、不交往,有事才找人家帮忙,“平日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所以人家往往只是表面应付,甚至产生反感;有的则是跑回一个项目后就对上面不闻不问,不继续进行感情联络,搞一锤子买卖,往往是“跑一个项目,丢一个码头”。

(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目前我市的“三争”工作基本上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机制,制约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我市虽然有专业的招商局,但是懂业务、会招商、会争取政策资金的人才太少。如何挖掘项目,如何准备项目资料,如何项目信息,如何包装项目争取有关支持,有了项目如何跑、往哪跑、有些什么策略,许多部门的同志对此一脸茫然。由于缺乏跑项目、争资金、要政策的基本知识,不懂其中的基本技巧,往往导致工作的盲目性,常常是事倍功半。

(三)部分项目落实难度较大。有的单位对项目重争取轻服务,认为项目跑回来了就万事大吉,没有对项目进行全力服务,导致许多项目迟迟不能上马,甚至流产、夭折。一方面,一些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无法及时拨付到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特别是一些与投资项目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要求。如港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给入园企业的选址和开工建设带来难度,也影响了后续项目的引进。

四、做好“三争”工作的对策建议

项目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动力”,资金是地方经济的“催化剂”,政策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助推器”。通过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是扩大招商引资、调优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必然要求,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国家投资向基层倾斜、国际国内资本加速流动、产业加速转移的趋势与机遇,坚定不移地把“三争”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树立全新“三争”理念。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是推进经济发展、壮大地方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新的“三争”理念,着力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能争”意识。树立“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不怕丢面子、不怕遭失败”的“三争”精神,自觉绷紧做好“三争”工作这根弦,特别是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坚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由我负责”,形成“领导带动、活动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三争”工作新格局。二是强化“会争”意识。“三争”实践证明,仅有工作的热情还不够,知道如何争取才是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既要了解有关政策,又要了解各方信息,及时调整“三争”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强化“善争”意识。各单位要注重“三争”工作的技巧,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和外地老乡、客商的感情联络,广交朋友,广结人缘,用个人的品行和人格力量赢得上级领导和投资者的信任,建立起真实友谊,保持长久关系,为“三争”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

(二)扎实做好“三争”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大项目库建设力度。建议建立全市项目总库,明确主管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建立项目建设网站,全方位收集项目信息,全面整理和规范项目,及时开发和补充后续项目。一旦有了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有前途的项目,向上争取就有了依据,民间投资就有了方向,外商投资也就有了载体。二是要加大项目筛选和储备力度。把项目建设与本地资源利用和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产业不论一二三、项目不论大中小、资金不论多与少、对象不论外和内,千方百计多储备项目。三是要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市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掌握国家宏观政策的走向和外商投资热点的趋向,紧紧盯住国家部委、省级部门、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及时搞好与当前国家政策和外商投资相对接的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高标准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三)健全“三争”工作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是“三争”工作规范有序发展的保证。一是建立全市“三争”工作联动机制。各单位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负责搜集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收集、整理、筹划包装项目、建好项目库。二是建立“三争”人才培养机制。“三争”工作在于形成合力、营造氛围,人才是“三争”工作的中坚力量。全市每年可选派部分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单位或企业学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着力培养一批精通业务、在外交友广泛的“三争”人才。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三争”工作考核制度,在考核内容上,应注重实绩考核,淡化指标考核,重点看引进的项目是否建成并产生效益、争取的资金是否落到实处、是否争取到有利某某发展的扶持政策。

给上级部门建议书范文第5篇

一、近年来“三争”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争取项目方面:项目工作作为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几年的努力,一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呈现出非常喜人的发展势头。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迪赛诺生物制药、上海纺织产业园、某某港码头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特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仅今年上半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76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亿元以上项目13个;竣工千万元以上项目4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个。

(二)争取资金方面:近年来,我市争取资金总量逐年大幅递增,呈现非常喜人的势头。20*年,全市共争取上及各类扶持资金4.9亿元,同比增长88%;20*年,全市共争取上及各类扶持资金5.5亿元,同比增长15%;20*年,全市共争取上及各类扶持资金6.5亿元,同比增长18.3%;20*年仅上半年就到位各类扶持资金2.5亿元,同比增长38.9%。

(三)争取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和单位发扬“钉子精神”,不怕困难,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使某某港一类口岸获得国家批复、某某经济区区域环评获得通过;交通、国土等部门利用与上级部门的良好关系,为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取得政策上倾斜与扶持,有力的支持了项目落户和地方经济发展。

二、我市近年来的“三争”工作主要特点

(一)认识统一,全社会“三争”的浓烈氛围初步形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三争”工作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争取政策和争取项目资金的目标责任文件,并建立健全了工作督查、落实、奖惩机制,集中全市上下的精力和智慧,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借助市外资金来强力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市领导经常对“三争”工作进行调度、督查和调研,并亲临谈判桌与外商老板谈判,亲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上级部门跑项目要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上下争取项目、资金、政策的士气。

(二)重点突出,对接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成效显著。随着某某港一类口岸的正式开放,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对沿海地方经济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给我市争取项目、资金、政策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此,全市各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积极筛选与国家资金投向相对接的重点项目,精心做好前期准备,有的放矢加大力度跑,收到了良好成效。仅今年上半年,抓住国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实施通乡公路硬化工程的机遇,争取了4100万元的省道332改造资金、3200万元的国道204改造资金、2865万元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等;抓住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机遇,积极向上申报争取了新丰镇土地整理、南阳镇吉兴等村土地整理、网河地区土地整理等项目,共获得近亿元的国家专项资金扶持,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畅通渠道,“三争”工作外部环境不断完善。通过加强与某某籍在外人士的联络,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充分发挥“人脉关系”来助推某某经济发展,是“三争”工作的一大法宝。通过成功举办系列招引活动,聘请“三争”信息联络员,组织各种联谊会等形式,广泛联络在外老乡,增进他们对家乡的了解,激发爱乡热情,与许多外商老板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关系,许多老乡表示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资出力。通过跑市跑省、跑部进京,经常到上级部门联系工作、联络感情,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上级部门的领导来我市视察工作、检查项目、了解困难,争取上级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已与中央、省、市许多部门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为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三争”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整体水平还不高,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些工作的“短腿”逐步暴露出来。

(一)基础性工作还不够扎实。一是项目库建设滞后。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权威的项目库,几个职能部门虽储备有项目,但零乱、分散,且储备的项目没有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有深度的资料,更谈不上项目建设信息网的建立,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二是资料准备不充分。有的单位申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基础资料不全面,技术水准达不到要求,得不到上级部门的认可;有的单位信息闭塞,工作被动,不善于结合本地实际挖掘项目资源,不积极捕捉“三争”工作的有关信息,使不少机会白白流失。三是个别单位不注重关系的理顺。有的单位平时与上级部门和在外乡友不联系、不交往,有事才找人家帮忙,“平日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所以人家往往只是表面应付,甚至产生反感;有的则是跑回一个项目后就对上面不闻不问,不继续进行感情联络,搞一锤子买卖,往往是“跑一个项目,丢一个码头”。

(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目前我市的“三争”工作基本上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机制,制约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我市虽然有专业的招商局,但是懂业务、会招商、会争取政策资金的人才太少。如何挖掘项目,如何准备项目资料,如何项目信息,如何包装项目争取有关支持,有了项目如何跑、往哪跑、有些什么策略,许多部门的同志对此一脸茫然。由于缺乏跑项目、争资金、要政策的基本知识,不懂其中的基本技巧,往往导致工作的盲目性,常常是事倍功半。

(三)部分项目落实难度较大。有的单位对项目重争取轻服务,认为项目跑回来了就万事大吉,没有对项目进行全力服务,导致许多项目迟迟不能上马,甚至流产、夭折。一方面,一些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无法及时拨付到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特别是一些与投资项目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要求。如港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给入园企业的选址和开工建设带来难度,也影响了后续项目的引进。

四、做好“三争”工作的对策建议

项目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动力”,资金是地方经济的“催化剂”,政策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助推器”。通过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是扩大招商引资、调优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必然要求,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国家投资向基层倾斜、国际国内资本加速流动、产业加速转移的趋势与机遇,坚定不移地把“三争”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树立全新“三争”理念。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是推进经济发展、壮大地方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新的“三争”理念,着力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能争”意识。树立“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不怕丢面子、不怕遭失败”的“三争”精神,自觉绷紧做好“三争”工作这根弦,特别是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坚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由我负责”,形成“领导带动、活动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三争”工作新格局。二是强化“会争”意识。“三争”实践证明,仅有工作的热情还不够,知道如何争取才是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既要了解有关政策,又要了解各方信息,及时调整“三争”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强化“善争”意识。各单位要注重“三争”工作的技巧,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和外地老乡、客商的感情联络,广交朋友,广结人缘,用个人的品行和人格力量赢得上级领导和投资者的信任,建立起真实友谊,保持长久关系,为“三争”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

(二)扎实做好“三争”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大项目库建设力度。建议建立全市项目总库,明确主管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建立项目建设网站,全方位收集项目信息,全面整理和规范项目,及时开发和补充后续项目。一旦有了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有前途的项目,向上争取就有了依据,民间投资就有了方向,外商投资也就有了载体。二是要加大项目筛选和储备力度。把项目建设与本地资源利用和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产业不论一二三、项目不论大中小、资金不论多与少、对象不论外和内,千方百计多储备项目。三是要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市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掌握国家宏观政策的走向和外商投资热点的趋向,紧紧盯住国家部委、省级部门、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及时搞好与当前国家政策和外商投资相对接的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高标准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三)健全“三争”工作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是“三争”工作规范有序发展的保证。一是建立全市“三争”工作联动机制。各单位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负责搜集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收集、整理、筹划包装项目、建好项目库。二是建立“三争”人才培养机制。“三争”工作在于形成合力、营造氛围,人才是“三争”工作的中坚力量。全市每年可选派部分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单位或企业学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着力培养一批精通业务、在外交友广泛的“三争”人才。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三争”工作考核制度,在考核内容上,应注重实绩考核,淡化指标考核,重点看引进的项目是否建成并产生效益、争取的资金是否落到实处、是否争取到有利某某发展的扶持政策。

给上级部门建议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视角;高校管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理念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17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5.091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活动中一项重要的监督活动,在堵塞漏洞、防范风险、完善管理、提高效益等方面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而实际中,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还远远落后于高校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已成为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这就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创新,以内部控制为视角,研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优化高校内部审计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环节,最终达成内部审计目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高校管理水平。

1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辩证统一关系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与内部控制的发展息息相关,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相互依存。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内部审计的各个发展阶段相互照应,同时内部控制也需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来相互配合。厘清高校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健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高校内部控制的发展与需求,对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业务范畴、业务环节、审计方法等加以优化和改进,更好地为高校的管理与建设服务。

2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校内部审计的优化路径

2.1 审计理念――以内部控制为审计实施基础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直接目标就是审查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将内部控制作为内部审计的实施基础,贯穿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始末。在内部审计计划阶段,着眼于内部控制的高风险环节,明确审计重点;在审计实施阶段,以内部控制系统测评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在审计报告及后续审计阶段,反馈于内部控制体系,完善高校管理水平为宗旨。基于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工作既提高了审计效率,又高效地利用了高校有限的审计资源。

2.2 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自我评价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的自我评价,它是高校改善业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可以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及运行情况,可以和财务审计项目中的相应内控测试等工作整合在一起,既简化内部审计流程,又节约审计成本,符合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趋势。

2.3 审计质量――内部控制的控制

审计质量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内部控制的控制。审计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整个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建立健全一整套审计质量指标体系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更是内部控制完善的需要。根据内部审计环节建立相应的审计质量体系,使其作为审计工作的执行参照,规范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和工作标准,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进而完善内部控制的整体性。

2.4 审计管理建议书――内部控制的晴雨表

审计管理建议书是审计报告的应用,是内部控制的晴雨表。如果将内部审计工作比喻成一次内测,那么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完成审计工作之后出具审计报告并非仅仅是内测试卷的答案,其出具的审计管理建议书更应该像一套解题的思路,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好与坏,为被审计单位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参与其后的修正,以管理建议为主线,协助被审计单位完善管理。当然,为了使审计效果最大化,需要将审计管理意见书提交上级管理部门或者校领导审阅,切实保障有效实施。

3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各阶段优化策略

3.1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审计项目立项、审计项目审批、成立审计组、审前调查、制定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发送审计通知书和承诺书、交接审计资料等工作。准备阶段着眼于内部控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高校管理层为内部审计部门立项并授权,就审计工作而言没有发挥到主观参与作用。随着教育事业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逐渐在根据学校的教育发展需求以及组织目标主动提出审计事项,积极参与学校的发展战略制定和决策,为高校的发展起到参谋作用。内部审计部门依据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各院系、各部门相关经济业务的风险,建立风险等级评分制度,依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程度,提出重点审计事项,经过相关上级部门的授权后进行重点审计,关注高风险部门,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审前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环境的调查以及被审计项目涉及到的法规政策和内外部环境调查;二是对被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虽然内部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分属于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部门,相互之间比较了解,但是不可忽略此项程序,着眼于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达成审前充分调查目标的捷径。

3.2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包括深入调查、内部控制测评、实质性测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实施工作底稿等环节。实施阶段应以内部控制为基础。

深入调查是审计准备工作的延伸,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进一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工作流程的实际执行情况,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及其所起到的作用,藉此进一步鉴别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甄别各种风险,为下一步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这项工作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实质性测试之前必须要进行。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测评可以诊断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发现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给高校带来的风险高低。该项工作还可以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为下一步科学、合理地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和时间打下基础。通过实质性测试内审人员可以获取证明力更强的审计证据,为了节约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成本,可以有效利用上一环节的测评成果,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3.3 报告阶段

报告阶段包括审计发现和建议、内部审计部门出具报告和管理建议书。这里的审计发现并非是只出现在审计工作完成之时,而是一个周而复始、贯穿始末的过程,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之后进行的判断结论。审计报告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出具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这两项书面文件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高校的管理需求,如前文所述,内部审计报告和管理意见书不仅仅起到答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解题思路,应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或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可行的建设性建议,当然被审计部门既可以接受和采纳,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总之,内部审计部门以完善内部控制为目的,可以将管理意见书交由高校领导审阅、批示,这样被审计部门会更加认真地考虑和执行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3.4 后续审计阶段

后续审计阶段包括后续审计和审计成果应用,对被审计单位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落实、内部控制的完善以及高校风险进一步的识别都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强自身独立性,切实开展后续审计工作,审查被审计部门内部控制的改正和完善情况,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及时分析、总结开展整个审计项目工作中的正反经验,对自身工作做出评价。审计成果应用的对象包括上级主管部门或高校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被审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只有不断拓展审计成果的应用渠道才能充分发挥审计成果的应用效果。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争取管理层和各被审计部门的支持,建立完善的纠错机制以及审计公告与通报制度,立项必审、审计必查、结果必告、责任必究,形成制度和政策,以达到进一步防弊、兴利和增值的效果。

综上所述,建立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免疫系统”功能,可以有效控制和防范高校治理风险,同时,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应不断创新和发展,由被动型、监督型转变成主动型与参谋型。

参考文献

[1] 潘银兰.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思路[J].会计之友,2010,(4).

[2] 王小林,付元元.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优化研究[J].绿色财会,2012,(2).

[3] 杨小锋.基于内控视角的内部审计免疫功能分析[J].会计之友,2010,(6).

[4] 于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流程再造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

基金项目:本课题内容为2014年度河北省审计厅重点研究课题,项目审批号:2014。

给上级部门建议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随着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受到不小的冲击。为了减少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政府开始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动内需,其中以市政工程较多。市政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如果前期准备充分了,可以使市政工程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施工的效率,并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施工成本。

1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流程

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市政工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建设,包括城市的道路、桥梁的建设等。市政工程是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主要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如下:①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完善对建设项目的审批;②在项目建立的初期,应该完善前期的准备工作;③前期工作中,要对建设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批,并且编写项目建议书。通过对建议书的审批,将建议书送到发改委进行审核;④在项目建议书审批通过后,完善建设用地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要完善对土地预审报告的编写,对工程周围的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⑤在完成了上述的流程后,对工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且以报告的形式展现,通过可行性报告,对建设的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⑥设计施工图纸,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批,将不合理的地方及时的改正;办理土地证,确定投资的计划,完善招标和投标的步骤。

2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准备不足的原因

部分中小城市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在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一般是在大城市内执行,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要对专业规划进行审批,这时导致专业规划会产生一定的滞后性。在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专业规划并没有考虑到细节问题。在建设的初期,前期准备工作并不完善,不能对项目进行详细的规划。市政工程是政府投资进行的基础性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与项目的申报内容相似,由于项目前期工作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很多项目在施工前,临时进行前期准备。导致市政工作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原因如下:①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中,相关人员没有对项目予以重视。尤其是中小城市中,很多地方的财力并不丰富,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资金存在不宽裕的问题。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中,他们为了节省成本,甚至会简化工序,工程一般是一边施工一边审批;②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不足。很多项目的资金一般都是随着施工的深入在筹措,工程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拖欠款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后,施工单位一般都会先采用垫款的形式,然后政府再慢慢偿还相关的款项。这样就会导致工程的前期缺乏资金,工程前期的施工工作不能顺利进行;③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中没有科学的论证,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政府投入的资金有限,很多资金缺少专家的论证,在决策中,也是仅对宏观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不能分析微观层面。政府为了提高施工的效率,使人们尽快看到施工的成果,在没有制定好一套完整的施工程序后就开始盲目的施工。

3前期准备工作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可以做出详细的规划,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可以确定施工的步骤,防止返工现象的出现,并且可以防止材料和设备等出现浪费的问题。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如果比较简单,就会导致后期工程建设中步骤混乱,而且在细节处容易出现问题,导致工程建设中不能接受相关的质量管理等。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投资和环境等,对工程的工期和质量产生的影响很大。在进行建设项目投资的过程中,会出现前期项目的简化问题,直接编制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设计出施工的图纸,没有重视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概算步骤。在工程建设环节中,投资缺乏主动性。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设计变更的问题,导致工程结束时,投资和项目相差非常大。在实际的施工中,很多步骤都被简化甚至是省略。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的施工图纸也出现了大量的变更,导致工程施工期限延长。由于工期的延长,工程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导致工程不能在黄金季节完成施工,工程质量低下。

4完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的方法

在进行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前期准备工作具有前瞻性特征。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完善前期准备工作的不足之处:①市政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要与城市规划部门进行沟通,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骤,进行详细和专业的规划;②在规划完成后,管理部门要通过对城市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分析的基础上,对近几年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选择,将一些必要的并且可行性高的项目上报给政府。政府与城市的发改委取得联系,对项目施工的财力进行评估,组织专家分析项目的可行性;③在项目审批后,要以项目清单的形式呈现,这样可以为建设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便他们根据相关数据做出决策,并且准备好前期的材料,通过对前期程序的制定,完善施工的流程。在施工中,应该完全按照前期的施工流程操作。如果出现了不得已的变更,应该先向上级部门汇报,在上级部门分析了施工图纸,认为施工变更可行,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5构建管理班子,强化项目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一次性特征,在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中应该展现出针对性。项目的负责人组建管理团队时,应该完善自己的认识,团队满足项目任务的各类要求。在此基础上,项目负责人应该对项目的特征进行分析,结合规模、结构和工期等进行具体的分析,确保工程项目可以顺利的完成。同时项目管理人员还必须具有敬业精神,有良好的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建筑行业引进并创造了大量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使得行业总体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这种形势下,不断提高项目管理班子每个成员的自身素质,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应该不断完善项目管理部门各项职能的明确,使项目具有层次性,在政府和项目管理者的监督下,确定好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在选择服务项目的过程中,单位应该非常的慎重,完善对测量、勘察和设计等项目的服务,业主应该选择那些实力比较雄厚的项目单位,在对项目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单位应该通过对建设单位的实力进行分析,从而可以防止项目不合格发生的返工。市政项目的施工时间非常长,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各方面衔接工作。

6结束语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前期,完善相关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意义重大,其可以缩短工期,并且保障施工每个环节的可行性,防止各个环节在具体的施工中发生冲突。在施工前期准备中,要按照程序进行各项操作,在工程施工中,各类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在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前,应该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完善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夏秀礼.市政工程给水排水施工管理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6,(6):179.

[2]郑强.市政工程中路灯常见故障及维护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6,(6):181.

[3]林军.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类别及控制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3):152.

给上级部门建议书范文第8篇

财政科技资金是指政府为科技事业发展等事项安排的政府财政资金,从内容上看,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对象主要是项目支出,即用于科研单位、企业或其他组织为完成特定的科技事业发展目标或特定的科研项目研发任务以及将科研成果完成市场转化的财政资金专项支出。审计的目的是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做出评估并提出审计建议。本文根据实际审计工作中的经验,对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难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审计方法做出初步探讨。 一、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难点 1.审计人员知识背景无法满足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需要 财政科技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都涉及多个项目,多个行业,技术复杂,有很强的专业性。而目前我国审计人员主要还是财务审计专业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隔行如隔山”的问题,即使是近年来大力推进复合审计人员建设,也仅仅涉及计算机、法律等有限的几个非财会专业,审计人员的知识面远远不能覆盖所涉及到的科技项目。因此,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往往只能囿于对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核,而很难评估项目到底研发到什么程度,有没有达到科研合同所要求的各项科技指标,或者即使审计人员能够做出一定程度的判断,也容易被科研人员用各种专业术语和技术解释所辩驳甚至被“忽悠”。然而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就是要通过对科技项目研况的剖析来评价财政科技资金的效益和效率,仅仅审核财务收支,只能审计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查错防弊,检查资金有没有被虚报冒领或挤占挪用等等,不能达到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根本目的。 2.不同项目的评价标准不同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专业性质和技术层面,存在不同的评价标准。有的项目投入大,研究时间长,但不一定代表其效益和效率差,有的项目短平快,也不一定代表其绩效高,有的项目经济效益不高,但是具有部分公共品的性质,比如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社会效益很高。由于缺乏统一且易于参照的标准,审计人员难以准确、客观地评价绩效。 3.不同项目的评价难度不同 不同项目的评价难度也有很大差异,有的项目如装备制造业的科研项目,物质资本如仪器设备等是主要成本,产品也是有形有物,便于评价和测量。有的项目如软件开发等,人力资本是主要成本,产品可能作为嵌入式模块封装在电子芯片中,难以准确评估和度量。审计人员要在有限的审计期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项目评估,加大了审计风险。 4.科研项目往往存在重技术、轻管理、轻财务的现象 由于目前我国科研项目使用课题负责人制,很多项目立项后几乎全盘交给科技人员负责,项目的管理和资金、资源的支配都集中在科研人员手上。客观上,科研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管理和财务知识,无法胜任相关工作。主观上,科研人员一般在科研工作上投入主要精力,而对管理、财务等不够重视,甚至连项目预算也只是随便应付。因此,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往往出现资料不完整的现象,很多事情连主管人员都一头雾水,无法解释,整个科研项目就好像经济学中的黑箱,只能检查输入参数即投入的资金、人力、物资,和输出结果即实际成品或科研成果,而具体科研过程无法跟踪和剖析。 5.科研管理部门制度建设不完善或偏离实际 科研管理部门如财政、科技部门制定的项目管理制度是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依据的准绳,但是有时这些制度并不完善或偏离实际。比如制度很少对科技项目追溯期做出规定,就会导致在核实项目成本时无法确定准确的项目实施期间,很多项目承担单位就会钻这个漏洞,将项目立项之前购买的设备、材料、人员工资等等全部算作项目支出。 6.地方具体科研管理部门重申报、轻管理 在审计过程中,一般对地方政府的具体科研管理部门如科技局和财政局做“信任推定”。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地方具体科研管理部门有直接辅导、包装科研项目的情况。而项目顺利立项后,地方管理部门往往疏于管理,而将工作中心放在协助其他项目立项,“协调”上级部门对项目的考核,帮助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等工作上。 二、政府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方法的初步探讨 1.做好审前调查工作。 在进点之前,做好审前调查是题中之意,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应该特别注意主管部门项目档案中的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性报告,项目合同,以及立项、期间考核和验收等环节的专家意见。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性报告是由项目承担单位向项目审批部门上报的材料,目前广泛应用于项目的立项工作中,主要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供项目审批部门作出初步决策。通过认真研究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性报告,可以掌握科研项目涉及的承办单位概况,科研内容与规模,涉及的技术,概算投资以及最重要的效益分析。科研合同是主管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就由政府提供资助,项目承担单位实施科研工作并提供科研成果而签订的协议。认真研究项目合同可以掌握项目研发目标,项目具体实施期间,收支预算,具体科研进度要求等,以在审计中对财政资金绩效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而项目主管单位在项目立项、期间考核和验收过程中通常依赖专家做出评估,一般包括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因此研究专家意见也非常重要,尤其注意是否存在前后矛盾的专家意见,或者在立项时过分拔高,而在考核和验收时降低技术层次和研发难度的现象。 2.做好审前培训,建立专家聘用机制,整合审计资源 在正式审计之前必须做好审计人员审前培训工作,让审计人员充分熟悉项目管理制度,了解科研项目的相关技术。同时,针对审计人员知识背景无法满足绩效审计的实际情况,建立专家聘用机制,在政策和资金的保证下甄选出独立、合适的相关技术专家加入审计组。如果在现有条件下不能实现专家聘用,就要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资源的整合,打室界限,协同完成项目。#p#分页标题#e# 3.在实际审计中紧扣科研项目合同 科研项目合同是审计人员评价财政科研资金效益和效率的参照系。目前大多数科研项目合同都包括进度计划,包括资金和人员投入计划,科研设备和物资材料的购买计划,项目技术和质量指标完成计划,成果转化计划和市场推广计划,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计划等等。这些进度计划是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专家评估认可,项目主管单位批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紧扣科研项目合同,把握各个关键时间节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而对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做出客观评价。 4.注重对科技项目主管部门项目管理制度的评估并提出完善制度的建议 查出问题只是手段,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毕竟审计抽样只占项目总体的一小部分,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最终保证公共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增进社会总体收益。因此,绩效审计应重点评估科技项目主管部门的管理制度,并提出完善制度的审计建议。

给上级部门建议书范文第9篇

财政科技资金是指政府为科技事业发展等事项安排的政府财政资金,从内容上看,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对象主要是项目支出,即用于科研单位、企业或其他组织为完成特定的科技事业发展目标或特定的科研项目研发任务以及将科研成果完成市场转化的财政资金专项支出。审计的目的是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做出评估并提出审计建议。本文根据实际审计工作中的经验,对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难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审计方法做出初步探讨。 一、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难点 1.审计人员知识背景无法满足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需要财政科技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都涉及多个项目,多个行业,技术复杂,有很强的专业性。而目前我国审计人员主要还是财务审计专业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隔行如隔山”的问题,即使是近年来大力推进复合审计人员建设,也仅仅涉及计算机、法律等有限的几个非财会专业,审计人员的知识面远远不能覆盖所涉及到的科技项目。因此,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往往只能囿于对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核,而很难评估项目到底研发到什么程度,有没有达到科研合同所要求的各项科技指标,或者即使审计人员能够做出一定程度的判断,也容易被科研人员用各种专业术语和技术解释所辩驳甚至被“忽悠”。然而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就是要通过对科技项目研况的剖析来评价财政科技资金的效益和效率,仅仅审核财务收支,只能审计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查错防弊,检查资金有没有被虚报冒领或挤占挪用等等,不能达到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根本目的。 2.不同项目的评价标准不同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专业性质和技术层面,存在不同的评价标准。有的项目投入大,研究时间长,但不一定代表其效益和效率差,有的项目短平快,也不一定代表其绩效高,有的项目经济效益不高,但是具有部分公共品的性质,比如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社会效益很高。由于缺乏统一且易于参照的标准,审计人员难以准确、客观地评价绩效。 3.不同项目的评价难度不同不同项目的评价难度也有很大差异,有的项目如装备制造业的科研项目,物质资本如仪器设备等是主要成本,产品也是有形有物,便于评价和测量。有的项目如软件开发等,人力资本是主要成本,产品可能作为嵌入式模块封装在电子芯片中,难以准确评估和度量。审计人员要在有限的审计期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项目评估,加大了审计风险。 4.科研项目往往存在重技术、轻管理、轻财务的现象由于目前我国科研项目使用课题负责人制,很多项目立项后几乎全盘交给科技人员负责,项目的管理和资金、资源的支配都集中在科研人员手上。客观上,科研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管理和财务知识,无法胜任相关工作。主观上,科研人员一般在科研工作上投入主要精力,而对管理、财务等不够重视,甚至连项目预算也只是随便应付。因此,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往往出现资料不完整的现象,很多事情连主管人员都一头雾水,无法解释,整个科研项目就好像经济学中的黑箱,只能检查输入参数即投入的资金、人力、物资,和输出结果即实际成品或科研成果,而具体科研过程无法跟踪和剖析。5.科研管理部门制度建设不完善或偏离实际科研管理部门如财政、科技部门制定的项目管理制度是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依据的准绳,但是有时这些制度并不完善或偏离实际。比如制度很少对科技项目追溯期做出规定,就会导致在核实项目成本时无法确定准确的项目实施期间,很多项目承担单位就会钻这个漏洞,将项目立项之前购买的设备、材料、人员工资等等全部算作项目支出。 6.地方具体科研管理部门重申报、轻管理在审计过程中,一般对地方政府的具体科研管理部门如科技局和财政局做“信任推定”。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地方具体科研管理部门有直接辅导、包装科研项目的情况。而项目顺利立项后,地方管理部门往往疏于管理,而将工作中心放在协助其他项目立项,“协调”上级部门对项目的考核,帮助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等工作上。 二、政府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方法的初步探讨 1.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在进点之前,做好审前调查是题中之意,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应该特别注意主管部门项目档案中的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性报告,项目合同,以及立项、期间考核和验收等环节的专家意见。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性报告是由项目承担单位向项目审批部门上报的材料,目前广泛应用于项目的立项工作中,主要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供项目审批部门作出初步决策。通过认真研究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性报告,可以掌握科研项目涉及的承办单位概况,科研内容与规模,涉及的技术,概算投资以及最重要的效益分析。科研合同是主管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就由政府提供资助,项目承担单位实施科研工作并提供科研成果而签订的协议。认真研究项目合同可以掌握项目研发目标,项目具体实施期间,收支预算,具体科研进度要求等,以在审计中对财政资金绩效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而项目主管单位在项目立项、期间考核和验收过程中通常依赖专家做出评估,一般包括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因此研究专家意见也非常重要,尤其注意是否存在前后矛盾的专家意见,或者在立项时过分拔高,而在考核和验收时降低技术层次和研发难度的现象。 2.做好审前培训,建立专家聘用机制,整合审计资源在正式审计之前必须做好审计人员审前培训工作,让审计人员充分熟悉项目管理制度,了解科研项目的相关技术。同时,针对审计人员知识背景无法满足绩效审计的实际情况,建立专家聘用机制,在政策和资金的保证下甄选出独立、合适的相关技术专家加入审计组。如果在现有条件下不能实现专家聘用,就要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资源的整合,打室界限,协同完成项目。 3.在实际审计中紧扣科研项目合同科研项目合同是审计人员评价财政科研资金效益和效率的参照系。目前大多数科研项目合同都包括进度计划,包括资金和人员投入计划,科研设备和物资材料的购买计划,项目技术和质量指标完成计划,成果转化计划和市场推广计划,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计划等等。这些进度计划是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专家评估认可,项目主管单位批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紧扣科研项目合同,把握各个关键时间节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而对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做出客观评价。#p#分页标题#e# 4.注重对科技项目主管部门项目管理制度的评估并提出完善制度的建议查出问题只是手段,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毕竟审计抽样只占项目总体的一小部分,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最终保证公共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增进社会总体收益。因此,绩效审计应重点评估科技项目主管部门的管理制度,并提出完善制度的审计建议。

给上级部门建议书范文第10篇

多年以来,市发改委坚持从大局出发,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坚持不懈地狠抓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市直机关行风历次评比中,我委始终名列前茅。机关驻行政服务中心还连续被评为优质服务窗口,先后受到上级书面或口头表扬10余次,收到群众表扬信9封,锦旗8面,至今无一例投诉事件。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委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自觉性。

坚持用“三个代表”统一思想,确立“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理想和信念教育,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把想民、爱民、为民、便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让群众满意作为服务工作的最终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自觉的行动。结合全市开展的“树讲求——学转促”、“学比赶促”等活动,对干部职工进行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教育,坚持边学边整边改,进一步增强大家“破满、争先、创新、发展”的服务意识。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大力倡导“服务第一、信誉第一、质量第一、效率第一”的诚信服务理念,提倡“做诚信人、办诚信事、交诚信朋友”,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委党组注意引导大家从服务第一要务的高度,从实现我市率先发展的高度,从决定城市未来发展前途的高度来看待和把握经济发展环境。“站高一位,看远一步,想深一层”,围绕发展看环境,身怀爱民之心、恪尽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求全体同志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始终把环境建设放到经济发展的大势中去运作和把握,坚持不懈地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永恒主题。与此同时,进一步明确是非标准,细化政策界限,以利于机关全体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出发,放手放胆开展工作。一是强调把因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明确、不配套,为便于更好服务而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发展环境出发,制定本单位改革措施、规定,合理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区别开来。二是把招商引资活动中必要的公务招待同与项目建设活动无关,用公款吃喝玩乐、铺张浪费区别开来;把为引进资金、引进项目献计出力、牵线搭桥而获得的奖励与违反规定从事有偿中介活动区别开来,以此营造宽松的政策氛围,鼓励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向上的状态促进环境优化,积极招商引资。三是把在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中,敢于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但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失误同的失职、渎职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和严重影响区别开来;把因探索失误与故意违反程序、区别开来,鼓励大家大胆探索,出主意,想办法,为环境优化献计献力。委党组旗帜鲜明的态度,澄清了是非观念,取得了较好效果,一个“人人思创新,大家比贡献、齐心合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风气正在逐渐成为全委的主旋律。

二、积极支持和参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认真清理、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委党组多次明确:清理、精简工作要“率先、主动、顾全大局”,上级有规定的坚决照办,无明确要求的摸索创新。该下放的坚决下放,该合并审批的坚决合并,该取消审批的事项坚决取消。从2001年至今,我委三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较大规模地清理精简审批事项,涉及事项60余项。特别是去年6月,我委一次性精减行政审批事项48项并登报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项目单位的好评。二是按照改革精神,对列入全省县级30强的抚宁县,实行扩权改革,授予市级审批权和管理权;对原由市审核、报省审批的,支持抚宁县直接报省审批。三是积极落实投资者投资自。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项目,不再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审批程序,支持项目单位直接依法办理规划、土地、环保、水资源及防洪评价等许可手续。同时,对必须审批的市级权限内项目,积极探讨简化、合并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项目单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是积极做好与《行政许可法》的对接工作。通过加强学习,加紧熟悉相关政策,找准《行政许可法》与自身工作的结合点,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实现审批内容和方式的顺利转轨。五是全力支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去年6月,我委抽调3名骨干,在全市职能部门中第一个成立审批科,成建制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做到专人、专事、专责。同时,经委党组研究,原市计委将八个科室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审批科,将精简后保留的审批、审核、核准等九大类事项全部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今年年初,我委又将机构合并后的行政许可事项再一次细致梳理,最后确定36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其中审批6项,审核10项,核准12项,备案8项,继续保持了“一门受理、一窗对外”的好传统、好做法。三是我委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恪尽职守,摸索创新,努力追求质量、效率和规范服务的统一,做到了“四个坚持”,即,坚持“并联审批”。窗口人员熟练掌握并联审批流程,增强牵头单位的责任感,坚持“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工作要求,组织相关单位同时办理,提高了审批效率。坚持“规范审批”。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手续齐备有效的项目,坚持快批;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对国家发展鼓励的权限以内的项目,坚持简化程序审批。坚持“窗口与委内各业务科室协调联动”。即采取“双同时”的方法:一门受理抄告相关部门窗口的同时通过《委内审批事项沟通情况表》抄告委内相关业务科室,便于委内相关业务科室掌握项目报批情况;窗口办结发文的同时抄送委内相关业务科室,并且每月5日前将上月窗口事项办结情况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及时报送委内领导和相关科室,以保证机关掌握鲜活情况,便于委内相关业务科室跟踪服务。坚持“优质服务”。做到服务第一,审批第二,用换位思考对待项目单位,用真情温暖人心,赢得了上级部门和项目单位的广泛赞誉。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引水工程是解决企业发展瓶颈制约的救急项目,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此,市发展和改革委与有关部门及项目单位一起,研究政策,查找问题,备齐材料,积极衔接上级部门,协调政府开动“绿色通道”,实施联合审批,使得制约和影响项目开工的关键性问题一次性全部解决。鉴于工程规模较小,工艺相对简单,又符合国家政策,我委承诺: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实行一次报批;在征求有关部门及专家意见后省略初步设计环节,直接下达投资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支持了项目建设。

昌黎县龙泉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葡萄酒生产线和昌黎县一品红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葡萄酒生产线两个项目,需要报省立项和批复可研。在窗口按时出具有关材料,项目单位及时赴省后,突然打来电话,言明按照上级要求需要改动我委转请文件,且时间紧迫,希望给予支持。经请示领导,机关窗口马上改好文并想方设法传真给项目单位,使得项目单位不用奔波第二回就办成了事项。项目单位非常满意,在不送材料的同时一再感谢,盛赞我委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

三、不断强化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市发改委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出台了一批规章制度,努力从制度层面上规范象征行为。如制定了《窗口人员工作职责》。要求机关窗口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有关政策,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服务热情、周到、文明、耐心、细致,办事公开、公正、公平。制定了《行政审批工作监督管理规定》、《行政审批工作内部运行程序暂行规定》、《审批窗口公文、印章、档案管理制度》等,规范了行政审批过程中领导、各业务科室间、审批各环节间的行为。制定了落实《行政许可法》的七项配套制度,从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办理、听取意见、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等各个层面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制定了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规苗头及时制止,对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在承诺制度上。我委一是实施行政许可主办负责制。市发改委在行政许可事项进入中心办理时,通过原有审批科室与中心窗口负责人之间签字交接的方式,将“一门受理”作了硬性规定,强化了纪律约束,从而真正做到了由一个内设机构代表本机关统一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解决主办科室和主办人问题。二是推行限时办结制。项目建议书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自受理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初步设计和投资计划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三是实行政务公开制。机关驻服务中心窗口对每个受理事项,都要严格按照“六公开”的原则办理,即向企业和群众公开、一次性说明每一事项的“审批依据、审批标准、审批程序、需提交材料、承诺时限”,说明我委审批事项全部免费办理等内容,使项目单位心中有数,办事明白,少跑弯路。委内各业务科室对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计划、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等全部实行公开,做到编前、编中、编后自始至终公开。为保证效果,我委还设立了公开电话、咨询窗口、告示栏,明确了接待人员,保证解答群众和企业提出的问题。四是推行首问负责制。项目单位来委办事,第一位接待人负责办理或接洽到主办科室及主办人,不得以非本职工作而不闻不问。五是实行“同岗替代制”和“外出授权制”。通过设立AB角,确保工作衔接有序,不因个人影响部门,局部影响全局。六是推行“超时默许制”。机关驻服务中心窗口征询委内事项处理意见,对口业务科室原则上应在2个工作日内答复,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反馈的,视为同意,窗口可以发文。七是建立“否定报备制”。规范说“不”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支持招商引资。这些规定和措施,起到了“规章办事、制度管人,机制约束”的作用,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机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强力打造服务型机关。

近年来,特别是实行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以来,我委同志主动转变职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眼睛向下,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少同志坚持把握“三三制”的工作原则,即,三分之一时间跑省进京,三分之一时间处理一般业务,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基层,自觉从更高的层次上支持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一是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努力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困难。自1998年以来,我市共有个47个项目得到国债资金支持,争取到国债资金近11亿元。二是积极帮助项目单位跑办审批手续。对于涉及省和国家产业布局需要报省和国家审批的大项目,我们实行领办、代办制,全程跟踪办理。如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二期可研报告、山海关古城保护与开发项目建议书均已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准;热电厂三期经过三年的公关争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已立项;耀华低辐射在线镀膜技术产业化、秦皇岛软件基地等一批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专项计划并获得支持。林纸一体化基地、电厂600万片粉煤灰西石瓦等项目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的调度协调和跟踪管理,通过规范管理体现优质服务。特别是我委数次承担了大型项目拉练活动,跟踪到位,服务到家,有效推动了我市项目工作。与此同时,我委开展了以“更高、更好、更有效率”为宗旨的作风整顿和主题教育,努力提高机关公务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后,我委把效率摆到了更高的位置上,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只有微笑不是服务,优质高效才是根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优化工作流程,强调分工基础上的密切合作,努力实现受理事项的无缝隙衔接,千方百计保证效率,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估计,由于集中审批、简化程序和环节以及工作人员的主观努力等因素,我委审批事项办结效率提高60%以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打造服务型机关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

工作中我们体会到:

一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首先优化思想环境。环境只是个概念,环境是靠人创造的。特别是投资软环境的建设,说到底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首先优化思想环境,通过个体思想的升华带动整个队伍认识的飞跃。近几年,我委的环境建设有了长足进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围绕人来做文章,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机关队伍素质,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二是应该注重优化政策环境。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包括开工前的审批环境、建设中的施工环境以及投产后的生产环境。不管哪种环境,都有政策密切相关,因为执法、执纪者都是用政策、法规说话。因此,优化发展环境必须注意优化政策环境。“效率快不过简化”。近几年,国家大幅度削减行政许可事项,从政策层面上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这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最好方式。我委在办理建设项目有关手续时,有时尽管尽了最大努力,千方百计提高效率,效果不一定最好。国家取消了,我们轻松,项目单位也省事。从发改委看,我们精简了一批事项,合理简化了办事程序和环节,机关就能精力集中力量研究一些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同时更多地帮助项目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制度健全了,可以保证经济发展环境的持久优化。

(三)

我们建议:版权所有

上一篇:上级领导建议书范文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建议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