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2 06:35:29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2017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一)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扶贫系统必须紧紧围绕减贫增收这个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为总抓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减贫摘帽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实现道真自治县和全市20个以上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围绕乡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标,加快推进产业扶贫进程。全面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构建形成运行规范、监管严谨、充满活力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切实做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和廉洁扶贫。重点工作:

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四大改革

着力破除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5〕25号)及《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7〕23号),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规划、创新机制、先行先试、探索路子,在同步小康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

1.创新精准扶贫分类指导机制。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更新,建成运行精准扶贫信息平台。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在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

2.创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按照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要求,全面落实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制度。全面规范扶贫项目工作流程,严格执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乡级报账工作机制。

3.创新金融扶贫服务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小额信贷到户扶贫形式,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通过贴息帮扶支农再贷款,探索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问题。认真抓好世界银行扶贫贷款项目的启动和实施,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试点工作。

4.改进扶贫开发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把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扶贫开发精准度和六个到村到户作为主要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与同步小康、目标考核指标相衔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以脱贫致富为核心,加快拓展行动

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各级扶贫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精准发力,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自身奋斗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1.在思想先导上拓展新高度。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扶贫工作的关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判断部署上来,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扶贫新机遇,又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深化拓展新常态下对扶贫攻坚的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

2.在减贫摘帽上拓展新成就。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大争取投入和扶持力度,整合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资金,全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力争增长15%以上。适时启动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实施重点区域、重大民生事项和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武陵山、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全力加强对道真县减贫摘帽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收官之作收得精彩、收得圆满,全面完成重点县减贫摘帽。到2017年底,确保全市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05个以上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0万人以内。

3.在产业扶贫上拓展新水平。围绕全市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扶贫专项规划,大力扶持发展核桃、中药材、草地畜牧业、特色茶叶、商品蔬菜等优势扶贫产业,加快中部蔬菜、干鲜果产业带,西部竹业、高粱产业带,东部茶粮烟产业带,东北部草地畜牧业和茶果烟产业带的山区扶贫产业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9个扶贫产业园区,建立完善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农业扶贫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4.在结对帮扶上拓展新境界。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推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健全完善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挂点、部门挂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直机关部门挂帮一类重点乡镇,省、市、县、乡干部驻村,县(区、市)领导干部联户,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

5.在社会扶贫上拓展新成效。认真做好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工作,实施对口帮扶项目44个,完成投资5832万元,重点向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倾斜。大力推动帮扶工作向合作发展延伸,推进双方在教育、医疗、人才、金融、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展示展销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园区共建取得更大成果。积极筹备在上海召开沪遵对口帮扶第三次联席会议。进一步整合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省级集团帮扶的项目资源,进一步动员市级部门深化拓展集团帮扶的内涵载体。大力支持集团帮扶乡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改善民生事项,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脱钩。积极落实社会扶贫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认真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

6.在就业扶贫上拓展新实践。围绕四化同步目标和教育9+3计划,继续推进雨露计划1户1人培训,采取职业教育进校区、进工厂,农业实用技术进基地、进园区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步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适用技术,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培训全覆盖。2016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0万人(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9595人,完成各级各类贫困地区干部培训1400人。

7.在队伍建设上拓展新风貌。按照市委提出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的要求,以提高队伍素质,服务精准扶贫,打造标杆团队为核心,深入践行一切为了贫困群众理念,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扶贫干部队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把抓领导、抓关键、抓载体作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促进转职能、转作风。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积极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和载体,在市扶贫办机关创新开展一讲二晒三评系列活动,全面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勇于创新、团结务实、热情服务、廉洁为民的良好氛围。安全有效,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贫困群体得实惠最大化、干部成长安全最大化。

2017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二)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2020年全面同步实现小康,根据我乡实际,制定如下精准扶贫规划。

一、基本情况

全乡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8876人,幅员面积近30平方公里。全乡属深丘地形,海拔差约350米。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余元。

(一)产业情况。全乡以传统农业为主,未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为油菜。本乡盛产大豆,全乡种植大豆面积3000余亩。近年来,新培育生猪养殖大户2户,肉羊养殖大户1户,流转土地规模种植猕猴桃500亩。

(二)基础设施情况。

1、乡村公路。全乡村社公路里程共81.5公里,村道22公里,已硬化22公里,社道59.5公里,其中合并村村道21公里。

2、水利设施。全乡有山坪塘170余口,蓄水池265口,小(二)型水库6座。

3、新村建设。全乡已规划聚居点16个,大梁山村甘子垭聚居点正在建设之中,已建成农房10套,完成了小区管网配套、路面硬化、环境打造等工作。

(三)党建情况。全乡共有党员438名,乡党委下辖10支部,周公寨支部活动阵地老旧、破败不堪,居委会支部活动阵地为临时租用。杨家河支部被市上评为落后支部,支部战斗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好。

(四)精准扶贫工作。全乡有省定贫困村两个(青河村、杨家河村),分别于2017、2018年实施精准扶贫。一个一般贫困村(松林塘村),两个返贫村(周公寨村、大梁山村)。2017年全乡已脱贫60户,226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9户,848人。2018年计划脱贫56户,220人。目前,已上报易地搬迁扶贫71户,223人。

二、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2017年,乡党委、政府将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帮扶单位的指导下,以产业开发、基础改善、村容整治、管理民主为工作重点,打好精准扶贫工作攻坚战。

(一)产业开发。继续做好两个省定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工作。进一步支持业主做大青河村猕猴桃种植产业,积极争取业主开展农村特色旅游项目,规划建立星级农家乐,逐步把青河村打造成市郊生态养身旅游度假区。加强杨家河村产业发展步伐,确定一至两个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开辟一条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的门路。努力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微园区,依托兴鑫羊场建立肉羊养殖小区;依托杨正明、何春军等生猪养殖大户建立生猪养殖小区;依托场镇市场建立两至三个蔬菜种植小微园区。

(二)基础改善。

1、公路建设。积极争取立项杨家河村黄莲嘴村道(约4公里),松林塘村柏垭梁(2公里)、松林塘村道(1.7公里),松林塘村母家湾乡道(3.6公里),打通制约困难群众发展的瓶颈。

2、水利设施。在癌症病多发的重点村社,杨家河村胡家嘴、周公寨村伏家庄子开展一次人蓄饮水普查。争取立项解决青河村原九社,松林塘胡家坝,大梁山甘子垭、周公寨五房嘴等部分村社饮水难的问题。组织整治一批山坪塘,围绕青河村猕猴桃种植产业、周公寨肉羊养殖产业配套一批蓄水池。争取立项对松林塘村松林潭水库升级改造、何家湾小(二)型水库维修整治。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1.全力保增长促转型,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8亿元,增长9.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6亿元,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75亿元,增长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1.2亿元,增长18%,增幅居苏州原五县市前列;194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1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48%。进出口总额102.7亿美元,下降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68亿元,增长14%;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160亿元。1-5月完成技改投入108.8亿元,增长23%。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4+4+1”产业振兴计划深入推进,工业结构持续改善,主导产业加快转型,新兴产业增势良好。1-5月,实现新兴产业产值593.23亿元,占规上产值比重49.2%。光纤、光缆保持稳定增长,产能继续扩张;高端装备和节能环保产业增势强劲,增幅均达20%以上;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规上产值分别增长18.8%和164%。截至6月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2.1%,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新设立1亿元的区级文化产业担保资金。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签约12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入驻7家。5家外地知名投资机构(包括合作基金公司)入驻吴江创投产业园。吴江太湖广告创意产业园创建部级广告产业园已报国家工商总局审批。组建电商协会,抓紧制定电子商务政策。

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以骨干龙头型企业、“小巨人”企业、优势成长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四级为梯队的企业培育体系加速形成。总部经济快速推进,上半年兑现奖励资金4005万元,正式认定第二批区级总部企业5家,预认定苏州总部企业4家,太湖新城总部经济区一期11个地块完成摘牌,年内全部开工建设。14家企业进入上市程序,神元生物成为全省首家在天交所挂牌的高科技农业企业。全国首创知(著)名字号企业名称权信誉融资,3家市级“知名字号”企业与银行签约7000万元贷款。

2.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动力和区域活力不断显现。

行政服务改革持续提速。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试点申报方案已报省政府法制办审查,正组织资料向国务院法制办申报。汾湖、盛泽、七都3个镇级行政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平望镇行政服务中心年底可正式运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计划7月份进入招投标程序。行政服务中心“智慧大厅”已完成电子触摸屏的调试安装,网上虚拟行政服务大厅建设已完成前期资料的梳理录入工作,系统正在调试中。盛泽镇行政服务局受省编办委托,负责拟定全省经济发达镇便民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意见。盛泽公积金管理部成为全国首家镇级住房公积金管理部。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1-5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74.42亿元,占规上产值比重47.7%;全区新增专利申请量11899件,专利授权量7449件。新增省级外资研发机构5家。认定今年第一批省高新技术产品54项、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省民营科技企业50家进入公示阶段;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家。申报第十批国家“”17人、省“双创计划”36人。清华大学汽研院全面加快研发量产,康力电梯开建世界第一高度和速度的试验塔。获评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提高。在同里镇率先试点“政社互动”,严格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试行委托管理,保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项权利。“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实现镇(区)全覆盖。推进“1+X”应急指挥体系项目建设,推 动住宅小区平安建设。区劳动监察大队成为全省首批7个规范基层行政执法工作部门联系点之一。

3.倾力打造美好乡村,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全省首创清洁生产中介机构培训,有效推动印染行业节能减排。运东污水处理厂利用超滤技术建成5000吨/日高品质再生水利用工程。持续开展“五铁一号”执法专项行动,重点对喷织、印染、污水处理等58家企业及6条主要河道进行地毯式检查。自3月起集中8个月时间,开展“界安”环境专项整治,确保年底前太浦河界标断面水质全部达到饮用水源地功能区标准,京杭运河王江泾、吴淞江急水港、胡店3个断面达到国家、省规定的断面水质要求。加大无证无照纺织浆料企业取缔工作,已关闭18家,完成关闭前期工作20家。

生态文明切实强化。生态文明建设20项亮点工程进展顺利,基本完成东太湖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编制完成二期工程实施方案,北部湖区及预留通道等清淤工程已累计完成清淤土方约320万方。有序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建设,开工疏浚河道21条、竣工11条,完成疏浚长度33公里,整治岸坡65公里。“三网”整治拆除准备工作有序展开。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增加至18个,总面积达398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苏州领先。

美好乡村加快建设。村庄环境进入长效管理阶段,建立“四个统一机制”(统一资金补助标准、保洁队伍管理、监管考核体系、垃圾清运模式),完善考核机制(每月组织1次日常考核,每季度最后1个月组织季度考核),整治成果得到切实巩固。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顺利完成,第二、第三批通过市考核验收。上半年疏浚河道160条,153公里,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汾湖、盛泽、桃源、平望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评估,同里湿地公园创建部级工作通过省级评审。

4.奋力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高品位建设太湖新城。加快阅湖台广场、苏州大剧院、城市展示馆、吴江中学等公共建筑的建设进度。精心打造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完善道路、绿化、水系工程,开业运营太湖新时代和东太湖温泉大酒店,推进运动公园、温泉养生园建设,着力加强旅游项目招商和亮点宣传,推动度假区发展。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服务好汽车城、天平学院、红星美凯龙等大项目,打造2.5产业园区。

高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上半年,全区6项交通重点工程预计完成投资11.7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7.5%。轨交4号线吴江段13个站点全面开工建设。常嘉高速、苏南运河四改三、苏震桃南段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东西快速干线进入招投标阶段。完善公交站场布局,盛泽公交保养场和金家坝公交枢纽站进入招标阶段,吴江汽车站LNG加气站投入试运行。

高水平提升城乡一体。全面实施镇区老街综合改造工程,22条老街道路改造工程有序推进,部分街道面貌焕然一新。上半年,全区城镇安置公寓房在建面积189万平方米,建成53.17万平方米,完成动迁安置房分配2297户(套),七都镇探索集居点统建多层联排公寓房新模式。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完成落地上图,5万亩部级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全面完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程快速推进,村级可支配收入增长22.32%。

5.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不断提升。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吴江中学、区实验小学扩建和思贤实验小学新建等教育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吴江医保报销专线在4家市级医院开通,职工医保医药费用报销窗口镇(区)全覆盖,51家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列入职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四位一体”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获评全省首批“书香之县”。开展“区域文化联动”、“戏曲惠民巡演”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122场(次),向基层送书近6万册,惠及群众90万人次。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992元和14261元,分别增长12.2%和12.8%。推进专业渔民并轨城保,全省率先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纳入医疗再救助范畴。实事项目乐龄公寓二期工程完成设计方案。开展“安康关爱行动”,对60周岁以上吴江户籍老年人免费赠送意外伤害险。完成第三轮民生保险投保工作,第二轮民生保险累计赔付548万元,惠及2259户。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被评为“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百对好夫妻”寻访活动结出硕果,寻访出118对好夫妻 ,分别评选出区十大好夫妻及好夫妻提名,大力弘扬忠诚、尊重、信任、宽容的婚姻观念。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开展“文明和谐家庭”评选活动,100户区级文明和谐家庭受到表彰,文明指数季度测评列全市各区前茅。开展“看魅力城乡、看文明成果——吴江万人赏美大型公益活动”,围绕“家”的温馨主题,启动城市营销文化精品工程,启动“寻”系列文化活动,开展寻美、巡湖、寻树等特色新闻采访。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攻坚克难,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在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的基础上,加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投入比重,更多借助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技术含量提升实现增产增效。瞄准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加强与大型央企的对接,主攻重大项目,下半年力争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和服务业重大项目上有新突破。提高政策支持的精准性,狠抓外贸进出口大户,帮助民营企业扩大产品出口和先进设备进口,持续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一般贸易的比重。

2.改革创新,确保转型深入推进。加快四个科创园的发展转型和功能拓展,努力申报部级科技企业加速器。加快清华汽研院等重点研发机构建设,大力促进创新成果高质量转化。创建专利产业化示范基地,力争在科技载体新领域有更大突破。精心组织国际精英创新创业洽谈活动,做好区第四届“百名博士进企业”柔性人才引进活动,推动企业“国家”工作站建设。全力争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全国试点,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推进镇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盛泽“强镇扩权”全国试点水平,形成有广泛影响力的改革成果。

3.夯实平台,确保后劲不断增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申报部级综合保税区、汾湖高新区加快创建部级高新区、盛泽镇加快建设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太湖新城加快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创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太湖新城积极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重点引进总部企业,发展楼宇经济,突出“扩大税源、繁荣城市、升级企业”三大导向,加快太湖新城和盛泽镇的总部商务区建设。

4.统筹协调,确保城乡一体发展。围绕“五大特色”,加快阅湖台、太湖新时代、吴江中学等公共建筑建设,充分展示太湖新城区域内无工厂、上风上水和远山近水三大独特优势,把太湖新城打造成苏州的“浦东”。充分利用区位和环境优势,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把汾湖打造成“上海后花园”。加速推进盛泽新城区总部商务区、休闲商业中心、新城景观等重点项目建设,把盛泽打造成现代化新型小城市。持续推进规模化、整体型的拆旧动迁,重点打造震泽、平望、七都三个中心镇和一批样板村。根据市“四个百万亩”规划要求,确保20万亩水稻先期落地上图,力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90%。做好“三年强村”计划收关工作,研究出台新一轮村级经济“五年倍增”行动方案,确保村级可支配收入增长18%以上。

5.标本兼治,确保生态明显改善。持续深入开展“五铁一号”和“界安”环保专项行动,以纺织浆料整治为重点,深入做好化工整治工作。确保完成水面“三网”整治主要任务,实施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试点工作,推进河道疏浚整治。健全村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美好乡村”。高标准建设10个市级绿化示范村庄,确保森林资源总量全市第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攻关,加大传统产业提升、高耗能落后设备淘汰力度。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市委六届二十六次常委会议后,我乡进一步加大了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现将我乡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乡党委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副乡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推进组织。负责全乡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下发了富源乡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环境实施方案。各村结合实际,制定了20xx年2017年美丽乡村工作规划、20xx年打造美丽乡村工作计划、建立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实行村民门前三包、1个村落实12个保洁员,制定了保洁员管理细则,签订了保洁员责任状,实施了乡政府领导及站、办、所长任工作队长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非党积极分子、人大代表、群众议事会代表、财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包户,村民实行门前三包,保洁员全天侯保洁的长效机制,使美丽乡村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二、抓重点村带后进村全方位打造美丽乡村。

富强村是全乡唯一户户通硬质路面的村,今年确定为重点村。该村底子沉、粪堆、农机具、柴草垛、枝条、木头占道、占边沟、占树台现象特别严重。为尽快解决脏乱差问题,村党支部多次召开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动员全体村民积极主动地参加美丽乡村建设,使村民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全村掀起了六清、四化活动。出动206人、28台车辆清垃圾52车、清理柴草垛56个、清理占道农机具等杂物58处,清修残壁路障400米,清边沟树台7600米、清洁庭院46户。绿化树栽植2400棵,成活率达95%以上,栽植花草三千株,修剪绿篱1200米,割草坪2.6万延长米。采取村和村民投资各半,统一制作铁栅栏6000延长米,此项工程预计投资27万元;下一步在中心屯公路两侧安装水泥管式明排水2200延长米,预计投资17万元。此项工程争取与市包扶单位对接,尽快实施。总之,富强村干部起早贪黑、真抓实干,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采取了有效的方法,落实了全民参与机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实效。20xx年该村在打造美丽乡村工作上投资将达50万元。爱林村是全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后进村,在乡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上,乡主要领导给予该村支书点名批评,通过对他的思想帮助,促进了该村工作步伐,目前爱林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已投资15万元。修剪绿篱1800米,割草坪、清理边沟9000米、清理柴草垛26个、清理粪堆等杂物16处,栽植杨树、柳树1500棵,修屯路长4.45公里,出动人力114人,车辆160台,拉运砂石料5500立方米,清理占道农机具9台,修建休闲广场一处,剩余占边沟、树台的柴草垛、玉米胡子,村委会已和农户签约,2016年4月30日前全部清空挪走。

富升村党支部是全乡后进支部,今年新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在打造美丽乡村工作上,思想认识高,工作干劲足,成效明显,该村修剪绿篱1000米,清理边沟1万延长米,清理柴草垛50个。清理树台1000米、清理粪堆3处、栽植杨树1420棵,修垫屯路22条,6500延长米,投资近20万元,出动人力230人。车辆220台,拉运砂石料6000立方米。

宝泉村是全乡后进村,村里没有积蓄、村干部从实际出发,积极动员村民义务出工出车修屯路,村主任自费买了一台挖掘机,给村民义务挖边沟6000米,平整树台1200米,村干部义务修剪绿篱、割草坪800米。全村出动1000人次,共清理柴草垛64个、清理粪堆90处、栽植柳树2000棵,出动人力360人、车辆350台、修垫屯路20条10公里,铺垫砂石料1.2万立方米,目前正在施工中。20xx年该村打造美丽乡村工作投资近12万元。

富源乡今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已投资187.6万元,制作宣传条幅55幅,修建绿篱1.67万米,割草坪3次9.6万米,清理边沟5.09万米,平整树台3.68万米,清理农机具占边沟498台。绿化栽植柳树、杨树1.3万株、修屯路83条26公里,出动人工1856人、车辆1664台拉运砂石料3.3万立方米。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包扶单位积极主动发挥作用,密山林业局无偿支持民政村包扶资金3万元,该村购置水泥涵管110节,修垫屯路4条1公里,修挖边沟、平整树台2公里,铺垫砂石料3000立方米,为民政村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深受村民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有效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乡党委将于8月12日起利用三天时间对全乡的重点工作进行拉练式检查考核,采取实名制打分,公开记分方式,公平公道地评价村干部。让位列前三名的村支书介绍经验和做法,位列最后一名的村支书说明白。真正地让工作后进的村干部脸红一红,鞭策他们积极进取增创先进。

总之,我乡在市委工作会议后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但与市委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高标准迈进。

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紧紧围绕推进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和发展农村产业,取得了良好成效。计划投资68941.26万元,完成投资61313.95万元,占计划的88.94%。计划创建示范村33个,实际创建示范村36个。结合小城镇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36个示范村计划投融资158274.47万元,完成投融资157592.15万元,占计划的99.57%。通过 六项行动计划建设,示范村寨初步实现了道路通畅,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便捷;人畜饮水安全,农灌保障有力;农民住房经济美观,安全适用;用电安全可靠,智能绿色;宽带融合,普遍服务,邮件接收快捷;村寨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目标。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农民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增收渠道拓宽,收入增加,预计20xx年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311元、同比增长15%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幸福指数,绘就了新时期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新画卷。

根据省、州有关精神和县的目标考核要求,按照《黔南州20xx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考核方案》(黔府办发电〔20xx〕93号)汇报材料撰写提纲的要求,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的建立情况

为做好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印发了《瓮安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实施意见》(瓮党办发〔20xx〕22号)和《关于成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瓮委办字〔20xx〕69号)、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县四家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29家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财政局,由组织部行文,抽调6人集中办公。并印发了《关于成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寨行动计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瓮府办函〔20xx〕70号),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级领导深入一线,现场指导,帮助乡镇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从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积极支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各乡镇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专(兼)职人员负责本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归纳起来,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建立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领导干部挂点帮扶制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机制,确保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二、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定期调度情况

今年,我县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了具体工作意见(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综改办9号、10号等文件),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具体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列入《瓮安县20xx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作为对乡镇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点内容。工作推进中,开展了4次督查,将督查情况报告县委县政府,反馈给乡镇和各单位,调动了乡镇和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业务工作上,按时报送调度表、工作总结、汇报材料等,印发简报13期。

三、规划编制情况

结合小康创建,我县制定了行政村建设计划,并印发了《瓮安县20xx~2020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瓮农美领字〔20xx〕1号),从20xx年起,每年启动实施一定数量的示范村建设,到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达到85.39%,2018年实现全覆盖,2019-2020年全面提升。根据黔小康寨〔20xx〕2号文件精神,编制了全县及13个乡镇的小康寨行动计划建设规划。

1、体系规划。村寨规划涉及全县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88个行政村(社区)1190个自然村寨81636户331136人,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数的79.97%。按基础条件分为中心村寨130个,一般村寨1060个;按建设类型分为精品型村寨86个,提升型村寨218个,普及型村寨886个。分年度实施计划:20xx年实施32个村、20xx年实施15个村、2016年实施15个村、2017年实施13个村、2018年实施13个村的建设,2019~2020年全面提升。

2、建设规划。项目建设方面,20xx-2020年,建设小康寨项目5833个,总投资213281.81万元。其中:交通类项目815个,投资65459.50万元;水利类项目728个,投资18118.72万元;环境类项目2679个,投资52360.72万元;文体类项目204个,投资1351.95万元;服务类项目190个,投资4199.70万元;其他类项目1217个,投资71791.21万元。

3、其他规划。20xx年,我县各涉农部门编制了部门规划涉及交通、水利、农业园区等9个三年行动计划,并经县委办批复实施。2011-20xx年,县住建部门编制了66个村庄整治规划,经县人民政府瓮府函﹝2012﹞360号、瓮府函﹝2011﹞239号批复实施。今年,又编制了猴场镇草塘社区陈家湾、江界河镇樱桃村、银盏镇新场村大雁河、新场、玉山镇深溪等5个村庄整治规划。目前,共编制完成71个村庄整治规划。

四、培育和打造主导产业情况

今年,我县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一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壮大支柱产业,紧紧围绕茶叶、生猪、蔬菜、烤烟、精品果助民增收五大主导产业和禽类、渔业、药材三个辅助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良好成效。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计划投资12025.50万元,建设农业示范项目,完成投资,12025.50万元,占计划的100.00%。

一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我县紧紧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5个100工程契机,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前猴场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科技展示馆主体已完工;休闲观光农业园、万亩观光桃园、十里猕猴桃长廊、十里荷塘、生猪产业改造提升、万亩辣椒产业带、农业科技孵化园建设等正在有序推进;富水桥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农产品展示馆建设,已完成主体工程,一纵三横主干道正在抓紧建设。经过积极努力,瓮安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区,建中白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功进入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中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瓮水农产品加工园区、平定营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岚关休闲农业园区成为州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二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按照《瓮安县农业产业化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狠抓结构调整,以茶叶、辣椒、畜牧业等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初步形成。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569元,同比增长16.59%,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311元,同比增长15.02%的目标。

三是龙头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5家,其中:省级7家,州级31家,县级17家。今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其中:省级2家,州级3家,县级10家。

四是农业品牌创建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县完成农业品牌创建17个,其中:无公害产品认证8个(生猪6个、禽蛋1个、鱼1个);有机食品(茶叶)认证2个,获省级著名商标3个,获贵州名牌产品4个。正在申报省级著名商标1个,申办省级名牌产品2个。涉及蔬菜2万亩,茶叶1373亩,养殖生猪4575头,养殖水面25亩,产量50吨,禽蛋20万枚,肉鸡10万羽。

五、六小工程建设情况

今年,我县计划投资68941.26万元,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和农业产业发展计划建设。共完成投资61313.95万元,占计划的88.94%。其中,六小工程计划投资56915.76万元,完成投资49288.44万元,占计划的86.60%。未能全面完成投资计划的原因是部分项目建设期为两年,预计明年全面完成建设计划。

1、小康路。计划投资2278.87万元,建设村及村级以上公路258.2公里。共完成投资20811.87万元,占计划的91.35%,部分项目因洪涝灾害滞后了进度,预计明年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2、小康水。计划投资6530万元,建设项目9个(类)。共投入资金6530万元,占投资计划的100%。

3、小康电。计划投资1397.24万元,建设10千伏线路配网工程16条,线路总回长21.85千米,400伏及以下线路配网工程36.82千米。共完成投资1397.24万元,占计划100%。

4、小康房。计划投资2489.14万元,建设小康房、进行村庄立面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共完成投资2877.74万元,占计划的115.61%。其中,完成投资1196万元,建设小康房299户,占计划的的100.00%;完成投资1340.60万元,改造立面263510㎡次,分别占投资计划的140.82%和任务的190.18%;完成投资341.14万元,改造农村危房238户,占计划的100%。

5、小康讯。计划投资20240.24万元,建设通信机站、互联网宽带项目、村邮站以及4G一期、二期基站等20个项目,完成投资14194.32万元,占计划的70.13%。因部分项目建设期为两年,预计20xx年全面完成建设计划。

6、小康寨。计划投资3477.27万元,建设149个环境类、水利类、文体类项目和硬化村内道路,共完成投资3477.27万元,占投资计划的100%。其中,硬化村内道路160.71公里2868.79万元,完成100%,建设环境类、水利类、文体类项目149个608.48万元,完成计划的100%。

六、村庄立面改造情况

今年,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房屋立面改造项目由县财政专项资金和小城镇建设资金支持,涉及平定营镇营定街村、瓮水办事处茅坡村、猴场镇下司社区、草塘社区、马场坪村。县财政专项资金投入1340.6万元,改造立面376户。其中:营定街村21户,投资59.49万元;茅坡村57户,投资162.93万元;马场坪村43户,投资141.13万元,下司社区137户,投资419.22万元,草塘社区118户,投资557.83万元。小城镇建设房屋立面改造项目,采取BT模式建设,涉及434户,完成投资10800万元,其中,下司社区古邑核心区沿线改造198户9800万元,草塘社区沿街立面改造236户1000万元。

七、融资、财政资金投入和整合各类资金情况

今年,我县36个示范村计划投融资158274.47万元,完成投融资157592.15万元,占计划的99.57%。其中:

1、州级示范点猴场镇下司社区投融资情况。主要采取BT模式、涉农项目支持和县财政资金引导投入等三种投资模式进行建设。计划总投融资90819.16万元,完成90749.22万元,占计划的99.92%%。其中:小城镇建设采取BT模式融资67300万元,占州政府目标责任书20000万元计划的336.5%;涉农项目主要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园区建设、生态移民安置、新农村建设、以及水电路项目建设,计划投资23519.16万元(含县财政专项419.22万元),完成23449.22万元,占计划的99.70%。

2、县级示范点投融资情况。除下司社区外,全县其它35个示范村建设,计划投融资67455.31万元,完成66842.93万元,占计划的99.09%。

3、县财政资金安排情况。今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县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实际完成1340.6万元),园区建设及茶、菜、果、猪四大产业发展安排3000万元基金,村级合作组织扶持安排200万元资金,全面完成了州政府每个点不低于100万元、土地出让金10%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任务。

八、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我县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中,一是以瓮水长歌乡村行送文化下乡公益演出活动为载体,提升群众综合素质。该项活动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今年幸福进万家瓮水长歌乡村行公益文艺演出活动已拉开序幕,7支演出团队将于7月至10月分赴各乡、村进行100余场巡回演出。二是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为载体,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按照集中整治、长效管理、标本兼治、奖惩结合的办法,科学制定了《瓮安县多彩贵州文明行动考核标准》,进行常规督查和定期检查,形成检查-通报-整改-复检-再通报的良性循环。三是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社区、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自觉提升文明素质。目前,全县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71个。四是以乡村道德讲堂为抓手,加强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在全县乡、村、乡镇学校等单位建立道德讲堂,用身边人午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项目化、实践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五是以法律知识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增强群众法律意识。组织专业司法人员走进乡镇、村居、学校等地,以设咨询点、办宣传栏、发宣传资料、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讲座等方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增强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

九、示范村项目建设、典型及亮点打造情况

20xx年,我县计划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33个。其中,黔南党办发〔20xx〕19号下达7个(平定营镇营定街村、瓮水办事处茅坡村、猴场镇下司社区、大金星村、珠藏镇桐梓坡村、银盏镇大寨坪村、江界河镇渡江社区),瓮农综改发(20xx)9号下达26个(瓮水办事处花桥社区,雍阳办事处云星村、仙桥社区,银盏镇岩根河村、银盏村、太平社区、新场村,猴场镇草塘社区、马场坪村,平定营镇平定营村,永和镇后坝村、观塘村、洗马塘村,玉山镇苟家庄村、玉山村,珠藏镇荣院村、柿湾村、新华村,中坪镇中坪村、新土村,天文镇乌江村,建中镇凤凰村、太文村,江界河镇桂花村、茶园村,岚关乡茶海村)。实际创建州、县示范村36个(名单见附表)。创建过程中,我县按照富、学、乐、美总体要求,注重内外兼修,做到四个结合,实现了四个目标。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腰包鼓。我县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一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壮大支柱产业,紧紧围绕茶叶、生猪、蔬菜、烤烟、精品果助民增收五大主导产业和禽类、渔业、药材三个辅助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主抓五大产业,引领特色农业发展,预计20xx年实现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311元目标。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培训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智慧增。主要采取绿证培训、普通培训、咨询服务三大措施,提高农民素质。据统计,完成绿证培训1500人次、普通培训30000人次、咨询服务10万人次。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着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精神爽。我县推行县级带动、乡镇互动,村寨联动的三级联动模式,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以瓮水长歌乡村行送文化下乡公益演出活动为载体,提升群众综合素质。二是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为载体,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三是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以乡村道德讲堂为抓手,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五是以法律知识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增强群众法律意识。

四是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实现村庄靓。我县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各种资金,形成拳头,集中打造,各示范村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示范亮点不断增多。主要有具有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乡村旅游、小城镇建设支撑的猴场镇下司社区,具有万亩茶园支撑的岚关乡茶海村,具有红色文化支撑、全省一事一议发源地之称的珠藏镇桐梓坡村,具有特色农业支撑的中坪镇新土村,具有城郊农家乐休闲旅游支撑的雍阳办事处云星村,新建设的天文镇乌江村上坝中心村寨示范点等,总之,新亮点正象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多,不再列举。以下仅对猴场镇下司社区、雍阳办事处云星村作简介。

猴场镇下司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简介。下司社区按照富、学、乐、美的要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投入资金90819.16万元,建设项目11个。其中,古邑核心区建设1平方公里40000万元,古邑核心区沿线改造198户9800万元,环西路建设2.3公里17000万元,通组道路建设16.8公里500万元,生态移民安置200亩15000万元,农业园区建设800亩8000万元,村寨道路硬化4.09公里69.94万元,村寨房屋改造137户419.22万元,新农村项目建设1个30万元。农业发展方面,围绕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狠抓菜、果、药、烟、猪等特色农业发展。种植西红柿300亩,辣椒1500亩,金银花500亩,大棚西瓜100亩,中药材1200亩。预计20xx年农业总产值22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12元。通过项目建设,初步实现了村寨道路通畅,安全便捷,人饮安全,农灌保障有力,通讯、电力全面普及,农民住房经济美观,安全适用,村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目标。

雍阳办事处云星村美丽乡村建设简介。云星村以水果、中药材、畜牧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和城郊休闲、农家乐为主要产业。项目建设上,投入资金5509.79万元,建设项目12个。其中,道路建设5.5公里297.71万元,庭院硬化6440平方米22.22万元,安装路灯20盏7.49万元,排污沟建设1534米14.17万元,建小康房6户64.2万元,建敬老院1个5000万元,猕猴桃种植示范200亩84万元,草莓种植50亩20万元,火鸡养殖2000只15万元,休闲垂钓15亩15万元,农家乐15户75万元,观光农业300亩500万元。通过产业发展,预计今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通过项目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寨环境焕然一新。

两区建设工作情况。我县启动了坝子禁止建设区和农民集中建房区(简称两区)建设工作,对2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耕地规划设置禁止建设区,以农村居民建房用地指标控制分散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建房,打造农民集中建房区,拓展国土利用空间,保护耕地和乡村田园风光。银盏、猴场、玉山、江界河四个镇率先开展坝子禁止建设区的划定设置工作,已划定坝子禁止建设区5个,面积7940亩;规划集中建房区5个,面积300.3亩,可安置农户369户。目前,已启动玉山镇深溪村集中建房区的场平工程,形象进度已完成30%。

十、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为做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并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对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落实,同时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对乡镇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调动了乡镇、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县级领导深入一线,现场指导,帮助乡镇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从技术、项目、资金方面积极支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各乡镇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广泛发动群众,争取项目,落实资金,确保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

2、突出主体,加大投入,有效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我县按照黔南府发﹝20xx﹞28号和黔南党办发﹝20xx﹞19号文件精神,明确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瓮党办发﹝20xx﹞22号),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0000万元以上,投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农业产业培育方面,投入近200万元奖励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预算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猴场循环农业示范区和富水桥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各乡镇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一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壮大支柱产业,围绕茶叶、生猪、蔬菜、烤烟、精品水果五大助民增收主导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

3、做到四个结合,确保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按照富、学、乐、美的要求,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内外兼修,通过四个结合,实现四个目的:一是与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腰包鼓。二是与红色旅游、小城镇建设和两区建设相结合,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村庄靓。三是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精神爽。四是与科技下乡、新型农民培训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实现智慧增。通过四个结合,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幸福指数,绘就了新时期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新画卷。

4、组织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建设水平。今年以来,我县为了做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认真组织参加了州住建局、州新农村办等单位组织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培训,先后组织县、乡(镇、办)、村(居、社区)干部职工到浙江安吉、重庆武隆、遵义余庆和本州的荔波、独山、贵定、龙里等地参观学习取经,并请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教授到我县授课,使干部职工拓展了视野,提高了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乡镇、办事处之间,组织干部群众互相参观学习借鉴,提高认识,增强技能,激发了干部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

5、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努力营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我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公示栏等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发放宣传单、会议动员和现场参观等形式,大力宣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力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掀起农民群众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热潮。据统计,全县召开大型推进会3次,小康寨建设专题会3次,新闻报导12期,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0000余份、简报13期、宣传专栏66块。

6、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县领导小组组织,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参与,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落实相关工作。二是落实项目计划责任制。由县人民政府与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签订责任状,落实各年度建设计划。三是建立挂点帮扶制度。结合小康创建、党建扶贫等挂帮制度,由县领导挂帅,牵头部门牵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到乡镇,从政策、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进行结对帮扶。四是工作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与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并列为三大重点工作考核内容,通过亮点观摩、检查等,对各乡镇、部门工作进行了打分排序,进行评比,严格兑现奖惩。

十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调度工作需要加强。由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都是兼职,加上部分人员岗位经常轮换,工作调度存在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成绩未能充分体现,没有认真挖掘提炼,宣传报道的素材比较缺乏。二是调度工作跟不上发展需要。由于六小工程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的横向联系还不够,各小单位存在重视对口上报,忽视资源横向共享的现象。

2、项目建设后续管护有待加强。虽然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使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脏乱差和乱搭乱建等现象时有发生,长效管理机制及村规民约还有待建立健全。

十二、下步工作打算

根据全县村寨体系规划,按照省、州、县的统筹安排部署,20xx年,我县将新启动建设示范村15个,加上平定营镇美丽乡村生态田园示范点涉及到的梭罗村,共建示范村16个。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规划工作。继续编制和完善村庄整治规划。二是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措施。突出重点,有序实施。三是强化投入。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主要特点

1、启动了以美丽乡村示范带为中心的生态走廊建设。一是进度比较快。大石公路13.5公里清杂扫障、路肩整理已

全部完成,空心房、旱厕、小型垃圾围已全部拆除,凉棚拆除63处。平房改造完成112户,已完成30%,楼房立面改造已全面启动。五斗渠完善工程、15处废沟,47处废塘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3处甲鱼池整治已完成2处,小湾道路硬化任务已完成,大鲸港停车场整治到位,永乐社区街道整治已启动,仙桃2座桥梁、荷田栈桥、高标准卫生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竣工,出口洲生态沟建设已完成三分之一工程量。大石公路人行道铺设、路灯安装、鲜果铺建设已全面启动。出口洲稻鳅蛙立体种养产业园已建成,复兴温控智能大棚建设已完成前期工作,已开始进场施工。二是质量标准高。如出口洲生态沟建设,体现了生态、自然,岸绿水清。房屋改造体现了风格统一,三面一致。仙桃示范带建设体现了荷塘月色、生态宜游。三是形成了合力。两个示范带建设涉及县直部门和乡镇21个单位,全力参与、相互配合。县建设局、县公路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交通局、县农开办、县畜水局等单位工作最为主动。

2、突出了以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今年全县蔬菜面积扩大到13万亩,比去年增加3万亩以上。全县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已建农业产业园12个,经营业主新增投入1000万元以上。如安丰乡出口洲村今年新建稻鳅蛙立体种养产业园,安丰乡复兴村新建蔬菜产业园,安康乡安兴村扩建了蔬菜产业园。二季度,全县100个创建村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新建家庭农场7个,新增订单农业面积1万亩,流转土地1万亩。目前我县新建钢架蔬菜大棚3000个以上,名列全市前茅,稻鳅蛙立体种养近千亩,规模全省最大。

3、夯实了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截止到8月底,全县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150万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投入3200万元。共硬化道路58公里,新修机耕道108公里,疏洗沟渠102公里,电力改造完成812户,解决安全饮水18433人。

二、工作措施

1、编制高标准规划。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编制了建设规划,相关部门聘请专业公司设计,标准比较高,有设计图、效果图。

2、整合项目资金。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整合投入7200万元,目前已实施项目26个,完成投入3500万元。

3、出台建设标准。按照市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的要求,我县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安乡县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美丽庭院建设标准。

4、加强现场调度。县委、县政府坚持了每周一次调度制度,重大事项立即调度,特别是重点加强对示范带建设的调度和项目资源整合的调度。

三、下段安排

1、把高标准完成示范带建设任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首要任务抓落实。相关单位要按照《安乡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工作方案》提出的工作任务、完成时间、建设标准,加快进度,保证质量,打造亮点。

2、把美丽庭院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抓落实。美丽庭院建设是最近市里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庭院整治、美化、绿化、卫生、生态、文明,这项工作也是美丽乡村建设村村整治的重要方面。因此今后要广泛宣传,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强化企业服务,推进工作再上新台阶

1、加强重点企业服务和运行分析。一是加强重点企业走访,每月排定走访计划,由局班子成员带队,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分析形势,积极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上半年共走访企业110余家,深入项目工地30余处,为企业解决问题20余个,受到企业较高评价。二是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经济指标的调度。着力加强运行分析监测预测,每月形成重点企业调度和经济运行分析材料,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同时做好我区扶持政策兑现工作,充分发挥上级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上半年共组织35家企业41个项目申报2012年度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2421.47万元,同时组织企业开展省级和部级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准备工作;组织万事达等4家意向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帮助华美期达等5家企业通过了省级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四是加快重点企业培育步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企业做大做强,我局在调研企业的基础上,重点就工业、大型批发市场、现代物流、科技型企业等制定一企一策,加强跟踪服务,同时起草了《区重点企业三年培育计划实施方案》,拟重点培育50家重点企业,其中工业10家,建筑业3家,服务业37家。

2、“三重一大”推进有力。按照区委、区政府“项目建设年”的总体要求,针对每个项目个性化制定推进方案,全程推进项目建设。今年我区共安排重大产业项目70项,其中实施类60项,总投资653.05亿元,年度投资152.5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7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1.1%,超额完成二季度节点计划。其中我区承担的市级实施类项目22项,计划总投资39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0.5亿元。前期推进类项目2项,总投资82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36.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5%。3大类4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其中,老小区提档升级项目和新建妇女儿童之家项目已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3、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一是加快集聚区提档升级步伐。严格对照市级服务业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制定集聚区提档升级计划。今年我区计划提档升级软件园、云龙湖休闲旅游中心(滨湖新天地和南湖水街)、公交大厦商务中心三个集聚区。目前,软件园新园区入园企业已突破150家,正继续加大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公交大厦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入园企业服务;整合南湖水街和滨湖新天地,建设云龙湖旅游休闲中心集聚区。二是项目带动服务业发展。今年我区共实施市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21项,计划总投资453.7亿元,其中实施类19项,计划总投资403.6亿元,前期推进类2项,计划总投资50.1亿元。上半年已开工20项,完成投资37.24亿元。苏山商贸物流园交易大棚已完成,办公楼近期封顶;儿童乐园和欢乐世界项目。水上乐园正在进行场内配套细节的补建;儿童乐园园区配套设施主体已封顶,园区部分即将完工。设备基础进场,下一步进行设备安装,预计9月1日开园;医学院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目前正筹备组建医药产业园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及安评的办理。三是加大市场培育力度,我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汽配城、新世纪装饰等3家市场被列入市2013年培育服务业企业(市场)目标计划,上半年完成交易额107亿元,完成序时进度的114.44%。

4、节能成效明显。一是加强节能宣传,认真做好节能周和低碳日宣传活动;组织华润天能参加省经信委电机能效提升培训;组织西区热电厂参加省地方产品能耗标准培训班。二是加强节能考核,与各办事处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状,交纳节能风险抵押金。认真开展我区2012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自查,较好地完成了2012年度市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三是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今年我区共有3家企业列入市政府退城入园计划,目前,奇艳丽在工业园新厂已进场;临黄农药厂关闭方案、搬迁风险评估报告和稳定预案已制定上报,计划下月进行资产评估;顶盛食品厂正在选址。环宇焦化通过了省淘汰落后产能督察组现场督查。四是全力推进西区热电整合,成立了区热电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发改、审计、、西区热电所在街道办事处分别抽调一名人员,组成驻厂工作组进行日常办公。目前:东线工程正在施工,预计10月份可顺利完工;西线工程市规划局已出具了规划选址意见书,完成了施工及主材招标工作,A标段已动工,B、C、D标段正在设计中。五是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对全区123家再生资源回收站进行了摸底调查,从中择优选取了一批回收站进行升级改造,并将其纳入了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协会成员单位,目前,已改造完成31家回收站,同时,整顿取缔了10多家污染严重、居民投诉大的回收站点,提出了废旧汽车拆解中心和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初步选址意见,已报区主要领导。

5、全力做好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一是加强市场日常管理,结合市场百日整治和文明城市创建,认真抓好市场内“五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时间、统一经营区域、统一经营设施、统一经营标识、统一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市场监控设施,要求监控设备与网络连接,并通过互联网时时上传监控数据,实现全区市场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抓好市场内部卫生保洁管理,每周检查2次,每季度考核一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通报形式及时下发到办事处,针对各市场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检查落实情况。二是加强在建市场调度,目前三官庙市场各项工程全面完工,正在进行验收前的准备工作;姚庄农贸市场已完成二层的浇筑施工,正在进行三层的钢筋捆扎施工;金山农贸市场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已进行到土地划拨办理,环评、地灾、规划选址意见书均已完成,稳评、方案设计、可研报告也在同时推进;陈庄市场改造方案已通过市农贸办审批,近期开工建设;完成了雁山、火花两新建市场早餐区建设。加快邻里中心建设进度,到目前为止,雁山、火花、三官庙、段庄北湖农贸市场邻里中心建设方案已制定完毕并上报市农贸办审批。三是为抓好“双打”及牲畜屠宰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制定双打工作计划及牲畜屠宰工作检查方案,上半年先后四次配合市场商务局对我区两家牲畜屠宰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均未发现问题,为居民吃上放心肉提供了可靠保障。

6、创新共建萧泉工业园。为优化产业布局、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内主城区全部工业企业退城入园,目前我区约有300家工业企业,主城区范围内约有700家,其中很大一部分因规模小、产业层次低,无法被近城区各工业园区接收,同时又因距离因素不愿意迁往各县市园区。为切实解决工业企业出路、减少税源流失、增强集聚和谈判优势,我局对周边地区进行了考察调研,经认真比选,萧县龙城镇姬村工业园较适合作为我市退城入园企业的承接地。我局多次与萧县方对接协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合作共建工业园区,我方主要负责引导我市退城入园企业迁入园区,对入园企业税收和规费的地方留成部分双方按比例分享。

7、其它工作按要求完成。政务公开工作、平安创建工作、综合治理工作、文明单位创建、经济动员、双拥以及领导和上级部门交付的其他工作均能保质保量的按时或提前完成。

二、创新思路和方式,党建工作再谱新篇章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研究制定了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为主,自学为辅的学习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地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自觉加强理论武装和党性锻炼,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学习区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和区委办《关于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专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等有关内容,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党的十精神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推动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2、务求实效、立足破题。紧密结合实际,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努力服务科学发展,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一是开展“我为跨越发展献一策暨‘金点子’征集活动”。充分发动广大党员干部探索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找准破解经济工作难题矛盾的新思路、新方法。全局上下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内容共征集“金点子”78个,其中促进西部发展“金点子”8个。二是开展“我为转型发展做什么”大讨论活动。研究制定我局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围绕转型发展“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办”,以服务企业、优化环境为立足点,开展“三重一大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活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现场观摩澳东印象城、华夏广场、加勒比水世界等三个我区重点项目,实地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和建成发展前景,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组织召开全局党员干部讨论会,从增强责任意识、岗位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自律意识五个方面围绕八个专题开展学习讨论,共征集副科级以上心得体会文章25篇,工作建议书40篇。三是深入开展“工作创新年”活动。努力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式和体制机制,大胆运用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共征集5个创新项目,并择优上报了“农贸市场网络化管理平台”、“‘组团式、零距离’服务企业”等2个创新项目。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选派原则

1.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单位编制人数及筹资能力,采取“出资又出人”和“出资不出人”两种帮扶方式,安排县直、驻县单位挂点帮扶100个新农村建设点。对编制人数多、筹资能力强的单位,按照“出资又出人”的帮扶方式,向村镇联动、村落连片的新农村建设点倾斜;对编制6人以下、筹资能力较弱的单位,按照“出资不出人”的帮扶方式,只要求单位出资,不安排挂点。

2.坚持与“三送”活动、定点包扶驻点相结合原则。尽可能安排新农村建设挂点与“三送”活动、定点包扶驻点同村、同镇或在公路沿线,使工作安排更合理、开展更顺畅、力量更集中。

3.坚持选优下派、明确责任的原则。各挂点责任单位要选派业务能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组成工作队,由单位副职领导担任工作队队长,驻点主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工作队驻点所在的镇要安排一名副职领导和一名驻村干部,协助工作队开展工作。

二、工作重点

1.特色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从当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积极推行“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猪、脐橙等优势主导产业,并充分发挥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载体作用,扩大产业规模,推进产业升级。注重发展具有地域文化、人文传统、农家生活、绿色餐饮的“一村一品”项目,加快发展古村落、古民居参观游览和“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大力发展农村生产生活资料连锁超市等服务业,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全域规划,突出加强村镇联动建设。根据村镇联动整治建设的要求,将集镇及周边村庄作为一个整体,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衔接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突出改善环境、完善设施、培育产业、繁荣市场、增强功能、加强服务等“六大”环节,逐步实现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街坊美化、环境绿化、产业强化、商贸繁化、服务优化、管理细化、生活现代化等“十化”目标。

3.集中整治,扎实开展村落连片建设。继续按照“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的要求,整治建设好村落连片村点和基础村点。提倡村落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相对大的村庄为中心,联动周边自然村落,实施整体规划、集中布点、一体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心村的人口集聚力、服务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

4.全力打造,推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结合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整治建设,突破村组行政界线,推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鼓励农户联村联组建社区,联小社区为大社区,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改善社区环境,健全“党组织+村民理事会+农户”的管理体系,建立青年、妇女、老年等群众组织及法律宣传、应急救援、治安巡逻等社区队伍,逐步提升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制定一事一议、村规民约等民主制度,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明,努力建设以和谐文化为主轴,以创业、科学、群众、道德、法制等“五种文化”为覆盖的特色文化新村,打造商业服务、产业园区服务、乡村漫游农家乐、农村中心、引农造镇等模式的党群组织完备、产业发达、社会管理功能强的新型社区。结合文明路建设,选择安定线(历市镇金鸡百乐排至龙塘镇龙塘新村)作为我县的精品示范线,进行整体规划、分段实施,逐步完成沿线村庄和民房的整治,同时抓好天九镇天花村精品示范村建设。

5.保护生态,推进农村绿色环保建设。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操作要求,在所有新农村建设点实施以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全面整治农村卫生环境,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在建设点内推行厨余垃圾入沼气池(沤肥窖)、可利用垃圾回收、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封存、建筑垃圾铺路填坑、其它垃圾焚烧的做法,并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绿色生态乡村。

三、工作步骤

工作队开展工作的时间为年2月至12月底,主要分四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年2月):组建工作队,深入建设点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并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召开户主会、村民代表会和理事会,部署年新农村建设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年2月—11月):各工作队按照工作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阶段性工作计划,细化、量化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并深入村、组和农户家中,组织、指导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须于3月10日前由各镇汇总后,统一报县新村办。县新村办和各镇党委要定期检查、指导和调度工作队的工作,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3.验收考评阶段(年7月—12月):由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省、市新农村建设考评要求,组织考评组对各工作队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半年和年终考评。

4.总结完善阶段(年12月):由各工作队对驻点工作进行总结,并做好各项收尾和完善工作,进一步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工作。各镇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团,由各镇主要挂点县领导任团长,其他挂点县级领导和镇党委书记任副团长,各挂点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形成工作团负责指导调度,镇党委、政府抓好综合协调,挂点责任单位负责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挂点责任单位要组织工作队采取听、看、问、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建设点整体推进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要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2.统筹建设资金,有效落实项目。各挂点责任单位要对新农村建设给予一定物力和资金支持(帮扶资金标准详见附件2),并于6月底前全面拨付到位,给予物质、项目支持的可折算成帮扶资金。凡帮扶资金按要求及时划拨到位的,每多1万元可追加全年考评成绩分1分,追加分最多不得超过3分;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全额拨付的,按拨付比例折分。各挂点责任单位的帮扶资金统一划拨到驻点所在的镇政府,各镇要确保挂点责任单位的帮扶资金专项用于建设点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挂点责任单位的帮扶资金统一划拨到县财政局新农村建设资金专户,由县新村办统筹用于县重点打造的精品点建设。县新村办要组织人员统一对各新村点建设项目进行核实验收,每季度按奖补标准进行拨付,确保建设资金监管安全有效。

3.注重信息报送,强化宣传报道。各镇、各工作队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工作中有借鉴价值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主要活动和重大事项上报县新村办。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大杨镇人民政府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大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拼搏奋进的5年

过去的5年,是大杨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5年,是建设力度空前、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5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5年,是开创大杨历史新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5年。5年来,镇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坚持以“融入城市战略”为主题,以建设“四园”为突破,以打造“四大经济带”为抓手,一心一意谋发展,克服了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比预想更好的成绩,为实现全镇“十一五”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建设突飞猛进。5年来,全镇区域生产总值由1.3亿元上升到5.5亿元,年均递增33.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900元上升到6180元,年均递增16.3%;财政收入由1660万元上升到4250万元,年均递增20.7%;全镇完成企业总产值由2.45亿元上升到12.1亿元,翻了二番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一产比重明显下降,二、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占镇域经济主导地位。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两位数高速增长,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8.39亿元,增长63.6%;其中工业投资1.289亿元,增长61.1%。完成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增长3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2亿元,增长46.6%。工业增加值0.96亿元,增长33.2%;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0.899亿元,增长50.2%;工商入库税金2550万元,创历史新高。

──城镇建设和管理日新月异。5年来,镇政府始终把实施城市化战略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作为拉动二、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带动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区建设逐渐完善。近几年累计投入690万元,建成高桥、照山、龙王、王墩等4个社居委办公楼房和青年活动中心计5630平方米。2005年又投入80万元,建成水库、谢岗两个村委会办公楼。岗西、十张、夹塘、五里拐、吴郢5个村居办公楼正在建设之中,提高了村居硬件设施水平。积极做好全镇卫生工作,引入省立医院在龙王小区投资建成1000余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2005年,8个社区档案管理达市级标准,充分发挥出档案信息资源作用,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2006年,镇党委、政府将产业园1~4#厂房按价分配给吴郢等4个社居委,盘活了政府资产,也树立了村居服务企业、发展自身的意识。创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举全镇之力,强力推进查处违法建设工作。龙王社居委组织的“电厂路会战”拉开我镇拆违序幕,“杨郢、新大郢拆违大会战”掀起了全镇拆违高潮,声势浩大、规模宏大、效果良好,在全市带了好头。4个社居委被评为市无违建社区,12个单位被评为市无违建文明单位。全镇共拆除违法建设42万平方米,镇建设办、谢岗村、龙王、照山、高桥社居委被授予市查处违法建设先进集体,现正在申报市无违法建筑乡镇。大杨的主次干道路、住宅小区保洁面积发展到70万平方米,先后获得砀山路、环湖东路、合淮路、四里河路的保洁管理权。爱国卫生运动在市区检查中达标,除“四害”工作成绩突出。2006年提前完成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任务,受市政府通报嘉奖。争创合肥市市容环卫管理“十强单位”已通过区市容局考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雷水路和四里河路北段拓宽工程相继建成顺利通车,为发展北片农业经济、启动老街改造及四里河路商贸经济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四里河路南段即将完工,合淮公路、环湖北路拓宽工程也列入到省市近年工作计划之中。5年来,累计投资近38亿元,开发建设总面积150余万平方米,新修道路19万平方米,相继建成集镇中心文化商贸区、产业园区、墨荷园、高科技农业园、移民住宅区、农民别墅区和湖滨花园等小区,陆续建成中心幼儿园及五里拐小学等6所标准化校园,引进建成3所中、高等院校,不断加大镇区水、电、路、灯、通讯、有线电视和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配套齐全,城镇设施逐步完善。143、157、300路公交车穿镇而过,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成立招商中心,制定优惠政策,创新招商方式。5年来,共引进项目70余个,民营企业70多家。特别是2006年,镇调整了招商机制,拓宽了招商渠道,加大农业及三产招商力度,引进蓝斯凯花卉、红方绿菌草皮等农业龙头企业;涌现出夹塘光大建筑工程公司等2家年纳税额超百万元的村居私营企业;特别是成功引进了香港明发集团,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计划投资10亿元,拟开发建设面积54万平方米的大杨镇明发商业广场,将建一座五星级大酒店,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不少于3家。该项目已拆迁完毕,今冬明春可望开工建设,计划3年建成。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是标志着大杨镇今后的拆迁安置工作将步入良性循环。此举促进了我镇四里河路三产商贸经济带发展,对我镇实现城市化战略,具有划时代意义。2006年,全镇共引进100万元以上项目37个,其中过亿元以上项目2个。预计完成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亿元,占年任务的107%,其中省外资金2.69亿元,占年任务的168%;完成实际到位境外资金600万美元,成绩显著,有望获得区特等奖。

──森林公园安置稳步推进。城市森林公园征地7000余亩,相关费用发放结束,拆迁90余万平方米,涉及拆迁安置人口8000余人,一期安置房28万平方米已经竣工,1.5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已经封顶,主干路及下水、电力、通信、自来水、绿化亮化、燃气等基础设施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正在办理之中。

──新农村建设创出亮点。5年来,全镇有8个行政村撤村建居,建成大杨花园、卫庄、龙王、红旗、湖滨、草塘等多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社区。2006年,完成了全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和十张新村、岗西良余新村、大杨柳叶新村建设及整理规划。投入300多万元,完成岗西良余老村庄改造工程,70余户新居建设正在进行。启动十张村小钱郢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该项目于2006年11月开工建设,是我镇实施“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结合城中村改造,完成五里拐村新大郢、龙王杨郢等村民组拆迁工作,做好明发商业广场项目建设的管理与服务,促其尽快建成四里河路商业副中心。完善对卫庄新村、大洋湖滨等新村的配套建设。投资15万余元新建卫庄新村健身广场,承办庐阳区新农村文化大院启动仪式。大杨湖畔生态新城项目,在2006年香港徽商大会中已意向签约。镇团委联合合肥学院,建立了“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工业经济实力逐步壮大。加大产业园建设,合淮路工业经济带初显雏形。5年来,累计投入1.36亿元,完善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与绿化。园区吸纳项目、聚集产业能力进一步增强。涌现出宏源电力、中国机械第五工程公司、虹达电信电缆、宝元物流等一批年产值超千万元的知名骨干企业。调整充实产业园干部力量,保证了产业园的稳步发展,现入园企业共71家,工业总投资达3亿元。年工业产值达8.9亿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2006年,工业区工商税收达1000万元。按照政策要求,铁腕清理闲置土地,使130亩工业用地重新焕发生机,近期将有3家投资超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入园。

──生态农业区建设加快。5年来,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多处泵站、小二型水库修建,硬化渠道、整治支渠。兴修、硬化村组道路50公里。2006年又投入80万元修成柳叶村民组水泥路1500米;支付45万元修通高桥社居委沙石路1600米。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环湖北路的2300亩中低产田改造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郊型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获得区“林(瓜)果支柱产业”称号;2003年,获得市农业科技“十佳项目”表彰。在安农大部级农业科技园的辐射下,全镇把发展苗木花卉作为农业主导产业,现拥有退耕还林和水涵养林8000亩,苗木花卉基地2400亩,2006年新增1200亩。先后获得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市发展林业“先进单位”称号。岗西村2005——2006年,2年发展苗木花卉基地面积达1300亩,被区政府命名为“苗木花卉特色村”;摸索出一条集体带农户的路子,成立“北方苗木花卉有限公司”,被市政府授予合肥明星企业。

贯彻落实各项涉农政策。2006年,向群众发放了粮食补贴资金11万元,退耕还林资金139.7万元,租地绿化资金93万元,水源涵养林补贴资金537万元。5年累计投入11万余元,有效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2005年,获市级动物防疫工作“先进单位”。全面落实禁焚工作,2006年保证了全镇没有发生一例焚烧秸杆现象,被市政府授予禁焚“先进集体”。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实施城市和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年发放保障金208万余元。加大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五保供养投入,年发放救济、优抚等款项共98万余元。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和企业退管工作,新增就业人员850人,接收退管人员248人。2004年,镇政府被授予合肥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荣获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投入25万元对敬老院和公祭堂进行了维修改造;投入373万元为镇机关自聘人员、村居干部138人办理了社会保险。

着力推行计划生育“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管理机制,对村居计划生育家庭实施奖励扶助资金。5年来,兑现手术费、独保费等各类费用130余万元,广大群众执行计生政策的自觉性大大增强。5年来,出生人口率稳定在11.7‰,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为100%。2004年,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市、区“先进单位”。2006年,投入6万余元,完善镇计生服务所硬件设施,成功创建了全省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点服务所,开展了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及样本点基线调查工作,被市计生委列入合肥市计生工作20个乡镇示范点之一。

加大文化体育工作建设力度,组团参加省、市、区比赛,共夺得26枚金牌。2006年,为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举办了文化艺术节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投入5万余元组建大杨镇舞狮队、建设岗西村良余新村狮舞文化大院,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实现了文化活动向农村、社区、家庭辐射,营造了新农村文明乡风的氛围,被区政府授予新农村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5年来,大杨镇先后被授予安徽省杜鹃花工程“优秀示范点”、安徽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王墩、照山社居委获得了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晨晚练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平安创建取得实效。社区矫正工作于2006年8月顺利启动,开展了“民主法制示范村”、“法律进社区”创建活动,四个村均达到区、市示范标准。2005年,大杨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深入开展网吧整顿、安全检查、整治“四乱”、消防宣传等多种专项活动,彻底清除了大杨液化气站重大安全隐患。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了一些改革发展中的矛盾,保持了全镇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2005年,获得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06年,获得区消防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区“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无毒社区”单位称号,12个村居获得“平安村居”称号、5家企事业单位获得“平安单位”称号。

积极支持共青团工作,组织团员投身新农村建设。5年累计改好卫生厕所达2000余座。镇团委连续3年获区先进团组织称号。2005年,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06年,大杨青年中心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中心”。

发挥妇女同胞半边天作用,开展创新“双学双比”工作,进行多种技术培训,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培养女经纪人,为农村家庭增收致富做好服务。镇妇联先后获得市“双学双比”活动先进协调组织、区“优秀妇委会组织”称号。

镇财政管理有序,资金调度及时,强化集中核算,实现统一审核,季度会审,定时通报,为实现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真实的依据。2006年,获得区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

扎实开展民兵和预备役建设工作,镇政府连续5年被区评为武装工作和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投资1100多万元新建五里拐、跃进、十张、新农四所小学,改造学校危房2400平方米。创建省教育示范镇活动,通过市级验收;“两基”工作积极做好迎接国家检查。

镇政府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积极支持老龄委、关工委、残联、宗教、工会等单位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连续2年,被授予区工会组织“先进单位”。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5年来,政府班子坚持以“高效型”、“学习型”、“诚信型”、“阳光型”四型政府建设为统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统筹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大大增强。大杨、谢岗两村率先开展村务公开试点工作,2006年,投入8万元制作标准化村务公开栏,举办了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现场会,成功创建了市级村务公开示范镇、示范村。认真办理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依法实施村(居)委换届选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从党政班子成员做起,严格执行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法律程序,实行网上信息,加强对森林公园恢复楼等重点工程招投标工作,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跟踪审计制度。提倡艰苦创业,勤俭办一切事业。认真抓好政府采购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止现象的发生。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进行清理登记,建立健全有效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开展了镇、村清财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村(居)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清理了债权债务。高度重视工作,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坚持领导班子接待日制度,认真接待和办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维护了社会稳定。

持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制定了挂牌上岗、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添置指纹考勤机实行上下班打卡办法,印发《大杨镇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意见》、《制度汇编》到各村居、机关各部门。狠抓工作作风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和工作督查,严格奖惩措施。通过实施为民办事全程,转变了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确保政府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镇政府2005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两个文明“先进单位”;2006年,被市政府授予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2005年,连续2年在区委、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中获得优秀。

5年的艰辛探索和激情实践,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给我们开创新业,勇当先锋,实现跨越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5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深深感到:

一,思路决定出路。大杨这5年的快速发展,就在于我们确定了一条符合镇情的发展思路。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以推进大杨城市化为主线,建设“四带”“四园”,发展二、三产业,路越走越宽。从2001年开始,我们用2年时间,跳出农业抓农村,减少农村抓发展,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实施大杨镇一次创业,改变了原纯农业乡镇的发展模式。从2003年开始,实施城市化战略,开展二次创业,打造“四大经济带”,使全镇70%的区域、66%的人口逐步实现了由农村到城市、由农民到居民的不断转变,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大杨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大杨镇之所以发展快,形势好。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把发展作为强镇富民的第一要务。全镇上下始终把发展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门心思谋发展,想发展。几年来,大杨镇中心镇区从无发展到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从无发展到2万人,工业从无到有,现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2003年入驻产业园的合肥建工预拌混凝土有限公司,2006年完成产值4171.6万元,增加值146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比增长216%、189%。

三,实干才能出生产力。树立大干、苦干的精神,不计报酬,只求奉献,在困难中求机遇,在低谷中求发展,不争论,只讲干,试试看,已成为大杨人民的实干精神。正是有大家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我们才克服了数不尽的困难,战胜了常人难以承受的风险,干出了别人不敢想的业绩。没有模式,走出去学习借鉴,自己创造;没有资金,想方设法招商引资,盘活土地。2002年,在全市第一家办起了乡镇3平方公里工业园,几年来自筹资金,投资1亿多元,引进项目70余个,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团结才能出战斗力。一个有战斗力的团体,肯定要上下团结一心,共谋事业。一盘棋、大合唱、整体战,已成为大杨干部的扎实作风。从镇机关到村居、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群众能够服从大局、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发展事业不争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镇几年内征地拆迁涉及到9个行政村、86个村民组,人口1.4万人,征地总面积2万余亩,拆迁总面积135万平方米,如此浩大的征地拆迁工程,内部的矛盾可以说层出不穷。我们都一个个解决了,有力证明了本届政府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也凝聚着全镇干群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在此,我代表大杨镇人民政府,向为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镇人民,向各位代表,并通过大家向所有关心、支持大杨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任重道远,机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二是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表现在现有企业规模不大,商业网点不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比例太小,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但尚未形成气候。三是招商引资的观念和措施陈旧,方法不多。四是市容管理重难点增多,集镇内部及沿路环境有待改善。五是社保工作和社会稳定工作压力较大。六是产业园的进驻企业的建设进度较慢,投产运营企业效益不高,缺少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缓慢,老村庄改造进展不快,全镇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镇融入城市的进程。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剖析原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创建经济强镇,着力构建和谐大杨

今后5年,是大杨镇在新起点推进新跨越的关键时期。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镇,大杨经济正一路疾走,但身置大格局,我们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慢进则退的严峻形势。区委、区政府提出“三产富区、工业强区、开放兴区、环境立区”的发展战略,制定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对大杨的发展寄予厚望,我们责无旁贷。现在,我们面临更加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更加成熟。从宏观形势看,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进入城市主导型发展阶段,象大杨这样处于城市近郊的乡镇,已经成为城市资源第一辐射地;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我们推进大杨城市化进程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合肥市委提出“三大推进”,奋力向现代化大城市目标跨越式发展,对大杨大部分地区已做出控制性评细规划;区委规划建设大杨商业副中心,为大杨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从面临的机遇看,四里河路即将全线建成通车,正在建设的北环高速、合淮阜高速,即将建设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和机场快速通道,都在大杨周边,我镇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更加凸显。为我镇加快城市化战略,实施外向发展,接受东部地区产业资金转移,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南淝河沿镇南绕镇而过,中北部大房郢水库、董铺水库分列东西,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有利于建设适宜人居、便于物流的商贸地产经济强镇。从自身的条件看,第十二届人代会以来,我镇经历了二次创业,经济快速增长,初步形成了“四大经济带”,产业集聚力和支撑力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正在实施的森林公园、大杨明发商业广场、大杨产业园、高新农业科技园、墨荷园等重大项目必将大大拉动未来几年大杨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5年来的发展实践中,全镇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解放,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得到提高,大杨干部想干事、会干事、也能干成事,这是跨越式发展最有力的组织保证。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大干快上,继续保持争一流的胆略和气魄,就一定能开创大杨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后5年,全镇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一个统揽,组织二个突破,实施三大战略,加快“四带”“四园”建设。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全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重点工程为突破,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经济强镇战略、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战略,进一步把“四大经济带”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加快“四园”建设步伐。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经济更加繁荣、生活更加宽裕、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的“新大杨”。

到2010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年均递增34.8%;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00亿元;财政收入超亿元,年均递增22.7%;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年均递增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今后5年期间,完成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压力很大,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必须采取六大措施:

(一)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在建工程,打通四里河南路;对森林公园、大杨明发商业广场、小钱郢新村建设要加快速度,尽快将新房交付被拆迁群众;完善小区内各项配套设施,让群众安置好、稳得住。实施拟建工程,做好老街改造,将老街改造至长丰交界;加快产业园区向南推进,用3年时间完成产业园南区建设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工程;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西片四村工作落脚点,扩建环湖北路,用5年时间,将西片四村建设成为以高科技农业园为带动的环湖北路城郊型农业经济带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争取3—5年时间完成2500亩的湖畔新城建设框架,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的和谐之路。

(二)推进“四大经济带”规模发展。结合老街改造,加快建设以大杨明发商业广场为龙头的大杨商业副中心,推进四里河路三产商贸经济带规模发展;加快大杨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档次,大力引进一批规模型、关联型企业,推进合淮路工业经济带规模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环湖北路城郊型农业经济带规模发展;加快合肥森林公园建设,结合合肥十景之一的“墨荷园”开放,推进南淝河旅游经济带规模发展。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把握和积极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现代农业,力争3-5年内传统农业从大杨全面退出。二是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理念。三是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好中心村。四是扎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五是以素质提升为核心,培育新农民。六是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尚。七是加强村(居)组织配套建设,创建好班子。八是以民主管理为要求,实现村民自治。九是以社会和谐为理想,搞好社会事业。

(四)推进工业做大做强。进一步贯彻落实合肥市工业立市方略,树立“工业强镇”意识,着力推进“经济强镇”战略,打造好工业发展平台,集聚先进加工制造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奋力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为实现“城市化”战略提供强大支撑。进一步整合优化大杨产业园,扶持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一批优势明显、前景良好、主业突出的大型企业,培育一批如宏源电力等省市、全国知名的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

(五)推进投资引资工作。牢固树立“发展为上,投资为本”理念,强化领导,层层分解任务,严格奖惩措施。“放下身段、跨前一步、伸出双手”,突出抓好引进和在建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做好大房郢水库坝下区部分区域内招商引资工作,选准项目乘势而上,加快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六)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切实增强发展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更加激昂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当前,大杨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时期,各村(居)、机关各部门、产业园、各现场工作办公室都要围绕加快发展振兴大杨,充分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在抓好思想教育上有新起色,要在强化干部素质上有新提高,要在加强制度建设上有新作为,要在严明工作纪律上有新成效,要在服务发展上有新局面,领导带头,做好表率,务求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良好的工作作风促进我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三、坚持以发展统揽全局,扎实做好2007年各项工作

2007年,是大杨镇实现经济强镇的关键一年。全镇上下要扎实苦干,顽强拼博,用良好的开端,为实现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建议为:全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增长19.6%;其中工业投资1.93亿元,增长50%。完成工业总产值4亿元,增长50.9%,其中规模工业完成产值3.3亿元,增长50%。工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35%,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增长30.6%。实现财政收入4800万元,增长13%;其中工商税收3000万元,增长17.6%。农民人均纯收入7032元,增长13.8%。完成招商引资市外资金3.6亿元,增长20%。

2007年,镇政府将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着力抓好“工程”:

1、森林城建设工程。加大与市城司合作,加快森林城建设,完成森林城内部网络工程,打通四里河南路。

2、明发商业广场建设工程。多方服务协调明发集团加快商业广场建设,力争2007年配合明发集团完成五星级宾馆建设任务。

3、大杨产业园建设工程。服务现有项目建设,促其尽快建成投产。打通大创南路,启动实施产业园南区,争取引进20家工业企业入驻。

4、拆迁安置工程。完成森林城安置一期工程,实施二期工程,启动明发商业广场和大创南路拆迁安置工作。

5、房地产开发工程。支持中房公司工程尽快开工建设,服务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和电厂房地产开发项目加快建设速度。

6、新农村建设工程。建成岗西良余新村,建设十张新村,启动水库、谢岗和岗西新村等新农村示范点,整治大杨柳叶新村。

7、花草基地建设工程。支持蓝斯凯花卉、红方绿菌草皮、万春绿化等9个农业生态项目做大做强,争取新引进农业生态项目及农家乐项目6个以上。

8、招商引资工程。加大大杨对外宣传力度,完善大杨项目库建设,按照生态商贸地产经济重镇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完成区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2007年,完成上述目标和重点工程,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抢前构筑新一轮发展框架

加快森林城拆迁复建工作,本着以房地产开发带动生态环境建设、以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开发的思路,完成公园中心活动区、综合服务休闲区、主题乐园、国际花卉园等主要景点工程,开发湖景、河畔等五大社区,把森林公园建设成以生态旅游和生态人居为主导,集休闲度假、商务娱乐、旅游运动、生活居住为一体的生态复合型服务城区。依托合淮路、四里河路便利的交通优势和毗邻大房郢水库生态优势,集全镇之力,整合资源,优先加快发展以香港明发集团为龙头、重点节点商业网络为补充的四里河路商贸经济带,把该区建成庐阳区商业副中心。通过内培外引等方式,增加商贸企业数量,状大商贸企业规模,形成高档娱乐休闲业、餐饮业、物流业、运输业等各产业空间布局合理、服务配套齐全的大商贸格局,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抓住“工业立市”契机,加快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园区的规模。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入园,强化园区的产业支撑,项目布满并全部建成投产,实现产值、效益和税收同步增长。树立“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稳定靠民富”的民本意识,为企业实行全程办证等服务,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加速民营经济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组建家具、机械、电子、印刷等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2007年,全镇计划建成15家上规模工业企业,争创3个亿元以上企业;产业园计划完成企业总产值9.8亿元,整合税源,实现工商税收1500万元。

(二)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林业和苗木花卉产业为主导,以高科技农业园为龙头,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村致富带头人,建立专业协会,逐步构建环湖北路集苗木花卉、无公害农产品、旅游休闲三位一体的特色生态农业经济带。2007年,力争引进或扶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农村致富带头人15人以上,建成特色专业化生产基地1个以上,促进全镇农业生产的优化和升级。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完善各项水利工程,硬化谢岗村提水渠道,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加快道路建设,修好科学岛路,按市政道路标准拓宽环湖北路。大力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完成苗木培育600亩、造林2万株,完成草坪培育800亩。积极推进封林禁牧、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

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推进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就业培训,缓解我镇非农业人口的就业压力,力争2007年未,我镇非农业人口劳动力就业率达90%以上。建成谢岗村150亩连片钢架大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发展,使土地集中到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手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让农户在得到土地租金的同时,还能增加务工收入。

继续推进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支持中房公司工程,开展蔚老新村建设。工、青、妇、团、文教、社会事务、宣传等部门联合强化村庄环境整治,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水、改路、改厕、改灶“四清四改”活动,让30%的村庄面貌明显改观,努力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村居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镇居民素质,使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果。

加快社区建设和市容创建管理工作,突出查违长效管理,登门上户,加大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在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利于发展,便于管理”的原则,完成北片部分村撤村建社区工作;按照“硬件完善、软件提升”的要求,加快新设立社居委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市容环卫管理工作继续推行以人员定岗为主的网络化管理机制,按“三个一”标准,确立“三评奖”制度,强化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实现市容环卫工作精细管理、长效管理,提升城市化管理水平。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水平。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地区经济活力

抓好湖畔新城等重点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强化对外宣传,培育特色旅游品牌,形成南淝河景区、森林公园、明发商业广场、墨荷园、湖畔新城、高科技林业示范园、水库半岛生态农业基地、“苗木花卉特色岗西村”,点线结合、水陆联动、商农相助的旅游工作新格局,努力建设旅游乡镇。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商贸业态,强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村村有超市。按市场规律强化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做到谁投资,谁管理,谁得益。积极推进“四带四园”建设步伐,完善功能配套,把镇区规模做大,形象做美。

(四)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做大管严政府财力,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科学培植财源,强化税费征管。重点扶优扶强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培育更多的纳税大户。利用多种税控手段,切实强化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和“人情税”等不法行为,做到应收尽收。

深化财政改革和创新,加强收入级次管理。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会计集中核算,积极稳妥地推进核算中心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着力推进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工作。依法强化政府采购监管,改进采购方式,规范采购行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继续推行政府投资工程公开招投标制度。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开支,确保政权建设、工资发放、社会保障及农业生产。开展增收节支,控制招待费支出,大力精简会议,建设节约型机关。切实抓好镇村财政建设,进一步增加镇村财政收入,提高镇村财政运行质量。

(五)努力为民办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维护民生为根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行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人口生活救济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困难居民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力争全镇所有农民能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真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做好岗西新校的筹建工作,继续把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列入今年为民办实事工程。

(六)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和谐大杨建设

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增强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切实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全镇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控制在100%、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加强文化体育网络管理,逐步壮大文化体育骨干队伍,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快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步伐,搞好电信和有线电视服务工作。加大社区文体设施建设力度,结合新建村(居)办公楼工作,抓好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建设。组织好文化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引领基层文化生活。

推进军民共建,大力发展电力、交通、保险等各项事业。全面做好兵役、人防、民族、宗教、老龄、地震、档案等方面工作。

将“平安大杨”创建活动,延伸到校园、企业和家庭。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建立健全民调工作网络,积极稳妥做好安置帮教工作。不断完善社区矫正人员、经费保障,充分发挥社区基础性作用。强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和全民群防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对村居实行年终岗位目标责任考核,继续抓好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居、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和谐大杨。

四、坚持以落实“三大推进”为准绳,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四型”政府,落实“三大推进”,必须提高五种工作能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提高学习创新能力。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努力培养一支有本领、敢负责、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大力倡导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保护闯劲、支持冒劲,善于把宏观与微观、上级政策和外地经验与本地本部门发展实际有机结合,用发展的办法、市场的手段和创新的精神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创新的强势形成发展的强势。

(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切实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健全完善法制机构,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扎实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镇政府及各村居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多方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邀请法律顾问和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坚持政务、村务、居务公开制度,继续加大投入,提高村(居)务公开质量,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

(三)提高决策执行能力。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责任机制,狠抓工作落实。从镇长职责分工开始,细化量化工作责任,层层分解重点任务,强化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加大行政督查力度,坚持定期通报制度,严厉查处不作为、不配合等失职渎职行为,切实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继续推进政企、政事分开,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好社会服务大厅,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深化全程办事制度。突出拥军优属这条主线,重点抓好扶贫救济、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通过政府网站,及时把政府决策、政务信息、服务程序、办事方法向社会公布。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实施行政效能责任追究,提高行政服务质量,确保政府工作高效运转,最大限度地实现“阳光政务”。

(五)捉高廉洁从政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决反对各种奢侈浪费行为,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侵蚀,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五个不允许”规定。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警示教育,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发挥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进一步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巩固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聚集各方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立足发展,把好方向,出好思路,抓好大事,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选干部,以选准配好领导为抓手,激发各部门和村居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全镇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泾河新城;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创新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大城市新区之一。泾河新城则是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是西咸新区赋予泾河新城的战略定位。

为把泾河新城建设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北部中心,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泾河新区管委会与陕西省经济学会联合组织课题组,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泾河新城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泾河新城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现实基础

1、体制机制创新具备的基础条件

(1)经济发展已有一定基础。近年来,泾河新城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1年,永乐镇社会生产总值突破23.61亿元,同比增长17%;高庄镇国民生产总值达4.72亿元,同比增长1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于陕西平均水平。2011年,泾河新城四个乡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超7000元,远高于全国(6977元)、陕西(5028元)的平均水平。

(2)特色产业发展已经起步。在传统农业基础上,依托西安、咸阳两大城市,泾河新城所辖乡镇三次产业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以崇文、永乐的养殖业,永乐的机械加工业,永乐亢营村的土布鞋加工业,以崇文塔、大地原点为中心的旅游业,以及崇文镇蔡壕村的运输业。同时,泾河新城管委会成立以来,加大招商力度,在农业、商贸等方面已启动建设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重点项目。

(3)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镇区道路、村公路、垃圾处理、绿化等设施已初见成效;电、有线电视、网络均已全域覆盖;饮用水基本能满足需求,只是水质有待提高。

(4)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加强。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较快提高。同时,教育、卫生、社区服务中心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有明显改观。

(5)社会管理水平有所提升。社会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包括村委会、村党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矛盾调解委员会、治安委员会、巡逻队、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管理等。

2、体制机制创新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规划编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泾河新城管委会成立以来,邀请专业机构制定了《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分区规划》、《泾河新城统筹城乡总体策划案》等规划方案,为泾河新城的建设、发展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从推进泾河新城统筹城乡发展来看,还需要编制系统、科学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

(2)传统农村向高水平建设目标跨越的实现路径亟待明确。与其它地区相比,泾河新城的传统农村社会特征较突出。一是人口城镇化率不高,除了原泾阳县城所在的泾干镇区域,泾河新城的人口城镇化率较低。二是农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三是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农林牧渔业和建筑业。四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别较大。五是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总体看,当前泾河新城,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实现路径还不够清晰;市政建设亟需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亟需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亟需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创新滞后。

(3)泾河新城快速推进发展态势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心理预期相矛盾。泾河新城的跨越发展,基础设施、优美小镇的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得到农民的大力支持。而农民受其切身利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土地十分看重。要实现征地,快速建设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还必须对农民作耐心细致的工作。

(4)资金不足是泾河新城面临的新挑战。就泾河新城管委会而言,统筹城乡发展,尤其是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国家清理带有政府色彩的投融资平台,社会对“土地财政”的质疑,创业时期财力有限,给泾河新城管委会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5)财权事权没有理顺,统筹城乡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明确。 “西咸新区管委会是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代表省人民政府行使有关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的管理权。在重大项目、城乡统筹及规划实施方面赋予其市级管理权限及部分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财权理不顺,收入按什么比例分配不明确,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二、推进泾河新城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路与主要任务

1、总体要求

(1)工作思路。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契机,以“核心板块支撑、便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为指导,以“五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工业园区化、城市田园化)同步发展”为战略取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建设现代田园都市为突破,深化“五项改革”,强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把泾河新城建设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北部中心,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

(2)基本原则。①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打破城乡界线,按照“都市农庄+优美小镇+现代新城”的田园新城建设理念,以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中心,统一规划;各级各部门依照规划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协调推进。②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回避、不拖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解决,不留隐患;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迫切感、危机感,加快发展,力求好中求快,快速推进。 ③政府主导、市场调节。既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用市场的力量,推动项目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④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以农民利益的实现、农民福利的增进为统筹城乡工作的最高标准。兼顾农民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建设新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多得实惠,确保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3)目标定位。①全面启动阶段(2012-2013年)精心策划、广造舆论。全面系统谋划统筹城乡发展蓝图,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制度框架,确定实施影响全局的基础性项目任务。加大宣传力度,在泾河新城全域上下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到2013年,基本形成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框架,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扩大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按高、中、低方案,GDP分别可达110亿元、103亿元、74亿元(年均长率分别为42%、39%、24.3%),城镇化率为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45元(年均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795元,农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4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5:1,城镇污水处理率70%,绿化覆盖率45%。

②整体推进阶段(2014-2015年)。总结完善、全域推进。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面形成统筹城乡发展新风貌,基本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框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进展。按高、中、低方案,GDP分别可达222亿元、200亿元、114亿元(年均长率分别为42%、39%、24.3%),城镇化率为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10元(年增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000元,农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8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优美小镇、新型农村社区公交通车率达5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90%,垃圾回收利用率35%,绿化覆盖率50%。

③完善提升阶段(2016-2020年)。全面巩固和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成果,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依据各组团实现五年固定资产投资千亿的目标,GDP将以42%的速度增长,2017年,GDP达448亿元。到2020年,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按高、中、低方案,GDP分别可达1283亿元、497亿元、340亿元(高方案2016-2017年以年均长率42%计,2018-2020年以年均长率25%计,中方案增长率20%、低方案增长率24.3%),城镇化率为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000元。农业工人的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75%以上,农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85%以上,优美小镇、新型农村社区公交通车率达8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98%,垃圾回收利用率50%,绿化覆盖率65%。

2、主要任务

(1)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全域打造现代田园城市。遵循田园新城建设理念,按照“一心两廊、五轴八组团”的空间结构,打破城乡、行政区划界线,全域整体规划泾河新城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在现有的较完备的《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分区规划(2010-2020)》的基础上,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规划编制和完善工作。

①优化泾河新城空间布局。做亮新城。一是积极培育和完善新城城市功能。生产、服务、协调、集散和创新等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要完善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加速新城城市功能的形成和完善。二是塑造和提升新城城市品位。由“物文化”和“人文化”体现出来的城市品位,是城市的灵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品位越发成为聚集产业的基础和支撑。

做美小镇。一是优化生态宜居环境。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美化生活环境,突出绿色产业、生态绿化,营造开敞的绿色空间;强化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严禁有害气体排放,提升环境优美度。加快道路交通,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商业服务网点,教育、文化、体育、公共卫生等设施的建设,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二是打造不同风格的特色小镇。结合各地自然环境、区位状况、产业发展,以及历史文化积淀等条件,突出特色,体现文化内涵、发展理念,设计和建设风格各异的小镇。努力将关中田园小镇、动漫谷生态小镇、崇文重点示范镇、崇文风情小镇、滨河优美小镇等建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品质精美的宜居小镇。

做好社区。一是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以满足居民需要,便利居民生活为目的,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在各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网点,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积极拓展服务范围,提供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安全和流动人口服务。二是提高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强化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崇尚和倡导邻里和睦,形成良好风尚。

②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加快新型业态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设施农业为载体,强化科技、财政、金融等农业支持体系,推动以种植、养殖为主的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都市农业转变。拓展和挖掘农业的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出口创汇、教育创新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基地建设。要按照规划项目的目标定位、时间安排、具体要求,着力抓好秦龙现代生态智能创意农业园区、森禾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葡萄酒庄园、盛汇・农艺新世界、西咸农庄等园区建设。通过整合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环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等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水平。结合葡萄产业、都市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等产业建设,打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要充分发挥园区科技研发、教育示范、辐射带动、生产供给、生态调节等功能,将泾河农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成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有机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品种的博览园,普及农业知识的教育基地,农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基层服务组织和农村经济能人等领办、创办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促进合作社发展,并积极争取中省财政资金扶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鼓励金融机构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信贷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自有资产作抵押或以组织成员联保形式办理贷款手续。

开展企社加盟的试点工作,[1]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的路径。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入股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龙头企业。

(2)构建“三大”新型工业板块,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的经济增长极。结合西咸新区对泾河新城的产业功能定位,重点打造高端制造产业园、中国原点地理信息产业园、节能环保循环产业园等“三大”新型工业板块。

高端制造产业园,结合陕北能源、化工等设备需求,重点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高端制造业集群,打造立足大西北、面向国际化的现代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中国原点地理信息产业园,依托大地原点,充分挖掘中国大地原点的特殊意义,结合国家地理空间信息的发展趋势,培育地理信息产业,打造特色鲜明,错位发展、服务高端的现代信息产业体系。节能环保循环产业园,结合大西北循环经济发展需求,针对陕、甘、宁、蒙、晋区域节能环保的任务及特点,重点发展节能、低碳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领先西部的低碳经济示范园区。

构件“三大”新型工业板块,要突破现有的发展理念、知识结构、认知模式、管理方式,积极融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体系,充分发挥都市经济的集聚效应;要以国际、国内产业高端为标杆,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形成在全国乃至国际领先的优势产业;要推进工业园区,以园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工业集约集成集群发展;要坚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把泾河新城打造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构建“五大”服务产业板块,提升新城服务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结合西咸新区对泾河新城的产业功能安排及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对泾河新城提出的服务要求,推进商贸、文化、创意、金融、科技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大国内外交流力度,着力打造中央商务服务区、文化创意产业区、现代科技研发服务区、田园物流服务区和滨河文化休闲区等五大服务业板块。

中央商务服务区,围绕能源总部经济、国际旅游服务中心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生产流通综合中心的打造,推进总部商务区、商贸合作区、生产区、商业服务区等功能区域建设,建成国际化商务功能区。文化创意产业区,围绕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生产流通综合中心、科技研发及中试孵化基地的建设,发展工业创意、旅游创意、农艺创意及传媒创意、出版创意等产业,提升新城文化创新力,打造国际化文化创意地标。现代科技研发服务区,围绕大西安北部区域及区域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生产流通的科技需求,发展农业科技试验、产业研发孵化、科技成果中试熟化等应用型科技服务。田园物流服务区,围绕大西安北部工业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基地等区域的流通需求,发展装备制造业物流、农副产品物流、冷库、循环经济物流、仓储配送、展销交易、信息咨询、附加服务等现代物流。滨河文化休闲区,围绕泾河整治与保护、新城水网打造、优美小镇、滨水住区的建设,建设滨河湿地公园和内城水系,打造“亲水文化”和“水岸文明”。

构建五大服务产业板块,要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实行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大力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支持和扶助企业申请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等国家有关专项扶持资金和省级、市级的相关扶持资金;积极支持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在泾河新城建立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研发中心、中介服务机构,不断提升泾河新城服务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通过现代农业园区、“三大”新型工业和“五大”服务产业板块的发展,吸收泾河新城居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强化路网、水网、环境建设。

①全域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跨越发展,基础先行,大力度、高标准全域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投资发展环境。精心筹备,加大投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抓好一批事关长远发展、民生福祉的基础设施的重大项目。

②构建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按照“快捷交通连接”的要求,加快高泾大道、高泾中路、高泾南路、沣泾大道、泾西路、秦汉大道、县东路、正阳大道等市政道路建设,构筑起“四纵四横”的主干道网;加快连接各组团的次干道建设,畅通各组团与区域外,及各组团之间的连接。加快各组团内次干道、支路的铺设,形成纵横交错、高密度的道路网。提高交通网络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加快公共交通线网设置、延伸和拓展,为居民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⑤加强保障房建设与分配管理。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解决更多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减轻、解除企业负担和压力,为更多的当地农民市民化和外来人口落户融入新城,排解高房价的困扰。

做好保障房建设的规划布局,在商品房项目开发中,配套规划建设保障房;对独立建设的保障房社区,要努力做到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运行。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支持。实行保障房质量永久责任制,做到房屋质量问题可追究。

完善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和运行管理机制。降低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门槛,扩大保障性住房惠及面。从加大信息公开、规范审批程序、加强分配监管和建立长效机制四个方面入手,确保保障房公平分配。

(5)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加快形成劳动力多渠道就业格局。①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在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创意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中,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入驻企业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对安置当地劳动力就业业绩突出的企业,管委会给予奖励。

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着力解决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特困家庭的就业问题。结合社区居民多方面、多层次生活服务的需要,大力开发托幼托老、配送快递、修理维护便民利民服务岗位,特别是面对居民家庭和个人的家政服务岗位。积极开发物业管理、保安绿化、卫生保洁、商品递送等社会化服务岗位。对再就业困难且家庭收入较低的居民实施就业援助。

②完善新城、镇、社区三级劳动力市场。密织就业服务网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就业服务全覆盖。建立和完善泾河新城人力资源中心;依托崇文镇等现有自然形成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完善镇级劳动力市场;社区建立劳动服务站,形成新城―镇―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维权保护等服务。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信息、服务内容。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类招聘会,优先为被征地农民增加就业机会。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居民就业培训。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深入乡镇,调查研究,根据区位优势和就业形势,以市场需求和被征地农民意愿为主导,开展不同形式的就业培训,确保被征地农民都能学到一技之长,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开展定向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实施培训补贴政策与促进就业创业效果挂钩机制;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④引导支持被征地农民为主的城乡劳动力自主创业。对被征地农民和拆迁户,以提供生产性、经营性场所和房屋的形式作部分补偿,为居民提供自主创业、发展个体经济的基础条件。鼓励支持居民在优美小镇、安居小区开发农家乐、采摘园。

制定鼓励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简化注册登记程序,对被征地农民申请从事个体经营或申办私营企业的,开通“绿色通道”,优先登记注册,并减免相关注册登记费用。减免各类规费,对被征地农民开办的个体经营及私营性质的商店、企业,提高工商税费的起征标准。

⑤把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拓展就业渠道和门路,提到泾河新城的议事日程。目前,泾河新城泾干、崇文、永乐、高庄等四镇,已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泾河新城总体规划,对利用这些现有产业资源,推进经济发展缺乏足够重视。建议泾河新城制定政策,引导农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发展集体经济和小微企业,拓展增收渠道和门路。

(6)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①推进网格化管理,构建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务网络。网格化管理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网格化管理有利于主动发现并及时处理问题,提升管理能力,确保对新城管理的敏捷化、高效化、精准化。一要科学编制网格。二要加快信息平台建设。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主动管理。

②积极化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诱发的社会矛盾,妥善处理。一是强化法规政策宣传教育,增强征地拆迁群众学法守法意识。通过编发普法简报、发放法制宣传资料、举办法制讲座等方式,在征地拆迁群众中广泛开展《土地管理法》、《城市拆迁条例》、《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和大局观念。二是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文明征地,和谐拆迁。在征地拆迁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尊重被征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述权,妥善解决好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征地工作人员必须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争取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三是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引导群众用理性和正当渠道保障利益诉求,对群众提出了各种诉求和困难,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和解决;超越政策范围的,要做好解释、说服工作,避免扩大矛盾。

③完善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一是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将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纳入泾河新城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二是掌握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服务机制。积极推进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和“一站式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提高管理服务的精准化水平。三是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各项权益。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依法保障流动人口享有免费就业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参加社会保险、任职资格评定、培训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权利。

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统筹管理、综合施治。一是实行制度化排查、规范化服务、亲情化管理。对特殊人群进行集中排查、定期排查,建立并及时更新信息系统,做到对特殊人群“情况明、底数清、时效强”。二是积极维护和保障特殊人群的权利。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和帮扶活动,着力解决特殊人群就业、就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促进特殊人群重返社会。三是完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解决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对高危重点人员排查管控,落实稳控措施。

④建设“平安泾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泾河”建设工作,科学制定“平安泾河”建设规划,维护泾河新城和谐稳定,提高公众安全感。坚持把“平安泾河”建设工作与新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强化“平安泾河”建设的“一把手”领导责任制。积极营造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平安泾河”建设,形成强大合力。

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健全“严打”长效工作机制、排查整治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打防管控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加大视频监控探头安装密度,全面建成实时视频监控系统,构筑起立体式社会治安防控“天网”。

(未完待续)

【注 释】

[1] “企社加盟”是指以产业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品牌为纽带、产权联合为手段,引导同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进行多领域、多方式的联合与合作.

【作者简介】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这次城建城管工作暨“清洁共享文明”大行动动员大会,是2011年第一个大规模的会议,是事关“十二五”起始工作的第一个大会,也是市区体制调整后第一个涉及城建城管领域的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按照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和区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宜商宜居、活力时尚”城区的要求,主动承接市区体制调整,主动担当责任,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出形象”的目标,来研究部署城建城管和“清洁共享文明”大行动工作,动员全区上下共建城市、共管城市,改善环境、再造环境,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下面,我先具体部署四项工作。等会儿,余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

一、坚持高起点谋划,切实抓好城建工作

去年10月份以来,市里作出了一系列改革,推出了城区财政体制改革、市区的土地出让分成体制改革,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了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核心就是要理顺关系,调动区级工作积极性,实现责权利相统一,以此激发新动力、新活力,这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我们必须抢势而上,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积极适应市区体制改革,主动担当起当家作主的责任,加快城市转型发展。为此,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初步确定了今后五年城市发展的三大平台:要做好存量的调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高标准加快城市转型,改造以旧城旧村、老工业区、商业街区、历史文化街区为主体的“百个旧城旧村旧片区”,提升综合功能;在城区西部主要是结合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做好行政区划调整的同时,加快规划建设西部新城,为西部发展奠定基础;在城乡结合部和双屿、仰义周边山地,通过仰义林里片区山坡地开发,带动藤桥、上戍周边区域整合建设,抓好城市功能的拓展,真正体现大都市核心城区的地位。基于这三大平台的构筑,今年我们要着重抓好三件事:

一是规划建设城市平台。规划是龙头,但规划之前是谋划,要按照既定的思路,做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率先一步,统筹谋划。一要加强城市规划修编工作。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和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抓紧编制全区绿地系统规划、森林规划、西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镇域总体规划,修编林里片区山坡地利用规划、仰义片区规划、江滨路A、B线规划,完成制革业基地改建、双岙片和仰义渔渡片等规划编制工作。现在绕城高速公路西线段、330国道仰义至双屿段、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段工程等等都已经确定,这些都有利于整个西部规划的确定,要把西部发展的拼图规划好。二要加快城市功能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滨江商务区、七都岛、仰义林里片区山坡地、西洲岛开发等城市功能集聚区建设。主动承接滨江商务区建设,加大对杨府山商务中心、滨江沿线地区、各片区中心地区以及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四大领域重点项目的拆征力度。加快七都岛综合开发建设进度,抓紧建设纬一路、纬二路和经三路、经四路一期等市政工程。深化仰义林里片区山坡地开发前期工作,先行推进启动区开发,启动重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是带动开发,更重要的是要连接西部,如宝昌岭遂道,要确保今年开工。三要全力打好旧城旧村旧片区改造攻坚战。启动横渎河西地块拆迁、制革业基地改建、轻工产业园区及戍浦江周边区块、工业区的湾儿浦公园周边工业区等一批旧片区改造整治项目,江滨路指挥部要加大力度推进永川路改建,以及一系列安置房建设。市里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调整马上要下来,我们要紧紧围绕“2010年启动旧村改造工作,2011年动工建设条件成熟的旧村改造,3到5年要完成旧村改造的一系列任务”的目标,切实抓好葡萄、东屿、横渎、上蒲州旧村改造试点,启动推进试点村拆征工作,并确定10个左右旧村进入前期工作。在实施旧村改造的同时,要按照城市化和构建新型社区要求,积极做好撤村改居和城中村管理体制变革,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

二是扎实抓好市政配套。一要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沿江防洪堤主体工程及景观绿化一期工程、七都标准堤塘北堤和西堤、江心屿防洪堤加高加固主体工程、汇昌河水上公园D1段C3段景观绿化工程、藤桥一小主体工程,确保江滨B线道路和划龙桥西路延伸工程全线通车,积极推进瓯江南岸、江心屿综合旅游文化开发项目等一批城市景观项目建设。二要扎实推进市政环卫设施建设,轻工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要抓紧勘探,沙头工业园污水处理要抓紧建设,翻修背街小巷10条以上,完成2个片区的截污纳管工程,启动建设2座垃圾转运场,确保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同时,启动1-2个老住宅社区电梯改造工程试点工作。三要坚持安置房与重点项目建设同步谋划、提前推进,扎实推进安置房建设,统筹落实安置房建设用地,确保完成安置房建设新开工项目6个以上(8到10个)、工作进度要重点考核,在重点工程建设时,先统筹落实安置房。落实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确保5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工程主体结顶。

三是统筹整合城市资源。一要建设投融资平台。1月22日前,要成立七都综合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藤桥镇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3个投融资平台,要通过资金的统筹运用,加快建设。二要做好土地经营工作。城市资源必须统筹,不能着眼于一眼一地,要盘活有限的资源。边角地等零星用地要统一纳入整理、区级成片出让,切实抓好市里已经明确的9200余亩转而未供土地的整理清理工作,今年要完成70%。要做好成熟地块的出让。三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建设开发。要充分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城市改造、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要结合“新36条”精神,先行先试,开展试点,突破现有机制。

二、坚持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011年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深入开展“六城联创”活动为主载体,完善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载体,突出抓好数字城管、市容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使我区的城市文明程度、卫生状况、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争取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和省环保模范城市荣誉称号。按照上述要求,重点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市容环境整治。把地扫好,把影响市容环境的乱点整治好,这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基础工作。要扎实推进以前已经在做的行前农贸周边、下吕浦一区、前庄路、洪殿北路、附二医周边、火车站周边等城区主要市容乱点的集中治理。精心组织工业园区(中国鞋都)、农贸市场、校园周边、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疏堵结合、以堵为主”,严格管理流动摊点的占道经营,巩固五马、大南商业繁华区和绣山行政中心区及以迎宾大道和滨江休闲带为主的6条摊贩严管街。要将物业管理作为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抓手,引导物业管理进入老旧住宅小区。

二是抓好“数字城管”工作。“数字城管”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掌握各种情况,采用网格化的管理,提高处置效率。今年1月份,我区“数字城管”平台已经正式投入运行,一期覆盖五马、南门、水心、莲池、江滨、蒲鞋市、南浦、绣山等8个街道,已经开展路面信息采集等工作。“数字城管”应用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更是对政府效能的检测,要确保问题发现率达90%以上,按时处置率达99%以上,结案率达60%以上的目标。

三是抓好违章建筑整治。按照“减存量,控增量、抓重点、攻难点”的整治思路,采取自拆与依法强拆、教育和严格处理相结合等方法,依法加大违法建筑整治的攻坚力度。对现行违章、09年以来违章、机关单位违章、党员干部违章及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违章等5类重点违法建筑要坚决拆除。现在关键是责任不落实,要更好地研究定位、定责、定岗的问题,积极完善拆后管理机制,按照市政府下发的违法建筑拆除后土地利用和管理实施意见,抓紧对拆后空地,尤其是已进入土地储备中心管理的土地,进行综合利用试点,优先安排相关的基础配套和公共事业配套,切实巩固拆违整治成果。

四是抓好城区道路“规范停车、规范收费”专项工作。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要抓紧做好道路停车泊位智能收费管理系统实施工作,通过收费系统的调剂,解决重点路段道路资源的过度利用带来的拥堵问题。加快停车场库建设,今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建6个停车场库,我们要按照建一批、改一批的思路,用好闲置土地和挖掘现有地下室资源,鼓励企业利用自己的空闲土地改造作为停车场库。

五是抓好园林绿化工作。要挖掘利用空隙,能绿则绿,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造绿指标,确保5月份前完成3个公园、40个新增绿地、25个改造提升绿地的建设。加快塘河沿岸绿化改造,构建亲水生活体系、滨河慢行系统及文化休闲体系,全面完成今冬明春6.5万平方米绿化任务。包括主塘河、划龙桥河、吕浦河、汇昌河、勤奋河等5条主要河道“路通”工程,以及汇昌河南岸3.2万平方米、小南门沿岸3600平方米、划龙桥河沿岸4500平方米、南郊乡各渡河沿岸5000平方米的景观绿化工程,要进一步加强“两拆两绿”工作,第一批29家单位要逐个落实,沿河涉及的50家企业,要限期完成。

三、坚持多方面联动,切实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为切实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区委、区政府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从今年1月份起,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持续一年的“清洁共享文明”大行动。这次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到2011年底前,实现城区主要道路、公共场所、住宅小区和城乡结合部清扫保洁到位,地面无明显污迹,无垃圾乱倾倒、乱堆放,无卫生死角;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完好,小区环境洁净有序,绿化美观;沿街建筑物、店面无乱张贴、乱涂写;广大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大幅度提高,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养成,疫病防范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这项活动的重点有四:第一,全面清理街区环境;第二,全面清理城乡重点部位环境;第三,全面清理住宅小区环境;第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此,我们重点是开展以下三项活动:

一是开展“城乡大保洁”活动。坚持城乡联动,分片推进,抓好重点部位:城区内以主次干道、住宅小区、城中村、建筑工地、农贸市场以及车站码头、公园广场等为重点,抓好生活和建筑垃圾的清运、占道经营的管理和市容秩序的管理等工作;城郊结合部以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沿线和城市出入口、集贸市场、废品收购站(点)等为重点,抓好白色污染、乱搭乱建和垃圾违规堆放等现象的整治;西部农村以生活垃圾堆放点、厕所周边和河道沟渠等为重点,抓好卫生死角的清理和“灭四害”工作。绣山、南浦、莲池、黄龙4个街道和南郊乡、双屿镇要在做好辖区卫生保洁的同时,突出做好辖区内火车站、汽车站、码头等区域的卫生保洁工作,为群众出入创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

二是开展“全民大扫除”活动。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外环境卫生大清扫,集中清理居民区、小街巷路、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村居等部位的垃圾、残土、杂物及卫生死角等,对易被倾倒的区域要着重清理,制定清洁措施;第二,单位卫生大清扫,组织各类单位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擦洗门窗玻璃,彻底清除垃圾、杂物、积尘等;第三,病媒生物消杀,各单位要针对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危害情况和孳生繁殖特点,按照“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认真组织开展城乡联动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预防和减少病媒传播疾病的发生和危害。

三是开展“垃圾不落地”活动。发动全体市民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人人做到“垃圾不落地、杂物不乱扔”,解决垃圾杂物乱扔、乱倒和随地抛撒问题。区城管与执法部门要选择1条以上道路或繁华商业区作为试点,规范设置废物箱,定时上门收集垃圾;工商分局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门前三包”的牵头工作和农贸市场的管理;各基层职能部门要在街道、乡镇的统筹下,开展相关工作;各街道、乡镇要分别选择3个以上的社区、村等作为试点。同时,要发动群众开展“垃圾不落地”万人劝阻不卫生、不文明行为活动,制止乱扔杂物、随地吐痰,行人和车辆不按道路标志线行走、乱闯红灯、行人翻越护栏等不文明行为,并制定处罚标准,通过管教结合,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四、坚持高标准承接,切实强化各项工作保障

这次市区体制调整,可以说压力空前,考验空前,责任空前,但机遇也是空前的,要更好的激发我们的精气神,培养干部在岗在行在状态。

一是做到“管人干事理财”。城市管理“以块为主”。要想守住你的摊,首先守住你的道。此“道”就是自身首先要硬,要求我们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对城建城管系统的要求是边筹建、边规范、边运作,对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要求是善于管人干事和理财,学会管人管事管资产。管人,不仅要关心关爱城市工作者和环卫职工的工作、生活,还要理顺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发挥每个干部每个岗位的最大潜能和最大效能。干事,就是要能干事、干成事,要善做善成,不仅要鼓足精气神,还要在岗在行在状态。理财,“人随事转、权随事转、费随事转”以后,干部均要有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章、理财有规意识,每个单位每个项目均要有统筹全年的工作计划、建设计划和资金保障计划,再也不找借口理由,不容推诿扯皮。2011年区政府将调整街道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对征地拆迁、土地出让等工作将以“以奖代拨”或“比例分成”形式实行绩效挂钩。

二是实现“建章立制见效”。管理的基础是建立长效机制,突出网格管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推动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一要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周指导、月检查、季通报、半年汇总、年终考核全过程监督,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对建筑泥浆、偷倒渣土、违规偷排、无证经营等要切实管好。二要制订城市管理服务统一标准,在城市容貌管理、环境卫生作业、道路洒水、门头牌匾等各方面明确管理标准,从工作流程、岗位要求、工作职责等方面进行规范,并大张旗鼓地向市民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联创、共同监督的浓厚氛围。三要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创新,积极主动承接市区体制调整,以改革为动力,切实增强城市服务管理的源动力。在总结提升南门街道委托执法的基础上加快点面铺开,尝试直接向社区委托执法,简易程序收费由街道乡镇自行处置。深化保洁招投标改革,全面放开道路清扫、保洁、养护等作业推向市场,建立一个作业、监管和管理三位一体的环卫运行新机制。

三是深化“互看互学互比”。2011年市里将对重点的35个街道乡镇联创工作实行考核排名,我们要大力开展“互看互学互比”活动和互查互评活动,以成效实效检验推动城建城管整体水平的提升。一要督查考核。部署任务全部量化考核,要看“数字城管”中心派发任务量和处理率,要看老百姓的满意度。推进进度全部排名通报,考核结果全部公开排名,形成以结果论英雄、以业绩看干部的导向。二要评优评先。建立专项工作考核考评机制,组织开展“十件实事”、“十优企业”、“十优校园”、“十优社区”、“十条清洁街巷”、“十优社区干部”等评优评先活动。三要鼓浓氛围。要克服人手紧缺的困难,把氛围营造起来,把基层社区发动起来。要上下联动、丰富载体、层层推进,深入开展整脏治乱、绿满第二故乡、清洁社区、小手拉大手、志愿者服务等各类活动,特别是基层社区、学校医院、单位企业、各类团体均要全年精选一个载体,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联系城市管理服务点,网络报纸开辟专栏,事迹典型每日见报,要建立“曝光台”,推动问题解决,形成党政为先、干部带头,全民参与、社会监督的强大声势、浓厚氛围和责任体系。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我们在总结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状况,深入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和做法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关于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落实农业安全发展和农村和谐稳定两大任务,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成效突出,亮点纷呈。主要体现为“五个进一步”:

农业质量安全进一步提升。重大动植物病得到有效防控,近几年来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红火蚁疫情得到控制。农产品质量检测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建成市农业检测防疫综合大楼,以农检中心为龙头、镇街检测机构为骨干、主要生产基地及农批市场检测点为基础的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今年1-4月,市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共检测蔬菜样本17.15万份,检测生猪肉品及生猪尿液样本7.62万份,合格率分别为96.64%、99.85%,均在去年较好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提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农业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首批6个产业园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300多万元,修筑路基近40公里,铺设水泥(沥青)路面17公里、硬底化排灌渠27公里,整治农田3960亩,建成现代化温室大棚15000多平方米。第二批的清溪农业产业园于3月上旬全面进场施工。园区招商工作初见成效,中堂镇计划近期与深圳市龙日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园区合作经营协议,麻涌镇在引入台湾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园区建设等方面与台商协会达成初步共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20xx年完成12个先行点的施工建设,整治基本农田1.24万亩。到目前,全市标准化农田达5.86万亩。

农村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连续5年加大对欠发达镇村和不发达革命老区的扶持,建成水泥公路326公里,小型桥梁近1000米,供水管网731公里,修缮医疗卫生站1.3万平方米,全市所有自然村实现通水泥路和自来水。为11个欠发达镇落实扶贫贷款36.7亿元,有效地帮助其发展启动项目,增强造血功能,促进了经济发展显著提速。大岭山镇、沙田镇、沙田穗丰年村等欠发达镇村发展势头迅猛,主要经济指标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拓展。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增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发展生产促进增收的功能逐步增强。全市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9家,其中部级1家、省级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家。今年推荐的1家部级农业龙头企业已完成申报工作并进行了公示,近期将可获得认定。农业品牌化标准化加快推进。全市有省农业名牌产品23个,通过“三品”认证农产品69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市级示范点各5个。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占地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达15家,有效促进和带动了农业生产。

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提升现有物业资源,加强资金运筹管理,集体货币资金营运效益不断提高。至去年底,全市农村集体总资产达1088.6亿元,占全省同级资产的三分之一;经营总收入140.2亿元,约占全市公共可支配财力的三分之一;两级净资产821.2亿元,纯收入81.8亿元,村均净资产超亿元、纯收入超千万,分别达1.5亿元和1463万元。

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做法是“四个坚持”:

(一)坚持以思路创新为先导,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善于思想,敢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农业模式。通过对我市农业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新思路,并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切入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引导农业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全市分两批确立了10个市级农业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89万亩,计划用3-5年时间建成。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主要抓好高标准规划、扶持资金投入、政策制订和指导经营管理,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二)坚持以夯实基础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基础,我们以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为着力点,努力夯实农业基础,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开展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初步确定麻涌、沙田、高埗、东坑、中堂、石碣等6个镇共12个点为今年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点,建设面积7780亩。抓好农科基础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业科研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科研和推广活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促 进了全市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去年建立了重点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个,向社会推介农业主导品种26个、主推技术16项,获省农技推广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6项、市专利金奖1项。

(三)坚持以农业安全为保障,切实加强生产监督管理。农业生产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农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农业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一是着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强组织协调,突出源头整治,抓好日常抽检。通过组织蔬菜生产地村(居)委会、土地发包方与种植户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组织农资经营单位签订承诺书,规范经营行为。推行生产环节农业投入品台帐制度,指导1.6万农户建立生产台帐。大力实施产销联建制度,审核认定了73个供莞生猪定点基地,有效保障了生猪质量安全。二是着力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抓好春秋两季动物大防疫和日常防疫免疫工作,加强检疫监督和重点场所消毒灭原,严格生猪屠宰检疫,实行屠宰场生猪“零库存”制度,消灭疫病隐患。同时,认真抓好香蕉黄叶病和有害生物的防治。三是着力整治农资市场秩序。通过常规检查和专项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整顿和规范农资经营市场秩序。

(四)坚持以农村稳定为前提,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前提。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管理指导,切实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一是大力扶持欠发达镇村发展。20xx年以来,我们通过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发放扶贫贷款、开展结对帮扶和“千干扶千户”活动等一系列农村扶贫政策措施,帮助11个欠发达镇、81个欠发达村发展经济。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20xx年7月开始,用了3年时间,在全市全面开展农村合作制改革,建立了559个股份经济联社、2499个股份经济合作社,119.9万名村民成为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组织的股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形成了会计出纳委派、审计监督、统计监控三管齐下的农村集体资产营运监控模式,促进了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持续保值增值,为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四是切实开展土地问题专项治理。通过成立机构,制定方案,调查摸底,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促进了土地承包政策全面落实,稳定了农村生产关系。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调研阶段,我们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积极开展“我为东莞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接访基层群众等形式,利用“三农”热线电话、“局长信箱”、机关网站等各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梳理总结,查摆出当前影响和制约东莞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五个突出问题。

(一)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

20xx年以来,我市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全市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欠发达镇村在新一轮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欠发达镇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近年来,欠发达镇村在社会管理、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刚性支出逐年增加,公共负担日益沉重,用于发展的资金短缺。11个欠发达镇的人口、土地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5.3%和28.9%,但gdp、税收总额、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仅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3.6%、10.4%和18.8%;81个欠发达村的人口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14.6%,但其经营纯收入、净资产仅分别占全市农村总量的1.3%和2.8%;20xx年末,全市仍有21个欠发达村未达到脱贫标准,另外有24个原为非欠发达的村也下滑到欠发达层面。二是农村民生设施仍有欠缺。水管老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30个镇街344个村(社区)77.4万群众的饮水问题,其中有62个欠发达村的90个自然村饮用水管老化问题尤其突出。相当部分欠发达村由于资金缺乏,没有足够能力按照“五有”新村的标准建设篮球场、小公园、垃圾收集站、公厕、群众办事中心等,公益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三是香蕉产区农民收入下降明显。我市欠发达镇村的农业比重相对较高,农民增收比较困难。沿海水乡片的香蕉生产,由于受黄叶病和台风、冻害等因素影响,亩纯收由20xx年的1481元,下降到20xx年的373元。20xx年麻涌、沙田、洪梅、望牛墩、中堂等五个香蕉主产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276元、8502元、7960元、7511元和10276元,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330元、3104元、3646元、4095元和1330元。

(二)农村集体分配不规范

当前,我市农村集体分配不规范的现象日益突出,集中表现为“三过一旧”:一是直接分配过度。有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干部慑于“村民自治”的压力,没有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脱离实际,盲目攀比,用非理性分配来满足股东的要求,造成分配过度。20xx年全市有265个经联社和1483个经济社直接分配超过章程规定标准,分配超额10.2亿元。二是公益开支过重。我市多数农村股份经济组织承担着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和社区管理两大职责,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开销庞大。近五年,农村集体公益开支(不含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长14.3%,是同期集体纯收增长的2.1倍。20xx年,全市村组集体公益费用开支达40亿元,有258个村的集体股收益不足集体公益开支,占村总数的46.2%。三是福利开支过滥。目前,我市农村养老、医疗、优抚、助学、卫生等村民直接受益的民生政策,其资金投入基本都由集体承担,农村集体福利开支过滥现象较为突出。此外,村民数量的增加,也使集体支付的各种福利“水涨船高”,支付压力与日俱增。四是分配方式守旧。在实际的集体分配过程中,部分村组仍不同程度地按“老规矩”办事。新生儿童和新迁入户人口,仍然享受集体福利,甚至与股东同等参与集体分配,而“出嫁女”、外迁户等股东的分配权益仍未得到全面落实。

(三)农业基础建设不完善

总体上,我市农业基础还没有达到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所需的标准要求。一是农业产业园建设进度偏慢。作为我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平台和带动龙头的10大市级农业产业园建设进度不够快,与预期的建设目标相距较大。二是现代标准农田总面积偏少。现有标准化农田面积仅占全市基本农田的11.39%,其余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加上非农建设对农田基础设施造成一定损坏,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大幅下降。三是农业装备及机械化水平偏低。机械化综合水平不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不健全,设施农业、节水喷灌面积规模不大,农机结构比较单一。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理想

我市耕地分布零散,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偏低。20xx年,全市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372户,种植面积5.01万亩;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平均耕种面积1.3亩,远远达不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指标,农业产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基础薄弱,影响了产业化发展。全市19家农业龙头企业中,部级和省级仅分别为1家和3家,均远少于广州、中山、珠海等周边地区,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实力不强,档次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生产、开拓市场、提供社会服务的功能不明显,带动农户能力较弱。同时,我市原有的香蕉、荔枝等特色产业产量下降、效益降低,麻涌香蕉、大朗荔枝等传统知名产品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主导产业和农业名牌产品不突出。

(五)农产品安全保障不稳定

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检测阳性率虽然较低,但由于部分镇街管理职责不够明确,一些生产经营者特别是外来种植户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的现象仍有发生,加上我市95%以上的畜禽产品和70%以上的蔬菜依靠外地输入,异地供莞农产品量大面广,来源复杂,保障安全的难度较大。

产生影响和制约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除了客观原因外,也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五个不够”密切相关:

第一,科学发展的思想不够牢。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没有完全做到求真求深,科学发展的理论功底不够深厚,理论武装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滞后于新时期工作需要。想工作、办事情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还不够,按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决问题的力度还不够,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全面拓展农业服务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先进农业发展理念。

第二,统筹发展的能力不够强。对工作的整体把握还不够到位,尤其从东莞城市战略产业高度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不够深入,通过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东莞看东莞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够一贯。虽然确立了农业发展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每年也制定工作计划,但协调各镇街组织实施力度不足,效果不理想。统筹开展各项工作还比较欠缺,没能很好地把工作的整体推进与解决个别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各项工作的推进不平衡。

第三,谋划发展的作风不够实。日常工作中,我们比较注重农业农村具体管理工作,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少。相对于农业转型升级来说,对农村转型问题的研究不够到位,深入农业农村基层开展“三农”问题的调研不够经常,对农村基层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对形势发展的判断预见不够准确,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仍有欠缺,效率不高。

第四,创新发展的举措不够多。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有时局限于传统思维定式,创新进取精神不强,立足于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不广、新办法不多、新措施不力。特别是在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推动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等一些深层次问题上,思考不深,把握不牢,以致推进力度不大,进展不快,效果不明显。

第五,破解难题的信心不够足。在我市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空间越来越窄的新形势下,对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显得信心不足、决心不大,存在畏难情绪。当一些新思路和新工作在付诸实施中碰到困难时,往往抱着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的态度,没有想方设法去争取各方的支持配合,最大限度地协调方方面面抓好落实。如在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计划不够周密,检查督促不够细致和经常,致使建设进度偏慢。

三、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市委提出精细发展第一产业的要求,我们认为,我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综合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加快推进园区型、品牌型、创意型农业的发展,促进我市农业从依托农村、服务农村的粗放型传统模式向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精细型现代都市农业模式转变。

当前,我们要重点从六个方面抓好农业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配合市委农办共同研究制定新一轮扶持政策,力争在继续实施结对帮扶、提供贷款支持、实施税收返还政策的基础上,全力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落实财政扶持。编制扶持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年度预算,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每年根据财力增长情况,不断加大市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引导各镇街根据中央、省、市的政策导向和工作重点,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投资重点适当转向农村,新增财力适当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既要帮助欠发达地区优化发展环境,增强造血功能,加快发展经济,又要切实减轻教育办学、治安管理、环卫保洁、社保支出等方面的负担。

加强经济管理。指导欠发达镇村加强资产的运营和管理,选准发展方向和经营项目,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内部挖潜,推行整合发展,继续帮助欠发达镇村对不良历史债务进行清理,协调银信部门优先为欠发达镇村用以地抵债的方式核销呆账,使欠发达镇村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一个比较恰当的水平。

推行生态补偿。根据全市土地总面积、基本农田总量、户籍人口总量以及各镇街的土地面积和户籍人口,计算核定各镇街应该承担的基本农田保有量。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利益关系,缓解欠发达镇村保护基本农田与发展二、三产业的矛盾,更好地调动欠发达镇村保护耕地、保护生态、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改善民生设施。抓好3-5个欠发达村老化水管改造试点,探索城乡一体化供水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市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全面扶持欠发达地区改造农村供水管网,尽快建立完善的城乡统一供水机制。争取市财政连续5年给欠发达村发放“五有”新村建设补助,帮助欠发达村进一步配套完善公共设施。

促进蕉农增收。加强香蕉黄叶病的防控,强化种苗监管,严格执行香蕉种苗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制度,进一步规范香蕉种苗的生产经营。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研究,联合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加快香蕉抗病品种的选育进程。建立蕉园转产改制示范点,实行改种直接补贴和农机补贴政策,强化改种的技术服务、农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引导蕉农有序改种,加快蕉区转产改制,促进蕉区农民增收。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分配

健全约束机制。研究建立和完善分配重大事项审查制度,严把分配审批关。督促各镇街切实履行职责,对集体分配的内容、比例、程序等进行审核。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联合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研究制订农村干部和经济组织违反分配等资产财务管理制度的责任追究办法。完善考核制度,将集体分配制度的贯彻实施纳入市镇对镇村领导班子年度量化考核内容,督促镇村加强对集体分配的把关和指导。

强化监管指导。切实加强政策引导,督促集体经济组织按章分配,逐步改变传统的福利分配模式,促使集体分配“股权化”。在兼顾现有分配水平基础上,推行集体分配与经营成果、债务清偿紧密挂钩的分配方式。严格集体股、个人股收益使用,股东分配只能在个人股年度收益中开支,社区公益等费用只能在集体股年度收益中支出。引导集体分配与农民就业有效对接,逐步将分红与就业创业挂钩,通过奖勤罚懒政策,引导农民就业和创业。

创新管理体制。在集体经济组织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推动村社分帐核算,进一步提升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主体地位,提高经济组织独立经营管理水平。在坚持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对集体经济组织领导和监督的前提下,引导村委会干部与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成员逐步分开任职,促使理事会干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村委会干部聚精会神抓管理。

减轻农村负担。进一步明晰负担的责任,调整负担的方式,规范集体开支,逐步改变集体包揽应由村民负担的福利开支的状况。重点研究统筹衔接非股东村民养老保障,调整完善农民养老保险负担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农村治安、保洁、保绿等公共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经费补助,加强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股份合作制度。逐步扩大量化范围,对“固化暂不量化”模式设置股权的,指导督促有条件量化的股份经济组织逐步将资产量化到人;对于“固化量化”模式设置股权的,要指导集体股分配有盈余的村组降低集体股比例。分步稳妥推进集体股股权改革,探索逐步取消集体股,直接从股份经济组织经营收益提取公共公益经费的办法。加强股权管理,严格执行“生不增,死不减”的股权制度和同股同权、按股分红政策,纠正以外迁、福利分配等为由损害股东权益行为。制定并落实股权继承指引,规范股权内部流转程序。完善法人治理制度。健全理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会议制度和股份经济决策、分配、监督机制,推动股份经济组织向“管理科学、运转协调、分配规范”经济实体转变。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指导各地努力将素质好、能力强、威望高的股东选入理事会,建立公正守法、坚强有力的集体经济管理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速构建土地、资金、技术高度集约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平台,通过农业产业园孵化壮大一批创新型农业企业,带动周边基地和农户发展生产,逐步走“园区+企业+基地+农户”的一体化道路,全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精品。一是加快建设进度。定期召开园区建设工作会议,分析建设情况,掌握工作进度。督促石排、大朗、道滘等3个园区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争取6月底前全面启动施工建设。二是组织招商引资。在征求相关单位和镇的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农业产业园招商引资政策,争取第二季度正式出台。着力开展农业产业园招商引资推介,力争引进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农业产业园投资创业。三是落实资金保障。指导各园区坚持经济实用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正确把握建设标准,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尽量节省建设成本,及早落实自筹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抓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对园区以外的农田,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100亩以上连片农田全部纳入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范畴,力争到20xx年全面完成全市建成10万亩以上标准化农田的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7780亩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高标准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力争上半年陆续进场施工,年底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抓好农业装备水平提升。结合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推广使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先进适用农机具,大幅度地提高农机化水平。同时,加快温室大棚、节水灌溉、控温控湿设备等先进农业装备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

(四)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动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开展耕地统筹集中经营研究,组织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建设,推动全市零散耕地、耕种意愿低农户的土地向专业大户或园区流转,引导产业化组织向园区集聚。重点探索和完善三种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形式:一是承包土地使用权入股形式。主要通过一定的土地面积折算股份,入股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土地集约化经营。二是分散农田集中经营形式。将分散的农田集中起来,由企业或专业大户集中经营,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三是统一整合土地形式。将分散农田整合成一定规模的连片地块,对种植结构作出整体规划,按统一标准组织生产和技术指导,实行分户管理。

巩固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能力。一是提高产业化组织联结带动意识。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把提高联结带动农户能力作为提升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理事长的带头意识和市场意识,强化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观念。二是对全市龙头企业进行复查考核和整改。重点对企业带动农户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带动农户松散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实行“可进可出”的严格的动态模式加强管理。三是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结带动水平。协助合作组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合作服务机制。鼓励合作组织吸收更多农户,提高农民主体地位。

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带动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加强宣传,认真物色培育对象,指导培育对象创新和扩大联结带动农户的方式和规模,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重点培育我市花卉产业、创意农业、加工农业类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增加农户对农业产业链延长增值部分的收入。

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各项管理制度。在完善企业联结带动农户机制和考核认定程序的基础上,尽早出台《东莞市农业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对企业贷款贴息实行最高限额,严格新增贴息贷款上报备案制度,加强对企业贷款贴息资金使用的监管和引导。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扶持资金的作用,引导合作组织将专项资金投向提高带动能力等关键环节。

(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源头监管。重点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巡查和日常监督,以违禁药物为主要检查对象,组织开展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行为。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指导和监督农产品生产者遵守投入品使用要求和规范,推动清洁生产。加大对蔬菜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场的巡查力度,严厉查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化学物质的行为,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检测监督。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不断扩大农产品检测的覆盖面,增加检测频次和检测项目,力争蔬菜实时联机检测监控比例达到30%以上,生猪抽检比例达到5%以上,检测不合格农产品100%得到及时处理。准确掌握各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适时信息,科学引导生产与消费。

推进产销联建。加强与产地畜牧管理部门的协作,不断强化和巩固供莞生猪基地的产销关系,确保切实发挥日常和应急供应的作用。积极加强与市外蔬菜产区开展产销合作的研究,探索供莞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对供莞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测力度,与产地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协作,共同对定点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控,保障供莞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理顺监管职能。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能。在重点负责和抓好辖区内生产环节质量监管的同时,加强与工商、质监、卫生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开展其它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六)进一步解放思想

按照中央和省、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加强党建,不断强化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领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制度和组织保障。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理论武装学习。积极利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论坛”、“组工论坛”、“党员学习论坛”等载体,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强化奉献“三农”意识,立志全心全意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努力在实践中做理论学习的先行者,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做执政为民的实践者,争当“三农”领域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创新机制制度建设,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一是创新岗位绩效评价体系。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标准,以调动工作积极性、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有效、操作性强的绩效管理考核办法。二是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对服务效能低下的科室和个人动真格查处。围绕局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热点难点,及时制定《交办事项通知单》和《月度工作情况》,不断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三是创新调研工作制度。制定调研工作激励机制和优秀调研报告评选办法,促使调研工作重点围绕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探寻发展举措等问题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影响“三农”领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原因,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永年历史上极其不易、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抢抓撤县设区重大机遇,科学谋定“1368”工作计划,扎实推进“2826”重点工程,大力弘扬“大永年精神”,夙兴夜寐、激情工作,通过一线锻炼识别干部、狠刹“”转作风,依法惩治地痞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壮士断腕整治自然环境,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持续改善,“美丽永年”取得新进展;标准件和特钢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历史性突破,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后劲持续增强,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城市建设再掀高潮,文化旅游活跃全局,“经济强区”迈出新步伐。

这一年,是永年凝心聚力的一年,我们坚持把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永年各项工作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坚决拥戴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将精神的贯彻落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组织了一系列学习宣传活动,不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热潮,宣传思想、意识形态、精神文明等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预计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80亿元,同比增长8%;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0.3亿元,同比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9%。

这一年,是永年蹄疾奋进的一年,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经济发展后劲更加强劲。强力实施总投资500亿元的60个重点项目,坚持“四个一”推进机制,每周会商、每周现场督导、每季排队通报,并实行红黄旗流动,超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列入省重点项目4个,全市第一;市重点项目15个,全市第二。永洋特钢产业园项目联动试车,恒创环保科技高端标准件产业园、冀南快递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打赢了项目建设翻身仗。坚持把引上域外大项目、好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成立8支专业招商队,变部门“单兵作战”为“全员招商”,先后与华侨城、京东、西门子等大型企业集团对接洽谈,共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580亿元,目前开工建设项目9个。全市举办两次集中签约,我区综合排名全市第二。

这一年,是永年华丽转身的一年,我们坚持以壮士断腕、凤凰涅??的决心,强力推进传统支柱产业规范提升、向中高端迈进。特钢产业提升,坚持区委、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办公、现场协调、全力帮扶,总投资80亿元的永洋特钢产业园,从开工到联动试车仅用了20个月时间,尤其是项目一期仅环保投资就高达8亿元,占一期投资额近1/5,环保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受到省市有关领导高度评价。标准件产业规范提升,全区上千名干部一线奋战,他们舍小家、顾大家,轻伤不下火线、人人奋勇向前,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强力推进“五个一批”,对全区近万家标准件企业进行大刀阔斧地规范提升。目前5000多家企业全部取缔到位,2000多家企业实现规范生产,1700多家企业通过整改拿到环评,102个重组新建项目正在建设,引进高端标准件项目26个,总投资达230亿元。标准件产业生产环境全面改善,行业面貌焕然一新,产业效益明显提升,受到环保部充分肯定。

这一年,是永年借势起跳的一年,我们坚持城乡建设同步推进,全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以“五城同创”为抓手,?持菪鲁?澈???卫怼⒐?皇嗯?驮酥行模?愀?ldquo;一城四镇”、“一府六院”,以及西部的动物园等精品工程全面推进、效果显著。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提升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文化水平,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先后举办纪念广府解放70周年、老北京庙会进广府等各类文化活动100余场次,太极拳表演走进衡水世博园,并登陆河北卫视,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两区一带一小镇”打造思路,实施了120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硬化道路便道32万平方米,栽设太阳能路灯1800杆,农村环境保洁实现常态化,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太极小镇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村”,广府东街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府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并荣获“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

这一年,是永年刷新颜值的一年,我们坚持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美丽永年、绿色永年建设开启新征程。强力推进“治污、压煤、减排、抑尘、增绿”等工作,5852家“散乱污”企业全部清零整治到位,33家企业全部落实错峰生产,累计拆除燃煤锅炉764台,取缔非法加油站点173家,取缔散煤销售点49家,压减工业用煤11.4万吨,远超市下达的3.7万吨削煤任务,严格管控重型车辆,天然气“村村通”工程实现全覆盖,“一区双违三边”整治强力推进,超计划完成秋冬季造林任务。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雾霾天数持续下降,尤其是10月以来,重污染天数仅有7天,较去年同期减少14天,?澈铀?芴?⒆苄颗ǘ冉先ツ昃?陆?5%以上。

这一年,是永年最为惠民的一年,我们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民生事业实现大发展。紧跟中央和省市委节奏,今年召开13次深改领导小组会议,推进农业农村、城管执法、行政审批等改革事项,群众普遍受益。组织开展了“弘扬孝道文化、培养良好家风”主题活动,培树好儿媳464名,好公婆269名,“贤孝文化”蔚然成风;扎实推进灾后重建,“7·19”受损农房全部完成修缮重建,196所受灾学校基本恢复正常投用,水利设施灾后重建项目全部竣工;招聘教师324名,中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评估;张娄线改建、永河线中修、邯临线中修、赵辛线改造等道路工程进展顺利,第一期138公里农村路网建设全面完工;城镇登记失业率1.8%,远低于市下达的4.2%控制目标;医改、体育等工作稳步推进,先后荣获全国妇幼健康先进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广府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省现代农业园区评审。

这一年,是永年大局平稳的一年,我们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社会大局持续向好。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持续开展矛盾纠纷隐患大排查,对重点案件,全部明确专班包案化解,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党的等重要时期安保维稳任务和宗教领域重大工作任务,全市“一委三中心”建设暨依法解决问题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深入开展整治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地痞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先后破获刑事案件1349起,刑事拘留431人,逮捕338人,行政拘留1158人,追逃433人,严打整治工作全市第二。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场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拆除、大提升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宣传、大培训、大演练,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这一年,是厚植执政基础的一年,我们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持续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纪律、作风等建设,汇聚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坚持在一线锻炼识别选拔干部,今年以来,调整乡科级干部8次283人,其中提拔78人、平调202人、免职3人,激发了全区干部工作积极性;扎实开展基层党建“百日攻坚”行动,72个示范村创建成效明显,54个后进村全部完成转化,“两有”建设精彩纷呈,非公党建“两个覆盖”取得新进展,“双带双创”掀起农村干部创业新热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始终把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作为惩治腐败的高压利剑,强力开展“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和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截止目前共处置线索753条,立案399人,党政纪处分264人。其中,乡科级干部立案119人,结案102人,党政纪处分51人,组织处理51人,形成了强大震慑效应,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一年来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坚定不移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推动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在永年落地生根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永年区委,向过去一年来为永年改革发展稳定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取得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正因为我们时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让全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咬定建设“美丽永年、经济强区”奋斗目标,我们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

只有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大跨越。正因为我们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撤县设区等重大机遇,坚定实施“1368”工作计划、“2826”重点工程不动摇,牢抓项目引领、产业转型、生态治理、普惠民生不放松,我们才能经受复杂形势考验、取得经济发展的跨越。

只有求真务实、苦干实干,才能实现各项事业的新突破。正因为把制度立在心中,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不懈抓作风、驰而不息纠“”,大力践行新时期永年精神,知难而进、狠抓落实,我们才取得了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标准件产业规范提升、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等一系列突破。

只有以民为本、心中有民,才能开创和谐稳定的好局面。正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老百姓的事当成天大的事,才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美丽乡村、农业现代化、文化下乡、严打整治、“一帮一”、煤改气等惠民工程带来的实惠和变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只有同心同德、砥砺前行,才能唱响拼搏奋进的主旋律。正因为各级领导干部上下同欲、党员群众团结一心,面对困难挑战、不躲不避,面对批评议论、不遮不掩,面对掌声荣誉、不骄不躁,才凝聚起齐心协力谋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的强大合力,形成干部有为、群众有劲、干事有成的大好局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问题和差距,比如:经济总量不大,人均GDP偏小,财政收入质量不高,由大区向强区跨越的任务十分艰巨;兴区立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特别是在外引项目上还需更加用心用力;产业结构提升、转型升级任务繁重,新兴产业还需加大培育;部分干部进取意识不强,“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2018年总体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

2018年是贯彻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区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全面开启新时代建设“美丽永年、经济强区”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和中央、省、市系列会议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优化环境、改善民生”总要求,深入推进“1368”工作计划,强力实施“2698”重点工程,全面开启新时代建设“美丽永年、经济强区”新征程,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优化环境、改善民生”是区委引领明年工作的总方向、总要求。解放思想是前提,只有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时刻紧跟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新部署,才能保证我们的发展方向正确、蹄疾步稳。改革创新是动力,只有以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办法来破解难题、推动发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开辟新路径。转型升级是手段,只有坚定不移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才能走好绿色发展、转型升级、跨越提升的新路,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提质增效是目的,只有坚持发展质量和效益“两手抓”,才能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优化环境是保障,只有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发展环境、自然环境,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改善民生是根本,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把我们的事业从一个胜利推向又一个胜利,从一个辉煌推向又一个辉煌。

2018年,重点实施“2698”工程:“2”,就是举办好第三届邯郸市旅游发展大会和第十四届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两大盛会”。“6”,就是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持菪鲁墙ㄉ琛⑾绱逭裥苏铰允凳?⑸??肪持卫怼⒚裆?乱堤嵘??钪氐愎ぷ鳌?ldquo;9”,就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标准件产业规范提升、蔬菜产业振兴、“五城同创”、“一区双违三边”治理、路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九大攻坚战。“8”,就是开展八个专项行动,为“269”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一是解放思想、对标对表、跨越赶超专项行动;二是转变干部作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三是农村“双基双提升”专项行动;四是企业家队伍素质提升专项行动;五是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专项行动;六是依法打击地痞村霸和宗族恶势力专项行动;七是国有资产清理盘活专项行动;八是重点工作大督查专项行动。要通过实施“2698”工程,再掀新高潮,再创新业绩,以优异成绩向全区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一、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新时代建设美丽永年经济强区的信心和决心。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全区各级党组织和所有党员干部要带头讲政治,坚决做到“四个必须”:必须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尊崇,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等各项制度,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挺直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一切错误观点,更加坚定地为实现“美丽永年、经济强区”不懈奋斗。

二要抓实抓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凝聚干事合力。即将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全党在思想、作风、党性上进行的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全区党员干部必须深刻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始终牢记我们党成立之时的初心,牢记我们党一路走来的艰辛,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更要牢记我们入党时的誓词,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西柏坡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团结协作、不懈奋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三要抢抓中央和省市政策机遇,提振发展信心。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安排部署,为我们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预见,在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全国各地必将保持竞相发展的态势。从我区来看,一年来,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产业调整、大气污染治理、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打赢了一个又一个硬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干部的作风更加优良、群众的支持更加坚定有力,这些都是实现永年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新的一年,我们要进一步开展解放思想、对标对表、跨越赶超专项行动,提振全区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和信心,全力拼搏、奋发作为,不断掀起新时代建设“美丽永年、经济强区”新高潮。

二、举办好第三届市旅发大会和第十四届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激发全区发展活力。举办“两大盛会”,是明年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倾全区之力举办一届有气势、有品位、有特色的一流盛会,带动全区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一要通过“两大盛会”,激发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两大盛会”涉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景点开发、业态打造、服务管理等全区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对我区各项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应该说,这是识别干部的演兵场,是展示才能的大舞台,是增长才干的大熔炉。全区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参与进来,上下同欲、众志成城,为永年的荣誉而战,展现永年干部的精气神、凝聚力、战斗力。

二要通过“两大盛会”,全面提升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以举办“两大盛会”为契机,对全区基础设施来一次大投入、大提升。首要的就是硬化、美化和绿化。硬化方面,要结合全区路网建设攻坚战,重点对旅游线路、景区内外道路来一次全面彻底的整修和提升;美化方面,要结合“一区双违三边”治理攻坚战,对所有道路沿线环境卫生、私搭乱建来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和规范;绿化方面,要科学设计、乔灌花草合理搭配,明年春季,来一次全方位、立体式、高品位的绿化大会战。同时,要全面融入文化,科学布置亮化,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三要通过“两大盛会”,全面夯实全域旅游的坚实基础。要坚持全域旅游发展道路,以“两大盛会”为契机,全面完善全域旅游规划,打造一日游、两日游精品线路;大力推进广府、?持菪鲁呛臀鞑?ldquo;三大片区”精品工程建设,打造广府“一城四镇”、“一府六院”以及?持莞蟆⒒嵴怪行摹⑹?滩┪锕荨⒑?Χ?镌啊⑽氯?燃俅宓纫慌???暗悖灰???凳?ldquo;百家中华老字号进广府”计划,大力推进“两街、一环、四区”建设,打造广府不夜城,切实繁荣旅游业态,让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要坚持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各景点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真正把广府打造成“天下第一府、世界太极旅游目的地”,把永年打造成全域旅游的样板和典范。

三、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党的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市全会的安排部署,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着力构建结构科学、增势强劲的产业体系。

一要着力优化一产,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依托我区的农业企业、农业技术、蔬菜和粮食产业等优势,大力开展“蔬菜产业振兴”攻坚战,依托小龙马乡、张西堡镇、广府镇、西河庄乡等蔬菜专业乡镇,发挥企美等农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进蔬菜产业向绿色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打造蔬菜产业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发挥广府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永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永年葡萄现代农业园区两个市级园区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园区+基地+农户+加工+市场”运作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外引和内培相结合,争取2018年新增5家以上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一批规上企业和入统企业,提高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和农产品加工比值,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和群众增收。

二要大力提升二产,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发展。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对于我区来讲,首先,要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让老树开新花”。特钢产业,要继续加大对永洋特钢产业园的帮扶力度,多渠道协调特钢产业园二期建设产能指标,力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打造全国重要的特钢基地;标准件产业,持续打好标准件产业规范提升攻坚战,深入推进“五个一批”,巩固整治提升成果,突出抓好产业集团组建,发展壮大总部基地、高端生产基地,提升标准件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表面处理中心,挖掘弘扬标准件产业文化,真正让永年标准件迈向产业高端,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其次,要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让新苗长成材”。新兴产业是新动能、新动力的根本来源。要抢抓国家支持新兴产业的战略机遇,按照“重科技、求创新,抓龙头、建集群”要求,依托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变压器制造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吸引一批高科技关联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加快产业集聚,致力把永年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特种纤维生产基地、洁净材料生产基地、节能变压器生产基地。第三,要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让旗舰变航母”。深入开展企业家队伍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努力培养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深入开展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专项行动,培育一支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要重点扶持硅谷、恒永、高晶、金力等一批骨干企业和成长性好的潜力型企业,帮助企业争取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建设自己的研发机构,推进先进科技成果在永年转化,让企业加速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三要加快做大三产,推动现代服务业更加繁荣。文化旅游产业,要以筹办“两大盛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广府片区、?持菪鲁瞧??⑽鞑科????⒔??蛟烊????南执?菹新糜位?亍O执?锪鞑?担?⒆阄仪?旁降那?唤煌ê团哟蟮牟?祷?。???平?曜技?⑴辈?贰⑿滦徒ú摹⒖斓菸锪鞯任锪髦行慕ㄉ瑁?蛟旄哺恰⒎?淙??拇笪锪骰?亍I堂撤?癫?担?孕鲁墙ㄉ栉??Γ?????乱堤?⑿履J剑?被?平?持菪鲁谴笮蜕坛〗ㄉ瑁?????ldquo;十大商场、百家餐饮企业和千家特色门店”评选活动,发展壮大广府、大北汪、刘营、东杨庄等“四大区域商贸中心”,持续提升商贸服务的影响力、辐射力。

四、培育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新动能,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带动力。

一要着力增上大项目、好项目,持续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坚持把“引上大项目、好项目”作为提高发展质量的基础,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牵头区领导、一套推进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推进机制,全力推进总投资510亿元的60个重点项目建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全力抓好2018年省、市重点项目争列工作,力争金力电池隔膜、恒创环保科技高端标准件产业园等5个重点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盘子,一批好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盘子,为全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持。要积极建立项目储备库,储备一批有实力、有前景的项目,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要坚持全员招商、精心选商,持续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全区上下要统一思想,继续实行全员招商,各级干部人人都要有招商任务,区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外出招商,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要主动轮流带队外出招商,真正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点燃全员招商的热情;8个专业招商队和各单位的招商分队要驻点在外,全天候招商,真正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招商引资实效。积极改进招商方式,要聚集产业抓招商、围绕效益上项目,积极引上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率高、环保水平高和市场前景好的“三高一好”项目。开阔招商引资眼界,盯牢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积极参加廊坊经贸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等,盯紧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央企等投资重点和产业布局新动向,主动出击、顺势而为,不断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三要进一步完善配套、优化服务,全力提升园区平台承载力。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和电、气、讯等配套工程建设,打造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一流投资平台和独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基地。要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土地指标争跑力度,深入开展国有资产清理盘活专项行动,对清理出的闲置土地厂房通过转让、租赁等方式实现“腾笼换鸟”,坚决杜绝圈而不建,全力保障“好项目”用地。要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转变干部作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园区、商务、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要把服务窗口再前移,服务姿态再前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为项目企业提供政策信息、银企对接、产业升级等全方位服务,扎扎实实解难题、办实事,不断优化园区投资环境。

五、加快?持菪鲁墙ㄉ璨椒ィ?蛟煜执??司右艘狄擞涡鲁乔?R钥??ldquo;五城同创”攻坚战为抓手,加快在城市规划、建设标准、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等多方面与市核心城区对接,全面加快?持菪鲁墙ㄉ琛?/p> 一要建设精品工程,打造旅游新城。要将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按照“无处不精品、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心”的建设要求,强力推进?澈?扒?⒒嵴怪行摹?持莞蟆?承颂逵??啊⒐?皇嗯?驮酥行摹⒌缆氛?蕖⒃傲致袒?肮鄞?ㄉ琛⒐?肮愠∮卧案脑焯嵘?⒕?纷≌?∏??ldquo;九大精品工程”建设,高水平打造精品建筑带,加快编织城市生态绿网,构建生态河湖园林体系,通过“一带一网一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旅游新城。

二要完善基础配套,建设宜居新城。按照建设“海绵城市”的总体目标,全面加快推进?持菪鲁俏鬯?芡?⒂晁?芡?⒌叵伦酆瞎芾冉ㄉ璧然?∨涮坠こ蹋?平?ldquo;三纵三横”沿线建筑物外立面包装工程,着力打造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品位高端的舒适宜居新城。同时,要加快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数字城管改造提升,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责任全覆盖、管理无漏洞、整治无死角,打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品位高端的城市环境。

三要突出文化底蕴,打造人文新城。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突出将太极文化、赵文化、红色文化等永年特色文化融入到城市规划、渗透到城市建设上,突出将城市的空间色彩、文化元素、艺术符号等与具体建筑功能搭配协调,突显永年特色、永年格调。尤其要大力实施文化资源保护、文化素质提升等工程,注重保护历史遗存,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具有永年文化特色的现代人文新城,增强发展软实力。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步迈进。

一要大力实施强乡富村工程。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进“强乡富村”工程的固本之策,积极实施农业园区提升、蔬菜产业振兴、粮食高产示范、种子化肥引领“四大工程”,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标准件产业集群作用,带动商贸、金融、餐饮、娱乐、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举办“两大盛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太极拳培训、特色饮食、旅游纪念品、采摘农业等业态,繁荣乡村产业。同时,强化乡镇党委对“七站八所”的领导和管理,积极推进集体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乡增管理权限、村有集体收入、群众增收致富”目标。

二要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要认真落实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把整治农村环境作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双基双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切实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要抓好农村绿化,紧紧围绕“环村林带绿化、庭院绿化、街道绿化、空闲地绿化、沟渠坑塘绿化”五项重点,持续用力,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要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在抓好重点村打造的基础上,把触角向边远乡村延伸,积极启动农村路网二期工程,不断完善乡村电网、给排水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逐步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三要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继续做好“好公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尊老爱幼、仁爱孝悌、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等传统美德。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大力推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并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狠刹红白事大操大办、攀比炫富、铺张浪费之风,切实减轻百姓负担。全面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文艺下乡等,让群众享受更多精神食粮。

七、构建山清水秀、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增强建设美丽永年、经济强区的自信心。

要把生态作为生存之本,着力打好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一要打好“蓝天保卫战”。要以加快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以“减排、压煤、降尘”作为主攻方向,扎实落实“1+30”方案要求,强化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偷排偷放行为,严处污染企业,巩固好“散乱污”整治成果。要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清洁能源替代进度,积极稳妥推进天然气“村村通”。要深入开展“一区双违三边”治理攻坚战,切实提升城乡形象。要加大抑尘工作力度,严格执行机动车限行政策,突出抓好重型车辆、三马车管控和黄标车淘汰,进一步强化对施工工地的管理,持续抓好禁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工作,促进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二要打好“碧水保卫战”。要以“水质优、河道通、水流清”的目标,全面压实区、乡、村三级河长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加大对河道内、沿河违法违规企业、建筑物的清理力度,严处向河道或地下排放污水行为。要加快?澈????肪持卫斫?龋?罅ν平?拥狼逵偈杩9こ蹋??磺杏邪??矢纳频囊?汲沟浊宄?H??蚝?ldquo;生态修复战”。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强力推进西部丘陵区、广府景区、林果基地等“绿化工程”,切实改善自然生态。要解放思想,积极引导企业、集体、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修复注入源头活水。

要把稳定作为发展之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要抓实抓牢稳定,切实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注重源头防范,经常开展隐患大排查,建立“五包一”化解稳控责任台账,及时发现、及时化解问题。要充分发挥区、乡、村“一委三中心”三级群众工作平台作用,严格落实工作“九项机制”,夯实基层维稳基础;要注重问题化解,区级领导要带头下访、约访,公开接访,带头分包重点疑难案件,切实做到“四个到位”。同时,对违法上访行为,要依法处置到位,切实维护良好的秩序。二要全心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要继续深入开展好依法打击地痞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专项行动,把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维护好;要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大力推进“天网、警网、民网”三网共建,健全完善巡逻机制,发挥乡村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织密治安防控的“天罗地网”。当前,正值年终岁尾,尤其要抓好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治安防范,确保万无一失。三要从严从细抓好安全生产,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培训、大演练,及时抓好各类安全隐患整改。特别是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发现的问题,要严格整改到位,完不成整改一律不得开工;对违规违章违法“三违”建筑,强力开展大拆除、大整治、大提升,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让全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同迈进小康。要按照“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求,扎实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发展。

一要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2018年初步确定的教育提升、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便民利民、文化发展、环境改善、富民增收、贫困救助、平安创建等十个方面96件民生实事,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一把手”要亲力亲为、一线攻坚,加快工作进度。区大督查办公室和区委、区政府两个督查室,要结合群工部,强化督查,定期公开通报,确保各项工程如期完成。

二要持续推进民生事业改革。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积极推进教育园区建设,统筹办好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加快提升高中教育水平,有计划地开展教师队伍补充工作,解决好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推进中医院、妇幼医院、二院搬迁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力落实“健康小屋”和家庭医生等医疗改革,不断提高全区整体医疗水平。全力开展全区路网建设攻坚战,积极推进?忱钕摺⒄孕料叩认呗犯脑焯嵘?こ蹋?欢细纳迫??煌ㄌ跫?;??平?鸵翟倬鸵倒こ蹋?欢侠笊缁岜U细哺敲妫?霉愦笕嗣袢褐诠蚕矸⒄钩晒??/p> 三要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深入推进我区的“四个一批”扶贫措施,扎实推进干部“一帮一”帮扶活动,结合我区标准件、蔬菜等特色产业,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创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对丧失劳动力的,要通过低保和其他政策措施兜底,确保贫困群众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要突出扶志、扶智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自尊自强、自力更生的意识,让群众主动劳动,变输血为造血,确保困难群众在现行标准下如期实现稳定脱贫。

九、建强担当实干、干净干事的干部队伍,开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局面

一要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选好用好干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切实把一线锻炼识别干部等用人导向落到实处,突出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定,衷心拥护和坚决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的制度纪律的政德;突出一心为公、真心为民,懂规矩、守底线、有作为的官德;突出宽厚善良、明礼诚信、敬老爱亲的品德,切实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要提高干部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知识更新和实践锻炼,把专业素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八种本领”,真正做到干一行、精一行。组织部门要根据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做好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干部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要强化责任担当。各级干部要把干事创业作为追求,面对困难危机敢于迎难而上、挺身而出,面对矛盾隐患善于协调化解、积极应对,面对歪风邪气敢于站稳立场、坚决斗争,切实把自己承担的任务完成好、干出彩,决不能畏首畏尾、得过且过。区委将进一步完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坚决为干净干事、担当尽责的干部撑腰鼓劲。

二要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选好基层“领头雁”。高度重视明年的基层换届选举,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各个领域中发展党员,注重从思想解放、善于创新、年轻有为的青年党员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尤其要把综合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富能力强的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带动村级班子能力整体提升。要建全建强基层组织。牢固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认真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抓实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两个覆盖”,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发挥基层组织主体作用。坚持好“”制度,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抓好党员教育、监督、管理,发挥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三要全面加强正风肃纪。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坚持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以钉钉子的精神进一步把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要驰而不息纠“”,认真对照形式主义、新表现,深入查找“”突出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切实以“小切口”推动“深治理”,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要进一步加强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断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

四要全面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人民群众对腐败问题深恶痛绝,腐败也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要加快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尽快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进一步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为深入推进反腐斗争提供坚强保障。要扎实开展巡察工作,紧紧围绕加强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以“四个意识”、“六大纪律”为标尺,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无、全覆盖、零容忍,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持续深入开展“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和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强力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尤其要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力度,凡是敢向扶贫资金伸手的决不客气,对虚报冒领、优亲厚友、贪污挪用的必须严肃查处,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五要全面构建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务实担当,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多走基层、少坐办公室,及时发现问题、协调问题、解决问题;要崇尚实干,勤勉工作,雷厉风行,对议定的事项、看准的事情,坚决干、马上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达目的不罢休;要健全工作责任制,每项工作都要建立清单,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做到有抓手、可操作、能落实。要抓好重点工作大督查,既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又要抓落后和反面典型,以督查检查推动工作落实。

上一篇:保洁工作月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校园内部保洁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