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随笔范文

时间:2023-10-27 22:37:41

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教学随笔篇1

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数学教学随笔篇2

关键词:数学课堂内容;课题环节;讲解程序;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186-01

根据本人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归纳、总结了数学常规教学的一些看法,仅供同行参考,具体内容如下,主要以数学教学过程为线索。

一、数学课堂导入是教师通过一种形式将所要讲授的课题引出,具有暗示主题的作用

导入对不同的课题应具有不同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条:

1.直接法(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旧知识导入(考虑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实例导入(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所揭示的规律)

4.直观演示导入(通过具体模型的演示引出一般规律)

5.趣味导入(讲新课之前,先讲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新闻、故事)

6.问题导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设置一些学习了新知识之后才能解决的问题)

课堂导入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首先是集中学生注意力,通过情景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进入本节课内容学习;课堂导入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需要做到要有的放矢;导入还要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是引导学生走向知识海洋的磁石,这是关系到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另外,课堂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要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的热情,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学会根据已有知识会探索新知,会品味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二、课堂讲解是教师通过使用语言、各种媒体,引导学生分析、综合、理解概念、形成概念、定理法则等,教师通过剖析内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规律

讲解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维),这是讲解的首要环节,也是讲解的基本任务。其次通过讲解可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趣味性的讲话影响学生的思维),这是讲解是否到位的关键,一节课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恐怕教师也觉得索然无味。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提高思维水平这是讲解的目的,也是讲解的灵魂之所在,这是多媒体教学设备无法替代的。

数学课讲解的类型(根据讲解方法)也是因课而异,因内容而变。比如解释型:解释概念、题目条件、符号含义,要求学生明白“是什么”,掌握哪些知识要点;再比如描述型:主要用于一些抽象概念或结果的描述;还有归纳型:用于命题、定理、法则和公式的获得(一般从提供的例子入手,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一般的规律);课堂讲解形式多样,也没有固定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学生的作业水平的高低,考试成绩的好坏是课堂讲解的真实反映,也就是说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三、提问是教师通过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促进教和学的一种方式

通过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同时通过教师提问也督促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掌握,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由此可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调整,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课堂提问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确课堂问题的好处很多,收益匪浅。

课堂提问根据意义分为检测知识和创造知识两种提问,根据认知能力分为低级认知提问(发现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

提问要有总体设计,使问题范围确定,学生有心理上的准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时教师表述要简明,否则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会出现搁浅,从而使时间浪费,也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问的难度要适中,问题不易太难,太难是学生不知所措,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数学教学;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有利于督促全体学生学习,有利于班级平均成绩的提高;提问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才有思考的机会,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条件;提问时教师要有充分的应变准备,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应考虑进来,做到应接各种可能的挑战准备;另外,提问时应注意方式和方法,方式方法要因问题而设置,恰当的方式方法对于数学教学的提问犹如画龙点睛。

四、完美的课堂小结是教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教师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纳入知识系统的一种行为方式,主要用于课堂结束

数学课堂小结往往是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重要性,概括本节课或本单元知识结构,强调概念、定理、公式,以及解题的关键,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题中体现的思维方法。

常见的课堂小结不外乎这几种:概括式(最常用的方式),通过几分钟概括出这一节课所上的内容;悬念式,比如给出一道练习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反映出所学新知识;点破迷团式,比如上课前情景引入时选用的问题,结束时给予点破,这样做效果很好。,

课堂小结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地,以简单为宜、提示要点、总结规律、拓宽思路为主,在语言上语言精练、重点突出,建立联系形成系统,形成多样引导搜索。

数学教学随笔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教学”一词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随笔教学既然也是“教学”,就应当以“育人”为终极目标。叶圣陶认为:学生学作文就是要练成一种熟练技能,一辈子能禁得起最广泛意义的“考试”即“考验”,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我们在随笔教学过程中,应将应付考试的短期功利性目标改变为“育人”的长期战略目标,据此,笔者将随笔训练所遵循的目标进行了如下分解:

(1)随笔训练总目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作文的总体目标为随笔训练目标,即“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2)随笔训练阶段性目标:学生在各个年级阶段,知识的掌握和写作的基础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对随笔训练实行具体而系统的实践规划。将七年级至九年级分别定为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因材施教地组织和开展随笔训练实践活动。

二、有序性原则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搞好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加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一直表现出一定盲目性、随意性。不少学校学期伊始,研宄语文教学计划的时候,作文教学通常是“靠后站”、“见机行事”。所谓的“写作教学计划”只不过是阅读教学计划的“附属”罢了。所谓“灵活安排”、“见机行事”,实际上就是心中无数,脚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而随笔的教学同样如此,今天出个记叙文,明天出个议论文,今天来个自由写作,明天来个命题作文,东一榔头西一棒,这样的随笔教学无计划、无目标,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能力,不经过有系统、有计划的训练,不尊重循序渐进的规律,只是盲目地凑篇数,那是不行的,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列,其效能就越高,要扭转随笔教学的无序状态,就一定要认真制定一个合乎科学性的作文教学计划。在制定随笔训练计划时,应当注意几点:

1. 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是写作的主人,随笔训练的计划应当有针对性,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而不能凭主观想象,应当调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学习、家庭、思想、课外活动、社会活动等等,特别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情况。在初一新生入学之后,便可以做一些比较全面的调查摸底和质量分析,发现学生的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从而在制定计划时做到心中有数。

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制定随笔教学计划要体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使随笔训练有一定的科学序列。例如同样是写记叙文,可能初一写记述性的记叙文,初二就着重写描写性的记叙文等,这样制定出来的随笔训练计划,序列清晰,安排科学,使得多数学生通过训练,都能达到写作的基本要求。

3. 适当的训练频率。

笔者认为随笔训练的频率定为每周2到3次是比较适宜的,既可以达到适当训练效果,同时也照顾到学生的学业压力和教师的工作压力。

三、多样性原则

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因而,在我们随笔训练的过程中,也应当体现出对听、说、读、写、思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多样性是写作的重要特点,写作的多样性源于人的多样性,源于每一个个体不同的个性。日常生活,千变万化,即使是同样平淡无奇的人物事件,也会因为不同作者的个性、角度、心情等不同,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到了我们很多初中生的笔下,他们的随笔、作文却往往是需要冥思苦想、抓耳晓腮的,甚至有时干脆敷衍了事,写出来的东西也往往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其实,很多时候,正是由于陈旧、单调的训练方式,枯燥乏味的训练内容,扼杀了学生蓬勃的写作欲望,最终使得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改变原有的单一、枯燥的训练方式,用多样化的的训练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写作环境,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反应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随笔训练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训练素材的多样化、训练内容的多样化、命题方式的多样化、训练评改的多样化、训练指导的多样化。也就是说,用多变的、灵活的、创新的训练方式,提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四、开放性原则

1. 训练内容的开放性。

科学而有效的作文不应当仅仅是写作这一过程本身,写作本身是综合性的,是听、说、读、写,字、词、句、段,摘、抄、记、写、改、编、评、赏的结合,它还可以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它还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作文又与做事、做人相结合......作文教学应当向阅读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开放,作文训练的内容应该是包含了阅读、生活和写作实践三大要素的,阅读提供了语言的积累,生活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写作实践决定着提高,因而,我们的随笔训练也应当是阅读、生活和写作的有机结

2. 训练过程的开放性。

传统的封闭式随笔训练通常是命题――写作一一批改一一讲评,过程中,学生

都是被动参与,被动写作。而开放的随笔训练更注重写作氛围的创设,给学生更多

的自。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日常的随笔训练应当适时创设情境,给学生

提供可以进行自由探索学习和合作交往的环境。德国教育家普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而学生的随笔,应当鼓励他们

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允许他们写他们自己的文章,鼓励他们“说真话,述真情”,不说空话套话,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进行写作。

五、结束语

随笔训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随笔训练的研宄尚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而作者仅仅通过一年的研究,这还需要笔者继续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黄宝郊.随笔教学有利提学生的作文素质[J].职教论坛,2001年第3期.

数学教学随笔篇4

1 教学方式的丰富,学生兴趣的激发

电子白板不仅能像多媒体教学一样展示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还能让教师对展示的教学资源进行修改。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教师可以像使用黑板一样,进行不同颜色的涂鸦,不同尺寸的写、画,还可以对展示的多媒体资源进行编辑和修改,根据课堂的教学情况随时进行教学内容的生成。

如教学“找规律”,笔者利用电子白板技术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由于临近“六一”儿童节,笔者便借此发挥,在课前播放一段Flash。学生见教师播放动画片,兴趣调动起来。动画片讲述两个小朋友布置庆祝“六一”儿童节的会场,商量要如何摆放装饰用的小旗。最后决定按照一面红旗一面黄旗间隔的方式来摆放。Flash播放到小朋友摆好旗之后停住,这个时候笔者说:“同学们看看,这样摆,小朋友多高兴啊。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样摆就好看呢?”这么一问,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被激发出来,纷纷用求知的眼神看着教师。于是,笔者就顺势引入“找规律”的课程内容。

在教完基本内容后,笔者又在白板上依次画下一个红色三角形、一个蓝色圆形,然后故意空了一块,又画了一个蓝色圆形和一个红色三角形。接着笔者把这排随手画下的图形又复制成好几排,找几个学生上来观察其中有没有规律,并要求他们补上空缺的图形。在观察了一会儿之后,几个学生都顺利地画出欠缺的那个图形:红色三角形。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使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肢体板书教学与现代的多媒体信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又能保证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使数学概念简化,帮助学生理解

数学学科的很多知识是由实际物体抽象过来的。考虑到小学生更加倾向于形象思维,因此,电子白板技术顺应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将教学的有效性最大化。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相对于之前的知识内容来说,比较抽象,对于第一次接触“角”这个概念的小学生来说,往往很难吸收消化,即使吸收消化了,也难以将这个概念和实际相联系。使用电子白板,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个概念。笔者在教学本单元时,先利用白板放映了一个大大的黄色五角星立在地面上的图片,然后问:“同学们,五角星为什么能站起来呢?”学生纷纷道:“因为五角星有脚。”于是笔者调出聚光灯功能,让屏幕的光线都集中在五角星的底角上并适当放大,在旁边写上“角”字。做完对学生说:“同学们,五角星的脚其实应该叫做‘角’。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角’和我们的脚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对教师的问题生出好奇心,纷纷答:“想!”于是笔者开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上角的概念。同时,笔者还将其他图片中与角有关的部分抽离出来,一遍遍加深他们的印象,使他们快速掌握了关于角的概念。

教师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之间实现互动是电子白板技术的优势,教师可以在实景图片和抽象概念之间建立起教学联系,让这两者之间的转化成为可能,从而使数学概念得到简化,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 师生互动的深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师容易趋向两个极端:要么是“鼠标点击员”,忽视黑板和书本,使课堂沦为一场多媒体放映课;要么是在操作计算机、黑板以及学生之间疲于奔命,在把握课堂走向时却难以把握课堂纪律。而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让教师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完成所有工作,不仅优化了教学手段,还能充分展现出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化和学生的互动。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的“周长”知识点时,笔者先利用电子白板的多媒体放映功能,教学完课程内容后,在白板上一遍遍为学生演算周长的计算步骤。之后为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电子白板上放映一辆大卡车的图片,然后问:“同学们,怎么计算大卡车的周长呢?”学生面面相觑,没人回答。笔者继续说:“大卡车的形状太复杂,具体的周长我们难以计算出来,但是呢……”笔者说到这里故意停住,卖个关子,吸引学生注意。

数学教学随笔篇5

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有人说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但笔者所教授的学生却认为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是件快乐的事。因为笔者抓住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把课堂教学和现实的心理需求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在数学课堂上笔者适当安排了一些顺口溜。例如:在学习“认识‘’‘’‘=’”时,学生很容易混淆“”“”,笔者就编了顺口溜并伴随手的动作:左手握拳头变大于号,右手握拳头变小于号,张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尾巴朝小数,“”“”“=”请你一定要记牢。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课堂的气氛也活跃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笔者做过一个统计,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没有一个学生因为不能区分“”“”而出现错误。

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完全摆脱“游戏式”学习方式,这与他们这个年龄的心理特征有关。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他们观察事物比较笼统,不够精准,很喜欢听故事。记得有次下午上数学课,笔者怕学生上课睡觉就讲了一个“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课后有学生跑到笔者面前讲:“老师你可不可以多讲故事给我们听啊!”针对学生的这些想法和要求,笔者动了一番脑筋,如新课以穿插故事方式导入,习题以童话故事方式连环引入,有时让学生根据情景图自己编故事把数学信息表现出来等。学生的一句话,让笔者在教学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拘束于数学知识的单方面讲授,而是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对于人类来说,易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人或物感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由于人们关注熟悉的人和事,属于随意注意,即有预定目的。这一行为也可能牵涉到内隐记忆的理论,因为熟悉的人和事,激起人们意识活动的阈限临界值比较低。结合数学这门课的特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以学生熟悉的环境或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记得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这一新课的导入,笔者首先请学生观察教室有几面墙、几个墙角,接着以教室的四面墙为切入点,把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引出来,然后提出质疑:四个墙角我们能不能也用一些方向名把他们区分开来呢?之后请大家讨论,尝试给四个墙角取名字。课题不仅自然导入,问题让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课堂的气氛被轻松调动起来,为本节课做了好的开端。在讲授这节课之前,笔者做过很多假设,但有一个中心思想保持不变,就是认识方向贴近生活,应该从生活出发,并应用到生活中;其次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异常兴奋,因为他们属于有感而发(用心理学术语说应该是由经验的依从性造成的)。

掌握学生一定的心理需求能给教学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有段时间,班级整体学习气氛下降、学生课堂反应迟钝、有好多学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句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因此,课前课后笔者对他们严格要求,上课不许随意说话、摆弄小动作,对犯错误的学生严厉批评,并且利用课余时间紧盯学生完成作业等,总之一个字――“严”。但这样的管理方式,学生一点长进都没有,而且有几个学生开始有意躲着笔者。这种管理方法肯定有问题,学生希望教师怎么做呢?笔者很想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于是就利用一节自修课,让他们把想对数学教师说的心理话写在纸上,并强调教师只是想和大家做朋友,朋友之间要坦诚相待。笔者把他们的意见归纳、总结,发现95%的学生认为“如果数学老师上课面带笑容,我会更加喜欢数学老师,会更喜爱数学课,我的学习会更好”;有70%左右的学生认为“如果数学老师多给我们讲故事,我会更加喜欢数学,我会把作业做得更好”。看到他们的这些话,感动之余,也感谢学生对笔者的信任。笔者可以更深一步地了解他们独特的想法,并且他们学会用行动来表达对一些事物的不满。按照学生的意见,笔者面带微笑上好每堂课,并积极鼓励、表扬他们,他们之后的表现也非常让笔者满意,真的很庆幸自己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用心去寻找,就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是有兴趣的,教师的亲和力是他们学习的动力之一。

数学教学随笔篇6

关键词:简笔画;数学教学;低年级儿童;数学知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走进课堂,唾手可得的简笔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就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学习数学知识对低年级儿童来讲,是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教师在上面讲有个别学生在下面乱画不注意听,走近一看,原来是在画画。由此可见,学生对画画显然是非常有兴趣的。新编数学教材在更新内容的同时,也适当地配加了一些插图,这些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与图画相比,简笔画更贴近学生生活,简笔画风格和色彩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利用简笔画,不仅容易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对学习数学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它还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联想性、简单方便易行的特点。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利用简笔画进行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体会。

一、利用简笔画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利用简洁漂亮的简笔画激活课堂,吸引学生,从而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直观化、乐趣化。简笔画具有生动性,别看它只是简单的线条,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前后”“上下”方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在上这一课时,我根据教学内容,用彩笔在黑板上画上几只小动物,有兔子、长颈鹿、乌龟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位置”。学生们一看到这些形象可爱的小动物时,顿时欢呼雀跃起来,课堂纪律看似乱了,但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创设了意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氛围,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了。对于谁在谁前面第几,谁在谁后面第几,学生一眼就看出来了,在适当位置插入鸡和鹅,这时它们位置变了,但学生仍然能直观地看出它们的前后顺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学生学得特别快,知识点也牢固掌握了。

二、利用简笔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语文识字与数学教学往往不能同步。学生在做一些应用题时,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题意。如讲一个皮球卖5元,买了3个要多少元?教师随手用粉笔画一个使学生把5元和皮球迅速联系到一起,可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效果。在教学中利用简笔画还可以起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作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把练习8+6=14编成游戏“小鱼找尾巴”,即画一条鱼身上写上“8+6=”,尾巴上,写上不同答案,但只有一个正确的让学生来找,既训练了学生口算能力,又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三、利用简笔画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尤其是在使用新教材时如学习9加几时,要倡导让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当让学生交流多种算法,这时往往有个别学生不愿听,或是不愿意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这时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说:“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填在星星、圆里”,学生兴趣马上来了,注意力也由简笔画集中到口算方法上。

再如,在计算13-5=8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朵花,在花心上写上13,在两片叶子写上8或5,这样,学生兴趣马上来了,由简笔画转到口算方法上。所以,作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我们的孩子呈现天真,使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学习。

四、利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学生做数学计算题时往往不太有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给学生画简笔画作为奖励,若做对了,画一面红旗或红花,比总是口头表扬效果好。简笔画与数学习题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做题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了计算准确率。如让学生给数学作业配一个简笔画作为插图,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做题的兴趣,还可以达到发挥学生想象创造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做题氛围的效果。课后让学生画带数学问题的简笔画,让学生用数学画描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在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新的方法不断出现。其中,数学日记风靡全国。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我采用了一种以简笔画为形式载体的数学周记。在开学之初,我自己用简笔画的方式绘制了一批数学日记,内容有:我们班有45名同学,6位老师;每天妈妈给我1元钱;王老师个子高,小明个子矮;长方形的操场,圆形的花坛;烧烤架子上摆了多少串食物……学生开始自己放眼观察课本外面的世界,他们绘出了运动会上我第一、我比××跑得快、买橘子、比大小……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起到训练技能的作用。

五、简笔画也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模仿力特别强。教师和蔼可亲的面容、和谐幽默的话语以及渊博的知识、流利的讲解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师过硬的基本功和漂亮的简笔画更会让学生对你崇拜得五体投地,学生也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你的课。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自我体验的机会。由此可见,简笔画在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插图及简笔画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简笔画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要注意尺度,不能喧宾夺主,教师要突出“简”字,切不可上成一堂复杂的美术课,要将简笔画与数学有机地整合,就像水融在一起一样,不着痕迹,相辅相成。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关注学生需要,用心爱学生,和学生一同成长,从而不断找到灵感,不断从学生身上寻觅到新的课程资源。同时,新的课程改革也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数学课堂才会更加突出课改新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数学教学随笔篇7

一、关系的正本清源

“教学预设”就是“预先设计”,是指教师对未来发生教学行为的准备和设计;所谓“动态生成”就是“自然生长”,即在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过程中,随机生成的问题(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在对两者本质的追溯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预设和生成并非是水火不容的冤家对头,预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教师理应要针对儿童认知特点和学科知识特点充分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生成则体现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顺学而导,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预案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正常健康的进行。正因为如此,“预设”和“生成”之间是不矛盾的,它们是一对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胸有成竹,课堂上才能运筹帷幄,才能更好地在“预设”中洞悉“生成”,在“生成”中扣住“预设”,让课堂教学中寻求到两者的平衡点,才能展现教学境界的别有洞天。

二、留足生成的空间

课前做预设时,对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我们要做充分的考虑,给预设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这样就能给生成腾出充足的空间。如笔者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课前了解到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生活经验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于是,笔者当机立断地对原先教材安排的小步子教学作了有效的整合。笔者是做了这样预案设计:课开始时,笔者出示了纸尺子,让学生观察长度并用米做单位表示长度(两位小数),接着笔者撕掉一部分让学生说说剩下多少米?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这道一般的两位小数减两位小数的减法题。之后,笔者又让学生将长度米化为厘米作单位来进行计算,由此很自然地比较了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相同点:相同数位要对齐。接着让学生讨论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可能还会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分组编题并解决然后组际间交流。像这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在交流中笔者惊喜的发现了所有的特殊情况都有了生成(结果末尾有0的,需要借位的,整数减小数)。反馈时,各组成员派代表做了观点的阐述,在笔者的引导和追问下,学生能自主地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说一句,我补充一句,在相互启发、指导、渗透下课堂教学的质效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三、放大生成瞬间

课堂教学中,许多新的想法、许多新的问题、许多新的思维都会在学生中不断涌现出来。这些新想法、新问题、新思维,无论是在教师的预料之中还是预设之外,都是源自学生的实际,都是以学生的思维展现的,因此我们都得重视。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及时将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捕捉,并放大生成的瞬间,优化教学过程,把新鲜的血液注入到学生的实际学习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笔者在教学长度单位时,要求学生进行测量时要用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一端,突然班上一个调皮的学生把一把断尺高高举起来说:“黄老师,我的尺子没有“0”刻度怎么办?”引来全班同学的沸腾的笑声。笔者沉思片刻,来了灵感,意识到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出现了,于是笔者走向那位学生,举起那把断尺,捕捉了这样一个问题并抛给了学生:当我们看不清尺子上的“0“刻度,或者0刻度根本无法找到时,你们还有办法将物体的长度测量出来吗?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交流,他们在思索着、尝试着。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孩子们不再认为那是一个笑话,兴致勃勃地的投入到探究中去……

四、把握尺度“预防”矫枉

展现动态生成、饱含生命灵动的课堂固然是精彩纷呈的,成功的课堂,它令人向往,让人期待。但如果一味的为生成而生成,甚至去彻底放弃预案,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让人觉得矫揉造作。“凡事皆有度,过枉则滥”,仔细思量,在有的小学数学课堂出现了一些“随意生成”,甚至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生成”,这些“生成”是经不起琢磨的,有时让人觉得倒胃口。生成是“意料不到”的,是 “可遇而不可求”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有一双敏锐的慧眼,头脑时刻保持冷静,对生成要作出及时的判断和筛选,严格把握好生成的尺度,预防生成的丢失和生成的矫枉。因为,我们虽然强调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但也并非意味着生成有着绝对的自由,我们同样排斥那种完全被教师主观预设控制的强制灌输填鸭的课堂,我们也批判那种任由学生的主观意愿为主导的信马由缰的课堂。生成的课堂中教师应有的引导不能缺少,也不能为了迎合学生而失去教学的方向,只有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做到相机引导,辨析真伪,才能使生成适得其所,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才是真实的,生动的课堂。

总之,在教师点的匠心在“精心预设”中,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迸发于“动态生成”中,我们要努力促进“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平衡,让它们呈现和谐之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国强中心小学)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因为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动态生成的。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不是指针的偏转,而是对预设的提升和超越。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精心预设,课堂上有效引导动态生成,使教学呈现和谐之美呢?笔者以为:

一、关系的正本清源

“教学预设”就是“预先设计”,是指教师对未来发生教学行为的准备和设计;所谓“动态生成”就是“自然生长”,即在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过程中,随机生成的问题(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在对两者本质的追溯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预设和生成并非是水火不容的冤家对头,预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教师理应要针对儿童认知特点和学科知识特点充分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生成则体现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顺学而导,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预案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正常健康的进行。正因为如此,“预设”和“生成”之间是不矛盾的,它们是一对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胸有成竹,课堂上才能运筹帷幄,才能更好地在“预设”中洞悉“生成”,在“生成”中扣住“预设”,让课堂教学中寻求到两者的平衡点,才能展现教学境界的别有洞天。

二、留足生成的空间

课前做预设时,对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我们要做充分的考虑,给预设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这样就能给生成腾出充足的空间。如笔者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课前了解到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生活经验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于是,笔者当机立断地对原先教材安排的小步子教学作了有效的整合。笔者是做了这样预案设计:课开始时,笔者出示了纸尺子,让学生观察长度并用米做单位表示长度(两位小数),接着笔者撕掉一部分让学生说说剩下多少米?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这道一般的两位小数减两位小数的减法题。之后,笔者又让学生将长度米化为厘米作单位来进行计算,由此很自然地比较了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相同点:相同数位要对齐。接着让学生讨论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可能还会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分组编题并解决然后组际间交流。像这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在交流中笔者惊喜的发现了所有的特殊情况都有了生成(结果末尾有0的,需要借位的,整数减小数)。反馈时,各组成员派代表做了观点的阐述,在笔者的引导和追问下,学生能自主地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说一句,我补充一句,在相互启发、指导、渗透下课堂教学的质效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三、放大生成瞬间

课堂教学中,许多新的想法、许多新的问题、许多新的思维都会在学生中不断涌现出来。这些新想法、新问题、新思维,无论是在教师的预料之中还是预设之外,都是源自学生的实际,都是以学生的思维展现的,因此我们都得重视。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及时将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捕捉,并放大生成的瞬间,优化教学过程,把新鲜的血液注入到学生的实际学习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笔者在教学长度单位时,要求学生进行测量时要用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一端,突然班上一个调皮的学生把一把断尺高高举起来说:“黄老师,我的尺子没有“0”刻度怎么办?”引来全班同学的沸腾的笑声。笔者沉思片刻,来了灵感,意识到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出现了,于是笔者走向那位学生,举起那把断尺,捕捉了这样一个问题并抛给了学生:当我们看不清尺子上的“0“刻度,或者0刻度根本无法找到时,你们还有办法将物体的长度测量出来吗?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交流,他们在思索着、尝试着。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孩子们不再认为那是一个笑话,兴致勃勃地的投入到探究中去……

四、把握尺度“预防”矫枉

展现动态生成、饱含生命灵动的课堂固然是精彩纷呈的,成功的课堂,它令人向往,让人期待。但如果一味的为生成而生成,甚至去彻底放弃预案,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让人觉得矫揉造作。“凡事皆有度,过枉则滥”,仔细思量,在有的小学数学课堂出现了一些“随意生成”,甚至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生成”,这些“生成”是经不起琢磨的,有时让人觉得倒胃口。生成是“意料不到”的,是 “可遇而不可求”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有一双敏锐的慧眼,头脑时刻保持冷静,对生成要作出及时的判断和筛选,严格把握好生成的尺度,预防生成的丢失和生成的矫枉。因为,我们虽然强调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但也并非意味着生成有着绝对的自由,我们同样排斥那种完全被教师主观预设控制的强制灌输填鸭的课堂,我们也批判那种任由学生的主观意愿为主导的信马由缰的课堂。生成的课堂中教师应有的引导不能缺少,也不能为了迎合学生而失去教学的方向,只有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做到相机引导,辨析真伪,才能使生成适得其所,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才是真实的,生动的课堂。

总之,在教师点的匠心在“精心预设”中,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迸发于“动态生成”中,我们要努力促进“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平衡,让它们呈现和谐之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国强中心小学)

数学教学随笔篇8

一、汉字的产生

中国汉字的诞生如果从甲骨文字算起,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汉字一直以自身独特的风格,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草和楷书等不同阶段,期间凝聚了各个时期先祖们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可供学习的资源。

二、传统书法教育

在遥远的古代,先民就已经懂得文字的重要价值,因此,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看见部分甲骨上师傅教授徒弟时留下的朱砂印记,学习刻写的痕迹,可以说,从那时起,民族的书法教育已经开始。在后来漫长岁月中,汉字的书写教育的重视程度一直是有增无减,甚至到后来发展到了文字的书写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命运的程度。因此,在整个古代社会,汉字的书写教育都有着良好的存在形式,并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了大量成功的书写经验,价值无量。

三、电脑的运用

自从上个世纪电脑诞生以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它的体积逐渐小型化,运算速度不断提速,成本不断降低,电脑的这些优势加快了它的普及速度,并推动社会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电脑的迅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它的重要价值还在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巩固。不可否认,电脑带给我们社会的正能量是巨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任何科学技术都具有两面性,电脑也不例外,就对人们书写方面而言,电脑确实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它的使用降低了人们使用笔的频率。

四、书写现状

随着自来水笔的发明和在中国的逐渐使用,毛笔几乎被淘汰。有志之士曾担心随着毛笔退出历史舞台,书法艺术会被严重破坏,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汉字及书法拥有自身独特的美感,始终吸引着一大批人投入大量的精力去从事书写事业。繁荣的书法事业也辐射、影响了中小学的书写观念,无形中提醒自己要写出好看的汉字。自来水钢笔的出现,也从人们最初的恐慌中光明正大地走到了生活的最前沿,并因其方便快捷而广受欢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后,人们开始熟悉了钢笔,并发现钢笔同样能进行书法创作。随着庞中华、司马颜和顾仲安等一大批钢笔书法家的出现,整个社会出现了一场学习钢笔字书写的热潮。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一批天资聪明,又肯吃苦的中青年最终学有所成,并借助发达的印刷技术,大量出版钢笔字帖。因此,在较短的时间里钢笔书法的学习者的人数以几何倍数增长,这其中也不乏中小学生的参与。这种潮流,从某种意义上保证了中小学生对书写的重视程度。

当人们还在摸索着如何写好钢笔字的时候,网络出现了,世界突然之间成了地球村,信息获取随之变得快捷轻便。比网络的出现更普遍的是电脑的出现,随着成本的相对下降,电脑很快进入到了千万个家庭及广大的中小学校园,对新事物天生敏感的中小学生,更是成了键盘输入族的新潮儿,加之网络的推波助澜,甚至发展到有人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传统的书写形式在无形中被边缘化,缺少使用价值的汉字书写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学生的书写水平在下降。

比钢笔、网络和电脑的出现对汉字书写更具冲击力的是智能手机的出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留守儿童的增多,大多数家庭为了方便联系,会给孩子买一部手机。对新事物的好奇,使学生很快适应了利用QQ及微信等小软件进行的交流方式。以前的书信交流方式几乎在生活中完全消失,这在无形中又压缩了汉字的书写空间。没有了在生活中的具体实用性,这对汉字书写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式的灾难。

五、课程开设情况

近年来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下降已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因此,中小学普遍配套有由教育部审定的写字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的作用,更引起了师生对书写的重视。大部分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了中小学生写字课的开设计划。但不可否认的是有部分学校,特别是边远的农村中小学,常常由于各种实际困难,写字课的开设情况常常会大打折扣。

六、师资队伍

随着中小学写字课的规范开设,专业的写字课教师的紧缺成了目前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

多年来,除中国美院等少数高校外,全国各高等院校很少有专门的书法专业的招生。而由少数学校培养的专业书法毕业生数量稀少,对全国的中小学的覆盖严重不足,造成了全国各中小学一线书法教师的紧缺。

为了安排写字课程,学校的写字课通常由两种教师来顶替教授。一是让美术教师教,虽然理论上来讲,大多数美术教师都能写出较好的字,但在现实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专业美术教师在教授写字课时所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如对文字演变,字义等各种知识的欠缺,常常影响写字课的开设效果。二是由学校的语文老师来教授,语文老师自然在讲授汉字时有各种优势。但这种变通又往往会把写字课教成文字课。同时,没有专门训练的中文教师还有可能在书法方面是一个纯粹的外行。更为严重的是,不专业的教授方式还可能影响学生学习写字、书法的兴趣,产生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书写曾一度受到极大重视,并直接影响了书法艺术的诞生。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等高新技术的出现,汉字书写又在一段时间里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近些年,随着国家的重视,以及中小学写字课的规范开设,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必将会获得新的提高。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写字教学多数情况都由语文教师来把关的时刻,研究和学习汉字的书写艺术,对目前的语文教学仍然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上一篇:爱默生随笔范文 下一篇:随笔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