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学习体会范文

时间:2023-09-23 04:37:03

素质拓展学习体会

素质拓展学习体会篇1

【关键词】拓展训练 大学体育教学 可行性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才综合素养的培养,由此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为此,要求大学体育教育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基于社会发展对综合人才的需要,将大学体育教学发展成培养学生体育团队精神、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拓展训练作为建立在实践项目活动基础上的体验式训练方式,通过真实的情境体验能够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知。为此文章对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拓展训练概述

拓展训练最早诞生于二战时期,是英国为了适应战争提出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拓展训练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教育领域的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兴训练方式和学习方式,注重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课程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团队合作学习获得个人学习体验的过程。

二、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能够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漏洞

高校传统体育教学虽然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在时代的发展下也逐渐显露出自身的不足,比如传统体育教学采用的是单向沟通的教育模式,以教师的“教”为主,并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不利于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符合体育教学改革需要

新时期对大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体育课程发展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此,大学体育教学需要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丰富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和内容。拓展训练的应用是丰富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

(三)符合学生自身体育发展需要

当代大学生在接受过全面素质教育之后具有了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追求个人的独立发展,在学生的过程中逐渐尝试摆脱教师。为此,大学体育活动开展中对知识、技能的简单传授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要求。

三、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新的体育教育理念为拓展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新时期,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技能传授方式不再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是全面深化大学体育改革的重要方式,能够实现大学体育教育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同时,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中的应用对设备设施要求不高,除了场地训练需要有专门的场地支持之外,水上训练和野外拓展对硬件设施要求不高。拓展训练作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项目,其发展不需要大量资金费用的支持就能实现。

(二)拓展训练满足了大学生体育学习需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大学体育课程开展需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着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传统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方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中丰富和完善了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多样化需要。

(三)当代大学生素质适应 他拓展项目发展

首先,当代大学生作为拓展训练的主要参与人员,其素质高低对拓展项目实行的最终效果影响意义巨大。现阶段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已经能够支撑拓展训练的开展。其次,当代大学生和传统大学生相比,拥有更多的阅历,他们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充分激情。当代大学生需要承受更多的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家庭压力等,这些压力对大学生个人心态进行了磨砺,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可见,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适合拓展训练活动的开展。再次,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当代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加上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个人素质要求不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应开展拓展训练。最后,拓展练的开展危险系数不高,适合素质教育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需要。

(四)当代大学体育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当代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不断提高,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体育教师本身具备解决拓展训练过程中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具体的拓展训练中对学生加以适当引导。

(五)拓展训练具体操作内容和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相适应

拓展训练的主要项目内容包括热身、个人运动、团队合作项目和活动回顾总结四个,这四个环节内容和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准备活动、个人练习、团队比赛、课后总结四个环节的内容相对应。从某种程度上看,拓展训练的内容和现行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相适应,是对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完善化体现。比如拓展训练中的合作项目可以被应用到大学体育接力比赛中,将成员每三人、四人分成一组,为每组学生安排指定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学生接力的形式完成小组任务,最后以全队员的综合成绩作为小组比赛的最终成绩。

结束语:综上所述,拓展训练是建立在实践项目活动基础上的一种注重体验的训练方式,将其应用在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能够丰富和完善大学体育训练的内容,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并帮助学生提高体育学习效果,全面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但是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要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考虑学生学习需要和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策略地开展拓展训练。

参考文献:

[1]杨春歌.吉林省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

练课程研究[D].延边大学,2011.

[2]白志贤.石家庄市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白琳娜.拓展训练引入邢台市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可行性研

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4]钟毅,许小玲.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的调查与分

析――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成功(教育),

2011,08:181.

[5]李慧,卢月强.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教学的思考[J]. 琼

州学院学报,2011,05:76-79.

[6]夏光祥,张歌,尹伟,郑晓梅.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

素质拓展学习体会篇2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素质拓展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1-0024-0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素质拓展教育在国外逐渐兴起和发展。它是通过设计学习性、挑战性、交互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为人们搭建充满激情和正能量的素质发展平台。它通过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立互动、分享体验式的亲身经历,使得人们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是人们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的全新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经历了从单纯的“应试教育”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转型升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逐渐被各高校重视和推崇。笔者认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具备较高素质和全面发展。

一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2002年,、教育部、全国学联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其指出实施素质拓展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顺应时展的人才需求,帮助大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对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朝着求真务实的方向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短短的十余年里,素质拓展教育在我国各高校中备受推崇,发展得十分迅速。但不可否认的是,各高校在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不足。

2.学校素质拓展教育工作存在不足

笔者通过对宁波大红鹰学院等技术应用型高校的素质拓展教育工作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部分技术应用型高校在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工作上存在不足:学校对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指导不够全面,重视程度不够高,素质拓展教育的制度不够完善;学校的组织结构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与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发展得较好的学校的交流和学习不够,没有把教育方式“走出去”和“引进来”进行有效的结合;没有科学合理地定位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发展方向,没有专业的素质拓展培训老师和教学团队;学校对学生素质拓展项目的实施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对学校加强素质拓展教育的目的不甚了解,达不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学生自身欠缺素质拓展实践

部分学生对素质拓展教育不够了解和重视,对学校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缺乏理性认识,对素质拓展的实践活动项目体系、运行体制和制度、执行机构以及参与途径等具体问题更是知之甚少。有部分同学并没有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素质拓展活动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价值,甚至有些学生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对待学校组织的活动,认为活动不够新颖和创新,对学校组织的素质拓展训练兴趣不够浓厚,感觉与自己的关系不是很紧密,导致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过于机械化,为了开展活动而活动,参与过程流于形式,以修满素拓分为终极目标,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明显不够。这使得后期的素质教育效果不够明显,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目的,有悖于学校素质拓展教育体系设计的初衷。

二 持续推进创新型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必要性

1.宏观因素: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对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它对应往届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全面和苛刻。笔者通过初步调查研究认为当今时代要求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的综合能力:(1)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文化基础,具备较为全面并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具有接受和学习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2)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具有强烈的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3)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包括社会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适应能力,要求人才具有经济政治全球化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精神;(4)要求人才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能够较快较好地掌握新型的科学技术,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能够灵活地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地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2.微观因素:学生参与创新型素质拓展教育的需求

纵观上述新时代对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学生自己再不加以重视,学校组织项目的定位不够科学合理,那么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某些方面将会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要求,我们也将可能会成为生活的失败者、社会的淘汰者。因为当代大学生处于发展迅猛、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的时代,既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又要面临严酷的竞争与挑战。

笔者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得提高自身的觉悟和危机感,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来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如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素质拓展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各项素拓实践活动。同时也要将课内外知识与应用能力有效结合;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和技能培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去尝试创新和创业,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参加创客大赛和“挑战杯”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达到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三 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创新型体系

针对目前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部分技术应用型高校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创新型体系已迫在眉睫。因为大学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储备地和人才培养场所,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依赖人才资源,人才是所有资源中最为宝贵的,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各高校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真正兴趣需求的了解,对学生素质拓展项目进行科学的定位,同时学生应该更加重视素质拓展教育实践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发展得更加全面。

1.宁波大红鹰学院创新型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分析

宁波大红鹰学院落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出台《中共宁波大红鹰学院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宁波大红鹰学院素质拓展课程与学分管理及学分认定》等相关文件。从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迫切需要出发,开发“微学分”“体验式”“个性化”的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模块。学校为学生自主化、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和体验,为学生设计了许多素质拓展的实践活动,包括科技竞赛、学术训练、创业实践、社会实践、技能培训、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国(境)内外交流、学校特色课堂、社团活动十大类。同时学校建立了较合理的素质拓展课程安排、素拓学分申请认定、素质拓展证书颁发、开发“素质拓展银行”及素拓币的转换使用等制度。

2.构建创新型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体系要求

根据当前学生和学校素质拓展的表现情况,笔者认为学校在构建创新型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学校要明确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明确教学思想,为学校的素质拓展教育工作指明方向;(2)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工作小组的组织结构,加强与各高校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方面的交流学习,引进新型人才和团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训工作;(3)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的素拓活动,不断地完善素质拓展项目制度和建立健全素质拓展学分的认证制度,简化学生自主开展素质拓展实践活动的申请和认证程序,完善素拓证书的发放使用及后期的素拓币转换制度;(4)加强对学生心理和体能的素质拓展教育,比如参加心理讲座、参加心理社团活动、早晚锻炼等,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素质;(5)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拓展教育,通过领导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心连心的交流沟通,把握学生的发展动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使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得学生相信团队,增强团队凝聚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构建创新型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关键

笔者通过对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研究观察,发现当前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素质拓展活动并不是十分重视,对素质拓展的认识不够深入,兴趣不足,从而导致其参与度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笔者认为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思想上明确素质拓展的重要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从思想上完成从别人要我素质拓展到我要素质拓展的主动转变,学校可以通过素拓教育让学生清楚明白地知道如何去学习、做人、做事、创新创造等,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素拓实践活动。同时,我们在参与新颖、刺激和具有交互性的素拓活动时,要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要及时思考和总结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心灵感悟,并反省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可以改善的地方,对自己进行更加准确合理的定位。

4.有效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育体系

在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素质拓展的表现来分析总结,笔者认为高校应该组织和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第一课堂”同时,加强对“第二课堂”的研究和拓展。“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设计更容易接受的拓展内容和形式,与“第一课堂”相互补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演讲、学涯和职涯规划、朗诵、球类竞赛等有意义的文体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并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开发自身潜能,肯定自我价值,提高学生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各项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各项科技竞赛,例如参加高等数学、物理等各种学科的竞赛及“挑战杯”、机械设计比赛等;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选修学校的特色课程和到国内外的合作院校去交流学习等。

5.构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现如今,社会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时代”背景下,大众草根逐渐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列为“十三五”发展的五大理念之首,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在新一轮的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基于此,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素质水平就显更加重要。因此,笔者认为各高校应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新要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利用好校内外资源,完善工作制度,落实保障激励机制,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新创业项目,树立创新创业典型,建立较为全面科学的创业园区,提供创新创业的资金扶持,完善创新创业的导师配置制度,帮助学生把创新想法应用到创业活动中,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落实到教学教育的各环节中。

学校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组织创业知识讲座、案例分析与商业创意构建、头脑风暴等活动,邀请知名的成功企业家、优秀校友及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并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服务的精神和能力。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依托,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学生创新创业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其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科研立项、创业创新技能项目的培训,并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科研活动和“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和引导学生个人或学生团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生自身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不断地发展完善,进而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全面开展素质拓展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崇彩、冉斌编著.疯狂劲舞:素质拓展训练[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2]雷西合、杜永峰.基于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理性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3]王祚桥、张加明.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5)

[4]刘丰林、王雪峰、刘竞.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思考和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2(10)

[5]佟景才.大学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4)

[6]甘霖.论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青年研究,2003(3)

[7]刘思洋、吴斌、黎岱宗等.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J].科技信息,2010(36)

[8]王钰、张勇、薛保红.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

素质拓展学习体会篇3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 高职院校 体育课 开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74-02

我国在2002年3月就已经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旨在落实推行教育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要求所有高校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确定具有特色的素质拓展计划项目,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面对社会的职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学习工作的需求,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育课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体育教学实践对实现高职生的职业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将素质拓展和体育课有机结合,既满足体育课的正常课时计划和教学目标,又使学生真正得到身心的锻炼和相应的职业技能的提升是本文着力要讨论的问题。

一、素质拓展训练简述

素质拓展训练,又叫户外拓展,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水兵生存训练,是由德国的教育家Kurt Hahn首次提出。素质拓展在初期被称为“外展训练理论”,并成立有专业的训练学校,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极强野外生存能力的战斗人员。战后,这个在户外开展的“外展训练理论”提供服务的培训项目,因其新颖的体验式培训方式和良好的后期效果,很快风靡欧洲教育培训领域,并走向世界。随着素质拓展训练形式的纷繁出新,一般所理解的素质拓展是指在户外利用天然环境或者模仿自然而设计的个别场地,由专业团队精心设计和操作的活动,最终使参与人员达到磨炼意志、挑战自我、锤炼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后来素质拓展因其在凝聚团队方面的突出效果不断应用于企业管理。1995年素质拓展训练由日本等地传入我国以后,迅速地在各个地区各个行业推广应用。

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按照活动实施的对象分类,可以分为团队项目和个人项目,其中团队项目的目的在于凝聚团队,培养协同合作的能力;个人项目的目的在于锻炼个人的意志品质,促进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完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按照项目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高空项目、平地项目、水上项目、室内项目等四大类,其中高空项目包括空中单杠、空中断桥、独索、空中独木桥、空中索链桥、浮云桥、凌云飞步、勇往直前、空中相依、缅甸桥、合力桥、空中绳林桥、速降、速滑、绳网、攀岩、巨人梯、山顶速降、滑翔、航模、求生墙以及其他各种场地小型项目等;水上项目包括抽板过河、水上梅花桩、浮桶架桥、水上单索、跨越大峡谷、水上拉练、勇渡天堑、借力索、溯溪、扎伐、划艇、漂流溪降等;野外项目包括定向越野、天然攀岩、速降、拉练、野外生存、露营、峡谷穿越、城区活动、自行车拉力赛、汽车越野等;室内项目包括雷阵、盲阵、交通阻塞、连环手、盲人摸号、木头的体积、囊中失物、齐眉棍、人体多米诺等。

素质拓展训练不是一种单纯的培训方式,而是进行团队思想教育、培养协作能力、提高个人身体和心理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素质拓展以其新颖的体验式培训理念和不拘一格的训练形式、人人参与体验的训练过程、妙趣横生的情境设计和明显的后期效果,得到众多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和接受。随着素质拓展作用的凸显,许多高校体育课积极应用素质拓展训练,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户外体验项目中的情景设置,可使参加者在训练过程中学会控制、交流、合作,达到磨炼意志、完善人格、团结协作的目的。素质拓展训练也可以是一种体育的方式,于个人而言,素质拓展和体育一样要对个人身体、品德不断进行完善和提高,二者都具有奔跑、跳跃以及各种身体动作的组合和应用;于团队而言,许多锻炼团队的项目和体育中的团队项目其实是互通有无的,素质拓展训练的团队项目有的可以结合体育的某个项目开展,而有一些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也完全可以照搬到体育课堂,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发展。

二、在高职院校体育课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意义

戴维・库伯指出,积极的体验才能产生有效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知识技能和信念都将受到挑战。为了实现学习的有效性,就需要创造一个现实的情境。素质拓展训练正是通过设置模拟情景使参与人员在训练中学会控制、交流和合作,促使坚强意志、完善人格、团结协作能力的获得。当今世界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来充当其无形资产,更需要有顽强的意志、积极进取的心、人际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巧妙手腕来配合其良好的知识技能,使其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发挥良好,将潜伏在其身体内的巨大能力加以挖掘开发。

(一)素质拓展中团队项目的意义。素质拓展训练是一项集体性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素质拓展训练中的团队项目有助于高效、协作工作团队的建设。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在乎的不是一个人的输赢,而是一个团队的成败。这种体验式培训可以改善学生的沟通与社交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想法,甚至说服别人采纳自己的意见,同时也能改善人际交往关系,展开团队协作等。这些有关团队协作的能力,在高度协作化的当今职业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高效率的团队是增强行业部门竞争力的基础。一个人工作能力的突出不能说明整个行业内部或者部门的工作能力,只有团队之间的有效协作,才能给部门工作带来最好的结果。高职院校学生未来从事的行业正是以人为基础的各个行业、部门、团队,这些“职业人”的团队协作能力是他们完成任务、达到业绩的重要基础,只有他们的良好合作才能在行业间取得胜利,从而为自己争取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最终促使良好的职业发展的到来。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项集体性的活动,很容易融入以班级为单位操作的体育课实践活动,在体育课程中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二)素质拓展中个人项目的意义。素质拓展训练,尤其是其中的个人项目,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挑战和自我革新。素质拓展培训能让学生在具备一定体能的前提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克服心理障碍,端正学习和工作态度。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拓展有助于学生在“学生”和“接受培训者”两个角色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不曾发现的能力。

三、在高职院校体育课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策略

(一)作为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开展实施。将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相结合,抛开传统的体育课程的“三步走”结构,将传统的压腿、拉伸等局部动作替代为含有全身身体活动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使学生能够以高度兴奋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到体育课程的主体部分。在选择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时应该选择具有符合跑动或者其他身体活动的具有游戏趣味性的项目进行,比如“三块五”游戏、“长江黄河”等。如此,以游戏的形式,在欢声笑语之中将学生循序渐进地引入到下一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

(二)将与素质拓展基地的合作纳入第二课堂,丰富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和形式。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辅助,又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所习得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学生体育能力方面首先是具备完成个人挑战项目的基本体能,促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活动不至于信心丧失,其次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能来完成团队的协作,帮助团队在活动中取得胜利。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要将培养其知识技能的转化能力和对未来的适应能力放在首位,促进学生个体专业发展等。这也必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因此,可以借助社会力量,统筹各方面人物财力等优势的资源,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可以长期合作的素质拓展训练基地,或者在校外、或者在校内,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不定期或者经常性地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结合素质拓展训练的计划,与基地合作开发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素质拓展项目,供学生挑选,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从事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确保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素质拓展训练开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安全性。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在户外进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需要个人的毅力和意志,更需要有等待同伴的耐心和细心,有体能的考验,更有心理的考验。因此,要将安全教育融入素质拓展训练,强调安全第一。并传授学生从事户外活动所必备的安全知识技能和如何灵活地应用,强调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及同伴间的相互照应的习惯,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确保活动在安全状态下进行。比如,“信任背摔”项目,就应该强调操作过程的严肃性,对所有学员做出明确要求,增强风险意识,预防一切意外发生。同时,培训师或者教师需要亲自指导台下的学生,保证“人床”的平稳和牢固程度。只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增强了安全意识,掌握了预防危险的知识和技能,懂得如何进行自我防护,才能为维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合作性。合作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劳动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当前被企业看重的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成功需要合作,需要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积极默契的相互配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当个人融入团队后,每个人如果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整个团队就能获得“1+1>2”的效果,完成个人能力所不及的任务。当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相结合时需要考虑将能够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的项目进行改变创造,不仅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大量的身体活动,还能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体育课中每个人的身体都得到活动,每个人的大脑都产生不同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陈思维,仲鹏飞,李大为.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4)

[3]薛红,刘利平.素质拓展与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0)

[4]陈洁营.高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5]章晓乐.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若干问题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1)

【作者简介】高勇军(1962- ),男,辽宁海城人,柳州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体育教学与训练。

素质拓展学习体会篇4

[关键词]拓展训练;公共体育;高校;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学校体育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高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想要破解此难题必须找到一种受大学生欢迎的新的体育教育模式,拓展训练应运而生。拓展训练的英文是“Outward Bound”。源于德国教育学家库尔特・哈恩(Kurt・Hahn)锻炼海员心理承受力和残酷环境中生存能力模拟训练的实验。此后,劳伦斯・霍尔特(Lawrence Holt)以拓展训练为目的,在威尔士的阿伯德威建立了Outward Bound学校。它可以说是OB课程模式和OB组织的开端[1]。1962年,美国科罗拉多OB学校在乔什・曼纳等人的努力下正式成立,随后的几年间,OB学校在世界各地不断的涌现,他们践行着OB的思想和理念。1964年1月9日OBI(OB的国际组织)在美国成立。OB得到社会关注和认可后,不断的被融入到教育体系中,并且逐渐建立了自身的课程体系,成功的在教育体系中开辟了体验式教学的新思路。在亚洲地区,新加坡最早成立了OB学校,香港于1970年成立了外展学校,成为中国第一个加入OBI的专业培训机构。1995年,以“拓展训练”命名的体验式教育模式融合改造后进入中国内地。1999年在广州肇庆成立了我国内地的第一个拓展训练基地,随后的几年内,拓展训练在我国迅速发展。

一、国外开设经验借鉴

拓展训练这种体验式教学代表了一种国际化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许多发达国家在学校中开展拓展训练比较普遍。1972年拓展训练进入美国后,被全美的教育普及网络评选为“全美优秀教学大纲”。在美国的体育课程中就有以拓展训练为目的的教学项目,如:独木桥、断桥、空中单杠、身体语言、天梯、信任背摔、攀岩等。在日本,《体育保健大纲》中强调体育课与大自然的融合,许多中小学也开设了拓展课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经常让学生参加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户外活动,新西兰还把野外生存作为必修课,来培养孩子们的生存知识和技能,来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新加坡和韩国不仅把拓展训练引进到学校教育之中,并且以学校为依托成立了许多培训公司。在国外,拓展训练组织发展的也比较完善,例如,外资训练国际组织(OBI)、美国户外领队学校(NOLS)、体验教育学会(AEE)、挑战课程技术协会(ACCT)。发达国家在拓展训练方面研究的比较早,发表了很多专著和文章,这给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提供了大量可以借鉴的经验。

二、国家教育政策支持

国家于1999年6月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决定》特别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毅力。”至此,国家已经将体育与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育部、全国学联于2002年3月25日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决定在部分高校联合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工作,把大学生素质的拓展训练和大学体育教学结合起来,主要目标是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集体责任感、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全能型人才[2]。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内容,是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有利补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部也于2002年8月颁布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明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体育课程的五个领域目标,并将体育课程定义为:“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3]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找到一条适合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新的教学模式[4]。

三、学生家长动力支持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特别是作为父母亲的上一辈,对自己的子女始终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的子女学业成绩优秀,更重要的是通过高等教育成为一名真正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在未来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只要学校加强宣传力度,在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搭起拓展训练交流平台,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拓展训练项目,让家长亲身体验拓展训练的价值,充分了解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引起家长的共鸣,一旦,家长明确这种体验式学习的目的后,家长必将予以大力的支持。

四、迎合素质教育要求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对当代高校教育提出的要求就是:追求健康第一,个性发展,终身体育意识和整体发展[4]。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性格高傲、孤僻、缺乏沟通和与他人合作能力,也有一些学生出现超重、近视等问题,这些现象跟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大相径庭,高校体育中急需一种能够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结合起来的运动项目,拓展训练课程应运而生。

拓展训练以科学育人为理念,符合学校教育的要求,其内容都是经过专业人员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并经过周密的论证和实践的检验,符合我国在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拓展训练是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队友协作配合完成任务的体验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得到四方面的提高:一是,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电网、海上求生等项目);二是,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智慧、勇气和潜能,有利于个性的培养(如断桥项目),可以使他们充满自信,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磨难;三是,在面对较复杂和较困难的任务时,他们必定会想尽办法,用坚强的毅力去达到既定的目标,这样可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四是,可以使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拓展训练可以使大学生拥有一颗平常心,在遇到事情时能静下心来认真的处理。

拓展训练这种“先行后知”的教育方式,将对推进素质教育和人才等方面的培训产生积极的影响。拓展训练不仅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拓展训练课程所锻炼的各种能力正是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五、高校课程改革需要

在新的体育课改中,要求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5]。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学生应是体育学习的主动者、受益者,他们在兴趣的激励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的学习和锻炼之中,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的“主导性”是指重在引导而不是管理,教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体育特长,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来增强自身的体质。

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相分离、国家需求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矛盾、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相冲突,这些都极其不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面型人才的培养[4]。因此,现阶段教学内容与手段的创新成为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但是,近些年的改革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体育教学不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也未将体育精神延伸到更深的层面。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在教学的方式、内容、特点等方面区别较大:

表1可知,拓展训练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相比,教学显得更加的个性化,它通过体验式培训使学生在心灵和精神上得到丰富;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拓展训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主导,学习的引导者,这正是顺应了新课改的方向。

六、软硬件设施可满足

一是教材比较完善。近几年,拓展训练的教材在不断的完善。不仅理论内容丰富,还结合具体的拓展训练案例对实践进行指导,并对其目的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钱永健《拓展训练(修订版)》(2012)[6],此书是对前两本(2006年版、2009年版)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是一部拓展训练培训师的专用著作,全书有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主要叙述拓展概述、理论基础、课程体系、课程模式、场地与器械、安全要求、行为要求与管理、拓展训练在学校的发展、拓展教师等。实践篇主要介绍了高空项目、中低空项目、地面项目、其它项目等具体操作方法和教学过程。吴兆方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这是一本专门针对高校素质拓展训练的教材。另外,刘庆君《团队拓展训练教程》、高彩凤《企业拓展培训全案》和派力《户外培训游戏金典》等编译著,都可以作为高校开展训练课的参考教材。

二是教师素质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普遍较高,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涵养,丰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较强的创新与吸收能力,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他们高度重视安全问题,能经常的检查各种器材,在活动进行中,合理有序的进行组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用专业的术语进行讲解,通过话语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消除心理上的胆怯。也就说他们已经具备了拓展训练开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缺少的就是对拓展训练知识的了解,所以说只要进行简单的培训和学习,他们完全可以胜任拓展训练的教学工作。

三是场地、器械维护费低。拓展训练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不同的学校可以以自己学校所处的地形和学校的实际环境为依托进行拓展训练,尤其是场地项目的实施,需要的设施更简单,容易进行。目前,国内拓展训练主要采用场地、水上和野外三种培训方式[7]。高校可以利用校园、附近的公园和广场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场地;水上项目可以利用校园内的河流、人工湖外,大学的游泳池也是不错的培训场地;至于野外培训,教师可以把培训安排在周末进行。很多项目的设施建设和维护费用也比较低,甚至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改造。如,像背摔、雷阵、电网等项目,只需要一些绳子和废旧报纸,信任背摔,完全可以借助一个看台或课桌进行。空中单杠、断桥等类项目,可以在两棵距离适合的树上用木板做个平台即可;少数需要昂贵器材的项目,也可以用模仿的方式降低成本。例如:野外定向使用的有些器材相当昂贵(如沙盘、指北针、打卡器等),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设计简易的地图代替沙盘,用签到刷卡机代替打卡器[8]。

七、体验式学习理论指导

体验式学习理论是由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罗杰斯等人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库伯是体验式学习的集大成者。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9]。

八、当代社会人才需求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合格的毕业生,使其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人才供过于求。于此同时,很多单位却招不到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就是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就业难”和“用工荒”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只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现在社会更需要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都超群的高层次人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应当加强对学生进入社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进行指导,解决由于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的矛盾。拓展训练就是解决此矛盾最佳教育模式,拓展训练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学生通过“先行后知”的方式来增强责任心和团队协作意识,磨练意志的体验式教育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将拓展训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对学生所欠缺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升,这必然有切实可行的价值。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从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包装”,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是当今的市场经济对现代化人才需求的期待[10]。

九、结语

高等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等相互配合,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人格高尚、能力全面的优秀人才。然而,完全依靠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也已逐渐步入正轨,受到学校教育界人士瞩目。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作为现有传统体育教育必要和有用的补充,不仅拓展了体育课程改革,也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与形式。

参考文献:

[1]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马胜永.我国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全国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8).

[4]白志贤.石家庄市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5]屈睿.新课改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J].教育与职业,2013(5):151-152.

[6]钱永健.拓展训练(修订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7]郭育实.高校开展体育拓展训练的可行性探讨[J].才智,2011(5):257.

[8]杨柳.高校开展体育拓展训练的思考[J].商情,2009(2):34-35.

[9]周刚.体验式学习:高中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方向[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6):56-57.

[10]王澜沧.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及初步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7.

作者简介:黄起东(1976-),男,黑龙江省肇东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方向的研究。

素质拓展学习体会篇5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拓展训练;问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课程已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现代化体育课程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个体作为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并以全面发展作为目的。为了跟上教育目标的改变,体育教学也不能一成不变,所以本文就现代素质拓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析,认为这样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热情,强化学生体质,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意义重大,值得我们共同重视。

1中学生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1缺乏自主锻炼的氛围经过漫长课程改革后,由于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家长、学生都将成为教育体系中不断学习的对象,传统的体育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升学,以取得较好成绩作为目的,从而忽略了体育教学的本质作用,致使学生内心理念产生扭曲,更有懒惰心理产生,最后让学生主动锻炼的热情大打折扣。1.2缺乏挑战经历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做好组织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其理由往往是害怕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有意外发生,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极大地约束了学生锻炼激情,当其面对种种困难时没有独立解决的能力,缺乏挑战精神。

2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应用的适宜性

拓展训练的应用往往是来自于学生的需求。据了解,国内有很多中学学生并不重视体育课,更有讨厌体育课程的学生,其主要原因在于体育课程内容单一、乏味,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因为课程的枯燥致使学生毫无兴趣,从而阻碍了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主动性,为了解决这样的现状,中学体育课程中急需引入些新的元素来丰富其知识。一直以来,我国体育教学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即教学过程并没将教学内容深入细化,直至精神领域,长期徘徊在其知识的表面,而忽略了内在精神的传达,特别是体育教学课程中。虽然有的中学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然而结果并不十分有效,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未得到相应的提升。只有将体育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同时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合理地改善传统体育教学乏味的内容和单一的模式,做到将体育课程教学和实际活动相连接,打破传统课程封闭式教学的约束,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素质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3与体育教学的目标基本一致

曾经有位著名的学者提出,在对一个事物进行探索之前,我们应先确定该事物的功能和价值,以及其运用之处,将不同的事物根据其价值所在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应的价值取用。据文献资料显示,在体育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可以以学生个体作为教学对象,对拓展训练项目进行分类:(1)旨在增加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建立学习或活动小组,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凝聚力;(2)旨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3)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让学生具备应对挑战的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从而做到德智体全面的发展。因此,拓展训练和学校体育教学的相关政策相符,具备可行性。

4与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相同

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不一样的学习模式,为了更好地实施体育拓展训练,需要提前做好课程详细规划,将课程分为团队热身、挑战自身、总结自我、提升身心等环节,这些详细的规划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学习兴趣、知识认知等。在体育拓展训练中,常以身体的活动作为主要运动方式。整个体育拓展训练过程和传统体育教学大同小异,然而拓展训练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自我总结、身心提高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重新认识自我,并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敢于面对新的挑战。所以,拓展训练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几乎相似,但拓展训练目的更为深远。

5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可操作性

5.1课程设置方面结合中学生实际情况,考虑其正处于青春期时段,信心会有不足,当面对困难时,容易逃避或者冲动。再者,学生正处于精力活跃的时期,对新鲜事物总抱有试试的心态,且知识的接收能力也较快。综合以上情况来进行体育拓展训练的课程内容的设置,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着以“强化体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的原则,参考国内外经验教学和内容,并结合国内中学的实际情况,建设出适合中国中学生的一套拓展体系,要求做到适应中国中学教学环境,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如按照拓展项目进行分类,按照季节的不同内容应相应改变,根据学生个体能力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也可以按照室内外进行分类,从而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形式固定单一的局面。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很好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教学内容的精神。5.2场地器材方面在对拓展训练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后可知,此种训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不需要高端的设备设施支持。在训练场地上,就目前国内开展的中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来看,水上或者高空的场地较少,主要活动场地还是以地面为主,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个体特征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拓展训练的项目也变得多样化,将拓展活动和自然环境相结合成为了教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野外知识水平得到了丰富,同时还打开了学生视野,为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奠定了基础。而中学体育拓展训练教学中所用到的教学器材往往成本较低,如呼啦圈、羽毛球、篮球等器材,这些器材都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来选择的。在实际拓展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个体情况来进行器材上的调整或改造,这样不仅为学生带来更好的物质支持,同时也可让教师参与到拓展教学探索开发创新的环节。

6中学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6.1拓展训练在中学开展应注意内容的设计和选取拓展训练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一种创新课程,其教学目的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其身心,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规划上要求多样化,并结合学生阶段性特点来进行设置。由于此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萌芽阶段,智力水平还有待开发,且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又因学生自我认识能力不足,所以需要教师及时为学生做出相应拓展项目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帮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6.2拓展训练在中学开展要考虑安全问题在任何活动过程中,安全总是被放在第一位的,体育素质拓展训练也不例外,其多样化的内容让安全工作显得极为重要,所以在整个拓展训练过程中,不只是教师需要重视安全,学生也需加强对其的安全知识宣传,以提高其安全意识。正因为拓展训练是一个创新的新型课程,这样的一个轻松、愉悦的过程很容易使学生们掉以轻心,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忽略安全问题。所以,为了解决安全问题,在进行拓展训练前,教师需要仔细检查训练器材的完整性,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做好记录,同时作为备用器材方案来保证教学的按照预期顺利进行。

7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7.1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拓展训练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主,在过程中增加些具有提高学生学习激情的元素,通过这些活动来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强化其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逐渐去尝试挑战,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的。与传统体育教学不同的是,拓展训练不再是焦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而成了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完成的课程,这对学生个体兴趣和智力的开发有很大的益处。7.2顺应课改发展趋势受到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约束,教学内容只有体能训练,枯燥乏味不说,教学层次也较低,无法让学生领悟到其精髓,并且传统体育课程注重个体技能的培养,这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遭到了严重阻碍,所以根本不能对学生体育能力、身心健康进行全面培养.而拓展训练将课程教学和自然相结合,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从而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种种局限,并完善了我国中学体育课程体系,让课程紧随时代的发展。

8结语

体育素质拓展训练是一次体育课程上的大胆创新,自中学体育教育实现素质拓展训练教学以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拓,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逐渐拥有团队协作能力和善于挑战困难的能力。整体来说,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学生走出校园、迈向社会奠定了基础。总结以上内容,素质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育的实施,对我国中学体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和摸索。

参考文献:

[1]崔璐.中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开发与实施[D].烟台:鲁东大学,2014.

[2]刘玉兰.拓展训练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84-86.

[3]何娟.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拓展的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6.

[4]王飞.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分析[J].学子:理论版,2015(24):82.

[5]郭恩次.浅谈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J].明日风尚,2016(5):203.

[6]张伟.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6):163.

[7]邓诗宁,邓子奋.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10).

[8]居春华.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研究[J].新课程:上,2011(8):132.

素质拓展学习体会篇6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素质拓展训练;构建

素质拓展训练起源于上个世纪4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部分高校广泛采用的学习训练方法,有很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素质拓展训练一般通过进行一些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以达到培养高校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实践证明,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不仅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观和现代课程论体系,也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发展课程目标。

一、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要想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当中,就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但要掌握良好的知识基础,还需要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但是当今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多数都没有受到过挫折教育,在家长、学校和社会大环境的呵护下,这些学生很少有吃苦的机会,因此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这些心理因素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步入社会时很难快速地适应社会,使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产生很大的挫败感。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当代社会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很重要的两点就是要具备合作、进取的精神。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渗透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潜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无限的活力,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素质拓展教育在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之后,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发展迅速,成为很多高校和现代化企业的培训课程。

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大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自然过渡。素质拓展训练中的各种训练项目非常符合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些项目内容新颖、过程刺激、条件苛刻,对于很少经受吃苦训练的大学生而言具有很高的挑战性,他们普遍有着不服输的性格,这些素质拓展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努力克服困难,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培养出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以及团结向上的精神。同时,素质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构建

我们的素质拓展训练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与日常的生存生活技巧紧密联系起来,在接受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加以改进。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体验学习为主,通过各种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互动式训练项目和具有较高挑战难度的户外训练项目,促进对学生进行体能的训练、生存技巧以及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在参与体验中得到锻炼和学习,在分享和感悟中得出成果。

(一)素质拓展训练中合理建设师资队伍

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其中包括良好的个性品质、较高的智力水平、果断的决策与组织能力等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要有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要坚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素质、组织课堂能力、教育心理学、哲学等理论;

2.户外活动的经验

除了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教师还应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锻炼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积累更多的素质拓展经验,为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方便给予学生及时正确的指导。

3.组织协调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发现训练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当中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来适当的调整各种拓展训练项目,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针对以上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通过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反思、积累,不断完善充实自我,以适应素质拓展训练要求。其次,壮大师资力量,满足教学需要。在培养专兼职师资队伍的同时,也应该根据实际,加强学生助理培训师的培养工作。可以通过素质拓展工作坊建设,培养一批合格的助理素质拓展培训师,协助教师进行日常教学工作。

(二)高校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分类

1.按照训练场地和设施的不同进行分类

①高空训练:空中独木桥、勇往直前、攀岩等;②场地训练:信任背摔、激流勇进、穿越湾桥等;③野外训练:野外露营、神秘宝藏、洞穴探秘等;④水上训练:水上梅花桩、划艇竞赛等;⑤室内训练:盲人摸象、人体多米诺等。

2.按照学生的参与方式来进行分类

①个人训练项目:速降、水上滚筒等;②集体训练项目:锵锵三人行、人体多米诺等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科学性的原则,合理安排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要根据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计划在制定中要综合考虑通过变换场地和设施,利用多种参与方式,激发训练的活力。同时,体育教师要注意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在体育课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组织形式

在我国,将素质拓展训练加入到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正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训练项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活动内容。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个人成长及团队融入为切入点,按照团队组建――团队融入――执行力――大团队融合与总结分享的逻辑顺序设置项目学习任务,具体包括信任背摔、空中单杠或空中断桥、挑战NO1或鼓动人心、毕业墙等经典项目。课程兼顾了热烈与快乐的氛围、高参与性、高压力、思维与行动等多个维度,为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实现学院各专业培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训练项目既可以作为必修课,也可以作为选修课。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选修课试点教学,等到试验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推广,延伸到全校的范围,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在积极地体验学习中磨练意志,提高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另外,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体育设施组建相应的素质拓展训练俱乐部,让更多感兴趣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

总之,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到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当中,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坚强的意志得到磨练,团队合作意识加强,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这是时展的需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广大高校领导和工作在体育教学一线的教师要认识到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为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与支持。

参考文献:

[1]韩奇.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9(14):77-80.

[2]朱光辉,王薇.普通高校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探索研究――以拓展训练课程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0):87-88.

[3]韦玉.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35

素质拓展学习体会篇7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034-02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大体可分为个别谈心和团体辅导两种。素质拓展训练法作为团体辅导的一种,是近年来引入的新型教育方法,它重点培养受训者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培训对象在团体协作中准确地自我定位,审视自己,并且学会与人保持健康良好的交往与沟通,对培训对象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1]。

一、素质拓展训练内涵

传统的拓展训练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用于盟军军事训练。这种训练极大地提升了预备军人的生存意志和协作技巧,使盟军拥有了新鲜且优质的后备力量。但传统的拓展已不适用于高速发展的时代,因而为了满足世界各团体组织对人才培养锻炼的要求,诞生了素质拓展训练。现代素质拓展是将传统场地拓展训练与生存体验相结合,以“在做中学”为中心的全新体验式培训方式。它利用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达到目的,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2]。素质拓展训练借助于教育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针对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让学员在模拟或自然的环境下获得体验,接受个人潜能的激发和团队凝聚力的挑战,并共同分享参加活动的感受的一种课程[3]。

二、医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现状分析

1.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医学院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大体呈现积极向上趋势,但在小范围内仍具有消极思想。首先,医学生的思想是解放的,善于发现并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其次,医学生不断追求进步、独立,明确认识到人生的意义,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争取逐步实现自身价值。然而,目前我国医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很大,且正处于青春奔放时期,从心理学上说,自身具有冲动叛逆的心理。当面对枯燥乏味的医学理论知识、学校单调无味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网络、报刊等中的一些负面信息导向时,医学生的理想会出现低层次和模糊性,同时加重了逆反心理,便对思想素质教育产生轻视、漠视,甚至消极对抗的态度。

2.心理素质现状分析。据调查,医学生心理负担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其一是,部分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变得茫然。医学生升学后,感觉不适应,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目标而逐步失去动力,沉溺于网络游戏、恋爱的刺激中。其二是,部分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变得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3.身体素质现状分析。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医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整体上不理想。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社会实践中,好的身体素质对于医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导致医学生体质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部分医学生在高中由于升学压力,不注重自身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进入大学后底子薄,再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必然身体素质不强。第二,部分医学生在大学期间不重视体育课,总是寻找借口不参加正常的体育课。第三,由于衣食住行的质量提高了,部分大学生不自觉的暴饮暴食,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三、素质拓展训练的认知

1.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过程。素质拓展训练对环境的需求基本上可分为水上、野外和场地三种,其训练方式包括充沛体能、成功心理、自我挑战和团队合作等。素质拓展训练精心设置了一系列新颖、刺激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去体会、去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让他们的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得到启发,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发现、醒悟,对个人、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整个过程包括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和应用等五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将活动后的体验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素质拓展训练的特点。①情境性。对封闭在书本、课堂里的医学生来讲,情境学习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模式,它可促使医学生通过外在环境和内在心境两方面去获得真实的体验。在拓展训练的场景中,学员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料,但又必须马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做出反应,加以解决,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对知识更深刻的体验。②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激发调动人的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拓展训练的理念就在于要求学员在某个情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学习体验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医学生通过加强自身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富有激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知识。③反思性。反思伴随着素质拓展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反思既可促进学员在某一情境中产生的联想,又可在情境外帮助学员回味,拓展训练的目的就在于这种心灵的振颤所带来的思索。所以医学生在素质拓展训练中的反思,都是一次重新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使医学生将所获得的感悟迁移到学习和工作中去。④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体验都是不同的,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形成自己对事物独特的体验和领悟。因此,拓展训练的结果总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的,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形成不同的感受、体验。每一位医学生,通过这种拓展训练,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领悟,进而促进自身进步。⑤实际可用性。素质拓展训练的最重要的主旨在于学员在情境中通过自身真实的操作和切身的体会交流后,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此外,拓展训练中,在培训师的帮助引领下,可以提高医学生在活动中的领悟力,减少盲目性。

四、素质拓展训练法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医学生中所体现的积极作用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先行后知”的现代学习方式和训练方法,它以活动为载体,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受训者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和团队意识形成等目的,并借助训练后的触动、感悟和思考,影响和指导其未来的事业和生活[4]。

1.挑战自我,完善人格。在素质拓展训练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不是你不能,只是你不敢,不是你的能力问题,而是你的心理问题[5]。许多医学生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条件的同时,挑战精神缺乏,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当今社会,其心理负担所产生的压力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工作者在素质拓展训练中,针对医学生心理素质弱,可以为他们精心设计类似挑战心理极限的项目,让学生充分接受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如:“空中断桥”项目,要求学生站在8米的高空,在教练的保护下,从一块木板跳到平台上。学生通过这种集训法,学会承受压力,控制情绪,挑战自我,果断实施,进而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2.协同合作,增强意识。如今的医学生,因家长的宠爱、自身的不严谨,大部分养成了孤傲、任性等性格,缺乏合作精神、团体意识。素质拓展训练让医学生学会如何参与团体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意识到团体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体会队友间的相互信任的价值。团队意识的提高和合作精神的加强,有利于医学生明白在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所要扮演的角色,为医学生认清自己以及合理的定位自己奠定了基础。通过团队合作,纠正自身不严谨态度,增强理论创新和临床技能的提升。

3.相互沟通,加强交际。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善于交际沟通的问题不可忽视。目前国内医疗卫生体系不合理,风气不正,医疗纠纷不断,医患关系紧张,因此,医学生掌握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在素质拓展训练中的“盲人走路”项目中,学生就需要扮演“盲人”或“指挥者”的角色。“盲人”与“指挥者”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默契,建立相当程度的信任,“盲人”在“指挥者”的帮助下越过障碍,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让医学生感受信任与被信任、接受帮助和帮助别人,领悟在一个团队中沟通交流、信息共享是团队具有良好凝聚力的必要基础[6]。

总之,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突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团体合作、交际沟通等方面能力的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尤其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医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法的教育模式更加具有直观性与现实意义,有效改善医医间、医患间的关系,增强医生的医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洪晓波.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4):169-170.

[2]卞小华.素质拓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平原大学学报,2008,25(3):115-117.

[3]李薇,肖丽哲.拓展训练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2):90-92.

[4]朱广奇,李永建.从拓展训练的特点看其对大学生的心理促进作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9):89-90.

[5]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6]李姣芬,陈四军.拓展训练在医院职工培训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3):1477-1488.

素质拓展学习体会篇8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积极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基础教育要求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义务教育小学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明确规定,体育教学不但要“增进学生身体健康”,还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及“获得活动健康、体育知识和技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精心设计训练项目,引入拓展训练,符合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可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往往只是单纯的体育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不能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教学组织、内容和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可进一步丰富和改善体育教学模式,以更生动活泼的形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随着社会发展,小学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生存空间狭小、学习压力大、心理素质差、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突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让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动态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不断提高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养成顽强的拼搏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小学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的方式和方法

拓展训练是以体能活动为引导而开展的系列认知、情感、意志和交往等体验活动,其具有挑战自我、增强合作、自我教育等特点。拓展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达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磨炼意志,战胜困难,以及培养协作合作精神。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先进地区,不少小学已对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作了很好的探索。如江苏南通的通州小学以生活常见的泡沫板作为游戏器材,拓展了以“跳”为主的游戏,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开发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再如如皋市安定小学以学生的“玩”为切入点,把“飞镖”这一运动素材,与运动技能进行整合,制定了飞镖侠拓展训练项目,丰富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科学设置拓展训练项目,使之成为体育教学课程的拓展和有益延伸,这已成为一种小学体育改革的新趋势。在体育教学中设计拓展训练项目,可采取以下的方式方法:

(一)通过对教学教材内容的创新设计拓展训练项目。可根据球类运动特点,结合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心理规律,对球类运动与游戏相结合进行拓展,如根据篮球特点,可自创篮球操等趣味玩法;再如对乒乓球,也可设计“地面式乒乓球”玩法。创新教学教材内容,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变纯粹的技术练习为生动活泼、富有新意的体育教学活动,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性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的魅力从而增强参与锻炼的热情。

(二)通过对民间运动项目的改进设计拓展训练项目。如跳绳是民间一种娱乐项目,器械简单,可锻炼人的弹跳、速度、平衡、耐力和爆发力,是一项适合大众的体育健身运动。可借鉴这一民间活动项目,改进练习的方法形式,发挥跳绳中跳高、练素质等潜在功能,对学生进行拓展动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促进学生顽强意志的养成。也可根据当地的一些传统民间运动项目,通过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设计成适合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进行拓展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通过对常见体育游戏的拓展设计拓展训练项目。如对常见的拔河游戏,可设计形式多样的角力竞技,拓展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运动项目的情感价值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如可以跳跃游戏作为拓展的切入点,设计出袋鼠跳、多人链接跳、连续跳过障碍等系列拓展训练项目,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享受体育快乐,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当然,小学体育拓展训练形式方法还有很多,这就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勤于思考,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创新。

三、小学体育教学的拓展训练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这是一个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其目的就是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以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结合学生身体、心理特点设置拓展训练项目。拓展训练不能脱离学生成长规律,盲目追求创新,要根据学生身体、心理状况确定承受的强度来进行训练。拓展训练的难度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训练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从而达到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开展拓展训练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小学生的身体、心理正处于成长时期,生活、人生经验不足,因此开展拓展训练,要选择安全的地点和训练内容,严格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认真讲解训练的要点,注意训练的方式方法,做足保护措施,以防万一。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更好地传授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顺应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完善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于海涛,常会丽等.学校体育拓展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5.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教师职称述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优秀教师主要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