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3 22:44:28

公共建筑论文

公共建筑论文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能源和资源压力日益增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大力倡导“环保节约”的理念。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作为政府服务人民的具体落实,其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落实我国政府的相关号召,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由于大型公共建筑是一种公共型建筑,其还必须具备足够的观赏性。比如许多地区的剧院、体育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其外形十分有特色,观赏性较强,逐渐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成为其所在城市的标签,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此外,大型公共建筑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民众的,因此,在进行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时,应从实际功能需求的角度考虑出发,保证建筑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具有足够的实用性,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活动的实际需求。

2大型公共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点解析

2.1基础结构的设计

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其面积较大,因此对其地基的结构形式有较高要求。在设计前,需要对其地基础部分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测,比如看其土层为黏性土还是粉土。确定好基础部分的地质条件之后,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抗浮措施。比如可通过增加埋深、增加多层部分的自重等措施来抗浮。基础结构的设计还要防止不均匀沉降的出现,可通过复合地基、沉降后浇带以及减小荷载等方式来进行。

2.2承重结构的设计

大型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健身中心等,其空间结构十分复杂,受力分析也较为困难,若是对承重结构的设计存在问题,则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保证重要承重构件具有足够的弹性,这样在遇见如地震等突况时,整个结构还能处于弹性状态,这可大大提升大型公共建筑的安全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建筑上部的屋盖和底部的混凝土的协同作用,建立相应的整体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协同作用是指大型公共建筑的混凝土和上部网架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即混凝土对网架或膜结构的变形和受力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在实际设计中,要协同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混凝土发挥承载作用,可在保留传统网架结构的同时,将其杆件和空心球节点安装构造来进行处理,从而来降低用钢量;而且还要使得面板的外伸钢筋与底部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依靠内力的传递来达到共同变形,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具体来说,需要将整体模型中大型公共建筑上部网架结构支座的反力荷载作用到建筑下部的混凝土结构柱顶部分,然后利用相关软件来计算大型公共建筑底部的混凝土结构并反复校检,同时还要进行中震弹性验算,一般采用forten软件结合SAP2000软件来进行计算。在体育馆的整个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看台部分占有很大比重,看台的框架柱以及斜梁是主结构的抗侧力构件,而整个大型公共建筑的布置会使得结构的刚度中心稍微偏移。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在支撑建筑上部网结构的框架柱柱顶和中间位置设置多道联系环梁等方式来降低看台柱的计算长度,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减小结构刚度中心位置偏移带来的影响,提升整个结构的刚度。

2.3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

在一些较为特殊的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往往要考虑其实际使用情况。比如体育馆经常会有跳动,而若此区域梁的跨度较大,则很可能会引起较为强烈的竖向振动。根据我国《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为了消除人们的不安全感、避免共振的发生,建筑结构的竖向自振频率应当大于3Hz。此外,体育馆的训练厅等区域上空的大跨度混凝土应当施加预应力,要均匀布置预应力梁。预应力筋的张拉系统应当在0.76左右,其直径应当在15.54mm左右。在设计时还应当注意,要根据计算结果的不同对建筑的不同部位进行预应力分类,控制预应力梁的挠度和裂缝,以此来保证结构的安全。

2.4建筑顶部的设计

2.4.1计算模型的设置

在进行建筑顶部的设计前,需要设置相关的计算模型。一般来说,要对大型公共建筑的顶部进行单独计算,顶部与下部混凝土的框架连接则要进行建模计算,这在前面已经详细分析过。总之,要根据计算模型来对整个建筑顶部的整体协同工作进行分析。

2.4.2荷载分析

在分析大型公共建筑顶部的荷载作用时,应当综合考虑风荷载、恒荷载、活荷载以及地震荷载的作用。比如计算活荷载LL、恒荷载DL(包含半跨作用的活荷载LL2)、温度荷载(±15℃)、风荷载和雪荷载等多种组合工况;若是建筑处于多地震带,则还应当考虑双向地震作用Exy、水平地震作用Ey、Ex和竖向地震作用EZ等多种作用的组合工况。

2.4.3次结构的设计

建筑顶部的支架结构主要包括天窗支架结构、天沟支架结构等。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大型公共建筑的顶部支架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较多,其很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以致出现漏水或天沟拉裂等情况。檩条的结构主要蜂窝式结构、实腹式结构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就是实腹式结构。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实际局部风荷载系数,进行局部的加强,以保证结构的问题。

2.5抗震结构的设计

抗震结构作为结构设计的一部分,其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安全。目前来看,钢结构是最常用的抗震建筑材料,因为其很容易形成大构件,这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性,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而若钢材料的强度较高,但发生地震时,其可以承受较大的能量,只发生变形而很难出现断裂等情况。在进行抗震结构的设计时要应当要注意避免出现不连续等情况,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应力过于集中,从而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尤其要注意剪力墙、梁和柱的接头等位置,这些位置若不牢固,则会使得作用力的传接不够顺畅,从而对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3结语

大型公共建筑主要用途是公共服务,其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使用的舒适度,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其设计要点进行探讨。大型公共建筑在设计时必须遵循实用性、经济性、节约性以及美观性等原则。本文从大型公共建筑建设规模的确立、基础结构的设计、承重结构的设计、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墙的设计、建筑顶部的设计以及围护系统的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设计人员有所启示,从而提升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结构设计水平。

公共建筑论文篇2

至此屋顶景观在很多国家得到发展,有些国家在构筑新的建筑时,就已经把屋顶景观建设规划在内,甚至为了在屋顶上建造屋顶景观,改变建筑结构,使得建筑更适合用来建造屋顶景观,而且建造技术和艺术水平也在进步。我国的屋顶景观发展比一些发达国家起步晚,20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座建筑与屋顶景观同时规划同时竣工的广州东方宾馆落成。到了80年代初,北京长城饭店建成。它标志着在寒冷的北方也有能力创造条件,设计施工建造大型的露天屋顶景观花园。随着社会环境需求的迫切,城市的发展格局要求,建筑“第五立面”———屋顶景观被纳入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来,各地区纷纷采取不同的形式,建设屋顶景观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作为屋顶景观设计的技术规范。

二﹑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原则及要素

1、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原则

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原则细分为环境学﹑功能性﹑人性化和生态化四个方面。所谓环境学就是人们要关注﹑保护﹑合理利用地球上的生态资源。而建造屋顶景观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改善我们身边的生存环境,在公共建筑屋顶上进行景观设计,给城市里的人们多增加一处可以休憩的开放式公共空间。进行屋顶景观设计就是要实现它的功能,屋顶景观的功能类型由它的建筑属性决定,可以通过设计体现出来。北欧的挪威冬天很冷,而且冬季漫长,挪威人就在屋顶上种植草坪,让草坪在屋顶上形成一层保温层。屋顶景观应根据该建筑的功能类型来进行设计,要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要做到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景观设计师要处处为人着想,在对景观进行具体设计时,要做到无障碍﹑易到达﹑易识别﹑可交往。对屋顶景观进行设计以生态学为基础,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对景观植物造景进行设计,考虑如何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同时要善于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提高景观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应,减低后期的管理和养护成本。

2、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要素

(1)植物设计。公共建筑屋顶上的植物应尽可能的让它发挥它的生态作用与景观作用。植物配置的多样化,可实现任何理想中的景观效果。屋顶上植物配置以中高灌木确定骨架,小乔木或大灌木作为景观性植物,小灌木或地被植物造层次。兼顾植物的形态及色彩搭配。减轻植物土壤的重量给公共建筑造成的负担,土壤应采用人工合成的轻质土。

(2)水体设计。水景元素是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中的特点是以观赏为主,一般会从花园休憩的位置构建主视角,确定水景最佳位置。在建筑的顶面积大、承重力条件很好的前提下,设计中可加入叠水的假山等元素;面积小的屋顶可以考虑体量小风格清新的涌泉,充满动感。

(3)屋顶上的建筑与景观小品的设计。为了更好的体现屋顶景观公共空间的功能,根据屋顶的荷载,可以在屋顶上建造少量﹑小型﹑轻质的建筑如亭子﹑廊架﹑阳光房等。在公共建筑的屋顶上设计些景观小品,如轻质的假山石头﹑灯具﹑雕塑﹑装饰墙等,可以加强公共空间景观的趣味性。在具体设计时,要从位置,角度,环境风格统一方面进行思考,还应充分考虑小品的尺寸﹑色彩﹑样式和质感等要素,让景观小品艺术性充分发挥出来。对于自身比较重的小品,尽量将他们放在顶梁所在的位置之上。

(4)硬质铺装.公共建筑屋顶的硬质铺装是屋顶景观组团空间划分、功能区域连通的组成部分,路面硬质铺装是屋顶景观的脉络,联系着各个景物,具有引导视线,加强景观轴线作用。在对园路进行设计时,除了满足使用功能以外,更多的注重铺装的艺术装饰效果,根据环境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构图形式、图案、尺寸、颜色和材料,尽量与整体风格形成统一。设计中应考虑到公共建筑的承重,应选择轻盈又美观的铺装材料,例如地砖、防腐木等;此外,在进行铺装的时候,为了保护防水层,应在铺装和防水层加一层隔离。

三、公共建筑屋顶景观的限制因素及解决办法

1、荷载承重。在屋顶建设各项景观工程之前,设计师必须对建筑物荷载能力有精确的了解。屋顶景观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为了减轻屋顶荷载,可把新的技术﹑材料﹑设计方法运用到屋顶景观设计中,尽量使用轻质材料制作构筑物和景观小品;为了提高安全系数,必须合理的布置承重,将亭廊、花坛、树池、水景、造景石等偏重的设计要素安排在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上,减轻屋顶的负担。

2、防水与排水。在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中,防水层非常关键。屋顶防水层的最大功能是防止水渗透到建筑内。防水层的位置一般在植物的下面,并且要确保植物的根系不能穿透防水层,另外还要保证园林工具,维修设备等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对其产生破坏。屋顶景观施工前首先对原有屋面进行防水检测,若有小面积漏水现象,要尽快进行修补。排水(蓄水)的是排除屋顶上的积水;储存较少的水保证植物生命。若屋顶景观的排水层设计的有问题,积水不能及时排走,增加防水层的负担和屋顶荷载,还会导致植物的根系腐烂。所以,屋顶景观的排水层与防水层一样重要。。

3、风和温度。在公共建筑物顶层进行景观设计,由于公共建筑大多数为高层,屋顶风力较大而且植物的植土厚度有限,因此种在屋顶上的植物属性必须既要抗风又不会轻易倒伏。对体量偏大的乔木,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做好防风措施。除了防止植被受风的影响外,像桌椅太阳伞﹑雨棚等这些轻质的设施也要采取固定的措施。另外,在城市里,风受到建筑物的影响可能会变大,设计师在设计屋顶景观的时候,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风力,常用的方法是用挡风板和防风墙来阻止大风或改变风的方向。由于夏季气温比较高,建筑物表面受到阳光强烈的直射,其表面温度急剧升高,很容易对植物造成伤害。而冬季温度偏低,植物面临低温考验。因此,在植物配置设计的时候,就应考虑到选即耐旱又抗寒的植物。屋顶的管理人员也要根据温度的不同对植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屋顶景观不仅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还给都市人群多提供了一处休闲游憩为一体的户外活动场所。因此,在设计之前要对公共建筑屋顶本身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的环境,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不能局限于考虑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根据建筑的使用类型和企业文化来给屋顶景观进行功能定位,满足人的使用要求,进而确定设计风格,整个景观应该和谐统一,要有整体的设计思路,屋顶景观要与它周边的大的景观环境协调一致,善于利用周边优美的景观环境,把好的景观环境设计引到屋顶的景观中来。把影响屋顶景观的限制因素,运用艺术手法,把它变为环境中的景观特色。把人文与生态二者结合到一块,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屋顶景观。希望大家对建造屋顶景观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希望人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屋顶景观设计中,我们的城市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公共建筑论文篇3

关键词:艺术化,公共艺术,城市建筑,建筑形态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潮流,在讨论建筑生产与审美接受中往往倾向于后者,在讨论建筑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时偏重于精神功能,在讨论建筑的技术文明与人类文化对建筑的作用时更强调人类文化等,在城市建筑形态中这种倾向更是明显,这些现象和潮流反映出今天建筑活动对人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形态的公共艺术化表达主要是把建筑形态的艺术表现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去寻求公共艺术与建筑形态融合的策略、方法和原则,并探究公共艺术如何使其象征语意、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通过建筑形态的艺术化表达出来,从而使公众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更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1.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1.1 建筑艺术的公共性 

建筑,作为功能的实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公共性,是艺术介入生活的体现。生活的经历离不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强制性”的,人们不可能对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视而不见。因为它是物质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兴趣还是无兴趣,都会经常面临着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无论建筑材料是石块、砖瓦、混凝土或钢筋,这些建筑都会“逼迫”人们提出自己的审美评价。与其他艺术和工艺品相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师们所采取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建筑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艺术,它总是试图达到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建筑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它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是一门技术,但终究是一门艺术,它有着自己的历史责任,它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它寄寓了公众美好的记忆、理想、期望,它就是一种伟大的公共艺术。 

1.2 建筑的载体性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不仅要有实用功能,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讲究艺术性。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同时,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往往可以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或艺术表现形式给予加强,甚至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回顾历史和传统,公共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从没有脱离与城市、建筑、环境的互动和融合,例如传统公共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依托或是附着建筑内外空间的如壁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等装饰艺术。这些装饰艺术与建筑空间有机而系统的融合在一起,强化了建筑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意义,使整个建筑空间传达着特定的意义,实现了实用功能和精神表达的统一(图1)。看到狮身人面像,我们必然联想到金字塔和埃及文化;巴比伦伊什塔尔门则与华丽的釉面装饰相联系;兵马俑、石马石虎是秦汉陵墓建筑的艺术符号;哥特建筑样式同样笼罩在拱顶和玻璃镶嵌的精美装饰下。这些艺术形式附着于建筑实体或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与建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凸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建筑历史的闪亮标志。 

 

 

建筑艺术不仅是诸多艺术作品重要的物质载体,而且有实际的物化功能,时代的审美取向和艺术思潮在建筑艺术创作中也有多方面的体现,建筑以其特有的物质功能和艺术表现力,成为新时代有力的注脚,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极地影响了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完善着公共艺术的审美意义。 

1.3 百分比艺术建筑 

公共建筑论文篇4

关键词: 艺术化,公共艺术,城市建筑,建筑形态

Abstract: Building on the art of shaping space form, to meet the public art space, the spiritual needs of life, architectural form of urban public art is a unique public art, it is the architecture for the public expression of a forms, through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architectural modeling language,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as a public vehicle for artistic expression, active use of building space that can be used in a variety of elements, and using a variety of artistic forms and techniques to bring a symbol of public art semantic, Aesthetic and cultural spirit into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environment, so that the public space of urban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is more profound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Keywords: Art, Public Art, City building, Architectural form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潮流,在讨论建筑生产与审美接受中往往倾向于后者,在讨论建筑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时偏重于精神功能,在讨论建筑的技术文明与人类文化对建筑的作用时更强调人类文化等,在城市建筑形态中这种倾向更是明显,这些现象和潮流反映出今天建筑活动对人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形态的公共艺术化表达主要是把建筑形态的艺术表现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去寻求公共艺术与建筑形态融合的策略、方法和原则,并探究公共艺术如何使其象征语意、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通过建筑形态的艺术化表达出来,从而使公众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更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1.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1.1 建筑艺术的公共性

建筑,作为功能的实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公共性,是艺术介入生活的体现。生活的经历离不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强制性”的,人们不可能对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视而不见。因为它是物质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兴趣还是无兴趣,都会经常面临着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无论建筑材料是石块、砖瓦、混凝土或钢筋,这些建筑都会“逼迫”人们提出自己的审美评价。与其他艺术和工艺品相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师们所采取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建筑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艺术,它总是试图达到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建筑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它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是一门技术,但终究是一门艺术,它有着自己的历史责任,它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它寄寓了公众美好的记忆、理想、期望,它就是一种伟大的公共艺术。

1.2 建筑的载体性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不仅要有实用功能,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讲究艺术性。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同时,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往往可以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或艺术表现形式给予加强,甚至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回顾历史和传统,公共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从没有脱离与城市、建筑、环境的互动和融合,例如传统公共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依托或是附着建筑内外空间的如壁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等装饰艺术。这些装饰艺术与建筑空间有机而系统的融合在一起,强化了建筑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意义,使整个建筑空间传达着特定的意义,实现了实用功能和精神表达的统一(图1)。看到狮身人面像,我们必然联想到金字塔和埃及文化;巴比伦伊什塔尔门则与华丽的釉面装饰相联系;兵马俑、石马石虎是秦汉陵墓建筑的艺术符号;哥特建筑样式同样笼罩在拱顶和玻璃镶嵌的精美装饰下。这些艺术形式附着于建筑实体或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与建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凸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建筑历史的闪亮标志。

建筑艺术不仅是诸多艺术作品重要的物质载体,而且有实际的物化功能,时代的审美取向和艺术思潮在建筑艺术创作中也有多方面的体现,建筑以其特有的物质功能和艺术表现力,成为新时代有力的注脚,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极地影响了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完善着公共艺术的审美意义。

1.3 百分比艺术建筑

在公共艺术融入城市建筑空间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欧美国家已有相当长时间的成熟运作,在发展公共艺术的宏观规划机制上摸索并建立了“百分比艺术建筑”的作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百分比艺术建筑”的基本涵义是:用艺术来从事环境建设,使艺术与周围环境融合,因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公众艺术。“百分比艺术建筑”的基本作法是: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以有效的立法形式,规定在建设新建筑的时候,从公共工程建设总经费中提出若干百分比作为艺术基金,它仅限于用作公共艺术品建设与创作的开支。这种作法好处在于,依靠长期立法和政策的强制性保障,使公共艺术的建设实施资金有了非常稳定的保证,从而使得城市公共艺术顺利健康的发展。

法国早在1951年制定了“1%”法律,并在1960年后普遍施行,美国的公共艺术就是在“百分比艺术计划”这一法律化形式的推动下逐步走向兴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要城市的建筑形式由以往注重立面建筑装饰的砖石低层建筑发展至国际风格的玻璃、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建筑往上发展的同时建筑间留出了大量公共空地,在政府“百分比艺术计划”的援助下,在州、市、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下,大批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得以产生,创造出美国现代城市新景观。美国各大城市里费城最早将“百分比艺术计划”法律化,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更于1967年成立。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里,由国家艺术基金会配合国家综合服务部开展公共艺术推广工作,在政府建设工程预算中拨出低额百份比用作公共艺术基金,通常是建筑预算的1%,由此70年代以后美国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百分比艺术建筑”可以说明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和发展在具体推广实施过程中,是与建筑密切相连的,利用建筑工程的部分预算,通过政策和法律来保障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的融合。

2.城市建筑公共艺术化的建筑形态选择

2.1 纯几何体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所谓建筑就是集中在阳光下的三维形式的蕴蓄,是一出精美的、壮丽的舞台剧。我们可以在阳光下看见物体,明暗对比浮现出它们的形状。立方体、圆锥、球体、圆柱以及棱锥等都是原始形状,光使其形状突显出来。其形象是明确的、可触摸的,没有模糊之处。因此那都是‘完美的、最完美的形状’,无论谁都无疑会同意这个看法,既使是儿童、粗人与哲学家。这也是造型艺术的本质条件。”

建筑空间形态利用纯几何形体来艺术表达,就是要利用准确规范的几何形体,通过一定的数学法则,形成简洁纯净的建筑空间。几何形通常有正方形、菱形、长发形、圆形、扇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等,几何体通过重复、连接、分散、加减、分割、聚合、切削等设计手法,进而组合衍生出更为复杂的建筑空间形态。纯几何体构建的“建筑化”的公共艺术空间的平面、立面的形态都很规则,并且强调形体大面积的视觉效果,不作过多的细部造型处理,主张体现材料本来的色彩、质感和肌理。

2.2 雕塑体

强调体积组合,块面凹凸与面积关系,特别注重光影对形体的调节效果。通常对形体进行加减处理,采用切角、削边、凹进、凸起等手法、使建筑形态在光与影、明与暗、虚与实的作用下显得新奇、独特,达到惊人的效果。

格拉茨现代美术馆(图2)为英国建筑师彼得库克的作品,以蓝色的塑料玻璃拼贴而成,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友善的外星人”。这座坐落在格拉茨市中心的超现实主义建筑与红顶尖塔的古堡、钟楼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是格拉茨最经典的标志景观。格拉茨现代美术馆的整体形态是一种超现实的仿生式的雕塑体。格拉茨现代美术馆是彼得库克“生物存在式建筑”理念的体现和诠释,与周围传统建筑的视觉反差和突兀也使该馆被形容为“城市怪兽”、“外星人入侵”,而不规则的前卫造型又被人们称为是“有鳃的巨兽”、“巨型膀胱”、“毛毛虫”等。建筑分五部分:中间凸起的部分称为“Belly”(胃);屋顶貌似心脏血管的称为“Nozzles”(管口);屋顶的柱状物是可以眺望全城的休闲吧Sushi-Bar既“Needle”(针管);地面支撑部分称为“Pin”(栓脚);最后则是入口、售票处,只有这一部分是在1842年的老建筑基础上休整而来的,上面仍可看到当时精美的铸钢雕花。电梯美术馆地面展览厅共三层,主要展览空间在屋顶层,整个大厅为无柱型设计;大厅需要的自然光由屋顶探出的15根Nozzles管口提供。大厅中有一个移动式斜坡道,参观者可以缓缓地被吸到“Belly”既“胃”部分的展厅,营造一种被艺术吞没的剧院效果,十分新颖独特。

2.3 象征体

很多公共建筑的整体形态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象征着某一种文化、某一种精神、某一种理想,并试图通过形态的象征意义引起公众的思考和共鸣。哲学家黑格尔把象征性艺术列为艺术的最初阶段,并认为建筑最符合象征性艺术原则。设计师也常常采用象征性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加泰隆尼亚阿格巴摩天楼(图3)的设计中,建筑师让努维尔最终选择了一种“文化回音”的方式让阿格巴摩天楼融入了巴塞罗那的城市意象,这种方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克隆,也不是一种割裂,而是一种延续,实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地域文化与“普世文明”的并存,阿格巴摩天楼象征着加泰隆尼亚传统文化的遥远回音。正如努维尔所说:“建筑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它是不断变化着的文脉连续系统中的一个事件,一个给建筑师带来额外责任的持久事件。”阿格巴摩天楼建筑整体形态为圆锥形、弹壳式的轮廓,耸立在城市的上空,向加泰隆尼亚人致敬,这种形态的精神来源为精神源泉蒙萨拉特山的奇石。在外墙处理上,阿格巴摩天楼外墙所用的波形铝板有红、橙、蓝等25种色彩,每块波形铝板均正方形,与同样大小的4400个方窗一起随机组合,这种排列方式像当地传统建筑中的马赛克拼图,和加泰隆尼亚的传统文化在精神上相通。作为高技派的建筑大师,在利用最先进的建造技术同时,建筑师让努维尔善于利用建筑的立面来传送信息,设计营造富有气氛的“屏幕建筑”。这种建筑立面是结构、图案肌理、光线、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影像映射的叠加。在摩天楼的设计中,马赛克式的内层表皮传递了加泰隆尼亚地域文化的回音,玻璃百叶的外层表皮通过对地面,周围环境的天空的折射,体现着巴塞罗那的城市意象和“水”主题。

3.城市建筑形态公共艺术化的价值意义

3.1 城市印象和文化标识

一座城市的兴起和沧桑演变,无不铭记着它的住民们在悠长的岁月中,在共同的经验与交流中所达成共识的那些思想、习俗、情感,以及动人的事件和故事。也恰是这些,铸就了一座城市的“活的历史”文脉和精神气质,并且将通过一代一代的传承而长远地影响着一座城市。城市的这种文脉和气质,常常可以被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明澈的感受到,成为他对一座城市的识别和情感记忆的重要部分。具体的看,当人们来到一座从未涉足的,或早已司空见惯的城市,它的车站、机场、码头、主要街道、广场、核心建筑群、剧院、商场及文化娱乐中心等公共空间,必然是引起重点关注和形象记忆的中心。那些充满艺术气质且形态突出的地标建筑,以及附着在城市建筑环境中的各种装饰艺术等公共艺术品,比一般的公共建筑和纯功能性的公共设施更为直接和鲜明的展示了一座城市的公共形象和精神文化。例如我们一提到上海,脑海中就立刻呈现出一个兼容并包的大都市的形象,东方明珠、金贸大厦……

3.2 艺术化空间的塑造

人们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化”的城市公共艺术通过对空间环境的艺术化塑造,从而满足公众对空间的艺术化生活的需求。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潮流,在讨论建筑生产与审美接受中往往倾向于后者,在讨论建筑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时偏重于精神功能,在讨论建筑的技术文明与人类文化对建筑的作用时更强调人类文化等,在公共建筑空间中这种倾向更是明显,这些现象和潮流反映出今天建筑活动对人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实践中,建筑师为了追求作品“美”,也不惜弱化建筑的功能价值,而造成虚构的“艺术理想”。

建筑形态的城市公共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它是建筑艺术面向公众表达的一种形式,它在关注艺术表达的同时,更加关注公众,除了满足公众对建筑公共空间的实用功能的需要,还要满足公众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城市公共建筑空间不仅仅是由建筑物构成的物质空间,同时也是公众工作与生活的社会、精神空间。换句话说,城市公共建筑空间还是公众精神与文化的载体空间。因此,建筑形态的城市公共艺术是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空间艺术形态的表达,还应以人为本,从精神文化的层次去设计以满足城市多元、多层次的社会、文化活动与交往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晓,建筑化的当代公共艺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第10页

[2] 潘绍棠,公共艺术与百分比艺术建设[J],雕塑,1997.8

[3] 勒柯布西耶 著,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6429.htm

公共建筑论文篇5

关键词:学校公共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比较;节能

Comparison of several ways the public school building space combined

Liang Zuo -you,Guo Jin-hui

(G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n 343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ve combinations of public building space construction, land use, lighting, shading, ventilation, energy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rgumentation Hybrid III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oister-style) is a natural ventilation, lighting, shading, optimal space saving combination of public school buildings.

Keywords: school of public buildings; spatial combinations; comparison; saving

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对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形式、施工条件、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各方面的条件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后,做出的平面关系、空间关系和造型的设计。满足建筑物的采光、日照和通风功能要求,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舒适的良好环境。

各种性质与类型的公共建筑一般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这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行政办公室是主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贮藏室等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门、厅、楼梯等则是交通联系部分。公共建筑空间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主、次要使用空间及交通联系空间这三大空间。三大空间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案。下面选择单内廊式、单外廊式、混合式一(内外并列式)、混合式二(内回廊式)、混合式三(内外回廊式)等五种组合方式进行比较其特点。

建筑造价经济,用地也经济;采光为单侧采光,室内光线不均匀,内廊光线不好,进深不能过深,通风不畅,内廊空气不新鲜;冬季保温较好;夏季南向需外加遮阳设施以阻挡太阳直接照射到房间里,增加结构成本。

根据以上五种组合方式的特点比较,可以看出混合式三(内外廊式)是一个最佳的学校公共建筑组合方式。其走廊面积虽然高一些,但不是太高,却极大地满足了学校建筑物的自然采光、自然遮阳和自然通风功能要求,交通又便利,交流方便,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舒适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云月编著.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1.

[2] 王晓、彭逊志、夏为威.武汉地区公共建筑采光节能的研究分析.新能源与绿色建筑,2011.8.

[3] 许锐.建筑设计中通风采光及日照问题简议.民营科技,2011.05.

[4] 孙小燕.谈建筑设计中的采光与日照及通风问题.山西建筑,2010.12.

[5] 孙紫强.北京地区公共建筑遮阳对自然采光影响的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论文,2009.6.

[6] 马晔.公共建筑单侧采光与能耗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6.

[7] 田智华、续晨、王陈栋.深圳地区某公共建筑活动外遮阳自然采光效果分析.建筑节能,2011.01.

公共建筑论文篇6

【关键词】公共建筑 运行节能管理 资源节约型社会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建筑也越来越多。随着我国提倡可持续的发展,政府部门和企业团体都越来越重视公共建筑的节能问题。据相关研究和统计指出。目前过城乡建筑总面积高达400亿平方米,由此而产生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5%以上。因此做好公共建筑的节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重点主要从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材料的使用和节能设备的使用等三个方面着力,这忽视了节能管理在节能工作中的作用。本文从国内外的节能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的现状出发,对节能管理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强调了节能管理在节能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国内外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的现状

1.1我国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的现状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共建筑需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制约,且我国的建筑技术和水平都存在着局限性,具体表现为:

①现在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对公共建筑能源消耗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对单位建筑面积的能源消耗以及人均消耗方面的知识也缺乏充分的认识;对于动力、空调、照明等设备的分项能耗没有进行量化,也没有对建筑设备进行分项计量装置。虽然我国大多数的公共建筑都设置了自动化控制系统,但是都是一些功能单一或不齐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而且在对能源消耗量进行记录时,总是会出现记录不完善的情况。公共建筑是属于大型建筑群体,能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时间、设备的使用方式以及能源设备的负荷参差率都比较复杂,不易被工作人员掌握,这也就使工作人员无法完全的了解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现状。

②能耗指标和评价标准不完善

人们在对公共建筑的能耗指标进行记录与评价时,采用的是能耗限额指标方法,这种方法无法客观的反映出这个公共建筑的能耗水平。无论采取何种指标对超市的能耗进行评价时,最后的评价结果都是不合格。

③没有高素质的公共建筑能源使用管理人才

现在大多数的公共建筑的能源使用管理人才都缺乏专业的知识,而国内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也并不注重,很多高校甚至没有开设这一课程,这也就导致能源使用管理人才的稀缺。

1.2国外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的现状

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当属于美国和日本,但是欧盟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深入。现在我们就以美国的节能管理措施为例来详细说明美国的节能管理水平。美国节能管理的主要措施有:一、政府机关做好节能的表率,制定制度来严格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加强节能、节水意识,并进行能源节约管理计划,对于政府大楼所使用的所有设备都要求是高能效的产品。二、加强对能源的管理,提高其使用率。记录每日政府建筑所需的能耗,并严格限制政府大楼的每日能源消耗量,还要对能耗进行追踪记录。三、加强建设低能耗公共建筑,美国政府将这部分的职能下放给了能源管理办公室,由他们来负责低能耗公共建筑的建设,因为他们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比较深,这样他们就可以建设新的低能耗公共建筑来改造原有的高能耗的公共建筑。能源管理办公室也要最新的能源信息和材料,并对地方上的低能耗公共建筑的建设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

2.影响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的因素及解决方案

2.1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的困境

图1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研究路线,将这路线图与我国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的实际情况联合起来详细的分析影响我国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的因素,主要有3大因素:

2.1.1我国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大多数的建筑业主对于建筑的节能管理都不重视,导致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工作花费的所有费用都由国家支付,在浪费能源的同时,也增加了国家财政的负担。从现在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来看,说明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可能实现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2.1.2政府没有将公共建筑节能工作中的职能边界分清楚

我国政府将应该是建筑业主去实施的节能措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对于一些节能公共建筑都给予大部分的财政补贴,这也就变成了国家在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施的建设买单,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没有达到节能的功效。

2.1.3没有将降低建筑负荷划入节能管理中去

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将节能管理与建筑负荷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负荷一定的建筑,建筑的能源设备的使用时间越长,能耗就会越大。能耗程度的大小受到所处地区气候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为因素以及用能系统的调节性能的影响。

2.2解决方案

2.2.1建立有效的节能约束与激励机制

国家可以根据经济外部性理论和可持续发展代际公平理论来建立负荷我国国情和我国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现状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在经济外部性理论中,节能收益具有外部性特点,就是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公共建筑节能市场会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国家可以让公共建筑的业主因节能管理而带来的益处,比如,可以将因采取节能措施而得到的收益返还给业主,让他认识到进行节能管理给自己带来的财富,这样就可以调动业主的积极性,自动的进行节能改造。同时国家也可以采取税收、市场调节措施或者是采取价格机制。

2.2.2政府划分公共建筑节能工作中的职能边界

国家可以根据交易成本理论来划分职能边界,让业主来实施节能管理措施,国家主要是制定合理的能源标准,以此来对建筑的能耗进行统计并定期进行能效公示。国家的这些行政职能不仅可以规范建筑节能市场,还可以约束和激励业主去进行节能管理。

3.结语

为了解决我国在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先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而影响我国在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的因素主要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没有划分职能边界、没有将降低建筑负荷划入节能管理中。只有了解了影响因素,才能够对症下药,采取建立有效的节能约束与激励机制、划分公共建筑节能工作中的职能边界、建立微观层面的业主节能管理体系等措施来实现公共建筑的动态节能,并提高其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 甄兰平,李成.建筑能耗、环境与寿命周期节能设计[J].工业建筑,2013,11(2):19-21.

[2] 丰艳萍,武涌.节能运行监管――我国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的必然选择「J.暖通空调,2010,(8):8-12.

公共建筑论文篇7

关键词: 艺术化,公共艺术,城市建筑,建筑形态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潮流,在讨论建筑生产与审美接受中往往倾向于后者,在讨论建筑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时偏重于精神功能,在讨论建筑的技术文明与人类文化对建筑的作用时更强调人类文化等,在城市建筑形态中这种倾向更是明显,这些现象和潮流反映出今天建筑活动对人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形态的公共艺术化表达主要是把建筑形态的艺术表现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去寻求公共艺术与建筑形态融合的策略、方法和原则,并探究公共艺术如何使其象征语意、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通过建筑形态的艺术化表达出来,从而使公众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更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1.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1.1 建筑艺术的公共性 

建筑,作为功能的实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公共性,是艺术介入生活的体现。生活的经历离不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强制性”的,人们不可能对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视而不见。因为它是物质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兴趣还是无兴趣,都会经常面临着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无论建筑材料是石块、砖瓦、混凝土或钢筋,这些建筑都会“逼迫”人们提出自己的审美评价。与其他艺术和工艺品相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师们所采取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建筑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艺术,它总是试图达到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建筑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它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是一门技术,但终究是一门艺术,它有着自己的历史责任,它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它寄寓了公众美好的记忆、理想、期望,它就是一种伟大的公共艺术。 

1.2 建筑的载体性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不仅要有实用功能,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讲究艺术性。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同时,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往往可以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或艺术表现形式给予加强,甚至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回顾历史和传统,公共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从没有脱离与城市、建筑、环境的互动和融合,例如传统公共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依托或是附着建筑内外空间的如壁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等装饰艺术。这些装饰艺术与建筑空间有机而系统的融合在一起,强化了建筑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意义,使整个建筑空间传达着特定的意义,实现了实用功能和精神表达的统一(图1)。看到狮身人面像,我们必然联想到金字塔和埃及文化;巴比伦伊什塔尔门则与华丽的釉面装饰相联系;兵马俑、石马石虎是秦汉陵墓建筑的艺术符号;哥特建筑样式同样笼罩在拱顶和玻璃镶嵌的精美装饰下。这些艺术形式附着于建筑实体或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与建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凸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建筑历史的闪亮标志。 

 

建筑艺术不仅是诸多艺术作品重要的物质载体,而且有实际的物化功能,时代的审美取向和艺术思潮在建筑艺术创作中也有多方面的体现,建筑以其特有的物质功能和艺术表现力,成为新时代有力的注脚,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极地影响了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完善着公共艺术的审美意义。 

1.3 百分比艺术建筑 

在公共艺术融入城市建筑空间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欧美国家已有相当长时间的成熟运作,在发展公共艺术的宏观规划机制上摸索并建立了“百分比艺术建筑”的作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百分比艺术建筑”的基本涵

[1] [2] [3] [4] 

义是:用艺术来从事环境建设,使艺术与周围环境融合,因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公众艺术。“百分比艺术建筑”的基本作法是: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以有效的立法形式,规定在建设新建筑的时候,从公共工程建设总经费中提出若干百分比作为艺术基金,它仅限于用作公共艺术品建设与创作的开支。这种作法好处在于,依靠长期立法和政策的强制性保障,使公共艺术的建设实施资金有了非常稳定的保证,从而使得城市公共艺术顺利健康的发展。 

法国早在年制定了“%”法律,并在年后普遍施行,美国的公共艺术就是在“百分比艺术计划”这一法律化形式的推动下逐步走向兴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要城市的建筑形式由以往注重立面建筑装饰的砖石低层建筑发展至国际风格的玻璃、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建筑往上发展的同时建筑间留出了大量公共空地,在政府“百分比艺术计划”的援助下,在州、市、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下,大批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得以产生,创造出美国现代城市新景观。美国各大城市里费城最早将“百分比艺术计划”法律化,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更于年成立。在整个世纪年代里,由国家艺术基金会配合国家综合服务部开展公共艺术推广工作,在政府建设工程预算中拨出低额百份比用作公共艺术基金,通常是建筑预算的%,由此年代以后美国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百分比艺术建筑”可以说明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和发展在具体推广实施过程中,是与建筑密切相连的,利用建筑工程的部分预算,通过政策和法律来保障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的融合。 

.城市建筑公共艺术化的建筑形态选择 

. 纯几何体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所谓建筑就是集中在阳光下的三维形式的蕴蓄,是一出精美的、壮丽的舞台剧。我们可以在阳光下看见物体,明暗对比浮现出它们的形状。立方体、圆锥、球体、圆柱以及棱锥等都是原始形状,光使其形状突显出来。其形象是明确的、可触摸的,没有模糊之处。因此那都是‘完美的、最完美的形状’,无论谁都无疑会同意这个看法,既使是儿童、粗人与哲学家。这也是造型艺术的本质条件。” 

建筑空间形态利用纯几何形体来艺术表达,就是要利用准确规范的几何形体,通过一定的数学法则,形成简洁纯净的建筑空间。几何形通常有正方形、菱形、长发形、圆形、扇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等,几何体通过重复、连接、分散、加减、分割、聚合、切削等设计手法,进而组合衍生出更为复杂的建筑空间形态。纯几何体构建的“建筑化”的公共艺术空间的平面、立面的形态都很规则,并且强调形体大面积的视觉效果,不作过多的细部造型处理,主张体现材料本来的色彩、质感和肌理。

. 雕塑体 

强调体积组合,块面凹凸与面积关系,特别注重光影对形体的调节效果。通常对形体进行加减处理,采用切角、削边、凹进、凸起等手法、使建筑形态在光与影、明与暗、虚与实的作用下显得新奇、独特,达到惊人的效果。 

格拉茨现代美术馆(图)为英国建筑师彼得库克的作品,以蓝色的塑料玻璃拼贴而成,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友善的外星人”。这座坐落在格拉茨市中心的超现实主义建筑与红顶尖塔的古堡、钟楼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是格拉茨最经典的标志景观。格拉茨现代美术馆的整体形态是一种超现实的仿生式的雕塑体。格拉茨现代美术馆是彼得库克“生物存在式建筑”理念的体现和诠释,与周围传统建筑的视觉反差和突兀也使该馆被形容为“城市怪兽”、“外星人入侵”,而不规则的前卫造型又被人们称为是“有鳃的巨兽”、“巨型膀胱”、“毛毛虫”等。建筑分五部分:中间凸起的部分称为“Belly”(胃);屋顶貌似心脏血管的称为“Nozzles”(管口);屋顶的柱状物是可以眺望全城的休闲吧Sushi-Bar既“Needle”(针管);地面支撑部分称为“Pin”(栓脚);最后则是入口、售票处,只有这一部分是在年的老建筑基础上休整而来的,上面仍可看到当时精美的铸钢雕花。电梯美术馆地面展览厅共三层,主要展览空间在屋顶层,整个大厅为无柱型设计;大厅需要的自然光由屋顶探出的根Nozzles管口提供。大厅中有一个移动式斜坡道,参观者可以缓缓地被吸到“Belly”既“胃”部分的展厅,营造一种被艺术吞没的剧院效果,十分新颖独特。 

. 象征体 

很多公共建筑的整体形态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象征着某一种文化、某一种精神、某一种理想,并试图通过形态的象征意义引起公众的思考和共鸣。哲学家黑格尔把象征性艺术列为艺术的最初阶段,并认为建筑最符合象征性艺术原则。设计师也常常采用象征性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n

公共建筑论文篇8

关键词:公共建筑;建筑节能;评价体系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公共建筑数量剧增,而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尚不完善,公共建筑物产生巨大能耗[1]。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约1/3[2]。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我国的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比发达国家高1-2倍[3],吉林省冬季长且寒冷,供暖时间长、热量需求大,其建筑节能潜力巨大。目前,人们对建筑节能评价仍处在主观凭判阶段,尚缺乏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可评价本地区建筑节能效果、诊断建筑节能病因[4],同时可对吉林省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建筑节能意识的普及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并且对于当地政府部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体系概括两类别

依据相关规范,把公共建筑分为两类:甲类建筑和乙类建筑;两阶段:建筑评价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定性评价阶段和定量评价阶段;两层次:两个体系中定性评价阶段和定量评价阶段分别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两个层次组成,各一级指标包含若干二级指标。其中,定性评价阶段包含五项一级指标,包括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窗墙面积比、建筑体形系数、建筑与围护结构细部构造、运营管理情况;定量评价阶段包含四项一级指标,包括墙体、窗体、屋顶、冷风渗透量。三等级:依照定性评价阶段和定量评价阶段各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通过得分与权重乘积逐级相加求和,得到建筑能耗的总得分,根据最终的得分情况,将建筑划分三个等级。

2体系构建

依据国内外学者建立的公共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参考国内现行有关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节能类的最新规范和标准:JGJ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DGJ08-107-2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6]、DB22/436-2007《吉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7]、《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8]等,将节能指标划分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窗墙比、建筑体形系数、建筑与围护结构细部构造、运营管理五项一级指标,各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

3研究步骤

给出各二级指标得分。依照各二级指标的权重,通过得分与权重乘积再逐级相加求和,得到建筑定性评价阶段的总得分。3.1定性指标权重设置定性指标权重采用群体层次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结合在一起,在深入的分析问题之后,将要解决问题逐层分解细化,形成目标、准则和方案等层次,通过逐层分析计算确定各层次和各指标权重值。定性指标的权重设置是采用群体层次分析方法[1-8],借鉴德尔菲法的层次分析法,不仅发挥层次分析法的优点,而且发挥多名专家的优势,扬长避短,查缺补漏,可避免权重数据的片面性,改善主观权重赋分方法的随意性。3.2定量指标的确定根据国家及严寒地区公共现有的有关节能设计标准、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节能建筑评价标准的强制性条文或 重要条文规定,将各二级指标得分分为三个等级:10分、6分、0分;按照二级指标满足程度定量指标是可量化计算的指标,传统的权重分析方法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在里面,不能完全凸显指标本身的定量性。因此,本文在研究定量指标权重时,不再运用层次分析法,而依靠指标本身可定量的特质,通过对各定量指标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来计算指标权重大小。具体方法为:利用模拟和实测手段计算各定量指标能耗后,通过计算出的各指标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系数作为该建筑的该定量指标的权重,3.3评价体系数据库建立通过公共建筑节能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将其开发成软件,建立数据库,使其成为公共建筑节能评价的通用便捷手段。

4结论

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公共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实现对公共建筑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检测与评估,不仅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的等级划分,同时还实现诊断公共建筑能耗的原因,并完善了公共建筑的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梅兰.公共建筑节能技术措施[J].山西建筑,2012,38(5):214-216.

[2]郭伟,陈曦.中国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现状研究[J].建筑节能,2013,(9):61-65.

[3]陈国义.中国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研究概述[J].中国建设信息.2008,(6):28-31.

[4]李运华,张吉礼.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能耗评价指标的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5]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S].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S].

[7]吉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436-2007[S].

[8]FrankT.ClimatechangeimpactsonbuildingheatingandcoolingenergydemandinSwitzerland[J].EnergyandBuilding.2005,(37):1175-1185.

上一篇:建筑中级论文范文 下一篇:民用建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