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07:09:21

教育培训论文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第1篇

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自身也日趋成熟完善。从党的二大提出的“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和训练”,到制定出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性文件,为90多年来的干部教育工作提供了政策基础和制度保证,培养了大批领导和建设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兴党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就是一部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史,一部对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的探索史。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激烈碰撞,新的形势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多层次的挑战,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纲领,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亟需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党的干部教育的发展,以及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制度体系建设贯穿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光辉历史,为探索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发挥重要作用。

1922年7月,党的二大将“革命的组织和训练”写入,党的四大决定“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这些决定是建党初期党对干部教育工作的探索,是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的早期形式。土地革命时期,在“古田会议”上提出党内教育和士兵政治教育的十大教授法,会议决议成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首部指针性文件,为各类干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加强了干部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对干部教育体制原则和内容形式等进行了改革创新,建立了正规化、多层次的干部教育体系,干部教育培训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坚持“干部教育第一”的政策,把开办干部学校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解放区的干部教育培训得到蓬勃发展。建国初期,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指导干部教育培训的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得开展理论、政治、文化和业务教育,强化了干部教育培训正规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发展方向。1978年12月,邓小平号召“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面对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任务,迫切要求加强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新恢复并取得重大进展,逐步形成了党校、干校为主体,高校、电大和函授大学为补充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为推动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提供了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步入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轨道。

(二)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框架,为坚持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提供重要规划。

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是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有机要素之一,是干部教育培训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工作机制的有机整体,涵盖领导机构、组织管理、培训实施和师资建设等诸多方面,构建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框架。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既注入了生机活力,又提供了坚实保障。历史经验表明,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发展较快的时期正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繁荣的时期。以党校教育为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多次作出恢复、加强和改进党校教育的决定,2006年以来又先后制定实施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这些文件逐步构建、完善、强化了党校教育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规划,党校教育走上了快车道,得到了空前发展。制度体系建设为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等文件规定了科学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准则,逐步建立了中央、地方和部门分级分类管理的管理体制,主阵地培训、高校基地培训、机构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开放多元的办学体制,强化需求导向、统筹调训选学和注重考核评估的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培训内容体系,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广泛运用的培训模式,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结构逐步优化,为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制度体系建设承担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大任务,为发展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肩负重要使命。

十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国际国内,我国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挑战和考验无处不在,困难和风险前所未有,干部教育培训肩负着增强干部的思想觉悟、意识水平、工作能力的重任。从党的90多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制度体系建设既是一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总结,又是其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原则,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管理体制是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的核心,为党和国家的干部教育培训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限职责等提供了制度安排,是明确职能定位、统筹任务安排、理顺管理关系的 “总调度”,是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主导力量。如,1997年12月建立的全国干部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就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的一次重要的创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工作指示、研究干部教育形势和任务、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提供了联席联智、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平台,对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还承担着理论政策研究、法制配套建设、教育培训实施、培训体系开发、管理队伍建设等重大任务,其使命就是按照“具体”——“一般”——“具体”、“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路径,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建立健全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90多年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探索中前行,历经从无到有、从零星到普遍、从单一脆弱到系统科学的巨大变化,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和总结提炼,基于世情国情,创立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为服务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制度体系建设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回顾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历程,在革命战争、社会改造和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围绕党的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党中央有关决定重点突出推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干部教育工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有力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干部教育培训重点与抗战、整风和大生产运动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灵活、生动的干部培训形式。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中,在延安及其周边地区建立了3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了数百万的革命干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基础和人才支撑。建国后,党的工作中心逐步由革命向建设转移,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心也相应转向干部治国理政能力,实行了分级分类教育,为巩固政权、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心再一次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服务上,通过正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干部教育改革,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重大部署,加快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步伐。(二)干部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在很长一段时间,党中央以决定、意见等形式,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某一方面工作作出规划部署和具体要求,逐步将干部教育工作引向正常化、正规化的道路,如,1980年2月,、中组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普遍轮训干部;1984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关于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报告》,强调大规模地、正规化地培训干部,决定成立中央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我党首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是中共中央于1995年9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党校的基本任务、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教学科研和后勤保障等内容。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对公务员培训工作作出了专门规定,将其上升到法律高度,正式确立了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法律地位。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先后颁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等法规性文件,对新时期的干部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也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配套的法规文件,随着这些法律法规的深入推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获得了新的发展。

(三)干部教育培训的网络体系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

建国初期,党中央就把正规化、专业化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1954年8月,全国党校工作汇报会着重讨论了由高级、中级、初级党校组成全国党校教育网,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同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就各级党校的教育培训对象和任务作了明确规定。党中央对各级党校的训练任务、课程设置、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等各个方面都作了详尽的安排和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成了党校教育网,扩大了党校教育的规模。随着1977年10月《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的,全国各级党校相继恢复,承担了对干部进行正规化培训的任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对承担干部培训工作的主体作出了明确规定,除各级党校外,还包括国家行政学院、地方行政学院和其他有关培训单位,到1988年,全国有各级党校2838所,干部学校2245所,管理干部学院234所,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干部教育培训阵地体系。近年来,社会培训机构、国内外高校也开始承担起部分干部培训工作,这些新兴的力量使得培训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干部教育培训互联网学习平台得到广泛运用,多种媒介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高质效的干部培训网络体系。

(四)探索构建富有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随着人力资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干部教育培训在国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已成为全球共识。如,美国政府干部培训同大学的教育计划与课程设置紧密联系;法国形成了全国性的网络培训体系,各级政府分别负责本机构的干部培训工作;日本的公务研修成绩直接同干部晋升等紧密挂钩。我党在实践探索中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培训原则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全面发展、注重能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培训种类方面除了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四种基本类型外,还有转任培训、补缺培训等形式;培训实施方面,坚持教育培训的需求导向,注重计划调训和自主选学相结合,重视教、学两方面的考核评估;培训内容方面,坚持忠于党和人民、尽职尽责工作、提升道德修养、强化拒腐防变的党性教育的主置,重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强化干部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教育;在培训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行政学院培训、委托培训、交流培训、工作培训等形式外,还建立了干部在职 MPA 学历教育制度,引入案例式、拓展训练式等新型教学方式。这些适合我国国情的培训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干部培训工作的效能,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

总体来看,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深入发展,为加强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时代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暴露出我国在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方面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出多门少整合,造成条块分割;多头投资少规范,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培训少管理,造成负担加重;内生动力少保障,造成效果不佳;基层培训少资源,造成机会不均,等等。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的理念与较高的质效要求不够契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相对缓慢,干部教育培训法规不健全。现有制度多是纲领性文件,缺少详尽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与之配套,还没有形成有关干部教育培训的操作规范体系。

另一方面,干部教育培训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联结度还不高,缺乏与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未能充分激发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未能很好地满足干部教育的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个人需求。二是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的实施缺乏有力的领导和广泛的组织。制度体系建设的绝大部分工作停留在中央、国家,以及省部级层面,市级及以下地方和政府部门鲜有研究出台干部教育培训相关制度,对一些与本地、本系统不相适的制度条款也缺乏必要的可行性研究和针对性调整,固然碍于人力、物力的限制,对制度体系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力的领导才是关键原因。同时,现有制度对各级政府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存有缺陷,导致培训经费的不足已成为培训工作的常态化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及其制度建设的广泛组织。三是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的完善缺少必要的制度执行情况反馈。一部有生命力的制度一定是与实践密切联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的制度。现有的多数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对具体的运行操作提供了比较完备的遵循,但是仍有很多指导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制度执行的力度相对不够。比如,一直强调“按需培训”的原则,但是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却很少能够深入开展,对干部教育培训综合需求的把握往往停留在过时状态。这就导致,一方面,干部教育普教色彩日渐浓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需求调研指导培训安排的具体实践,对“按需培训”原则及制度安排缺少必要的反馈,不利于相关制度体系的完善提高。 非学无以立党兴党, 非学无以治国安邦。抓好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对建党兴党至关紧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的指导和保障,这要求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改革工作,不断提升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效。

第一,确立加快转变理念,更新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任何创新都是以思维创新为前提。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的创新首先是干部教育培训理念的创新。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创新,必须完成两个转变,一是由拓宽知识面转到开发人的潜能和激发人的创造力上,在坚持“科学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基础上,注重开阔视野、启发思维;二是由计划培训转到按需培训上,遵循“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和“规模和质量相统一”的理念,引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体在干部培训需求调研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方面寻求突破,根据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个人需求策划、设计和实施各类教育培训项目。加快转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理念,就要在思想上深刻理解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论断,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强化践行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干部教育理念,正确树立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工作理念。通过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创新,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体制创新。

第二,强化统筹推进,加强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在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起着重要的组织指导作用,要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强化统一领导、协调推进,增强干部教育制度改革合力。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责任制,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作为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大对干部教育培训创新必要的经费投入和物质投入,改进教育培训的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体制创新的宏观指导,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机制创新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和协调组织,切实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党委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主管干部教育培训的职能,在发挥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牵头抓总作用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干部教育培训的综合管理部门协调沟通,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共同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体制创新工作,形成在党委领导下,由组织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的工作机制。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落到实处,研究制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计划,协调、指导和检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注重资源整合,提升制度执行的效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整合培训资源的基本思路应定位为: 按照“大教育、大党校、大队伍”的目标,本着优化结构、扩大规模、集中办学、资源共享原则,对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师资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和培训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最优化,为各项制度的高效执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完善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的进程中,要在各个环节中进一步注重制度执行的工作效率,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加强宏观指导与协调,做好有关制度改革后新规定、新要求的磨合与运行工作;在确保完成现有制度的规定要求的基础上,注重结合各地、各行业实际进行适度的创新;逐步实现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校)联合办学体制,推动市级党校与市所在地的区级党校的合并或联合办学工作,通过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既避免同城资源的重复浪费,又增强市级党校贯彻执行的工作力量;抓好市、县党校联合办学的试点工作,强化教育平台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县级党校教员通过跟班学习提升教学水平,市级党校教员通过驻点调研加强实践指导,有利于中、初级党校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的贯彻执行和完善提升。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第2篇

关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不仅得到了国家相关政府的支持,而且得到了事业单位以及社团组织等支持,他们均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来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给予支持。目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2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缺乏较主动学习的意识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主体对象为农民,不仅需要传授于他们文化、技术知识,而且还需要指导他们将这些文化、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效益与经济成果;同时,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活动中需要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教学目标,但有些农民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难以接受新事物,以至于给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2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趋于形式化

有些事业单位过分注重教育培训的形式,而并没有对教育培训的内容加以重视,加上培训教育的计划缺乏系统性以及其时间安排也不尽不合理,导致没有获得较高的实效。

3农民鉴于培训工作问题的相关措施

为了提高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活动的质量以及水平,首先,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评价系统,围绕着农民的满意度以及接受程度来评定;其次,对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单一形式进行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以拓宽和丰富农民教育培训形式以及增加培训教育机构。

3.1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及丰富其教育机构

3.1.1不断地发展农村农民培训教育为了实现农科教结合的目的,需要不断地加强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统筹,并且完善农民职业教育网络;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以及水平。此外,需要不断地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以及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

3.1.2积极引导农村培训教育发展首先,当地政府需要充分的发挥其投资主导地位,对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所需要投资的地方给予充足的支持,以保障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正常开展与实施;其次,当地政府还需要重视引导农民转移就业的问题,从而为农村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3.1.3提高农民参加培训教育的积极性首先,需要提高当地农民的基础文化知识水平,以提高他们的新农民意识;其次,通过教育使他们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使农民很好的参与到培训教育活动中;最后,提高受教育培训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且加强对农民从事生产与多种经营技术的指导与信息科技支持,从而提高农民参加培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3.2坚持农民教育培训形式与其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教育实效

坚持农民教育培训形式与其内容相结合,并且根据农民的需求以及接受能力来安排培训内容且做好培训规划工作;同时,不断地丰富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授课形式,不仅能够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到培训教育工作中,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教育的实效。

4结语

对目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介绍,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以及建议,有助于全面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及水平,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更高的利益。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使农民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比鲜明,具体表现在:

1.1奔富愿望强烈

据统计,中央近些年陆续出台了二十几项惠农政策,各地也相应出台了配套政策,使农民在解决了温饱的情况下,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因而也坚定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经济发展得更快一点,就业渠道更多一点,收入更高一点,生活更富裕一点,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

1.2求知欲望强烈

正在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他们自觉地通过看电视、上网、阅报等现代信息手段来掌握市场信息,通过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学习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一些特色产业发展比较快的乡(镇),科技致富的示范效应也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据统计,74.7%的农民认为教育与一个人的发展前途有很重要的关系,因此他们更加关注对子女的教育,更愿意让孩子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

1.3渴望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居住和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生活居住环境要洁净、优美,而且文体娱乐生活要丰富,这些要求将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1.4更关注自身的权益

时下农民较以往更关注自身的利益问题,这种对利益的关注大到对公益基础上的建设,小到对一家一户优惠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对公益基本建设的招投标、干部公正处事、养老保险、拥军优抚、私人建房等问题十分关注,并且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1.5市场经济导致利益格局多元化

部分农民的思想受到影响,不能很好地正视一些社会现象,突出表现在:社会公德意识淡化,对集体公益事业态度冷漠,艰苦创业精神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讲权利不讲义务,讲利己不讲利人,讲索取不讲奉献;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虽然科技、法律知识的普及使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但对政策的断章取义和法律知识的一知半解,导致是非标准模糊。

2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人口大国,仅农民就占到8亿以上,农民教育问题一直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一个瓶颈,也是农村工作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2.1上级部门不够重视

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没有认识到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工作。领导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致使一些正面的思想得不到弘扬,引发了一些消极情绪和行为。

2.2教育方法不能与时俱进

就像古方看不好现代人的病一样,只是“开开会,讲讲课、读读报”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农民对教育的需求,很难达到农民想要的效果。受教育的主体和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渠道都因环境和思维方式而改变,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是提高农民教育实效性的关键。2.3教育内容与现实不符教育内容由于缺乏对农民思想变化系统的研究而显得形式化,严重背离了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农民的真实思想,很难把握住农村和农民的脉搏,起到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如何把教育内容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是目前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关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举措,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拓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方法,创新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3.1目标明确,定位准确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为目的,通过教育培训,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的科技致富技能。

3.2内容充实,贴近实际

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重点开展四项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四情(国情、市情、镇情、村情)教育、普及民主法制教育、充实科技实用技能教育。

3.3围绕中心,紧密结合

教育群众要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教育党员相结合,农民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好坏的评价,是影响其思想观念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农民教育要充分考虑党员教育对农民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第4篇

(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二者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及需求类型的多样化的发展,艺术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艺术类教育成为此时代的主要培养模式,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四有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单一的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深层次需求时,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得以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纵观二者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产生都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对于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二者的产生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地域特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断的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高校艺术教育培养模式为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早期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虽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却存在者地域性与创新性的缺陷,无论是学科发展还是人才培养,乃至社会服务方面,其空间和舞台是相当狭窄的。同时单单依靠单一的高校艺术教育,不仅难以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应有的资源保障,而且会加大艺术教育的城乡、区域,及需求群体之间的差距,从而造成新的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为此避免上述缺陷的出现,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得以产生与发展,与社会高层次的需求适应,可以肯定的是,社会艺术教育培养模式的产生是建立在高校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的,正是因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才为社会艺术教育模式的产生创在了必须的社会基础。

二、高校艺术教育培养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不同点

两种教育模式从产生到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二者却同样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点,分析二者的不同点,找出其差异性,为我国艺术教育模式的进化提供理论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艺术教育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的不同

高校艺术教学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以班级为单位,以集中授课的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模式之上,各高校根据国家相关制度政策的要求,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开设相似的课程,选聘各种层次的专业教师,制定专门的教学培养教案,集体授课,并进行统一的作业布置和考核,此种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班级为主要培训单位,学生数量多,较少关注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性,同时高校教育模式有着学费相对较低的优点。而相艺术培训模式则与高校教育模式大不相同,其主要是建立在针对受训人员的个性需求的基础上,社会培训机构为受训人员量身定制符合其自身特征的教学课程,较多的关注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性,培训机构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对艺术能力的培养,强调创造性和自由性的结合,是一种典型的差异化基础上的非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在于受训人员流动制较强,学生数量为定额,人数较少,相对于前者,学费相对较高。

(二)高校艺术教育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教学内容不同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注重基础教学,目的在于让其了解所处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培养起审美和感知能力,注重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注重与其他文化学科的渗透,让学生建立综合的视野,增强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验,培养多向思维方式。相艺术教育模式则省略了艺术基础教学,其培养模式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艺术理论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培训教学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创作能力,同时鼓励在受训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特性,展现自我,将自由的想象和实践结合,鼓励学生自我创造能力的展现与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挥。结语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艺术基本能力方面有很好的教学资源,有着社会培训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视野的拓展层面上存在更大的优势,但在学生个性的培养等方面却有所欠缺。这一缺陷,社会艺术培养模式却有着巨大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技巧、创作能力、艺术技能的驾驭和熟练程度方面更胜一筹,因此随着社会潮流的发展,建立一种高校与社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今后艺术教学发展的趋势。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第5篇

荷兰税务海关署高度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和能力培养。职业发展与交流中心﹙CPDC﹚全面负责税务海关署的教育培训与交流工作。该中心有500名员工,主要负责署内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培训项目的组织策划;提供员工个体职业发展能力需要的培训服务;内部与外部培训项目的联系交流;荷兰以及欧盟与经济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传播和培训;设计各种培训模块,组织研发、制作各类教学课件和远程教育软件;对晋升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试和评估;对团队领导层级以下人员进行考试录用等。荷兰海关以创新手段推动培训变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培训手段和方式,得到其他欧盟国家的认可。

一是SAT培训法﹙系统培训法﹚:分为0−5六个环节。“0”是分析问题,主要看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培训解决的,哪些问题是组织机构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后进入“1”环节。即对确需培训的问题做培训需求描述,根据员工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制定培训目标。第“2”环节,主要是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课程设计,明确每项课程要达到的目标;第“3”环节,主要是进行课程实践,即在小范围内对课程进行试验,力求提高授课质量;第“4”环节,也即执行环节,是对确定的团队实施培训;第“5”环节,是评估,即对培训后员工在岗位上的效果进行评估,看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

二是BLENDEDLEARNING﹙混合教学法﹚。这种混合教育的理念是以员工自身从事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提高工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混合教学法的特点是:围绕工作任务和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在培训中综合运用课堂授课、现场实习、在线学习、远程教学等多种手段,在教学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情景教学等多种方法,将传统的学习方法和在线学习相结合,将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真正实现“做中学”。

三是E−LEARNING﹙网络教育﹚。为满足不同员工的岗位培训需求,荷兰海关非常重视网络教育培训模式。每年用于该项目的费用达200万欧元,主要是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开展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荷兰海关通过专门的培训指导小组,利用欧盟统一课件,确保了培训内容的一致性。网络学习中还采取“严肃游戏”等的过关形式、依托网络平台,提高了受训者的兴趣,使关员学习充满了乐趣,寓教于乐,使知识转变为工作技能。四是iBook。荷兰海关依托苹果iBook编辑软件,将海关教育资源整合、更新,利用iBook强大的编辑能力告别了传统白纸黑字的枯燥讲义,加入更多视频,形成了海关内部讲义,并存储在Library中,每个海关官员凭借密码登入Library,随时随地学习了解海关的最新动态。五是微型课程模块。荷兰海关将大量的培训课程根据不同内容和层级组合成多个微型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包含3−5门课程,员工将根据个人的职业需求随意组合搭配,量身定做培训项目。当相同或类似的课程需求量达到8个或8个以上时,荷兰海关将组织开展培训班。这种课程的创新模式对于培训中心来讲,能够更加明确培训对象的需求,避免了课程的重复性,从而缩短培训时间,提高效率;对于员工个人来讲,自身的培训需求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促进自主学习,加强个人的职业规划。

二、荷兰海关教育培训的特点

1.以人为本的终身教育培训理念。荷兰海关教育培训的理念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训做到以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提高员工实际能力和竞争力为导向,倡导边做、边学,注重把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二是终身学习的理念。荷兰海关专门设有终身教育委员会,由高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专家和资深退休专家组成,负责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发展。他们强调接受教育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也是每个员工的责任。

2.以契约式管理体制为基础的教育培训。荷兰海关各项工作任务的实施和管理主要依托上下级之间签订的契约﹙CONTRACT﹚。建立在协商基础上的契约具有强制约束力,通过契约,每一个海关员工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各层领导之间的沟通60%以上也是围绕契约内容进行的。相应地,契约对涉及工作需要的教育培训也有明确目标要求。一个关区的工作量与其人力资源相匹配,一般不会发生完不成工作或工作量不足的情况。若是要求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大的工作量,则可提出加大培训工作,并在财力方面给予保证。海关与每个员工签订的雇佣协议明确规定了组织和员工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包括提供和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对因知识老化影响工作、技能不熟练或政策法规等因素产生的问题,上级管理人员必须安排下级员工参加知识更新学习和技能提高培训。员工本人如感到不能适应岗位要求时,也可向上级管理人员提出参加学习和培训的要求。每个员工档案都如实记载员工接受培训的情况。

三、荷兰海关培训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

1.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满足个体的需求和目的。荷兰海关的教育培训管理并没有复杂的程序和方法,而是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对个体的尊重和平等。美国现当代成人教育家马尔科姆.诺尔斯指出,“每一个成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的与直接的使命,便是满足个体学习者的需求,帮助他们达到目的”。成人教育与常规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由于成人教育目标不是具体精确的、参与管理的人员不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形成了一种松散结合的系统;其次,成人教育教师具有较宽广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较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充分的人文关怀和自我发展空间;最后,成人教育学员有着各异的成熟生活技能和社会阅历,主体需求的差异使得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柔性化”管理理念,追求管理的和谐和人性化,其目标就是针对人的不同发展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符合成人教育管理的显著特点,可以满足成人教育教师和学员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提供有助于释放人的自由能量和挖掘人的潜在智能的良好教育环境。

2.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前沿科技荷兰海关在教育培训领域积极运用培训先进理念,通过SAT培训法、混合教学法及Kolb学习周期理论,极大提高培训质量。同时依靠新科技,不论是前期开发的E−learning还是近期开发的iBook,都打破了枯燥的传统授课方式,融入趣味性,使教学变得生动便捷,效果显著。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引入到教学系统中是教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仅有这些是不能称之为教学创新的,创新的基本特征就是创造收益,创造价值,只有更好地实现了教学价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创新。教学创新必须以更有效的教学为前提,必须以激发学员的兴趣为起点,同时做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创新是创新目的、过程和方法的辩证统一,教学创新的目的是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创新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卓越、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理念。”要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前沿科技,首先要打破教师对传统教学的固有思想,改变教师的技术应用观。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已经延续了几百年,在人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要想进行创新必然是十分艰难的,并且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知识建构的这种学习形式需要较高的条件来支持,自主学习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为依托,探究学习需要有问题情境才能建构知识,合作学习离不开会话协商工具等。在信息技术没有进入教学实践中以前,这对传统教学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获取资源、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会话协商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不仅引发了教学创新,更是促进和支持教学创新。”

四、总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国家成人职业教育发展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促使我国成人教育向良性轨道运行。但是我国有自己的国情,人口基数庞大,普通劳动力资源过剩。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与荷兰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时,也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求进,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宗旨,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第6篇

一、现代教育培训理念介绍

(一)教育权利公平理念

教育权利公平理念简言之就是要求以人为本。每一个员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获得同等的培训机会。新加坡十分注重“教育权利公平”,通过设立多种基金,由

劳动力发展局与行业工会合作推广覆盖全员的培训计划,通过给予每人平等的培训机会来体现国家对职工的重视,促进社会公平竞争。

(二)教育资源整合理念

“冰山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经验或知识80%是隐性的,处于冰面以下。如果只进行简单的宣教,而不加以系统地激发,它只能潜意识地起作用。教育资源整合理念就是要通过整合培训机构、师资、课程、硬件等各种教育培训资源,以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实现对人的潜能系统的“破冰”。

(三)顾客导向培训理念

“顾客导向”培训就是借鉴企业营销理论,以员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在充分掌握成人学习规律基础上,展开系列培训活动。顾客导向的公务员培训模型由公务员培训产品的生产者即厂商、公务员培训产品的消费者即顾客、公务员培训产品的交易者即交易商以及公务员培训市场共同构成。

(四)教育投入产出理念

教育投入产出理念认为,人才培训是一项教育投资,应讲究时间和经济两方面的投资效益。要求在加大教育培训投入的同时,注重用最佳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帮助人才快速获得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促进培训成果在工作岗位上最大限度的转化来实现回报的最大化。

(五)培训与个人职业规划相结合理念

培训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结合,是指根据组织环境和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的教育培训计划,以期更好地引导员工为组织目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组织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而员工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

二、当前湖北地税教育培训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受教育权利需进一步平衡

一些部门或单位为了在培训考核中取得好成绩,选派参加培训的人员主要是业务骨干,导致素质原本相对较高的业务骨干培训机会多,更需要学习的其他人员培训机会少,干部素质差距越拉越大。

(二)培训资源整合度有待提高

全省地税系统的教育培训资源分散、各自为阵,不具备系统的组织培训管理能力,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支持体系不完善。这制约了培训工作的系统性研究、组织、规划和实施。

(三)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当前,全省地税系统的教育培训仍然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以老师教,学生被动接受学为主,案例研讨、分组对抗、情景模拟等运用较少。

(四)经费投入力度需加大,结构有待优化

各地的培训工作大都存在培训经费不足的现象,无法保障优秀的师资队伍、奖教奖学机制的有效落实。再加上经费投入的结构不合理,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导致师资力量跟不上培训需求,培训激励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的提高。

三、打造全新地税教育培训体系的思路

(一)确立纺缍形的大教育、大培训目标规划

一个组织合理的人才配置应该是纺缍形的:

10%的优秀领导人才(领导人才)

20%的懂管理懂专业的人才(管理人才)

40%的懂两个以上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复合人才)

20%的精通单个专业的人才(专业人才)

10%的基本技能人才(基础人才)

(二)建立层级化的大教育、大培训组织架构

按照“省局统管、分级负责”的原则,构建省、市、县三级垂直教育培训网络,将不同层次的培训主体和工作重点区分统一起来,形成上下呼应,协调运作的大教育大培训组织架构。具体讲,省局主要负责培训战略规划、控制监督、考核评估、课程师资管理、调度采购培训资源、省局培训基地建设和省级培训的组织实施;各地市州局组织实施省局制定的培训计划、开展考核管理及结果运用,并组织开展个性化常态化培训;县(区)局主要为教育培训提供后勤保障,筛选参训人员,建立培训档案等。

(三)建立梯次性的大教育、大培训内容体系

建立以初任公务员、非领导公务员、领导干部三类为基准的梯次性内容体系。初任公务员以初任教育和岗位专业知识和 技能教育为主,重点学习本单位的历史、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税务基础知识和所处岗位的基本技能;非领导公务员以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主,重点学习业务类、技术类、服务类、管理类四大类专业知识;领导干部以领导艺术和管理技能为主,重点学习政治、管理知识等。

(四)建立网络化的大教育、大培训学习体系

依托省局门户网站系统,

搭建一个汇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等学习资源的网络教学核心平台,用于组织指导全省系统的干部培训工作,并开展学员管理和培训资源的管理。重点要建设完善的网络视频学习系统,组织开展常态化视频学习。为确保网络畅通,可在用户相对集中地区设置区域中心资源服务器,以分散核心节点的访问压力。

(五)建立科学完备的培训分析评估体系

分析评估体系主要由需求分析、实施培训和评估反馈三个环节构成。需求分析主要的通过收集并分析信息或资料,采用问卷法、测验法、工作样本法等方法,确定培训需求。实施培训的重点在对培训过程进行考核管理,方法可按照学分制模式,对培训对象在一个培训周期内参加培训学习的情况,进行累计积分和综合评价。评估反馈包括培训前评估、培训中评估和培训后评估,最重要的是培训后评估。

(六)建立完善的培训成果转化体系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第7篇

1.1抓好中专后继续教育大专生教育1999-2000年,根据中央农广校的部署,县农广校开办了中专后继续教育大专班,开设农业推广专业,招生95人。通过教育培训,这些毕业生为“三农”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现在已成为全县农业系统的骨干力量。其中,通过本次教育培训,使农业系统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具备了向高级职称晋升的机会,近年来,有6名毕业生晋升为高级农艺师,占全县农业系统高级职称人员的75%。

1.2加强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近年来,县农广校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中办发[2007]24号)和广西区党委组织部、区教育厅、区农业厅关于印发《2006-2010年广西利用农广校开展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规划》(桂组通字[2006]20号)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桂组通字[2011]193号)精神,扎实推进农业部“百万中专生计划”的实施,大力开展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昭平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骨干农民的科技素质与发展农村经济的综合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撑。2006-2014年开展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招生711人,毕业684人,毕业率达到96.2%。其中,舒瑞旺、邱祖锋、吴海柱、陆彬华、陈坚5名毕业生通过广西区党委组织部的公开选拔进入了乡镇领导班子,黄荫平、黄健宝等多名学员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成为了乡镇公务员。县农广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多年来,《广西农业信息网》、《广西日报》、《新华网》等众多新闻媒体进行过报道。其中,2008年01月11日《新华网》广西频道以“广西昭平‘农村实用人才中专班’火了”为题进行了报道。

1.3抓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2006-2013年,县农广校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5640人,学员遍及全县12个乡镇78个村委会,并给学员免费赠送宝石磨光机1508台、电动喷雾器340台,价值68万多元。每台宝石磨光机带动1人就业,每人月收入1000元,每年可为农民创收1800多万元。据调查,经培训的农民中有95%左右就近就地转移,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多年来,县农广校开展阳光工程宝石加工培训班并给学员奖励宝石磨光机的做法,同样得到了上述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如2008年12月10日《新华网广西频道》以“昭平县:发放宝石机助困难群众增收”为题进行了报道。

1.4实施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1999年以来,县农广校组织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对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科技示范户等广泛开展以茶叶、水稻、蔬菜、水果、桑蚕、食用菌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累计培训3854人,发证1450人。

1.5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县农广校以“广西骨干农民贷款贴息”、“品牌产业三进村培训”和“种养大户专项培训”等项目为载体,围绕“三免”(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技术、速成丰产桑园、生态养蚕技术、秋冬果园管理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食用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秋冬菜病虫防治技术、“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等十大内容开展培训工作。每年组织教师、农业专家下乡120多人次;举办各种培训班、讲座25期次,培训农民2800多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7000多份,赠送科技书籍500多册,科技光盘300多碟;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活动,接待群众1200多人次。通过培训,使受训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基本掌握了1~2项农业实用技术,成了农村家庭的农业科技“明白人”,并带动周边群众运用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比如,马江镇白梅村龙观慈、黄夏英、蔡庆文、陈德华等8名骨干农民,通过参与实施骨干农民创业贷款贴息项目,发展无籽西瓜生产,带动周边农户200多户,2009年种植秋季西瓜27hm2,西瓜总产量达140万kg,总产值达330多万元。

1.6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009年县农广校在昭平镇江口村、马圣村,北陀镇立教村、民福村,马江镇白梅村,仙回瑶族乡古盘村、大中村,走马乡西坪村、庙枒村,五将镇河井村等10个村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根据我县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培训需求,围绕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每村培训新型农民40人,全县培训400人。集中培训时间累计12d,现场指导13次。通过培训,使受训群众基本掌握了从事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要领,收入水平比培训前有了明显提高。如北陀镇民福村彭轫辉学员从事种桑养蚕多年,过去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蚕茧产量总是在每张产茧35kg左右,通过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桑蚕培训班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了科学种桑养蚕的关键技术,通过加强桑园肥水管理和蚕儿科学饲养,使每张蚕茧产量平均达到49.5kg,增产41.4%,增收250多元,而且产出的蚕茧个儿大、色白,出售价多0.6元/kg。

2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县农广校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2.1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基于昭平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现状,农民思想观念守旧,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表现出消极的观望态度,不轻易,甚至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吸纳和应用能力差[1]。

2.2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有待提高当前,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速推进,以及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留守农村的多半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长期受自然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小农意识浓厚,思想保守,满足于现状和眼前利益。存在比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单纯依赖政府推动生产和改善生活条件。平时组织他们培训学习,他们还以为是政府、农业、教育等部门要他们学习,不仅不能收费,还要给他们发放误工补助。

2.3培训资源得不到充分整合农业、科技、水产畜牧、教育、扶贫等部门都有各自的培训项目,但由于缺少沟通协作,这些部门各自为政,致使培训资源得不到充分整合,培训资金分散,造成培训效果不明显,导致一些农民群众误认为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因此就不愿参加培训了。

2.4农广校办学条件差近年来,县农广校的办学条件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自治区农广校也给配置了一些教学设备,但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县农广校与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仅有的一间办公室、一间教室都是没有独立产权。人员编制3人,实际工作人员4人。平时开展培训的授课教师基本上通过聘用兼职教师来担任,农广校只是起到一个组织协调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挖掘农广校作为一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的潜在作用。3.5教育培训经费不足昭平县是广西的“老、少、边、山、穷”县之一,每年的财政收入只能保障干部职工的工资,无法将农业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而且上级下达项目要求配套的资金往往也难以到位,本级财政的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农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3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对策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邓小平有一句名言:“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1]。科学,主要是指科教兴农。因此,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快速推广,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重要抓手,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来加强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科教兴农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优先位置,并常抓不懈,培养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智力支撑。

3.2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县级财政要切实增加对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经费的支出,把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改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增加教学设备,建立健全学员实习实训基地,综合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等媒体资源,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3.3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范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制约农民建成小康的重要因素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与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所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迫在眉睫。2012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10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2014年,农业部进一步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使试点规模达到300个县,新增200个试点县。昭平县也列为试点县之一,已按要求组织实施。

3.4加强沟通协作,整合培训资源县成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促进各培训机构间的沟通协调,统筹培训经费,整合培训资金、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等资源,制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培训资源的效益。

3.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县、乡农业技术人员既是农广校兼职教师的主要来源,又是直接面向农民的技术推广主力军。要创造条件,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将他们送到区内外农业院校进修学习,或请农业院校的专家、教授来给他们授课,以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开阔思路,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服务“三农”的能力。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第8篇

档案培训也可围绕重点工作,如推进依法治档、构建开放服务新格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等等,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培训,专题研讨培训可由档案管理部门组织,也可由高校或档案学会组织。

2着眼形式创新,把握“怎么教”的问题

2.1在研究培训对象及需求上。根据当前档案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任务,调研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坚持“缺什么“,就“教什么”,并区分不同受训对象的层次和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切实增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着力探索个性化、差异化培训方式。

2.2在研究培训内容上。档案培训内容要贴近实际工作,教育培训机构可适时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档案人员在“干什么”、“想什么”、“弱什么”、“缺什么”,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来确定培训内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按需施教”。

2.3在研究培训方式上。档案培训机构应根据不同课程、不同需求,分层次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要在讲授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可在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法上下功夫。上岗培训类可组织受训人员到档案馆等实际部门学习和实践。同时,要利用网络教学、远程培训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3加强管理规范,实现“教得好”的目标

3.1抓好师资队伍。教师是整个教学培训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与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要多渠道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及档案部门业务骨干授课。可把档案部门精通业务、擅长教学的人员以充实到教学岗位上,可在培训班中选拔学员中的业务尖子进行经验交流。要对授课教师进行考评,督促其提高教学水平。

3.2抓好组织管理。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对受训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和考核。考试环节不可走过场,或不经过考试就发给学员结业证书。对学员采取闭卷、开卷、论文写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才能发结业证书,以此体现教育培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进而确保培训质量。

3.3抓好效果评估。档案培训效果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突出重点的原则,不仅要对培训计划、组织管理、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还应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培训效果评价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受训人员对档案培训效果的评价;二是评估培训的具体手段、方法是否合理和有效,学员学习结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三是档案培训是否提高了受训人员的工作绩效。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第9篇

采取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即PDCA循环法,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可达到培训员工专业技能和提升综合素质的双重目的。PDCA循环包括培训计划(plan)、培训执行(do)、培训评估(check)及培训改进(action)这四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为:

(1)培训计划:在培训前需考虑培训需求,并制定出详细的培训目标,包括预期目标及完成目标,再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方案;

(2)培训执行:在培训过程中,管理部门需全程关注培训员工的动态,同时依据员工的水平和表现,对培训方式及内容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预期效果;

(3)培训评估:建立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并保证反馈信息的真实性;

(4)培训改进:依据反馈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升培训教育的水平。

二、明确培训需求

根据员工的培训需求,对其进行一系列有目的性明确的培训,最终实现培训目标。企业员工的培训需要,具体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二是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三是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四是潜力挖掘与综合素质,五是政治理论与思想认识。

(1)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培训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培训属于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基础内容,只有熟知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电力集体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对基层员工可起到激励作用。企业文化的培训,重在对员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等的培训,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2)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是企业基层员工提升工作技能的前提条件。只有更新员工的知识储备,提升其工作技能,才能符合社会及企业的发展要求,为电力集体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的培训这是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的关键环节,对员工进行行为规范及职业道德等的引导,可让员工了解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从而找准定位,明确工作中需遵循的基本规则,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个人与同事、个人与顾客等的关系,促进员工提高工作品质及效率。

(4)潜力挖掘与综合素质的培训电力集体企业在基层员工培训中,需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如提升其演讲能力、沟通能力、政务礼仪和公共危机应对等能力,并对员工的潜力进行挖掘,让员工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5)政治理论与思想认识的培训政治理论及思想认识培训可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也是企业贯彻国家大政方针的最佳途径。员工政治理论的培养,可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避免其受到不法分子或者人员的蛊惑,损害企业利益。

三、健全教育培训的评估机制

提高基层员工的教育培训质量,需建立健全的培训评估机制,从而帮助电力集体企业总结经验,有效地反馈培训的结果,有利于改进其培训工作。培训效果的评估标准及具体方法为:

(1)学员反馈标准:员工对企业培训过程的整体看法。可采取问卷、面谈、电话调查和网络聊天等方式获取员工培训后的反馈意见,可采取四分法和打分法作为具体的衡量标准。

(2)知识标准:员工经过培训后获得的技能、知识和态度等。知识层面效果评估可采取闭卷考试、演讲和演示,以及撰写论文等方式实施,员工知识层面的效果评估,对培训教师及学员的难度较大,因此,可促进培训教师认真备课,使学员更加认真地学习,为员工的行为改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3)行为标准:员工在培训后能看见或感觉到的行为变化;行为层面效果评估的方法有观察法、管理者与同事或顾客评价等方式,行为层面的评估能直观地看到或感受到培训效果。

(4)结果标准:培训工作对企业造成的正面影响。结果层面效果评估采取指标对比法,可选择管理者最关注的培训指标,如工作质量、施工安全和绩效等,从而实行横向与纵向比较,由于影响结果的因素较多,因此,实施结果层面的效果评价时,需对影响培训指标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四、丰富基层员工教育培训的方法

(1)在传统的培训方式上增添新的培训方式电力集体企业基层员工教育培训,可在传统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增加研讨会、座谈会、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新的培训方式,从而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还可采取启发式的培训模式,以工作中的真实案例为热点,让员工思考案例中的某种现象或某个行为,并吸取其中的知识点。还可适当安排户外的拓展训练或课外实践活动,让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完成培训目标,达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获取宝贵的经验的目的。

(2)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创新教育培训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员工教育培训方式也得到极大丰富。借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实行多媒体教学或远程教育培训,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培训的效率。同时员工还可通过网络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也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还可通过qq、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增加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频率。另外,可让职员在各工作岗位间轮换,使其熟悉企业的所有工作流程,获得多种工作技能,从而将其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

五、结束语

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员工教育培训中存在培训方式落后、培训目标不明确、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结合现代先进的知识理念、科学技术,并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提升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质量,为员工创造最佳的培训环境,全面提高员工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充分挖掘出员工的潜力,使其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第10篇

规范、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一项工作高质量完成、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就高等学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而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就是要中央、地方、主管部门和高校在各自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之上,履职尽责;站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个人成长的高度,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规律,着力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要自觉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高校管理干部作为独立类别和培训服务对象,围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内涵建设的总任务和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门培训课程,将理论知识学习同日常工作相联系,把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深入实践的锻炼紧密结合,通过示范培训等形式,培养干部队伍中坚力量,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管理服务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前瞻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和学员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探索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工作,并规范学时计算办法,保证干部参加学习的时数达到标准要求。要着力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校内培训组织协调机制和工作体系,统筹规划,分工负责。高校可成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分类施教、重点突出、重心下移、全员覆盖的教育培训格局。完善以干部日常表现、业绩情况、学校发展需要等为依据的干部校外、境外培训择优选派机制。高等学校虽为学术共同体,但也有着系统化、专业性的行政管理工作。高水平的专门业务培训是提高管理干部服务水平和机关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要鼓励、支持校内基层单位和业务部门组织开展本单位、本业务系统人员的专门培训,根据学校发展和业务提高的需要自主办班,扩大受训人员范围,提高培训针对性。要建立分级分类师资库,强化综合考评和动态管理。高校管理干部培训应根据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干部对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实际需求,分级分类确立重点优秀师资力量。高等学校作为学术发源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充分整合利用校内相关领域专家教授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应吸引一批校外优秀师资力量,通过聘请社会相关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开展专题讲座或主题报告,以建设一支精干优质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计划生成和课程研发体系创新

高校应根据自身改革发展实际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律,在充分开展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分类指导大纲,保障教育培训工作既满足学校的改革发展实际,又符合干部成长需要,有助于参学干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使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要以需求调研为基础,设计开发培训项目。高等学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项目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参学干部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工作性质、年龄性别等个体因素,满足参学干部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针对参训学员的岗位性质,培养履职尽责的意识和能力,满足其岗位需要;也应立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重点实现中层以上管理干部更新管理理念、增强责任意识、理清办学思路,提高廉洁从政和领导决策的能力;教育引导普通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业务能力、执行能力,重点加强理想信念、优良传统教育,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党外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和凝聚到学校改革发展事业上来。要强化调研成果分析,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需求调研是提高培训成效的重要手段,培训内容和授课方式的选择要与需求调研的分析成果紧密结合。目前,重需求调查、轻结果分析的现象普遍存在,统计数据与课程研发相脱节,不能有的放矢地应用于实践工作。要改变有调查无分析或重调查轻分析的状况,必须建立需求调查成果开发机制,充分运用需求调查分析成果,研究培训政策、培训战略和培训课程及开发。有关单位应组织专门力量,通过科学的研究分析,将需求调研结果细化为近期需求与远期需求,群体需求与个性需求,分层次、分阶段设计研发课程,为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奠定基础。需求分析是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数据处理过程,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将需求调研和课程研发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纳入科研课题的立项管理范围,给予一定经费支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要结合高等教育行业特点,设计特色专门课程。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应按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专家化干部队伍的要求,实施分类指导,重点培养。通过管理干部专业素养提升计划等,以主体班次集中授课和专项工作交流研讨的形式,围绕政策法规、应急管理、高教动态等方面内容,加强对领导岗位和关键岗位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履职尽责能力培养。通过专职管理干部自主选学全员培训计划等,围绕党的历史和基本理论、国家重大政策和事件、国际关系与国际形势、高等教育前沿问题、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开设自主选学专题,满足干部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后备干部“助力成长”培训计划等,以挂职锻炼、拓展训练和跨类别、跨级别培训等形式,为青年干部搭建交流学习、提升能力、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管理骨干行动学习计划等,采取自愿参加和重点调训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引导干部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集体学习研讨和具体的行动实践,主动发现和反思高等教育和高校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三、培训模式和内容创新

高校管理干部普遍学历层次高、学习欲望强,有确定的学习研究方向或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对学习培训有着较高甚至严苛的要求。推进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要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双创新,以研究前沿理论、解决问题为导向,凝聚集体智慧,提升队伍质量,推进事业发展。培训形式要创新,要主动将传统培训方法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创设多样化的培训模式。通过加强对项目班次和培训主题的科学设计,着力帮助党政部门管理干部更新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执行能力,重点指导教学科研单位管理干部理清办学思路、强化质量意识、提升履职水平。如中层正职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可以采取专题工作研讨、校外委托培养、境外学习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突出抓好高教理论和宏观战略培训;中层副职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可以采取专家专题讲座、校内专题培训、校外领题调研相结合的形式,突出抓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将主体班次培训与推进学校重大任务落实相结合,通过初任培训、岗位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提高培训等形式,提升干部的工作落实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托校外专门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开展委托培训,提升干部高教理论水平和治校理教能力。按照小规模、多渠道、注重实效、厉行节约的原则,重点选派优秀管理干部赴境外有关培训机构或合作高校开展学习考察,着力提升干部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通过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形式打破干部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固定的思维模式,帮助干部开阔视野、解放思想、丰富阅历、积累经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和业务本领。有关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案例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最受欢迎,欢迎度分别超过了80%和50%。在研发新课程、新内容和新方法的同时,还应构建和完善信息化课程平台,加强学时管理和考核,规范线上交流和线下研讨。培训内容要创新,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党的十精神的学习作为培训必修内容,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和帮助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党的十确定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任务,将“德”、“廉”的培养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管理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将建设一支素质精良、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管理干部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为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注重培养干部严谨务实的行政能力和尊重、服务学者学人的职业素养。以现代高教管理理论、科学决策方法的讲授为切入点,引导高校管理干部树立遵循学科专业、科研学术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向的管理服务理念,引导其按照行政事务管理的基本程序决策行事。引导管理干部切实增强执行能力,努力把工作设想付诸于实际行动,转化为现实成果。在培训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服务意识的培养,引导参学干部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四、考核评价与结果运用机制创新

干部教育培训中惯行的培训后“自然解散”和考核后“皆大欢喜”的结业形式既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不能满足高校管理干部的自身需求。要引导参学干部带着问题学习,结合工作研讨,载着收获结业,带着任务返岗。通过建立干部教育与干部选拔任用联动机制,保证和督促管理干部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考核评价的实效性、准确性。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体现干部个人特点,既要设定通用指标,又要设定特色指标;既要体现全面性,又要保证针对性;既要有主观性评价项目,又要有客观量化标准。首先,进行反映层评价,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与培训单位或机构、所在单位进行沟通,从主观上对学员学习过程、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其次,进行学习层评价,通过撰写论文、专题研讨等形式,培训单位或机构对学员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等进行定性评价。再次,进行行为层评价,了解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情况,包括培训内容的“迁移”和“维持”两个方面。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与选拔任用工作的联动机制,有效运用考核评价结果。了解干部是选拔任用好干部的前提,教育培训工作拓展了全面考察评价干部的平台。干部在学习培训中表现出的德才素质、人品学品、创新能力、研究水平、发展潜力等最为客观真实,通过干部管理和选任部门跟班培训的形式了解、发现干部,对于解决当前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也会大大提高参学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效果。

上一篇:高校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育学院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