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5 09:11:15

教育科普基地工作计划

教育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普教育;特色学校;模式

我校科普活动基地校内占地800平方米,其中,综合实践园350平方米,蔬菜实践区450平方米;校外高产对比田111亩。设有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室、劳动技术教育室、农植物标本展览室等功能教室,设置专题教育展板20余块计180多平方米。

多年来,结合本校资源优势和服务区实际情况,围绕“农”字开发建设以“爱农、知农、学农”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03年至今先后共开设镇、村培训班260余期,累计培训学员18000余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632人,农村致富带头人278人,农村劳动力输出15642人,占富余劳动力总数的86%,创收近亿元。推广新技术22项,高产粮食面积14.1万亩,其中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推广面积已达2000多亩,占到了全镇总种植面积的30%以上。真正发挥了科普实践校的作用,为服务地域经济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构架科普实践物质支撑体系

“一室五园”建设初具规模。包括劳动实践科普教育综合室、新奇特品种综合实践园、果蔬种植园、学前果蔬供给园、德本小学大田作物园、信本小学经济作物园。其中,中心校内综合实践园分为试验示范区和蔬菜种植实践区。示范区建有绿色长廊100多平方米,设有播种区、育苗区、展示区等功能区域;综合实践园集植物种养、科研、实践为一体,是学生开展科普活动的载体,最大化发挥了学校科普实践场所的作用。

二、构架科普实践制式推进体系

一是把科普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开齐生物、地理、劳技、信息技术、美术、物理、化学等课程。重点设置了科普制作和环境教育等选修课程。二是成立了测土施肥、中草药植物标本制作、插花茶艺、天文气象等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多种科技活动,使学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三是建立了《小学生劳动成长记录》袋,按低、中、高三个年组划分,细化为自我服务性劳动(25分)、家庭服务性劳动(20分)、校园服务性劳动(25分)、社会公益性劳动(15分)、生产劳动实践(15分)五部分150小项。四是坚持每个学生每学期参加以爱农学农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去农村的亲戚家收集一件传统农具或采集一种农植物果实标本,在家长的指导下参加一次农业生产劳动。五是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为本镇的回乡青年进行科技培训。开设种植、养殖、特色食品加工等相关专业,通过培训并结合指导服务,让回乡青年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对他们的帮助很大,更看到了科技致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构架科普实践活动运行体系

一是通过科技讲座、科技录像、科技展览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让他们了解自然,了解科学技术。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培养科技意识。二是每个学期我们都开展“科技节”或“科技创新大赛”、评选“科普之星”等系列特色活动。科技创新小发明活动是我们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特色之一。三是我们依据基地项目建设和展室资源,针对科普实践需要,组织教师进一步收集整理,编印了校本教材――《中本,可爱的家乡》。四是连续多年举办彩灯展示会活动,观灯会、猜灯谜,使孩子们在开心快乐中体验了传统灯会的魅力。五是开展“节水在我身边”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通过科普节水知识讲座、科普画板展览、科普现场咨询、节水作文写作比赛等活动,普及科普知识,增强环保节能意识,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六是开展民俗文化活动。2010年4月举办了民俗文化展,搜集整理展品,开展了民俗文化墙活动,这些藏品都是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本地民风民俗文化珍品,使广大师生深刻体验了中本、安达丰富的文化和民俗。

在学校科普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中,我校还存在很多不足,明年计划在综合实践园中再引进10~15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适宜本地推广的新品种,引导有条件的学生建立科普网页,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将新品种、新技术真正推广普及到农户中,使农户增产增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利用与大庆较近的地域资源,在校外校田地上建设示范性的高产节能温室,种植特色绿色蔬菜,带动农户发家致富。全力促进我校科普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

教育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8、积极开展科研成果评定与推广工作,制定科研奖励制度。

三、主要工作:(一)科研制度建设1、按照以月为主的方式开展科研工作的考核,每月严格制定上交时间,并以课题组为单位上交每月的课题研究案例和反思。2、组织人员课题培训,月上交随笔和教学叙事,组织课题课的听课评课、反思和研讨。3、科研材料分类装订,集中管理,重在体现科研的研究进程。4、对上年度在教育科研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学习团队建设

1、加强学习团队建设,继续以学习小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围绕有效教学的开展进行理论与业务的专题学习,并以学习团队为单位定期组织交流活动。2、以校本培训为特色,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学期针对课题研究组织2——3次培训工作,特别是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认识和能力的培训以及有关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和有效教学知识的学习。3、发挥科研骨干教师的优势,做好课题研究的引领工作,并带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共同研讨,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师科研开展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及时总结反馈信息,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4、进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有效性的探索,每次备课前组内有一人事前准备好与全组教师进行经验、成果或信息的交流。学校本学期组织一次专题研讨,初步形成基本备课模式。5、为教师推荐理论学习的材料。购买、下发与课改有关的书籍。开展有效的校本培训。积极创造机会为广大教师的外出学习创造条件,给予支持。6、支持和鼓励教师将科研研究的经验总结到科研成果中来,并向全校教师推广。鼓励教师积极撰写省、市、区的论文和案例。(三)教研实践1、建立学校课题研究课制度,注重发挥团队优势,组织跨学年的研讨活动,提高研究课的质量。做到以问题为牵动,注重课后的评析与反思。2、把校际联动引向深入,本学期继续邀请名师和专家到校授课和讲座,并充分利用校内名师资源,提高广大教师的参与度,把学习与自身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并积极创造条件使教师走出去,加强双向交流活动。3、组织校级科研竞赛课活动,使其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对参加上级各类竞赛活动形成良好的竞争选拔机制。4、认真完成好做为整改委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创造条件参加基地的各项活动。三月份:1、制订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2、组织各子课题组成员的组内科研学习。3、归纳整理科研信息。4、学校领导小组研究科研计划。5、开展“绿洲杯”课程标准再学习测试活动。四月份:

1、组织理论学习和讲座培训。2、开展科研课题专题课活动。3、课题小组开展有效阅读的学习研讨活动。4、上交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五月份:

1、科研自学笔记。2、科研反思纪实。3、以课题小组为单位的有效教学研讨课系列活动。4、“绿洲杯”教师基本功风采大赛。六月份:

教育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青少年宫 青少年 科普活动 现状 分析

一、最大程度发挥青少年宫科普基地指导中心的作用

(一)健全管理体制,抓好科普教育的落实工作。认真抓好管理队伍的建设,健全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业务好、热爱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是确保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建立了两个管理体制。

1.基地自身队伍的建设,有青少年宫的主管领导主抓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由青少年宫科技中心负责全体科技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科研活动,并制定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定期检查、评估总结。

2.由学校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科技总辅导员、科技教师组成的各学校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校科技工作计划的制定,通过教研组或年级组进行操作落实、检查评估。两个管理体制的建立,统筹了全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力量,形成了科普教育工作齐抓共管、紧密协调的格局、强化了科普教育的整合力。

(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成功的关键。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对所教的专业知识必须非常熟谙,精通,才能保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且不能仅限于教科书中所限定的内容,要避免照本宣科,真正把知识讲“活”,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教师必须掌握牢靠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所教学科的内容应非常精通,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地讲解,教师的学问,要像金字塔一样,既博大,又精深。教师除了精通本学科以外,还必须掌握好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才能激发学生去追求美的价值,美的知识,从而自觉主动得去揭示科学知识领域的奥妙,知识如同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教师如能拥有这株大树,即博学多才、多才多艺,在教学活动中,思维就灵活,联想就越广泛,表达就越富有魅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才多艺的教师,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又可信,亲其师信其道,方能激其行。

二、青少年宫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分析

“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足以体现我国政府对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视。可是如今很多青少宫对青少年教育只重视各项技能的培养,没有对科普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青少年宫的领导者、老师和家长在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注重学习成绩,忽略科普思想教育为目前的主要状况。

(一)认识不足,导致青少年科普知识匮乏。

1.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老师和家长只重视文化课的成绩,过度重视学习成绩已经成为阻碍科技教育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平时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另外学校的教育方法也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得青少年的个性难以充分发挥。学校虽然也一直在强调重视青少年科普素质,但却没有制定具体的目标,使得科普教育目标仍旧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中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缺乏详细的方法,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科技时间活动未列入学校的常规教学计划中。忽视文化课以外的科普知识和实践能力,这是青少年科普知识可烦的原因之一。

2.政府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表现在资金上,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教育经费,导致科技教育经费来源少,学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科技教育的项目因为资金的匮乏而无法展开。其三,青少年宫的师资力量缺失,目前很多青少年宫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培训教师,一般都是由老师兼职担任科普辅导员,因没受过专门的训练,兼职科普技辅导员水平不足,自身缺乏创新意识,根本达不到应有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恶性循环。

3.青少年宫的校外科普教育在科普教育中作用没有得以发挥。虽然科普素质的培养有赖于学校的重视和引导,但学校也需要一个理想的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单靠学校一己之力也达不到最终的目标。目前整体社会环境还显得科普氛围不足,现在孩子们获取科普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新闻媒体,如电视、报刊等,而缺乏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科普读物。现在许多城市都举办全国性的读书展览会,展出书目百万种,但优秀科普读物少,普遍存在价高、质差问题;另外,个人购买书刊毕竟有限,而可供学生借阅的图书馆、阅览室很少,所以应该在青少年宫的图书阅览室里多购置科普类的图书。

(二)改进措施。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青少年宫应该根据青少年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1.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青少年宫的科普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内容新颖,深受青少年欢迎的,科普教育活动以专题形式贯穿于一年的活动之中,有主题、有特色。充分利用各种特定的宣传日,开展全区性大型科普活动,科技周前夕,策划科普周开幕式和系列活动等。

2.奖励在科普教育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师。将学校、家长和青少年宫这三种力量形成合力,并且尽可能给青少年宫科普教师创造进修机会提高业务水平,调动科技教师的积极性,挖掘了科技活动的潜能,提升了科技教育的质量和内涵。同时加大管理力度,完善了激励机制,对在科普教育中取得成绩,做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

3.充分发挥青少年宫科普基地培训中心的作用。在青少年宫科普基设置:无线电工程、无线电测向、业余电台、航模、舰摸、车模、机器人、TTS 科技制作、计算机程序设计、环保与生化实验室、天文台等科普内容。将青少年宫的培训课程与学校相关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科普教育渗透到学校课程体系,把提高青少年的科普素质。将科普知识放在课程结构中,做到科普教育面向全体青少年。

总之, 重视少年儿童的个性发展是少年宫科普教育的特点,在少年宫科普教育中,小组活动中的因材施教和个别教学,群众活动中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给每个同学以展示才能机会的原则和方法都体现了个性教育的特征,注重少年儿童的个性教育是少年宫科普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和个别教学,群众活动中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里松.青少年科普活动现状与青少年科普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分析[N].科教导刊,2011.9.

教育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青少年宫 均等化 服务体系 实践策略

一、构建青少年宫均等化服务组织体系

青少年宫均等化服务工作涵盖面广,运作复杂,要确保其健康、稳定、有序和高效运行,必须要有一套完整和通畅的运行组织机制,并建好青少年宫均等化服务的组织体系。

1.建立青少年宫均等化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为形成一个有利的政策和工作环境,根据“统一领导,全面推进,分工协作”的原则,由青少年宫牵头,制定了校外教育基本服务均等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会人员分别由团市委、教育局、青少年宫、教育科研机构、校外教育专家队伍的领导或代表组成。联席会议的功能:负责全市青少年宫均等化服务工作的决策、统筹、协调和推进。“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于市青少年宫,负责校外教育基本服务均等化的日常工作,对均等化工作中的人、事、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诸要素进行具体的规划、协调、操作、控制。

2.建立青少年宫均等化服务工作网络系统

为确保均等化工作顺利实施,建立了一个科学高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运行工作网络系统,用以开展和推进青少年宫均等化服务工作。工作网络系统是以现代管理为基本观念,倡导多元化、立体化,具有完整性与通畅性,推进校外教育服务空间的有效扩张与服务功能的高质拓展。

(1)青少年宫是主导

根据“联席会议”要求,市青少年宫围绕“面向全市青少年,公平服务均等化”的工作宗旨,按照“自身服务最大化”的工作原则,以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工作目标,以“学玩结合、怡情益智”为服务原则,开展农村(社区)青少年服务阵地的创建指导工作,举办具有示范性和倡导性的校外教育主题服务及大型文体、科普和实践体验服务,组织全市性参与面广阔的各类比赛、竞赛和专特长培训。

(2)服务阵地是主体

村(社区)青少年校外教育服务阵地是校外教育基本服务均等化行动的主要战场。农村(社区)成立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服务阵地由党政主管领导担任名誉主任,乡镇团委、学校校长、社会名流、相关单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家长代表等组成领导小组,由乡镇团委派人具体负责校外教育服务的开展。

(3)学校支持是关键

学校也是校外教育服务不可或缺的阵地之一。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一是把校外教育服务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校课程统筹安排校外服务;二是学校积极主动选派优秀教师到校外服务场所开展校外教育服务;三是主动将学校现有设施与校外服务场所的建设相结合,充分整合教育资源,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达到校内外融通互补;四是学校组织教师结合本农村(社区)实际,创新设计校外教育服务,使服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实现校外教育服务的普及化。

(4)协作组织是保障

青少年校外教育作为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的战略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教育局、团委、妇联、科协结合自身职能,为基层校外服务场所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场馆向青少年开放,支持和指导校外教育的文化科普服务,充实适合未成年人的服务内容;市教育学会、校外教育工作学会等教育科研组织积极研讨,为校外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志愿者、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文艺、体育、科技工作者,为校外服务提供志愿服务。

二、构建青少年宫均等化服务阵地体系

青少年宫由于区域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其服务的范围和对象总是局限在主城区呈放射状的一个有限范围内。离均等化的要求差距很大。为此,我们在青少年宫自身扩能的基础上,对青少年宫校外教育服务向城市边缘社区、农村的延伸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1.强化社区青少年服务阵地建设

家住偏远城郊的学生因交通不便等原因,很少有机会参加青少年宫的活动,而这一群体对校外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可召开社区团委负责人会议,部署社区建立校外教育阵地的任务。如树立了兰荫社区青少年活动室的典型,供各社区观摩学习。兰荫社区与辖区内的聚仁学校互相衔接,要求学生在寒、暑假必须到社区青少年活动室报到,参加各种校外教育和实践服务。假期结束后,带着社区的反馈回校报到,并且作为素质发展评定内容之一。我们借助社区团委的力量,兰溪的19个社区都成立了专门或合用的社区青少年活动室,并根据青少年宫的总体安排,开展青少年校外时间的教育服务活动。

2.加大乡镇青少年宫建设力度

广大农村由于社会意识、经济发展、人口分布、政策支持等条件制约,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建设十分薄弱。在当前中央倡导“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和谐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环境下,让广大农村地区青少年共享校外教育的阳光犹显重要。

3.注重共建规范化青少年活动阵地

青少年宫服务均等化,就必须走抱团发展之路。青少年宫先后与“乔安妮外语馆”等多家民办的校外教育服务场所进行了合作运作,逐步形成了以市青少年宫为主阵地,各类单项、专门的青少年培训服务阵地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层次的校外教育服务场所,弥补了一些综合性教育阵地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课外服务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提高能力,健康成长。

4.尝试开办学校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教育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构建科教基础 优化体制机制 培养科学素质

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精神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教育的体制与机制、基础与管理、教育与评价等问题的研究,改革和创新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教育工作,努力促进其科学素质的协调、持续发展。作为一名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基层(镇联校)管理者,怎样在平时的工作中督导所属学校加强科普与科技创新教育(以下简称“科教”)基础建设与管理、创造良好的科教效益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感悟与反思,提出以下浅见供参考。

一、夯实阵地,打造学校科教平台

1 加强硬件建设,构筑科教基本阵地

学校科教基础设施是科教工作的重要阵地。加强学校科教阵地建设是提高学校科教效益与水平的重要保障。我们在做这项工作时,着重注意了完备科教用房。具体做法是:要求所属各校必须要有较高标准的“五室”。即: “手工制作室”(含木工室、电工室、钳工室)、“计算机辅助工作室”(含电脑绘画室、电脑设计制作室)、“图书阅览室”、“课件演示室”和“成果展览室”等,并配备专、兼职技术工人和辅导教师,进行定位服务。以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技能学习、实践与创造,培养其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师生普遍反映很好。

2 编织校外基地网系,铺造科教社会基地

做好学校科教工作须有常年固定的校外辅导基地与场所支撑。为适应科教工作的需要,我们依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建构了一批科教基地。如“农业生态示范园”、“林业生态建设基地”、 “水产研发基地”、“环境科学实践基地”、“名胜古迹建设基地”等。这些基地的设立,一则可为学校科教工作拓展途径,丰富内容,活化形式;二则可引领学生借助基地发掘各类科学文化,探究各种科学问题,学习各门科学常识,培养各种科学实践、研究与创造的技能,并普受师生青睐。

3 聘邀专业人士参与,提升学校科教实力

做好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教育工作还必须常年聘邀专业人士与机构参与校外辅导教育。 “十一五”以来,我们广邀社会各界专业人士47人担任各校“科教辅导员”,广联17家职能机构、社会团体为各校“科教辅导站”。他们为各校共举办专题科教报告会31场,举行专题科教活动60次,现场授课指导学生的科教活动76堂,使9800多人次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他们还为广大中小学生解读各项科教政策法规、诠释各种科学现象,介绍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各类科研技能。实践证明,这些校外科教“辅导员”、“辅导站”,对提升学校科教实力和效益。具有独到的作用。

二、理顺体制。健全科教工作网络

众所周知,体制是管理的枢纽。良好的管理体制是创造优良科教效益的最根本和最重要的调节监控驱动枢纽。这是现代教育管理实践的一个不争的理念。为了建好科教体制,我们首先深入所属各校具体调研科教工作及成效,从中发现各校科教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成效优劣有别。为何会出现这种成效差异?究其原因是标在管理运作状态,本在体制是否顺畅。为了保障本单位科教工作健康、均衡发展,我们以“理顺学校科教体制、健全网络枢纽、促进效益提高”为目标,开展了以下督导工作:

1 健全学校科教工作机构,理顺科教管理体制

首先是加强体制建设,保障学校科教工作处于“各司其职,层层负责”格局。我们中心校率先完备自己的科教体制与网络,由校长出任“科教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规划、组织、主持全盘科教工作,并为第一责任人,副校长辅助之。中心校其他班子成员和所属各校校长均为组员,以此有正职、有实权的领导决策实体来领导本单位和所属各校科教工作,并按计划要求如期开展各类科教与管理工作,如:学习有关文件精神,贯彻科教法规条例,制定工作规划与评价管理制度,具体组织、指导科教活动等。其次是搭建好中心校“科教工作小组”,由中心校主管副校长任组长,业务辅导员任副组长,所属各校主管副校长任组员,并吸收各校有经验的骨干名师参与其中,以此来具体引领各校各类科教活动。这样。就使各校科教工作真正实现了体制顺畅、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和层层监管、事事落实的健康发展的局面。

2 精构学校科教辅导网络,优化科教工作体制

建立健全学校科教工作体制,是保障科教工作效益的根本。我们在做这项工作时恪意注重了以下几点:首先是督导各校设立“教育科学研究室”(简称“教科室”),隶属教务处领导,负责制定全校科教工作计划,指导全校的科教活动。其次是建好“科教组”,配合“教科室”工作。其成员是以科学课程教研组长兼任组长,品德、劳动、科技活动课程教研组长兼任副组长,上述学科骨干教师为组员,形成一个跨学科合作、多专业兼容的科教骨干机体。其主要职责是对照教科室工作计划,落实各种科教活动,实施归口研究教法、改革学法,创造一流科教绩效,实现又好又快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构想。同时,学校恪意为科教组全体成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个人都既能发挥个人专长,又能获得集体智慧的支持,达到既能提高科教效益,又能加速自身成长的体制管理境界。

三、改革管理机制。激活科教工作动力

机制是管理的动力源。只有优化的管理机制,才能保障学校科教工作长效发展。为了保障所属各校科教效益的提高,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1 强化岗位责任制度建设,完善科教目标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中心校本身的科教工作岗位责任制。其核心是明确规定本中心校各位成员的岗位责任。如:中心校科教工作第一责任人是校长。其责任是传达与解读科教工作法规文件,制定科教工作制度条例,评价、鉴定各校科教成果,总结中心校年度科教工作等;副校长负责科教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工作内容的督导落实。业务辅导员负责活动设计与技术指导,其他成员做好调研配合,并分别担任组织联络、场地规划、成果收集、资料整理等工作,均与岗位责任制挂钩。同时,中心校还建立了科教工作定期检查评估、定期碰头小结、定期研究疑难问题、定期推广先进经验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以真正使科教管理工作制度化、岗位目标责任化。

二是督导所属各学校建立健全科教工作岗位责任制,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其核心是:不论是行管领导,还是教师,一律明确责任,规定权利与义务,并突出岗位本职要求,界定工作内容的主项、兼项和协同项,细化评价标准,量化奖惩条款和办法。对于失职者要追究具体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此外,各校还完善各类配套制度,

如: “学科教学渗透科教制度”、 “专业学科科教工作制度”、 “科技实践活动教育制度”、 “科技创新辅导制度”、 “科教成果评价、奖励制度”等,以这些量化、细化和以奖为主、略带刚性的岗位责任制度条款,来激发全体教师包括行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使命感和荣辱意识。实践表明,此法甚好。

2 改革评价机制,促进科教工作规范发展

评价机制是促进工作发展的杠杆。良好的科教工作评价机制不但对科教工作有着调节、助推作用,而且还对科教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为改革科教工作评价机制。促进所属各校科教工作科学规范发展,我们刻意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教师科教工作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科教主观潜能。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建立完善的教师科教工作评价机制,激发教师主观潜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根本保证。我们在完备教师科教工作绩效评价机制中,坚持“重方法指导、重过程引领、重内容创新”的原则,制定出了以下评价标准与办法(表1)。

上表仅是我们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教育绩效进行评价的一个案例。同理,该评价内容、工具、标准办法尚存在瑕疵,但此工具标准办法还是较明显地体现了《纲要》精神与相关课程标准对教师规范施教、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坚持和完善此类评价机制与办法,对提高教师科教能力和水平是有益的。

下表是我们对所属各校专任教师课程教学突出科教工作的绩效考核评价统计(表2),作为考核依据。

从表中数据可明确看出,推进专任教师科教工作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可以激发教师科教主观潜能,并逐步提升了教师科教能力。虽说这个考核评价标准与工具存在局限性,但必须看到这样的考评机制对规范教师科教行为,提高科教工作绩效,是有益的有效的。

二是建立健全学生课程科学素质养成教育成效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均衡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课程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质的理念,制定了如下课程教育科学素质培养成效评价标准和办法(表3)。

上表个案案例表明,这种自制的评价标准体系和办法,虽算不上很科学、很完备,但它与《纲要》理念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实践亦证明,这种评价标准体系和办法,对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协调持续发展,能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下表(表4)是我们坚持此类评价标准体系和办法,促进学生科学素质成长发展的优秀科教成果综合统计,以作佐证。

教育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为切入点,以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优化教育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为重点,加强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整合,为全民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建设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和新洲特色的社区教育示范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城区的意识;完善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建成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在内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的社区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学习型城区和终身教育体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力争2012年前将我区建设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三、实施步骤

(一)规划启动阶段(2008年6月—2009年6月)

1.制定社区教育工作规划、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相关部门和单位职责。

2.开展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终身教育是21世纪生存概念”的观念,培育人民群众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热情。

3.完善以区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街镇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村(社区)居民学校为基础的培训网络;重点加强社区教育学院的基础能力建设,使之成为广大社区居民培训、学习、健身和休闲的重要基地。社区教育学校由所在街镇场处管理,接受区教育部门的督导与评估。

4.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向所在社区居民全方位开放教育资源,选拔优秀教师、后备干部担任社区教育特派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成不同形式的校外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服务;各街镇场处根据自身特点和所处地理位置,开辟面向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采取“先试点,后推广,滚动推进,逐步提高”的方式,选择若干个街镇作为试点,建设学习型社区。

6.完善学习型城区和终身教育体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完善组织管理方式,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二是建立规范运作机制,制订工作规划、计划、制度,保证社区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三是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对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进修学业优良的学员,或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中取得突出业绩的居民,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成绩突出的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团体,给予表彰奖励。四是配备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热心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为社区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物力、财力支持。

(二)全面推进阶段(2009年7月—2011年6月)

1.完善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居民健身点50个,健身校园25个;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新建区属医疗机构3个,社区卫生服务点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推进科普工作特色化、经常化,创建市级科普居委会10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5个,市级科技特色学校8所。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保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到100%,形成社区托幼一体化;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继续保持在全市的领先水平;大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逐步增加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力争普职比例达到5:5;努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使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3.以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自身需求为导向,灵活多样地实施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年各类培训达50万人次,新增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在岗人员培训率达到85%,在岗人员的职业技能证书拥有率达到90%以上。

4.各街镇场处建设并完善文化站、图书室(馆)、老年活动室、健身休闲场所等,形成覆盖社会全体成员、渗透于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场所的教育网络。

5.进一步充实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内容,拓宽培训渠道,加强再就业指导;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向残疾人开放各类教育资源,为特困家庭成员提供免费培训;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为老年人学习、健身、休闲提供优质服务。

6.加快行(企)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面向本行(企)业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活动,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科学文化基础和较强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知识型职工队伍。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2月)

1.建成集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于一体,公办民办兼有,普教、职教、成教齐全,各类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社区居民素质明显提高,文化生活明显改善,60%居民经常读书看报,25%的家庭拥有电脑,20%的家庭能够上网查阅信息,80%以上的企业基本建成学习型企业,50%以上的家庭基本建成学习型家庭,所有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2.继续办好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正规教育,使其在实施终身教育和推进社会发展中发挥新的作用;紧密结合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实际,大力开展以行业培训为主的非正规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自身需要;稳步推进以文化生活教育为主的非正式教育,传其逐步覆盖社会全体成员,渗透到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场所。

四、职责分工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区社区教育发展规划;督促检查各街镇场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行社区教育职责;协调解决社区教育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区委组织部: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组织干部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负责终身教育宣传工作,推广社区教育先进典型和经验;制定并组织实施“十万市民进课堂”年度计划,指导、检查各街镇场处市民学校建设。

区教育局:负责社区教育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总结评价等工作;指导各街镇场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制定社区教育管理制度;发挥教育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开发学校资源;组建社区教育讲师团,开展教育培训和宣传活动;选定和编写社区教育教材,印发社区教育刊物;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开展学习型单位创建活动。

区发改委:组织本系统干部职工参加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活动;支持区级社区教育学院建设。

区经贸委:组织企业职工培训;开展争创学习型企业活动。

区民政局: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区教育试点工作;协调社区建设“五位一体”目标任务的落实,参与检查社区教育目标完成情况;组织社区群干培训。

区农业局:组织“阳光工程”培训;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活动。

区卫生局:负责开展市民健康教育、系统内专业人员培训、争创学习型机关活动。

区人事局:负责公务员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区文体局:制定全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年度计划,指导群众文体活动开展;开展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建设社区图书室和群众晨练、晚练点;组织开展文体骨干、民间文体团队培训活动;做好区内文化馆、体育馆等优先向青少年、老人开放工作。

区人口计生委: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举办计划生育、人口、健康教育大型公开课。

区广电局:在新洲电视台开辟“学习型社区”专栏,宣传社区教育的知识和经验。

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巩固和扩大军民、警民共建成果,推广法制副校长的经验,建立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完成普法培训任务;开展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区工商分局:对市民进行消费知识培训与宣传;组织本系统干部职工法律、法规培训。

区妇联:举办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培训、城镇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妇女干部培训。

区总工会: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协调组织职业技能培训。

团区委:开展共青团知识培训;组织青年政治理论学习,对青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区委老干局:组织老年人文体活动;建设区老年学校、街镇示范分校;开展老年教育。

区财政局:负责将社区教育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开展企事业单位会计培训。

区劳动社保局:制定全区再就业培训计划,指导和督促各街镇场处、各部门和单位完成再就业任务;利用再就业培训中心培训下岗、转岗、失业、待业人员。

区科技局:指导各街镇场处、各中小学校开展科普教育,印发科普资料;做好送科技下乡工作,推广适用技术;组织举办科普教育大型公开课。

区建设局:组织开展本系统干部职工培训;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活动。

区城管局(城管执法局):组织执法人员培训;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活动。

区水务局:宣传防汛知识,开展节约用水教育;组织专业人员培训。

区环保局:开展市民环境教育和青少年环保教育活动。

区房产局:组织本系统干部职工培训;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活动。

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开展税法宣传,增强企业、公民自觉纳税意识;开展税务人员培训。

各街镇场处:制定本地社区教育年度工作计划,负责辖区社区教育工作;落实社区教育专兼职队伍,建立师资库;指导社区建立学习型组织;全面完成“十万市民进课堂”、暂住人口培训、民营企业经营者培训等教育培训任务。

五、工作措施

(一)纳入规划,全面推进。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重要抓手,与社区政治思想工作和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国民意识、法律意识、学习意识、社区意识;坚持与提高城区管理水平相结合,使社区教育成为提高群众素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健全机构,落实责任。进一步调整和充实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定期组织召开社区教育工作会和专题研讨会,研究解决社区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各街镇场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安排一名分管负责人负责社区教育工作。区教育部门要抽调一批教师,为每个村(社区)配备社区教育辅导员,并加强培训与管理。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每年要对各街镇场处、各部门和单位社区教育工作进行考核。

(三)加强学习,广泛宣传。各街镇场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社区教育作为本单位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利用板报、广播、电视、电脑等信息传播媒体,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干部群众宣传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宣传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让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入人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加学习的积极性。2008年为社区教育宣传年、2008—2012年10月为社区教育宣传月。在新洲电视台开辟“学习型社区”专栏,每两周报道一次社区教育情况。

(四)强化培训,优化队伍。整合区内各级各类人才资源,组织和动员广大教师、专家、在校学生以及离退休人员担任社区教育志愿者,组建一支专职、兼职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定期组织社区教育基本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健全激励、流动机制,保障社区教育教师在职务、职称、待遇和研修等方面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享受同等待遇,促进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保持稳定,充满活力。

教育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字物理课;课外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57-02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学识渊博,勇于实践,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百折不扰“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在教育理论及其实践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他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对目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新一轮课改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知识面都是十分有益的。下面就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谈些自己粗浅的做法。

1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先生说:“教学做合一,有死的教学做,有活的教学做。为种稻而讲解,讲解也是做;为种稻而看书,看书也是做。这是种稻的教学做合一。”所以,活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普性质的,从无限小的微观世界到无限大的自然界,从资料查询到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从科学家的成长到他的伟大成就,从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到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从家庭小实验到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从自行车的力学原理到航天技术等等。如:唱片,磁带、磁盘、磁卡和IC卡,CD、VCD和DVD,激光和放射线的应用,“高温”超导,“冷”核聚变,数字通信,空间技术,天文观测,纳米技术等。第二类是科技制作方面,如:模型制作、摄影作品、物理实验仪器和学具的设计制作等,第三类是学科性的物理小组,包括以物理实验为研究手段的对物理课程内容的补充扩展和延续深化,以及以培养参加物理竞赛选手为目标的学科小组。

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常见的做法如下:

1.1小实验、小制作:教师拟题数个,学生自由选择,教师适当指导(包括实验目的,制作要求、所需器材,实验和制作时操作安全、实验报告等内容),学生明确之后,由学生在课外完成。如:用杆秤、空瓶和水测菜油的密度,用米尺测旗杆的高度,用磅秤、马表测谁爬楼的功率大,探究热水瓶的保温性能与热水体积的关系;制小孔成像机、共鸣管、反作用力小车、验电瓶等等。这些活动具有器材简单易得,操作简易方便,现象清晰明了,氛围轻松愉快等特点。

1.2调查研究和参观访问:结合相关资料查阅,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船坞、码头、天文观测站、研究所、科技馆等地方实地调查研究和参观访问。如调查农田灌溉方式并了解先进的灌溉技术,调查家用热水器的原理、使用面积及优缺点等。

1.3成立科技兴趣小组:按照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兴趣小组。如无线电兴趣小组、摄影兴趣小组、航模兴趣小组等,并相应地汇编出版定期或不定期的校园刊物。

1.4开放学校实验室:周末开放实验室,主要用于两种情况,一是为以实验为研究手段的专题训练与研究实验小组安排;二是为对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或对课本中实验有改进的实验小组安排。如探究小量程电流表册大电流,照明线路中双控开关的安装,电饭锅的自动控制原理,多种方法测凸透镜的焦距,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的改进等等。

1.5小论文答辩:倡导学生读一本科技书籍,研究一个科技课题,写一篇小论文。此活动可每年定期举行一次,由学校统一组织,请专任老师担任评委。

1.6观看教学录像和科普电影: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台播放的教育科学节目,向电教资料室借用录像带、VCD进行播放,学校观看科普电影等。

1.7科普讲座:可请有关教师或专家作主讲人,也可请在某方面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讲。

1.8举办竞赛:如物理实验比赛,教具制作比赛,车模、航模比赛,创新设计比赛等。

2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指导的步骤

陶行知先生当年生活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时指出:“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所以,教师在活动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要做好学习情境的创设,课程资源的提供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2.1认真制订计划。应写明每项活动的目的、内容、时间、负责人等。有些活动要列入学校、教研组、课建组工作计划中。

2.2建立组织。先调查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愿参加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其次,要选拔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为骨干,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2.3深入进行临场辅导。必要的理论性的集中指导固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个性、能力和心理特征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具体的个别的临场辅导。实施因材施教,使有某特长的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无显著特长的学生在活动中也得到恰当的训练和引导,形成一定的倾向,从而逐步养成某一方面的特长志趣。

2.4做好总结评比工作。每学期结束都要做好总结评比工作,及时表彰,积累经验,展览成果,鼓励先进,推动后进。

3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要更新教育观念。主管部门或学校应建立合理、科学、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克服片面追升学率的思想。

3.2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课堂教学的模式化,正在使大批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机械重复者,复杂的脑力劳动退化为简单的体力劳动;而课外实践活动却不同于课堂教学,它具有很强实践性,活动中所遇到问题范围很广,有的时候教师也不尽了解,这时,教师切忌不懂装懂,应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研究,做到教学相长。“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也是学习者,不是一桶水的拥有者,更不能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而真正取之不尽、用之水竭的是学生,教师要以学生为无限的资源,转变角色,做引导学生发掘泉水的人,让学生这眼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

3.3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要根据各校的实际条件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因为课外实践活动要涉及到活动内容、辅导人员、活动资金、设备条件等方方面面许多问题,所以为了使之得以顺利开展,在校内要与其他学科活动、班级活动、团队活动,课题组研究等相互结合,争取家长、老师、学校的支持;在校外要与兄弟学校、文化教育机关、生产单位、科研单位等活动基地建立联系,需要得到他们帮助。而每个学校上述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只有切合本地、本校的实际,课外实践活动才能开展得广泛深入,富有生机特色。

教育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生教育”立足于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吸收借鉴了古今中外教育发展的精髓,通过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发展能力,更好地解决了当前环境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三生教育”是增强双柏县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本保证。“三生教育”,立足于帮助个体成长,着眼于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着力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培养建设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全面实施“三生教育”,无疑对促进双柏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开展“三生教育”的基本情况

双柏县在推进“三生教育”工作中,准确把握“三生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做到了“突出一个核心、落实两个标准、抓牢三个环节”,促进了“三生教育”的积极稳步推进。

1.突出“一个核心”。突出“一个核心”就是突出“三生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核心。县教育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的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明确了“三生教育”的任务、方法、途径及各自的职责。方案提出“三生教育”要站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高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学生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问题,从人生的角度逐步构建个体成长的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2.落实“两个标准”。落实“两个标准”就是要认真落实“三生教育”的课程和师资标准。一是认真组织落实“三生教育”的课程标准。按照省教育厅、州教育局的要求,在全县各学校(园)认真组织“三生教育”教材的征订,幼儿园在小班、中班、大班教学中要全面开设“三生教育”课;小学分别在学前班、三年级和五年级集中开设“三生教育”课程;初中七年级、普通高中和职业高级中学均在一年级集中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二是认真制定和落实“三生教育”教师标准。“三生教育”涵盖面广,涉及多领域学科,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整合知识的能力,良好的师德和教书育人的能力,还应具有实践与创新“三生教育”理论的能力。

3.抓牢“三个环节”。抓牢三个环节就是抓牢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三个环节。一是抓牢实践教育环节。各类学校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有机地通过课外主题活动、家长学校活动、法制副校长活动等形式,开展了渗透“三生教育”的多种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二是抓牢课堂教学环节。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各校(园)已将“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课,开全课程,保证学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大胆进行探索,积极进行教学实验,初步总结了“三生教育”课堂教育的基本方法。三是抓牢教育科研环节。在县教研室的统筹安排下,各校(园)都积极启动“三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使“三生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到有层次、有重点。

三、推进“三生教育”初探

1.抓好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实施“三生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三生教育”。一是强化课堂教学。各校要以适当的方式开设“三生教育”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保证必要的学时,进行灵活的考核评价,给予一定的学分,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突出实践活动。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学真知、做真人、长真才;三是注重文化育人。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以塑造学校形象和提炼学校精神为重点,以特色优势和特色创新为核心,以培育优良的校风为目标,深入开展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主题鲜明、雅俗共赏、特色明显的校园文化活动。还要提升学校环境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层次,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实施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2.抓好家庭教育。教育部门要主动引导、帮助和协同家庭实施“三生教育”。要通过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信箱、家长热线电话、家校联系制度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要帮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内容与方法,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特别是要帮助家长提高综合素质,用积极、规范的行为给孩子作榜样和示范。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交流会和个案分析会,召开家庭教育咨询会、研讨会,推介家庭教育书籍和影视片,开展家访、与家长交心谈心等方式,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

3.抓好社会教育。教育部门要主动参与优化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社会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要主动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的长效机制。要主动争取文化等部门的支持,多创作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科普基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社会教育单位,对学生实施“三生教育”。要主动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为组织开展“三生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生教育”立足于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吸收借鉴了古今中外教育发展的精髓,通过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发展能力,更好地解决了当前环境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三生教育”是增强双柏县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本保证。“三生教育”,立足于帮助个体成长,着眼于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着力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培养建设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全面实施“三生教育”,无疑对促进双柏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开展“三生教育”的基本情况

双柏县在推进“三生教育”工作中,准确把握“三生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做到了“突出一个核心、落实两个标准、抓牢三个环节”,促进了“三生教育”的积极稳步推进。

1.突出“一个核心”。突出“一个核心”就是突出“三生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核心。县教育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的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明确了“三生教育”的任务、方法、途径及各自的职责。方案提出“三生教育”要站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高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学生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问题,从人生的角度逐步构建个体成长的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2.落实“两个标准”。落实“两个标准”就是要认真落实“三生教育”的课程和师资标准。一是认真组织落实“三生教育”的课程标准。按照省教育厅、州教育局的要求,在全县各学校(园)认真组织“三生教育”教材的征订,幼儿园在小班、中班、大班教学中要全面开设“三生教育”课;小学分别在学前班、三年级和五年级集中开设“三生教育”课程;初中七年级、普通高中和职业高级中学均在一年级集中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二是认真制定和落实“三生教育”教师标准。“三生教育”涵盖面广,涉及多领域学科,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整合知识的能力,良好的师德和教书育人的能力,还应具有实践与创新“三生教育”理论的能力。

3.抓牢“三个环节”。抓牢三个环节就是抓牢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三个环节。一是抓牢实践教育环节。各类学校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有机地通过课外主题活动、家长学校活动、法制副校长活动等形式,开展了渗透“三生教育”的多种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二是抓牢课堂教学环节。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各校(园)已将“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课,开全课程,保证学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大胆进行探索,积极进行教学实验,初步总结了“三生教育”课堂教育的基本方法。三是抓牢教育科研环节。在县教研室的统筹安排下,各校(园)都积极启动“三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使“三生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到有层次、有重点。

三、推进“三生教育”初探

1.抓好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实施“三生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三生教育”。一是强化课堂教学。各校要以适当的方式开设“三生教育”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保证必要的学时,进行灵活的考核评价,给予一定的学分,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突出实践活动。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学真知、做真人、长真才;三是注重文化育人。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以塑造学校形象和提炼学校精神为重点,以特色优势和特色创新为核心,以培育优良的校风为目标,深入开展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主题鲜明、雅俗共赏、特色明显的校园文化活动。还要提升学校环境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层次,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实施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2.抓好家庭教育。教育部门要主动引导、帮助和协同家庭实施“三生教育”。要通过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信箱、家长热线电话、家校联系制度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要帮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内容与方法,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特别是要帮助家长提高综合素质,用积极、规范的行为给孩子作榜样和示范。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交流会和个案分析会,召开家庭教育咨询会、研讨会,推介家庭教育书籍和影视片,开展家访、与家长交心谈心等方式,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

教育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1、小实验、小制作:教师拟题数个,学生自由选择,教师适当指导(包括实验目的,制作要求、所需器材,实验和制作时操作安全、实验报告等内容),学生明确之后,由学生在课外完成。如:用杆秤、空瓶和水测菜油的密度,用米尺测旗杆的高度,用磅秤、马表测谁爬楼的功率大,探究热水瓶的保温性能与热水体积的关系;制小孔成像机、共鸣管、反作用力小车、验电瓶等等。这些活动具有器材简单易得,操作简易方便,现象清晰明了,氛围轻松愉快等特点。

2、调查研究和参观访问:结合相关资料查阅,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船坞、码头、天文观测站、研究所、科技馆等地方实地调查研究和参观访问。如调查农田灌溉方式并了解先进的灌溉技术,调查家用热水器的原理、使用面积及优缺点等。

3、成立科技兴趣小组:按照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兴趣小组。如无线电兴趣小组、摄影兴趣小组、航模兴趣小组等,并相应地汇编出版定期或不定期的校园刊物。

4、开放学校实验室:周末开放实验室,主要用于两种情况,一是为以实验为研究手段的专题训练与研究实验小组安排;二是为对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或对课本中实验有改进的实验小组安排。如探究小量程电流表册大电流,照明线路中双控开关的安装,电饭锅的自动控制原理,多种方法测凸透镜的焦距,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的改进等等。

5、小论文答辩:倡导学生读一本科技书籍,研究行一个科技课题,写一篇小论文。此活动可每年定期举行一次,由学校统一组织,请专任老师担任评委。

6、观看教学录像和科普电影: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台播放的教育科学节目,向电教资料室借用录像带、VCD进行播放,学校观看科普电影等。

7、科普讲座:可请有关教师或专家作主讲人,也可请在某方面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讲。

8、举办竞赛:如物理实验比赛,教具制作比赛,车模、航模比赛,创新设计比赛等。

二、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指导的步骤:

陶行知先生当年生活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时指出:“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所以,教师在活动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要做好学习情境的创设,课程资源的提供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1、认真制订计划。应写明每项活动的目的、内容、时间、负责人等。有些活动要列入学校、教研组、课建组工作计划中。

2、建立组织。先调查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愿参加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其次,要选拔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为骨干,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3、深入进行临场辅导。必要的理论性的集中指导固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个性、能力和心理特征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具体的个别的临场辅导。实施因材施教,使有某特长的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无显著特长的学生在活动中也得到恰当的训练和引导,形成一定的倾向,从而逐步养成某一方面的特长志趣。

4、做好总结评比工作。每学期结束都要做好总结评比工作,及时表彰,积累经验,展览成果,鼓励先进,推动后进。

三、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更新教育观念。主管部门或学校应建立合理、科学、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克服片面追升学率的思想。

2、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课堂教学的模式化,正在使大批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机械重复者,复杂的脑力劳动退化为简单的体力劳动;而课外实践活动却不同于课堂教学,它具有很强实践性,活动中所遇到问题范围很广,有的时候教师也不尽了解,这时,教师切忌不懂装懂,应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研究,做到教学相长。“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也是学习者,不是一桶水的拥有者,更不能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而真正取之不尽、用之水竭的是学生,教师要以学生为无限的资源,转变角色,做引导学生发掘泉水的人,让学生这眼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

3、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要根据各校的实际条件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因为课外实践活动要涉及到活动内容、辅导人员、活动资金、设备条件等方方面面许多问题,所以为了使之得以顺利开展,在校内要与其他学科活动、班级活动、团队活动,课题组研究等相互结合,争取家长、老师、学校的支持;在校外要与兄弟学校、文化教育机关、生产单位、科研单位等活动基地建立联系,需要得到他们帮助。而每个学校上述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只有切合本地、本校的实际,课外实践活动才能开展得广泛深入,富有生机特色。

上一篇: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