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07 18:46:02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感想

程飞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看得出来,学校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场所之一。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无缝的链接,共同努力来完成!

我认为在学校里,核心素养要依靠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慢慢地养成,是一个滋养的过程,重在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的引领和助推。学生的周围是老师,老师们的素养在不断的影响着、引领着学生素养的形成,因此学校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教师素养,教师就应该成为核心素养的标杆和引领者!毕竟老师们的一言一行总会种植在学生的记忆中。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老师的我,就一直在掂量: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马?好像不全是,有缺项!所以要想在学生核心素养上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自感还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到终身学习,学到老,活到老!目标就是以身作则,事事处处为人师表。从此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教师:“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我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我将自己置身学习之中,把学生‘代入’共同学习的状态,我可以有情感表达,可以有质疑和追问,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学生,只有这样以学习共同体身份出现的最本真的我,才会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有资料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15%—30%左右与教师的知识传授有关,其余大部分都取决于非知识层面的因素。如教师的情感、格局、胸怀、视野,看待事物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说谁带的学生像谁,验证了这一点。因此,学生在学校阶段核心素养的形成,就与他所经历的老师们的素养有着极大关联,每当会想到自己的老师,留存在脑海中的往往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经典桥段,他的为人处事和他的治学态度等,而他所教授的知识不是印象最深的。这些老师的素养的集合,不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素养的建立吗?

核心素养内容丰富,要想全面培养就要做到不管哪门学科都不能以培养某某家为教学目标,而是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为目标。比如我从事的生物学科,不为培养生物学家,而要通过学习生物学,能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给予他们相应的生物学能力来适应社会,实现这一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贡献。

基于这个想法,我在生物学科上做三方面的努力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1.在具备生物学常识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通过学习了解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特点,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 自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所以一般情况下,我比较自信于自己教过的学生,在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能够有正确的认知,做到必要的防范。我们清楚,生物学知识只是知道是没多大用处的,要想变成相关的能力则要通过讨论、亲身体验才可以练成。所以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就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以致用的练习,比如学过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后,就“路边摊上的食品”、“快餐食品”、“腌制食品”、“零食”等问题,让学生做调查、查资料,结合自己的感受。通过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后,能够较为理性看待这些食品,一般不会只为口感而不顾卫生和健康。这样为学生形成良好饮食习惯打下基础,并且影响着身边的人。再有就是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从生物课本上传授的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结构以及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态度,也会了解一些疾病的常识。就不会轻信一些电视上、报纸上的虚假健康知识讲座,还能提醒身边的人不要受骗,特别是家里的老人。

2.一定的生物实践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验的较多的学科,在实验过后把一些实验加以拓展,有利于学生继续获得相关知识,习得相关能力。如种子的萌发实验过后,可以将萌发长出的幼苗种在花盆里,浇水施肥,关注植株的成长过程。这样亲近植物,每天和植物为伴,觉得新鲜,随时有新的感悟。看到了新芽从叶柄处长出来改变了他从前的想法。看到花芽是在植物生长一段时间后才长出,一直到植物开花了,结出果实、种子了,就把绿色开花种植物的一生有所了解,还会明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这样就把书本上提到的和未提到的知识在观察亲手栽培植物的过程中得以获得和体验。学生们就有可能把这种兴致迁移到其他的生物乃至整个的自然界中。你说如此这般,能不培养他们了解生物、热爱生物习惯吗?

3.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通过生物与环境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感知大自然的魅力,了解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巨大作用,形成热爱 自然、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利用科学知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在力所能及 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比如说到当前的环境问题,上头条的一定是雾霾。其成因复杂,但人为因素是主要的:人人都向往好的生活,就会有向自然过度所取和过度排放废弃物的事实,两者不断加剧必然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雾霾只是后果之一!在学习过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后,学生们在现实的诸多例子面前,会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观念。

最后再说一点态度的问题。从强按牛喝水到牛主动去喝水,体现了学习态度转变的问题。看到一个资料:有研究者用素养=(知识 能力)态度的公式形象地展现素养与知识、能力、态度的关系。其中态度是关键变量。如果态度是正分,一切知识与能力皆会产生相乘倍数的效果;如果态度是负分,一切知识与能力皆会产生负面效果。这明确提出了态度在素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同一个环境里的学生和学生之间有差异,有的早慧,有的要等待“开窍”。落到最现实升学的来讲,为了上一个好的高中,保证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更合适的好的发展平台,他们“发力”的时间要提前到中考之前了。怎么让还没“开窍”学生激发出斗志,素养=(知识 能力)态度的公式是不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呢?

最后想说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路途遥远,但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二)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 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 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三)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道德讲堂 血站 素养 措施

中图分类号:D631. 19 文献标识码:A

一、“道德讲堂”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道德讲堂”的主要内容是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为重点,“四德”建设分别以“礼仪”、“诚信”、“和睦”、“友善”为核心,从社会和个人层面出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相互统一,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塑新时代下的公民道德壁垒奠定了理论基础。道德力量是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更加多样化,诚信缺失、信仰缺乏、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也时时出现。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道德力量,积极主动开设“道德讲堂”,建立群众畅通交流沟通的平台,及时化解工作生活中的矛盾,为社会营造出向善向上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市民文化素质。通过“道德讲堂”建设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把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一起带到我们身边,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统一,推动形成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扬好德的社会氛围。

二、市中心血站开展“道德讲堂”采取的措施

1、利用宣传阵地扩大宣传。利用单位内的橱窗、宣传栏等阵地,设置崇德修身、向善向上的道德宣传牌,营造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建立血站“道德讲堂”宣讲阵地,开辟固定宣讲场所。借助单位网站、论坛、微博等网络传播渠道,开展网络评论,传播宣传思想文化重点工作,展示单位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及先进典型事迹。成立具备较好文字水平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通过新型媒体广泛宣传“友善互助、关爱感恩、诚实守信、文明礼仪”道德理念,提高“道德讲堂”活动的知晓率。

2、积极拓展“道德讲堂”建设内容。?围绕“道德讲堂”主要内容,结合采供血行业特点,市中心血站职工自选“道德讲堂”主题,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每月定期在血站的“道德讲堂”进行宣讲,感受身边的好人好事,提升职工的道德修养。还通过播放各类道德纪录片,与职工一起分享道德的魅力,撰写道德修养心得体会,深刻体会其中的道理,使职工的思想逐步向“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境界靠拢;同时观看红色经典电影,使广大职工重温经典人物,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道德的精神,成为美好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3、创新“道德讲堂”建设方式。“道德讲堂”建设重点在于知理,如何更好地进行实践,使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推进“道德讲堂”的深入发展是其归宿点。血站作为市级文明单位,以围绕三关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题,建立血站志愿者服务队,健全志愿者服务组织,加强志愿者培训,发动单位志愿者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服务活动,提升志愿者在献血服务工作中的能力。尤其在“雅安”地震、“菲特”强台风等救灾活动中,血站志愿者踊跃参加,在服务中受教育,在服务中强素质,使广大职工的道德思想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丰富了“道德讲堂”的内涵。

4、拓展“道德讲堂”建设形式。为了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提高血站服务满意度,树立血站良好形象,紧密结合“道德讲堂”活动内容,血站开展了征集服务用语和服务禁语活动,以此完善服务、深化服务、提升服务,提高采供血机构服务水平。同时,为了查找单位隐患和管理中的不足,以“礼仪、“和睦”、“友善”、“诚实”为主题,针对血液质量安全、质量规范操作、科学规范管理等工作,在全站举行纠错竞赛活动,开展大家一起来找茬,通过主动寻找不足,查缺工作漏洞,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提升个人品德,弥补了管理中的不足。

三、市中心血站深入推进“道德讲堂”的建议

一是健全规范化发展的保障措施。“道德讲堂”建设不是走形式,做样子,它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为了保障活动长期开展,取得显著成效,要健全领导责任体系,建立道德讲堂宣讲制度,规范讲堂建设,定期研究、督促、检查“道德讲堂”建设工作,使“道德讲堂”开展有组织制度保障,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成为传播社会新风、职工自我教育的新平台。

二是建立科学化的考核激励办法。将“道德讲堂”建设与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谐单位等活动结合起来;将科室职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到“道德讲堂”建设中,与血站年终考核管理结合起来,把职工参与“道德讲堂”的情况作为优先评选年终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每年评选优秀道德讲堂课件、优秀宣讲员,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三是创新经常化的宣传推广机制。利用单位网站及时报道各科室开展“道德讲堂”建设的情况,大力宣传各类道德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营造“讲道德,做好人”的浓厚氛围。每年举办一到两次“道德讲堂”建设交流研讨或座谈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各类“道德讲堂”的实践者,深入讨论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的新动向和新理论,总结交流全站开展“道德讲堂”建设的实践经验,为深入推进全站“道德讲堂”建设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四是丰富社会化的阵地建设模式。在“道德讲堂”的建设标准上,要形成一套规范有序、运作便捷的管理机制,打造特点突出、成效明显的示范讲堂。选取一些来自卫生系统的典型人物、感人事迹,营造一种神圣清正、融洽热烈的环境氛围。将“道德讲堂”的队伍延伸到社会,形式要多样化,时间要经常化,丰富阵地的社会化建设。“道德讲堂”建设须根植于民族精神和道德土壤中,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讲堂才能长办不衰,永葆生命力。

(作者:护理专科毕业,已3篇,政工师,现任宁波市中心血站办公室主任)

参考文献:

[1]十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2.

[2]方新民.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04).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自2012年开办MBA教育以来,学校确定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领悟中国国学思想真谛、培育企业家完美人格”的国学教育培养目标,专门成立了MBA国学教育中心,创造性地将国学教育纳入了MBA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将国学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实践证明:这不但有效地提升了MBA教育教学质量,还使得学校的MBA教育后来居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迅速在全国MBA教育中崭露头角,连续获得中国MBA领袖年会第八届 “中国十佳MBA特色商学院”奖、第九届 “特别贡献奖”,跻身“中国最具价值MBA-TOP40”等。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积极将国学教育向本科生和其他专业的研究生辐射,使更多的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教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将国学教育引入MBA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明确

北京林业大学开办MBA教育之初,正值全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认真学习宣传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学校创造性地将国学教育引入MBA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1.国学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责任义务

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学校认真学习了的有关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加强国学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不但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还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开展国学教育,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读几句古诗、看几本经典、说几句之乎者也,而是引导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增强民族自信心,陶冶情操、涵养心灵、浸润思想、提升境界、丰富生活,不断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和精神共鸣,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2.国学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人才培养中,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社会发展的深厚基础,是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国学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学教育的价值导向弥补了通识教育中忽略或较为薄弱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等。把国学教育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通过课堂教学、搭建平台、丰富载体,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方面,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可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3.国学教育是加快MBA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市场竞争加剧和全球市场的高度开放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给MBA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优秀的企业高层管理者不但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国学修养、文化素质和人文情怀。这就需要积极开展国学教育,将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过程中,大力培养兼具国学修养、文化素质和人文情怀的企业家,以更好地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培养和教育新型的企业管理者,紧密结合中国历史悠久的商业积淀和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引导企业管理者祛除片面的利益观、摒弃小农经济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等,克服阻碍企业长远发展的因素,使企业实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

4.国学教育是学校实现特色发展的重大举措

当前,我国MBA教育的发展日益壮大和完善。特色发展已成为提升竞争力、谋求发挥比较优势,赢取尽可能多的社会教育资源的必然选择。北京林业大学是具有鲜明特点的行业院校,大力加强国学教育,是学校MBA教育特色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发挥后发竞争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学校将加强国学教育作为特色发展的重大举措,探索和推进国学教育与MBA教育的有机融合、深度融合。在短短3年中,学校逐渐探索出了一套特色鲜明并行之有效的国学教育模式,使本校的MBA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跻身我国MBA教育的先进行列。这充分证明了国学教育在学校MBA教育特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将国学教育引入MBA人才培养体系的措施得力

学校不应将国学教育停留在口号上和一般性的要求上,而应具体落实在体制机制、软硬件保障和具体有效的实施之中。学校专门建立了MBA国学教育中心,投入了50万专项经费,将国学列入教学计划,规定了学分,策划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活动,有效保证了国学教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1.建立MBA国学教育中心,投入专项经费

学校在全国率先成立了MBA国学教育中心,首创致力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领悟中国国学思想真谛、培育企业家完美人格”的MBA国学教育新模式。学校聘请国内著名书画家担任MBA国学教育中心主任,依托部级相关组织,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广泛联系书画家、艺术鉴赏家与工商界精英、企业家、社会名流等,具体组织实施国学教育。MBA国学教育中心的成立搭建了学校与专业机构、师生与专家学者、专业教学与国学传播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为广泛深入开展国学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为MBA国学教育投入了50余万元的专项经费。专门开辟了80余平方米的国学书画室,购置了必要的教学教具,为国学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MBA国学教育中心在3,000多平方米的教学环境中,精心地营造浓郁的国学文化氛围,展览国学大师的优秀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书写、阅读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经典,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兴趣、开阔视野、提升素养。

2.把国学教育纳入培养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在MBA教育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国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开设了系列国学方面的特色课程。开设国学系列前沿专题等课程共32学时、2学分;教学考核中采取提交相关课程作业、国学讲座谈心得体会、国学相关基础知识考查等考核形式,将国学教育真正融入规范的MBA教学模式中。通过国学教育环节的培养,激发了学生不断提高国学素养的积极性。

在MBA国学教育中创造性地专门设置了国学导师。在导师遴选上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聘请了一批德艺双馨的兼职教授,特邀50多位当代中国书画名家、文学大师执教,参与教学,使国学教育的学习与传播更加具有感召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从引导学生爱好和兴趣的层面,逐步提升到了教学和育人高度。

3.国学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

MBA国学教育中心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极具人文特色的文化内容,从书法、国画、篆刻、诗词歌赋入手,借用古人的智慧和古法的技艺,熏陶现代企业家“海纳百川”的人文情怀和“天人合一”的现代管理理念。让企业家近距离接触国学的同时,体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古人的智慧与哲学的思考,进而领会现代管理的真谛,寻找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以促使MBA学员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培养具有国学素养的现代新型企业家的目标。在具体的国学教育实施方面,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一,教学专题。开设“入门”系列教学专题课程。例如:解决国学学习动机的“艺术鉴赏与人生”,领略汉字魅力的“汉字与书法”等20余门国学知识教学专题课程。

第二,主题沙龙。为保证国学教育教学质量,鼓励学员参与到国学实践活动中,打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举办了精英化、主题化、分众化的20多场沙龙活动。例如:“教你赏国画”主题沙龙、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读古典文学”分享沙龙等。

第三,艺术品鉴会。举办了系列“书画名家艺术品鉴会”“当代名家字画赏析”等优秀的名家真迹和古典诗词大型艺术品鉴会,让学生与国学大师零距离对话,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书法绘画中汲取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

第四,高端论坛。MBA国学教育中心每年举办国学高端论坛,以近距离的思辨式、探讨式的形式,努力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践行传统文化与当代企业家精神的有机结合。中心举办了“艺术修养与企业家情怀”高端论坛、“新背景下的艺术走向和艺术市场”高端论坛等。近千人次的学生分享了当代国学大师的思想,了解国学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和国学研究前沿知识。

第五,名家笔会。MBA国学教育中心对学生的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重大传统节庆活动为契机开展笔会活动,营造传统礼仪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举办“贺十名家笔会”“MBA教育中心书法笔会”等,以“笔会”方式让学生观摩各个流派的书法艺术作品,聆听国学大师的现场讲解,启迪了自身学习国学文化的思路,巩固了理论学习的成果。

国学教育服务立德树人的成效显著

学校将国学教育引入MBA人才培养体系,做了大量深入细致扎实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丰富了MBA教育的内涵,创新了MBA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MBA国学教育致力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助力现代新型企业家的培养,引导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领略为人之道、从商之道。在MBA教育中,将管理的真谛和国学的精髓打通,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和品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促使学员在企业管理和经营中更好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MBA国学教育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为我国的MBA教育注入了新的教育内容,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2.提升了MBA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了企业家人文情怀

学校MBA国学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企业家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修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活动,使MBA学员体味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魅力,促使其从注重个人发展到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讲求“兼济天下”“兼容并蓄”的胸怀,致力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止于至善”的境界。学生们认识到,在企业经营中不仅要注重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个人财富的积累,更要注重培养对社会深切的人文关怀。通过研读国学精髓与企业经营的内在关系,启迪学员从实际出发,寻找事物间的共通联系,透过形式上的不同,寻找本质上的一致性,从而提升了哲学思辨能力。

3.创新了教育教学方法,推动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MBA国学教育倡导“不教而教,不为而为”的理念,由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为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身体会相结合。教师用“不教而教”的理念,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自己能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不为而为”的理念在教学中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即“修德、博学,有所为、有所不为”,摒弃只讲授、只解释有关问题的做法。教师引导学生以宁静的心态去体会经典,诸如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论,“心斋”“坐忘”以达到精神自由的“逍遥游”等,使学生可以获得切实的生活启示,更加通达人生、更加理智和健康地生活。在开展国学教育中,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强化,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

4.培育了国学研习热潮,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学校MBA国学教育的深入开展,研习国学、重温经典的热潮不仅在MBA学生中持续传播,也逐步辐射到了本科生、研究生,引领和推动全校的国学教育不断深入。通过国学讲座、国学论坛、国学沙龙、国学品鉴会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国学教育已成为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MBA国学教育以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特点辐射校园文化,发挥其在文化育志、育才和导行中的积极作用,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亮点。不同的学生群体在国学的研习和体验中,身心得到熏陶,情操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善。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汉画艺术具强悍生命活力

汉画作为中华古文明的产物和载体,以无声的语言浓缩了汉代人的观念世界,倾诉着两千年前汉代人追求生命永恒的梦想。汉画所特有的古朴细腻、雄厚洒脱的文化审美,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永恒的艺术观照意义。汉画深沉雄伟,粗犷豪放,是充满了力量感和运动感的艺术,其特有的古拙而质朴的美感是其他艺术形式中从未有过的。内涵汉画的神韵和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观念、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追求,而最终以充满力度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出当时人们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至今看来仍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生活气息。鲁迅先生曾评价其为“唯汉代艺术,博大沉雄”,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

汉画艺术是中国古老审美观念形象的史诗。汉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汉代和汉民族的文化传承十分重要。汉画以其丰富的象征形式,表现了汉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轴心期出现的一种阳刚之美的艺术,表现了汉民族雄浑博大的精神气质,体现了汉民族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人生态度。汉画因其内容庞杂丰富,被视为一部汉代社会的图像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活化石,有着无以取代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不但如此,汉画有绘画和雕刻两种特点,所绘图案刚健质朴,线条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传神,突出地显示了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风格。汉画的神韵和文化内涵,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观念、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追求,而最终以充满力度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各地汉画中普遍出现的,无论车马出行、动物灵异,或是历史人物、仙人神o等,体态和运动中形成的动势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当时人们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至今看来仍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生活气息。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淘洗之后,汉画的艺术形式仍然呈现出强悍的生命活力,感动着我们现代人。汉画中大胆的夸张变形、线面快节奏的转换所形成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又充满了现代感。两千年前的汉画与现当代艺术,心有灵犀一点通。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是今天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画则以它恢弘的气度、豪放的风格、健康的形式、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成为中国新文化的精彩组成部分。

汉画拓片成高档艺术品

汉画拓片,是指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拓片。这些拓片是一种汉画造像艺术品的再创作。好的拓片不仅能将雕镌塑作的三维作品忠实地转换成二维图形,而且还能通过传拓殊的方法在纸面上形成某些特殊的肌理或凹凸,使这种二维图像有浓浓的金石韵味。所以,汉画拓片成为一种高档的艺术品,也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收藏品,受到社会上层文化名流的青睐。由于汉画资源稀缺等因素,后人一般多从汉画拓片上欣赏画像的魅力。从原砖上拓制而成的拓片,是一门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于一体的艺术门类。汉画拓片收藏入门门槛较高,加上稀缺性,建国后的几十年间,一直处在小众收藏的领域。近年来,由于国内一些重要博物馆展览了一些民间汉画收藏家收藏的汉画拓片,使汉画这种文化品位高的收藏品渐渐引起收藏者的重视,收藏队伍不断扩大;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藏家、文博机构对汉画的认识也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很多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汉画拓片收藏越来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收藏者自身文化素养与鉴赏力的逐步提高,汉画拓片行情不断回升。近年来,汉画拓片拍卖成交率也是普遍高于其他古籍物品,价格更是节节攀升,尤其是朱拓拓片,拍卖成交率也是普遍高于其他古籍物品。

汉画拓片收藏需文化底蕴

汉画拓片收藏需要较深的传统文化底蕴,需要一种发自心底的热爱,而不是仅仅把它视为一种投资手段,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涉及汉画拓片收藏时还需多读多看多辨析。汉画作为一种艺术品,历来翻刻便出现了。如:有的原石尚在即依照拓片另刻一石,拓出后冒充原石拓片,此为翻刻。被翻的原石有的是损泐模糊,或地处偏僻,善本难得,捶拓不便,有的是商人牟利,做出赝品,鱼目混珠。

从目前情况来看,想从事汉画拓片的收藏爱好者,一定要摆正姿态,有多少能力就办多少事。平时注意积累汉文化基本常识,多看专业书籍,多听专家点评,多实践多学习,平衡心态,量力而行,不要跟风和炒作,不要想着一夜暴富,也不要专注于捡漏。尤其要注意其赝品较多,要提防以伪充真,以劣充优,以次充好。汉画拓片收藏不能盲目投资,必需本着一颗平常心,不要在乎其贵重与否,任何汉画拓片收藏品都有其自己的价值。

汉画拓片收藏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为了保存历史的一项崇高事业。对于笔者来说,汉画拓片收藏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汉画拓片收藏也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点缀了我的生活。为了收集到更多的汉画,我还与全国各地的许多汉画收藏家结下深厚友谊,平日里常与他们鸿雁传书,一方面是交流收藏心得体会,一方面是互相交换汉画拓片,这样极大地丰富了我收藏汉画的知识和开拓了视野。

汉画拓片收藏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它不仅是一个人精神文明的内在表现,也是文化底蕴的外在凸显。每一件汉画藏品都代表着一种文化,它不但有观赏价值,而且精神内涵和审美要素,以及历史、文化特征浑厚。通过人们的收集、整理、研究、发现和创作,使汉画本身更具艺术性和文化内涵。搞汉画收藏一定要懂历史,研究汉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把每件汉画藏品让真正喜欢它、懂它的人去收藏和玩味才是收藏的本意,也才能真正认识其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彰显力。汉画拓片收藏者也须有快乐的心情,带着游戏的心态,保持玩赏的兴致,得之能每日把玩摩挲、雅兴玩赏,养心之余亦获至宝,再通过领悟和沉淀后走出来,达到美的享受,任何一项艺术,也许“玩”才是最高的境界。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1.医德教育目标不明确。医德教育的内涵尚待厘清,医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混为一谈。主要表现为:在指导思想上,突出政治信念而忽视医德精神。从政治理想视角,对医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而缺少从医学专业和医疗制度角度,对医学职业精神的阐述。在教学形式上,医德教学与社会脱节,医德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内容缺乏生动、鲜活的病例分析讲解,考核方式偏重记忆和笔试,没有充分关注医德精神的体验和内化。教学内容多年不变,一些因科学进步而随之产生的新型医学课题在教材中反映很少,而医学生作为当代青年,却更愿意关心这些热点问题。当前的医德教育未能充分重视与学生医德修养心理的有机结合,缺乏必要的针对性,使医德教育难以深入学生的心灵,造成许多学生对医德一知半解,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忽略了其专业性和时代性。

2.七年制临床医学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有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医德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国外医学院校中医德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美国、德国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七年制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阶段,课程量大、内容繁杂、目标要求高,学生没有过多精力投入医德素质的养成。一是在教学要求上,片面强调医学科技。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对七年制学生普遍提出更高要求,但对于医德教育课程,并没有更严格的要求,且相对于专业课程,医德课程缺乏技术理性特征和显性实用特征。二是就课程设置来看,没有开设有针对性或实用性的医德素质教育课程。医德课程的安排内容陈旧、缺乏实践性和有效的授课形式,不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医德知识。且医德课程各学科之间缺乏连贯性,致使课程体系缺乏层次性、系统性。三是医德课程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一方面要求谙熟医德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又要求对医学素养有较深的了解。校园里虽然也有能把医德和专业课程融合讲授的老师,但毕竟凤毛麟角。

3.医学院校教师的结构和素质有待优化。当前在高校从事医德教育的教师多为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存在着医学理论知识缺乏,不能将医德教育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情况。七年制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的时间长、影响深。某些临床带教教师的不良行为,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据一项调查统计,在100多名医务人员中,有7%的医务人员参加过病人安排的饭局和娱乐活动,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无可厚非,觉得接受宴请是劳动付出应有的一种回报,合情合理。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健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德教育体系

1.树立现代医学教育观。打破“医学仅是一门自然科学”的传统观念,师生都应认识到医德素养在医学研究和医学职业中的重要作用。《爱丁堡宣言》提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医德培养之于医学生就如同专业素质一样是不可或缺、受益终生的基本素质。医学教育者应超越“专业”立场,站在“教育”立场看待医德教育,只有将科学精神和医德精神并重,才能培养全面、高层次的卓越医学人才。一是七年制临床学生要具有正确的价值理念,才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因此,在厘清医德教育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完善医德课程体系,优化医德教育课程内容,加强医德学科的建设。二是医德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是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研究人的健康与疾病,不能忽视人的精神活动及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医德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健康和幸福的关注。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应当把视角从关注个人健康扩展到社会责任,明白医生对病人存在信托责任,而这个责任要以精湛的专业技能、严格的自我规范和良好的行业道德为依靠。三是理顺医德教育机制。应当建立单独的医德学科,提供科研项目上的支持,从国家制度和政策层面加强医德教育师资培训,从教学改革入手加强医德课程体系建设。

2.促进医德教育模式的现代化转型。一是丰富课程设置。除基础课程外,还应当随着年级的升高,开设医学语言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写作、临床交流技巧等课程,由浅入深,贯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形成有层次、有系统的阶梯渐进方式。同时提高医德课程的针对性、实践性、趣味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医德素质养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加强教学方式多元化。将课内教学、课外教学及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增加医德科目和课时量的“外延式”扩张与课程内容优化的“内涵式”提升相结合。以选修课为重要载体,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爱好。通过临岗医德实践辅导教学,让学生树立医德关爱理念。三是在教学方法上,向“学生中心模式”转变。逐步推广采用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对教学查房中临床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和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敏感性和倾向性。通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开展开放性实验课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修改文献检索,记录科研笔记和反思日记,撰写综述论文,既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自我判断和思辨的水平。四是增强医德教育中的规范性教育。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第2条规定:“医德是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和诊疗过程对技术高度依赖的情况下,更应当发挥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使得医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医学生沟通技巧的实践训练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3.推进医德教育的全程化。医德教育应当融入到七年制教育全过程,通过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强调医德关怀的重要性、必要性来培养医德的效果,比单纯的医德学科学习更有效。在前期基础知识教学中,医学专业教材中增加医德内容,教师在讲解疾病的鉴别诊断时穿插对医患纠纷的分析,会给学生留下更加直观和深刻的印象。进入临床学习阶段,根据专业技术安排相应的德育培训,在问诊中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体格检查中培养学生良好医德,对于学生的考核增设德育培训得分,定期交流实习心得体会等形式,提高实习生对临床服务中医德精神的理解和运用。

4.培养充满医德氛围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校园文化,应当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与日常教学相辅相成。在医学基础课阶段,有计划地通过参观学习、医护劳动等形式,让学生尽早了解所要从事的行业;在实习定科阶段,安排学生走进社区医院、参加医院义诊,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热爱生命、理解和帮助病人的职业理念。此外,通过开展多彩的学生活动、营造健康的学生宿舍氛围、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与辅导、贫困助学等方面,充实校园文化内涵。通过校园文化的价值引导和行为驱动作用,切实提高医德教育的质量,并促进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实施、医学教育结构的改革和优化。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在区教育局正确领导下,__实验学校紧扣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落实,力争高质量完成本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个性目标

1.立足教育创建,促进办学提升

立足以创促建,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学校按序时高效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创建、教育现代化创建等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做到有领导小组、有制度保障、有实施方案、有序时进度、有奖惩措施、有督查反馈、有总结考评,保证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学校以教育现代化创建为统筹,全面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提升。当前,学校新校区建设进入紧张施工阶段;学校校园网建设、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使用正常,通过教师公共服务平台开通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参与网络学习积极性高并高质量完成优质教学资源上传工作;通过“双语阅读”,借助网络平台,学校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网络读书活动,“老少共话中国梦”征文摄影活动,积极上传网络读书征文。

2.落实“五严”规定,实现规范管理

学校认真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认真落实省“五严”规定,严格执行“一课一辅”制度,不断提升办学规范化水平。通过认真落实招生工作要求,强化学生在校时间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加强考试管理、加强对禁令的学习、督查,学校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家长满意度不断提高。

3.加强安全建设,确保师生安全

本年度,学校将安全工作放在重之中重,认真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安全工作各项文件精神,重点加强学生课间管理、路队管理,实现紧急避险演练常态化、法制教育主题化、安全管理无缝化,师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无师生违法犯罪行为。本年度,学校创建成省级平安校园、校车管理先进单位。

4.做好文化建设,丰富学校内涵

立足学校地处化工园区的实际情况,学校积极打造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举办了高质量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绘画、书法、舞蹈异彩纷呈,展现了__实验学校全体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多位同学参与区教育局书法、绘画比赛。这些成绩的取得体现了学校加强文化建设,校园艺术教育常效开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5.强化管理,确保学生巩固率100%。

当前,学校共有学生262人,通过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关注特异学生、做好扶贫资助等方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实现学生巩固率100%。

6.推进合作办学。

按教育局工作计划,学校在2015年度与市外合作学校开展合作。当前,学校联系前期接洽工作已经完成,合作计划已经制定,各项事宜正有序开展。预计暑期将与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签订合作协议。

7.积极推进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工程。

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社会考试、函授、研究生考试,不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幼儿园专任教师专科率达标、小学专任教师本科率达标。

8.完成区级宣传报道25篇、市级8篇任务。

9.完成市平安校园创建任务。

学校全力构建安全工作网络,强化安全教育,确保师生犯罪率为零,事故率为零,完成平安校园创建任务。本年度,成功创建成省平安校园。

10.认真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学校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学校组建了乒乓球队、象棋队两个体育运动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组织训练,并积极报名参与市阳光体育联赛。2014年1月,学校举行了__实验学校庆 元旦教职工体育运动会,教师参与率达100%。2014年5月,学校联合侍岭中心学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学校挑选8名同学参加运动会并取得优秀成绩。

11.按序时进度完成自学考试4人次,超额完成书法等级考试人数。

12.在教育局组织的教育质量调研测试中,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3.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立足学校地处化工园区实际,学校以环保教育为突破口,确立了《化工园区学校环保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的研究方向,完成区级课题申报立项任务。

(二)共性目标。

1.关工委工作常态化,资助政策有效落实

通过重点关注孤儿、单亲儿童、贫困生、留守儿童,学校关工委认真做好关爱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档案,定期回访、疏导谈话实现关爱工作不留死角。通过认真调研、规范操作,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于实处。本年度,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2.加强行风建设,打造风清气正校园。

学校认真整改了上一年行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家校联系制度、畅通了家校联系渠道,更好地提升了教育服务水平,社会满意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被区教育局评为工作先进单位。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德育为先,突出实效,努力探索德育管理模式。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我校牢固树立德育首要位置的理念,加强德育管理效能,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组织,完善网络,合理分工,责任到人,明确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充分发挥德育的效能,有效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施。

1、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

学校提炼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师生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并将此理念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发展成为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景,通过理念引领,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2、用浓郁的校园文化浸润师生的心灵。

针对校园实际,学校力求每一面墙体都成为“文化的代言人”,彰显学校的管理理念,引领师生的日常行为,通过文化的浸润,让师生耳濡目染,净化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品质,涵养心性。

3、用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长远规划,结合实际,选准德育工作切入点,扎实开展工作,德育成果十分丰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员管理”的理念,努力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学校章程,使学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3、认真落实好“四公开,一民主”工作制度。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在政策范围内,出台激励扶持政策鼓励在职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学校有1人参与研究生进修,2人参与自学考试本科段课程考试,并出台了《__实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有计划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三)坚持“一个中心”,强化教学流程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根据近三年的教学质量分析情况,认真制定了《__区__实验学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一年有提高,二年有飞跃,三年达一流”的提升总目标,并细化了学年目标,每一工作均有专人负责,学校提供了思想、组织、制度、队伍四大保障。确保各项目标如期达成。

2、细化管理,规范流程,向教学管理要质量。

3、建立教师业务档案,促进教师业务提升

(四)稳步推进教育科研工作

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学校借助各种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选派各科教师外出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培训、课堂观摩等活动15人次,要求教师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认真开展二次培训工作,重点做好教师写字水平培训提升工作;学校要求教师在制定个人成长规划中每人都要至少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每学期上1节专题研究课,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论文,参与各级各类评选竞赛活动。这一系列举措和要求,促进了教师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做好教育资助,巩固双基成果

学校认真落实上级教育扶贫资助政策,通过调查研究、公开公示、建档归档确保让最需要资助的学生得到帮助,不断加强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实现了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入学率达100%。

(六)借力教育共同体促进学校工作提升

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学校充分依托教育共同体这一平台,积极与领衔学校、共同体内兄弟学校开展学习、交流。本学期,通过开展青蓝工程、共同体内顶岗式支学教活动,我校3位教师与__实小3位区内名师组成教学帮扶对子,通过公开课观摩、交流课研讨、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消化吸收共同体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管理经验,促进教学管理水平提升。

三、存在问题

1.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亟需提升

因学校建设工程刚起步,现有办学硬件设施较为简陋、校园相关功能室缺少,

2.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升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水平在全区滞后、学生学业素质整体不高,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方法等方面有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系统工程,当前学校办学正围绕以质量提升为中心,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快提升。

3.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学校现有教职工23人,新分配教师存在工作经验欠缺、业务素质亟待提升;老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不熟练;支教教师归属感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要求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改进措施

1.认真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在新学年,学校将按照《__实验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认真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加强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生习惯养成,加强教学流程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将依托《__实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计划》,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吸收优秀师资、优化教学流程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促 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3加快校安工程建设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政策分析 无缝对接 立体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Establish Seamless between Schools and Governments, Achieve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me Suggestions on Public Policy Analysis Curriculum in Management

of Public Utilitie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 Haiyun, LI Tao

(School of Law and Administr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816)

Abstract Public policy analysis course is one of the core curriculum classe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policy analysis paper on a framework for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ideas, classroom innovation, made a summary and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 training schools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hree-dimensional to achieve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from the teaching point of view should try to play the role of case studies and methods to achieve the depth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short-term effect of teaching in schools of public policy, to better train students in the long term future 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hands-on operational capability.

Key words management of public utilities; public policy analysis; seamless;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on

作为公共治理的主要工具和首要途径的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学科重要概念,对公共政策进行制度、系统、价值和质量分析从而剖析其有效性、合理性和未来趋势是近年来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命题之一。南京工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系主要通过设置公共政策分析必修主干课程、安排政策案例收集与调研的实践环节、专业特色向公共政策分析倾斜、成立公共政策咨询与培训研究所等方式强化公共政策分析能力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21世纪初以来的新兴专业,南京工业大学该专业从2002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10年历史,进入了一个周期性发展的新阶段。而公共政策分析是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议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毕业后在公共部门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必备技能为目标,在办学10周年之际有必要全面分析一下该课程开设以来的心得体会,为下一个十年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至新的台阶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缘起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从南京工业大学2002年创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时开始设置,课程性质为必修主干课(学位课),课时为48课时,以理论讲授形式为主。上课安排上多与该校行政管理专业合班上课,任课教师以本院本系老师为主,也曾经邀请过南京大学博士来担任。从2008年开始加设公共政策分析案例收集与调研实践教学环节,历时两周。2009年在校、院领导支持下还成立了公共政策研究所,该所成立之初以与政府机关建立无缝对接、协助在职公务员培训、协助公共政策制定时的决策支持等作为工作内容。应该说围绕着公共政策分析课程,该系配备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并辅之以比较到位的组织结构支持,将该课程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办学的特色和亮点,将该课程建设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紧密相连,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有较好的发展,课程框架、实验环节诸方面都处于良性循环、逐渐进步状况。但多年之后从在校生的学习反馈、督导的意见交流、与政府机关的实际合作、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我们的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思考,为了切实达到两个目标:一在校生课堂效果好;二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必须开拓新的发展思路,必须做出新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才能使得该课程甚至该专业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2 无缝对接:开展公共事业管理系教师和地方政府的实训项目

培养出优秀公共政策分析人才的前提是拥有强大且专业的师资团队。目前公管系青年教师普遍拥有行政管理者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五年以上的专业课程教学经验,所以在公共政策分析学科上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前沿知识储备。相对缺乏的是对公共部门相关公共政策从制定、执行到终结的实际运行过程的了解。笔者设想以公管系青年教师和实际政府部门之间的无缝隙对接为主要形式、以实现青年教师对公共政策运行全过程的切实了解为目的、以增强公共政策分析对实际相关部门的指导意义为宗旨,最终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受惠为终极目的。展开实战演习,青年教师模拟全过程、立体化跟进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某项公共政策如保障房建设政策、房产限购政策、强制企业缴纳五项保险政策等。实训从酝酿、制定、执行到终结的全过程,运用德尔菲分析、预测分析、系统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等专业政策分析思路和模型对所追踪政策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分析,教师从中了解的政策的实际运作主体、客体、制度、利益等相关层面,同时也给政府部门提供来自理论模型的推论和建议。

具体形式应包括:(1)青年教师实训项目小组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机构和人员的对接,明确合作形式、议程、纪律等;(2)实训小组参与该项公共政策的所有阶段相关会议;(3)实训小组与政府合作伙伴成员定期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和方法的交流;(4)实训小组会同合作伙伴进行政策执行影响力调研;(5)实训小组成员每人提供一份关于实训经验在课堂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应用方案;(6)实训小组发表一篇关于青年教师培养心得的主题论文。公管系青年教师在该实训计划中应实现以下目标:青年教师实训小组成员对公共政策实际运行全过程有真实经验和切身感受,并有效体现在公共政策分析能力培养的相关教学活动中。通过对相关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调研分析,给政府合作伙伴提供有操作可行性的政策制定建议;建立良好的与实际公共部门的交流和合作关系,为后期人才培养和服务政府提供契机。

3 体验式教学:运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实现教与学之间的立体互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已被整理出来的个别事物的某一时段、某一方面的具体情况来理解同类事物的一般原理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须以理论教学或“原理”的讲授为前提或基础:在大学本科阶段,案例教学一般作为理论教学或“原理”的讲授的辅助手段;在研究生阶段,案例教学可单独进行,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须以对相关的理论获得更好的理解为根本目的。①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尤其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深度引入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传授方法。

运用好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方法至少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教师需要更充分的准备和更深入的思考,方可成为一场热烈争论的合格主持人,间接促进了教师改变传统单向授课思维。(2)在表层能促进学生胆识、责任心、表现力、思考习惯、团队精神等良好素质的培养,在深层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比如直觉、意识、毅力、兴趣、才情等方面能力的挖掘和培养;(3)在教学互动中,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必须关注下述几个方面才能使课堂中案例分析及角色扮演活动收到实效:案例教学及角色扮演是一个复杂综合、需要智慧和才情的活动,是教师、学生之间以案例作为媒介形成的完美多维立体互动。笔者以为要点在于:

(1)教师及学生的重视程度。重视与否决定了在收集案例阶段、设计主要问题、现场发言提纲等方面的设想周全到位程度,并最终决定了一场案例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

(2)案例选取必须考虑:其一是否实现本土化,很多公共政策分析课堂上容易趋向于比较随意选取一些国外案例,但我国正跨入一个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不但公共政策理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改变了,而且中西方的政策文化环境更是迥异不同,(国外)线性政策理论这种解释工具已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的实际。如果要让西方的这种政策理论在我国转型社会的政策研究中存活下来,唯一的出路就是让其中国化或本土化。②其二是否是大家普遍关注的当前社会热点,并且随着教学课时的推进不断更新。其三应该考虑案例范围及深度是否适合一个小时左右的课堂;实现课堂讨论丰富、丰满和充实,太短或太长使得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或单薄或冗长。

(3)在案例写作上,案例教学不同于案例研究,所以在案例的问题设计、进度安排、目的预设等环节都应该考虑到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的区别,避免深入不浅出、简单非简约的案例写作思路。

(4)在案例教学课堂组织上,应该避免只是老师讲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等单调的操作模式,这只具备了案例教学的形而不是神。形神兼备的案例教学方法必须和角色扮演相结合,介绍该案例实际发生时相关各方的背景、态度、目的,有时甚至是苦衷或者不便公开的目的,要求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角色扮演,以分析原始政策运作的机理和规律,甚至假设完全不同的解决思路及相关后果预测。

4 小结

在南京工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办十年之际,如何找到课程建设的突破口以期在下一个十年里专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是公管专业每一位老师的义务和责任。笔者尝试以公管专业中至关重要的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公共政策分析的任课教师缺乏实际政策分析的经验、从而在教学中很难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出发点,尝试以实训项目进行师资尤其是青年教师培养、以体验式教学改善学生传统被动“背书”式学习思维为主要建议,力图为该课程乃至该专业的发展做一些思考。

注释

① 宁骚.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与案例写作[J].新视野,2006(1).

② 李小军.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7).

参考文献

[1] 娄成武,魏淑艳.公共政策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25.

[2] 胡宁生.中国社会转型中战略变迁的公共政策学解释-西方公共政策非线性过程理论的中国应用[J].江海学刊,2006(1):87.

[3] [美]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

[4] 江凌,等.对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5] 沈亚平,等.公共管理案例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6] 王敏.公共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学习型;辅导员团队

1.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意义

1.1 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打造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培育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是适应全面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增强高职的综合实力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注重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建设,实施学习型辅导员团队战略,以优秀学习型辅导员团队作引领,依靠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作支撑,实现高职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打造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培育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是推动高职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辅导员是推动高职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实施全体辅导员提高素质,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打造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培育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打造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培育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是推动高职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1.2 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党的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是相关政策、相关制度的执行者。所以辅导员更要以学习为手段,提升综合素质,以实际行动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创新动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1.3 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素质

高校是人类文化的集散地,拥有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被誉为“读书人的天堂”,辅导员在高校工作,坐拥书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品味万卷书香。手不释卷,以书为友,通过学习触摸大千世界,洞悉世事,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在博览群书中升华思想,提高辅导员素养。

辅导员通过读书学习俯瞰天地,博览古今,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读书学习净化心灵,见贤思齐,远离喧嚣,拒绝功利,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通过读书学习察时知变,洞晓人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在修身养心的同时,收获生活的从容与自信、大学生的尊敬与拥戴。虽然读书并未给辅导员直接带来功名利禄,只有不断加强读书修养才能有独特思想,才能吸收各种知识营养,在大学生中提升自我价值和自身形象。辅导员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打造学习型辅导员团队的路径

2.1 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为引领,制定学习制度和推进计划,每月至少组织两次学习,加强对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和撰写心得体会。下发课题攻关任务,每名班子成员都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课题研讨。班子成员联系高职发展实际,深入各个部门积极开展创新发展专题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论文。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研究确定高职未来发展规划,明确长远发展目标。

高职领导带头示范,作为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创建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示范者。尽力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通过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学习新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注重原则把握和方式创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开展每月一次全体辅导员集中学习,及时传达工作部署,组织业务知识、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题学习,为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日常学习教育为手段,实行高职管理方面的内容网上自学,并不断更新网站内容,为辅导员日常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岗位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营造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当成一种境界、一种时尚、一种觉悟、一种责任、一种追求。树立“学用结合”的理念,把学习引入工作,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实现工作、学习“两促进、两提高”。

2.2 注重培训机制的建立

每年初根据实际需要,针对法律法规、大学生管理理论、业务拓展、新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按月制订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培训班,进行高层讲座,集中全员进行专题学习,互动交流,让辅导员充分了解专业知识,丰富知识点,拓展知识面,促进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专题知识讲座多场和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和学习培训,使全体辅导员的岗位履职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此外,通过各种培训方式,加强对辅导员进行学历教育,充实他们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鼓励具有培养潜质的辅导员进行硕士学历教育,为辅导员的成长搭建平台。

2.3 完善激励机制

制定高职辅导员量化考核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每月一次量化考核排名,对成绩优秀的辅导员进行表彰奖励并增加绩效工资。坚持“重人品、比才干、重能力、看实践”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加大辅导员引进机制,积极与校领导协调,吸引更多的研究生到高职辅导员队伍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高职的发展贡献力量。加强跟踪考核,完善用人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建立辅导员信息库,合理配置辅导员、优化辅导员结构。同时大力宣传、发掘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坚持典型引路,倡导岗位成才。广泛宣传各类优秀辅导员典型事迹,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逐步建立健全科研奖励、学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具体保障措施。高职拿出部分资金作为科研和创新奖励基金,充分激发辅导员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的工作热情,鼓励每一位辅导员树立岗位品牌,共同打造高职的品牌形象。

2.4 坚持长效机制

同志指出:“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努力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形成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人才队伍。”这一精辟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认真落实好打造学习型团队、培育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具体工作的目标,着眼高职大发展的长远战略,制定长期性辅导员队伍培育任用规划,始终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高职的一项重(下转第77页)(上接第74页)要任务来抓,形成长效机制。引导和培养辅导员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使学习成为辅导员的自觉行动。在全校营造一种崇尚学习、尊重知识的文化氛围,人人热爱学习,个个沉醉于科学研究和业务创新,任何一个辅导员都会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为学习型校园的创建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学习十精神,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履行职责所需的一切知识,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规律、高职院校工作的基本技能及读者服务的基本方法,学好本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学习计算机知识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秉持学无止境的态度,在不断的学习中追求日常工作的精益求精。

2.5 引导辅导员将学习内化为生命的需要

辅导员要做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学者,根据辅导员的专业特长和爱好,推荐符合辅导员口味的有价值的图书,引导辅导员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辅导员们不仅要读书学习,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引导辅导员“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引导辅导员深阅读与浅阅读、理性阅读与感性阅读要相得益彰,以深阅读获取知识、提升自己,以浅阅读了解信息、休闲消遣;深阅读讲究的是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思考,浅阅读追求的是快速浏览,一目十行的;以深阅读求专,以浅阅读求广,达到学习内化为生命的需要这种程度。

综上所述,打造学习型辅导员团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激活辅导员学习动力,树立“团队学习”的理念,不断激发每个辅导员的热情,挖掘每个辅导员的潜能,将分散在每个辅导员头脑中的知识、信息和经验整合成高职共同的财富,并使之转化为大学生成才成长、推动高职开拓创新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9篇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科带头人。校长是教师的首席教师,又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统筹全校工作,正确的确定一定时期内学校的重心、中心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务必得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就要明白校长的三部曲:时代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坚韧的品格,广阔的胸怀。作为校长,在工作实践中你可能意识到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去处理问题和决策时,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同样是你自己,有时处理问题会得心应手,有时感到束手无策。一些问题用这种方式无法解决,用另一种方式却能得到圆满解决,并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领导者的风格对师生有不同的影响力,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就要校长有时代的眼光,正确的理念,在校园中起着模范表率的作用,校长手里不是拿着鞭子,而是举着旗子走在前面。贾校长就是我学习得表率。校长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学校办得好坏,首先是校长的责任,校长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学校发展能做到豁得上,拼得上。

对上课老师进行点评

校长要善于学习。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知识经济,一日千里,不学习就要落伍,就难以指挥落实。因此,校长要不断较为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尤其注意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和优秀校长的治校方略,使自己真正武装起来。京广路贾琳校长就是这样,她是一位非常有魄力的校长,无论从管理策略,业务水平,她以先进的理念做智慧引领,她调任仅六个月时间就让京广路小学的“外在内涵”都发生了上至局领导,下至师生家长人人叹服的变化。

校长要勤于实践。有作为才有地位,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才能有所作为。校长在实践中,要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真抓实干,结合本校实际,找出问题所在,研究对策方法,制定措施策略,严格落实奖惩。贾校长她深入教师,了解师生所需,了解问题症结,和中层领导一起共商策略,加强中层领导培养,且自己长于反思,加强修养,在校师生人人敬仰。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校长要经常反思自己的的言行举止,所思所行,多奉献,少索取,多吃苦,少享受,勤政廉洁,雷厉风行。只有如此,才能带好头,才能信于民,服于众。以自身人格魄力,智慧人本管理取得局领导师生的一致好评。

校长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这次学习中,除京广路小学外,贾琳校长还带领我参观实验小学,马寨小学等好几所学校,并参加了校长工作室交流,使我受益匪浅,我感受最深的是应该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名师队伍,以名师带动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引领教育教学新观念。

参与名师工作室活动

我对以下两句话感受最深“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就是财富;学习就是生命。”和“只有将人的培养、将完整人格的自我塑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看作教育的最终目标,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展开,教师才能成为富于时代精神、创新精神的人,教师职业也才能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它明确道出了“先有名师,才有名校”,这个实在的师资培训工程的重要性。教师在学生中起着直接表率的作用,教师只要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才能带领着学生穿越知识的海洋,跨过广阔的宇宙。潜移默化,互相影响,不但在教育或教学工作上收到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和谐、进取的校园。

进班听课

这里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1、要突出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一要抓好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老师不断充电,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尤其重视校本培训和教研工作,集众人智慧,促个人成功。二要抓好考核奖惩。作为激励机制,考核奖惩最有力。要有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并严格奖惩。三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把人本思想落实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去,制度是无情的,管理应该是有情的。

2、要向课堂要质量。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真正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少讲少讲再少讲,学生要多练多练再多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这应该是教师备课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3、狠抓教学科研,教学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下一步工作中,我校应该紧紧把握注以研促教,以研促学,着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加大课堂训练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名师,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方式。

4、要抓好学生管理。要成才,先成人。要加强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的美化、绿化、规范化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要加强学生的一日常规管理,哪些是对的,该做;哪些是错的,不该做的,都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检查予以督促、培养。

校长还应该重视学校评价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发展,以及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推行,学校评价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学校应以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过程来体现学校工作的效果,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班级是好班级、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依据。学校评价标准除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绩效要求、职责要求、素质要求外,更应从培养怎样的学生去评价一所学校,因此学校的养成教育是重点,通过在校学生的言、行、举、止,直接看出学校的教育水平。对学校评价管理的学习让我理解了学校的办学要端正思路,明确方向,尤其是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当地需要办学,要办有特色的学校。

安全是学校的生命,学校有安全才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个学校,只有办出高的质量,人民群众才会满意,广大师生才会满意。要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校长要做到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严格落实安全制度,把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落实到实处,确保万无一失。

以上几点心得体会还很不全面,我将在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认真思考领会,尤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把学校办好,确保学校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下去,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观功能室

总之,通过此次跟岗学习,收获颇多。贾琳校长的言传身教将给我深远影响。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肩负着整个学校的发展重任,学校要有大的发展,首先校长要成长,校长一定要努力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献身教育,不辱使命。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跟岗学习有感

兴福镇中心小学校长 李海防

3月13日至17日,到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进行了一周的跟岗培训,这次培训学习与以往不同,不仅仅是参观考察,而是通过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多个环节,去触摸、去感受、去体悟,当然,这次培训所带来的思想升华和眼界格局也是前所未有的。下面,结合跟岗培训情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学校基本情况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她的前身是光绪30年邑人缪抡俊等发起创办的范贤初等小学堂,2017年5月,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10所集团校加入。目前有三个校区,占地125亩,115个教学班,5000多名学生。现任校长刘慧,在她的高度设计与深度引领下,把学校打造成时尚、精致、优雅,而又不失古典韵味的魅力校园。学校以成长树命名的校本课程——修身三省、经典四品、百花五艺、成长六季,生动召唤着学生走入自然、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成为“智?趣”学子。这是一所充满幸福记忆的学校:充满古典气息与田园野趣的百草园、被新浪网友誉为“中国最美的小学图书馆”的三味书屋、珍藏学生美好记忆梦想艺术馆、涌动学生新鲜艺读吧、定格校园幸福瞬间的百花传媒社、融合了智慧与诚信的“诚信鼎”,他们提出“让每个实小人都吹着口哨进校园,用笑容改变着世界,用创意与实验梦想的勇气,共同创生着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世界性大学校。”

来到百年老校参观学习,这也是一所有着创意和实验梦想的学校,在校园里我们或驻足、或品鉴、或体会,那集“趣味”、“知味”、“品味”于一体的“三味书屋”,里面有集老师智慧与才干的画作,有,更有大量供学生阅览的书籍、美观舒适的专用教室,难怪人们给它授予“最美的小学图书馆”的美誉,走出三味书屋,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特别之处,如学生自行设计上墙展示的公益节水牌,以书韵美校园的生日书吧,以书卷雅师魂的教师读书吧,处处都体现着人文与书香,当然我们更从那青砖幽幽的书院碑廊、精巧、雅致的苏式窗廊体味着浓郁的苏州味道,我们一边悉心聆听校长、实验小学老师的讲解,一边认真的进行记录,在这里我们全方位地领略实验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理念,更发现了他们在环境建设方面一些独具匠心的设计,无愧于苏州“美丽的校园、幸福的村落”称号。一周的跟岗使我们感受颇多。

二、感悟与收获

一周跟岗培训结束了,通过参与张家港实验小学管理的全过程,除了震撼与折服之外,更多的是思考和反思。一周来学到很多,感触很多,脑海中时常浮现几个关键词:文化、定制、课堂、读书、研讨、艺术,回来之后反复咀嚼,觉得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 集团化办学实现资源有效整合。

集团化办学是我国南方率先兴起,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多年来,江浙沪粤等地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早已显现,他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较为成熟的路子。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为了充分体现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在行政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同步发展。三个校区不设“本部”与“分部”,管理模式上实行“条线分工,分块负责”。“条线分工”,就是各位副校长每人负责一定的条线,统管三个校区的相关工作。教导处、教科室、德育处、总务处等中层都只设立一套班子,每个处室由主任负责安排相关工作的实施。“分块负责”,就是在每个校区设立责任校长,协调和督促各条线工作的落实。中层领导分布在各个校区,进行相关的条线分工,落实好各处室的统一要求。对学校教职工进行统一的调配,对学校教育教学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利用好校园网略,做到内、外网的有机结合,整合三校的优质资源,利用网络办公系统,及时了解学校管理细节。学校的工作栏中,学校每天的工作安排是一致的,学校各种活动也是同步的。这种管理模式,大量精减了庞大的管理机构。思想统一、模式统一、资源统一,让更多的教师充实到一线教学。让优质资源达到更大化的发挥,体现了智慧型的管理。

2、 让教师带着幸福去工作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怎样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成为摆在校长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除了适当的经济杠杆作用于教师评价之外,还有什么方法更有效、更持久,我们一直在探索。教师团队的活力和工作积极性来自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来自从事教师的幸福感,更来自归属感与获得感。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在这方面有独具匠心的做法,学校教师的例会,一般不开,各科室工作通过微信进行传递,但每个月榜样人生,作为例会在学校定期开展,我们正逢东校区开展榜样人生费老师---运动人生采访,展示。整个设计准备非常细致,学生展示、家长、同事采访、校长鲜花,为老师传递正能量。学校每年教师节,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十佳范贤之星”颁奖典礼。五百名教职工,十位“范贤之星”,每一个入围者都蕴含着各自的价值与意义,而又有其共同的特质。一是独特的人格魅力,二是卓越的岗位业绩。她已不只是一场形式上的典礼,成为实小人对意义的集体追寻,成为学校范贤精神永远的传承。学校还始终把教师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于每一位教师学校都尽全力培养,因为他们看重的是每一位教师的的优势与潜力。将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都与教师的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师的优质高位均衡,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对于新、青年教师注重的是团队建设,由校长亲自来抓这项工作。在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新教师培养工作制度中,看到学校执行的是导师制培养制度,为每一位新教师配备一位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过硬的学科指导教师及一位班级管理经验丰富、善于智慧育人的班级工作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对新教师的成长尽职尽责,新教师的成长状况纳入其指导老师业务考核范畴。这种团队捆绑式的培养制度在最大程度上、最短时间内促进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制度管理,有力的激励教师增强了责任意识;而定期开展的师德、师风论坛,更是让高尚的师德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精神追求。当然,对于一些有问题的教师,学校执行诫勉谈话制度,校长每月要与5~10%的教师进行谈话,在谈话中策略性的对老师的一些行为提出告诫,引导教师向好的方面发展,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

3、 内涵决定高度

行走在张家港实验小学,在显眼的地方都能看到“端、勤、毅”三个字,这是1913年接任校长的郭聘之先生提出的校训,一百余年一代代传承下来,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学校文化的深邃。学校各幢教学楼的命名充分说明了办学者对教育的深刻思考,“梦想馆”“硅步楼”、“半肯楼”、“知明楼”“三味书屋”“会呼吸的道路”……既体现了学校百年以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又告知了他们的办学与教育理念。每个校园角角落落,都体现了孩子们童趣,儿童迷宫、小桥流水人家,仿佛是我们想到我们的童年,进入会议室,几幅简单而又明了的漫画印入我们眼帘,教育理念的深邃不言而喻。在学校里很少看到那些在墙壁上四处张贴的所谓“校园文化”的标语或牌匾,而更多的是学校别致的南方风光校园绿化,精致而又典雅,给人以身心愉悦的享受。可以看出学校办学不是在于形式,更多的是内涵的发展。学校注重文化强校,创办优质品牌学校;实行人本化管理,创建和谐、人文关怀的学校;开展智慧型教育,办质量型学校 、文化性学校、个性特色化学校。学校重视阳光大课间活动,在上午第一节课后用30分钟时间组织全体学生开展自编操、舞蹈等活动。利用下午时间开展小百花系列课堂,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基地,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方面,爱学课堂,爱上课堂爱上“学”,在课堂上学生爱上游戏,爱上发言,爱上思辨,学生学会聆听,学会交流,学会了学习。教学研讨方面,我们聆听学校语文学科“爱学课堂”整体展示活动集中研讨活动,他们注重的是“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等一系列活动,既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教改的氛围,又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们对于“三课一评”的处理手法,首先通过虚拟课堂完成教学,然后分环节进行反思,相互取长补短,最后把整理好的一面呈现在大家面前。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老师的进步能不迅速吗?

4、“个性定制”的课程

美国预测的“改变未来的十大科技”中,排在首位的是“个性定制”。课程的品质,决定学校的品质和教育的品质。一所学校的优质发展,个性化定制课程是一种必然。很多时候,我们是让老师和学生去适应课程,而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应该是打造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课程,这就是“个性定制”课程。张家港实验小学刘慧校长从电影《私人订制》受到启发,为学生定制课程,以学校定制、班级定制、教师定制、儿童定制为基本路径,科学定制丰富多彩的优质课程,引领儿童去“看见自己---想见自己---遇见自己”,让每个儿童看见新的自己,让每个儿童“想见”未来美好的自己而构筑梦想,从而“遇见最美的自己”!定制课程,她们更加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成为“定制课程”的依据和出发点。“范贤”读本、“校长妈妈开讲了”、“21天美丽行动”、“美时美刻”分享课程、“三味书屋”阅读课程等校级课程:教师特长社团课程。私人订制音乐会、成为艺术家,不必等待长大,成为教育家,不必仰望巨臂,想到孩子,为孩子量身定制,学校开设梦想艺术馆、梦想舞台,各班级也为学生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课程,学校还为学生出版31本学生原创书籍。课程的定制,满足每个儿童素养发展的需求,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让学校成为美好的童年记忆”!

三、学习见行动

关键在于落实。跟岗学习的目的是促进自身工作,结合这次外出培训情况和学校实际,下一步,我想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快内涵发展。随着兴福镇教育建设项目的全面开展,我校即将搬进现代化的美丽新校园,环境变新,思想和理念也不能落后。一方面,把多年来积淀下来的精神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团队文化等优秀的学校品质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以先进地区、先进学校、先进校长为榜样,汲取他们的精华,真正让内涵成为学校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是唤醒教师心灵。在教育局出台教师激励机制后,我们将着力强化落实。同时,关注教师生命成长,提高师德修养,让他们找到从事教师的责任感;提高业务技能,让他们找到教育工作的成功感;熔炼优秀团队,让他们找到集体凝聚的归属感;关心教师生活,让他们找到温馨家庭的获得感。

三是打造特色课程。在教育局的正确指引下,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学生终生发展、全面发展为本,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思考构建以核心素养为脉络的新型课程体系,打造适合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的个性化课程,让符合时代特点的课程塑造高品质生命、高品质品格、高品质人才。

张家港跟岗学习可谓是收获颇多,经验来至于灵感,也来之创新,我想只要我们扎扎实实、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做好教育,多留给教师们研究教育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相信我们博兴的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的辉煌。

博兴县小学校长赴张家港跟岗培训心得体会

寨郝中心学校 韩彪

3月12日至18日,在博兴县教育局师训科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14人从博兴出发奔赴全国教育名市江苏省张家港市进行了为期7天的学习。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分为两组,分别在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和张家港市云盘小学进行了跟岗培训学习。我很荣幸被分在了二组,在云盘小学进行跟岗培训。培训期间听了学校校长朱亚红的专题讲座、听取教学副校长季老师、德育副校长对学校教学、德育管理方面的经验介绍;观摩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并与授课教师交流互动,参加了行政例会和教师例会;参加了集体备课活动;观摩了学校特色课程和小云雀大讲堂、雀之台的学生展示等等。每天学习结束后七八位校长相互交流体会。这次学习,使我深受启发,下面主要谈谈我在云盘小学参观学习后的几点感受:

一、特色化的先进教育理念

云盘小学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了自主发展理念下师生共同建构课堂即“共享式”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以学定教做到三个一:一份备学单;一份共学单;一份延学单。

(二)师生共建,实现四个共同:1、师生共同准备学习资源。2、师生共同提出学习问题。3、师生共同体验学习过程。4、师生共同展示学习成果。

(三)交流分享,经历五个过程。1、准备先行,自由质疑。2、经验分享,自信交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及"高。3、问题研讨,自支探究。4、总结归纳,自然生成。5、巩固延伸,自主发展。

“共享式”课堂教学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包括"备学单、共学单、延学单"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学单法",形成了云盘小学教学的最大特色。“共享式”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准备紧锣密鼓,学单探究互动热火朝天,学生课后复习温故知新。具体包括以下三个转变--师长变学长,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室功能的转变,变教室为学室,变讲堂为学堂。这种课堂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解放了学生的双手,解放了学生的眼睛,解放了学生的嘴巴,解放了学生的空间和时间。

二、高效化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小组的建立既使学习主体细致化,既有利于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更细致的了解掌握,也有利于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层次教学,同时学习小组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律性,学生自主管理的优势也能得到充分地展现。

三、集体化的备学单

备学单中所涉及的探究问题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过程。知识点挖掘细致,我所听到的语文学科两节课都体现了教学中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主体性,很有实效性。课间通过和几位任课老师的交流,从这些老师的言语中可以透漏出教师的集体备课效率很高。所谓的效率高可以从学单的编写中充分体现出来:学案上有编制者、有审核者、还有审批者和日期,编制和审核均是2个人,执教人有的还不是学单的编制者,说明不是个人编制。

四、广泛的师生阅读

教师首先是勤奋的读书人,在每个学期学校都要求每一名教师至少阅读十本不同类别的书籍并写出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其次让学生畅游书海,每名学生在每个学期要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并做好名言警句和美文语段的摘抄。每个年级每周都安排了阅读课,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了一种习惯;再次是每个年级在每个学期组织一定量的阅读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高效性。阅读不仅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能为学生的人生增添色彩。

五、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

整个校园均充满了以学生为主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操场到教室,从走廊到厕所,从班级到小组,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让学生的名言、作品和荣誉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转变学生行为的准则。如"今日事今日毕,我们决不拖延", "学真知,练真能,做真人;求真理,干真事,育真才" ,"崇真、尚礼、融和" 。这些名言会激励学生严于律己,做事坚持不懈,很实用。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教育学生并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利用教室走廊墙壁,随时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知识,这些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六、精细化的学校管理

俗话说的好,"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云盘小学校园每项工作都做得非常细致,如在卫生环境上几乎看不到一片纸屑。学校管理采取无缝隙管理,从学生到校到学生离校教师能做到无缝衔接,而且教师队伍以女教师为主,九十多名教师,男教师只有六七位,这点与我们寨郝中心学校非常相似。但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是每一位教师敬业精神和严谨的上课态度。学校为保证教师能不断提高,通过内容充实、实用的教师培训,是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的得到锻炼和成长。

学校完善的奖惩制度也很值得学习,尤其是对中层领导、一线教师和备课组的评价,能充分调动中层、一线教师和备课组长的积极性,因此才能搞好集体备课,拉动各位教师的成长。尽管学校不要求教师点名签到,但大多老师能坚持早到晚走,这可能就是完善的奖惩制度所体现的结果吧。

张家港云盘小学“跟岗”培训心得

城东街道朝阳小学 李杰

2017年3月13日我们一组8人来到张家港市云盘小学,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

云盘小学是张家港市教育局的一所直属学校,创建于1994年,现有28个教学班,1320名学生,95名专任教师。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苏州市名师1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48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51%。

一、云盘印象(学校环境)

1.“真”是云盘小学的校训。“崇真、尚礼、融合”是云盘小学的校风。

2.“求真理、干真事、育真才”是云盘小学的教风。

3.“学真知、练真能、做真人”是云盘小学的学风。

校园环境首先体现学校的办学文化,由校训引领校风教风学风,使学校文化浑然一体。

4.云盘小学楼道文化浓郁,我在一处连廊中拍摄到这一组照片。古人云: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让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的气节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这就是对学生无声的教育。在云盘校园中,这样的育人阵地随处可见,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在润物无声中陶冶着学生的美好心灵。

5.这几幅图片是有关学生阅读方面的内容,我拍摄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观摩一下云盘小学的做法,因为我校正在开展书香校园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方面-人文底蕴要素中人文积淀这一要点 。希望他们的做法对我们有所裨益。

二、云盘印象(学校理念)

了解一个学校首先了解一下一个学校的文化理念。

云盘小学主要文化理念:

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办学宗旨:以人为本 发展个性 和谐至真

办学目标:精致和谐的校园 优质高效的教育

校 风:崇 真 尚 礼 融 和

教 风:求真理 干真事 育真才

学 风:学真知 练真能 做真人

三、云盘印象(交流学习)

我们一行8人分别与校长、业务校长、德育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德育主任、部分班主任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

1.与校长朱亚红同志交流办学理念。

朱亚红校长是苏州市名师,著有《向着自主进发--自主教育的创新实施智慧》一书。在朱亚红校长的领导下,云盘小学的自主教育(自主合作探究课程改革六大目标)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从自主教育的概述到自主教育的构想,从课程的开发探索到课堂教学改革,从自主教育问题研究到自主教育评价,从教师专业成长到自主教育管理。朱亚红校长的“自主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一办学理念已在云盘小学开花结果。

2.与业务校长季丽琴同志交流课程建设。

季丽琴校长给我们做了题为《“共享式”课堂的理性思考》的汇报交流,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学生体验几个方面阐述了“共享式”课堂的优势。“共享式”课堂让“自主学习真正发生”。

3、与德育副校长郭红同志交流学生礼仪培养。

郭红校长与我们交流了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做法、经验与感悟。云盘小学以学校课程《约礼》为指导,从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制定不同的礼仪培养目标,通过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仪式等主题活动,贯彻学校“自主教育”管理目标。

4.参加学校教师读书论坛教研活动。

通过观摩云盘小学的读书论坛教研活动,使我们体会到崇真尚美、提升教养、发展内涵已成为云盘小学教师团队的新追求。阅读经典、提升自我体现在每一次的教科研活动中。

5.与部分优秀班主任交流班级管理心得。

通过与班主任交流,我们了解到,云盘小学已经取消三好学生评选,除了学校拟定的5大类28个表彰项目外,孩子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和特别表现进行自主申报奖项,每一个人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

云盘小学对“优秀”有了更丰富的解读。“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

四、云盘印象(课堂风采)

我们利用5天的时间共观摩了数学2节、语文2节、科学1节、英语1节共6节课。

云盘小学精彩的课堂,体现出“共享式”课堂的实践,精美的课件,展现出“共享式”课堂的成果,教师的精彩点评,提升了“共享式”课堂的智慧。共享式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发生。

云盘小学希望让每一个教师精彩发展,让教师的精彩发展成就学生的精彩人生。

五、云盘印象(反思收获)

(一)自主在这里发生

云盘小学的“自主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逐步形成完整体系。从德育到智育,从实施到评价,从课内到课外,无不彰显这一教育思想。

通过听课了解到,“共享式”课堂改变原有的固定思维,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走“主动学、有质疑、有收获”的教学之路,做到了以生为本。在课堂上,老师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预习发现问题,以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以创设氛围激发兴趣,以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其实这种教学思路与我们学校使用的“1+3”语文模块备课有点相近,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和李玉峰老师的指导,我们在逐渐厘清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但是,与云盘小学的做法比起来,我们还缺少系统性,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总结,最终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做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刚才说道云盘小学把“自主教育”贯穿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处处都给学生创设自主的平台。在云盘小学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雀之台”,这是学校为学生搭建的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只要你有特长,都可以来展示。当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小姑娘的舞蹈展示。从宣传海报到舞台设计,从同学助演到节目编排都是学生自主设计。一次的展示,可能是一生美好的印记,一次的展示,也可能给孩子带来自信的力量,或许一次简单的助演,都会给孩子们留下童年美好的回忆。这个小舞台,作用却不可估量,它可能走出未来的舞蹈家、主持人,也可能走出未来的科学家、发明人。这样一个小小的舞台,折射出的是学生的智慧、合作,更是学校自主教育的理念的深刻体现。漫步校园,这种自主教育体现的画面还有很多,自主教育已在这里盛开出令人艳羡的花朵。

(二)评价在这里多元

我们常说,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正视学生差异为基点,着眼于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创造一个良性的环境,运用对学生多方面激励的方式,达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云盘小学已经取消“三好”学生评选,在云盘小学,“优秀”有了更丰富的解读。“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他们的评价理念给学生一个向前发展的动力。(我们如何结合我校的星级评价进行评选活动,让我们与自己的学生相互欣赏,共同努力,找到我们“行”的地方,至少我们每个人“明天争取行”。我校也实行了星级评价,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特点实行不同的星级标准。通过看云盘小学的实施细则,认识到,我校的实施是学校设定各种星级类型,让学生去达标,而他们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自己去申请,我想,学生自己申请具有主动性,会自主、自觉去完成。而且星级类型也会形式各样,符合学生自身特点。我校的星级评价设立还不够灵活,通过本次学习,结合云盘小学的做法,我会和学校主管人员对星级评价进行修订,让其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当然,我们评价学生不能一刀切,作为学校的领导,我认为,我们在评价老师时也要多元,发现老师的优点长处,让其在不同的岗位上更大的发挥其作用,让教师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激情,让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让教师的精彩成就学生的精彩。最后教师、学生的精彩成就学校的精彩。

我校是滨州市门球示范校,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有几位老师已经摸到了点门道,尤其是今年59岁的霍文山老师。去年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本想让他做点稍轻的工作,但是霍老师不同意,他说他喜欢门球,愿意把自己的技术交给学生。因为场地的原因,每天放学霍老师都撒一遍水,早上都会看到他拉着铁滚子压场地,不会因为场地问题耽误本天的门球课。我深刻体会到,只有热爱才会有无穷动力,只有真心去做,才会不竭付出,同时也才会感到教育的幸福。所以,我们在学校工作中,要量才使用,让每个人做自己喜欢的课程,让每个人发挥最大潜能。

一周的学习时间很短暂,通过观摩,也通过与各位同行校长的交流,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感谢教育局领导给我们搭建学习的平台,也感谢各位同仁在这一周中的友好相处。心泽境染,润物无声。带着感动和反思,我将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将学习到的许多宝贵的经验,带到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跟岗学习心得

锦秋街道湾头中心小学 陈金生

2017年3月13日至17日,我们第一期小学校长跟岗培训团一组一行7人,在张家港市云盘小学跟岗培训一周。在这一周时间里,我们的生活节奏虽然紧张忙碌,但心情是愉快的,收获是满满的。

3月13日,星期一。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虽已是春天,但感觉有些冷。可阴雨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到我们学习的热情。我们早早吃了饭,打着伞,步行来到张家港市云盘小学,为的是不耽误观看云盘小学的升旗仪式。升旗仪式活动由每个班级轮流主办。升旗仪式上,主持人以及升旗手由班级选出的优秀少先队员担任。升旗完成后,是班级学生的才艺展示,旨在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舞台,也是云盘小学“自主教育”模式的一个缩影。“自主教育”是朱亚红校长近几年推行的创新教育模式,为此,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稳步推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云盘小学在积极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了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且行且思考,在坚守与创新中实现了自我超越。

3月14日,星期二。今天,观摩了由云盘小学教师执教的公开课,课后进行了评课交流活动。云盘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共享式”课堂,倡导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是学校自主教育理念下师生共同构建课堂的大胆探索与实践。数学课堂上,教师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学习用的数学教具、准备单,等教师出示要研究的问题后,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做准备单上的题目,最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答案,师生共同分析对错。整个课堂师生关系非常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把学校“共享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由教师自己开发设计的绘本课程《描写春天的诗》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小组间展开竞赛,采用飞花令的形式,要求学生背诵出带有“春”字的诗句。学生争相举手背诵,小组间不甘示弱,课堂气氛甚是活跃。我们惊叹云盘小学学生的古诗词背诵量如此巨大,可见他们的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值得我们对照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

3月15日,星期三。今天天气晴朗,温度有所上升,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与朱亚红校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中,朱校长阐述了她倡导的教育新理念------自主教育。自主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发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通过重构课程,“共享式”课堂,唤醒学生无限的可能。如此,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努力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真正做到了“我要学”。学生这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增强,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所在。

3月16日,星期四。今天,我们与云盘小学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郭校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云盘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向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为此,学校出版了德育校本课程丛书《礼约》,通过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礼仪方面的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一个现代公民来说,礼仪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长大后成为一个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将礼仪教育作为活动的载体,从学校出发,融礼仪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不断的习得与强化,让学生成为“礼仪天使”,让礼仪风范成为学生最亮的人生标签。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10篇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近40多年,发展迅速,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类植物的良种快繁与无病毒种苗的生产,因此成为“种子种苗创新工程”的主体内容。中国政府在组培技术研究领域经费投入达2亿元人民币,近年来仍在不断增加,为我国组织培养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报道,全球有1000多家组培公司。目前辽宁省拥有大、小组培室的种苗繁育企业有100多家,组培范围由林木、花卉、农作物扩展到山野菜、药用植物;不仅需要植物组织培养的接种工、培养基制备工,对能够研发建立新植物组培体系的高素质专业研发人员的需求更大。

2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性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我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总计194学时,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开设,因其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因此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职业能力培养中达到以下目标:具备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组培苗驯化移栽等组培的基本操作能力;具备设计与实施组培试验方案、正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够科学制订与实施生产计划的能力;具备准确观察组培苗长势、长相,科学分析、解决组培的异常问题,科学判定和有效控制组培苗质量的能力;具备按照培养方案或生产计划,熟练进行园艺种苗的快繁与脱毒操作,生产出合格组培苗的能力;具备自学能力,能自主学习组培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市场调研与开拓创新能力、创业精神。

2.1课程开发过程

通过对组培相关企业与岗位调研,进而对组培岗位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及任职要求,以及典型工作任务,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再遵循高职规律、认知规律和行动导向理论,设计学习情境和子情境。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2.2课程设计思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总体设计思路:坚持“贯穿一条主线即以组培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促进二个融合即理论与实践融合、职业素质培养与理论实践活动融合,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实施三个循环即技能单元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坚持四个结合即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在校培养和毕业后跟踪培养结合,保证四个不断线即生产性实训、协会式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式课程体系,打破传统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变为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能力培养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的授课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2.3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基于组培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及国家职业技能认证资格考核大纲、行业企业标准统筹分析之后确定的。教学内容体现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及时吸纳组培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段、新方法、新材料,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行业发展和实际需要,并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规律、个性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以及季节农时变化,序化教学内容。课程按照组培工作程序,设计学习果树、蔬菜、花卉、及组培苗工厂化生产4个主学习情境,在主学习情境下设若干子情景,相应教学内容细化为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主要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能力训练和培养为主,以相关理论知识为辅,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在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考核与评价体系的设计

3.1树立现代高职考试观

更新考试观念是考试改革的前提。树立科学的现代高职考试观,指导课程考试改革。要做好两个改变,两个兼顾,一个保证。两个改变:第一要改变过去从知识本身出发的传统考核观为以“人”本身出发的现代考试观,由注重知识的掌握转变为注重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兼顾非智力因素考查;第二改变过去知识本位的普通高等教育考试观为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考试观,由知识考核为中心转变为能力考核为中心,同时兼顾职业素质测评,以充分发挥考试效能,最后保证教学质量,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

3.2科学制定考核方案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持卡实训,以赛促练,以考促训等方式,使实训与考核紧密结合,使考核与教学过程同步成为一种特殊的实训过程和手段。从考核方案中,不难看出过程考核占40%,终结考核占60%,加大了过程考核的力度。1.素质考评由检查笔记、实训表现(课堂提问、讲课、组长评价等),占10%;2.理论考评+实操考评由提问、扎瓶比赛、母液移取比赛、接种训练、组培室设计、实训报告等得分构成占20%;3.效果考评,由初代或继代接种后,污染率的多少测算,例如每人接种5瓶,污染率为零,则该生效果考评分值为100分,效果考评权重为10%。加大过程考核力度的目的提高学生对操作及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3.3多样化的考核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便于采取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以便发挥更好的“导、学、促、教”的作用。

3.4考核与教学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以考促训,以赛促练,改变以往先教后考的模式化、固定化的教学程序,而将考核与实训同步或交叉进行,使考试成为一种特殊的实训过程,并贯穿教学的始终,以此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采取的主要考试举措有:①提高过程考核成绩在学期成绩总评中的比重;②结合教学实施,加大课前和课中的诊断性、形成性考核次数;③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现场操作、口试等多样化考核形式(培养基制备、外植体采集与处理部分可采取技能考核或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④小组考核与学生个体考核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公开、全面、全程、动态考核,而且过程考核记录必须齐全,以备学生检查。如果真正做到过程考核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必然能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学促教作用。

4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按照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程序,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实训前应全方位考虑课程教学的时、空间等相关因素,加强与实验室、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科学设计教学全过程;在学习情境的大框架下,以生产项目为导向,分组、分任务实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真正做到五化

即教学场景真实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员工化,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同步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课堂与企业环境一体化,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负责工单的开发,检查预习效果,指明知识难点与要点,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与评价;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主要任务协助教师下发工单,组织本组学生进行咨询,研讨并制定计划,决策与具体实施,对本组学生进行评价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小组成员完成咨询协助组长完成本组的任务,对教师及组长给予评价。教师与学生双向评价有助于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同时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过程的得与失,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4.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植物组织培养协会)相结合

成立植物组织培养协会(简称组培协会)。该协会以学生自愿加入为原则,专业教师任协会会长,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组织协会活动,其活动内容与课堂讲授的内容相衔接,是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课内课外相结合,有助于发掘教学的时、空间,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培养。正常实践教学实施普遍培养,而课下由组培协会组织,以“二级培养式”开展产学研结合式的研究性、生产性活动,实施分层次培养,做到因材施教。所谓“二级培养式”即实践中实施个性培养,对学生优化组合,分层次训练。先培养出小先生,而小先生可优先作为授课时小组组长;然后由小先生传、帮、带其他同学。学生通过参加协会,既学到专业技能,又提升了职业素养,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4.3持单(卡)实训与分组实训相结合

在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是以组培工作程序为主线,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以工单为依据进行实训。持单实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及时反馈与加强。除此以外,学生在实训时还需携带《组织培养技能考核卡》卡主要包括,实训项目、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标准及历次考核成绩,从考核卡的记录情况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历程。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小组积分制,通过分数的差异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会学习,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4.4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校内以生产项目为载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程参与其中,根据所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给一定的报酬以资鼓励。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完成主体项目的同时,辅助其它项目的教学,如:樱桃、蓝莓、百合、竹芋、养心菜、蕨菜等园艺植物组培体系的建立。校外安排体验性实习和顶岗实习。体验性实习安排在第2、3学期,采用参观或短期顶岗实习(1~2周)的形式开展体验性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能力要求、工作环境、企业文化,从而明确个人努力方向和职业目标。顶岗实习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学生到组培行业企业进行集中顶岗实训(3~4个月),在真实的环境中来锻炼学生的适应性,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在此过程中实现校、企、生三赢。学校赢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利用企业资源与技术优势,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足,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利于拓展和深化校企深度融合,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社会美誉度,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加了教师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企业赢在利用学校的人力和智力资源,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完成生产任务,降低生产成本;选拔出企业满意的优秀学生。学生赢在: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了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获得了工作经验,增强了责任感和学习意识,培养了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增强了就业机会和竞争优势。

5心得体会

5.1建设企业化学习环境

理实一体化教室应打破传统的整齐排列模式,实训室及实训设备按照企业的车间模式设计,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5.2以项目为载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以项目生产为载体,在项目生产前下发工单,将每个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一一归纳总结,同时在项目生产过程中解决一些突况,与企业的真实生产情景对接。

5.3编写一体化教材

理实一体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因此应跟上配套教材。理实一体化教材应打破传统教材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主线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其中,满足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

5.4师资队伍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应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并能根据不同学习情境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要求教师经常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的第一手资料,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具备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解决所遇到的一些突发问题的能力。为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缩短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差距,应将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来作为兼职教师,弥补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等方面的不足,专兼结合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缩短企业再培训时间,为企业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过硬的新员工。

上一篇:满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学生手册心得体会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