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学理论范文

时间:2023-12-05 17:41:35

广告学理论

广告学理论范文第1篇

从我国的广告学发展来看,我国的广告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广告学理论研究的深入,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果,无论是在广告学理论研究深度还是在广告学理论研究成果上,都获得了肯定。基于广告学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我们应认真分析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的历程,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探讨。同时,总结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的成就,探索未来广告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证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能够取得实效。

关键词:广告学;理论研究;发展历程与趋势

一、前言

因为广告学理论是广告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对其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观察我国广告学理论的研究实际,广告学理论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广告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由于我国广告学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在广告学理论研究中还存在多种问题,只有深入实际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广告学理论研究取得实效。同时,基于广告学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未来的广告学理论研究将会得到有力支持,将在研究成果上取得突破。

二、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概况

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1983年第一个广告学专业的建立为起点。虽然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从1983年建立第一个广告学专业算起,截至2005年,全国高校涵盖广告学专业的就达到232所之多,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都是呈快速增长状态。首先,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发展速度较快。从我国大学设置广告学专业的速度来看,我国对广告学的发展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广告学理论研究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在发展速度上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其次,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深度较为深入。虽然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通过综合多种要素以及吸取国外理论发展成果,我国的广告学理论研究相对深入,对广告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再次,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过持续不断的研究和推进,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且在实际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对提高广告学理论研究效果有着重要促进。

三、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却无法弥补我国广告学理论薄弱这一问题。最近十年,广告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的进行。首先,我国广告学理论基础薄弱,影响了广告学的发展质量。由于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的基础相对薄弱,在具体的理论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缺乏相应的广告学理论研究经验,导致广告学理论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其次,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制约了广告学的发展。在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过程中,可供研究的案例不多,导致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我国广告产业不够发达,广告学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检验,对广告学理论研究成果产生了不利影响。再次,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不利于广告学的发展。由于我国广告产业起步较晚,总体规模不大,许多广告学理论研究成果无法快速有效地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导致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影响了广告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四、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对策

基于广告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广告学理论研究对广告业发展的我影响,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只有认真分析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并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才能为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提供有力支持。首先,积极弥补广告学理论研究基础薄弱的问题。考虑到我国广告学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对理论研究的影响,在具体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应积极弥补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通过增加相关理论研究依据等方式,为广告学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的素材,提高理论研究的整体效果。其次,拓宽广告学理论研究领域。基于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实际,要想推动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取得实效,就要努力拓宽广告学理论的研究领域,使广告学理论研究能够涵盖更多的内容,达到丰富研究内容和提高研究效果的目的。再次,重视广告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鉴于广告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广告学理论研究对广告业的促进和影响,在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只有重视广告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并将广告学理论研究应用在实际中,才能提高广告学理论研究的质量。

五、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从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来看,由于得到了多方的支持和帮助,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将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首先,广告学理论研究将更加深入。随着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广告学理论研究将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广告学理论研究将成为一种专业的研究行为,为广告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广告学理论研究成果将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广告学理论研究实际,以及广告学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未来广告学理论研究将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应用在实际中,为广告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再次,广告学理论研究将推动国内广告业发展。根据广告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广告学理论研究将会推动广告业快速发展,使广告业能够成为有较强理论基础的行业,提高广告业的发展质量。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开展广告学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当前广告学理论研究实际,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广告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由于我国广告学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在广告学理论研究中还存在多种问题,只有深入实际,认真解决存在问题,才能保证广告学理论研究取得实效。同时,基于广告学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未来的广告学理论研究将会得到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廖秉宜.中国广告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路径分析[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4(06).

[2]黄蕾.无锡户外广告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3]陈华.角色扮演法在《广告学》教学中的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2014(04).

[4]赵明良,段甲贵.广告学专业的网络广告设计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2014(08).

[5]张芳.广告传播效果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14.

[6]罗婕.时尚杂志化妆品广告受众品牌态度影响策略分析[D].厦门大学,2014.

广告学理论范文第2篇

(一)广告学研究溯源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广告历史悠久。人类祖先开始利用姿态(如舞蹈)、声音(如叫卖)、火光(如烽火)进行广告传播,后来又发明和运用语言与文字,扩大了广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注:何猛修编:《现代广告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广播与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使人类广告传播再次发生质的变化。在广告传播媒介不断发展的同时,19世纪以来专业广告公司的形成、普及与发展,加速了广告研究的进程。1812年,世界第一家广告专业公司在伦敦开业;1869年,美国费城成立了艾尔父子广告公司。(注:赵育冀编:《现代广告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6页。)这些都说明, 人类对广告的研究,已从静止的文字、图案,发展到动态的广告活动过程,并促成了广告学的产生。

广告实践与广告学理论是互动发展的。广告是一种操作性的社会实践,而广告学则是关于广告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广告学最早产生于经济发达的美国。1901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瓦尔特•狄尔•斯科特在芝加哥的一次集会上,首次提出了要把现代广告活动和广告工作的实践发展成为科学。1903年,他编著了《广告原理》一书,第一次把广告当作一种学术理论来探讨,“任何一次重要的实际事业都需要有一个理论的基础”(注:赵育冀编:《现代广告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1908年, 斯科特撰写了《广告心理学》一书,他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分析了消费者的接受心理,开始了对广告理论的较为系统的探索。此外,1902~1905年期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的经济系都开始讲授有关广告学方面的课程。上述研究和理论探讨,可以说是世界广告学研究的开端,为广告学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市场营销竞争的需要,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注重对市场规律的变化进行研究。1912年,哈佛大学教授赫杰特奇访问了许多大企业主,在研究了他们的市场活动和广告活动之后,编写以讲授广告方法和推销方法为主的教科书,其中对广告理论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注:丁俊杰:《现代广告通论》,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随着研究的深入,广告学逐渐从市场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926年,美国成立了“全美市场学与广告学教员协会”,对广告学展开了更加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写出了一批广告学的教材和书籍。如1926年哈洛德《广告文稿》出版,1928年威治米斯的《广告构图》问世。(注:刘林清编:《中国广告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6、7页。)随后,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开展了对广告学的研究,如英国等国相继出版了《广告学》、《实用广告学》等著作。这一时期广告学术理论的发展,已由过去仅对市场营销中的广告策略和广告计划的单项研究,扩展为对广告中涉及的心理学、销售学、管理学的交叉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还处在雏形阶段,未形成系统、严密的理论体系。

(二)我国广告学研究的起步

我国最早出版的广告学研究专著,当推由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注:陈培爱:《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该书1918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至1925年11月已出至第7版。它译自美国的《How To Advertise》一书,全书篇幅不大,其中第14章《稿本为广告之魂魄》中认为广告是:“将有关发卖品之事实,布告于公众,并宣传其价目也。”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它把广告作为新闻学研究和教学的组成部分。1919年12月,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所聘的导师之一徐宝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全书共14章,其中把《新闻纸之广告》列为第10章,予以专章探讨。(注:邓白云主编:《中国广告实用手册》,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3页。)作者认为“求一报广告之发达,应先求其销路之推广”。1920~1925年一些大学相继开设了广告学的课程,如上海圣约翰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平民大学、北京国际大学、燕京大学和上海南方大学等。当时广告学课程只是作为新闻学研究与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仅限于报纸广告的研究。

早期对广告学的研究做过贡献的还有新闻界名人戈公振。他在1927年出版的《中国报学史》中,利用丰富的广告史料,较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广告学的理论和观点,并着重论述了广告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价值。他认为,“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不仅为工商界推销出品之一种手段,实负有宣传文化与教育群众之使命”。他还指出:“人类生活,因科学之发明日趋于繁荣与美满,而广告即有促进人生与指导人生之功能。”作者深刻认识到广告除了推销商品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宣传文化、指导人生和教育群众的功能,这种看法颇具远见卓识。他还强烈抨击了“不道德与不忠实之广告”,“不但为我国实业界之大忧,亦广告界之大耻”。稍后出版的广告学专著还有1929年出版的蒯世勋的《广告学ABC》、1930年出版的刘葆儒的《广告学》、 1931年出版的孙孝钧编的《广告经济学》、1933年出版的王贡三的《广告学》等。但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告学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非常有限。

(三)我国广告学研究的发展

我国从五四以来开始的广告学研究与教育,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发展速度受到限制,比较缓慢。广告理论研究还很肤浅,体系还不完善。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广告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1983年6月, 我国第一个广告学专业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创办,(注:陈培爱:《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161页。 )标志着我国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和广告理论研究走上正规的发展轨道。随后,广告学成了一门热门学科,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广告学专业或广告学系。至1998年止,全国已有近90所高校开设广告学专业。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开办,促进了我国广告理论研究和广告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广告事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广告理论界度过了仅靠译介海外广告读物的“拿来主义”的日子,开始进入广告理论建树的发展期。这期间出版了广告理论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一批著作,如傅汉章、邝铁军《广告学》,杨荣刚《现代广告学》,赵育冀《现代广告学》……这些广告理论研究和著作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广告理论研究正从浅表向深层发展。他们尝试着把广告理论探讨与广告教育、广告理论与广告实践、外来的广告理论与国内的实际结合起来。90年代以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广告业的空前繁荣,广告理论研究也向更为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方面发展,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广告系列丛书,为不断完善广告学的独立学科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广告学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在迅猛发展的中国广告事业跟前,广告理论工作者面对着更多的无法回避的广告学理论中的新课题。例如,对广告学原理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狭隘的经济学范畴,而是更加深入到社会、文化、政治、伦理、科技、教育等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广阔领域。广告不单是推销商品的工具和手段,它还承担着社会生产、生活以及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广泛的沟通职能。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发展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广告媒体。从广告发展的历史来看,新媒体的出现为广告业拓展了新天地,同时也为广告理论研究带来新的课题。

展望广告学理论研究的趋势,今后将更加集中在广告文化学、广告传播学、广告信息学、广告社会学、广告美学等更加宏观的领域和更加相互融合的范畴。在研究重点上也发生了转移,将从理论的研究,到行为的研究;从分离的研究,到综合、交叉的研究;从静态的研究,到动态的研究。其核心是从以作品为中心的研究,到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总之,要不断探讨建构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有独立学科意义的广告学理论,使广告学理论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和贴切性。

二、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索

广告学是研究广告活动规律的学科。通过大量的广告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升华和抽象,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形成理论体系,构成了广告学。广告活动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但其侧重点在市场经济信息的传播方面。因此,广告学本质上属于信息传播学科的范畴,与众多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对于广告学发展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学术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80年代以来,我国广告学理论经历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其相对集中在几个关键问题方面。如广告学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有关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关于广告学的社会学思考等。这些理论问题的探讨,不仅明确了广告学理论发展的方向,而且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

(一)关于广告学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

在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关于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之争由来已久,目前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三类。

第一,认为广告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持这种看法的人多是海外的广告学者,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一些广告学者认为:广告乃是一种艺术,它是艺术家生产的产品,是用艺术的手法去塑造产品的形象。他们还认为没有艺术性的广告,是没有生命力的广告。我国广告界也有人认为,广告学涉及的学科很多,既无规律可循,又无系统的理论基础,其表现主要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因此是一门艺术科学。

第二,认为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艺术。杨荣刚先生在1989年出版的《现代广告概论》中,认为“广告作为一门科学,它必然有自己固有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在人们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想象和假设。因此,广告必须是事实。”(注:杨荣刚:《现代广告概论》,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35页。)程春先生1994年在《电视广告效果初探》一文中也指出“广告是科学,而不是艺术。”(注:程春:《电视广告效果初探》,《94’中国广告年鉴》,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 )他认为广告是从属于市场经济范畴的一门科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手段,是为广告目标服务的。上述观点认为科学和艺术都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但两者有不同的概念。科学是对事物进行总结的规律性知识,艺术是对事物进行加工和提炼的某一典型形象。广告是从属于信息传播范畴的一门科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手段,是为广告目标服务的,只有从本质上弄清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广告学的内涵。

第三,广告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我国广告界的老前辈、原中国广告学会顾问徐百益先生。他在1983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 提出如下看法:“广告是有计划的通过各种媒介向消费者介绍商品和劳务的科学和艺术。”(注:陈培爱:《广告原理与方法》,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我国广告理论研究者持这种看法者居多,认为广告学不仅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而且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是一门科学。广告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广告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特别是在广告创意和表现方面都离不开艺术的加工,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来表现产品或企业信息,从而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的兴趣。

综观上述几种提法,我们认为,广告学应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也不是科学与艺术的混合体。广告学是将多种元素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并能达到特定目的的综合体。人们在长期的广告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总结经验,通过科学的抽象的总结,逻辑的推理,逐步把广告活动和广告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上升为理论知识。从广告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广告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已组成了系统化的结构,从而形成了现代广告学这门科学。而艺术仅仅是表现广告科学原理的一种手段。科学与艺术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我们应当克服片面追求广告的“艺术效果”,而忽视广告科学观念的倾向。

(二)关于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对于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的认识,学术界长期以来有过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其理论基础应是市场经济理论,因为广告是推销产品的手段,其应用范畴主要在市场经济领域。二是认为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其本质特征是信息传播,市场只是广告发挥其作用功能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认为广告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当以传播学理论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广告学研究中涉及到多种学科门类,但广告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是一种大杂烩,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事实非常明显,广告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传播,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是从经济优先的观点出发,而是从传播信息的立场出发。广告实际上做的是三件事:传播一种信息;提供一种服务;宣传一种信念。而传播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包括广告在内的所有大众传播手段,传播学的许多理论完全适合广告学的研究。

广告学应隶属于传播学研究的范畴。随着对理论问题探讨的深入,绝大多数人对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本质特征深信不疑,并认定传播学是广告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广告学应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范畴。这种认识也被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同。国家教委在90年代初组织对“文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时,经专家多方论证,草案中在类学科净减1/3专业时,却在新闻大类下增加了“广告学专业”,把原有个别学校设置的“专业方向”上升为“专业”,这是很有远见的正确决定。1997年,教育部又一次大规模削减专业目录时,却把新闻类从文学中独立出来,以“新闻传播类”的名称升格为一级学科,并保留了广告学专业。据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1997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广告学专业不仅设在综合性大学、商学院、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类学院,而且艺术学院、师范学院、印刷学院、民族学院也有,几乎所有类型的院校都对广告这一新兴的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中,设在新闻院系所占的比例最高(占44.8%)。这些充分说明,把广告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范畴的认识居大多数。

现代广告学的综合性、边缘性与交叉性的学科特性,表面上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规范性、科学性,我们完全可以为广告学科体系正名界定:广告本质上是属于信息传播活动,它属于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其运用重点在于经济活动的社会实践。在这种基本认定之下,去建立富于完整而稳健体系的广告学。在给广告学准确的定位后,要面向世界,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在探索与国际广告接轨的同时,注意结合中国广告的现状,去建构现代广告学的体例框架。

(三)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

90年代以来,广告学的研究开始往纵深发展。一些理论工作者不满足于现有的研究状态,提出要把广告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思考。1995年,陈宏军在《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中敏锐指出:“学术界对广告学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广告学所涉及的信息传播原理去研究广告活动的内在规律,二是从广告与市场的关系中去研究广告的外在因素。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研究广告学,都应把广告放在整个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去考察与分析,以便从全新的角度(人、社会、广告)去进行系统的研究。”(注:陈宏军:《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95’中国广告年鉴》,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第271页。 )欧阳康在1996年也提出把社会学融入广告学研究的必要性。他在《现代广告》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学与广告学的关系:“社会学总是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它认为任何脱离整体的个体都是不存在的。社会学研究的整体性原理,对广告活动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注:欧阳康:《现代广告》,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广告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传播活动,它不仅传递商品信息,而且还传递各种政治信息、社会生活信息、文化信息等。因此,从广义的广告活动来看,广告可以说是一种大众性的社会信息传播活动。如果从狭义的广告活动来看,商业广告或经济广告活动,也必须以广大的社会为背景,以特定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生活习惯与民族风俗等为依据,才能创作出符合特定社会条件的广告作品。

广告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各种社会现象必然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广告不仅遵循着广告学的准则和规律,同样也遵循着社会学的准则和规律。只有运用社会学的整体原理,从社会这个整体出发去研究广告的活动,才能够找到广告活动的内在特征。

三、现代广告理论的观念变革

20世纪中国广告学理论的发展,其深刻的思考不仅来自于对广告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更来自于中国广告业在改革开放中所勃发的无限生机。进入90年代以来,以市场经济为中心,以现代社会为依托的中国现代广告,无论在实际操作还是在理论建设上,都呈现出发展与创新的态势。中国广告业的实际操作,更注重广告的有效传播,注重广告运动,注重消费者的接受心理,注重对信息资源统一配置的“IMC ”整合营销传播,把广告更为严格地纳入科学运作的轨道,使之体现出科学的精神。中国广告业在实务操作方面的全面提升,得益于本世纪末我国广告理论观念的全面变革。(注:孟建:《论中国广告业的观念变革与运作形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论坛》总第2辑。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济学观念的确立

当有些人还拘泥于广告的科学与艺术之争时,90年代以来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广告对经济发展的积极的催化作用。广告在引导消费、加速流通、刺激经济增长方面,显露出十分突出的功用。目前,世界经济正向信息经济发展,信息正成为新一轮竞争中的巨大财富,广告业具备了信息经济的产业特征,今后必将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国家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已十分明确地规定“广告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注:国家工商局、国家计委:《关于加快广告业发展的规划纲要》,邓白云主编:《中国广告实用手册》,第575页。)经济学观念的确立, 改变了以往对“广告提供商品信息”,“广告促进市场销售”等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思考,而深入到对广告业经济形态结构方面更为深刻层面的分析与研究。

(二)文化学观念的确立

文化是一个外延十分广泛的概念,把广告视为一种文化是不言而喻的事。其主旨是提高广告的文化艺术品味,挖掘广告应具有的文化艺术意蕴,增强广告的艺术表现张力,使广告学超越一般广告学的范畴,进入文化学广阔而深刻的视野,从而提升广告运作的科学水平与实际效果。广告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特别是作为现代商品经济的伴生物,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不能只停留于经济行为的物化形态,而应当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来予以考察。比如人们常喝可口可乐,与其说是一种碳酸饮料,不如说是吮吸美国文化。可口可乐的“文化含量”使其呈现出“软化”的消费特征。这种“形象观念”可以通过广告去塑造,并要寻求文化学的支持。再如,广告的社会效益成为广告文化学思考的重要课题,广告中的文化品格、文化道德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三)传播学观念的确立

我国广告界接受传播学观念的影响,均在经济学、文化学之后。从广告发展史来看,广告人才培养原先都以艺术学科为主,后来转向经济类学科,而目前更大的转向则是传播学学科。当广告还与艺术渊源极其密切,而忽视经济学,更不了解传播学时,很难说广告的研究与运作是一种科学行为。艺术学中强烈的主体意识、感彩、非理性活动,往往与现代广告的科学精神相悖。传播学把广告现象作为一种特有的传播现象进行系统分析,散发着严格科学精神的气息。传播学系统地概括了各种传播媒介的全部复杂内容,其研究范围包括所有传播媒介及附属媒介的种类、性质与功能,探讨媒介的选择与应用。广告是一系列信息传递活动,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传播行为。它必须明确广告主的意图,在收费的基础上,把产品、服务等信息针对接受者进行传播。广告学作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一项内容,应该以传播学所阐明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例如,传播学所阐明的关于传播过程五要素的理论,关于“双向传播”的理论,关于传播学理论对于广告学及实际运作的启示等,都为广告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广告学是在传播学所揭示的信息传播整体运动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广告领域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传播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操作性亦强的学科。这门学科一旦与广告学“结缘”,其可操作性的特点就十分突出。广告业的实践运用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传播学中找到相应的对位,如控制者研究、传播过程研究、受传者研究、传播效果研究,都体现着实证哲学的思辨,并促使广告学作为一个系统性强的学科对象进行科学定位。

现代广告理论的观念变革,更深刻地反映了新时期广告实践的整体与本质,更加正确地揭示了广告业的内在联系,加快了现代广告突破传统广告模式的进程。广告理论建设的繁荣,给世纪末的中国广告业注入了深刻而巨大的驱动力,使现代广告运作出现了一幅崭新的画卷。其突出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广告的价值观以公众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准绳。目前广告的发展已脱离开“告知型”的观念,而趋向于市场营销观和社会营销观。市场营销观是一切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以买方需求为前提,强调营销活动的整体性。社会营销观强调正确处理消费者欲望、消费者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做到利益协调,统筹兼顾。其二,是广告操作程式日趋“整体化、战略化”。集中体现在广告界对广告整体运动的企划意识日益增强,对广告整体运动的运作方法更加多样。“IMC”整合营销理论的提出, 更增强了对信息资源的统一配置与使用,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其三是广告产品宣传日益突出“附加形象”,在产品功能形象已被消费者普遍认同的时候,需要借助“附加形象”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升产品的文化品味,获取更好的广告效果。

广告学理论范文第3篇

微电影是21世纪时代潮流下的产物,作为新鲜产物暂时没有较为明确的定义。可以将其理解为是微型的电影,适合播放于各种新媒体平台,能够丰富人们在休闲时刻的生活。微电影与电影相同都具有完整的策划、制作体系,故事情节紧凑完整。故事内容包含广阔,主要包括的形式有幽默搞怪、教育公益、商业推广等等。微电影营销就是以微电影作为载体,将企业对于品牌形象确立的需求融入进微电影的剧情当中,依靠电影的故事情节打动观众,使观众愿意自发的去进行宣传。微时代代表的是一种微小的含义他还代表着传播业在向着快和短的方向发展。信息传播的内容更加简单明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迅速。微时代是以微博作为时代开启的标志,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的客户使用量以及微博的在线率和在线时长都超过了其他交流平台。在传统的广告营销当中,企业如果想要品牌的信息,所选择的方式一般都是直接将产品信息或者是广告词直接地表达出来,用非常生硬的方式来传递信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生硬简单的营销方式反而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甚至是引起消费者的反感,使宣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这种营销是单方面的,他不能够及时的听到客户的反馈,以至于商家不能够及时地对自己的营销策略以及商品形式作出调整,长此以往反而不利于企业产品的营销,产生负面效应。而微电影模式则不同,能快速吸引消费者关注的目光。使消费者自愿宣传,无形中就扩大了企业商品的影响力,降低了宣传所需的成本。

2.微电影营销广告学理论

企业营销理论一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目前的主流理论就是3C理论,其营销理论还是以顾客的需求为营销的核心来对产品进行设计,企业的营销模式和企业理念是企业营销永恒不变的主体。微电影营销是对3C理论最为准确的应用。微时代的主流使用对象是青年,青年喜欢追星,对明星会有一定的喜好和评判,对于娱乐信息以及新鲜事物会更容易接受。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在网络当中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希望在网络中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以上就是现代主流人群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营销广告学理论[3]的基础。所以企业将营销的媒介放到了各个明星的身上,以明星作为代言,配以生动有趣的广告,就能够在人群中得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并且传播的速度非常的快。通过调查显示,现在的微电影大多选用的是具有知名度并且名誉度较高的演员,因为除去剧本,演员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这对于电影成本以及宣传的效果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3C理论在广告内容和营销的手段上也与传统的理论不同,现代的理论更倾向于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使信息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兴趣,进而被接受。这也是为什么微电影能够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并且未来的发展形势也看好的原因。

3.微电影广告营销的未来趋势

当今社会是商品性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广告宣传模式已经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他仅仅是为了推广商品而存在,并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共鸣。现代广告逐渐的摒弃了这种单一的宣传模式,在广告宣传当中融入了更多的生活元素,更加贴近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容易被人接受。为了能够更好地对企业产品进行广告的宣传,微电影广告模式应运而生,它能够更好地与文化消费相结合,推动广告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未来微电影的广告营销将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由于人们生活的快节奏,大众对相似的宣传手法已经没有了驻足的兴趣,所以就需要增加吸引人眼球的内容,既达到推广的目的也能够缓解现代人因忙碌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消费者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通过广告的方式来将自己产品的优点进行推广,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所以未来广告将是企业之间进行竞争的一种手段。微电影营销广告将更加的具有观赏性。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微电影的广告营销还是处于一种不完善的阶段,所以大部分的微电影广告题材重复的现象极为严重。未来的微电影广告将更加注重创作的想法,需要融入更多的元素发散思维、敏锐观察、打破常规、巧妙地与生活相结合,从而赋予广告以全新的生命。彰显出微电影广告设计的独特理念以及时代气息。

结语

当今商品型经济市场下,微电影广告营销成为了一种新的企业宣传模式。微电影广告的火热为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提供了契机,为品牌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微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新型的微电影广告营销模式,利用时代的特色,吸引着大众的眼球,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营销的抵触情绪有所下降,达到了企业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使消费者能够对企业产生好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微电影广告的过度使用时微电影广告不成熟的问题暴露无疑。针对微电影广告营销做专门的探讨,能够使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实现营销与发展的共赢。

广告学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电影营销;病毒式营销;3C理论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2010年,随着微博在中国的兴起,微文化开始流行,我们这个由Web2.0所催生的新时代,也被称为微时代。而此时,微电影也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样在各大视频网站火爆起来。作为中国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可以说是企业利用定制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的第一仗,而且是漂亮的一仗。强大的明星阵容、惊险完整的故事情节、宏大刺激的飞车场面,这部无论从主演、导演到资金投入都可谓是大手笔的凯迪拉克定制微电影《一触即发》,着实“触动”了广大网民的转载和共享“神经”,为凯迪拉克带来了良好的品牌口碑和直线上升的销售业绩。从此,微电影便一发不可收拾,支付宝定制微电影《郑棒棒的故事》、佳能相机定制微电影《Leave me》、三星手机定制微电影《纵身一跃》、海尔卡萨帝定制微电影《谁的爱填满冰箱》……企业定制微电影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一、微电影营销的界定

微电影作为2010年才刚刚兴起的新鲜事物,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没有对其定义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按照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秒-3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这个定义相对来说是比较全面和详细的。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定义微电影营销是以微电影这种新形式为载体,将品牌和产品诉求融合在故事里、主题就是品牌核心价值观,依靠情感打动网友并由其自发自愿进行传播的新型营销方式。

在传统的营销方式中,企业只是将产品或品牌信息生硬直白地添加到广告中,向消费者“硬”性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然而,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E时代,这种简单的产品营销方式,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抵触心理,从而降低企业预想的广告效果。而且,这种传统的营销方式只是一种针对消费者的单向传播,并不能得到消费者的即时反馈,商家也就不能根据反馈及时地调整企业整体营销策略计划,最终不利于产品或品牌的推广。然而,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通过讲述一个情节完整且紧紧围绕产品或品牌信息的故事,以有趣、新奇的故事情节在网络这个平台上播放,吸引广大网民的注意力和兴趣,并通过广大网友自发自愿的转载和传播,使得产品及品牌信息像“病毒”一样得到迅速及广泛的传播,从而迅速扩大企业影响力,以几乎是零成本的传播方式,取得成千上万倍的传播效果。

二、病毒式传播成就微电影营销传奇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提出的六度空间(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你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个理论随后被在互联网上得到了证明。Facebook、人人网等SNS社交网站正是得益于六度空间理论,帮助人们在互联网上建立社会性网络,才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显示了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和营销价值。病毒式营销就是一种以此为基础的互联网络营销方式,它利用更为便捷的“口碑传播”,使信息像病毒一样高效、迅速传播,这种自发进行的、几乎为零成本的营销方式,常被企业用于产品及品牌推广。而微电影在网络上被广大网友自发自愿的广泛传播,也正是对病毒式营销的精准应用。

根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上升到18.7个小时。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而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分群现象,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分享观点、价值,并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了“一传十十传百”的病毒式传播,这些为微电影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厚实的土壤。

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与多元性,催生了人们空闲时间的零散性。而微电影的特点就是小而简洁,便于人们观看,它可以在现代人零碎的时间里传递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是紧紧围绕产品及品牌信息,而其尤为突出的优势是微电影既能满足企业的品牌宣传需求,又能满足受众的娱乐休闲需求。在Web2.0时代,互联网的受众多为年轻的中青年,他们追求个性张扬、喜欢与众不同而讨厌填鸭式的生硬灌输,而病毒式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病毒”的制造,即你提供的信息要有趣、有价值、简单且易于传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爆炸式”传播效果。微电影正是以其或娱乐休闲或刺激或新奇或简洁的故事情节满足了网络受众的需求,并借助当前视频分享网站一键转载的便捷性、微博的链式传播及SNS网站的庞大社群关系,触动网络受众的“分享”神经,达到微电影的病毒式传播效果传播,这其实也反映了当代受众想要得到自我认知和社会互动的心理特征。正是病毒式传播原理,成就了微电影营销的传奇。而凯迪拉克定制微电影《一触即发》在网络上的迅速传播以及其带来的销售奇迹,都是对此的最好演绎。

三、基于3C理论的微电影营销

在营销学领域,企业营销理论由最先的4P(Product、Price、Promotion、Place)理论,不断发展改进为以消费者需求中心的4C(Consu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理论、以关系营销为核心的4R(Rlevance、Rspond、Relation、Return)理论,一直到最近的3C(Celebrity、Content、Community)理论。可以说,营销理论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几种营销理念还存在着实质上的关联,以顾客的需求为核心来设计产品或者营销模式始终是企业营销永远不变的真理。

微电影营销的产生及发展,可以说是对3C理论的精准应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Web2.0催生的互联网时代,中青年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人群。他们对明星有自己的喜好和评判,他们喜欢娱乐性信息而多于生硬的说教信息,他们重视所接触信息的内容,他们更注重在网络社群中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并得到尊重和认同。这些网络时代主流人群的特点,也是营销学界3C理论产生的源头,所以,企业营销的重点在这种环境下转移到了以大牌明星为代言人、以更生动有趣的广告信息为“病毒”、在一定的社群中进行营销,通过社群庞大的社交网络将营销信息传向四面八方的目标人群。通过对企业定制微电影的研究发现,尽管有一些微电影选用的是默默无闻的普通演员,但大部分定制微电影还是倾向于选择一些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明星作为故事主角的,毕竟这些明星的知名度对微电影来说首先就是一个宣传,对微电影宣传成本的节省和宣传效果的提高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在营销或广告内容上,3C理论也一改传统,将内容重点从告知性信息转向共鸣性信息,以便能将内容更好地渗入到消费者内心,这一点也正是微电影营销得以受到青睐的关键所在,或新奇或刺激或有趣或感人的信息内容很轻易地便虏获了具有网络时代特点的消费者人群。再加上SNS网站、微博等的巨大社群传播威力,微电影营销取得高于传统广告多倍的效果是轻而易举的。

四、结论

在这个广告信息泛滥的互联网络时代,微电影营销对企业产品及品牌信息的传播来说确实意义重大,凯迪拉克定制微电影的成功及其他成功的微电影营销案例对很多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是,如何巧妙地运用微电影将产品及品牌信息“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消费者心里,企业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寻找合适的剧本、演员、营销方式等,才能将微电影营销的作用发挥至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电影市场,2011,(09).

[2]甘艺娜.Web2.0时代的病毒式营销的传播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宋琳琳,刘乃仲.论网络媒体的使用与满足[J].网络传播,2009,(06).

广告学理论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广告学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广告大国,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广告强国就必须要有一套系统性的创新模式,给广告学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如今我国广告学的发展正处于相互批判和找错误的阶段,所以根本没有为广告学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方向。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广告学专业人士应该转换研究形式,要将这种批判思想整合为思想成果,创建一套更为完善的广告学发展体系标准。要将广告学研究眼光聚焦到宏观,要抓住个体广告研究的重点,要重新总结出一套全新的阐释框架,从而构建出广告产业的理论知识。针对我国广告学的发展现状来看,追随性研究才是十分必要的,虽然这种研究方式并不科学,得到的结果也并不全面,而我国的广告产业并没有特色的研究理论,尤其是那种原创的、可以概括整个广告产业问题的实际性理论,想要实现我国广告学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从基础做起,要根据现有的广告学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总结,要寻找一种最为合理的结构框架,首先要解决广告学产业局部上的问题,随时注重广告产业自身的发展变化,把握住广告学产业发展的根本价值,形成全局发展统略,实现我国广告学产业创新性和发展性的研究。

二、我国广告学发展的注意事项

1.基础性地探讨发展

广告学理论构建、研究维度等问题。任务一门学科的构建都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理论作为支持,很多学者都认为发展广告学只需要一味地依靠广告学理论就可以,不需要有研究理论框架,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广告学学者陈刚在发言中提出了广告学发展理论和广告学的具体关系,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话题,而姚曦教授却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发展广告学的前提就是广告学发展理论,要有理论作为基础,然后才可以对广告学的发展有一个详细的规划。杨海军教授在首届中国发展广告学论坛上也提出了广告学理论框架的问题,阐述广告学的发展自身也是存在问题的,要不断进行批判,寻找其中的错误观点加以改正,从而形成完整的广告学理论结构。

2.给予发展广告学研究应注意问题的小贴士

近些年随着对广告学关注的学者越来越多,广告学相关的资料文献也越来越全面,对于广告学的研究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广告学概念的阐述不仅是表面上所表达的意思,要发掘更深层次的东西,陈刚教授作为广告学研究的专家也重点强调了广告学的发展不应该是在传统广告学理论基础上照搬照套,要进行改革创新,要进行多方面的辨析,要多听取他人的建议,要根据我国经济市场和社会形态进行制定,要符合广告企业、消费者的实际情况,要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要制定发展方向,构建体制结构,增强广告学发展注意事项。

三、发展广告学研究的三个重要领域

随着我国广告学产业的发展,几十年内也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广告学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广告学的发展研究首先要切合实际,要站在社会环境的角度去考虑分析,要实现广告学与社会的互动发展,要明确广告学在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从而制定出更为完善的广告学理论体系。接下来就从三个领域来分析广告学产业发展的需要。

(1)后发达国家广告行业的现实和理论的发展性问题

我国广告学产业的引进主要是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复苏时期,广告学的引入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广告学发展中中国是极具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较之国外发达国家的广告学产业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无论在发展起点还是发展机遇上都是有所不同的,但是我国广告产业市场十分广阔,这样也就促进了我国广告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总结经验和制度,尤其是在国家的“十二五计划”后,国家对我国广告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政策支持,鼓励广告企业积极创新,研发发展管理体系,使我国广告学不断朝着服务性产业发展。

(2)站在广告的角度结合社会研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性问题

过去我国广告学的发展范围十分狭窄,广告学发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很少会与政治、经济联系到一起,基本就是文化宣传等,广告学发展渠道不足,在社会上的地位也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部门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要将广告学发展与社会所有行业紧密联系起来,要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要提升广告学产业的整体实力,塑造广告学产业的品牌。

(3)广告在世界不均衡发展过程中经济扩张和文化扩张中的影响和作用问题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广告学产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高潮,全世界每块土地上都涉及到广告学的发展,广告产业不仅改变着整个世界的营销、传播、文化和经济,同时促进了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广告学产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就使得广告学的发展产生了矛盾,各个国家必须协调好广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三、结束语

广告学作为发展性理论,是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要在传统广告学基础上进行研究,加强视野方面的拓宽,要摒弃传统广告学中的思维观点,要结合现代科学中的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总结出一套最为科学、合理的发展体制,同时也要符合社会广告需求,为社会的发展敢于出面,从而获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广告学理论范文第6篇

1.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引入国外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

精简广告学理论课程学时根据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广告学理论课授课过程中不应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是重点讲授学生进行广告实践时必备的核心理论知识,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及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编写适合应用型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广告学理论与实务教材

在编写广告学教材时,应打破以往广告学教材的知识体系,要以广告活动的发生顺序安排章节内容,以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策略为重点章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与广告活动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

3.建设广告学网络课程,改革广告学课堂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方法,以广告学课程为试点,改革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推进广告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使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在网络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国外的优秀获奖广告作品,开拓学生视野,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质。第一,建设广告学网络课程,在网上相关教学资源。将广告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件、案例、习题等教学资源在广告学网络课程上进行,供学生阅读及学习使用。第二,向学生讲明广告学课程学习与广告学网络课程使用方法。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即通过网络课程向学生通知,告知学生使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中课前预习、课件与案例、课后延伸三个文件夹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阅读相关资料,带着想法走入课堂,多讨论、多发言、多动手、多实践,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对网络课程中已经展示过的案例不做重复的播放与讲解,直接请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与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课后要求学生利用案例延伸文件夹进行课后复习,进一步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第三,完善并充实广告学网络课程内容,引入大量中外优秀的广告案例。根据广告学课程的特点与教学需要,运用微信媒体建设广告Style订阅号,并开设微博与之进行绑定,即使将中外广告行业经典与行业前沿最新案例通过订阅号向同学展示,使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用手机或是电脑收看广告案例,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及时掌握国外广告行业最新的创意理念与专业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意水平,使学生更加热爱广告专业。第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与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效果。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学生讨论及教师答疑模块进行互动与交流,将自己收集的案例与作品进行展示与点评,使学生在讨论中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水平,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并掌握学生使用网络课程的情况,针对网络课程与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为了进一步加强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广告学专业定期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告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广告学网络课程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及时聆听学生对广告学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的相关看法及使用体会,撰写调研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进一步建设网络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与依据。

二、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作用

通过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授课时间的局限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及能力,充分开发及利用了广告学网络课程的功能,提高了学生对网络课程的认识,使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学习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优势,及时将中外广告行业前沿最新案例引入广告学教学中,开拓学生视野,使网络课程真正成为课堂的延伸,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思考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将表面看似不同的案例与所学理论知识相互关联,找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共同方法,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并且通过网络课程培养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好地理解及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依然能够运用这种学习方法不断学习中外广告行业最新的知识,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及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

通过广告学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使广告学专业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锻炼,在创意设计广告作品时融入当前国内外广告行业最新的创意理念与思路,为学习后续课程如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们在学习Photoshop、CorelDraw等专业软件课程时,具备一定的广告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广告活动的流程,掌握基本的广告策划与广告创意理念与方法,尽快使学生可以灵活的运用专业技术将自己的策划与创意想法表现出来,形成完整的广告作品。通过广告学课程的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许多学生在学完广告学课程后便积极地参与各项广告学科专业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金犊奖、学院奖等,并且在竞赛中获得了省级奖项,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水平,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广告学专业的学习环境与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广告学理论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实训课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现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培养目标的现状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与定位对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目标要求,顺势而为,确立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办学教学培养目标。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校办学竞争力,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事业可持续发展。本着这样的教学目标制定对应教学计划与课程,但在无形中却演变成缺乏实践经验的培养目标,学校制定实践课程相对较少,或者课程内容以实训课为名称,但授课内容主要局限于理论知识,给学生安排实践动手机会较少。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培养的人才与授课方式的现状

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校园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入手工作极其困难。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习依然主要是围绕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教师主要以讲授的方式传递实训课程知识,甚至实践课程也依靠这种讲授方式,导致学生自我创新能力较差,实践能力锻炼机会较少。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课程主要以实训为核心,但是因为教学场所设备的限制,以及学校资金的制约,实训课逐渐走向课堂讲学,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以讲授方式为主,没有及时为学生根据对应理论知识提供对应的实训课程。

二、市场营销广告学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概述

(一)推行理论办学与实践办学相互结合――校企合作

根据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与授课方式现状分析,以市场营销广告学实训课程为研究对象,校企合作的视角看待该问题,可见学校为学生课堂学习广告学理论的场所与机会,联合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广告学推广经验的学习场所。学校缺乏支持学生实训课程教育经费,企业可以给予经费支持,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全程广告学费用的全面支撑。

实训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最好载体,可以帮助学生们提供培养专业能力的平台。企业让在校在学校接受广告学理论知识学习之后,走出校园学习场所,走到企业市场中,分析本地营销所需广告方案的计划与现实情况,接受广告学实训课程的学生进入市场进行实践调查,为对应企业与市场所需商品做出量身定做的广告方案。比如,如果肯德基需要做出对应广告方案,该企业为学生提供到市场调查机会,需要市场营销学生走入市场,校园以及对肯德基消费需求较大的市场,进行具体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大众需求,基于对市场广告学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费用、品种等方面进行实践调查。

综上,校企合作视角进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在学校接受广告学理论知识的指导基础之上,在企业的协助之下,走出校园,深入市场需求,结合大众所需,极力为学生自我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供锻炼的平台。

(二)引进企业领导机制为学生讲解广告学实践知识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校园中接受广告学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是广告策划方案的基石,但大部分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广告学实训课需要引进企业领导机制,在学校课堂中利用企业领导或者教师相互配合,制造出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切合企业的营销成败的实训课程。

现代社会竞争力逐渐增强,企业竞争力更是日趋增大,市场需求格局不断变化,学生仅仅局限在校园中接受教师的理论传授,走出校园难以在社会实践操作中迅速适应。市场需求要求营销专业人员深入了解市场,精准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广告内容需求,才可以更加灵活的有效对市场进行运作。因此学校引进企业领导机制,增强学生企业竞争力意识,让企业领导人到课堂授课,增强课堂多元化教学,无形中加强学生自我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

(三)以广告学实训课程为基础多门课程结合

广告学实训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者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教育提倡多元化发展,学习广告学实训课程的同时学校应该提倡对门课程交叉进行,培养多元化创新性人才。依托学生对广告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带领学生到企业市场中做初步市场调查,了解当下市场对何种广告方式的需求比重,充分理论结合实践,做出最佳的广告方案,让学习者真正掌握“从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同时,需要以多种课程为教学基础,因为不同的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不同。校方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多种理论知识相互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接受广告学实训课程的实效。

学校让学生跳出理论课程学习学校之外的企业相关文化,以广告学实训课程为核心,在讲授该课程同时插入对应课程,结合多种理论课程进行学习,开设美术设计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广告方案提供更专业的技术。开设市场营销管理学课程:有利于学生对市场有一个初步了解,更好掌握市场广告需求。在广告学实训课程的开设中融入这些课程内容,会创造出更加适应迎合市场需求的广告。多种课程相互结合,是促进广告学实训课程的坚实基础,是推动广告学实训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式。

三、结语

综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训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逐渐与研究型大学定位界限模糊不清。研究型大学目标定位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但在现实中二者界限逐渐不明_,因此通过校企合作视角,以广告学实训课程为具体例子,可见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训课的改革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代祖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

[2]应用技术大学的探索与发展[J].大学(研究版),2014(09):42.

[3]胡晓敏.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6):224-227.

[4]巴永青.应用技术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5(03):69-72.

[5]孙艳聃.德国双元制模式在应用技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借鉴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141-142.

广告学理论范文第8篇

所谓广告学是关于各种社会组织进行成功广告活动的方法和策略的学科,是对广告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相应的广告理论的揭示。广告学具体研究以下问题:

(一)广告发展的历史

在广告学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要对广告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每一阶段广告现象进行剖析,以探索广告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二)广告人与广告人培养

广告学要对广告活动中的主体策划者,即广告人的问题进行研究。广告人在广告业中存在了上百年时间,对于广告人的界定、广告人的素质分析和广告人的培养,都与广告发展紧密相联,也是广告学科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问题。

(三)广告组织

广告组织是进行广告活动的职能性部门和职业性机构的统称。

广告组织的性质、设置的必要性和内部运行机制,对于广告活动的开展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何规范广告组织,使其更好地适应广告活动,为广告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广告计划

广告活动的有序化开展,直接依赖于广告活动的计划情况。基于广告调查围绕广告目标所制定的广告计划是广告活动的前提保证,又是检验广告成功与否的标准和依据。界定广告计划的内容和范围,成为广告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五)广告策略

广告策略具体包括广告定位、广告创意、广告文案。这是广告表现中的核心与灵魂。这些问题在广告学的大学科范围,都以重要专题形式加以研究。

(六)广告媒介

广告是一种传播信息的活动,在传播时;不同媒介的优缺点以及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会对广告效果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广告媒介分析研究,就是指对各种大众传播进行分析,以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介或媒介组合策略,有效地传播特定的广告内容。

(七)广告管理法规

广告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传播活动,必须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这既对广告活动本身是约束,又是对广告活动行为合法的正当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陆续制定了广告法规,从宏观上管理国家的广告行为。我国也于1995年正式实施广告法,从而使广告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国广告管理法规在内容规定上不尽相同,但在具体规定上许多是具有相互借鉴意义的。

二、广告学的性质

广告学是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的一门边缘科学,是一门既涵有社会科学,又涵有自然科学性质和心理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的独立学科。在对广告学与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美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文学艺术等的既联系又独立的分析中,可以勾画出广告学性质的轮廓。

(一)广告学与经济学和市场学

广告学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广告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与成熟。经济学和市场学中揭示的许多规律,广告活动照样适用,也必须遵守。广告现象又是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重要现象,它服务于市场经济,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和市场学的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广告学,而广告学理论的发展又影响到经济学和市场学的理论演变,每一次广告学理论的突破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经济学和市场学对新问题、新现象的研究。

(二)广告学与传播学

广告学与传播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甚至在许多研究成果中,都把广告学视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广告学不同于传播学。第一,广告学以广告现象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传播学以信息传播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广告的目的是通过传播广告信息而诱导社会公众,传播学中信息传递的目的是与公众进行交流。第二,广告的媒体是大众传播媒介;而传播的媒体既可以是大众传播媒介,也可以是自身传播媒介和组织传播媒介。第三,广告讲究突出重点信息,强化形象,可以采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形象塑造和文案设计;传播讲究的是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第四,广告追求广告效果,注重投入产出效应;而传播追求的是信息到位。第五,在约束机制上,广告信息传播受到广告法规的限制和保护,广告信息一旦失真、失误要受法律制裁;一般的信息传播大多不受到什么约束,即使失真、失误往往并不负任何责任,法律也并不追究。

(三)广告学与管理学

广告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和传播活动的综合,在其活动中必然要求以管理行为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广告学借助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广告工作,以达到完善广告学的理论体系并指导广告实务。

(四)广告学与心理学

广告作为说服社会公众的艺术,它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提供了人的心理构成的机理和心理活动的特点和性质,广告借助于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才能达到说服的目的。一则广告从确立主题、构思内容到选择媒介,无不体现广告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甚至一则广告的版面设计、文字语言多少、辞义准确度、刊播媒体、背景材料等,都要求心理学理论体现于其中。

(五)广告学与美学、文学和艺术

广告要利用各种文学和艺术手段来达到广告的目的,它与文学和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学、艺术可以通过其特有的形式去影响、传达、感染,甚至支配人们的感情,有时乃至改变着人的观念和行为。广告作为一种特殊意义的艺术形式,正在吸收美学、文学和艺术的理论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和规律,不断推动广告美学理论、广告艺术和广告活动的发展。

(六)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广告和公共关系都是运用一定的传播媒介,宣传自身、树立形象。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各自具有本学科存在的质的差异性和规定性。

1.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的差异

首先,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出现的先后时间不同。广告学先于公共关系学而成熟和系统化。广告学产生于20世纪初,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心理学已由普通理论向实验阶段转变而产生,并受到传播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趋势的直接推动。而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经济领域高度社会化和商品化、政治领域和文化传播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而形成。广告学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公共关系学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广告以树立产品形象为核心,目的在于促进产品销售。而公共关系学以树立组织形象;提高组织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核心,目的在于树立组织的整体形象。最后,广告一般是一种单向式的传递诉求信息,以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而公共关系活动是呈全方位和双向沟通模式,充分显示组织的宗旨、实力、信誉和社会责任,造成一种全面的社会舆论,影响公众,使其对组织产生良好的总体印象。

2.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的联系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出现了诸多领域的融合与交叉。首先,公共关系必须在许多时候利用广告的形式来宣传自身,树立自己的形象,广告也在不断地吸收公共关系的思想来调整、修正、完善传统的广告活动。传统的广告往往直接诉求自己产品信息,而现代广告则开始以树立产品的形象为侧重点。其次,公共关系和广告在传播组织信息时,是从不同角度传递给公认有关组织的不同信息,但目的都是为组织整体目标服务,从而树立组织及产品服务的完整形象。最后,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出现融合趋势。

三、广告学的学科任务

广告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学科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告学应该以探索框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广告法律

广告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于我国国内实际,基于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注重我国民族文化实际,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和未来一段历史时期里广告活动的规律,框架符合于我国国情的能够行之有效的广告学体系。

(二)规范广告基本概念和范畴界定广告理论内在逻辑

在我国目前广告活动中,对于广告和广告学中诸多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常常众说纷纭,在广告理论的内在逻辑的界定上,往往各执一辞。在广告实务中,大量存在着“重视觉设计、轻文案创意”的现象,似乎广告活动就是色彩、点、线、面的问题。因此,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使广告学成为一门有严格概念、范畴和严谨理论逻辑的学科,以科学化的理论规范广告行为,从而使广告理论和实务达到有序化和规范化。

(三)抽象成功广告案例和优秀广告艺术

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广告学应该时刻注意广告活动实务,从广告实践中抽象、概括和归纳出具有对实践指导意义的广告理论。在广告学的研究上,我们要做到既要宏扬民族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广告表现方法和技巧,又要积极学习国外成功的广告经验和理论。

(四)从理论上指导广告实务提高广告事业的水平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告业和其他行业一样,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总体上看,目前从事广告经营活动的广告创作和主创人员,在综合知识背景上、技能素质上,尤其是对于现代广告理论的掌握上,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这必然限制了我国广告业的发展。改变广告界现存的人员素质较差、广告水平较低的现状,应该成为广告学的任务之一。

总之,广告学的学科任务应该是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从广告活动的现实出发,吸收各种成功的广告经验和理论,规范广告学的概念和范畴,完善广告理论体系;探索在我国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里行之有效的广告规律;推动我国广告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

三、广告学的研究方法

根据广告学自身的性质,在学习和研究广告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比较借鉴法

所谓比较借鉴法师把广告学的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广告理论,进行比较性研究。借鉴成功的广告和广告思想从而探索出规律性认识的方法。

(二)具象观察评析法

具体观察评析法,就是要对自己所见所谓的广告做到捉摸一番、思考一下分析其优与劣,成功与失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断积累自己对广告的感性认识。

(三)定性与定量结合法

在广告活动和广告理论中,应该在广告的确定与评析上,学会运用定量化的内容来界定其确定性。要把统计的方法应用于广告之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就是要尊重广告效果客观事实,尊重社会公众认可标准的观念。

(四)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法

广告理论必须运用于广告实际,在实践中以广告效果来评判和修正、完善。广告理论必须以广告实践来检验,而且只能用广告实践来检验。广告理论的是与非、优与劣绝对不能用纯粹逻辑方法来推论。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研究广告现实,而无视实在的活生生的广告世界的人,其理论往往只能为空中楼宇。坚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是培养自己广告思想的基准。

(五)系统动态研究方法

广告学理论范文第9篇

所谓广告学是关于各种社会组织进行成功广告活动的方法和策略的学科,是对广告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相应的广告理论的揭示。广告学具体研究以下问题:

(一)广告发展的历史

在广告学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要对广告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每一阶段广告现象进行剖析,以探索广告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二)广告人与广告人培养

广告学要对广告活动中的主体策划者,即广告人的问题进行研究。广告人在广告业中存在了上百年时间,对于广告人的界定、广告人的素质分析和广告人的培养,都与广告发展紧密相联,也是广告学科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问题。

(三)广告组织

广告组织是进行广告活动的职能性部门和职业性机构的统称。广告组织的性质、设置的必要性和内部运行机制,对于广告活动的开展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何规范广告组织,使其更好地适应广告活动,为广告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广告计划

广告活动的有序化开展,直接依赖于广告活动的计划情况。基于广告调查围绕广告目标所制定的广告计划是广告活动的前提保证,又是检验广告成功与否的标准和依据。界定广告计划的内容和范围,成为广告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五)广告策略

广告策略具体包括广告定位、广告创意、广告文案。这是广告表现中的核心与灵魂。这些问题在广告学的大学科范围,都以重要专题形式加以研究。

(六)广告媒介

广告是一种传播信息的活动,在传播时;不同媒介的优缺点以及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会对广告效果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广告媒介分析研究,就是指对各种大众传播进行分析,以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介或媒介组合策略,有效地传播特定的广告内容。

(七)广告管理法规

广告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传播活动,必须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这既对广告活动本身是约束,又是对广告活动行为合法的正当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陆续制定了广告法规,从宏观上管理国家的广告行为。我国也于1995年正式实施广告法,从而使广告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国广告管理法规在内容规定上不尽相同,但在具体规定上许多是具有相互借鉴意义的。

二、广告学的性质

广告学是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的一门边缘科学,是一门既涵有社会科学,又涵有自然科学性质和心理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的独立学科。在对广告学与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美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文学艺术等的既联系又独立的分析中,可以勾画出广告学性质的轮廓。

(一)广告学与经济学和市场学

广告学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广告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与成熟。经济学和市场学中揭示的许多规律,广告活动照样适用,也必须遵守。广告现象又是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重要现象,它服务于市场经济,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和市场学的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广告学,而广告学理论的发展又影响到经济学和市场学的理论演变,每一次广告学理论的突破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经济学和市场学对新问题、新现象的研究。

(二)广告学与传播学

广告学与传播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甚至在许多研究成果中,都把广告学视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广告学不同于传播学。第一,广告学以广告现象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传播学以信息传播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广告的目的是通过传播广告信息而诱导社会公众,传播学中信息传递的目的是与公众进行交流。第二,广告的媒体是大众传播媒介;而传播的媒体既可以是大众传播媒介,也可以是自身传播媒介和组织传播媒介。第三,广告讲究突出重点信息,强化形象,可以采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形象塑造和文案设计;传播讲究的是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第四,广告追求广告效果,注重投入产出效应;而传播追求的是信息到位。第五,在约束机制上,广告信息传播受到广告法规的限制和保护,广告信息一旦失真、失误要受法律制裁;一般的信息传播大多不受到什么约束,即使失真、失误往往并不负任何责任,法律也并不追究。

(三)广告学与管理学

广告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和传播活动的综合,在其活动中必然要求以管理行为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广告学借助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广告工作,以达到完善广告学的理论体系并指导广告实务。

(四)广告学与心理学

广告作为说服社会公众的艺术,它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提供了人的心理构成的机理和心理活动的特点和性质,广告借助于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才能达到说服的目的。一则广告从确立主题、构思内容到选择媒介,无不体现广告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甚至一则广告的版面设计、文字语言多少、辞义准确度、刊播媒体、背景材料等,都要求心理学理论体现于其中。

(五)广告学与美学、文学和艺术

广告要利用各种文学和艺术手段来达到广告的目的,它与文学和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学、艺术可以通过其特有的形式去影响、传达、感染,甚至支配人们的感情,有时乃至改变着人的观念和行为。广告作为一种特殊意义的艺术形式,正在吸收美学、文学和艺术的理论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和规律,不断推动广告美学理论、广告艺术和广告活动的发展。

(六)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广告和公共关系都是运用一定的传播媒介,宣传自身、树立形象。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各自具有本学科存在的质的差异性和规定性。

1.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的差异

首先,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出现的先后时间不同。广告学先于公共关系学而成熟和系统化。广告学产生于20世纪初,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心理学已由普通理论向实验阶段转变而产生,并受到传播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趋势的直接推动。而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经济领域高度社会化和商品化、政治领域和文化传播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而形成。广告学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公共关系学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广告以树立产品形象为核心,目的在于促进产品销售。而公共关系学以树立组织形象;提高组织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核心,目的在于树立组织的整体形象。最后,广告一般是一种单向式的传递诉求信息,以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而公共关系活动是呈全方位和双向沟通模式,充分显示组织的宗旨、实力、信誉和社会责任,造成一种全面的社会舆论,影响公众,使其对组织产生良好的总体印象。

2.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的联系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出现了诸多领域的融合与交叉。首先,公共关系必须在许多时候利用广告的形式来宣传自身,树立自己的形象,广告也在不断地吸收公共关系的思想来调整、修正、完善传统的广告活动。传统的广告往往直接诉求自己产品信息,而现代广告则开始以树立产品的形象为侧重点。其次,公共关系和广告在传播组织信息时,是从不同角度传递给公认有关组织的不同信息,但目的都是为组织整体目标服务,从而树立组织及产品服务的完整形象。最后,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出现融合趋势。

三、广告学的学科任务

广告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学科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告学应该以探索框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广告法律

广告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于我国国内实际,基于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注重我国民族文化实际,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和未来一段历史时期里广告活动的规律,框架符合于我国国情的能够行之有效的广告学体系。

(二)规范广告基本概念和范畴界定广告理论内在逻辑

在我国目前广告活动中,对于广告和广告学中诸多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常常众说纷纭,在广告理论的内在逻辑的界定上,往往各执一辞。在广告实务中,大量存在着“重视觉设计、轻文案创意”的现象,似乎广告活动就是色彩、点、线、面的问题。因此,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使广告学成为一门有严格概念、范畴和严谨理论逻辑的学科,以科学化的理论规范广告行为,从而使广告理论和实务达到有序化和规范化。

(三)抽象成功广告案例和优秀广告艺术

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广告学应该时刻注意广告活动实务,从广告实践中抽象、概括和归纳出具有对实践指导意义的广告理论。在广告学的研究上,我们要做到既要宏扬民族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广告表现方法和技巧,又要积极学习国外成功的广告经验和理论。

(四)从理论上指导广告实务提高广告事业的水平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告业和其他行业一样,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总体上看,目前从事广告经营活动的广告创作和主创人员,在综合知识背景上、技能素质上,尤其是对于现代广告理论的掌握上,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这必然限制了我国广告业的发展。改变广告界现存的人员素质较差、广告水平较低的现状,应该成为广告学的任务之一。

总之,广告学的学科任务应该是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从广告活动的现实出发,吸收各种成功的广告经验和理论,规范广告学的概念和范畴,完善广告理论体系;探索在我国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里行之有效的广告规律;推动我国广告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

三、广告学的研究方法

根据广告学自身的性质,在学习和研究广告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比较借鉴法

所谓比较借鉴法师把广告学的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广告理论,进行比较性研究。借鉴成功的广告和广告思想从而探索出规律性认识的方法。

(二)具象观察评析法

具体观察评析法,就是要对自己所见所谓的广告做到捉摸一番、思考一下分析其优与劣,成功与失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断积累自己对广告的感性认识。

(三)定性与定量结合法

在广告活动和广告理论中,应该在广告的确定与评析上,学会运用定量化的内容来界定其确定性。要把统计的方法应用于广告之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就是要尊重广告效果客观事实,尊重社会公众认可标准的观念。

(四)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法

广告理论必须运用于广告实际,在实践中以广告效果来评判和修正、完善。广告理论必须以广告实践来检验,而且只能用广告实践来检验。广告理论的是与非、优与劣绝对不能用纯粹逻辑方法来推论。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研究广告现实,而无视实在的活生生的广告世界的人,其理论往往只能为空中楼宇。坚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是培养自己广告思想的基准。

(五)系统动态研究方法

广告学理论范文第10篇

西方广告传播理论的系统研究可以上溯至19世纪末广告理论的经典成果。美国在当时已经成为世界广告业最发达的地区,广告理论研究的最早成果也产生于美国。进入20世纪,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以及广告业的发达,美国的广告理论研究一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进入20世纪,人们对广告的认识逐渐深化和丰富,广告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在广告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广告理论研究的内容、路径愈益丰富,同时,营销学和传播学作为广告学两个最重要的支撑的广告理论格局逐渐清晰。由此出现了广告传播理论与广告学理论之别。明确这一点在理论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广告传播理论”可分两层理解:一是指关于广告传播活动与过程的理论;二是指广告的传播学研究路径。两者共同构成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视野。前者限定了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后者则明确了广告传播理论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法。

依据上述理解,美国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大致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广告传播的角度看广告,传者中心论时期广告传播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强调广告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产品信息的灌输行为。这一时期,对广告传播效果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广告学本体理论,而且,对传播学理论也多所贡献,其中许多研究成果成为传播学理论的奠基性成果。在广告界内部所开展的理论探讨虽表现出明显的对营销功能的强调,但也用不同的言说方式总结了广告传播的说服策略。以约翰肯尼迪、克劳德霍普金斯、阿尔伯特拉斯克尔为代表业内人士提出“原因追究法”,强调广告必须以理服人,广告的信息策略应强调产品的销售理由和购买理由。西奥多麦克玛纳斯、雷蒙罗必凯等人则强调广告应用间接的提示或委婉的暗示来达到广告的说服目标,被称为“情感氛围派”。当然,这一时期的业内流行观点并无真正的理论自觉,只是一种自发的理论层面的总结。除广告效果研究之外,对广告传播过程的研究并没有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更谈不上采用传播学的研究路径。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这一时期,传播学逐渐形成,为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提供了较坚实的理论支持。如卡尔霍夫兰关于态度改变的研究成果、拉扎斯菲尔德的“意见领袖”概念均已成为广告接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的传播学研究已经走上自觉发展的轨道。

同时,这一时期的广告实务界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兼通实务与理论的广告大师。他们针对广告实务提出的理论观点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这一时期关于广告传播过程的理论观点的共同之处是对信息策略的重视,并涌现出四大创意理论,即罗塞里夫斯提出的“USP”(独特的销售主张)理论、大卫奥格威的品牌理论、比尔伯恩巴克的“新广告”论、李奥贝纳的“内在戏剧性”理论。(朱丽安西沃卡,1999)

创意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对传播技巧高度关注,基本上均是从传播角度对广告加以观照。这一阶段发生在传播学界和广告学界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传播学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对大众传播效果持怀疑态度的“有限效果论”的悲观时期((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2000p.291),而广告业界却仍在孜孜不倦地寻求着改善大众传播效果的传播策略与技巧。实际上这两者并不矛盾。也许正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大众传播传统的刺激-反应模式的失灵以及大众传播效果的有限性,广告实务界对传播技巧才会更加强调。从传播的观念来说,这一时期的广告传播观念仍然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但进入到一个对受众了解更深刻、因而更讲究策略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广告传播的观念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向传播者倾斜的不平衡的传播关系的体现。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今。如果说60年代学界、业界对广告传播过程的关注还是基于对广告的微观层面的理解,因此十分重视创意理论的研究,那么,进入70年代以后,基于学界、业界对“广告”内涵与外延理解的变化,广告传播理论则逐渐向宏观理论发展。一方面,1970年代以来传播学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众传播观念重归“强大效果模式”(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2000p.306),传播理论由微观理论向宏观理论转向,对广告的传播学路径的研究依然十分活跃,不仅有对广告传播的功能性研究,对广告传播的批判性研究也渐成气候。另一方面,在广告学领域内,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为代表的宏观理论渐成主流。

1970年代以来,营销学对广告的影响日益强大。这种影响的最直接表现是人们对“广告”这一概念的理解。在20世纪初期,“广告”主要是指广告作品或一种独特的微观的商业信息的传播活动和过程(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关于广告的观念依然如此),但70年代以来,“广告”所指称的对象已不局限于广告作品和广告的传播过程,而是扩大到包括市场调查、产品研究、广告策划创意、广告制作广告媒体策略以及广告效果评估等内容在内的整体的广告运动。广告概念的这种由狭义到广义的变化正是市场营销观念对广告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结果。在包含了广告运动的广告概念中,广告的内涵与外延得到全面扩展。但广告的实质依然是传播的活动和过程,只是现在的广告是一种包含了特定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的扩大的传播过程。

由于营销学的巨大影响,70年代以后的广告学理论普遍表现出对广告营销功能的侧重,如品牌理论和定位理论以及CIS理论。这些理论表现出不同于以往广告理论的共同取向是把广告放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加以考察,而不是孤立地论及广告传播的微观过程。正因为如此,这一阶段的广告理论大多是突出广告营销功能的营销理论。品牌理论、定位理论等不仅在理论的核心观点上体现出营销的偏向,在学术话语方面也体现出营销学的影响。因此,称这些理论为广告营销理论较之广告传播理论更为恰当。回顾70年代以来的广告理论的发展,应该说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出之前,并没有扭转此前偏重于营销的整体学术取向,相反,对营销的偏向有增无减。直到90年代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问世才对广告学的营销偏向有所矫正。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所探讨的是围绕营销目标的传播。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中,依靠综合性的传播规划,可以对一系列传播学科的战略角色进行评价(如广告、促销、公共关系等),并将其融合从而使传播活动取得最大效果。因此,尽管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来自营销的背景、服务于营销的目标,但其鲜明的传播主张使得这一理论真正可以称为传播理论。从广告传播的角度看,这一理论的重要性在于营销观念向传播、沟通的转向。在IMC这一概念中,营销最终落实在传播的规划与执行中。在这一概念中,广告的营销功能成为广告的前提性条件,而广告的本质即传播的观念重新彰显。由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中传播成为中心词,更由于这一理论操作层面虽以营销为目标,却以传播的战略整合为中心,本文则更倾向于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90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广告传播理论。

纵观西方广告传播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首先,美国及西方广告传播理论发展的显著特点是深受心理学、营销学、传播学影响,其主流理论大致形成“传者中心—信息中心—受众中心”的发展轨迹。广告传播理论研究逐渐从对广告过程要素的研究转向对整体广告传播过程的研究,广告传播理论也逐渐表现出整体性、综合性、宏观性特点。

其次,广告传播理论是当代广告理论的一翼,因此,广告传播理论只是广告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广告理论的全部。在西方广告研究早期,广告传播理论曾经与广告学理论有二而一的客观实际,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西方广告理论研究也日渐分化,分门别类的广告理论研究日益得到发展。随着学科体系的日渐成熟,广告传播理论已经不能代替广告学理论,而在实际上成为广告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就当代西方广告传播理论而言,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媒介环境、学科环境的变化,广告传播理论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广告传播学的概念,但广告传播理论的体系性日渐完善,广告传播理论在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意义日益彰显。风靡全球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

二、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现状

中国的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从总体上看,目前还处于起跑线上。这一判断,一方面是指国内学术界对一般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是指国内学术界对有本土特色的广告传播理论的建构。这种现状与我国广告学、传播学学科发展的总体步伐是一致的。

中国的广告学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1918年,徐宝璜所著的《新闻学》一书被称为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从广告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同样是我国广告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该书第十章《新闻纸之广告》中即出现了对报纸广告的最初研究,专章简要阐述了报纸(时称“新闻纸”)广告的经营、创作、主要类型(徐宝璜,1994)。此时至1949年以前,我国的广告业曾经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也有一些零散的广告理论研究成果问世。1949至1979年之间的30年,我国大陆的广告学研究则是一个空白。1979年以后,我国大陆的广告学研究才又渐次展开。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广告理论研究以引进、移植西方广告理论为主要特点出版了大量广告学著作(其中教材占据了相当比例),但自主性的理论研究较少。在我国的广告学研究中,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均沿袭西方广告学的体系与传统,西方中心主义的倾向较为严重,尚未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广告学的基本范畴和理论,广告理论研究存在对西方广告理论亦步亦趋、肤浅、低水平重复等不利于学科发展的现象。即使如此,由于中国社会的特定原因,我们系统了解西方广告理论也只是90年代以后的事。

对过去20余年我国出版的广告学著作、学术论文的初步研究显示,我国的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成果主要三个来源:一是标明广告传播学研究旨归的成果;二是以一般广告学研究面目出现的成果;三是作为其他学科研究的副产品出现的成果。

目前我国广告传播理论研究较为零散,总体上滞后于广告传播实践的发展。但由于受到传播学研究的影响,已有学者试着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我国的广告传播实践,这是近年来广告传播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亮点。就系统的广告传播理论而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就出现了以“广告传播学”命名的著作,开始了广告传播理论的初步研究,例如:刘志明、倪宁编著的《广告传播学》[1]、丁长有编著的《广告传播学》[2]、张金海著的《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3]、胡万华编著的《广告传播》[4]等。这些著作对广告传播理论作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研究。

早期著作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广告传播理论研究这一学术主题。《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一书对过去100年来西方广告传播理论的嬗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广告传播理论已经开始展开全面的理论思考。作者提出了广告理论体系建构的构想,并提出了“广告传播理论的自系统”的概念,“这个系统主要包括这样几个研究主题:主体分析,由此产生广告传播的社会控制理论;受众与消费者分析,由此产生广告传播的受众理论与消费者理论、市场细分理论;内容分析,由此产生广告传播的信息处理理论(诉求、创意与表现);渠道分析,由此产生广告传播的媒体理论;效果分析,由此产生广告传播的效果理论。”(张金海,2002:p.161)在此,作者明确提出了广告传播理论的基本框架。但在接下去的论述中,作者又提出了“广告自系统理论”这一概念,并将广告自系统理论视为广告理论体系的内核。该书认为,“广告自系统理论,包括广告的主体理论、广告受众与消费者理论、广告信息处理理论(诉求、创意与表现)、广告媒体理论、广告效果理论等,为广告理论的核心构成”。由此看来,“广告自系统理论”就是“广告传播的自系统理论”。由此又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广告传播理论是广告理论的内核。[5]遗憾的是,这两种观点并未在书中始终一贯地被坚持,相反地,这一结论不仅彼此存在矛盾之处,与作者在书中的大量论述也是相互矛盾的,作者也始终没有明确地阐明这一观点。广告传播理论与广告理论究竟具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广告传播理论在广告理论体系中究竟居于怎样的位置?广告传播理论具有怎样的内涵与外延?这些问题仍然有待解答。从这一角度上说,“广告传播学”这一概念虽已在我国存在多年,中国的广告传播理论研究却仍然尚未真正开始。无论是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方法目前均未清晰。

这种现象很能说明当前我国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首先,与早期广告传播理论的部分成果试图通过简单的概念相加提出新范畴的做法不同,近年来国内学者已开始系统思考广告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其次,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广告本体理论的逻辑结构,正是这一点成为研究进一步深入的障碍。

其根本原因是广告基础理论建构相当薄弱。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广告行业发展历程中,广告在实践中一直被作为商业销售的利器而受到重视,但广告的专业属性、本体属性却未被厘清。在学术研究领域,广告的工具性也影响着学术研究的取向。广告领域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策略层面上,广告的本体研究因其不能直接转化成生产力而受到忽视。这也是我国广告发展起步较晚的必然结果。第三,在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中以及在几乎所有广告研究领域,学术研究亦受到广告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特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较不发达的状况下,整体的广告学术研究水平必然也只能在较低水平上起步。此外,快速变化、浮躁的广告行业对理智、冷静的学术思考实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建构广告传播理论在学术圈以外的意义何在?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怎样才能有益于实践的发展?在建构广告传播理论的过程中,仅对一些不同学科的概念进行简单的相加显然是不利于回答上述问题的。第四,在还没有对一般广告传播理论的架构形成清楚的认识之前,构建“中国广告传播理论”似乎为时过早,但作为学术发展的方向性目标已成为共识。这不仅是学术发展的自身逻辑,也是本土广告传播实践的内在要求。

三、建构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设想

建构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任务十分明确。

首先,应明确一般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广告传播理论应区别于一般的广告学理论,应以广告运动过程中的传播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广告传播规律为己任。广告传播理论应重点研究广告运动中的信息和信息策略、传播媒介、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以及其他传播要素。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应置于传播学的理论视野中,用传播学的视角、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广告传播的规律。受西方广告学研究传统的影响,广告的营销功能一直受到较多重视,而广告的传播功能则被认为是工具性的存在。广告传播理论应重点研究作为一种传播现象存在的广告规律,不仅要研究广告作为经济传播现象的规律,还要深入研究广告作为文化传播现象的内在规律。同时,广告传播理论研究应两翼发展,不仅要继续在微观层面上深化、挖潜,及时研究时下各种具体的广告传播现象,还应着手建立整体理论,致力于宏观研究和长期研究。

其次,应建构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的方法体系。在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借鉴和沿用了传播学的方法体系。传播学的行为主义研究传统和文化研究传统在广告传播理论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引入传播学研究方法有利于发展广告传播的学理阐释。另一方面,广告学的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同样可以对广告传播理论有所贡献。遗憾的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有传播学对广告的理论关怀,却缺少广告对传播学的理论关注,缺少广告对传播理论导入的自觉”(张金海,2002:p.168)。

第三,广告传播理论建构应有步骤地展开。应明确在中国语境下开展广告传播理论研究包含着两层意义,即:广告传播理论的建构是关于理论的理论研究;中国广告传播理论建构的研究则是基于中国特色的国别研究。因此,需要对西方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展开系统调研和梳理,总结西方广告传播理论的基本范畴、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以及发展规律,以便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参照。对1979年以来我国的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也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对我国广告传播理论研究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下,对我国广告传播的发展规律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和归纳,形成中国广告传播领域内的基本范畴、假说和理论。

第四,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构建必须是面向未来广告传播实践、对现在以及今后的广告传播实践具有较强解释力的。未来我国广告传播理论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愈加重视传播媒介的作用。21世纪是新媒体的世纪,“媒介即讯息”,广告传播理论研究必将更加关注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之二是不仅关注具体的广告,而且关注整体的广告业。在广告传播的理论视野中,广告是一种社会传播模式,在经济传播和文化传播的领域中均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趋势之三是既有对广告传播的结构功能性研究,也有对广告传播的批判性研究。趋势之四是中国特色的凸显,广告传播理论的全球化和本土化特征应兼而有之。

第五,建构中国广告传播理论应把握三项原则。第一,将广告传播理论置于广告学与传播学的学科视野中,在学科交叉的共同区域观照广告传播理论的建构。第二,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重视野中考察中西方广告传播规律。坚持以我为主展开比较研究,摒弃“西方中心主义”取向。一方面,“拿来”西方现有的理论成果以资借鉴,另一方面,要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没有任何西方现有的理论模式能够与中国国情完全相适应,对西方理论成果必须坚持批判精神,坚持自主研究。第三,研究方法应结合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并运用历史分析、逻辑分析方法,以避免单一研究方法的片面性。

参考文献:

[1][美]朱丽安西沃卡.肥皂剧、性和香烟[M].周向民、田力男,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2][美]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06.

[3]徐宝璜.新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张金海.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关键词】广告传播理论;广告学;传播学

上一篇:重症医学管理范文 下一篇:经济与统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