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就业指导范文

时间:2023-03-22 21:25:31

高职就业指导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加强高职生的就业指导是保证高职学生顺利就业、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就业指导要针对学生中较普便存在对职业期望职过高等心理问题,结合社会需求来发展,此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就业指导工作效果的重要方面。

一、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发展,就必须为学生的出路着想。学生的高就业率,一方面说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得好,另一方面说明学校培养的学生面对人才市场是“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说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都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反之,如果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都合适,就业指导工作却跟不上,学生的就业率也不会高,使学校为培养人才所做的前期工作都付诸东流,没有用处。因此,为保证高职院校自身的各工作环节的良性循环,保证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搞好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务之急。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高职生由于在校学习任务较重,对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缺少了解,在职业选择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些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估价自己,脱离现实,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些毕业生缺少全局观念,在处理事业和待遇方面,看重的是利益,只看眼前而没有长远打算;一些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这些均需要学校去做耐心细致的指导。由此可见,加强高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二、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具有针对性

就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求,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对高职生的就业指导,既要针对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又必须围绕社会职业需求标准进行指导,这样才能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

一是要针对高职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高职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就业期望值偏高;追求利益过多;职业目标不够灵活;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等。由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有深人到学生中去,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就业思想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受益,也才能使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取得好的效果。

二是依照社会职业需求标准对高职生开展就业指导。学生就是学校生产的“产品”,“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毕业生能否受到社会的欢迎,很大程度上要看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职业的需求。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符合社会职业的需求标准,毕业生就能顺利就业。否则,就会出现毕业生和职位需求错位等问题。所以,就业指导者要认真研究社会各行各业的职业需求标准,并把这种标准与学生专业情况做对比,分析学生对社会职业需求的适应程度,从而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三、加强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与要求

1、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是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应纳人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并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程,贯穿于高职生从人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就业指导课的内容既有职业道德、就业心理辅导、求职面试方法技巧等相对稳定的内容,也要有根据每年就业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反映新情况、新趋势的就业市场分析内容。

二是开展求职创业成功人士的专题讲座。根据学生求职的意向及求职心理的实际情况,邀请企业界成功人士、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优秀毕业生到校作专题报告,这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就业指导方式。为了保证活动不流于形式,有较强的实际效果,把专题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专家主讲,后一部分由学生根据他们切身关注的问题提问。对专家主讲的内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小组要把关,要保证其内容的生动性、直接性和时效性。

三是顶岗实习和参加社会实践。将毕业实习与推荐就业相结合,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按职业劳动者的要求进行社会角色的实习,使他们能充分认识到竞争、就业、生存等问题,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行业职业现状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并在实习中调整自己对职业岗位的认识,调整自己的择业心理,择业方向。

2、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要求

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准确定位,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择业;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本专业在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掌握过硬的本领,以便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帮助毕业生掌握有效的求职技巧和良好的求职技能,以便在职场上“推销”自己;帮助毕业生克服择业的心理障碍,正确的认识自己、估计形势,沉着、冷静地应对在择业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对就业做好心理、思想上的充分准备,使自己较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搜集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

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建设

1、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是具有组织就业活动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者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才学、市场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要了解市场、了解和掌握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善于协调社会、企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关系,做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是具有较高调查研究的能力。积极反馈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有关信息。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开展跟踪调查和跟踪服务活动,帮助毕业生解决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推荐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做好对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并在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分析中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使之为学校制订就业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起到参谋作用。

2、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养

一是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在大量的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逐步成为一名有丰富经验的就业指导工作者。

二是在教学中不断提高。通过讲授就业指导课和开展就业指导活动,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成为一名有较高的就业知识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围绕高职毕业生就业特点、变化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过程、途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研究,不断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水平。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显得更加严峻。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工作现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2008年毕业的560万左右大学生中,目前有150万人还在艰难地寻找工作。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像一张不断增大的网笼罩在毕业生的心头.大学生就业难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实意义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其目的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特长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或自行创业,并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在第三学年一般是实习或顶岗实习阶段,但在校的前两年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确保学生顺利地由“校园人”转化为“社会人”,对于提高和改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就业指导人员师资匮乏,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是不分专业的几次讲座、一个招聘会而已。主要问题有:

2.1就业指导队伍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评估指标要求,学校要有就业工作的保障组织体系。各高职院校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都在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另外由于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在信息和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学生职业适应性的范围,在学生选择适应性职业时无法提出可行性建议。

2.2就业指导内容单一

因为专业课程课时较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在当年的实习生在“双选会”前后那段时间内进行,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一般介绍、理论上的面试技巧等。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内容狭窄、功能单一,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及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上缺乏有效性。

2_3就业指导效果不明显

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就业指导.目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理论知识讲的多,实际运用的少,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大会“灌输”,即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等,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和调研.就业工作机构未系统的进行信息搜索和梳理,不能为学生提供比较准确有效信息。

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策与建议

3.1有效整合就业指导人员队伍

学校必须培养和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根据有关部门制订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不定期的送职业指导教师或有一定资质的班主任进行岗位培训等。就业指导若只是当做一项学生部门的工作之一而不把它当作重点工作,那教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就会不全面,就业指导工作的功能就不能完全发挥。

就业指导人员要相对稳定,不能还在成熟期或刚刚进入成熟期,就让他离开就业指导的队伍。一名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的职业指导师与一名成熟的职业指导师对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贡献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可以是专职也可以是兼职的,可由资深专业教师、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企业管理人员等构成。通过激励机制,对工作有成效的就业指导人员实行低职高聘,让该岗位成为学校重要岗位之一。

3.2创建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环境

(1)入学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知之甚少,部分还带有盲目性和从众性,造成入学后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没劲。新生入学,先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程度、对职业的看法、对职业的动机与意向等。入学就业指导可以包括: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专业发展前景;社会需求情况;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可采用由专业教师专题介绍、请本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与学生座谈、橱窗报纸等形式。设立新生咨询热线,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2)择业观念。目前部分高职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对工作环境、薪酬待遇、职业前景等过于挑剔,出现了“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指导内容,在大一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观念。告诉学生:我们就是到基层去、到私营企业去的.那里有我们的一片天地。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接受就业指导教育、参加就业指导活动的必要性。

(3)职业素质。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高于本科,但就业稳定性差,缺乏诚信度。部分学生到用人单位后,由于各种原因,时间不长就离开单位。所以要积极引导高职学生正确处理“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关系,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找准职业的切入点。树立面对现实,面向生产第一线,树立于一行爱一行的职业观念。

(4)心理咨询。应届毕业生在遇到改革的现实与原有的习惯和价值观发生撞击时,容易出现对社会现实不适应和不理解而导致种种心理障碍,如意志力差心理脆弱的学生,面对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会感到无所适从,产生一种恐惧感;频繁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不善于交往的学生出现了难以应付的心理负担等。在大二时向学生传授职业选择的基本原则、就业心理准备等。在大三实习期通过心理咨询热线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摆脱沉重的心理负荷。

(5)活动载体。学生毕业前在选择就业方向时,所遇到的问题往往是不相同的。就业咨询除团体和个别辅导外,平时还要根据专业和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通过活动载体进行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举办座谈会、演讲比赛、辩论会、智力竞赛、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体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3_3体会企业经营环境,了解市场信息

(1)主动架桥。强化学校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机结合,向用人单位推荐本院毕业生。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实现高校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根据意见反馈和对人才需求的调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每年召开一次就业指导经验总结大会.结合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提出本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方向并加以实践,把就业指导贯穿于整过教育教学过程。

(2)创业教育。随着对创业教育的不断开展,高校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但是,“创业”这个听起来很美的词语,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子们来说,却往往是辛酸、无奈的代名词,大学生毕业初期创业成功率并不高。为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把创业教育引入课堂,宣传毕业生中自谋职业的典型事迹。积极邀请当地一些经营有方的企业家到学校和大学生展开面对面交流,现场讲授企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的基本知识及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开办企业所具备的最基本条件。组织大学生下企业锻炼,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企业经营环境,更多的了解市场信息。

4结束语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聋人;生理;心理;就业现状;就业指导

中国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毕业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而在追求高学历的今天,高职聋人毕业生的求职、就业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其承载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社会、企业乃至国家的一份责任体现。因此,根据聋人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帮助高职聋人毕业生克服自身缺陷,认清就业形式,合理定位就业目标是从事特殊教育就业指导人员的工作重心所在。

一、高职聋人的生理、心理特征

聋人失聪的原因不外乎是先天性或后天性耳聋,仅靠双眼来观察社会和现况,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容易只看到表面存在的现象,而不大去考虑实际面貌。在人际交往和对待事物中,易会产生错误的判断。胡立荣等采用量表测评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聋哑学生N型人格(情绪性人格)和P型人格(精神性人格)倾向性突出,其中P型人格很少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缺乏同情心,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干奇特的事情、不顾忌危险、具有攻击倾向。龚耀先等认为:P分高的儿童常对人仇视, 缺乏是非感,无社会化概念,是一种麻烦儿童。而N型人格相对友好,但容易焦躁和情绪不稳定,存在说谎的倾向,这些特殊的身心特征也成为他们在就业中的一个挑战。

在聋人所特有的心理特点之外,普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在高职聋人群体中也具有普遍性。主要有三点:第一,就业观念存在偏差。虽然在聋人群体中很少有公务员热、事业单位热的众人争过独木桥的现状,但也存在一心要留在一线城市或相对发达城市而不愿去边、远、穷地区,和过分看重单位规模、环境、地理条件等外在因素的不良心理[3]。第二,就业素质普遍偏低。以笔者所在的特殊教育学校而言,毕业生缺乏就业信心和能力。长期重技能模仿轻思维创新的学习模式,使大于60%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对新问题、新任务时不能举一反三,顺利解决工作难题而对自身能力欠缺引起自信心不足。第三,“好高骛远”——对自身和社会期望过高。在几年的就业指导工作中,高职聋人“好高骛远”的求职心态屡见不鲜。如曾有一位仅仅学习了动漫二维技术的毕业生“信誓旦旦”、对老师“立下豪言壮语”非去一流的动漫公司工作不可,不管如何劝解,始终不能更改其心意。

二、高职聋人所面对的就业现状

从近年我国高职聋人就业情况来看,形势并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全体毕业生所在就业市场不完善。目前全国高校基本实行了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方式就业。但大学生就业市场尚需完善,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全国性大学生就业市场尚未形成,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体系和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等。第二,高职聋人专业开设存在限制。高职聋人学什么?就目前而言,笔者所在学校高职聋人有偏纯艺的装饰艺术设计和偏操作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两个专业,开设该两项专业也是经过对聋人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在城市特殊性综合研究的结果。两个专业对数以万计的聋人学生而言,的确是杯水车薪,在就业过程中,该两项专业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所以很难进入其他就业领域“跨专业就业”。第三,高职聋人就业市场不足。长期以来,残疾人群“到哪里去”一直是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高职聋人毕业后就业市场的所在,就业空间的大小不断困扰着就业指导工作者和残疾人群本身。一个特殊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去该专业所在的企事业单位应聘,同等学力条件下,用人单位更愿意接收普通毕业生,不难理解,普通毕业生更容易沟通、交流、培养。而高职聋人只能用手语和简单书写进行沟通的社交模式,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其中的不便显而易见。所有和言语沟通、信息交流、过度需求人际交往的工作对高职聋生而言都无法胜任,就业市场顿时严重缩小。

三、有效开展高职聋人的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提高认识,在三年的学习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的理念。俗语有言:笨鸟先飞。与普通高校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开展职业指导教育不同,在特殊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思想不断渗透其中。让学生在就业形势之难、就业市场之不足等问题上引起关注,尽早扎实自身专业技能,并尽可能的扩宽自身专业知识,做好求职准备。

第二,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坚持职业指导课程贯穿学习生涯始终,以课堂教学、开设讲座、实习体验、下企事业单位走访、优秀毕业生返校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更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能力聋人群体开展分层式指导。循序渐进、深浅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工作。

第三,转变专业教学思路,大力主张“轻模仿重操作”的教学形式。聋人信息输入通道与常人不同,导致在应变能力上存在不足。就设计而言,普通高职动漫毕业生能够很快根据如何制作一个花瓶的动画原理而制作一个水壶,但对聋人而言,这个转换可能是很难实现的。因为长期以来,一直是在模仿,不需要转换思路。因此,如何提高高职聋人的思维应变和创新能力,提高操作水平是非常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第四,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市场具有调节功能,是指市场在其内在机制的作用下,能够自动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过程和基本比例关系。就业指导也要依据这个规律开展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已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竞争机制日益完善,竞争愈趋激烈。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变化和挑战,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离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广大毕业生就业工作者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主动, 努力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第五,提高聋人社会适应性,帮助其顺利就业。高职聋人具有片面、自卑、焦虑和敌视情绪,在特殊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面对的是自己的同类以及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一旦走入社会,普通人群所投来的目光、要求都会给予聋人毕业生极大的压力。如何在校内提高聋人的社会适应性,以便帮助其顺利就业是从事特殊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要求之一。通过定期带领学生走入社会,如去银行存款、取款、兑换零钞;去文化广场、运河边等地,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和写作;到医院参观有关科室门诊流程,和健全学生交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带学生乘坐公共汽车、请别人代打电话、向陌生人问路、到医院看病等,培养他们承受别人异样眼光的能力,帮助他们越过这个心理门槛,从而顺利地融入社会。

四、结束语

从事高职聋人职业指导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生理“异样”而对自食其力的追求“同样”的孩子。在努力开展有效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也呼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社会在伦理上给予帮助,能够为这些孩子打开一些窗口,让他们在另一个领域找到自信。

参考文献:

[1] 胡立荣, 郑维峰. 聋哑学生人格特征与社交焦虑、自尊、孤独的研究[J].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2,14(1):24-25.

[2] 龚耀先. 医学心理学[M]. 第二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64.

[3] 卢昌模.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应对措施[J]. 现代企业教育, 2008, 18: 134-135.

[4] 李冬平, 周小明等.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5(1):138-140.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第4篇

就业指导是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形势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判断。目前,由于重视程度不足,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指导部门的受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职学生就业率低下已经成为共识。但由于具体实施过程中就业指导部门的设置并不完善,校内对于该部门的成立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业指导部门多由经验少的后勤人员组成,导致一些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无法发挥积极作用。就业指导局限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讲解,并且多以集体讲解的方式出现,既不能贯穿始终,又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缺乏对就业形势和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价,不利于其就业,因此就业指导实效性低下。

(二)专业指导队伍缺失

就业指导教师往往由学校的非在编教师组成,既缺少专业教学人员、又缺少社会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这使得其对就业形势的分析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同时,就业指导部分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参与,职业规划能力差,针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较少,严重影响了高职就业指导。

(三)就业指导部门无法发挥其桥梁作用

就业指导部门的作用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企业形势和企业需求,从而在高职阶段做好准备。而目前,就业指导部门缺乏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企业无法认识到高职毕业生的重要性,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始终面临找工作难,适应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专业知识的认识上,未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作为独立部门存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关于增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实效性的几条建议

就业指导在高职就业率提高上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实效性低下问题,文章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就业指导部门应处于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其功能

为提高就业指导实效性,高职院校应建立以就业部门为指导,就业部门应与专业的教学人员沟通,并积极获得企业认可就业指导机制。首先:在高职内部建立企业调研机构,正确了解企业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其次:建立课程指导教研室,提高专业设置合理性。招聘并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能力的指导教师,确保指导的正确性、及时性和专业性。另外,就业指导部门还应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需求引导其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发挥。基于此,高职就业指导部门应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调研体系,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就业指导部门的重视程度,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促进其专业性的建立。

(二)建立完善的薪资管理制度,优化就业指导环境

就业指导教师的薪资微薄,与专业之间的连接不紧密。这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要解决就业指导的时效性不强问题,首先应从满足就业指导教师需求出发。为其提供完善的薪资发放制度,将个人业绩与薪资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高职院校内部,组织指导教师参与专业教师授课,提高其对专业知识、专业形式的认识,从而提高指导的现实意义。在就业指导中要始终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功能充分挖掘出来。

(三)创新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实现“工学结合”的指导模式

“工学结合”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应作为高职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就业指导部门应在就业实践基地的建立中出谋划策,积极与系部门、专业教学教师之间进行沟通。确保校内实训基地能够具有实际作用。同时,通过自身努力,积极为学生提供企业顶岗实习机会。另外,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对就业形势过分悲观或过分乐观点的状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过程,使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并逐渐增强自身能力,适应工作需求。总之,就业指导部门并非独立存在,其应在专业就业、企业以及学生之间构建隐形桥梁,确保其时效性的发挥。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对已参加工作学生进行跟踪,了解其适应能力、跳槽频率等,从而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影射现有学生,积极修改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不合理环节。企业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具有变化大等特。就业指导应基于企业需求,构建动态的就业指导过程,时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前提实施就业指导策略。

三、总结

目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就业指导形式化,实效性不强,这与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部门的认识不深具有直接关系。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建立专业的指导团队,积极参与专业教学,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在学生、企业以及专业教学之间搭建桥梁,促进就业指导改革的进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总之,目前针对高职就业指导的研究还不完善,相关人员认识尚浅,应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8-03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高职教育也面临这一问题。必须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培养就业能力,传授他们就业技巧。为此必须打破现有各部门条块分割、工作脱节或重合的现象,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学生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三者的内在联系出发,建立起课程教学、实习指导和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该机制将为高职就业教育提供新的要求,切实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学生实习及就业服务面临的问题

(一)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教学方面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等。但因高等院校未设置就业指导相关专业,故受过专门教学教育和训练的教师就极少,担任课程教学的教师原所学专业都很杂,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

1.思想层面。对就业课程教学重视不足,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高职教育比较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学院和学生都对公共课、基础课普遍重视不够,挫伤了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有的院校中实行小班教学,有些采取讲座形式,有些采取多班合上。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愿教,挫伤了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也导致其责任心不强,教好教坏一个样。

2.师资队伍层面。具有职业指导资格的专门人才缺乏。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7]26号)提出“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后,高校才陆续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但是从事就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原所学专业各式各样,有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法学、中文等等,故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师资,很少有职业指导与规划资格的专门人才。

3.教学方面。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本身的实战经验与实践能力不足。教师多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生涯经历,很少有自身直接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实战经验,很难实施有成效的训练与指导。再者,教学和指导工作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教、学、做、管分离。

4.信息层面。市场信息未能及时传到课堂。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形势信息的深度了解。教师间缺乏教学研讨与信息交流,未能把握就业市场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形势变化,缺乏有效信息进行指导。

(二)高职学生实习情况

实习难也是近年来高职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由于一系列矛盾的作用,主要有社会的有效需求与学校人才的无效供给之间的矛盾、社会的有限需求与学校的过多供给之间的矛盾。

1.校企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高职院校仍普遍存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招生与就业脱离、教育教学过程与就业指导脱节、实习与就业脱节的现象。高职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都较弱,产业及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缺乏良性互动、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

2.大学生实习和就业观念仍未转变。在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改变的新形势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有些毕业生“有业不就”,未形成“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三)就业服务方面

各院校都设立了院系就业指导中心或办公室,专门负责学生的就业咨询和就业信息、招聘会、就业相关手续办理等工作。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般属于管理性工作,因此在高职院校中经常是简单化、行政化、阶段化的管理代替专业化、专门化、科学化、全程化的有效教育与指导。存在着诸如就业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

(四)高职就业课程教学、学生实习与就业工作脱节

高职院校仍普遍存在就业课程教学、学生实习与就业服务相脱节的现象。就业课程教学归教务处或基础部管理,实习归专业院系管理,就业服务归学校或院系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办公室管理。

二、构建高职就业课程教学—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的意义

通过构建高职就业课程教学—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可以改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就业要领和制作求职材料,为实习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以实习为中心环节,回溯和检验在校期间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得失,并为今后顺利更好地就业提供有力支持。根据就业跟踪调查,调整教学内容和实习方案。

一体化机制的形成有如下作用:有助于实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保证高职教育教学实习的效果;通过实习期间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跟进,有助于检验和提高就业课程教学的效果;有助于完善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有助于保持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连贯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面向实践进行教学,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构建高职就业课程教学—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成立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真正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提高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并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学校层面,成立了学校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分工协调学生就业工作,打破部门分割现象,以防出现各自为政的问题。

(二)打造就业指导精品课程,提高教学效果

在江西省所评选出的2011年度240门省级精品课程中,华东交通大学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榜上有名,这也是江西省高校首个就业指导教育类精品课程。可见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1.调整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构建新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精简就业指导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精简各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相对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相对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了解企业运作与企业文化,巩固和丰富知识,让学生尽早了解和接触就业市场,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环境。采用课堂教学与全真实地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对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如面试),可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枯燥的理论变为现场的生动演练。

3.加强教材建设,编著高质量教材。原有教材良莠不齐,或是市面上直接购买或是自编,使用起来不尽如人意。因此要加强就业课程教材建设,重新整合资源,合理统筹内容,编著出面向社会、满足学生需要、符合教学要求的高质量教材。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实施就业指导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请行业、企业管理人员或人力资源管理师担任兼职教师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熟悉、适应和体验企业生活,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专职教师要自己进入企业体验生活,多参加就业知识和指导方面的专门培训,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落实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建立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多方共赢的办学模式,对高职院校而言,落实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加快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走向企业搭建一个缓冲平台。

对企业而言,要与学校共同管理和教育好学生,企业的师徒制是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企业要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在就业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

对实习学生而言,实习期也就是把在学校学到的就业方面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试验期,在此期间要抓住机会锻造自己,实现向企业人的角色转变。

(四)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1.采取多种手段向企业输送人才。院校就业部门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毕业生就业推荐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快速链接人才市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可参加各地举办的校企洽谈会,挖掘各地的校企洽谈会信息,在校企洽谈会上应多多提供宣传学校的相关资料,主动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回到学校后应与其保持联系,以便进一步交流,从而使企业能够定期到学校来招聘毕业生,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常规化,同时大力拓展实习就业基地渠道,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构建通畅、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院校要与学生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努力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通畅、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使学生实习场所演变为就业场所。

3.定期开展校园模拟招聘会,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技巧。定期开展校园模拟招聘会,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

能否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事关大学生、家庭、用人单位、学校乃至全社会的福祉。作为培养高素质专门型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责任重大。构建高职就业课程教学—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不啻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剂良药。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学生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三个环节的互动和三位一体的不断运作,将持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将促进学校办学实力的提升和学校跨越式发展,带动就业工作良性循环,推动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柏霞,张春旭.谈高职“教学-实习-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10,(6).

[2]刘家枢.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创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2).

[3]肖祥,熊微微.浅析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J].文教资料(下),2010,(4).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第6篇

(一)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开展就业指导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不足,经常出现盲目跟从现象,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从哪个方面去努力,“等、靠、看”的思想严重,从而错过了很多就业机会。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个性就业指导的前提。可以通过分类测评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身择业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发挥优势,在张扬每个学生人格魅力的同时,又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作为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能够准确掌握就业政策与劳动法规,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并能综合运用,还应该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这样就需要建立一个多样化的、多层次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打破原有的就业指导体系。因此,高职学校在着力培养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的同时,还可以从学生工作者或者一线教师中发掘热爱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将他们充实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给就业指导工作带来新鲜的思路,还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

(三)突出高职院校技能优势,加深校企合作,实行个性化就业指导

高职学校可以与企业或用人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把学校变成企业人才的“仓库”或“加工厂”。学校的学生可以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实训,企业的员工也可以到学校进行再学习,通过这样双赢的合作方式,有利于提高高职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加就业机率。首先,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使高职学生获得更多书本中学习不到的实际工作经验,使他们能够更了解用人单位的运行机制、具体工作状况和工作程序,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做好思想准备,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其次,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提高在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快速地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再次,加深校企合作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企业实际就业要求,及时和企业用人单位沟通,有目的地去参与实习、实训,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反过来,就业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实训及就业指导过程获得宝贵经验。

二、完善高职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教学及评价体系

(一)打造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教师队伍

就业指导不是一锤子买卖,一定要有一个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能够坚持长期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就业反馈工作。一个全面的就业指导团队应该包含学校内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各分院或系部的学生工作者、学校已毕业的优秀毕业生、相关企业中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等。只有通过这样的联合,才能在充分掌握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用人的条件,实现完美就业。

(二)改善个性化就业指导与实践的内涵

在对某个学生进行具体的就业指导实践之前,先要明确就业指导的具体内容,同时抓好反馈工作,丰富就业指导资源。全程就业指导是个性化就业指导的体现。在新生入学时,应主要介绍本专业与行业发展趋势、职业工人的基本素养,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二年级时应该以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培养为主,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实习实训,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年级主要进行就业与创业指导,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求职就业取向,在此期间务必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项岗实习。经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接触企业实际用工的机会,给自我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毕业生跟踪反馈是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毕业生回到学校“现身说法”,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发展状况,给在校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建议。这样可以将反馈回来的信息反作用到新的就业指导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针对性。

(三)建立和完善个性化就业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个性化就业评价系统是完整的就业体系当中重要的一环,借助完整的就业评价系统可以对在校学生就业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综合就业能力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理论能力评价。高职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能否发挥自身的特长,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多少是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综合性的理论考试可以测试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这是评价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主要手段。

2.应用实践能力评价。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应用实践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核心能力。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技能大赛、专业比赛,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综合组织能力,这是评价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综上所述,把学生的每个方面能力评价的成绩取平均值,就是某个学生的就业评价得分。这个分值越高,就业的机率就越大,反之亦然。

三、结语

我国正处于退休人员年龄调整、就业矛盾突出的时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不可能也不应该只在一个地方停留,刚刚毕业的学生应改变就业思想,树立流动就业的观念。同时,还应转变非大城市不去、非高薪不干的就业思想,应具备先就业,而后择业的观念。还应该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利用国家和当地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给自身一个施展本领的平台。总之,要顺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应对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在掌握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把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构建完整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保障学生成功就业及创业,为探索高职学生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177-02

“以就业为导向”一直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目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洪流中,高职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在校高职生中以“90后”占主导,研究这些“90后”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推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社会培养人才,实现人才的良性循环。

1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

1.1 学校方面

1.1.1 就业指导机构方面

近年来,随着各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专门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者类似机构,负责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这些机构大都隶属教务处或者学生处等部门。由于人手不足等原因,一般都停留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和人数需求等数字方面的信息,而对于学生如何做好求职前的各项准备,尤其是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1.1.2 就业指导内容方面

高职院校几乎都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纳入了教学体系,在指导学生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客观上,这门课程不仅课时量少,而且往往只是讲讲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应聘技巧等,课程中即使加入了职业生涯教育,也只是一两个课时的简单介绍,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根本达不到学生的要求。学生们迫切需要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将自己的思想、学习和成长等方面与今后的职业规划紧密地结合起来。

1.1.3 就业指导人员队伍方面

高职的就业指导人员极其匮乏。目前拥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的人员全国仅有I万多人,高级职业指导师只有几百人,因而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职就业指导人员,接受过专门技能培训的兼职人员也寥寥无几,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少而杂,已经成为制约高职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瓶颈之一。

2 学生及其家庭方面

2.1 对自身认识不足,自卑心理较重

相对而言,高职学生文化功底较浅,部分学生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而有着较强的自卑感。对于今后的人生没有清晰的目标,意志消沉,对于周围的事情不是很感兴趣。再加上社会整体对于高职教育的认识偏差,在招聘毕业生时对于学历的要求等,往往会进一步影响到高职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和定位,加深他们的自卑心理。

2.2 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依赖思想严重

对于“90后”的高职学生来说,独生子女的比重较大,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独立行动的能力,对家长和老师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即使是农村出来上学的学生,也由于自身的能力和见识等原因,存在一定的依赖思想。因而当他们面对就业困难的时候,“等、靠、要”的思想占据了主导,自己不能积极出击、争取主动权,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家长、老师和学校的身上。

2.3 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怕苦怕累

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只对发达城市和收入较高的工作有兴趣,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对于条件相对艰苦的工作问津者甚少。事实上,不仅学生自身,他们的家庭也认为把孩子培养上了大学,就应该到条件好的地方和单位去工作。特别是一部分家庭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学生、在校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和能力素质较强的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相对优越,表现出职业期望值较高,就业危机感不强,许多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从而影响了就业择业。

3 加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具体措施

3.1 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指导学生就业不应该仅仅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校性的、全体老师们的工作。

3.1.1 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应对社会竞争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人才大战的背景下,只具备某一专业技能的单一型人才已经很难在其中脱颖而出,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开设相应的辅修专业,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理工科的同学可以选修工商营销类专业,成为销售工程师的后备人才;外语专业的同学可以选修会计类专业,成为外资企业中的财会助理等,让高职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参与竞争的实力。

3.1.2 从拓宽就业渠道,帮助人才分流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发展中西部建设等的相关政策,鼓励高职毕业生去相对艰苦的基层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以个人的成就来回报社会,也让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首先从培养创业意识入手,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创业的舆论氛围。可以在校园里开辟出一些场所,帮助和扶持一部分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开展学生时代的创业尝试,然后用所得来的经验投身社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能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

3.1.3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的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建设好实习实训基地不仅是教学实践的需要,更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为就业基础建设打下基础。高职院校应该与用人单位、相关企业加强横向联系和沟通,在与企业共同开发一些新项目实现“双赢”的同时,重点放在基地建设方面,多开辟一些实习实训基础,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推荐一些优秀的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实训,严格实习生的管理,抓质量、促效益,以保证今后的校企双方的长期合作与发展。当高职院校在企业中形成“品牌效应”的之后,那么就业基地的建设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3.2 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开设个性化指导

完全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应该是以职业生涯指导为基础的全面指导,它不应该仅仅是学生在就业前的找工作指导,而是在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应该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指导学生科学地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发掘、培养潜能和创造力。

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学年是职业启航和探索阶段,前半段以适应学习环境为主,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职业生涯理论评估自己,了解自己的潜能,指导学生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后半段则培养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已经职业对人的要求,提高对于职业知识的认知质量,为以后制定职业目标打下基础。第二学年是职业决策阶段,在学生基本具备正确分析职业、综合评价职业的能力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三学年是职业发展阶段,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就业指导,如何利用顶岗实习和毕业项目设计等有利时

机,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提高人职匹配度,实现平稳过渡。

在有步骤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同时,应该设立专门的咨询室,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个性化就业指导,在就业评价、就业信息、心理测试和就业训练等方面,开展一对一的“个别”指导,也就是进行就业指导的“因材施教”。通过个性化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不断调整自我,不断修改规划,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减少学生就业的盲目性,提高学生求职的成功率。

3.3 加强心理指导环节,调整就业心理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从初高中式的完全学校化的群体向社会群体转化过程中,他们的内心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就业难的压力对学生所产生的冲击,无形之中让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在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中添加就业心理辅导,从学生入校时就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迎接人生新的挑战,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3.4 引入忧患意识教育,积极应对竞争

部分高职学生职业期望值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忧患意识淡薄。要把就业忧患意识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始终。一种思想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高职学生的就业忧患意识的培养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因此,要把就业忧患意识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始终,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起,就要在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中,渗透这种就业忧患意识教育,使学生从中培养忧患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理想,未雨绸缪,提早准备,为成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3.5 运用现代化手段,发挥网络的指导功能

网络目前已经深入到了每个高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学生可以通过笔记本甚至是手机上网,这样就为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网络的便利性可以提高各种信息的及时性,在学校网页平台上开设“职业生涯”、“人生导航”等专题,由富有经验的职业指导师负责专栏经营,通过案例分析、经验介绍等方法从正面引导学生,澄清学生对于就业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网络的隐蔽性也能让对就业问题有各种想法的学生畅所欲言,在网页平台上增添一些讨论区,就学生关心的一些与就业有关的困惑或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发起讨论,对学生加以一定的引导,消除他们思想深处的某些错误认识和观念,提出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想法和做法,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另外也可以单独与一些学生进行QQ对话等,以平等的姿态及时和学生加强沟通与联系,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加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高职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学校自身来看,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全体教师教书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实力去应对不断变化的就业竞争。同时也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以及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高职学生的就业营造更加和谐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向冰,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J]_辽宁高职学报,2009-11-(4)

[2]郭平,基于就业心理特征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0,(1)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不仅直接关系到高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市场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加强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基本目的,帮助高职大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择业活动,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确立正确的择业意向,让学生了解国情及就业形势,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决策能力,增强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能力,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从高职大学生就业的思想状况看,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大学生就业需要还不相适应调查中发现,不少同学选择了自主择业,但也有同学在择业过程中更看重待遇、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很多同学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应主动参与竞争,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意识,但也有学生存在等待学校推荐或希望自己的父母亲友为自己联系工作等依赖思想;部分同学对社会现状缺乏了解,职业期望过高,不能准确定位;不少单位在人才需求上“高消费”,只要普通本科以上的学历,不管能力,不讲究实际岗位的要求,让很多学生担心以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无法安心学习,上高职有失落感,给高职毕业生求职造成了困难。

从高职大学生就业的思想状况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的择业心态是复杂的传统的就业意识与新的就业观念相碰撞,表现出多元化的择业取向,他们迫切需要学校在就业咨询、就业信息、求职技巧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较窄,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在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重视不够,难以适应高职大学生的求职需要。

(二)从高职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看,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造成人们重理论、轻实践,把高职教育视为“二等教育”,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造成一些用人单位不敢大胆使用高职毕业生;二是很多企业面临转轨改制,下岗人员较多,不可能接收大量的高职毕业生;三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隐陛失业显性化,增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矛盾;四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规模加大,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高职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就业形势的教育和指导。而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就业信息来源分散,缺少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体系。同时在就业形势的预测和教育方面十分薄弱,往往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宣传的层面上,缺少适合高职大学生特点的手段和方法,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从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来看,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培养与高职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

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方面缺少实际指导及帮助的部门,缺乏专门对市场需求进行研究的人员。尽管目前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由于人手少,忙于应付大量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而且由于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还是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队伍建设,逐步使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

二、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而作为高等人才资源之一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也必然走向市场,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学校推荐、自主择业方式就业。市场经济的这种内在要求,能充分发挥高职人才的作用和优势,使高职毕业生的配置、流动更趋于合理,更有效率,更好地满足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对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高职毕业生的一些择业心态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和主动性还不相适应。如何指导高职毕业生把握高职教育的特色,准确定位,正确选择用人单位,选择职业,如何指导高职毕业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观、职业价值观等新观念,使高职毕业生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要健康发展,必须为学生的出路着想,才能办出高职特色,才能增强高职的竞争力。如果高职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充分就业,就会使高职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下降,造成生源不足,专业萎缩,形成分不出招不进的恶性循环,高职教育也必将陷入困境。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一手抓毕业生就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保证体系,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

(三)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要求

高职大学生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大学生只有顺利就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但是,部分高职大学生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了解社会需要,在选择职业时,往往脱离客观现实,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些毕业生缺乏全局观点,在处理事业和待遇方面,重利益轻成才;一些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和定位自己,不愿到基层一线去等等。上述诸多缺乏正确就业指导的片面认识都会导致择业的失败。由此可见,加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追求动向,正确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健康的择业心理,在思想上、政策上、信息上、心理上、技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是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三、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开设就业指导课

把就业指导课作为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改变就业指导只局限在高职大学生毕业前夕搞的做法,使就业指导贯穿于高职大学生受教育的全过程。

(二)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

学院应根据高职大学生求职意向、求职心理的实际情况,聘请企业界人士、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校友作专题报告,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

(三)加强日常思想教育活动

要把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高职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座谈、讨论、板报、橱窗、专题报告会、模拟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对高职大学生宣传就业方针、政策,介绍求职知识,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求职能力和技巧。

(四)开展就业方面的心理咨询

通过咨询,帮助高职大学生克服择业活动中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使他们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择业心态,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能正确地估计形势,面对求职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能沉着应变和处理,对就业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业务准备和心理准备。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实现由学生到从业人员的转变。

(五)组织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

访问学院可针对高职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某些糊涂观念和高职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专题的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然后加以理性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能收到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效果。

(六)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

建立和利用人才信息网,组织多种形式的供需见面会,为高职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咨询,开展就业技能方面的训练。

(七)实施预就业制(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为体现高职特色,学院可实施将毕业实习与推荐就业相结合的预就业机制,让学生直接到基层一线岗位,按职业劳动者的要求进行社会角色的实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对社会、国情的直接认识和了解,充分认识到竞争、就业、生存等问题,培养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在校期间实施工学交替方案就收到了良好效果。

(八)重视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就业指导 就业竞争力 完善 提高

近几年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中专技校学生就业难,难就业成为当前谈论最多的字眼,国家曾经对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过《职业学校就业服务与指导体系研究》课题的研究,但是经过我们仔细考察分析,发现真正造成就业难的是高职技校的毕业生没有核心竞争力,即个性化竞争。大学生是社会主流认同的人才对象,那高职技校的学生如何才能拥有个性化竞争力,在人才企业互选的交易会中彰显优势,达成合作,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第一,我们先说说竞争力的因素:竞争力是一个人的行业认知、市场判断、智力、专业背景、文凭、情商、职业眼光、定位,个性化经历、相关经验、业绩、综合素质、市场机遇的掌控力、就业思路、求职的实战技能和面试的表现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种合力;第二,什么事个性化竞争力呢?就是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本领,比其他选手干某件事情更具优势。这就要求高职技校的就业指导老师能够塌下心来,仔细观察每位同学的天赋秉性,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对先天优势加以提高放大,培养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近俩年来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原则,帮助高职技校的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明确就业方向,提高就业能力,拓展就业范围,可进行以下探索:

一、树立大学全过程的就业指导课程,加强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就业指导课不能只面向毕业生,而应从新生入学开始,课程贯穿于高职技校学习的全过程,牢固树立全过程的就业指导理念。在普遍进行就业形势分析、求职技巧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个性化、人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我们通过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就业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调整就业指导的教学内容。高职技校的以国家编写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为基本教材,将就业指导课分为三个阶段,即一年级为职业生涯规划期,二年级为确定职业方向期,三年级为就业准备期。在职业生涯规划期,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新生入学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性格和心理测试,让他们全面地了解自我,愿意为自己的人生做出科学地职业生涯规划。在确定职业方向期,通过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了解企业行业相关的知识,掌握从事相关岗位应具备的技能,有意识地在技校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在就业准备期,职业规划指导要帮助学生尽快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兼职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岗位,了解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提高职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丰富教学形式注重个性化辅导,让就业指导成为学生热于体验的一项培训

以往我们的就业指导课采用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学生没有任何兴趣,教学形式单一。从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对就业指导的满意度普遍呈较低水平。我们认为就业指导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更应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种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种“破冰”活动,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里来。通过拓展训练、把课堂搬到企业里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我们还安排辅导员担当就业指导教学任务,既兼顾了整体教学效果,又可以让辅导员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规划自己不同的职业生涯。

三、定期开展就业讲座,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

我们邀请国内知名职业指导专家,为学生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介绍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职业兴趣的测定与职业的选择等内容;邀请企业行业技术能手通过典型实例的剖析,使学生找到自己成长发展的路径;请近几年的优秀毕业生为在校生做工作经历汇报等活动。这些不仅仅丰富了就业指导的内容,还使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设计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开展生活辅导员与专业辅导员想结合的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竞争力形成

各教研室将本专业的学生分派给专业的任课教师,这样一个专业教师负责4—10名学生,担任他们的专业辅导员,负责帮助他们日常专业知识的学习、指导工学交替、毕业顶岗实习的跟踪管理过程中的论文指导、实习鉴定、实习报告等专业方面的管理。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专业化。

五、加强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建设一支专家型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队伍

我们分析就业指导工作不利,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力量薄弱和不稳定,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就业指导教师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业务训练和培训。以往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由思想政治、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或行政人员来任课,这样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教学方法单一,知识传授片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很难以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应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上应以实践为主、理论讲授为辅;内容上应注重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一名合格的就业指导师和培训师需要多年培养,学校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对就业专职人员和辅导员进行综合考察,选拔优秀者长期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建立了就业指导专业教研室。

本人认为学生在技校的3年学习,不仅仅是掌握某一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要通过就业指导,提高自身的择业素质、就业心理素质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地进入就业市场,并且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这也是开展就业指导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18—02

一、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依赖消极等待观和严重的专业对口观

大学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但许多高职大学生还是希望学校或家长帮自己解决就业去向,这也说明不少高职大学生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自主择业,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有较大一部分高职大学生还存在着严重的专业对口观,不敢尝试专业之外的岗位,错失就业良机。

(二)存在“铁饭碗”、“从一而终”观

传统体制下“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极大地束缚了人才的发展、阻碍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对当今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不良影响,部分高职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追求职业稳定,甚至将职业稳定绝对化,并视为择业的唯一标准,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把具有风险的或不太稳定的职业都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

(三)盲目追求薪酬,频繁跳槽

部分自身条件较好的高职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考虑岗位的长期发展,只顾眼前利益,盲目追求高薪岗位而频繁跳槽。

二、高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普遍意义上的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从社会层面上来说,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造成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给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也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另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很多高职大学生到民营或其他非国有企业工作,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得不到解决也限制了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宽。

(二)由高职大学生思想特质引发的原因分析

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进一度增强,集体意识淡化,更关注毕业去向和个人前途,较为矛盾。但与四年制本科毕业生不同的是,高职毕业生的思想成熟度和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较之本科毕业生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当代高职大学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个性突出、价值观多样化,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在人际交往中往往陷入个人主义的误区。同时他们又面临较高的自我期望值与较低的现实实现率所带来的极大矛盾和困惑,承受着来自学习、生活和社会就业的压力。这些压力及心理状况的产生导致了许多高职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逃避现实、盲目攀比、急功近利等问题。

三、高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化的体系

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讲,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很多辅导员只能把就业指导工作放在毕业年级进行,或者仅仅在学生就业前提供一些招聘会资料,讲解一些就业形势,使就业指导工作成为三年级学生特有的“空中楼阁”,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二)对就业指导重视不够、就业指导方法落后

部分辅导员把工作重心主要放在班级建设或文体活动开展上,认为就业指导属于课堂范畴,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部分辅导员虽然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就业指导工作方法形式单一、仅以下发招聘通知为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内容,或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层面上,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学生更是无法从中学到求职的技巧。

四、高职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

(一)加强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

作为辅导员不但应该提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思想认识,而且在新形势下更应注重对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如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对职业生涯研究有着重大影响,辅导员可以使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表帮助学生测量个人的兴趣爱好。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决策的时候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内外部的各种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1.根据专业情况端正学生择业就业思想

对于北方就业市场需求相对较少的专业,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走出去,放低姿态,勇于到小城市或经济不发达地区寻找就业机会。机械加工专业类的毕业生,由于北方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择业面较广,指导学生在走出去的同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岗位的“性价比”,不要一时冲动而出现选择性的失误,争取做到一次性就业成功,避免出尔反尔、甚至频繁更换岗位的现象。

2.根据生源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经实践证明,农村生源的毕业生较之城市生源的毕业生往往更容易就业。究其原因,农村生源的学生一般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对艰苦岗位较能胜任,较受用人单位青睐;城市生源的学生大部分还存在依赖家庭背景等思想,对艰苦岗位有抵触情绪,不管自身条件如何,都想谋求体面、轻松的工作,逃避毕业后从事技术工人岗位的现实。因此教师在进行就业指导的时候,对于农村生源的学生,对他们的性格优点进行肯定和鼓励,着重指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开阔眼界,以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于城市生源的学生,对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肯定,着重指导学生克服“我是大学毕业生”、“我要做白领”等虚荣心,培养学生接受和认可从事应用技术型岗位的就业现实,或鼓励部分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三)树立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观

高职院校辅导员更要领悟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深刻意义,从新生入学起就不间断地针对学生进行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教育。一年级新生可以进行以参观企业、社团活动等为主的自我探索式的就业指导,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制定将来的就业方向;二年级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并通过招聘活动、兼职等深入了解各种职业和工作,拓展职业生涯视野;三年级学生可以通过与专业人士访谈或企业实习等缩小职业选择的范围,实现就业理想。

辅导员通过贯穿三个年级的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把就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帮助学生做出最合适的职业选择。综上,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复杂多变,必须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把就业指导工作当是一项系统化工作而常抓不懈,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及时总结并发现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方法,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定的信心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徐贤明.学生就业阶段高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科技创新导报,2010,(19).

上一篇:职业素质范文 下一篇:经济与社会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