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控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10:33:19

风险防控论文

风险防控论文范文第1篇

本文作者:刘志强作者单位:邵阳电业局变电管理所

现场作业风险控制与防范的具体措施措施

(1)对现场作业风险的辨别。在一般情况下,进行电力施工之前要对施工现在进行全方位的勘察,以便辨识施工风险。而现场作业的风险主要从施工环境、作业设备等作业项目以及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情况做一个大概的评估,对现象组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源头与隐患之处进行评测,以此来作为制定具体的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的基础依据。相关的技术人员要以现场作业方法以及内容作为根据,有针对性地对作业环境以及作业中所涉及的设备、器械还有相关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做超前的检查,根据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场地的特点再结合作业内容、方法以及作业设备等方面的情况,仔细查找对电网安全以及施工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关键点。在针对施工环境、作业设备等作业项目的静态风险进行分析时,应该从作业所使用的设备以及器械的设计、安装、运行以及结构方面着手,从中辨识危及人体生命安全的潜在风险。静态风险的识别应该重视一下几个方面:①作业所使用设备的结构以及设计。在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作业时,有时候会因为所使用的器具其设计以及结构不够完善,在进行操作时给技术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并且由于电力施工的特殊性,若是设备的绝缘体不完善则十分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②设备安装的质量方面。在进行现场作业之前,其设备的安装也十分重要,因为由于劣质的安装会也会成为安全隐患。③电气回路失灵、机械强度减弱的施工机械、设备连接脱落等方面。在针对参与项目施工的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方面的风险识别方面,应该在参与项目之前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安全教育,并严格说明有关现场作业的规章制度以及安全防范措施,严格要求技术人员能够做到持证上岗。通过考核或者是竞争上岗的方法,从根本上排除技术人员的潜在风险,尽量排除由于认为因素而造成的安全事故。(2)对现场作业风险的评估。经过对风险的识别之后,综合识别的情况,对施工项目的风险做个定量、定性的分析与评估,最后得出可接受风险的标准与等级。并且根据施工环境、操作设备、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等作业项目的特性做风险的分类,将在风险辨别阶段所采集到的信息以及数据做一个系统的分析与处理,在客观性、可测性原则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评估项目给予不同的任务。选择百分制的计算方法,对不同项目风险程度的多少进行分类,根据设备及其防护20%、相关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20%、施工项目的难易度30%、现场作业环境30%的比例,可将风险的等级分为低级风险、中级风险、高级风险作业这3个等级。(3)对现场作业风险的预报。经过风险评估之后,根据低级风险、中级风险、高级风险等级的划分,一般情况下,相对的风险预报也可以分为Ⅰ级预警、Ⅱ级预警、Ⅲ级预警并且刚好与所划分的风险等级想对应。在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相关的电业部门可以定期对项目的电力生产范围进检测,并且在每一个时期的检测与检修中对联合作业有可能出现重大风险的环节、项目本身以及一些客观原因所造成的改变以及一些疑似风险或者是曾经发生风险事故的部分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在现场作业的过程中,及时的包括现场风险、防范措施等内容在内的风险预警,在引起施工人员关注的同时,保证项目的质量。(4)对现场作业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有研究证明,发生电力事故的工程主要是没有对现场作业的风险有一个明确的判断以及正确的防范措施。现场作业的各个小组应该具备完整的类似操作许可证、工作许可证等方面的基本证件,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要进行操作,坚决拒绝违规行为。每一个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熟悉运用“安全工作守则”,在现场作业的过程中能够自觉与之对照,从而规范自身的作业行为。在对现场作业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调查分析的结果,在完善工作计划、现场作业指导以及工作票的基础上,对作业过程进行风险控制,站在完善施工作业安全控制机制的角度上,从而实现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安全隐患的排除,从根本上保证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出现Ⅱ级或者Ⅱ级以上项目风险预警时,要立即展开施工协调会,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对风险的关键点进行研究,现场作业的具体操作中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现场作业的展开,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要进行。在结束办理工作许可证以及工作票之后,作业小组的组长应该仔细交代本组的成员危险点与安全点的存在。严格要求本组成员要按照安全控制准则来进行作业。项目负责人应该定期的对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进行落实,真实地记录下措施完成的情况。现场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应该持《监督检查记录本》到作业现场进行监督,与技术操作人员进行交流,协助他们发现、控制现场的风险。每次现场检查也可针对监督检查表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未进行检查的项目要注明。

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控

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作业的过程中,相关的项目负责人以及施工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要采取积极的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通过深入的监督与管理,进行标准化的检查工作。在展开现场监督检查的工作是,经历才气标准化督查表。对于不同的作业类型标志不同的标准化督查表。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的重点在与关键风险点的控制,例如施工环境、施工设备、施工方法、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等方面。②在进行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时,相关的督查人员应该将工作中所观察与注意到的事项一一记录在监督检查记录本内,通过与施工人员的沟通,协助其对风险点进行控制与防范。③除此之外,在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有违章违规或者是没有严格按照安全控制措施来进行作业的情况,应立即提出。

风险防控论文范文第2篇

会计作为一门古老的管理科目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发生了质的转变,会计工作的功能从过去简单机械的收支管理、现金管理等实务性操作逐渐向参与企业全面管理、为企业决策者和经营者提供决策及管理数据支持的管理层面转移,因此会计工作自身的水平高低不仅体现了本部门的工作成效,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化成为了热门议题,但如何真正有效地实施会计信息化是每一个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1树立科学管理意识

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是建立在会计工作得到充分重视与配合的基础之上的,但目前看来,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管理者因为陈旧落后的管理意识而忽视了不能直接为企业获得经济收益的管理部门,尤其是不能真正了解财务会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所以企业管理者首先必须端正态度,明确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还要加强具体的会计知识及理论学习,这样才能在具体工作中真正起到指导与管控的作用,同时还要对当前应用于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充分了解,避免加强会计信息化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1.2推行会计档案管理双模式

所谓会计档案管理双模式就是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的模式,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会计档案在调阅与信息使用方面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因人为或非人为原因造成的数据遗失、错漏与篡改,提升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会计档案管理双模式推行的具体方面,首先要进行会计管理软件的及时开发与应用,现在市面上的会计档案管理软件五花八门,主要有定制软件与成品软件两种,成品软件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应企业一般化的管理工作需要并且在价格方面也相对便宜,其缺点是无法进一步实现功能拓展以及难以完全契合企业的管理要求。定制软件能够按照企业的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功能模块设计,是为企业管理工作量身定制的专门化软件,其缺点是如果想要移植会表现较差甚至出现不可兼容的问题,同时会产生从设计开发到人员培训等一系列支出,所以选择何种软件需要企业通过详细的自我分析及市场定位后做出决定,但不管是何种软件的使用都应该遵从科学合理适度的原则,切不可盲目攀比、好高骛远。

1.3加强绩效管理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其最终目的仍然是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因此在绩效考核工作方面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创新与加强。具体来说,除了需要巩固原有的在会计人员道德修养、会计工作基础实务技能方面的考核之外,还要针对会计信息化及软件操作方面进行内容增添,从而体现出绩效考核工作的实际作用,在绩效考核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被考核人员的考核成绩,更要加强考核结果的分析研究以及与被考核人员的沟通交流,及时获取一线信息,不断改革考核工作的内容及手段,确保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始终适应企业的具体管理需要。

2加强风险控制的对策

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提升及全面管理质量提升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管理工作方式的转变,出现了新的风险防控问题。如果无法做好风险管控,那么会计信息化在给企业带来推进的同时也将造成更大程度的制约与破坏。在会计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想要切实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优势,我们必须在风险防控方面狠下功夫。

2.1加强监控机制建设

人为风险是指因为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或者工作技能偏低而造成的数据错漏、遗失、篡改等,从而给正常的管理工作带来阻碍与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直接破坏的风险,应该加强监控机制建设,监控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设置以会计信息化人员风险防控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小组,通过审计人员的监管来加强对人员意识及行为的约束,在审计人员的任用方面应该推行内外结合的模式,即内部财务管理人员与社会专门审计人才共同参与,这样一方面能够实现审计工作与企业在会计人员监督约束具体要求方面的契合,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更加全面地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及会计信息化应用流程,确保会计信息化推广更加合理与科学。

2.2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风险是指缺乏与会计信息化相适应的制度而让管理工作无章可循,从而出现管理漏洞及问题。在制度建设方面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贯彻职务不相容原则,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行岗位轮替制度,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长期任职同一职务而滋生利己意识的危险,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财务会计人员熟悉相关职务的具体工作内容,帮助其形成全局意识,从而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要针对网络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推进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保护及安全管理等级,规范网络操作的行为,加强对各种硬件设备的保养与管理。

2.3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是确保会计信息化风险防控工作切实开展的重要手段,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应该包括3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建立风险防控数据库,数据库的信息不仅应该包括企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信息及解决对策,同时还要在全行业范围内加大经验积累与数据收集力度,确保数据库信息能够最大限度覆盖已知风险。其次是要就会计数据信息运行进行安全、预警、危险3个等级设置,并根据不同等级做出相应的应对反应。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定期开展风险预警及管理工作成效的分析与研究,就现阶段的风险防控成绩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时对下一阶段风险防控工作进行目标设定,这样才能确保风险预警机制始终适应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及全面发展需要。

2.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不论是为了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还是为了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的防控力度都必须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优秀人才队伍,因为管理工作和具体操作不论制度如何严密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头上,因此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现代企业的人员队伍素质建设不仅应该关心如何用好人,更要关注如何培养人。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实行新型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从职工进入公司开始就为其建立专门化的人员档案,档案内容不仅应该包括基本的工作绩效、日常表现、出勤率以及绩效考核成绩,同时还要增加人性化方面的内容,增加与被管理人员的交流时间及内容,不仅要关注他们在本职工作方面的能力与意识,更要关注他们其他方面的技能、专长及创新意识。通过这样的资料收集,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队伍及工作人员,能够更合理地进行岗位调配与调度,同时也能够让工作人员获得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稳定他们的工作情绪,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2.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巩固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现代社会由于社会意识及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机械粗糙的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实际需要。通过文化建设能够让会计信息化及风险防控从制度转变为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能够通过日常的渗透及影响让企业员工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何为会计信息化以及会计信息化推广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和风险,进而促使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配合各项管理工作,形成管理配合、人人有责的良性环境,帮助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及风险防控工作更加有序地开展下去。

3结语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内部建设工作都与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密不可分,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想要切实加强管理工作具体质量,就必须提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而现代企业彰显竞争实力及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准已经不再是资金投入量、人员投入量、产品数量及简单的市场覆盖率,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建设、经营、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对于企业全面建设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会计信息化一方面为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质量提升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但是在网络化环境中,会计信息化大力应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管理方面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及新风险,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寻找更好的方法加以应对。虽然提升会计信息化管理质量与风险防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也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不过笔者认为,只要我们端正态度、迎难而上,必然能够有效控制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使会计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最终推动企业的全面建设和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风险防控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第一位的管理。企业安全管理,就是要消除安全隐患,使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有效的安全管理预防体制与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做到安全管理奖罚分明,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

一、企业安全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首位

任何一个企业,特别是生产施工企业,都必须把安全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这是由安全管理的本质决定的。安全管理不仅仅关系到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企业本身的长远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就特别重视安全管理中的安全生产问题。1952年,在劳动部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批示:“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国家有关部门也要求劳动保护工作在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时,企业各级领导把关心生产与关心人统一起来,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为安全管理原则。后来,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出了“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口号。1957年,同志在中缅通航一周年的总结报告上批示:“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1959年,同志在视察井陉煤矿时提出:“在煤矿,安全生产是主要的,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这就形成了同志“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思想。从此,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就演化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到了新世纪,党和国家更是特别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在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并提出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特别强调要切实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很显然,党和国家要求我国的生产企业必须把安全管理放在企业管理中第一的重要地位。

我国理论界也从理论上充分论证了安全生产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强调安全生产在企业管理中第一的地位,并把企业安全生产称之为“第一管理”。祁有红、祁有金在其所著的《第一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一书中,把安全生产放在企业管理中第一的位置,并以典型案例充分说明安全生产在企业管理中的首要地位:1906年,美国钢铁公司生产事故迭发,亏损严重,濒Il缶破产。公司董事长B.H.凯理在多方查找原因的过程中,对传统的生产经营方针“产量第一、质量第二、安全第三”产生质疑。经过全面计算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还有事故影响产品质量带来的经济损失,凯理得出了结论:是事故拖垮了企业。凯理力排众议,不顾股东的反对,把公司的生产经营方针来了个“本末倒置”,变成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老凯理首先在下属单位伊利诺伊制钢厂做试点,本来打算是不惜投入抓安全的,不曾想事故少了后,质量高了,产量上去了,成本反而下来了。然后,全面推广。“安全第一”公理立见奇效,美国钢铁公司由此走出了困境。

美国钢铁公司生产经营方针的改动,既保障了员工的安全,同时也使质量、产量得到保证,凯里“安全第一”的口号和他的安全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功,震动了美国实业界。1912年,美国在芝加哥创立了“全美安全协会”,研究制定了有关安全的法律草案。1917年,英国也在伦敦成了安全协会。从此,“安全第一”的口号为许多国家的企业和管理部门所接受。由此可见,企业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

二、企业安全管理及其内容

安全生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安全管理远不止安全生产这一方面内容。企业安全管理既牵涉到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问题,又牵涉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因此,对于企业安全管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企业平时讲安全管理,多半是指生产方面的安全管理,即安全生产。所谓企业安全管理是指“以国家的法律、规定和技术标准为依据,采取各种手段,对企业生产的安全状况,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狭义的安全管理,包括物的安全状态与人的安全行为。从物的安全状态上讲,主要是指机器、设备、环境本身所具有的,即使出现人为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的安全状态。从人的安全行为来讲,主要是指从业人员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消除事故风险,和物的安全状态一起构成“人一机”系统的安全。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企业安全管理就是指涉及到企业安全的一切方面,即企业安全的系统管理。“广义的企业安全管理包括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以降低由于事故造成的安全成本;还包括企业自身的安全,主要是指企业资源供给的安全、企业经营的安全。”

企业安全管理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它既包括摆在企业安全管理第一位的安全生产,也包括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经营安全、信息安全、人力资源安全等。(1)生产安全。主要包括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建设安全等。(2)员工生命安全。主要包括员工生产过程安全、职业健康安全、员工必备的自我保护能力等。(3)经营安全。主要包括营业安全、资源供给安全、财务安全、资金安全、财产安全等。(4)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网络财务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企业商业信息安全等。(5)人力资源安全。主要包括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等。

就经营安全中的财务安全与资金安全来说,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反贪污受贿。贪污是企业内有关人员用非法手段私吞公款的行为。受贿是其出卖企业利益以换取客户私下授予好处的行为。

贪污受贿者往往手中掌握着很大权力,又善于钻规章制度的漏洞,因此很容易逃避监督,犯罪痕迹掩盖得比较严密。贪污受贿金额往往数以万计,企业常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所以,白领犯罪是最隐蔽最危险的企业安全事故。(2)反诈骗。诈骗是在正常交易中由于客户的欺骗行为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最常遇到的是金融诈骗,诈骗者的目的在于直接骗取钱财。在实际管理活动中,企业还会遇到客户供应原材料或设备以次充好,购买企业产品者虚报损坏索赔等各种诈骗行为。

就企业财产安全来讲,企业要做好以下工作。(1)反盗窃。企业常蒙受被盗窃造成的损失。不法之徒偷窃企业财物,从现金、贵重物品到产品、设备配件、原材料,几乎无所不及。行窃者既有企业外部人员,也有防不胜防的“家贼”。近几年还有企业内外互相勾结的有组织犯罪出现,甚至发生哄抢企业财产的事件。因此,采取有效的反盗窃措施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2)反破坏。破坏是故意损毁企业设施的行为。破坏者有恶意动机,使企业受损却不一定使行为人受益是其独有的特点,破坏者常常是企业内部人员。在企业改革不可避免地触及某些人的切身利益和企业内部收入拉开差距的情况下,加上某些管理人员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容易引起不满,激化矛盾,个别企业内部开始出现破坏活动的苗头。企业管理者应及早提高反破坏意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3)反侵害。侵害是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施加的损害行为。企业受侵害的范围很宽,可以是企业的有形资产,也可以是企业的名誉等无形资产,还可能是企业员工人身安全。侵害人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社会组织或法人。国有煤矿受地方、个体采煤户的侵害是典型的企业受侵害事件。所以,反侵害对企业安全管理至为重要。

就企业信息安全来讲,主要是做好反失密的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时一条信息会关系到企业的命运,涉及数百万元的得失。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有权拥有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财务状况、客户关系、组织人事、发展战略、技术工艺、营销策略等方方面面,又称企业商业秘密。

三、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需要企业甚至全社会配合,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下面仅从企业的角度来谈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管理领导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制度,企业生产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等管理制度,企业经营安全管理制度,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企业人力资源安全管理制度等。

1.建章立制,把安全管理列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组织,层层分解责任,做到横要到边,竖要到底,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做到人人具有安全意识,人人对企业安全负责,把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建立定期安全制度检查,实行专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安全经营。

2.加强企业保卫队伍建设。企业保卫工作不只是企业领导的事,也是每一个企业员工的事。要全面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做好企业安全保卫工作。要抓好三支队伍,即治保会、值班警卫人员和保卫干部的建设,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

3.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保护工作的领导。企业领导要加强员工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员工遵章守纪,尊重科学,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坚决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卫生和健康。加强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的管理监督。

4.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执行经理(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二)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目前多数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缺乏激励机制,突出表现是安全奖吃大锅饭,或有罚无奖。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预防,而不是事后处理。有罚无奖,常常使受罚人只认倒霉不认错,其他人袖手旁观,觉得事不关己。因此,安全管理的激励机制应当克服上述两项缺点,重奖预防事故的有功人员,通过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使有功者成为企业英雄,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安全生产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严肃处理,触及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安全教育工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在企业每年的各项先进评比活动中,要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突出安全生产奖励优先,奖励额度也应体现优先,促使员工自觉养成安全行为的习惯。

建立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是当前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件大事。一是要创新安全理念。必须树立安全生产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第一的理念。安全生产需要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恒久坚持。二是要加强安全技术创新。安全技术创新就是在现有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始终不断地在现代技术领域增大智力和资金投入,通过开发新技术、投入新设备以及运用先进科学的管控手段,实现最为安全、经济、快捷的生产过程,保证人、设备、系统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三是要创新监管手段。要通过组织安全监管人员学习培训,强化源头管理;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综合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使企业党政工青都来关注、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过程。四是要创新监督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安全监督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要以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为基础,建立职责明确、相互协调、高度统一的科学体系。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建立持续改进与创新的机制。

(三)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教育体系

据统计,近几年全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80%以上发生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小企业;每年职业伤害、职业病新发病例和死亡人员中,大多数是农民工。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农民工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较低,往往都只能在矿山、建筑等劳动强度较大、危险性较高的行业从事工作,本来危险系数就较高,加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较差,致使安全事故频发。

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教育体系,首先是抓好岗前培训教育,把安全管理列为其中重要内容。特别是生动的案例教育,能给职工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岗前培训的重点放在怎样当好一个企业员工的价值观教育上,而不是放在具体技术方面,这样对以后的工作效果更好。上岗后再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每逢晋级提职,安全管理都列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在大企业中,有专职从事安全管理教育的培训人员。企业针对自身特点,编好安全管理的口诀或格言,有自己的案例。这样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安全管理教育体系。

(四)建立安全道德运行机制

安全道德运行机制就是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道德的、行政的综合手段,对企业职工的安全道德行为进行指导、规范、约束和监督。

1.建立健全安全道德规范。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衡量职工安全道德的一把尺子。企业必须从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人手,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安全道德、企业安全生产决策道德等行之有效的道德规范,推动企业安全道德建设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

2.实行安全道德目标管理。实行安全道德目标管理就是要把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道德规范建设有机地融入企业目标管理之中,做到与生产工作同步要求,与安全工作同步管理,与经济成果同步考核。

3.建立安全道德激励机制。要使企业安全道德在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把安全道德与安全责任制结合起来,在考核职工安全生产工作时,把安全道德评价结合进去。

风险防控论文范文第4篇

(一)缺乏完善的营销风险管理体系电力企业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始终坚持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多将工作的重心放在营销策略的安排设计方面,将营销策略的研究推向了高峰,却对营销风险的管理重视不足。近几年来,电力市场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完善的发展道路,使得电力企业面临的营销风险更加紧迫突出,主要体现为用电缴费拖欠带来的经营风险、客户服务中涉及的法律风险、客户违约造成的客户信用风险、供电可靠性差造成的企业信用风险。特殊供电类型带来的社会责任风险以及电力运行、检修和客户用电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存在给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在电力营销工作中应加强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维护电力运行的安全。

(二)电能产品销售环节薄弱电能产品的销售是电力企业获取经济收益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电费收取、电价管控、供电量及线损管理等等,在电力经营中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直接体现电力企业的经营及发展的基础和业绩。其中,电费管理工作中常发生的风险包括电费收取内部监管制度是否落到实处、监管内容是否全面;营销部门能否对用户的拖欠电费情况进行实时掌握,掌握之后能够制定有效的电费催收制度,制度的效果如何;电费是否流入专用账户;对于长期欠费用电或违约用电的用户是否已按规定另收滞纳金或违约金;电费发票的管理体系是否完善等一系列内容。在线损管理当中,主要风险类型有营业管理损失风险及计量技术管理损失风险。引起营业管理损失风险的因素较多,如用户违章用电、私自安装其他设备窃电、抄表时出现的漏抄或错抄及抄表延迟引起的电量损失等均会导致营业管理风险损失;而计量管理损失风险则主要由计量设备误差及接线错误、电能表超误差运行、二次回路的导线连接方式不到技术标准、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虚连或断开、电压损失超出可接受范围等因素引起。为了尽量避免上述风险的发生,降低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首先应制定严格的线损管理制度,从而确保线损四分管理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实施强有力的核抄收管理措施,使电能计量设备的技术和管理到达行业标准,并对窃电等违章行为加以彻底清查。

二、以营销稽查促营销风险防控

(一)营销稽查可以有效识别风险的存在为了对电力企业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主要的工作手段就是对大量的统计数据展开分析。在反复的数据分析整理过程当中,能够得到较为客观准确的风险警示。由于电力营销工作涉及到的业务范围较广,因此在管理监控过程中面临的情况往往也比较复杂。管理人员必须对每一项业务中的风险点进行监控,并将风险加以准确识别预防,而这种监控工作的主要手段就是营销稽查。在营销稽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能够对业扩报装、核抄收监管、计量管理、用电情况调查、服务质量调查等多个不同的业务环节进行深入的掌控,其主要方式包括常态稽查与专项稽查两种,能够及时发现专项业务中的漏洞及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并积极进行调整,不仅能够识别风险,同时也为营销风险的分析整理工作留下了可靠的资料和数据信息。

(二)营销稽查可以对风险进行准确估测能够对电力营销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之后,还应对风险加以合理估测,即对该风险情况的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进行预先估测。风险估测工作必须以风险识别为基础来开展,对各项风险事件出现的几率、循环周期、频率等基本要素以及一旦发生对电力企业和用户服务带来的损失进行最大程度地预测,划分出风险处理的优先等级,这样才能使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得到充分的保证。风险估测的基本工作方式包括常态稽查和专项稽查两大类。无论应用哪一种稽查方法,都应对稽查结果进行如实记录,以便于对稽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把握,从而对风险发生的条件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并对风险带来的损失情况和后果加以准确评估,使其作为是否对风险进行处理及如何处理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再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确定整改方式和防控手段。例如,在一个运行周期内,可集中针对客户反映较多的问题加以重点审查并处理,对其性质和原因展开集中讨论分析。

本文通过对营销稽查对降低电力营销风险的作用进行分析,指出加强电力营销风险管理对电力企业的重要意义。为了使电力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提供更优质的电力服务,电力营销的风险管理工作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对电力营销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进而说明了风险管理工作的巨大作用。同时,又提出了以营销稽查促营销风险防控的观点,论述了风险管理的意义所在。\

风险防控论文范文第5篇

1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

1.1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财务制度

财务制度是根本,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医院没有财务制度,那它的财务管理将是一盘散沙。财务制度要根据《会计准则》及《财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在此基础上,要符合专科医院的实际情况,体现出其自身特点。制度的制定要进行充分的讨论,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容易改变,可以说,制度的确定为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提供了主要依据;贯彻执行是关键。只有在实际活动中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才能发现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调整,使之积极符合现实需要,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医院没有完整的财务制度,这极大地影响力财务工作的开展,将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

1.2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训

以人为本,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越好越能较好的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从而医院财务管理能得到更好的实现。笔者认为应建立财务人员考评体系,对于一名财务人员上岗之前应进行专业知识测试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后,方能上岗。在岗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适应新时期新要求,对没有能够通过考核的人员应再集中进行培训,同时要实行薪金与考核成绩、工作业绩挂钩。

1.3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

随着国家各种法律法规的健全,熟悉掌握法律知识,加强法律规范意识成为财务人员新时期的新要求。在财务制度中严格实行“一支笔”签字制度,责任明确,杜绝财务人员的随意性,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1.4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不仅要独立、客观、全面、公证审查医院各项经济业务,了解、监督、测试、评估医院内部财力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有效,确定有关经济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业务活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评价医院财务目标是否达到,而且要及时向管理层揭示、反馈医院当前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风险、薄弱环节与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财务控制系统,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综合效益。财务控制系统融于医院财务活动各方面和全过程,关系到财务工作的成败,上述各项财务控制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有机整体。因此,在实践中医院不能仅强调某一方面,忽视其它方面,而应在财务控制目标统筹下加以综合设计,通过有效控制,使医院财务活动按预期方向和目标有序进行。而一套设计科学的财务控制系统,无疑能为医院财务管理目标乃至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卓有成效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2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

2.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是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医院经济活动全过程,通过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以财务报表、预算指标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一般方法,达到整体控制风险的目的。医院应建立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为主的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资产负债率制约着医院的发展规模与结构,同时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要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在改善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现金流量两方面下功夫[3]。

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的建立对医院确定长期发展思路意义重大。医院在确定其自身发展规模时应重视其规模的质量,即规模结构的合理性。其中,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速资金周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保持合理的比例。负债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能动态地根据自身实际,考虑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负债比率;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权益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精心设计权益架构,重视投入产出率,增加自身的资本积累。此外,还要优化现金流,也就是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投入产出率,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和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

2.2规范债务管理控制

医院举债规模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医院举债规模涉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涉及举债医院的发展方向、医院规模、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以及医院所在地的经济水平等因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2]。医院应立足自身条件,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一步规范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2.2.1建立贷款监督机制。监督内容包括贷款额度、使用方向、使用效益等。医院对贷款项目的论证必须实行“三公开”,即立项公开、论证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银行、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督,形成由主管部门牵头,社会、银行和广大员工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

2.2.2加强贷款资金使用和管理。医院必须加强贷款资金管理,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通过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责任落实、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

2.2.3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贷款医院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保证还款资金来源。

2.2.4加强贷款管理与财务分析,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建立贷款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

2.2.5建立有偿备用金制度,通过有偿备用金的设立和筹措,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3加强预算管理

医院预算是根据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医院应当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定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1]。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以此保障资金支出有预算可依,避免盲目投资,但也要避免过繁过细,如果医院预算对极琐碎的支出也作细微的规定,就会使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自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医院经营管理的效率。要一方面要使预算更好地体现医院整体目标规划,另一方面应适当掌握预算控制的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1]。

4健全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保障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手段。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将有助于营造安全、高效的资金运行环境,有效实施资金安全防范,确保资金效益的发挥[1]。

营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医院管理层应充分重视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将资金的安全作为控制的主要目标,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使全体职工特别是中层以上的干部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参与财务内部控制。

构建安全高效的会计系统,从会计业务流程中涉及资金业务的重点环节着手,通过建立会计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加强资金内部控制,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及医院内部的财经规章制度。各类收费票据要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向财政部门领取下发到收费处,收费处开具后经审核款、据相符无误后,将收据存根、收款日报表及缴款单一并上交财务部门进行二次审核进行登记入账,以此增加收费管理的透明度[2]。

着力构建规范的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为合理地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实施管理指令、化解财务风险而采取的财经政策和程序。控制程序的关键控制点主要在机构设置、授权批准、职务分工、财务预算、财产安全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应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基本原则,明确涉及资金支付和流动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和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制度;建立严格的资金收付授权批准制度;建立财务重大事项(包括大额资金收支)报告制度等等[3-5]。

5结论

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应当从过去仅有收入支出管理转变为资本运用的管理,从被动的风险处理到主动的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医院要生存并发展壮大,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敏感应对医院财务风险,做出及时诊断,减少财务风险的损失,确保医院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讲座[N].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2]成文东,谈非营利性医院财务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商业会2008(7.14):34-35.

[3]秦银河;滑茂善;张铎;谢伟斌;鲍玉荣,医院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11).

[4]雒敏,试论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01):18-19.

风险防控论文范文第6篇

目前,审计业界对内部审计的风险暂无统一的内涵表述。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表述虽存在差异,但业界普遍认同内部审计风险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不可控的客观风险,如:审计对象、法律环境、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及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等;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审计后发表的不恰当的审计结论引发的主观风险。

2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现状及主要风险分析

2.1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总体情况近几年,烟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企业领导对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随着烟草企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更好地保障企业科学运营管理、提升企业规范化水平,成为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控的重要任务。

2.2烟草企业存在的主要内部审计风险

2.2.1客观风险

2.2.1.1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引发审计风险首先,烟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设机构之一,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从审计立项、实施、复核、出具审计结论的全过程,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企业管理层意志的影响,存在需要审的审不了,不想审的必须审的现象。其次,机构设置不合理。部分烟草企业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存在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况,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2.2.1.2内部审计业务扩展导致审计风险目前,烟草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已从早期的对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扩展到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运营效益管理审计等,凡是对企业经济活动有影响的业务都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审计业务面的扩展对内部审计风险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2.2.1.3内部审计取证来源有限形成审计风险部分违纪违法行为涉及的资金流动面广、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等问题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而内部审计取得相对可靠外部证据的能力较弱,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和取证难度较大,从而严重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容易导致审计误判,大大增加了内部审计风险。

2.2.1.4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不健全增大审计风险尽管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办法,但成体系并以法律形式下达的《内部审计法》至今没有出台。烟草行业近年来就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出台了一些规定,但缺少细化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对审前调查、审计底稿多级复核、审计质量控制等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环节和风险点没有可行的风险防控指导性文件,从而增大了审计风险。

2.2.2主观风险

2.2.2.1内部审计手段落后由于审计目的和被审计事项的实际情况等不同,审计重点、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也会不同。目前烟草企业大多采用相对落后的制度基础内部审计甚至是账项基础内部审计,可能导致审计时间延长、审计成本增加,甚至可能遗漏重要的审计内容,未能收集到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导致审计风险。

2.2.2.2内部审计方法和程序不当基于对企业内控体制的充分信任,烟草企业的内部审计一般过分依赖于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测试,忽视了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其他环节。内部审计实施中一般偏好选择时间成本、人员成本、其他资源成本等相对最小的审计方法和程序,过分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压缩甚至取消必要的审计程序,使内部审计风险增大。

2.2.2.3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烟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多为财务人员转型,财务会计知识较为丰富但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对企业经营管理、工程技术、信息化等方面了解不足,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少。

2.2.2.4内部审计评价范围、方式不恰当内部审计评价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落脚点,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工作风险。目前,烟草行业内部审计仍然以事后监督和评价为主,事前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都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对社会和员工关注的热点、企业管理的重点、制约企业效益提高的难点、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多发点的审计评价过少,不能做到科学、准确地评价和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现实情况,全面、客观地指出审计对象的问题和责任。

3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3.1完善机构设置,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独立性烟草企业要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独立、客观、公正的开展,一是应明确内部审计机构不得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如整顿办、监察部门、招标办、采购办等)合署办公,确保审计机构的独立;二是保障审计机构和人员在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报告等方面能实现实质性独立,确保审计流程的独立;三是内部审计工作要直接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以强化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行政职能的独立。

3.2更新技术方法,强化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烟草企业内部审计要更新审计技术和方法,以便及时、有效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深度与广度。①加快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实现对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对接,提升审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②改变传统的账项基础内部审计,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识别、判断、衡量、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合理选择风险规避、降低、分担或承受等审计策略,从而降低审计风险;③借鉴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先进经验,学习国内外内部审计的前沿技术。

3.3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有力保障。一是要建立内部审计责任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科学分工、合理定责,避免审计越位、缺位形成的审计风险;二是形成层次清晰、要求明确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规范,细化审计工作要素、梳理审计工作环节、控制审计项目的关键风险点;三是建立健全审计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重点建立审计项目组长(主审)负责制、审计底稿三级复核制、审计督查制、审计项目质量考评制度,把好每个审计项目的质量关,从而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控程度。

3.4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能力水平审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质量高低,是决定内部审计风险的核心因素。要提升审计人员素质,一是建立严格的审计人员准入机制,坚持执证上岗,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道德品质过硬的人员吸收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打造复合型高素质审计团队,以适应审计工作发展需求;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内审人员广泛学习业务相关学科,积极作好工作相关知识储备,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三是引导审计人员总结工作经验,完善审计手段,掌握灵活的工作方法,形成必要的职业谨慎,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风险防控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贷风险控制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一)风险的含义

目前在风险管理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是;风险是指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它包含了损失与不确定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人们难以确定何时、何地、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这便构成了一种风险。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亦有盈利的一面,损失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失败,盈利面带给人们的是希望和成功。同时“主观说”所指的风险是关于损失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范围包括发生与否不确定,发生时间不确是,发生状况不确定和发生结果不确定。“客观说”认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可用定量的手段加以衡量的,并且在同样情况下对所有人都相同。

(二)商业银行风险及信贷风险的含义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商业银行风险的承担者是与其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实体,如居民、企业、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

(2)商业银行风险与其收益是成正比例的,风险愈高,蒙受经济损失的概率愈大,但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3)商业银行风险可以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使经济系统形成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机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也有盈利的一面:狭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只有损失的一面,这正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也正是这种狭义的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子(利率和汇率)的不利变化或由于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因为产生信贷风险的原因不同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区分为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信贷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子的不利变化而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损失的大小,其市场因子主要有利率和汇率:而商业银行信贷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违约而带来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银行从诞生起就一直面对信贷的信用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主体和信贷主体目标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这些多样的追求目标有些是共容的,而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的主体目标则相互矛盾,甚至互相冲突,体现出排他胜,借款人与商业银行的这些信贷目标往往是不能同时满足的。高的贷款利率意味这商业银行收益的增加,也意味着借款人经营压力的增加;而借款人对超额经营利润的追寻表示他们有承担更多风险的倾向—因为往往高收益与高风险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倾向则会降低贷款资金和银行利益的安全性。对排它性信贷目标的追逐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和借款人利益的相互较量的过程,信贷道德风险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或提高了。

首先,信息不对称虽然不是引起道德风险的唯一原因,但确实客观存在的事实。信贷业务中的主体,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具有“经济人”的特征。主观为己的“经济人”在追求“个人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会产生扫除阻碍利益扩大的障碍的动机。一旦客观存在的规则和道德原则对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形成约束,“经济人”就会产生冲破这些束缚的冲动,增加自身不道德行为发生的概率。

其次,任何规范、程序、制度都是不尽善尽美,无懈可击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也不例外。即便不违反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使自己在信贷目标搏弈中处于优势,信贷主体会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的空缺和漏洞,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及防范控制策略

(一)市场约束是通过影响银行的成本和收益,从而影响银行的利润率而发生作用的。因此,加强银行业市场约束最为核心的条件是银行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能够自主经营。而要促使我国银行真正成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营主体,其治本之道是改革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要建立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来行使完整意义的所有权,并根据市场化盈利经营的要求选择和监督经理层。要建立对经理层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降低政府对商业银行的行政干预等非市场化、非透明的方式影响银行的经营行为。其次,在股权结构方面,要通过股权的多元化促进产权边界清晰,通过引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战略机构投资者,从而推进银行股权的适度多元化。

(二)要发挥市场约束的作用,需要构建和培育一个完整、统一、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和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首先,要求金融市场的交易行为、方式、价格均为规范和公开的,价格一利率能够自由变动,不受政府管制,能够对资金供求状况作出灵活的反应;其次,要求市场不是垄断的,具有竞争机制,使市场主体进行公平、正当的竞争;三是要求市场资源都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市场主体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准则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三)要发挥市场约束的作用,需要适当调节银行产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总供给远远超过总需求,或是总需求远远超过总供给,市场约束都会失灵。但在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的情况下,市场约束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因为银行客户成为市场的主宰,市场的选择功能能够发挥作用,迫使银行对利率市场信号作出积极反应。

(四)强化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有关信息,充分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目前改进我国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最佳选择就是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就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的一系列文件,依据其确立的原则、标准和建议,做到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核心披露与补充披露相结合;定量披露与定性披露相结合,并兼顾成本与效益。

参考文献:

[l]陈四清,试论商业银行风险全过程控制,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7期.

[2]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6月.

[3]李子百,《投资银行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一10.

风险防控论文范文第8篇

根据组织架构的调整、业务流程的优化、业务接口的变更,中心每年定期开展廉洁风险排查工作,持续修改完善廉洁风险防控措施,不断完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和体系。

(一)制定计划,培训部署。

制定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实施计划,明确风险排查目标、范围、任务和时间节点,进行廉洁风险排查动员,开展业务培训和工作部署,按“明确岗位职权排查识别廉洁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的步骤,重点排查新线重大物资购销、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方面人、财、物、制度、流程的廉洁风险。

(二)全面排查,分级管理。

针对外部环境、权力结构与授权、制度机制、权力运行等因素排查部门廉洁风险;针对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因素排查岗位廉洁风险。中心排查出廉洁风险点共266个,核定高等级风险39个、中等级风险201个、低等级风险26个;制定防控措施500余条;编制中心廉洁风险防控图表、《中心廉洁风险信息库》和《中心廉洁风险防控矩阵手册》,对廉洁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分类设防、分层控制。

二、严防——将风险防范关口前移,营造廉洁自律的环境

以“事前防控”为主,按照“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将廉洁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在廉洁风险事件发生前,重点采取廉洁风险防控教育、廉洁风险提醒、廉洁约谈、廉洁制度建设等措施加强廉洁风险防控。

(一)正面教育——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廉洁专项教育。

以效果为导向,重点抓好党纪国法教育、廉洁党课教育、岗位廉洁从业教育、员工素质教育、廉政文件专题教育、保密教育、合作单位廉洁教育等9类廉洁教育。

(二)反面教育——注重效果,层层深入开展警示案例教育。

一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员工参观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廉洁警示宣誓活动;以反面教材进行深刻剖析,增强工程管理人员对腐败的辨别能力。二是开展“以案说廉”系列教育,通过学案例讲故事看教育片谈感想案例剖析,层层深入开展案例教育活动。

(三)提醒预防——抓好谈话教育,强化风险提醒。一是深化廉洁谈话。

抓好各类合同谈判廉洁谈话、出差人员廉洁谈话、管理人员任前谈话。二是加强廉洁风险提醒。加强廉洁信息收集、反馈与风险防控,每月定期《中心廉洁风险提醒月报》。三是加强节假日廉洁提醒。在春节、五一、端午等重要节假日前通过邮件、飞信、会议传达等方式提醒员工廉洁自律。三是加强诫勉提醒。对发现不廉洁的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对不良行为作出及时警醒,防止事态蔓延。

(四)环境预防——弘扬正气,营造廉洁氛围。

一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感召人;二是表彰宣扬“勤廉地铁人”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弘扬正气;三是廉洁文化上墙,将总公司十二字廉洁文化理念“诚实做人、干净做事、共享幸福”、各种廉洁格言警句、廉洁板报图片等上墙,潜移默化地引导员工尊廉、崇廉。四是建立廉洁谈话室。建立车辆新线部、通号新线部、AFC新线部、工程管理部廉洁谈话室,在合同谈判、项目洽谈、工作交流等业务活动中发挥廉洁环境自我约束和相互提醒的作用。

三、严控——强化内外部监督,“人人都是廉洁风险防控监督员”

同步加强“事中防控”,建立切实可行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着重强调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合同谈判、材料采购、工程计量管理、变更管理、项目验收及结算等廉洁风险易发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外部监督旨在整合社会资源,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外部制约,堵塞权力漏洞,实现由静到动,由软到硬,全面、系统地预防监督控制。

(一)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人人都是廉洁风险防控监督员”。

加强廉洁风险防控队伍建设,一是抓好纪检监察网络建设,各部门明确一名兼职纪检监察员,健全纪检监察员队伍,加强专兼职纪检监察员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二是组建廉洁信息员队伍,由中心及各部门专兼职纪检监察员组成廉洁信息员队伍,每月定期收集、反馈本部门廉洁信息尤其是廉洁风险信息。三是全员反腐倡廉,“人人都是廉洁风险防控监督员”。发动全体员工人人都当廉洁风险防控监督员,加强互相监督,促进全员共同防控廉洁风险。四是加强招标、比选、合同谈判监督,抓好合同谈判过程记录;加强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关键时期的监督及风险防控。五是建立健全地铁工程建设廉情预警机制。抓好“重大项目廉情预警评估系统”信息化建设以及运营工程项目廉情预警机制建设。

(二)推动廉洁共建,加强外部监督。

将廉洁建设向外延伸至合作单位,使之成为相互监督制约的有机整体,共建内外部廉洁地铁工程。一是成立工程建设监督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调配合,整合形成各种监督合力。二是加强外部监管,加强对地铁建设资金的监管,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对重大项目的检查,加强地铁工程项目的审计。三是公开纪检举报电话、纪检信箱,向合作单位发《廉洁公开信》,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四是签订共建协议,加强廉洁共建。2013年,中心与67家外部合作单位签订了《廉洁共建协议》;2014年至今,中心根据供货商数目多、类别多、较分散等特点,分部门、分类组织开展廉洁共建约谈、座谈、交流等专题活动共7批次,不断激发部门“自转”的活力和开展廉洁建设的动力,促进中心廉洁共建水平与廉洁风险防控效果整体提高。通过采取严管、严查、严防、严控的“四严”举措,中心成立至今稳健发展,廉洁保障作用明显,各阶段新线建设及运营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各年度投资与支付目标超标完成;无发生承包商、供货商群体性上访事件,无发生廉洁安全事件,无发生员工违法犯罪事件;高起点高标准搭建中心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打造了一支风清、气正、廉洁的员工队伍,有效杜绝“建设一批工程,倒下一批员工”的现象发生;真正实现了“建设一批新线,成长一批员工”的目标。中心党总支被评为“总部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心在总部2014年度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评比中名列第一。

四、结语

“四严”措施在地铁工程建设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有效的廉洁风险防控举措。今后,广州地铁运营新线建设与筹备中心将继续深化落实“四严”措施,不断完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与体系,努力促进中心廉洁、稳健、可持续发展。

风险防控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风险预防原则国际环境法国际习惯法成本——效益分析

一、风险预防原则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水平日益腾飞,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可是这些都并不能否认我们每天处在一个无法衡量风险系数的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现实。从非典到H1N1,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这些都一直在告诉我们,风险是时刻存在的。

论文百事通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大自然的无情和新技术的适用都给人类带来潜在的风险。如何应对各种天灾或者人祸造成的风险,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合理的成本基础上预先防范风险成为当今许多政府的必然选择,法律意义上的风险预防原则也随之而生。

风险预防原则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环境法中“vorsorgepnnzip”这一概念,并逐渐发展到区域环境条约中,如1984年的第二届国际北海保护会议中发表的《伦敦宣言》就对风险预防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保护北海免受最危险物质的有害影响,即使没有绝对明确的科学证据证明因果关系,也应采取风险预防措施以控制此类物质的进入,这是必要的”。《伦敦宣言》也就因此而成为第一个明确阐释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文件。

对于风险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principle)的完整定义在国际习惯法上尚无确定的表述。但是诸多学者均把《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的第15项原则作为其较为权威的表述,即“为了保护环境,各个国家应该根据各自的能力将风险预防方法广泛运用。只要存在严重的威胁或者不可逆转的损害,缺乏充分的科学确定性就不能被作为一个原因来推迟采取阻止环境退化的成本—效益措施”。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在其来自l998年《温斯布莱德共同宣言》:当一项活动对人体的健康或者环境产生危害的威胁时,即使有些因果关系没有得到科学上的充分确定,也应当采取风险预防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由活动的支持者而非公众承担证明责任。在其他国际条约中也还有诸多关于风险预防原则的表述,例如《联合国世界自然》中规定:“当潜在的不利影响为充分了解时,活动不应进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的前言部分论述到:“当存在着生物多样性大量减少或丧失的威胁时,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不应被用来当作阻止‘采取措施来避免或最小化这种威胁’的理由……”;其他还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赫尔辛基公约》等等,数不胜数。这些定义都大同小异,均旨在表述:科学并不能永远扮演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以有效保护环境的角色,过度依赖科学证据可能会导致环境保护措施缓不救急,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科学上的依据尚未充分时,也应当适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免危害的发生或者扩大。因而,风险预防原则便是要求在环境和资源决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那些明显的确定的危险,而且对那些较小的缺乏科学确定性的负面影响也应谨慎处之。

虽然说风险预防原则是国际环境法中最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一项原则,并且在诸多国际条约中都有其存在的影子,对此有学者评论到:“1990年以后的国际环境法文件几乎都采纳了风险预防原则。”可是不可否认的是对于风险预防原则的确切表述还尚未形成,由于各国的立场、利益各异,国际间关于风险预防原则的定义、实质内涵、适用要件乃至其国际法地位均欠缺共识。所以,在国际上对于该原则的实际运用还存在许多需要不断努力的空间。

二、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条件

正如前文所述,风险预防原则仅是一个大的框架体系,具体的内容还需要不断地填充,所以在适用上还存在模糊性。为了避免由此带来的法律裁决上的不确定或者基于公平合理的原则,许多学者均提出了几项在其适用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条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上的不确定性。科学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目前科学家对于人类活动对未来各种可能的情况还不能给予充分肯定,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后的全球与地区效果、转基因产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都属于科学的不确定性问题。风险预防原则的前提是存在科学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对某种活动或事物的危险或损害没有科学上的肯定性结论。鉴于这种危险的可能存在,我们理所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积极阻止这种危险的发生。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根据常理推断,一项活动理应会造成某种环境风险或危害,只是欠缺明确的科学证据来证明该风险是否会发生;其二,某种风险将会发生或可能已经存在,但无法证明造成该风险的原因为何,即所谓的因果关系不明确。

第二,风险评估的必要进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风险的不可避免,由此我们不得不对风险的系数值进行一定的评估,即对哪些风险应当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准确的衡量。有的学者将其称为风险阀值,也就是说在哪一个维度范围内应当采取风险预防原则,在阀值之上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阀值之下则可不作为。当然,阀值并非确定不变的,会随着每一项活动危险性增加的来降低其系数值,即高风险低阀值。

第三,成本——效益分析。有学者指出:对环境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如过度强调风险预防原则,将可能牺牲其它社会福祉,因此,如将其它社会、经济因素纳入考量,对具有科学不确定性的环境风险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将会是一种高成本的风险管理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运用风险预防原则来阻止某一活动的进行时是否能产生更大的收益,包括经济的或环境的。风险预防原则似乎是保护一种处于不利地位的情形免遭疾病、意外事故以及死亡风险,但是它是一种粗略的、有时是建立那些各个目标的不正当的方法,这不仅是因为它可能甚至已经被强制运用在某些情况下,其中,风险预防原则很可能会伤害到子孙后代,损害而非帮助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对此,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也有所体现,其表述为: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必须是符合成本效益的以符合全球的利益。由此可见,在对风险预防原则进行适用时,一定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确保收益大于成本。

第四,举证责任倒置和严格责任原则的运用。即在对该项原则适用与否的问题上,应该由开发者负担证明他们的行动将不会引起严重的或不可挽回的环境损害的举证责任。毕竟开发者掌握着较为全面的资料信息,加之通常开发者都是社会的强势方、经济基础扎实,而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的相对人掌握的信息相对匮乏,地位相对较低且经济基础薄弱,故很难举出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如果按照传统的举证原则,即“谁主张,谁举证”,相对人将会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承担败诉的风险。所以,在适用风险预防原则的过程中应采用举证责任倒置,有开发者承担举证责任,以此保护处于不利地位的相对人。也就是说,风险预防原则使环境案件的举证责任倒置了。同时严格责任原则的适用保障了举证责任的倒置,也激励了预防可能会产生不确定的环境影响或后果的活动。

三、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法地位

目前学界对于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法地位还存在一定争论,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认为风险预防原则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习惯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认为风险预防原则不是国际习惯法的基本原则;第三,认为风险预防原则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国际习惯法的基本原则。对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究竟什么是国际习惯法的基本原则。根据《国际法院公约》中的相关规定,国际习惯法必须满足两个要件:“常例”与“法律确信”。推之,国际习惯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为各国所普遍适用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指导性的规则。

支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风险预防原则已经被诸多法律文件所援引,且法院在一些判决上已经对此加以适用,例如在“MOX核燃料厂案件”中的运用。此外,虽然说风险预防原则总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软法的性质,但是软法也是法律,也应该为各国所遵守,某些国家不遵守该项原则,是其不履行义务的表现,并非是该原则不具有约束力。

支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确认为,虽然一些法律文件中对此有所表述,但是十分模糊和空洞且不具有公信力,且各国对此尚未达成一致,所以不能满足其普遍性的要求。加之,其作为软法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因此,在其被完全接受之前,不宜作为指导性的规则成为判决案例的依据。

也有一些学者主张第三种观点,即风险预防原则是正在形成中的国际习惯法的基本原则,本文也持这种观点。具体依据如下:

首先,从国际条约来看,《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里约宣言》、《鱼类协定》等等都对此原则有所表述,但是其内容仍不统一,这对于此原则的适用必然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国际条约是国际习惯法存在的权威证据,但是不能据此就将不具备统一性的原则援引为指导性规则,否则将造成司法的不确定性。

其次,从国际判例来看,目前对于该原则的适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案例:“MOX核燃料厂案”、“南方蓝鳍金枪鱼案”、“新西兰诉法国核试验案”、“荷尔蒙牛肉案”、“匈牙利诉捷克盖巴科斯夫——拉基玛诺大坝案”。这些案件中均没有直接表述为“风险预防原则”,而大多表述为“谨慎与慎重(prudenceandcaution)”或者“风险预防方法(approach)”。

最后,从国内立法及实践来看,国际习惯的形成需要有足够数量且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的国家实践,这并不是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存在如此实践,但至少部分国家应具有此种实践。德国和瑞士最早对风险预防原则进行了规定,随后,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也对此作出相关规定,各国的司法实践也表明,该原则正在被广大法院运用来作为裁判的依据。

由此可见,风险预防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国际习惯法基本原则的要求,但是由于尚未达成共识导致把其直接归入为国际习惯法的基本原则过于草率,并且其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尚需各国统一,所以将其认定为正在形成中的国际习惯法基本原则最具有合理性。

四、发展中国家在风险预防原则之下的“窘境”

从表面上来看,无疑风险预防原则起到预防性的作用,减少了一些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可是由于该原则在适用上的不确定性等相关因素,可能导致处于不利国际环境中的发展中国家会因此而遭受发达国家的压制。主要表现为:

第一,科学上的不确定成为借口。由于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对于社会上的每一件事物不可能达到完全的了解,不确定性不可能从我们的生活中完全消失,而且不确定性都是主观的评判。对于未来的决定,无论其大小,常常不得不在缺乏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一直等到不确定性完全消除才做决定,实际是对现状的含蓄支持.或是维持现状的一个借口。风险预防原则就可能成为这样的借口。加之,发展中国家的财力、物力均不能与发展中国家堪比,所以该原则很可能成为发达国家阻止某些措施实施的借口。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滋生。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发达国家设置的高壁垒,发展中国家一直都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如果加之风险预防原则的滥用,必然会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WTO的荷尔蒙案例中,美国认为欧盟有阻止海外进口的倾向,因为欧盟禁止牛肉进口,原因只是基于对牛饲料中荷尔蒙含量的担心,而这种担心又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不管是人、财、物方面都如此强大的美国都面临着这样的贸易壁垒,那么在国际社会中话语权较小的发展中国家又如何争夺自己的席位呢?有人主张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即使被指责为贸易保护主义也在所不惜。但是,披着环保外衣的贸易保护主义却有可能造成更大的风险,因为它破坏了环境风险评估系统的根基。如果基于经济的原因而忽视有关风险预防原则的科学结论,那么距离完全意义上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就不远了。

第三,风险预防可能带来新的风险。风险预防原则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风险,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时应用风险预防来阻止相关措施的实施反而会造成更大的风险。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相关产业采取措施,可发达国家却以风险预防为借口阻止其运行,潜在的风险被避免了,可发展中国家因此而遭受的损失风险或许比实施该项措施还要更加巨大。最好的例子就是核电站的建设。尽管运营良好的核电站为那些旨在提高核电站安全系数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支持;然而,一座核电站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还是不确定的,于是有人认为潜在的危险足以使我们采取措施停止核电站的运行。这样,核电站的风险是被消除了,可取而代之的火电站却有可能造成更危险的局面。预防措施本身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没有零风险的午餐”。风险预防原则还可能阻碍那些旨在解决风险的科研工作的开展,因为根据风险预防原则,假如初次实验失败就意味着放弃。

五、生态文明建设下的中国如何应对风险预防原则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绿色文明的号召之下发展着我国经济,在绿色GDP的引领之下一步步向发达国家靠拢。在风险预防原则的旗帜之下,同时也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言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所以适时地引入风险预防原则无疑会对环保、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加之,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领军国家,在诸多条约都对风险预防原则加以阐述的大前提下,我国不可回避地要面临着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正如上文所诉,在风险预防原则面前,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为了极大程度地克服这些不利,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提出了新的考验。具体应对之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在与大国相抗衡的国际环境之下,如果总是被大国牵着鼻子走,难免会成为该原则的牺牲品。所以不断发展科技,建立自己的评估模式成为每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必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从科学的角度告诉大国,我所施行的每一项措施都是有科学依据的,都不会达到相应的风险阀值之上。在国际社会中,发达国家总是凭借着自己的科学权威地位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可是这也往往为大国推行其政策披上合法的外衣。正如现在讨论火热的温室效应,究竟是大国的诡计还是实施如此,一直都是大国在说了算。所以,建立自己的评估体系,完善自己的科学技术,不断争夺自己的话语权,为自己的国家谋福利。

2.综合考量成本——效益分析。在对某项活动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的评估中,必须考虑到该项活动的收益,或者说是禁止该项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所以在作出每一项具体决策之前,都应该将社会的、经济的因素考量进去,不断地运用新的科学观点来对自己的决策加以考量,使得在应对发达国家的反驳上占有更加强势的地位。这样,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增强了管理者的责任感,也增强了管理过程的透明度,使得风险预防原则的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力求促成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约的制定。在国际社会中,发展中国家都是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发达国家总是处于“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位置,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常常被忽略。在对于风险预防原则的具体适用规则尚未形成确定的范本之前,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应该为此事业而奋斗,争取制定出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条约,使得在今后的相关案例的处理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也能够享有一定的话语权。当然,中国在此也不例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中国更应该起到积极作用,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也为了广大同僚,努力于国际事务中,争取在对风险预防原则的统一认识的形成进程中发挥出正面效应,致力于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条约的制定。

风险防控论文范文第10篇

资金风险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收益风险,在资金活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效果,从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企业的偿还能力也相对下降。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并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主要存在着下面几种风险模式。

1.1因筹资而产生的风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流动资金,项目投资需要大量的投资资金。采用合理有效的筹资方式,不仅可以节约筹资成本,还能有效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如果企业举债过高,在资金没有有效利用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因为资不抵债而破产。因此,企业筹资过程会产生风险,负债融资会产生财务风险。

1.2因投资而产生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在还没有认清市场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的需要,单凭个人的经验而做出的投资。这一种盲目的投资往往会造成实际的收益与预期的收益有着巨大的差异,还会给企业的资金带来动荡,从而致使企业投资失败,让企业的经济效益承受巨大损失。

1.3因收益而产生的风险收益风险是指投资者对收益的资本进行不正当的分配而给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带来的威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管理人员盲目乐观的投资,没有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和运用了不正确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致使少算成本资金和多算利润收益的现象,造成大量资金流失;投资者的不正当分配也是致使收益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运营中企业承受过重的成本资金,从而导致企业日常经营无法进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2企业财务资金风险产生的原因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经济日趋复杂化,形成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因素也逐渐多元化,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市场外部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不合理决策也就是所说的操作风险、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监督体系的缺乏等因素。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企业想要获得发展,赢得市场的占有率,就必须建立起一个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科学地加强对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严谨防范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管理,这样才能使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为企业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下面将会详细地分析当下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风险原因。

2.1外部环境的风险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受到外部环境种种因素的影响,并相对制约着企业经济的发展,再加上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在使我国的经济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驱使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复杂化,从而致使市场上产生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引发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上的风险。在经济发展中,外部环境的风险不单单是指市场竞争的环境,还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自然环境条件也就是常说的天灾人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一些企业还是会遇到因自然灾害而产生的风险。社会环境是指人文创造环境,主要是指经济、文化、政府、市场等环境条件,这些社会环境条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素,因为其环境条件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化的特性,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处理这些信息,就会给企业带来风险造成企业的破产。如在企业经济中由于应付账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而导致的风险,从而加快企业的破产。

2.2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人员的不合理决策在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内部风险也是造成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日常经济活动,企业的资金管理人员,在没有明确市场发展方向以及市场的需要,单凭个人的经验做出决策,从而忽视市场经济对企业运营影响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企业自身的管理配置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适应灵活的市场经济需求变化,从而致使企业产生无法偿还债务、投资失误的现象,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局面和投资项目的收益无法达到预期的盈利而产生的企业财务资金风险。2.3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当下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资金风险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在管理中只要做好资金的管理就能有效地防范风险的产生。企业对财务资金防范意识也不强,并没有就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从而致使企业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对资金风险的不重视,不能使企业在管理制定上得到改进,并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体制,也不能使企业高效科学地分配资金,使资金得到最大化经济效益。其表现是由于企业对内部资金管理制度缺乏系统认识的表现,从而导致企业对资金风险防范的意识降低,相对应的防范能力也随着下降,因而产生企业财务资金风险,妨碍企业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2.4缺乏监督体系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只要有财务活动的发生,就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这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产物。当下我国诸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健全的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以及监控体系,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很容易给企业带来资金的风险。企业的不重视,致使资金管理中不但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而且缺乏相应的监督体系。企业中还存在着财务人员通过欺诈、投机取巧来骗取企业资金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企业缺乏相应的监督体系,才给了财务人员可乘之机。如果在管理中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就能有效防范财务人员的不正当行为。在管理中有了监督体系就可以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层层相互监督,从而使企业的资金快速、安全、有效的流动,为企业赢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3资金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3.1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加强财务资金防范意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风险也在不断累积增加,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在看到企业发展得到的经济收益的同时,应深入观察了解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进一步的深究,制定出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策略。在发展中不能只看到短期的收益效益,而是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致力于企业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只有长期的发展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在管理中要想企业得到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和加强财务资金防范的意识,从而使资金防范意识在企业各阶层中得到贯彻实行,减少企业风险产生的因素,加强管理人员的凝聚力,让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共同防范中来,以保证资金得到有效的应用。

3.2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在企业管理中能拥有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的企业是非常罕见的,诸多公司存在缺乏健全监督体系的现象。资金管理中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包括对资金的事先监督、事中监督以及事后监督,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完善的预测、预警、防范,以及监控体系。这样才能对资金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预测机制就能对一些较为容易出现状况的经济项目进行有效的预测,从而使企业尽早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防范资金风险,从而企业资金得到有效的进行,还可以有效防范企业中财务人员的不正当行为,保证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如在资金管理中,有了一个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在日常运行中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因为在管理中每一个管理层将会是息息相关、相互依赖、相互监督的关系,就好比企业管理者的直系不可以担任财务管理的人员一样,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欺骗企业资金等现象。

3.3企业管理人员应做科学的决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进行决策时,多数的管理人员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决策,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市场的环境以及市场的变化,从而制定出不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决策,致使企业的经济收益受到严重的损伤,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给企业的资金带来动荡,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营。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能力,完善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决策的准确性。比如可以通过和其他企业的管理者一同探讨如何才能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还可以参加关于财务管理的讨论会,来提升对此科学决策的认识。其实在做决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认清市场当下的需要,并以市场发展的方向为指明灯,来做出合理的决策,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赢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着各种不相同的风险,风险组成的因素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同,在对企业资金风险进行管理时,应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防范策略,从而有效进行控制。在资金风险防范中,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素质,以免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做出不正当的行为来骗取企业的资金,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防范措施的有效实行,并能在决策时做出符合发展需要的决策,保证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并可以减少资金风险,从而为企业赢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并在经济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市场占有率。

上一篇:金融合法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农地金融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