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计划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01:01:47

创业计划论文

创业计划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为“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年,116所部属高校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参与到国创项目,经审核通过项目为23305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19741项,创业训练项目2587项,创业实践项目977项。仅2013年,国家累计投入经费约2.3亿元(以每个项目经费为1万元计算),参与国创项目的学生人数约10万人(以每个项目组成员为5个人计算),参与国创项目的指导教师人数超2万(以每个项目组指导教师为1人计算)。由上可知,国创项目从数量上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

一、研究现状

国创项目的相关研究倾向于项目立项和实施等方面的可行性[1]、人才培养模式[2-5],过程管理模式[6]、具体支持措施[7]或者综合对上述多个方面进行探讨[8],等等。但是,针对项目管理过程中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傅臣家等人[9]对山东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显示:有36%的学生表示对学校开展的创业指导教育印象不深,效果不大;36%的学生表示效果非常明显,对创业课程有充分的了解;20%的学生表示感受到缺乏创业支持;20%的学生表示感受到缺乏创业平台。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还远未达到教学的目标,而国创项目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相关研究也尚处于积累经验、发现问题的阶段,实施时间较短,故而有必要针对国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管理文件的缺失

针对20个省级或学校级创新创业管理办法的调研发现,很多管理办法中关于项目立项、项目监管和项目结项的规定缺少详细的、可量化的目标要求或评价体系。办法中界定了如立项条件、实施过程、涉及人员及其任务和项目时间等问题,且确定了以专家评审结果作为项目管理中各个环节的评价标准,而对于各个阶段工作结果的规范要求不够。如立项申请书的填写和申请团队的标准,项目监管可形成的相关文档及其标准,以及结项报告书的填写和结项的标准等等。一般来说,项目管理办法作为项目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应对项目管理的目标、依据、内容、方法、程序以及项目管理目标的判定标准等内容进行确定。由项目管理目标的提出,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手段,能否达到最终目标,形成一个由“目标提出到目标完成”的循环过程。但是,就上述文件调查显示,判定各个阶段或过程的最终成果是否达到最初目标要求的判定规则还比较欠缺,更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经费使用不合理

2012至2013年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创项目共立项108项,从结项项目的经费报销比例来看,大多经费是交通费或者说是项目组成员之外参与调研人员的交通费,另外一部分是制作费或印刷费,而劳务费、咨询费等直接用于项目研究的费用比较少。另外,由于校财务处对于项目各项经费报销比例的限制,使得学生在结项报销时存在“虚开发票,报销非科研消费或套取项目经费”的嫌疑。项目之初,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创项目经费由中央财政平均一个项目1万元和学校配套资金1万元组成,学校配套中的2000元作为指导教师指导费,余下1.8万元由项目组自由支配。国创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为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8]。以此为目标,为防止项目负责人虚报或套取经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于2014年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中央财政1万元经费由项目组自由支配,学校配套1万元重点用于教师指导费和项目管理过程中相关事宜费用或专家评审费用,加强了国创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国创项目的阶段性考核。通过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完善,希望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为国家培养技术过硬、思想健康的有用人才。借鉴国内高校国创项目管理经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预实行通过项目认定,实施资金动态支持的方案,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检查项目或由项目组申报增加资金支持;相反,对于执行不力的项目,应适当减少或终止其项目支持经费。从而,保证项目经费使用的高效性和合理性。

四、教师指导缺少监控

在过去,由于大学课程的安排,普通大学生是很难有机会接受到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的。但目前,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国家提倡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但是,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实际经验,因此,教师指导对于实施大学生国创项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项目管理的过程涉及项目立项、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项等多个阶段相关的文档,就文档的填写和完成情况来看,在涉及到指导教师签署个人意见的文档中,存在指导教师意见不具体、过于简单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指导教师的态度和指导学生实施项目的情况。另外,针对20个省级或学校级创新创业管理办法的调研结果发现,办法中缺少对于指导教师更加具体、详细的要求。鉴于国创项目中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因此说,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成为国创项目有效实施的一项保障。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而言,主要通过给予指导费和表彰奖励两种方式,鼓励具备一定条件的教师担任国创项目指导教师。当然,不同学校的激励措施也各不相同,如广东工业大学对于优秀的指导教师会给予相应的奖励或科研积分认定[9];北京师范大学以教改立项的方式鼓励教师研究指导规律,并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10],等等。总之,为了极大地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各高校应根据教师需求和本校的客观实际,确定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

五、学生参与动机矛盾

国创项目倡导“以兴趣为驱动”,由学生自觉地、主动地以“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动机,以“创业知识和法规的掌握、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参与项目。傅臣家等人[11]对山东农业大学在校生创业目的的调查发现,60%的学生把创业当成成才和自身锻炼的一种方式,40%的学生把创业目的仅仅理解为赚钱,不少学生并没有看到创业的实质,仅看到成功后的物质和财富利益,缺乏正确的创业目的。王晓玲等人[12]对大学生参加创新与创业研究活动的意愿进行调查,从调查的结果不难看出,在目前就业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毕业就就业的学生还是占绝大多数,想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人数有限。伴随着国家对于国创项目支持力度的加大,各高校也推出相应的鼓励措施,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国创项目,这就使得很难判断大学生参与项目的动机,出于兴趣还是为了各高校推出的激励措施,如考研加分、评优加分等。另外,由于社会企业对于高校毕业生工作经验或项目经验的要求,使得一些国创项目参与者也可能为填充自身的实践经历而参与。如此种种情况,使得我们很难从表面上判断大学生真正参与国创项目的动机。针对上述问题,有人提出取消各类鼓励措施、淡化评奖名次,使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实施项目研究,但作为项目管理者,需要通过对于国创项目的管理,实施项目评优并收集各类信息作为项目管理者服务与激励学生的主要依据和资料。所以说,如何在保障项目管理顺畅的情况下,尽量保障参与国创项目成员的利益是又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六、质量保障措施不足

国创项目质量是增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相关制度文件主要规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人员及应尽责任,但如何保障国创项目质量,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国创项目负责人缺少项目经验

国创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第一责任人,但缺少项目管理的经验。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和背景,项目负责人是不可能有效地实施国创项目的。国创项目负责人是大学本科生,项目实施经验不足是必然的,而指导教师是国创项目直接参与者中最具项目实施经验的“专家”,是项目实施中的重要资源,是项目质量保障的重要因素。

(二)国创项目参与者权限不明、能力不足

国创项目参与人员均是大学普通本科生,对项目管理中的责任、义务以及技能需求等不够明确。因此,需要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培训,明确项目组成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但需要强调的是,要确保培训的有效性,使项目组成员接受其培训内容,并在实际操作中能切实地按操作要求执行。

(三)国创项目阶段性评价标准不规范

国创项目阶段性检查或验收手段完整,但各个阶段缺少标准案例文件的提供。缺少项目经验的大学生,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而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文件的形成和完善是项目质量保障的基础。因此,应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各类文件的基本标准、项目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明确这些关键点的具体操作。当然,也可以编写指导书,以方便学生自学。项目组成员参考标准案例文件,形成国创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由指导教师对项目成果进行检验、判定。从而,阶段性地保障国创项目质量。

(四)国创项目未形成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

国创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但就目前制度文件的调查来看,并未形成完整且系统的质量保障体系。项目管理过程涉及不同人员和环节,故必须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管理结构,把国创项目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组织起来,将影响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

七、总结

国创项目旨在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3]。国创项目从2012年开始,经历了3年的磨合与提高,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从经费使用、师资支持、学生参与、质量保障四个方面对国创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管理文件的完善、实施过程的监督、结项事宜的规范等系统的解决方案缓解并根除这些问题。

作者:孙杰 王淑芬 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务处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1]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1-24.

[2]马敬峰.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宁波大学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J].中国大学教学,2009(7):22-24.

[3]刘丽钧,修国一,孙洪林,等.电子信息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2):35-37.

[4]任良玉,刘益东,冯利英.基于课题或问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9(4):30-33.

[5]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6):118-121.

[6]张建文,张琤,常晓明.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过程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35-138.

[7]刘益东,任良玉,冯利英.对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理解和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7-10.

[8]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63-166.

[9]傅臣家,宁镭,刘承磊,等.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分析——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学理论,2012(3):171-172.

创业计划论文范文第2篇

一、创业教育的提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对创业教育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尽管在此之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部分大学早已开设了创业系列课程,但是这次会议报告首次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在借鉴和吸取了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专家柯林•博尔的思想后提出和推行创业教育的。当时,柯林•博尔向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变革中心提交了《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哲学观念,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未来的人掌握三本“教育护照”。第一本是“学术护照”,第二本是“职业护照”,第三本是“创业护照”。教育除了要为学生提供“学术护照”和“职业护照”之外,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创业护照”。所谓“创业护照”就是指学生具有较强的事业开拓能力。三本护照具有同等重要性,如果同时拥有这三本护照,学生“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的思想和新的机遇最开放的人”[1]。“创业护照”要靠教育来提供,创业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提出来的。创业教育思想提出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围绕“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分别在泰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召开国际会议,对创业教育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类关于创业教育的国际性会议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6年再次在北京召开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开发核心小组会议,有多个发展中国家参加,1997年在西安召开了“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创业教育思想在1997年韩国汉城(首尔)第二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和1998年法国巴黎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创业教育正是通过这类全球性会议得到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创业教育逐步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全球共识,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创业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中国大学创业教育开始兴起。1999年,中国教育部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时就特别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二、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举办

创业计划大赛又称商业计划大赛。早在1983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成功举办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计划竞赛,其后美国的许多大学开始陆续举行自己的商业计划竞赛。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一个大学生商业计划竞赛网络,并且每年举行一次年会。清华大学于1997年从美国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引入中国,1998年5月清华大学学生社团“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发起并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这次大赛的举行是中国创业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创业教育的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开端。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历时5个多月,有98个竞赛小组参赛,共收到114份参赛作品。参赛的学生主要是来自清华大学各个院系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并主要以理工类和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为主,也吸引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参赛。媒体和社会各界对这次首创性的大赛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由于清华大学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为了扩大影响,并使这项赛事走向制度化与规范化,从1999年起这项赛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学联联合举办,并正式更名为“挑战杯全国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事实上,竞赛本身的意义并不只是局限于创业教育本身,一些参赛项目脱颖而出后开始与技术、企业、资本市场等发生联系,经过有效的运作后顺利进入实质性创业阶段,一部分学生创办了公司,开始在经济大潮中冲浪。创业计划大赛的目的主要为了传播风险投资理念,培养自主创业意识,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创业计划项目本质上是一种创意,作为参赛者的大学生是一个未来可能的创业者,他们会组成一个由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的人员参加的团队,围绕一个具有市场潜力与应用前景的产品或服务概念,完成一份商业计划书。计划书要涉及企业概述、业务及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举办有效地拓宽了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途径。

三、教育部实施大学创业教育试点工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部分大学开始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此同时,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2002年4月教育部对正在兴起的大学创业教育作出回应,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九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紧接着,2003年教育部举办了首期全国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全国有105所大学派出108位教师参加这次培训。教育部实施大学创业教育试点工程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推进大学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家行为。在具体的大学场境中,不同的大学会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开展创业教育,因此不同的大学在创业教育的理念、目标、课程、方法、措施、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意味着大学创业教育是一种多样化的探索,而创业教育也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新的线索和启示。在这次创业教育试点工程中,有不少大学脱颖而出。例如黑龙江大学提出了大学创业教育的系统性思想,“普通高校只有把创业教育奠基于近年来已经开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把创业教育视作整体性、根本性的、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视作培养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创新人才的根本工程,才可能真正行之有效地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2]黑龙江大学以创业教育为契机进行了整体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三创”就是指创造、创新、创业这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在具体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学校设立了“三创”学分作为本科生的必修学分,同时,新开设了大量的“三创”课程作为选修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动态开放的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另外,学校还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这一制度性机构来对全校创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管理。

四、大学创业教育成为热点研究对象

创业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实践形态,也是一个教育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围绕“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在北京、江苏、湖北、四川、河北、辽宁等省市进行创业教育改革实验。在这一背景下,199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创业教育学》专著,作者彭钢是国内最早的创业教育研究者之一。该书首次把一个本意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的“en-terpriseeducation”译为“创业教育”。从此“创业教育”作为一概念开始进入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中。《创业教育学》一书的整个概念系统由创业教育、开创性个性、创业基本素质、创业能力、创业实践活动、主动性教学、指导性教学等七个概念组成[3]。但是,1995年出版的《创业教育学》并没有专门探讨大学创业教育问题。2000年中国第一篇专门探讨大学创业教育的博士论文《创业教育———大学致力于培养企业家精神》通过答辩。论文的撰写者是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生侯定凯,指导教师是中国知名的高等教育管理学专家薛天祥教授。从时间上推测,该博士论文的选题应当在1998年前后,这时大学创业教育开始萌发。这篇研究大学创业教育的博士论文也引起了学术界的特别关注,中国教育研究领域的权威刊物《高等教育研究》于2001年第5期刊发了论文摘要。侯定凯把创业教育定义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企业家精神”,所谓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将创新成果与商业冒险结合起来的潜质。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更加具体的、更高层次的目标[4]。他在论文中还专门探讨了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认为课程问题是创业教育的核心问题,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将创业教育现实的必要性转化成一种真实教育行动的重要条件。他还提出了一个总括性的结论,就是高等教育应该在根本上实现从“守成教育”向“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变。博士论文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大学创业教育成为博士论文的选题本身就说明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的博士生王树生撰写的博士论文《创业教育研究》通过答辩。该论文在创业教育研究主题下,探讨了创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创业教育的历史溯源与国际比较,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和创业者等几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很显然这是对创业教育的宏观研究和原理性的探求,论文还专门探讨了大学创业教育的模式问题。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生席升阳撰写的博士论文《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答辩。论文对当前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创业教育的历史地位,大学创业教育的生成,当前我国大学在推进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因素,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式,课程与实践,保障与评价,研究型、教学型与职业教育型大学推进创业教育所应选择的模式等。作者站在社会与大学转型的角度,对我国大学开展创业教育进行了功能分析与价值评价,提出了促使中国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发展的若干建议。除了以上几篇有代表性的博士论文之外,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发现,从1999到2008年这十年间,有1000余篇论文是以大学创业教育为主题的。这表明大学创业教育一度成为热点研究对象。

五、KAB创业教育项目登陆中国

KAB是英文knowaboutbusiness的缩写,也即知道、了解企业的意思。KAB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出来的一个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05年开始在中国推广。目前,这一项目由、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进行运作和管理。KAB项目进入大学之后,立即与大学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而大学的学分制和选修制等则为KAB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制度便利。KAB创业教育项目在教育对象上面向全体学生,因此也被认为是一种创业启蒙教育。KAB项目在中国走的是一条先试点再推广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对其进行了再度开发和本土化改造,涉及课程改编、教师培训、项目测评、事务磋商等许多方面[5]。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大学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目前KAB创业教育项目已经成为一个教育与培训品牌。根据这一项目推广计划,2010年前后要推广到全国2000所高等院校,培训师资一万名,使至少使50万名学生免费学习KAB课程。KAB项目在推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为了处理好这些问题,KAB项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在课程建设方面,委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重点负责KAB的课程与教学,以及对创业教育理论展开研究。在质量监控方面,KAB项目委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成立测评中心,负责对师资培训情况和高校教学情况开展质量监督和效果评估。在师资培训方面,KAB项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管理培训学院设立师资培训基地,重点负责对KAB创业教育师资进行专门培训。在交流推广方面,KAB项目已经委托中国青年报社成立KAB全国推广办公室,重点负责项目的推广和宣传,并为KAB的合作机构提供有关服务[6]。KAB进入中国以后,借助大学本身丰厚教育资源迅速推广,反过来,KAB在中国的推广与运作也为中国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由于KAB是一个本科生层次的创业基础教育项目,因此有可能对大学生素质,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产生特殊的影响。另外由于它是一个国际化的教育培训项目,也有可能为中国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线索和启示。但是,KAB如何与中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相适应,如何与中国大学教育的理念、目标、管理机制等相适应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六、蒂蒙斯《创业学》中文版在国内出版发行

1974年美国理查德•欧文出版公司首次出版了美国创业研究专家蒂蒙斯的《创业学》。蒂蒙斯在创业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声望和世界性的影响,其撰写的《创业学》经过30余年的检验和多次的修订之后,已经成为了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供遵循的框架,并成为美国许多大学创业教育的核心教材。1999年《创业学》第五版出版后成了美国销售量最大的创业学课程书籍。2002年,蒂蒙斯的《创业学》被拆分为5部在中国翻译出版,这就是著名的《蒂蒙斯创业学译丛》。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国内一流的大学商学院均选用了《蒂蒙斯创业学译丛》作为教材。《创业学》在进行第六次修订时邀请了美国另一位著名的创业管理和特许专营专家斯皮内利参加。修订后的新版《创业学》仍然是一本90余万字的巨著,包括商机、创造人、资源需求、创业企业融资、企业创建和创建后等五篇,每篇又包含了若干章节,几乎涉及创业的全部领域。《创业学》密切关注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和社会经济生活,因此,它必然随着创业实践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修订和调整,这也是一本教材的生命力所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周伟民教授和上海统智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吕长春联合翻译了这本最新版本的《创业学》,并于2005年7月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与此书配套的《创业学案例》也同时出版。在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蒂蒙斯《创业学》教材的翻译出版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使人们开始特别关注大学创业教育的教材问题。蒂蒙斯把《创业学》称之为面向下一代创业领导者的书,一部关于创业过程的书,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门学科的基础。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是一本创业学的系统教科书,同时它也是创业实践的启蒙书。蒂蒙斯对《创业学》给出了一种最直接的解释———《创业学》实际上就是在讨论这样的一个过程:新企业首先被创建,继而成长、收获,然后是再一次的创建。《创业学》要努力使创业者置身于创建企业,发展企业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并探讨了大量的实际问题[7]。目前蒂蒙斯《创业学》教材仍然是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主流教材。创业教育教材的缺失是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创业研究起步较晚,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出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教材。于是,从国外引进创业教育教材就成了一种现实的选择。当然,对这些教材应当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进行改造和再开发。通过对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与消化、改造与提升、比较与借鉴,有可能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创业教育的教材。

结语

创业计划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挑战杯”创业大赛;“挑战杯”论文大赛;中药学;“阶梯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a)-0157-03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对该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通过实践培养更深理解本学科的内涵也是掌握该学科的主要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一直是大学教育中不变的主题,目前本科教学中,实践的环节集中在中药学各门课程的实验环节,并且这些实验针对本门课程中具有典型性和共性代表的内容进行统一规范教学,学生掌握的是本门课程中的基础或者共性知识的实践。相对于学科内其他特性的知识或实践内容涉及极少。针对中药学学科的特点,基于笔者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改中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提出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与创新培养模式,与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和大学生“挑战杯”论文大赛的培养模式相结合,对中药学学科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进行培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在毕业后的工作或科研探索中能突显出自己的综合能力。

1 具体实施方案及取得的成绩

1.1 实施方案

1.1.1 第一阶段 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进行讲座,介绍和宣传“挑战杯”大赛目的、意义和实施内容,并组织有兴趣的同学观摩以往参赛录像和发表的论文,对同学的疑问和意见进行一对一的解答,让同学们了解、清楚和明确自己会在该项目的实施中需要掌握、了解和补充的知识和能力。

由于该阶段的学生尚未全面进行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同学们的兴趣带动下,引导其在课余时间进入到学科平台、科研实验室以及相关生产企业进行观摩,对科学研究或中药企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能够在组建团队和项目设计过程中独立的进行创业大赛的思考或者论文的设计。

此阶段需要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3-4]。这些适度的培训和教育主要为“挑战杯”论文大赛做准备;同时,也会通过长期的项目与企业合作,带领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收益等现场实地进行学习,完善和熟悉“挑战杯”创业大赛中各个环节和常识性内容。

1.1.2 第二阶段 通过初期阶段对“挑战杯”创业大赛和论文大赛的基本内容与环节的熟悉和了解后,即进入到了中期阶段。该阶段主要在确定了小组成员后,选拔出团队的组长。将组织权利和实施方案由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小组各成员之间的讨论、协商和综合评价后提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再进行修订和评价实施的可能性,完善研究方案。论文大赛在此阶段后就进入了实施。

对于创业大赛,团队成员组成后还需要在此阶段进行项目背景和知识产权进行了解,以总结归纳出该团队的特色与优势。同时,创业大赛的性质决定了团队的组成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成员分担着不同领域的机构组成、制度的制定和与项目配套的设置及规划,这就要求创业大赛的团队凝聚力与分工的合理性。这些体现了团队组织者的能力与合作技巧。具备了以上能力,创业大赛在此阶段进入了实施。

“挑战杯”创业大赛旨在引导大学生适应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挑战杯”论文大赛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开展“挑战杯”论文大赛是为了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和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1.2 取得的成绩

1.2.1 “挑战杯”创业大赛取得的成绩 通过对本学科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在“挑战杯”大赛中分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2006年度,2003级本科生李黎等康柏可创新团队,以抗菌药物为基础以《康佰克药业有限公司创业计划》,获得河南大学第三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银奖,授权专利为一种天然化合物熊果酸在抗菌方面的应用同时发表了相关论文[5];2008年度,指导《康脂素责任有限公司创业计划》分别获得河南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和银奖,同时提交了专利为一种连翘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的应用和卷柏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提取方法的应用以及穗花衫双黄酮的提取方法;2011年邢晗等同学《南瓜降血糖作用研究》5篇[6-10]。邢晗等同学以创新计划为基础,在2012年“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了河南大学银奖。

1.2.2 “挑战杯”论文大赛取得的成绩 2007年度,2004级本科生王二辉以《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小叶女贞挥发性化学成分》,分别获得河南大学第五届和第六届挑战杯论文大赛三等奖和一等奖;2010年赵辉等[11]同学参加河南省“挑战杯”论文大赛,完成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

“挑战杯”大赛展示了我国高校的育人成果,推动了大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水平和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12]。“挑战杯”创业大赛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培养了对中药学学习的思维模式,直观地认识了实验室内的仪器、操作和管理,提高了参与同学的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对参赛者的综合素质和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创业大赛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应用水平;“挑战杯”论文大赛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提高了参赛学生的学术科技水平,增强了学生科研的严谨态度,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的科学创造观念,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挑战杯”活动的不断深入,提高了部分中药学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所暴露出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2.1 应试性教育使竞赛功利化

当前,应试教育在高校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对包括竞赛在内的各类赛事的渗透就是功利化倾向。此项竞赛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与水平,这更像是一项事关学校科研能力高低的竞赛。而主管部门对大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中也包含有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及其获奖情况。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学校对参赛学生都予以“保研”、奖金等刺激,这是变相的应试教育。

2.2 学生自主创新程度不高

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将参赛作品分为三类:①大学生自己发明的项目,占10%左右;②导师带参赛学生做的项目,占20%左右;③剩下的一半以上是在别人的科研成果或创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商业包装和设计产生的[13]。

2.3 团队的合作意识欠佳

“挑战杯”大赛在中药学研究涉及到的领域多,内容丰富,在短短的假期中很难达到全面训练和培养的目的,所以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特别重要。在竞赛准备前期中分工协作、讨论和总结是参与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3 结论

“挑战杯”大赛科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教学工作中师生的热情,一方面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改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抵制,教科书之外的知识更受欢迎;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各种实践知识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的训练,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评估有了更新的标准。“挑战杯”大赛的开展对在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维的思考、团队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药学“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与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环节相结合,突出了在校学生的实践动手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或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文艺,王金梅,冯文平,等.自主设计法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1,27(3):55-57.

[2] 康文艺.研究性学习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资讯,2010,22:182-183.

[3] 王培卿,王金梅,李昌勤.等.大学生创新性计划在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3(3):144-145.

[4] 魏金凤,王金梅,李昌勤,等.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与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2,9:49.

[5] 康文艺,王二辉.三种中草药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07,26(3):7-8.

[6]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法分析红树莓哈瑞特斯果实中挥发性成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7-228,232.

[7] 邢晗,李昌勤,康文艺,等. 6种南瓜栽培品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5):90-92.

[8]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法分析树莓饮品中挥发性成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3-224.

[9] 李昌勤,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分析甜面大南瓜花挥发性成分[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151-152,156.

[10]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树莓哈瑞特斯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5-226.

[11] 赵辉,王巍,赵双双,等.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贵州产杏香兔耳风挥发性成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8):135-136.

[12] 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3):87-94.

[13] 赵笛.从创业大赛中得到了什么-“挑战杯”创业竞赛与大学生创业[N].青岛日报,2004-12-24.

创业计划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挑战杯 创新教育 大学生

一、引言

大学生创新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是整个大学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实现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形式。应坚持“政府扶持、高校主导、教师辅导、学生参与、社会支持”的原则,加强高校创新教育投入力度。各高校以“挑战杯”作为平台,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经过二十多年的成功发展运作,“挑战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影响也日益扩大。从第一届只有31所高校参与到第十二届覆盖全国300多所高校,还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高校。“挑战杯”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以往研究往往基于学校本身或者“挑战杯”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赵春霞等(2008)依据河北科技学院近三届“挑战杯”获奖数据和调查问卷的分析,提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创新教学模式和学生参与科研模式,加强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层次性是提升高校学生科研素质的关键因素。单耀军(2008)依据“挑战杯”竞赛,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分析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措施和对策。宋之帅(2010)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分析“挑战杯”竞赛对改革教学模式、搭建教学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竞赛体系、建立孵化基地、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提出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本文基于“挑战杯”全国和陕西省大学生的获奖情况,通过“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类以及创业大赛的分析,特别是对人文社会科学在“挑战杯”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分析“挑战杯”对创新教育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陕西省高校在“挑战杯”获奖情况

1.陕西省高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奖分析

随着“挑战杯”的规模愈来愈大,参赛队伍愈来愈多,陕西省各高校大学生也开始广泛地参与到“挑战杯”中来,陕西省高校参赛作品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多。

表1显示,随着陕西省各高校对“挑战杯”重视程度的提高,获奖的次数和比例不断提高,西安外事学院等民办高校也开始重视挑战杯的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陕西省高校从最初的只重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鲜有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获奖。一方面由于最初参加“挑战杯”的高校以理工科院校为主,理工科院校本身具有很强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由于初期参与和重视“挑战杯”的高校较少,也就使得陕西省高校获得“挑战杯”奖项也较少。随着“挑战杯”逐步的深入开展,各高校逐步重视社会问题的研究,从整体来讲,哲学社会科学类的获奖次数和比例也在逐年攀升,获奖的级别也有所提高。一方面,由于部分以文科为主的高校逐步开始参加“挑战杯”的比赛,依托文科类院校的优势学科,为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提供相应的研究报告和解决方法;另一方面,高校开始不断重视理科学生的人文教育,通过“挑战杯”使更多的理工科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社会问题,这也为实现高校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表1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陕西省分类获奖情况

第七届 第八届 第九届 第十届 第十一届 第十二届 小计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特等奖 2 — — 1 1 — — 1 — — — — 5

一等奖 2 1 4 — 1 2 1 — 3 — 2 1 17

二等奖 10 1 15 3 12 3 4 2 7 5 11 5 78

三等奖 19 8 14 11 18 12 30 8 29 7 25 7 188

小计 33 10 33 15 32 17 35 11 39 12 38 13 288

合计 43 48 49 46 51 51 288

注:理科类包括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文科类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2.陕西省高校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分析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展时间比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晚十年左右,因此陕西省高校开展此项活动也相对较晚。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只设金奖和银奖,不设铜奖,西安交通大学获2枚银奖,陕西师范大学获1枚银奖。之后的比赛中,陕西高校获奖数量逐年增加。从全国大赛获金银铜奖的情况分析,陕西省高校获奖比例较低,说明陕西省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从陕西省高校获得金银奖作品数目分析,陕西省高校获奖作品的数目在逐渐的提高。这也说明陕西省高校也在逐步的重视创业计划竞赛。

表2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陕西省获奖情况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金 银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小计 0 3 1 2 5 1 3 7 1 6 15 1 3 11 0 7 16 2 6 19

合计 3 8 11 22 15 23 27

注:第一届赛事未设置铜奖。

3.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类作品在“挑战杯”系列科技竞赛中的演化分析

总体来说,人文社科类作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方面陕西省特别是西安市汇聚了许多知名的院校,这就有利于各个院校的各类社会科学交流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陕西省部分院校社会科学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很强,从而带动了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但是最近两届人文社科类作品的获奖数目和所占比例都有所下降,一方面说明全国其他省份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陕西省对于人文社科学科重视力度不够,导致获奖数量下降。

表3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文社科类作品陕西省获奖情况分析

第七届 第八届 第九届 第十届 第十一届 第十二届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特等奖 — — 1 50.0 — — 1 100.0 — — — —

一等奖 1 33.3 — — 2 66.7 — — — 1 33.3

二等奖 1 9.1 3 16.7 3 20.0 2 33.3 5 41.7 5 31.3

三等奖 8 29.6 11 44.0 12 40.0 8 21.1 7 19.4 7 21.9

小计 10 23.3 15 31.3 17 34.7 11 23.9 12 23.5 13 25.5

注:百分比为人文社科类作品占作品总数的比例。

创业大赛是对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良好途径。从各届的获奖情况分析,陕西省获奖数量在逐年增加,陕西省各高校重视“挑战杯”创业大赛,使得大学生通过“挑战杯”创业大赛来将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调查中也发现了,参与过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比其他人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4.“挑战杯”竞赛对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活动影响分析

随着“挑战杯”竞赛的拓展与深化,“挑战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影响也日益扩大,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因此,“挑战杯”竞赛不仅仅是一次大学生科技成果的大展示,更是造就优秀科技后备人才的良好土壤, 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陕西省各高校随着“挑战杯”竞赛的拓展和深化,开始广泛的参与到“挑战杯”竞赛中。特别是省内部分民办院校也参与到“挑战杯”竞赛中,这说明高校已经广泛开始重视“挑战杯”竞赛。各高校重视“挑战杯”竞赛,这就可以使它们以竞赛为依托来完善创新教育,高校予以经费支持,建立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团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挑战杯”竞赛实践活动中,丰富了创新教育理论,从而最终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在“挑战杯”竞赛的参赛比重和获奖比重不断提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改变了过去完全由理工科主导教育创新的局面,使得各高校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教育创新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创新,更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共同发展的创新。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是最贴近于社会的竞赛项目。大学生将新奇的想法以合理的方案形成创业计划书。大学生将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大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校园和社会相结合。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创业大赛给大学生提供了平台,使他们认识到创业也可以成为自身未来谋求发展的出路。对于创新教育而言,高校需要将学生切实关注的问题和教育教学相结合。

三、通过“挑战杯”竞赛推进高校创新教育的对策建议

1.政府是高校组织开展创新教育坚强的后盾

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正确引导,保障教育创新的顺利开展。教育部门要建立资金支持机制,各个高校的教育创新活动提供专项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对于缺乏科研能力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要给予相应的照顾。“挑战杯”竞赛和创业大赛是由政府组织的综合性创新教育活动,教育部门也可以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性科技创新活动,是科技创新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也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形式。科技部门加强对于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技术引导和支持,推动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并加强对学生创新成果的宣传,实现大学生创新实践的社会价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引导大学生依托创新活动实现就业,使大学生创新活动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相结合。

2.高校是推进教育创新的助推器

高校应积极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组织发动、正确引导、表彰奖励力度,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一要建立指导老师队伍。要鼓励有关专业教师开设专门课程,系统地对学生传授有关发明创造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发明创造的技巧和能力。同时教师要在诸如确定选题、创新性、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关键环节进行指导。二要完善经费和设施保障机制,学校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并尽可能争取社会支持。学校对于参与社会科学类实践教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3.大学生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在教育创新过程中,大学生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活动,如创业大赛,学术作品竞赛,积极地参与到教育创新中。大学生要有意识地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大学生系统地参与到创新教育活动,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对自身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科技活动骨干力量,通过学生科技活动骨干力量,带动广大同学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4.社会是实现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补充

高校创新教育活动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相反,社会作为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补充,要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在高校创新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一是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进行指导和评价,使大学生和指导老师充分认识自身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二是实现社会和高校创新教育对接,使大学生的创新成果实现其真正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科研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结合。

“挑战杯”竞赛是实现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通过参与“挑战杯”竞赛真正地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政府相关部门要提供平台,各高校要积极推进创新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教育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社会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指导。“四位一体”,使创新教育成为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方式,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春霞,李艳坡,田辉.从“挑战杯”透析普通高校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68-71

[2]单耀军,张小升.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看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新发展[J].教学研究,2008,31(2):140-143

[3]宋之帅,赵金华.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5):142-145

[4]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87-94

创业计划论文范文第5篇

>> 诺基亚:以创业带动就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诺基亚:青年创业 成就未来 扩大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问答 诺基亚以出色的业绩结束2003年 创业如何带动就业 《公司法》修订:以创业带动就业 对“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关键词 以实习带动就业 诺基亚谋变 拯救诺基亚 诺基亚自救 诺基亚败局 诺基亚回归 支招诺基亚 诺基亚“穷途” 诺基亚 130 “被动”诺基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诺基亚:以创业带动就业 诺基亚:以创业带动就业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贾馥宁")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企业竞争力:诺基亚开创了一种促进青年人创业的完整模式,在这套体系中,学校、导师以及项目影响力成为固有资源,构筑起了助力青年创业的长效公益平台。 社会效益:在NYEP实施的6年中,诺基亚对项目的总投入达1350余万元,作为对“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奖作品的扶植资金,累计发放“诺基亚青年创业教育基金”达180万元。到目前为止,NYEP已经覆盖42个城市,121所大学,近13万大学生从中受益。

2013年1月20日,由诺基亚携手全国青年联合会及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联合举办的“诺基亚青年就业创业教育计划2012年度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已成功举办六届的“诺基亚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是“诺基亚青年就业创业教育计划”(简称NYEP)的一部分。

NYEP是诺基亚公司推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从2007年起,在6年不断摸索学习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中,NYEP逐步发展出一套完善大学生创业体系,包括“青年创业大讲堂”、“青年创业培训”、“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青年创业基金资助”和“青年创业扶持”等环节,旨在向全国高校毕业生传递先进创业理念并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到目前为止,NYEP已经覆盖42个城市,121所大学,近13万大学生从中受益。

在NYEP实施的6年中,诺基亚对项目的总投入达1350余万元,作为对“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奖作品的扶植资金,累计发放“诺基亚青年创业教育基金”达180万元,帮助一大批青年找到了创业途径,并由此培育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业项目。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和大量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一社会问题也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以创业带动就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诺基亚创新体验中心总经理傅蕾表示。

不同于以往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或是创业基金,NYEP以一种“授人以渔”的方式传播一种创业的理念,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长期的帮助。2007年开始到现在6年的时间里,参与到NYEP中的创业青年、导师、企业家与专业工作团队,逐步建立起一套创业理论,使其成为青年创业的长效公益平台。

来自安徽科技学院的潘星兵获得了本次创业创意大赛的金奖。在学校,通过学习创业就业相关课程,潘星兵萌生了创业的最初想法,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农业专业,潘星兵提出了蝗虫生态养殖的项目。现在,他和他的团队在当地租了30多亩地作为实验基地,来实现蝗虫生态养殖项目,并想要以此为跳板,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发展成更加完善的农业产业。

创业创意大赛开办之初,参赛项目中小发明、小创造类,偏重于细节与个体的项目居多。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大赛更着眼于那些产业效果明显,形成产品后具有社会推广价值的创业项目,并将企业经营模拟系统作为海选平台的项目核心环节,大赛将商业化的理念灌注到每一个参赛项目中,模拟的商业环境为每一个参赛者提供了有助于未来实现项目的实践经验。 实现社会责任的对接

作为国内最早的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项目之一,NYEP的启动初衷不但基于对社会需求的全面洞察,也融合了诺基亚CSR可持续战略的深度思考。 “作为负责任的企业社会公民, 诺基亚一直致力于推动青少年教育与发展。NYEP不仅是对政府就业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有益探索。我们很高兴地看到,项目实施6年以来,通过系统的教育与实践引导,切实有效地帮助大学生们了解商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并提升了综合素质与创业就业能力。” 傅蕾表示。 “诺基亚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是“诺基亚青年就业创业教育计划”的一部分。

在2007年NYEP启动之初,国内尚未有高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随着NYEP项目的开展,在其影响下,许多高校逐步增设了创业指导课程,为毕业生就业寻求更多的思路。如今,“创业基础”课程已被教育部列为大学必修课程。NYEP以一个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最初定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社会趋势。

创业计划论文范文第6篇

创业计划的组成部分

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和公司概况,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总体进度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团队,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等十个方面。

执行总结

创业计划的一到两页的概括。包括: 本创业(business)的简单描述。

机会概述 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

竞争优势 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

团队概述 提供的利益

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 详细的市场描述,主要竞争对手,市场驱动力。

公司概述应包括详细的产品/服务描述以及它如何满足关键的顾客需求,进入策略和市场开发策略。

市场调查和分析 阐释以下问题:

顾客

市场容量和趋势

竞争和各自的竞争优势

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市场发展的走势

公司战略 阐述公司如何进行竞争,它包括三个问题:

营销计划:定价和分销,广告和提升

规划和开发计划:开发状态和目标,困难和风险

制造和操作计划:操作周期,设备和改进

总体进度安排 公司的进度安排,包括以下领域的重要事件

收入

收支平衡点和正现金流

市场份额

产品开发介绍

主要合作伙伴 融资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

说明将如何应付风险和问题(紧急计划)

管理团队 介绍公司的管理团队,其中要注意介绍个成员与管理公司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注意管理分工和互补)

介绍领导成员,创业顾问以及主要的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企业经济状况 介绍公司的财务计划,讨论关键的财务表现驱动因素。一定要讨论如下几个杠杆:

毛利和净利

盈利能力和持久性 固定的、可变的半可变的成本

达到收支平衡所需的月数

达到争先近六所需的月数

财务预测 包括收入报告,平衡报表,

前两年为季度报表

同一时期的估计现金流分析

突出成本控制系统

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 这是创业计划的"卖点",包括:

总体的资金需求 在这一轮融资中需要的是哪一级

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投资人可以得到的回报

还可以讨论可能的投资人退出策略

应该和不应该的注意点

应该:

清楚,简洁

展示市场调查和市场容量

确定顾客的"痛苦"并引导顾客 解释他们为什么会掏钱买你的产品/服务在头脑重要由一个投资退出策略

解释为什么你最合适作这件事

请读者做出反馈

不应该:

过分乐观

拿出一些与产业标准相去甚远的数据

面向产品

忽视竞争威胁

进入一个拥塞的市场 交一份不专业的创业计划

滥发计划

仔细寻找可能的投资人

创业计划的要求

创业计划提纲,理想篇幅:3-4页a4纸。

基本部分 机会

1)、描述创业机会 瞄准清晰的市场需求 瞄准具体的目标顾客(群)

2)、描述产品/服务概念 使用类比、给出例子 解释怎样满足顾客的需求

3)、描述市场中的竞争 竞争者是谁,他们的产品是什么? 您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您如何保持这些优势?

策略

4)、策略+目标市场=创业模型

5)、怎样盈利?

6)、怎样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

7)、谁是顾客? 怎样做

8)、描述赢利潜力、预期收入、赢利能力、回收策略。

9)、描述管理队伍、全面均衡、经验和不足。

10)、行动计划。

可选部分:产品/服务的命名:

命名时应考虑的因素:

直观、时髦用语、暗示创业模型、有说服力、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注意: 以顾客为中心描述这一讨论的框架

环境:例如您的产品/服务是一个正在出现的发展潮流的一部分

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 特定的大型项目

这个风险事业是一种解决方案 对顾客需求的特殊之处 初步的成功

例子或者是类比:x是一个提议中的公司,它应用y技术,生产z产品/服务以满足迅速发展的q市场上d亿元的需求,使用s解决方案,针对/解决r问题。

(2)使用图表来说明概念,清晰、简洁的书面材料,直截了当。

(二)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 一份良好的创业计划包括附录在内一般20-40页长。

创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明确你的顾客群 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清晰的市场,并与潜在顾客交谈。

例如:谁会买荧光雪橇 美国有2.5亿人,目标:滑雪爱好者,比方说30%的人滑雪,即为7前5百人。

细化目标:追逐潮流的一部分滑雪爱好者8%,即为6百万;其中50%的人每年购买一个,为300万,价格:$500/双,估计市场容量:15亿美元。

实现顾客:相关产业;分销商/零售商;竞争对手;出版的报告,因特网上的信息、论文等等;团队合作经验;教授; 说明谁会购买产品/服务 创业模型,即如何获得利润;销售方式,及如何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价格;

销售方式供选方案:

顾客:销售渠道?

创业用户:决策者?

制造业者:是使用还是转手买卖?

分销商:谁作为你和顾客的桥梁?

科研实验室:有吸引力吗?说明为什么!

为你的陈品/服务定价 对于顾客的经济价值; 与本产品竞争的产品价格;

决策者?预算; 成本+利润=价格

从顾客角度出发,他们能接受的价格下限? 展示大的潜力 使用类比的方法说明 这是一种产品还是一桩生意?这次风险事业的潜力是大还是小? 举例说明大潜力的特点。

找到合作伙伴; 扫清产品/服务进入市场的障碍; 划出竞争空间; 当前的角逐者/解决方案; 谁是当前的直接竞争对手;

例如:本地局域网/pc机服务公司; 有哪些替代产品和解决方案? 别的角度的解决方案? 运作要求 我们的竞争力

与顾客交谈 如果我们可能做到这些,他们会买吗? 如果这别不是他们想要的,那么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与竞争对手相比,你有哪些优势? 注意当前存在的缺陷,说明你能如何最好弥补这一缺陷。

确立竞争优势 当前的运营者/解决方案 谁是当前的直接竞争者? 有哪些替代产品和替代解决方案?

从别的角度的解决方案? 运作要求 我们的竞争力 与顾客交谈 保护你的优势 考虑到风险;申请专利/国际专利的保护; 树立一个品牌形象; 行动;行动,在行动,占据市场。

建立社会关系网络 与权威人士建立联系; 结交有关方面的朋友; 平衡技术和创业技能; 寻找可靠的顾问。

实现你的承诺 原型示范; 展示第一个订货需求; 争取外部权力部门的支持; 描述销售渠道; 使用类比和举例方法。

10.量化

自上而下:目标市场的容量;

自下而上:与顾客交谈;

竞争对手的销售;

对于顾客而言,经济价值; 盈利和利润目标;

运营成本:价值链 由于大部分人对这一部分不熟悉,这里举例说明: 您的荧光雪橇取得巨大成功,但内却失去了创立自己公司的机会?于是您决定创立另外一家公司,为孩子们设计电脑游戏。您做了研究并且确定了您的目标市场和预期收入?但是因为您需要说服风险投资者们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事业,您需要估算您的成本。

(三)循序渐进完成创业计划

第一阶段:创业计划构想细化

创业计划论文范文第7篇

1.课程内容。

在“传承”教学模式下,理论课占较大比重,实践课占较小比重,且两者内容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往往是理论课教师给学生讲述各种基本理论与方法,而实践课教师训练学生非常初级和简单的技能,这些技能并不是学生在理论课上所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具体运用。

2.课程计划时间表。

课程计划时间表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被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课程中,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教师分别授课。课程的这种安排方式必然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彼此割裂。

3.空间的设计与使用。

由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被纳入不同的课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分别教授,即理论知识在教室讲授,实践知识在实习车间或实训基地训练。这种安排方式必然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彼此割裂。模拟、实训过程通常只是局部与间断性的且操作(经费、时间、场地、交通、设施、安全等)难。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式:“传承”教育方式;教师角色:老师。学生的角色:学生。理论课以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学习为主,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法。教学手段:教室+黑板+粉笔;而实践课主要采用演示法,以师傅演示和学生模仿练习为主。

5.作业与考试。

理论知识主要采用纸笔方式进行考试。作业形式:局部理论题(用钢笔+纸张:练习本表达即可)。作业答案:标准、统一,千人一面。答案来源:教材、书本。教学考核体系:单一性(笔试:一张试卷)。试题答案:标准、统一,千人一面。答案来源:教材、书本。实践知识主要采用实际操作方式进行考试。

6.教学考核体系。

单一性(笔试)。

7.学生评价体系。

片面性(记住+背得+能写=高分=优秀)。

8.教育功能。

传承性、复制性、统一性。教育成效:模仿者、理论性专门人才。

二、《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

针对“传承”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现代企业管理》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职业教学模式,能够科学、合理、自然、巧妙、全面地解决“传承”教育模式的存在问题。

1.课程内容。

在《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下,理论课与实践课占同样重的比重,且两者内容存在密切联系。《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以“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为学习企业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内容存在密切联系。教师给学生讲述完理论课中的各种基本理论与方法后,就训练学生与理论课相对应的技能,这些技能就是对学生在理论课上所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体运用。

2.课程计划时间表。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被安排在同一门课程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由同一个的教师授课。课程的这种安排方式必然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知识的训练紧密结合。

3.空间的设计与使用。

由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被纳入同一的课程,这些知识大多安排在同一地点教授与训练即可(如教室)。少数安排在生产现场实习实践知识即可。模拟、实训过程具有:全面性、联系性、操作(经费、时间、场地、交通、设施、安全等)易。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训练法。教师的角色:教练。学生的角色:运动员。教学手段:教室+黑板+多媒体。教学方法:采用“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的模拟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以模拟职业经理人为主线,建立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进行模拟训练。同时,结合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管理对策演习、团队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5.作业与考试。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这两部分知识的考试被整合在一起。作业与考试形式:贯穿课程始终的课程论文或课题(即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其作业与考试答案:强调个性、差异、创新,只要有深度、广度、力度及艺术再现力就行,没有统一模式、没有统一答案。答案来源:学生需要将所学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结合到自己所做“企业”的实际并通过转化才能作出。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大量翻阅参考资料,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研究,提出自己富有创新意识的观点,做出不同的“企业”。

6.教学考核体系。

具有多样性,即采用笔试、口试、实作测试。笔试(撰写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考核学生能写会算的能力。口试(演示演说虚拟“企业”):考核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实作测试(做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考核学生能干会用的能力。

7.学生评价体系。

全面性(创造性思维+综合性能力+艺术再现力=高分=优秀)。

8.教育功能。

传承性、差异性、创造性。教育成效:创造者、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案

第一阶段:学生在进入学科前的阶段。

第一,撰写《假如我是经理》;第二,模拟举办一场“职业经理人招聘会”———招聘经理。第三,同学们以双重身份参加模拟“职业经理人招聘会”。在上台时,是“应聘者”,演说:假如我是经理(体会应聘者的心理:即要想应聘到心仪的工作,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在台下时,是招聘者,需要在招聘会现场招聘经理人(体会招聘者的心理)。第四,“招聘会”结束时,请“招聘者”介绍在众多“应聘者”中,招到了谁?为什么?第五,老师点评。教学目的:是通过让同学们模拟成企业经理人,站在企业经理人这个平台来思考:假如我是经理,我将如何构建企业?假如我是经理,我将如何设计企业管理的体系?假如自己创业,需要把握的是什么?这样的模拟,有利于同学们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理解与把握现代企业管理即将要展开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阶段。

学生在开始理论学习时,需要让自己自始至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需要设置一个“职业场所”、一个空间来做支持。这就需要搭建“虚拟企业”这个平台,让“模拟的企业经理人”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创办企业。这样,当课程讲完时,也就是同学们熟悉做企业的整个流程与构架时,当然也是同学们成长、成熟及企业成长、成熟、成型时,而同学们成长、成熟及企业成长、成熟、成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制作出一份成熟的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教学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学习,把握什么是管理?谁来管?在哪里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

第三阶段:学期末的考试考核阶段。

同学们经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效果如何?如何考核?采用什么方式考核?考核方式:请同学们以创业团队为单位制作的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以创业团队为单位演示演说自己创办的“未来的企业”。通过做“企业”,最终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考核体系: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进行测试。笔试:撰写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口试:演示演说虚拟“企业”。实作测试:做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评分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均由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20%;演示、演说:20%;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60%。考核目的:通过笔试、口试、实作测试,考核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考核学生的理论思维、口头表达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与应变等方面的能力。

四、《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特色与效果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传承”教育模式下,教学方式:讲授法。教学手段:黑板+粉笔。作业形式:局部理论题(用钢笔+纸张表达即可)。教学考核体系:单一性(笔试)。试题答案:标准、统一,千人一面。答案来源:教材、书本。学生评价体系:片面性(记住+背得+能写=高分=优秀)。教育功能:传承性、复制性、统一性。课程及课程内容设置:随意性。案例、模拟、实训过程:局部性、间断性、操作难(经费、时间、场地、交通、设施、安全等)。教师角色:老师。学生的角色:学生。教育成效:模仿者、理论性专门人才。职业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讲授训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作业形式:贯穿课程始终的课程课题(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教学考核体系:多样性(笔试、口试、实作测试)。试题答案:没有统一模式、没有统一答案。答案来源:学生需要将所学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结合自己所做“企业”的实际通过转化才能作出。学生评价体系:全面性(创造性思维+综合性能力+艺术再现力=高分=优秀)。教育功能:传承性、差异性、创造性。课程及课程内容设置:配套性。案例、模拟、实训过程:全面性、联系性、操作易(经费、时间、场地、交通、设施、安全等)。教师的角色:教练。学生的角色:运动员。教育成效:创造者、应用性专门人才。

2.实现教学主体的转移,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

教师的真正角色:教练。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并能激励学生的士气,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认清自我,制止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学生成长的动力。要让“有能力、有意愿”的人,死心塌地跟着教师打拼,并且激励“有能力、没意愿”的学生,提升“有意愿、没能力”的学生。“建立一个成功的教与学的团队,推动团队成员共同进步”是团队教练的核心职能。在学生提升能力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推动他们,让他们跑起来,只有他们跑起来,学生的成长速度才能提高。如果说,教师的角色是教练,那么,学生就应该是运动员。无论在哪一场比赛中要想获胜,那绝不仅仅是靠教练说出来的,而是要靠运动员做出来的。教练是否出色,要看运动员做了什么?怎么做?做的水平怎样?做的效果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效?《现代企业管理》运用职业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活动应趋向于学生的主体化,注重个性发展,即实现教学的主体转移,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学生们制作的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多次在学院和省级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以《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开设的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引导学生做课程论文或课题研究,创造性地学好专业知识

《现代企业管理》采用的职业教学模式,其考核方式是课程论文或课程课题(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需要大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大量翻阅参考资料,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研究,提出自己富有创新意识的观点,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和考试作弊,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了大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同学们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自学,具有想像能力;增强了大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计算能力、管理能力;锻炼了大学生社会活动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了大学生自主研发能力,如独立观察、独立阅读、独立实验、独立实习的能力,等等,促使大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

4.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

学生在做“企业”的时候,因为没有直接经验,如何做“企业”呢?在虚拟企业制作活动的带动下,课余时间大学生们不仅要常到计算机室搞制作、到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查阅并购买图书、资料,还须留心观察、调查、进行社会实践。

5.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激情和兴趣

《现代企业管理》采用的职业教学模式,从目前学生制作的“企业”来看,企业有独资、合伙、公司等类型,主营业务有餐饮、服装、旅游、房产、服装、装饰、广告设计等方面,这些“企业”不仅做得好,还设计得美。大学生毕业后,即刻面临就业或创业的问题,这些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把握,有助于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建造的事业,这就是学习的动力所在,主动性、积极性所在。学《现代企业管理》,不仅学到了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了企业管理的基本运作过程,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增强了抵御困难与挫折的能力……无论成功与失败,大学生们都体验了做“老总”不易,做“企业”更难;体验了心力、毅力、能力的抗争,把这次做“企业”的经历,看成是对自己的综合能力的检验,是进入社会的起点、基石。《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激发了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激情和兴趣,为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感受创业的历程,提前做好了思想、心理、学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

创业计划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项目管理;培养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相继启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受益面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大创项目培养了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迎接挑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术作风,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了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的涌现,引导学生求实创新,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大创项目开展情况

我校大创项目从2008年开始首届立项,至今历年8年,从单一校级项目层次到如今部级、省级和校级项目三个层次,从仅有的30项校级专项资金资助到近百项省财政厅资金支持,我校大创项目在层次、数量与质量上完成了质的飞跃,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我校大创项目受益面广,成果丰硕。大创项目开展6年来,辐射影响学生参与创新科研项目人数达5000多人,科学研究氛围逐步形成,学生公开篇数逐年增加。刚结项的2012年省级大创项目,学生公开25篇、应用成果4项和创业实战5项。大创项目培育了省级以上挑战杯等竞赛奖项多项,2012年培养的省级大创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合状况调查》获得了第十三届“挑战杯”部级三等奖;《广东毕业季文艺策划》获第十二届“挑战杯”省级铜奖;2013年培养的省级大创项目《印先生图文快印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向阳花开网络花店》分别获首届“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金奖、省级铜奖等。同时大创项目培育了多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2 存在的问题

从取得的成绩来看,大创项目已然成为我校大学生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但大创项目开展过程与结项情况中反映出的问题不容忽视。

2.1 项目结项率低

调查数据难获取、数据分析结果没达到预期效果、团队凝聚力不够等困难让少数项目组产生畏难心理,项目开展动力与信心不足,导致中期检查与结项均有少数项目自动撤项或项目质量太差无法通过结项评审的情况出现。2012年大创项目的结项率仅为62.3%。

2.2 项目质量不够高

虽然有评审专家根据项目评分标准对项目质量严格把关,但从学生提交的结项成果与答辩表现来看,项目质量还是存在各种问题,比如问卷设计不够合理,数据分析工具使用不当,论文格式不规范,文章逻辑不够清晰等。

2.3 指导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大创项目作为学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跨学科跨专业,如果没有老师引导指明方向,传授专业知识,学生即使有一腔热情,项目的开展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实际的项目开展中,由于学生没有积极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或指导老师因科研、教学事务繁忙等原因指导不够充分,以致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 对策与建议

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完善激励措施,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1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突出项目育人过程

不断完善大创项目管理模式,注重过程管理,监控项目质量。大创项目实行专家评审与指导相结合的评审制度、开展教务处跟踪管理的过程管理模式。项目由“立项――中期检查――结项评审”三环节构成,各个环节均有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突出过程育人,实施过程评价强调选题前期研究基础、实地调研、统计分析、实践性结论,等过程;项目结项重点关注研究数据来源于实地调查、生产实践第一手资料,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实践价值;项目成果要求公开,突出小论文撰写的过程规范化训练,培养严谨的学术规范。项目在立项申报、中期检查、结项论坛过程中均采用公开答辩形式过程指导,评委专家对项目选题、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案设计等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根据项目特点,提出修改意见。专家指导过程相当于一堂“社会调研+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综合性的课堂教学。

3.2 关注项目质量,实施项目动态管理

3.2.1 项目晋级、降级机制的动态管理

由于存在部级、省级、校级三层次的项目级别,项目经费资助金额上也有很大差异,低级别的项目有强烈的意愿晋升更高级别项目。鉴于此,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晋级、降级动态管理,既可以激励项目组向更高的目标冲刺,也让高级别项目组为了保持原位不被降级,更加认真对待项目开展。动态管理也让项目组明白成功立项仅仅是项目组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的项目开展工作才是重点,不能怀侥幸心理、用敷衍态度对待。项目动态管理在中期检查时实施,由评审专家团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做出优秀项目晋升和不及格项目进行降级或撤项等决定。

3.2.2 项目团队的动态管理

为了保证项目团队的构成的科学合理性,充分发挥成员的才能,保持项目团队的活力,允许项目成员变更,理由充分的条件下可以更换项目负责人与指导教师,鼓励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组合。

3.3 配套激励政策

学校制定了《广东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的有关激励措施,鼓励校内教师担任大创项目的导师,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指导大创项目完成结项的教师,学校按规定分项目级别进行奖励,并由学校颁发大创项目指导教师证书。

学校将育人成果纳入申报上一级职称申报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博士以及广大教师积极参加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增强指导教师队伍的质量。

搭建学生科研和创业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不定期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研究方法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创业专题讲座,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06).

[2]刘大军,罗一帆,周合兵.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

[3]廖蓉.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3).

创业计划论文范文第9篇

近年,黄淮学院围绕“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发展有后劲、深造有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创新创业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创新创业学分制为基础、以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为载体,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园建设,构建起了具有黄淮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思路

21世纪是创新、创业的世纪。纵观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黄淮学院党委行政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抓住时机,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将成为黄淮学院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受益终生,还有利于引导更多的人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加强创新教育;主要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因此,黄淮学院坚持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并非每个学生都要创业,但人人都有接受创业教育的必要;创新创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目前,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总体来讲是按照“面向全体、培育精神;分类培养、强化实践;立足专业、创新创业”的原则,结合专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育创新创业精神;面向创业学生,强化创业素质能力;面向新形势,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方法。

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经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2009年以来,黄淮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学校教育基本特色之一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提出了“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发展有后劲、深造有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学生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科研处、财务处、团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各系院总支书记组成,形成了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组织机构,为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2009年以来,校领导分别带队赴浙江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宁波大学和台湾中华大学、静宜大学等高校考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也使黄淮学院有效地汲取了众多高校的先进经验。

(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元素有效植入教学过程

黄淮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努力从顶层设计反映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强调“注重实践、加强选修、专业发展、突出创新、兼顾创业”的改革思路,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课程平台,加强教学、实践与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丰富实践教学的创新创业内容,特色鲜明地体现了黄淮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同时还开设了专题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课程,主要有:《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础》国际标准化创业培训课程,《电子商务》《商务礼仪》《广告设计》《创业教育基础》等创业选修课,《创新学》等创新教育选修课程。

(三)增设创新创业学分,开辟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使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融为一体

2010年和2012年,黄淮学院两次修订完善《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方案》。该方案分为创新创业等模块,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与学生课外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起了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创新+创业”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使黄淮学院的第二课堂活动处处彰显着“实践、创新、创业”特色,成为学校特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同时,学校规定:学生参加一门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将获得2学分;学生参加KAB、SYB、IYB、EYB创业教育课程考核合格可获2学分;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实践活动,获校级三等奖以上者可获2学分;在校学生自主创业成功可获4个创业学分。

(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构筑创新创业教育阵地

学校为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先后建立了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供学生开展创新与创业实践。

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于2012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是黄淮学院投资建设的集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科研孵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建设,吸引了区域行业企业打造产学研联合发展平台,加强了学生创新创业锻炼,提高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推进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创业园在发展中成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合作共赢的平台,实现育人平台、创新平台、集聚平台、服务平台四大功能。截至目前,园区入住企事业达43家,成功打造“微建筑”工作室、“易团队”等创新型项目团队,其中“易团队”承担的项目总金额近200万元。未来创业园将筹建“四创学院”,建立KAB、创新创意、创业就业等三支教师团队,争取让“四创”教育成为黄淮学院的办学特色;打造软件、文化传媒、电子商务等4~5个产业链,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优势,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为地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服务。

(五)培育创新创业师资,强化创新创业育人能力

学校针对教师多数缺乏实践能力与创业经历,教学过程中从理论到理论的现状,选派了部分理论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优秀教师到大中型企业参加实践和锻炼,提高教师本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丰富了实践过程体验,培养了一批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

(六)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以“三项计划”为引领,广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围绕学生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分别设立了“每年20万元的创业竞赛奖励基金”“每年20万元的创业项目孵化基金”“每年10多万元的创新成果奖励基金”三项创新创业基金,实施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大学生科研立项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三项人才培养计划,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撰写学术论文、申报国家专利、出版著作等,广泛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系列竞赛、黄淮大讲堂、创业讲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文化催生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15个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他们逐步成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传播的又一生力军。

(七)加强创新创业制度建设,形成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近年,学校陆续制定并出台了《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实施办法》《黄淮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黄淮学院学科竞赛建设管理办法》《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规模化、持续化发展。

(八)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新形势,谋划未来发展新篇章

近年,学校组织教师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省级课题23项,市级课题19项;完成论文45篇;13项科研成果获奖;在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与实践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黄淮学院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

(九)加强创业文化元素建设,形成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正在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具有黄淮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校园文化闪耀着创新与创业的精神品质;努力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会实践、能创新、敢创业的应用型人才的良好文化氛围初步形成。

三、创新创业教育硕果累累

(一)学生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在学校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引导推动下,黄淮学院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极大地培养和提升。近三年来,累计1万余人次参加了各类创新实践活动,300余人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350多篇,5项学生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专利。2009~2013年共有306项校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740多项系级项目立项。大批优秀成果的涌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信心和兴趣。

(二)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

黄淮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扎实开展,使学校学生的创业精神与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全省大学生校园经营实战赛中,黄淮学院夺得河南省季军;在全省首届创新创业竞赛中,黄淮学院有8件作品获奖。2010年,黄淮学院在全省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了特等奖1名、金奖1名、银奖2名的好成绩,并夺得全国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012年学校“挑战杯”创业竞赛,参与学生3000余人,在全省第十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了2金、1银、2铜的好成绩,并荣获“优秀组织奖”。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实施4年来,投入资金90万元,立项孵化创业项目46个,截至目前,31个项目办理营业手续,走上了持续盈利的道路,涌现出来了像“苹果皮”发明者潘泳、“最牛女大学生”连瑞、“剪纸艺术家”陈明杰、“节能先锋”王乙丞等一批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

(三)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学校先后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增设创业学分,筹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构建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和成果先后受到省政府、省教育厅、驻马店市政府以及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等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部分高校多次来电或来校学习学校的经验做法。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

创业计划论文范文第10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受益终生,还有利于引导更多的人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加强创新教育;主要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因此,黄淮学院坚持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并非每个学生都要创业,但人人都有接受创业教育的必要;创新创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目前,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总体来讲是按照“面向全体、培育精神;分类培养、强化实践;立足专业、创新创业”的原则,结合专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育创新创业精神;面向创业学生,强化创业素质能力;面向新形势,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方法。

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经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2009年以来,黄淮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学校教育基本特色之一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提出了“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发展有后劲、深造有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学生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科研处、财务处、团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各系院总支书记组成,形成了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组织机构,为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2009年以来,校领导分别带队赴浙江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宁波大学和台湾中华大学、静宜大学等高校考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也使黄淮学院有效地汲取了众多高校的先进经验。

(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元素有效植入教学过程

黄淮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努力从顶层设计反映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强调“注重实践、加强选修、专业发展、突出创新、兼顾创业”的改革思路,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课程平台,加强教学、实践与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丰富实践教学的创新创业内容,特色鲜明地体现了黄淮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同时还开设了专题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课程,主要有:《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础》国际标准化创业培训课程,《电子商务》《商务礼仪》《广告设计》《创业教育基础》等创业选修课,《创新学》等创新教育选修课程。

(三)增设创新创业学分,开辟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使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融为一体

2010年和2012年,黄淮学院两次修订完善《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方案》。该方案分为创新创业等模块,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与学生课外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起了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创新+创业”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使黄淮学院的第二课堂活动处处彰显着“实践、创新、创业”特色,成为学校特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同时,学校规定:学生参加一门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将获得2学分;学生参加KAB、SYB、IYB、EYB创业教育课程考核合格可获2学分;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实践活动,获校级三等奖以上者可获2学分;在校学生自主创业成功可获4个创业学分。

(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构筑创新创业教育阵地

学校为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先后建立了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供学生开展创新与创业实践。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于2012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是黄淮学院投资建设的集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科研孵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建设,吸引了区域行业企业打造产学研联合发展平台,加强了学生创新创业锻炼,提高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推进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创业园在发展中成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合作共赢的平台,实现育人平台、创新平台、集聚平台、服务平台四大功能。截至目前,园区入住企事业达43家,成功打造“微建筑”工作室、“易团队”等创新型项目团队,其中“易团队”承担的项目总金额近200万元。未来创业园将筹建“四创学院”,建立KAB、创新创意、创业就业等三支教师团队,争取让“四创”教育成为黄淮学院的办学特色;打造软件、文化传媒、电子商务等4~5个产业链,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优势,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为地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服务。

(五)培育创新创业师资,强化创新创业育人能力

学校针对教师多数缺乏实践能力与创业经历,教学过程中从理论到理论的现状,选派了部分理论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优秀教师到大中型企业参加实践和锻炼,提高教师本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丰富了实践过程体验,培养了一批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

(六)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以“三项计划”为引领,广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围绕学生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分别设立了“每年20万元的创业竞赛奖励基金”“每年20万元的创业项目孵化基金”“每年10多万元的创新成果奖励基金”三项创新创业基金,实施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大学生科研立项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三项人才培养计划,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撰写学术论文、申报国家专利、出版著作等,广泛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系列竞赛、黄淮大讲堂、创业讲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文化催生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15个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他们逐步成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传播的又一生力军。

(七)加强创新创业制度建设,形成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近年,学校陆续制定并出台了《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实施办法》《黄淮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黄淮学院学科竞赛建设管理办法》《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规模化、持续化发展。

(八)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新形势,谋划未来发展新篇章

近年,学校组织教师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省级课题23项,市级课题19项;完成论文45篇;13项科研成果获奖;在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与实践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黄淮学院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

(九)加强创业文化元素建设,形成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正在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具有黄淮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校园文化闪耀着创新与创业的精神品质;努力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会实践、能创新、敢创业的应用型人才的良好文化氛围初步形成。

三、创新创业教育硕果累累

(一)学生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在学校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引导推动下,黄淮学院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极大地培养和提升。近三年来,累计1万余人次参加了各类创新实践活动,300余人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350多篇,5项学生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专利。2009~2013年共有306项校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740多项系级项目立项。大批优秀成果的涌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信心和兴趣。

(二)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

黄淮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扎实开展,使学校学生的创业精神与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全省大学生校园经营实战赛中,黄淮学院夺得河南省季军;在全省首届创新创业竞赛中,黄淮学院有8件作品获奖。2010年,黄淮学院在全省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了特等奖1名、金奖1名、银奖2名的好成绩,并夺得全国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012年学校“挑战杯”创业竞赛,参与学生3000余人,在全省第十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了2金、1银、2铜的好成绩,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实施4年来,投入资金90万元,立项孵化创业项目46个,截至目前,31个项目办理营业手续,走上了持续盈利的道路,涌现出来了像“苹果皮”发明者潘泳、“最牛女大学生”连瑞、“剪纸艺术家”陈明杰、“节能先锋”王乙丞等一批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

(三)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学校先后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增设创业学分,筹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构建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和成果先后受到省政府、省教育厅、驻马店市政府以及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等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部分高校多次来电或来校学习学校的经验做法。

上一篇:教育基金范文 下一篇:社保基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