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能力范文

时间:2023-03-05 05:53:23

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267-01

所谓创新思维,也就是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传统的观点不相同的见解。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形态,是主体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通过多角度思维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必须要有权威,没有权威社会上就会是一盘散沙。在大庭广众之下,当众说纷纭的时候,权威性的意见可以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认识,对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每一件事都亲自深入研究。接受知识的时候,便往往听从权威的意见。可是,有的权威是完全错误的,如“”提出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有的权威有局限性,如牛顿的经典力学。这时,便需要有人勇敢地提出不同的见解来。不同的见解来自学习,来自实践,也来自创新思维。作为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其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成功地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这与他的创新思维紧密相关。的创新思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国家理论创新的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法和借鉴。当前,小学教育领域由于“应试教育”而存在缺乏独立创新思维能力的种种不利后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方法探讨等方面进行创新,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最为广阔,正是创新思维驰骋的广阔天地。从作品主题、人物形象、一直到段落划分、词语解释等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不同的见解,我们正好借此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鲁迅小说《故乡》里的闰土,有些学生认为闰土太迂腐,也有的学生认为闰土很忠恳,还有的学生认为闰土太封建。不管这意见对不对,这也是创新思维的结果。还有《海上日出》一文中“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的可爱。”我让学生谈对海上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的理解。有的学生说从“使劲儿向上升”体会到太阳在不断的努力;有的则说从“终于”看出太阳升起的艰难过程,不付出努力是不会有成功的;还有的学生说:“太阳升起好像在催我们进步”;另有一个学生补充说:“太阳慢慢透出重围那一刻,是在告诉我们乌云遮不住太阳……”我紧紧抓住这一时机,适时诱导:是的,海上日出这伟大的奇观,确实是催人奋进,它似乎在告诫我们每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怕艰难困苦,不懈努力。你觉得日出时还有哪些奇特的景观?你在村子里看会是怎样的?你在野外看会是怎样的?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设身处地的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善于发现,主动创新并及时交流,不断迸发创新的火花,才能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类似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语文课会给我们极好极多锻炼创新思维的机会。当然,作为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得注意一些问题。第一,教育学生切不可因为创新而拒绝前人先贤的知识,对前人先贤的知识,要采取“拿来主义”,先拿过来,然后再考虑对不对。如对孔子的一些言论,站在历史的立场上看孔子,孔子的某些言论确实有历史的局限性;站在世界文明的立场上看孔子,我们更应该感觉到三千年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我们可以汲取精华,除去糟粕。哥白尼如果不接受错误的“地心说”,就不会有创新思维,更不能创造他的“日心说”。第二,要教育学生善于分析哪些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创新,哪些问题根本无需创新。人类积累的基本知识,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就无需提出另外的见解,如哲学上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等。第三,在同他人争论时,要教育学生学会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兴许别人的创新思维是正确的呢。

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不断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相信前人先贤而不迷信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握现实努力探索,使自己的思维符合客观的要求。这样才能让真正的英雄有他的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物理教学

创新思维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物理新课改的立足点。《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价值、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实施建议中都出现了“创新”一词,渗透了创新教育理念的中学物理新课教学,有着不同于传统物理教学的特征。创新思维能力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知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创新思维能力根本特点是思维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新颖性,独特性。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一、注重科学探究,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少数甚至是个别学生对科学探究异想,正是这种异想蕴藏着学生未来巨大的创造性,所以对这些异想要进行引导,鼓励甚至渲染,让科学探究的“星星之火”得以“燎原”。此外,教师要重视每个学生所做的每一点探究工作,肯定他们的努力,指出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的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把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真正开展起来。例如: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试验中,训练学生掌握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在其他学生的参与下,对实验方案提出质疑和改进建议,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也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一:利用自由落体实验探究重力(竖直方向恒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案二:利用钩码通过定滑轮连接细绳拉动水平滑轨上的小车,研究水平方向上恒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案三:利用橡皮筋拉动位于水平滑轨上的小车,探究变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以上三套方案的探究,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并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的前提是怀疑批判的精神,质疑是通过思考产生的,对事物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只要养成遇事质疑的素质和寻根究底的习惯,自然会产生很多问题。我国南宋的朱熹曾论述过从书中求疑的过程:“读书务须仔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若用功粗卤,不务粗细,只道无可疑处,非无可疑,理会未到,不知有疑耳”。“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勤思则会生疑。疑则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开发创新思维,首先要勤思。例如:在讲述电磁感应的一个重要规律——楞次定律是最具特色的一个。因为它是用一句话成就了一个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其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很多学生学过以后,仍然认为定律不知所云,既令人费解又晦涩难懂。为了理解楞次定律,指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什么是感应电流的磁场?(2)什么是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3)什么是阻碍磁通量的变化?(4)怎样利用感应电流的磁场,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处理,把内涵丰富的楞次定律一一剥离成几小块的知识,识别也简捷,因果关系清楚,突破难关恰当,整体理解楞次定律当然是畅通无阻。

三、开放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放性的课堂,它不是随意性“放羊式”的课堂,应该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在时间、空间、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方面,根据学生和教学条件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展开,充分发展学生主导作用。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效果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新课程的教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课后往往会设置一些“说一说”、“做一做”等栏目,这些栏目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有利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上摩擦力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器材,让学生分组完成,测长木板的动摩擦因数,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令老师始料未及,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设置了“思考与讨论”栏目,由此可看出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中思考与讨论的重视程度。思考与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与讨论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开放形式的课堂中。教材中还设置了“科学漫步”“科学足迹”栏目,结合有关物理内容,及时联系社会实际。例如:人教版3-1教材中的“雷火炼殿”,“生活中的电池”,这些能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教材中还设置了许多具有创新意识的问题或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发展自己独立的看法,或完成创作型的短文。比如教材中的“静电在我家”为题在班级里搞一个小专栏,这就需要开放的课堂教学,所有这些都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平台。

在物理的研究和教学中,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让学生大胆地质疑,不断的地探究,开放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不仅要用好教材中的小栏目,而且要对小栏目再创造,把教材用好用活,这样才能使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撮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而且要努力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王棣生.中学物理创新教法[M].学苑出版社 1999版

[2]王欣.中学物理教学参考[M].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 2008年第10期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第3篇

一、重视演示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颇深。“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例如:利用鸡蛋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惯性的实验

教学中老师们多用一个鸡蛋放在水杯上的小卡片上,然后用手快速的将卡片弹走,看到鸡蛋落到了水杯中,以次来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2.压强的实验

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3.大气压实验

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

二、上好分组实验课,培养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设计探究实验课过程中,首先,老师必须对新教材作深入的纵向了解,与旧教材在内容深度安排、内容顺序编排、实验和作业等方面作横向比较,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探究实验的设计应该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探究实验学案。学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另一方面,实验的内容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

第三,根据学校情况利用好实验仪器,尽可能通过简单的实验去得出概念,发现规律。在这里要求老师了解大量的物理小实验,具备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要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使用和备用。最后,将优秀的作业、作品在年级展示。这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同时也必定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发挥“小实验”作用,训练制作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综上所述,要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

(上接第90页)整个活动过程热烈而有序,无论平时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点的,个个都积极参与。游戏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索问题:竖列三个相邻的日期有何关系?横行三个相邻的日期间有何关系?通过问题探索,使学生又回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问题中来。

在数学活动中,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有“退居”意识,要把活动的舞台还给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结论不急于告诉,方法不过早提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思考、实践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发现的精神生活。

(2)策划活动过程——做到放得下,收得起

数学实践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授课相比具有教学空间与教学内容、形式的开放性更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作用更为明显的特点,因此就需要教师有收放自如的能力。

①在教学空间和教学形式上的“放”

数学实践活动应突破传统的教学空间和教学形式,实践活动除了教室这一场所之外,可带学生走出教室门、走出校门,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找到恰当的活动场所。

②在活动组织、活动指导上的“收”

在实践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要让学生活泼而有序,自主又高效地活动,少不了教师的恰到好处的“收”。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助手、活动骨干,让他们在活动中起组织带头作用,让小组活动动而不乱。在学生活动时,教师是敏锐的信息收集者、热心的学习顾问,根据从学生身上收集到的反馈信息灵活应变,使学生的活动都围绕积极的目标有序地进行。

(3)策划活动成果——实现有效交流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课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舞台。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3.活动后的策划:丰富活动课的教学评价

数学活动课忌虎头蛇尾,草草收场。活动后的总结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教学评价是数学活动能否真正开展的重要保证。新课标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性,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数学活动课为教师评价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窗口,站在这个平台上透过这个窗口,教师可以看到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三、结语

精心设计数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认真研究和把握数学活动的艺术,让全体学生都积极自由的交流讨论,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的资源,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都能自如舒展心灵的舞台。这样有助于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在优化数学实践活动的道路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再努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应建军.新时期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探索.中学数学杂志,2002.

[3]浙江教育科研,2006,(2).

[4]潘洪建.关于活动学习几个问题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09,(4).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阅读;培养

传统的小学汉语文教学是以讲授知识为主要方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事实,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挥,以及能力的培养。而对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将来在社会中对创新思维的能力的运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小学教学工作者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经过研究实践发现,在小学教育中,汉语文阅读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小学阶段,加强阅读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革新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学习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而对于阅读课程,如果只是简单地由教师进行阅读讲解,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所以要将阅读教学的模式进行革新,增加汉语文阅读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主动地阅读,并在汉语文阅读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中,穿插小学生喜爱的故事来进行对比讲解。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中,每一次面对“大灰狼”制造的危机和麻烦,喜羊羊总能想到解决的办法,帮助同伴摆脱危险。通过这样的故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出不同于喜羊羊的办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主动地自己动脑筋,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提高思维能力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因为教师的教学主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不利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题的重要性,不了解提出问题对学习的帮助作用。很多教师在学生提出质疑问题时,没有足够重视,从而不能很好地对待“质疑”。学生的疑问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来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疑问,并且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别于成人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在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再做回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例如,教师在讲到四季变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四季变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然后进行全班的讨论,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扩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而我国的教育理念,往往更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没有认识到相对于分数,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更重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的方向和重点发生了改变,新课改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所以在小学汉语文阅读课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来进行教学,利用视觉色彩上的刺激,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例如,教师在讲朝阳时,可以通过色彩鲜艳的朝阳图片,来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朝阳的魅力,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描述自己心目中朝阳是什么样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针对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教育进行创新是教育继续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思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阅读式培养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无论选择何种方法,最关键的是,在教学中对创新教育观念的运用。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汉语文阅读课堂中,不断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入新的教学元素,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廖礼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J].科技资讯,2010,12(14):22-69.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强调思维的创新,又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内在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一、首先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意识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意识,努力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用创新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实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要“忠于教材”,因此,历史教师不敢把有争议的问题提到学生面前,一般也不将考古新发现、史学新观点介绍给学生。久而久之,养成学生唯书、唯师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不敢怀疑书本,不敢向权威挑战。心理学研究认为:“害怕(怕犯错误)的压力会禁锢儿童的智力活动,阻碍儿童通向新思想的道路;不安全感(担心受到批评指责)会导致儿童产生模糊的主张和阻塞选择答案的途径”。所以实施创新教学必须有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学生提出的奇异想法,要妥善地选择适当角度予以评价。如在上《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这一课时,课本上让同学们讨论的问题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但在备课中我发现如果让学生讨论这问题的话,学生没有多少创新,最多照课本原话答几句。所以在备课中我重新设计了思考题,让同学们讨论“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提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观点各自不一,有的认为是成功了,有的认为是失败了,还有的认为既成功又失败了,而且各自都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的问题给学生一种兴趣盎然的感觉。上完课了,学生们还觉得意犹未尽。其实这无疑给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二、努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在学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创新思维与知识是不可分割的,任何知识既是过去创新思维的结晶,又是未来创新思维的基础与出发点。因此,发展创新思维是受到原有知识质与量的制约的,知识越丰富,便越有利于思维的开拓。古今中外,凡学有大成者,无一不是涉猎广泛,知识渊博的人。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他不但通晓历史、哲学、文学、经济学,而且在数学等自然科学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孔子也学而不厌,广采博取之人。他称自己“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因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如在讲《辉煌灿烂的秦汉文化》一课时,讲这一时期的数学成就,课本只提到《九章算术》,这时就应给学生补充《周髀算经》,因为是中国人最先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定理的。

三、突破求同定势。开拓创新思维

突破求同定势,开拓创新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创新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已所获得的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动用各种思维方法,克服思维定视,创造出新方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是突破,即突破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限制,突破求同思维定势。不因袭旧物,不蹈常习故。即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

求异思维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是从各个层面上去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我经常激励学生标新立异,进行求异思维,使学生不惟书、不惟师,不依常规,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定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逆向思维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地方可以设计逆向思维。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有学生突发奇想:“孙中山当时不把大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就好了。”我立即提出“假如袁世凯没有要求当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进程会怎样”的问题。总之,改变问题的条件或改变问题的结果,都可以形成逆向思维问题。

四、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巧设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能对历史问题进行巧妙设计,给学生创造一个妙趣横生的思维意境,就能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比一般平铺直叙式的提问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二)妙引导,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当学生的思维出现了障碍时,要疏通障碍,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只有导之有方,才能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使其畅通无阻。有时设疑虽好,如导之无方,则事与愿违。因此,教师设疑后要通观全局,富有预见性,选好导的角度和顺序,角度要求新颖,顺序符合逻辑。

(三)多联想,发散学生创新思维的广度。要学好历史,客观上要求学生具备再造性的想象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联想,发散思维,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既思时间,又想空间,既思前因,又想后果。从而扩大思路,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要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思维的发散点。如洋务运动的作用、项羽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等。对于这些史学界分歧较大的内容,如果教师引导得法的话,就可发大大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作为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从客观事实出发,从现实需要出发,敢于打破传统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

(四)善综合,集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指向。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的。要解决问题,必须进行集中性思维,综合已知的各种信息,导出发散点,然后再综合发散结果。通过对发散结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得出较为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复杂的历史现象,特别是史学界尚未定论的历史问题,如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中进行综合,使思维指向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上来,达到创新的目的。

(五)勤训练,养成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历史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深入钻研教材,依据教材及学生思维水平来找准思维训练点,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集中一发散一再集中的思维发展过程进行有序训练,同时辅以适量的历史理论性习题进行训练,使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运用和强化,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思维习惯,善于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思维习惯。

五、引入激励机制

引入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和考核中应引入激励机制,应建立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评估体系。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动脑习惯,又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然,学生历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要建立在教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二要建立在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否则只能是无本之术,无源之水。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第6篇

一、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是企业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基本要求

1.从外在环境看,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是企业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领导者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情况看,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带来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为此,作为领导干部就要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在胜利面前不自傲、在挑战面前不畏惧、在机遇面前不停步,进一步增强创新思维能力,自觉、主动、积极的提高领导素质、变革领导观念,提高信息化手段的积极运用,打破创新思维的心理枷锁,善于在变化中的发展态势中寻找规律,在矛盾和问题中寻找新的突破,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建设应变机制,从而在变革的发展大潮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2.从客观因素看,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是企业领导干部应掌握的工作方法

领导干部不同于普通的职工群众,是精英中的精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一个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当前,改革已经向纵深发展,要突破发展模式、发展格局的历史约束和制约,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作风,从各种纷繁复杂的局面中,运用创新思维正确分析形势,因势利导,疏通理顺,采取果断措施,靠智慧、靠特色、靠创新、靠点子,准确把握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准确把握企业发展大势,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就会有效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好地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3.从主观因素看,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是决定领导干部勇气、胆识和发展前途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企业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虽然在不断更新,但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不敢真正放开手脚,缺乏思维创新的理论储备和个人品性。提升领导干部创新思维能力会增强领导干部创新工作的勇气和胆识,敢于尝试新的工作打法,敢于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这样就会增加完成工作,引领企业发展的信心,形成优势循环,思维创新了,思路就会更宽广,办法就会更多,许多老矛盾和老问题就能“柳暗花明”,新矛盾和新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二、提升领导干部创新思维能力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紧迫任务

1.创新思维能力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核心

作为领导思维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创新思维是各种思维中最具活力和最能发挥创造性的一种思维活动,是领导干部开拓进取、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是各种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生命的活力,正是基于企业领导班子勇于创新,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善于根据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推动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从而使国有企业的发展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2.创新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设计、控制、完成领导目标的关键所在

领导工作总是处于一个众多因素纵横交织、头绪纷杂、变化极快的系统中,自身的行为受外界各种变因的影响的组织环境中,要求不断的适应发展,修正与领导目标不符的各种行为,因此,领导者在整个领导过程的作用不仅是对领导目标的设计,而更关键的是控制每项与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政策的健康运行。这些都需要领导干部依靠创新思维不断突破、不断创新工作局面,运用自己科学的创新思维,改造发展组织的一种规划,创新思维从根本上影响每个环节的工作实效,从根本上控制和掌握领导目标的大局,让领导干部高瞻远瞩、运畴帏握,实现一个胜利又一个胜利。

3.创新思维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

飞速发展的世界把“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的旗帜展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迫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快速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冲破一切防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打破一切缚束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牢牢把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做到在思想上不断有新突破、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工作上不断有新举措、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三、提升领导干部创新思维能力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1.领导干部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可以统筹兼顾抓关键

善于抓全局的领导干部,才是合格的领导干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创造性。得悉事情利弊之关键、要害之所就是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就是一把庖丁解牛的利刃,通过重心、枢纽和关节,游刃有余地剖析、把握和掌控全局和整体。新的历史时期,各级领导干部作为人力资源中的精英如因创新思维能力的缺少分析能力、大局意识,缺少对机遇与立体思考,则或致百年憧憬中途夭折,或使百年战略功亏一篑。因此,企业领导干部必须着眼于长治久安,统筹兼顾,长盛不衰,全面把握企业发展的大局,用创新思维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以变应变,不断扫除思想上的“灰尘”,勇于冲出因循守旧的“大山”,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的“峡谷”,成就一番伟业。

2.领导干部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改善心智科学决策

在发展、转变、和谐的战略任务面前,国有企业面临诸多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矛盾和考验,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正确判断大势,果断决定取舍,需要勇气、需要胆识,更需要创新的气魄。特别是在确定企业发展思路过程中,创新思维都贯穿在科学决策的整个过程,成为决策每个环节的基点,利用创新思维的优势,突破经验决策的束缚,抓住解决发展的关键所在,使决策的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建设实际。

3.领导干部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善用外脑求合力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想象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应用离不开创造性人才,创造性学生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一代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是这样做的:

1 调动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英语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因为它不是我们的母语,课堂上学了,课下却用的不多。要让学生把枯燥的英语,变为学生乐学,好学,就不能按部就班,机械操练。都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一个具有正确学习动机和浓厚学习兴趣的人,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创新。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好奇心强,模仿能力也强,利用他们这种特征,培养他们的浓厚兴趣,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抓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其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若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促使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

首先,儿童教育心理学指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沿着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思维占优势的趋势发展的。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直观教具的教学。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图片和实物这些鲜明生动直观教具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发展它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我在教学科普版第二册第七课时,我为了让同学们很快记住这些食物,我拿了一些食物有banana ,apple, pear,egg,bread,cake…等等,学生的好奇心一下便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就很想知道这些单词,怎样用英语说,学生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这样就抓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看图动脑,产生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能调动孩子积极探求答案的创新意识就能为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一旦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知,进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其次,教学中我还经常利用动作示范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比如:在教学科普版第三册第六课时,是有关一些职业的词语,学习doctor一词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医生服装穿上告诉学生i’m a doctor.学习cook,nurse,worker等词时,我让学生自己想想应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学生们很乐意去用动作表达这些词语,不仅培养了兴趣还培养了创新思维。

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不仅如此,我还利用游戏、编歌谣、多媒体教学,这些教学手段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思维能力。

2 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了创新意识,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就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学活书本,学会探索。

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学生就要掌握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给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我们所使用的科普版英语教材都配有插图(教学挂图),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将这些图作为一个创设情景的辅助手段,很少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我在使用教学挂图时,常常要求学生看图提问,说说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对图中的疑点主动发问,如:在学习《what can you see?》一课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并引导他们对得到的知识进行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o can you see? whataretheydoing ?wherearethey? how many?…等。当他们提问时,就说明他们对课文的难点、疑点也就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学习。坚持巧用插图,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3 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想象,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有研究表明,质疑式、讨论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例如:我在学完第一册第二、三课let’slearn中的动物后,我给出animal一词,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根据这个词想一想,动物可以分为哪几类,分别有哪些并写出来,最后分组汇报,同学们有的按生后地点来分,有的按野生和家畜来分有的按食草和食肉动物来分,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各显其能,超出教师的想象。在句型教学时,我经常给学生一个单词,比如:flower,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想出人(who)在哪里 (where)送给谁(who)为什么(why)利用所给和所想单词,组成一个句子,学生所造的句子各有不同,有的还非常有趣,真正做到词不离句,从而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丰富有趣的想象,可以打破学生思维的常规与定式,促进他们发散思维的发展。

我们的教学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就是说,教学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口、动手,从而达到同学间彼此沟通,取长补短。比如:在教学《the red hen》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分成8个人一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些写着课文内容的小纸条,然后让每一组学生都必须使用英语,必须通过小组合作来把课文排顺序,排好后,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读出来,再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学习生词,最后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用英语来回答问题,学生探究这些问题。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扩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我们就要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扩展延伸教材内容,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激发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兴趣,提倡一题多议,敢于打破常规,使我们的教学向纵向深处发展。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造性的成果。 如:五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组对话:a:i like…b:me too.在教学中,我故意对一位男生说:i like dresses.使他无法按课文中的语言说出 me too.从而使学生学会了idon’tlike ….激发学生根据对话的实际情况去思考不同于课文的新的回答方式:i don’t like…。等等。又如在和学生进行 free talk对话时,按课文内容,当学生总是回答i’mfine.在实际对话时,当学生问我时,我却打破课文的框架,回答:i’m not well.使学生无法按原有思路完成这一对话,情急之下,他们说出了许多课文中没有的句子:why? 等等。有时,对教材的扩展会超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但却因此激起了他们的疑问,引发他们在课外、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作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活”起来,多启发、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活化教材,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创新教育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指定,2001年7月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岳晓东、龚放 《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研究 1999.10

[3]刑永富 《现代教育思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7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第8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34-02

在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自主性、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倍增,在这样的形势下,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和教导学生美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外,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最重要的内涵和本质就是创新,通过创新来不断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没有了创新,美术就会失去它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

一、现代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概念

创新思维是指在艺术劳动中,发现一种新的方式处理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能力就是通过这样的思维过程和活动,创造出超越或高于原型的艺术作品。它的根本特征也就是在原有的事物活动中,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在对事物处理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进步和超越。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形势下人才观念的更新,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使命显得更为迫切。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美术是一门讲究个性和特点的学科,它的显著特征就是创新。一件美术作品的最大价值就是它的艺术成就,而艺术成就是不可复制和模仿的,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世界上只有一个蒙娜丽莎,无论你模仿的多么逼真,它的成就也只属于达芬奇。作为艺术家要想达到一定高度,就必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除了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技术技巧,还要有自己个性和新的思维、主张。只有将技巧和创新能力两者完美结合来完成的作品,才具有艺术价值。由此看出,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生掌握描绘事物的理论和技术能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能力。

二、现代美术教育中阻碍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便是实施素质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美术课堂教学,如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但是,受长久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国目前的美术教育仍然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条件,对学生传授不同的绘画技能训练和美术理论知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够,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教师缺乏创新,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照本宣科和“一言堂”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他们教学无非就是依照教材,或是给学生一幅画或一个素材,来教学生如何画,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某一绘画技巧,会不断在课堂上进行重复演练。这样单一枯燥与学生完全没有互动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用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了。

2.受传统教育影响,我国的教学课堂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处在教学的主置,学生的思路需要跟着老师走,且老师所说的话一般是不容学生质疑的。另外学生所画的作品评价也是根据老师一个人的标准和眼光来评判,这种专制型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发现知识、质疑知识,缺乏探索和求异精神,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我国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大部分是在教室中进行,让学生画一些石膏道具,或者按老师要求临摹一些作品,这些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已经滞后于当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跟不上新的美术思想和潮流。且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只是局限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贴近大自然,学生的思维也好像被带上了枷锁,很难能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独特、新颖的作品,也会僵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现代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他才会全身心投入,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和探索新的知识。那么首先在教学的内容上,应该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内容,然后运用科学合理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也就是说,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不要照本宣科,而是对整堂课进行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基础绘画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让每位学生都画出同样风格的画就显得毫无意义。比如:老师在给学生上欣赏课或是介绍新的作品时,可以采取用视频介绍作品、放一些适时的背景音乐,介绍完后让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将刚介绍的作品与自己最了解的一个流派做比较,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教学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不但调动情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还会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索求异精神

一个人的艺术成就是不可以复制的,同样,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是老师能”手把手“教出来的,有时候,创新思维就在某一环境或某一个点上突然出现。这种出现需要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来滋生,所以只有老师与学生达到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个性。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和张扬自己的个性,有时候还要突破权威,培养学生大胆求异的精神。对知识提出质疑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探索的过程。只有不断质疑,不断探索,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另外,在作品评价方面要进行拓展,比如,先让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意境,在实践过程中所作的努力,然后给自己的创作成果打分。再让同学们用自己学生的眼光,对各位同学的作品作出评价。最后老师再作出全面评价,从学习态度、能力、绘画技巧、创新等各方面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适当、正确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以后作品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扩大学生的欣赏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欣赏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只有不断学习和了解更多艺术形式、风格和流派,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从不同角度去考虑作品,创新作品。不但要学习国内古典绘画,也要接受国外新的艺术思想和流派,只有这样,才能在艺术的海洋中,充分发挥自己创新思维能力,并从中找到自己的方位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美术学科不仅仅是一门普通的学科,而是一门体现艺术、涉及多门课程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美术教育不但要学好美术理论知识,还要研究和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给美术领域带来的影响,为自己创新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应该多开设实践课程,引导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进行写生。在实践中写生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能力,而且为学生发生奇思妙想提供了空间和环境。让学生的思绪得到释放,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但进步与发展,国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形式,我国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通过对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明显意识到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还有欠缺。对于这些棘手问题,美术教育界已经并继续寻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但世事万物都是瞬息万变的,我们不能用一时之法解决所有问题,而应该随着事情的不断发展,用发展的眼光跟上潮流变化,用创新意识去解决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世琴.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3.

[2]陈鹃.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13.

[3]华丽.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 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51-01

小学语文教材极易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独特优势,儿童蕴藏着无限丰富的创造潜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潜能”。因此,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活”教语文,使语文的学习成为儿童在教师的影响下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灵活研制教学内容是必需手段

把握不同文本的不同特点,挖掘文本创新因素,灵活研制教学内容,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新思维能力的必需手段。

(一)精选想象点,培养思维的开阔性

突破禁锢,大胆想象,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并把握文本暗含的可想象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教师可抓住阿炳内心的想法,扣住“坎坷”一词,启发儿童对课文进行补白,想象阿炳苦难的经历。儿童想象着阿炳的遭遇,如身临其境,同情、悲愤之情油然而生。开阔的想象中,儿童深刻地感受着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命运的抗争,更感受着语文的魅力。

(二)巧抓切入点,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苏教版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隐藏着训练思维发散性的切入点,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发散中创新。

读了《半截蜡烛》一文,学生们普遍认为伯诺德夫人太过急忙,不够冷静。教师抓住“急忙”一词,引导学生思考“伯诺德夫人为何如此急忙?”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发现伯诺德夫人的急忙化解了危机,消除了敌人的疑心;争取了时间;更为杰奎琳成功端走蜡烛做好了铺垫。伯诺德夫人的急忙不是慌张,而是机智的表现。如此思考,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的创新思维之花得以尽情绽放。

(三)妙用课题,训练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事先的思考或逻辑分析而进行的迅速的判断活动。文本的题目通常是内容的精炼概括或者主旨的归纳,抓住这一点作为教学内容,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我首先让学生读题,接着马上让学生猜测这首诗会描写些什么。学生们马上猜到,这首诗可能会描写冬天的雪景。这样,在训练学生直觉思维的同时,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使学生有可能利用直觉思维产生创新性活动。

二、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是重要保障

“活”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不拘一格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面对《草原》《秦兵马俑》等距离学生生活较为遥远的文本,教师应选择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展现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创新语言文字的运用;面对《池上》《我和祖父的院子》等贴近儿童生活的文本,则适合联系实际,让儿童在不断的联想中拓展文本意境,丰富语言的积累;面对《伊索寓言》《谈礼貌》这样比较特殊的文体,则可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受文体的特色,并尝试创新仿写。

三、灵活设计作业是有效渠道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根据不同的教学文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设计不同的作业,可让学生在巩固语文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布置观察型作业,让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观察家乡风土人情……在观察的基础上促进思考,提高领悟力,发展创造力。布置操作型作业,让学生为课文配画,展示搜集的资料,制作小报……让智慧在指尖闪烁,让创造潜能在情、智、知、能的同步主动发展中得到发掘。布置创作型作业,让创新能力在创作中得到提高。创作广告语,学生笔下流淌着“荔枝鲜,荔枝甜,透明果肉红外衣”这样稚嫩却不乏童趣的语言;创作童谣,学生们能写出工整诗句。

总而言之,教学的本质是儿童在教师影响下进行创造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多提倡创新思维方式,灵活施教,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同时,创新思维的培养必然为儿童语文素养的提高,提供充满活力的动因力量。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第10篇

1.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应从小开始

因为幼儿的思维是智力的核心。3岁幼儿的思维是很直接的,整个幼儿期,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刚刚萌芽。据此,培养学前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到幼儿思维的行动性、形象性,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幼儿从小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后在不知不觉中会表现出来。

2.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的思维活动

幼儿一日的生活都是在幼儿园里进行的,如果教师你可利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状况来问幼儿,幼儿就能在你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幼儿的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例如:看见救护车时,教师就可问幼儿:"如果你的家人生病了,你有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可能会说:"我请多拉A梦来帮我,因为它有很多法宝。""如果多拉A梦有事不能来,怎么办?"教师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想问题,幼儿的答案一定有很多。

3.多提问教给幼儿思路和方法

我们并不是说知识就不重要,知识是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培养也是离不开知识的。我们的教学里面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对于幼儿的理解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给幼儿相应的知识之后,教师一定要总结升华,变成一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的思路和方法,并把这种思路和方法反复强化,通过幼儿动脑、动口、动手,使这些方法和思路逐渐内化成为幼儿的思维模式。

4.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童年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因为发展是成功的基础;而童年更应该是游戏的,因为只有游戏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发展!教师利用每个游戏把幼儿带入到一个有趣的情境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学习的方法、观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的方法等等。

5.提供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

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很难调动起来的,教师在教学中想让幼儿更好地与你进行互动,只能通过情景游戏环境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会根据本班的幼儿发展水平来进行设计教学,同时创设适合幼儿游戏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快乐的小雪人》游戏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目标。其中"打扮小雪人"的活动目标就是,通过不断地变换小雪人的脸蛋、帽子、衣服,创造出多个不同的雪人形象,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6.提供更多可操作材料

幼儿思维发展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前提,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授课时,能结合相应的教学挂图或可操作的材料来上课,幼儿是很容易接受的。如果教师只是说幼儿听,我想幼儿一定会坐不住也学不到知识,这样怎样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呢?因此,我在教学中会准备好上课的教具,同时提供给每一个幼儿能自己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自身操作过程中用语言来进行表达,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达进行小结。课后把操作的材料放在活动区角里,让幼儿在课后能进行表演。如:《图形小精灵》中,我让幼儿学习一些图形的名称,同时提供一些相应的图形宝宝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能拼出很多不同的物体,有的是汽车、有的是毛毛虫、有的是青蛙等等。因此,教师能够提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7.通过语言活动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

上一篇:科学创新论文范文 下一篇:创新思维训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