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23:21:36

创新设计论文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1.1现有的技术特点

(1)吹风式:利用鼓风机吹出高速气流将积雪吹向路边。运行速度高,效果好,但只适合初雪,不能对积雪和冰雪进行有效清理。

(2)推移式:在工程车前部安装铲子,将积雪推到路边。但只能对破碎后的雪进行清理,且会破坏路面。

(3)机械式:先利用机械设备将积雪搅碎,在利用叶轮将雪扫到积雪桶,最后在倾倒在路边。应用广泛,也是当前主要的除雪方式,但存在扫雪,倒雪过程,工作强度大。

1.2创新技术方案实现

(1)技术特点:运用清理盘将破碎后的积雪送到热力罩中,利用热风将积雪融化成水,效率高,劳动强度小,一次性清理。

(2)创新设计:除雪车,包括车体、滚轮,车体内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下端两侧通过支撑弹簧与清理盘相连接,清理盘上端设有驱动电机,清理盘的下端面上设有交错布置的清理板,清理盘沿着圆周方向以及清理板上设有若干个破碎轮,支撑板上端设有热风箱,热风箱与供热泵相连接,供热泵通过供风管与若干个热风罩相连接。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清理盘以及破碎轮,清理盘可以对冰冻的积雪进行旋转磨损切割,积雪破碎后,热气罩可以对破碎的积雪进行快速融化,这样冰雪在除雪车中被融化,清理效果好。

2具体实施方式

自动化道路除雪车,包括车体1、滚轮2,所述车体1内部设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下端两侧通过支撑弹簧4与清理盘6相连接,其中所述支撑弹簧4呈对称布置,支撑弹簧4不仅可以对清理盘6进行支撑,而且可以使清理盘6进行一定距离的高度调整。所述清理盘6上端设有驱动电机5,其中驱动电机5可以驱动清理盘6的旋转,所述清理盘6的下端面上设有交错布置的清理板601,所述清理盘6沿着圆周方向以及清理板601上设有若干个破碎轮11,所述破碎轮11采用高强度材质制成,这样清理盘6上的破碎轮11可以对冰冻的积雪进行旋转磨损切割。所述支撑板3上端设有热风箱7,所述热风箱7与供热泵8相连接,所述供热泵8通过供风管9与若干个热风罩10相连接,所述热风罩10呈喇叭状结构,积雪被清理盘6破碎后,热气罩10可以对破碎的积雪进行快速融化。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1.1矿产资源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制度及体系在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规范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促进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法》(1986)主要是为了满足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需要,侧重从管理角度规范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采,导致在立法目的上“重行政管理、轻权利保护”,存在产权制度设计不合理、矿业权权能不明晰且发展受限、矿产资源补偿费标准过低、矿业权与土地使用权的衔接不顺畅、行政监督管理职权冲突、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内容亟待完善等问题。

1.2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管理不到位

自2001年全国范围内各级矿产资源的规划编制和实施陆续展开以来,我国矿产资源管理规划走上从无序混乱到有章可依的进程。然而,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对国内外能源和矿石等的需求依然十分强劲,可以预见,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冲突将日趋紧张,矿产资源规划工作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尽管我国已经陆续完成和启动第二轮、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规划方式和制度依旧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指令的影响,未能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矿产资源规划的具体实施层面缺乏有效的配套制度予以支撑,仍然存在规划体系界定不清、规划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规划法律效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规划管理难以落到实处。

1.3矿业权市场建设滞后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初步建立了矿业权市场,并制定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矿业权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不同,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因此,造成我国矿业权市场建设中存在各地矿业权出让发展不平衡,做法不一致;矿业权市场主体不规范;矿业权退出机制不完善;矿业权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不规范;矿业权市场监管问题突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无疑对协调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理念、技术相对落后

当前我国已进入“四化”建设的关键阶段,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趋紧,人口压力并未缓解。但是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理念,矿产的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已不能适应生态文明背景下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与国际发达国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相比,尚存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理念和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

1.5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

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产权监督和行为监督。它主要是对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矿业产权、矿产勘探开发技术、遵守法律、遵守矿产规划等进行监管。从中可以发现,现行的矿产资源监管并没有针对矿山环境进行特定监督,只是把生态环境监管放在法律和规划的框架下,进行监督管理。这样会导致矿山开发企业只重视当前利益、生产效益和生产安全,忽视长远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安全。对于涉及到生态环境有高危的相关矿产资源行业,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矿产资源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安监部门等的监管协作进行指导和规范,造成令出多门,难以区分主次,各部门之间在权力配置上互相交叉,导致部门职权不清,会降低生态文明背景下矿产资源的监管效率。

2生态文明视角下矿产资源管理机制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矿产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需要根据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进行多方面发展要求的具体制度设计。

2.1政治因素

在我国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必须高举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政治因素对于一项管理制度的诞生有重要的影响。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主要受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方针政策等影响,她们决定了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前进方向。

2.2经济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并且在不断走向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贡献力量。矿产资源产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也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利益等要素对于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设计有着重要影响。

2.3文化因素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中华文化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文化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可见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矿产资源管理机制的设计必然受到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比如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设计要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因为矿产资源管理的实现还是需要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而人的活动就要靠社会主义价值观来予以指导。所以,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的设计要考虑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整合作用。

2.4社会因素

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的取得,就必须认识到当前社会发展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当前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管理的要求,即对良好的生态环境需求。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在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的设计必须体现人民的呼声,维护人民的利益,把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改革后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的目标。

3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机制框架设计

党的十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中去。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政治建设中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矿产资源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必须融入生态文明的相关理念和方法。

3.1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建设生态化,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现有矿产资源法律体系主要制定于上世纪80、90年代,其中有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在矿产资源法律体系中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的观念,这些已经不适合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为此,应该实现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建设生态化,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首先,明确《矿产资源法》中关于矿产资源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责任的规定。现行的《矿产资源法》第32条第1款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防止污染环境。”但在法律责任章节中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条款,更没有对行政主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矿山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应承担的责任进行规定。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矿产资源法》里应规定相应的矿业主管机关和工作人员以及矿业企业在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中应当承担的责任条款,重视矿业环境保护才能使我国矿业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其次,《矿产资源法》环境责任机制的实行,也需要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不是一种单独的法律责任,需要通过很多法律手段来加以实现,例如加入矿产资源规划考核、环境保护保证金、环境影响评价、矿产资源监管等法律制度,同时在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中加强对环境保护方面法律责任的规定,确定破坏生态资源环境的责任追究机制,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责任体制,为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的矿业发展及矿业环境保护起到更坚定的保证作用。再次,统筹考虑《矿产资源法》与相关法律的合理衔接。做好《矿产资源法》与《土地管理法》、《水法》、《森林法》等在矿业用地、矿业权开发行政审批、水资源有偿使用等方面的衔接,确保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协调管理。最后,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的立法,融入生态文明的相关理念,促进矿产资源行业绿色发展,为制定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政策,促进矿产资源行业的全面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3.2完善矿产资源储量储备制度,突出矿产资源生态国情

矿产资源储量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需求和生态保护所需能源、原材料的物质保证。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领域涵盖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动态监管、资源补偿费征收、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管理,以及对储量的矿业权评估备案、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汇交等进行了延伸管理。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当前矿产资源管理现状综合分析,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尽快组织力量完成以下工作。首先,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方面,在全国范围进行全面清查,尤其是了解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包括了煤炭、铀、铁、铜、铝、稀土等重要矿产。在了解它们储量进行定量分析预测的同时,针对这些重要矿产资源产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也要充分调查,并在现有及可预见的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基础上实现对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其次,构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及其实施细则。再次,加强对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的管理,严格限制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的压覆。最后,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在实现国家资源安全的同时,也可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矿产资源空间开发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基础。

3.3实现矿业权市场管理动态化,融入生态文明理念

矿业权市场管理是矿产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对于实现矿产资源价值,优化矿产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矿业权市场出现的问题,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规范矿业权市场的交易主体。生态文明背景下,矿业权市场的交易主体必须进行规范,这样既有利于建立有序合理的矿业权市场,同时可以明晰矿业权,促进矿业权流转,促进资金、技术等资源进入到矿业权交易市场,进而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其次,提高矿业权市场的准入门槛。矿产资源必须从从业年限、信誉水平、资本金额、满足的技术条件、环境评价等方面提高准入门槛。这样既可以防止对矿业权市场进行投机干扰,又可以借助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高整个产业的节能集约水平,实现绿色发展。再次,完善矿业权市场的退出机制。矿业权交易市场中,因政策调整,政府部门不能履行合同时,要退还受让方的矿业权价款,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为此,要制定退还矿业权价款的条件和办法,完善关闭矿山,退还矿业权价款具体规章制度,从而维护矿业权市场稳定,促进矿产资源行业的绿色发展。最后,重视矿业权市场上生态文明制度的建立。积极开展矿业权市场中碳排放权、排污权等与矿业权交易的协调运行,并制定其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对一些达到开发利用条件的废弃尾矿和贫矿,也设立矿业权,并象征性收取一些矿业权费用,同时国家给予政策优惠和相关补贴,鼓励有实力的矿产资源企业进行开发,从而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

3.4健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制度,优化矿产资源开发格局

生态文明背景下,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制度,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优化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制度,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明确矿产资源规划的法律地位,提高其法律效力。对《矿产资源法》和《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中相关条文进行适当的完善,对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矿产资源规划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其次,体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重视市场在矿产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矿产资源规划工作要注意与国内外的资源价格走势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潜在需求相结合。再次,矿产资源规划要统筹好本区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在规划制定前应深入了解规划制定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实现矿产资源的动态规划,协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代际冲突,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在矿产资源规划的具体实施层面制定行之有效保障机制予以支撑。基层规划工作情况影响到上一级规划工作的贯彻落实,基层矿产资源规划是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制度的基础。解决基层规划工作遇到的问题,加大对基层(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工作在经费和人员等方面的配置。如加大中央财政对基层适当扶持、加强对基层规划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建立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的配套监督监管机制,从而避免规划工作的低效率和权力缺乏制约而诱发的腐败现象,同时保障其依生态文明理念所制定的规划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加大矿产资源规划技术层面保障,特别是在基层规划部门和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规划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完善基层规划工作信息处理与更新工作;建立规划信息系统与其他矿产资源管理系统的协作机制,实现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工作与其它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衔接。

3.5矿产资源税费管理制度生态化,强化税收对生态调节作用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体系,缺乏对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考量,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矿产资源的耗竭。为此需要对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体系进行以下完善:首先,矿产资源税费立法的生态化,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立法理念,将生态文明的相关理念融入渗透到矿产资源税费立法工作中去。在矿产资源税费法律体系中,要体现诸如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建立循环经济的矿业市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其次,调整原有矿产资源税费种类。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产资源税进行合并,新资源税应完全用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解决矿业开发的外部不经济性,而不作为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体现。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则由设立矿产资源权利金和矿业权价款来实现。再次,构建矿产资源生态税费体系。设立或完善诸如生态环境保护税、矿山环境修复保证金等税费制度。并根据矿山开发环境评价结果,制定不同的税率,客观体现出破坏环境的经济成本,从经济角度来调节人们在矿山开发利用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通过人们的趋利,来实现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供固定的资金来源。最后,完善矿产资源税费的管理,建立相关保障机制,实现相关环境保护税费的专款专用。对于专门用于矿产开发的税费,财政和税收部门应专设账户,同时定期对账户进行监督审计,以防挪作他用。

3.6重视资源环境督察,完善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制度

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制度目的是为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制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年报制度;“三率”指标制定与考核制度;矿产开发监督年度检查制度;矿产督察制度等。根据矿产资源开发监管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存在的问题,生态文明背景下矿产资源监督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当前的开发技术水平以及矿产资源行业生成经营效益,制定新的“三率”标准,从而促进提高整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生产力水平,实现矿产资源行业的绿色发展。同时,加大对矿产企业执行新制定的“三率”标准的监督。其次,在矿山企业矿产开发监督年度检查过程中,重点突出矿山企业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要求进行采选矿作业,包括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指标核实,依法缴纳有关税费的情况,无证开采和采富弃贫等破坏性开采的矿产品禁止进入流通领域的执行情况,有无违反矿产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等。再次,矿产督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矿产督察工作,强化对矿业权人履行法定义务的监管,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矿产督察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依法对非油气矿业权人法定义务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措施,是监督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一项重要手段。矿产督察范围重点是大中型矿山、国土资源部颁发勘查许可证、整装勘查区和重要成矿区(带)内的探矿权人。生态文明背景下,矿产督察工作,应该突出对矿山矿区的生态环境以及矿产资源企业的生产率水平进行监督。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根据这一创新理念,我们对传统鸽笼进行了全面改造,并通过调整鸽笼设置、规格和调整材料加工工艺等多项技术措施的实施,成功创建了一种全新的自动滚蛋式无蛋巢蛋鸽笼。

1.1调整鸽笼设置,实现无蛋巢自动滚蛋取消传统饲养模式所使用鸽笼中的蛋巢和栖架,并将鸽笼底网设置成-1.5°并向外倾斜的坡度,且底网一侧向外延伸5cm并外缘上翘形成集蛋槽。通过这一改造后,商品蛋鸽集中在鸽笼底网上活动,产蛋后,由于底网的倾斜设置,所产鸽蛋可自动滚落到底网的集蛋槽,方便饲养人员观察和拣蛋,显著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1.2调整鸽笼规格,提高蛋鸽饲养密度由于商品蛋鸽的饲养目的是为了获取优质的商品鸽蛋,因此在去除了传统鸽笼的蛋巢和栖架等装置后,我们把新型蛋鸽笼的长、宽、高调整为40cm×55cm×34cm,使每个鸽笼的所占空间比传统鸽笼减少了84%。经过这一改造后,与传统鸽笼相比,在相同空间面积的一组鸽笼笼架中(2m×0.55m×1.5m),新型蛋鸽笼的鸽笼叠层可增加到4层,且每层的笼位数增加到5笼,并在底层和二、三2层笼位间各增设一盛粪板,使每组笼架的单体笼位数由传统模式的12笼位增加到20笼位,蛋鸽的饲养密度也由此提高了67%。

1.3调整材料加工工艺,降低商品鸽蛋破损率由于鸽蛋的蛋壳较薄和脆,普通钢丝制成的鸽笼底网在鸽蛋自动滚蛋过程中容易破损;因此,新型蛋鸽笼在选用传统材料制作鸽笼底网后再进行一次涂塑处理的加工工艺,可显著降低商品鸽蛋破损率。完成相关调整改造后的自动滚蛋式无蛋巢蛋鸽专用笼,其每组笼架可饲养20对商品蛋鸽,从而显著提高了鸽舍的利用率和员工的劳动效率,并显著降低了鸽蛋的污染破损率和员工的劳动强度。

2应用示范

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将经过创新改造的新型蛋鸽笼与传统鸽笼在上海欣荣大皇鸽养殖专业合作社梅园基地场做比较试验,方法如下:

2.1试验在基地场内紧邻的33号和34号2栋鸽舍内进行,每栋鸽舍长80m、宽5m,可安装标准鸽笼架(2m长)150组。

2.22种鸽笼均采用“双母配对”的模式饲养,每栋鸽舍专门安排1名工作认真负责且操作熟练的工人饲养并投喂以相同的饲料。

2.3以2013年1月16日~4月15日为试验准备期与预试期,时间3个月。2013年4月16日至2014年4月15日为正式试验期,时间1年。

2.4试验结果:2种不同鸽笼应用示范试验结果见表1。

2.5结果分析:在相同面积、相同结构的鸽舍内,采用相同的饲养模式和饲料配方,新型蛋鸽笼的饲养密度可提升67%,还可显著降低商品鸽蛋的污染破损率达188%;每名员工饲养的蛋鸽数量也由传统鸽笼的1800对增加到了3000对,并且员工的劳动强度显著降低。试验数据还显示:采用新型蛋鸽笼饲养商品蛋鸽所获取的经济效益比传统鸽笼提高65.83%,但新型蛋鸽笼的商品蛋鸽年平均产蛋量比传统鸽笼低了1.43%,分析原因,可能是受商品蛋鸽对无蛋巢鸽笼的适应过程等因素的影响所致。

3结论

3.1经过改造的自动滚蛋式无蛋巢蛋鸽笼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它完全突破了鸽子的生理特点和生活特性,大胆去除了传统鸽笼的蛋巢和栖架,实现了商品鸽蛋生产环节的自动滚蛋。

3.2应用示范结果证明:新型蛋鸽笼可完全替代传统鸽笼开展商品蛋鸽饲养,并显著提高蛋鸽的单位饲养密度和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商品鸽蛋的污染破损率和员工的劳动强度。

3.3与传统鸽笼相比,应用新型蛋鸽笼饲养商品蛋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在设计中应用创新方法将有助于设计者高效、创新地解决问题。课题组提出一种创新策略[5],将创新设计分成面向问题、面向目的、面向产品和面向载体4类,并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创新策略实现创新。这些创新类型中面向问题的创新是最常见的,其策略是解决最小化问题,解决系统中的冲突,对系统进行改进创新。由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是以已有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适合这类型的创新设计。TRIZ最初由G.S.Altshuller于1956年提出[6],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体系,其问题分析及解决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TRIZ体系包含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两部分,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相应的工具来分析解决。

2管道腐蚀检测装置创新设计

2.1在役管道腐蚀检测原理

我国在役管道大都铺设在野外且都埋在地下,其底部最容易发生腐蚀,对于在役运输管道发生的腐蚀采用射线检测技术,其检测原理如图2所示。射线机发射检测光线,穿透管道待检测部分,然后被探测平板接收,通过对接收射线的情况进行分析处理,便可以判断管道是否存在腐蚀以及腐蚀的位置、程度。

2.2检测装置问题分析

由于在役管道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对检测装置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不宜在管道内进行检测,也不允许检测装置从管道两端套进,只能从中间夹紧管道。当前的管道腐蚀检测装置主要存在的问题为:①结构复杂,装夹不便;②人工干预程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检测效率低;③只能检测某一管径管道,适应性差。检测装置的创新设计必须解决上述问题,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分析归纳为以下两个问题:Q1:提高检测效率,要求检测装置能沿着管道轴向进行移动检测,并对管道进行可靠地夹持。Q2:检测装置能实现系列管道(Φ159mm~Φ500mm)的检测,并保证检测装置不复杂、结构紧凑。对于Q1,要求检测装置沿着管道轴向移动检测以提高检测效率,但另一方面会导致夹持装置的夹紧力不够、可靠性降低,这就形成一对技术冲突。对应TRIZ标准工程参数,这对冲突中的改善参数为时间损失,恶化参数为可靠性。对于Q2,要求检测装置实现不同管径的管道检测,但同时会增加装置的复杂性,这也形成一对技术冲突。对应TRIZ标准工程参数,这对冲突中的改善参数为适应性及多用性,恶化参数为复杂性。

2.3检测装置问题解决

(1)针对Q1,查询TRIZ冲突矩阵得到发明原理10,30和4[7],经分析这3个原理无法解决该问题。我们采用物质—场模型来分析此问题,两种物质分别为S1(管道)和S2(检测装置),场为机械场,检测装置及场提供的功能是不完整的,其物质—场模型描述如图3所示。检测装置要求对管道有足够的夹持力,实现管道的可靠夹持,但检测装置与管道很难发生相对运动,实现管道轴向移动检测。由此可见,检测装置提供的场是一个可控性较差的场。查询标准解,得到第二类标准解No.16,即增加一个易控制的场,因此在检测装置和管道之间增加一个可控的外力,即在检测装置前后分别采用4个滚轮实现管道的夹持,在前后轮之间的管道上增加一个可控的驱动机构(如图4所示),在夹紧定位的同时提供外力以促使检测装置与管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当管道检测装置实施检测时,不与管道发生相对运动,对管道进行定位夹紧;当检测完一个位置时,驱动机构提供外力促使检测装置与管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检测装置运动到管道的下一个检测位置。(2)针对Q2,查询TRIZ冲突矩阵得到4个发明原理15,29,37和28。经过分析,发现发明原理15(动态化)有助于该冲突的解决。应用发明原理15,将滚轮与检测装置的联接部分改为可调机构,采用如图5所示的可调滑块机构,滑块沿着圆弧板径向安装,均匀并且对称安装在上、下圆弧板端面,通过调节滑块实现所要求的系列管道检测。

2.4在役管道腐蚀检测装置创新方案

综合上述2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得到如图6所示的在役管道腐蚀射线检测装置创新方案。检测装置采用两段半圆弧铰接而成的剖分式结构和螺旋夹紧机构实现快速夹紧和拆卸;采用8轮夹持机构以及驱动机构实现检测装置对管道的定位夹持,并能沿着管道轴向移动,实现自动检测;调节与轮子联接的滑块机构以实现不同管径的夹持检测。

3结论

运用TRIZ方法对在役管道腐蚀射线检测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在役管道腐蚀射线检测装置,采用可调滑块结构实现不同管径的夹持检测,适应性良好;检测装置沿着管道移动并自动控制检测,提高了检测质量和检测效率。该检测装置结构简单紧凑,能较好地满足管道腐蚀检测的要求。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现代与传统,处于两个相对矛盾的范畴;而文化创新,则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一方面,不能离开文化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二、文化内因与设计的关系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提倡发扬中国的传统,“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注入当代设计中”也时常出现在各大品牌设计论坛的话题中,但传统文化元素究竟是应该如何恰如其分地体现到具体设计中呢?在《我的古典》一文中,田中一光曾经阐述过,不管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中,还是纽约现代都市中,他接收到的信息都会被血液中日式的“花鸟风月”的因子所影响,他拍出来的照片或者设计出的作品很容易被打上“日本设计师”的标签,大概是因为“那深深栖息在身体某处的灵魂”,即文化内因。黑川雅之也曾结合自身的经验讲到:“一些日本设计师,他们体现了一种对传统的记挂,所以才可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这样一种文化特质。我们刚开始去学习别人的作品,去看别人的著作,同时就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这样的一种观点和视角下,我们看待周围的人群和社会才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设计评论家厄尔认为,日本设计可以总结为两大类,即:1.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创造性的;2.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与俭朴的。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情绪和美学观念,自始至终渗透着日本民族固有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深植于日本设计师审美与思维方式中的文化内因——日本的美学传统,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讲究美学精神含义,这些构成了日本设计的精神支柱。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其现代的设计以特有的民族性格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设计界取得一席之地,在现代高科技工业冲击中,其“古典”系统依然在无意识地运作着,传统文化并没有消亡,反而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作为精神支柱植根于日本现代设计理念中,使日本设计表现出独特的气质,成为别国无法取代的重大特征。而这种文化内因,并不是刻意去建立起的一种想法或者观点,而是在自己的自然而然的奋斗和实践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意识。黑川雅之说,在中国很多地区会体现一种“刻意性”,比如刻意追求自我隐忍和刻意追求中国元紊,“其实并不需要这样的刻意,因为作为中国人,你的想法、你的行为,本身就是中国元素。”所以,我们的文化内因早就已经存在在我们的审美与思维当中,不需要刻意去追求,沉下心去做优秀设计,中国味道就会慢慢渗透出来,这样的设计就是“中国设计”。

三、文化创新的发展层次

中日两国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由于历史的渊源,在传统上会有诸多相似之处;而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问题上,日本确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工业产品技术、设计师等方面,日本对待传统文化,是更多地从精神上、思想上以及功能上来考虑,而不仅局限于形式,经过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集体主义工作方式到二十一世纪初对设计个性化的标榜,日本成功完成了从对形式的模仿到注重对“日本”精神的塑造的转化;总结起来可以发现,外来文化对日本本土设计文化的影响的层次是三步渐进式的:模仿、转化、成熟的“日本设计制造”。二战结束后,西方工业产品刚刚进入日本的时候,日本人从技术到造型对其进行完全的照搬和模仿;那段时间,日本设计师将欧洲几乎所有的产品的功能和造型都拿到了日本,日本人似乎失去了自我;但事实上,这种模仿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因为日本政府非常警惕日本民族性的丧失,害怕这种西方化逐渐发展到精神领域,所以再三强调“和魂洋才”,只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产业部门中对自己有用的部分;逐渐地,日本设计师开始尝试在欧美设计的外型上加入日本化的元素,虽然这被看做是嫁接行为,但是通过几十年时间的努力探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的廉价劣质的“日本制造”终于转变为“优秀的产品”。通过自觉的反思,设计师将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思考逐渐反映到他们物质层面的再创作,使产品中更多的包含了日本的民族气质;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针对日本普遍的过剩消费等社会现象,日本设计再次发力,将日本文化中“直线、单纯、简朴”的基因灌输到“合适就好、资源循环再利用”等新生活理念的设计中,以无印良品为代表的新一代优秀日本设计中承载了时代对日本文化的诠释,使得全球化趋势下的日本产品还可以鲜明的标有“日本制造”的文化标签。这三个层次的变化与文化结构的三个层面恰好是契合的,外来的物质层面的东西经过日本民族特有的组织方式与结构方式,使其转变为日本特有的文化。日本设计经历过的这三个层次的变化,也正是中国设计正在经历的,需要承认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落后的可能不仅仅是产品设计的实体,还包括设计思想、设计研究以及与设计生产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的各个层面。意识到落后才有可能赶上和超越,我们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对外来文化物质层面的简单模仿的第一阶段,到90年代时期去尝试以我们的组织方式与结构方式将外来的优秀文化融入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第二阶段,我们已经走了很远——政治方面我们有“中国特色”的旗帜的指引;经济方面,企业的生产模式也从开始的“OEM”、“ODM”到现在的“OBM”和“OSM”的各种转型尝试;社会方面,各大高校也从很早之前开始大力开展文化创新相关的课题、课程、工作坊和夏令营,一边整理保护我们丰富珍贵的地区传统文化,一边将设计研究作为高端平台服务于地区产品而结构的改变,并输出相关文化创新人才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虽然慢速,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坚定探索的脚步。相信几十年后,回头再看,“中国设计”在全球化进程中,在经历过艰辛的相遇、错误的尝试,还有各种奇怪的体验之后,最后达到了“融合自在”的第三阶段;而且我认为,正如《与设计向前行》一书中说的那样:相比较并没有接触到很多东方文化碰撞的西方人,体验过这种复合型冲击的我们,在文化上应该会更先进些!

四、以地域为单位的传统文化创新

说到传统文化,首先想到的中国主流传统文化,应该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礼仪文化,对理想设计我们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敦厚稳重,端庄气派”的感觉,这算是一种正统的设计风格;“潇洒飘逸,含蓄优雅”的气质,则属于文人雅士的品位;最后是“纯朴古拙”的味道,这种返璞归真的设计可以感觉出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真谛,这三种设计风格,都是中国主流传统文化表现出的不同形态。但除了主流传统文化之外,我们还有丰富、有趣、鲜明的地域文化。中国疆土有960万平方公里,其上居住着56个民族,由于自然环境和演变历史的不同,不同地域有着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态,不同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色彩。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中发展至今的各地域、各民族文化,也一直在交流、创新、融合中;学习和吸收其他地域、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各自的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在各种“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交叉冲击之后,发展成为现如今的文化形态,成为中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从来不缺乏外来文化冲击下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并发展的经验,多民族形态下的广袤而丰富的地域文化不仅是我们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继承并创新的经验教科书。当然,如上文所说,由于短时间内受到了与我们本土文化有着巨大差异的西方外来文化的大面积强烈冲击,使得各地域文化在文化创新方面都处在一个同样的起点上,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世界统一化的洪流中,设计师们不仅要考虑我们的主流传统文化的情感追求,还需要关注我们我们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大胆创新,使丰富的地域文化不被湮没到统一化中,而是能够逆流而上繁荣发展成为被世界欣赏、被众人追逐消费的新文化。基于地域文化的设计战略,即运用地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为人们展示未来世界的可能性,使其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途径。在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基础上,将传统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科技含量的文化创意产品,进行传统文化要素向数字化文化内容的创新和转型,实现传统文化产业从选材、创意、设计、生产和输出、传播的现代文化产业链整合。以地域为单位,以人为根基,以产业为引领,实现文化资本和产业的相互融合,然后激发文化的活力。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各地域文化和文化产品的发展现状,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来进行产业创新发展,从而达到地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五、结论

在多元化竞争激烈的当下,文化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继承、创新和发展。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历久弥新;而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的多样性与自然的多样性同等重要,是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相生发展的基本条件。正处于外来文化冲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相比较半个世纪前同时期的日本单民族文化,我们的现状显然更为复杂。地域文化的设计战略应该更为适合我们广袤地域多民族的国情,即,在追求统一的主流传统文化的情感追求的同时,将传统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去,逐步实现传统文化产业从选材、创意、设计、生产和输出、传播的现代文化产业链整合,在保持统一性的基础上,将我们的文化多样性更好的继承下去。在传统文化整合创新的道路上,虽然发展方式略有不同,但我们的发展层次与日本应该是一致的,在探索、融合文化隔阂的时候难免有各种挫折和痛苦,但在与外来文化碰撞中会产生新的、更有活力的文化形态;然后,在实践中慢慢地成长,逐渐成长为“融合自在”的健康的文化生态。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在上个世纪末,亲子教育在美国、日本和我国港台等地区盛行。通过亲子教育,全面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交等多种能力。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亲子教育受到重视并不断普及,各种特定功能的亲子产品逐步被市场所接受,研究亲子玩具的相关理论和亲子产品设计的方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儿童时期作为人生经历当中的最重要的一站,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和发展规律,这个时期,儿童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首先,儿童通过主动学习来完成教育自己的任务,同时,儿童的发展受到社会以及文化的影响。而亲子教育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以家长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教育”,其核心内容是父母与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长。亲子教育是指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的一种培训方式.在实际的亲子教育实践当中,游戏是一个效果最好的互动方式。孩子在游戏的同时,不断的体验到成功和失败,自由与规则,过程与结果,在满足玩的乐趣的同时,丰富了自己人格的内涵。

二、基于亲子概念的玩具创新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亲子玩具虽然强调有大人陪同,互动玩耍,但是在涉及到实际造型形态时,仍要考虑到对儿童和大人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玩具造型设计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特性,但是由于儿童玩具自身的特殊性,使设计师在家具设计的同时必须要注意用材的环保程度。在安全性的形态结构上,首先,要以圆角设计为主,这样可有效防止孩子在玩耍时被撞伤;其次,要避免一些硬边,尖刺,要保证在互动过程中,不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再次,儿童的手还有其他的身体部位都比较柔嫩和脆弱,与身体接触的部位要,要保证不会对手能部位造成细微的伤害。

2.互动性原则

为了让家长和孩子在游戏当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感。亲子游戏一般要求由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完成。完成的事情也许只是生活当中平常小事,但是却给互动的双方带来新的体验。互动的方式分别包括如相互身体上的接触,眼神的互动,还包括情感的交流,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和看法,相互智力的博弈等等。一切在游戏当中能够互动的方式,都可以在亲子游戏中有所体现,但是所有的互动方式是围绕着游戏的过程而展开的,而亲子游戏的过程又是围绕着协调亲子关系的设计的。所以,互动理念在这方面的表达也更加抽象与不确定,相较于感官与行为的理性的一面,情感与思考更多体现了人们的感性的一面,而互动理念在这方面的表达也更加具有抽象性与不确定性。设计一款儿童玩具也是在设计一种新的游戏方式和游戏规则。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求的互动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时期是变化比较快的时期,心理活动从低级、简单、具体向高级、复杂、抽象的性质发展。心理活动越来越接近成年人,在与大人接触时,要求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复杂,并且性别不同,在3岁后思维就已经开始出现变化。所以在设计玩具时应结合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来设计儿童与大人的交互方式。

3.趣味性原则

所谓趣味性,是指“能引发人们某种感情的因素,或者使人感到愉悦,使人感到有意思,或者能感染人、打动人、教育人,能引起使用者注意力的因素。情感是多方面的,有喜悦、有悲伤.玩具之所以能够吸引儿童,就是玩具和游戏本身就带有趣味性。亲子玩具与普通玩具不同的是,亲子玩具培养趣味性要考虑到大人是如何陪同孩子一起来培养兴趣的,所以玩具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增加大人的陪同和教授的环节。孩子在3岁开始,智力增长加快、运动能力、合作能力和独立能力的都开始增强,爱好兴趣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形成,并且开始有选择性的挑选自己喜爱的玩具。结合儿童兴趣,设计合适的亲子玩具能让孩子与成年人有更深层次的发展。而4~5岁的儿童,他们更爱好小幅度的运动,如跳棋、串珠等等,也比较喜欢一些运动型和健身型玩具,如跑步、跳高。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更合适设计一些运动型的亲子玩具,如在跳绳和球类进行一些针对孩子和大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的改良设计。

4.实践操作性原则

为配合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亲子玩具除了培养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的能力外,通过玩具设计培养孩子在游戏当中体验动手能力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亲子类玩具与其他玩具普遍突显的特点之一。

三、结语

父母是儿童成长需要的重要支持者,而一个符合儿童成长的重要成长模式,需要通过一定的亲子教育,亲子游戏去调节和协调,一件符合儿童成长需要的产品将有助于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1.1造型的简化设计

明式家具的造型虽然简洁大方,但受园林建筑、宗法伦理等因素的影响,明式家具在具有使用功能的同时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导致明式家具的形态看起来十分繁琐,与现代的家庭装饰格格不入。因此展开对明式家具的简化设计,在保持明式家具优雅造型的基础上,使其更具有现代感。瓦格纳“中国椅”FH4283与明式圈椅的比较见图1(图片摘自昵图网),左图是瓦格纳“中国椅”FH4283,其灵感来自右图的明式圈椅。瓦格纳的“中国椅”是对明式圈椅造型的进一步精炼与净化,他着重保留了明式圈椅圆形扶手的传统元素,并以粗细不一的支撑作为过渡,摒弃了圈椅的装饰以及鼓腿彭牙、踏脚枨等部件,并赋予它更多的国际化元素。瓦格纳的这款“中国椅”简洁、舒适、现代,他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取明式家具的精致、儒雅、敦厚与内敛之美,摒弃了明式家具无关紧要的造型元素。由此可见,简化设计是明式家具现代化的主要方法,是设计提升与完善的过程[5]。

1.2造型的舒适性设计

为提升明式家具造型的舒适性,对明式家具中受礼仪约束的装饰、造型,结合人体工程学因素,用现代的实用与装饰功能形态进行替代,使明式家具摆脱“等级、地位”的种种樊篱[6-7]。瓦格纳“中国椅”FH4283与明式圈椅扶手的比较见图2(图片摘自昵图网),为提高椅子的舒适性,瓦格纳把扶手最外端折了一下,几乎设计成水平的。这一细节的设计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椅圈处于两个平面,与在一个平面的明式椅圈相比,瓦格纳的“中国椅”既有明清家具造型风格特征和神韵,也符合现代人的坐卧习惯。瓦格纳在1949年设计的“TheChair”扶手椅见图3(图片摘自源本设计网),这款椅子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椅子”,瓦格纳吸取了中国明式家具的精华,椅子的造型给人舒适感和亲切感,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这把椅子最初是为有腰疾的人设计的,瓦格纳为了使椅子更简约、舒适,他将椅子的搭脑与扶手连在一起,椅背间没有竖木条,人坐在上面可以自由活动。

2结构的革新

明式家具的结构源于建筑学的梁架结构,横着为梁,竖着为架,结构严谨,绝无多余与浪费。各部件间的连接不用钉子且少用胶,主要运用榫卯结构,不同部位运用不同形式的榫,榫卯结构既符合功能要求,又结实耐用。正如菲利普·德·贝克先生所说,“明式家具乍看不复杂,其实它简单的线条、纯净的比例的外表下隐藏着非常复杂的榫卯结构[8]”。常见的榫卯结构有格角榫、明榫、闷榫、抱肩榫、长短榫、燕尾榫等。这些榫卯结构纤细、繁琐、费工,不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不宜模仿照搬。因此对明式家具结构的革新是适应先进工艺与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必然趋势。

2.1简化榫卯结构及模块化设计

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虽然是一种模块化设计,但由于榫卯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了明式家具不能批量化生产,解决的方法就是使明式家具的模块化榫卯结构更简洁,对接口方式、接口的尺寸及接口的形状进行通用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设计,通用模块的结构接口的模块化设计[9],有利于开发系列新产品,缩短设计和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扩大适用人群,推进我国明式家具现代化的速度。瓦格纳“Y椅”的模块化设计见图4(图片摘自三联网),“Y椅”的造型以交椅的部分结构为原型并进行了简化,将倾斜的扶手和连续的后腿相结合,瓦格纳将结构简化到最基本的构件,每一构件又被推敲到“多一分嫌重,少一分嫌轻”的地步,同时椅子的整体构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十分便于拆卸、组装与维修。

2.2结构装饰部件的再设计

明式家具的结构多数是结构装饰部件,这种部件不仅具有支撑作用,而且本身又具有美化、装饰的作用,即结构与装饰一体化,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例如明式家具的“束腰”结构,主要在家具的底座、凳面或台面下,围绕四边,由于构造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装饰构件。其他的装饰构件还有许多,例如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霸王帐、罗锅帐、卡子花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瓦格纳的“中国椅”在吸取了这种结构优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这种结构在不失牢固性的同时也更加简约、现代、时尚,而且符合现代工艺的生产。瓦格纳的“TheChair”扶手椅,椅子的扶手和靠背仍采用榫卯结合,但简化成了Z字型结构,见图5(图片摘自源本设计网),这种结构既简洁又突出了椅子精致的细节处理,给椅子质朴的造型增添了几分高雅。瓦格纳的“牛角椅”,其灵感来源于明式家具的官帽椅,椅子的点睛之处在于靠背的榫卯结构的花样设计,使得椅子的整体造型看起来简单而不单调,理性而不失情趣化,见图6(图片摘自PPMobler网)。

3材质的扩展

明式家具的选料非常考究,多采用贵重的硬木制成,如紫檀、红木、花梨、楠木、胡桃木等。这些木材色泽沉着,纹理优美,并且质地坚硬细腻,适宜制作精密的榫卯和细致的雕饰。明式家具的用材存在两个问题:(1)明式家具采用的贵重木材生长周期长,产量少,受地域的局限性大,加工难度大,不适合批量化生产和大众化消费;(2)明式家具主要运用的是木材,其用材单一,影响了家具的舒适性与美观性。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解决的思路是扩展明式家具的用材。1)要彻底摆脱用贵重实木的束缚,改用便宜的软木或者人造板材来替代。人造板材是利用原木、刨花、木屑、小材、废材以及其他植物纤维等为原料,再经过机械或化学处理制成的,其优点是幅面大、质地均匀、表面平整光滑、变形小、美观耐用、易加工。利用人造板材对明式家具进行创新设计,能够降低制造成本,适合批量化生产。2)利用材料的混合搭配改变明式家具用材单一的缺点,大胆尝试木材、石材、金属、竹藤、塑料、玻璃、皮革、布艺等材料间相互搭配的组合,拓展家具设计的自由度和可能性[10],使家具变得更舒适和轻巧,视觉元素更丰富。瓦格纳“Y椅”的座面见图7(图片摘自源本设计网),采用天然纸绳来制作座垫,这种座垫不仅坐得越久越舒适,而且天然纸绳的肌理与木材形成了软硬、细粗的对比美感。瓦格纳“中国椅”PP56的座面见图8(图片摘自PPMobler网),采用了松软、轻质的皮垫,舒适的座垫与白蜡木的搭配形成了柔和的色调,给人非常温馨的感受。

4工艺的改良

明式家具采用榫卯结构,除了需要复杂高超的榫卯工艺外,还需要打磨工艺及雕刻单刀工艺。明式家具做工虽精湛,但加工工序繁多,工艺复杂,以手工制作方式为主,生产效率低下,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设计生产的需要[11]。将明式家具结合现代先进的加工技术与工艺,通过简化家具的构件与装饰使其适应机床制作,从而达到节约木材、提高生产效率、简化结构和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此外,明式家具的手工制作不应该被完全忽视,而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具生产方式,手工制作的家具具有机械化制造所不能比拟的美感,因而对于明式家具的手工制作方式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继承中创新。例如瓦格纳“中国椅”PP66,其椅圈在1976年由蒸汽弯压而成,在1991年由预压工艺代替,座面则采用纯手工编织而成,椅子整体给人简约而自然的感觉。

5结语

家具是生活用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明式家具要适应当下的生活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汉斯·瓦格纳的“中国椅”设计是运用了新观念、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方法对明式家具再设计的探索,他“借古开今,化古为新”地将明式家具的经典延续,他的“中国椅”设计是国内设计师从事明式家具创新与改良设计的学习典范。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玩具书发展设计

儿童玩具书,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是一种既可以看又可以玩的书,它既有书的形态或功能,又有玩具的属性,也可以看作是一类特殊的益智玩具。因其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使儿童热爱读书活动,热爱书籍,而越来越多的受到家长和儿童的喜爱。

玩具书的形态不同于普通图画书,其造型奇特,可翻转掀拉,挖洞拼贴;有轮子可转动,按键可发声,触摸可发光;还可以加上声、光、电装置,能立体再现故事场景。因其能和儿童互动,充分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探索精神,是最佳的智力开发玩具。

一、玩具书的发展历史

玩具书在国外曾被称为movablebooks、mechanicalbooks、pop-upbooks等,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没有人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玩具书的人是谁,但据记载最早的是l3世纪的西班牙神秘主义学者和诗人RamonLlullofMajorca,他在书中使用了一个可以转动的圆形插图来说明他的理论。直到l8世纪,这种书中的特殊装置被用于儿童图书,逐渐发展成现在新奇古怪的pop-up。1810年,伦敦出版商S.&J.Fuller出版一种新颖的手工制作的玩具书“PaperDollBooks”(娃娃书),此系列玩具书成为19世纪早期的典型作品,但其售价昂贵,只有贵族家的孩子才玩得起。

真正开始大批量生产玩具书的是Dean&Son公司,这是成立于伦敦的一家出版公司,他们在186O至1900年期间,出版了大量的movablebooks,并改革了玩具书的生产模式,成立了专门的纸工程部门,来设计制作书中的纸机械装置。他们还运用了新的技术,书中的多个人物可随着故事情节谐调一致的活动;书中的插图能呈现三维立体的效果;还有的书中有可以活动的百叶窗,可变换颜色和内容。

真正开始使用“POP-UP”(玩具书)一词的是1930年代美国的BLUERIBBON出版社,他们为迪斯尼的卡通角色们制作玩具书时,就用了“POP-UP”一词。此后,大部份英语系的儿童立体书,也都会冠上“POP-UP”来区别一般的儿童图画书。20世纪50年代末,捷克首都布拉格的Artia公司对玩具书进行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革新。他们的玩具书大量销往欧洲市场。20世纪60年代中期,GraphicsInternational公司的总裁,WaldoHunt,受到捷克人的启发,在美国的玩具书市场出版了许多图书。此后,玩具书市场又开始复兴起来,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玩具书市场一片繁荣,光英国每年就有二三百本玩具书出品。20世纪60年代以后,玩具书制作得越来越精美复杂。打开书本,就象打开了个立体舞台,机关惊奇巧妙,书中还加入音乐、灯光、香味、声音、玩偶等装置。

现阶段的玩具书己不同于上个世纪的立体书,翻翻书的样子,它已越来越向益智类玩具所靠拢,并且有的已形成一类单独的玩具品牌,如早教机,是一个翻开的书本形状的底盘,书的内页是可更换的卡片,触动卡片的相应部位,就能发出人声朗读的词语,儿歌,故事等。现在的玩具书在材质上更是推陈出新,如布制的小汽车造形的玩具书,内页可以翻阅。如运用了草,麻,动物皮毛等多种材质栩栩如生的再现可爱的小猫在篮中的形象。此外还有塑料制成的,不怕浸水,不怕撕、咬,在小孩洗澡时也可以玩的洗澡书。

二、儿童玩具书的设计方法

一个人的一生成长中,幼年的感性体验对其一生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玩具可促进儿童感觉器官发育、智力发展,寓教于乐,尤其是玩具书更受到家长和儿童的欢迎,它能提高儿童的认知理解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注意力等,同时能开扩视野,激发儿童的欢乐情绪,培养良好品德,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为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儿童玩具书的设计同样要考虑产品的品牌、造型、色彩、材料、包装等因素,更要考虑儿童玩具应具有的安全性、适龄性、启发性、娱乐性、生动性、激励性、艺术性等特点。同时,因为儿童玩具书还具备书籍的某些特征,设计时也要借鉴书籍装帧设计的某些方法,如文字编排、插图绘制、色彩搭配等。重要的是找到“玩具”与“书”的结合点,兼顾娱乐性与教育性。此外,儿童因年龄、性别、性格、环境、喜好的不同,设计应具有多样性和个性。

1.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是创新的基础

儿童各阶段的生理发育特点、心理发育状况是创新设计的基础。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的重要课题,人性化设计更是玩具设计人员的必备素养。儿童的生理发育迅速,手的灵活程度,手、脑的协调程度,语言能力的发展、心理特点等,各年龄段差别很大。这就要求玩具书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各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周密考虑,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玩具书。

2.在我国的古老文化和民间艺术中寻找灵感

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是玩具书设计的重要源泉。玩具书的形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同时代的审美倾向和科技水平影响着玩具书的外部造型和内部装置,但是玩具书的内容却是文化的积淀,故事情节和插图设计都带有各民族的特色。因此,玩具书的设计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我国的上古神话、民间传说、成语故事资源丰富,更有享誉世界的花木兰、孙悟空等艺术形象,这些都为玩具书的内容和插图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国民间美术资源丰富,老少喜闻乐见的皮影戏、木偶戏,人物造型夸张、装饰性强,可为玩具书的造形设计提供有益借鉴。我国的年画艺术色彩饱和、装饰性强、视觉冲击力强,受到儿童的喜爱,也可以为玩具书的色彩设计提供借鉴。

3.天然材质更适宜儿童使用

天然材质的应用手法可为玩具书的材质创新提供借鉴。纸、竹、麻制品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结绳、捆扎、烘烤、上漆等应用形式多样,《考工记》和《天工开物》中有大量记载,这些自然材料的使用已出现在儿童玩具书的设计中,它们正是适用于儿童的绿色环保材料。

参考文献:

[1]李文嘉.儿童玩具个性化设计研究初探.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2005.115-118.

[2]刘玮,郝华奇,张锡.儿童心理及儿童玩具设计.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2004.267-269.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室内设计创新是指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进行具有价值性、能动性与首创性的且能生成新成果的活动。室内设计创新的特征主要有:第一,新颖性。这是室内设计创新最主要的特征,是一种技术性的创造,体现的是一种时代精神。此外,这种新颖性还是一种新型的美学观,能够给室内环境赋予新的意义。第二,可行性。这是指室内设计创新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使用功能上能够切实执行。第三,价值性。室内设计创新能提升该建筑的使用价值和环境价值等。

二、现阶段室内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对环境的认识存在较多的误区

室内设计,大部分是对室内环境的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其实是建筑设计的一种延续,本质上还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即在当代建筑的基础上,创造舒适性强、功能完善的建筑室内环境。若是仅仅对室内环境进行表面的装修和简单的家具布置、悬挂各类装饰灯,将室内环境设计当做是一种改善视觉效果的设计,以简单的装饰理念进行设计,将建筑的室内空间内涵和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割裂,这些是片面和错误的。实际上,室内环境设计是在建筑设计基础上延续下来的,两者同属建筑设计类。现阶段,室内环境设计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其充分反映了时展的需要。但是现在很多室内设计师在设计室内环境时,往往对环境认识不足,设计出来的作品难以体现建筑物的结构特色和时代特色。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应以人为主体确立设计依据,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特征。

(二)对豪华效果的过分追求

在室内设计中,一些室内设计师存在过于追求豪华的效果,将酒店、宾馆等场所的设计手法以及材质选择应用到家庭的室内装修中,导致装修的效果被故意放大,甚至走题。例如运用大灯池以及大吊灯等来营造金碧辉煌的设计效果,这在酒店、宾馆较为适用,但在家庭装修中,就难以营造温馨氛围。

(三)盲目使用大量高档材料

材料因为体现了本性才有价值,室内设计必须通过材料的合理运用来完成,不能盲目地靠堆砌大量高档材料来体现。用在室内环境中的材料很多,设计师应掌握驾驭材料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优势,使材料最大限度地体现其本质。在对高档材料的使用上,应讲究重点突出,高材精用的原则。大多数人认为,在室内设计中,采用高档的材质,不仅能提高室内设计品质,还能满足人们对高品位的追求。因而,许多室内设计师在装修设计过程中,存在滥用进口大理石、钦金灯等之类的高档材质,不考虑其中所需的物质投入,这种只考虑表面档次的做法是错误的。装修质量的好坏并非取决于材料的高档程度,而是由设计师的设计质量来决定的。

三、室内设计创新方法探讨

(一)更新室内设计的观念

观念不论在何时何地均会起到先导作用,因而室内设计师应及时更新观念,用崭新的设计观念来进行创新。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个人不同的观念,产生的行为与结果自然也不一样。由此可见,设计师必须适时改变自身思维定势。以位于深圳大剧院内的视界风尚酒店为例,从室内设计角度来看,这家酒店敢于突破传统的设计观念,打破了酒店的常规设计形式,以“混搭”的艺术格调创造出全新的空间,同时也引领室内设计走上商业道路。视界风尚酒店秉承深圳市开放、时尚、创新的时代潮流,并与国际化的设计理念相契合,使酒店的形式、功能均和周围环境有机融合。

(二)掌握动态市场信息,及时推出创新设计

室内设计主要是对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进行改善创造,这和当代的科学技术进步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丹麦现代设计运动先驱者克林说过:“运用适当的技巧去处理适当的材料,才能真正解决人类的需要,并获得纯真和美的效果。”科技的进步带来新型材料、新型结构以及新型家用设备的不断更新,这些新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优异的性能,也给设计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新材料并不多见,一般都是在传统材料应用新技术后产生更丰富的语言形式,设计者对各种新材料的语言理解决定了设计的成功与否。设计师若能及时掌握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市场的发展动态及相关信息,就能在室内设计中率先推出创新点,掌握设计创新的主动权。比如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面对新型排油烟机、换代燃具和现代化洗浴等设备的不断更新,就应开拓设计思路,寻求更多的设计创新点。

(三)空间组合形式的创新

室内设计应打破常规空间环境的设计,注重在空间组合形式上的创新。以巴黎的卢浮宫为例,设计师在扩建中央大厅的时候,采用金字塔型透明顶盖,将整座卢浮宫的室内空间形式展现出一种突破性的变化,由于有了透明顶盖的加入,显得整座卢浮宫处处连成一体,和一般的建筑空间给人迥然不同的感觉。又如巴黎拉德方斯大拱门是一个透空立方体,立方体的中间插入新型金属构架、观光电梯和塑料蓬盖。整体上看,拉德方斯大拱门的内部空间有着极为独特的划分,将室内空间设计的创意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创新应用装饰材料

室内设计的意图必须借助装饰材料来完成。当前,可用于室内设计的材料很多,但要做到合理创新应用材料,仍存在一定难度。对于当前许多工程中滥用高档材料的做法,应加以纠正。室内设计并不是单靠高档材质来完成的,人们重视的是通过室内设计来提高室内环境质量。装饰材料的选择和搭配,代表的是设计师的创造力,好的装饰材料能带给设计师好的创意,室内的装饰材料是室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此,设计师应选择适合室内设计的新材料。笔者认为,“新”材料强调的是材料的创新使用。例如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石料或者木料,可运用夸张的方法,对它们进行趣味性改变和运用。在设计中利用材料的质感以及色彩的特性,表现出夸张的效果。总之,对装饰材料的创新,不仅能有效节省装修费用,也能很好地突出室内环境空间的效果。

四、结语

室内设计的创新能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室内设计创新思路的宗旨是“以人为本”,设计师所作的设计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物。正如马克思说过:“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每个设计师都要强化建筑与室内设计基本意识观念,提高现代设计理论知识水平,以期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好作品。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TRIZ的中文含义是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它是帮助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快速找到解决方法的一种系统创新设计思考模式。为解决液压式闭门装置功能与结构上矛盾的问题,采用TRIZ理论中的逆向思维原理,进行逆向分析后发现,既然摩擦不可避免,为何不利用摩擦来达到减速的目的呢?进而我们重点设计了机械式减速模块,用其与壳体的摩擦来达到减速关门目的。

1.1TRIZ自服务原理多用性原理

为避免闭合过程中出现剧烈的碰撞而造成门体破坏,闭门装置还应当具有控速功能。在进行创新方案设计时,将这样的功能也整合到闭门装置中,以增加闭门装置的实用性。设计开发的这款关门装置将开门时的能量收集在能量收集模块中,待关门时能将存储能量转换得到的加速度转变为匀速,从而完成自动平稳关门动作。它能够帮助用户快速自动关门,在门自动回弹的过程中达到匀速效果,减小对门体及门边框之间的冲击力,同时也避免因为忘记关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或能源浪费,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1.2TRIZ发明创新理论最终理想解

为确立安全节能闭门装置的最佳设计方案,对TRIZ闭门装置的理想解进行了整理,得出了最终理想解分析表。每一个关门过程都必然先有一个开门过程,为利用开门这部分的能量来实现关门目的,将其开门时的能量储存起来,在没有额外能量消耗的情况下,利用其自身存储能量实现自动闭门的目的,做到低碳节能。

2TRIZ解决方案

闭门装置的减速模块是保证实现自动关门的核心构件,对其进行改良和优化有助于提升闭门装置的整体性能。在前期的TRIZ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三种闭门装置设计解决方案。

2.1方案一

将门板与门框之间用弹簧连接,开门时弹簧被拉伸产生的弹性势能存储,松手后弹簧收缩门闭合。利用离心原理在减速模块中的使用重锤,利用其甩出与外壁产生的摩擦力达到减速的目的,以达到控制关门速度的预期设计目标。即使用传动机构带动摩擦盘高速旋转,使重锤依靠重力甩出与外壁摩擦产生制动力从而控制速度。

2.2方案二

为了获得匀速关门效果,在方案一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开门过程中剩余能量储蓄在闭门装置中的弹簧内,手离开门后弹簧开始释放能量,弹簧伸长带动齿条移动,移动的齿条拨动主齿轮让主齿轮转动,经过高传动比的齿轮组带动摩擦盘高速旋转,最后高速转动的摩擦盘将内部的重锤甩出,并与外壁相互摩擦产生制动力从而控制门闭合的速度。3.3方案三方案二中提到的摩擦盘和其转轴是完全固定的,因而不论开门还是关门都会带动摩擦盘转动,这样会导致开门比较费力,浪费能量,为解决这一弊端添加棘轮机构,将摩擦盘和棘轮机构外圈固定在一起,转轴与棘轮内圈相对固定,因棘轮具有单向转动特性,所以开门时棘轮外圈不转动,只有关门时棘轮机构才锁死带动摩擦盘高速转动,借助产生的摩擦制动力达到减速效果。运用TRIZ创新理论,研究分析得到三种闭门装置设计方案,最终确定方案三为闭门装置的最佳创新设计方案。

3TRIZ创新设计总结

3.1方案技术评价

该方案采用成熟稳定的齿轮机构,使用富有创意的机械摩擦减速模块代替易损耗的橡胶密封圈,提升了该闭门装置的安全技术指标,延长了整个闭门装置的使用年限,并且所用材料均为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的材料,采购便捷,现有加工工艺完全可以满足技术要求,本设计方案不失为现有闭门装置的一个良好的代替方案。

3.2市场前景分析

闭门装置在商业和公共建筑物中为必须之物,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在智能城市、智能家居的智能化浪潮中,闭门装置作为智能系统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将会进入发展升级阶段。本方案设计研发的安全节能闭门装置低碳环保,可以预见,该安全节能闭门装置将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和发展前景。

上一篇:经济效益审计范文 下一篇:建筑工程审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