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引导创新

时间:2022-10-12 01:39:13

探究引导创新

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去贯彻、体现这一数学思想呢?经过多年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高段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以探究为主线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交给学生探究的方法.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究”顾名思义就是探索研究,要探究就得有方法。按方法去探究,学生才有可操作性、指向性、目的性,才能避免盲目乱探乱究,否则探究的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甚至一无所有。因此必须交给学生一些探究的方法。如探究图形的知识,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比较、剪、拼、平移、旋转、割、补等;应用题常用的方法有:画示意图、域线段图、演示、表演、找关键字词、缩句;重要的数学概念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添删字、重点字词等方法;计算常用的方法有:转化、类推、类比、归纳等等。

二、在探究中引导

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探究的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通过自己的探索我认为,教师的引导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会有最佳的探究效果。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的活动中来。②通过引导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③高效组织,身体力行,同学生一块儿进行探究活动。④通过引导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学习环境。⑤引导的语言要精练,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富有激情、幽默、趣味。问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广度、有坡度。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使每个学生在愉悦心情的驱使下,跟着老师,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数学活动的探究中,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三、在引导中创新

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升华,是知识量的积累后的质变,是由此及彼的飞跃。如何实现在引导中创新呢?善引巧导是学生创新的助推器。

1.暗示引导,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表面积时,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道了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开始了暗示引导。我说: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难道就这么一种计算方法吗?接着学生观察,把长方体的教具重新展开,问:原来六个面,现在是几个面呢?这个面是由原来哪几个面变来的?它的面积怎么计算呢?它的长和宽与原来的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带着这样的引导提问开始探究。有独自探究的,有同桌两人合作探究的,也有三五个同学凑的到一块儿共同探究的,教室里顿时人声鼎沸。不一会儿学生举手汇报交流,虽然大多同学没得到正确的结果,但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这一目的达到了。

2.激励引导,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五年级上学期,教“三角形”(三)这一课时,在学生探究活动前,我激励学生说:这节课看谁能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秘密――三条边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按要求分工合作。在汇报交流时,大多数小组汇报的结果与书上的结论大同小异。只有一个叫王晶的同学说:“我发现要围成三角形,只有两条较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才行”。这是多么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这不是创新是什么,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板书预设改成了“两条较短边的和大于最长边”的创新生成。

3.逆向引导,开启学生创新的闸门。大多数情况,教师的引导都是顺思路,很少有逆向引导的,因而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如教学四年级教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时。学生都会把4和25,8和125结合起来进行简算。那么一个算式中只有“一个”而无直接告诉“另一个”时,学生普遍很难快速算出。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出了逆向思维的练习题。通过引导,让学生探求“另一个”的找法。总结得出了“除以另一个乘100(或lOOO)的快速计算法”。像124*25,就可以转化成124÷4×100=3100。因此只要引的巧,导的妙,学生的创新学习就像开闸的河水,滔滔不绝。

4.转化性引导,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单位的转化;分数除法计算的转化:分数、除法、小数、百分数、比之间的转化;图形的转化;运算定律的应用与转化等等。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就在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比、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难,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方法训练,紧扣教材内容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点,善引巧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在数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不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还会对今后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奠定基础。

上一篇: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也谈高年级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