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文言文内涵,滋养中学生心灵

时间:2022-08-18 01:07:13

探究文言文内涵,滋养中学生心灵

摘要: 高中文言文教学急需用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拓展文言文教学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实现新课改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目标,努力开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传统文化 集体朗读 品味鉴赏 教材处理

文言文底蕴深厚,有独特的词法句法及语言风格,是华夏文明的标志,是古代思想精华的萃聚,也是先哲生活的片段记忆。文言文沉淀了一代代中华先哲的精神火种,凝聚了先人深刻的情感与智慧,启迪和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所以,学习文言文不但要理解字词句章,而且要了解古代文化内涵,更要滋养人文情怀、浸润美好心灵

一、发掘传统文化,激发探究热情

文言文文化积淀深厚,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行为方式,不仅要学习古人的语言文字,更要了解古人的文化,如果知表而不知里,那就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所以,要学习文言文中的文化因素,引领学生在解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触摸文化现象、领略文化之美。为了促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积淀,不妨在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古诗文教学体系,充分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断地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内化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在《侍坐》篇中有“暮春”时节的活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流觞曲水”,《滕王阁序》中为书写序的王勃当仁不让的背景故事等,无不引起学生对古人生活探究的好奇心。教学中只要教师对这些古代文化因子稍作吐露,就会让课堂立刻丰富起来、灵动起来,从而触发学生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文言教学丰富了我们贯通古今的丰富想象,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的热情与渴望。

二、开展集体朗读,陶冶美好情操

大多数老师在教文言文时都不敢放手,不敢花太多时间让学生去读,觉得那是浪费时间,取而代之的是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进行文字疏通和文章内容的分析,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诚然,一些有难度的文言文确实需要老师提点,否则学生看不懂,但这并不等于老师就应该把一篇有美感的文章“嚼碎了”硬塞给学生,这样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大声朗读,通过朗读去感知,去体会,去联想。多次朗读之后,学生自然能把握其中的思想感情,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就应该是那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字。例如《指南录后序》中的第四段中,写的是作者经历的多次危险境界,学生集体朗读时,不仅能想象作者当时所经历的那些危恶的境界,而且能体会作者经历九死一生后仍然心指南方的那种爱国情怀。他们会被作者的遭遇所震撼,会有所触动,从而激发爱国之情。

三、共同品味鉴赏,提升精神境界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首先要求学生品字词,体会其简洁凝练;品句式,体会其对称和谐;品音节,体会其抑扬顿挫;品内容,体会其丰富哲理;品情感,体会其真挚缠绵……这样,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从审美的角度来认识古典文学的审美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例如:在教学《六国论》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哲学观点评价此文的思想观点。学生们利用历史课、政治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热烈的讨论,认识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贿赂秦国,以古喻今,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的学生认为六国太守旧,不求进取……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刻了。又如在教学《登泰山记》时,要求学生探讨文章的艺术闪光点。有学生认为该文在描写登山过程中,运用恰当的词语写出登山路途之遥之险,登山过程所见秀丽山景;也有学生认为作者描写登上山顶所见的日出之景、山顶之景十分壮观、雄伟,如身临其境。言辞不多,意境非凡。这样,学生在对作者的思想和艺术技巧的品味中受到了熏陶,进一步提高了文学素养,进而也提高了语文水平。

四、灵活处理教材,课堂情趣盎然

任何一篇文言文对于高中生来说,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都可以找到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材处理方法,并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时,我就精心设计了以下五个问题:①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而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②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他们分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彩。③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是怎样的?④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进谏?⑤讽谏的结果怎么样?齐王纳谏的结果又如何呢?通过这五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脉络就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味到邹忌进谏的妙处所在,更让学生始终处在注意力集中、精神亢奋、思维敏捷的状态中,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历史的筛选与洗礼,积淀成华夏文明。学好文言文是我们了解古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未来所必需,而准确认识文言文这种语体形式则是深入史书和各类典籍中了解与研究其内容前所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因此,切实加强文言文教学必将大大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韬.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对话式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0,(6).

[2]成尚荣.从学习出发:教育教学的回家之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1,(7).

[3]黎文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2011(22).

上一篇:对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参考译文的评析 下一篇:关于大理洞经音乐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