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学化学新教学模式

时间:2022-07-26 08:45:02

探究中学化学新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主导,以应用为目的的基础自然科学课程。化学的概念和规律是通过观察、实验、抽象、假说等研究方法,并经实践的检验而建立起来的,它通过化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像语言)来表述,反映了客观现象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而中学化学教学具有三大特殊性: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形成化学概念和掌握知识结构为中心;以化学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为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构建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新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认为,化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概念、定律、定理的内容及应用,还要掌握概念、定律、定理的建立过程及研究方法,做到既重知识传授,又重方法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状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化学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认知主体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习者在实际情况下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扩大“相似块”,建立连接点)、顺应(消除“结构差”,建立生长点)当前的认知内容。因此,“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即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而且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即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人可以是教师或同学;“对话”即互相交流,通过对话使每个学生的智慧为整个学习小组所共享;“意义建构”是指把握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新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指导思想的先进性:该教学模式以认知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把学习者看作信息加工的主体,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决定性作用。它认为,认知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它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让学生在其中利用各种认知工具和信息源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自己已有认知图式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的知识,构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学习过程的自控性: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支配权,具体体现在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学习的传授者转变为使学生对新知识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教学信息获取与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由他控变为自控。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大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掌握了主动性。

3.教学改革的必然性: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教学体制的改革应以培养这种创新型人才为中心。根据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教学改革要突破过去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束缚,寻找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采用了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对学习与教学做了全新的解释,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社会环境交互,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研讨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以此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必须依据以下原则: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以上三点,即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进行协商和辩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间也可相互协作和支持。这种学习环境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而教学环境则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

五、新教学模式的结构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主动探究,尝试解决;

3.传导交流,达成共识;

4.点拨精讲,加深理解;

5.领悟内化,迁移创新。

(作者单位:广西藤县中学)

上一篇:浅议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下一篇:初探初中生物教学引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