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6:41:25

中国梦论文

中国梦论文范文第1篇

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明确,令人憧憬。这既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洞悉与准确定位而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数日之隔,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又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百年目标催生中国梦想,梦想就是目标,梦想就是方向,历史告诉我们,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战略路径选择,坚定不移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烙印的物质文明。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中国现已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建设成就显著,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矛盾日益显现。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烙印的物质文明,那就是要实现每一名中国人都能拥有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经济结构、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烙印的精神文明。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华夏文明散播在世界每个角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民主法制逐步健全、教育科学欣欣向荣、文化艺术日趋繁荣、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形象”正日益广泛地影响着整个世界。但道德失范、信仰缺失也大有人在。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烙印的精神文明,就是要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实现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用中国“正能量”去影响和改变世界,用“华夏文化”引领世界风潮,重塑中华文明辉煌灿烂。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烙印的政治文明。近年来,我们在政治民主化、公开化、法制化、科学化、高效化、清廉化等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果。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方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得以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民力得到了基本保障;以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逐步形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明显改进,行政效率明显提高。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立足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烙印的社会文明。社会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的标志,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沉淀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千百年来人们传诵的孔融让梨、精忠报国、路不拾遗等等都是社会文明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建设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以个人发展、家庭幸福、邻里和谐、社会和谐为主的社会主体文明,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社团关系、群体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文明,以建设具有普遍社会价值观念的社会理论、社会心理、社会风尚、社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观念文明,以构建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社会制度、社会体制、社会政策、社会法律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制度文明,以促进群体发展、服务全民为目标的社会活动、社会工作、社会管理为主内容的社会行为文明。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成果,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文明建设。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烙印的生态文明。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们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立足当前国情,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让中国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的风光秀色与五千年璀璨文明交相辉映。

中国梦论文范文第2篇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梦想的民族,5000年来始终没有放弃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与追求,走过一个“辉煌—衰落—复兴”的三部曲。我们的先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很早就把梦想播种在这方土地上,把汗水挥洒在这方土地上,把热血浇灌在这方土地上。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瑰丽的神话正是中华民族追求梦想、向往光明和进步的生动写照。《诗经》中说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大同篇》,孔子把人类社会分为两个理想阶段,一是“小康”,二是“大同”。“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梦想,一直是历朝历代有识之士的不懈追求。自秦汉肇始,中华民族经历过人类历史上震撼人心的强大繁荣和辉煌之梦,周秦伟业、两汉胜景、大唐气象、两宋富庶、元朝拓疆、明代兴旺、康乾盛世,光芒耀眼、令人神往。然而,壮丽的辉煌之后,却经历了1840年以来的百年梦魇和百年抗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民族复兴成为中华儿女最强烈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在这一梦想的感召下,孜孜求索、前仆后继、奋起抗争,唱响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慷慨悲歌。从林则徐、魏源等少数开明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反思落后积弊,到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阶级新兴官僚发动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等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探索民族复兴的各种救国主张和力量如走马灯般在中国登台亮相,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中国,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才迎来曙光。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进行了壮烈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创造性提出了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梦想。今天的中国梦是充满辉煌、苦难与胜利的民族集体记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梦想的延续,是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主题。它来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积淀,来自近现代以来我们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和启迪。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现实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每一次重大而成功的理论创新,都源于对发展现实的准确把握,都集中表达了实践的迫切要求。“中国梦”的提出,是适应当代中国各方面事业向现代化的转型的结果。今天的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为世界所瞩目、所惊叹、所羡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物质基础。这是一个梦想即将成真的历史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是,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发展时少。中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现有的改革“红利”已较充分释放,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关系调整陷入困境,妨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性约束难以解除,改革的整体性、关联性、复杂性和难度都比过去增大,前行道路上面临巨大的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我们不仅要解决快速发展所积累的大量矛盾和问题,还要解决好发展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尤其是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中国社会的意识领域也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考验异常严峻。同志特别提醒道,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为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同志对中国梦作出集中而系统的阐发,并不是一时兴起的随意发挥,而是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是对当下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正视,是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实际问题之“的”的结果,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非凡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彰显了党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坚定自觉与执政自信。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民族特质。中国梦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锻造了中国梦独特的民族性。中国梦孕育于国家衰落、民族危亡时期,凝结着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深重的苦难、坚强的性格,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品格、心理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的自然生成,也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张扬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最终指向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前途紧密相连,强调集体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一个集体梦、民族梦、国家梦,是13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中国梦的提出,道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渴望,不分阶层,不分地域,不分身份,没有意识形态色彩,符合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和全球华人空前多样化的需求,体现极强的包容性。而且,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和谐和平,中国梦实现靠的是和平崛起,靠的是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努力,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伟大梦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实现中国梦是世界的重大“利好”,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短短三句话集中体现了“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

”、“和谐中国”和“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推进各项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蕴含着六个具体指向,具有很大的包容量、高度的凝聚力,能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中心任务。中国只有成为强国,才有实力和底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跃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仍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要务。

充分民主是中国梦的基本要求。只有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才能激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凝聚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中国力量。这就需要不断拓宽民主的范围和途径,丰富民主的内容和形式,确保人民群众在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将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利。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着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高度文明是中国梦的重要特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这就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努力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升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世界影响力。

社会和谐是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只有高度发展高度文明的社会,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满足民生需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体系,确保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有序解决;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充满活力。

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群众的福祉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实现中国梦,就要保证我国人口的适度合理增长,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保证人民能够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在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中享受宜居适度的美好生活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根本追求。中国梦既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义,又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归根到底就是人民幸福之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在当今中国,国家理念与人民期盼同声相应;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一脉相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对接着“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群众期盼,必须让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中真切地感受变迁、触摸幸福、实现理想。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步前进,都是理论和现实密切互动的结果。现实要求理论创新,理论创新驱动现实发展,如此往复循环,螺旋式上升。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任务的需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表述,对于激发全党的理论创造,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梦创新了党的理论的话语空间。中国梦用最通俗易懂、最形象化的语言,向人民群众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读了人民期盼的共同富裕,解读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一个既科学崇高又喜闻乐见的理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清晰、更加具体。这种话语体系上的创造性转换,打通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中国话语与外国话语之间的隐性阻隔,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成为了当下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

中国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中国梦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对“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么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实现目标”这一关乎党和国家命运问题的深刻回答,解决了科学发展中如何继续创新马克思主义新学说的历史性问题,形成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决定道路的哲学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形势下的坚持、运用和深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新的内涵,成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哲学原理上的一次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里程碑式的思想理论成果。

中国梦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及时回应了我国如何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代课题,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谁发展,谁来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对民族、国家、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和戮力同心、共同奋斗的政治动员,是对党的执政目标、执政宗旨、执政遵循和执政方略的深化与拓展,彰显了我们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坚定自觉与执政自信。它已超越一种历史情结和民族情结,升华成一种政治理念和执政追求。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实践价值。梦想反映的是一种追求、体现的是一种抱负。梦想一旦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具体行动,就决定和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就会成为变革社会、促进进步的巨大力量。有一位外国专家曾经说过:“13亿中国人民不能只靠人民币来引领。”现在,我们已经告别了物质财富上一穷二白的时代,但也面临着精神懈怠、信念缺失的危险。“中国梦”的提出和阐述,正是凝聚共识、鼓舞士气的选择,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凝聚人心、激励民族的大思维和大战略,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在社会转型分化的背景下,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多样、多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阶层、群体也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往往各有诉求甚至大相径庭。中国梦的提出,描绘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描绘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宏伟蓝图,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五彩缤纷的梦想汇聚为一个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愿景,最大限度地兼顾和包容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汇聚起十三亿人民的深厚伟力。

中国梦触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成为唤起亿万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如一人”的归属感和进取心。美国《新闻周刊》认为,中国梦会产生深远影响,将“重振中国光辉史”。更有外国观察家敏锐指出,这是“一个能在人们心中激起共鸣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强烈历史责任感”。“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力量,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而且造福世界。当今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与世界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自身的发展往往与世界的发展具有联动性,呈现同频共振、互动发展的态势

。中国梦与世界梦辩证统一,与世界共患难、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中国梦所包含的世界意义,就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不仅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而且要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在当代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梦必将是世界和平发展的一面新旗帜。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

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道路选择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问题。中国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创造了同期世界上大国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最快且人数最多的脱贫致富速度、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天的世界对“中国信息”充满饥渴、对“中国奇迹”充满惊叹、对中华文化充满兴趣,今天的中华民族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显著位置,赢得越来越多的民族荣耀与民族尊严。实践充分证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鲁迅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精神力量的作用愈加凸显。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必须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还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精神生生不息,成为照耀我们民族奋勇前进的不灭灯塔。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众志成城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之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让我们冲破思想差异的樊篱,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羁绊,找到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将个人力量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巨浪。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30多年来,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改革没有完成时,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面对日益凸显的发展瓶颈、深层次矛盾问题,唯有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能闯过激流险滩驶向潮平岸阔。

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全国十三亿人,每一个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追梦、圆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为每一个人放飞梦想提供广阔空间、实现梦想创造充裕机会,并引导人们把小家和大家、实现个人梦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让人们从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看到前进的方向与力量,看到美好生活的壮丽图景。众人齐心,其力断金。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人一把力,就一定能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实干成就中国梦。多次强调,实干兴邦。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日子等不来。中国梦的每一步实现,从来不是靠空口白牙,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透过历史回音壁,回首我们走过的路,什么时候实干,什么时候就能夺取胜利;什么时候不务实,什么时候事业就会遭遇挫折。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态度和勇于拼搏、敢于攻坚的奋斗勇气,而热衷于纸上谈兵和虚谈废务,那么,梦想最终只能止于梦想,难以到达现实彼岸。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好梦成真,离不开艰苦奋斗、离不开真抓实干。强调坚持实干兴邦,就是针对眼下存在的理论脱离实践、言行不一、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等现象而发出的严重警示。实干成就中国梦,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干、干实实在在的事,谋务实之策、说务实之话、办务实之事、求务实之效,不空发议论,不投机取巧,不懒惰懈怠,不半途而废;就是要立足当下,干好自己的事,干好该干的事,不玩虚招,不装样子,不回避矛盾,不胡乱折腾;就是要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坚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论是谁,无论在哪个领域、哪个岗位,成就梦想皆靠奋斗。对党员干部来说,就要对党讲党性,对己讲良心,埋头实干,勤勉有为,说到做到、言而有信、有诺必践,嬴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对每个社会公民来说,就要在中国梦的坐标系中去定位自己的角色和方位,去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中,体现人生价值、让人生出彩。

中国梦论文范文第3篇

价值观属于一种思想体系,它对于实践活动具有约束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性首先表现为其简洁性。短短的二十四个字,但却精确地表达了核心思想,既规范又具有指导作用。其次表现为它对人们的思想具有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价值取向,它排斥一切封建落后思想和资产阶段腐朽思想,要求人们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思想。最后表现为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价值观对于人们的行为起着评价作用,它会引起社会成员道德上的批判,进而倒逼社会主体改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行为。需要说明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毕竟不是一种法律体系,因此,它的规范性不具有强制性,而是出于道德上的约束,是通过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而产生作用的。这种规范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实现,而是要通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显现出来。一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中,其积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国梦”的契合点

1.自强不息、勇于进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过程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就是一部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历史。陈胜、吴广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既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的进取精神,也是平等思想的一种萌芽。为了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天国而挣扎的农民阶级;为建立“富强、独立”的中国而苦苦努力的资产阶级;为了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艰苦奋斗的中国共产党等,都显示了中国人民团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神状态来看,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观,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之奋斗才能实现,都需要发挥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中国梦”的历史过程同样闪现着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人文精神。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百多年灾难深重的遭遇,敲响了“中国梦”最沉重的历史警示。[3]中华民族在沉重的打击面前奋起抗争。65年艰难曲折的斗争、探索,拉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序幕;36年坚持不断的改革开放,将“中国梦”的实现带入新的历史高度。[4]在这期间,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段中国人民圆梦的血肉史,而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陪伴着、激励着中国人民,引领着中国人民不断地接近梦想。

2.爱国爱家、忧国忧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看。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及个人层面同时提出,兼顾了国与家,充分体现了爱国爱家;另一方面,从各层面的具体内容来看,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指国家经济更发达、政治更民主、文化更文明、社会更和谐。总之,是为了建设更美好的国家;个人层面的“爱国、诚信、敬业、友善”则是为了更好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为了人们能够和谐相处,是为了更好地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因此,爱国爱家的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到充分体现。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来看,当前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人们价值观不断分化,为了更好的凝积改革共识和提供改革动力,党和国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中国梦”是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人在内的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梦想,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近年来,海峡两岸交流频繁,“三通”全面实现,许多海外华人积极在中国投资建厂,关心祖国的发展。这都充分说明了“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爱家的梦想,它有助于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早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从“中国梦”的提出来看,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内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民主法治不健全;党自身建设、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且人们面临着信仰缺乏、道德滑坡等。正基于此,“中国梦”呼之欲出,“中国梦”具有促人清醒,防止懈怠的作用。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当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意。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达到的目标来看,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观还是个人层面的价值观,都希望出现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和谐画面。在国家层面上,它希望国与国之间平等对待,文明交往,和谐相处;在社会层面上,它希望各社会主体友善交流、团结一致;在个人层面上,它希望人与人之间诚实友善、互帮互助。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举动随处可见,小到扶老人过马路、给同事一个微笑等,大到汶川地震、甘肃泥石流等大灾难面前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在互帮互助的引领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的梦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世界人民的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发挥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从国内来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这个梦想是亿万人民的梦,单靠个人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团结一致才能实现;另一方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如就业梦、买房梦等,无数个人的梦想融合在一起就成了“中国梦”,正如所说的,“中国梦”说到底是人民的梦想。从国际来看,“中国梦”的提出有助于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有利于增强中国的话语权,同时为其他国家提供一种借鉴,从而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中国梦”的提出为“世界和谐梦”提供了一种精神指引,它有助于各国人民在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基础上解决国际问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梦”实现的路径

“中国梦”凝积了几代中国人民的心血,是亿万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几代中国人民对美好价值的追求。由古至今,民族、国家的强大与繁荣,总是以文化的兴盛和强大为根基。[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少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它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中的作用呢?

1.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实现“中国梦”。说过,实现“中国梦”需要发挥中国精神,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有所作为。在这其中,弘扬和培育价值观尤为重要。一方面尽可能地利用多渠道、多载体进行宣传。充分利用文化载体、交通载体、大众传播载体及活动载体进行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伸到每个角落。再者,要注意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在深度上,既不要过分追求甚解也不要“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宣传,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含义的理解上,让民众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广度上,既要在城市大力宣传,也要去农村宣传,特别是一些边远的农村。最后是要注意把宣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单单是靠理论的说教显然不能使民众信服,只有当民众看到这一理论能够为他带来切身利益时,他才会相信这一理论,他才会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为有效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渠道宣传,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

2.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实现“中国梦”。培育和践行,密切联系着。指出:“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4]党的十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5](P14)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使之占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主阵地,还必须尊重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主体地位。[6]就此而言,首先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努力深入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从而获得群众对价值观的认可。另一方面发扬榜样的示范作用,将那些因践行价值观而获得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的典型公之于众,从而引起民众的共鸣和仿效。就重点而言,应该坚持领导干部的主体垂范性。执政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主体,也是践行中的首要主体。[7]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运转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取向,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等也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多主体践行,这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3.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中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具有滞后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随着“中国梦”实现进程的变化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宣传机制,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挖掘出人们喜闻乐见而又富于成效的宣传方式,特别是面对新生代的国人对网络等新科技的依赖,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如何在网络领域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再者是随着圆梦进程的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法治国家的建设,中国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会增多。因此,未来的中国还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完善,为“中国梦”的实现积累正能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在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__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__”主题教育活动中,以“中国梦”凝聚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围绕我省交通“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更加畅通的交通网络”,实现由“蜀道难”变“蜀道通”和“蜀道畅”的历史性跨越的总体目标,打造“学院梦”、“育才梦”、“成才梦”,建设“三大体系”、推进“十项工程”,实现“特色鲜明,国际一流,人人成才,美丽和谐”的高职院校奋斗目标,同心共筑“__交通职业教育梦”,为我省交通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国梦;交通高职院校;主题教育活动

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关于“中国梦”的论述饱含深刻的内涵。作为交通高职院校,要主动承担起“中国梦”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努力培养交通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共圆职业教育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构架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中国梦”就是构架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高举“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旗帜,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两个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对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的丰富和创新,“中国梦”让人感觉更加亲近美好,也比较容易理解记忆、宣传和交流,而且会给人鼓舞和力量。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十精神、凝聚实现“中国梦”思想共识的重要载体。只有把握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引导大家坚定思想共识,才能激发大家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个人奋斗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为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内核。

高职院校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是凝聚广大师生爱国情怀、激励师生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伟大的“中国梦”紧密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好方法。面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行业发展的“中国梦”,面对职业教育的“中国梦”,__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主动承担起“中国梦”赋予的历史使命。

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学院努力将全院师生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立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依托教育资源优势,结合__交通运输发展的实际和未来需求,切实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自觉做“中国梦”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师生、行业和社会的能力,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__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做出积极贡献,努力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二、共同托起“__交通职业教育梦”

“职业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__”主题教育活动中,以“中国梦”凝聚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学习、宣讲、讨论,全院师生对“中国梦”的内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学院上下形成普遍共识:

学院梦:对于学院而言,中国梦就是“学院梦”。学院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交通现代职教体系,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广大师生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际一流,人人成才,美丽和谐”的高职院校。

育才梦:对于教师而言,中国梦就是“育才梦”。教师时刻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成才梦:对于学生而言,中国梦就是“成才梦”。学生按照学院的要求,勤奋学习,认真实践,努力做品德高尚、言行规范、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奋力实现“中国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高职院校要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结合学院实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中国梦”统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以“中国梦”激发师生追求成功成才的梦想;以“中国梦”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一)高举“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高校处于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要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以“中国梦”统领理想信念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转化为高院师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实践行动,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巩固校园宣传阵地,拓展课外教育平台,确保导向正确、覆盖广泛、引领到位,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建设水平,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造就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高校始终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坚强阵地。

(二)助推成就教师“育才梦”和学生“成才梦”

1.助推成就教师“个人成才梦”和“教书育才梦”,推进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为教师构筑了一个追梦的大舞台。青年教师进校后实行“导师制”,由学院选派的优秀老教师“传帮带”,帮助他们迅速融入学院、更快成长成才。顶岗锻炼、参加企业和行业培训,使教师不仅是学院的讲师、教授,也是企业的培训师、技术总监,例如20__年,学院仅汽车系90%以上的专业教师都到企业一线参加了顶岗或新技术培训,目前,该系有一半以上的专业教师通过了制造厂商培训师认证;道桥系副教授陈华卫在崇州市交通局顶岗锻炼担任副局长的实践经历,让他学会从工程角度、全局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应用也被引入课堂。学院每年举行全院教师技能大赛,为教师搭建了技能交流、展现自我的舞台;开设“名家讲坛”,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开拓教师的视野;举办“道德讲堂”、在全院开展“治学、育人、表率”师德大讨论,用诵读经典、学习模范、座谈讨论的形式加强师德建设;实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选送骨干教师到北师大参加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术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举办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教师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帮助教师早日实现自己心中的教师“个人成才梦”和“教师育才梦”。

2.助力实现“学生成才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举行了“我的中国梦”主题班团会、“中国梦、__交通教育梦”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诗朗诵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素质拓展训练、文艺晚会、“最美中国”微电影摄影大赛、“镜头里的世界、定格你我梦想”摄影大赛、“为梦想插上翅膀”学生技能大赛、“梦想起航”学生就业招聘会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中国梦”主题进入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进入学生党课,凝聚力量,激励在校学生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中国梦”是技术技能强国的梦,是全面发展的梦,是人人成才的梦,是尽展其才的梦。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学院汽车系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学生代表队冒着酷暑,苦练绝技,迎接挑战,终于不负众望,在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建工系学生代表队在__省首届高职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大赛总决赛勇夺团体一等奖;道桥系学生在第二届“徕拓杯”温江六大高校测量大赛中勇夺第一;人文系学生获“国色天乡”杯__省高职院校导游技能大赛三等奖;建工系范永鹏同学入选中国青年报联合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举办的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并担任执行主席……无论我们的学生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贫穷还是富有,我们要让每一个走进学院的学生都拥有平等的选择机会和多样的发展空间,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成长成才。

(三)建设“三大体系”,推进“十项工程”,推动学院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分别确定了全省经济发展战略,全省交通运输工作的重点任务。结合新的形势和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我们进一步明确了2013—2017年重点工作思路和任务,即:着力建设“三大体系”,扎实推进“十项工程”,更高水平地实现“特色鲜明、国际一流、人人成才、美丽和谐”的高职院校奋斗目标。

建设“三大体系”,按照国家对现代大学的要求,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方向,结合厅属交通教育资源实际,着眼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

一是要通过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和建设高效的组织运行体系,实现构建现代大学管理体系的目标。

二是要通过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进高职教育前后延伸、上下贯通衔接和开展多形式合作教育,实现构建交通现代职教体系的目标。

三是要通过开发优质项目、大力拓展市场、扩大覆盖范围等方式,实现不断完善继续教育体系的目标。

推进“十项工程”,按照我省交通运输对学院人才培养、行业服务等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着眼夯基础、提层次、求突破。

一是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工程。在道桥、汽车两个专业试点基础上,认真研究四年制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鼓励其他优势专业把握机遇,做好储备,积极争取更高层次的办学试点。同时,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建立专业评估机制,调整专业布局,重点围绕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内河水运、民航等领域开展新专业建设。积极研究和探索专业质量认证体系,通过改革试点提升专业综合竞争力。

二是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在继续实施“1+6”人才建设工程的基础上,突出三个着力点。即着力加强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实践等基础能力建设;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继续加强高级别名师和学术(专业)带头人及教授培育力度;着力加强辅导员和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三是推进培养质量管理工程。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要求,建立相关组织,实现事事有人管,事事可追溯,严格控制过程管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党政工团“齐管共育”的责任体系和文化引领、思想教育、行为管理、真诚服务、科学研究“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面实施《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能力教育培养计划》,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心理健康、人文素质和创业创新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五是推进科技产业服务工程。通过主动对接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加大对交通安全、节能减排、工程质量检测等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力度,服务产业升级;实施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形成多层次 的创新团队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研成果孵化机制等途径,着力打造__交通应用技术研究与技术服务第三极,快速提升服务行业能力与水平。

六是推进交通教育扶助工程。在厅的指导下,全面完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才培养调研与规划,协助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完成本地区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和学生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挂职锻炼、顶岗实习和就业,加大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力度。

七是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工程。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深化现有项目交流内涵,做好招收留学生的师资、教学、学生管理、住宿等各项准备。多渠道促进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推进毕业生海外就业,提升毕业生国际影响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国家和地区,建设国际合作办学的基础平台,逐步推进国际化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

八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程。长远规划智慧型校园建设方案,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逐步建立基于“一卡通”的教学、学生、招生就业、财务、行政和后勤管理信息标准,形成有机统一整体,为师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

九是推进办学条件保障工程。全力推进学院体育馆、培训综合楼等项目建设,配套实施校园文化景观实体工程。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校园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强校园绿化和洁净美化建设,加强校园管理,努力建设低碳环保的生态校园。

十是推进民生幸福改善工程。要通过资源整合、资本盘活、土地出让等方式,竭尽全力推进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充分调动院系两级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职员工收入。同时,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加强院务公开,充分相信和依靠教职员工,增进感情,凝聚力量,共谋学院发展大计,共享学院改革成果。

我们既要按照学院“十二五”规划描绘的蓝图,一以贯之抓到底,更要围绕重点工作思路和任务,明确目标、各司其职、抓住重点、创新举措,以推动交通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来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的新形势,满足新要求。认真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__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对交通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思想进一步解放;要围绕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潜心研究行业发展中的遇到新问题新情况,以及给学院带来的新机遇,实现思路进一步开拓;要把工作牢牢定位在服从服务于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和__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定位在实现__交通职业教育和学院发展目标上,实现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科研教研能力上,落脚在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实现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要全力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扎实抓好十项工程落实,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合力攻坚,实现工作举措进一步创新,齐心协力,再创__交通职业教育事业新辉煌!为实现“中国梦__篇章蜀道华章”、为实现“学院梦”,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__-11-29.

[2].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3].顺应世界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

[4]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七论同心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03-26.

中国梦论文范文第5篇

中国梦,自从提出尤其是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系统阐述以来,引起了热烈反响,吹响了时代的号角,反映了人民的向往,凝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从历史渊源看,中国梦始于1840年,但先人们不懈追求国家富强的光荣传统源远流长。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到1820年,中国的GDP为2290亿(以1990年国际元为单位),占世界的33%[1],比现在美国占世界的份额还要多,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民族复兴”的缘由也在于此。但从1840年起,中国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2]。因此,中国梦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寻梦追梦,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建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中国梦最坚实的基础。“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3]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中国梦承载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4],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从奋斗目标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目标催人奋进,目标激励人心。中国梦获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同,因为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奋斗目标的问题,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凝聚力。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5]只有推进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的民族文化认同,才能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这一内涵和实质,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个人的幸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3]同时,中国梦不仅是理想,是目标,更是现实。中国梦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体现在民生的改善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上:“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6]

这样,中国梦就是具体的,也是真实的,她不是与我们个人毫不相干,而是我们每个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是我们个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中国梦与个人梦高度融合,“大我”与“小我”高度统一,为“把‘我’变成‘我们’,确认‘我们’的共同身份”[7],明确文化认同的主题提供了可能。从前进方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也是中国梦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中国梦,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指导下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梦的灵魂。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对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最主要的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认同。要坚定理想信念,首要的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实践路径看,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从而为中国梦确立了实现途径、获得了精神支撑、拥有了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高扬起伟大的中国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融入现代化进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可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就会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梦想与实践的关系看,中国梦的实现要靠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3年5月4日,同志在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时再次指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8]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梦想只有付诸实践,付诸行动,才有实际意义,才能转化为现实。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唯有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多次强调“实干”和“奋斗”,就使中国梦的实现有了实践的根基、行动的基础和现实的支撑。总之,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9],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认同思想资源。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用中国梦统领民族文化认同,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同心共筑共圆共享中国梦的实践要求为民族文化认同增进正能量

民族文化认同,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王沛、胡发稳认为,“它是指人们基于不同文化的接触和实践,以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各种文化事项作出的认知判断、情感依附、行为选择和调整倾向”,其实质是“观念地反映与客观地表现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文化主体间的价值选择与体认,反映着个体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和归属倾向”[10]。詹小美、王仕民认为,“民族文化认同的实质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把人脑之外的客观存在转化为内在主观意识的过程”,是“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生活与实践的活动、教育与学习的因素共同构成了民族文化认同的客观基础[11]。中国梦是奋斗目标,是理想信念,更是一种社会实践。中国梦只有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在个体的利益得到满足和情感归属中,才能获得体认和认同。因此,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就不仅仅是宣传教育的问题,而且在本质上还是实践的问题,因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意识和客体文化之间存在互动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实践要求:

1.同心共筑中国梦,以发展增进民族文化认同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围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共同建设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为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奠定基础和条件。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也只有加快发展,获得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优势,不仅经济实力、发展质量有较大提升,而且廉洁政治、文明程度、幸福指数、生活质量、生态环境都有较大改善,才能更好地获得对中国梦的认同。中国梦获得认同的程度,取决于其满足老百姓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程度。

2.同心共圆中国梦,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增进民族文化认同

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中国梦和个人梦同心共圆。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2]172“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2]364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将国家的发展落脚在所有人的共同发展上,将中国梦的实现体现在所有人梦想的实现上,使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4],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梦不仅是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也是对民主法治的渴望。约翰•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13]同志在2010年3月答记者问时指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14]。人民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不正义愤愤不平,犹如一个离心机,必然影响梦想的抵达,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据央视“我与中国梦”大型网络调查,有83.79%的网友选择“改革难题很多,贫富差距加大”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压力;有69.07%的网友选择“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突破利益藩篱,构建社会公平”是实现“中国梦”政府当下最迫切的任务。公平正义是人民的热切期盼。同样,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也是民众的希冀。人民不仅希望生活幸福,而且希望人格受到尊重,权利得到保障。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3.同心共享中国梦,以改善民生增进民族文化认同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民生改善是中国梦最好的诠释。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必须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早在1934年苏维埃政权在瑞金建立之后,就郑重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5]现在,民生问题是的热点问题之一。据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2012-2013)》的结果,养老保险和制度(45.96%)、物价上涨(38.27%)、楼市调控(31.91%)是2012年老百姓最关心的三个经济生活话题,而收入问题已经连续5年排在家庭主要困难的首位。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中国梦的根本目的。正如同志所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中国梦是发展之梦、民主法治之梦、公平正义之梦、文明和谐之梦,也是和平之梦。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决定了我们绝不走侵略扩张和国强必霸的老路。中国致力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梦不是建立在他国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中国梦和世界共发展,与世界同分享。

不可否认,现代性和全球化对民族文化认同产生了一定冲击。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是由现代性和全球化引起的。比如,张汝伦认为:“现代文化认同的问题不仅与现代性问题相关,它实际上就是由现代性引发的。”[16]23“全球化的过程不仅不能消除认同问题,反而使之更加突出。”[16]21李武装认为:“民族文化认同的真正根源在于现代性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危机。”[17]赵剑英、干春松认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使文化认同问题进一步凸显为一个普遍的全球性问题。”[18]10这些论点阐述了现代性和全球化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但似乎并不彻底,难以令人信服。如果说追求现代性的一个结果,是改变了传统社会原有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的彻底颠覆,那么,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今天,人们为什么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的传统文化,希冀从中找到解决现代社会种种弊病的一剂良方?如果说全球化引发了“文明的冲突”,使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更加突出,那么为什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或者问题不突出?显然,民族文化认同并不是所有国家追求现代化和融入全球化的伴生物,它仅仅是(并且常常是)后发现代国家容易产生的问题。其中的原因,下面的解读更为可信:“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被强制性地抛入一个新的文化参照背景之中,它们需要重新识别自己。因为作为现代化运动的发源地,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构成方式自然成为现代化的一种标准形态,这种标准形态在进化的观念中被定格为‘先进’,而其他的社会形态自然是落后的,从而是必须改变的。”[18]10传统中国文化认同不是一个问题,固然是文化中心论使然,那么使中国人认为自己处于世界的中心,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普世的、最优秀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显然不能仅仅从文化领域找答案。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19]226

又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19]305因此,文化中心论形成的背后是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翻开中国古代史,也不难发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繁荣相伴随的是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中国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或者说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与中国梦的开启完全一致)。落后的现实、屡战屡败的苦难和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使得我国的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苦苦追寻个中原因及其出路,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实业救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均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之后,不免喟叹导致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于是,发起了一场以“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令人费解的是,以救亡图存为圭臬的这场新文化运动缘何非要造成传统文化的断裂?难道这就是民族文化认同中的“二律背反”—既要认同也要认异,既要接受也要批判,既要继承也要创新?难道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是追求中国梦的无奈?实际上,民族文化认同问题不是由现代性和全球化引起的,造成这种危机的真正根源在于落后以及我国与西方国家现代性之间的巨大落差,全球化只是扩大了这种落差而已。因此,解决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融入全球化、追求现代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加强民族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推动中国梦在民族文化认同上下工夫

民族文化认同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从微观层面来看,它是指“特定个体或群体认为某一文化系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在于自身心理和人格结构中,并自觉循之以评价事物、规范行为”[20],是人类行为与动力的持久源泉。从宏观层面看,它是“涂尔干称之为‘集体良知’的东西,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是形成国家,建立国家和现代化、民主政治过程的政治资源。”[16]17它是文化群体中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民族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凝聚力,是文化群体的粘合剂。民族文化认同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太明显,平常难以察觉,但其深刻性、深远性和久远性却是其他类型的认同难以企及的[21]131-132。反观我国现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亟待提高教育的实效和说服力、感染力、信服力。因此,借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推动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不仅是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走向深入的客观需要,也是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不揣浅陋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民族自尊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有一种获得自尊(self-esteem)的基本动机[22]30。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会评价和比较各社群的优劣、社会地位和声誉,争取把自己编入较优越的社群,通过类化、认同和比较三个基本历程,提高自己的身份和自尊[21]129。一个人不可能任意选择自己的民族,但可以通过认知这个国家和民族取得的成就,提高个人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强化民族文化认同。如前所述,在近代中国发生的几次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根源在于落后,在于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巨大现代性落差以及中华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一些人把落后先归因于军事,于是有了洋务运动;再归因于制度,于是有了和辛亥革命;后归因于文化,于是有了新文化运动和。无论是“全盘西化”论还是“中体西用”论,皆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的改造。在这样的情势下,怎会有民族文化认同?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第二贸易大国,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均取得了瞩目的历史成就,提高了民族自豪感,也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国学的兴盛就是典型的例子。甚至有学者提出,儒学是解决世界问题的良方。同样,对中国梦的认同,也必将随着国家的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而增强。

2.满足个人需要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有两种认同需要:一种是自我认同,它使个体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一种是社会认同,它使个体获得一种与众相同的一致性和同一性[21]13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民群众只有从利益满足和情感归属中才能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广泛认同。如上所述,中国梦是公平正义之梦。在寻梦追梦圆梦的过程中,每个人不仅要能获得平等参与、共同成长进步的机会,实现个人梦,而且还需社会通过社会保障等措施,让每个人生活得有尊严,从社会上获得最大的利益满足。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每一个人感到中国梦的好处或期待利益,使每个人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3.进行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是社会认同的过程之一。通过社会比较,我们了解自己,获得了关于信念真实性和有用性的信心。当直接以客观现实进行检测不能实现的时候,社会比较就是获得信念真实性和有用性的必要途径。而且,当进行群际社会比较的时候,有将群际特异性(inter-groupdistinctiveness)最大化的趋势,即在尽可能多的维度上在群体之间做出尽可能多的区分[22]。依据这一理论,我们在推进中国梦民族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应多做一些社会比较。比如中国梦和美国梦的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西方制度优越性的比较、我国处理自然灾害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他国的比较等等。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就能设立一个比较客观的参照框架,就能真正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进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稳定共同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作为一个自觉的稳定共同体,则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侮中形成的[23],共同的回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命运将中华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展望未来,中国梦这一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必将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一个强大的文明的团结的中华民族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梦论文范文第6篇

文化作为软实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也被更多人的研究。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对国民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群众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等三从四德这样的思想不可能随着旧制度的灭亡而消失,依然会影响着群众的思想、思维、行为。这是当前中国梦认同并实践化的过程中,现实存在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方面的障碍。这样的糟粕思想会导致群众文化缺乏现代意义上的责任意识、文化自觉意识,公众无法对国家、社会的产生应有责任心,不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无法形成社会发展合力。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群众文化的现代化至关重要,没有社会主体角色由传统人向现代公民的转变,中国梦不可能取得成功。

二、群众文化建设自身发展的自发性与盲目性

只有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才能孕育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良好社会共识,这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前提条件。群众文化建设的本质目的是实现社会需要与满足群众需要的统一。但是群众文化具有原生态性、自发性等特征,当缺乏社会主导文化引导的情况下,群众主体的文化需求就可能会处于自发状态,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它就会产生各种鱼龙混杂的现象,影响群众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的形成。在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性问题。如:有些群众文化活动因种种原因无法持续坚持下去,因临时需求而开展,缺乏持续影响力,无法对当地群众形成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活动;很多群众文化活动处于自发、随意性状态,无法发挥群众文化集体的效应;有些群众文化活动缺乏内涵,缺乏精雕细琢,缺乏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与加工,导致群众无法从群众文化活动中真正体验到群众文化的感染力;有些群众文化活动则是创新性不足,只注重休闲性、娱乐性,忽略如何从形式上创新来展现文化艺术魅力,导致群众文化缺乏鲜活的感染力。

三“、中国梦”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激发群众文化的活力,增强主旋律文化的影响力

群众文化要求服务于全体人民,符合群众意愿需求,具有独特的传播载体和优势。它所具有的鲜活性为群众文化建设赋予强大的生命力,因此,要强化主流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发挥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传播中,要发挥群众文化的草根性,激发文化的活力,以积极健康的主旋律文化感召群众,以和谐向上的文化环境感染群众,增加草根阶层的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群众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从文化功能和价值来讲,更具有实践意义。以往文化宣传被人指责是政治说教,流于形式,所以群众文化要改变严肃、呆板的传播形态,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活力的群众文化。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体,群众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而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重视发挥群众文化的特色,激发群众文化创造的活力。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离不开众多普通大众的创造活动。在中国梦背景下,更应该激励群众勤学善思,发挥自身的主体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新文化和新风尚。为此,要加快促进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下,为人民群众信息全面科学可靠的信息,为群众文化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推动群众文化的和谐向上。同时,发挥群众文化的活力,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接受和尊重群众的文化趣味,体现价值关怀。对于大众文化中的一些不高雅现象,要给以引导,促进雅俗共赏。文化从学术走向大众,让文化融入群众生活,让群众文化活动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的载体,带动群众文化的发展,使群众精神生活更加富足,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文化的功能。

(二)融合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的深厚内涵

中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量。任何形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支撑,浩瀚而博大的历史文化精华为文化发展增添了更多的内涵,而且提高了文化自身的深度,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将传统文化融合于群众文化之中,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一种继承与沿袭,而且是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要求。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来丰富群众文化的表达,有助于群众文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创新和丰富我国社会文化的内涵。所以,要不断挖掘和研究传统文化,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从中汲取筑梦圆梦的精神养分,滋养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国梦”在走向大众的过程中,发挥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群众文化建设不能仅仅依靠传统文化的资源,还应该从群众生活工作的实践中去探讨和挖掘。也就是说,群众文化建设是对传统文化的过滤和加工,是对通过不断开发、挖掘、研究,找出和时代精神吻合以及符合人民发展的合理成分,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合理融合,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让中国优秀文化为更多人所接受和认可。中国梦是民族梦,是每个人的梦,只有广大群众都亲身参与到文化建设的创造实践中去,感受文化的魅力,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凝聚社会力量,将中国梦融入群众文化建设中,转换为群众文化创造的动力。

(三)健全群众文化工作机制,完善群众文化建设设施

首先是工作机制的建立。工作机制作为一项工作顺利展开与进行的关键,其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中,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完成一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因此,实现群众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建立健全群众文化工作机制。其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领导机制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领导阶层,是工作正常与及时展开的关键。第二,文化体制的改革。发展群众文化最基本的是鼓励群众自发自主的经营文化,这就需要对现行的文化体质进行改革,以为群众兴办文化社团、文化单位以及文化经济体提供机制上的保证。第三,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的加强。基层文化队伍是整个群众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建设主体,也是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保证。因此培养一些具体有高素质与创新思维的群众文化建设人才便迫在眉睫。其次是文化基础设施。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属于政府群众工作的民心工程,其建设与发展必然要依托一定的文化基本设施,作为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各级政府部门在投建时,务必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站在长远的发展角度审视目前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各地方政府部门还应根据国家相关文化建设政策,统筹民众力量,结合本地群众文化发展实际需要,建立一种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率高速且覆盖面广阔的群众文化基础设施。

四、总结

群众文化工作不仅是我国整体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时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所在。在新背景下我国开始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健康良好的群众文化便成为实现梦想的力量源泉———增强民族向心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改善民族亲和力以及发展民族国际影响力,因此在21世纪不遗余力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便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梦论文范文第7篇

利用艺术类素材解读“中国梦”传播“中国梦”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其内涵,对于艺术类大学生,必须注意到其注重感性、专业情节浓的特点,充分发掘艺术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领会“中国梦”内涵。

1.解读“中国梦”本质内涵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由于曾经积弱贫穷,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都积攒着一股悲情和希望民族振兴的强烈愿望,这是一种精神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的提出,有助于凝聚14亿中国人的心,甚至有助于凝聚全球华人的心。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阐述不仅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而且包括个人和家庭的元素。“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更是人民的梦。

2.文化软实力支撑“中国梦”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单指经济的发达,文化软实力即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可以说,文化的发展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因素。经济危机后美国经济水平有所下降,但是在其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下,美国价值观横扫全球。相比之下,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显著,但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未来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对文化事件非常敏感,美国苹果公司iphone在中国的热销、好莱坞大片在华票房的成功、国产动漫的发展等都是他们日常学习中、生活中会接触到的素材。在这些素材背后反映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和提升中国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通过此类素材的发掘,使“中国梦”的教育变得更具体、更生动。善于从艺术素材中发掘案例,是艺术类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开展的有效切入点。

二、转变教学理念

用“中国梦”点燃成才梦目前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并不乐观,在相关调查中有70.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问题是“内容枯燥”。主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固守理论传播,未能体现教学对象的特点,针对性不足。专业类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适应,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价值和西方艺术所传达的不同文化理念,其成才需要开阔的文化视野,需要在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涉猎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优秀设计使用中国元素、体现中国理念。恰如日本设计的成功得益于将本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设计之中,中国设计的崛起必将建立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成功转型基础上。

三、“有声有色”多样化教学

使“中国梦”入脑、入心在“中国梦”的教育过程中应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使课堂“有声有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所谓“有声”,课堂上“声”有三种,教师之声、学生之声、外来之声,只有让三种声音和谐交织,才能奏出美妙之曲;所谓“有色”,借助视频、图画、学生作品等形式让理论活起来,焕发其内在生命力。

1.激发学生主体性

让课堂奏出和谐之曲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强,更喜欢以平等自由的方式交流思想观念。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双主体”理论告诉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课堂教育、讲授阶段,教师处于主体,而在受教育阶段,学生处于主体。”教师要找准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让学生的声音在课堂上响起来。只有当“中国梦”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才能发挥其强大的理论感召力。当今社会资讯发达,社会上的各种声音交织成网并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影响学生,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能孤立于世,应面对这些外来之声,引导学生理性分析。“中国梦”自提出以后,国际上有人有意无意地误读“中国梦”,有的认为“中国梦”就是“称霸梦”,有的认为“中国梦”就是取代“美国梦”,各种“中国”“中国崩溃论”纷纷登场。这些舆论之声虽有误读,但也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对之有所回应,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中国梦”。教师的声音、学生的声音、外来的声音,三种声音交织课堂。没有教师之声,课堂将失去方向,其他声音都将成为课堂上放任的杂声;没有学生之声,课堂将成为“满堂灌”,理论很难走进学生心中;没有外来之声,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易浮于表面,缺少理性认识。艺术类大学生对理论的接受能力不是很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视频、PPT、板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理论在表述时更有吸引力、更有说服力。“中国梦”的提出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有丰富的视听资料可以发掘,在这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多下功夫,使理论“活”起来。

2.要做到各类交流媒介的联动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面积推广,青年的生活方式正在变得日益多元,移动互联网全面渗入青年的生活。可以说,现在的青年不仅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也生活在虚拟世界中,两个世界交织在一起。要想真正让理论入脑、入心就必须要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各种大学生喜爱的网络媒体如腾讯QQ、微博、博客等来传播教育理念,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中,建立虚拟的网络课堂;另一方面,要关注青年在网络中的热点话题,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课堂上组织讨论、及时引导,使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相互呼应。总之,以“中国梦”教育引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可以提高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将“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成才紧密联系,在“中国梦”的传播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中国梦论文范文第8篇

同志在十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文化具有塑造的功能,建设先进文化对于国家、社会同样具有塑造的功能,这种塑造功能主要在于提高民族的素质、国家的品格。“即通过提升整个民族和整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水平来获得来自外部的地位或评价的认可。”例如中东的诸多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确实在经济上成为“富裕国家”,但是国民的文化素质落后,整个国家缺乏与其经济水平相配套的文化建设,导致其在经济发展上一味依赖石油、缺乏持续稳定性和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结构,在国内政治建设上至今不乏专制独裁的例子,在国际地位上从来没有以大国的角色出现过。相反,美国的头号强国地位的确来自于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其源源不断的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离不开二战以后世界人才的大规模引进和美国历届政府政策对于文化发展事业的大力支持。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文化建设必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文化强国引领,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文化,才能迸发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政治文明服务,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二、中国社会转型中文化建设的问题

(一)多元文化对主流文化发展提出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的输入和发展对于中国主流文化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主流文化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一方面,西方强势文化的输入,引起人们对于中国主流文化的迷茫,弱化对于中国主流文化的心理认同感。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西方政治思潮声名鹊起,中共十七大前夕围绕“中国是否应该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学术争鸣在中国学术界激起不小的波澜是多元文化对中国主流文化冲击的典型例证。多元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民主的形成,但是就其消极方面来说,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意识混乱,弱化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必然会削减对于共同理想的信念,对于社会的有序稳定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多元文化冲击主流文化,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公民存在价值冲突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势必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旧的利益关系格局,带来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构”,由于文化建设发展工作相对滞后,市场经济中强调的功利主义、竞争第一、主体绝对自由等文化观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提倡的共同富裕、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等价值取向发生强烈的冲击,甚至一些行业出现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恶心竞争的现象。

(二)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冷”思考

近年来,传统文化“热”在国内迅速升温,不管是理论界还是普通大众都掀起了对于传统文化高涨的热情。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需要以冷静、理性的头脑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的我国现阶段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首先,区分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建设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先进文化。在继承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警惕“开历史倒车”的行为,诸如八股文、贞节牌坊、姨太太等限制人的自由发展、等级观念等等是必须坚决抛弃的。如果不加甄别的学习传统文化不但不能够发挥传统文化在塑造人的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其次,“国学热”、“新儒学”等传统文化热的现象过分重视商业价值,忽视传统文化的底蕴,是一种“虚热”的现象。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传统文化课程和书籍的大规模涌现,传统文化在商业的运作模式下,学者难以潜心研究其博大精深的深层内涵,普通民众更多的是一种盲目跟风的行为。浮躁的社会环境以及部分学者急功近利的利用传统文化,不利于发挥传统文化在培养人崇高的道德情操方面的积极作用,更不利于深入探究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以及采取何种方式真正有效的保护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中国社会转型期公民价值观困境问题

正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社会,社会体制的变革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在经济社会繁荣的背后,原有的道德体系崩解,适应现代社会并且能够为现代公民所接受的道德体系以及价值观由于诸多社会因素的阻碍还没有及时确立,“市场经济自身的消极方面总是要以不同的形式诱发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来消融、瓦解和反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公民的价值取向出现了“空窗期”的迷茫困境。当前中国社会的公民道德困境问题,不是简单的我们应该遵守怎样的道德规范的问题,最实质的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还没有建构适应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现代公民的民族文化。综上所述,中国社会处在从传统向走向现代型的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由于存在多元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继承的问题以及公民的价值观困境问题,中国社会文化建设问题值得思考。尤其是在“中国梦”的号召下,我们更需要从本质上解决现阶段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设发展符合中国现代社会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文化,凭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和内聚力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

(一)走中国道路丰富和创新民族精神

主席在谈到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时这样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望世界,日本战后凭借“大和文化”的凝聚力量实现迅速崛起;美国正是凭借勇于开拓、民主法治的美国精神实现了200多年时间把自己国家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成就。大国崛起中离不开各具特色深入民族血液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通过极具本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凝聚整合民族精神的力量,使其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更要在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丰富和创新民族精神。结合时展的新特点,新形势,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实质,深化民族精神的内容,不断赋予其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着共同理想的实质和实现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过程中经验总结等一系列反映中国道路精髓、灵魂的内容都应该与中华民族精神相结合,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创新。

(二)弘扬中国精神积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是始终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在社会转型关键期,我们需要结合时代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实质,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力量的中华民族文化。只有符合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才能获得人民的心理认同和自觉维护,“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体人民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发展为对于民族共同理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认同,积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动力,最终内化成为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全社会的凝聚力。

(三)凝聚中国力量推动民族文化复兴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是无比强大。”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需要凝聚中国力量。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在重塑民族文化发展文化的过程中要给予人民出彩的机会。强大的中国力量推动中国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完善,促进文化体制改革,最终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论文范文第9篇

中国梦本该如此,败,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倔强傲岸。

孔子被后人称为大贤至圣,然而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逐梦者。春秋战国,礼崩乐坏,道德失范,战火纷飞,天下无道。孔子却怀着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为恢复“礼治”而四方奔走。为实现自己的主张,他周游列国,开馆授徒,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讽而不坠,坐尽冷板凳而不悔。楚狂接舆的讽谏,长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挤,都不曾使他动摇。“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就是这样,明知世道艰难,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仍要四处游说,试图力挽逛澜于既倒。虽在当时累累如丧家之狗,却如日月,照耀历史。

春秋战国,一个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的梦,不仅是孔子的,也是我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逐梦精神,激励着我为理想而奋斗不懈,即使失败又有何悲,又有何悔?在失败中前行,一样能走向光明!

中国梦本该如此,成,有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超然脱俗。

莫言,80年代30几岁就已志得意满,他的作品《红高粱》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得包括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在内的无数奖项。然而他却没有因此而飘飘然,相反他以更大的耐心去挖掘身边的人物,去记录身边的故事。一年年的积累,他完成了《檀香刑》、《蛙》等十多部长篇小说,并在2012年一举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以后,他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成功了而不是忘乎所以,成功了而不是傲视天下,那就是莫言做到的,那也是我的梦想。登上高峰以后,不是春风得意马蹄轻,而是谦虚而踏实;不是止步不前,而是扬鞭策马,一路长驱,永无止境。

中国梦论文范文第10篇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已经是第三届,主题是"我的梦 中国梦"。昨天,牛通社记者们也写下了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见证梦想吧。

滑梯检测员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滑梯检测员,这可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工作。

这样,即使以后年纪大了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滑滑梯,不用在小朋友面前脸红了,因为我是滑梯检测员,是来工作的嘛。

我知道当检测员需要很多科学知识,我会努力学习,掌握各种技能,拿到世界级滑梯检测资格证,这样我就可以去检测全世界的游乐园,玩遍各种各样的滑梯,真是爽啊!

牛通社记者 杨樱琪 文一街小学四(1)班

我想当旅行家

我的梦想是当旅行家,走遍世界上所有的地方,用相机拍下所有美丽的风景。了实现我的梦想,我要努力学习,特别是历史和地理,更要学会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朋友。我还要锻炼出强健体魄,翻山越岭都难不倒我。

牛通社记者 华心愉 学军小学 五(6)班

我只想慢慢地长大

我所有的任务都只有一个--学习,所有的理由都名正言顺--为了你的明天。

妈妈啊妈妈,我不想惹您生气,我只想慢慢地长大。小树要经过无数的风雨阳光,岁岁年年才能长大。为什么我的成长就不能慢一点,让我有时间看一看这一路的风景,让我有心情在暖暖的阳光下发一会儿呆呢?妈妈,我只想慢慢地长大!

牛通社记者 杨程 卖鱼桥小学 五(3)班

我的记者梦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梦想,从做青年时报小记者开始。为了体验社会,我独自到天桥上卖艺练胆,将卖艺所得捐给了藏北山区的儿童。时报记者报道了我,我的卖艺练胆还在牛通社网引起热议。很快,我成了牛通社小有名气的记者。

如今,我已经是牛通社的四星级小记者,学军小学记者站的组长,离记者梦更近了一步。我坚信,只要持之以恒,梦想就能变成现实!

牛通社记者 袁也 学军小学 六(2)班

我要创建糖果王国

我要做个糖果发明家,制造出各种各样不会伤害我们身体和牙齿,而且五彩缤纷、新奇美味。有治病健身的"速效中药糖",能当笔和尺的"百变文具糖",展开当书或报纸看的"随心阅读糖";吃了就调节身体温度的"暖洋洋糖"和"凉飕飕糖",甚至让人飞翔的"超人糖"……

我要去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结成联盟,共同创建我们的糖果王国。

牛通社记者 郎天悦 现代实验小学 二(4)班

我想成为"白衣天使"

自从爷爷患上癌症,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我就发誓要成为"白衣天使"。

我知道,这个梦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需拥有坚强不屈的意志!我会用自己的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我要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牛通社记者 张雨沁 春芽实验学校 六(1)班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的演说家。

从小,我说话有些结巴。是我现在的语文老师李老师改变了我。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老师的眼光中那份鼓励和肯定,让我有如神助般流利完成了朗读。后来,结巴再也没有困扰我了。

牛通社记者 薛思宁 茅以升实验学校 五(3)班

文学璀璨之星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成为文学璀璨之星!从三年级开始,我一直坚持写作,终于写完了两部原创小说,一部是科幻小说《星尊》,另一部叫《李全传》,是白话文的古典演义。虽然还没出书,但我已经为梦想灌溉了一棵小树苗。

牛通社记者 雷哲远 现代实验小学 五(4)班

成为霍金那样的科学家

从小我就沉浸在新奇的生活中,每天都为我的发现而感到兴奋,甚至痴痴地想:火星上是否真的有生命的存在?宇宙中有没有"地球的兄弟"?

当我读到关于科学奇人霍金的故事时,这给了我的心灵一次神圣的洗礼。虽然我还看不懂他写的书,但是懂得了科学需要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科学斗志。

牛通社记者 徐鸿健长寿桥小学 五(5)班

我要当村长

我的梦想是当老家那个村的村长。我要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一定实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让孤寡老人贫困家庭有房住。还要把村里的羊肠小道建设又大又宽敞的水泥路 。我会像对待学习一样把难题逐个突破,成为好村长。

牛通社记者 陆炜 春芽实验学校 五(2)班

我想成为一名大侦探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位柯南那样的名侦探,为社会发现隐藏的犯罪分子。我最喜欢看《名侦探柯南》,侦探要具备清晰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一定可以做到,梦想可以变为现实。

牛通社记者 戚成康 春芽实验学校 五(1)班

为孩子们写童话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童话家,为孩子提供优美的童话,传递幸福和知识,并且让他们从书中获得自己的梦想,长大后为祖国增添一份力量,增添一份光彩。我要让我写的每一个文字传递美好的梦想,让每一个文字永不黯淡,永远光芒四射。

牛通社记者 徐珂崇文实验学校 五(3)班

新浪微博博友 晒梦想

@吴法天 我的梦想是,期待有一天,守法的人不再孤单,违法的人心有畏惧,

司法为我们许诺一个公平的审判,一个体现正义的社会。

@小程_0101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开一间流浪猫狗收留站,但是我现在知道一定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才行,所以我要努力赚钱,无论到了多大的年纪,只要有了能力,一定要完成!

@阿拉辩证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位服装设计师。爸爸听到后告诉我说那没有用,我的梦想应该是考清华、北大。并要求我这样说。可这个梦想我从未曾忘记。

@zennM 小学的时候想做同声翻译,初中时想做服装设计师,现在高三了,翻译是我的理想,设计师是我的梦想。

@东门瞎吹 小时候就想做和环境、植物有关的工作。高考录取的时候填了相关的五个志愿,如愿以偿。尽管,没有想象中的好,我的许多同学考研时都转了专业,可我还是想固执一回,守护我最初的梦想。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那就是长大后,我要成为一个科学家。

尽管我没有过人的才智,没有严密的思维,也没有特别准确的判断力,但是我仍不会放弃努力。尽管这个梦想距我很遥远,但我仍不会停止追求。尽管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挫折和无数的磨难,但我仍不会灰心丧气。因为我相信,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

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只有经历困难和挫折,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前,每当我看到科学家们令人瞩目的成就时,总会感到羡慕和敬佩。是他们,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是他们,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更是他们,为祖国的发展赢来了一个崭新的明天。

因此,我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成为这个国家的栋梁。每当我看到浪费时间的人时,我会为他们感到惋惜;每当我看到灰心丧气的人时,会为他们感到悲哀;每当我看到不务正业的人时,我会感到愤恨。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没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

而我,至少有一个梦想,一个目标。有了这个梦想,我就会一直努力下去,永不放弃。有了这个梦想,就等于把握了自己的人生航向,不会再迷失方向。有了这个梦想,就好象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一直通往胜利的顶峰。

上一篇:性科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以人为本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