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17 10:16:57

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第1篇

(一)财政资金支持

为了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辽宁省设立了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不断扩大其规模。2012年,辽宁省本级专项资金从4800万元增加到1亿元,各市设立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也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随财力增长适当增加资金额度。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贷款难、担保难成为主要问题。为此,辽宁省市两级都建立了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省本级财政每年安排该专项4000万元。此外,辽宁省还鼓励各市建立创业种子基金,2012年省本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按各市建立的创业种子基金额度10%的比例给予补助。2012年,辽宁省财政安排了1000多万元的中小微型企业“专精特新”专项资金,支持中小微型企业“专精特新”项目,省市两级政府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微型企业的比例不低于50%。

(二)税费减免

近几年,国家将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国家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辽宁省执行月销售额或营业额2万元的国家规定上限标准,扩大了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此外,辽宁省还将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政策从2012年底延期执行到2015年底。同时,辽宁省认真落实国家对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优惠政策。根据规定,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在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按20%的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在2011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免征印花税。另外,辽宁省还清理涉小微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免征小微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政府采购

为了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辽宁省在政府采购中给予了小微企业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优先考虑。针对小微企业在政府采购中比例不高的问题,辽宁省提高了小微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要求采购预算总额的30%要面向中小微型企业采购,其中不低于60%的比例留给小微型企业。

二、辽宁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尽管辽宁省出台的各项财政政策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性资金投入不足且分散

辽宁省虽然不断扩大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但是与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辽宁省各级财政对小微企业

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特别是各市设立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总体规模普遍较小,随财力增长而增加的资金额度各市差距较大,并且随意性较强,难以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另外,各级政府对小微企业资金进行多头管理,难以将财政性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组合安排、配套使用,导致财政性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的整体效果不明显,很难形成政策合力,削弱了财政性资金对辽宁省小微企业扶持的力度。

(二)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较小

辽宁省对于小微企业实施的政策关于融资这个问题涉及较少,目前主要是设立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还不能够很好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现行的优惠政策存在严重的单向性,而缺少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性,很少有政策来推动金融机构主动向小微企业提供充分的贷款。虽然辽宁省政府为强化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而专门设立了一些信用担保机构,但是政府对于这些担保机构往往缺乏系统化的长期资金支持,而只是在开始时注入一笔资金。而由于这些机构所扶持的小微企业规模小,贷款额也较小,所以这些机构通过贷款所得的收入相对来说也很少,因而不能维持其自身的生存,更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这些机构在扩展担保业务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经营风险,而且这些机构由于没有银行实现风险共担,不能将风险部分的传递出去,因而只能够独自承担巨大的经营风险。而且,担保机构自身也存在很多经营问题,如不规范动作。有些担保机构分工不明确,内部管理混乱,政府与企业交混在一起,因而在日常运营中易受到政府行为的干扰,难以实现自主经营,更难以从根源上帮助小微企业实现融资的目标。

(三)财政补贴力度不够,效率不高

辽宁省财政补贴数额不够高,补贴资金不集中,分散在多个部门。由于这些部门不能形成统一的步调,因而很难达到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因而造成政府虽然有所投资,但资金利用效率仍然偏低的现状。另外,财政部门没能够就补贴资金的利用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有时候资金已经补贴下来,但是相关部门对于这笔资金的利用没有明确的使用途径并进行很好地规划,从而造成资金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对补贴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链条不完善,很容易在监管方面造成漏洞,从而出现部分官员监守自盗,私自挪用公款,导致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的优惠很少。此外,由于政府财政补贴不到位,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对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这使得小微企业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劣势。

(四)政府采购制度不健全

尽管政府采购政策中存在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倾斜,但是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政府采购进行强制规定,使得政府往往在产品竞标中还是走形式,没能够真正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照顾和公平竞争。此外,由于现行的采购政策对于产品生产商的资质要求偏高,而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往往很难达到这一标准。因此,对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也常常因企业自身的规模约束或产品质量约束而在实际操作中变得难于执行。

三、促进辽宁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广东省财政在2003年至2008年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2012年将这一数额提高到2.5亿元。相比之下,辽宁省虽然已将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到1亿元,但是规模还是偏小,无法满足需要。因此,辽宁省应当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直接财政性资金的投入。对于各市设立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政府应当对其随财力增长而增加的资金额度或比例做出具体规定。同时,辽宁省级财政还应当进一步增加“专精特新”专项资金的拨款数额,要求各市级财政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对于创业期的小微企业,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帮扶小微企业顺利渡过初创期进入成长期。此外,针对辽宁省小微企业扶持资金存在的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等问题,应统筹和整合各项政策资金,切实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

为了更好地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辽宁省应当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拨款力度。除此之外,辽宁省应当建立以市级财政为引导和支撑、省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出资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的多层次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政府要动用各部门力量加快建设小微企业的诚信评级系统,促进信用信息在政府部门、担保机构、银行和企业间顺畅交换和使用。同时,要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予以严格要求,并建立相辅助的法律程序,来监督管理这些专门的担保机构。在此基础上,要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严厉监管担保机构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使这些专门建立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为了解决下属市级政府出资设立的担保机构的后续资金问题,省级财政必须建立财政资金的支持和补充机制,来保证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可以有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壮大担保机构的实力,增强担保机构在抵御风险方面的能力。另外,可以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协会,作为中间机构,帮助担保机构与政府进行流畅的信息沟通,并为小微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信用担保协会应当对所有会员单位进行统一管理,评选优质单位进行鼓励,对恶意破坏行业规章的单位进行管制处理,提高行业的信息流通度,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以及相关信贷担保单位的资信档案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省市两级财政还可以通过补贴担保费或贴息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通过私募债券、集合票据、集合债券、区域集优等方式扩大融资。

(三)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加强管理

辽宁省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快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将资金进行集中处理,统一发放,保证财政补贴能够做到专款专用,使得政府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从而做到持久稳定地为小微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要积极有效地发挥财政补贴的引导作用,导向性地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结构升级和环保低能,带动社会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了推动小微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推进品牌建设,培育出创新能力强,具有竞争力的小微企业群体,辽宁省财政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专精特新”项目的补贴力度。此外,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展位费和公共组织费等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参加各类重点展会,拓展产品销售渠道。需要强调的是,在利用财政补贴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相关资金使用效率的监督和考核,否则不仅会造成资金浪费,而且会打击其他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四)健全政府采购支持小微企业的相关制度尽管我国在鼓励政府选购小微企业产品上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相对实践来说还是比较笼统,对实际操作的指导不够细致。因此,辽宁省应当在《政府采购法》的基础上,健全政府采购相关制度,扩大小微企业产品在政府采购计划中的份额。可以考虑在满足财政部门自身运转和不影响公共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按照不低于预算总额20%的比例面向小微企业进行政府采购。对于一些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项目,政府可以在采购评审中适当给予小微企业不超过10%的价格扣除。考虑到小微企业本身实力有限,单独竞标往往成功率不高,政府应当鼓励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参与竞标。为了保证大中型企业的积极性,政府可以规定,如果小微企业的协议合同金额占到联合体协议合同总金额的30%以上,可给予联合体5%以内的价格扣除。此外,还可以采用分割招标的方式,对于单个小微企业无法消化的大额订单进行有机分解,使得拆分后的多个订单可以被多个小微企业进行公开竞标,从而使这些小微企业都能获得更多公平的竞争机会。

四、结语

同时,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安排专门的服务人员为参与政府采购经验欠缺的小微企业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小微企业避免因不熟悉政府采购的相关制度而流标,保护报价、技术指标都有优势的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第2篇

1.对于畜禽养殖企业。

按照此标准和当前市场行情测算,目前年饲养规模在牛500头、猪1500头、羊3000只、蛋鸡3.5万只、肉鸡5万只以内的养殖企业都属于畜牧养殖小微企业的范畴,这些畜牧养殖小微企业主要包括一些小型养殖场和大多数规模养殖户,这些畜牧小微企业在数量上能占到全县养殖场户数的70%以上。他们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养殖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率日益提升,已成为推动畜牧业发展的主力军。

2.对于饲料经营、兽药经营企业。

这类企业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普遍是只有2~3人的“夫妻店”或“家庭兼营店”。近年来,随着养殖形势和畜禽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以及市场饲料、兽药销售模式的改变,厂家直销、电商行业不断兴起,作为中间环节的饲料经营、兽药经营小微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呈现出优势逐渐减小,业务量下降,市场占有份额逐渐减低趋势。

3.对于动物诊疗小微企业。

由于其服务对象多数是一些散养户,近年来,随着规模养殖比重加大,散养模式的逐渐淡出,散养户数量及其养殖量逐渐减少,因此专业从事畜禽诊疗活动的小微企业,目前生存压力倍增,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但近年来,随着宠物热的兴起,一些专业从事宠物医院、宠物诊疗的小微企业发展比较稳定,但当前此类小微企业尚处于发展期,多数在管理上还不是很完善。总体看来,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养殖行情并不稳定的环境之下,很大一部分畜牧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变得更大。

二、困境分析

1.企业定位较低,发展缺乏后劲。

畜牧小微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畜牧小微企业对自身定位较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尤其突出表现在畜禽养殖方面,发展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如存在私自建场、不讲究科学随意选择场址,想咋建就咋建,想咋养就咋养的情况;不分析市场行情,想养啥就养啥,只要挣钱就行,缺乏长远考虑。这种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既不适合当前畜牧业发展形势,还可能导致一些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的情况出现,如防疫条件不合格、环境污染不达标等,既违背法律法规又不符合养殖条件要求。因此企业还没发展就存在着诸多隐患。

2.利润低、风险大,发展极不稳定。

近年来,平遥县畜牧小微企业的发展虽总体上表现出了稳步增长的态势,但畜牧养殖业本身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季节性,而且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发展很不稳定,畜牧养殖存在很大风险,管理稍有不慎或者行情稍有波动,就可能血本无归;饲料、兽药经营等小微企业同样如此,数量增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很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运作很不正规,不少兽药、饲料经营户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3.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不高。

多数饲料经营、兽药经营小微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及经营理念,再者受资金、经营规模、养殖形势等因素的制约,在经营手段、营销策略等方面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畜禽养殖小微企业普遍存在重视养殖而轻视管理的现象,对企业管理文化认识比较淡化,认为养好了就能挣钱。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少注重对人员的管理,缺少对生产成本的精确核算以及对市场的准确分析等现象,导致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水平较低,生产成本加大,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对畜牧小微企业的培训工作。

建议以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全方位加强对畜牧小微企业的培训。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从企业管理、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方面对畜牧小微企业的进行培训,以便拓宽企业的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如通过定期举办不同层次、针对性强的培训工作或充分利用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对畜牧小微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型、专业技术型、服务型等方面的人才培训,将有利于畜牧小微企业在企业管理、经营理念、业务技能等方面进一步的提高。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小微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一是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尽量简化手续,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使畜牧小微企业更能享受到国家的贴息贷款或小额贷款政策。二是继续加大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向养殖企业投入。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既要支持大户兴办建场、小户入股联合办场走合作社模式,实行养殖模式的转变,同时也要鼓励其他行业转产、民间合法借贷等形式,实行养殖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三是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如在畜牧养殖保险、对小微企业的减免检疫收费等方面,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强化服务指导工作,使畜牧小微企业能充分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

3.优化环境,为微小企业提供方便的行政服务。

一是继续做好对畜牧小微企业的服务指导工作,从养殖规划设计、业务技术指导、法律法规宣传等方面做好全方位的服务。二是行政审批事项要提高政务效率,限时办结,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在项目审批、证件办理等方面,尽量减少一些条条框框,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务效率,为畜牧微小企业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第3篇

一、我国小微企业组织的法定形式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按企业组织形式划分主要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三种。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公司是指股东依照公司法的规定,以出资方式设立,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独立法人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二、小微企业组织法定形式的选择

(一)资本的限制

现行法律对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最低注册资本额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的资本要求仅仅是“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对合伙企业设立的资本要求也仅仅是“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而已。可见,法律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注册资本要求很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从上述法律的规定看,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设立门槛比较低,相对来讲,公司的设立门槛较高。

投资者基于上述法律的规定,根据自己的资本实力对企业组织形式进行选择。投资者资本较少,可以考虑选择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形式。投资者资本雄厚,则可以直接选择公司制企业。

(二)投资的风险和责任

投资的风险和责任对选择企业组织形式有着重要影响。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要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即当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企业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即使在“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风险较大。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即使合伙企业依法被宣告破产,其责任仍继续承担,风险较大。有限合伙人虽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但失去了控制企业和管理企业的权利,风险仍然较大。

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选举自己或自己信任的人进行管理,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和经营管理权。因此,风险较小。

从这三部法律的规定来看,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较大;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共同承担合伙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责任,从这方面看,合伙企业的风险和责任相对于独资企业要分散一些。但是,由于合伙人之间的连带无限责任使合伙人需要对其合伙人的经营行为负责,更加重了合伙人的风险。公司的投资者——股东仅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其承担的是有限责任,且股东互相之间并不承担连带责任,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经营风险,使风险成为可以控制的。从投资者的责任和风险这方面来看,有限责任公司应该成为投资者的首选。

(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的能力

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外乎投资者的投资和企业的对外借债。就投资者的自身投资而言,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一个人的资金终归有限,以个人名义借贷款难度也较大,企业规模往往较小。因此,个人独资企业限制了企业的扩展和大规模经营。

合伙企业作为一种联合经营方式,由于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并没有上限的规定,如果合伙人较多,就可以筹措到较多的资金,并使得企业从外部获得贷款的信用能力增强、扩大了企业的资金来源。这样不论是企业的内部资金或外部资金的数量均大大超过单一业主制企业,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

公司制企业可以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极大的扩大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使企业规模突破了资金的限制,得以集聚和利用社会资本使自身得到迅速扩展。

相对于公司而言,合伙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企业信用能力有限,不能发行股票和债券,这使得合伙企业的规模不可能太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个人独资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和外部融资能力较弱,合伙企业由于合伙人较多,内部融资能力较强。但由于普通合伙人的无限连带责任性质,导致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不可能太多,故而影响其内部融资能力,进而影响其间外部资能力。公司则不同。由于股东承担有限责任,风险较小,可以吸引大量投资者加入,内部融资能力较强。公司也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其外部融资能力也较强。

投资者一般选择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组织形式。

(四)科学的决策与管理的成本

个人独资企业一般由投资者自己直接管理,所有者和经营者二者合一,机会主义行为不可能发生,因而,管理成本较低。但由于一个人进行决策,一旦考虑不周,往往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合伙企业由于合伙人之间共同决策和管理,提高了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合伙人对执行合伙事务享有同等的权利,但在合伙人较多的情况下,不可能人人都参与管理同一事务,他们委托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的产生机会主义的可能性较大。不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有权监督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的情况,由此加大了管理成本。

公司设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健全,保证了公司决策的准确性。由于股东委托董事会管理公司,就会产生机会主义。为了避免机会主义对公司利益的侵害,由监事会对董事和经理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增加了监督管理成本。

从科学的决策角度看,公司这种组织形式是投资者最优选择,合伙企业次之,独资企业最后。从降低管理成本的角度看,独资企业是投资者最优选择,合伙企业次之,公司企业最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五)税收的负担

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税收的负担是不同的。对于公司而言,存在着重复征税的问题,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则不存在着这个问题。根据我国税收法律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只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公司分配利润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然后,税后利润再分配给股东。如果股东是自然人,需按20%的税率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是股东是法人企业,则需再按33%缴纳企业所得税。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人税收负担较轻,公司的投资人——股东因存在着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双重税收,税收负担较重。这也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

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一般要考虑以上五种因素,无论哪一种企业形式,都是有利有弊,但总起来看,选择公司制这种企业形式应是利多弊少。

三、公司化改造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一)通过公司化改造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有限责任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都是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和责任较大的企业。从2000年以来的调查材料看,有不少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人经营失败,是因为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而倾家荡产,永无翻身之日。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鼓励投资人的投资,西方国家创制出了有限责任制度,把责任和风险控制在投资者所投资金的额度内。公司就是这样的一种企业组织。因此,将大量的小微企业中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改造成为公司制企业,有效地规避经营中风险,实现小微企业持续的发展。

(二)通过公司化改造达到科学集中管理

企业是人的要素、物的要素、技术的要素等诸要素的集合,但这些都是死的要素,要想使企业运转起来并发展壮大,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很多企业都是因为管理不善而破产的。要想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组织机构、合理的权利分配和有效的运行机制。而个人独资企业权力集中、管理简便,责、权、利高度统一于投资人,不能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一旦投资决策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合伙企业是一种合伙人共有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各合伙人都有管理权,管理难以统一和集中,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个人独资企业一样,一旦投资决策失误,后果也不堪设想。

而公司这种企业形式则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的组织机构,实现了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了专门的公司管理机构—董事会,从而保证了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公司投资决策失误。

在被调查的2916家企业组织形式中,临沂市小微企业组织形式大多数是公司制,并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占被调查企业的53%; 从形式来看,临沂市的小微企业组织形式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是,从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公司的形式与其内容是不一致的,有的投资者虽然采取了公司形式,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在实际运作中内部的控制系统依然是个人或家庭权威,形式上是公司,实质是家族企业,甚至是个人独资企业。有的甚至用名义股东形式规避公司法对股东人数上要求。对于这种具有公司形式的企业,也必须进行公司制改造,将其改造成实质上的公司,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减少投资决策失误,保障公司健康发展。

(三)通过公司化改造进行融资

企业进入的行业不同,对资本的需求不同;经营范围不同,对资本的需求也不同;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资本的需求也不同。像冶金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对资本的要求就很多。蔬菜、水果等产品的生产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资本较少。企业在创立初期,由于业务量不大,需要的资本不多,但企业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后,业务量增大,需要的资本较大。同时为实现规模效应,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也会使企业资本需求大量增加。通过兼并重组进行公司化改造,可以吸收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加入新的公司企业,扩大企业的规模,或者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直接进行融资,获取企业所需的资金。

对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之后,除了上述公司法律制度给企业所带来的优势外,从经济学意义上对企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是通过兼并重组的公司化改造,可以将企业的规模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二是通过兼并重组的公司化改造,可以绕开资金、技术、销售渠道、客户和经验等各种各样的壁垒,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小微企业公司化改造的基本途径就是走企业兼并重组、改造之路。兼并重组从19世纪末起就被西方企业界所采用,其对西方经济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形成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现在,正是企业兼并重组的时机。中央政府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2010年8月28日,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因此,我们必须抓住经济形势低迷和国家大力支持的有利时机,在兼并重组的同时对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从而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

[2] 赵旭东.公司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八条第二款第三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六条.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十八条.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第4篇

为全面了解XX县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XX县统计局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小微工业企业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了解、查看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小微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利用率、产成品存货、生产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初步掌握了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一)小微工业企业数量多,总量大,吸纳就业能力强。

20xx年一季度,XX县小微工业企业达到161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5.8%。从业人员2.1万人,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1%。据测算,一季度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87万元,同比增长10.7%(按可比价),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 31.96%。从调研情况看,除部分行业和企业效益滑坡,少数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外,绝大部分企业基本实现正常运转。

(二)小微工业企业行业分布广,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XX县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已涉及砖瓦制造、小水电、砂石开采、清真食品加工、砖雕、酒的制造等20多个行业,形成了黄酒制造、砖雕、清真食品等具有鲜明地区特征的特色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三)小微工业企业依据经济园区这一发展平台,进一步推进发展进程。

近年来,XX县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着力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为小微工业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目前,已有69家工业企业入驻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同时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减免税政策,定期开展银企交流活动,近期又出台了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园区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措施,为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政策动力。

二、小微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一)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

XX县小微工业企业主要是小水电、砖瓦制造、砂石开采等初级产品加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以房地产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使小微工业企业市场需求不足,产成品库存增加,特别是小水电企业由于天气干旱,上游水量减少,不能正常发电,开工不足,导致生产设备利用率下降。

(二)周转资金依然短缺。

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后两者对小微工业企业来说都不现实,实际上,小微工业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主要是工业企业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

(三)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新技术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四)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成本上升。近年来,各类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影响了小微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管理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加。二是销售不畅。通过调查显示60%以上的企业出现库存增加、订单不足和销售下降的情况。三是利润下滑。小微企业缺乏市场议价权,各类生产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挤压了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不少企业通过压缩生产规模来保本经营,一些企业甚至放弃已有订单。

三、推进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制定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规划,引导小微工业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建议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工业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财力支撑。

(三)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

在融资方面,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议制定针对土地整理和置换的专门文件,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小微工业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同时拓宽信息渠道,增强信息服务。

(四)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

鼓励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细分类别,在产品市场上做精做专,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进一步培育特色产业。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第5篇

一、主要困难问题

(一)融资难、融资贵、“去实业化”现象明显。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受融资门槛和成本高以及企业自身资信度偏低等影响,各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十分有限。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其融资成本也比大企业平均要高出50%。中小企业贷款一般情况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有的甚至高出100%。多数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需要担保公司担保,担保贷款的年利率达到了12-15%。还有很多小微企业不能正常获得银行支持,只能通过比银行利率高出3-5倍的民间借贷获得发展资金,有的民间信贷月利率高达5%—10%。同时,实体经济的“去实业化”现象愈加明显,一些制造企业也把投资重点转移到房地产业、银行理财与信托投资上来,甚至通过“实业钓鱼”办法,以实业为担保获得贷款用于其他领域的套利中。

(二)企业人才引进难、用人成本高。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引擎”。而当前我市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欠缺、产业工人难招问题。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因流失而严重不足;班组长、业务骨干在很多岗位中出现“单兵”作战、独挑“大梁”的现象;管理层面和最具执行力的车间班组普遍出现人才的短缺现状、严重断层。同时,企业普遍反映用人成本高,为员工购买的各项险种支出比例较大,甚至占到员工工资总额的三分之一。

(三)市场疲软、订单减少、货款回收难,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受国际国内市场低迷和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市中小企业订单锐减,货款回收难。按很多制造企业惯例,一般到5月,公司接到订单应该达到上年的五到六成,而今年普遍减至往年的三成或三成不到。以区集团为例,今年到5月份,接获订单仅6000万元,只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0%。同时,很多中小企业货款回收难度较大,已经出现货款回收打五到八折或以货抵款的现象。中小企业项目投资信心不足,不敢投、不想投现象较为普遍。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仅有138个,比去年减少37个,总投资365.9亿元,比去年减少173.8亿元,且当年计划投资仅112.7亿元,距全年工业和技改投资目标差距较大。

(四)工业用地指标紧张。工业用地指标紧张,土地审批程序、周期较长,延缓项目投资进程。企业入驻园区一两年没有办下来土地证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发展中的融资。

(五)园区投入不足,建设缓慢。各区县工业园区普遍呈现投融资平台公司注册资本金小、融资能力弱、融资渠道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园区规划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同时,园区水、电、气配套能力不足及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制约入园企业发展,尤其是县、两县工业园区供电问题突出。县工业园区使用地方电网,供电保障能力低,电价高达1.1元/度,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高。县“落地电”政策一年一定,政策调整周期短,且只有新增企业享受,县原有工业企业为移民搬迁做出了贡献却无法受益“落地电”政策,中小微企业对此项政策意见较大。

二、对策建议

(一)建立企业问题清单制度。按照市委提出的“树立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作为衡量支持、帮助企业发展成效的标准”要求,建立“企业问题清单制度”,定期对企业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形成适时更新的“问题清单”,分门别类敦促相关部门和县(区)限时解决。

(二)制定企业人才培育规划。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引领。现在国家和省上高度重视企业人才培育,省上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每年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门制定了“万名中小微企业培训计划”。周边各市州甚至包括市内相关区县都重视企业家队伍培育,每年都从有限的财力中,不惜安排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对企业家进行系统培训。如泸州,2013年用于工业企业人才培育投入已达300多万元,而我市不足30万元。建议充分发挥我市正在开建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高水平高标准制定《2014-2020年市中小企业人才培育计划(中长期)》,每年市财政安排300万元左右工业企业人才培育专项资金,对我市中小企业人才进行系统提升培训。

(三)组建市工业投融资平台。市中小企业普遍融资困难,企业财务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建议效仿周边省市,发起组建市工业投资集团公司,吸纳民间资金参股联营,打造全市统一强大的工业投融资平台,切实解决市中小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急需资金。

(四)适时调整涉企政策。在当前企业运行困难的背景下,建议研究并适时调整政策。如税费负担问题,尤其是费的问题,能免则免,能缓则缓,尽量按最低限收取。当前企业普遍反映用工成本高昂,各项保险费用较高,建议落实《劳动合同法》前提下,将《劳动合同法》的各项具体要求由低到高分步实施,根据企业行业和规模等方面特点,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给予初创企业、小微企业和极度困难企业适当的过渡期或缓冲期。借鉴国际经验,对初创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达到一定数量,社会保险费用按一定的人数比例由政府承担,或由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同时,针对企业反应近年土地使用税过快增长的问题,认真研究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办法,对于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不同、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予以区别对待,有上限和下限浮动的,原则上一律按下限征收。对目前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交纳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缓交、减交或免交。小企业用于研究技术开发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准予税前列支。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第6篇

>> 上海小微企业发展问题探析 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发展问题探析 重庆小微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探析 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发展问题探析 小微外贸企业发展道路探析 河南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新疆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发展问题探讨 小微企业发展及金融支持问题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吉林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金融支持河南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内蒙古服务业小微企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关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的提案 吉林省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宜宾市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农村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巴曙松.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R]. 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13.

[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报告[EB/OL]. [2013-7-30].http:///zwgk/tjzl/zxtjzl/xxzx/201307/P020130731318661073618.pdf.

[4]潘功胜.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J].中国金融,2013(01):9-11.

[5]吕雯,全金环.浅谈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法律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05):10.

[6]姚星垣.小微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因和路径[J].企业经济,2012(09):75-78.

作者简介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小微企业 创业 市场准入 融资 就业

2015年两会十分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出了简化审批、放宽准入,催生小企业“铺天盖地”涌现。近年来,张家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思路日趋完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使全市中小微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应该看到,本市中小微企业发展还存在着问题。

一、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深远

(1)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市场主体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就是私有经济。中小微企业自筹资金,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能够有效实现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功能。中小微企业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结构,培植了各类市场主体,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进一步完善。

(2)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了强大的动力机制,完善了社会资金的动员机制,提供了一种人才形成机制。大众创业,发展中小微企业,催生了人们的创业精神和致富欲望;自主创业,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把民间资本各种要素联合起来;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一种人才形成机制,为勤于奋斗,敢于冒险的人提供了实现理想的舞台。

(3)发展中小微企业,对扩大就业,和谐稳定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十报告指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民营中小企业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例如,瑞士、法国、荷兰、丹麦等国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小微企业工业产值占GDP的20%至30%,从业人员占社会总劳动力的40%以上。[1]由于大众创业,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劳动力需求,缓解了就业压力。据张家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系统统计,2011年全市小型和微型企业达到10621家,安置就业33.4万人。[2]

(4)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的创新主体。据测算,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2010年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小微企业比例达到82.6%。[3]

二、张家口市发展中小微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政策,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环境不仅是现实的生产力,也是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张家口市投资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目前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仍然是环境问题,所以国务院2010年5月《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精神需进一步落实,2013年3月,张家口市出台了《张家口市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还需尽快认真落实。2015年两会提出了简化审批、放宽准入更需进一步落实。

(2)张家口市中小微企业虽有一些发展,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存在着总量偏少、单体规模偏小、贡献偏低、连续生产性差、管理水平低的问题。规模以上入统小微企业仍偏少,小微企业单体规模偏小问题非常突出,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支撑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小微企业对全市经济拉动作用仍然偏小,占20%的大中企业实现了四分之三的生产总值,占80%的小微企业实现的产值仅占四分之一;小微企业连续生产性差,远高于大、中型企业停产比重;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现代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小康既满的小农思想意识严重,难以做大做强。

(3)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民间资本并没有较好的激活,其中引领中小微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小微企业资金匮乏,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领了中小微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2014年张家口市中小微企业4家企业已成功上市,近50家企业成为上市后备企业。

(4)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影响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政府进一步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1)强力优化市场环境,政府要提供保姆式服务解难题,培育壮大中小微企业。要确保“新36条”得到落实;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各部在2012年7月份之前“新36条”实施细则;认真贯彻2015年两会决定,要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三证合一”;认真贯彻2013年张家口市政府出台的《方案》。一要放开市场准入政策。二要树立法治政府的观念,切实保障投资者权益。三要在政策上对自主创业及中小微企业给以扶持。

(2)大力培植规模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中小微企业。一要鼓励中小微企业努力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在工业园区内选择一批产业技术质量高,运行质量好,达到一定规模的中小微企业加以重点培育。二要推进产业集群规模的发展,打造特色经济。一方面要通过振兴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靠内力壮大特色产业群;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扩充产业总量。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梯次转移的有利时机,围绕大企业、大项目嵌入产业链,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壮大特色产业规模。三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3)十报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对此,政府要通过“放”“扶”“逼”的政策组合,营造中小微企业“实业能致富,创新做实业能大富”的环境。“放”,即放开市场准入。“扶”,就是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的投资力度,对民间资本投资成长性较好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通过大力实施“减、免、补”政策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回流实体重振实业;“逼”,即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政府每年要增加对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

(4)建立各类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机构,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国有四大行要成立专门机构,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鼓励民间资金发起设立各类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机构,同时配套推进建立地方性监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实行利率市场化四项改革,探索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等融资方式。建立融资担保公司、担保商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强化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工作;继续设立省、市、县级政府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同时市政府要继续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上市融资。

(5)建立健全支持大众创业,发展完善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体系。利用京津冀一体化契机,要建立京津冀信息投资平台,引导社会投资,减少盲目建设,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寻找到合作伙伴。

(作者单位为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 以小见大的平民创业[J].半月谈,2008

(11).

[2] 生存倒逼沿海小微企业创新意识觉醒[N].中国经济时报,2012-07-16.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 政策支持 河南

一、引言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指从事研发、生产、销售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性产品为主的小微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是国民经济科技型产业体系中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21世纪以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迅速,一批优质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来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科技型小微企业整体上还面临着融资难、缺乏公平性、政府扶持不到位、创新性人才短缺、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鉴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带动社会创业就业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壮大科技型小微企业群体。

最近几年,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也非常迅速,也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等政策措施,希望能够营造一个更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新环境。特别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对“中原经济区”的重点关注,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发的重要。然而,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整体发展与北京、江苏、上海、广东等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较好的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中西部地区的湖北、重庆等地相比也存在一定隐忧。因此,以河南省为例,系统分析河南省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深入剖析河南省现有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大科技型小微企业政策支持的更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河南省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分析

河南省作为中部人口、经济大省,“十二五”以来,也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促进企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扶持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这些政策都是将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作为宗旨,在推动了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在激励方式上,主要是采用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财政补贴、财政奖励等方式。例如,对于科技型企业创业创新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进行技术创新,对先进的新兴企业项目达到一定要求由财政给予项目贴息和补助,通过税后返还、税后奖励等财政政策和科技金融“科技贷”等金融政策激励科技创新、产业投资。

二是在激励对象上,涉及高层次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企业孵化器等各个方面。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人才通过“百人计划”、创业导师、“中原学者”等给予创业、研发资助;对引进的博士、博士后从环境上、待遇上、发展空间上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孵化器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将大学智力优势与社会资源相结合,为高校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和服务支持。

三是在激励内容上,有针对的培养和激励企业,比如发展众创空间、培养创新龙头企业、“科技小巨人”;还有针对某个特定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激励,如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制定的一系列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

可以看出,河南省启动实施了一系列的科技企业创业与培养工作,涉及资金、人才、项目、平台等诸多方面,更好的优化了科技企业创业创新的条件和环境,有力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

然而,从整体上看,河南省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还比较笼统,真正针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少之又少,各项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够具体,政策落实情况不够满意,政策支持力度还有待优化,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政策精确性和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河南省要加快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从而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完善措施

(一)建立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就要大力发展公共中介服务平台,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技术评估、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管理咨询以及培训等专业化服务。河南省要引导优势产业集群或重点企业,建立专门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为其提供研发、设计、试验、新技术推广等技术支撑服务,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参与协同平台的信息共享、产品创新、标准共制等活动。

(二)加大和完善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

第一,可以实施不同的财政支持措施,使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落实中小微企业的财政扶持政策,首先,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仅要对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同时也应该实施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个人范围的税收政策,减轻科技型小微企业人员的税收负担,从而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其次,减免或取消部分不合规的收费,河南省在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中应取消一批市、县的行政事业收费,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进科技金融的政策创新。第二,建立健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优惠政策体系,实现政府向小微企业的全面让利。首先,拓宽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利用P to 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吸收民间闲散资金,助力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其次,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利用科技型小微企I拥有的无形资产,比如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作为一种质押物,申请银行贷款,成立“科技型小微企业互助基金”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三)培育和营造创业创新文化氛围

河南省积极营造“开放包容、容许失败”的创业氛围,鼓励包括科技型小微企业家在内的广大创新创业者,积极探索颠覆式的创新思想和文化。第一,完善科技创业导师制度。着力选拔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价值追求的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家,通过典型人物宣传与形象的塑造,选拔科技创业导师,从而带动具有先进想法的人员进行创业创新。第二,健全完善创业孵化体系。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力宣扬创业文化,通过举办大学“互联网+”创业大赛、高校孵化园、创业沙龙等活动,挖掘优秀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培养一批合格的后背军。

(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科技型小微企业,人才是关键,河南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改善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河南省的人口优势,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充裕的人力资本。我省人口优势大,人才多,但是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应该从环境、待遇、发展等方面挽留具有创新思想、掌握科技技术的专业人才,例如可以鼓励科技型小微企业广泛采取技术入股和特殊人力资本为主要内容的员工持股计划,提高对各类紧缺人才的吸引力,形成科技人才与企业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要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河南省要围绕“百人计划”、“中原学者”、“兴豫之光”等,吸引高层次人才来豫工作,加大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及团队的工作力度,面向科技型小微企业引进领军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斌.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9.

[2]黄丽君.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与信息化,2016(01)5-7.

[3]逯宇铎,张艳艳等.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及政策支撑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9):66-69.

[4]侯立军.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05):120-126.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发展瓶颈及对策;张掖市

本文为张掖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招标课题:“张掖市小微企业发展状况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10日

小型、微型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在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人员就业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在政府扶持、政策利好、鼓励创业的大氛围下,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张掖市扎根生存。但随着经济向纵深发展,小微企业缺乏创业经验、管理理念落后、开发能力欠缺、设备技术陈旧、银行融资门槛高等一些先天性不足不断显现。因此,小微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个微观、个体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宏观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方方面面的大问题。因而如何客观认清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当前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小微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发挥小微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作用应是当前各部门充分关注并需深刻研究的问题。

一、张掖市小微企业发展瓶颈

(一)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按照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初步数据,截至2013年底,张掖市企业法人单位共计4,015家,其中小型和微型企业单位数达到了3,790家,占全市全部企业的比重为94.4%,小微企业群体已成为张掖市市场的主体。但从区间分布来看,约有40%的小微企业分布在资源较为丰富的甘州区,其他五县平均仅有10%左右,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

(二)产业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张掖市小微企业产业分布严重不合理。约有70%的小微企业分布于第三产业,从行业看大多集中于制造业、批发零售、建筑业、房地产、租赁、商业服务等,而高新技术行业涉入很少,这种靠走相对低价格与低附加值的传统发展路径将会严重制约小微企业的发展,普遍不高的产业层次将会增加转型升级的难度。

(三)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问题严重。目前,多数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欠佳,资金短缺问题较为普遍。张掖市金融机构主要以“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为主,对多数小微企业来说,由于固定资产较少、担保抵押物不达标,以及财务制度不透明、整体信用不高等,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为解决资金短缺难题,一些小微企业选择地下融资渠道,以高于银行数倍利息的借贷来解决创业和经营的资金需求,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扩大。

(四)高素质人才匮乏,管理和创新能力低。小微企业往往是作坊式企业,企业主素质普遍不高,尤其缺乏领军型、创新型企业家人才。许多企业家勉强带领企业走过短暂的创业期、机遇期以后,已很难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此同时,小微企业往往无力满足员工职务晋升、未来发展等诉求,许多人才不愿仅仅为稍高的工资而加盟。人才的匮乏一方面使小微企业难以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营决策容易出现家长式和随意性,内部管理粗放,财务及用人制度混乱;另一方面也导致小微企业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难以开发适应市场变化要求的新产品、新服务,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二、张掖市小微企业发展对策

针对张掖市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目前的困境,在借鉴国内地区乃至国外有关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课题组为张掖市小微企业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内外联动的综合体系。外部主要是建立各种支持服务体系,包括社会层面、政府层面以及金融层面,从而把小微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内部则是通过小微企业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增强竞争实力。在内外环境和谐的基础上,小微企业定能克服目前发展的瓶颈,更快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协调外部影响因素。小微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相对处于弱势,要促进其发展,首先需要进行外部建设,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综合扶持体系,克服其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个综合扶持体系应包括“社会支持服务体系”、“金融支持服务体系”以及“政府政策服务体系”三个子系统。而在这三个子系统中,政府政策服务体系应处于基础地位,其他两个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同时,在这综合体系中,社会支持服务体系是以小微企业孵化中心为运作支柱,而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则是以小额信贷公司为运作平台。

1、社会支持服务体系的建立。小微企业的发展深受社会创业氛围、信息共享、技术支撑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为克服这些影响,就需建立一个社会支持服务体系。该体系应集教育培训、咨询辅导、信息共享以及技术支持于一体。具体构建思路如下:首先,应建立小微企业孵化中心。该机构是政府面向社会所有小微企业和自主创业人士,为扶持他们创业和企业成立、成长而设立的,主要是为其提供咨询、辅导、技术支持、信息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是一个非盈利的公共服务机构。为使该机构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应将其设在中小企业管理局内,接受政府领导;其次,应建立公共的小微企业技术服务平台,提高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小微企业孵化中心负责引荐中介或社会机构给小微企业,尽最大可能建立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条龙”服务,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

2、金融支持服务体系的建立。基于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问题严峻,张掖市有必要建立小微金融支持与服务体系。这一体系应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规范下运行,同时又要按市场经济中金融活动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模式运作,在运行过程中充分调动民间闲置资金,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总之,对于这一体系的建立,可按以下思路进行:(1)建立专门的小额信贷公司,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或自主创业者。该公司作为金融支持服务体系的主要运作平台,应不同于一般的金融机构或银行;(2)小额信贷公司在结合张掖市小微企业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可不断研发推出更多形式的融资产品,实现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3)小额信贷公司还可发挥信用平台作用,协助小微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3、政府政策支持服务体系的建立。首先,政府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职能,由一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转变为一个服务者,尽可能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政策要一体化,形成一整套涵盖小微企业所涉及的所有领域的体系;最后,政府应利用小微企业建立的网络平台,及时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并邀请专家解读,帮助小微企业主了解并利用好这些政策。

(二)构建良好的学习体系,提升小微企业自身素质。在张掖市,小微企业要真正发展,本课题组认为除了依靠政策支持外还必须发挥小微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身内部改革或建设,强身健体,找准定位,把握时机,持续发展壮大。

1、经营者加强学习,转变经营思想。小微企业业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微企业的生存。因此,随着小微企业的发展,业主必须坚持不断学习,比如多参加孵化中心举办的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活动,掌握最新的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思想,重视企业的各种建设,实现企业科学化管理。

2、重视人力资源建设,积蓄企业发展动力。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缺失,人力资源建设的空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其人才引进与发展,这直接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首先,经营者要意识到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内容涉及到人力资源各大模块,从规划到员工关系,各个方面都应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其次,把好关口招适合的人,丢弃家族式的任人唯亲,多渠道引进人才,挑选潜力员工,重点培养,储备企业人才梯级。

3、对接市场,树立企业发展新方向。张掖市小微企业集中分布于批发零售业、加工制造业,发展方式基本都是单打独斗,虽能节约成本,但同时由于缺乏协作,容易造成信息、技术、管理以及用人观念等的圈定,阻碍小微企业的成长壮大。小微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改变这种发展战略,而应建立战略联盟,即通过联合其他具有共同需求的企业,相互合作、共同成长。

4、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创造企业发展新动力。创业诞生新的小企业,而持久创新成就大企业,创业和创新结合在一起才能走出根本的道路来。小微企业不乏创新力,但由于缺乏健全创新的激励机制以及没有承担风险的财务基础和缺失创新人才等原因,往往不能持久创新。小微企业在同质化竞争中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取胜,而技术创新除了需要人才和资金外,更需要健全的激励创新机制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帆.巴西:政府为小微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N].经济参考报,2011.11.1.

[2]郑立成.我国微型企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09.

[3]张承龙,舒刚,夏清华.小型微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及其集群成长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12.210.5.

[4]沈国儒.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与对策[J].华北金融,2012.8.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

一、沧州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小微企业是由2011年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确定的一个概念。我国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小微企业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简称。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200万户,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城镇就业岗位超过80%,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实体经济领域,是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载体。就沧州市而言,小微企业就是民企的主体,是民营企业的代名词。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市解决社会就业主力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核心竞争力较差,销售额较小,企业发展对外部资金依赖性较强,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二、沧州市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受到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的上升和融资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虽然地方政府在积极引导、扶持小微企业较快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小微企业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融资问题突出

资金缺少、融资困难是目前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融资难。小微企业贷款具有“小、频、急”的特点,由于风险性较高、财务信息不实、利润微薄等因素,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贷款积极性不高,相应条件要求过高,小微企业很难贷到款。据统计,2012年,占工业企业数90%以上的小微企业,银行贷款仅占全部工业企业银行贷款的不足20%。二是融资成本高。有些银行通过收取管理费、手续费和风险保证金等方式,提高了小微企业贷款的实际利率。使得一些小微企业只好进行民间融资,增加了贷款成本,也加大了财务风险。

(二)经营成本高

一是生产成本高。长期以来,处于产业下游的小微企业以低价战略赢得市场。随着原材料、能源价格、物流成本、劳动者工资等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很多小微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处于微利或无利状况。二是税费负担重,挤占了小微企业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企业在沉重的税费负担中艰难运行。

(三)优惠政策门槛高,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少,但落实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政策设置不合理。有些政策门槛过高,大部分小微企业都难以达到申请条件,优惠政策仍难以享受。有些政策规定偏离实际,

(四)管理方式落后

我市小微企业“低、小、散”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企业内部管理落后、创新能力弱也导致小微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不少企业管理较为粗放,制度不尽完善,运作不够规范。

三、小微企业发展中融资难的原因

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的内部因素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经营不稳定,导致银行承担较高金融风险

小微企业在发展成长中往往自主资本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寿命周期较短,在产业结构调整期破产、倒闭现象常有发生,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差。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银行不愿向小微企业发放信贷资金。

(二)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给银行的放贷设置了障碍

在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盈利水平下降。小微企业多采用设立内外账等作假账的手段来避税,提供不实的经营业绩。会计报表列示的虚假财务信息,不利于银行信贷人员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信息,在对经营业绩无法作出合理判断时,金融企业面临给小微企业放贷的更大风险。

(三)企业缺少优质资产,不能争取抵押贷款

抵押担保是银行贷款的最主要方式,小微企业由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存量普遍较少,缺少优质的抵押、质押物,按照我国现行常规审贷分离管理制度申请信贷资金,其贷款项目一般在审批环节就难以通过,所以信贷资金不能贷放。

(四)传统金融企业的服务方向不利于小微企业融资

我国大型金融机构从成立之初就将服务对象定位于面向国有企业或其他大型企业。因此我国银行业的制度安排普遍以大企业、大资金需求为重点,评级标准、抵押条件等均较少考虑小微企业。

四、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融资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合作,破解资金瓶颈制约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需要政府、银行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一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利用好沧州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充分发挥我市作为民营经济提供的政策优势,推动我市金融服务整体水平。要大力支持本市商业银行在本地扩大规模,发展分支机构和控股村镇银行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合作银行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增强农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力。

(二)要创新融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

规范发展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落实财政对担保公司的扶持补偿配套资金,鼓励担保公司与专业银行打包合作,扩大融资规模。积极探索健全信用担保机制,让更多的优质小微企业享受免担保贷款。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配套政策,进一步调动银行、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三)要规范金融服务行为

整治银行业不规范经营问题,清理不合理收费,并进一步规范针对小微企业的收费项目,扩大小微企业收费减免范围。严格控制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获取贷款转手高价贷给小微企业的现象。加大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保护弱势企业的利益。四要引导企业改善生产经营,健全财务制度,重视诚信建设,赢得银行信任与信贷。

(四)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高自身综合管理水平

企业信用关系到市场能否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信用体系的缺失。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必须积极推进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征信部门应结合《征信条例》的实施,建立一套适合小微企业的银行信用评价标准和制度。要引进优质的信用评级中介机构对小微企业实施信用评级,以降低金融企业信贷风险。政府应充分发挥社会管理职能,创造优良融资环境,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小微企业对信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姚树莲.我国小微企业困境成因和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4期.

[2]张与珊,董运龙.浅谈中小微企业融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01期.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325)。

作者简介:

李春献,女,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副教授。

上一篇:企业信用范文 下一篇:企业信用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