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范文

时间:2023-02-27 07:48:40

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范文第1篇

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洲深陷债务危机……2012年的世界经济依然一片黯淡。

经济外向度极高的浙江所受的冲击更为明显,去年10月,温州的“跑路”老板曾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浙江的小微企业正面临共同的困境。而数据显示,小微企业又恰恰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截至2012年1月,我省小微企业有56.9万家,占企业总数97.0%,吸纳就业1178.5万人,占所有企业的55.5%。

2012年,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个大考之年。如何帮助小微企业安然走出寒冬,从2011年12月开始,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就全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小微企业身陷多重困境

专题调研发现,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和自身结构性、素质性等因素的制约,我省相当部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多种压力,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据介绍,压力来自多个方面,一是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原材料购进与产品出厂价格“高进低出”明显。二是用工形势严峻。用工成本刚性增长,全省多数中小企业工资涨幅普遍在10%至30%之间。尽管工资不断上涨,许多小微企业仍然面临“招工难”问题。温州市市经贸委对855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11年,有74.5%的企业表示用工短缺,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三是电力供应紧张。四是用地制约。用地成本高企,用地指标有限。瑞安等地公开招拍挂工业用地价格已达到200多万元/亩。紧缺的工业用地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技改投入和产能扩大。五是市场疲软。具体体现在订单和开工率下滑。

此外,融资难、融资贵也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州855家企业调查显示,2011年底,78%的企业反映当前资金面偏紧和很紧,比上半年提高30个百分点;超过66.2%的企业融资缺口在10%至20%,15%的企业缺口超过30%。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下,小微企业不得不求助于民间借贷,结果民间借贷利率日益上涨,企业的融资成本逐渐增高。

帮助小微企业安然过冬

2011年10月以来,中央和浙江省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化解小微企业困境,提振企业信心,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调研组同时认为我省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省人大财经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根据小微企业分布广泛、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对我省不同地区、行业、类型和规模的小微企业区别对待,实施分类指导,大力推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优化产业分布结构。引导小微企业进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小微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业领域,以及家政、养老等生活业领域的发展;鼓励小微企业进入服务外包、游戏动漫、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发展空间。二是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针对我省小微企业多为配套企业的实际,把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落实到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的转型发展上,着重支持龙头企业向制定行业标准、创建品牌、掌握议价权发展,以此带动面上众多配套的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支持高成长性小微企业做强做大,成为主业突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具有规模效益、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小微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成为大企业或龙头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中的骨干企业。鼓励小微企业适应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需求,成为一定区域和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四是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针对我省块状经济占50%以上的状况,制定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快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节地节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五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加快淘汰小微企业的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节约资源和能源。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委员的强烈关注。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形象地比喻说,要把地下暗流涌动的民间资金引上来,“灌溉”深受“资金饥渴”困扰的“实体经济”。加强金融创新,拓展多层次融资渠道,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小微企业范文第2篇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突破2000亿

施俊玲表示:“文化部正在建立一个部行合作机制,在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比如北京银行有小微贷。”

“去年在信贷市场,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已经突破了2000亿,每年都是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债市方面已经突破4000亿,债市融资企业已经达到200多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施俊玲表示。

同时,文化部在全力推动资本市场,促进金融资本和小微企业对接上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企业已经超过100家。促进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将作为今年工作重点。”施俊玲说,“我们确实要用资本思维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六大方向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施俊玲表示2015年文化部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将有六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以推动政策落实和提升政府工作水平为重点,通过监督检查《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协助财政部门加大财政政策对小微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等举措,完善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是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及品牌塑造营销水平为重点,通过开展小微文化企业品牌建设能力培训、组织专家团队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咨询等方式,提升小微文化企业自身发展能力。

三是以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通过研究制定小微文化企业创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指引、完善国家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等举措,进一步优化小微文化企业创业发展环境。

四是以鼓励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为重点,通过继续深化文化部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举办小微文化企业融资对接活动等方式,推进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建设。

五是以谋划“十三五”时期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为重点,通过开展“十三五”时期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课题研究等形式,为“十三五”时期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工作打好基础。

小微企业范文第3篇

数字背后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我国宏观税负研究》课题组前不久联合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对浙江、广东、云南、陕西、山东5省1634户大、中、小、微型4种规模企业体制内外各种税费支出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发现,我国现行税费制度在企业规模层面存在比较明显的“累退”效应:企业规模越大,税负越低;企业规模越小,税负越高;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总体上高于大中型企业。尤其在结构性减税政策实行的这几年来,小微企业依然承担与其经济能力明显不符的税费负担。

自2011年底国务院出台扶持小微企业的“国9条”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比如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并延长执行期限;免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印花税;对小微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针对大学生创业,国家免征相应年限企业所得税等。然而,虽然类似优惠政策一再出台,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依然很重。

值得注意的是,课题组调研发现,自2009年以来,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总体上高于大中型企业。除2011年略低外,微型企业税收负担一直处于各种类型企业的最高水平,有的年份甚至超过企业增加值的40%,这与税收公平原则大相径庭。

中小企业税负重问题,有国家推出的优惠政策力度不大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未能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的原因。东莞市东日税务师事务所所长潘继杰认为,一方面,小微企业承担的不合理的“非税负担”和“隐性税负”远超过优惠政策减轻的负担;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让其无法或不愿利用政策。“现在很多地方企业的税收环境,可以说是劣币逐良币,按章纳税的企业,做不过偷税漏税的企业,所以很多中小企业觉得还不如钻点空子偷税划算。”

政策反思

北京明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施志群对记者分析,很多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过于强调全国统一标准,实际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部分地区的部分企业无法享受到一些优惠政策。包括小微企业准入标准在内的一些政策,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将惠及很多企业,但对于大中型发达城市来说,带来的帮助只能说是“聊胜于无”了。与此同时,优惠政策在各地的具体执行办法各有差异。不少政策的适用,需要经历相对复杂的程序,申请税收优惠需要付出的经济或其他成本过高,导致小型微利企业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优惠。因而,政策的操作性或者说落实,还需要简化程序步骤。

潘继杰认为,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税负高于大中型企业的具体原因有四:第一,大企业多处于煤水电、“铁公基”等垄断行业,利润相对丰厚,而中小企业多处于竞争性领域,利润较为微薄。同样的税费占利润比,大企业要明显低于中小企业。第二,对于绝大多数以劳动力为主要成本的小微企业,流转税税负更高。不论企业是否盈利都要缴纳流转税,近年来工资成本等日益增加,但无法产生可抵扣进项税额,所以,虽然企业可能亏损,却仍要缴纳大量的流转税。第三,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如大中型企业完善,担心税务部门查处,有些企业多交了冤枉税。第四,制度不完善造成小微企业纳税成本高。

业内很多人士还反映,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出多门,缺乏一个系统政策体系,使得财税政策在扶持中小企业的过程中存在系统性不足和可操作性差的问题。

施志群建议,税务部门应该按照区域经济差异,制定差异化的小微企业认定标准与规则。同时,应将小微企业相关优惠政策进行整理,必要时可单独出台文件,以方便企业了解政策(不少地方的税务机关已经进行此类工作),并且简化申请程序,不要让小微企业因繁琐复杂的程序而最终放弃税收优惠。在此基础上,税务部门还应适当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可考虑增加一些投资抵免等间接优惠方式,尤其关注一些因财务制度不健全而采取核定征收的小微企业。

税筹要点

虽然业内很多人士抱怨,结构性减税大方向下的税收优惠政策太不“给力”,小微企业很难从中真正享受到实惠。然而,如果小微企业用心研究政府近年来颁布的各项税收政策,做好税收筹划,用好、用足这些优惠政策,依然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益。

潘继杰建议,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保持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敏感性,时刻关注相关优惠政策,判定是否适合自己的企业;其次,应该关注后续的实施细则(如7月份国务院针对小微企业的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优惠政策,后续的实施细则就明确了按季申报增值税的标准是一个季度6万元,同时增值税跟营业税各有每月2万元的暂免点);最后,要在纳税申报环节切实享受这个优惠政策,包括是否要做申报、申报后怎样处理、如何去做相应的退税处理等。

值得强调的是,中小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注意政策的适用性,避免潜在的应用政策风险,如本不符合优惠政策,人为地去改变或控制申报金额以求达到优惠条件,而变动的金额又与往期的数据有较大的出入,这就会造成风险。

小微企业范文第4篇

“当炒股、炒房这些路都走不通的时候,大家再次回头重新认识小微企业的价值。从上到下,观念上已经在转变,并形成共识。”在全国人大代表、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张剑星看来,这是最好的消息。

小微企业“大旱”只等来一场“毛毛雨”

“中国大量的小微企业确确实实客观存在,你必须去扶持它。”张剑星说。

以浙江为例,按照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给出的数据,浙江省的小微企业有169000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7%。这个数据与全国总体情况相符。

然而,恰恰是这些“占大头”的企业生存较为困难,尤以小微企业为甚。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长期研究中小企业的经济学家辜胜阻,调研了15个省、市、自治区,9次去浙江,3次去温州。“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为艰难。”

根据辜胜阻的调研结果:现在的困境是有订单不敢做,做得越多亏本越多;有订单没人做,人跑了,用工荒;去年是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险交织影响。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融资困境,表现为“不用高利贷是等死,用了高利贷是找死”。浙江80%的小微企业靠民间借贷,90%的中小企业得不到政策金融的贷款。

为解决小微企业的困局,去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扶持小微企业的“国九条”政策,减轻小微企业税负,并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融资环境。之后的5个月内,国务院3次部署出台小微型企业的扶持组合政策。

但在全国人大代表、纳爱斯集团总裁庄启传看来,这仍然是“毛毛雨”。

“销售额6万元以下企业才免50%的所得税,我上次提案就提出,对于那些新创立的企业,年销售额50万以下的,政府应该全免所得税。”庄启传说,“现在还只是打雷的时候,雨还没有下嘞。”他认为,政策的力度还应该再大一点。“政府收太多了,那么庞大的机构在低效地运转,压力都在企业身上。中国的企业难,难就难在政府管制太多,并且在跟企业抢利益。”

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坦言,企业的税负确实太重,国家应该要考虑为实体经济进一步减负,“减负不排除考虑整体减税的问题”。

在两会期间,减税问题几乎成为经济界的集体呼声。

难在金融结构失衡

在小微企业所有的困境中,融资难问题仍然被排在了首位。“国九条”中,涉及金融的有6条,重点提出拓宽民间资本的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金融体系结构失衡。”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刘克崮说。

刘克崮兼任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会长,一直关注并努力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大银行拼命为大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提供充足的资金,不惜竞相压价。我们为大企业服务的能力足够了,但为1000多万的小微企业、近4000万的个体户和2亿的农户等草根经济体服务的能力十分薄弱,甚至严重不足。”

刘克崮认为,当前基于正规财务报表和充分抵质押物来运作的金融体系,并不适应草根经济体系的小、散、弱、多、缺少抵质押物以及几乎没有正规财务报表的特点。“解决草根经济体融资难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草根金融体系,通过这样一个草根金融体系的建设,根本改善中国金融体系结构失衡的局面。”

他设想架构了这样一个中国特色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中国的金融机构,大机构不缺、中小机构不足,尤其是小金融机构严重不足,因此重点建设以小微金融机构为主的草根金融体系。第一,引导大型国有和股份银行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营机构。第二,适当发展中型银行,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商业银行设立分支、跨域、兼营小微型金融业务。第三,鼓励邮储银行、农信社要坚守基层、服务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方向。第四,大力发展新型的小微型银行和其他小金融机构,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

这个构想试图形成这样一个金融体系格局:国家和省级层面拥有数十家大型金融机构,地市级层面拥有数百家中型金融机构,区县级层面拥有数千家金融机构,街道、社区、乡镇拥有上万家微型金融机构。其中,基层的微型金融机构,以只存不贷的经营方式为主。

“国内始终缺乏专门面向小微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据辜胜阻介绍,在美国,占全美银行资产大约12%的社区银行,却在银行提供给小企业的100万美元以下贷款额中占比达40%,即使在银行业垄断程度远高于美国的欧洲,也依然活跃着大量类似美国的社区银行。

刘克崮曾专门去过孟加拉和印尼考察,那里也基本形成了为穷人提供小额贷款的制度。“大部分有贷款要求的穷人,都有机构给他们供应相应的资金,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事实上,在上世纪末,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成立城市商业银行,其初衷即是“服务地方经济和服务中小企业”。只是,在之后的发展中,逐渐偏离了初衷,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开始全国性地扩张,热衷于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和大项目。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因此没有多少改善。

当然,主管部门也在努力。这几年,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被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积极尝试。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村镇银行已经达536家,至2011年9月末,小额贷款公司已达3791家,到2010年底,全国有109家商业银行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但一件事走得过快,可能就会出问题。”刘克崮提醒说要谨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猛的印度已经出现了还贷危机,而以穷人银行闻名的孟加拉也开始出现问题,孟加拉政府正在准备出台一系列措施对小额贷款进行监管。

怎么监管确实是个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庞大而复杂。

小微企业范文第5篇

10月12日,一系列被市场评价为“开仓放粮”的政策措施正式公布。不同以往,酝酿了8个月之久的新政更为关注“小微”企业,明确将“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型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对500万元以下的单户贷款,不计入存贷比”。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种聚焦仅是保证政策扶持目标更加精准的初步尝试。下一步,应有进一步的细化分类,应有更加全面准确的针对“小微”企业资信的数据平台建设,以保证上述政策发挥应有作用。

市场在对新政表示肯定的同时,也在呼唤更深层次的改革,真正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等草根金融,弥补当前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不足,让更加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小微”企业的春天?

不久前最新修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首次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小、微三种,新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个体工商户也被纳入微型企业范畴。划分标准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即84个行业大类,362个行业中类和859个行业小类。

有分析指出,此次“小微”企业扶持新政,核心点在于构筑导流渠,促使更大比例的资金真正流向最需要资金的小微企业。

以前有关中小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均是笼统指所有的中型规模以下的企业,因此在具体政策落实过程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里经营规模比较大、效益比较好的中型企业得到了“锦上添花”的支持。而小型和微型企业则较少得到“雪中送炭”的帮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10月刚刚完成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新环境新问题新对策”课题研究中发现,中国的银行贷款覆盖率,大型企业几乎实现了全覆盖,中型企业达80%以上,而规模以下的小型企业则80%以上与信贷无关。

2010年,授信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占中国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超过5%。

即使是争取到贷款,小微企业还需支付贷款保证金、担保费、评估费、中介费等费用,实际借款利率超过大企业的两倍以上。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不久前在小微企业聚集的浙江省调研时了解到,由于成本上升,外需疲弱,今年浙江大致有20%的企业停产、半停产,小微企业的压力正在显著增加。温州等地很多小微企业老板由于还不起高利贷而选择“跑路”。小微企业融资难成为今年备受关注的议题。

然而,政策“导流渠”真正发挥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中国工商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部处长王夫良注意到,在银行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工作时,仍在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中发现一些不应得到支持的企业,其中很多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例如,某省交通厅下属公司,人数很少,按照国家标准是小型企业,但其在银行的贷款额却达到近200亿元规模。

王夫良认为,完全按照人数和营业收入划型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细分行业,把一些行业剔除。比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公路管理养护、铁路运输、电力生产、开发区建设等行业,这些都应从“小微”企业里面剔掉。

因为这些机构名义上注册成一个公司,实际上就是政府机构或政府投资的事业单位,目前这部分贷款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占了近30%的比例,却并没有真实反映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最大的掣肘

市场的反馈是,融资难与融资贵共同构成了当下“小微”企业发展最大的掣肘。

然而,宏观运行数据似乎不支持这种判断。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主要金融机构累计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58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64.5%,余额同比增长18.2%,其中小企业上半年累计增加了865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5.2%,余额同比增长25.9%。

今年上半年,工农中建等四大行,新增小企业信贷客户23000多户,新增小企业贷款3000多亿元,都完成了上半年度的任务。

为什么银行给小企业的贷款增速提高,而企业融资难仍然突出?

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金融部处长黄建勤分析认为,除了受通胀的影响,企业原材料、人工成本大幅增加,利润萎缩,对资金需求增大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服务中小企业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不健全。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9.85万亿元;直接融资,包括中小企业板、创业板,还有中关村场外交易挂牌公司,共6646亿元;除此之外,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借款、小企业集合债券、创投企业融资共有规模1698亿元。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这占了整个融资额的92.2%。

中国现有银行体系中,大中型银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全国性银行在存款市场中占比77%,贷款市场占比80%,而地方性小型金融机构在存贷款市场的份额都在20%以下。

四大行目前中小企业客户数加起来共30万户,其中小企业信贷客户数是20多万户。而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2010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3400万个。

即使是未来几年内四大行把客户数量翻一番,相对于4000多万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非常有限。这种供需矛盾使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小微企业数据平台更亟待建立。

中国银监会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张小松认为,目前银行面临的困难是,如何找到一个针对小微企业的资信评价标准。银行希望找到的是符合产业政策,并且有还款意愿和能力的小微企业,而这方面的数据非常匮乏。

一位商业银行的负责人就对本刊记者表示,银企信息不对称是当前小微企业贷款的难题。

目前,税务部门、法院和工商部门掌握的数据都视同自己的内部资源,使商业银行很难从正规渠道获取,只能靠“桌子底下”的交易。这就意味着高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由借款人,也就是企业承担。

该负责人认为,当前亟待打破这种部门割据的格局,扩大中小企业信息的采集范围,建立一个公开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可以向商业银行统一收取固定费用,这样不仅便利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也降低了企业的信贷成本。

同时,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改善当前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的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就建议,银监会应该降低目前门槛,大力发展上千家独立的区域性小银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也曾数次向银监会建议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和村镇银行。

张文魁提议,中国可以考虑未来成立存款保险公司,给这些小银行做担保,避免国家为其吸储和放贷承担风险。商业化存款保险公司,可以协助监管部门来控制银行风险。

有业内人士指出,可以考虑从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预算中,拿出固定的一块,作为中小企业的风险补偿基金,或是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或是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持续贴息等等。

这样既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大大高于大企业的情况,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可以通过普惠制的担保机制,使小微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机会。

监管体系谋变

需要变革的还有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政府部门自身。

目前,负责全国4000多万家小微企业的政府部门是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里边有政府工作人员24人。与此同时,国务院还设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20人,由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任组长,并由16个部委和机构的负责人组成,其办公室也设在中小企业司,负责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小企业发展的新环境新问题新对策”课题认为,中小企业司设在工信部,易产生视角偏差或层面收窄。中小企业事务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特点,这使得工信部作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牵头”作用处境尴尬。

涉及到中小企业各个方面的政策不是中小企业司单独可以解决的,因此还涉及到包括科技部、财政部、银监会、国家工商总局、农业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等9个部门和机构,可谓“九龙治水”。

更为重要的是,各级政府部门缺乏对中小企业政策落实的追踪考核机制,使得从2003年《中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8年以来,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仍然难以落到实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调研地方中小企业管理机构时发现,从2008年至2011年的3年内,全国有18个省区市独立挂牌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称为中小企业局或中小企业厅,这些省份大多分布在东部沿海以及中小企业发展较快的省市,反映了时展要求。

地方政府开始意识到,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应融合更多的政府资源,打破“九龙治水”的局面。

而从中央的角度来看,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是大势所趋,包括全国工商联、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都建议中国可以参考美国或日本的经验,在中央层面设立直属的中小企业部门。

当前,美国设有联邦政府小企业管理署,工作人员有2000多人;日本设有中小企业厅,196人,也直属中央,并配有财政、金融、经营、技术、支持、宣传等各个部门。

小微企业范文第6篇

一、我国小微企业组织的法定形式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按企业组织形式划分主要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三种。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公司是指股东依照公司法的规定,以出资方式设立,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独立法人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二、小微企业组织法定形式的选择

(一)资本的限制

现行法律对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最低注册资本额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的资本要求仅仅是“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对合伙企业设立的资本要求也仅仅是“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而已。可见,法律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注册资本要求很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从上述法律的规定看,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设立门槛比较低,相对来讲,公司的设立门槛较高。

投资者基于上述法律的规定,根据自己的资本实力对企业组织形式进行选择。投资者资本较少,可以考虑选择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形式。投资者资本雄厚,则可以直接选择公司制企业。

(二)投资的风险和责任

投资的风险和责任对选择企业组织形式有着重要影响。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要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即当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企业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即使在“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风险较大。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即使合伙企业依法被宣告破产,其责任仍继续承担,风险较大。有限合伙人虽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但失去了控制企业和管理企业的权利,风险仍然较大。

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选举自己或自己信任的人进行管理,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和经营管理权。因此,风险较小。

从这三部法律的规定来看,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较大;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共同承担合伙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责任,从这方面看,合伙企业的风险和责任相对于独资企业要分散一些。但是,由于合伙人之间的连带无限责任使合伙人需要对其合伙人的经营行为负责,更加重了合伙人的风险。公司的投资者——股东仅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其承担的是有限责任,且股东互相之间并不承担连带责任,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经营风险,使风险成为可以控制的。从投资者的责任和风险这方面来看,有限责任公司应该成为投资者的首选。

(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的能力

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外乎投资者的投资和企业的对外借债。就投资者的自身投资而言,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一个人的资金终归有限,以个人名义借贷款难度也较大,企业规模往往较小。因此,个人独资企业限制了企业的扩展和大规模经营。

合伙企业作为一种联合经营方式,由于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并没有上限的规定,如果合伙人较多,就可以筹措到较多的资金,并使得企业从外部获得贷款的信用能力增强、扩大了企业的资金来源。这样不论是企业的内部资金或外部资金的数量均大大超过单一业主制企业,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

公司制企业可以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极大的扩大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使企业规模突破了资金的限制,得以集聚和利用社会资本使自身得到迅速扩展。

相对于公司而言,合伙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企业信用能力有限,不能发行股票和债券,这使得合伙企业的规模不可能太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个人独资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和外部融资能力较弱,合伙企业由于合伙人较多,内部融资能力较强。但由于普通合伙人的无限连带责任性质,导致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不可能太多,故而影响其内部融资能力,进而影响其间外部资能力。公司则不同。由于股东承担有限责任,风险较小,可以吸引大量投资者加入,内部融资能力较强。公司也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其外部融资能力也较强。

投资者一般选择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组织形式。

(四)科学的决策与管理的成本

个人独资企业一般由投资者自己直接管理,所有者和经营者二者合一,机会主义行为不可能发生,因而,管理成本较低。但由于一个人进行决策,一旦考虑不周,往往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合伙企业由于合伙人之间共同决策和管理,提高了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合伙人对执行合伙事务享有同等的权利,但在合伙人较多的情况下,不可能人人都参与管理同一事务,他们委托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的产生机会主义的可能性较大。不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有权监督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的情况,由此加大了管理成本。

公司设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健全,保证了公司决策的准确性。由于股东委托董事会管理公司,就会产生机会主义。为了避免机会主义对公司利益的侵害,由监事会对董事和经理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增加了监督管理成本。

从科学的决策角度看,公司这种组织形式是投资者最优选择,合伙企业次之,独资企业最后。从降低管理成本的角度看,独资企业是投资者最优选择,合伙企业次之,公司企业最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五)税收的负担

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税收的负担是不同的。对于公司而言,存在着重复征税的问题,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则不存在着这个问题。根据我国税收法律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只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公司分配利润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然后,税后利润再分配给股东。如果股东是自然人,需按20%的税率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是股东是法人企业,则需再按33%缴纳企业所得税。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人税收负担较轻,公司的投资人——股东因存在着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双重税收,税收负担较重。这也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

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一般要考虑以上五种因素,无论哪一种企业形式,都是有利有弊,但总起来看,选择公司制这种企业形式应是利多弊少。

三、公司化改造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一)通过公司化改造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有限责任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都是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和责任较大的企业。从2000年以来的调查材料看,有不少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人经营失败,是因为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而倾家荡产,永无翻身之日。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鼓励投资人的投资,西方国家创制出了有限责任制度,把责任和风险控制在投资者所投资金的额度内。公司就是这样的一种企业组织。因此,将大量的小微企业中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改造成为公司制企业,有效地规避经营中风险,实现小微企业持续的发展。

(二)通过公司化改造达到科学集中管理

企业是人的要素、物的要素、技术的要素等诸要素的集合,但这些都是死的要素,要想使企业运转起来并发展壮大,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很多企业都是因为管理不善而破产的。要想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组织机构、合理的权利分配和有效的运行机制。而个人独资企业权力集中、管理简便,责、权、利高度统一于投资人,不能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一旦投资决策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合伙企业是一种合伙人共有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各合伙人都有管理权,管理难以统一和集中,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个人独资企业一样,一旦投资决策失误,后果也不堪设想。

而公司这种企业形式则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的组织机构,实现了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了专门的公司管理机构—董事会,从而保证了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公司投资决策失误。

在被调查的2916家企业组织形式中,临沂市小微企业组织形式大多数是公司制,并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占被调查企业的53%; 从形式来看,临沂市的小微企业组织形式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是,从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公司的形式与其内容是不一致的,有的投资者虽然采取了公司形式,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在实际运作中内部的控制系统依然是个人或家庭权威,形式上是公司,实质是家族企业,甚至是个人独资企业。有的甚至用名义股东形式规避公司法对股东人数上要求。对于这种具有公司形式的企业,也必须进行公司制改造,将其改造成实质上的公司,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减少投资决策失误,保障公司健康发展。

(三)通过公司化改造进行融资

企业进入的行业不同,对资本的需求不同;经营范围不同,对资本的需求也不同;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资本的需求也不同。像冶金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对资本的要求就很多。蔬菜、水果等产品的生产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资本较少。企业在创立初期,由于业务量不大,需要的资本不多,但企业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后,业务量增大,需要的资本较大。同时为实现规模效应,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也会使企业资本需求大量增加。通过兼并重组进行公司化改造,可以吸收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加入新的公司企业,扩大企业的规模,或者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直接进行融资,获取企业所需的资金。

对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之后,除了上述公司法律制度给企业所带来的优势外,从经济学意义上对企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是通过兼并重组的公司化改造,可以将企业的规模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二是通过兼并重组的公司化改造,可以绕开资金、技术、销售渠道、客户和经验等各种各样的壁垒,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小微企业公司化改造的基本途径就是走企业兼并重组、改造之路。兼并重组从19世纪末起就被西方企业界所采用,其对西方经济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形成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现在,正是企业兼并重组的时机。中央政府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2010年8月28日,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因此,我们必须抓住经济形势低迷和国家大力支持的有利时机,在兼并重组的同时对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从而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

[2] 赵旭东.公司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八条第二款第三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六条.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十八条.

小微企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约束

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不论从运营机制、政策措施上还是从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小微企业自身来说都存在着很多缺陷,各方面的不足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一、文献综述

Berger,Udell(1998)指出小企业主要以稍小的金融机构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由于小企业信息的不透明性导致小企业更愿意进行债务融资,资本更依赖于内部融资,以此保证其控制权。Jith Jayaratne,Jhon Wolken(1999)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视角,对地区银行及该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的数量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并无显著影响。阎竣(2008)用数据分析得出大多数小微企业主要依赖内源资金。许多私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只不过是为了维持企业现有规模来保持经营状况,并不需要不断地从外部融资。

二、湖南省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表现

(一)起始资金少、融资额受限

结合企业资产情况,在被问到对企业目前资金状况时,被调查人员中有40.6%的人表示资金比较紧张;有22%的人表示目前资金非常紧张;有32.35%的人表示情况一般;这三类人占调查的绝大多数;表示资金比较充裕或者非常充裕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小微企业的资金状况不容乐观。相比大、中型企业以及国有企业来说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匮乏,极大地抑制了其活力和前进的步伐。

(二)有限的融资渠道选择权

针对小微企业而言,融资渠道的选择主要集中于银行贷款、债券市场、向股东借款、民间借贷。在数据调查分析中,有69%小微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向银行进行融资贷款,但大部分小微企业表示由于企业自身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较低以及经营不稳定等原因,导致银行向其贷款的限制也进一步加大;有23%的小微企业选择民间借贷,但民间借贷的资金额度较企业所需的运营资金相比简直是冰山一角,还有3%的被调查企业选择其他非正规融资。相对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融资选择权极为有限。

(三)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小微企业申请贷款的融资成本除了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利息以外,还要支付各种费用,例如审计费、评估费、担保费、工商查询费、公证费等。这些费用的支出使得原本就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更是雪上加霜,也使得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比一些大企业多出4%―5%。这对于创业初期的小微企业来说是一笔较大的资金费用。

三、湖南省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银行借贷市场的融资限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银行借贷主要以利润作为银行的主要考虑因素,银行在考虑到小微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经济偿还能力以及信用等级等因素之后,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门槛也会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

2.政府扶持力度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目前我国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小,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周新生也曾提到过央行推行的小微企业再贷款政策虽然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但由于其扶持力度较小,解决不了小微企业的大问题。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保障小微企业的权益,对小微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和补贴,但政策的落实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内部原因

1.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小微企业通常为了节省职工薪酬的支出,主要任用家庭成员作为企业的员工,内部管理粗放,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管理不完善,当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很难按银行要求出示相应的财务报表。因为经营品种单一,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较差。

2.企业融资结构失衡、银企信息不对称。根据调查结果的分析,被调查企业中大部分小微企业主要以银行小额借贷作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尽管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较高;小微企业还存在着一部分民间融资(即自由资金的筹集以及家庭亲戚朋友的借款)和少部分向非正常金融机构贷款,这样的融资方式最终将导致企业融资结构的失衡。小微企业融资结构的失衡将会出现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差,没有后备资金的支撑还伴随有资金链的断裂风险。

三、化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优化融资行为的对策

(一)外部政策

1.加大政府对小微企业扶持的倾斜力度。政府应制定向小微企业倾斜的金融政策,强化对小微企业资金的政策扶持力度。中央银行应适当的、逐步调整信贷管理体制,提高商业银行在大中小企业之间的信贷投放比例,并在小微企业的存贷比例、授信管理、信贷结构等方面按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调整,改变过去“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允许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调整授信额度,提高小微企业间接融资的政策支持,减少企业融资的门槛限制。

2.完善促进与小微企业发展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我国应在充分分析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础,促进与小微企业发展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政府应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辅助系统,修订和完善现有的《证券法》,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的资本市场体系,增加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等。

(二)企业自身措施

1.提高管理素质、转变经营观念。培养小微企业管理者重视自身良好信誉的意识,树立良好信用观念。按照国家规定遵循诚实守信原则,注意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维护和完善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价机制。

2.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小微企业应严格按照我国会计制度进行日常会计核算,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坚决杜绝各种做假账和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等行为。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和各类资料都应该是准确、真实的,能有效地反映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小微企业只有严格按照银行发放贷款的程序要求,如实准确地提供企业有关的财务报表等资料,这样才能赢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

3.创新企业的融资模式与融资策略。小微企业更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在短期计划之外建立中长期发展战略,综合多种融资渠道,尽可能规避市场风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吸收外国先进企业的经验,充分利用财务数据规划企业的融资策略,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来促进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71372064);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12YJC630270);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4YBA208)。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课题组2013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J].博鳌观察.2013.4.1:94-101.

[2]阎竣.私营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小微企业范文第8篇

38.8%的中小微型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或非常困难

目前国内中小微型企业传统融资模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而银行贷款的高门槛和民间借贷的高利息都让中小微型企业望而生畏。在当前通胀高企,信贷政策总体收紧的背景下,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更加艰难。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38.8%的中小微型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或非常困难,比2010年上升4.6个百分点。

融资难,从银行角度看,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认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而回报较小,严重影响了对中小微型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在各大银行放贷额度下调的情况下,向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更加谨慎。

从企业角度看,中小微型企业受自身实力限制,取得银行贷款难度远高于大型企业。银行在贷款时通常要求企业必须有不动产作抵押,而轻资产的中小微型企业因担保抵押物较少(大多数小型及微型企业无固定资产抵押物),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难以取得银行信任,导致无法贷款。企业反映,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是企业融资难最主要的原因,在相关调查中此观点的认同率达63.6%。

中小微型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上升10%~20%

由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不断上调,导致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银行对中小微型企业人民币贷款利率普遍上浮20%以上,平均达到30%,导致中小微型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上升10%~20%,而银行对大型企业贷款利率则保持不变甚至有所下调。目前,部分银行还实行了流动资金贷款“还旧借新”政策,即先全额归还到期贷款后发放新贷款。作为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微型企业,很难预存大量现金。为获得续贷,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只能求助短期民间信贷,供“过桥”之用。当前的民间借贷利率普遍上浮,月息多为3%~6%,个别甚至出现月息10%甚至更高。

此外,银行在信贷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批而不放”的现象,贷款不能如期发放,严重影响了中小微型企业的经营规划。同时,在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收取大量不合理费用,例如评审费、公证费、顾问费及理财费等,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支出,导致中小微型企业不堪重负。

八成企业不同程度面临应收账期延长状况

2011年,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上升导致上游大型企业出现资金链收紧等问题,上游大企业应付账款延期导致中小微型企业应收账款累积,账期延长,应付账款时间收紧,两头挤压,中小微型企业回款压力大。

调研中,北京某行业协会反映,协会中超过85%的中小微型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应收账期延长,应付账期收紧的状况,上游客户过去正常的回款周期在2~3个月,现在已经延长到6~7个月。甚至有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应收账款已经超过企业注册资金,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和再生产。

在中小微型企业流动资金普遍较为紧张的背景下,应收账款回款周期长、周转资金被长期挤占的情况严重威胁到了中小微型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相关小型及微型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以工业企业为例,数据显示:1~8月,北京市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为222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其中限额以上中小微型企业应收账款为1239.8亿元,占到工业应收账款的55.8%,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增速高于工业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

仅有12.7%的中小微型企业聘用了职业经理人

中小微型企业通常缺乏专门的融资人才,融资思路不清,方案不明,对融资有畏难情绪,多数小微企业甚至完全没有融资经验。全国工商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当前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非常困难,90%的规模以下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小微企业的这一数据达到95%。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57.1%的大型企业近两年进行过融资活动,而中小微型企业仅有8.9%有过融资活动,受2011年银行信贷紧缩影响,这一比重比2010年调查结果下降了3.3个百分点。

融资活动减少,一方面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有关,另一方面受到企业缺少融资方面人才的影响。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中小微型企业中有12.7%的企业聘用了职业经理人。在聘用了职业经理人的中小微型企业中,过去两年中进行融资活动的企业比重达到19.7%,而未聘用职业经理人的中小微型企业中,这一比重仅有7.3%。拥有高素质人才,对引导中小微型企业确定融资方向、明确融资思路、解决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畏难情绪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中小微型企业面临的资金紧张、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资金紧张不仅是当前中小微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问题,也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原因,进而影响了中小微型企业发挥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的作用。“难解资金饥渴,融资渠道似多实少”,已成为当前中小微型企业资金状况的真实写照。

小微企业范文第9篇

一、本次活动小微企业走访情况

通过走访调研统计,目前已走访小微企业户。小微企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对小微企业走访调研发现,我市的小微企业大多正常运行,但是还有很小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紧缺,造成成本上涨,利润空间不高,干脆停产。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一是群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二是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市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我市初步形成了木材、化工、消防、电器等具有鲜明特色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二、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在全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二是资金紧张问题。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后两者对小微企业来说都不现实,实际上,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我市的大多小微企业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三是招工难的问题。今年全市工业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上级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建议健全完善禁止垄断政策,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收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收。

二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三是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在融资方面,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议上级制定出台针对土地整理和置换的专门文件,提供中小企业破除土地制约瓶颈的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中小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息与共享服务平台,拓宽信息渠道。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二)

小微企业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所在,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异常严峻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面临诸多困难。为全面了解我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探索发展对策,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听取各乡镇和区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召开小微企业业主和人大代表座谈会8次,走访企业12家,发放企业调查表150份,其中小微企业100家、中型企业50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区扶持发展小微企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时制定出台《吴兴区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通过加强财税支持、搭建发展平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取消、停止、返还、补助或优惠征收工程质检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等13个收费项目。加强对区级部门收费项目的清理规范和收费验审,取消各项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各级政府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以实施“雏鹰计划”为载体,从资金扶持、创业指导、要素保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成长型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2、创新工作机制,缓解要素制约。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库,向金融机构重点推介有资金需求的重点项目及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全力帮助小微企业争取应急周转资金,共争取到企业应急周转金近5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不断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努力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切实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着力规范融资行为。积极主动应对民间借款纠纷,努力降低企业损失。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鼓励建设标准厂房,充分发挥吴兴科创园、多媒体产业园、织里中国童装城等平台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培训业务、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等形式,帮助小微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开展企业家培训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提升素质,推动企业管理和制度创新。

3、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以“局长驻点工作室”为平台,深入小微企业摸实情、办实事、破难题、促发展。深入开展区级部门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活动,牢牢抓住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从企业自身看,小微企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

1、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我区小微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全区小微企业中80%左右为纺织服装类企业,“低、小、散”现象难于改变,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大部分小微企业属劳动密集型或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

2、经营管理亟待改善。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大部分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管理落后,部分企业管理比较粗放,运作不够规范,财务管理等制度不够健全。行业管理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拼量压价的无序竞争。信息渠道不够通畅,对各级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掌握不全,往往符合优惠政策条件而没有积极主动争取。

3、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小微企业中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偏少,技术含量整体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滞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很多企业都是代加工或贴牌生产,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

4、发展信心亟待提振。面对严峻形势,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在坚持,甚至是苦苦支撑,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业主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和未来经济预期持悲观态度,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不少创业多年的企业家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是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候。对企业投资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个别甚至萌生退意。

(二)从外部环境看,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给小微企业带来严峻挑战

3、创业环境还需改善。一是扶持政策难于到位。目前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少,但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多,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政策门槛过高,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于达到申请条件。有些政策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于贯彻实施。二是企业负担仍然较重。很多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上交的是定额税,应该说在生产正常、经营良好的年份,这部分企业的税费负担是相对比较轻的,但在当前市场不景气、效益下降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反映税费负担较重,而且这部分企业往往难于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服务力度仍需加大。部分基层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意识尚需增强,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大轻小”、“重数据、轻服务”的思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区金融办等工作机构职能不全,力量配置薄弱。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亟待优化。

三、周边地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创新做法

调研组专题赴德清县和宁波市镇海区、宁海县学习考察,他们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关于构建创业平台方面。宁波市镇海区鼓励镇、街道、村及社区建设工业标准厂房用于小微企业创业,从20**年起,对新投入使用的出租工业标准厂房面积累计在5000平方米以上,且出租给小微民营企业的面积不低于总出租面积70%的,给予产权所有者每年每平方米20元的奖励,政策有效期三年。

四、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小微企业是实现“两富”总目标的重要渠道,对于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我区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强化政策保障,大力提振发展信心。一是注重宣传引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引导企业正确应对困难,善于在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增强发展信心。二是完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通过项目包装、抱团申请等形式,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三是突出重点扶持。研究制定小微企业评价评估办法,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有发展优势的成长型企业,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小微企业,确保有限的资源向优质小微企业倾斜。

2、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细分类别产品市场做精做专,赢得市场竞争力。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深入开展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紧紧围绕“减量提质、做优做强”的发展战略,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配套功能,全力打造全国品牌童装的先进制造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童装大镇”向“童装强镇”转型。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尤其是成长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向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行业转型。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产业链,促进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三是引导自主创新。建议设立创新扶持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小微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小微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机构。引导小微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努力拓展中高端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

3、缓解要素制约,合力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合力破解资金要素制约。积极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成立金融协会,完善金融工作例会制度。积极探索农房产权、林权等抵押形式,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贷款方式上拓宽可抵、质押资产范围。不断完善信用贷款机制,引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重视诚信建设,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积极争取、运作好政府应急周转资金,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配套政策。强化日常监管,规范运作模式,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加大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积极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二是合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需求,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土地指标。总结推广八里店镇尹家圩经编园区建设经验,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鼓励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一批适应产业导向、符合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的标准厂房。三是合力破解人才要素制约。组织开展对小微企业业主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定向培养、定期培训等形式,加强小微企业与本地大专院校的合作。努力改善人才创业和生活环境,切实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4、优化服务手段,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加强联系指导,提供优质服务。把服务小微企业列入“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千名机关干部结对千家小微企业”等活动。建立由区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二是构建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区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成长提供资源和信息应用服务支撑。扶持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三是提升服务效能。重视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工作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强化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加强部门沟通,简化审批手续,减轻企业负担,努力为全区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三)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面临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仰赖技术进步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进步和提高恰恰来源于创新。创新型小微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行业的先驱者,拥有比大型企业更强的创新动力,凭借行业内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无疑是未来推动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然而,大多数小微企业规模小基础薄,易受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抵御风险能力弱。为了解如何在工商、财税、金融等方面为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20**年8月我们在中关村进行了调研,与中关村管委会的部分园区,30多家创新型小微企业,以及天使投资人和孵化器进行了沟通,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关村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二、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小微企业的建立和运营方面

1、“政府公关”成本依然较高

根据调研,企业注册便捷程度较5年前下降较多,有位企业家反映,5年前注册一家企业只需1个月,现在需要数月甚至半年以上。此外,时间成本之外的“隐性”成本也在增加。工商局的各项手续程序繁杂,往往因为某一项细节问题需要反复沟通、申请多次,耽误了整体项目进度。例如注册地址和经营地址有别(异地经营)、股权转让协议与政府模板不一致等等。为了尽快完成注册程序,小微企业通常通过攻关寻求便利,但也因此增加了的成本。美国的创新科技企业在初创期与政府接触极少,申请流程快,用时短,可将宝贵的资源和精力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一位曾在美国创业的企业家表示,在美国创业,很少跟政府打交道,成本非常低,主要精力都放在做业务上,但是回国创业后要花很多时间跟政府各种部门沟通。世界银行的DoingBusiness指数中的“创建企业”分项排名中,中国排名185个国家中的第151位,整体排名为91位,反映了企业的注册和设立困难较高。

2、税费负担较重

尽管自20**年起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仍然相对较重。税费项目较多,除营业税、增值税外,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数额也占到较大比重。现行“一刀切”的税收制度设计缺乏针对性,略失公平。实行“营改增”后,制造业企业税费有所减少,但对于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则不减反增。以中关村为例,软件开发、互联网等轻资产企业,由于折旧摊销等可用于抵扣税费的会计项目少,税收负担反而加重。此外,政策优惠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和落实。现已实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两税”,但可享受此优惠的主要还是个体工商户,针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起征点应有所提高。

3、其他经营管理方面的挑战

近年来,小微企业面临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水电能源成本等,原本有限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在国有企业垄断或者参与的领域,行业壁垒高,小微企业如果正面直接竞争没有优势,只有在未被开拓的领域寻求狭窄的生存空间。此外,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受限于企业规模、福利制度和发展不确定性,小微企业难以长期留住人才。关键岗位人才的流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小微企业融资方面

1、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高

因此,在融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多靠借钱(民间借贷、民间担保)解决流动性问题,但需要付出高昂的融资成本,一般年利率在20%以上。与初创期企业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当企业营收规模扩大到千万级别或接近中型企业规模后,融资的选择范围迅速扩大:银行愿意提供达数百万的信用贷款,PE、VC机构也频繁登门寻求入股机会。然而,中型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往往不及小微企业。

2、受财力和知识约束,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低

与中小企业相比,创新型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机会更加稀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市场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等,所收取的服务费相对于小微企业的规模而言较高,企业难以承受高额成本。有企业反映在新三板增发400万元的股票,券商要求收取80万,即融资金额20%的佣金,而企业对此也束手无策。此外,券商对其客户的筛选标准较高,对小微企业服务不足。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便是例证。虽然监管部门和交易所没有规定硬性财务指标,但券商常常制定较高的内部承销标准,小微企业中能达到其财务和规模标准的企业几乎为零。第二,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上市”的不可预期性,也会导致小微企业面对资本市场“望而却步”。IPO至今已停滞一年,给小企业造成上市时间成本高、不可预期的印象。新三板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四板”)转板制度尚未建立,能否转板不明确,很多小微企业对于选择在门槛较低的新三板或四板挂牌交易尚抱有疑问,担心在监管主体不同的情况下,是否会对其今后转向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造成不利影响。第三,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创业团队普遍是技术出身,缺乏金融和财务相关知识。尽管许多小微企业尚未步入资本结构计划和管理的阶段,但对直接、间接融资及金融市场了解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若不依靠证券公司或财务顾问,仅凭借其对资本市场的有限了解,小微企业在与VC、天使投资接触过程中谈判力较弱。因而面对鱼龙混杂的行业现状,企业在辨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往往并不贸然接受股权投资。

3、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有待加强

小微企业在面对多个监管者时,迫切需要明确的政策指引和统一的规范。创新型小微企业主要的接触对象是当地工商局,股权变更、转让等事宜皆须向工商局报备,包括在新三板的定向增发等重大事项。然而,不同政府部门,设定的要求和规则缺乏衔接和统一,甚至同一部门不同工作人员对规则的把握也不同,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办事成本。

三、促进创新型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改善其所处的政策和金融环境需“对症下药”。从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借助国际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简政放权,降低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二)加快IPO开闸和新三板扩容,建立和明确转板制度,放开券商牌照引入竞争

IPO的长期停滞给拟上市小微企业以较大不确定性,并影响了排队在审企业的日常经营和项目投资,企业迫切希望IPO开闸。此外,虽然小微企业参与新三板和四板的门槛较低,但是新三板和四板向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的转板制度不明确,导致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和四板挂牌积极性不高,同时券商等中介机构由于无法预见长期内客户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倾向于一次性的收取高额服务费。需要尽快明确并建立新三板、四板的转板制度,明确预期,坚定信心,同时加快新三板扩容步伐,以满足各省市园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目前的券商收费标准仅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成本过高。应当参照美国经验,放开券商牌照,让小微企业与小规模、专业化的小型券商高效对接。通过鼓励中小型证券公司(又称“精品投行”)的发展,让更多的机构参与到证券承销、并购等业务中来,以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获得金融中介服务的成本。

(三)借助财政力量建立全国性小微企业发展基金,推动天使投资发展

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中设有给予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等,年总金额逾百亿元。各地方政府也曾纷纷设立地方创业引导基金,单个规模在五亿元左右。然而,以财政拨款或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不仅规模有限,“僧多粥少”,而且行政色彩浓,企业申请和拨款的程序缺乏透明度,由于政府缺乏投资相关专业能力,资金分配的效率较低。此外,投入的资金是给予企业无偿使用,其实际效用难以衡量且没有稳定回报,方式不可持续。

美国始于1960年代的小企业投资基金模式(SmallBusinessInvestmentCompanies,SBICs)可供我们作政策参考。该模式中,投资基金由私营机构运营,美国政府的小企业管理局(SBA)并不直接投资于或贷款给中小企业,而是作为基金的股权或债权融资担保方,撬动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从而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虽然随着美国风投行业的飞速发展和逐渐成熟,SBIC的规模之于整体风投行业在今天已比较有限,并且SBIC计划曾在运营初期遭遇道德风险问题的打击,但其在特殊阶段对于小企业融资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利于小微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澳大利亚政府的“创新投资基金”计划提供为期10年的创新支持,吸收政府和私人的配套投资,以帮助澳洲高增长公司技术成果的商业化;日本出资成立信用保证协会,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法国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利率补贴等等。

借鉴国际经验,可考虑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基金。基金的运营可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借助财政力量为专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私营投资基金提供融资担保,引导和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二是拨款成立小微企业投资母基金,将资金投资于已有良好投资记录,规范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天使投资人或风险投资机构,摆脱行政主导的方式,更高效地促进天使投资的发展,从而支持创新企业发展。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应当注意防止政府寻租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四)推动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孵化器

孵化器是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的重要平台。初创期的企业除缺乏资金外,还缺少财务、人事、后勤、政府关系以及其他公司运营管理方面的可靠支持。目前我国由政府主导设立的各式“孵化器”达数百家,仅复制了国外成熟模式的表象,往往流于拨地盖楼的形式,成了物业的“二房东”,却没有给予初创企业所需要的商业发展辅导和经营管理资源的支持;或者在企业孵化成功可以脱离的时候“困”住企业不让走,没能实现物理空间的高效流转。此外,孵化器的经营管理者往往缺乏自己创业或投资创业团队的经验,管理理念有所偏差。全世界最为知名的孵化器为美国硅谷的YCombinator,它给一个项目只投2至3万美元,占初创企业5%左右股份,并安排指导老师给每个创业者,开办创业课程。虽然YCombinator不提供创业场地,但它先进的运营理念吸引了许多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加入,其中孵化出的初创公司被VC大力追捧和争相投资。

应当推动、鼓励民间成立形式多样的商业孵化器,例如近年来颇受社会关注的“创新工场”、“中国加速”、“车库咖啡”等便有成为孵化器示范模式的潜力。中关村园区自20**年起民营孵化器数量快速增加,形成了新产业“创业服务业”的雏形,起到了积极的创业支持作用,但依然缺乏有行业和技术经验管理者。未来应当给予有充分行业经验和背景,以及成功投资管理经验的民间孵化器土地、财税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支持,推动建设良好的、覆盖面广的创业环境。

(五)建立统一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和由此带来的规模不经济。小微企业信息缺乏且征信成本过高,导致金融机构难于进行全面评估和做出信贷决策。人民银行于2006年启动建设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但目前来看覆盖率依旧较低,实际作用有限并且存在信息分散和割据现象。未来应当整合基层征信机构信息源,包括商业银行、工商、税务、股权交易场所等,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准确且更新及时的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并可以考虑借鉴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信息管理经验,采用带有适当盈利激励的运营模式,充分利用真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数据,搭建开放、共享、透明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

(六)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小微企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营销环境;营销创新

一、小微企业概述

小微企业是由郎咸平教授提出的小型、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以工业企业为例,小微企业是指从业人员不足300人,或营业收入不足2000万元的所有工业企业。其中,从业人员不足20人或营业收入不足300万元的为微型企业。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尤其在小件商品供应,为上游大企业配套经营等方面作用显著。

二、小微企业营销环境的特殊性

(一)宏观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伴随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及企业用工和融资成本上涨,使大量小微企业失去了原有优势,尤其是一些外向型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加,订单大量减少,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极大挑战。

基于小微企业角色的不可或缺,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多项政策措施,包括加强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等金融政策;加强税收扶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等财税政策。2012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确定了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努力缓解融资困难,加快技术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创新能力,加强服务和管理等四项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这些举措为小微企业的发展给予了巨大支持。

(二)顾客需求的变化。随着产品的丰富,企业竞争愈加激烈,顾客的需求逐渐由物质需求转化为精神需求,不同消费者不断追求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个性化和人性化使需求更加多元。企业营销人员必须明确顾客的利益诉求,解读顾客内心需求,小微企业在满足顾客需求上的难点不在于收集顾客资料,了解顾客需求,难的是如何让顾客相信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很好地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

(三)竞争激烈。小微企业面临大企业的挤压,生存空间很小。加上小微企业成本高、税负高,融资和扶持政策落实难等问题使小微企业在竞争资源上与大企业不能同日而语。小微企业进入市场时,本身就存在知名度低,资金不足等劣势,一些渠道企业借此抬高市场进入门槛,市场领导者和渠道中间商也结成联盟排斥小微企业进入,致使其渠道建设成本过高。

(四)小微企业自身营销能力不足。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虽然具有灵活的特质,,但这种特质也使得其不注重科学、规范的营销方法,缺乏品牌意识,渠道管理混乱。例如,小微企业都能快速接受并运用新兴事物,如运用手机、网络平台进行营销创新,但大都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效果并不理想。

三、小微企业营销创新

(一)差异化竞争。从竞争资源上来看,小微企业的竞争对手过于强大,而且消费者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小微企业必须避开与大企业的直接竞争,通过在满足顾客需求的某个或某些环节中实施经营范围的差异化、服务差异化、人员差异化以及形象上的差异化创造出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局部竞争优势。依靠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分析,通过自主创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创造出竞争产品不具备的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

(二)专业化经营。为了规避与大企业的正面竞争,小微企业应精心为所在行业市场的某些细小部分提供专门服务,在市场、顾客、产品、服务中的某个方面实现专业化,尤其是那些市场规模小,产品周期短,不被大企业重视的细分市场应成为小微企业考虑的重点;然后小微企业应将自身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投入到选定的细分市场中,以期在这个狭小的领域获得竞争优势,更好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

(三)注重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如果产品只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其在顾客心中的位置不会显著。只有赋予产品更多的人文功能,通过人性化设计,渗透到顾客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充分调动顾客的情感。所以小微企业在与大企业竞争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产品的功能性使用方面的差异,更应发现消费者对产品的象征性使用过程中的创新空间,如果企业不仅能给顾客提供和产品充分的相处过程,并能全方位地渗透到顾客的亲情、友情、爱情层面中,占领顾客的情感领域,那么企业和产品会得到顾客更大的支持和理解。

(四)网络营销渠道创新。在进行网络平台建设时,小微企业应当着力研究如何用,如何创新网络渠道才能让消费者信任并采用企业的产品。小微企业在知名度低的前提下进行网络平台建设时,要注意依据目标客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问题或主题指南, 让顾客在企业网络平台上能够找到其需求所在。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让顾客在接触企业产品之前,知道如何能通过企业的专业服务解决他们的问题。然后企业应制订周密、连续的网络互动活动计划,通过建立消费者数据资料库,吸引消费者参与企业活动,甚至参与产品设计等经营实践,真正实现互联网营销的价值。在创新网络营销渠道的同时,小微企业要规范内部管理,弱化传统和新兴营销渠道的冲突,让二者形成互补。

参考文献:

[1]马斐.体验式营销[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

[2]俞凯.竞争环境下小微企业营销风险探讨[J].企业导报.2013(6)

[3]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3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4]陈守则,刘旭明.小微企业营销致胜之道[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5)

上一篇:财务风险范文 下一篇:信息安全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