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6 05:39:41

小微企业论文

小微企业论文篇1

从实践来看,对银行而言,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主要存在如下风险:

1.企业主个人的信用道德风险。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决定了其管理模式往往是家族式的,家族式管理在实践中往往又演变成家长式管理,这一点在小微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对小微企业而言,其经营管理、发展沉浮往往决定于某一位企业主的能力和好恶。对企业而言,这位企业主就是说一不二的主宰,就是“一言堂”,他的副手们可能只是言听计从、看他脸色拿薪水的打工者。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只能由企业主个人喜好而定。那么,在小微企业,其领导者个人的一切便可以代表企业的一切,企业主的个人素质和行为主导企业的素质和行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直接决定于企业主的个人信用道德。企业主个人信用道德好,则企业信用就好;企业主个人信用道德差,则企业信用差。从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在发展初期有着强烈的扩张冲动和逐利本性,小微企业尤其如此。由于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成熟,失信行为不易被曝光,不能对失信者构成威胁,企业失信成本低,因此这种扩张冲动和逐利本性往往会直接“腐蚀”企业主个人的信用道德。这对银行来说便是小微企业客户最直接和最大的风险。为什么各地频频出现老板跑路现象?为什么有的小微企业对银行、对他的客户采取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策略?这就是其企业主个人及其企业的信用策略。从近几年银行在小微企业遭受的资产损失来看,究其根本原因,恐怕有关企业主个人的信用道德原因是要排前列的。而与此相比,国有大中企业的信用状况便要好得多了。

2.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承接企业主个人信用道德风险。对企业主个人而言,企业是我的,企业财务管理就是我家的财务管理,随我怎么管都行,遵循国家的、社会的企业财务管理规定有时只是迫不得已。所以,不少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日常财务管理缺乏连续性。今天账上有几百万资金,明天就可能蒸发得无影无踪。出于种种考虑,不少小微企业日常结算都通过企业主或财务人员的个人账户进行。财务不实,报表失真,甚至不少企业根据不同需要同时做着几套账,来什么人上什么菜,争取“皆大欢喜”。社会层面的监督又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对银行而言,这些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就是不可控的,或无能为力去控的,从而形成防不胜防的风险,甚至是陷阱。另外,在社会资金面紧、银行融资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不少小微企业往往会通过民间高息借贷进行融资,极易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产生真正的财务风险。如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因民间高息融资致使资金链断裂,导致了小微企业甚至大中型企业的倒闭潮、老板跑路潮。

3.政策性风险。从企业发展状况看,不少小微企业往往是对热门行业“一哄而上”,或在国有企业周围“查漏补缺”,是核心企业生产经营链条的一个环节,其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相比国有企业要大得多,而其抗风险能力相比国有企业要弱得多。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实行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钢铁、水泥、煤炭、汽车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空间将被严格限制。国家调控这些行业,不是不让这些行业发展,而是控制盲目发展。而这些行业往往又是老牌国有企业已成为骨干的行业,国有企业因为“树大根深”,在调控中还需其发挥骨干作用,而“一哄而上”或“查漏补缺”发展起来的小微企业便很难不成为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船小反而不好掉头。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的严厉整治,不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以高耗能为主发展的小微企业将随时面临环保政策风险。因此,笔者认为,小微企业面临的政策性风险相比国有企业要大得多。

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防范

相比国有企业,小微企业的风险虽然要大,但只要我们认识到位,防范措施到位,其风险还是可防可控的。

1.重点考察企业主个人信用道德状况。由于企业主个人信用道德直接决定着企业的信用状况,在与小微企业开展信贷业务时,银行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但又不能被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所局限,更重要的是首先要认真考察企业主个人素质和信用状况,通过深入企业内部了解其管理能力和管理现状,特别重要的是通过企业征信系统、与其发生业务关系的银行、工商税务部门、其上下游客户等去侧面了解和印证该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了解和印证企业主个人的信用状况。通过个人征信系统、法院公告系统、社会交往、搜索引擎等互联网信息了解企业主个人道德状况,只有在较好地把握企业主个人信用道德的基础上,才能决定与其是否开展业务关系。对那些经营状况虽然很好,但企业主个人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决不能被其一时繁荣所迷惑。

2.以实地调查应对财务风险。鉴于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随意性和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的特点,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要以非财务分析为主,以财务分析为辅,基本的策略就是以实地调查弥补财务分析的不足。客户经理要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企业,获取第一手材料,提高评估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准确性。通过实地调查核对企业的纳税凭证,查看交易合同或走访交易对手,确认企业销售发展情况。通过查看水费、电费单据等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是否正常。通过查看银行账户流水,确认企业现金流是否正常。通过查看生产设备、存货确认企业是否有正常的生产能力。通过走访工商、税务或交易对手,查看企业资信情况等等。这样,经过大量实地调查,结合企业财务报表,去伪存真,取得企业真实的经营信息,从而对企业准入与否做出正确判断。切不可单纯依靠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简单分析判断,甚至为了营销贷款人为隐藏或粉饰企业的某些缺陷,影响后台决策。同时,对小微企业的贷后管理,财务报表要收集,但更重要的还是以现场监控为主,按时对上述企业生产经营信息进行多角度实地取证,逐期比对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置。

3.严格落实风险缓释措施。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其保证条件必须高标准、严要求。要优先考虑采取抵押、质押的方式,争取把贷款的安全性依附在有形的实物基础上,并保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手续齐全性。若采取担保方式,优先选择有担保代偿实力的担保公司担保,对担保人的选择也要严格要求,也应像对借款人一样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在信贷审批程序中,对借款人、担保人都应进行同样严格考察和审查,不可重借款人,轻担保人。

4.客户选择不碰政策底线。严把小微企业客户准入关口,选择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或依附于有发展前景大行业、大企业链条上的小微企业开展信贷业务,同时严格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坚持任何信贷业务决不碰环保红线。

小微企业论文篇2

(一)点对点融资模式

点对点融资模式作为互联网与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模式之一,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点对点融资模式是通过互联网中介平台,寻找具有相应贷款能力的贷款方,从而实现借方与贷方资金相匹配的融资模式。点对点融资模式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防范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互联网可使小微企业与贷方的信息更加的透明,从而使小微企业能够选择更加合适的贷款方,而贷款方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小微企业采用点对点融资模式,首先通过对贷款方利率条件的对比,选择利己的利率,小微企业与贷款方进入初步借贷合作双向筛选工作,同时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其次贷款方通过互联网平台审核小微企业的线上资格、还款能力以及信用,另外贷款方还要确认小微企业的营业执照和银行流水账单等,最后双方还要进行资金的匹配,对风险进行防控。

(二)基于大数据小额贷款融资模式

所谓的基于大数据下小额贷款融资模式指的是为了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电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经过审核融资贷款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贷款灵活、资金周转快以及融资门槛低,小微企业的贷款流程更加系统化和网络化。基于大数据的小额贷款融资模式的流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资金贷款前,小额贷款公司对小微企业还贷能力的考察。小额贷款公司采用在线视频资信调查的方式,对小微企业的营业现状以及财务的真实性进行考试,并对其还贷能力进行评估,第二部分是在资金贷款后,小额贷款公司对企业状况进行监控。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小额贷款公司对小微企业的现金流、经营行为以及财务状况进行监控,并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价,以规避贷款风险。

(三)大众筹资融资模式

大众筹资融资模式主要是指利用社会性网络服务平台,小微企业采用预购或者合资资助形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融资资金的模式,大众筹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股权众筹模式和创新项目众筹模式,其中股权众筹模式主要特点是小微企业利用股权众筹股权融资信息,实质上小微企业的融资开辟了一条新渠道;创新项目众筹模式的特点是小微企业融资利用市场宣传平台,提前预售创新产品。

(四)电子金融机构———门户融资模式

所谓的电子金融机构———门户融资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金融门户服务平台,采用“收索———比价”方式,对各家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进行对比,并向其提供立体融资服务模式,电子金融机构———门户融资模式是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结论

总之,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协调配合能够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现实意义,并介绍了互联网与小微企业的四种融资模式,笔者认为通过对这四种模式的不断探讨,希望能够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

作者:曹慧 单位: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小微企业论文篇3

(一)河北省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小微企业与各省市一样,具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私营企业占比较高;高劳动密集度,科技型和传统型两极分化,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分布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地域集群特色;敏感脆弱,但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进取精神等特点。小微企业数量在河北省企业总数中占据绝对优势,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据河北省地税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3年,小微企业分别为3.9万、4.7万和5.3万户。2013年8—12月,新办小微企业3.4126万户,同比增长46%。目前,河北省小微企业纳税人已逾10万户,小微企业数量连续三年年均增长率为16%。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河北省小微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仍未建立起科技、资金、劳动关系三者的优质关系。其主要表现为小微企业大多分布于中低进入壁垒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管理水平有限、缺乏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而且,科技型小微企业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关资料显示,河北省90%以上的小微企业是家族企业,其特点是自身规模小、人员数量有限、专业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在这一态势下,劳动关系和谐与否,成为直接影响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瓶颈。

(二)河北省小微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及危害

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规模较小、劳动密集且处于竞争性更强的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为劳资矛盾及劳资纠纷频发高发区。小微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与其说是“强资本、弱劳动”,不如说是“相对的弱资本与绝对的弱劳动”的劳动关系。小微企业劳资关系是不典型性劳资关系,呈现为二元性、不稳定性、本土性、家族性等特点。由于采用了更加灵活的人力资源用工方式,其工作岗位相对不稳定,劳动者议价能力弱,工会组建率较低且影响力较小。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再发展的现实困难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在劳动报酬方面,企业主一般均不会主动作出实质性的让步,而这正是引发劳动争议的最大因素。2011—2013年,河北省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受理案件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全省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但一直处于高位运行,集体劳动人事案件涉及人数高达1.9万,主要涉及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未交或少交保险、违法收取风险抵押金、违法使用童工等问题。河北省小微企业劳动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违法用工现象普遍、程度严重。

具体表现为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难,劳动合同签订未作到全员覆盖,仍有一定数量的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不规范现象普遍;集体合同形同虚设;不少小微企业存在使用童工现象。被调查企业中,62.38%的员工认为劳动合同并未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邯郸市有关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案件平均每年大概为1200起左右,个别企业虽签订了集体合同,也只是为了应付有关政府部门的年检审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在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时,不少合同条款直接照抄法律条文,由企业事先制定好后强制员工签字,在实际工作中根本难以履行。不规范的劳动合同常导致小微企业在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关系时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

2.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大,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存在拖欠工资现象。

企业主、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的工资分配比例严重失衡。据调查了解,基层员工的实际月平均收入相对较低,多集中于2000元以下。管理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收入分布于1000~5000元之间,工资水平差距较大。而小微企业主的月平均收入则普遍较高,大部分集中于3000元以上。由此滋生和引发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每年劳动报酬争议案约800~1000起左右。

3.社会保险参保率偏低,基本福利难以保证,带薪年休假基本不落实。

尽管劳动法律法规对保险福利作了强制性规定,但是不缴或少缴社会保险问题仍很突出。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只为员工缴纳了养老和工伤保险,医疗、失业保险参保率较低,生育保险甚至出现零参保的现象。除此之外,企业为了节约开支,只为企业主和管理或研发人员缴纳了部分保险费用,对于基层员工只按时缴纳了一两项,或者根本没有参加任何保险。大部分员工无法在工伤、疗养期间享受正常工资,部分企业甚至直接按照旷工计算,致使伤病员工的处境雪上加霜。有关保险福利方面的争议案,每年集中在800~1000起左右。

4.加班加点超时劳动,劳动保护水平低或不到位。

尽管劳动法律对工作场所的劳动标准作了强制性规定,但超时加班、不按时足额支付加班费问题仍很突出。在本次调查的小微企业中,或实行三班制,或实行两班制或单班制,但员工实际工作时间往往会超过该企业规定的劳动班次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时间安排让不少员工尤其是女性员工难以承受,同时也为工伤事故的易发、频发埋下隐患。此外,有的企业在加班和请假制度中明确规定,被安排加班的员工如因病或有事需请假,必须预先写请假申请,批准后方可不加班,否则视为旷工,加班旷工一次即扣半天工资。这种规定明显与《劳动合同法》中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的条款相悖。在调查过程中发现,81%的员工对于所在工作场所的劳动安全卫生不满意,尤其是钢铁、水泥等工业企业,不少员工因对于大型机器操作不熟练或因机器设备维修不及时而发生事故,轻则碰伤、划伤,重则终生残疾。而员工患职业病或遭遇意外伤害导致工伤后,无法正常享受基本医疗或工伤保险待遇,或未能及时得到救治和赔偿,引发员工对企业的强烈不满,成为产生劳资纠纷的又一重要因素。此外,劳动关系短期化,过高的员工流动率,均给企业生产管理带来一定困扰和影响。

二、河北省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根源

所谓和谐劳动关系,旨在描述劳动关系的一种应然状态和最终愿景,即劳动关系的各方主体在劳动关系运行系统中能够各尽其责、公平相待、相互包容、通力合作,以实现劳资双方利益共享,最终达到和谐共赢的局面。然而,河北省小微企业的特质决定了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艰难。一是小型微利的企业特质决定了小微企业主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其所追求的效率与员工所追求的公平往往难以取得一致。二是主观随意的管理特质,决定了其用工和管理的不规范不合法。由于小微企业大多采用家庭式管理方法,特别是部分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淡漠,往往把经济利益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从招聘、培训到薪酬晋升,自由随意性明显,千方百计通过拖欠克扣工资、不依法支付加班工资、逃避社会保险责任等方式来获取最大利益。三是人微言轻的员工特质,决定了绝大多数基层员工在企业中没有话语权。由于小微企业的基层员工大多来自城镇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低文化,低技能,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在依法维权时只有通过外部途径和借助外部力量达到目的。在被调查的小微企业中,除了企业主的亲朋好友之外,员工大多来自农村,自身知识水平有限,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多选择忍气吞声或直接辞职,不敢或根本不会与企业主协商谈判。即使协商,也多是单独行动,缺乏集体维权理念,与强大的资本相比,劳动者明显处于弱势,话语权微弱。由此造成劳动关系内部协商制度的缺失,集体协商制度形同虚设,劳动运行机制失灵。在相对的弱资本与绝对的弱劳动的博弈中,员工日益强化的依法维权意识与企业主的法制观念依旧淡薄所形成的矛盾冲突,需要第三方、第四方乃至第五方的监督和干预。而事实上,政府劳动执法部门一直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缺乏事前监督、事后处理难以完全到位等问题。企业内工会组建的障碍与作用的发挥,各级工会对职工权益的维护存在诸多不足。虽然大多数企业组建了工会,但是仅有54.8%的员工加入了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工会的领导者多由小微企业主直接担任或安排其近亲属担任,不但无法有效维护员工的利益,往往反而成为一味迎合企业主的管理工具。

三、构建河北省小微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路

通过劳资双方的互动合作来实现劳动关系的良性运行和谐发展,是劳动关系管理的最终追求目标。随着京津冀协调发展、环渤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规划等国家战略的实质性推进,河北省小微企业发展必将迎来全新的挑战,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则成为当前迫切而艰巨的现实任务。而在内部协调不力的形势下,构建小微企业劳动关系多层整合协调模式以推动小微企业实现劳动有合同、工资有增长、五险有保障、生产有安全、管理有民主,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以形成职工得实惠、企业得效益、经济得发展、社会得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员工与小微企业主的劳资自治

劳资自治的主动方是企业主。由于小微企业内部运行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员工与企业主缔结“家长式”合同现象普遍,这就要求小微企业主在制定劳动合同时,要始终本着以人为本和合作共赢的和谐原则,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首先是依法办事。“合法”用工是底线。根据企业战略劳动关系管理的“冰山模型”,小微企业合同必须遵守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主的各项法律法规,法律明文规定的包括最低工资、最长工作时间、保险福利等条款应在制度条款中得到明确反映,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严格执行,保障劳动关系确立和运行的公平性及客观性。而在这一方面,劳动合同是小微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依据,应当成为劳资自治的重中之重。其次是以人为本“合情”用工,增加企业凝聚力。小微企业主应认识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在科学化、法治化管理,树立“均衡、合作、共享”的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和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赋予员工参与管理企业的权利,建立公平的劳资利益平衡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组织承诺度,实现小微企业劳动关系的持续优化,通过科学高效的劳动关系管理使企业内部劳资纠纷逐步减少,劳资关系趋于和谐稳定,管理效率日益稳步提高,以实现小微企业主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以及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达到“合理”用工的愿景。

(二)各级工会与小微企业的集体协商

为了加强集体协商机制在构建小微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劳资双方议价力量,建议采取以下改革措施:第一,培育协商主体。工会是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员工利益的合法代表。因此,工会领导应由全体员工民主选举产生并尽可能专职化,工会经费应来自会员会费,切实保障工会在协商中的代表性和独立性;改革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强化职工代表参与机制在小微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第二,凝聚协商共识。解决劳动争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是员工自己肯站出来维权,并不会承担被解雇的风险,也就是要保障员工能够享有便宜的维权成本。因此,小微企业主和员工均须彻底转变观念,努力达成集体协商的共识。同时,工会应加强对会员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业务素质和谈判水平,彻底解决“不敢谈、不能谈、不会谈”的问题。第三,提高协商层次。充分发挥上级工会的指导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进行行业性、区域性的集体谈判,并签订相应的集体合同,真正解决劳资力量不对称的问题。

(三)政府的宏观协调与监督

小微企业劳资力量严重失衡的现实状况下,政府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第三方,要始终扮演好“规范者”、“仲裁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其一,立法先行,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政府应出台小微企业相关法律法规,既考虑保护小微企业劳动者,也关注促进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为小微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法律运行平台。其二,加强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地。政府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对小微企业工会的代表性和独立性的资格进行审查,对小微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和指导,逐步引导小微企业劳动关系向和谐化、稳定化方向发展。加强对小微企业劳动关系运行的现状和问题的监督及检查,提高小微企业主的守法意识和违法成本。其三,树立典型,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政府还可以通过对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小微企业进行宣传表彰,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优惠,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四)社会组织的介入和干预

在中国大陆小微企业中,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协商机制虽然已经实行了多年,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只有政府一方,或政企两方有话语权,三方机制在小微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因此,小微企业要想真正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使集体协商制度实至名归,就必须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引入第四方,即依靠社会相关方力量将其激活。通过媒体、学术机构、司法、仲裁机构等社会组织的介入来监督小微企业劳动用工的合理合法,实现小微企业劳资力量平衡。具体来说,这是一个双向互动合作的过程。一方面,小微企业的员工要必须敢于且有意识地主动向律师事务所、学术机构等社会组织寻求帮助;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必须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主动帮助小微企业员工维权。

(五)形成规则并反馈以寻求动态平衡

根据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劳动关系的运行就是将冲突转化为规则的过程,劳动关系研究的中心亦即规则的建立过程。通过上述三个层次、四方主体在劳动关系多层协调整合模式中长期互动与博弈,最终输出的结果也将是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规则。这里的规则又有程序和实体之分。具体到本研究,程序规则主要涉及对小微企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规制以及政府对劳动争议的仲裁和判决,而这些规则又与小微企业日常劳动关系的平稳运行密切相关。而实体规则主要是法律对劳动关系各方主体权利义务的规定,包括对劳动标准、工资工时、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具体规定,这些规则能够保护小微企业劳资双方,尤其是劳动者各项基本权利的实现,进而达到预防劳资纠纷,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目标。总之,通过建立顺畅、实效的反馈渠道或路径,将这些规则持续不断地反馈到各个层面的管理实践中,才能最终确保和促进小微企业劳动关系多层整合协调模式的高效运转及动态平衡。

小微企业论文篇4

(一)内源性融资是首选融资方式

小微企业内源融资是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由于其成本低、灵活性高,所以我国小微企业业主们对内源融资有着不可改变的依赖性,有的企业即使是步入了发展期和成熟期,内源融资仍然是其首选的融资方式。内源性融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集资、亲戚朋友借贷和业主自身积累,与外源融资相比,虽然可以减小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危机,但是由于内源融资资金有限,难以继续融资,企业还要承担除金融还贷压力外的巨大的道德压力,并且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企业受内源融资的影响和限制下,通常会选择十分保守的发展战略,而这种发展模式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收益,最后制约企业发展。

(二)银行体系是小微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

我国小微企业除了自身积累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间接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陆续出台鼓励深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政策。2003年,银监会成立后将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各银行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如建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心、开发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等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在多方努力下,银行体系服务中心企业的能力已得到一定提高。

(三)多层次的股票市场体系对小微企业的服务相当有限

我国在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进行股权融资方面积极努力,2006年和2009年深证证券交易所先后推出了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和中关村代办系统股份报价转让试点,这些都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2011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融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但是由于我国多层次的股票市场建立较晚,市场体制不够完善,再加上大部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从资产规模、销售收入、财务管理等方面很难达到上市条件,所以真正能达到上市条件的小微企业少之又少。

(四)创投等私募股权投资是小微企业股权资本的重要来源

我国从1995出台了《设立境外中国产业创业资本基金管理办法》,外资力量就快速发展成为我国专业化的投资体力量,2010年前三季度,外资创业投资企业金额就达到14.86亿美元,占各类创业投资机构总额的50%。另外,由成功企业家组成的天使投资队伍,如中关村园区设立的“中关村企业家天使投资者联盟”,专门为发展相对成熟的中小企业进行私募投资,而由大企业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大部分是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创业企业。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22日间,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320家企业中,有131家有风险投资或私募支持占比例40.9%,而创业板占54.6%。

(五)小微企业一定程度上依赖非正规借贷渠道

由于信息相对封闭、资产抵押能力相对较弱等局限,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因此,民间金融无疑成为小微企业重要融资渠道之一。根据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处理办法:民间借贷的利率略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的贷款利率,最多不超过利率的4倍,但实际上,民间借贷利率基本都在央行同期利率的4倍以上。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民间通常借贷的年利率是30%~50%,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这往往取决于当地民间借贷的市场情况以及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这是民间金融市场上对于还贷风险的信息不对称分布的一种反映。尽管民间借贷的利率较高,但民间借贷过程简便迅速,能更好地适应小微企业经营灵活的需求。

(六)小微企业融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信贷资金供给的期限结构、地区发展和行业发展方面也都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结构性矛盾。从信贷资金供给的期限结构看,短缺资金供给相对充裕,而中长期投资性资金供给严重不足。根据各家银行提供的小微金融产品看,也以短产品为主,特别是近年来各家银行力推的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个人经营性贷款等小微企业融资产品。从小微企业地区发展看,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各项制度相对健全、资金回报率高、小微企业管理水平好、效益好、融资相对容易;而在中西部地区内部管理不完善、信用不高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根据2010年中小企业统计来看,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北京、山东、福建、辽宁、四川等地小微企业融资余额位居前列,而、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黑龙江、贵州等地居于后列。从小微企业行业发展和贷款存量看,小微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小微企业相对容易获得贷款,而采矿业、电力、燃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小微企业较难获得贷款。

二、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特殊成因分析

(一)小微企业自身障碍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平均寿命比较短,自身的经营和稳定性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小微企业的规模小、人员少、资产少的特点,使大多数小微企业都面临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高风险。在管理上,小微企业的典型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这种模式使领导集权、家族化管理、越权行事、监控不严等矛盾突出,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融资形成了一定障碍;财务方面,小微企业发展初期,财务制度不健全,账务信息混乱,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很低,在融资时提供虚假财务报表隐瞒企业真实经营状态,这种不诚信行为导致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选择借贷行为;另外,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缺少认可的抵押担保物,特别是在缺乏完善的担保体系下,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机构。

(二)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情况广泛地存在各类融资活动中,借贷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投资风险的认识不对称,小微企业认为可行的项目,资金出资方认为回报率低风险高;盈利与亏损负担的不对称,小微企业可以借用财务杠杆为公司赚取更多的隐性财富,而一旦企业亏损,最后买单的很可能就是出资方;经营能力的不对称,出资方虽然可以多途径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是无法确切掌握。由于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对自己生产经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情况十分透彻,具有信息优势,而银行等资金供给者对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等不甚了解,信息不对称可能诱发小微企业在交易中的欺诈行为。这样就导致了银行和各金融机构为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就会提高风险补偿,所以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又会增加,最终又会导致小微企业融资不畅,融资难。

(三)金融结构不平衡

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结构决定着融资效率的高低,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对小微企业融资是十分不利的,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青睐大中型企业,信贷资源的不平衡和我国银行经济体系发展相关,国有大型企业即使出现了经营困难,政府也会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所以商业银行贷款承担风险相对较低。国内小微企业缺少可抵押资产与大型企业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的票据、现金管理、存款等多种业务相比,多数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更愿意追逐大企业。在直接融资市场中,主板市场门槛太高,创业板市场作用有限。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快,主板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相继推出。但主板市场对小微企业的门槛太高,作用不大,只能依靠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而创业板市场是主要扶持高成长的创新公司,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可以筹资并进行资本运作的市场,大部分小微企业既不在高科技行业的范围,也很难满足相关上市条件,大部分急需融资的小微企业被排除在资本市场的边缘。

(四)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我国,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征信市场目前还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风险补偿机制,信用担保公司普遍承担风险过大。因此一些信用担保公司往往要求小微企业提供一定的抵押资产。同时,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所占比例较少,大多数信用担保机构规模不大。在银根收紧的压力下,很多非正规的担保公司铤而走险,开始民间高利贷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征信服务还在起步阶段,特别是缺乏商业化的信用评级机构等提供小微企业或企业主信用信息,导致小微企业及企业主外部信用约束较弱。银行对小微企业信用评级较低,因此小微企业很难利用信用贷款方式从商业银行融到资金,只能以保证贷款的方式,从商业银行融到有限的资金。

小微企业论文篇5

(一)金融服务同质化趋向凸显,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

首先,竞争区域同质化。商业银行因其自身性质,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大型商业银行以其网点众多、覆盖面广、国家信用支持力度较大的优势,一般将其竞争市场定位于大中型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拓展业务范围,中小商业银行也将主要业务范围定位于金融体系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以及中小企业的分布较多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而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为不足的中西部地区,商业银行很少会设立分支机构,这就造成了区域间金融资源的不均衡。

其次,业务类型同质化。目前,各家商业银行虽然推出了不同名称的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但各个业务本身性质相似,以抵押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由于产品的创新程度有限,一家银行推出新产品会很快被复制。小微企业实际分布的行业非常广泛,企业经营千差万别,不同类型小微企业对银行金融产品的需求差异较大,银行现有的产品及服务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目前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实行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分业经营体制,这阻碍了金融机构间业务范围的交叉和拓展。从商业银行这个角度来讲,分业经营不利于其为小微企业提供组合型、方案式金融服务,无法对多种理财产品和服务进行优化组合,只能推出单一性的金融服务,从而容易被竞争对手仿效。

(二)担保方式单一,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

由于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业务灵活分散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等特点,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信用信息难以得到有效收集,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而且导致了征信系统无法充分发挥其在服务中小企业中融资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小微企业获取银行贷款主要以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进行抵押或质押贷款,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等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比例有限。但小微企业的资产规模有限,尤其是对于刚刚成立的小微企业,在短期内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却几乎没有实物资产用于抵押。

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建议

(一)建立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机制

1.应适当调高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小企业贷款前期评估风险大,贷前营销和风险控制成本高,贷后的管理与结算成本也很高,适当放宽银行业对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制定更为灵活的专项管理办法,将有助于引导银行贷款流向小企业。为此,监管机构可以改变对不良贷款的刚性监管的做法,根据自身实力、抗风险抵押能力等指标来确定对风险的容忍度,形成一种贷款利率形成机制,针对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所处区域的不同对客户采取不同的不良容忍度。

2.对存贷比实行动态化监管。

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要受到存贷比的约束。小微企业受发展程度的限制,为银行带来的存款等回报比大中型企业少得多,尤其是对于存贷比相对较高的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往往会压缩小微企业贷款作为应对存贷管理限额的对策。为了缓解存贷比监管的困境,可以采取二次差异化的存贷比监管政策。鉴于存贷比仅为银行流动性监管的一个辅助指标,因此可以在适当放宽小企业存贷款比的同时,通过强化流动性比例、备付金率、流动性缺口等监管指标,确保流动性监管不被削弱。

(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1.健全小微企业立法担保体系法律规范。

以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指导,对现有的《担保法》、《公司法》进行针对性的修改与解释,就担保机构的性质、地位、准入条件、业务范围、行为规范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使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立及运行能够有可遵循的规范。同时,完善与小微企业担保体系相关的配套法律,尤其应严格约束政府在担保业务中的行为,引导政府参与小微企业担保的方式由直接介入向监督管理的转变,切实保障小微担保企业担保机构的独立地位与自。

2.加强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

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在征信体系建设中的积极指导作用,加强人民银行与工商、税务、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合作沟通与信息共享,建立广泛而统一的信息共享制度,建立共享的数据库;另一方面,加强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加强小微企业诚信教育,培养小微企业的信用意识,加强其对自身管理、财务等重要信息的披露力度,服务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的建设。

(三)完善风险共担机制

1.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一是建立基金专门管理机构,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二是建立小微企业贷款台账。市、县两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建立小企业贷款台账,对每笔贷款的对象、金额、期限、用途等项目进行记录。并结合当地制定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办法,对小微企业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得以全面落实。

2.完善小微企业贷款保险制度。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到小微企业融资的各个环节中;中央与地方各部门还应出台财税等优惠政策,对保险、保证机构给予适当补贴,提高进入该领域的积极性。

3.鼓励多方合作,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

一是明确各机构风险管控的分工。银行负责申请贷款企业的信用调查、贷款初审以及资金使用监控;保险公司负责银行贷款初审的复核及最终确认,并对企业宏观环境、经营管理行为等情况进行分析跟踪。二是确保保险公司、银行及担保机构所承担的风险比例,银行所承担的比例不宜过低,确保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保证其参与。此外,为了不加重小微企业的保费负担,可适当添加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实现以保险为主、抵押与质押为辅的担保方式,有效实现风险的分担。

(四)完善助力小微金融税收优惠政策

1.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

一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科学界定小微企业,从而更有利于从政策扶持层面上实施公平的扶助;二是针对不同的经济区域,制定有差异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通过优惠税率引导企业增加自有资金,促使其将所获利润进行再投资,并引导外部资金流向小微企业,对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或金融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对于民间投资和融资业务明确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税收减免政策。

2.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目前很多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能准确的进行会计核算,企业所得税多采用核定征收。但是,目前由于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之竞争日益激烈,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应考虑继续降低企业所得税征收率。

3.实行针对性的税收政策。

对小微企业吸引大学生、科技人才就业的可按一定比例设置企业主体税种如增值税、营业税等的减免比例。鼓励小微企业与高校联手,开展专业的职业培训,所产生的教育培训费用,允许小微企业在国家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列支标准以外据实扣除。

小微企业论文篇6

1.管理者忽视企业文化对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小微企业主大多是个体创业,企业从白手起家,到小作坊一步步发展起来。在这段过程中企业主依靠个人对市场的判断和家长制的管理获得了创业初期的成功。企业主对自己管理企业的能力充满信心,他们只关心产品、市场和利润;认为企业规模小、员工数量少,能很容易的从劳动力市场招聘新员工应对员工的离职,常常忽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同时,认为企业文化建设耗时耗力,对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凝聚力的增强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企业文化对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常被忽视。

2.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实质,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升效果不明显由于小微企业在规模,财力、薪资福利、社会声誉等方面都无法与大中型企业抗衡,部分小微企业主逐步意识到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竞争力水平。但由于对企业文化认知的局限性,常把构建企业文化等同于组织聚餐,唱歌、看电影等娱乐活动,虽然这些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员工间的了解,增进感情,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这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类似这些活动其他企业也同样可以开展、仿效,没能形成企业独有的文化特征。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是让文化融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去,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动力,而小微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重于形式,却忽略了内涵的构建,表面热闹而效果欠佳。

3.将传统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特别是儒家文化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的思想对国人影响较深,已经成为千百年来为人处世的指导原则。小微企业主在管理中也常常遵循传统文化的指引,无形中把传统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推广。常常出现人情关系与规章制度的冲突,工作规范与作业习惯的矛盾,不按规则办事,小团体等问题层出不穷,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正常管理。同时小微企业主的处世方式、经营理念者等随着企业主创业的成功逐步形成了企业主个人的行为、思维习惯,影响和感染着企业的员工,甚至也产生了个人崇拜。尽管这些能将员工团结在企业主周围,也能激发工作热情,但也为企业后期的发展留下了隐患。企业文化不是个人崇拜,个人的领导才能和魅力不可能取代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小微企业初创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必然要依靠企业的核心团队,而非个人文化。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融合

1.坚持制度文化建设,维护公平原则公平运作的平台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前提,制度文化的建设又能不断巩固已有的公平机制。因此,坚持制度治理应当成为小微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小微企业管理者通过自己言行向全体成员传递企业的公平价值观,公平对待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尊重员工,严格执行岗位薪资分配及奖惩制度,制度为先,反对人情化的干扰,形成人人关注,互相监督,维护企业公平大环境的氛围。

2.强化行为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企业间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国内外成功的企业会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提高员工职业素质上,通过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行为文化建设可以从员工行为着手:强化以身作则,事必争先的工作作风,强调遵时、惜时、守时的工作态度,培养员工学会服从,勇担责任的性格和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

3.精神文化建设,正向激励,增强凝聚力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从信任员工、宽容和善待员工三方面着手。对员工充分的信任比奖金更能激发其工作的热情;宽容员工工作的失误,虚心听取下属的反对意见,从关心员工心声,维护员工的利益,解决员工实际困难等都是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所包含的内容,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小微企业论文篇7

1.较强的地域性和行业特征

小微企业存在的基础是依附在大企业周围,针对大中型企业的需求或是空白市场,提供初级的基础性产品,因此微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有很强的地域性。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是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一部分区域。另外,小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生产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比较薄弱,生产效益和发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2.组织及管理特征

小微企业大多数为家族企业,一般采用个人经营、多人合伙经营的形式。企业生产成本不多,企业的经营者同时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此,小微企业在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家族中如果没有懂得管理的人员,就会造成企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形式相当混乱,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信用评级。

3.缺乏企业文化

小微企业的经营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追求最大的企业利润,对员工的管理非常苛刻,优秀人才一般不会应聘到小微企业工作,造成小微企业的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更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了。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小微企业的特征对其信贷能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下面就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特征进行了总结:

1).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逐渐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逐年增加,在2014年第四季度末的统计资料显示,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近27%,达到了8万多亿元,而大型企业在贷款方面的增长只提高了13%。

2).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的收益较高。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所获得的收益,要高于向大型企业发放贷款取得的收益。商业银行对于优质的大企业客户,通常遵循一般的基准利率,而对于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利率,一般要比基准利率上浮15到30个百分点。

3).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较高。和优质的大中型企业相比,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评估一直维持在一个极高水平,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小微企业融资方式较为单一,需要付出较高的融资成本;第二,小微企业的家族是特点导致企业的资产和经营者的个人资产没有清晰的界限;第三,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模式都不是很规范;第四,小微企业用于贷款抵押的物品价值普遍很低,不容易变现。所以,对小微企业进行信贷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日常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没有建立一套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的评价体系

我国的商业银行针对大中型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方面较为成熟,但是缺失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由于小微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套用商业银行针对大中型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又不符合条件要求,因此,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服务比较谨慎的,往往采取拒绝的态度。

2.对企业贷款风险管理过于轻视现金流

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的评级非常重视财务报表,以此为基础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评估,但忽视了对现金流的研究。企业现金流量能够真切的反映出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评级时,应当重视企业的现金流情况。

3.国际上通用的评价体系应用要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的信贷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借鉴国际上通用的评级体系,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较为成熟,在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是我国有自己的国情,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以此,借鉴国外的评级体系要适时适度。

4.忽视外在因素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

国内商业银行现行的信贷评价模式中,非常重视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对外在因素的影响不够重视。例如微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因素,领导人的综合素质,以及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等。由于微小企业存在一定的行业性、地域性,导致各种评价指标不尽相同。所以,完善现有的企业信贷评级制度,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

三、结语

目前国内的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没有建立牢靠的信贷关系。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在针对微小企业贷款服务上存在的不足,从而为针对微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建议,从而为微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小微企业论文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 市场营销创新 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即企业通过注册、微博,更新企业动态,发起活动和热门话题等行为,达到吸引关注,推广品牌或产品的目的。新浪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末,新浪微博的企业用户就已经达到130565个,这些企业通过微博宣传企业文化、推广企业品牌和产品、解决企业难题、进行客户管理服务等营销活动。

对于中小型企业,微博营销具有操作简便,内容简练,营销成本低,人力需求少等优势。

下面简介一下几种营销理论基础:

病毒式营销理论。又叫口碑营销,信息通过某一点向外扩散,迅速传播、蔓延。

内容营销理论。以图片、文字、动画等介质传达企业相关内容,促进销售。

精准营销理论。即精准定位后的营销,将顾客划分类别,,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达到低成本扩张企业可度量的目的。

品牌营销理论。指企业利用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提升品牌价值,形成品牌效益,培养忠实顾客。

以某企业的微博营销为例:

一、微博营销策略

1.微博品牌营销策略

该企业设定了产品类型和品牌形象标签。微博工作人员解答顾客疑问,转发产品购买体验微博,从而体现产品优势,获得关注和认可。此外,该企业微博还利用现有知名品牌和业内专家口碑来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2.微博促销活动策略

促销可以增加粉丝、提升知名度,给其企业带来利润。

该企业曾运用微博成功策划了一次父亲节营销活动,9天微博转发量近50万,这体现了精准营销和内容营销。这次活动能有如此好的宣传效果原因是活动主题紧跟客户需求。

3.微博客户服务策略

该企业的微博客服主要处理订单投诉和咨询。在官方微博里列举了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微博。客户可以反映建议、商务合作、市场推广和行业交流等。

二、微博营销问题

1.微博内容少且不够活跃

该企业的微博主要为企业资讯和活动信息。缺少互动和亲和力的内容制约了微博营销效果。不引起粉丝浏览关注,产品无法推广。

2.微博活动没有创新

该企业在某次有奖转发后,其他活动缺乏如此反响。原因是没有新意,也没有找到精准的营销对象。这说明企业不紧跟微博用户偏好,营销效果会大打折扣。

3.微博客服不到位

微博评论是企业与客户交流、收集和反馈客户信息最直接的平台。然而,微博客服却并未及时回复留言,放过了口碑营销机会。企业应明白口碑营销需要积累,转发量和粉丝量并不意味着销售量以及公司形象。

三、微博营销建议

1.内容营销提升互动效果

官方微博应多增加产品生活资讯和趣闻的转发,提升趣味性和吸引力。

2.精准营销把握活动方向

企业应把微博营销活动看作是病毒式营销的机遇。通过研究目标客户群体的偏好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获得共鸣和认可。

3.提高微博客服质量,重视病毒式营销

微博客服与粉丝的互动互联,不仅能提升企业形象,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论

本文将中小型B2C电子商务平台和微博营销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利用四种营销理论分析某B2C电子商务企业的微博营销策略,并针对该类型企业微博营销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1.目标市场分析——制定微博营销策略的基础

中小型B2C企业在微博营销前,要进行目标市场分析。充分考虑市场细分,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和产品信息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在微博建立中,通过关注和研究客户的行为特点制定微博品牌营销策略、微博促销活动策略以及微博客户服务策略。

2.丰富的内容——赢得关注的手段

企业应在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发掘消费者偏好和心理,了解当前目标用户的行为特点,从而有计划性地产品信息。企业还可利用社会热点发起微博话题。

3.定期举办互粉有奖转发活动——提升效益的途径

微博转发活动是病毒营销的最佳表现,有奖活动可以通过让微博用户“@多名好友”和互粉的形式来进行品牌推广。企业应在STP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奖品的设置要依据目标客户的需求,制定完善的评奖规则,提高活动的可参与性。

4.积极主动的微客服——塑造良好品牌形象的基石

好的微博客服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口碑,强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企业应当将微博客服作为品牌形象展现的窗口,通过其与消费者的即时交流,达到了解客户需求和偏好、收集客户信息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企业战略论文范文 下一篇:企业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