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标准范文

时间:2023-03-02 09:42:59

小微企业标准

小微企业标准范文第1篇

2013年6月8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朝阳区创建北京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示范城市建设。“朝阳区的区域面积及经济总量,都在全市排在前列。而且我们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安全监管难度较大。将朝阳区列为示范区,是市政府对我们工作的一种督促。”谈及为何被列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北京市朝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刘炳起这样说道。

为了做好标准化创建工作,朝阳区制定了《朝阳区创建北京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方案》,拟定了创建方案与各阶段创建目标。到目前为止,创建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炳起介绍说:“朝阳区面积470.8km2,人口数量约400万。城区面积大、人口聚集、生产经营单位众多,这些都成为朝阳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难点。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开展,使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企业自律有了重要抓手,使安全生产变事后处罚为事前预防、政府职能变监管为服务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提升了朝阳区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截止到2013年底,朝阳区已完成创建达标企业6198家,其中一级企业1家,二级企业20家,三级企业1725家,均已达到创建标准,4452家微型企业实现岗位达标。

有的放矢

2013年,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朝阳区投入11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负担创建工作中专家评审和培训、宣传费用,激励企业开展创建工作。将辖区内的企业划分为不同行业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工作。

刘炳起介绍,针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朝阳区安监局编制了《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表》等5个统计表,并为企业免费发放,鼓励企业自查自报。截至2013年底,全区以加油站为代表的176家危险化学品企业,以及2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完成了标准化创建。

“针对情况更为复杂的服务业企业,我们采取了分解达标任务的方法开展创建工作,进一步细化了工作目标、措施和步骤,将达标任务分解到了街乡和行业主管部门,并分别对各街乡和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如宾馆行业的标准化创建工作由区旅游委分管,物业公司的标准化创建工作由区房管局分管,京客隆超市这类区属国有企业由区国资委负责。”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刘炳起说:“首先,由主管部门亲自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的约束力较强,创建工作能够更顺利地开展。其次,一些行业的安全情况较为复杂,不同岗位情况不同,如物业的维修岗位涉及到有限空间作业。因此,由行业主管部门具体管理,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使得标准化创建能够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更加有的放矢。”

由于朝阳区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流动性强,容易成为事故多发的焦点,因此对小微企业的安全监管更是不容忽视。“小微企业一般不设立专门的安全机构,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都比较薄弱,而且往往在安全生产上不舍得投入,致使事故隐患多。常因电线老化、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小电器等引发火灾等事故。所以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更有现实意义。”刘炳起表示,由于小微企业的标准化创建推行起来比较困难,朝阳区专门制定了《微型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评定标准》等。在《微型企业岗位达标管理手册》中,记者看到针对企业常见的安全问题,明确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用电、消防安全、装修改造及施工现场安全等多项管理制度;细化了配电室值班电工、维修电工、手持电动工具、绞肉机、燃气灶等多项安全操作规程,具体、简明、实用的标准手册对微型企业做好安全管理起到了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另外,朝阳区各街乡、部门也会对照标准,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安全检查,以检查促创建。

追求实效

在采访中,刘炳起感慨:“创建标准化是一个持续改进过程。标准化创建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追求数量不重质量,必须追求实效。”

在评审方面,朝阳区根据报名申请、递交材料、综合评定等程序,从北京市公布的42家二级评审机构中选择了3家有评审工作经验、有健全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的机构作为评审机构,并委托区安全生产协会为评审组织单位,负责对评审机构的管理和评审工作的抽查,确保达标质量。

为加强达标企业安全隐患持续整改的跟踪问效,区安监局还建立了“三本账”,即:企业隐患整改建议台账,企业隐患整治台账,企业隐患督办台账。这“三本帐”填好后,由评审专家提供给企业和安全监管部门各一份,为企业进行改进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也为安监部门检查整改情况提供了有效依据,促进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持续性改进。

为加强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区安监局组织评审专家编写了《朝阳区2013年度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分析报告》,对各街乡、各部门完成任务情况,达标企业行业、规模、等级的分布情况,及企业安全生产各项情况进行了统计,特别是对企业中存在问题较多的8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对下一步标准化创建和政府部门监管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谈到朝阳区今后标准化创建工作计划,刘炳起介绍说,下一步,朝阳区将在摸准企业底数、建立台账的基础上,梳理创建工作经验、案例、标准和标准化有关的文件要求、基本知识等,编写、印发培训教材,对参与创建的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树立典型,发挥带动作用,在各行业领域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向一级和二级标准化企业开展参观学习。

小微企业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工贸企业 安全生产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2004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安监总局以及省市安监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要求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010年,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011年6月,国家安监总局出台了《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湖北省安监局于2011年制定了《湖北省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企业安全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2012年,荆州市安监局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荆安监文〔2012〕85号)。

笔者参与了湖北荆州市小微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本文从基础管理、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安全与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四个方面介绍小微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小微工贸企业生产条件及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一)小微工贸企业生产条件。

小微工贸企业生产条件一般具有如下特点:生产规模较小;生产设备设施比较简陋;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建立或完善。

(二)小微工贸企业危险有害因素。

以纺织企业为例,工贸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危险有害因素:火灾、机械伤害、触电(雷击)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容器爆炸、粉尘危害、噪声和振动危害、高温及低温等。其中以火灾和粉尘危害尤为突出。

二、安全标准化创建流程及评定标准

根据荆安监文〔2012〕85号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流程包括策划准备及制定目标、教育培训、现状梳理、管理文件制修订、实施运行及整改、企业自评、评审申请、外部评审等八个阶段。

小微工贸企业首先成立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标,并根据目标来制定推进方案,分解落实达标建设责任。其次,聘请相关专家对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进行指导,排查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改。第三,企业对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就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进行教育培训,实现全员参与。第四,企业依据评定标准,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自评工作,并着手准备安全标准化评审申请材料,以便根据相关规定申请安全标准化外部评审。

根据湖北省安监局《全省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企业安全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考核评价工作采用资料核对、抽查考核和现场查证的方法进行。安全标准化企业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部级)考核得分不少于900分;二级(省级)考核得分不少于800分;三级(市级)考核得分不少于700分。设备设施安全考评各空项分之和超过400分的,不得评为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超过200分的,不得评为一级安全标准化企业。企业当年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和存在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不得参加考评。

湖北省未出台评定标准的行业,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开展小微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自评、申请、外部评审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监督审核等相关工作。

三、小微工贸企业基础管理标准化创建

在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中,基础管理标准化的创建是小微工贸企业极易忽略也是其非常薄弱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一)建章立制。

1、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应针对自身具体情况,制定或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厂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科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车间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人安全生产责任制等。

2、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或修订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隐患排查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劳保用品发放及使用管理制度、用电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消防器材管理制度等。

3、制定或修订各岗位操作规程。

企业对缺失的制度进行制定,对不完善或陈旧的制度进行修改或更新,并将各种规章制度文件化。

(二)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根据自身情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专家进行安全讲座或培训,组织职工外出参观学习,编写安全教育宣传手册,全员参与学习,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及技能考核,鼓励员工主动学习,使安全教育培训深入人心。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应有记录并进行归档。

安全教育培训的具体形式有:

1、每天班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

2、安全活动日;

3、安全生产会议;

4、各类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班;

5、事故现场会;

6、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及标志;

7、安全文化知识竞赛等。

(三)引进现代安全管理方法。

采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如5S安全管理方法、安全检查表管理法等。

1、“5S”安全管理方法。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个项目。

整理即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整顿即必需品依规定定位、定方法摆放整齐有序,明确标示。清扫即清除现场内的脏污、清除作业区域的物料垃圾。将工作场所的污垢去除,可使危险发生源更容易发现,清洁即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素养即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每个人都成为有安全素养的人。

5S管理方法非常适合小微工贸企业的管理,其实施成本低,技术难度不高,但安全成效和经济收益高,也易为小微工贸企业所接受。

2、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现系统以及设备、机器装置和操作管理、工艺、组织措施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列成表格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主要包括四个操作步骤: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数据资料;选择或编制安全检查表;现场检查评价;编写评价结果分析。

安全检查表法简单易懂,操作性强,但编制安全检查表的工作量及难度较大,检查表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编制者的知识水平及经验积累,也会影响到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四、小微工贸企业设备设施安全标准化创建

设备设施安全标准化创建是标准化创建中的重要的硬件环节,小微工贸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基础管理比较薄弱,设备设施比较陈旧。以纺织厂为例,在设备设施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中,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

1、消防器材不得超过年检有效期,应及时更新;

2、登高梯台底部应有自锁装置,直梯应有安全护笼和防滑装置;

3、车间照明等应用防爆电器,接地装置应有年检报告;

4、旋转导轨应有自锁装置;

5、仓库不得过量或杂乱堆放,应防止自燃;

6、配电房应有防止动物进入的设施;

7、变压器应有绝缘年检报告;

8、高空作业应有护栏和审批报告;完善企业临时电线审批制度;

9、完善标识标牌;

10、厂内车辆应及时检验,驾驶员不得无证上岗;

11、电器不应使用临时电源;

12、电源应设置护栏;

13、其它。

五、小微工贸企业作业环境安全与职业健康标准化创建

作业环境安全与职业健康保障创建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及环境的良好状态,是安全标准化创建中的重要环节。在创建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完善安全通道的布置,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2、作业人员应依工种佩戴标准且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尘口罩、安全帽、绝缘手套等;

3、应完善防尘防毒设施,如防泄漏、防二次扬尘措施;

4、应有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报告,应有员工体检报告,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等;

5、其它。

六、小微工贸企业安全文化标准化创建

安全文化是安全标准化创建中的重要部分,它代表了企业的软实力,体现了企业的精神面貌,并能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有序地进行,保障企业持续和谐地发展。

小微工贸企业的安全文化依据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进行建设。大至安全承诺、安全理念,小至安全教育活动、行为激励、安全事务参与等,都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基于小微工贸企业规模小、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特点,可采取如下措施:

1、人手一本简单易懂的《安全标准化通用手册》;

2、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月活动和亲情教育活动;

3、制作标语、宣传栏、创办微型内部刊物等;

4、以讲课、会议、座谈、演练、参观展览、看录像、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员工的安全素养等。

七、结语

小微工贸企业总体呈现数量多且不规范的特点,因此小微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的创建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不仅需要安监部门的监督和推进,更需要小微工贸企业提升安全意识并积极地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

本文针对小微工贸企业的特点,分析了小微工贸企业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根据国家、湖北省的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从基础管理、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安全与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实效性的具体建议。这些建议的提出,既考虑到了小微工贸企业的实际条件,又能确实提升小微工贸企业的安全标准化水平,且易为小微工贸企业接受并进行整改落实,从而使小微工贸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胡章地,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窦宇雄,董强,胡文军,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胡雅文,湖北虎渡河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马西员. 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中国钨业, 2003, (3).

[2]赵景华.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初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9).

[3]张瑞艳,陈璐,闫浩春,张雪中,赵敦. 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建材科技, 2011, (6).

小微企业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企业;税收优惠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23日

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要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的税制,降低小微企业税收负担。企业所得税优惠适用的“小型微利企业”概念,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11]17号)中“小微企业”和“小企业”是不同的概念,其认定标准不尽相同。

一、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小型微利企业”认定

财税[2011]4号文件所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符合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51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等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就工业企业而言,可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在具体细节指标操作上,国税函[2008]251号文件及财税[2009]69号文件规定,“从业人数”按企业全年平均从业人数计算,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资产总额”按企业年初和年末的资产总额平均计算,“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按企业全年月平均值确定,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同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不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650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规定,非居民和核定征收企业不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

二、行业划分中的“小微企业”认定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确定各行业划型标准并据此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以工业企业为例。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小企业”认定

《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11]17号)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全面实施,有条件的小企业,也可以提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对“小企业”的界定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同时满足不承担社会公众责任、经营规模较小、既不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三个条件的企业(即小企业)。其中准则所称经营规模较小,指符合国务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规定的小企业标准或微型企业标准。为此,《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关于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财会[2011]20号)从税收的角度提出,鼓励小企业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有条件的小企业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税务机关要积极引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建账核算,对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小企业要及时调整征收方式,对其实行查账征收,符合条件的可以依法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低税率等优惠政策。

四、税收优惠政策适用分析

(一)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领域。目前,国家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体现于如下两个层面的规定:一是对其年应纳税所得额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如果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但从上述“小微企业”、“小企业”与“小型微利企业”认定上看,“小微企业”仅是按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三项标准进行行业划分,“小企业”除符合“小微企业”的条件外,还存在其他条件的制约,而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认定不仅存在资产总额、从业人员的限制,而且还存在行业限制、年应纳税所得、所得税征收方式、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等方面制约,两者存在着冲突与交叉。简而言之,就是“小微企业”、“小企业”只有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才能成为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微企业”。

(二)流转税优惠政策领域。

1、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与小微企业划分。按照现行税收政策,小微企业划分的行业中,涉及增值税的主要是工业、批发业和零售业。对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地区,还包括了交通运输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值税实施细则》: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除此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标准为50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增值税实施细则》中标准与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中的“工业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批发业1,000万元以下、零售业1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标准相差甚远,其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应该是微型企业。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地区,应税现代服务业中,涉及的几个行业,在现行中小企业划分中,“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200万~3,000万是小型企业,200万以下是微型企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50万~1,000万是小型企业,50万以下是微型企业。”可见,营改增的试点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不仅含有微型企业,还含有部分小型企业。

2、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适用范围有限。虽然自2011年11月1日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大幅度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增值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而那些不能达到起征点的小微企业却仍然不能适用该项税收优惠政策,这实际上造成了新的税负不公。

小微企业标准范文第4篇

一、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企业治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通过合理处理企业财务管理,确保企业整体经营发展状况。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标准,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适应企业综合发展的体制,逐步改变财务管理模式标准,方便小微企业依照经营特点,完成企业综合管理。小微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综合经济的稳定发展,通过促进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营发展效益。财务管理对于小微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的微观化越来越重要。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经济发展稳定性,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资本运作标准,通过有效规划企业财务管理关系,不断提升企业生产经济运营标准,实现小微企业综合效益的有效提升。

二、小微企业经营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小微企业因主要由经营者直接管理,经营者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知识,造成企业财务规范管理不严格,企业财务管理的法规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没有规律的制度可以遵循,这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体现是企业财务没有定期的财务报表,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有效的账务户头,财务管理结算由个人完成,没有审计管理监督人员;钱与帐组合管理,没有健全的分工分配标准;这些不合理的财务管理问题,造成企业会计制度出现严重的缺陷;违法违规行为、假发票问题严重。老旧的财务管理方式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标准,造成财务经营无法进行有效的分配。

(二)现金账款管理混乱小微企业的现金管理体系不规范,对企业账务没有合理的协调标准。企业常常会出现现金闲置或现金不足的问题,影响企业生产产品的经营投资。微小企业一般主要采用现金交易为主,企业管理者对市场经济发展标准没有合理的把握,按照资金意愿对现金进行支配管理,影响企业的现金投资管理。微小企业之间竞争压力增加,许多小微企业为了有效提高市场占有份额,采用信贷方式增加产品销售资金,造成企业财务账务款增加,坏账率增大,企业财务风险增大,造成企业金融风险增加。

(三)财务管理意识不足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般只关注企业的经营生产发展,对企业财务的管理没有合理的培训管理标准。企业领导不参与市场金融会议发展,造成企业对金融标准不理解。在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是主要的发展模式,财务管理主要以集中式的管理。小微企业的利益利润不高,在企业经营结算过程中,财务管理主要依照企业领导意愿完成。利用利用企业经营财务管理标准,对企业财务做假账,隐藏各种真实的收入,实现主观性的偷税漏税。通过提高企业收入标准,小微企业对财务账务进行混乱处理,许多数据存在不真实的现象。企业有些财务数据是为了应付企业的工商检查,缺乏长期的管理标准。

三、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小微企业需要严格的建立财务管理制度,通过规范企业职位标准,分离企业财务内部的各部分管控,对企业投资、采购、领取、销售进行严谨流程化管理,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财务投资现金管理的稳定性,提高企业财务账务规划管理,确保小微企业现金账务支配合理有效。定期对企业实物库存进行清查、整理、核算。将相关账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应收账款标准,及时进行账款检查分析,提高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加强现金账务的管理加强小微企业现金账务的管理,对企业内部进行协调分析。通过规划闲置资金完善企业投资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标准。小微企业一般采用现金交易,对每一项现金交易进行记录,确定市场标准的投资效果。依照现金支配管理,预测有效企业现金投资标准,提升小微企业的现金投资交易竞争力,提高信用现金的销售,降低坏账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金融现金财务的规划管理。

(三)完善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小微企业的管理经理就是企业老板,是企业的直接管理人,是企业法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有企业领导任命,财务管理人员不清楚企业的内部财务情况,对企业融资和整体金融管理没有合理的认识,这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小微企业应当按照企业政府管理标准通过金融机构组建合理的税务管理部门,通过对企业内部小微企业的有效培训,加强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小微企业财务金融规范,提高企业金融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督管理,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四)建立企业销售管理体系依照企业经营销售管理标准,对微小企业进行稳定化发展经营,通过建立完整的销售管理机制,确保资金投资、融资、经营发展标准,确保销售管理机制的管理流程,依照信用标准对企业财务进行规划,加强企业管理方面的信贷标准,保证企业政策水平,确保企业财务分析政策水平,加强企业销售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五)拓展企业的财务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加强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扶持小微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保准。通过鼓励企业向银行进行正规的贷款,建立合理的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有效开发企业的贷款能力,确保企业务资金的服务标准,逐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确保企业投资管理标注,完成对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管理。1、建立合理的金融发展体系标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意识。依照企业银行金融服务管理标准,对企业各个行业的抵押贷款进行分析,明确银行小型企业的发展特点。通过有效信息评估,分析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标准。根据小微企业的贷款发展标准,对企业发展进行评估限定,加强审批管理的高效性,构建小微企业的贷款管理服务过程。通过资金结算管理,加强汇款财务管理模式,实现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管理体系形式。2、建立专门金融管理机构。依照小微企业的自身发展标准条件,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标准进行分析,促进小微企业的资产发展标准,通过不断提升小微企业的市场,分析有效预防企业风险的基础标准,从而提高小微企业的金融账款监督管理,依照专项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改进小微企业的金融管理机构。3、拓展融资渠道。我国财务政策管理规定中表明,小微企业可以通过金融行业股票进行金融融资管理。小微企业与大型规模企业的融资待遇标准相同。通过政府协调规划,加强小微企业的商业融资信贷管理标准,通过降低资金需求量,加强我国企业的正规化融资,降低银行对企业融资的垄断避雷,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模式,保证小微企业的资本融资运作。

(六)规划企业投资策略在经济发展市场中,依照企业市场环境标准,对小微企业进行市场评估,分析企业市场环境条件下,有效投资标准。从生产产品的研发、市场经营标准的分析、市场竞争力水平、企业定位等多项方面进行综合素质调查和分析,研究企业全面的优势,分析企业的短处,提高企业自身中的管理。通过有效投资保准,对企业进行综合经营规划监督管理。对企业自身优势、劣势进行分析,确定企业投资标准,依照企业有效监管范围,对企业进行综合分配资金,分配使用。

综上所述,小微企业的管理中,财务管理制度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财务的经营管理水平。良好地财务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竞争管理地位,加强企业自身财务经营发展标准,促进小微企业在市场经营发展中的稳定发展。加强财务管理,提升小微企业的融资和投资的准确性,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有效稳定的提高,有利于小微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提升自身品质。

小微企业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微企业 政府扶持 政府采购

中图分类号 F8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2)04-0067-04

小微企业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石,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力量,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决定了比大中企业更需要财税金融支持。对小微企业予以税收及其他财政措施扶持,更能够激励私人资本投资,促进就业,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对小微企业予以财税金融支持,也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本文结合小微企业经营中存在困难,阐述了财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必要性,并针对现行政策的不足,提出较为可行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财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理论基础

政府的税收政策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大于对大中企业的影响,对小微企业所产生的税收效应大于对大中企业的影响,这可以用福利经济学理论及税收效应理论来阐明。

英国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将功利主义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运用于经济学当中,提出,社会总福利即GDP是社会中所有人福利的加总,而个人福利是个人从消费各种商品和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直接取决于个人的收入和财富。该理论基于三个核心假设:一是个人福利可以用基数的形式进行衡量,收入和财富越多的人,福利也就越大;二是如果受益者在充分补偿受损者以后,还能够有所剩余,那么这种政策就是符合公共利益的,这实质上就是社会总福利的增加;三是不同人的福利可以加总,得出社会总福利。所得税制度就是基于这一假设实现的。庇古提出“收入从较富裕者转移给具有类似气质的较贫困者,必定会使满足的总和增加,因为它以牺牲较弱的需求而满足了较强的需求。”由此我们可以推出,税收扶持对小微企业意义更大,对小微企业税收扶持相对于对大中企业税收优惠,会发挥出更好的税收效应,就社会总福利分析,会使社会总福利增加。

再从政府征税对企业经济效应分析,征税一般会产生替代效应。政府征收企业所得税,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因此而减低了投资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就会导致其减少投资,就会发生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二、政府税收扶持小微企业的现实需求

1 小微企业成长中的需求。企业总是经过起步、成长到成熟发展,大中型企业一般是从小规模发展而来,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进入成熟发展期,而小微企业大多处于创业期,起步期是最为艰难的时期,产品有待推广,技术有待完善,资金不够雄厚,与现存的成熟企业相比,竞争处于劣势。此外,受制于产业结构与分工,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一方面,小微企业的分工协作较少,单个企业的经营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也难以从大中企业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

2 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生产成本提高。除了自身的弱势以外,目前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小微企业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通胀的压力无法转嫁,小微企业经营更加困难。2011年11月,生产经营成本持续升高,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原油购进价格指数上涨24.5%,煤、油等动力燃料价格同比上涨10%。在通胀背景下,小微企业成本增加是一个长期趋势。由于小微企业在市场定价方面缺少话语权,上升的成本又无法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嫁,或者转嫁数额远远小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小微企业普遍陷入生存困境。

3 劳动力成本加大,利润空间受挤压。小微企业还必须面对劳动力成本提高的环境。2010年,有30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2011年全国又有24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全国27个省份了2011年度工资指导线,增幅多在14%以上。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最低工资分别达到1160元、1280元、1300元和1310元,中部省份如安徽、河北分别达到1010元和1100元,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最低工资也大多达到800元以上,在如此工资标准下小微企业劳动力成本负担沉重。

三、扶持小微企业的财税政策选择

(一)放宽小微企业口径标准,扩大小微企业的范围,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国家的财税扶持

我国目前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口径偏小,而且2011年,国家颁布的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微企业标准与企业所得税法中小型微利企业划分不同,企业所得税中使用的是小型微利企业,除了规模标准因素以外,突出以实际盈利作为标准予以税收优惠,《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微企业的标准口径小于企业所得税法中对小微企业标准口径。以工业企业为例,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小微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20人以上是小型企业,20人以下是微型企业,人数标准远远低于所得税法中规定的标准;从营业收入上比较,营业收入300万以上是小型,300万以下是微型;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如果按国家规定一般行业的盈利率10%计算,那么年度营业收入就超过300万。既然国家的税收扶持主要通过企业所得税来实施,建议国家借鉴发达国家对小微企业划分标准,对小微企业有关标准进行修订,扩大小微企业标准口径,且与企业所得税法口径一致,让更多企业享受小微企业的税收扶持。

(二)加大税收扶持力度且使税收优惠制度长期化

2012年2月,国家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将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底。国家这些最新的规定,体现出对小型微利企业扶持,给小微企业较为实际的税收优惠,但这些政策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税收优惠措施没有根据企业创建与发展形成完整的扶持体系;二是国家出台的这些税收优惠措施是短期的不是长效的税收制度。本文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

1 根据小微企业成长周期制定全面的税收扶持制度

小微企业创建阶段。创建阶段小微企业在资金、产品打开销路方面最为困难,生产成本高,容易亏损,政府具体的税收扶持可以通过:第一,提高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建议增值税中销售货物的起征点由月销售额5000提高到20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由月销售额5000元提高到20000元;将按次纳税的起征点每次(日)由300元提高到500元;营业税起征点月营业额由5000元提高到20000元。第二,针对小微企业创办阶段成本高、利润空间小的状况,地方政府对刚创办的小微企业,从创办起,免除三年企业所得税,第四年、第五年享受所得税减半政策。

小微企业成长阶段。该阶段是企业自主研发最旺盛的时期,企业需要购买大量的先进设备,同时必须引进大量的科技人才。政府的税收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第一,所得税方面,在2006年2月国家颁布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基础上,针对小微企业发生的研发费可以做出进一步调整。我国目前研发费可以向后结转5年,建议对小微企业税收制度中研发费用的结转可改为往回追溯3年,往后顺延7年。第二,建议我国目前实行的单位在30万元以上的研发所用的仪器设备费,采用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改为根据企业选择折旧方法,允许发生当年全部在税前扣除。第三,提高个人技术转让收入扣除比例。小微企业中,很多专利专有技术来自个人创新,就我国个人所得税而言,目前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对个人转让专利、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等特许权的所得适用税率以及扣除标准同劳务报酬、财产租赁所得相同;从高技术企业获得投资分红等没有扣除,这些措施显然不利于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应调整为:对个人转让的技术收入按收入额的40%两倍于劳动报酬、财产租赁的扣除比例征税个人所得税;从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分红等收入因先征过企业所得税所以免于征收,以激励小微企业技术创新。

小微企业进入成熟期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企业盈利增加,企业也有能力增加自身积累,将盈余转化为资本,同时企业开始了二次创业,实行从规模、管理到技术的蜕变,企业要进行这种蜕变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国家对小微企业最好的税收扶持政策就是再投资抵免政策。对小微企业前期税后利润再投资的部分,按投资金额及所属年度已纳税额给予全部退税,激发小微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2 实行对小微企业税收扶持的长效税收制度

目前国家出台的有关对小微企业税收扶持政策有时间节点,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至2015年底,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将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底。这些政策有一定的时效性,不能满足小微企业对政府长期税收扶持的需要。建议修改企业所得税及其他税种法律条例,将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扶持在相关税种优惠中明确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形成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具有长效的法律效力。

(三)缩小财政直接投资规模,发挥财政支持小微企业政策效益

财政补贴是政府支持小微企业的又一种重要渠道,近些年,政府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改革发展。199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截至2010年累计安排139.5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2000年设立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到2009年,中央财政累计拨付87.5亿元支持了21.2万户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后,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扩大资金规模;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达109亿元;2012年2月,国家决定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创小型微型企业。从财政政策沿革看,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增大,特别是2012年,明确规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初创小微企业,突显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从另一个方面看,资金使用较分散、使用重点不突出,项目管理透明度有待提高,导致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不够,整体效益不明显。各类涉及小微企业的政策和资金分别在多个政府部门管理,形不成合力,导致财政政策整体效果差,同时,财政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的方式主要是无偿资助,通过具体项目申报、评审获得支持,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出现重立项和资金分配,轻管理和绩效,特别是目前一些支持小微企业的项目实行全国统一申报评审,既脱离各地发展的实际,又加大了成本,在评审过程中容易出现寻租行为,滋生腐败。因此,本文建议,缩小财政资金的直接支持规模,代之以更为公平的税收扶持。就目前财政支持来看,应统筹整合支持小微企业的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将分散的、针对性不强的以及不适应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严格项目评审程序,增加透明度,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实施,制定可行的考核体系,客观地评价资金使用效益,对资金使用效果差、偏离项目的资金使用政府停止对其扶持。

(四)降低政府采购小微企业准入门槛,鼓励小微企业自主创新

小微企业标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银行 小微企业 名单制营销 必要性

近年来,小微企业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为了促进本行小微企业集群式客户的户数增长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提高本行的区域内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度和客户的综合回报力度,商业银行纷纷由单户、点式的传统营销理念转向批量化营销,大力推广小微企业名单制特色化的批量营销管理模式,通过名单制营销快速抢占市场、提高营销效率,从而全面提升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所谓名单制营销,指商业银行的各分支机构在总行的指导下,广泛收集信息、建立目标客户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实施择优和精准营销,并对营销效果进行考核评价的全流程营销的创新手段。目前,名单制营销已成为银行提高对目标小微企业客户的吸引力和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推行小微企业名单制营销模式对于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必要性逐渐增强。

一、破解小微企业界定及分类标准不明确难题

现阶段,我国已有的小微企业界定及分类标准,为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各级政府对小微企业融资制定扶持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但由于界定标准的不统一,分类方法的不合理,使得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监管机构数据统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问题。

现在对小微企业最为普遍的界定是按照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及财政部研究制定的《小微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和银监会在2007年下发的《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

“规定”主要通过考察企业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从业人员指标界定小微企业,且只要有一项指标未满足要求即可进行小微企业认定。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许多企业的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已经超过指标上限,但企业方面为获得小微企业的专项信贷优惠和政策扶持,商业银行为迅速占领区域内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双方人为对从业人员人数进行调整,使得授信企业未能同时满足多项指标,从而被认定为小微企业的情况普遍可见。

“意见”主要通过考察企业的授信总额、资产总额和销售总额指标界定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多为私人绝对控制的有限责任公司、独资企业等,企业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主要为自然人,由于“意见”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授信总额,且并未将企业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申请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纳入统计口径,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商业银行只根据企业现有贷款余额进行其规模界定,忽略了授信企业在整个银行信贷统计中分别以企业名义和个人名义申请银行贷款余额的累加,存在单户超过授信总额规定也被认定为小微企业的情况。

“规定”和“意见”在全国采用了统一的分类界定指标体系和数据要求,忽略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之间的差异性,存在东部企业各指标普遍超高,而中西部企业更容易达到相关标准,从而获得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和政策扶持。

通过实行小微企业名单制营销模式,可以有效改变小微企业分类界定标准不统一、分类界定方法未充分体现标准的科学性及分类模糊不清导致小微企业融资低效等问题。

二、转变小微企业客户营销模式的有效途径

目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业务的市场基础不够扎实,客户基础相对薄弱,由于小微企业业务的单笔授信金额和利润相对较低,如果仍旧采取以往对大型客户“一对一”的单一营销方式,会大幅降低客户经理的工作效率,增加商业银行的营销成本。

小微企业名单制营销模式重点在于对优质小微企业集群客户的业务拓展,通过客户群体行业性、地域性、经营模式等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入围标准,进行“一对多”的批量开发,一次营销,批量授信客户叙做,为同类型企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授信服务方案,能够迅速增加本行优质小微企业客户数,夯实客户基础,大幅提高本行在区域内的市场份额。

由“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不仅是营销模式的转变,更是增强了商业银行对于集群性小微企业的营销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是推动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适应小微企业市场竞争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目前,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已经由单个企业实力的竞争主编转变为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一方面,资金的占用已经延伸至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企业,对于上下游企业的管理已经成为核心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供应链、产业集群、专业化市场和企业协会的竞争优势逐渐凸显,抱团发展和抱团融资已经成为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模式。

小微企业名单制营销模式主要包括针对上下游供应链的“线性”客户的名单制营销和针对专业市场、协会商会类客户的“块状”客户的名单制营销。名单制营销模式顺应了小微企业市场竞争模式的转变,为商业银行迅速发展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占领小微企业市场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思路,是商业银行适应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形势转变的一种营销模式的创新。

四、预防小微企业联保圈的“蝴蝶效应”

在批量化营销小微企业群体时,众多金融机构纷纷采取“大数法则”原理,对于产业链、集群性、商会和协会类小微企业大量给予以联保作为担保方式的融资,而忽略了对授信企业的贸易背景真实性、融资额度合理性、担保能力有效性等环节的调查和测算,致使联保圈危机凸显。而商业银行推行小微企业名单制营销和管理的新路径,针对本地优质产业和支柱型企业产业链客户进行筛选,防止跨行业批量授信,全面规避和化解联保圈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可通过与政府、核心企业、商会协会和担保机构合作,搭建四大营销平台,利用合作机构的储备,批量获取小微企业客户名单,并且组织客户经理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掌握客户所属行业、股权结构、经营年限、企业征信记录以及实际控制人从业经历和信用记录、上下游客户稳定性等定性指标,以及企业的资产总额、应收账款、存货、短期借款、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以及流动资产周转天数等定量指标,建立小微企业客户基础数据库,将调查收集的客户信息资料纳入小微企业客户基础数据库进行管理,作为商业银行开展对本地小微企业客户营销的重要基础资料。

小微企业标准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 小微企业 所得税 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法定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迈向民富国强之路的可靠保障,与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发挥市场活力关系密切。用发展的眼光看,今日的小微企业其中就有未来的商坛巨擘,这也是有活力的市场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体量小,社会支持力量欠缺等原因,导致小微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一遇“经济寒流”就“伤风感冒”。目前市场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原材料价格起伏,融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小微企业中相当一部分面临生存困境,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生产领域,很多小微企业难以为继,甚至在某些地域出现“倒闭潮”,直接影响到当地社会稳定和发展。因此,帮助小微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稳定就业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民众对社会发展信心与希望的重要保障。本文拟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其进行效应分析,并提出完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应采取的举措。

一、正确理解小微企业

1.行业分类中的“小微企业”标准。工信部2011年下发文件《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中明确规定以资产总额、企业从业人数、营业收入等指标作为划分中小微型企业类型的依据,根据所属行业类型确立了中小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以零售业为例,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税收征管中的“小微企业”标准。小微企业标准见《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在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的前提下(1)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2)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财政部、国税总局2014年4月8日和4月18日相继财税[2014]34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3号,为加大扶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力度,税收优惠政策惠及应纳税额不超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综上所述,税收征管中规定的“小微企业”概念与工信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规定的“小微企业”概念不尽相同,其认定标准也相差较大。

本文所讨论小微企业对应概念及划分标准主要依《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

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的意义及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结构组成中,企业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和微型四类企业。而其中“小微”企业在市场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抗风险能力较差,虽然存在以上诸多问题,但在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过程中却发挥了巨大作用。

1.小微企业是增加就业机会的主渠道。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及城镇化发展就业问题中小微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具有创办门槛较低,使用的资源少,环境适应性强等天然优势,再加上小微企业数量基数大,覆盖面广的特性使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

2.小微企业具有高度创新活力。基于提高资本利用率、规避经营风险等原因,大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现有技术成果和经营模式,与此相比,小微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将更多精力投入新产品研发、创新经营模式上来,这也注定小微企业的创新力度及迫切性远高于大中型企业。

小微企业具有以上优点及重大贡献,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经济运行面临新的挑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原材料价格起伏,融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小微企业中相当一部分面临生存困境,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生产领域,很多小微企业难以为继,甚至在某些地域出现“倒闭潮”,直接影响到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稳定就业及内需,更重要的是维护市场经济的活力与多元化发展,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希望。小微企业的弱点决定了其比大中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这也正体现了政府加快出台扶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必要性。

三、 当前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不足

1.税收优惠政策缺少普遍性。 我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单纯从税率及减免税方面直接着手,这样优惠范围就仅限于当年取得收益的企业,而忽视了企业经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其中的各项投资无法合理分期抵免,造成不同类型企业之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公平现象,不利于小微企业长久健康发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起步难的问题。

2.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成体系。我国针对小微企业已经陆续出台众多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大多零散见于各项部门条文及补充规定,政出多门,虽便于政策及时调整但随意性较大,缺少稳定性,也给纳税人在政策遵守及税务机关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带来困难,严重影响了税收相关部门工作的严肃性。

3.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重要性认识不足。其一,小微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较小,经营者往往只关注眼前经营收入而很较好把握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纳税遵从成本较高带来的问题就是虚列支出、账目不清。其二,有些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征管质量不高、税法宣传力度不大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能减不减、能免未免,没有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四、完善我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1.税收优惠政策应该更加公平合理。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导致所在区域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比例及对税收优惠政策的需求程度差异较大。首先,应该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确立当地小微企业标准,从而实现政策享受实质上的公平。其次应当根据区域小微企业的需求制定有差异的税收优惠政策,使政策落到实处,帮扶到位。例如,在财税〔2014〕34号中规定的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范围界限为该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以10万元(含10万元),这一标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许会惠及相当一大部分企业的,是这些企业实实在在得到好处,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但是这一标准适用在东部沿海大城市,相当一部分企业也许只会觉得“聊胜于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得到有效帮扶。

2.方便小微企业增加投资及资金流入。因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小微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的困境,这也直接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这就要求税收优惠政策应当有针对性的帮助小微企业增加自有资金、引导外部资金流入。首先要鼓励小微企业将企业盈利再投资,不断壮大企业经营规模,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制定利润再投入的免税政策,将投入部分在计算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直接扣除或者采取退税方式返还盈利再投资部分已经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其次要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入方向,使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不再处于弱势地位。对于投资小微企业产生的收益在计算企业应纳税额时应当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减免,增强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社会团体等投资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3.对于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要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在我国企业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也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保障和晴雨表,目前我国单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长期受到忽视。应当加大对该类企业的扶持力度,是企业轻装简行,跟上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减少该类企业在经济转型中的阵痛和风险。

4.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应当帮助企业引进人才。除去融资难、税负重等问题,小微企业在引进人才方面同样存在现实困难,为了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一方面要减少小微企业吸引人才成本,提高小微企业对人才吸引力。对于吸纳大学生、专项技能工种就业的小微企业,应当给予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小微企业工资薪金支出压力,留住人才,帮助企业发展。同时对于生产经营中人才的专项培训所产生的培训费用应当允许小微企业超标准据实扣除,为企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

小微企业标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金融;市场

一、小微企业市场构成主体

(一)小微企业的分类标准。(1)国际视角。世界银行对于企业的分类为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其分类基础为根据企业的员工人数、销售额和资产情况。美国选取员工人数和销售额两个指标,将销售额低于200万、员工人数小于10人的企业定义为微型企业。规模略大,销售额达到200万到500万、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上50人以下则为小型企业。美国小微企业众多,遍布各行各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中的零售业、事务所等,且小微企业在美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日本根据企业的不同产业类别界定微型企业,充分考虑产业特点,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等均有不同的标准。欧洲对于小微企业亦有不同的界定,同样是9人以下的企业,法国称其为特小企业,而欧盟则认定其为非常小企业,参考西班牙的标准,则为微型企业。(2)国内视角。2001年国内颁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由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同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以及微型,其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合称为小微企业。

(二)我国小微企业分析。我国企业就成以上为小微企业,2011年已经达到企业总数的95%。小微企业凝聚了我国基层经济体系中最充满活力和影响力的力量,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小微企业贡献我国税收量一半以上,对GDP的贡献更是达到六成之多。

(三)小微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我国小微企业迅速成长,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可以与大型企业相较的力量,构成我国企业体的两极。通过企业并购的手段,我国企业规模围绕制造业、商贸业不断扩大,向着更大型的企业格局方向发展。小微企业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灵活性,其在环境适应方面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加之小微企业运行所需资源需求较少,其弹性大、灵活性强的优势在解决就业方面更是优于大中型企业。大规模的小微企业贡献巨大的GDP,对家庭发展、区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均有显著作用和贡献。

二、小微企业市场群体特征

(一)经营管理相对不规范。管理方面,小微企业组织形式缺乏规范性,管理缺乏具体性;薪资方面,小微企业以熟人员工为主,大多数就近就简就业,在薪资上缺乏完善和规范的制度;财务上,小微企业大多缺乏专业的财务工作者,管理不科学,对财务理解表面化;资产方面,小微企业资产管理较为模糊,企业主就个人资产、企业资产普遍没有明确区分,企业资产缺乏独立性;规章制度方面,小微企业的管理不完善,治理方式较为单一;生产方面,小微大多企业店厂一体化,总之,小微企业在资产管理、财务经营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二)集群化发展。发展趋势上,小微企业趋向于集群化发展,商业圈是小微企业的重要发展场所。借助于商业圈人口密集、小微企业较多的优势,企业在此建立渠道,实现高效销售,有效降低成本,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总之,集群化可以提高小微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降低企业生存成本,应对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

(三)行业难以选择。小微企业数量庞大,通过多年发展,迈出服装制造业、加工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开始大量涉及高新技术、信息资讯、新兴产业,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经济体系的所有行业。小微企业的壮大和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我国的实体经济结构。

(四)政策支持难以落实到位。我国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成立以许多专门机构,以知道地方小微企业或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小微企业发展迅速,许多政策制度相对滞后,有时甚至会限制小微企业的发展。不仅企业在快速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陈旧的政策难以起到实际支持的作用。

三、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市场的需求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并未受到国有银行的重视,如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巨大潜力需求逐渐被商业银行发掘,并正在研发符合小微企业及小微企业主的金融服务。我国4200万户小微企业,在融资服务、结算服务、财富增值及管理服务方面存在大量需求之外,在各个阶段还存在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可以预见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市场前景广阔。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己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共识。因此,商业银行突围小微企业市场,必然面临很多挑战。

参考文献:

小微企业标准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 企业划分 特点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不断发展和壮大。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微型企业已经突破10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中小微型已经上升成为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微企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增长、促进科技创新、接纳员工就业、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源远流长,追随历史,不同时期对中小微企业有着不同的界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小微企业也具有不同的特点。研究中小微企业的特点,对充分认识中小微企业,发挥中小微企业的作用,推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1 中小微企业的划分

关于中小微企业的划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界定两种方法。定性划分一般从企业质量和地位两方面进行划分;定量划分主要从规模定量进行划分。

所谓中小微企业,主要是与所处市场体系中同行业的大企业相比,资产规模、人员规模和经营规模都明显较小,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集中程度比较低的经济单位。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先后经过多次调整。1999年国家对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进行修订,按照企业年销售额和资产额将其划分为特大、大、中、小四个级别。2003年,国家颁布了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在这个规定中,是先确定大企业的标准,然后按照惯性思维将不属于大企业范围的企业统称为中小企业。

2009年我国又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细化,增加了微型企业的规定。微型企业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本次方案细划为16个行业,并对各行业分别制定了划型标准。

2 中小微企业的特点

2.1 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涉足领域广泛。由于资源投入要求少,易于创建,中小微企业无论在单个行业还是在整体产业中都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范围,几乎覆盖了机械加工制造、建筑业、运输业及服务行业等,尤其集中在一般的加工制造、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等行业。

2.2 中小微企业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一般来讲,中小微企业由于筹措资金相对困难,因此生产规模扩张较慢,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在生产品种、质量、标准化程度和技术含量方面都处于弱势。

2.3 中小微企业产品类别单一,没有形成品牌产品。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按订单制造,生产产品类型单一,生产的产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或是有的企业虽然有了自己的品牌,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原因还没有为社会大众认认可,企业品牌效应没有真正形成。

2.4 中小微企业组织形式多样,企业管理的组织层次少,经营灵活。由于中小微企业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体制,企业管理的组织层次少,进入市场比较容易,适应性强,同时可以依据市场变化的情况较快地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从而达到快速适应市场需要的灵活机制。

2.5 中小微企业管理水平落后。这主要反应在中小微企业主上,虽然部分中小微企业家有着丰富的实践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导致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往往会由于企业领导的判断失误,使企业陷入危机与困境中。

2.6 中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这些企业资金投入小、技术含量低、工序简单,适合中小微企业的进入。

2.7 中小微企业人员缺乏,人才流动快。中小微企业由于不具备培养人才的长线条件,加上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和规范的员工招聘、录取、培训、考核、升迁和辞退等规章制度,而往往是凭管理者的经验和主观臆断,随意性较大,感情大于理智,很难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到企业。

2.8 中小微企业政策与信息不畅通。由于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有限,精力又主要集中在市场上,没有专门的机构去研究和注意新的政策动向,致使中小微企业政策与信息不畅通。

2.9 中小微企业缺少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往往是提高企业软实力的主要方面,而恰恰软实力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贡献很难量化,很难真正引起中小微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综上所述,虽然每个时期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分类是不同的,但中小微企业以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独特的经营理念,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微企业已经遍布到我国产业与行业的各个领域,其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凌萍.论中小企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J].现代商贸工业.2012,4.

[2]李春播,白海琦.产业集群视角下中心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1,5.

小微企业标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管

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而且分布较广,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这也使其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再加之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风险管理十全薄弱。部分家族作坊式的企业更是缺陷有效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一时发生事故,则会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需要针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确保小微企业安全、健康的发展。

1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小微企业普及存在着技术装备落后、人员不足、安全意识差的问题,这已成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目前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部分小微企业责任人安全生产工作只落实在嘴上,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工作中,在安全生产上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安全生产重视度不够,不仅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而且在安全投入上较少,部分企业没有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即使设置了,通常也是兼职或是由自己家人兼任,对于安全堆积、安全制度及安全常识缺乏了解,一旦发生风险,往往无所事从。

1.2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小微企业由于受制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发展初期,生产设备往往购买大型企业淘汰下来的旧设备,而且很少进行技术设备更新,部分小微企业还采用“土法”进行生产,这都给企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再加之小微企业自身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重视,在生产现场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应急救援及事故处理等方面存在着盲区。由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从而导致小微企业安全隐患问题十分突出。

1.3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弱化

一些小微企业存在于街道和村乡镇,但这些地方往往安全监管人员人数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乡镇来讲,安全监管存在着点多、面广、任务重的特点,同时还要应付各类检查,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安全监管人员往往无力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执行力较差。由于基层安全监管工作中往往更集中于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小微企业基本上属于安全监管的盲区,因此很大一部分小微企业长期处于安全监控之处,安全生产状况堪忧。

1.4安全生产基层执行力不足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很多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及标准存在“高大全”现象,适应性、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有些部门存在“重视大企业,忽视小企业”的观念,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程度。

2做好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与社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针对当前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问题,政府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对小微企业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微企业自身也需要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装备及技术水平。这样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的保障小微企业生产的安全。

2.1加强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设立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金,免费对企业员工进行强制性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采取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立足于从业人员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编写一些一看就懂的教材;在考核过程中要重点对从业人员实践技能的考核。

2.2加强政策引导支持鼓励企业规范发展

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政策加以引导,可以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和直接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实现小微企业转型发展。对符合环保、安全等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各级政府应给予指导与扶持;对小微企业要加大信贷、税收扶持力度,促使企业重视对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小微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2.3注重方法,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首先,明确责任。可以充分的结合本地和本行业的实际开发部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实施方案,制定阶段化目标,并进一步落实好部门及乡镇的安全监管责任。其次,做好分类指导及典型引领工作。针对小微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规模来分类和分层次的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小微企业,则可以组织去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从而更好的带动该地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最后,还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对小微企业责任人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来加强宣传的力度,及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动态信息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从而增强全社会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

2.4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基层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设,落实安全监管责任,逐步将所有的小微企业纳入安全监管范围。同时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通过镇街安监站所的力量,利用安全生产示范村(社区)的创建,以企业自查、专项检查、聘请专家检查等形式,加大对小微企业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2.5提高小微企业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政府相关安全管理部门应深入考虑小微企业的现实情况,本着服务原则,多到小微企业进行走访,对小微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遇到的困难进行实际指导。小微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应避免“一刀切”,通过制定不同行业的操作指南、建立事故隐患共享平台等,提高监管的针对性。

3结束语

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部门需要针对小微企业的实际问题来安排切实可行的安全检查,针对小微企业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及职业健康隐患排查等项工作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同时还要督促小微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实处,有效的防范隐患,确保小微企业能够安全、健康的发展。

作者:王飞 单位:黑龙江省青年农场

参考文献:

[1]李雯,娄玉双,刘素霞.我国高危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9,1.

[2]许水章.浅谈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与能力提升[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28.

上一篇:社会工作专业范文 下一篇:神经网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