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16:20:53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1)对美术现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把握不够。

艺术是时代的镜子,任何的艺术流派和艺术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历史根源。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变化都会影响艺术发展的方向和特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只掌握单纯的艺术现象,对其背后的时代背景知之甚少。例如,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人物大概有八百多个,但其中女性很少,不足二十个。当提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这么来创作时,大部分学生回答是: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所以不能上街。如果对宋朝的社会生活了解的话,应该会知道,与其他朝代比较起来,宋朝女性的地位相对是比较高的,宋朝女性诗词歌赋样样擅长,甚至有的女性参与到了政治当中,还出现了来自民间的刘皇后,她垂帘听政,四川地区纸币交子的流通就是在她的建议下形成的,如果简单地用女性地位低来回答这个问题是有失偏颇的。

(2)中国美术史与外国美术史之间的交叉联系太少。

在《中外美术史》的教学中,很多任课老师的教学方式为先讲完中国美术史再讲外国美术史,如果在教学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外国美术史更是简单进行讲述。这样的结果就是,在学生的知识构架里,中国美术史与外国美术史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即使是在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中前朝和后代之间的关系也不清楚。笔者在教学中实际提问学生:中国唐朝美术对应外国美术史中的哪一段?基本没有学生能回答出是欧洲中世纪。可见学生对世界美术史的整体时间概念缺乏统一的认识。由此可见,传统的课堂讲述的方式已不再适用于《中外美术史》的教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何为问题式教学法

现代建构理论主义认为,学习并非是一种个体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是能动地建构新的认识图式,不断完整新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随着的网络的发展,学生查找资料变得异常方便,教给学生查什么资料和如何查资料比单纯的灌输给学生知识有用得多。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问题式教学法在《中外美术史》课程中的运用。所谓问题式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体问题,启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完成课程教学过程,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方法。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转变教师观念。

在问题式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要转化为学生的“同盟军”。主要的职责是考量学生查到资料与所设问题的关联度,适时地给学生以解决问题方式的指导。

(2)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个性化特征。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查找资料的方式有差异,思考问题的角度多种多样。在问题式教学中,不否定学生,在尊重其个性的基础上又能回答出问题是关键。

(3)既要注意问题设置的科学性也要注意问题设置的艺术性。

在问题式教学法中,问题的设置是关键。问题的提出既要符合教学的目标,又要能让学生拓展思维。笔者提出结合教学目的进行问题设置: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如适当安排课时,让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图片,以小组讨论、整理、归纳的形式完成课外作业。在课堂上让学生讲,教师听,集体总结,让学生们充分积极地参与学科的学习,大家共同探讨,创造一个平等、互助的交流平台,将艺术批评的氛围引入课堂教学。

3问题式教学法中问题设置

中外美术史的教学中基本以理论讲授为主,且课时容量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知识,培养出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就成为问题教学法中问题设置要考虑的首要因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目前中外美术史教学中的尴尬,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设置的关键点:

(1)基于美术作品的问题设置。

美术作品是美术史学建立的基础,学习美术史也要掌握每一个阶段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知道还如何掌握美术作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帮助学生可以分步骤掌握。例如,在讲述到战国时期的帛画时,我们会讲到《人物龙凤帛画》。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作品,然后回答以下问题:作品中描绘了哪些元素?图中的女子是谁?图中的龙凤代表着什么?这幅画象征着什么?刚开始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当甚至错误的观念,逐步纠正,当学生把这些问题回答出来时,对这幅作品也就掌握好了,这样的问题设置同样适用于其他关于作品的赏析上。

(2)基于美术作品与时代背景关系的问题设置。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美术作品与时代背景是独立的,了解作品,但不一定知道相应的背景知识。这一点也是学习中外美术史的大忌。如果在学习过程让学生把两者统一起来,也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然后一起探讨。例如,学生都知道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知道作品是画的汴河两岸的风光。但缺乏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在这幅作品中,女性形象出现的非常少,为什么?这个问题如果学生想回答清楚,需要查大量的资料。当学生能从在家学习没时间上街、裹小脚没力气上街、夫妻恩爱不想上街、帮丈夫处理工作不能上街、有女性上街但作者不能画这几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时,对宋朝时期的社会情况就了解比较清楚了,并由此知道了社会背景对作品的影响。问题的设置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很好的了解作品。同样的一件作品我们设置其他的问题,如分析《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人物、小吃饭局、动物、五行八作等,这样对于宋朝社会背景对艺术作品的影响也会理解地很深入。

(3)基于中国美术史与外国美术史关系的问题设置。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美术史也是世界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术史与外国美术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但很多学生对两者之间的联系知之甚少。而在《中外美术史》的教学中,中国与西方孤立教学是不合适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在教材的选择上注意,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问题设置要学生找资料回答问题。例如,请学生比较分析苏美尔人、中国、古希腊的青铜艺术。请比较分析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明代人文情怀的关系。这样既掌握了不同地区的学习,同时又形成了专题学习。这样的问题设置后,可以让学生形成小组,分工协作,整理资料,最后学生汇报。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又让学生知道了一个独立的课题该如何查找资料,如何较全面的解决。

(4)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设置。

现代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全方位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外,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也是很有必要的。在中外美术史的教学中,很多情况下是断代史的学习。有的学生对每一个阶段的美术情况了解很清楚,但涉及前后的联系时就搞不清楚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发展规律,了解艺术史对现在社会的影响,也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在外国美术史的学习中,可以提问:结合西方美术史古代部分,谈谈人体意象的非现实性。学生如果能把这个问题回答好,就必须了解史前美术、古埃及、古希腊等艺术塑造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把不同阶段的艺术作品串联起来,更能够理解为什么现代的人体塑造进行了夸张与抽象。总之,《中外美术史》的课程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把我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世界文化,又可以为专业技能的提高打下基础。所以《中外美术史》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问题式教学法是适应这一趋势的必然产物。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问题式教学法,顾名思义,教师与学生皆要以问题为教学中心.其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属于主体对象;教师则属于主导对象,教师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负责问题的设计,拓宽学生思维,启发学生主动、自由的思考精神,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课堂交流、课后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围绕课本内容进行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们对教学“问题”采用层层递进的深入探讨,掌握问题的要点与难点,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技巧,再次面对问题时才不至束手无措.因为,技巧,是不会轻易被遗忘的.问题式教学法无疑属于一种双向交流的教学法,其精髓就是通过“问题”来跳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一扫传统教学单向的沉闷氛围,更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出问题的形成,这种探索通常会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创新思维的提出,在师生中的协作下解决问题.

二、问题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践

1.激发兴趣在课堂中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是其中关键,它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决定了问题式教学法的成功与否.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对于问题的兴趣所在,先在问题的表象上激发学生对于教学的兴趣,进而更深层次的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起学生相互交流的问题.问题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一方面需要激发意识的导语,一方面更需要一些现实的生活情境元素进行渗入.以高中化学教学来说,如上述所提到的,更加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进行对SO2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向学生先行展示一些准备好的四川乐山大佛佛容黯淡无光的图片,引导学生对于“黯淡无光”的思考:因为何种原因致使大佛黯淡无光?教师也可以展示一些不法商人使用漂白剂对食物进行“美化”处理的图片与新闻,因为这些所见所闻,皆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容易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2.引发思考在提高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对于本节的教学内容发生了的兴趣后,紧接着就要发挥教师在上述问题的设计当中,对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思维引导,通过问题的探索,让学生拥有独立的思考的精神.在这个思考过程的前提上,教师还需要把问题设计的更加巧妙,并且问题本身有很强的递进式功能,即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对问题的解释有着深入浅出的教学境界.比如上述所论及到的关于SO2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逐渐的指引学生让他们对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因为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都是属于酸性物质,可以让学生归纳两者与水、盐、碱所接触反应之后的化学方程式.并且由于问题的设计拥有学习与生活经验,故而,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轻易地利用记忆来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达到初步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致使学生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有着相当大的欲望.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大多利用品红溶液进行对SO2的检测,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对CO2的检测,当然,如果石灰水在浑浊后又逐渐开始变清,就能够解释其有CO2的存在.可是上述在对SO2与CO2进行归纳的时候我们发现,SO2与CO2一样也拥有相同的属性,倘若一种混合气体中涵括了SO2与CO2,又该怎样证明?对这个“证明”实验的设计,其步骤流程更加需要运用到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可以利用对学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组织,进行对问题步骤与方法的研究,最终达到对解决问题.

3.交流合作可以说,教师所设计的“小组讨论”、和学生进行“交流展示”都属于问题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最本质的一种分别.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将问题进行拆解,让每一个学生皆有解决问题的任务,做到分工明确的目的,使得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即便之前那些学习成绩平平,缺少存在感的学生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先前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完成内部讨论之后,再可以与别的小组相互沟通交流,完成对问题的疏漏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不需要急于对问题答案进行揭示,给予来提问的学生适当的引导便可.例如,上述所提及的SO2与CO2的检测问题,首先应当对哪种气体进行相关的检测?就能够引导学生之间对于检测方案的互相交流,既对学生思维进行的相应的训练使,也可以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了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加强了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问题式教学法的总结

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对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优化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对素质教育进行补充.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陶行知先生有云:“只有民主才能够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利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时,还应当要遵循民主性原则。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在设计课堂问题之时要充分考虑到问题内容与提问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大胆发言和质疑,要引导学生集思广益、积极发言,以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它的知识很多都是枯燥的理论、概念及公式等,而初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它们往往很难在一节课中将精力全部放在教师的问题上面,因此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之时合理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系列既生动有趣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和实践。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球形相关问题之时,就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打篮球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积极性。

(二)设计一题多解问题。很多初中数学问题都是具有多种解法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给学生设计一些能够一题多解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和理论来解答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某节几何课上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三角ABC中,D、E在BC上,AB=AC,AD=AE,求证BD=CE”,然后让学生分别通过“等腰三角形三边上的三线合一”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等性质来证明此题,并引导学生对各种证明方法的特点和优劣进行分析与总结。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数学问题千千万万,并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教师提出来后再由学生来思考和解答,大多时候,数学学习中的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和解决的,并且,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其整体数学能力和学习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利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四)合理采用评价方式。评价也是初中数学问题式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之一,每当学生解答出一个问题之后,无论其答案对错好坏,教师都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且评价应当多以鼓励为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再者,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之时,不应只注重其答案的对错,更应当注重学生思考与解答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综上所述,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论对于学生的应试,还是学生的思维素质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是初中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参与式教学法就是让学员“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它要求教员尽量减少讲授,使学员的“参与”达到最大化。在课前,教员依据课程标准精心准备“问题”,学员对照这些问题细心准备“答案”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员分析总结,对学员的讨论情况作出点评。

1.1增加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防原医学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较为系统、严整的学科,似乎很难有颠覆性的理论产生,这种所谓“权威感”很容易局限学员的思维,压抑学员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开放性地增加一些前沿性的科学问题、科研动态以及国际时政,从而拓展学员的思维空间,增强学员的创新能力。

1.2增强学员“问”的主动性

“问”,一般是指课堂上教员对学员的提问,在这里则是指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而且更注重学员对教员的提问。所谓“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2]。增强学员向教员提问的主动性就是要鼓励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印象。学员的提问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更具有代表性,更容易引起学员间的共鸣。有时,学员提出和看待问题的角度是教员从未想过和想到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这个提倡创新的时代,我们有时缺少只是一些“想法”。

1.3增加上课形式的多样性

参与式教学法多为小讲课和分组活动。每个小讲课后,进行分组活动。分组活动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根据小讲课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实战练习,通过对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论,并由教员进行评论,使学员更加深刻地掌握小讲课所学的内容,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每节小讲课后,进行分组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辩论赛等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员确定一个大的主题,让学员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定一个题目,查找并了解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员需要,教员可以提供相应的基础知识。学员准备好之后,由教员组织一个讨论会或者发表会,让学员发表自己的文章。也可以由学员直接讲授,这种形式对学员要求更高,更能激发学员的责任感,使学员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这种形式对于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作用[3]。在防原医学“急性放射病”一章的教学中,我们尝试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学员参照课程标准,在对整个章节进行预习之后,自编故事脚本并分别扮演医生、护士和病人等角色,就急性放射病的受照事故经过、病人病程发展、症状、体征以及可能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表演。表演完毕后由其他学员进行评论,最后由教员进行总结和点评。学员在整个“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强的参与意识,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教学效果。

1.4增加考试形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考试形式可以基本衡量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这种形式容易让学员形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学员中所谓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屡见不鲜。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考试的同时也能促进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则这种考试形式更应倡导。比如,完成一篇与学科相关的论文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考试形式。一般来讲,论文所涉及的问题都比较深入,学员要想较好地完成论文,不仅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更要主动查找一些完成论文所需的文献资料,学习一些课程标准以外的专业相关知识,这样既有拓展又有深度的考试形式,使得学员学到的东西更加牢固,其效果是我们所追求的。除了论文,教员也可以使用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的题目进行开卷考试,这和论文的形式比较类似。此外,教员还可以组织学员自编试题,考试过后,再由学员自己讲评。众所周知,编制试题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出题者需对试题考查内容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才能出好题,这就促使学员在出题的同时更加深入、系统地将专业知识进行了二次学习。针对防原医学的学科特点,我们尝试性地选择完成论文的考试形式。教员启发性的提出一些论题供学员参考,比如“核战争条件下我们应如何判断和救治核伤员”、“放射源丢失你怎么看”、“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启示”以及“你还抢盐吗”。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也可以自拟论题),撰写了不少立题新颖、见解独到、思路清晰、条理缜密的好文章。

2实施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优点很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关注。

2.1传统教学法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法实施了几十年,生命力依然顽强,其组织严密,条理清晰,有很强的系统性。

而参与式教学法恰恰相反,它把知识化整为零,学员学到的知识较为零散。因此,我们在提倡参与式教学法的同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法,而应将两种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结合,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2参与式教学法要明确主题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始终遵循一个原则———不偏离主题。

就是要严格参照课程标准,始终要在明确主题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否则就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完不成教学任务。在进行讨论课时,问题不宜设定太多,要有针对性,要“精”。

2.3学员个体差异要加以关注学员性格有外向内向之分。

参与式教学课堂上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形,即性格外向的学员在课堂上非常活跃,不管是讨论还是提问都积极发言,而性格内向的学员则只作为一个旁观者,完全不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从而形成两极分化,达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性格内向的学员积极参与,也可以采取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员都有参与机会。此外,教员还要控制好每个学员的参与时间。学员在向教员提问时,因为基础差而提出过于简单甚至有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员不能因此嘲笑学员或表现出不耐烦,而要循循善诱,鼓励他们多提问、多思考,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防原医学部分章节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参与式教学有许多优点,深受学员的好评和欢迎。作为传统教学法的一种重要补充,参与式教学是适应当今社会形式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艺术化的教育模式,它没有固定的形式,给予了教育工作者极大的发挥空间。将参与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是提高防原医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必将成为防原医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大学生科研能力 教学设计

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创造性、探究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了基本的创新素质,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以往该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的是授受式教学,授受式教学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把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具有一定的局限和弊端。探究教学法是一种需要学生设计研究、搜集信息、分析资料、构建证据,围绕从证据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的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本研究试图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结合《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等有关本课题的论文及会议文献,课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有关的专著,为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教学实验法

①教学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检验在《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验对象和样本量

实验对象为西安体育学院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参加选修《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学生96人。按教学分班进行随机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为6-10班52人,对照班为1-5班44人。

③施加因素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受式教学法,对实验组施加的因素是探究教学法。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相关知识的起点,分析为达到目标,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步骤如下:

a.呈现教学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b.教师讲授新课中的认知领域目标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

c.提出问题或给出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技能领域目标中的问题。

d.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e.教师让学生展示探究的结果,然后点评。

f.教师给出解题策略指导。然后,学生再次讨论前面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g.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相关技能运用于实际,布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后作业,要以书面形式呈现探究结果,在下节课要进行讨论和评价。

④实验条件的控制

a.分组前先调查学生科研能力的基本情况,尽量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起点相同。

b.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师是同一人,教学条件相同。

c.教师进行统一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专人进行统计处理。

⑤效应指标

a.认知领域的指标:以《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考试为手段,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b.技能领域的指标:以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为手段,检验学生结合实际运用体育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能力,以验证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变化情况。

(3)数理统计法

运用 Microsoft Excel 和 Spss13.0 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探究式教学设计至少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的设计。结合体育科研能力的基本结构的内在学习顺序,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功表达能力三个层次,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

①确定领域目标的理论依据

布鲁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而且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不同,每一领域又分为不同水平层次的亚目标。

②确定重点领域目标的依据

探究式教学法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知识和直接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方法。结合《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任务,在设计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时重点在于认知领域目标和技能领域目标的达成,而且在技能性领域目标达成过程中已经融入了一定的情感态度。

③根据教学单元特点调整各领域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各章节中每个教学单元的特点,选择性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在选择时要遵循3个基本原则:一是执行相同的教学时数,以一次课为一个教学单元。二是本教学单元的内容及特点,难度适中,存在采取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是对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应遵循规范性、操作性和具体性要求。

(2)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开发决定于对教学任务的分析,分析教学目标中包含的学习结果类型、学生的起点能力和从起点能力达到终点目标所需要的使能目标和其他支持性条件。第一步要通过复习或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应具备的起点能力;第二步要呈现教学目标,并根据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提出学生要进行的探究问题或解决实例问题;第三步学生采用独自或合作完成探究学习活动,教师让学生展示探究结果;第四步教师提供解题策略,学生对刚才探究的结果进行再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第五步探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布置作业;第六步对所有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简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进入下一目标的教学。探究式教学环节见图1。

(3)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

认知领域目标的评价:该领域目标中的问题有标准答案,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正确结果,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把相关知识融入试卷中的问题进行考核。

能力领域目标的评价:能力领域目标的评价是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策略性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评价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结合给定的相关关键词“××参加××体育活动××调查”,完成一个调查报告。

2.运用探究教学法取得的教学效果分析

(1)学生完成调查报告质量情况的比较分析

实验班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整体质量要好于对照班学生的情况(P

通过学生确定的调查报告题目来看,由于时间和无经费的限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确定的选题范围处于适中和偏小的多些,选题难度不是很大;选题依据的表述基本清楚,两班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从选题新颖性方面,实验班的情况要好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认为确定论文题目较容易的学生占35.50%,较难的占到16.15%,对照班分别为15.38% 和27.76%,从数据看来,学生确定论文题目过程中感觉难易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学生的调查报告中,搜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学生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或观察法为主,实验班71.24%的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法,20.75%学生采用了访问调查法;对照班为50.36%和45.82%。对照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少于实验班,而采用访问调查的较多。实验班学生运用搜集资料和经验事实材料方法达到较熟练程度以上的占60%,而对照班达到较熟练程度以上的占46.66%;实验班学生不太熟练和不熟练运用方法的共占到20%,对照班占到30% 。

从研究成果表达能力的各评价指标来分析,较差方面主要集中在摘要的表述,图表的规范性和得出的研究结论三方面。72.16%的学生对摘要内容的表述不够全面,有的缺少目的。图表的规范性主要因为学生平时缺乏实际操作,对统计图表的使用条件和格式不清楚,实验班操作的效果要好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研究结论的表述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从实验结果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效果,或是其中的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果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结业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学生考试分数整体情况,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成绩成正态分布,各班学生成绩集中在70-79分,不及格率很低,学生对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实验班学生70-79分和80-89分的学生人数要高于对照班的情况。

从学生回答卷面问题情况分析,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对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层面上看,即反映在填空题和简答题方面,从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学生总体失分情况无大的差异。

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分析和评价层次方面的得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即在辨析题和应用题回答方面,学生的失分情况相差较大,试验班学生得分率要好于对照班,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结论及建议

结合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探究式教学法运用的基本程序,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果表达能力三个层次,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掌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运用探究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校适当增加《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开课时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体育科研理论和方法。授课时间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有一定的衔接性,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363.

[2]崔相录,曾天山主编.中小学探究教学实践[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3]皮连生等.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8.

[4] 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10.

[5]杨光翠.探究式教学方法浅谈[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1):49-50.

[6]陈珂.浅谈体育教师科研[J].时代教育,2009(10):19 .

[7]程毅,蔡宝忠.我国体育教师的科研现状及主要特点[J].辽宁体育科技,2004,3(4):13~14.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 项目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项目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论《应用文写作》课程项目教学法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阶梯式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写作课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项目化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浅论“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工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 论“案例-互动”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任务型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实践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物业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运用初探 案例教学法和校内外实践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简析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项目式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实践 项目式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实践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应用文写作课程具有实践性和交叉性相统一的特点,项目式教学法是一个较好地契合和体现这些特点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根据项目式教学法原理提出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案是一个较好提升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方案。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法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引入项目式教学的必要性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项目运作中遇到的困难,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等要素构成,它基于职业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再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项目教学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应用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被验证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尤其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之所以要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应该引入和运用项目式教学法,是因为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特点与项目式教学法相契合。

1、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特点

应用文写作课程具有实践性和交叉性等特点。

实践性。实践性是应用文写作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方面表现为应用文除了与生活紧紧相连、不可分割的实用性外,自身无论是写作内容还是文体格式,都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快速发展而不断丰富扩展。现实生活里,从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会团体或个人,人们处理事务、交流信息、沟通协调,每一具体环节都少不了用应用文体来完成。因此本课程中所讲授的每一章节都属于实践性写作操作,例如公文处理办法,各类文书的写作等课程,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先懂得组织运作,后实际撰写,才能真正掌握应用文写作;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应用文写作大量的实践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交叉性。在整个应用写作教学的内容可分为七大模块,分别是应用写作概述、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社交礼仪文书、司法文书、经济文书、学业文书等。它覆盖和融合了文学、行政学、档案学、经济学、管理学、司法中涉及文书写作内容,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应用文写作成为典型的交叉课程。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引入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

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个一个“项目”工作来完成教学活动。开展这种方式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活动,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将被抛弃。下面就以工作计划文书写作“活动策划方案”这一文种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法的设计要点和教学环节。

工作项目一 确定项目及制定计划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此项目。教师根据文种特点以及任教班级学生的特点确定项目,并把项目分解为若干内容,制定上课计划,准备上课所需的材料。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分组,每组成员4~5个人。上课前几天把设计好的工作任务单发给各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按任务单上的要求查阅资料,找出相应文种的写作技巧及相关知识,然后由小组讨论生成统一答案,回答与此项目有关的问题,以备课堂上各小组之问互评、教师点评。鉴于我校学生社团活动较多,活动策划方案的写作能力对学生来说也是必需的,因此,在工作计划文书的学习当中,笔者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写作任务为“校运会活动策划方案”,并设计出工作任务单发给各小组提前准备。

工作项目二 小组讨论

在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项目任务交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起咨询、指导及解答疑难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接受活动策划方案写作的任务后,各个小组展开讨论,分析完成活动策划方案写作所涉及的知识,组员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对范文的篇章结构特点进行讨论学习。组长负责总的组织协调,各组员落实具体的工作任务,遇到困难共同解决。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水平和特长,确定分工,这些具体任务包括制作小组分工计划表、手绘制作海报、资料收集整理、活动策划方案撰写、代表汇报成果等。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在相互协作中达到自我学习目的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工作项目三 资料收集及整理,撰写活动策划方案

确定了小组分工后,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一部分责任,根据自己的项目主题按时完成各自的任务,有负责查阅整理资料的,有负责活动策划方案撰写的,有负责手绘海报制作的,有准备负责汇报成果的,大家共同协作,遇到困难共同商量解决,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主动挖掘各自的潜力,如领导能力、绘图制作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忙碌于完成项目的任务,课堂秩序紧张而有序。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观察活动开展情况,引导有序完成任务。

工作项目四 成果展示与评价

当规定完成时间结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分别把小组分工计划表、手绘制作海报、活动策划方案稿张贴在黑板指定处。在教师引导学生统一活动策划方案撰写的结构、语言、内容等的评判标准后,开展学生成果评价环节。首先由各个小组派出代表,介绍该组的作品构思、小组协作完成情况;然后每个小组的成员均参与评价,每人一票,轮流上台,投给除本小组外的其他小组,以得票数多的作品为优胜,选出前几名,并对该小组全体成员进行加分奖励。此阶段项目能让学生掌握活动策划方案的撰写标准与评价标准,并在评价他人作品中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负责。运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打破了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深入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与技巧训练,让学生更积极地、有目的地展开自主学习。这种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项目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评估方式,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项目内容,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教师授课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与应用文教学有关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教师还要贴近市场需求,及时地将最新的信息资源整合到教学之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写作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洁.浅析项目教学法对关键能力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4):26.

[2]高静.高职写作课对教师的新要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1):68.

[3]蒋英.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5,(3):65.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论文写作》 课堂教学 课程设置原则 授课方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特别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科研能力当做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能力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写学术论文存在诸如不重视、不会写等问题。这说明写作论文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认真学习、勤奋实践才能掌握写作技能,并最终踏上专业研究之路。鉴于此,《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就是必然的,这是一门以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写作为目标的课程。那么,如何充分实现《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呢?本文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论文写作》课程的课程设置原则

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需要具备如下要素:专业观点明确、学术规范科学、语言表达清晰;学术论文作者要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术论文的训练也需着眼于如上几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论文写作》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授课内容不仅涉及专业知识,而且涉及写作技巧的训练。为此,在课程设置上需要体现如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这不仅是因为《论文写作》的授课对象是学生,更重要的是写作论文必须是作者独立完成,因此在学习写论文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全方位参与。写作论文有若干个环节,包括形成科研意识、提炼学术观点、构思论文内容、完成论文写作,等等,[1]每一个环节学生都需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所以,《论文写作》课程需要比其他课程更严格地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表现和方式有很多,我采用较多的是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先在学生中展开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调整安排辅导内容。

比如在开课之初,就要开展对学生科研意识的调查,请学生讨论怎样看待科研,是否愿意写论文。经过调查,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科研意识不强,觉得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做科研还太早,写出来的论文水平太低,不具备科研条件和科研能力。在没有自觉科研意识的情况下,学生上《论文写作》课时无心听讲,被要求写论文就胡乱应付,论文水平自然难以提高。解决了大学生必须写论文的思想问题后,还要开展学生科研方向的调查,按照不同的科研方向分科研小组,鼓励科研小组围绕研究方向组织学术活动,开展学术交流,甚至模拟学术会议,以此营造浓厚的班级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写作论文。当学生写论文时,要求学生按照“阶段”写作,包括完成开题报告、研究综述、论文初稿等。在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及时指出其中的优缺点。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写作论文不仅需要掌握写作技巧,而且需要千锤百炼,亲自动笔练习。因此,《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必须遵循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有论文概念、学术道德、学术规范、资料查找、论文构思等理论性的课堂讲授,又必须强制学生动笔写作。

在大学教育中,学生经常写课程论文。但是,这些论文往往是临近期末为得学分而写,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就难以完成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课程在讲解写作论文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要求学生认真按照“程序”完成一篇学术论文。这个程序是被分解了的写作过程,具体有选题、开题、查资料、写综述、完成论文,等等[2],这是一个扎扎实实做科研的过程,相信经过了这些过程,学生的论文应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虽然这样的论文观点可能会陈旧些,文笔也会稚嫩些,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技能和科研方式。

(三)方法性和知识性并重。写作论文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之外,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敏锐的学术视角。因此,《论文写作》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必须既有如何写作论文的专业知识,又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最新学术信息。[3]

创新是论文写作的关键,是研究的灵魂。[4]一篇论文若无新意,若没有超越前人的地方,那么这篇论文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正因为此,写作论文和读书、查资料、思考紧密相关。学术论文是作者对某一课题长期积累、潜心研究,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得出的新的科学结论。大学生正当青春年少,其优势是思维活跃、敢想敢做;其劣势是积累较少,学术敏锐性不够。学生的这些特点往往影响论文的质量,造成选题陈旧、论文难出新意等。针对此,在《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上,可以特别加入最新学术信息等内容,专门为学生介绍研究热点、最新资料、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尽快掌握学术前沿,为其选题、查资料提供方便。

以上介绍的几种《论文写作》课程设置原则,是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思考、研究的成果。以其为指导,我开设《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时,将授课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史学论文写作方法的指导、史学前沿信息的介绍、学生写作论文的评阅。这三个部分互相穿插,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通过开设《史学论文写作》课程,学生对何为论文、如何写论文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论文写作》课程的授课方式

一门课程教学效果,除了取决于课程设置之外,和授课方式也息息相关。《论文写作》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其内容理解起来容易,操作时难;往往出现学生听课时觉得简单,写论文时却无从下笔的情况。如何改善这一状况,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除了贯彻“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之外,别无良方。为此,在授课方式上,除了常规教学之外,《论文写作》课程还特别适用如下几种授课方式。

(一)讨论式教学法。讨论法是经常被采用的授课方式,这一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发挥能动性,但是倘若选题不好,组织不当,讨论法容易流于形式。《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写论文,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因此,在教学中,了解学生所想,解决他们之难,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是首要的。而讨论法恰恰最适合充分暴露群体思想、促进群体思考。

在《史学论文写作》的教学中,我经常选择一些论文、专题供同学讨论,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理论上讲了很多次什么是论文,论文应怎样写,规范论文有什么要求,学生可能听后就忘记了。但倘若围绕一篇学术论文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论文自己进行文本分析,就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在专题讨论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各自掌握资料的交流,将使问题越辩越明,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二)模拟式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相比,模拟式教学法具有直观性、游戏性、客观操作性等特点,对学生很具吸引力,能让学生格外投入,对促进学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5]

《论文写作》课程指导学生写作学术论文,从能力上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逻辑能力、专业科研能力等,帮助学生完成从学习到科研的转变;从实际上看,有利于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为顺利毕业做准备。因此,《论文写作》课程是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在课堂上,可以模拟毕业论文答辩、开展学术会议等场景为授课内容,进行模拟法教学。比如模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首先组织同学分成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将教室布置成答辩现场,由答辩委员会现场提问,答辩者即时答辩,最终由答辩委员会判定答辩者能否开题,或评定论文等级。再比如,还可以模拟学术会议的召开。先设置主题,由同学提交论文或论文提纲;分组讨论时由讨论小组组长主持会议,其他人依次发言,介绍自己的观点,并会议讨论。从实践看来,模拟式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提前熟悉了某些学术活动,为将来毕业论文的答辩和参加真正的学术会议做好了准备。

(三)“一主多辅”式教学法。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老师的引导作用。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进行,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引导。鉴于指导学生写作论文的特点,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一主多辅”式教学法。

所谓“一主多辅”式教学法,是指在《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授中,以一个老师为主,负责讲授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全面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实践;在课程的进行中适时邀请其他专业方向的老师进行专业授课,讲授本方向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之所以使用这种教学法,是因为学生写作论文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但各学科的专业方向有很多,学生的兴趣点也千差万别。因此,其选题涉及面特别广。在各科知识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很难有一个“全职”教师能全面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在授课时,我们不妨充分发挥大学教师的师资资源,邀请多个老师共同授课。同时,不同老师的研究思路、学术历程各不相同,对同学们的启发也就各种各样。

我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史,在担任《史学论文写作》的主讲老师时,每次都特意邀请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方向的老师为学生进行专门的课堂辅导,讲解本方向的学术前沿、研究现状。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授课方式的多样化不仅使教学活动灵活多变,丰富了课堂,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课堂效率。以上所列的授课方式并不完全是我初创,也不是只适合《论文写作》课程,这是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思考的结果,因为其行之有效而希望能抛砖引玉。实际上,任何一种授课方式在应用过程中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有需要,就应根据授课效果及时调整。唯有如此,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写作学术论文,但这一目标只是显性的、浅层次的,蕴含其中的是学生的科研能力或研究能力。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若只会被动地学习而不知道主动研究,则肯定是不够的。因此,高等院校开设《论文写作》课程,高校教育者认真研究如何上好这门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对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增强科研意识、科研能力都有莫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伟,黄慧芳.高教研究论文写作六题[J].高等教育研究,1997,(1):99-102.

[2]孙炜.大学生文科论文写作思路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24-25.

[3]唐美灵,赵荣从.论文写作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情报工作,2009增刊,(1):178-181.

[4]苟德培.论文写作中的创新性思维[J].文学教育,2008,(1):153.

[5]李楚群.试论模拟教学法的特点[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129-131.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可视化

广义的互动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通常所说的互动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1]。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将互动的作用和影响运用到某一具体课程或具体教学情境的教育领域当中,创造出互动式教学的新方法,随着方法的不断成熟完善,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教学范式,即互动式教学模式。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个主题而形成具有稳定而成熟的理论体系的教学范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基于“互动”、“建构”这些重要的思想,融合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思想。互动式教学理念的进步在于它促进了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推动了不对等的交流向平等的交流转变;促使静态的交流向动态交流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转变;使学生由接受向创新、创造转变;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2]。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互动式教学理念逐渐完善,但由于我国的教育背景存在差异性,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一直停留在起步阶段,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遇到了瓶颈[3]。目前,我国关于互动式教学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呢?以往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分析,往往是在综述文章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主观总结和解释,受个体主观经验影响较大,难免产生错误或者不当归类和总结[4]。本文利用知识图谱技术,以中国知网的中文期刊总库和硕博士论文为基础,绘制了目前我国近15年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技术为文献综述的科学计量提供了可能[5],不仅便于研究者更直观清晰地了解互动式教学的发展现状,还为今后互动式教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力的数据支撑。

一、资料来源

通过网络镜像版进入中国知网,手动检索中文期刊总库和硕博士论文库,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互动式教学、【年限】2001年―2016年、【来源类别】核心期刊,精确检索后并手工导出检索的相关参考文献。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1.确定纳入分析的数据资料。

利用计算机导出检索到的期刊论文(352篇)及学位论文(196篇),共548篇,删除会议、广告、无摘要和关键词等无关性文献共22篇,最终确定符合标准的526篇文献纳入统计分析。

2.统计关键词,提取高频关键词并生成词篇矩阵。

利用Bicomb软件[6]的提取、统计等功能对符合分析标准的526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得到关键词共计1458个。其中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是王秀芝的“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该文2006年被发表至今已被引用135次,根据普莱斯计算公式M=0.749(Nmax)1/2,得出M=8.7026。根据实际研究需要,抽取频次阈值≥6的关键词41个并将其作为高频关键词(见表1)。41个高频关键词的呈现频次合计587次,占总频次的25.63%。

表1 互动式教学研究高频关键词表

采用Bicomb软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词篇矩阵是下一步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它表明的是高频关键词在纳入分析的文献资料中出现的情况。最后利用SPSS20.0将文本形式的词篇矩阵转化为共词相似矩阵(见表2)。

表2 高频关键词的Ochiia系数相似矩阵表(部分)

3.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形成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利用件SPSS20.0对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生成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1)。在聚类分析树状图中,纵坐标数字对应的是互动式教学领域的高频关键词,横坐标数字表示聚类关键词之间的距离。横坐标数字越小,表明关键词彼此更易相聚,关系越密切,相似度越高,因此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进行归类及展示其整体研究的热点内容[7]。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分为七类。分类一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学生、教师、英语教学等6个关键词;分类二是关于互动教学的策略及互动能力研究,包括交际能力、教学策略等4个关键词;分类三是关于互动式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及该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研究,包含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和互动式教学法3个关键词;分类四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包括教学互动、学习活动……教学质量等8个关键词;分类五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对人才培养的研究,包括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等6个关键词;分类六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包括策略、问题等6个关键词;分类七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及实验教学当中的研究,包括实践、课堂互动……实验教学等8个关键词。

4.多维尺度分析,生成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利用软件SPSS20.0导入相似矩阵(表2)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生成以互动式教学为结点的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见图2)。

图2 2001-2016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显示:近15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四大领域。领域划分情况基本与聚类划分情况一致,领域一对应分类四和分类六;领域二对应分类一和分类二;领域三对应分类三和分类五;领域四对应分类七,主要涉及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研究及基于多媒体等媒介的互动模式研究。

三、讨论

本文以526篇文献为研究基础绘制了近15年来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图谱结果显示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主要分布于四大领域,每一领域都有其研究特点。

领域一:关于课堂教学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及互动类型(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等)、互动式教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策略和教学效果的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多以高等院校的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为研究载体或对象,如桑彦彪、罗志远等人对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研究,其研究论述的结果一致,都指出将互动式教学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8],教学互动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而进一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进行深入研究成为推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9]。此外,还有学者将互动式教学结合理科(如大学物理)、工科、医学、体育、声乐等各类学科的研究。孟永东在探讨关于互动式教学大纲在高校核心专业课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高校使用的教学大纲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文件,但在很多高校存在不被重视、未发挥其作用等现状,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和理念距离西方还有一定距离,为此他针对工科类核心专业课程的特点总结提出了互动式教学大纲的功能要求及设计思路[10]。该领域的研究范围较广,从理工到文艺体,不同研究者针对学科特点开展学科互动教学的探索研究,努力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领域二:关于互动教学这一模式的教学策略及互动主体(学生、教师)的相关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多应用在英语、汉语等语言教学当中,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每年不乏研究者对英语互动教学进行相关硕博士论文研究,从小学英语到中学英语乃至于大学英语、从英语写作到口语、从理论到实践、从现状与对策到行动研究,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如黄婷婷、吕洁在对小学英语互动教学的硕士论文研究中都指出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现状和困境,并从创设语言的互动情境、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职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给出了一致的建议措施。

领域三:关于互动式教学对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素质教育形式要求下,互动式教学法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发展。该领域多通过双语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开展有关研究。

领域四:关于互动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研究及基于多媒体等媒介的互动模式研究。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实验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合适的教学法,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随着创新教育的发展,互动式教学法逐渐被运用在化学生物等有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当中,如陈素琴、陈迪妹通过探索和实践设计性实验的互动式教学法有效提高师生的实验教学、研究、设计及创新能力[11]。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MOOC、微课等新的学习方式不断被提出,互动式教学法在新教育时代下的优势和契合性也开始被研究者发现和应用。如有研究者将QQ群的社交功能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互动教学研究。

四、未来研究展望

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不断创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检验平台、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辅助,从而不断探讨与完善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12]。有关互动式教学法的研究成果涉及理论、教学实践及教学手段,其中领域一、领域二的研究面较广、研究者关注较多、已有研究成果也较多;而对于领域四,互动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及“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新学习方式当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未来可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徐飞.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5(02):55-63.

[2]王伟伟,杨秀丽.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04):65-66.

[3]敬.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4(10):119-121.

[4]张斌贤,陈瑶,祝贺,等.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04):17-25.

[5]王佑镁,陈慧斌.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05):4-10.

[6]崔雷.书目共现分析系统《用户使用说明书》[S/OL].http:///detail/qianheit/5545693.2014-02-28.

[7]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27(5):70-72.

[8]罗志远.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9]桑彦彪.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互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10]孟永东.关于高校核心专业课程互动式教学大纲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4(03):34-35.

[11]陈素琴,陈迪妹.化学专业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64-67.

[12]陈连军.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引导――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150-152.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我院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会计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和本科有一定的区别。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学科体系重点在于技能型工作。基于这个基本指导思想要求学生运用三年来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结合在实际单位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发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毕业论文也是高职院校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本人从2009年起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总结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调研力度不够,缺少实例论证,明显缺乏说服力,更有部分学生的论文存在着明显的抄袭现象。因此,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选题失误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在工作单位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自身能力情况进行选题,并由指导老师负责把关。但是许多学生都徘徊“写什么”的困惑之中。大部分学生的选题范围过大,很多人潜意识的认为选题范围大则涵盖的内容就多,可以写的东西也就比较多,却忽略了自身能力存在的不足,选题过于空、大、泛,远远超出学生的驾驭能力。比如我院2011届毕业生中有个学生的选题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作为一名高职的会计专业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视角去审视整个会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很明显,此选题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做出的选择。还有一些毕业论文选题涵盖内容过于狭小,可操作性不强,没能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水平。

2、参考抄袭问题严重

现在社会信息化程度逐年增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渠道得到各方面的信息。但这也为学生去做毕业论文时抄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选题联系实际不够,缺乏深入的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网上资料。论文的写作变成了“复制”加“粘贴”,至多对所复制的资料进行“剪碎”和“转述”。论文缺乏创新观点和内容。

3、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参差不齐

我院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包括论文的内容及格式两个部分。对于论文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视角都比较狭隘,或者空洞无实际意义。本来要求3000字的论文,学生在交第一稿的时候往往文章只有不到2000字:或者走另外一个极端,从好几个地方生搬硬套,凑了将近6000字的论文,但是内容却毫无实际意义。对于论文的格式,尽管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论文的时候都已经把格式的要求讲的非常明白,但是还会有70%的学生的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很大一部分学生连如何设置合适的行间距都不会操作。

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这期间需要老师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安排,同时也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1、增强学生的主观意识。向学生灌输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主观上形成一种意识。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增加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这样,在进行毕业论文创作时,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2、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持之以恒,能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会会计方法与技术。其次,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校内和校外,让学生接受多种实践教学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定期邀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传授会计实务理念。适时邀请一些企业家、经营管理者、财务总监等来学院开展实践性知识讲座,介绍前沿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现实中的会计案例解读会计实务方法,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准则变化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等。

(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高职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更大的意义。所以,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应该双管齐下,在不放松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加大实训课的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到了实习时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在深化教学改革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开始准备。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源头提前安排准备。

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是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的教条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积极探索各种启发式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技术规程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曹禧修,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之症候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周晓斌,钟瑶,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形象化指导初摊[J],当代教育论坛,2005.23

[3]张晓辉,撰写会计论文的重要性[J],农村一农业一农民,2005.2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0篇

2005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在海关办理注册登记的进出口企业就有20多万家。随着企业进出口业务量的增加,企业对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必将增大。而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却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学习更多地是为了期末能有个好成绩,而对实践锻炼不重视,导致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以致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不高。为了改变这种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局面,在总结和借鉴各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应用递进式教学法,即通过理论讲授、案例教学、模拟实训、项目实践、评价考核与意见反馈六个阶段,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具有一定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业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外贸人才。

一、递进式教学法的实施设计

本文分六个方面介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递进式教学法的实施设计:

1.理论讲授。理论教学内容以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为准,以必需、够用为度。根据各章节内容的特点,讲授理论以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进行,同时兼顾自学与研讨等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即通过边讲边议、布置热点问题、学生查询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学生写出论文等多种形式。

2.案例教学。在讲解理论知识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设计案例,以一个典型企业的进出易过程为实例,贯穿国际贸易实务的全部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了解整个背景的情况下强化每个环节的知识,突出内容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布置案例作业供学生练习,学生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贸易纠纷案件,做到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都将得到提高。

3.模拟实训。随着我院医药营销学科仿真实验室的启用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操作系统》教学软件的应用,可设定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由教师、学生分别扮演出口方、进口方、海关、银行、检验检疫、运输、保险、税务等各部门的角色,进行国际贸易中各环节的模拟实际操作。学生在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亲自实践掌握进出口业务的过程和规则,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适应外经贸企业实际操作岗位的需求。

4.项目实践。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初步与当地几家外贸公司合作建立松散型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模拟实训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提出多个项目,供学生选择,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带着这些专业项目到企业走访、调研,最后提交科研小论文。通过项目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国际贸易的业务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价考核。鉴于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与训练,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化考核方式。即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学生成绩由作业、分析报告、笔试、讨论和小论文等几部分组成。期末卷面考试以理论知识为主,只占总成绩的40%;课堂讨论或专题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5%;案例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20%;模拟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20%;项目实践论文占总成绩的25%。

6.教学沟通与意见反馈。为保证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或学期结束后可采取以下两种形式进行教学沟通,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第一,每学期开学三周左右,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希望和要求,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每学期结束后举办一次由学院督导团、学科全体教师、各班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就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反馈各方面的意见,建立教与学的沟通渠道,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二、递进式教学法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理论讲授阶段,教师要注意对讨论过程的控制,可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采用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多种讨论形式,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可采用聘请实际业务精英讲解的方式授课。

第二,在案例分析阶段,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转贴于论文联盟

上。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交给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教师不进行系统的课堂讲授,而是对所选案例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原始资料陈述、分析、论证,并提出自己对案件的处理方案。

第三,在模拟实训阶段,要制定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训成绩评定办法,在实际教学中严格履行,使学生们认识到模拟实训阶段的重要性,以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第四,在项目实践阶段,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只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的指导,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践过程和实践论文。

第五,在评定考核阶段,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调整各部分考核结果占总成绩的比例。

第六,在教育沟通与意见反馈阶段,应及时解决反馈问题,调整教学方法的不足,使递进式教学法尽早得以完善。

三、结束语

上一篇:新闻学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广告学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