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探究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3 17:13:41

问题式探究教学

问题式探究教学范文第1篇

一、导入探究式问题组

【构建目的】这是为导入新课而创设的问题组,要使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等新知识,就必须回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熟悉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使新知识成为一个以旧知识进入“最近发展区”的旧知识的延伸,并用类比、推理、演绎、归纳等方法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入新课铺垫。

【教学实例】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新课时,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组:(1)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为什么会落回地面?(2)石块水平抛出,其轨迹如何?(3)子弹从枪膛水平射出,其轨迹如何?(4)导弹水平发射出去,其轨迹如何?这是一种思维的挑战,解决问题的乐趣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可得:重力方向不变时是平抛运动,重力方向随着导弹位置改变时,导弹不再做平抛运动而是圆周运动了,此时,学生脑海中已建构起一幅完整的人造卫星原理图,并感悟出抛物线与圆轨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在此基础上介绍牛顿著作中描绘的人造卫星原理图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组问题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提高,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应用类比、演绎、归纳等思维方法去发现和掌握新概念、新规律。

二、掌握探究式问题组

【构建目的】这是为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新课内容而创设的有较强系统性和逻辑性的问题组,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去阅读教材,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新概念、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且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学实例】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二册“电能的输送”新课时,由于教材写得详细、通俗,便于学生自学,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组:(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远距离大功率输电面临的困难是什么?(3)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原因是什么?功率损失的表达式是什么?(4)如何减小输电线的电阻呢?

此问题组可指导学生预习阅读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地掌握远距离输电的新课内容.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更全面、更辩证的认知结构,使大多数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答案,逐步树立正确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总结探究式问题组

【构建目的】这是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单元教学小结时创设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自己总结一节课、一单元所学知识及其内在联系、题型及其解法思想,并将新知识、新方法内化成新的知识体系网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实例】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教法学法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的复习课的教学总结时,由于公式变化多、问题中各种关系复杂,为了让学生分清一些相近或相关的概念,可设计以下问题组:

1.关于天体半径和卫星轨道半径:天体半径和卫星轨道半径是同一个概念吗?卫星的高度是指什么?当卫星贴近天体表面运行时,轨道半径与天体半径是什么关系?

2.关于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什么叫做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周期呢?人造卫星的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如何?

3.关于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什么是宇宙速度?有几种宇宙速度?近地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是多少?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大小关系如何?

这些比较式问题组,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

问题式探究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地理;问题探究式;教学

每个学期,我们都有机会去省重点学校听几堂优质的公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活跃;教学内容清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方法灵活;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可是下课后,听课的老师们不明白这样的课有何含义,而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公开课中很普遍。教师的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提问仅仅是一个手段。有的教师也往往停留在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只需按教师的思路走,听课、答问、做题,慢慢的学生等到教师自问自答,学生们不再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被动学习导致了学生缺乏创造力,这显然背离了现代学习的要求。那么,如何有效地改变学生不会提问题的现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本文拟就“问题探究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问题探究教学法的特点

所谓问题探究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的特点:

1.问题是教学的良好开端

通常我们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向性。例如我在讲授《地球的大气》一节时,先请学生设想:如果不存在氧气,世界将会怎样?问题一出,顿时议论纷纷:人将不能呼吸、物体不能燃烧、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激发起来了。

2.问题是贯穿教学的主线

知识只有围绕问题而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能真正成为其内在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达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探究问题,逐步内化知识的目的。

3.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归宿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应用所授知识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把学生引上创造性思维之路。学习《世界的气候》结束后,有学生提出问题:既然南极洲的年降水量非常少,那为什么还会有厚厚的冰层?因此,结合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我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作为研究课题,通过设计实验、网上查询等方式自主研究,结果大多数小组都能圆满完成,并撰写出较高质量的小论文。

二、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创造性的水平高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质疑、探究、求异、富于想象的习惯。老师要多鼓励学生提问题,阐述不同观点,容许学生出错,激发学生追新求异,正确引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迎头赶上。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学观。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地理教学中的情景创设,主要从地理现象的观察、地理实验的设计、地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等方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创设情景中,同时应用多媒体手段,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理论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欲望。例如,在“风海流的形成”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对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实验过程如下:在讲台上放一个脸盆,装上2/3的水,在水里撒一些碎纸屑,再拿出电吹风。学生们很惊讶。请一位女生用电吹风来吹碎纸屑,让学生观察碎纸屑的运动规律……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诱发学生自主观察。

3.改进教法,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单向思维方式和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前应精心设计、选材,所涉及的问题应具有科学性、挑战性和多向性原则,即可从纵向横向、逆向顺向发散。而对问题的演变、发散、聚合,应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交流、猜想,允许在探究中出错、不求全责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教师精心选题

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法”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选择和设置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和质量。我认为,“问题”的设置应具有以下特征:①典型性:抓住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关键设置问题。如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易错易混的问题,要涉及到问题的实质,使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得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训练。如讲授《气候》一章时问学生:每天的日出时刻都一样吗?早上上学和中午放学的影子一样长吗?一天中气温的最低为什么不是在子夜而是在日出前后?②深刻性: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有较高的认识水平,能激发认识冲突,指向知识及问题的本质。③启发性:问题设置要引人入胜,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启迪其思维。④针对性:问题设置要紧扣主题,让其“跳一跳,够得着”,不如使问题的设置具有实效。⑤开放性:问题的开放可通过“一题多解”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探究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⑥程序性:问题的设置要与思维的发展相一致,使问题不断地递进,有层次地逐步展开。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思维变得更活跃,还能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奥苏伯尔认为,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或当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地理事实、地理过程出现矛盾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惊奇,从而产生好奇心理,于是学生就有了关于要了解或理解相关事物本质的需要,从而产生认知内驱力。(1)培养学生从教材出发提出问题。课本知识是体现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关键。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成因等知识,虽然前人已有定论,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问题设计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过程。(2)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创设一个提出和探讨问题的良好的氛围,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自己所学的知识。如在“气候”一节教学中,我这样设问:“同学们,街边的糖炒栗子味道如何?”学生会答:“很好吃。”教师强调:“你知道街边的糖炒栗子是怎样加工出来的吗?”学生回答“没注意”或“用砂子炒的”,说法不一。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那为什么要用砂子炒呢?”并接着问:“花生为什么也用砂子炒呢?”“好吃些”或“不脏手”大部分学生这样回答,也有个别学生回答:“传热快,且均匀。”但是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在期待着老师讲解。我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有三个不同的烧杯,分别装上等量的砂子、土和水,且都插上温度计,然后都用酒精灯同时加热10分钟,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插在砂子里的温度计升温最快,而插在水里的温度计升温最慢。我接着问:“同一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温度为何不同,又是何道理?”一学生马上答:“这是因为陆地和海洋的比热不同。”接着引入比热的概念。然后再问:“为什么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 月,而海洋出现在8 月?”学生通过看书会答出:“这是地面吸热快、放热快的缘故。”这种环环紧扣、节节伸入的设问把“为什么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 月,而海洋出现在8 月?”这一难点讲得十分透彻,学生容易领会。(3)防止出现“空问题”。对学生的好问、多问、深问、怪问,教师应持肯定的态度;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大胆创新;不善于提问的学生,应多鼓励他;对于好问而又抓不住要点的学生,则要耐心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反复强调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真正明白,只有当感到自己需要问“是什么”“为什么”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发开来,提出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探究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早已有之,具体到地理教学中,就是把学生引向设疑―质疑―实验―探究的主动学习中去,体验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迈向成功的快乐。使他们的思想始终沉浸在好奇之中,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精神;提高学生善于提出科学问题的灵性和聪慧,培养其掌握、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地理教学的精髓。我坚信,在推行新一轮课程标准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问题探究式教学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

[2] 李继晗,胡凡东.“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地理教学,2007(10).

[3] 林培英.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 程祥清,吴宏生.“探究问题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潜能”[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10).

问题式探究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问题式探究;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 G633.51

问题式探究教学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探究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我国现阶段倡导教育改革,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就要创建新型教学模式,问题式探究教学的实施便是这一转变成功的关键,这有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学生在讨论问题中进行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喜欢历史,了解历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探究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因发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想问、敢问才能真正实现历史课堂的问题式探究教学。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行动力强,对一些故事成分比较丰富的内容兴趣高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所具有的特点,那么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具体内容恰到好处的设置问题。运用问题式探究教学,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现实当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中寻找根源。初中历史教材涉及的内容多,但课时少,教材编排跨度较大,甚至会出现断代现象,仅凭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补充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帮助消化课堂内容。教师应当将课堂讲解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不仅为课堂增添趣味,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对时事发表自身意见,还有利于关注国家大事,增强民族责任感。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是问题。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要注意技巧,从全局考虑,标新立异,立足于事实,在学生理清史实了解其生产过程、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问题。当然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从反面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如何提出问题的思维模式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逐渐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二、创设问题式探究教学氛围

教学要真正实现高效,必须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要在形式上调动起来,还要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问题式探究教学能有效的调动教学氛围,促进教学发展。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教师要实施问题式探究教学必须首先创设氛围,只有学生敢于提问,大胆质疑,教师悉心教导,真正启迪学生,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寻找属于自身的学习规律,才能真正实现问题式探究教学。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式探究教学氛围;鼓励和表扬是教师进行教育的良好方式,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与课本相联系,引发学生思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让学生对历史有一种亲近感;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教学视频联系相关时事,进行问题式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说明他们已经在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应当进行引导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并把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营造轻松、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解答,学生和教师进行问题探讨,有利于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增加学生的探讨热情。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错误,强化自身领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而不是因为错误就退缩,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能才会越来越强。

四、教师有技巧的进行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历史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必须要考虑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将大问题转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对学生给予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启动思维,从而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教师设问要善于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进行从分析问题的条件入手。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好题目,又要有明确指向的引导、点拨、示范,要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质疑,开展教学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点。教师还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这样就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增强了交流,同时也使学生获得知识。课堂教学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意见,围绕核心知识展开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引导、多启发学生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学会提问。

五、总结

总之,问题式探究教学的发展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种启发式教育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正了以往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充满活力。初中历史教学运用问题式探究教学有助于推动历史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积极性,还能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教师在运用问题式探究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采取恰当的策略,还要注意讲究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题互动,要把学生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推动问题式探究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初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功(教育),2010(5)

问题式探究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问题探究;主动性

一、提出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性,势必要改变单一的讲授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一味的讲解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探究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的探究而获得知识的过程。“问题探究式”教学倡导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让学生在提问中积极参与。

二、案例呈现

1.动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

观察弹簧振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动画,可以发现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哪种函数图象很相似?函数y=Asin(wx+φ)中有A、ω、φ三个参数,怎样讨论这三个参数对函数图象的影响呢?是3个参数一起讨论还是逐个进行讨论呢?

2.启发诱导中展开问题探究

探究1: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函数y=sin(x-■)与y=sinx的图象。

问题1:这两条函数曲线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将y=sinx图象向右平移■得到。

师:不妨取φ=■,作函数y=sin(x+■)看看有什么样的结论。

生:图象y=sinx向左平移■。

问题2:你能概括一下如何由正弦曲线y=sinx得到y=sin(x+φ)的图象呢?

生:当φ>0,y=sinx向左平移φ;当φ

师:很好,注意到φ正负,都是平移φ,方向为“左加右减”。这种变换由初相φ引起,称为“相位变换”。

探究2: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函数y=2sinx与y=sinx的图象,观察它们图象之间的关系。

生:y=sinx图象伸长2倍得到y=2sinx。

师:具体些,是哪个方向?

生:纵向。

师:很好,是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变成2倍。不妨再取A=■时,y=0.5sinx图象如何由y=sinx图象变换得到呢?

齐答:所有纵坐标缩短■。

师:这个过程中,横坐标有没变化?

生:没有。

师:这种变换由振幅A引起,称为“振幅变换”。

问题3:你能概括一下如何由y=sinx图象得到y=Asinx的图象呢?

(由学生概括)

探究3: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函数y=sin2x,y=sin0.5x与y=sinx的图象,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问题4:你能概括一下如何从y=sinx图象得到y=sinwx的图象呢?

师:图象y=sinx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y=sinwx图象。

3.思考延伸中深入问题探究

问题5:你知道如何从y=sin(x+φ)图象得到y=sin(wx+φ)呢?

生:把y=sin(x+φ)的图象上所有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师:很好!图象变换只看自变量x的变换。

思考:刚是固定φ不变,那如果固定w不变,思考如何从y=sinwx图象得到y=sin(wx+φ)的图象呢?

(上接第70页)师:先不妨取ω=2,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函数y=sin(2x-■)与y=sin2x的图象,观察它们图象之间的关系。

师:请学生画出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师展示完整曲线。

生:把函数y=sin2x向右平行移动■得到。

师追问:为什么是平移■,而不是■?

生:因为函数y=sin(2x-■)过(■,0)。

师追问:怎么得到这个点?

生:令2x-■=0。

师:哦,我明白了。那函数y=sin(2x+■)如何从y=sin2x图象得到?

生:把函数y=sin2x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得到。

问题6:你能概括一下如何从从y=sinwx的图象出发,经过图象变换得到y=sin(wx+φ)的图象呢?由学生充分发言讨论后,老师补充小结:把y=sinwx图象向左(φ>0)或向右(φ>0)平移■个单位得到y=sin(wx+φ)图象。

4.动手操作中体验探究成果

作出函数y=3sin(2x+■)图象。法一:先向左平移■,再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再纵坐标变为原来的3倍;法二:先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再向左平移■,再纵坐标变为原来的3倍。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原函数,有什么不同?

生:法二平移的是■。

师:你很厉害,一眼就看出。其他同学清楚吗?每一次变换总是对字母x而言的,即图象变换要看“变量”起多大变化.

三、反思分析

在本案例中,采用问题探究法实施教学活动,设置6个问题,层层递进,重点突破图象间关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分析3个参数A、ω、φ对函数图象的影响时,先采取“各个击破”,然后再“归纳整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在问题情景中主动探究,通过探究思考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设置至关重要,问题的内容要有目的性、启发性,问题的处理方式要灵活多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思维的参与度,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小林.谈谈对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J].新课程:中学, 2012(3).

[2]王声龙.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及问题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1(29).

问题式探究教学范文第5篇

问题式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也称为“问题引导学习”。他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促使学生借助已有的信息技术经验,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

一、问题引导式方案建构

1.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案

教师作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应当积极地给学生营造“问”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社会热点问题、模拟真实生活情境、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等提问。如电脑死机了,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我们如何解决它?学生可以以“我家电脑曾经……”“我看过有些电脑……”“我感觉……”“我用了什么办法”等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

2.问题引导式教学的设计实施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是问题产生的基础与前提。问题情境主要指富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因为在情境的作用下,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将得到“刺激”,从而激活学生知识间的联系、思维上的联想,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分析问题,组织分工

进一步仔细分析问题情境,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自己对情节和情形的理解,分析情境背后的问题实质,例如,电脑死机是硬件原因、软件原因、病毒入侵、操作不当还是其他的原因。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成员进一步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列表的形式记录小组成员关于问题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明确需要做的事情和确定研究计划后,进行小组成员分工。

(3)确定方案,解决问题

对问题作出分析以后,提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实施步骤”。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知识技能,也可以通过教师帮助去寻找各种途径(调查、访谈、查阅书籍、上网等)搜集相关的信息。最后将小组搜集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加工,评价、判断信息的有效性、充足性,判断所搜集的信息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4)展示结果,成果汇总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小组成果,鼓励学生简单地阐述自己(或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他小组同学参与讨论:把各小组制定的计划和大家一起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如果有意见可以提问。例如,可以评价他们的计划,赞成、反对他们的哪些观点等;对于那些依然没有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的同学,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汇报目前的进展以及困惑,让所有的同学帮助他们出谋划策。

(5)评价总结,反思拓展

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据表格、示意图等方式完成报告,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要进一步探讨是否还有更便捷的探究方法,对于不足之处要进行改进。教师要特别注重评价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方法、思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及合作的效果,与学生一起小结、梳理、补充知识,使之更趋完善。

二、问题引导式教学的特点及意义

1.改善知识技能的教学

问题引导式教学下的学习是一个先分析解决问题,利用已有知识技能,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它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并为学生理解正在学习的内容提供了经验基础。

2.提倡小组合作

问题引导式教学鼓励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具有积极和行之有效的作用。它能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3.重视教师的引导促进作用

教师主要通过为学生提供引导、支持和促进学生反思概括来提高问题解决活动的连贯性、条理性和知识建构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机智。可见,运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总结

问题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实践中,学生能够看到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同时也理解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这会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并借助已有的信息技术经验,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

虽然问题引导式教学的实施还有一定局限性,但是美国教育学家A.C.奥恩斯坦曾说过“一个好的老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问题的许多良好答案,但最好的老师能够不直接说出,而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因此,我们还是坚信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为了信息技术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问题式探究教学范文第6篇

1、 创境激疑,感知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游戏、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加以梳理,形成需要共同来探索的问题(这就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师:现在同学们要想,这学习从哪开始(板书?),从问题开始.看到课题,你就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老师把课题写完了,你的问题就提出来了.

生1:草塘在哪里?

生2:草塘是怎样的?

生3:草塘可爱在哪里?

生4:为什么草塘是可爱的而不是美丽的?

师:我们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梳理一下,同学们提问题要注意问题的顺序和思维方法,先问是什么?再问为什么?最后问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那么问题就是1、什么是草塘?2、草塘在什么地方?3、为什么草塘是可爱的?4、为什么草塘是可爱的而不是美丽的?至于草塘大不大这个问题,在我们理解为什么草塘是可爱的这个问题时就可以解决了。

学贵在于疑。李老师深谙此道,在板书课题中,要求学生依课题进行质疑.学生紧扣课题关键词进生质疑,但李老师并不满足于此,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将问题及时归类,梳理,理清问题顺序。

2、自读自究,分层推进

自读自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放手让学生自读,力求从语言文字入手,能通过读的形式把握课文内容。再循着认定的目标,通过反复自读自究形成朗读体验与思考发现,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小组分析、比较与评价,从而促进学习从求异走向求同。

师:现在能读课文了,读课文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读正确、流利。如果一遍就要读正确,读流利有没有办法?这里,老师教你一个小窍门:一是读课文时精神要集中,眼到、口到、心到。二是如果这一句读错了,或这一句不太好读,可以反复练习这句话,直到读好了,再往下读。这样,你读一遍就能有很大的收获,明白了吗?开始读吧。(学生练读,教师巡视,及时纠正读书姿势)

师:刚才你们读了一下课文,你觉得能不能达到正确、流利。

生:能。

师:是不是课文中有句子都读熟了――(没有),现在你把全文十九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读起来有问题,你把它找出来。(师生交流5、7、14自然段为难读段,学生各自练习后,教师让具有共性的同学齐读)

3、启发指导,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学及交流,常常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再交给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情况,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进而深钻课文,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已见的特点展开小组讨论,要让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当学生探究出现“卡壳”时,教师就要适当点拨,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比较,不断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交流,使表达更完整。

师:(出示幻灯)现在给你两分钟的时间练习这三句话,要读得非常熟练,要读到怎么读也读不错的程度。(教师让男女同学合作把这一节反复读熟,教师有感情地示范读)

师:刚才通过师生合作,把你带到草塘去了,现在看看你能不能自己去,你一边读一边想象,你读的时候注意读一小句,想一想,再读一小句,再想一想,听懂了吗?(学生读文想象,教师配乐朗读引导想象)

师:现在我们再到草塘去看看,感受一下草塘大到什么程度,草塘美到什么程度。读的时候,你可以抓住文中写得最精彩的词句来体会。(生边读边悟)

4、整合深化,拓展延伸

整合深化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反思的过程,要求学生再回头把课文全面地读一读,理一理,联一联,从整体上回顾阅读的全过程,总结自己读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怎么获得的,还有什么问题,在读中整理,由此形成阅读反馈。再通过教师组织交流讨论、评价与强化,从而使阅读目标全面完成,使学生认知结构优化。

拓展延伸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反思阅读过程后,以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为目的,针对学生和教材实际,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训练,将学习所得内化于学生的身心的拓展性练习。

师:课文读到这差不多,你现在读完课文,如果你来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草塘,不用课文中的“可爱”,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请写到黑板上。(教师边指名学生先说再让学生板演)

师:大家用了这么多丰富的词汇来形容草塘,跟课文的“可爱”有什么区别。

生:我们用的都是表面的描绘,而作者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师:那么,现在对“为什么说草塘是可爱的,而不是美丽的”这一问题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草塘的喜爱,与此同时,我们也深深地爱上了北大荒的草塘了。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那里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对好里的开发还不够,还有许多像草塘这样的荒地需要开发,除了开荒种粮外,还可以发展一种什么产业。

生1:渔业

生2:畜牧业(学生畅所欲言)

师:我们还可以抓住草塘的丰富景色,让许多人到那里去――(生:旅游)。因此,北大荒成立一个“北大荒旅游开发总公司”,这个总公司的经理就在我们中间,他要借助大家的智慧征集一条旅游广告。所以,请你们根据刚才的学习和感受写几则广告词。(学生练写)

问题式探究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培养 课堂 教学 数学

21世纪是人类运用所学科学技术激励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越来越重视对人的自主能力的研究和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方法很多,我就数学"问题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谈一谈自己认识。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袁振国在《教育新理念》中指出"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而我们现在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问题的学生愈来愈少。造成目前学生不愿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教育缺乏学生动脑筋的"时空"是一大原因。

另外,我们平时只重视"答"的训练而忽视"问"的培养和指导,也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很大程度上缺乏问题意识,缺乏民主意识,缺乏对话意识。

用教师的"问"代替学生的"问"的做法,实际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萌芽。"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产生认知冲突的焦点。没有"问题"的教学是不能培养出具有探究能力的创新人才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不同的学生愿意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呢?我认为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⑴ 培养学生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提问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启发。要鼓励和欣赏学生提出问题,使他们敢于求新、求异。

⑵ 培养学生的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计情景,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情景的设计,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⑶ 采用导学案上课,导学案预先发给学生自学,导学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索,留给学生动脑筋的"时空"。

把着眼点放在使学生对新授知识产生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自主解决问题上。学生通过预习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有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学生也就能做到"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⑷ 教师要欣然面对学生的"发难",小心呵护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老师在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

⑸ 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质疑的能力。

教师应遵循学生学习特点,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坚持不懈的训练,使学生由感性质疑逐步过渡到理性的质疑,进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2 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为化结果为问题教学过程的教学。

袁振国在《教育新理念》中指出"知识的本质并不在于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恰恰相反,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变化,在于它的不断推陈出新。"杜威认为,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知识绝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作为另一个探索过程的一部分,即作为这一过程的结果,同时又作为另一探索过程的起点。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懂了",而美国的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解决不了,那算是成功的。以问题为纽带的数学教学,就是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开始,以产生新的问题为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程序、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我认为"问题式"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2.1 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一些和课堂教学相关的真实的问题。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设计问题情境;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这里关键是让学生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如何做到这一点?就在于问题情境的设计上。我认为设计问题情境必须考虑到:情境的设计也要讲究"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要讲究"趣"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还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同时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和开放性。

2.2 设计问题窜进行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要能较长时间抓住学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可考虑设计难度呈台阶式的问题窜,要注意起点问题要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以后的问题难度要逐一增加但通过学生的努力或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够解决。尽可能让学生合作交流而且让学生动动手,留给学生交流活动时间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如"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中,我构建如下过程:

问题一 你知道函数y=2x2的图象是什么吗?请你画出来,并指出它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

问题二 你知道函数y=-2x2的图象是什么吗?请你画出来,并指出它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

问题三 你知道函数y= 12x2的图象是什么吗?请你画出来,并指出它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

问题四 你知道函数y=- 12x2的图象是什么吗?请你画出来,并指出它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

这里有四个相关的问题二次项系数有变化全班同学同桌为一组两人合作,一人画表,另一人画直角坐标系,合作完成描点、连线。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发现问题,取长补短,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在心理上相互依存,克服紧张,恐惧的心理,两人的合作也可以为课堂教学节省不少时间。上黑板的学生解决完问题后将有关答案,填写在下表中:

函数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y=2x2

y=-2x2

y= 1 2x2

y=- 1 2x2

然后进行课堂评论,先由每一小组的学生举手发表意见评价本组代表的答题情况,如果还有问题,再请其他组的学生回答,以上四个问题基本属于同一层次是以学生的活动展开的,学生易投入。在探索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然后再提出难度高一些的问题。

问题五 观察你画的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又有什么不同之处?你认为这些和什么有关系?

问题六 请你仔细观察你是否感觉到图像是否有"胖瘦",图像的开张程度和什么有关呢?

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鼓励学生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合作探究。相信学生能够找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问题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3 数学课堂教学应具有开放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最重要的目的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问题式"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应具有开放性。

① 虽然课堂教学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但不能用问题的框框匡住学生。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随时调整我们预先设计好了的教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有一次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从连加向乘法的过渡。他出了一道题目:7+7+7+7+7+7+3=?赞可夫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得出7*6+3的方法。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开始一个同学就说:"我可以用7*7-4的方法来算。"在《教学与发展》这本书中,赞可夫回忆道:当我听到这一方法时,我非常激动,这个孩子非常了不起,他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7,发现了数学的本质。于是他了自己准备好了的教案,就从这个不存在的7讲起。

② 教师上课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建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师重在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课堂应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讨活动。鼓励学生多提出可以用某一数学模型来解决的一类生活中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活动来解决问题,由此激发其他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是下一节新课的开始。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课堂教学是否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某种情境,引发出所要探讨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锤炼思维,体验成功与艰辛,增强自信心。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首先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我采取导学案上课,课前发给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给学生提出问题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平时注意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意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问题式"教学,把课堂教得"活"起来。坚持下去我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

问题式探究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教育游戏;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的最好状态是能始终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可以通过设计系列的任务或者问题,结合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者任务,通过探索式地学习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即任务驱动模式,

游戏里面隐含了大量的任务驱动,游戏者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任务,最终完成了整个问题的解决。问题探究式游戏教学法就是利用教育游戏里的任务驱动机制,把学生要学的知识都设计在游戏的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游戏过程的相关任务,进行探索,获取知识问题情境和相关资源,让学生通过游戏,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问题探究式教育游戏学习模式分析

游戏的某些因素能够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游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角色扮演类教育游戏具有较强的故事情境性和交互性,适宜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以角色扮演类教育游戏为例来分析问题探究式游戏化教学的学习模式。

孩子通常喜欢一些角色扮演类游戏,他们在游戏中模仿一定的角色,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往往有着与成人不一样的独特视角,孩子通过对真实世界的观察,来构建自己对游戏中出现的角色的形象,从而完成整个游戏的过程。如果把这个游戏的过程电子化,就是角色扮演类电脑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非常多,本文以其中 一款《阳光行动》为例,从故事背景、角色系统、事件系统、动机系统、奖惩机制和支持系统等六个维度来分析这类教育游戏的学习机制。

《阳光行动》这款教育游戏的故事背景是:地球上的人类受到了外星人的袭击,整个人类历经浩劫,所有文明毁于一旦。要想重新获得重生,必须完成一个任务,使在浩劫中毁灭的计算机使者复活。游戏的角色系统中,每个角色都具有各自的特性,游戏者选择了角色后,非常容易产生对这个角色的认同,从而形成游戏中的自我意识。游戏的事件系统是由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若干事件组成的。每一个事件里都设置了相应的任务,游戏者必须要完成这些任务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情境。为了激励游戏者继续玩下去,游戏设置了奖惩机制用于刺激游戏者的外部动机。但这些动机对一个初玩这个游戏的新手来说,还是无法正常完成游戏的整个过程,所以游戏往往都会提供一些攻略、剧本、资深玩家的心得体会等一些支持系统以鼓励游戏者顺利完成任务。

如果我们对这个教育游戏的系统结合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把故事背景换成学习情境,把游戏里角色换成学习者,把事件系统里的事件结合学习任务改成问题系统,这样,原来的游戏过程就变成了探索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

二、问题探究式游戏化教学的教学过程

那么,在实施问题探究式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哪些类型的游戏呢?一般来说,除了角色扮演类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冒险类或者策略类的游戏进行教学。随着游戏化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育游戏的选择也慢慢多了起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可供选择的教育游戏,如《大航海时代》、《三国志》、《模拟城市》等,可以结合地理、历史、语言等相关的学科进行教学。

问题探究式游戏化教学的整个过程如下:

1.选择适当的教育游戏

教师首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关的教育游戏,特别是选出那些有利于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把这一类的知识点归类成一个专题进行学习。

2.问题导向

教师应该从问题出发,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完成对目标知识的学习。

3.教师作用

跟技能操作式教学法一样,教师的参与在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在游戏结束后,甚至可以在游戏的进行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活动,例如小组分享、小组展示等,教师通过点评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深化。

4.阶段性总结

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游戏系统评价、学生自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等。也可以小组成员之间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从学生角度来讲,学生应该配合教师进一步发挥主动性,比如,组建小分队,团队合作、分享讨论,碰到问题的时候主动请教高手,随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归纳,小组之间可以经常性的讨论交流,可以把学习的过程形成一个总结性的报告,以成果的形式进行分享或者发表等等。这种基于任务的主动探索的学习对学生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如果能够做到积极配合,将极大地提升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能。

三、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游戏进度的控制

游戏因其内在的动机机制和激励机制,容易让游戏者产生很强的沉浸感,如果不加以有节奏地控制,很容易让游戏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手段,尽管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应多进行引导,控制好进度,把握好节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控制能力。

2.游戏的选择困惑

尽管目前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教育游戏,教师对游戏的选择比起过去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些游戏毕竟还是良莠不齐,教师选择游戏的时候应该有所取舍,不适合开展教学的游戏,不能勉强为之,不能为了游戏化而游戏化,否则将陷入以“玩”误教的困境。

3.以专题形式教学

很多教育游戏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因此以单元或者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学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游戏提供的学习内容和任务,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个专题,这样学习的学习较有针对性,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尽快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进.论儿童游戏中游戏精神的衰落[J].中国教育学刊,2006(9).

问题式探究教学范文第9篇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探究式学习意义

问题探究学习模式的主体是学生,体育教师是主导者,是教学内容及要求的设计者,由体育教师去创设学生要探究的问题,以问题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该问题,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于是我们想,让“问题”作为桥梁,在体育教学中用问题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保持问题探究式学习心态,不断地在体育教学中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给学生铺设一条“轨道”,使学生能沿着这个“轨道”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因此,体育教师要设计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来铺设这条“轨道”,使学生沿着这个“轨道”,逐步深入地通过探究学习来解决问题。

二、问题探究式学习的具体要求

1. 要转变体育教与学的观念

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传递式教学模式,将发现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用到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导趣让学生乐学;教师导思让学生活学;教师导法让学生会学。要创设情境,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作好准备。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的模式,缺少了主动发现这个重要环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困惑,并积极主动地收集资料,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成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而创设问题情景则是关键所在。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一个乐意学习的人,肯定要比一个免为其学的人要学得更好。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2. 设计体育教学中问题的几种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要发生相应的转变,教师应逐步将启发式教学过渡到探究式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是学生顺着教师的思维跟着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牵引下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这是由教师牵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地走到目的地,学生的主动性并不强。下面是本人在体育教学中创设问题的几种方法:

(1)问题导入法:在教学中,教师把教授的知识、技术或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成一个或若干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在观察、分析、想象中寻求问题的答案。

案例:在田径弯道跑教学中,以举例提问方式导入教材弯道跑技术学习,教师设问:雨天,转动伞柄,水珠的飞行方向如何?为什么?用口哨作示范,握带子的一端旋转,如松手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本课所要学的弯道跑技术。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现象能直观地感受跑弯道的一些特点,同时培养学生发现能力。

(2)设疑探究法:在教学中,教师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设置一些疑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案例:在进行足球脚内侧接反弹球技术教学中,以问题导入,如在足球比赛中需要接球时,一般用什么方法,你能说出基本的技术要点吗?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同时强调接球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传统的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现在教师通过创设教学内容中的各种疑点,引导学生在练习中,主动地去发现探究问题,并通过自主、合作实践来分析问题,找出正确答案。本课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各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和同学间的互学、互纠、互帮、互勉,达到共同探究脚内侧接反弹球的动作方法。

(3)对比解答法: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对比、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生动的案例比教师讲解或教育、批评对学生更为有效,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

案例:在弯道跑教学中,本人把学生分四小组,进行小组协作尝试学习。学生带着三个问题(①哪种姿势最难跑?②在圆上跑与直线上跑有什么不同?③出现了什么现象,你用什么办法克服的?圆上跑时有什么不同?)做圆周跑体验:用橡皮筋捆住双手跑弯道只用左手跑弯道只用右手跑弯道双手配合跑弯道 。

案例分析:通过不同练习形式的体验比较、交流研讨发现弯道跑技术的特点,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虽然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问题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应用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贯彻,并其精髓渗透到我们的体育教学中。

问题式探究教学范文第10篇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教师应创设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多种教学途径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高一的历史教学为例。方案如下: 1.编写、表演课本剧。 2.收集、整理、观看历史文字、图片资料。3.参观、调查历史文化古迹,采访历史见证人。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了解历史,走进历史。4.举办历史故事会和历史辩论会。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此外,还有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编写家庭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

三、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

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全体参与

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所谓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不要教师设框框,先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套去运行,而是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

五、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

教师要对教材充分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精心设计出探究问题,以便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探究。首先,是设计的问题,一要适度,做到难易适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避免产生畏惧情绪。二是多角度,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分析领会教材,选择最佳切入点,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三是要有梯度,即要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启发性和探索性,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其次,是设计课堂提问,所提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顺序性、层次性,逐层深入。

六、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

上一篇:企业资信管理范文 下一篇:服务营销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