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时间:2022-03-08 03:54:09

让“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源于“问题”,要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发展。所以,我认为好的“问题”是能否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关键。下面就笔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所见、所行、所思谈谈数学课堂上对于“问题”出现的一些偏差及对策。

关键词:数学课堂;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78-001

一、被动问题,不主动思考

这点在我们的课堂中普遍存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较少,所以孩子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不会去想到我为什么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思,多数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像数学书上多数应用题的问题都属于这类。教师应该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断:

师:我们的校园虽然比较小,但是秀美细致(课件出示我校的俯瞰图)这一天有位小朋友在校园里课后放松时,发现了一块有趣的土地(如下图)

他想知道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又没有办法,你能帮帮他吗?

生1:把右边凸出的部分剪下来,补到左边凹进去的地方。

生2:这样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CAI出示剪拼的过程。……

对于这类问题,学生才能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到问题解决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感悟,对知识和方法进行内化和整理。可以说,问题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动力。

二、虚假问题,不值得思考

这是《认识分数》中的教学片段:由“分桃子”故事情境得出“半个”。师:“半个”该怎么写?你能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一半”吗?学生纷纷跑上黑板画出半个圆,半个汉字,等等。师:数学里的一半怎么表示呢?(学生思考回答:二分之一)那二分之一该怎样写呢?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了很长时间,终于知道怎么写二分之一。)

三、简单问题,不需要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联系的主要渠道和“铺路石”。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但是现在许多的课堂上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学生不需要进行数学思考,有时甚至只是惯性口答,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数学思考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提问不能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教师要注意发问的时机,主次分明,不用面面俱到,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

四、过难问题,没能力思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一些新授课时,笔者也常常遇到提问只有少数学生能回答,大多数学生冷场,甚至一个问题出来,一个学生都无法回答的情况。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学生初步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后教师提问:是不是每个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度,有办法证明吗?

学生哑然……

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也不因为问题过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思维惰性滋生。

上述案例笔者思考后在另一班上课时这样重设问题:

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师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度。

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

师:怎么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

师: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课件演示分成两个其他类型三角形的过程)现在呢?

师: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是多少度?

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五、琐碎问题,没时间思考

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 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课时容易出现:提问琐碎频繁,不分主次。连串的一问一答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考,反而会使学生思考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有位教师提得问题如下: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4)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6)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7)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比较之下,而这位教师的问题设计显得杂乱、琐碎、过于直白,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缺乏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和总结。并且回答时会用掉本就不多的课堂时间,对于其他的教学任务有着相当的影响。还不如书上的问题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个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形成了一条问题链,使学生有递进的思考。

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点燃火把的火种则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我们精心准备好这些火种,让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上,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尽显潜在能力,熊熊燃烧。

上一篇:提升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方法探... 下一篇:浅谈幼儿体育游戏中的评价内容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