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活动范文

时间:2023-07-14 10:55:43

体育课堂活动

体育课堂活动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课程;课堂活动;以人为本;终身体育;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20-01

体育课程是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健康基础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主要方面。体育教学的责任重大,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在某些方面过于程序化、模式化和训练化,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常规体育活动

常规体育活动其实也是传统体育教学中有机的一部分。它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些诸如课堂开始时的短跑,做操等课堂活动。这个传统教学步骤我们是应当传承和肯定的。因为常规体育活动是帮助学生进入课堂状态的一个必要程序。就好像是英语课上教师领读英语单词,英语听力考试之前先播放一段无关的音乐是一样的作用。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舒展筋骨,为接下来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做好准备。常规体育课程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的指引下,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一样,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时节的变化或者是天气的变化做出一些具体的调整,做到以人为本、灵活多变。如果天气情况不适合学生进行长跑等活动,教师就可以开展其他的教学活动安排。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学会与时俱进,安排一些新鲜的时尚的体育活动进入课堂,比如说安排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同时难度又不是很大的瑜伽相关的课堂活动。学生配合舒缓优美的音乐,渐渐舒展自己的身心,感受自然的无穷力量和感人魅力,实现身体心灵和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样的课程活动不仅仅是包含有体育精神,而且还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在这样的气氛熏陶下,自然会更加热爱体育课程,更加用心地完成老师安排的活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学情怀。以人为本,是新时期体育教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和方向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人为本就要求教师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利益为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为学生着想,充分体现课程设置和安排的人性化特征。教师的这一观念的建立也同时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表现。教师关怀学生的需要,学生也就能进一步配合教师的活动安排,课堂秩序因此和谐统一,健康运行。

二、集体体育活动

我们这里所讲的集体体育活动也并不是传统概念上的集体体育活动。我们所讲的是全新的集体活动。体育课程活动安排上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另一个方面也注重锻炼学生与他人相处和融入集体之中的能力。传统的集体体育课程无非是跑步,做操什么的,教学方式有点单一老套,缺乏新意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信任游戏的开展就是一个在新的体育课程中的有效的集体活动。信任游戏指的是一个学生无条件地信任自己的同学,做一些略带危险性的动作,由自己的同学对自己进行保护。这个游戏的重点就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比如说,学生放心大胆地身体向后倾倒,由同学接住自己,以免受伤,这个过程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整套动作迅速。信任游戏的开展是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美好单纯的友谊和信任,以便将来在参加工作时也充满正能量,阳光向上。此外,信任游戏的有点还在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想大胆地向后倾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和蹦迪等活动的心理状态是一样紧张的,教师要在这个时候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锻炼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信任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些危险因素,所以信任游戏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极好地做好所有必须的准备工作。比如说一个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力气和实力接住自己的同学,比如说学生在进行游戏之前必须充分的放松和克服心理障碍,再比如说有的学生可能具有一些不适合这项运动的疾病等等。教师一定要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以贯之,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切实需要,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稍一疏忽,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受伤,因此一定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三、自由体育活动

自由体育活动时间的设置对于体育课堂的顺利开展是大有裨益的。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身心素质都是不一样的,各自千差万别,各有所需。教师要留出充分的时间供学生自己自由活动,自由体育活动时间是一种科学的,以人为本地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良好教学方式。学生在有序的自由的体育课堂时光中,养成了良好的锻炼身心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将课程的安排选择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做一些符合自己兴趣和爱好的活动,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是一举多得的美事。学生在自由活动的同时也会感受到教师的人性化教学安排,更加喜欢体育这门课程,更加尊重教师,师生之间亲密无间、和谐相处。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无事可做、忙里偷闲的,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身心安全时刻关注,安全之事无小事,教师一定要时刻对学生负责。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自由活动适当地做出一些指导,使学生对于课堂时间的利用更加充分,学生自主开展的自由活动更加有效果。

体育课堂活动范文第2篇

一、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学生需要进行身体基本活动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自身的惰性,使自身快速达到适宜运动的状态,为其后的学习内容做好准备,从而减少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但是很多学生对准备活动不是很重视。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发现,关于“你认为做准备活动有必要吗?”的回答中回答“没有必要”的学生占全部学生的8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准备部分有多不重视,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根源还是在于教师没有对学生灌输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一项关于学生运动中损伤原因调查排列显示:因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当,而发生运动损伤的排在运动损伤原因的第三位,准备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它可以延长或缩短一个人的运动寿命。

二、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发现,体育课准备活动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1.教师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教师与学生对准备活动都存在着不重视的情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在准备活动环节中,都只是慢跑两圈,然后做几节热身操就结束了,甚至有些老师还盲目地压缩了正常的准备活动时间。

2.准备活动内容枯燥乏味

小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好奇心较强,对旧事物存在抵触心理。而我们的体育课准备活动内容往往是慢跑两圈加一套基本体操,或一个长期使用的游戏。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厌烦。

3.准备活动中,教师教学未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由于小学生中低年级与高年级成长的不同,在生理与心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同样的内容,应具备不同的教学特点。但在很多学校体育课堂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内容区别不大,一套操、一个游戏,从初一至初三都沿用。

三、优化体育课准备活动策略

1.提高思想意识重视程度

准备部分作为体育课的教学组成部分,是一堂课学习的开始,起着重要的热身及调动兴趣的作用。准备活动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很快融入其中,还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和不良生理现象的发生,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更能培养小学生共同协作意识及自身品德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姿态和体态。

2.内容与教材要相吻合

从内容与教材的选择上来讲,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与主教材的内容紧扣在一起,结合主教材的教学内容,制订准备活动的内容,根据主教材的教学任务,在准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安排与教材相衔接的辅动作。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不仅要为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做好准备,还应为完成所学教材内容做好准备,要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出发,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采用各种练习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做好准备。笔者觉得在内容与教材的结合上,应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融入其中,从准备部分过渡到学习基本部分的内容上。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1)年龄的差异。由于年龄的差异,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学生准备活动的内容及时间的安排上都有不同之处。对于低年级学生,可多采用一起模仿和表演等形式。而对于高年级学生,由于其已经有了一定的体育技能,在准备活动中,应多采用对抗性较强、能展示个人能力和力量的活动。

(2)性别的差异。高年级男生一般喜欢对抗比较激烈的准备活动,而女生则更喜欢节奏慢、轻快的准备活动。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准备活动。笔者在对女生的准备活动安排上一般采用健美操的形式,这样有利于让女生更容易融入其中,为下面的内容学习作好铺垫。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名体育教师,就应该多掌握一些专业知识,科学地安排准备活动及体育课的内容,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继芬,郭红涛,王青涛.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应坚持八性[J].河北职工学院学报,2006,(4).

[2]崔振宇.浅谈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作用及运用方法[J].科技信息,2009,(4).

体育课堂活动范文第3篇

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这是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关键,那么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部分可以说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课前十五分钟的准备部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而且对学生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动作有积极作用。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领带”准备活动,从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挥。

【关键词】中学体育; 课前; 准备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319-02

那么,准备活动又应如何去组织呢?下面我将从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和对教学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1 针对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安排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既要起到使学生热身的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尽快的进入上课状态,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使其身心进入最佳运动状态。比如,当我们在进行支撑跳跃教学时,心中想到的首先是安全问题,该项目危险性较大,学生虽然感兴趣,但是因怕摔而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可选用双人操。除必要的关节活动外,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做人体“山羊”,以游戏的形式,在低要求的基础上练习,循序渐进,从心理上慢慢适应,有了这样一个铺垫,对完成主教材教学将大有裨益。又如,以主教材的运动负荷为依据,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运动形式。像篮球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它属于运动负荷较大、形式活泼的教学内容,为该项目选编准备活动内容时,应考虑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量,与主教材内容衔接较为密切的运动形式,如熟悉球性练习,趣味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等。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在各种辅助练习的时候,即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又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了铺垫。

准备活动内容安排不仅要有针对性,而且在安排上要富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喜爱小动物并模仿其动作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将这种自然的情感引入体育教学中,而又能水到渠成的完成教学任务呢?

在准备活动部分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以故事情节和情感投入创设课堂氛围,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听数集合”、“跟我学”、“小青蛙找家”、“打龙尾”、“老鹰捉小鸡”、“打野鸭”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并配上音乐和儿歌,给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环境,让学生们边听、边想、边唱、边模仿,在想象中自由发挥、自由创造,寓教于乐。

另外音乐在体育教学中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准备活动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音乐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气氛。如:在跑步时,做徒手操时,在游戏和比赛时,都可以加入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奋性,利用音乐和舞曲的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来刺激学生的无意注意,唤起有意注意,以调节情绪和调理气息,使学生身心有轻松、欢快的感觉。通过实践证明,音乐在体育课堂中,尤其是准备部分适当的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准备活动以游戏和比赛的方式进行

游戏和比赛活动是体育课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它不仅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提高动作技术水平和熟练动作的技术技能。无论是准备部分还是基本部分,都应贯穿一些新颖的游戏和比赛内容,来活跃课堂气氛。著名教育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化,而是激发兴趣。”

我充分利用有利的因素,科学的安排一些富有对抗性、激烈性的游戏内容和比赛活动,以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织接力赛时,先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对方实力对比,安排比赛顺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比赛时,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奋勇当先,一轮比赛结束,教师要及时总结,进行表扬,通过对学生的鼓励,从而促发练习兴趣。

3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是以提高国民教育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在教学上,它要求面向整体,把学生摆在主置,它注重的是教师引导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靠大力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准备活动部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自我表现以及领导和指挥等方面的能力的锻炼。首先,教师进行引导并教给方法,每周体育课有一名学生进行自带准备活动。课前该学生必须准备好活动计划,由体育教师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学生在带准备活动时,会出现许多问题,教师先不指出,而是等活动结束后,由学生们进行打分并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之处,争取下次成功。教师最后做总结。通过此项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们的勇气与胆量,而且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了“能说、会做”。

4 针对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安排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体育课堂活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主体地位;有效体现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41-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学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主动与探究合作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勇敢创新,大胆实践,使学生在合作与研究的过程中追求成功的快乐,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使学生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既是人与人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教师应努力在课堂里构建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互利合作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作朋友,一切从学生出发,教师放下“尊严”。深入到学生中去,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体育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师以自己真实的、完整的人格去面向学生,去感染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热心帮助学生;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尊重彼此观点与爱好,教师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学生在这种关系中体验到平等、尊重、理解、宽容、信任,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树立自尊、自信,形成丰富完善的主体人格。

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当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激励,主动性油然而生,良好的教学氛围孕育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是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关系,才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教学《后滚翻》这一课时,由于本课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身体协调能力,手脚并用能力,以及大胆尝试的能力,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这样的训练,加上现在的孩子吃苦的毅力不强,我就决定创设新的模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强求学生来按照规则完成动作,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参与,积极动手动脑,自主探究出合适自己的学法,其中还穿插了多个小游戏进行过渡,这样,教师不再下命令,不再苛刻地强求,更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官,学生也就因材施教,学得轻松,学得自在,学得实在了。

只有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发现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构建学生的主体活动,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营造一种参与教学过程的和谐氛围,提供多种参与的教学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习惯,不断提高其参与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空洞地说教,学生机械地学练,教学气氛沉闷、死板。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用丰富的游戏情节调动儿童的感知细胞,培养其认知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因为有兴趣儿童才愿意去参与活动。体育游戏往往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孩子们探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他们在游戏的情节之中扮演各自角色,更好地体会、认识生活。例如,在游戏“大鱼网”活动中,一部分同学扮演围网捕捞的渔民,另一部分扮演活蹦乱跳的鱼儿。孩子们在游戏设计的精巧情节中,体会了捕鱼的过程,了解了渔民辛勤劳作的生活。学生非常开心,这样做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遵守规则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及主动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四、建立多元教学评价机制

一节好的体育课,不仅教材内容精彩,教学方法合理,而且评价手段科学。科学的评价手段是维持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想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就要对他们不断进行合理评价。评价是全方位的、多元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评价的多样性,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扬合作精神,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非让每个学生,在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让个性差异不同的人在体育技能和体质健康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学生评价方面,我注意全面考核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评价学生是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尖子学生的功能。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我对学生的考核注重学生在体育课的德育渗透考核,平时考核和能力提升考核等方面,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情况和具体身体条件,讲究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认真程度和接受能力,测试过程心理表现等原因来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于残疾和锻炼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体育锻炼的自信心。

体育课堂活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课程 教研组 实效 研究

学校体育教育改革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也步入了实质性阶段,新课程理念冲击着体育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三级课程管理形式给予学校更多的课程管理权限。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教研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实效性,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教研活动有效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构建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思路是在科学组织片中心组活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建组、彰显主题、评价促进的评课活动,进一步规范教研行为。具体可细化为:(1)根据片中心组活动开展的方法与过程,明确片中心组的组成和分工。(2)以评课为中心设计分组评课,规范评课行为,提高评课质量。(3)通过一系列的评课活动,加强体育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4)研究结果指向于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进而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的发展。

二、教研活动有效性研究的组织构建

(一)科学建组

片中心组学习共同体主要是以片中心组教师为基本单位,围绕教研活动过程进行科学建组。

1.片中心组的组成与工作任务

“片中心组”是教育局教研室根据学校地域,从便于开展校际之间教研活动出发而组成的教研活动组。片中心组设组长1人,具体负责教研活动主题的确定、组织方法与联络。设中心组成员2―3人,人选一般为优秀教研组长或学科大组成员,具体负责活动的开展。具体分工及要求见下表1:

2.片教研活动中评课组的组成与工作任务

片中心组在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时进行科学建组。科学建组主要按综合评价组、环节评价组和专业技术技能评价组三个方面进行建组。

(1)综合评课组

综合评价组的成员组成:教研员与片中心组长。任务:确定活动主题;组织活动;监控活动。综合评价组是综合听课、评课组的简称。综合评价组的任务是对本次教研活动组织、过程、效果作一个综合的评析。在具体到一节课中也是对一节课作综合点评,也可以把几节课同时点评。综合评价组点评的要求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把课的情况结合起来,既要指出亮点,也要评析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要使片中心组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使课堂教学趋于有效,即形成最优化课堂,综合评价组对片的教研活动的效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综合评价组引领着各片课堂教学的方向。

(2)环节评课组

我们把一节体育实践课通常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环节,一般时间安排为8-10分钟、30-32分钟、5分钟。环节评价组对课的三个环节进行听课、评课。具体评价的组织要求见表2

从上表所列内容可见,环节评价组由两个组组成,组织过程中都是由中心组成员负责;评价要求是对全体听课、评课人提供参考,也为课后评课提供依据。

(3)专业技术技能评课组

专业技术技能评课组是指在听课、评课过程中,专门负责对具有技术技能含量的主教材的教学技能目标制订、技术环节在课中的设计及以技术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的专业性进行评价。专业部分的评价是针对主教材的技术来确定评课人员,在评课中具有详细的技术分析。因此,这一建组是按体育教师所学的专业或特长来进行专业分组。专业建组是每位体育教师参与课堂教研的最重要环节,也是通过取人之长、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我们在实践中把专业技术技能组细分为田径、排球、篮球、足球、体操、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8个专业组,其中活动负责人为组长,即中心组成员。专业组在片教研活动时所要做的评析工作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检查公开课教师所在学校的年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三者与本课内容(主教材)是否配套一致,另外还要了解单元计划的技术教学到哪个环节。第二是小组研讨本课技术环节与教学目标制订的有效性,即根据技术动作环节来制订适合学生的技能目标,关注技能目标达成度。第三是对授课者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技能的教学情况进行评析,并提出建议。

四、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实践

(一)以科学确定教研主题为先导,引领教学教研创新

体育课堂活动范文第6篇

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引导。首先,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如同冬天行驶汽车前需要预热一样,人体也是如此。由于气温较低,忽然启动或快速行动,人体会感到不适应,很容易造成身体损伤,就像刚刚睡醒不宜立刻起身一样,否则容易出现头晕目眩现象。其次,老师应强调课堂着装的重要性。现代学生追逐时尚,衣服都较为单薄。除引导加强平时保暖外,在准备活动开始时要求学生不要早早脱衣服,在充分热身后,再提示学生慢慢适当减少衣服。在运动间隙如果身体温度降低应立即将外套穿上,防止伤风、感冒。另外,对暴露在外的手、脸、鼻和耳朵等部位,应经常搓、擦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冻伤。

二、场地器材要到位

在寒冷的冬季,准备活动的场地一般安排在避风、朝阳、地面较软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同学们在刚出教室便去“喝西北风”。在场地有限时,可以两个或多个班级共同来完成做准备活动,这样在解决场地问题的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果天气实在太冷时,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教室里预先做些活动,待身体发热后再到室外继续准备活动。在器材运用上,在准备活动开始阶段一般以徒手练习为主,不提倡用各类器材尤其是生冷的硬器械。因为同学们的手、脚还没有完全发热,待身体完全发热后可适当过渡到有器械的活动。另外,还要考虑到一物多用原则。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充分运用现有的场地和器材,开展各种不同的行之有效的准备活动。

三、内容安排要丰富

老套的慢跑两圈、徒手操等简单乏味的活动,同学们早已厌倦,加之畏寒怕动的心理影响,以及场地器材的制约,安排“丰富多彩”的“准备活动”就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情绪。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充分开动脑筋,创编出内容丰富的准备活动。这里可以体现两点:一是内容的多样化:参与的人数可以为单人或多人,当然也可以为集体(上文提到的由于场地约束可以两个班或多班进行共同的准备活动);我们还可以利用视觉对运动事物的方向、幅度、形态变化的敏锐性等特点,通过变化原有的动作部位、先后顺序;改变原有动作的幅度、强度、节奏以及动作的路线等方法,在不改变动作的性质、程度和难度的情况下,使准备活动具有新鲜感,从而对学生形成新异刺激,提高教学效果。二是活动的趣味化。仅有丰富多样的准备活动还不够,教师还可以将各种准备活动有机地加以提炼,使准备活动的内容趣味化。寓运动于游戏是学生们参与锻炼的需要,深受学生喜爱。

四、练习顺序要合理

冬季的准备活动须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先一般性准备活动再专门性准备活动,先集体性活动再到分组或个人练习,先徒手后器械,先活动再讲解等。一般性准备活动中的运动节奏也要按由慢到快,幅度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先集体进行不同节奏的原地踏步,或是不同线路、节奏的走、跑,再进行行进间的扩胸、振臂、体转、压腿、踢腿等练习,再根据教学主内容进行专门性练习。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进行扩胸、振臂等伸展运动,容易拉伸衣服从而使手腕、腰腹、脚踝处而着凉。在逐渐提高身体的热度和对寒冷环境的适应程度后再进行。其次,要先徒手练习后器械练习,在开始阶段一般以徒手走跑、体操练习为主,不提倡运用各类器材尤其是生冷的硬器械。因为同学们的手、脚还没有完全发热,待身体完全发热后可适当过渡到有器械的活动。再者,要先进行准备活动再进行课堂任务的宣布等常规内容,免得学生在寒颤中听讲。

五、运动的量要适当

冬季气温低,人体生理惰性大,克服机体的生理惰性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准备活动的时间稍稍长些。此外,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应逐步上升,做到适度,增加过快或过猛,不但不能增强学生体质,反而有损身体健康,严重时还会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例如,在忽然加量而导致呼吸急剧加速时,面对冷空气的刺激会导致咳嗽等不适症状。再者,运动量的大小应根据教材内容变化,如果教材内容或比赛项目的强度大,技术复杂,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要随之增大,反之则应减小,使准备部分同基本部分学习能有效衔接,从生理上能更好地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运动量大小要适中,一般以身体发热,快要出汗时为度。

六、教师参与要积极

教师的积极参与,非常重要。教师倘若“躲”在温暖的办公室里,让同学们“凉”在操场上,一来不了解所有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状况,二来显得教师对学生不够亲近,会大大影响准备活动的质量。例如:在上文提到天气特冷时教师可带领学生预先在教室做准备活动,这样,学生会感到既新鲜又亲切,从而乐于力行。教师踊跃展示并积极参与,会使同学们热情高涨。此外,不喜欢运动的学生在冬季表现更明显,这时仅仅靠语言调动已没有多大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和那些学生一起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因此,教师从课堂的一开始就关注学生,并与同学们一同参与到准备活动中去,通过积极有效的准备活动,为进一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最终打造高效课堂。

体育课堂活动范文第7篇

【摘要】体育教学中,充分地观察、思维、操作、实践地机会较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地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关键词】体育活动;课堂效率;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地观察、思维、操作、实践地机会较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地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一、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地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地各种方法,努力创设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地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我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方法。

体育教学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这些要素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而,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国际教育界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观念,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学习是四大支柱核心。体育教学中,主要是技能训练,教会学生记忆、思考、提问、探究、质疑、争辩,把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把童谣融在跳绳、踢毽、跳皮筋、丢手绢的游戏中。如果说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那么,体育活动渗透在各项活动中,综合活动走向社会就能激发学生自主的兴趣,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自己看光盘、听录音能创编其他体操舞蹈动作,球类、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真诚地相信、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多纠正,耐心辅导,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和蔼,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让每一个学生感到自己被关注与重视,学生就会喜欢上体育课,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乐意接受你授的知识。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动作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我不时给学生一些暗示与帮助,学生增强了自信,引起学生探究。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会,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地发挥,他们创新意识地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那么,培养其创造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3、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他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创新教育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其次,学生得进步应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深度的增加以及感觉———理解———创造的思维递进上,身体活动外在表现(技能)的因素除来自于学习者本人努力之外,其他的因素(如遗传体重、身高、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的不同)影响很明显。

二、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上富于想象,求知欲高,对新鲜事物敏感,兴趣广泛,生理上表现为神经系统兴奋性高,正确完整的动作定型,为以后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在创新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与可接受性。课程设置由单一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跆拳道、太极、健美操、拉丁舞、中长跑、铁饼等),专项提高课(奥运会项目),保健体育课(保龄球、呼拉圈、羽毛球、老年健身操)等、民间体育活动:踩高跷、小花船、耍狮子等多样化方向发展。教学模式多样化,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综合运用,追求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生到会学水平的提高。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如:在短跑教学中,笔者提议:“同学们,你们认为短跑采用哪种起跑姿势才能跑得快?为什么?”学生通过练习、讨论得出答案。我再问:“决定短跑的因素是什么呢?”学生再分组,对抗比赛,然后经讨论得出结论。最后,我又提问:“两个人的起跑速度和途中跑的速度都一样,如何才能超越对方呢?“引导学生很快向导冲刺技术。再如:体操或舞蹈教学时,四个八拍。我先教第一个八拍动作,告诉学生:第二个八拍与第一个八拍动作相反;第三个八拍与第一个八拍动作相同,第四个八拍与第二个八拍动作相同。请问:把四个八拍连起来怎么做?学生思考、讨论,做动作。提问是探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没有探究就谈不上创新。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地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情感。

总之,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守长茂“青少年逆反心理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2)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养成教育课题组/林格《怎样培养习惯》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1月

体育课堂活动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 优化 方法

中学体育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身体素质是学生一切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时候真正落实《中学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什么时候就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可是,当前中学体育课教学还远远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实施的需要,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上的进一步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中学体育教学实践,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四个不同层面谈谈优化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思路。

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当前,许多学校对体育课教学的重视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体育课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体育教学实质上仍然延续着“放羊式”管理方法。一上课,体育教师就把学生召集在操场,给一个球,让学生玩,学生三五成群,在操场散步,其实就是让学生在文化课课余散散心而已。甚至有些学生上体育课时,索性不到操场,自己就在教室看书。只有几个比较认真的教师还组织一下教学,讲一讲注意事项,十几分钟后也让学生自由活动了。有的学校体育课只能体现在课程表上,没有几个有业务专长的体育教师,体育课教学也只能成为文化课的附属品,一到了冬天或者期末考试前期,体育课就让其他文化学科挤占了,体育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谁都高兴,各得其所。体育器材缺乏成为农村初中学校共同存在的问题,中考体育尽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但也存在短期突击的应试教育的做法。

二、教师应组织好课前的准备活动

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一个环节,是新授课前的必备的活动。做好体育新授课前的准备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动作的规范、协调,提高运动肌肉的灵活性,减少课堂教学中的肌肉挫伤、拉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准备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年龄特点,以一定的游戏内容为依托,学生活动的动作既要规范,又要有力,同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准备活动不要天天都是老一套,单调枯燥,关键是要安排、设计对本节新授课内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绝对不要让学生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做操、压压腿、活动活动关节。通过体育新授课前的准备活动,使学生的关节灵活、肌肉富有弹性,使与新授课有关联的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保证体育新授课的有效地进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体育课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体育课教学目标的着眼点不应仅仅放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身体机能上,应该树立体育课教学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的教育理念,当然,身体健康是必需的,还要有心理上的健康和强烈的社会适应性。因此,体育教师不能单纯进行技能技巧训练,要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活跃发展起来。体育课教学要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体育教学计划的编排,安排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由于体育课基本上在操场进行,而且又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组织教学很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组织、合理安排,下大力气对学生进行体育课常规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特别抓好体育课前的整队、准备活动的步骤、场地的布置、体育器材的回收以及学生进行动作练习时的组织纪律以及安全要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又是在室外上课,容易被周围的新奇的东西吸引,转移注意力。这就更要求教师组织教学时,穿插有趣的教学活动或者游戏,在上课时加入一些带有小组比赛性质的内容,使学生精神集中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四、体育课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

初中生的意志品质还没有彻底形成,有效注意时间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学习的动机不能长期保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将新授课的内容集中到课堂开始后的一段时间,课堂后半段就是巩固、消化、练习所学内容,通过分组活动、游戏,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另外,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要及时对学生活动的结果和效果及时地作出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动作的矫正以及强化。当然,对学生的行动,教师要及时给予巧妙的评价,做到大范围表扬,甚至点名表扬。批评要注意方法方式,更不要公开点名批评,如果能够在课下单独批评更好。即使不得已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也要先使劲找出学生行为中的“亮点”,先给这些学生充分的肯定,在适当的指出学生的不足,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意见和看法,避免产生逆反心理。

综上所述,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社会的发展,以提高青少年身心素质为己任,潜心研究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理念,落实中学体育课程标准,根据体育课教学的自身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富有成效地组织准备活动和课堂教学,艺术而巧妙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创新、规范、优化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圆满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培养未来时展所需要的体质健康、人格健全的一代新人。

体育课堂活动范文第9篇

关键词:拓展活动;中职院校;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争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然可以保留。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

一、户外拓展活动进入中职体育课堂的现实条件

现在的中职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有的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有的因为学习成绩差,有的因为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等诸多因素,而导致学生对学习甚至对生活都失去意义,更不要说体育锻炼了。他们意志品质、毅力、身体素质方面很差。所以现在职业学校在教会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体育课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而户外拓展活动更是其重要手段之一。这会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生活目标的树立起到重要作用,也对他们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户外拓展活动进入中职体育课堂的必要性

1.构建中职学校体育特色课程的需要

每所中职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除了部分专业课这个任务外,体育课程的建设也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借鉴户外拓展活动经验,引入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显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以体育课程建设为契机,依托培养行业专业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学生综合职业户外拓展活动,并通过不断探索和教学实践使之形成“亮点”和“特色”,最终实现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精品课程。

2.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程序单一,忽视了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而拓展训练是让学生在充满快乐、刺激与挑战中体验并培养团队精神与挖掘个人的潜力。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创新意识,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和树立健康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已逐渐成为专家学者们关注的课题。新形势下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只有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户外拓展活动进入中职体育课堂的可行性

1.体育教学与户外拓展活动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体育教学与户外拓展活动的目的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户外拓展活动与体育教学的模式相近,两者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体验式;户外拓展活动与体育教学练习手段也具有相似性,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的动作练习,达到强身健体目的,而户外拓展活动则是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行为体验中,二者的训练手段、方法极其相似。因此,将户外拓展活动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

2.户外拓展活动方式灵活多样,而且比较容易实施

户外拓展活动既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也可以延伸到课余时间内进行。有些户外拓展活动项目所需场地要求也不高,且器材也可以自制解决,同一个培训目标也有多个项目可选择,有利于在校园开展。教师可以因校制宜、因学生制宜,设计适应性强的项目与体育教学相衔接。

3.户外拓展活动能满足学生的职业素质需要

由于户外拓展活动的内涵是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应对了中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及未来职业岗位对身心发展的需求,因此中职学生对户外拓展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将户外拓展活动引入体育教学,不仅能够被接受,而且会深受欢迎。

四、户外拓展活动进入体育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做好宣传,让学生了解拓展训练,了解拓展训练能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将使户外拓展活动的效果更容易体现。二是要合理安排训练科目及训练时间,选择具有科学、合理以及针对性的训练内容纳入体育教学计划中,将户外拓展活动尽可能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三是要注意安全,每次训练前要严格检查器材,看是否牢固、是否有破损,训练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丝毫不马虎。

总之,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创意的,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模式,无论对于体育课教学,还是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乃至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都是具有远见且值得借鉴的。只有拓展思路与观念,才能达到体育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体育课堂活动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 非言语行为 表现形式 控制

一、非语言行为的概念

非言语行为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般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有意无意地使用着非言语教学。有人将教师非言语行为定义为:在教学中教师特有的、针对学生而出现的、以交际为目的的并与教师言语紧密联系的非言语行为。教师非言语行为是针对一定交际情境——教育教学情境而提出来的。它作为教师交往的一种手段,是自觉、能动地发挥其独特作用的。体育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相对于一般学科的教师而言种类和出现的频率更多,因为体育教师在教学情境中以形体动作为主要内容,语言讲解占得比重相对较小。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非言语交际形式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人体语言中无声传达感情或反映信息接受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重要的非言语交际。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面部表情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对教师的面部表情变化敏感,教师微笑的表情可使学生感到亲切,乐于接近;愤怒或过于严厉的表情使学生避而远之,望而生畏,甚至对学习内容厌烦、抵触。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情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不同的表情赞许、鼓励、肯定、提醒、约束学生的行为。

2.目光语

目光语是指教师利用自己眼神和视线变化将一道道内涵丰富的、具有针对性的目光传递给学生,使之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并付诸教学过程,有着传达赞许、认同、表扬、不满、鼓励、理解等信息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使自己的目光与每一个学生的目光交替“对流”,对待学生,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和蔼、信任而期待的目光。同时,体育教师还应通过目光来观察学生面部表情,从他们的目光中流露反映出来的心理、生理状态,来判断教材教法是否合理,课的密度和运动量是否恰当,以便下次课调整改进,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3.手势

手势指的是手、手臂、手指的动作。手势动作简单、方便、形象化,在一定程度上能表达动作技术,又能使学生较直观的观察和理解动作,起到言语所难以达到的效果,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事实上很多手势动作已成为体育课堂教学中某种意义的固定符号,如竖起拇指表示肯定、赞同、鼓励;摇手表示否定、制止、动作质量差;握拳表示鼓励,击拳表示提醒等。

4.动作姿势

动作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行为,在体育术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语言手段讲解技术动作的同时,更多的还要借助身体动作姿势来向学生展示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动作顺序、技术要领和完成方法等,如艺术体操中含胸和挺胸,有时单用语言讲解,学生常常不能迅速作出反应,此时将规范的动作身体姿势展现,学生一眼就会明白正确的姿势而作出反应。体育教师漂亮、流畅的动作示范,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羡慕和模仿,使教师的输出信息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主动输入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完成身体动作的信心。

5.非语言发声

这类非语言是有声的,但不构成具体的语言,指一些超出言语行为特征的附加现象,即有功能性发声但无固定意义且不分音节的“言语”,如叫声、笑声、哼声、口头语以及掌声等都算作类语言。

三、体育课堂中非语言行为的作用

1.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的课堂非言语交际行为会引起学生肯定的情绪体验,比如教师可以用点头赞许或是竖大拇指对动作完成好的学生予以肯定,或带领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予以鼓励,那些原先做不好或没有信心做好的同学将从大家不断击出的掌声中得到鼓舞和鞭策,从而会逐渐克服心理上的压力,最后能较为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尤其在给学生讲解技术动作或做诱导练习时,伴以适当的面部表情和手势,辅以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可以加强教学力度,渲染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引起注意,提高兴趣,振奋精神,能使教师语言表达清楚,并且得到了强调。体育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能将运动技术的理论转化为动作实践,漂亮、干脆利索、恰到好处的示范动作往往会赢得学生的一片喝彩声,通过示范不仅使学生感知动作的顺序和关键,而且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心理影响,树立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恰当的非言语行为可以调动学生们的良性情绪,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样教师教的起劲,学生学得开心,师生配全默契,教学相长。

2.有利于强调重点难点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伴随言语的变化突出和强化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教学重点与难点。因为,伴随言语具有强调有声语言的语义重点,增强有声语言表达的功能。当教师在正常知识讲授讲解时,教态和谐而大方,语气平缓而柔和;当讲到重点或难点时,语气加重,音量提高,或者附以手势、姿态以及表情等非言语行为强化讲解传递的教学内容,或者附以身体动作进行示范,更能加强教师想要传递的教学内容,使教师表达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更清楚更明确,也让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教学内容与要求。

3.可以有效组织和控制学生课堂行为

利用非言语行为组织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运用、共同发挥作用的认识过程。单靠有意注意支撑学习会使学生疲倦,难以持久。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目光、表情、手势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发出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满意或不满意,鼓励或制止学生某

种行为的体态信号,从而起到组织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经常成功地利

用各种非言语交际行为来制止或消除学生课堂违纪行为。

参考文献:

[1]姜平,马丽娜.浅谈体育课堂教学的非语言行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01期

[2]李小庆.体育教学中身体语言行为的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上一篇:初中体育课范文 下一篇:医疗卫生市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