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活动范文

时间:2023-07-17 10:59:48

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教学活动范文第1篇

一、小新闻

体育课开始,教师选择与体育课内容有关,比较典型、具体、生动的小新闻进行教学,这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在一堂以投掷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就采用了情境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入到备战奥运的运动场上,每位学生都是参加奥运会的国家队选手。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跃跃欲试。同学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肩负重任的运动员,有的同学争着说:“我们要当冠军,为国争光。”又例如,在进行耐久跑教材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烦、乏味和畏难情绪,我们就结合教材特点,给学生讲述“马家军”连连打破世界女子长跑纪录的故事,讲述她们如何进行刻苦训练的故事,使学生对她们崇拜、羡慕不已,从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地锻炼,更好地掌握耐久跑的技术、技能。这就可称之为“本心乐为”吧论文!*

二、小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开展愉快教育,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安排“快快集合”游戏,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在课的基本部分,安排“迎面接力”、“鲤鱼跳龙门”、“支援前线”等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把单调枯躁的练习动作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发展了学生奔跑、跳跃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完成了大运动量的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我们则安排一些“快找伙伴”、“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等游戏,使学生的肌肉、关节得到放松,恢复体力,调节心理,让学生体会运动后的舒适感觉,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三、小图片

图片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是体育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之一。

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向学生出示精美的小图片,便会极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经历欣赏羡幕--向往--渴望实践的过程,此时,再加上教师精练生动地讲解,优美准确地示范,恰当地点拨,学生便会很快地理解教师所教的动作。例如,我们在教“快速跑”时,为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摆臂”动作,就将正确摆臂动作的小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结合图片边讲解边示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正确的快速摆臂动作。又如投掷的“挥臂过肩”动作,单靠教师的讲解、示范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出示分解动作的图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努力实践,达到了以愉快的心境学习、锻炼的目的。

四、小舞蹈

简单、轻快的小舞蹈,能使学生心情愉快,调整、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从而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在一节紧张而强度又大的体育课中,如果穿插几个优美的小舞蹈,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使学生在欢快的心境中锻炼身体,受到和谐美的教育。例如,在一节以跳短绳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上,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安排了“韵律绳操”、“铃儿响叮当”、“丰收之歌”等小舞蹈,在另一节以耐久跑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中,我们穿插了“嘟嘟迪斯科”、“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在以投掷轻物为主要内容的课上,我们则安排的是“拍皮球”、“小燕子”等小舞蹈,这些大都是我们自己创编的小舞蹈,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主动、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变“要我炼”为“我要炼”。”

五、小竞赛

竞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竞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竞争的意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进行队列练习时,教会学生一段口诀,师:“比比哪组走得好?”生答:“我们小组走得好,谁也不乱跑。

”师:“比比哪组走得齐?”生答:“我们小组走得齐,谁也不乱挤。”教师及时对走得好、走得齐的小组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另外,在体育课准备活动慢跑时,我们也让小队长领着进行,组长负责带领大家喊口令,教师巡回表扬口令宏亮、队伍整齐的小队,被表扬的小队更加兴高采烈,没有表扬到的小队也不甘示弱,整节课上学生们情绪饱满,兴致特高。

六、小奖励

为了鼓励学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我们在教中除及时鼓励表扬认真锻炼、遵守纪律的同学外,还设立了几个奖项:

1.拼搏奖。

2.体育委员奖。

3.敢斗奖。

体育教学活动范文第2篇

中学体育实践课教材种类繁多,可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两大类,按其性质可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体操与舞蹈、身体素质、选用教材七类。在有限的课时中传授,要实现教材应有的教学目标,必然存在一个合理搭配教材的问题。笔者在深入研究各教材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下面介绍给大家参考。

一、教材搭配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⒈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应使学生的心率曲线呈现出上升—稳定—下降趋势,为了实现这一规律,我们在实践课的教材选择上应注意运动量的大小搭配合理,以及强弱出现的时机安排恰当。例如:以长跑为主教材的课上,在课开始阶段可以安排运动量较小的武术教材,作为搭配教材,而在课结束阶段则安排一些舞蹈性的放松练习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从而可以确保学生整堂课的生理负荷有一个正常曲线变化。

⒉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注意力要比小学生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他们能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他们要完成的动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上,不过对那些过分抽象、枯躁无味,与他们的感知较远的教材,则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保持稳定的注意。鉴于上述心理特点,教师应注意选择生动活泼的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从而能自觉努力地去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把跑与球类教材相搭配,利用学生对球类项目的喜爱心理,相互弥补、调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⒊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

中学生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搭配教材,能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故在选择教材搭配时,应注意上、下肢搭配以及各项素质的搭配,如在上下肢搭配方面:跑、足球等项目下肢力量负担较大,则可以搭配一些以上肢负荷为主的双杠、单杠、实心球、铅球等项目;再如在素质项目搭配方面:举重、哑铃、引体向上等可以发展力量素质,但是由于其在灵敏、速度等方面发展比较欠缺,若以球类、短跑项目加以搭配,就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效性原则

⒈符合教师自身的实际

由于各教师间的年龄差距、性别差异和特长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若不注意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教材,则其教学效果无疑是令人担忧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搭配教材时应尽量考虑到自身特点,以己之长克己之短,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在年龄、性别、身体条件上的差异,从而在选配教材时有的放矢,具有实效。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常将游戏与田径教材搭配;在高年级教学中,常将各类小型竞赛穿插在球类或体操教学中,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完成了主教材的教学任务。

⒊符合体育实践课的授课形式

现有授课形式一般分为混合班和分班两种,我们在教材搭配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分班授课的搭配教材可充分发挥分班优势,根据男女生特点选择适宜项目作为搭配教材,但是混合班的搭配教材,则要根据男女的特点分别选择,例如:以球类作为搭配教材时,男生可选足球,女生则可选羽毛球等其它项目。

⒋符合实际教学条件

一种好的教材搭配形式,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场地布局,就会给教师教学管理带来不便。例如:在选择双杠与短跑教材相搭配时,虽然其搭配形式比较合理,但如果双杠区离跑道较远,就不便于组织管理和队伍调动,从而直接影响课的练习密度。同样若运动器材较少,也会限制学生的正常活动,这时就需搭配相应教材来弥补运动器材的不足。例如:为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教师安排推哑铃练习,然而,若哑铃数量较少,则应选择同样能发展上肢力量的掷实心球、推杠铃、俯卧撑等教材与之搭配,以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来加大练习密度,使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能确保完成课的任务。

⒌符合气候条件的实际

选择的搭配教材还应考虑到气候变化,从而通过搭配教材的调节,起到使人的生理规律与自然规律相吻合的目的。例如:在寒冷的天气上课,就需选择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在炎热的天气上课,就可以选择运动量较小的项目。

三、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

⒈教材搭配的引导性

合理的教材搭配,除了遵循以上的原则外,我们还可以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例如:学习三级跳远主教材时,可预先练习与其相关的下肢力量素质内容,如单足跳、跨跳、双足跳等,从而为能学好三级跳远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⒉教材搭配的辅

有时,一节课中,在教材搭配上还可以创编一些对主教材学习具有辅助较果的搭配教材,来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与巩固。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运球竞赛以及运用各类篮球步伐组合的游戏与主教材进行搭配,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⒊教材搭配的灵活性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各年级均可安排一定时数的选用教材,这就为我们能根据各校特点灵活地选择搭配教材创造了条件。例如:一个排球传统项目学校,排球群众普及性好,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也高,所以选择此运动项目作为那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主教材的搭配教材,必须能起到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并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

体育教学活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活动设计 遵循原则

一、体育教学活动的组成和意义

体育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施教主体、学习主体分别作用于其他要素,以及两主体双向互动所采取的行动的总称。具体说来,包括施教活动、学习活动及师生互动活动。施教活动包括讲解示范、组织和指导学习活动、检查学习效果、向学生反馈学习信息,等等。学习活动包括听课、观察、思考、练习,等等。

教学活动的设计优劣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及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任务完成程度的高低、质量和效率的高低。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是自觉地搞好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体育教师如果不能精心设计体育教学活动,那么,体育教学策略的实施、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将成为一纸空文,不能对体育教学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设计的重要性,使体育课的教学结构更科学、合理、有效,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新的教学思想,彰显新的教学理念,由抽象的理论过渡到具体的实践,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艺术性和创造性。

二、体育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

体育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及相应的教学策略设计是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身体素质等方面发生量和质的变化,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必须正确认识这一目标,建立在分析教学任务和了解学生认知与身心发展的基础之上。

体育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多种多样,而体育教学活动是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手段和途径。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效率,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离不开教学策略的选择。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要依据一般的和特殊的体育教学规律。例如,知识性的教学活动要根据知识的形成和掌握规律进行设计,技能性的教学活动要根据技能的形成规律设计,行为规范性的活动必须根据行为规范及其接受规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应有作用。

三、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彰显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设计活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活动体现出“教依据于学、学受教指导”的辩证关系,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一点如果认识不位、做不好,教学活动设计就有可能变成片面的施教活动设计,导致施教活动与学习活动不能协同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教”的主动性表现在教师身上,教师要主动了解和探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现状,制定恰当的发展目标,精心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运动。“学”的主动性体现在学生身上,要求学生克服被动心理,加强自我调控学习活动的能力,获得学习的自由、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体育活动的设计要追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心理,从学生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环节的推进情况,不断作出调整、改进与优化。

2.规范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发散学生思维,使其较快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运用要领,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教师的示范、表情、手势等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做好练习,协调听、练、看、想等活动。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是建立在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要自觉地用教学规律作指导,追求教学活动的和谐、协调、新颖和高效,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学生获取美的体验与满足。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以科学性为前提,以体育教学规律为基础,按照美的规律设计教学活动,积极地进行艺术创造,追求活动的协调、巧妙、简洁、富有成果和高效率。

3.多样性原则

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出多样性,体育教学需要多种活动相互配合。同时,为了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可能采取几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对于体育能力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单调的活动会使他们丧失兴趣,注意力涣散。而教学活动多样化恰好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强化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活动的种类过于复杂化、频繁化,则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感到疲惫,失去兴趣。因此,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出发,使其难易适度。

4.学科性原则

体育活动设计要注意体育学科特点。体育教学活动应该符合体育认识过程规律。对于一般的认识过程规律来说,体育认识过程规律有其特殊性,是一般的认识过程规律不能完全地概括和反映的。作为学科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活动自然应该具有体育学科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具体、真实地了解体育认识过程。例如,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注意体育实践活动、体育思维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配合,要充分注意体育语言和体育科学方法的应用。为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设计主体要注意了解和研究体育学科的特点。

5.实效性原则

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是对在教学实践中将要进行的具体活动的预先构想,这个预想要讲求实效,不能流于形式。教学活动设计要特别注意从学生现实的身心发展水平出发,讲求实际效果。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活动设计质量。一项活动总有其主体、客体和媒体,有一定的内容、形式和时空结构,有一定的目的、过程和结果。一般说来,体育学习活动过程可以划分为“发动―定向,感知―预备,练习―形式,再练习―巩固,应用―创新和检验―调控”等阶段。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除了要对各项活动的要素作出明确规定以外,还要规定各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空间和时间关系。

参考文献:

[1]胡凌燕.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操作丛书(初中体育与健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体育教学活动范文第4篇

【关键字】初中教育;体育教学;体育

体育教育在初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其它文化课中无法相比的优势。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身体更加健康。以下本篇就来介绍创新体育教学活动的措施。

一、创新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

创新教育一直都是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也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加强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教育,不仅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健康意识,还可以优化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初中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现状

(1)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其体育教学活动落实的还不到位,并且在传统初中教学模式下,往往不重视体育教学,认为其与文化课相比还欠缺许多,教学中得不到重视。

(2)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还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对于一些喜静不爱动的学生,以及许多的女生同学,会认为体育活动是体力活动、劳务运作,从而对初中体育课往往提不起兴趣。

(3)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其初中体育课程设置中还缺乏科学的教学系统,学生在体育课上并没有真正的进行锻炼,只是在热身之后就各自去玩耍,学生并没有学到真正的体育知识,无法掌握准确的锻炼健身方法。

(4)体育教学活动中,还存在守旧观念,“以应试学习为主”的观念导致人们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学生不爱体育活动自然也对体育教学不感兴趣,从而不仅真正发挥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作用,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无法得到提升。

三、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活动

(1)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中,必须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体育教师作为体育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指导者。要先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现状,研发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善于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实践,总结以及解决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开拓创新,推广创新的体育教学方法。

(2)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树立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信心,这也是学生学好体育的关键。创新体育教学中帮学生树立信心,多在体育教学中给予学生支持以及鼓励,并且引导学生可以正确面对困难,在体育活动的竞技游戏中,培养学生对胜负可以有正确的认识。对于自身身体素质较低的学生,以及经常逃避上体育课的学生,创新体育教学中教师更是要多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有针对性对这部分同学进行体育项目训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3)在初中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因为此时学生性格还处于争强好胜时期,故此在体育活动中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与表现欲。并且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态,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身在体育活动中的优势,改革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初中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

(4)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中,应该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办法,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灌输体育知识,而是以学生的需求作为主题,培训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创新型的体育授课方式,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可以自由发挥,并且还可以很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学生一定的支持与鼓励,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习氛围,创新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总结问题,并且积极的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有更彻底的了解与认识。

(5)在创新体育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身行动去感受体育的魅力,并且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可以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自由发挥以及表现自己的优点,并且学生也可以自己组队进行体育竞技游戏,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更好的发挥在体育教学在初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不仅是相应当前的教育改革,更是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更好的发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中,体育教师也应该做好相应的教学措施,更好的发挥体育教学在初中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常会丽.高校体育拓展训练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

体育教学活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游戏;特点;应用方法

所谓的体育游戏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借助以人体基本动作训练为主的游戏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参与中不仅能获得扎实的体育锻炼技能,还能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体育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是所有的体育游戏都适合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此时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弄清楚体育游戏的特点,以此有针对性地结合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并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活动之中。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趣味性

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演练式的教学方式,体育游戏不仅形式多样,其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在枯燥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引入体育游戏可以创设轻松自由的锻炼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其在生动的游戏中享受到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困难将迎刃而解。

(二)竞争性

与传统的游戏形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体育游戏自身就是一场冠军争夺赛。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着极强的好胜心理。在传统的枯燥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入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他们自然而然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应用所学赢得胜利,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竞争同样也会使得体育游戏的竞争性愈加浓厚。

(三)合作性

既然体育游戏其本身就极具竞争性,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是无法作为个体独立存在的,他们在极具竞争性的体育游戏参与中必须与同伴合作,如此才能顺利的完成游戏,赢得胜利。正所谓“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

(四)教育性

将体育游戏引入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一方面是要学生在丰富的游戏中获得有价值的体育锻炼技能。其中锻炼技能的掌握更为重要。所以,体育游戏必须具备教育性,如此学生才能在玩乐中掌握有价值的体育知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综合以上体育游戏的特点,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选择极具教育性、合作性、竞争性和趣味性的游戏形式以多样化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此在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二、初中体育游戏开展的方法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包括三个环节,准备活动、技能教学和整理活动,由此体育游戏需要贯穿于这三个环节:

(一)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热身活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一般采取活动关节和短跑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热身,这种机械的反复使用的热身形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丧失兴趣,对其产生排斥心理。对此,我会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初,利用一些活动量比较小的游戏形式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热身的积极性。我一般会让学生做韧带的徒手操,如此学生在丰富的游戏中可以活动全身关节,实现热身准备的目的。

(二)技能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有价值的体育锻炼技能,正如上文所提及的,传统的体育锻炼活动只会削弱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对此将体育游戏引入其中势在必行。在传统篮球技能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会一步一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学生打篮球,但是在体育游戏的作用下,我设置了多样化的游戏形式,诸如“一人运两球”、“投篮晋级”等,以“投篮晋级”该游戏形式为例,我在组织游戏之前,会先将游戏规则明确地告知学生,然后将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划分,游戏规定学生在运球的时候只用单手以任何形式将本组的篮球运到对方小组的篮球架下,在运球的过程中,两组学生可以互相攻击对方的篮球,实施妨碍,最终顺利达到对对方篮球架下且投球数量最多的一组获胜。在这一游戏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篮球的运球技能,还能在对方的阻碍下锻炼其身体反应能力,以此提高其运球水平。

(三)整理活动

在一堂热热闹闹的体育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停留在兴奋状态,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活动量较小的游戏形式来引导学生从兴奋状态恢复到相对平静的状态,以此保证学生身体的各项技能得到有效恢复。为其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提供良好的精神准备。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采取体育游戏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以此使学生在生动的游戏中产生体育锻炼欲望,并在游戏中获得有价值的体育锻炼技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涛.试论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当代体育科技,2013(21).

[2]秦兴波.“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

体育教学活动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环境;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在教学活动中,环境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日渐受到重视。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周围的环境通过各种要素对人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也离不开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好坏对于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学环境作为社会和自然大环境中的一个特殊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这使得体育教学环境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大的方面来说,体育教学环境根据其自身性质的差异,可以分为物质环境以及心理环境两个主要的方面。笔者从事相关的工作多年,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就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

教学环境作为大环境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包含着教育活动开展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以及精神条件。作为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种类,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载体,为其提供物质条件以及心理因素的保障,是教学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作为教学环境的一个分支而存在的。

2 体育教学环境的内容

2.1 体育教学物质环境的内容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环境的基础之上,离开了物质基础,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在体育教学环境当中,首先要确保具有教学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否则体育教学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各种教学设施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的场地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对于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各种教学设施共同组成了体育教学活动的物质环境的基础是整个体育物质教学环境的最为重要的组成环节。体育教学是否能够顺利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相关的教学设施的影响。只有具有高质量的教学设施作为保障,体育教学工作才能够正常的开展。

(2)教学设备

由于最基础的教学设施,体育教学工作就有了开展的场地和基础。但是体育教学活动与一般的教学活动相比,对于相关的教学设备的要求更高。只有具有相应的训练器材以及相关的教学设备,体育教学才能够确保其专业性以及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教学设备的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学实力。

(3)班级规模

班级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之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最经常接触的环境之一。其规模的大小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班级的规模过大,从而造成体育教学活动中人员数量较多,使教师的静力被严重的分散,不能够保证对每个学生都能够照顾到。此外,过大的班级规模对于体育教学相关教学设备的使用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影响教师正常的开展教学工作,因此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2.2 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的内容

除了物质教学环境对于体育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之外,作为教学环境整体另一部分的教学的心理环境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心理教学环境和物质教学环境不同是无法被直接感知的一种无形的环境。心理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的心理状态施加影响,引起其心理活动产生变化,从而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心理教学环境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其发挥的作用却是实实在在的。

(1)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自的生存和发展。学校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微型社会系统。作为其中最基础组成部分的学生,势必要和其他的人发生联系,从而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而这种人际关系往往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校风班风

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即校风,表现为一种集体的行为风尚。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班风指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班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又影响班级社会体系的每个成员。

(3)课堂教学气氛

主要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在课堂教学的情景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其中包括了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和情绪波动,以及师生彼此间的关系,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和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

3 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离不开环境的依托,各种环境因素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各个环节中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干预教学活动的进程与效果。如在室外上课,学生会受到外界的干扰,相比之下如果在体育馆里上课就可以避免上述干扰。同样,良好的教学条件也能促进教学的效果,如十几个人在一块场上打球肯定比几十个人挤在一块篮球场上打球的教学效果要好。在社会心理环境方面,以课堂教学气氛来说,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3.1 增效作用

实践表明,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活动有增效作用。如先进的体育场地设施,标准充足的体育器材可以满足体育教学活动的物质需要,保证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社会心理环境来说,它的增效作用主要是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引导健康的集体舆论,激励、影响学生的认识和行为,利于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2 减效作用

良好的体育环境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发展,恶劣的体育环境则降低体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如吵杂的环境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满地尘土的球场影响学生的健康,劣质的器材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紧张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心理异常,不良的学习风气会使集体成员精神涣散。从而降低教学效率,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 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活动需要的所有条件的总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的,环境影响人,人的活动同时也在改造环境。研究体育教学环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了解、控制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应该从教育学、心理学、建筑学、环境学、教育经济学、人体运动科学等多学科的角度系统、深入地研究体育教学环境。为此,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应做到:

体育教学活动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效果

虽然我国现在正在进行教学体制改革,但是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尤其是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却一直不是很强。很多教师虽然知道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但是由于并不存在严格的规定以及欠缺激励等方面的原因,其还是习惯于照搬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了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效果差、教学成效慢、教学内容单一等方面的问题。现在体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创新才能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就是课本,教师按照教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学生按照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学习,这其中缺乏必要的情感互动,对于激发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等都存在着很大的障碍。为了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现在很多初中体育教师过于注重师道尊严,觉得教师的位置高高在上,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为了能够打破师生之间这种严肃的关系,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具体的方式可以为谈心、共同游戏、课堂问答等方式。②教师要做好言传身教,对教学中的动作、技法要做到相应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加深对教师的感情。③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每一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从而取得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学内容

现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教学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体育教学设备也越来越齐全,但是在现在的初中体育教学中,缺乏必要的体育设备和相关的体育内容。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就需要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过去的初中体育教学一般采取跑步、跳绳、踢毽子等方式,这些方式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学校应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除了原有的健美操、跑步、跳绳这类体育教学内容,还应引用具有时代色彩的武术、健美等体育教学内容,这样能够使不同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着眼点,更好地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水平。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体育教学手段也逐渐丰富起来,以往的体育教学都是教师向学生们示范,学生自己练习的方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这些新技术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教学的内容。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的动作示范很可能不能及时地掌握,而又缺乏必要的获取这些动作要领的途径,这时候如果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就能够将这些动作更加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设置必要的体育理论课程,使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更加精确,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体育认知水平的提高。

四、开展课外活动

现在初中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就需要增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初中教学课程安排,每天都会有一定的课余活动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安排一定的课外活动,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紧绷的学习神经能够得到及时的舒缓,也能够使学生通过课外的活动课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

现在体育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就需要进行多种体育教学创新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体育教学活动范文第8篇

摘 要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实地考察法,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探究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自主性教学法等探讨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提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合理的选择和对待现在体育教学方法服务于体育教学活动,避免学生学而不懂,或只锻炼而不快乐,丧失兴趣的弊端,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探讨性教学 合作教学 自主性教学 体育教学

一、前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6月正式颁布,这标志着中国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了巨大的改革,于此相适应,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填充了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方法,比如探究性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自主性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等等,得到了提倡和重视,并被热情的予以实践。体育课程目标也从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和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走向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发展的教育课程。因此,为了巩固和贯彻新课程,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应选用合适的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这些现在体育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迄今为止,人们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认识不尽统一,从不同的角度,如途径手段说、方法说、方式说、活动说对体育教学方法定义。纵观各种定义可见,目前我国学者对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界定取得以下几点共识:(一)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二)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三)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因此,我认为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而有目的有计划采用的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技术性的教学活动。

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作用

(一)探究性教学方法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作用

探究性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困难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通过典型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知道知识的过程,而是需要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点拨,诱导研究的方向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的探究的欲望,同时开放了课堂,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

(二)合作性教学法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主要奖励依据,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提高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性教学法通过建立学生共同的学习课堂,建立适合学生交流和学习的形态,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促进了学生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共同提高。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取长补短,促进他们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而且对于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集体性,增强集体荣誉感。但是在教学中,由于是集体性的项目,或需要集体进行学习,是具有一定深度的个人性项目教材,因此,存在着学习效率不太高,要求要有很好的集体基础,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三)自主性教学法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作用

自主性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构建,以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通过建立学生的“自我学习目标”和有意的安排一段“自我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和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适合于个性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能力。

从以上可以看出,每种体育教学方法都各自有各自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的选用某种体育教学方法,而应该多种相结合,以达到课堂的最优质量。因此,应正确的选择和对待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

四、如何正确对待和选择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一)如何正确对待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1.要明确教学的目的

教学方法是为课堂服务的,是以发扬教学民主,着重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感和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而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补充和修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而运动的方法。因此,只有理性地分析,合理的选择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2.要明确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对于选择体育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有些体育方法不适合某些年龄段的学生,比如说探究性教学法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非常的困难,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反而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因此,对同一种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时,就会有不同的评价,用错了教学对象,再好再新的教学方法也难以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3.要明确运用时的限制

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有其利和弊的方面,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滥用。例如合作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各自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而此时可能很多学生在装模作样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实际上是在下面各自讨论与此问题无关的其他问题。甚至会出现其他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4.要明确所适用的教材

对于不同的体育教材的教学,有其相适应的,甚至是相应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什么方法都可以运用。比如合作性教学法适用于集体性项目,或需要集体进行学习的、有一定深度的个人性项目教材。而游戏教学法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和活跃课堂气氛的,适用于比较枯燥的锻炼性教材。

(二)如何正确选择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师能力和学生水平合理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重要条件。由于教学系统涉及六个基本的要素(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其他五要素服务的。所以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教师和学生是共同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的能力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优先是为了节约时间、追求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结合,实现体育教学方法运用的多样性

新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新课程后的必然趋势,但是当前的体育教学方法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不恰当的使用,或者片面的否认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而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只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补充,而不能盲目的否认。因此,我们应善于海纳百川取各家之长,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

随着科学的技术的进步,体育教学理论的进展、体育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个性多样化的发展,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的作用更为突出,体育教学方法的将更为得多样化和复杂化。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运用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还是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抑或两者相结合运用,都应该以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懂得一定的运动技能为目标,树立终生体育意识,提高课程的质量,优化课程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菲菲.对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和评价[J].首都体育学报.2006(第18卷第3期):14-16.

[2] 毛振明,赖天德.论“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关系[J].理论探索.

[3] 辛磊.浅谈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2010.2.

[4] 段健芝,彭健民.身体 体育 体育课程[J].体育学刊.2010(第17卷第4期).

体育教学活动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活动 运动损伤 预防 健康

一、前言

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宠爱有加,一点点的运动损伤,即使是擦伤,家长也会心疼,而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又较常发生运动损伤而教师和学生又缺乏基本的治疗常识。作为学校,不能不开设体育课,不开展体育活动,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难免磕磕碰碰,发生意外的伤害事故。近几年来各大媒体不断地报道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伤害事故,给学校体育教育敲响了警钟。也造成了大部分学校取消了危险系数较高的项目,列如:双杠、跳马、跳箱等项目。体育教师上课也束手束脚,体育教学变得单调、苦燥无味,学生对体育厌恶之情与日俱增,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正常有序的开展。实际上,不论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进行体育锻炼时进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思想上防伤观念常备不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特别是要让学生正确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学习和掌握一些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于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更是非常必要的。

二、体育课教学活动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对预防运动损伤认识不足

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与体育教师 、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有关。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不采取预防措施。如果我们还能够想起美国女排名将海曼在比赛场上的猝死、桑兰躺在体操场上的情景,也许教师和学生就会对运动损伤就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对运动损伤更加重视。

(二)准备活动不充分

1、准备活动不充分会造成哪些伤害呢?

①不做准备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其它各器官的功能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立即投人到紧张的正式活动 ,肌肉、韧带的力量及伸展性都不够好 ,因而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等;②准备活动不充分。在身体机能尚未达到适宜的水平时 ,就进人正式运动,因此发生运动损伤;③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项 目的内容结合不好。有的缺乏专项准备活动,此时容易发生组织损伤。

2、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准备活动

现在上体育课一般是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做准备活动,学生也就照搬的模仿做,没有目的,没有主动参与到“实践” 中来,致使有些学生知道在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但是也不知道如何做,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以及要做到什么程度。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准备活动,要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在上课时叫体育委员或指定同学领做准备活动,教师在一边观看,指导,做的不充分要指正,不够时要加大点运动量,做得太多太累时要及时提醒。

(三)场地器材不规范、设备不足,不良气候的影响等环境因素

一般学校的体育设施不是很健全 ,运动场地小且不平,有些场地甚至杂合使用 ,有些场地没有必要的保护设施 ,器械年久失修或性能较差,这些都易造成运动伤害;气温过高,易发生中暑和疲劳,气温过低,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 ,易使肌肉拉伤,挫伤关节等伤病,光线不足和环境不良会使锻炼者在运动 中反应迟钝 、注意力不集中等 ,从而发生伤害事故。

(四)体育课教学活动内容安排不合理

体育课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使身体局部负担过大 ,引起局部肌肉疲劳,从而影响动作质量 ,继而造成受伤。

(五)教学组织方法不当

教师不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考虑学生身体存在非同步性差异的特点,即不能认识到即使年龄相同,但其身体发育 、健康状况 、身体素质 、技能水平都有差异。在一次体育课教学中,运动量的安排、技术动作的掌握 ,不是由小到大、从易到难 ;在进行器械练习时,缺乏必要 的保护和指导;在投掷课教学中学生乱穿越投掷区,甚至在非投掷区进行投掷,这些都是发生损伤的原因。

三、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1、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要适合学生特点。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是要注意运动器官局部负担量和伤后、病后的体育活动安排,防止局部负担过大。儿童少年活泼好动,既使出现疲劳,仍然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愿望,对此要特别注意,给予适当调整。要贯彻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原则,动作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运动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2、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体育课中发生意外事故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倍加小心,加强保护,确保安全。尽量让事故减少到零,在教学科目中,要针对教学内容,重点加强保护。

例如:在球类及游戏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顺势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防摔倒;当快要跌倒时,要立刻低头、曲肘、团身,以背部着地,以肩背着地前滚翻,切不可直臂撑地。中长跑的时候呼吸时要尽量地用鼻子吸气,假如鼻口并用的话,吸气时要把舌尖卷起来,轻轻顶住上腭让空气从舌的两侧进入,这样冷空气进入呼吸道前,能有一个预热的过程,不至于使冷空气直接刺激器官。

3、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了解他们身体健康状况,以便确定参加锻炼的禁忌证。例如,患心脏、肾脏病者不宜参加剧烈体育锻炼。此外疾病发作期,如感冒或扁桃体炎仍发热的病人也不宜锻炼,否则对恢复健康不利。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采取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

四、结论

1、要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

2、 注重预防运动损伤,增强学生做准备活动的意识,懂得如何去做准备活动,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加强安全教育,了解预防措施,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3、养学生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和技巧,减少运动损伤带来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消除心理障碍。

因此,总体来说,我们对待运动损伤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应当是:预防为主、抓早抓小,这样我们就能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

体育教学活动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积极性

我国的教学体制虽然正处于大力度的改革中,但人们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一直都缺乏相应的关注度。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契合新课改的需求,因此,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已经成为创新体育教学活动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一、为学生创造好的体育学习氛围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缺少交流,而且体育活动也缺乏趣味,这让很多初中学生只将体育课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使得初中体育教学枯燥乏味,收效甚微。如能针对这一情况,让体育老师与学生多多交流,更易于老师发掘出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让问题得到及时的解答,克服困难时所遇到的心理障碍也能得到正确的疏导,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应的,体育教学活动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当然,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可能单独依靠这些锻炼出来,必要的强度训练一样必不可少,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和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多多交流感情,那么在克服训练的困难时,彼此之间可以相互鼓励,同学之间情感的激发可以帮助提升自身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体育教学应紧跟现代化教学的步伐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教学手段中被广泛应用,这一新型教学手段其实也同样可以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比如,一些较连贯、难度较大的动作,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不太容易,同时,学习不当还会造成损伤。通过动作演示教学,学生能在课件模拟中将动作观察得更清楚,也更容易掌握动作要领,避免受伤情况的发生。再者,利用多媒体手段讲授体育知识,并结合当下学生十分流行的追星行为,可以将学生盲目追星的注意力转移到明星的艰苦奋斗上,追星族都会无意识地模仿自己的偶像,这样能激发出学生向偶像学习的动力,同时,学生的思想认识也得到了提升。

三、开展课外活动,建立兴趣小组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在的青少年需要拥有很强的综合素质,课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课外活动的时间自然也就越来越少。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每天都必须保证一定的活动时间,为了让初中的体育教学跟上新课改的脚步,学校应该安排出统一的活动时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体育活动,例如体操小组、武术小组等。这样学生紧绷的神经才能得以放松,在得到及时的舒缓后,更有精力投入学习,甚至可以培养出某些学生的体育特长也说不定。只有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知识储量同时进步,才能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综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是每个初中体育老师都应该重视的教学部分,只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强化创新理念,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升。不管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引进多媒体教学,还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其核心内容都是挖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因此,老师多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所带来的助力是很强大的。还有一些体质特殊或是体能较差的学生经常处于消极情绪中,心理状态压抑,如果能在好的氛围下得到同学或老师的关心与鼓励,我相信一定能释放出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广大的体育教师们一定要多关注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积极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活动,让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让我国的青少年们有更健康的未来。

参考文献:

曹聚书.初中体育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浅析[J].学周刊,2012(2).

上一篇:口腔医疗专业范文 下一篇:采购内控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