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案范文

时间:2023-07-11 17:19:50

体育教学案

体育教学案范文第1篇

一、“学案导学”中学案的设计特点与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相一致。

1、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学案的设计正是大胆的鼓励学生去探索,科学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适时地引线搭桥帮助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体验经历体育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通过学生们心理上的成功感与满足感而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2、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的能力。学案的设计既尊重学生,又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既依靠学生,又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既信任学生,又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案中以一种起引导作用的角色出现,而真正的主角是学生。

二、“学案导学”促进体育教学更进一步。

1、体育课的学案与教案相比,显的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本”,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把课本内容讲准确,如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高明一点的再追求把课讲得精彩生动一些。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这就是过去我们教师总自我陶醉,自认为讲得还行,学生却无动于衷,反应漠然的原因所在。学案导学则以“学生为中心”,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并在同行教师中广泛探讨征求意见之后才拿到课堂上实施。因此,它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分析预测课上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等,效果自然不一样。与过去传统课相比,上学案导学课时学生普遍兴趣高昂,积极参与,以前不爱发言的一些学生也要举手了,课堂气氛变得很轻松愉快。体育课学案不仅其着眼点在于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而且更加关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二者虽然密切相连,但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育观念、方法运用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好象一位体育教师在带着一个班的学生跑越野跑,在以前一个班的学生可能全都会挤在体育教师早已经设计好的一条“跑道”上从“起点”跑到“终点”,最终永远是那几个先到的人成为“成功者”其他的都是“失败者”,全班看到的“风景”也都是一样的;后来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依然是越野跑,并最终从“起点”跑到“终点”,但是每一个小组之间甚至每一个人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所选择的“跑道”都不一样,各自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成功与收获的喜悦。

2、“学案导学”教学目标设定更加合理。学案导学教案课的第一步是学生根据学案自学,在自学过程中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在互助探究环节,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答疑、快速抢答等方式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不断得以提升。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往往是以教为主的。上课时教师宣布“本课任务”后,学生们才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此之前学生一直被蒙在鼓里,因此教学目标一时很难达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任凭教师调来调去,教学何谈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学案导学”在实际教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了“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十分重视学生“学”的目标,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使学生逐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达到“教”的目标,并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目标的统一。这过程中,通过对目标的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符合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学在实施上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的教学形式更加多变,情报信息量、生理负荷量和情感刺激量等各种因数都会使体育教学的设计、控制和评价变的复杂,需要进行各种量之间的协调,如果协调不好将会影响教学本身。而“学案导学”中的学案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引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这样它就会很好地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使教学设计更加合理。

体育课堂上学生的人际关系直接,交流方便(课堂上不准讲话,而在操场上大多数情况下是允许的),同时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身体活动是体育学中的主线,其它多种教育因素是通过这个媒介来达到的,有时教授内容和教学目的呈不吻合状态,这就需要有目的的设立情景和场面来完成教学目标。“学案导学”充分的利用了体育教学这些特点。通过教学问题的设定,教学场景的创设有效的培养了探究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特点,积极开展小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相互合作交流,形成能力。从而在老师与小组之间,学生与小组之间,小组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教学网络,使整个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共同交流下,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有效果的开展下去。

体育教学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应用;案例分析;导学案

一、体育教学中“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体育“导学案”就是指导学生自主的完成任务的方案,主要是体现教师服务学生的主导作用,并且要把“怎么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摆在学生的面前,这是“导学案”的主要内容。因此它在教学中很重要,所以“导学案”还要注意编写原则:

(一)“导学案”的针对性原则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潜在水平等来设计问题,确定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从而采取分层诱导的方式。如果用同一个“导学案”对所有学生的话,这样的话就有差距,体育能力好的学生很快且轻松的完成了体育练习,从而不能满足他们,造成“吃不饱”的体育现象;在此同时,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就会感到非常吃力,更别说更大强度的运动量。只有注意分层教学,注重针对性,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做到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

(二)“导学案”的发展性原则

如果要满足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一定要花功夫选取对学生的终身体育,具有积极影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活动内容,有利于让学生思考怎么学习,并更好地具备自我锻炼、自我设计、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适应不同学生需要主动发展的层次性,又可以让学生在差异中发展,不断提升自我体育素养。

(三)“导学案”的灵活性原则

在“导学案”编排的过程中,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下,还要不断使导学案接近完善。为了满足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需要,注意选取的内容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的自我创新以及自我认识有意义,这体现了灵活性。

二、体育教学中“导学案”的框架结构

“导学案”的框架结构一般基本包括三个部分:1、提出学习目标;2、主要是问题设置、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方法;3、学习评价。提出问题也就是要依据情况、新课程的标准以及省教学的要求等具体来制定。学案最好采用把重点、难点交给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对比、讨论。此外,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评价要求、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要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随后就进行当堂检测,看学习效果,这也是一个重要步骤。

三、体育“导学案”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1.“导学案”的运用:“导思”就体现了“导学案”的完美应用,而它是指在导学案中设计问题情境,问题不仅要源于教材,还要在此基础上拓展。当然,设计的问题要带有较强的“磁性”,产生悬念,从而吸引和诱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

2.体育“导学案”的案例分析:

2.1在学习篮球行进简单手低手投篮时,很大一部分学生间运球不熟练,尤其是在前进时,要是一开始让他们学习完整动作,则会出现“还没学走就学飞”的现象,从而很容易掉球。当然了,学生也不是都按照导学案的指导来进行,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特长积极学习体育,灵活运用学案,这同时体现了导学案的原则。

2.2导学案中,往往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巧妙设计一些问题,不仅帮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还可以设计一些现代体育热门话题,比如:影响技术动作和运动成绩的因素、该运动项目的发展史、与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点、著名运动员的成长之路、运动特点、运动成绩等。这个案例说明了导学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灵活性和原则性的改变,适应发展。

2.3体育学生在学习怎样控制好身体的平衡的时候,必须要不断调整双腿与躯干的角度,因而必须及时的矫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经过不断练习后,学生发现后倒展髓举腿时必须绷起脚尖、低头含胸、双手在腰背部要用力、推撑要及时,这样反复练习后学生的动作技术有了特别大的提高。而且大部分学生在熟练掌握后还以各小组相互展示或进行比赛的形式,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互激励,然后加上教师点评及鼓励,就会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动作的兴趣,也会让学生有动力,去源源不断地学习更多体育知识和动作。“导学案”就根据这个可以提出,具体的正确步骤以及怎么判断,怎么样最好最快学会等等,去发挥自己的作用及优势。同时教师起主导作用,对“导学案”的实施及应用的影响很大,因而更要加强老师的知识素养和责任心。

四、结论

1.“导学案”的教学法对学生的创造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学中设计出了适合于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练习方法。不仅学生创新思维逐渐提高,学习过程中也打造了众多练习方法,也有很多成功实例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2.体育学习中,学生的动作技能的掌握与运动能力及体质等方面都非常重要,必须要有所提高才行,而且体育导学案对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上有着很积极的作用。学生不但巩固了动作与技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了许多亲身经历的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自身不断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提供了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在森 . 体育教学中学生“导学案”的应用研究 [J].中国学校体育,2011(4).

[2]刘绪凯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12期 .

体育教学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篮球课;学案;导学

一、学案的概念

学案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而提出的,是教师在充分掌握学情、大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出的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案。学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更多地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案与教案在角色定位、目标的选择和出发点上有很大的不同。教案侧重于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学案的着力点是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教案着眼于教师的主导性思路,而学案则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教案侧重于将知识掰碎了如何“喂”给学生,而学案则侧重于研究学生如何“取”。教案一般更多地考虑如何将知识讲深、讲透,而学案则更多地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二、学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1.教学理论依据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激励学生思维、探究成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理论的特征在于先学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有三个特点:(1)通过尝试活动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性问题。

学案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使知识的获取与能力培养于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

2.学习论依据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发展。基于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原理,在学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学案的设计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以诱发学习者思考,使其在认知上出现新的不平衡,并利用这种不平衡来刺激学习活动,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针对新知识的不同情况进行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②在教学设计中,应提供机会并帮助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使其对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进行反思,认知结构从平衡经过不平衡到另一个新的平衡。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在从事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以区别“现有发展水平”。认为“教育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所以,运用学案导学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首先检测学生对某类问题的掌握程度,然后是学习活动的选择,其目的在于使学习任务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而不至于过难或过易,最后是提供教学的支持,即在学生需要时,为搭建“脚手架”来支持他们的学习,教师的适时指导就是一种“脚手架”。

三、学案的设计原则

1.时间原则

学案应该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知道学习内容,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通过自我或与同伴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学习,发现学习的难点,使得课堂学习更有目的性。课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应尽量精而少,腾出时间让学生依据学案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

2.方法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是学案设计的重要环节。在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3.梯度原则

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难度适当,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大多数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认真努力能达到目标,体验成功,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4.参与原则

不仅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还可以邀请学生一起编写学案,融合师生共同的心智和学习方略。但是学案的设计无论是自学预习,还是课堂的演练,都不能离开老师的主导作用。

四、学案的基本内容

1.学习目标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目标应该包括认知目标、体能目标、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要在学案上明确、具体的体现出来。但不能面面俱到,而只能结合具体学习内容突出重点。

2.学习内容与重点难点

学案要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思维启示(如观察、对比、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体、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深化理解,培养体育学习能力。

3.问题设计

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层次性、启发性、趣味性,又要通俗明了。

4.教法与学法设计

学案,不仅需要设计教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教的最优化与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5.媒体使用设计

媒体既能弥补示范之不足,突出重点难点,加快学生对基本技术的理解、掌握,又能变枯燥的说教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正确地使用媒体,如挂图、模型、幻灯片、教学视频以及学校的网络学习资源等。

五、大学篮球选项课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模式的分析

1.篮球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的主要优点

(1)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每次课都是教师宣布内容准备活动基本部分教学(示范、讲解学生模仿分组或集体练习评价教学比赛)课堂小结,这样周而复始。教师讲什么学生预先不知道,课上学生被动地看、听、练,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不喜欢上篮球课。

学案教学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要根据学案自学相关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并反馈给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探究问题,再根据反馈的问题精讲并给出总结性结论,最后进行相关练习。在学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处主导和主体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只占总学习时间的小部分;教师引导过程中,尽量不给现成的答案,而以指方向为主,学生不靠教师“喂着吃”,而是自己学习探索新知识,并用自己独立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以体现自我价值,课堂成为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2)体现篮球运动的特点。学案教学模式着眼于把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战术意识的培养视为核心,将训练大学生应对篮球比赛中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作为学习的关键,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教授各种技术动作。教学由比赛开始,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确定学习的重点,然后经自己和小组探究,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赛。不只是教单纯的动作技巧,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和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强调对战术的理解。教学比赛的经历强化了对篮球运动本质的认识,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又促使比赛水平的提高。

2.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1)精心备课。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钻研教学大纲,进行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根据学习重点设计问题,创设比赛情境,备好学法,促进学生领悟和掌握要点。

(2)合理分组。为了便于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探究、合作和比赛,要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可以按水平分组、寝室分组或自由组合。每小组的人数在4-6人为宜,一段时间后视比赛情况可以再次分组,但不宜频繁变动组内成员。

(3)学习资源。学案必须提前一周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学案中学习内容与目标查阅资料、探究、演练,以便在课上更好地学习或展示。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学习材料,它不只是教材,还包括篮球图书资料、教学课件,如:图解、ppt、flash、教学视频等供学生在线观看或下载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论坛、邮件等进行在线或离线的咨询与交流。

(4)课堂导学。以“问题引入――比赛中发现问题――自学探究――启发解疑――尝试练习――评价反思――练习巩固――比赛运用――学习小结”为主线,通过学生看、听、问、练、演、赛、评等活动体验和分享学习成果。

3.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网的优势

将大学校园网与学案相结合,主要体现以下方面:学生可以下载或浏览将要学习部分的学案;可以将篮球教学视频、课件和技术图解挂在校园网上供学生下载或浏览;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新知识;通过EMAIL反馈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教师组织学生们在统一时间在线讨论;教师根据反馈问题及讨论情况精讲等等。

基于校园网的学案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篮球基础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如果学会某个动作或不知道动作的技术细节,可以重新观看、模仿、练习;可以自己支配学习的时间;学习进度可以自己把握。

4.基于大学校园网的篮球课学案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教学所需的资料库。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新知识时,要用到大量的学习资料,教师要预先准备好充足的学习资源。在建立资料库后,要提供多种检索方式,使学生能按需“点播”,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和材料,更有利地利用各种网上资源,促进学习进程。建立资料库时,每个资源要给出其相关的其他知识的链接资源清单,使学生可以通过个别问题学习到很多相关联的知识。

(2)互动问题。与在线教师之间的互动。当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系统适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建议、暗示和反馈,帮助学生做出适当的对策。

与同学之间的互动。通过在线交流、讨论、互助、小组评价等合作形式,以单元、活动、兴趣、话题等组织方式,来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

与网络工具之间的互动。通过篮球学习的QQ群、论坛、邮件列表、答疑区等工具,保证自主学习的一些基本环节,如教学内容的、答疑、讨论等能在系统中获得很好的支持。

与学习评价系统之间的互动。学习评价包括学习者选择学习内容的难度评价;学习者的答疑情况评价;学习者的讨论情况评价;学习者参与的态度评价;最后通过加权评分作综合评价。

以上互动是直接影响师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能否准确评价学习状况,是决定网上自主学习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3)课堂学习与课外自主学习的关系。学生在课外(课前、课后)利用学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不能代替课堂学习,相反更需要课堂学习。基于校园网的学案教学下的篮球课堂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展示自主学习成果、体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大舞台。课堂要以模拟篮球比赛为主线,设置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促进学生理解和运用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课上不是简单的教授和练习篮球动作技巧,而是通过比赛强化学生对篮球运动本质的认识,对篮球运动的理解来促使比赛水平的提高。

六、学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案不能成为教案的翻版,学案也代替不了教案,二者的适用对象不同。教学过程要将学案与教案有机结合。教师要能充分预计学生学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师不能将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成为答题的机器。问题要精、有深度,学案中要有一定的“留白”,能激发学生动脑筋去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总结,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贾如鹏.“学案”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4,

(7):35-37.

[2] 范一龙.试论“教案”与“学案”[J].宁夏教育,2001,(12):

42.

[3] 米祖林.基手WWW的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远程教

育杂志,2003,(1).

[4] 廖玉光.球类领会教学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5] 杜军,余勇.对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学案设计的思考

[J].体育教学,2007,(2):16-17.

[6] 杨建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J].武汉体育

体育教学案范文第4篇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

1.关于学案和教案

以往体育课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为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课前通过备课编写好教案,教案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如何去教或者怎样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它是为体育教师的“教”服务的。而学案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虽然它也是体育教师课前编写的,但学案是根据学生拥有的认知基础,以现有的教材为主要依据,以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以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方案。它的根本点是以学生为本,指导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去学,这就充分的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案导学的含义

学案导学是指通过学案这一载体,把导学作为方法,以教师的辅导或指导作为主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作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缺乏积极性。而学案导学则彻底改变了这种教学方式,它的精髓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性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好当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真正的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使二者有效和谐的统一,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的优越性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合理

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分为两个,一个是教师“教”的目标,另一个就是学生“学”的目标。学生的“学”更为关键,要以“学”来编排和设计教学,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指导和鼓励学生一步步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教”的目标也就实现了。通过对“学”的目标的实现,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进而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学案导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案就是去指导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以及用在什么地方或怎么去应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3.学案导学能够更好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中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新课标的要求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需求,还要确保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所受益。更为关键的是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进而使他们充分发挥体育学习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学案导学的设计正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和信赖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的每一个步骤,而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探索性地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特点

1.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编写学案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环境下,学案是教师在课前提前一周左右就已经发放给学生去了解和预习,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备课。而且,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除了做好教什么和怎么教,更为关键的是要做好让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去学。学案设计是整个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案的设计是把知识点问题化、学习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很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有足够的了解,把教学中新的知识点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和梯度性,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认识逐步加深,循序渐进。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去解决这些小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的知识点学习就已经顺利完成了,学生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这样的导学方式使学习更加轻松愉悦。

学案的设计要突出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用以提醒和指导学生要着重掌握这些问题,这样就很清晰的明确出了本节课学习的方向,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这些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主动与同学或教师进行探讨,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在学案的设计过程中,还要很好地体现出导学的功能,引导学生在面对新的知识点和问题时如何去想、如何去做。引导学生更好地研读教材,带着问题主动去理解和思考问题,这样学生能够有效地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2.课中――教师要做好导演的角色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师的教法上成功的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这样就促使体育教师进行角色的转换,使教师从原来的主演变为现在的导演,主要起一个引导性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性思考、探索性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试行的初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而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对于自主性学习的方法也是很匮乏的,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慢到快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克服急躁的情绪和消极的思想,耐心的花一些时间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辅导和引导,而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引则显得更为重要。

除此之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了解学案中的教学过程、针对某一运动技能“学”的步骤和方法、重点和难点的自主性思考、如何去看学案中的动作示意图以及读懂动作的专业术语,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自己看图和动作要领进行模仿练习。通过一段时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了使用学案,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此时在进行学案导学时,学生就能够借助学案进行自主性学习了,进而形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在学案导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导学前的检测,检测一下学生自学效果,针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解决。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巧妙地提出问题,适时地启发和点拨,激发学生创新性。体育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对难点知识的突破。

在学案导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也可以让优生辅导和帮衬学习困难的学生,互帮互助,形成良好奋发向上的合作学习氛围。为了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与其他学生同步,自学期间体育教师一起要多注意对他们进行重点指导。

3.课后――教师要做好汇总和总结

体育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情况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并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的练习,提醒学习困难的学生利用学案中的学法继续巩固学习,进而使所学运动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对于优生而言,针对同一运动技能可以加大练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在导学课堂教学之后,体育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和课堂教学的效果,总结出学案设计的得失,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人、出错点,并设置一些有层次的问题,以待在下次课复习时给予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和复习,为下一个学案的设计提供良好的帮助。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力,通过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较好的体育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石秀花.实施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8).

[2] 丰国富.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案导学”.体育师友,2005(1).

[3] 袁玉清,张蕊.体育教学妙用学案导学.中国学校体育,2010(7).

[4] 刘小贤.“学案导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基础教育论坛,2010(11).

体育教学案范文第5篇

一、“导学案”中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

1.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意识,以便健康成长。导学案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它科学引导学生探索,鼓励学生探索,帮助学生探索,让他们体验体育过程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导学案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积极性,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导学案的流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引领他们参加活动,并且积极主动去完成相应的活动,是活动的主角,又是安全保护者。教师在学案中的角色是以一个引导者出现,而真正的活动主角是学生。

2.体育备课是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理念与学生活动实践的中间环节和联系纽带。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老师们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教学目标。目的是使教师在自己的强项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别的教师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为学生的体育课堂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导学案”促进体育教学

1.人性化、科学化体育课导学案侧重于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为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并且关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安全性。在导学案中,课堂角色、教育思想、方法运用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区别。例如,在体育课上,老师要是让大家投掷铅球,集体投掷时,班级里的体力好的同学、身体棒的人永远是第一名行列,那些平时少锻炼的、学习型同学就没办法体验到体育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导学案中,老师可以把学生有意分成几种类型,个子矮的一组,学习型的一组,力气打的一组。这样大家都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人人都有可能得到名次,自信心十足,在活动过程中享受拼搏的乐趣,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人的心情愉快,脸上挂着成功的喜悦。

2.教学目标合理在通常的体育教学中,老师的教学目标都是以教师设计好内容为主。教师上课时宣布“本课活动任务”后,学生们才知道本节课的活动内容是什么,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何谈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导学案”则是在实际教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了“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十分重视学生“学”的目标,每个个体学生的体能不同,老师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使学生逐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也“教”的目标,并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目标的都达标。

3.教学模式特殊性体育教学有别于其它的学科教学,其有自身的特殊性。它的教学形式可以丰富多彩,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心理情况、生理情况设计体育教学并进行控制教学流程,最后还要进行评价,需要进行各种量之间的协调,如果协调不好将会影响教学本身。而“导学案”中的学案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引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这样它就会很好地协调起教学中的各种因素,使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所以说它的模式有其特殊性。教学过程有时可能会发生变化,那么教学目标可能也要随时变化。

体育课上最能体现集体合作精神和个人强项的体现。体育课上的人际关系最容易表达出来互相帮助、相互鼓励的群体活动。体育课堂上学生的人际关系直接,交流方便(课堂上老师不准讲话,而在操场上多数情况下是允许的)。体育课上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的强度是体育课教学中的主体内容,这就需要把设立情景和场面设定也要写在教学目标之中。“导学案”就是充分的利用了体育教学这些特点。通过教学问题的设定,教学场景的创设有效的培养学生体能和进行体育锻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特点,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合作交流,形成能力。从而在老师与小组之间,学生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教学网络,使整个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共同交流下,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有效果的开展下去。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越发感觉“导学案”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参课堂教学,达到身心两健的效果。导学案的流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引领他们参加活动,并且积极主动去完成相应的活动,是活动的主角,又是安全保护者。教师在学案中的角色是以一个引导者出现,而真正的活动主角是学生。

体育教学案范文第6篇

体育教学案例就是选择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事件,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再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进而揭示其所呈现的现象价值和所蕴含的规律。

二、体育教学案例的表达形式

1、意外式教学案例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发生的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事件和问题进行研究的案例。其特点是问题集中、矛盾突出,故事虽然不复杂,但能以小见大,给人以深刻启示。

2、主题式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某个环节,按照作者的需要说明某一个主题,表达某一个思想,体现某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注重专题的研究,富有学术价值。

3、综合式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的典型实例,就某一问题或现象引发的思考,从多维度以理论剖析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师生教学活动为主线,对学生突出表现和教师教学机智给予浓墨重彩的描绘。

三、体育教学案例的要素

一类是对典型事例、教学片断或某个环节的简单叙述、反思和评析。这类案例的要素一般包括标题、背景、故事描述、分析与反思。其特点是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另一类是将某个问题置于特定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中进行研究,以研究的问题为主线进行描述。这类案例的要素一般是由标题、案例的背景、问题的提出、案例描述、案例的反思与评析、得出的结论等几个程式化的部分组成。其特点是篇幅较长,事例较多,过程复杂,文章更趋向于理论研究。

四、体育教学案例与一般教学文体形式的区别

1、与教学叙事的区别

教学叙事是指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它重在叙述,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还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而教学案例是就教学中存在的某个事件进行简单回顾或描述,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最后还要认真反思,总结揭示其规律。

2、与教学论文的区别

教学论文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总结,并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是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描述来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广义地讲教学案例也是教学论文,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论文都是教学案例。

3、与教学设计(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方案。它有完整的环节和相对固定的格式,一般有表格式和文字式两种。而教学案例则是在实施教学设计内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与预设目标相悖或更为机智的事件发生过程的反映。

体育教学案范文第7篇

一、网络“导学案”的产生

体育教学不比常规的文化课程,授课内容也多以直观示范为主,文字材料难以具体实现。如何做到把体育导学案完整地“传递”给每个学生,并且能够激发他们足够的兴趣去练习?这时,互联网成为首选。2011年9月郑州市教研室体育学科提出网络“导学案”这个想法,利用郑州一中这所河南省名校优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水平,选择健美操和羽毛球两个专选项目班进行实证性研究与实施。

作为现代工作与生活最主要的传播传递方式之一,互联网有着传统纸质教案无法逾越的优势。一是信息量大,可以将文字、照片、声音甚至是视频都全部涵盖其中;二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网络可以以一抵多,免去了教师逐个联系学生的繁琐,学生也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导学信息,为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赢取更充足的时间;三是学生参与度高,作为一种开放式互动平台,网络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有效沟通,使双方都能够提前获知对方意图,共同改进教学工作。因此,通过互联网把体育“导学案”进行传递不仅是对体育教学的一项改革,更是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要求的一种创新。

体育教学实施网络“导学案”既是一项创新性试验,同时也具有一定风险性。以网络“导学案”在互联网和文库里进行检索,没有查到任何结果。因此可以说,体育学科网络导学案的构想是领先于其他任何一种导学模式的创新之举,目前在国内的研究还是一项空白。

课题研究者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关于选项教学模块教学计划;研究“导学案”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同时,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导学案”资料,查阅有关学科在“导学案”应用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存在问题,在实验过程中认真听取其他教师与学生的意见,不断修正实验策略,寻找适合高中选修模块教学的“学案”,以便在郑州市高中学校推行。

网络“导学案”模式对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利用互联网便捷、直观、高效等优势,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把体育教学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将体育学科选项模块教学内容通过制作上传至网络,提前传播给学生,使其在课前做好预习,课上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再结合体育课练习进行巩固与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使体育课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与此同时,学生的主动参与必定使课堂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学习效率大幅提高。

二、网络“导学案”的实施

具体实施方法是在学校网页上开辟一个板块用于体育导学案的和探讨。同时体育教师申请博客域名,在博客上上传每节课导学案,由学生点击浏览。每周六之前授课教师把未来一周两次课的教学内容以“导学案”的形式上传至博客。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熟悉。在每节课程开始前,学生点击网页获悉学习内容,跟随教师视频自我学练,进行课前预热。体育课上带着预习时产生的问题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或与教师交流。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解决疑惑,自我提高,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前进行导学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练习更具针对性。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形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在这个前提下,主要的突破点是学生是否通过网络“导学案”的预习能够初步掌握动作要领和克服外界因素保证预习的连贯性。

如何达到网络学案的预期学习效果,我们在学案设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在制定学习目标方面,以新授课为主,复习课为辅。学习目标是以层次量化,不做统一要求,便于学生进行自我测评。学习步骤是学案重中之重,以健美操为例。教师亲自示范将传授的学习内容提前制作成图片和高清晰度影像,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编辑制作,制成更加简捷的各种示范动作面,并将文字逐字逐句标注上去,音乐要逐拍节与动作相吻合编制,学生在自学中根据各自不同学习能力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学法指导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学学法指导,一种是课堂练习学法指导,它们的不同之处是,前一种是学生靠自己能力的自学,后者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指导,教师尽可能在自学方面进行详尽的学法指导,提倡学生以结伴进行自学,从小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纠错是自学中最难以解决的教学环节。学生都处于初学阶段,对技术动作掌握和控制能力处于不稳定阶段,这就要求学生发挥团队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大家互帮互学来解决。学案上面对应易犯错误,逐条找出解决对策。同时,影像播放既有规定动作节奏又有慢动作,方便学生自学和纠错。

自我测评。每节课的最后一项设置了自我测评,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项都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照等级进行评定,检验本节课学习效果。

目标检测。主要通过学习来检测学习目标达成度,是通过评价标准来制定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效果来检测“导学案”的可行性,目标检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教学效果的反馈,以便修正我们“导学案”更加便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三、网络“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体育课

1.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

在将近一个学期的磨合下,如今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模式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以健美操课为例,无论老师在否,学生们现在一进入教室就三五成群地对着镜子练习、讨论网络预习的内容。还有的学生找到音乐,跟随音乐节拍反复练习。对于每个动作的标准要求,他们经常能讨论的热火朝天,甚至达到了旁若无人的程度。他们在博客中留言,对于动作细节一遍又一遍地询问,充分显示出他们身上蓬勃的朝气和对这堂课满腔的热情。

2.传统体育课变为“体育自主课堂”

采用网络“导学案”的意义在于,在借鉴文化课自主学习理念的基础上,变现有的传统体育课为“体育自主课堂”。采用学生自学、集体讨论、尝试学习,再由教师讲解指导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破传统“教师规定动作、学生简单模仿”的体育教学方式,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变被动受学为主动求学,切实使体育课“活”起来。

3.网络“导学案”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1)传统课堂是学生到上课时才知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课上进行学习。网络导学案是学生提前知道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前跟随电脑视频进行学习。(2)传统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观摩时由于角度或视线问题导致学生看不清动作,造成错误动作印象。网络导学案可实现一对一教学,只要打开视频,每一个动作细节都可尽收眼底。(3)传统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学,全程由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主动性不能得到发挥。网络导学案下的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对于掌握不牢固的动作可反复观看视频,反复练习,直到完全熟悉。(4)传统的体育课堂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先教后学。导学案则是先学后教,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课上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4.网络“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

(1)方便。网络“导学案”最大的优点就是生成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不受纸张、印刷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即将学习的内容,从而搜集到学生最原始的反馈信息。

(2)直观。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准确地掌握每节课的内容,课题参与者采用视频结合文字说明的方法详细的罗列了导学案的目的、任务、学习步骤等,作课教师在原有视频资料基础上亲身示范,自己录制视频,组织文字说明。学生通过观看、模仿、自我练习等方法初步认识、理解,形成动作印象,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建立动作连贯、优美、规范的概念。

(3)快捷。教师只要提前制作好下一节课的导学案,在注册好的网络域名下进行上传,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就能够成功。导学案一经上传,无论学生在任何地方,只要打开导学案网页或教师博客,就能看到最新一期的学案,不受天气、场地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4)互动。学生通过点击博客浏览新授内容,同时将疑难问题通过留言向教师提出,教师在线解疑答惑,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如此,由于导学案的网页和教师博客都是对外公开的,不仅学生可以利用这种途径进行预习,所有登陆的游客都可以浏览、阅读并与导学案的制作者进行交流。其中包括郑州市所有学校的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等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互相借鉴、学习和完善。

四、网络“导学案”促进体育课程发展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施与实验,我们对羽毛球和健美操项目参与网络“导学案”学习的3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对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学生们对于这种新模式下的网络导学案还是十分认可的。“你喜欢这种以导学案为前提的学习模式吗?”选择“喜欢”的有87人,占总人数的29%,选择“比较喜欢”的有138人,占总人数的46%。“你认为体育网络导学案对你的体育学习是否有帮助”,选择“帮助很大”的有75人,占总人数的25%,选择“有一定帮助”的有165人,占总人数的55%。“你对网络导学案有哪些建议和看法?”学生大多数提出希望增加导学案的趣味性、详细度及课堂上教学方式能够多样化等诸问题。

从这些数据看来,学生们不仅对现有的网络“导学案”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而且还提出了许多有利于体育课网络导学案完善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体育学科采用网络“导学案”不但改变了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更为新课改下创新思维提供了思路,拓宽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学生们由陌生到熟悉,从教师屡屡提醒到逐渐形成习惯。教学内容的公开化使学生学习起来目的更加明确,自我提高更快。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网络“导学案”促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教师发展――课堂掌控能力的提高

通过半年来的摸索与探讨,通过制作网络“导学案”,教师们对模块教学的认识更加准确,条理更加清晰,思路更加开阔。每篇导学案的完成都像是提前把体育课上了一遍一样,教师在制作导学案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学生,站在初学者的角度去揣度学生的心理、反复推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再根据这些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一来,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提高与学生的沟通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很大提高。课堂上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针对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单独进行纠正和示范,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和纠正。课堂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变得更活跃,师生关系也由此而变得更加融洽。

2.学生发展――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过与参与体育课网络导学案学习的学生进行交流,笔者明显感觉到他们对于体育课学习方面有了自己的思路。以健美操课为例,以前上课学生都是到了教室才知道要学什么,该怎么学,教师指到哪里学生学到哪里。自从采用了网络导学案之后,体育课上,他们已经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根据预习印象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很多同学在集中指导前就能做出正确的动作,再加上教师稍加纠正,学生很快就能够在音乐的节奏下流畅地完成所学内容。热烈的讨论,积极的练习,师生的互动,这些画面都是以往的体育课上很少见到的。这也打消了大家先前的一些顾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比预期要强很多,而且在导学案模式下,他们的能力提高的越来越快。这些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说,更能激发其教学积极性,也达到了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一目的。

3.课堂的转变――课堂效率的提高

按一节课40分钟计算,过去除去学生准备活动和教师讲解示范以及放松活动时间,有效练习时间不足50%。采用网络导学案之后,学生们一进入练习馆就根据预习的印象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教师在课堂上只需抽出短暂时间对明显的共性错误进行纠正,在巡回辅导中进行个别指导即可,有效练习时间达到70%,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充分的练习时间,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去把握课堂,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学习的深度和强度。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大大减少了反复集合的频率和时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体育教学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 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

1.引言

目前,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向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一线体育教师的积极探索下,案例研究正逐步成为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体育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体育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体育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并驾齐驱。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设计为研究对象,主要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案例设计法。

3.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设计

3.1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在案例的策划准备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的价值意义所在,建立案例研究假设,为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准备。通俗说指定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

3.2分析研讨,拟订方案。

在建立案例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展开分析讨论,初步拟定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设计的方案,组织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

3.3亲自动手,撰写案例。

方案确定后,就进入案例的撰写阶段。在对案例素材和相关文献资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或模式进行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时要做到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描述真实具体,详略得当,情节跌宕起浮、合情合理,素材取舍适当,案例构思巧妙,文字简洁生动,文笔表达流畅。

3.4总结反馈,分析评价。

在案例设计的总结阶段,要根据案例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对自身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分析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或失误的地方,总结经验,接受失败的教训。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检验的过程,需要把它总结深化,提高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实现质的飞跃,以便指导后继的教学实践。

3.5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的构成要素。

3.5.1鲜明主题。

体育教学案例总是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借助主题反映事件的内容或形貌。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一般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一个或多个教学事例或故事的启示,提出某个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3.5.2问题提出。

问题提出,亦即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三言两语即可,不要啰唆。主要描述事件的大概场景,概括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的问题。引言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目的是使读者做好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3.5.3案例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轻的新教师任课;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随堂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3.5.4细节描述。

主题确定后,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细节描述是整个案例的主体部分,切忌在叙述上简单化、表面化,特别是一些戏剧性的具体情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撰写时要尽可能地进行详细描述。

3.5.5案例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思路,描述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还要交代最后的结果,即采取多种形式的某种教学措施后的即时效果。它不仅包括学生反应,还包括教师的基本感受,因为让读者了解或知道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理解。

3.5.6分析点评。

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内容,撰写者要有一定的观点和分析,尤其是对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及时提出并多角度地进行分析、评述、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点评时,要在叙述、议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3.6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评价的指标。

尽管目前对案例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当前体育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其评价“标准”至少应该有如下两个方面。

3.6.1对中小学体育案例撰写的评价。

从整体看,中小学体育案例撰写的评价,主要是从:案例选题的本土化、典型性和代表性;案例布局的合理性、结构性和层次性;案例决策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案例素材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翔实性;案例表述的逻辑性、可读性和流畅性;案例撰写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3.6.2对中小学体育案例使用的评价。

对中小学体育案例使用的评价,主要是从“案例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思考讨论题与教学目标的紧密程度、体育理论知识动作技术技能分析的深浅清晰程度、课堂计划安排的合理性”等几个方面进行。

3.7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设计注意问题。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兴趣,案例设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7.1注意案例的广泛性。

成功的案例教学,仅仅依靠教科书或案例库中现成的案例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大量阅读资料,将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案例搜集起来。在搜集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将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吸收进来。这既能增强案例的广泛性,又可以进一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3.7.2在案例中故意设置悬念。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式和路径,从而检验和实践已学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恰当巧妙地在案例里设置一些不同的悬念或陷阱,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已学过的运动技能,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设置悬念,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展开了讨论,巩固了学过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7.3案例要能引起争议,有分析阐述。

案例内容越是有争议,案例的层次、角度越复杂,越能引起师生的思考与共鸣,激发学生的争议与讨论,才能碰撞出思想火花,更进一步地引起大家的思考。因此教学案例写作,不仅要对故事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而且要有教学事件的深刻阐释;既要把日常的教学现象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要解析隐藏在教学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这样在有争议又有分析的教学案例中,能引导学生多维度、多侧面地展开思考,学生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更加深入、热烈,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7.4加强案例库的建设管理,并及时调整与更新。

案例选择离不开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则为案例库建设奠定基础。体育教师应对搜集的案例进行筛选和整理,制作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形式多样、体系严谨的案例库,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

4.结语

体育教学案范文第9篇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的实施环节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导学案”

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体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根据教学项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前置性的自学。但是如果只是笼统的让学生先学,而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的自学过程就会变得漫无目的、随心所欲,以致先学的效果不理想。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前置性自学之前,应首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编写合理的“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前置性学习。

另外,要想编写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体育任课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还要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全面的了解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育学习习惯和体育学习特点,把握好他们的学习起点,才能结合教学内容编写出理想的“导学案”,才能为初中体育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设置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前置性的学习

根据设置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前置性学习,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体育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中篮球教学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反馈纠正错误”的模式。而引导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先进行前置性的自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搜集和了解篮球的历史、NBA史上的篮球明星、我国的篮球明星,现有的篮球基本规则等等,而在课程正式开始时,让学生对自学的内容进行汇报讲解,然后再开始篮球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通过预先对篮球历史和篮球明星的了解,充分了激发了对篮球学习的兴趣,而对篮球基本规则的了解也加速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提高的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根据学生前置性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课堂教学

学生通过课程开始之前的前置性自学,已经获得了对教学内容的一些直接经验。但是学生通过自学和自我尝试得来的这些经验,通常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甚至是错误。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正式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前置性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学生片面的认识做进一步的拓展,将学生表层的认识做进一步的深化,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获得的零散的认知系统化。例如,在篮球教学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基本的篮球规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了解很多都是片面的、局部的、一知半解的,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就要通过了解学生在自学时对篮球规则的学习情况,有针对的进行拓展、深化,对学生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强调,并进行系统的教授和讲解,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选择的进行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时,并不是指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进行自学或前置性的学习。而是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如果对体育教学内容不加思考、区别,盲目运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不仅不利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还容易出现教学事故。

首先,体育教学不仅涉及理论的内容,而且还更多的偏重于实践的内容。一般来说,文化课的教学相较于体育教学来说,理论的东西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进行前置性的自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一点在体育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同样适用。但是,在体育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情况则有所不同,前置性的自学并不适合某些教学内容的教授。比如,一个复杂的体育技术动作,通过学生自行研究教材来理解的话,通常需要阅读和理解几页教材,但是由于教材缺乏直观性,学生还经常无法准确领悟。而要是体育任课教师直接进行点拨的话,学生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的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技术要领,进而节约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另外,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形成错误的技术动作,将会很难改正,甚至纠正一个错误的动作比学习一个新的动作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更多,因此,在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并不科学,体育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伊始就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要“先教后学”如跨栏、体操等课程内容的教学均应如此。

其次,在体育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项目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即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基础,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很好,在自学的过程中,由于对技能动作理解的偏差或不到位,也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一般来说,体育教学内容的技术性越强,学生先尝试自学的危险性越大,也容易出现事故。比如,体操教学过程中的“大回环”,这样的体育教学内容在运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体育教学理念时,一定要慎重。

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体育基础,正确的选择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内容,通常来说,初中体育教学适合采用此种教学方式的多为基础体育理论知识和部分简单易懂的体育技能知识,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体育基础对教学内容做出科学的调整。比如,在“跳远”的教学设计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层次,基础层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是教学的最低要求,而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还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提高层和发展层。在练习开始时首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标准,而在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如果学生在完成自己所选的标准后,可选择下一标准的练习,练习结束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再进行相互的评价和补充,以此提高练习质量。

(二)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获得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途径通常只有两个,一是通过他人的讲授来获得,二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来获得。而通过自主的学习获得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往往会比通过他人的讲授而获得的知识技能更为牢固。而且,学生在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新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时,会产生成就感和愉悦感,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十分有利。因此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实施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信心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而良好的体育学习能力又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体育学习信心,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效的促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体育任课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可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因为初中体育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学习能力刚刚开始发展的初中生,他们的自学能力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体育任课教师应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自学的乐趣,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琦.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2] 邓斌.新时期初中体育的教学改革[J].才智.2008(11).

[3] 周昕.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

体育教学案范文第10篇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

传统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学习技术为根本目的。在上课中教师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束缚了老师的思维与行动,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积极活动,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学生往往只有模仿,没有创造。学生获得的时间较少,空间较小,思考探索问题没有余地,学习气氛沉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二、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让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它的闪光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学校体育教学要从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学,因此,“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三六”是指每节课中教师的讲解提升不超过10分钟,即一。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宰课堂时间不少于30分钟,即三。六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六个环节。即: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解疑――展示交流――引领提升――达标检测。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以点带面,以比促学,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四、“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

1.构建学习小组,调动学生积极性。

分组时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

小组由 7至8 人构成。分组时应该考虑各组之间各方面能力都相对均衡,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如:运动技能技术、学习基础、发言的积极性、性格内向和外向、组织能力、学习习惯、性别比例等,这样各组之间更具有竞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商榷,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由谁组织,以哪种方式发言或示范,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由谁记录(体育课的记录可以放在课后指派人归纳总结),同学记录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等等,总之,要求小组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只有细致明确的分工,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小组分工要实行轮换制,可采用每周轮换一次的方式,开始时可以由教师组织、安排。为了便于操作,还可以将各成员进行编号,由教师统一分工。当学生的合作经验增多时可让他们自行安排。

如果需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待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按小组成员的编号随机指定发言,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听取,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没有了评价就没有了管理:没有科学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学习小组也一样,如果没有了一定的考核,就很难落实小组工作。课堂可以采取及时性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采取阶段性评价定量评价。可以采取承认基础、着眼提高、滚动管理、捆绑评价的方式。

2.编制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

导学案是教师是教师设计一种辅助和引导学生预习和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使学生通过借助导学案在教师指导下逐步达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目的。“导学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方案于一体,三案合一,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导学案”要经过“五备”过程的历练,即个人备课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通案;完善整理、形成个案;跟踪听课、形成复案;教后反思、形成补案的过程。

3.课堂突出六个环节,学生主动学习,主宰课堂。

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合作解疑,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展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引领提升,发挥好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4.课后评估及评价。

布置学生及时记录学习心得,小组评价把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不同层次学生的动作技能、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只要能够完成练习中的基本动作,教师就应给予表扬,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应引导其完成较有难度的动作并刺激进步,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力争完成每一个动作,并且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五、成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

经过实践可以看到,课堂教学气氛良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原来讨厌上体育同学现在也喜欢上体育课,这因为他们经于可以在体育课中得到乐趣。学生不断体验成功,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从而把学习变为自觉行动,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成绩。 “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中能让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质,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也有了长足进步,“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己在教学中取得效好的效果,同时也受到广大师生欢迎和认可。但“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还处在探究的初级阶段,还有待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努力研究,使之更完善。希望“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能给每一位学生带来欢乐和成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体育

1、《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作者:毛振明

2、《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作者:毛振明、吴健

上一篇:公益经济范文 下一篇:口腔医疗市场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