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理论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19 15:31:42

生物理论知识

生物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1第一层,加强高中物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

高中物理教师要想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立足于整体,开展系统的分层次教学,首先,应当做好第一层“加强高中物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引入“问题引领”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理论知识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部分之一,是高中学生开展物理课堂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高中物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高中学生是高中物理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主体,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想加强高中物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就必须从高中学生入手,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来提高高中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中物理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领的教学方法来辅助理论知识的教学.所谓问题引领,主要是指通过将高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或者学习中,比较常见,但各种原理不为人所知的生活问题引入到高中学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地激发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与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相比,问题引领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将高中物理理论知识与高中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拉近高中学生与物理理论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高中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有效地激发和提高高中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提高高中物理理论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效果.以苏教版高中一年级物理教科书中的《力的相互作用》这一理论知识点的教学为例,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同样的两块石头,用其中一块砸向另外一块,两块石头都有损伤”这一生活问题带入到课堂教学中,让高中学生通过思考生活中问题的方法,来引出“力的相互作用”这一理论知识点,从而即激发了高中学生的物理探究欲望,同时还达到了加强高中物理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目的.

2第二层,重视高中物理课堂实验应用的教学

高中物理课堂的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结构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高中物理理论知识是从大量的物理实验中总结归纳得来,而高中物理实验的操作又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高中物理教学中少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任何一个,其课堂教学质量都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想立足于整体,开展分层次教学方法,其第二层教学就是加强高中物理课堂实验应用的教学.然而,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高中物理教师对于高中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非常看重,但是对于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重视度却不够,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许多高中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都很好,但是却不懂得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无法深入透彻的理解高中物理知识.因此,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重视高中物理课堂的物理实验教学,并且创新改革高效、科学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物理实验的有效性,促进高中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和学习质量的全面、科学的提高.比如说创新实验教学理念,高中物理教师应当认识到高中学生才是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主体,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创新科学的教学理念,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解放高中学生的双手,让高中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全身心的融入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并且在物理实验教学时增加实验活动的风趣和活跃的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实验操作兴趣.当然,在高中物理教师加强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严格把关高中学生物理实验操作的细节,提高高中学生物理实验操作的正确性.高中学生物理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是高中教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一定要严格把关高中学生的每一个物理实验的细节,对于学生出错的地方应当及时给予纠正,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物理实验的正确性.实验后高中物理教师还应该认真检查学生物理实验的报告,对高中学生的物理实验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验证学生物理实验的正确性,并且积极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物理实验自信心.

3第三层,强化物理课堂理论与实验相辅教学

物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组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完成第一层的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和第二层的加强实验教学后,第三层应当要做的就是,强化理论知识与实验的互相辅助教学,合理利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来强化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物理实验操作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最有效的锻炼高中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混合运用能力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物理实验教学的这一优秀特点,来科学地强化高中物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相辅教学.以苏教版高中二年级物理教科书中《物体的质量》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教学实验为例:首先,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教导高中学生牢固的掌握好“物体的质量”相关理论知识点,然后通过实验来帮助高中学生学会如何将这一知识点应用到实际中来.实验时,高中物理教师应当让学生准备好物理实验器材:带托盘的天平架、杠杆、小砝码等,教会高中学生如何正确操作这些物理实验器材,然后开始实验.首先将杠杆放在天平架上,将杠杆两边的托盘达到平衡,然后在杠杆两边放上体积一样铝块与木块,然后记录杠杆两边的变化,同步做好实验记录.重复实验5到6次,增强实验的准确性,排除干扰因素,最终得出结论相同体积的情况下,铝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要大,进而验证了物理书本这一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强化了高中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4第四层,创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物理教学评价体系对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价值观建立和物理学习的自信心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科学、合理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于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信心、物理学习动力的增强有着非常有效地的促进作用,所以,高中物理教师立足于整体,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第四层,就是要创新使用科学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高中学生的学习评价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思想较为丰富,可塑性非常强,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时刻注意给予高中学生正确地鼓励和评价,给予高中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说,高中物理教师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体系与最终性评价体系这两种相结合的方式来创新高中物理教学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高中物理教师应该丰富高中的评价体系的内容.在过去单一的以物理考试成绩为学生评价内容的基础上,高中物理教师还应当纳入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家长和有关教育人员的评价,参与进高中学生的最终评价系统,做到多方面、综合性、科学公正的学生评价,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要想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就应当立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整体,采取系统化、理性化、高效化的分层次教学方法,凸显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利用问题引领教学法予以辅助,突出高中物理教学的探究性,从而实现对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的有效设计,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生物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生物化学课是高职院校教学重点内容,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多方面价值意义。随着高职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趋显现,拟定符合高职教育体制标准的授课模式,才能推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生物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医学基础课,实际教学过程面临着诸多问题,限制了大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综合考察课堂教学实况,努力为学生建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1]

二、生物化学理论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边缘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从早期对生物总体组成的研究,进展到对各种组织和细胞成分的精确分析。随着社会理论研究工作深入开展,生物化学理论成为学术界研究重点,综合生物学、化学等理论知识,共同探讨相关知识体系,对社会科研与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此外,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和物理学之间的桥梁,将生命世界中所提出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展示在物理学面前,产生了生物物理学、量子生物化学等边缘学科,从而丰富了物理学的研究内容,促进了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

三、生物化学理论教学难点总结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校内专业设置与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技术领域开展,以先进理论知识为中心实施教学活动。生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由于涉及内容面域广泛,课堂教学活动存在诸多难点,限制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一,教学思想。高职院校重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科教育以实用性为准则,共同培养不同专业领域人才。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无论是学校或教师人员,均没有建立符合学科教育准则的思想理念,限制了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医学专业知识涉及面广,生物化学课知识学习难度大,尤其在实验课中要实际操作,许多学生对生物化学课产生“排斥”心理[2]。第二,教学方式。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缺少方法与平台,大学生个人潜能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阻碍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生物化学不仅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对教师授课方法也具有特定要求,否则将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其中,“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尚未普及应用,学校长期单一注重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3]。第三,教学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理论知识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体现出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活动,大多依赖于理论知识教授,对知识应用培训、理论知识操作、课堂实践指导等方面缺乏引导,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四、“理论课”教学实践改革对策

生物化学理论系统十分抽象,每一个知识领域涉及学科内容广泛,大大增加了教师日常授课的难度。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标准逐年增加,高职学生必须努力学好理论知识,才能对后期实践操作提供科学指导。高职教育以实践技能为培养目标,这些都依赖于理论知识学习与理解,“理论课”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第一,增强认知。从思想上增强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的认知能力,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生物化学通过对生物高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教师积极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识能力,可使其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第二,关联学科。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相互关联着的,生物化学教学也要注重科目之间的连贯性。例如,生物学中一些看来与生物化学关系不大的学科,如分类学和生态学,甚至在探讨人口控制、世界食品供应、环境保护等社会性问题,都需要从生物化学理论角度入手,深层次挖掘理论知识之间的内涵。对涉及到学科知识的相关内容,教师要懂得把握理论之间的连贯性,共同构建新型学习平台。第三,联系实际。现实生活是知识的来源,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际生活存在密切关联,从社会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是不可缺少的。现阶段,生物化学是在医学、农业、某些工业和国防部门的生产实践的推动下成长起来的,反过来,它又促进了这些部门生产实践的发展。因此,教师可结合社会发展实况,对生物化学理论进行详细讲解,提高了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水平。

五、“实践课”教学案例综合分析

生物化学教学融合了诸多理论知识,按照“概念、原理、技能”等三大要素构建知识体系,从某种程度上引导了教师的授课活动。尽管化生物化学理论特点明显,具有很强的概念性,但实际教学更应该重视“实践课”设计,带领大学生从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内涵,以“学以致用”思想为中心,拓宽实际课堂教学领域。

生物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在高中理科课程中,物理课程理科特征最为明显,就化学和生物两门学科而言,物理课程内容显得更为抽象化,且理论课程体系繁多,存在大量的知识点,而物理本身存在较强的逻辑性,这就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增加了很大难度。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因其繁杂的理论知识难以记忆理解,很难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得到乐趣,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导致其跟不上教师课程进度,更加难以理解物理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物理成绩越来越差。导致学生学不好物理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但难以解决,然而,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却很容易解决。在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案例为学生构建呆板无趣的物理知识框架,让学生在案例中理解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更好地学习物理。同时,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展示了物理在实际中应用,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程兴趣,提升了学生对案例的学习激情。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明确了物理知识的原理和实际中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困难度,有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和物理素质的养成。

二案列教学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1前提是课程准备

案例教学法得以顺利应用的首要前提之一就是做好课程准备,即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对所学课程进行预习,充分了解案例内容,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当然,在准备工作中,教师和学生的任务不同。就教师而言,在课程准备中既要了解课程培养要求,结合学生学习和性格特点,充分准备相关课程计划。又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案例选择、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等方面进行考虑,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配合教师工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应该单一停留在姓名、性别的了解而更应该侧重于性格特点和课程学习优劣势上。教师对于学生的充分了解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程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沟通,从侧面了解到课程的不足支持并加以改进,发挥案列教学法在高中物理中的优势。

2关键是教学组织

在做好课程准备的大前提下,贯彻落实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组织的合理安排。教学组织的合理安排在于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课程规律,制定相关课程计划,由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判断处理,深入了解课程所学内容,边分析案例边学习课程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选择需要结合课程目标,其选择方式主要有理论—案例型、案例—理论型、技能—示范型。所谓理论—案例型为先学习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再结合相应案例进行实际分析判断,从案例分析中消化吸收看似枯燥无趣的理论知识从而建立健全相关理论框架。所谓案例—理论型为在讲解死板的理论知识之前先进行相应的案例铺垫,用案例构建一个大体知识框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逐步的理论知识学习,把案例学习作为理论知识学习的平台,通过学生的判断分析来找出问题,结合问题找出相应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案例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通过不断的找出问题来学习理论知识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夯实。所谓技能—示范型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模仿,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进入案例当中,调动起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通过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来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3学生合作交流是形式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加强的学科,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合作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实验在物理中占得比重较大,在学生间开展合作交流模式,有利于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素养。比如在匀速直线运动课程中,教师会指导学生进行小车实验,在进行小车实验之前,教师应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详细了解实验过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前应该先列出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虽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因为其他外界原因而导致墨点分布不均匀不符合匀速运动的现象,但是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理论问题的理解。

4教学评价的保障作用

教学评价工作应不断随教学方法的改进而改进,这是案例教学法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教学评价工作应该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真正做到评价工作所具有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言,教师不能以成绩的优劣来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标准也不能进行单一的否定,而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既要对学生的错误之处进行批评指正,有助于学生改正,在学生可取之处进行表扬和激励,方便其他同学进行借鉴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卷面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学生技能,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来评价综合学生。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程学习成果。而高中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知识体系繁杂,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较为困难,相较于化学和生物而言,物理更注重于知识框架的构建和逻辑性的学习,因此,在物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物理成绩有着很大作用。案例分析法的前提是课程准备,关键在于教学组织的建立,形式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评价机制是保障。在课程准备期间,教师和学生应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问题和解决措施,学校组织的建立要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好相应的课程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课程教学。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在实验中学习,在实验中进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采用综合评价方法,一分为二,既不能单一的看学生的失误之处也不能单一的看学生的可取之处。

生物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医学涉及生物物理学知识非常广泛。为便于学习、掌握可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学知识归纳为三类。其一,解释各种生物物理现象的知识[2],包括阐明现象的实质、变化过程、规律和成因或机理等。其二,分析各种物理(严格讲应是生物物理)检测结果的知识,包括所检测的生物物理信息的产生、产生机理、变化规律和采集方法,检测手段及图象形成的生物物理原理,检测图象的分析、归纳而获取结论。其三,阐明各种物理因素的生物效应的知识[3],包括物理因素的性质、所激发的生物效应及其变化规律,生物效应产生的机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对机体的危害缘由和防护等。

2要求知其所以然必须开物理课

科学知识可分为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两大类。生物物理学也不例外。常说对事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实前者就是只要求掌握其经验知识,而后者则要求掌握其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把握事物。亦即不仅能认识其表象,还能阐明产生表象的内在实质,揭示表象运动、变化规律的机理。要求医生能从理论上把握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生物物理问题,就必须开设物理课,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求医生从理论上解决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越多越深,所需具备的物理相关知识越广越深,自然物理课学时应越多。一直以来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不结合讲授在医学中的应用,即不结合阐明医学中的生物物理问题,要学生自学解决是很困难的。应该既讲授物理理论也讲授必要的生物物理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4]。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知识能适应如下四个方面的需要。其一,行医需要。有了相关生物物理知识才能从理论上全面、准确、深刻分析、理解、掌握行医过程中涉及物理问题的医学理论、技能和方法,才能高屋建瓴,在理论指导下,以清晰的思路,全面思考,准确诊断、有效治疗[5]。其二,科研需要。临床各学科多有涉及生物物理的课题。没有相应的生物物理知识只能望而兴叹。反之则如虎添翼,可以在更宽的知识领域开展科研[6],为医学科学发展作更多贡献,提升人生价值。例如秦任甲教授就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只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和利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图,这里存在个缺陷。可能是有关人员不具备血液流变学知识所致。他率先提出,应该加上血液流变学才能全面、准确分析和充分利用频谱图的丰富内涵,可以把频谱图作为有效手段来研究在体血管红细胞向轴集中的规律,并指导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取得成果。其三,提高需要。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尚未掌握的涉及物理的医学问题。这就得靠自学更宽更深的物理、生物物理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在校所学将成为自学习提高的基础。其四,思维需要。人的思维不外乎逻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在各成长阶段学习积累起来的。大学是人的思维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阶段[7]。在学习、运用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过程中,在知识拓展的同时使物理的形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得到尤其强的培养提高。数理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的这些思维能力的增强,使之在学医、行医和医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一流名校能安排物理课近百学时,甚至还结合讲授生物物理知识就是认同上述观点的佐证。其决策者和努力学习物理的学生都是有远见的。这正是一流名校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物理、生物物理,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体现。

3只求知其然则可开可不开物理课

3.1可凭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行医

大量事实表明,一般医生都是凭借物理、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而非理论知识来理解、阐明、处置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其在三类生物物理知识上的表现为:其一,对医学中涉及物理的现象即生物物理现象不理解,无从解释或者粗略地,含糊地理解或解释。也有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认识或阐明。例如用粥的浓稀来说明血液黏度大小,流阻大小,而导致血压高低,极少见有医生能用泊肃叶定律等相关知识做出理论解释。其二,当用生物物理检测进行诊断时:对他人的检测,一般只凭检测医生的文字结论做出诊断,有时查看检测图象也只机械地与自己记忆中的正常图象对比而作诊断,并不理解图象是怎样形成的,甚至不理解结论是怎样依据图象分析而获得的;对自己的检测,一般都凭借自己对检测到的生物物理信息与记忆中的正常信息对比而作诊断,至于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信息未必明了。其三,利用物理因素进行治疗时,一般只知道某种因素或方法有疗效或只会治疗操作,对其疗效产生的物理机理或不知或不全知。这些表明:一般临床医生的物理知识还只是经验性的,并未上升到理论。但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就依赖这样的经验知识不也诊治好许许多多疾病?其中许许多多不也成为专家、主任和教授等高级医生?这只能说要求不高时,医生不一定非要多么宽深扎实的物理和生物物理理论功底才能行医。事实上临床教师,甚至生理学教师课堂讲授和相关医学书籍对许多涉及物理的问题也只讲现象,并未从物理、生物物理理论上把产生现象的缘由阐明清楚,仍然只停留在经验知识层面上。学生也只能承认如此,达不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这样行医必然缺乏物理、生物物理理论指导,对诊治涉及物理问题的疾病往往思维明晰不起来,只能凭经验了。按以上所述,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知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高则要求具有较宽深扎实的功底,能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成为物理理论型医生;低则只要求具备中学物理基础,对行医过程中遇到涉及物理的问题能有所了解,成为物理经验型医生。

3.2对学生的物理要求依培养目标而定

就原则而言,对物理课的要求和学时安排都是由决策者根据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而确定的。但实际决定时必然受到决策者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宽窄深浅的认识程度的影响。鉴于各院校决策者的这种认识难免差异,医生应具备的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又很大,不同档次院校培养目标显然不同,导致其物理课学时明显不同。一流名校为八九十学时以上。二流省(市区)属医科大学为六七十学时。三四十学时以下的出自三流学院,除去10来学时的实验课,还能比高中物理加深拓宽多少内容呢?据悉,还有学院把这门课改为任意选修课,选修者不到5%,等同于取消。不排除有些院校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需要安排多少学时为宜,并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学时数是随意或参照同档次院校而确定的,带有一定盲目性。巧的是各院校安排学时多少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低是相吻合的。总之,鉴于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对各院校的学时安排不必厚非。

4改革临床医学专业物理教学内容

4.1改革目标

无论培养物理理论型还是物理经验型医生,只要开设物理课就应该改革纯物理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院校都只开物理课,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结合讲授医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医学物理学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无的放矢,所学纯物理知识不会应用,学而用不上等于不学;不仅使学生得不到把物理知识应用于阐明医学物理学问题的训练,还会造成医学物理学知识断层,很难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使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境,使历届学生产生“物理无用论”,求知欲望低,学习不使劲,所学知识似懂非懂,很难用于理解学医和行医过程中遇到的物理问题。改革目的:必须破除思想上长期形成的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与医学中的应用相结合,改革也只增删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纳入最为实用的医学物理内容的定势思维,克服过去教学内容脱离医学实际的现象。安排适当的学时数,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内容为主,辅以必要的物理学基础,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临床医学较高要求的需要,较好发挥物理、医学物理在临床医学中应有的作用。

4.2改革途径之一

没有医学物理学解决不了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不开这门课就如同过河断了桥或知识断了层,物理学很难跨越断桥或断层直接阐明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开物理课主要为学习、运用医学物理学打基础。只开前者而不开后者就是无的放矢。物理学与化学,医学物理学与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十分相似。设想只讲授化学知识而不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学生能掌握医学中涉及化学的知识吗?有条件的应该开设物理和医学物理两门课,实现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较完美的结合。这应该是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首选途径。

4.3改革途径之二

对于不便把物理课和医学物理课分开开设的院校可以把两者合拼开出。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知识为主,辅以相关物理基础。这门教材也可称为医学物理学[2]。学时多少都可以开。这样就把基础理论与医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知识结构改善,增进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革困难所在

5.1缺乏阐明医学物理问题的知识

要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纳入教材并非易事。这些问题许多尚未能从理论上获得阐明或者透彻阐明,还有待研究解决,构建起这些问题的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否则无多少临床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可讲授。不信,可从三个方面考察:其一,查阅生理学、心血管内科学等医学基础和临床书籍;其二,听听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师讲课。书中所写,教师所讲,涉及物理的许多问题都只陈述现象,或借实验数据、图表阐明,或笼统、粗略交代,或打比喻解释,甚至含糊讲授。这些充其量说也不过是医学物理学的经验层面上的知识,未能从本质上,机理上,亦即理论层面上阐明问题,回答不了为什么?其三,查阅期刊论文,可发现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火热得很,很多,但属于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却很少。总不能教材所写,课堂所授结合医学的内容尽是经验知识吧?这就必须对寓于人体各脏器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逐个加以研究,构建起阐明逐个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形成丰富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知识体系,可供选择讲授。要达到如此,要经历很长时间,付出许多艰辛劳作。秦任甲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论著成果[8-10]。这还不够,得依靠同行广泛参与才能构建起这个知识体系。

5.2医学物理问题如何通俗化

科研构建起的医学物理的一系列论文形式的理论知识,还只是具备了课堂讲授的素材。必须按照教材而非一般参考书的要求,使复杂、繁琐、深奥、数学表达太深、医学基础要求太多等等而造成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通俗、简明、浅显、形象、直观,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些讲起来容易,面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要加以处理好时一定会遇到不少具体困难的。只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不断深入探索,总有一天人们会造就一本内容丰富,基础和应用知识恰当结合,适用的开创性教材。

5.3教师缺少医学物理知识

长期以来习惯了纯物理知识的教学,使许多教师的知识面局限于比教学内容多不了多少的范围,能掌握较多医学物理学知识的教师并不多。这种知识状况可造成三个不利:其一,不利于开展医学物理问题的研究。没有医学物理知识怎么能思考、发现、选择、研究和解决医学物理问题呢?由于许多教师不具备医学物理知识而限制了他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以致有许多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职称也上不去。其二,不利于物理学课程改革。没有医学物理知识怎样能联想到涉及医学物理学的课程改革呢?以致长期以来一讲到临床医学的物理学课程改革,大多是埋怨领导对这门课不重视,安排课时太少。把物理学课程改革仅仅停留在增加学时,扩大讲授纯物理学知识的层面上。就是想到改革应联系临床医学需要,教学内容应更多包括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但因缺少医学物理知识也提不出应纳入哪些具体内容。跳不出仅具有的纯物理知识这个框框,就无法把物理学课程改革引向深入。其三,不利于物理教学。没有较好的医学物理学功底要想完成本文设想的医学物理学内容的教学是困难的。就是现在讲授纯物理知识的教学,连几个恰当的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实例都举不出,怎么能讲好课呢?现行医用物理学教材正是这样。青一色的纯物理理论,多几个恰当的临床医学常用的例子都没有,怎么能让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呢?

生物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医学涉及生物物理学知识非常广泛。为便于学习、掌握可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学知识归纳为三类。其一,解释各种生物物理现象的知识,包括阐明现象的实质、变化过程、规律和成因或机理等。其二,分析各种物理(严格讲应是生物物理)检测结果的知识,包括所检测的生物物理信息的产生、产生机理、变化规律和采集方法,检测手段及图象形成的生物物理原理,检测图象的分析、归纳而获取结论。其三,阐明各种物理因素的生物效应的知识,包括物理因素的性质、所激发的生物效应及其变化规律,生物效应产生的机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对机体的危害缘由和防护等。

2要求知其所以然必须开物理课

科学知识可分为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两大类。生物物理学也不例外。常说对事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实前者就是只要求掌握其经验知识,而后者则要求掌握其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把握事物。亦即不仅能认识其表象,还能阐明产生表象的内在实质,揭示表象运动、变化规律的机理。要求医生能从理论上把握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生物物理问题,就必须开设物理课,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求医生从理论上解决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越多越深,所需具备的物理相关知识越广越深,自然物理课学时应越多。一直以来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不结合讲授在医学中的应用,即不结合阐明医学中的生物物理问题,要学生自学解决是很困难的。应该既讲授物理理论也讲授必要的生物物理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知识能适应如下四个方面的需要。其一,行医需要。有了相关生物物理知识才能从理论上全面、准确、深刻分析、理解、掌握行医过程中涉及物理问题的医学理论、技能和方法,才能高屋建瓴,在理论指导下,以清晰的思路,全面思考,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其二,科研需要。临床各学科多有涉及生物物理的课题。没有相应的生物物理知识只能望而兴叹。反之则如虎添翼,可以在更宽的知识领域开展科研,为医学科学发展作更多贡献,提升人生价值。例如秦任甲教授就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只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和利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图,这里存在个缺陷。可能是有关人员不具备血液流变学知识所致。他率先提出,应该加上血液流变学才能全面、准确分析和充分利用频谱图的丰富内涵,可以把频谱图作为有效手段来研究在体血管红细胞向轴集中的规律,并指导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取得成果。其三,提高需要。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尚未掌握的涉及物理的医学问题。这就得靠自学更宽更深的物理、生物物理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在校所学将成为自学习提高的基础。其四,思维需要。人的思维不外乎逻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在各成长阶段学习积累起来的。大学是人的思维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学习、运用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过程中,在知识拓展的同时使物理的形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得到尤其强的培养提高。数理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的这些思维能力的增强,使之在学医、行医和医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一流名校能安排物理课近百学时,甚至还结合讲授生物物理知识就是认同上述观点的佐证。其决策者和努力学习物理的学生都是有远见的。这正是一流名校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物理、生物物理,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体现。

3只求知其然则可开可不开物理课

3.1可凭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行医

大量事实表明,一般医生都是凭借物理、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而非理论知识来理解、阐明、处置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其在三类生物物理知识上的表现为:其一,对医学中涉及物理的现象即生物物理现象不理解,无从解释或者粗略地,含糊地理解或解释。也有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认识或阐明。例如用粥的浓稀来说明血液黏度大小,流阻大小,而导致血压高低,极少见有医生能用泊肃叶定律等相关知识做出理论解释。其二,当用生物物理检测进行诊断时:对他人的检测,一般只凭检测医生的文字结论做出诊断,有时查看检测图象也只机械地与自己记忆中的正常图象对比而作诊断,并不理解图象是怎样形成的,甚至不理解结论是怎样依据图象分析而获得的;对自己的检测,一般都凭借自己对检测到的生物物理信息与记忆中的正常信息对比而作诊断,至于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信息未必明了。其三,利用物理因素进行治疗时,一般只知道某种因素或方法有疗效或只会治疗操作,对其疗效产生的物理机理或不知或不全知。这些表明:一般临床医生的物理知识还只是经验性的,并未上升到理论。但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就依赖这样的经验知识不也诊治好许许多多疾病?其中许许多多不也成为专家、主任和教授等高级医生?这只能说要求不高时,医生不一定非要多么宽深扎实的物理和生物物理理论功底才能行医。事实上临床教师,甚至生理学教师课堂讲授和相关医学书籍对许多涉及物理的问题也只讲现象,并未从物理、生物物理理论上把产生现象的缘由阐明清楚,仍然只停留在经验知识层面上。学生也只能承认如此,达不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这样行医必然缺乏物理、生物物理理论指导,对诊治涉及物理问题的疾病往往思维明晰不起来,只能凭经验了。按以上所述,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知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高则要求具有较宽深扎实的功底,能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成为物理理论型医生;低则只要求具备中学物理基础,对行医过程中遇到涉及物理的问题能有所了解,成为物理经验型医生。

3.2对学生的物理要求依培养目标而定

就原则而言,对物理课的要求和学时安排都是由决策者根据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而确定的。但实际决定时必然受到决策者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宽窄深浅的认识程度的影响。鉴于各院校决策者的这种认识难免差异,医生应具备的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又很大,不同档次院校培养目标显然不同,导致其物理课学时明显不同。一流名校为八九十学时以上。二流省(市区)属医科大学为六七十学时。三四十学时以下的出自三流学院,除去10来学时的实验课,还能比高中物理加深拓宽多少内容呢?据悉,还有学院把这门课改为任意选修课,选修者不到5%,等同于取消。不排除有些院校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需要安排多少学时为宜,并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学时数是随意或参照同档次院校而确定的,带有一定盲目性。巧的是各院校安排学时多少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低是相吻合的。总之,鉴于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对各院校的学时安排不必厚非。

4改革临床医学专业物理教学内容

4.1改革目标

无论培养物理理论型还是物理经验型医生,只要开设物理课就应该改革纯物理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院校都只开物理课,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结合讲授医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医学物理学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无的放矢,所学纯物理知识不会应用,学而用不上等于不学;不仅使学生得不到把物理知识应用于阐明医学物理学问题的训练,还会造成医学物理学知识断层,很难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使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境,使历届学生产生“物理无用论”,求知欲望低,学习不使劲,所学知识似懂非懂,很难用于理解学医和行医过程中遇到的物理问题。改革目的:必须破除思想上长期形成的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与医学中的应用相结合,改革也只增删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纳入最为实用的医学物理内容的定势思维,克服过去教学内容脱离医学实际的现象。安排适当的学时数,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内容为主,辅以必要的物理学基础,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临床医学较高要求的需要,较好发挥物理、医学物理在临床医学中应有的作用。

4.2改革途径之一

没有医学物理学解决不了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不开这门课就如同过河断了桥或知识断了层,物理学很难跨越断桥或断层直接阐明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开物理课主要为学习、运用医学物理学打基础。只开前者而不开后者就是无的放矢。物理学与化学,医学物理学与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十分相似。设想只讲授化学知识而不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学生能掌握医学中涉及化学的知识吗?有条件的应该开设物理和医学物理两门课,实现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较完美的结合。这应该是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首选途径。

4.3改革途径之二

对于不便把物理课和医学物理课分开开设的院校可以把两者合拼开出。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知识为主,辅以相关物理基础。这门教材也可称为医学物理学。学时多少都可以开。这样就把基础理论与医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知识结构改善,增进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革困难所在

5.1缺乏阐明医学物理问题的知识

要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纳入教材并非易事。这些问题许多尚未能从理论上获得阐明或者透彻阐明,还有待研究解决,构建起这些问题的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否则无多少临床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可讲授。不信,可从三个方面考察:其一,查阅生理学、心血管内科学等医学基础和临床书籍;其二,听听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师讲课。书中所写,教师所讲,涉及物理的许多问题都只陈述现象,或借实验数据、图表阐明,或笼统、粗略交代,或打比喻解释,甚至含糊讲授。这些充其量说也不过是医学物理学的经验层面上的知识,未能从本质上,机理上,亦即理论层面上阐明问题,回答不了为什么?其三,查阅期刊论文,可发现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火热得很,很多,但属于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却很少。总不能教材所写,课堂所授结合医学的内容尽是经验知识吧?这就必须对寓于人体各脏器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逐个加以研究,构建起阐明逐个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形成丰富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知识体系,可供选择讲授。要达到如此,要经历很长时间,付出许多艰辛劳作。秦任甲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论著成果。这还不够,得依靠同行广泛参与才能构建起这个知识体系。

5.2医学物理问题如何通俗化

科研构建起的医学物理的一系列论文形式的理论知识,还只是具备了课堂讲授的素材。必须按照教材而非一般参考书的要求,使复杂、繁琐、深奥、数学表达太深、医学基础要求太多等等而造成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通俗、简明、浅显、形象、直观,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些讲起来容易,面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要加以处理好时一定会遇到不少具体困难的。只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不断深入探索,总有一天人们会造就一本内容丰富,基础和应用知识恰当结合,适用的开创性教材。

5.3教师缺少医学物理知识

长期以来习惯了纯物理知识的教学,使许多教师的知识面局限于比教学内容多不了多少的范围,能掌握较多医学物理学知识的教师并不多。这种知识状况可造成三个不利:其一,不利于开展医学物理问题的研究。没有医学物理知识怎么能思考、发现、选择、研究和解决医学物理问题呢?由于许多教师不具备医学物理知识而限制了他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以致有许多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职称也上不去。其二,不利于物理学课程改革。没有医学物理知识怎样能联想到涉及医学物理学的课程改革呢?以致长期以来一讲到临床医学的物理学课程改革,大多是埋怨领导对这门课不重视,安排课时太少。把物理学课程改革仅仅停留在增加学时,扩大讲授纯物理学知识的层面上。就是想到改革应联系临床医学需要,教学内容应更多包括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但因缺少医学物理知识也提不出应纳入哪些具体内容。跳不出仅具有的纯物理知识这个框框,就无法把物理学课程改革引向深入。其三,不利于物理教学。没有较好的医学物理学功底要想完成本文设想的医学物理学内容的教学是困难的。就是现在讲授纯物理知识的教学,连几个恰当的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实例都举不出,怎么能讲好课呢?现行医用物理学教材正是这样。青一色的纯物理理论,多几个恰当的临床医学常用的例子都没有,怎么能让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呢。

生物理论知识范文第6篇

医学涉及生物物理学知识非常广泛。为便于学习、掌握可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学知识归纳为三类。其一,解释各种生物物理现象的知识,包括阐明现象的实质、变化过程、规律和成因或机理等。其二,分析各种物理(严格讲应是生物物理)检测结果的知识,包括所检测的生物物理信息的产生、产生机理、变化规律和采集方法,检测手段及图象形成的生物物理原理,检测图象的分析、归纳而获取结论。其三,阐明各种物理因素的生物效应的知识,包括物理因素的性质、所激发的生物效应及其变化规律,生物效应产生的机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对机体的危害缘由和防护等。

2要求知其所以然必须开物理课

科学知识可分为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两大类。生物物理学也不例外。常说对事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实前者就是只要求掌握其经验知识,而后者则要求掌握其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把握事物。亦即不仅能认识其表象,还能阐明产生表象的内在实质,揭示表象运动、变化规律的机理。要求医生能从理论上把握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生物物理问题,就必须开设物理课,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求医生从理论上解决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越多越深,所需具备的物理相关知识越广越深,自然物理课学时应越多。一直以来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不结合讲授在医学中的应用,即不结合阐明医学中的生物物理问题,要学生自学解决是很困难的。应该既讲授物理理论也讲授必要的生物物理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知识能适应如下四个方面的需要。其一,行医需要。有了相关生物物理知识才能从理论上全面、准确、深刻分析、理解、掌握行医过程中涉及物理问题的医学理论、技能和方法,才能高屋建瓴,在理论指导下,以清晰的思路,全面思考,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其二,科研需要。临床各学科多有涉及生物物理的课题。没有相应的生物物理知识只能望而兴叹。反之则如虎添翼,可以在更宽的知识领域开展科研,为医学科学发展作更多贡献,提升人生价值。例如秦任甲教授就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只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和利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图,这里存在个缺陷。可能是有关人员不具备血液流变学知识所致。他率先提出,应该加上血液流变学才能全面、准确分析和充分利用频谱图的丰富内涵,可以把频谱图作为有效手段来研究在体血管红细胞向轴集中的规律,并指导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取得成果。其三,提高需要。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尚未掌握的涉及物理的医学问题。这就得靠自学更宽更深的物理、生物物理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在校所学将成为自学习提高的基础。其四,思维需要。人的思维不外乎逻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在各成长阶段学习积累起来的。大学是人的思维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学习、运用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过程中,在知识拓展的同时使物理的形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得到尤其强的培养提高。数理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的这些思维能力的增强,使之在学医、行医和医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一流名校能安排物理课近百学时,甚至还结合讲授生物物理知识就是认同上述观点的佐证。其决策者和努力学习物理的学生都是有远见的。这正是一流名校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物理、生物物理,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体现。

3只求知其然则可开可不开物理课

3.1可凭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行医

大量事实表明,一般医生都是凭借物理、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而非理论知识来理解、阐明、处置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其在三类生物物理知识上的表现为:其一,对医学中涉及物理的现象即生物物理现象不理解,无从解释或者粗略地,含糊地理解或解释。也有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认识或阐明。例如用粥的浓稀来说明血液黏度大小,流阻大小,而导致血压高低,极少见有医生能用泊肃叶定律等相关知识做出理论解释。其二,当用生物物理检测进行诊断时:对他人的检测,一般只凭检测医生的文字结论做出诊断,有时查看检测图象也只机械地与自己记忆中的正常图象对比而作诊断,并不理解图象是怎样形成的,甚至不理解结论是怎样依据图象分析而获得的;对自己的检测,一般都凭借自己对检测到的生物物理信息与记忆中的正常信息对比而作诊断,至于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信息未必明了。其三,利用物理因素进行治疗时,一般只知道某种因素或方法有疗效或只会治疗操作,对其疗效产生的物理机理或不知或不全知。这些表明:一般临床医生的物理知识还只是经验性的,并未上升到理论。但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就依赖这样的经验知识不也诊治好许许多多疾病?其中许许多多不也成为专家、主任和教授等高级医生?这只能说要求不高时,医生不一定非要多么宽深扎实的物理和生物物理理论功底才能行医。事实上临床教师,甚至生理学教师课堂讲授和相关医学书籍对许多涉及物理的问题也只讲现象,并未从物理、生物物理理论上把产生现象的缘由阐明清楚,仍然只停留在经验知识层面上。学生也只能承认如此,达不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这样行医必然缺乏物理、生物物理理论指导,对诊治涉及物理问题的疾病往往思维明晰不起来,只能凭经验了。按以上所述,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知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高则要求具有较宽深扎实的功底,能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成为物理理论型医生;低则只要求具备中学物理基础,对行医过程中遇到涉及物理的问题能有所了解,成为物理经验型医生。

3.2对学生的物理要求依培养目标而定

就原则而言,对物理课的要求和学时安排都是由决策者根据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而确定的。但实际决定时必然受到决策者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宽窄深浅的认识程度的影响。鉴于各院校决策者的这种认识难免差异,医生应具备的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又很大,不同档次院校培养目标显然不同,导致其物理课学时明显不同。一流名校为八九十学时以上。二流省(市区)属医科大学为六七十学时。三四十学时以下的出自三流学院,除去10来学时的实验课,还能比高中物理加深拓宽多少内容呢?据悉,还有学院把这门课改为任意选修课,选修者不到5%,等同于取消。不排除有些院校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需要安排多少学时为宜,并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学时数是随意或参照同档次院校而确定的,带有一定盲目性。巧的是各院校安排学时多少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低是相吻合的。总之,鉴于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对各院校的学时安排不必厚非。

4改革临床医学专业物理教学内容

4.1改革目标

无论培养物理理论型还是物理经验型医生,只要开设物理课就应该改革纯物理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院校都只开物理课,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结合讲授医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医学物理学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无的放矢,所学纯物理知识不会应用,学而用不上等于不学;不仅使学生得不到把物理知识应用于阐明医学物理学问题的训练,还会造成医学物理学知识断层,很难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使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境,使历届学生产生“物理无用论”,求知欲望低,学习不使劲,所学知识似懂非懂,很难用于理解学医和行医过程中遇到的物理问题。改革目的:必须破除思想上长期形成的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与医学中的应用相结合,改革也只增删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纳入最为实用的医学物理内容的定势思维,克服过去教学内容脱离医学实际的现象。安排适当的学时数,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内容为主,辅以必要的物理学基础,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临床医学较高要求的需要,较好发挥物理、医学物理在临床医学中应有的作用。

4.2改革途径之一

没有医学物理学解决不了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不开这门课就如同过河断了桥或知识断了层,物理学很难跨越断桥或断层直接阐明医学中涉及物理 的问题。开物理课主要为学习、运用医学物理学打基础。只开前者而不开后者就是无的放矢。物理学与化学,医学物理学与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十分相似。设想只讲授化学知识而不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学生能掌握医学中涉及化学的知识吗?有条件的应该开设物理和医学物理两门课,实现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较完美的结合。这应该是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首选途径。

4.3改革途径之二

对于不便把物理课和医学物理课分开开设的院校可以把两者合拼开出。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知识为主,辅以相关物理基础。这门教材也可称为医学物理学[2]。学时多少都可以开。这样就把基础理论与医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知识结构改善,增进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革困难所在

5.1缺乏阐明医学物理问题的知识

要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纳入教材并非易事。这些问题许多尚未能从理论上获得阐明或者透彻阐明,还有待研究解决,构建起这些问题的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否则无多少临床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可讲授。不信,可从三个方面考察:其一,查阅生理学、心血管内科学等医学基础和临床书籍;其二,听听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师讲课。书中所写,教师所讲,涉及物理的许多问题都只陈述现象,或借实验数据、图表阐明,或笼统、粗略交代,或打比喻解释,甚至含糊讲授。这些充其量说也不过是医学物理学的经验层面上的知识,未能从本质上,机理上,亦即理论层面上阐明问题,回答不了为什么?其三,查阅期刊论文,可发现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火热得很,很多,但属于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却很少。总不能教材所写,课堂所授结合医学的内容尽是经验知识吧?这就必须对寓于人体各脏器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逐个加以研究,构建起阐明逐个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形成丰富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知识体系,可供选择讲授。要达到如此,要经历很长时间,付出许多艰辛劳作。秦任甲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论著成果。这还不够,得依靠同行广泛参与才能构建起这个知识体系。

5.2医学物理问题如何通俗化

科研构建起的医学物理的一系列论文形式的理论知识,还只是具备了课堂讲授的素材。必须按照教材而非一般参考书的要求,使复杂、繁琐、深奥、数学表达太深、医学基础要求太多等等而造成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通俗、简明、浅显、形象、直观,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些讲起来容易,面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要加以处理好时一定会遇到不少具体困难的。只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不断深入探索,总有一天人们会造就一本内容丰富,基础和应用知识恰当结合,适用的开创性教材。

5.3教师缺少医学物理知识

长期以来习惯了纯物理知识的教学,使许多教师的知识面局限于比教学内容多不了多少的范围,能掌握较多医学物理学知识的教师并不多。这种知识状况可造成三个不利:其一,不利于开展医学物理问题的研究。没有医学物理知识怎么能思考、发现、选择、研究和解决医学物理问题呢?由于许多教师不具备医学物理知识而限制了他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以致有许多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职称也上不去。其二,不利于物理学课程改革。没有医学物理知识怎样能联想到涉及医学物理学的课程改革呢?以致长期以来一讲到临床医学的物理学课程改革,大多是埋怨领导对这门课不重视,安排课时太少。把物理学课程改革仅仅停留在增加学时,扩大讲授纯物理学知识的层面上。就是想到改革应联系临床医学需要,教学内容应更多包括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但因缺少医学物理知识也提不出应纳入哪些具体内容。跳不出仅具有的纯物理知识这个框框,就无法把物理学课程改革引向深入。其三,不利于物理教学。没有较好的医学物理学功底要想完成本文设想的医学物理学内容的教学是困难的。就是现在讲授纯物理知识的教学,连几个恰当的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实例都举不出,怎么能讲好课呢?现行医用物理学教材正是这样。青一色的纯物理理论,多几个恰当的临床医学常用的例子都没有,怎么能让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呢?

生物理论知识范文第7篇

一、实验教学思路的创新

在整个初中教学活动中,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所有的物理定义、规律及定律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若仅仅局限在教材上的几个实验,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就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能够打破物理实验的局限性,将物理实验由课堂带入生活[1]。

例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的实验,使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以及用筷子与碗做光的折射实验。这些实验器具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将物理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现象紧密地结合起来。

此外,教师在创新实验教学思路的同时,应紧密结合物理教材,以便在安排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有层次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物理实验的根本目的,才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精神,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物理学习中。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观察

在整个物理实验中,学生能否仔细地观察实验过程,不仅关系着实验创新,同时还关系着学生物理理论的学习质量。实验观察并不是对物理实验的仔细记录,也不是明确物理现象,而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对整个物理实验进行有目的的探索。同时,学生在对物理实验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还要通过实验明确实践出真理的含义,只有通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端正自身对物理的认识。

2.实验

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为了使学生在实验中深化理论知识,同时能够运用实验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例如:彩虹一般会在特定的雨后出现,平时的晴天是很难看到彩虹的,同时阴雨天也很难看到彩虹。而在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来让彩虹出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3.重视方法的总结

物理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充分的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深化理论知识理解。学生在物理实验结束后,教师应积极地指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方法进行总结,以便为下一次的实验做好准备。

三、评价创新

在整个物理实验中,教师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肯定,同时还是学生进行下一实验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传统的物理实验中,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只对整个物理小组的整体进步进行评价,而小组中个别进步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表扬,因而在下一次的实验中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物理教师不注重物理实验,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物理考试上,导致学生掌握了充足的理论知识,却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的评价方法,在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会使其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

而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针对实验创新中的评价,教师也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用全新的观点来评价学生,使其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能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提高自己的实验效果,将理论知识与实验过程充分地相结合,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综上所述,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实验创新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由此就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物理教材及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能够积极进取,踊跃创新,在提高自身物理学习成绩的同时,还为其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少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知识窗(教师版),2011(7).

[2]张颖颖. 浅谈如何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3): 53—54.

生物理论知识范文第8篇

生物模型大体分为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知对象的特征。其中,部分物理模型需要师生动手制作,从而使生命现象或过程得到简化,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1、建构物理模型的作用和意义

1.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生物课本上的很多知识是以理论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属于一种静态的吸收和思考,长时间的理论学习,难免会觉得枯燥与乏味。在制作物理模型的过程中,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通过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消化的模型,增强了本学科的趣味性,使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从中获得知识与乐趣。

1.2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物理模型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中对本模型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并有一个标准的模型进行示范,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物理模型的制作。这样提升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功的制作物理模型渴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

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使学生在大脑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比较困难,并且可能只是停留在现象的表面,很多结构复杂的问题难以解释清楚。高中阶段的实验较为简单,所以对部分微观或宏观的抽象事物不能够做明确的阐述。物理模型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介于理论知识和实验中间的一种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学习的有效方式,将一些结构的重点部分形象的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体会所学和查找的相关知识。

1.4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

在物理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每一个模型的制作都有难点存在,需要几个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分工明确、相互帮助,遇到问题协商解决,每一个模型的完成都需要团体成员的配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正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同时有助于加强班级同学之间的凝聚力,营造科学探索的氛围。

1.5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进行物理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就是将研究过程的一种重复,从而体会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是如何解决问题,并一步步向前摸索的。培养和熏陶学生对科学的认知态度,善于发现身边的生命现象和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简单的模型制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为以后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索和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建构物理模型需要注意事项

2.1让学生正确认识真实存在与模型之间的差异

模型的制作使得知识更加形象化,利于学生的理解。然而在模仿的同时,会与真实的结构或理论有一定的差距,可能会用到一些抽象的物体来替代,或者是在大小、形状和某些部位有一些不同。因此,在模型制作结束后,要进行一定的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模型与真实与理论之间的差距,进行比价分析,确保所学知识的真实性。

2.2合理评价学生构建的模型

在对学生的模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学生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客观和全方面的评价。模型的展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所用的材料也不尽相同,主要是对模型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点清晰准确的展现出来,以及在制作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本知识点的要点及精华的部分,还要对模型的制作完整与合理情况进行总结指正。

2.3有计划性的组织建模

在组织建模的活动中,需要注重合理有效的组织学生建模,提高此活动的效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目的,对整个过程做以完善的规划,对学生的整个建模过程给予指导和监督,确保建模过程顺利完成,使整个过程即有意义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在完成之后给予总结,使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影响深刻。

3、DNA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的建构

3.1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重大突破

在沃森和克里克还未得出DNA的结构时,科学界对DNA的认识是: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沃森和克里克尝试了很多种不同双螺旋和三螺旋结构模型,在这些模型中,碱基位于螺旋的外部,很快这些模型就被否决了,在失败面前,他们没有气馁,重新建构了一个将磷酸——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的双链螺旋。在这个模型中是相同的碱基进行配对的,化学家指出这种配对方式违反了化学规律,于是,这个模型又被抛弃了。得知A的量总是等于T的量;G的量总是等于C的量,于是,沃森和克里克让A与T配对,G与C配对,建构出新的DNA模型。结果发现: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这样组成的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能够解释A、T、G、C的数量关系,同时也能解释DNA的复制。

3.2学生的模拟构建

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在制作物理模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DNA双螺旋的理论知识,在大脑中已经有一个抽象的模型。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准备材料,进行分组,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了解实际中磷酸基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在骨架的外侧,每组配对好的碱基对在双螺旋结构的排列顺序是多样的,这样就使遗传信息多样化,A与T同G与C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A—T之间是通过两个氢键连接的,而G—C之间是通过三个氢键连接起来的,并且两条链是反向平行排列的,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是如何反向排列的等等。这样学生在制作的同时也是使原有的理论知识更加深化和丰富,在进行完建模活动之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建模过程和理论知识加以总结,加深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很多制作模型的机会,只要善于发现机会,加深对课程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探索多种方法来构建物理模型,这样,将会使生物课堂充满乐趣、使得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雷克健,申同健,陈燕.生物工程与生物物理[J] ..生物物理学报,1987;3(3):324—333

[2]张光先,张凤秀,陈德万.桑科植物水分运输阻力生物物理模型研究[J]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17(3):264—267

生物理论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理理论;知识逻辑

高中生在学习知识时,知识的组建离不开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是构成生物知识的组元。在进行学习时,学生知识逻辑结构的构建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一个初级的结构逐渐转变成一个复杂的结构,逐步提升。本文从细胞生物学基础、动植物、生物系统和功能、遗传变异和进化等方面论述高中生物理论知识逻辑。

1.高中生生物理论部分的知识逻辑介绍

简单来说,高中生物理论部分是一个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一个过程,从抽象到具体、从微观到宏观,主要目的是未来让学生可以真正理解生物概念,了解自然界中的科学原理。从初期的学习理论知识,到最后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本文以高中生物理论知识理论所占的课程比例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分析其包含的逻辑性,并将这一逻辑思维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出来。

1.1生物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识逻辑

从宏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高中课本中的提出的生物学逻辑方法和科学思维原则是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的理论内容包括群落的概念、种群的概念、类群生物之间的演化以及自然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1]。比如,在分析“生物个体发育的具体规律”时,重点分析高等植物受精卵细胞DNA总量的变化和营养物质之间的线性关系,并通过对学生进行种子生命周期干重逻辑变化训练,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1.2遗传的变异和进化知识逻辑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遗传学是课程中的重点,孟德尔遗传定律也一直是高考中的难点。之所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逻辑思维出现了问题,在知识定向方面出现了错误,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和之前的知识进行纵向联系。这时教学逻辑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教材首先解释了遗传学和进化学理论,通过讲解这一理论为后期的克隆技术、移植技术、干细胞生物技术、胚胎切割等埋下了伏笔。在讲解遗传学的三大基本规律、伴性遗传、连锁和交换等基础知识后,然后引申到生命的起源,最后提出具有历史意义的现代进化理论以及自然选择学说等内容,至此,学生在理解基因突变、生物变异、染色体变异等方面的内容时就变得更加容易。

1.3动植物篇的知识逻辑

动植物篇的植物逻辑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以及植物的解剖,整个教学内容以植物和种子为重点。大约占到了整个考生题目的20%。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植物的功能光合作用、植物的器官结构、植物的蒸腾作用、其他矿物质和养料的运输、植物的生殖发育。动物的考点主要是动物的行为体系。综合分析历年来所占的分数值可以看出,动物篇的考试内容主要和其他章节一起进行考试。在这一方面也体现了逻辑性。比如,在“神经体液调节”的章节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课程的安排情况,提前做好“神经调节内容和激素”内容的铺垫工作,弥补学生在这一方面思维和信息的不足。在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增加解剖技术和显微镜试验技术来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试验能力,掌握初步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的方法。

1.4细胞生物学基础的知识逻辑结构

高中生物课程内容中,细胞生物大约占到了整个课程内容的1/4,是高中生物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2]。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细胞的功能和结构、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代谢蛋白质合成通过膜是运转过程。细胞知识让学生找到了一扇通向生物、植物和动物三界的大门,对人类曾经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进行了介绍,为高中生认识和了解生物领域打下了基础。

2.建立逻辑知识体系

对于高中生来说,其学习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构建详细的知识框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知识量,很容易偏离本质,舍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是不明智的。而认真研究教材目录以及课程标准,理清每一节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让学习了解内容的主次性,并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分析问题、通过使用制作图表的方法来进行假设,并对结论进行推到分析,找出违背了那一些规律,然后通过类推和比较,了解事物的基本属性,进而达到培养学习逻辑能力的目的[3]。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逻辑思维框架,构建灵活的逻辑知识系统,最终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我国很多知名大学的教授都举办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选修课,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启发学生的逻辑能力。之所以在大学教学中引入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因为现阶段高中教学还存在一些缺陷,课程内容比较多,并没有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强调高中生的逻辑思维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自身的辑能力对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进行有序的排列,从不同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生物学科进行解读,进而在大脑中形成抽象思维的立体形式结构,加深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这也是高中生物教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3.结论

综上所述,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让学生分清楚课程的重点,理清楚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可以多层次、多角度的的分析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作者单位:湖南益阳市一中)

参考文献:

[1]耿璐璐.打造个性化课程 呈现多样化课堂――例谈高中生物教材重构的几点原则[J].中学生物学,2013,(10).

[2]刘菲.对高中生物中光合作用知识点的整合[J].新课程(中旬),2013,(12).

生物理论知识范文第10篇

要想促进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要以生物理论课为基础,否则,理论知识不过关,那么一切就是纸上谈兵。生物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点,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三维目标要达成,更要注重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的提高。这样才能为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做好准备,才能让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又能很好地检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理论知识。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两者间的关系。

二、生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生物综合实践课因其特殊性,这就给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新课改的提出,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以前知识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课堂的指引者,以及最后教学的评价者。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给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多重角色。所以,生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提高实施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1.教师要学会研究

生物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要注重学习和交流。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因其特殊性,不仅在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综合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只有教师自身素质过硬,才能在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中很好的指导学生。

2.教师要学会合作

因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其本身特点,内容性、社会性、开放性都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合作,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和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多看多想,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取得成功。

3.教师要学会评价

积极科学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在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上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合理的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要尽量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各方面细节,如是否积极,有没有创新能力,和同学能否合作等等。教师要抓住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收获和成功的快乐,进而诱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留心各种资源,让活动课题丰富有趣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发现,在我们身边,学校周围及村庄附近,有许多我们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比如和生物课紧密相关的资源有:我们学校的小花园,绿草茵茵的学校大草坪,绿树环绕的学校跑步小道,甚至是学校医务室,小池塘,排污渠等。最好的资源的莫过于学生跟随家长参与农作物的种植,了解家禽和家畜的生活习性,知道如何防治病虫害,哪些农产品的品种比较优良等,这些资源不仅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为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内容。(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上一篇:数学创新教学范文 下一篇:绿色能源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