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范文

时间:2024-04-09 15:46:18

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篇1

关键词:淮安洪泽;农村;农村电子商务

一、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1.淮安洪泽建立了示范单位、示范村和示范户

在2016年,经过淮安洪泽县农村电子商务领导小组的决定,淮安洪泽县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在淮安洪泽县中有7个企业成为了首批进行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的企业,具体如表,其中西顺河镇示范的企业数量为2个,高良涧街道示范企业的数量有3个,岔河镇示范企业数量有2个,一共是7个企业。同时,淮安洪泽县的示范户一共有33个,所属的镇(街道)均不同,其中西顺河镇商户有4家、黄集街道有4家、三河镇有5家、朱坝街道有2家,东双沟镇有5家,高良涧街道有3家,老子山镇有6家,岔河镇有1家,蒋坝有2家,具体如图1所示。因此,可以看出淮安洪泽县的农村电子商务进行了全面的普及,而且在所有示范的企业中,大部分为海鲜水产以及绿色食品,比如洪泽湖大闸蟹、富陵水产、名贸蟹业等,这是结合当地的特色,同时在鱼类、粮食类、蛋奶类企业也进行了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的尝试。这为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淮安洪泽成立了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

洪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在2014年上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2015年5月份开工,在10月份进行运营,产业园以企业为主题,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对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进行建设,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主要为入园企业以及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证照办理、小额贷款、运营办公室等“一站式”服务,力求打造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中心、区域物流配送中心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心,现在产业的主要涉及农产品、食品、化妆品、服装等,电子商务企业已经超过了60多家、就业人员达到了300多人,已经形成了电子商务办公、特产展示、图文摄影、块茎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生态园区。

3.淮安洪泽搭建了农村信息化平台

淮安洪泽搭建了农村信息化平台,为农民提供快捷、全面的服务,包括了便民咨询、便民公告、生活常识、服务项目、信息查询、虫害预警、气象信息、农业特县、农业技术、农业教育、供求信息、农资超市等服务,同时在农业经济上,通过农村信息化平台也可以快速的产出,关于农业招商引资以及农业转型等政策都会在信息平台上展示。与此同时,农业的市场信息也会定期的进行推送,包括龙虾、大闸蟹以及粮食的价格、供求等信息,淮安洪泽农村信息化平台通过为农民提供便民服务项目、便民资讯、便民公告,为淮安洪泽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助力。

4.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模式

(1)“六个统一”发展模式模式

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采用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形成了“六个统一”的发展模式,包括统一供货、统一仓储、统一定价、统一包装、统一物流、统一售后服务,通过“六个统一”模式的实施,为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统一的供货、仓储、定价、包装、物流、售后,不但可以加快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进程,也可以降低淮安洪泽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促进了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

(2)“四位一体”发展模式

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对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合作社的社员进行支持,鼓励其自建平台,通过结合第三方平台销售产品,而且淮安洪泽政府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社员线上交易,最后在洪泽湖水产批发市场建立O2O线下体验店,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二、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地区发展不均衡

洪泽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主要覆盖了3个街道和6个镇,分别是黄集街道、朱坝街道、高良涧街道以及西顺河镇、三河镇、东双沟镇、老子山镇、岔河镇、蒋坝、但是在这些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的并不是很均衡,首先,对于示范企业数量而言,根据图1、上表可以看出,西顺河镇有2个示范企业,高良涧有3个示范企业,岔河镇有2个示范企业,但是其余的3个街道以及3个镇都没有示范企业,其次,对于示范店而言,高良涧示范店只有1个店,朱坝镇和蒋坝镇只有2个示范店,而西顺河镇有6个示范店,因此可以看出,洪泽县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区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洪泽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出现区域不协调,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即在很落后的村镇根本没有普及农村电子商务,而有的村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却很快,因此洪泽县必须加以重视,保证区域协调发展。

2.品牌培养及运营不足

洪泽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主体,虽然在数量上不断的增加,但是总体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洪泽农村电子商务网店以及线上交易量较小,随着竞争的加剧,很容易关闭,因此规模小,也就导致了品牌没有办法做起来,因此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主体缺乏对自身网店的品牌推广与宣传。举例说明西顺河镇的“富陵水产”示范店,在百度搜索“富陵水产”可以显示出与“百度糯米”合作的团购,但是打开之后发现,只是“手机专享”,不能实现电脑和平板终端购物,而且在成立以来到现在还是0人团购,而且没有评价,类似的状况还很多,因此可以看出,洪泽县的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主体由于在品牌维护和推广方面做的不好,导致其并没有真正的为经营者带来利润,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

3.企业缺少电子商务管理部门,运营主体电子商务知识匮乏

首先,示范企业缺少电子商务管理部门,对于洪泽县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而言,大多数示范企业都没有专业的电子商务管理团队,也没有专门负责网站运营的组织和部门,在7个示范企业中,只有洪泽爱食派水产有限公司和好人家生态庄园设立了电子商务管理部门,但是部门的人数只有3人以下组成,其他的示范企业大多数都是市场部负责,市场部人员由于缺少专业的电子商务知识,以及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网站维护以及售后服务。因此导致了很多示范企业的电子商务只是形同虚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其次,对于电子商务运营示范店,很多的店主并没有专业的电子商务知识,对于如何运营网站、交易流程、付款操作、售后服务管理等都是处于初级的了解层次,因此使得这些店主在管理线上订单和出货的时候显得茫然,因此导致了很多的客诉和售后问题,进而损害了品牌,影响了示范店的竞争力提升和长远发展。

最后,洪泽县缺少专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机构或者组织,比如洪泽县电子商务协会等,并没有统一的对示范企业以及示范店等相关的电子商务运营主体进行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训,也没有针对线上运营等方面给予技术上的指导,洪泽县政府的资金投入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小,导致了洪泽县电子商务的发展很缓慢。

三、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建议

1.增加资源投入,保证区域协调发展

为了确保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保证协调统一,所以淮安洪泽政府应该加强信号建设,普及4G信号,提高网速,同时,也要加强互联网宽带的运营,为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基础支持,保证每家都有4G宽带,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意识的宣传和培训,让更多的人感受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带来的好处和利益,使得更多的农民真正的享受到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益处。使农民树立农村电子商务意识。

同时,淮安洪泽政府应该加强控制,保证市场能够稳定进行,维护电子商务市场秩序,针对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行骗的不法行为,政府应该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农民的信息、资金的安全,也为农民运用电子商务进行创造利润的过程中减少后顾之忧,为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保驾护航。

2.注重市场推广和品牌培养

首先,农民的网站应该加强对淘宝、京东等各大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在淮安洪泽政府的带动下,借助农村电子商务推广软件,对产品进行推广,而且借助当下的新媒体以及数字媒体,比如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以及营销推广平台,对网店的品牌、内容进行宣传,新媒体时代下,如果能够有效的得以利用,会对淮安洪泽农促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使用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的公众号、自媒体等都可以加以利用,成为推广和宣传的主要媒介。

其次,诚信经营,扩大自身的规模,增加业务量,在市场推广以及品牌培养方面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政策优惠,保证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快速发展;最后,淮安洪泽也可以通过与广告公司、营销策划公司进行合作,通过专业的推广方法,进行自身的品牌推广和建设,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建设,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的品牌培养一定会更加顺利。

3.引进专业人员,加强培训与学习

第一,针对示范企业缺少专业的部门和团队的问题,洪泽县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结合示范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召开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座谈会,针对示范企业近期电子商务运营发展的状况给予回报,同时,鼓励并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管理部门和专业的团队,完善示范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制度,为示范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入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第二,针对示范店运营主体缺少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问题,洪泽县应该定期的组织示范店相关工作人员及负责人进行培训,召开培训班,对线上运营以及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进行辅导和培训,同时,加强对示范店店主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和培养,选拔学习成绩好的进行颁发奖状,给予鼓励,成绩优秀的也可以进入更高级别的“精英班”学习,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培训管理考核机制,促进示范店以及示范企业的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和操作能力的提高。

第三,洪泽县应该聘请省内高等院校的大学教师以及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者,对洪泽县的农村电子商务给予一定的指导,同时对示范企业的领导以及相关负责人、示范店店主等工作人员都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通过与大学教师以及专业的电子商务企业管理者的交流、沟通与学习,促进洪泽县电子商务运营主体的电扇管理意识和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全面提高洪泽县农村电子商务的质量和发展速度。

四、结论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下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发展的前景更是广阔,通过本文对江苏省淮安洪泽农村电子商务运作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方可真正的发挥农村电子商务的作用,而且也可以发现,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专业的人员问题、品牌的培养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因此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所在,只有将对其加以解决,方可保证农村电子商务的得以健康、长远的发展。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本文的知识有限,因此本文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亮平,虞信鹤,丁伟.广西铁路客货站场布局研究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3,01:8-12.

[2]龚梦,祁春节.城市物流网络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01:42-48.

[3]李玲芳,徐思远,洪占卿.农村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05:70-74.

[4]汪向东.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模式--以沙集农村电子商务为例[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3,02:194-200.

[5]产娟,韩永生,刘彦平.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与系统架构设计研究[J].城市观察,2013,04:109-116.

[6]马凤兴,郑功帅.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丽水市缙云县“北山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当代社科视野,2013,Z1:57-60+56.

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篇2

[关键词]数字经济;电商助农;宜号甄选

数字经济已成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重要增长极。随着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和数字化农业发展总体水平快速提升,为农村电商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深入推进,农村电商规模大幅增长,农村电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商形态日益丰富,电商主体日益活跃,但农村电商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瓶颈问题。数字技术与电子商务成为推动线上电子商务平台与线下传统产业、供应链配套资源融合发展的引擎动力。因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推动建设数字乡村战略是发展农村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农村电商发展模式

——电商扶助农村模式。主要指以电子商务进入农村市场为目标,结合相应优待政策,让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能够跨越中间商直接对接农村地区。入驻的电商企业要提供相应的电商平台、农产品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产品质量的控制、产品仓储、产品营销以及物流配送等服务。——电商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主要指农村电子商务相关企业自己创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产品物流及仓储中心,通过自创电商平台对农产品进行销售。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营销、物流配送等全部生产链由企业自主经营。——“平台+商家店铺”运营模式。主要指农产品电商企业或销售方在第三方(例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网店销售模式。此模式由于进入门槛低、流量大等优势,成为当今农产品进入电商平台的一种快捷模式,也是时下最常见的模式。其最主要的业务包括寻找货源、把控品质、建立相应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网络营销,而流通则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

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村电商市场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目前,我国仍存在农产品标准制定交叉重复、时间滞后、普及率低等突出问题,导致整个农产品市场标准化程度过低,进而让“产品质量”“产品安全”成为薄弱环节,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依托于农村市场的电商尚未达到专业化、标准化,消费者信任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龙头缺乏等因素制约着农村电商的高质量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不力。虽然农村有着丰富的地方特色农业资源和初级产品,但大多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普遍分散粗放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加之产品科技含量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效应。同时,一些农业生产经营者只注重商标的注册,缺乏品牌的培育提升,无法实现品牌溢价,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的质效提升。——农村电商人才匮乏。目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高素质人才更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大部分中青年外出务工,农业生产经营“无人”问题十分突出。虽然政府大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职业培训、激励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但短期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引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乡村困难,虽然高校培养的电商人才逐年增长,但大多数不愿选择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村电商是新时代数字化经济形式的一种新业态,但它除了依托虚拟的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外,更离不开现实中的交通、通信、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目前,很多地区尚未建成完整的农村电商运输体系和现代农业生产加工体系,导致电商运营单位运输成本、生产成本较高,拉低了整个电商市场的平均利润率。

屏山县农村电商助农创新模式

四川省屏山县拥有优质丰富的农业特产资源和旅游资源,2018年部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落地屏山,全县农村电商近年得到快速发展。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01.29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92亿元。2022年一季度全县实现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3800万元,同比增长52%,其中实物型网络零售额3400万元,服务型网络零售额400万元。目前,屏山县已建成运营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镇、村级电商物流站点也逐渐完善,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区域公共品牌培育难以及电商人才紧缺等问题。宜号甄选项目作为宜宾学院的一支电商直播团队,针对屏山县电商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创新模式和发展路径。宜号甄选项目前身为宜宾学院师生电商直播扶贫团队,组建于2019年7月,曾获得阿里巴巴天猫校园和淘宝直播颁发的“十佳星青年主播”称号,并获得“建行杯”第六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之星”以购代捐电商直播大赛决赛三等奖。团队针对屏山县的电商发展情况,开发设计“直播+乡村振兴+产业”模式,主要布局农村专项电商人才训练营计划和农村电商产业链创新模式两大板块。——农村专项电商人才训练营计划。内培外引构建多层次农村电商人才体系。一是面向宜宾市大学城的各大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方式培训以大学生村干部、返乡创业青年为主的运营型和管理型人才,注重产教结合。该计划还根据农村电商项目开发的实际需求,增设了网站的运作推广技能、商品艺术设计、大数据分析等课程。同时,强调项目化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实际创新能力训练,指导和促进大学生顺利完成农村电商创业项目。二是针对屏山县青壮年农民或本地电商企业开展县域特色专项计划,培养一批扎根农村、专注农业的电商队伍。对有着农产品生产加工专业知识的青壮年农民,授以电商专业知识,让他们掌握电商技能,成为农村电商人才的中坚力量。——农村电商产业链创新模式。第一,采用特色定制化模式向市场和消费者精准营销,打造互动性强、亲和力强和消费黏性强的直播乡村振兴项目。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农产品管理方案并确定产品收购价格,农户严格按照方案逐项落实,消费者可以随时参与或监控自己定制农产品的生长过程,农户严格按照双方在合同中签订的种植标准,将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在收获之后直接配送到消费者的家中。第二,“直播+溯源”的销售模式是通过定期直播和短视频的方式,让用户对其购买或认购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控,并可以随时掌握其饲养和生长的指标数据,给观看者带来极大的参与感,从而激发其潜在购买欲望,并使用追溯技术实行农产品一物一码。消费者可通过微信扫码,进入微信小程序,即刻显现溯源视频介绍、链接辅助购买决策页面、链接企业官方网站。第三,城市社区新零售是采用创新的“农货智能处理系统”和“山村直连小区”模式,借助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将城乡联系更紧密,建立起了一套可持续助农机制。利用公众号平台推送健康食谱,现场直播烹饪健康食谱上的农产品,视频号则通过剪辑现场直播的烹饪视频,把食材最原汁原味的做法进行呈现。居民订购采取相近社区拼GO的模式,线下进行快速配送,将新鲜食材送到社区居民手中。“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电子商务打破传统模式调节乡村生态,优化市场配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落实“三农”服务、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力量。电商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经济现象,它在不同的背景驱动下可以发挥出不同的经济效益。我们相信,宜号甄选项目通过农村专项电商人才训练营计划和农村电商产业链创新模式的实施及运用,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带动一个又一个乡村的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篇3

 

关键词: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现状;问题;对策

 

2014年以来,江苏省级财政商务发展资金已投入1.2亿元,用于农村电商发展。江苏省为了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2017年8月14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苏政办发〔2017〕112号),进一步释放农村电商发展的活力,将江苏省农村电商发展推向新的高潮,电子商务在农村开花结果,成果喜人。

 

一、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农村电子商务高速发展,收效显著,位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几年来,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形成了以地方特色农产品驱动和传统产业衍生驱动的农村电商模式,在经济产值、示范建设、拉动就业方面效果突出。截至2017年底,全省网上活跃店铺87万家,在“淘宝”(包括“天猫”)平台的县域活跃店铺23万家,其中农产品网店15万家,农村电商规模达到879.4亿元,其中农产品电商规模达到360亿元。江苏省拥有7个部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同时还创建了28个省级电商示范县、125个省级电商示范镇、310个省级电商示范村、50个乡镇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电子商务激活农村资源,推动县域经济转型,演绎农民变网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乡村振兴景象。数据显示,2017年江苏省农产品网络销售直接带动农民就业超过260万人。阿里研究院统计显示,江苏省淘宝村数量已增加到262个,在全国位列第三,遥遥领先。

 

(二)农村电子商务百花齐放,呈现多元化发展形态自2013年后,以电商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零散分布到集群化发展,江苏各地农村电子商务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呈现百花齐放、多元化发展形态。有依赖地方特色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如沭阳花木电商、阳澄湖大闸蟹电商等;也有依赖于当地手工、工业、贸易资源优势发展的工贸型电商,如南通家纺电商、扬州玩具电商、常熟服装电商、舟山核雕电商、东海水晶电商等。

 

随着农业多元化发展态势,以乡村旅游、农业生态观光、采摘体验的农业旅游观光电商发展迅猛,尤其是苏州借助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民宿、生态观光、采摘等服务电商的发展,如苏州太湖东西山旅游、阳澄湖莲花岛、旺山生态旅游等。另外,以沭阳、睢宁电商村的发展,也拉动了当地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

 

目前,随着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的不断深入化,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主体不断多元化。由原来以农村农民网商为主体的模式,逐步拓展到政府力量引导,“阿里”“京东”“苏宁”和供销社、邮政及地方平台服务商共同参与的生态化电子商务模式。

 

2013年前,基本上是以自发新农人围绕“淘宝”“京东”“天猫”平台开展的电子商务模式。

 

2014年开始,“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京东”的“千县燎原”计划相继推出;“阿里”“京东”“苏宁”建立地方服务站,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2015年,江苏省供销总社和江苏邮政的供销e家、邮乐网加入农村电商阵营。

 

2016年,以地方电商平台中国蟹库网、生鲜食行及农产品平台相继成立或深度发展,围绕农产品上行、物流、人才、金融、新零售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持续推动地方农村电商发展。

 

2017年底,江苏邮政已建成县级电商运营中心57个(一县一中心)、乡镇(社区)电商服务站2099个、“邮乐购”加盟店26124个,农村电商运营团队人员达2381人。全省立足“邮乐网”开通地方馆26个,上线运营农产品项目2000余个,涉及624个行政村。

 

2018年4月27日,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苏果超市、先农电商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三者将共同打造服务城市社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全新电商模式,促进城市社区农产品消费升级与农村农业的供应链升级。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不仅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开拓了更多形式和渠道,同时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生态保障。

 

二、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与处于领先地位的浙江、广东尚有差距

 

尽管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收效显著,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农村电子商务方面与浙江省、广东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阿里研究院2017年度淘宝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份,浙江省淘宝村数量为779个、广东省淘宝村数量为411个,分别是江苏省淘宝村数量的2.97倍、1.57倍。其中,在电商创业最活跃的淘宝村前10名里,广东省占据5位,浙江省占据4位,江苏省仅有1位。在十大淘宝村集群中,浙江省占据6席,江苏、广东分别占据2席、1席。综合分析看,这一方面是由当地产业基础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地方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原因。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17》显示,从规模、成长、渗透、支撑4个维度看,尽管江苏、浙江、广东都位于全国电商发展的先导区域,但是在综合排名上广东、浙江位列第一、第二,江苏综合电商发展水平却位列第五。无论从规模指标还是成长指标、支撑指标来看,江苏省电商发展水平与广东、浙江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二)区域内农村电商发展不均衡

 

单独看江苏省农村电商发展情况,可以发现该省农村电商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总体表现为苏南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整体领先于苏北地区,而以徐州睢宁、宿迁沭阳、苏州常熟为代表的农村电商明显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苏南区域由于经济基础好,整体农村在第三方平台(“淘宝”“天猫”“京东”)电商已取得不错的收效,在农村配套电商物流、培训、产业园环境上优势明显,并且已出现了一些运营良好、收效显著的独立电商平台,如生鲜食行、中国蟹库网、飞果网等,而苏北地区绝大多数农村电商还处于在在第三方电商平台初期发展阶段。当然从发展典型的角度看,徐州睢宁、宿迁沭阳、苏州常熟农村电商发展处于江苏农村电商的绝对领先地位。尤其是睢宁和沭阳,从地方政策支持、配套电商环境、农村电商产值看,其在全国农村电商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2017年阿里研究院淘宝村发展报告显示,在绝对的淘宝村数量上看,宿迁、徐州、苏州占比达70%以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三)农村电商面临电商生态、原有产业体系升级

 

从电商发展的终极情况看,所有电商发展终要经历人才、物流、金融、产业链升级等共同问题。由于江苏省农村电商发展在国内相对领先,因此农村电商发展遭遇的问题也相对较深。

 

第一、在经历了初期国内电商红利期粗放式发展后,地方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产品低端化、同质化,价格战恶性竞争等问题突出。与此同时,地方低端产业无序发展、重复建设、结构供给能力不足、产业链上下游研发和营销策划、品牌包装能力薄弱,造成行业增长乏力、经营下滑。

 

第二、在经历广泛的电商政策、产业政策推动后,普适化的电商扶植措施带来边际效应已接近尾声,以前宽松的产业园优惠政策、普及性的人才培训措施、物流、金融支持政策已不能满足新阶段农村电商发展的需要。

 

第三、移动、社交电商时代到来,固有的PC时代的电商流量思维、产品思维已不能满足当下移动互联网群体需要,农村电商经营需要新思维、新手段、新方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在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电商意识薄弱、网络运营能力薄弱等。但一旦发展到后期阶段,则会出现一些深度问题:受人才、物流、资金限制造成的电商生态未能平衡发展,成本提升效益下降;受产品开发、品牌包装、供应链深度运营限制造成的产业发展“瓶颈”,呈现低端恶性竞争;农村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地方自然和经济生态遭到破坏,缺乏可持续增长性。这些问题无论是在江苏省电商发展相对较慢的区域,还是在徐州睢宁、宿迁沭阳、苏州农村电商中都有突出的表现。

 

三、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南京大学罗震东教授在分析淘宝村消失现象时说:淘宝村有增长就有消失,消失的原因主要在于进一步发展受制于三个困境:一是过度竞争导致的产业内卷化;二是弱管制力下乡村空间建设失序;三是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带来的供需矛盾。

 

江苏省农村电商尽管发展快速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与浙江、广东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整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而更为深层次的是电商思维和手段更新、电商生态体系的协调发展、地方产业的升级换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有效解决对策。

 

(一)对内开展经验交流、互助帮扶,拉动江苏省整体区域电商快速发展

 

沭阳农村电商模式、沙集农村电商模式、苏州常熟电商模式在国内农村电商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它们不仅是农产品电商、工贸型的典型代表,同时也完整地经历了电商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推动、人才培养、产业园、物流、配套服务环境的发展问题。尽管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尚有新问题不断出现,但是作为国内的“带头大哥”,在各方面的行为举措还是值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借鉴和学习。

 

第一、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集地方相关领导、社会组织、农商户三级联动的交流互助组织,定期开展交流、参观、学习、互助帮扶活动,通过交流学习、定点帮扶,将一些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行为举措真正落在实处。

 

第二、学习睢宁电商精准技能培训的经验,将电商培训真正贯彻下去,将贫困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之一。通过培训帮助有电商创业就业意愿的贫困户掌握电商创业技能、提高操作能力,再引导其参与电商创业就业,根据创业人员的现实情况和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分类培训。

 

第三、借鉴沭阳电商用人的策略,一方面优化乡村领头人队伍结构、提升素质,实施“金种子”乡村人才集聚培育计划;另一方面,建设返乡创业青年人才数据库,为他们提供技术、资金、政策等系统服务,推动他们成长成才,为真正的解决人才问题探索可行之道。

 

(二)规范市场、引导产业升级换代,促进电商生态健康成长

 

第一、规范市场。强化地方电商监管体系,对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电商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对恶性价格竞争、侵犯品牌、知识产权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营造地方产业、电商环境诚信合法经营的环境。

 

第二、引导产业升级换代。严格管控审批低效重复的产业投入、产业建设,有效利用电商由营销端向供应链、产业链的拉动效应原理。引进先进科研技术,领先设计、营销策划、品牌包装人才,在资金、审批、税收方面给予优惠,促进研发端及营销端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优化生产结构,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管理模式,采用全自动滴灌、机械化施肥、物联网检测等技术,提升生产能力、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提升产品供应端的保障能力。同时,积极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一主多辅”产业,以主产业为龙头,拉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加工乃至电商服务产业配套协调发展。

 

第三、加强地方公共设施建设,为引进人才、稳定企业正常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地方医疗、教育、社保、行政服务、社会治安、社会道德等。

 

(三)外引内培,倡导新型的移动、社交电商模式

 

当下,在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份额中移动电商的交易比例已达到70%以上。与此同时,随着移动电商崛起,移动端以微博、微信和“今日头条”“快手”“抖音”等移动端应用的社交模式用户基数庞大,“拼多多”“云集”等社交电商、微商模式异军突起,逐步成为未来电商发展的主要模式。而江苏省农村电商主流大多是建立在以“淘宝”“天猫”为主的第三方平台的传统电商。在新的电商形势下,江苏省农村电商要继续保持迅猛的增长态势,就要不断地迎接新事物。

 

第一、筛选出江苏省优秀的移动电商、社交电商应用商户予以评优评先,鼓励优秀的经营商户进行各地交流沟通,宣传推广,树立移动、社交电商发展的优秀典范,引导广大网商学习。

 

第二、引进国内优秀的移动、社交电商服务机构和人才,入驻当地电商园区。鼓励并培育当地优秀的移动、社交电商服务机构,提升当地电商服务能力,为商户顺利开展移动、社交电商创造环境。

 

第三、鼓励高校和当地培训机构,培养、培训能够满足移动、社交电商运营和新媒体运营推广对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当地移动社交电商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四)与知名互联网平台合作,引导农村电商发展尽管电商形势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总体看无论是以前的PC端电商时代,还是现在的移动电商、社交电商,乃至新零售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电商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无论是销售端数据、流通端数据、生产端的溯源数据,及时掌握大数据动向不仅有利于把握市场动向、建立市场诚信机制,同时对探索新型经营模式、电商转型新型零售模式都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一、政府机构和相关协会可建立专业的部门或委托相关高校和科研服务机构,及时关注、梳理农村电商相关数据,收集相关互联网数据、建立模型,即时跟踪并进行分析,用于指导日常工作。

 

第二、与当前主流的农业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京东”“生鲜食行”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享相关领域数据库,共同做好市场和市场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利锋.苏州地方特色产业网络营销发展对策分析[J].电子商务,2014(1):35-36.[2]王利锋.苏州阳澄湖大闸蟹网络零售困境与对策解析[J].电子商务,2013(7):21-23.

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篇4

引言

互联网、物流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传统的流通方式转变,加快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转型。

农村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从事农村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1]。农村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和覆盖广、交互性强的特点,实现了快速可靠的商务信息交流和网络化业务交易。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鼓励发展农村电商的政策密集出台。在这种大环境下,广西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正遍地开花地走进农村市场。

一、广西农产品销售现状

广西地处我国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大部地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为亚热带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广西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较高,如香蕉、荔枝、龙眼、芒果、圣女果、珍珠李、茉莉花等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典型的亚热带水果之乡。但近年来,广西农产品销路不畅,几乎每年均出现滞销,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连年发生,给广大种植户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制约广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因素

(一)市场主体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认识不足

虽然广西已有非常优秀的电子商务产品和品牌,比如“农派三叔”、“荔枝疯会”,但是整体或大多数人还存在对电商认识不足的情况:很多人更信赖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模式[2];还有一些人觉得做电商是年轻人和城里人的事情,和自身没关系;也有不少人以为“会上网就能开网店”,等等诸如此类情况。同时,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交易平台等基础设施和软件环境等,出现政府和企业投入不足的情况,也制约了广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二)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于?算机、互联网和交易平台等硬件及软件系统。广西农村较分散,很多农民及农业企业根植于偏远山区,网络初装及维护成本高,网络运营商尚未开通网络服务。此外,广西电子商务平台较少,农村电子商务主要依赖区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区内交易平台建设落后,缺乏专业水准。例如,广西农业信息网,只能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不具备在线交易支付功能,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

(三)农村物流配送网络不健全

据调查,目前广西农村没有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没有物流仓储和货物的交货点。配送主要是邮政物流,且一般仅设置于乡镇,每个乡镇设置1所,邮政服务普遍存在员工少、传送速度慢的特点。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健全已经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又一个障碍,使得农村的电子商户和消费者很难享受到便捷的发货、提货、送货上门和售后服务,使广大农村不具备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条件。

(四)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造成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缺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而且留家务农人员年纪偏大,导致他们接受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学习难度也比较大,难以快速掌握新技术和新信息;另一方面,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很少愿意到农村从事电商工作,包括原本从农村出来的学生也不愿意回农村,收入少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缺乏电商运营的环境和基础设施。

三、广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策略与建议

广西丰富的农产品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供了产品基础,而不发达的电子商务现状阻碍了农民的增产增收,严重影响了不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选择适合广西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刺激了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已出现多种发展模式,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广西,选择一个适合本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是重中之重。详见表1。

广西各级政府历来重视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并制定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战略。不少县份有了特色的农产品,如田东芒果、田阳圣女果、横县茉莉花、天峨珍珠李、灵山荔枝、荔浦芋头、百色八角、容县沙田柚等,但种植分散、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综合竞争力弱。因此,广西应基于自身的农业生产基础与优势,因地制宜开展电子商务,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模式。广西特色农业生产特点如下:

(1)种植分散、个体规模小,生产成本高;

(2)生产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粗放;

(3)农产品质量不高,产量不稳定;

(4)经营分散,没有形成统一品牌。

以上特点决定了发展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可采用通榆模式、成县模式和“赶街”模式。通榆模式和成县模式主要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有效途径;“赶街”模式的价值在于能提高农村网购的规模,降低农民的消费成本。

(二)构建企业主导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主要由农产品、仓库、销售网络平台、物流配送等要素组成。销售网络平台作为电子商务运营的载体,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作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引导者,应积极引导企业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完善已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时交易功能。为加快广西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引进电商巨头,共建农村电商运营中心

政府可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引进一些电商巨头,积极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企业对接、合作,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共建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及村级服务站、淘宝村,建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

2.深化供销社改革,全力打造“网上供销社”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目前,广西已有多家企业和机构入驻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建立的供销e家全国平台,比如灵山县供销社电子商务中心、桂特广西特产网、中农控股等。

3.引导建设广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广西已经出现了多家知名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如广西食糖网、广西特产网、广西网上商城、广西电子商务网、广西购、住购帮、桂商网和中越贸易经济信息网、中国东盟信息网等,但这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普遍存在用户审查不严格、页面简陋、功能不完善、产品种类不齐全、宣传力度不够等劣势。政府应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完善,并加强推广,以更好地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

目前广西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差,主要是存在“三无”问题:一无网络光纤线路,二无建立覆盖到乡(村)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三无物流仓储和货物的交货点。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修建农业信息高速路,把农村无线通信网络、宽带网络等信息化设施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享用的“信息公路村村通工程”,建立起多层次、有特色、全覆盖的农村信息网络。

2.加快农产品专列产销两地冷库、冷链批发市场等冷链设施建设,同时建好销地便利店等营销网络,协调铁路部门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价格。

3.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查站。由农业、工商、质检等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农产品安全信用等级,借助移动视频监控、二维码、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农产品的溯源管理和实时监控,实现生态农产品生产看得见、查得到、管得住[3]。

(四)树立品牌形象,推动农产品品质升级

广西农产品具有地域特色明显、种类繁多、质量优良等特点,但多数农产品缺乏标准化管理、品质把控,缺乏加工包装,并没有形成品牌化、标准化,知名度不高。为在产品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地位,广西农产品应加强品质及标准化管理,在产品包装及内在品质方面统一标准,不符合品质标准的产品不许流入市场,申请注册品牌,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标志农业产品。同时,应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户外广告、报纸杂志媒介及展销会等多种方式加大产品宣传力度,使广西独特的农产品具有市场上家喻户晓的品牌。

(五)加快建设农村物流网点,提升农村物流配送能力

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差,特别是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困难问题,依然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提升广西地区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全区正努力构建覆盖全区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出台了《2015―2017年全区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同时,与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建立的供销e家全国平台合作,构建广西地区的供销社电子商务网络体系,比如灵山县供销社,先后投资1 600万元,对接全国总社“供销e家”,建成灵山县供销社电子商务中心,上架的有广西精选龙眼、特色百香果、灵山荔枝、茶叶、零食等众多产品。

广西计划3年内建成1万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一批县级电子商务配送与服务中心,初步达到电商示范县(融安县、横县、灵山县等)实现快递到乡镇,物流配送到村屯的目标。物流配送服务网点及服务中心建成后,有望解决农村商品双向流通“最后一公里”的重大难题,必然会促进广西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让农村电商人也可以在家收发货。

(六)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战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

农村电商领域人才缺失,使得很多广西农村电商在市场竞争的初期就处于劣势地位。为推进广西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战略,可以通过以下两大方面来推进实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培养水平;另一方面,提升从事农村电子商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与专业教学和企业运营相结合,推进专业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运营项目,以“冠名创业”方式将企业电子商务运营项目嵌入学生创业实践,将创业活动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体系,推进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融入电子商务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校企合作,由企业、学校、教师联合精准培养企业所需电子商务人才,实现合作共赢

企业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实现“双师”课堂,即由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和学校专任教师合作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同时,鼓励高校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校企合作方式,引进企业人员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让专业教师走出课堂参与企业实际工作,实现多方共赢。

3.政府牵头,与广西各县镇地方培训中心合作,实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业务能力提升项目

目前,广西地区很多经济飞速发展的农村,有很多企业、门店、个人都想将实体经济搬到网上交易,但由于文化水平、电商观念的制约,不知道怎样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为改变这一现状,建议由当地政府牵头,与广西各县镇地方培训中心合作,实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业务能力提升项目。一方面,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各县镇地方培训中心组织培训,邀请电商相关专家进地方培训,与农村电商从业人员面对面培训,针对各级农村电商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

结语

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篇5

1基础设施薄弱松阳县地处

浙江西南山区,隶属丽水市,以丘陵地带为主,四面环山,中部是盆地,全县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76%。虽然这几年铁路、高速公路、省道、县乡公路,通村公路等都在全面建设中,但就公路的通达度和路况来说,整个城乡交通运输网络仍需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也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近年来松阳县政府对信息化产业非常重视,但受财政能力所限,网络设施投入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全县网络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农村网络宽带仍然较低,该县农村网民数量和网络覆盖率较低。

2文化素质偏低

大东坝镇一些农村网商的成功案例,使得其它地区农民也对网络销售农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往往由于其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有些农民缺乏基本的电脑常识和上网操作技能,再加上没有专业人员技术上的指导和支撑,根本无法网上开店和网上支付,最终导致他们只能放弃“网上做买卖”的想法。因此,这就需要县地方政府对农民在政策面和资金面上予以扶持,定期开展农民电商技能的培训班,以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

3农业电商人才紧缺农业电商人才紧缺是制约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当前许多地区发展农村电商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农产品电商人才既要了解农业、农产品知识,又要掌握电商技能。松阳县的农民对农产品虽有充分的了解,但却缺乏产品摄影、网店美工、信息采集与处理、在线客服、营销数据分析、营销推广、促销活动策划等电商操作技能,而拥有电商技能的专业人才对农业和农产品的认知却又严重匮乏,而且受地域的经济水平、企业文化、人文环境、工作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多数电商人才普遍不愿意去农村发展。据调查统计,有70%的中小农产品电商企业反映招聘和留用电商专业人才都非常困难,人才供需矛盾特别突出。

4物流体系待健全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性

日益突出,已成为电商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品种多、级差大、保鲜难、易腐性等特点,对物流过程中的包装、装卸、运输、仓储都有特殊的要求,物流经营难度大、成本高。一方面,受成本因素限制,快递行业在农村的网点还不够普及,物流大多还不能到村一级,部分边远地区甚至没有网点;另一方面,部分农村道路状况不理想,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损耗和毁坏。截至目前,松阳县已在19个乡镇(街道)建立农村物流网络服务站139个,乡镇(街道)物流服务的覆盖率达到100%。但纵观松阳县整个物流体系,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健全,例如农村物流网点数量、物流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等方面都存在短板效应。

二、基于区域经济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构建

1政府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

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缩短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每年松阳县财政都要安排一定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该县农村电商的扶持、奖励、培训以及相关的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同时,各网络运营商也要积极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在基本网络建设、资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加快推进全县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范围,努力实现“网络村村通”、“网站乡乡有”,争取全县农村宽带开通率达到100%,农村上网速度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并显著提高农村整体的信息化程度。

2农村电商人才培养

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内容。松阳县政府每年在农村电子商务引导资金中安排培训经费,用于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和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为此,可以采用分集中培训与订单式培养两种方式来进行。

1)分区域集中培训

由松阳县政府牵头,农村电商协会组织,通过远程教育、举办电子商务专业论坛、电子商务培训班等形式,对农村青年进行分区域分批次的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电子商务操作技能。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电子商务培训班直接开进村里,借鉴一些农村网商的成功案例,进一步激发农村青年网络创业的激情,并聘请电子商务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农村电子商务的实践指导。据统计,2013年1-9月,松阳团县委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农村青年网络创业培训6期,择优挑选敢创业、能创业、创大业并拥有一定的电子商务基础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农村青年作为培训对象,共免费培训网络创业骨干312人。免费精英培训一般每期4天,培训内容涉及网店推广、美工、客服三大方向,邀请淘宝大学知名讲师从各个维度深入授课,同时通过沙龙、店铺诊断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同时,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基金,面向全县范围内的所有大学生村官每年定期进行免费的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从而发展了一批从事电子商务的精英。在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下,涌现出一拨拨农村青年网络创业热潮,进一步促进了松阳县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

2)订单式培养

松阳县政府可以积极与丽水市内的职业中专、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开设适合松阳县农村电商发展需求的电子商务订单班,采用订单班培养模式,定向培养出一批适合该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电商专业人才。这样,从可以长期在源头上解决了农村人才紧缺问题。丽水市目前有:丽水市职业中专、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青田职技校、遂昌职业中专、缙云职业中专、松阳县职业中专等20多所职业学校。其中,遂昌职业中专的电子商务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

3打造农民+协会+合作社+平台模式

一个农民,他作为个体的议价能力和市场完全不对等,只有先把规模做大,代表一个团队议价才有优势。只有充分发挥松阳县的区域和资源优势,建设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构建农业产业化优势带和特色产业区,才能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为此,可以打造一个农民+协会+合作社+平台模式,在区域上由点到面到片,业态上由单一信息到综合协作运营,最终形成产业优势,促进松阳县区域经济发展。

1)农村网商(电商)协会

2011年8月,由县政府牵头,多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联合发起,松阳县网商协会成立。目前,协会已有会员120多名,该协会密切联系会员定期举办各类沙龙、联谊活动,如举办县网商协会“助力创业”活动暨2013年会,吸引了大量回乡过春节的在外网络创业青年参加。2013年8月,松阳县电子商务协会在古市成立。2013年底,该协会与松阳县广播电视大学共同推出“淘宝网”网络创业课程培训,旨在提升农村网络创业者的创业与就业能力,系统、高效地培养优秀的网络创业人才。“网络创业”课程培训以网络零售流程为主线,注重实战与分享,通过课堂传授、平台操作、实训分享等提升学员零售平台和店铺运营的实训能力。通过农村网商协会和电商协会平台,加强了松阳县农业电商企业和人才的凝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促进电商企业抱团发展,同时也可以号召农民网上创业,积极开展农村青年的电商技能培训学习,进一步推动松阳县农村电商事业的健康发展。

2)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是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在松阳县各镇都可以分别成立多家农业合作社,吸引当地农民加入合作社,采用公司化管理,由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业生产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并统一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环节。农业合作社可以利用区域优势和规模效应,逐渐树立起农产品的区域品牌,这对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农业合作社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有效形式,对接农村电子商务,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3)农产品电商平台

由松阳县政府牵头,鼓励各骨干企业积极参与松阳本地产业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共同开发一个农产品的电子商务网站。该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对松阳县农产品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全方位的商贸网站信息系统,按照Web0标准构架“松阳特色农产品网”,做到标准化、流程化,实现商品管理、信息管理、交易管理、会员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该网站既是交易平台也是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的运营与推广将松阳县特色农产品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4规范物流体系建设

1)建设“三位一体”的低碳农村物流网络松

阳县继续建设以“物流企业为龙头、农村客货运站场为载体、乡村物流服务站点为节点”的县、乡、村三位一体的低碳农村物流网络。以原有的19个农村客货运一体站作为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的枢纽站,以农村集贸市场、中心村为节点,继续建立农村物流网络站,并鼓励农村各类小超市、代销店以委托模式从事农村物流,并将店老板聘为农村物流服务寄递员。据不完全统计,自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以来,到目前为止累计配送和寄递物品960多万件,发送量达310余万吨,为农民节约成本4500余万元。

2)实现内外物流资源有效整合

浙江路路发物流有限公司和松阳县友谊配送中心是松阳县的两家农村物流配送龙头企业,他们改变单打独斗的区域农产品物流方式,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前提下,他们与中通、汇通、全际通、速通、快捷、全峰等物流企业建立了小件快运联盟,还与永康的浙江顺天物流有限公司、任氏物流有限公司以及温州鹿富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建立了大件物流合作联盟,实现车辆和站点的共享,线路和结算的统一,大大减少物流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实现了县内外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最终使松阳县农村物流网络真正实现了城乡间、区域间的无缝对接。

3)加快培育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

松阳县要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加快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在做好企业内部配送的基础上,发展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篇6

陕西县域电子商务突破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追赶超越,需要加强电子商务智库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实现科学发展。积极加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合作,建立政府、企业、专家等各个层面的对话机制,推动陕西县域电子商务“走出去”。

首先,要创新发展理念,增强企业、民众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让“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到根本性的重视,积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运用“互联网+”积极打造新的商业业态和模式,“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创新思想”三位一体,加强顶层设计,做到科学发展。

其次,要把思路放长h,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进而打造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紧密结合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充分借鉴发展较为成熟地区的经验,科学制定全县电子商务实施规划。切实制定好特色产业、平台建设、信息网络、物流快递、道路建设、金融支持、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规划。

夯实产业基础,推动三产融合

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应该以具有较高区位商,区域内生产总值占较大比重,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主导产业为本,依据产业集群路径依赖性的特点,建立县域电子商务产业园,实施规模经济,加速产业集群成长。

伴随产业集群的成长,将会形成集电子商务、视觉、运营、数据分析、物流快递、营销推广、教育培训、代运营等一条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产业链、产业聚集的形成,可有效提升农民应用电子商务的工作效率、运营能力,增强农民电子商务应用的集体竞争力。以电子商务为抓手,以促进产业升级为目的,以打造农特产品为突破口,把涉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打通,积极推进陕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加快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化,进一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

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应立足当地的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积极开发本土特产品牌,推动资源依托型电商模式发展。依托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在县域优势产业基础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电子商务,形成差异化的区域竞争优势。既要做到差异化生存,也要做到能满足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的需求。确保涉农电子商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准确定位、快速发展。

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应着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并积极与国内知名第三方平台合作。加强互联网经济的团队建设,充分结合并发挥当地产业特点,与当地合力打造地方产业化电子商务集群,同时为当地实体企业提供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搭建、专业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培训等服务,以推动本地产业全面电商化,实现落地服务。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应与零售实体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和进城下乡互动”。

依托电子商务企业、实体店铺零售商,推行以线上交易平台、线下展示体验馆为运营中心,景区、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为配送网络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进行“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交易。

明确战略定位,加大投入力度

围绕陕西追赶超越的目标,将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打造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推动陕西为全国电子商务产业高地,争当“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电子商务强省。明确县域电子商务的重要地位,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县财政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保证五年内每年300-5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名企合作与吸引、引进高级人才以及人才培养、培训教育、中国银联在线(跨境)支付项目建设、重点龙头企业电子商务的建设、运营和项目开发等。

进一步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投入和引导,重点支持电子商务试点示范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基础性、关键性领域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支持新产品应用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培育和拓展市场需求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共性技术开发、重点应用示范的引导性投入,支持电子商务领域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和利用。

加强行业监管,优化发展环境

首先,强化电子商务市场管理,维护正常经营秩序。明确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及公众的职责义务,加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企业及相关机构的管理。推动网络仲裁、网络公证等法律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防范和制止不正当竞争,严格失信惩戒机制,严厉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法经营和违法犯罪活动。

其次,完善考核督查机制。政府出台《电子商务督查考核办法》,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再次,建立定期交流研讨制度,进行阶段性成果评估,宣传和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成效。建立健全监测评估制度,加强监测评估能力建设,加强分行业、分地区、分类型、分功能等方面的B2B、B2C、C2C交易额的统计工作,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规划主管部门要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电子商务主管部门提交规划实施年度进展情况报告,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由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全面评估,需要对规划进行调整时,县商务局要提出调整方案。

完善基础设施,助力精准扶贫

信息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省级财政甚至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设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逐步加大农村通信、光纤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明确农村信息化建设目标,优先制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着力保障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展,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贫困地区农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网络跨境贸易”是农村电商“三部曲”,“农产品进城”是农村通过发展电子商务经济实现脱贫的关键一步。建立城乡物资交换闭环,缩短城乡居民距离,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农产品“买难卖贵”局面,缩短城乡收入差距鸿沟。

乡土化――深挖居民“乡土”情结。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呼吁在外工作和学习的陕西人宣传陕西的农产品,并在网上推介、售卖陕西农产品,为家乡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同时,政府部门要呵护农民的创业热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大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加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商务管理的培训,这样可以使农村大学生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品牌化――化农产品品牌。建立具有标识性的品牌,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托区域公共品牌,增强消费者品牌认知度,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发挥企业在市场对接、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中的作用。

生态化――推进农村电商生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开放的社会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保护农村传统、绿色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网络营销

品牌建设有助于电子商务企业迅速建立比较优势,电子商务企业必然要走品牌化之路。走品牌道路离不开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不论是工业品还是农产品都要进行产业化升级。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将会对产业升级产生巨大影响。

第一,要引导和扶持当地企业和知名品牌积极开拓网络市场。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培育当地品牌以促进产品的网上销售。另一方面,利用现有品牌的口碑效应将其品牌优势迅速延伸到互联网上,线上和线下双管齐下,构建竞争优势。

第二,注重网络品牌的推广,扩大其网络知名度。利用多种电商模式,借助多种电子商务手段推广县域品牌。不同类型企业和个人可以选择O2O模式,B2B模式、B2C模式和C2C模式开展电子商务,再根据电商模式选择网络营销工具进行品牌推广。

第三,通过健全的品牌制度和多层级组织协会来维护和管理网上的县域品牌。首先是建立品牌的奖惩制度、维护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和渠道宣传自己县域品牌以提高品牌影响力。最后,动员各级组织和行业协会整合各种资源,协调供应链上各环节,提升个人和企业的网络营销意识。

加强主体协同,建立协同机制

县域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作为桥梁,实现电子商务主体之间的互联互通,激活农村隐形资产,实现农村知识网络之间的协同效应。

以打造农特产品为突破口,加强数据科学与农业科学交叉融合,夯实现代农业基准数据基础,快速突破适农智能模型分析处理技术以及推动数据服务持续创新 ,建立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只有如此,才能推进地方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化,从而进一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形成“互联网+”时代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县域电子商务要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主要方向,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的深入合作,明确政府、企业、高校、电子商务协会之间的职责,实施协同发展战略。

政府通过成立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和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加强组织保障;通过建立电商发展专项资金、引进电商企业、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来实现要素保障;积极实施奖励和优惠政策,健全监管机构,完善责任体系,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落实质量监管;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完善道路交通及通信设施建设,落实配套服务。

企业的主要职责是引进电商平台或自建平台,建立县、镇、村和景区四级架构模式,优先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提升当地农产品知名度,加速推进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和销售等管理运营。

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篇7

内容摘要: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已经渗透到农村产业链全过程中,改变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呈现政策支持、企业推动、民众积极参与的局面。但是,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传统观念制约、人才缺乏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必须进一步完善通信、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培养农村居民网购习惯,引进专业化人才以及树立品牌意识,实行农产品差异化发展,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 意义 机遇挑战

作者:王红梅(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郑州451150)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指导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这是继多项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政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

农村电子商务的实质是借助于互联网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结构。

(一)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手段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意义重大。联想控股战略投资云农场,京东集团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农村+新丝路”模式,此外,阿里巴巴、一号店、亚马逊、腾讯都在加大农业互联网的布局,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发展。根据阿里研究院资料显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年底,阿里零售平台农产品网商同比增长达98%,数量达75万家。农产品网商和淘宝村的出现,有效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吸引了广大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例如,山东平邑县10个“电商村”,带动了10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成为农村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电子商务平台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交流,自主交易,交易环节减少,市场需求信息透明化程度提高,加强了农业生产者的自销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流通体系建设是影响流通成本和流通效益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小规模和分散性等特点,农产品主要通过批发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贩销大户等主体实现产品流通。这种流通方式信息化程度较低,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流通成本高、损耗大、渠道不畅等问题普遍存在,果贱伤农、菜贱伤农、卖难买贵等现象时有发生。农产品电子商务,旨在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通过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问题,改善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

(三)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产品经营为中心,由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生产者、加工经营者、中间商、物流服务经销商、消费者构成的动态网络结构。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过程分散,节点层次较多且各节点协调不足,造成农产品损耗严重,流通成本过高。2008年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流通模式,使供应链一体化得到进一步发展。自2012年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以来,出现“农超对接”+“O2O”模式、大型B2C生鲜电商企业“产地直采直供”模式,基于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加强了农产品供应链节点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精简了供应链结构,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生产领域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强优质供给,使农产品品种和质量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供给失衡问题日益凸显,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涉农电子商务。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在政策引领下,发展的如火如荼。例如,江西省正在建设完善的农业物联网、农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江苏省供销合作社投资1亿元,整合全省50个县(市、区)供销合作社成立的“省级队”综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等。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农村地区对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带动社会资本下乡,推动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使农民更便捷优惠地获取生产资料,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农业新需求与供给有效衔接,促进生产结构优化,提高有效供给水平,促进了农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

(一)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正在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各个行业,电子商务开始由城市向农村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一是“互联网+农村”产生了淘宝村。2014年,浙江、广东、福建、河北等地出现的淘宝村数量达212家,2015年,全国的淘宝村可能超过1000个,而全国淘宝村数量最多的浙江省,有可能突破250个。二是“互联网+农业”催生了农产品网商。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涉农的网站已经超过3000个,在淘宝网经营注册的163万家农村网店中,经营农产品的网店近40万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000多亿元。三是“互联网+农民”带动了农民网络消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5年7月23日的《第36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9%,规模达1.86亿。2014年在阿里平台上农村地区消费额达到1800亿,预计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有望达4600亿元。

(二)农村电子商务环境的变化

政策方面。2015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并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以空前的力度鼓励开拓农村市场。5月7日的国发〔2015〕24号文件,7月4日的国发〔2015〕40号文件、9月29日国办发〔2015〕72号文件均涉及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内容,11月9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指导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此意见的出台,是在8月21日由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企业方面。京东2015年以大家电送货、安装和售后服务为特点的“京东帮服务店”数量超过1100家,服务覆盖近6万个行政村,其中贫困县服务店234家。菜鸟网络最新数据显示,通过联合日日顺,阿里已经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国2800个区县送货入户的网络,包含了7600多个县级网点,2.6万个乡镇级网点,19万个村级网点;蚂蚁金服2014年为832个国定贫困县的约2.02万名经营者发放贷款29.73亿元,此外,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于2015年11月12日宣布将于2016年1月中旬举办首届淘宝年货节,通过营造与众不同的节日气氛,将淘宝平台服务和农村淘宝实体结合,实现“土”货进城、“洋”货进村。企业通过技术和资金支持,为发展农村电商提供了关键的动力因素。根据《企鹅智酷》关于“农村电商用户行为调查”结果显示,通过阿里和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开展向农村市场销售种子、化肥、农用工具等商品,已使10%的用户培养起了新的消费习惯。

物流方面。2014年,国家邮政局推出快递“向西、向下、向外”三项工程,圆通、中通、申通、汇通、韵达等快递企业纷纷在各乡镇布置网点,以提升农村快递末端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快递网点已经覆盖全国2/3以上的乡镇,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1626个县共完成快递业务量9.3亿件,同比增长72.2%,增幅超出快递业整体水平26个百分点,农村的快递量已经占到全国快递量的1/5。

(三)城市对农村特色品需求和农村居民多样化需求双向增加

近年来,电商企业经营品类不断地从服装鞋帽、图书、家电扩展到了日用百货、生鲜、生活服务等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多样化和追求食品安全的消费观念成为消费新常态。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农村特色品,如有机、绿色农产品、地方特色品等需求逐年增加,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会。而农村居民实体消费可选择的商品种类较少,无法及时地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模式恰恰可以弥补农村居民购物的缺陷。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瓶颈

虽然农村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困难重重。基础设施落后、人才缺乏,思想观念制约、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一)基础设施落后

互联网是电子商务交易实现的重要基础。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但是,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30.1%,与城镇地区64.2%相差了34.1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宽带接入质量有限,网速较慢、上网成本过高等原因,影响了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性。

农村交通运输设施是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助推器。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不完善,虽然政府积极推进“村村通”工程,但很多乡村道路不能经久耐用。同时,农村中心集镇货物运输站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依然短缺且设备简陋,冷链物流运输专用车辆所占比重偏小,而中小型货车所占比例偏大。不合理的运力结构造成资源浪费,运输效率低下,运输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功能和车辆运输效率的充分发挥。

农村物流体系是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分散,路网规划不完善,物流体系不健全,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使物流配送成本过高,配送及时性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了网络交易完成。

(二)农村传统观念的制约

农村消费者有自己独特的信息获取渠道,并保持着传统的购物习惯。目前,大多数农村居民接受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不强,作业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跟不上时代信息化发展,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十分有限,乡间小卖部、超市、传统集市仍是农民购物的主要渠道。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偏低,从而影响了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制约着思维水平,造成他们信息意识封闭,不易接受网络销售这种新的营销方式。如何改变农民的意识,转换购物方式,并尝试将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是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信息化人才缺乏

电商是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需要一大批熟悉互联网知识与技术的现代人才,2014年9月24日,阿里研究院与淘宝商学院联合的《县域电子商务人才研究微报告》显示,当前,农村电子商务最紧缺的是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三类人才,其中,79.1%的网商表示缺乏运营推广人才,60.4%缺乏美工设计人才,50.3%缺乏数据分析人才。未来两年,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可能超过200万,随着销售额不断上升,除以上三类人才外,客服、物流仓储人才需求也将迅速增加。

(四)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不高且同质化严重

《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有各类涉农电商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子商务企业接近4000家。但其中

7%的企业出现巨亏,88%的企业略亏,4%的企业持平,仅仅1%的企业盈利。这种现象与农产品同质化严重不无关系。当然,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如产生了一批以“地域名称+产品名称”代表的品牌,烟台苹果、吐鲁番葡萄、赣南脐橙,但企业主导的市场品牌短缺,比如烟台苹果,消费者只知道烟台产的苹果好,但不知道烟台哪家企业的苹果才正宗。农产品电商既要发展线下的大品牌,也要培育线上的“淘品牌”。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农村电子商务涉及一、二、三产业和多个横向关联产业,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商务、农业、工信、工商、交通等多个部门协同推进,确保农村电商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交通路网规划合理,物流渠道畅通,而且要求企业多样化发展,民众积极参与。

(一)加强农村地区的交通、物流、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物流建设。首先,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康庄公路建设,继续推进“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改善农副产品的交通运输条件。其次,加快农村货运站场建设,扩大农村货运网络的覆盖密度,建立县级综合物流中心、乡镇物流配送站、行政村物流信息网点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其次,完善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网,构建覆盖国内外的快件寄递体系,实现农资、农产品、农村消费品的快速流通,增强农村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实现城乡物流的无缝对接。最后,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产地预冷、产地冷藏、冷链运输、终端冷链销售、低温配送等全程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保证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需要各个部门协调同步地开展工作。首先,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对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建设、验收、运营和维护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其次,把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战略规划,鼓励电信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网络通信覆盖广度。最后,出台金融、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各类相关企业和组织积极参与,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促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

(二)更新农村居民生产和消费观念

网商银行农村金融业务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先建立消费习惯,再改变农业的链路,互联网化和数据化齐头并进,才能真正打开农村电商的大门。”农村居民的观念更新主要包括生产观念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作为农产品的生产和提供者,他们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意识及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产行为,并直接决定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因此,相关部门要通过多种平台和渠道大力宣传,增强农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可追溯意识;开展绿色农业知识、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增加对农业投入品使用量要求标准的了解,规范其生产操作流程;实施对农产品定期抽查检验,使农户自觉规范生产行为,逐步形成自我约束,保证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长久以来,农村居民购物消费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只有让农民切身体验到电商带来的实质性好处,才能更快更好地让他们养成网络消费与销售习惯。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农村居民网上购物的消费理念,增强农民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拓宽电子商务渠道,使网络购物成为农村居民的生活常态;其次,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使更多的人认识计算机、熟悉网络;再次,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使用电商平台,如何网上购物;最后,安排企业的乡村推广员、农村合伙人等帮助农民代购代销。多管齐下,营造浓厚的农村电子商务氛围,使农村居民从被动接受到自发试探,再到自动完成。

(三)加强人才培养

发展农村电商,要把专业人才培育放在重要位置。首先,由于各县级领导既是思想启蒙者,又是政策制定者,更是管理监督者,对各县级政府领导人员加强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至关重要。积极开展类似阿里巴巴集团组织的“县长电商研修班”,实地考察了解农村淘宝运作经验,通过参与讨论、学习互动,提高自身电子商务能力,最终能够结合本县具体情况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方案。其次,加强校企联合培训和企业自主培训,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建设培养农村电商骨干力量。最后,加强对农民和合作社的技能培训,弥补农村居民和组织早期电商教育的先天不足,满足农村电子商务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四)树立品牌

品牌是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因素。农民网商要想发展壮大,在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的同时,必须注意差异化发展,摒弃低成本模仿的经营方式,通过品牌塑造,提高产品的知晓度与附加值。首先,农产品经营者必须树立现代品牌意识,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品牌是产品品质和企业形象的象征,在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的农产品市场,只有在保证产品品质基础上,走品牌化、差异化路线,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其次,基于特定地域文化和自然地理资源优势,挖掘区域原生文脉,丰富农产品品牌文化内涵,促进农产品区域品牌产业化发展。在地域标志的品牌基础上,培育企业主导的市场品牌。再次,建立农产品品质保证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有效解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问题,解决质量可追溯难题,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后,加快“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提高品牌信任度。

参考文献:

1.魏延安.农村电商的机遇与现实困难[J].新农业,2014(12)

2.宁迪.商务部:今年将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国青年报,2015-3-18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507/t20150723_52626.htm

4.国家邮政局.关于2015年前三季度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http://spb.gov.cn/dtxx_15079/201511/t20151103_673956.html.

5.阿里研究院.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微报告.http://aliresearch.com/circle/index/detail/id/177.html.

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篇8

关键词:三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F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34-01

“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统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增长面临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产品难卖、农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当前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中应用电子商务,将有利于削减农产品流通中介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有效改善农业生产中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的问题。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进展迟缓,探析其根本是人才问题,

一、明确服务“三农”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预测,“十二五” 期间,“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新网工程”)急需的紧缺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总量,将在现有数量基础上有明显增加。我校作为山东省供销社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省社供销社系统为依托,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为指导,围绕山东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和服务“三农”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实用型电子商务人才。

“三农”电子商务就是指围绕农村的农业、农产品生产经营而开展的一系列的电子化的交易和管理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农产品流通、农业信息收集等等。因此“三农”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是既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又掌握电子商务理论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由于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结合服务‘三农’”的发展特征,高职高专服务“三农”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现代农村发展现状,熟悉农村经济和农产品特点,掌握农业电子商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电子商务应用、网络营销及现代商务、流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农业类网站策划和网站前后台管理的能力,能从事农村网站建设与维护、农产品网络购销、农产品及农业信息网络信息编辑管理、农业电子商务运营等工作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创新服务“三农”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三农”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既要注重人才的技能应用培养,又要兼顾人才高素质文化知识的培养,产学结合是“三农”电子商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有效的途径。通过产学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在农业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又可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实际岗位的有效结合,将人才培养过程与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过程有效结合。

首先,依托省社及行业企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方面合作。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三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高校可以与农产品流通行业、农业电子商务运营单位、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成立农业、电子商务、流通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农业电子商务人才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就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研讨,行业企业专家为提供农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农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信息和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信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吸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建议,合理调整课程设置。这种合作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更能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建设以校企合作单位为支柱,以农产品流通环节上下游企业为拓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基地。高校可通过引进从事农业电子商务运营的企业入校,将高校教育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优势互补,共建具有农业电子商务真实运营环境的农产品流通综合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进行专项实训,提供技术支持。以电子商务与农产品生产、连锁实体卖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以及电子商务在其中的强大力量。通过实训基地,对学生在农业电子商务全方面能力进行产学结合的扎实的培养,包括农产品网络营销能力、沟通洽谈能力、农业网站建设管理能力、农产品品采编与能力等等。相关企业在经营的同时,承担学生实习任务,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同时还向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岗位,可大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三,在与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合作中,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鼓励教师下企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人上讲台。从而形成企业和校园共通的双师、双岗教学团队。对校内专职教师,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顶岗、跟班讨论等方式,到农业行业企业了解信息,甚至直接参与生产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积极从生产科研一线聘请能够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业企业的领导专家、高级技师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实践教师队伍。

三、构建服务“三农”高职电子商务人才课程体系

构建服务“三农”高职电子商务人才课程体系的原则是基于农村电子商务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实现教学内容职业化、实践教学社会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手段多样化,针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形成具有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课程一体化体系。具体应可从两个方面建设。

(一)构建“基于农产品流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服务“三农”高职电子商务人才课程体系以培养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掌握农村经济和农产品特点,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农村网站建设与维护、农产品网络购销、农产品及农业信息网络信息编辑管理、农业电子商务运营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实现此目标,应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加强与供销社等行业单位、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实体运营企业合作,同时紧密加强与供销社新网工程建设的联系,针对所对应的农业电子商务职业岗位需求,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对接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形成以《农业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与管理》、《农产品信息编辑与》、《农业产品网络营销》《供应链管理》等主干课程为核心的“基于农产品流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二)以职业核心技能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形成为依据,进行主干课程建设

依据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的实际环节,将电子商务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主干课程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环节的训练,在理论知识上,可以基本理解农业电子商务的特征和运用,掌握农业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及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应的农产品及农业信息网上市场调研活动,如何根据农村农业的情况来整合网上的资源等关键能力。在应用技能方面,学生能够独立按实际需求建立网上商店,同时进行农产品网上销售活动,可具备农业电子商务职业核心技能的要求,跟进农业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适应行业相应岗位的需求。同时通过结合实际农产品运营实际项目的综合实训,学生可掌握B2C、B2B等电子商务活动的操作技能及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电子商务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真正做到技术与商务应用相结合,成为名副其实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上一篇: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范文 下一篇:乡镇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