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论培训范文

时间:2024-03-19 17:54:43

音乐理论培训

音乐理论培训篇1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钢琴应用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价值,随后以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从培训的可行性、培训的主要内容及培训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了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措施策略。 

 

前言 

 

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是指教师运用钢琴来为教学服务的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和演奏表现力等方面。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和良好的效果而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首先工具。此外,优美的钢琴音乐还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由此可见,钢琴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钢琴应用能力也相应地成为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核心的职业能力和一项教学基本功,教师具备相应的钢琴应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第一学历只有中师,他们缺乏系统而专业的音乐学习经历,和声与曲式水平较差,作品分析能力不高,而这些恰恰都是发展钢琴应用能力的理论基础,另外,部分音乐教师对钢琴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认识不足,对自身钢琴应用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和钢琴应用能力较差,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实际的要求,也与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音乐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并把钢琴应用能力纳培训的主干课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思路。 

 

1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条件分析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给予了明确的规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第ll条明确规定:“各级各地区要把艺术教师的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在《关于继续教育规定》中要求:“各中小学要积极派送教师参加集训和在本校开展多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教师有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权利”这些法律法规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派送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物质保障,也明确了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在培训音乐教师方面的职责与义务。另一方面,从中小学教师自身条件来说,此项培训在性质上属于成人钢琴教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有利条件表现在其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的理解力、观察力、自控力等方面比未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毅力较强,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相应的钢琴演奏基础,工作阅历丰富,学习的针对性和求知欲较强等。 

不利因素是手指灵活性差,记忆力减退,学习难以保证持续性和系统性,纠正长期形成的演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较大的难度。此外,中小学音乐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参加培训受时间的制约比较突出,在培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音乐教师的培训往往被迫让位于其他科目的教师。 

 

2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 

 

2.1 提高认识,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是开展培训的基础 

广大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钢琴应用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并对自身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清醒地认识,重视并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是开展培训的思想基础。 

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说钢琴应用能力是“叶”,那么相关的音乐知识和理论就是“根”,扎实的音乐知识与理论素养是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基础,故应把有关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钢琴文献的相关知识融入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教学之中,在充分发挥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理解能力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作品讲解相关的音乐术语、风格、体格等内容,使他们的音乐理论和钢琴应用能力协同发展。正如俄罗斯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所说:“让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作品的内容,不仅应以诗意的形象感染他,还应详尽分析作品总的曲式结构及其中的和声、旋律、复调及钢琴织体的写法”。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不能局限于就钢琴论钢琴的狭小范围,要注意提升培训的高度,挖掘培训的深度,拓展培训的宽度,从而收到“大培训”的效果。 

 

2.2 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是开展培训的关键。 

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适应教学的需要。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前文所提出的在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的重点内容是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钢琴教学法的运用能力和钢琴音乐的表现力等几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应用最广泛而教师又特别缺乏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进行论述。 

2.2.1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训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歌曲伴奏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地影响,因为良好的伴奏不但有烘托渲染补充音乐形象的功能,而且还能起到指挥学生演唱和激发学生歌唱热情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有相当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不重视即兴伴奏的价值,他们要么不用伴奏只用单手弹奏旋律,要么选配的和声纵横关系混乱,音响杂乱;要么一个“单八度”用到底,音响空洞单调,缺乏对比。事实上,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具有创作思维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效果是由伴奏者的和声曲式修养、键盘弹奏技能、伴奏经验积累及艺术灵感等多重因素决定的。因此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通过讲解和练习使他们熟练掌握音乐中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的弹奏技巧及和弦的转位与连接方法。2、运用具体的谱例指导他们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与调式,在正确地分析旋律的基础上选配和弦,同时根据乐曲的体裁、情绪与风格来确定伴奏的织体音型。宜从简单谱例入手,并注意选用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上出现的曲谱。3、在大量分析谱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理论上总结织体结构、和声布局和音型模式及转换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实践如举办小型的即兴伴奏、演奏会等。除此之外,中小学音乐教师还可利用相关教材进行自学,这方面的参考教材有由徐慧林、林棣华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和葛世杰著的《钢琴即兴伴奏每日一练》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伴奏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训练左手的弹奏功能,因为伴奏任务往往是由左手完成的,钢琴演奏中的渐强渐弱往往都是先从左手开始,音乐情绪的激动也总是先从左手开始沸腾,左手律动节奏的改变往往会使右手旋律的弹奏立即进入不同的意境。故用“水涨船高”来比喻左右手的关系是再贴切不过了。然而相当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却存在着重旋律轻伴奏的现象,他们左手的错误往往比右手多得多。因此在培训要引起他们对左手伴奏的高度重视,在单独练习的基础 上,使左手伴奏与右手旋律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左手的伴奏功能。总之,钢琴即兴伴奏培训要有意识地在“精讲多练”的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伴奏实践活动来进行。 

2.2.2 视奏能力的培训 

视奏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衡量钢琴应用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有特殊的意义。视奏的速度缓慢且错音多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视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视奏能力呢?波兰著名钢琴教育家约·霍夫曼说:“要成为一个快速的视奏者的最佳方法是尽可能多视奏。视奏进步的速度还有赖于视奏者总的音乐教育状况,同时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多视奏会发展眼睛一目十行的能力”因此要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视奏演奏能力,总体要求上必须让他们尽可能进行多的视奏练习并提高其音乐理论水平。在具体的操作中以下两点应特别注意:一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读谱习惯,要使其认真研读乐谱,熟悉各种音符及节奏型,熟悉乐曲的句法、指法、表情记号,踏板的运用及奏法等,为视奏做好充分的准备;指导他们在演奏时养成眼睛始终走手前面的弹奏习惯,以乐句而不是“单音”为单位进行乐谱读取;在眼睛看谱的同时耳朵要对弹奏的效果进行辨别,细致地判断音的正误,体会音色和力度的变化,乐句的起伏等。二是巩固他们对钢琴键盘位置感。演奏者要将头脑中掌握的音乐信息通过手续快速而准确的在键盘上表现出来,需要对键盘有清晰而完整的印象,而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进行慢速而丰富的练习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途径,这一点在培训中必须特别重视。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共同课教研室李菊红、黄佩萱两位老师主编的《成年人应用钢琴教程》一书是使成年人熟悉钢琴键盘并提高其视奏能力的一本优秀教材,中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此书选为视奏教材进行练习。当然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视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 

除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外,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内容还包括钢琴演奏表现力和钢琴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2.2.3 方法多样、形式灵活是培训取得成功的保障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要突出“成人教育”的特点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模式上一般是采用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两种方法。事实上,因为该项内容的专业性很强,校内的技术力量有限,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出发,培训应以参加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中心所组织的校外培训为主,以师徒结对,校内汇报演出和观摩听课等校内培训方式为辅。在授课形式上宜采用集体授课和个别授课相结合的并以集体授课为主的方式来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授课由于具有极大的针对性,教学相对集中。教师对学员的长处和短处了解清楚,教学互动频繁,教学效果好的特点,适于在解决演奏的技术性问题和复杂的特殊性问题时采用,对于音乐基本理论、伴奏讲解,教学法运用,视奏等项目则宜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它有利于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此外,专题讲座和课题式教学也是常用的集体授课方式。不管用何种方式都要积极参用数码钢琴,钢琴和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注重教学的互动与交流,注重理解与艺术实践,想方设法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的普遍提高提供坚实的保障。 

 

结语 

 

钢琴应用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由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普遍较差。故把此项内容列入音乐教师的培训计划是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明确培训意义,夯实音乐理论基础,以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并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集体授课与个别授课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开展培训的根本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教育部1999年第7号令 

[2]《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育部2008年第8号令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育部2002年颁布 

[4]《钢琴演奏与教学艺术》童道锦、方明珠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版 

[5]《论钢琴表演艺术》t·涅高兹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年1月版 

[6]《论钢琴演奏》(波)约·霍夫曼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8月版。 

[7]《钢琴教学论》樊禾心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音乐理论培训篇2

【关键词】声乐;辅导;培训;设置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075-01

一、声乐辅导和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是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目标一般都是了解、学习声乐歌唱基础理论和演唱风格,提升学员文化艺术修养、审美感觉和音乐素质,掌握或提升个人声乐歌唱素养和技能、声乐表演的演唱风格,培养学员的声乐艺术和相关表演艺术的兴趣爱好,丰富学员的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

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声乐基础课程:音乐基础理论、音乐史学理论、乐理、视唱练耳训练(听音、模辨、识谱)、和声、复调理论基础知识。

声乐专业课程:声乐、台词、形体、表演、各种唱法技巧、舞台艺术实践等。

声乐基础理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的风格特征和演唱特征,以及嗓音的生理卫生及保护等。

除声乐技能培训外,群众歌咏活动和合唱也是社会声乐培训的重要内容。合唱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声乐技能和科学的发声外,还要学会用嗓子与他人共同歌唱。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人喜欢声乐,喜欢歌唱,因此,通过合唱队培训,培养正确的集体歌唱审美观,掌握一定的合唱技能,增进人际了解与和谐,是开展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的目的之一。

二、声乐辅导和培训的基本类别

在各级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中,成人声乐培训和少年声乐培训是最基本的培训类别。随着成年人群生活水平和艺术涵养的提高,唱歌成为成年人群一个重要的娱乐方式。成人声乐培训可通过声乐训练解决他们在歌唱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使声乐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在教学内容和技术要求上,可以与社会声乐考级相结合,丰富声乐培训的意义和价值。

另一方面,少儿声乐培训与成人声乐培训相比,除年龄特征外,在培训的内容上,注重声乐艺术的系统性,在方法上更注重歌唱技巧的科学性,在思想上更注重学习的目的性。少年儿童从学声乐开始,就需要找一个正规的音乐学校,拜一个有声乐教学资质、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系统地学习声乐的基础知识、科学的演唱方法、发声技巧等,否则很容易走弯路。一旦形成不良演唱习惯,改起来就十分困难。同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合唱训练,通过合唱队的培训,以及对中外著名的少年儿童合唱经典歌曲的演唱,让自己进入美妙的音乐世界,培养正确的歌唱审美观点和兴趣爱好。

少儿声乐培训也可以与社会声乐考级相结合,并根据个人的嗓音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班。如某少儿歌唱培训班的《教学计划》:

(一)初级班

一期3个月12单元,每单元3课时,主要任务是音乐启蒙及歌唱兴趣培养。

1.培训内容:有趣的节拍节奏、神秘的呼吸和声音、音程音准、模唱练习。2.训练方法:集体训练加单独指导。3.培训目标:培养歌唱兴趣,学会3―5首歌曲。4.使用教材:以《全国少儿歌唱考级作品集》中的1、2、3级曲目为主要教材。

(二)中级班

二期6个月24个单元,每单元3课时,主要任务是学习歌唱方法,培养歌唱能力。

1.培训内容:发声吐字、音准节奏、歌唱方法。2.训练方法:集体训练、单独指导、个人展示三结合。3.培训目标:培养个人的歌唱能力,学会6―8首歌曲。4.使用教材:以《全国少儿歌唱考级作品集》中的4、5、6级曲目为主要教材。

(三)高级班

二期6个月24个单元,每单元3课时,主要任务是学习发声方法和技能,提高综合演唱能力,达到比赛、考级和演出要求,具有较高艺术水平。

1.培训内容:科学的呼吸和发声、规范表演、正确歌唱。2.训练方法:集体训练、单独指导、个人展示三结合。3.培训目标: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演唱能力和水平,提高音乐素养,学会6―8首歌曲。4.使用教材:以《全国少儿歌唱考级作品集》中的7、8、9级曲目为主要教材。

总之,社会声乐教育和学校声乐教育构成了我国声乐教育的一大领域,社会声乐教育部门和学校声乐教育机构的相互渗透,使我国的专业声乐教育不断社会化,使社会声乐教育不断专业化,形成了我国声乐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利局面。加上两者在声乐教学方法和技术上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又促进了我国声乐教育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同时,社会声乐教育和学校声乐教育共存,又构成了我国声乐教育巨大的音乐市场,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⒖嘉南祝

[1]白桦.试分析声乐艺术辅导的多样性[J].赤子(上中旬),2014(16).

音乐理论培训篇3

【关键词】视唱练耳;声乐教学;读谱;唱谱;音乐表现力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对于从事音乐的人来说,听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声乐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视唱音准和节奏感,如果对音质、音色缺乏应有的判断,则很难顺利开展声乐专业课的学习。在声乐教学中,声乐理论是最基础的部分,视唱练耳作为基础课程,是声乐教学的支撑与补充。声乐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注重视唱练耳的基本功训练,并正确认识声乐教学与视唱练耳的关系,为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一、我国声乐教学的特点与目标

声乐是充分运用人体发声器官产生的音调和语言艺术来表达情感的音乐表演形式。我国声乐艺术一般包括美声、民族、通俗和原生态四种唱法。声乐课是高校音乐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综合性、普及性、审美性等特点。学生在声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以声乐作品为载体,在教师的教授与引导下,学习声乐基本理论知识,经过大量的发声训练,掌握科学发声原理,从而实现科学的演唱。在声乐课程中,学生不断熟悉国内外声乐作品,了解声乐发展史及现状,有助于构建和完善自身的声乐知识体系。声乐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是让声乐学习者掌握声乐演唱技巧、理解歌曲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诠释歌曲的情感内涵,与观众产生共鸣。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具挑战性的课程之一。声乐教学活动具有科学性、复杂性、实践性、抽象性等特点。声乐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音乐作品风格与意境的赏析,熟练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和技巧,逐渐提升独立分析与鉴赏水平,并不断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声乐教师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标,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定位;其次,要向学生教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声乐技巧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优秀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其声乐学习的主动性。现今高校声乐教育受到重视,发展较快。随着教育实践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声乐教学内容逐渐丰富,教学层次也有所提高。明确高校声乐教学目标,注重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适合当代教学的课堂环境十分重要。事实证明,在当前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声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嗓音条件,锻炼其演唱技能,科学纠正各种发声问题,对高难度技巧进行强化、专门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理解力。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找到有效路径完成声乐人才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视唱练耳课程应该贯穿始终。

二、我国视唱练耳课程的现状

我国音乐类专业课一般包括器乐教学、理论教学与声乐教学三大部分。在理论教学中,以视唱练耳课程较为复杂。它是一门应用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基础课,是为了使学生将听觉知识应用到音乐其他专业及相关音乐实践中,从而更好地学习音乐专业课。

(一)视唱练耳概述

视唱练耳是一门从西方引进的音乐基础训练课程,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注重理论和技能相结合。主要课程内容包括视唱、听写、乐理与听觉分析四大部分,教授识谱、听音的基础知识及相关音乐基本理论,架构学生对音乐的整体认知,提升其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视唱练耳是一门既有音乐基础理论又兼有音乐技能训练的专业技能课。视唱练耳课程作为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与音乐专业其他课程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一般来说,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乐理、合唱、和声等。音乐专业学生通过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并奠定在音乐其他技术领域的学习基础。现今,由于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不断细化,提高了对视唱练耳课程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视唱练耳教学中不断引入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应用技术,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训练的手段,另一方面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视唱练耳课程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证音乐人才的有效培养。

(二)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简单来说,视唱练耳就是视唱与练耳的总称,可分为视谱即唱与听觉训练两部分。其中视唱是培养学生能够按照乐谱准确地唱出声乐作品的音高与节奏,并加深对节拍、音程和调式等音乐元素的认识。练耳则是用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辨别力、记忆力等对音乐的内心听觉。视唱练耳是所有音乐专业的根基与关键,对学生音乐基本功与音乐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具体来讲,其重要性有以下三方面。首先,训练学生识谱唱谱的能力。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识谱唱谱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对音乐曲目的把握。在读谱训练中,视唱练耳是最好的方式,通过视唱练耳,可以让学生科学合理地掌握声乐最为基础的知识点。在实际的读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识谱唱谱训练,看到曲谱就可以迅速辨认并唱出音高。其次,提高学生对音准的把握,完善其节奏感。视唱练耳课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听觉,训练其读谱唱谱能力,使其能准确地识辨音色、节拍与调式调性,建立较好的节奏感与音高概念,增强音乐记忆力与理解力。通常情况下,读谱唱谱指的是把视唱练耳教材中的音阶进行有顺序的模进练习,以加强音准度。声乐学习者通过音阶的反复练习,能够进一步增强音乐记忆力,让大脑在无形中形成音阶的律动,进一步达到音阶固化的效果。在练习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调式进行,通过这种训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音准,还可以使其对声乐作品有整体的认知。另外,节奏与音准都是声乐演唱的基本要求,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在音乐表现中非常重要,也是学生学习声乐的首要条件。因此,节奏训练的作用不可低估。最后,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综合素养。视唱练耳课程训练学生对音乐的节拍、曲调、调性的综合感觉和辨别能力,使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词汇,增强其对不同音乐形式、风格与审美的感受与认知,有助于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通俗来讲,声乐训练是依靠听觉辨识的艺术形式。通过视唱练耳训练,能够让学习者的听觉系统更加有效地识别各种声乐元素,以练耳训练向视唱反推,能够实现反复训练的目的,提升学习者的综合音乐素养。可以说,视唱练耳是声乐学习的基本功,也是培养声乐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通过不断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能够使学习者掌握多方面的声乐知识,树立学习信心,培育声乐气质与素养,促进声乐事业的发展。以上阐述的视唱练耳的重要性在声乐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视唱练耳不仅是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更贯穿于整个声乐教学的始终。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相互补充、互为保证,只有两者相统一,才可以共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三、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的关系

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学生熟练掌握了读谱就可以进行唱谱训练。在唱谱过程中,需注意对音调、音高、和声、转音和旋律等方面的体现,将乐谱上的每个元素都表现出来,这不仅是练习唱谱,同时也是对听力的训练。在视唱练耳过程中,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有效强化训练,能够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深刻的印象。视觉是整个训练的基础,听觉是评判依据,能够衡量练习的准确性。这种反复练习便于记忆,对读谱唱谱的练习有很大帮助。声乐专业的学生要通过系统、科学的严格训练,增强声乐演唱的基础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视唱练耳基础,音高将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声乐演唱技巧。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教授演唱时的发声、呼吸、换气等基本技巧,然后用这些声乐演唱方法来进行视唱练耳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在视唱练耳时的思维模式和兴趣,也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声乐教学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声乐教学包括作品视唱和发声练习两部分。其中发声练习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简单的音符或乐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做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习,以达到呼吸、发声、共鸣协调配合。而作品视唱则蕴含对歌词和旋律的处理。对一部完整作品的旋律处理,实质上是展开若干个乐句的视唱。这两者都需要以良好的视唱练耳训练为基础。可以说,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有一种天然的关系。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都属于音乐基础理论体系中的教学内容,两者虽然分属不同领域,但有着密切的关系。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相互促进、互为保证。视唱练耳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声乐教学离不开视唱练耳训练的支持,声乐教学是非常依赖实践的教学,而视唱练耳则是主要的实践方式。同时,视唱练耳训练也是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功的主要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乐谱的理解能力,这是口述教学难以实现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视唱练耳丰富了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视唱练耳课程与声乐教学互为补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与音乐理解力。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视唱练耳训练,视唱练耳则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两者相互补充,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高校声乐教学与视唱练耳的教师,应该对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并熟知两者的关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视唱练耳的兴趣,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合理运用声乐的发声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作者:赵戈非 侯莫寒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音乐理论培训篇4

论文摘要:教师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走上了尊重教师教学个性发展,强调转变和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为主的培训之路。本文试图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强调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的“参与性”“体验性”,注重教师个性特征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师继续教育;参与性;创造性;体验性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受20世纪初欧洲兴起的“回归自然”艺术思想影响创立的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它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奥尔夫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灵活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相互融为一体,每一个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德国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影响下借鉴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他本人曾经说过:“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一个把古老的精华继续传递下去的火炬传递者。而后继者要想把这个观念继续传递下去的话就注定需要不断地演变。”可见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教育理念上的一场革命,他提倡不断演变和提升观念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以他独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全世界教育中风靡。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

(一)教师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同时它并不单独存在于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单纯的用耳朵进行音乐的欣赏是不够的,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亲自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给教师创造审美体验的机会。同时,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推崇教师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教师自己体验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和对教学深层次的体验与理解。例如,在引导教师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会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让教师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教师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更能体验教学中学习者的感受。

(二)教师的“个性化”与“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强调回归人本,激发人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注重以教师个性化发展为中心,会根据教师的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重视培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始终把教师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培训的首位。让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比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创造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又一特点,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更加强调教师教学中的即兴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如果教师继续教育本身缺乏创新意识和体验创新的过程,要想造就创新型教师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知道奥尔夫不提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上课也没有具体的“教参”可参考,教学的一切素材需要教师自己到生活中去寻找。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培训讲师除了为教师展示经典课例外,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同时教学中不会对教师作硬性教学模式或是方法的规定,教师在感到没有框架束缚的同时,也会感到压力和拓展教学的自我需求。让教师体验在即兴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创造,来培养和发展教师的创造力。

中国人几千年来中庸的、内敛的人物性格,使得中国的教育更多的崇尚了一种为师而尊的束缚,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表现为缺乏对教师个性张扬、创造力、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体验、参与、互动方面有很大不足。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也在不断寻求全新的教师培训理念和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注重教师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强调教师通过体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这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如出一辙。因此,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师资培训,不仅对我国中小学学生音乐学习方法的转变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转变和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积极体验,培养教师创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运用

(一)借鉴案例教学与案例研讨

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一个情感体验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但在继续教育中面对教师到底要教什么样的知识,怎么教这些知识,是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深度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知道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获得方式。有些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和其他各种信息渠道获得,还有一些知识必须在他人的指导下,在做的过程中获得,而这类知识才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因为它强调的是具体情境中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更应强调“意会”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的停留在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上,而应强调实践教学经验的获得。我国传统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从理论层面向教师“灌输”专业知识,造成教师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性,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培训理念,尊重教师的情感体验,以案例为载体,在教学的互动中从行为层面,操作层面不知不觉的传递教育思想及方法。同时在培训中我们鼓励所有参培教师都参与到具体课例教学互动中来,再通过教师交流与探究—培训讲师讲解—教师即兴创编等环节,让教师在亲身体验课例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二)借鉴“参与体验式”培训形式

传统教师继续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师“灌输”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内容。导致教师们只能在理论层面上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作用及方法,而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不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应引导教师在继续教育中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互动,亲身体验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及特点。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学生和指导学生参与、探索和体验音乐,只有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亲自去探索、领悟音乐的美。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提倡的“全员参与”的形式,把音乐技能、音乐教学方法以及音乐教育理念融合在各种有趣的培训活动中,使整个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种充满亲身体验的过程,强调在培训中丰富教师情感体验,从而建立起教师对学生、对学科、对学习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强调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下,激发和培养教师对音乐教学的兴趣。

四、借鉴奥尔夫师资培训模式

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通常采用“做—学—研—练—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体验观摩课例、聆听讲师分析课例、参培教师交流课例、现场创编课例延伸、分析评价课例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在参与体验中掌握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方式与方法。在培训过程中既不是以培训讲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既发挥培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教师的认知、体验主体作用。具体操作如下:

(一)“做”

培训讲师现场带领参培教师进行课例体验,让参培教师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教”与“学”。

(二)“学”

教师对演示的示范课例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方式,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课例分析,使教师了解和掌握完整有效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三)“研”

通过观摩、和聆听老师的分析。根据个人的理解参培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

(四)“练”

在体验、理解课例的基础上参培教师对教学各别环节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即兴教学延伸。

(五)“评”

音乐理论培训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089—03

一、引言

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继续教育在教师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继续教育指的是对已经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员,作出的后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作为终身学习这一系统的构成部分,在提升自我知识结构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入,社会对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音乐教师需要积极地参与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来认识和了解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升教学的水平,储备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

二、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缺失

生物学上的“适应性”指的是,生物单体或者群体对所生存的外界环境变化,而使得自身改变的特性和适应能力。教育学领域的适应性指的是,国家的教育者或教育部门,按照社会和国家的长远需要,及时、有效地调整和优化教育内容、行为等,以更好地适应内外部条件变化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适应性,要求高校教育的主体,按照社会教育改革的方向、国家和社会人才的需求等,及时、主动地对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作出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求。

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到现在,高校音乐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高校音乐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自身的发展也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教育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等因素,使得高校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失。例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速度加快,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向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校需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以更好地适应这些新的环境变化。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为:

1 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够得到保证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实现有个性、有综合素养的人才教育。教育作为根据一定的教育计划,借助各种主客观的教育教学因素,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发展的实践行为。教育实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著名的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是一个多种智能的集合体,但是每个人又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智能有效地组合起来,获得与别人有区别的智能组合。因为学生的气质类型、兴趣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其各自的需要也是有差异的。《中国教育报》登载的对12398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79%的人认为学不到有用的东西,77%的人认为所学与现实脱节,80%的人对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不满意。因为高校音乐教育多年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急需对高校音乐教师进行继续教育。

2 缺乏对教育改革方向和教育创新的把握

随着高校音乐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高校音乐教育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越来越突出。就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在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高校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中,较少对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的趋势进行研究,造成了教师在这音乐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迷茫。

从中小学等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分析得出,高校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部分毕业生,不能够很好地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很多毕业生因为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单一,自身的综合能力较弱,不能够很快地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角色。很多毕业生参加工作以后,发现在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等不能学以致用。以上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培养机制、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导致的。所以,需要我们加强对继续教育和素质教育改革的研究,以更好地提升音乐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

3 单一的专业培养影响学生的社会生存空间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发生变化,高校音乐教师要在深入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条件下,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合力来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由于受到重艺、重技的影响,导致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准,但是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社会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狭小。单一的专业能力也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面临着多重的困境。

三、素质教育视阈下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策略

1 改变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个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现在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彻底摒弃原来以教师为主的教育观念,在课堂中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原来教师自己的课堂转变为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重在如何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在高校的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应以审美作为主要核心,合理地安排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向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合理的音乐学习评价体系在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起着不可忽略的关键作用,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所以,高校音乐教师需要全面地理解素质教育的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的工作得到充分的落实。

2 针对培训对象,设置合理科学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

为了较好地开展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必须设置合理科学的教材内容,体现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内容应以高校教师当前的水平为主要依据,达到增强音乐教师薄弱性的培训目的,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科研能力,帮助他们解决教学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

抓好高校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仅可能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与音乐修养,还可以使他们意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他们树立不断发展自己的理念。高校的音乐教师处于不同的层次,为了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教学内容应该以培训教师的年龄阶段以及教学水平与经验为主要依据,由此体现继续教育工作的差异性与针对性。比如,假设培训教师是比较年轻的音乐教师,他们熟悉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对较少,教学水平相对较差,因此,对他们进行培训时,培训内容的重点应该是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设计,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如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等;假设培训对象是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老教师,由于他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应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使他们了解当前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不是提高课堂设计的能力,提高他们编写音乐教材的能力。高校音乐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当地的民族风俗以及音乐特色,为了适应这一特点,在对高校音乐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提高他们编写音乐乡土教材的能力,而由于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应鼓励经验比较丰富的音乐教师来担当这一重任。

3 采取开放性的培训模式

根据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所有学科都应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继续教育培训的课堂中,仍应调动受培训教师的积极性,但是这一点在培训中往往被忽略。

为了提高音乐教师的培训效果,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应该采取恰当的培训模式,尽可能地使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提高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将受培训的音乐教师处于培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由此调动受培训教师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所以,在具体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应向国外借鉴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方法,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并针对受培训教师的现状,提高培训教育的成效。继续教育课堂中的教师与受培训的音乐教师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只有两者和谐相处,才能建立和谐的培训课堂,才能调动受训教师的学习主动性,才能使所有受培训的音乐教师积极地参与继续教育课堂,通过开放式课堂中的相互交流,与相关问题的讨论,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参与度。比如,在培训课堂中,可以播放音乐教师的教学视频,并将受培训教师分成若干小组,使他们对教学视频中的教学过程进行交流讨论,由此提高他们对新教学理念的理解水平。

4 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水平

现代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教会学生会唱歌就可以,而是重视学生音乐专业素养的养成,使学生在音乐的帮助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以及继续教育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既要教给学生各种音乐专业知识,也要交给学生音乐练习的方法和技巧。从各个角度来实现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音乐教师只有在具备了丰富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够创新教学方法,实现高校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在实施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音乐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按照教学任务的差异性,来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继续教育,要加强对音乐教师审美能力的培养,运用已经掌握的音乐知识,来设计和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下的高校音乐课堂。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地接受和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要借助这一机遇,不断更新高等音乐教育的理念,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水平,为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创新性发展而不断学习。

四、结语

音乐理论培训篇6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师 专业成长 环境创设 主体发挥

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是音乐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中,内在专业素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1]。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程度与水平影响着教师目标、理想的实现。教师专业成长能够让教师体验到职业生活的乐趣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发挥创造性。教师专业成长不仅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实践指导意义,而且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成长。因此,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认为要从环境创设与主体发挥两个方面探析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一、环境创设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需要更完善的成长与发展环境。现今,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被动性的环境,然而教师主动创设环境,并且将主观能动性作用于环境更为重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学校与家庭要给予教师更多成长的空间和可能性,因此从以下几个层面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是这三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建立校本教研中心

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强有力相互作用的育人活动,而音乐教学的改进与提高必须依赖教研,学校必须建立一个校本教研中心来强化教研活动,使得教学的生机活力在教学研究与课堂活动中得到升华。

一个运作良好的校本教研中心必定是在所有教师主动积极参与下的产物。校本教研中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首先要引领学校教师具备参与教研活动的高涨热情和意识;其次要在中心设立很多具体执行部门,比如说后勤部门、宣传部门、联络部门、策划部门、评价部门、执行主席,等等,这样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就建立起来了;最后要赋予每一个部门以具体的职责,制定每个时间段的工作计划和任务指标,安排人员上岗到位,并且采取赏罚制度激励这一个组织的良好绩效。当然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校内外可调动资源、师资素养等建立这样一个个性化的组织,使得学校的校本科研中心成为教师们课堂外又一个活跃场所。

(二)改善在职教师培训环境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需求量逐渐扩大,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师资培训是新课程实行的重要环节,而在职进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如今,全国的在职教师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是真正能够经得起教育部门检测得以过关的机构却少之又少,最主要的是在职教师培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跟不上,在职教师通常是抱着完成学校硬性规定的任务心态,所以教师培训环境亟待完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培训目标人性化。

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最本质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扩充人的价值[2]。基于当代教育人本位的理念,在职教师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教师培训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历与教学能力的层面上。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的组织机构要契合小学音乐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素养,针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了解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可行的长远目标。只有社会要求和人本发展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培训内容多样化。

如今的在职培训一般都是对入职前师范生教育的补充和辅助,其实我们应该创新培训理念,将新的方法、理念、技能、技术的培训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小学音乐教师尤其要增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外语学习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这样的培训下,在职音乐教师能够在术业专攻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学科专业也会大幅度提高。基于人类全面发展的理念,在职教师培训的内容应该更加综合、丰富而多样。

3.培训模式多元化。

小学音乐教师在职培训要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综合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构建多元化培训模式。首先设立以高校为基地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以提高培训质量。开展老教师传、帮、带的模式,还有新教师研修并相互竞争式,建立长期培训与短期集训相结合、校本培训与社会培训一体化、一般学科知识培训和专题研究培训相互补充的方式,等等[3]。总之,要从培训主体、内容、方法、对象等角度开展各种模式的培训。

4.培训师资竞争上岗制。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影响着教师培训的实效。“培训的教师应该是大学教授或者是走在教学前沿的拥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而目前教师培训的多是在师范大学中培训,培训的教师有的只是刚刚毕业的讲师,缺乏对一线教师的了解,不能够从理论中提取和拓展教师真正希望学习的内容”。[4]所以制定相应的应聘制度,主要是采取竞争上岗制度更加有利于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加大教育政策和社会关注力度

一个教育制度或政策的出台虽说不能立即全面铺展并施行开来,但是政策对于一项工作的落实起着引领作用。类似小学音乐教师的不是主要科目的教师,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所以加大教育政策的关注力度,加大社会关注的力度是提高音乐教师知名度和自身素质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社会关注可以从社区教育部门培训开始,可以开展一系列社会教育或文体活动给予音乐教师一个策划、设计与实战艺术才华的舞台,使得更多的音乐教师在社会圈子中有一种职业自豪感和价值认同感。

二、主体发挥

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这两方面。

(一)理论素养层面

1.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自觉意识。

教师自我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主体价值,教师的主动参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成长的自觉意识。小学音乐教师要提高自觉的音乐文化气质和情感气质意识、自觉的理论和实践意识、自觉的服务意识和音乐教育意识。[5]

2.扩充学科专业知识面,渗透多元文化知识。

新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师除了要精通音乐学科专业知识之外,更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做全面发展的当代小学音乐教师。教师平常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同仁交流、名家讲座、参加论坛等来获取各学科的知识;通过跨学科、跨地域交流和学习获取多元文化知识。多元文化知识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素养、缩短教学时间,知识面的扩充可以正向作用于音乐学科专业知识,从而促进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3.获取教育科研理论知识,改进教学方法。

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光有经验层面的实践操作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自主学习、向专家学者请教,或通过在职培训等实现。科学的教育研究理论知识与方法可以促进小学音乐教师研究的规范化,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的科学化,使得教师教学的实践在理论层面上得以抽象并升华。

(二)实践操作层面

1.自主学习与同伴互动相结合。

小学音乐教师的自主学习主要依靠主观能动性的驱使。自主学习包括主动上辅导班、参加自学考试、进行深造、研读专著等。只有充分自主学习,教师的专业智慧、潜能才能被充分挖掘,专业素质才能得到不断提高[6]。然而,在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或者实践操作的同时,不能忽略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同伴互动主要体现在可以互相赛课、参观教学与实习、研讨会、定期汇报,等等。竞争与合作同时存在是最合理的催人奋进的学习。每个小学音乐教师都有自身的兴趣爱好、优点特长,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方法,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切磋比拼、经验分享可以促进小学音乐教师彼此的专业成长。

2.专业规划与专业进修相结合。

每一个教师在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就存在主观或者客观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教师专业成长而言即专业成长规划。首先要确立“以师为本”的教师专业成长目标,这个目标要遵循激励性、科学性和有序性的原则;其次就学校层面而言,必须划分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专业成长队伍,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制定发展目标。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了一个SWOT的自我成长规划分析法[7],此方法具有职业自我反思、检查个人能力、谋求职业发展等作用。我认为有关学校可以酌情改编此规划方法,引领学校音乐学课组做好自我专业成长规划的工作。除了专业规划要科学有序地进行之外,更重要的环节是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思想与行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3.课堂教学与教学反思相结合。

教师是否获得专业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体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他们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自身对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不断反思,即课堂教学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这样更能使教师获得专业上的成长。“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育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知,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8]。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意识和动力的有效手段,可通过学生的作业与测试成绩反馈,也可以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再有是通过教学研讨会等教研活动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归根结底,小学音乐教师在自身专业成长上要及时记录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以资鼓励,而且要深刻反省课堂教学中的败笔之处,更要抓住课堂教学的精彩瞬间[9]。教学与反思相结合,积累经验,促进专业成长。

4.教研活动与专业引领相结合。

在以上实践环节中很多次提到增加科研理论知识、参与教研活动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但仅此做法是不够的,教师专业成长或发展更需要专业引领。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但并不意味着它就局限于本校资源与力量之内,而是要依靠校内外专业引领力量的参与和指导[10]。专业引领其实是为校本教研活动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桥梁,当然专业引领要从制度建设开始探究,其次注意国际、区域间的专业引领交流与学习,聆听骨干教师公开课,听专家型教师的讲座和汇报,还要充分发挥特级教师这一特殊资源,因为他们是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优秀的代表,也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领头羊”,他们对专业学科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科研创新精神;显著的教学风格和非凡的人格魅力[11]。因此,学校要鼓励这一特殊队伍,对教师专业发展梯队的组建和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在专业引领下参加教研活动,更能提高教研质量,促进教学水平提升,促进专业成长。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重视的力度仍然不够,音乐师资队伍建设还不够完善。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教师们要利用有利的资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教育教学信念,用自己的专业智慧在理论、实践上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彩莲.高等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7.

[2]丁锦宏.教育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8.

[3]何数芳.新课程背景下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林区教学,2007,(07):20-21.

[4]张海兰,王欢.新课改教师培训的反思与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115-116.

[5]沈海波.谈音乐教师的四种自觉意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11):124-125.

[6]朱志权.东莞市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7]相佃国.中学化学教师如何进行专业成长规划[J].化学教学,2010,(10):6-8.

[8]朱志权.东莞市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9]陈吉利.课后反思--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J].物理通报,2010,(02):19-20.

[10]李天源.中小学教师专业引领制度建设探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

音乐理论培训篇7

关键词:声乐;自身训练;感觉

0 前言

声乐教学的重要方式一是推广表象的教学理念,也就是对自身技巧的训练,第二则是推广实质的感觉,这将声乐理论完美地融合到歌唱当中,完成学生内心的升华,这也是现有声乐教育的重点目标,更是对于素质培养的必经过程。事实上,一个完全合格的声乐歌唱者不仅要有收控自如的声乐技巧,更应当有表现自身实力水平,宣泄自身情感的声乐“感觉”。这不仅是一种素质的彰显,更是一种对声乐教学方向的鉴定。基于此,笔者根据表象与实质两个问题,结合声乐当中自身受控技巧以及歌唱心里感觉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 声乐教学当中的表象

很多教导者认为声音是天生的,歌者是给有灵性的人的官称,当然在此笔者并不是完全否定这一理论,毕竟声乐的培养基础在于先天的灵性。在此笔者强调的是如何通过后天的培养更加激发声乐艺术中歌者自身的潜力。

现有的声乐教学当中认为声音是主要的,不过细想一下,组成声音最基本的就是词和曲,而这其中必然会包含语言能力、想象力、判断力、表现力以及分析能力,由此可见,歌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仅仅是有好的声音是不够的。从宏观方面来看,声乐是一种集合了多种情感并附加自身技巧的歌唱能力,从微观上看,声乐是一种从声音到技能,从技能到方法,从方法再回归声音的一种三维结合方式,由此可见,对于声乐的训练就必须掌握多种技巧以及能力,不能停留在单一的技巧训练或者单一的声音训练当中,而是要磨炼方法,将整个方法贯穿到对学生自身潜能、音乐素养、整体素质的训练过程当中。当然,声乐教学对于能力的培养也是可以细致划分的,基本上可以分成基础能力培养、高级能力培养、控制能力培养、感受能力培养、智慧能力培养、想象与记忆能力培养等四个方向,其中基础能力培养包括:声音强弱的感觉、声音响亮的感觉、声音长短的感觉、声音高低的感觉等;高级能力包括:音量的感觉、节奏的感觉、声音平衡性的感觉等、音色的感觉等;控制能力包括:音色的控制、音强的控制、音高的控制、对节奏的控制、音量的控制以及“时值”的控制等;感受能力包括:情绪反应、情感表现、审美等;智慧能力包括:反射、天资、联想等;想象与记忆能力培养包括:肌肉运动表象、创造能力等。

综上所述,这些需要培养的能力是音乐教学过程当中专注的表象能力培养,这些能力不仅要有专业的技巧方法训练,同时也结合心灵感受进行独特的方法体会。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声乐教,教导老师在针对学生自身声音训练的同时,应当注意各个方面的培养,这些培养的过程正是声乐教学当中表象的存在。但声乐教学又不仅如此,如果我们以人性化的角度来观察的话,声乐教学的训练何尝不是一种附加于技巧之上的情感呢,我们在情感当中得到思想,将思想付诸技巧之上,如此才能真正地融合表象与实质两个方面。

2 培养歌唱的“感觉”

心理学指出:“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也是人类最初级、最直接的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方法,是人了解和认识事物的开端。它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人们获得感性知识的心理基础,这些感性知识是通往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列宁曾指出:“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可见人的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通过感觉而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离不开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与周围的世界发生自然的、感性的联系,即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来接触和了解世界。根据心理学中感觉的概念,可以把歌唱的感觉理解为:人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声音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也就是说,歌唱的感觉是歌唱发声中的心理活动的开端,是对歌唱发声的初步认识,它是为歌唱发声的高级认识提供必需的信息和材料。声乐学习与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发声的技能、技巧难以用语言来描绘,有时候就算教师说清楚了,学生也很难准确地理解。沈湘教授说:“方法是抽象的,感觉是具体的。学唱,光知道方法,自己做不到,那么方法还是老师的,你还没学到手。只有实实在在找到了具体、正确的感觉,才算把老师的方法学到了手,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可见感觉对于声乐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它在歌唱与发声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声乐学习中的每个环节,很多时候都需要从细致的感觉中去体会,这样就简单、容易得多,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声乐教学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对学生感觉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吸气训练时,老师总是会教给我们各种不同的方法,如“气沉丹田”“吐气”开声等等,但是一旦将其融入日常的训练当中时,总是找不到感觉。其实这个问题如果将表象和实质二者结合来看就比较简单了。首先表象是训练上的功夫,也就是说吸气训练和学者的肺活量有关,我们可以将其归纳到控制能力训练上。如果说到实质当中的感觉,其实学习者多被“气沉丹田”这一词给饶住了,首先笔者先解释什么是“气沉丹田”。这是源于道家术语,在音乐上其实就是“积气而发”,方法很简单,首先练习深呼吸,深吸气,然后慢慢吐气,吐气时注意气息要均匀。然后注意自己的两肋,无论吸气吐气,两肋都要撑开(这个叫作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这样有助于气息的保存,而且在接下来的发声练习中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a,i,u,e,o”是练声的五个基本音,练声时可以把撑开的两肋想象成两个音箱,声音由音箱发出,找到两肋与喉的共鸣,这样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用声,不会给喉和声带造成压力。以气息带动声音,如此就能做到气沉丹田,吐气开声。在了解这一点后,我们突然发现原来所谓的感觉是一种方法上的训练,而训练当中的想象正是帮助我们找到感觉的根本所在。因此,将歌唱训练实质当中的技巧与感觉结合到一起,就是本章所阐述的具体理论了。

3 结束语

本文当中运用声乐教学当中表象和实质两个概念进行了对基础练习以及开声技巧的简要分析。其实作者在此想要表达的是声乐训练过程当中,从气息到音准从音准到节奏的一种表达方式。作为教学者,我们应当了解,声乐除了独特的天赋之外,技巧的训练已经成为声乐成功的必然可能,但是盲目的技巧训练只会抹杀学生的天性以及天赋,所谓的感觉正是融入技巧训练以及感性发挥当中的一种理念,正如前文所言: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只有将形式和感觉具体的融入一起,才能找到对声乐教学最好的阐述

参考文献:

[1] 张放.声乐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刘云松.声乐学习与歌唱心理[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3] 杨溢.声乐教学的心理训练[J].科学之友,2006(03).

[4] 雷红薇.浅谈声乐发声的心理感知问题[J].平原大学学报,2005(08).

音乐理论培训篇8

关键词 高师音乐 必要性 徽格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高师音乐教育是向基础教育输送师资力里的动力源,这里培养的人才将直接活跃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对于微格教学这一教学技能的推行,根源上是从高师音乐教育起步的,如何能使高师音乐教育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积极推动微格教学这一技能,主动引领,是一个事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基音乐教育成效高低的重要问题。

1微格教学的概述

微格教学的英文为Miomteaching,在我国被译为微观教学或微型教学等,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的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成为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2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微格教学的必要性

基于对基础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我们必须将现代化的音乐教师技能列入教学的重要位置,强调微格教学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必要性。一方面是强调学生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便是计算机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尽早掌握现代化教育的技术和手段。师范类音乐院校是培养基层音乐教师的摇篮,应该把微格教学的技能高低作为衡量一位音乐师范生是否能胜任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标准。

3如何在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微格教学

(1)微格教学应该与高师的音乐教育体制相吻合,教育队伍也要不断提高水平。从长远来看,音乐师范教育走向开放,是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加入WTO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使师范类音乐院校暴露在日益广泛的竞争对手面前,从而迫使高师音乐院校加大改革和教育力度,加快创新步伐,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进而争取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微格教学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一项必要的技能培训,也应该与高师音乐教育体制相统一。

(2)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实施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电教媒体、系统训练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者教学技能的培训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在我国一些高师院校所采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音乐学科而言,应在本学科教学大纲的指引下,各种技能分别进行微格训练,组织音乐师范学生进行教材分析、书写教案、多次试讲、录像、反馈等。微格课堂改变了传统授课方式,而是师生互动的共同体,探究性、研究性以及热点、疑点阅题被拿到微格课堂上,充分展示了教者的演示技能、组织技能、变化技能等综合创新能力。

(3)音乐微格教学应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不能律于形式。加强音乐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是音乐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结合音乐基础教育实际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举措。高师音乐教育应与基础音乐教育实际密切联系,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确定自己的授课题目。做到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真切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中小学由过去师范音乐教育被动实习场所转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者,音乐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而且高师音乐院校能够及时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实际情况并反馈到今后的教学中,通过实际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使未来的音乐教师质量得到保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基础音乐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从而通过微格教学实践以点影响到面增强音乐教学的直观性,加深认知能力。

(4)微格教学与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密切相关。首先要注重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须建立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微格教学技能的培训与新型音乐教学模式步调一致,才能使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更好地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

上一篇: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下一篇:医院环保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