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15:43:25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一、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我国的独立音乐学院数量相对较少,九大音乐学院主要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这些学院所在地域几乎代表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根据他们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或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独立音乐学院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采用学院教务处和教学系二级管理模式。独立音乐学院在对待教务处和教学系分工时,责任非常明确:前者(教务处)“负责制订全院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规定,统筹协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情况并进行质量评价”;后者(各教学系系)“根据培养方案及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制定本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细则》,并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具体工作”。也就是说,教务处主要负责在于监督和协调,教学系则享有相对独立的实施和操作权限。

(二)学院教务处直接规定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有效地类型。独立音乐学院由于专精于本专业,因此采用由学院直接规定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学生的毕业论文类型。例如,中国音乐学院明确规定:“(一)音乐学专业包括论文等;(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包括作品和论文等;(三)音乐表演专业包括毕业音乐会及其设计报告。”

(三)工作程序明确具体。独立音乐学院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程序上非常严格,在时间安排上它们一般都精确到周,对每周应该完成的工作进行了细化,还指定了主要责任人和负责单位(科室)。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论文的开题工作是作为本科论文写作的最重要环节进行。

(四)注意学院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四川音乐学院等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都明文规定:“毕业论文(设计)和知识产权归学院所有,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不得将论文(设计)涉及的技术内容向外扩散,也不得将论文(设计)寄出发表。毕业论文(设计)结束后,所有的论文(设计)资料,应交回系(院)作为教学资料保存,学生不得自行带走”。

二、独立艺术学院中音乐院(系)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在我国独立的艺术学院中一般都设有音乐院(系),它们相较于纯专业院校(独立音乐学院)在本科毕业管理上有注意兼顾艺术学科的总体特点。

(一)二级管理和三级管理并存。这些艺术学院里的音乐院系在各方面努力向独立音乐学院学习和靠拢,但模仿独立音乐学院的管理模式同时又有创新,表现为以二级管理模式为主有意识延伸第三级管理机构。例如南京艺术学院在管理上采用二级管理模式,但是《南京艺术学院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创作(设计、演出)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学院教务处和教学单位的职责的同时还明确规定了本科论文管理过程中“教学秘书日常教务工作”。而《吉林艺术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撰写及评审管理细则》和《吉林艺术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补充管理规定》则规定该学院执行三级管理模式,在学院和分院之下,指定系(实验室)作为最基础的管理和负责单位。

(二)二级院系决定对论文(设计)类型。由于艺术学院的相对综合性,下设二级学院的艺术特色区别较大,艺术学院的教务处往往不指定各专业的论文(设计)类型,而是由二级学院作为本科论文(设计)的主要制定单位。这是与独立音乐学院在二级管理模式上的最大区别。也就是说,在艺术学院的管理模式中,后者(二级学院)工作的具体性上更加拥有自主性,而前者(学院教务处)的监督和协调作用相对边缘化。

(三)工作程序相对明确。艺术学院中的音乐院系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程序上相对严格,在时间安排上参考时限相对宽松,但对每阶段应该完成的工作任然有明确的分工和进度要求,也指定了主要责任人和负责单位(科室)。但是本科论文的开题工作有的学院没有象独立音乐学院那样重视并专门安排,而是有二级学院自行安排处理。

(四)在知识产权方面,要求相对宽松并且非常注意学生论文(设计)的宣传。可能是艺术学院中音乐院系办学的目标更注重音乐表演,它们对学生作品的知识版权问题并没有过多明确的要求,也更注重这些作品的宣传和推介。吉林艺术学院规定:学生必须上交毕业论文复印件,毕业创作(设计、演出)文字说明材料两份,一份送教务处,一份由所在教学单位存档,其中被选为“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毕业创作”、“优秀毕业演出者”还需另交一份给校档案室归档。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各部门要积极向有关专业刊物推荐发表;特别优秀的创作(设计、演出)作品也要积极向外界宣传、推广。

三、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自21世纪初本科扩招以来,各种综合类高校纷纷建立了音乐院系,由于这类音乐院系办学时间短,教学、教辅和管理都不到位,因此在制定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管理体系和制度时表现为两个极端的特点。

(一)特点一——盲目模仿,死搬硬套。这类综合性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有的大兴拿来主义,把独立音乐学院或者独立艺术学院的管理模式照搬或者简单删减之后使用,这种现象在刚升格为本科的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最为普遍。笔者走访了西南部分高校,了解了他们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办法和规定的来源,发现它们大部分都抄袭、模仿或借鉴周边独立音乐学院或者独立艺术学院中的音乐院系的成熟做法。例如,四川部分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的毕业管理办法和规定都以四川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为范本;云南的则以云南艺术学院的为基础。这些模仿专业音乐院校的现象,在有的高校是经过了再加工已逐渐显示出本学院的某些特色;有的高校则几乎没有什么改进,照搬痕迹极为明显。笔者收集到某新办高校的本科论文管理文件的电子版,点击它的属性,在该文档的属性摘要里赫然显示着东南某高校教务处的信息。由此可见,综合类高校特别是新办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的本科毕业管理的盲目和缺乏思考。

(二)特点二——沿袭旧制,不加变通。在综合类高校中,有一些学校具有相对悠久的大学办学经历,积累了很好的本科论文管理传统,但是这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或者其艺术学院中的音乐系尚处于刚起步阶段,于是就出现了该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沿袭该校既有的本科论文管理体系的现象。由于这类高校原来可能是致力于理科、农业、科技等专业领域,在音乐学科并没能积累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而这些高校又不屑抄袭照搬其他学校的本科毕业管理模式,因此,此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执行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并不完全适用的体系。笔者在此类高校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这类高校的音乐院系自建院以来从没有专门进行过本专业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的探究,完全依照该高校原有的毕业管理办法和制度进行管理。

综合类高校中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体系在制定方面具有以上两个共性特点之外,它们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有一个相对显著的特色——管理权和责任下放。例如《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修订)》第三章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第三条规定:“学院(系)是毕业论文工作组织和实施的主体,提倡各学院(系)分专业成立由系主任牵头的毕业论文课程组,开展毕业论文教学工作。毕业论文课程组主要负责提出本专业毕业论文课程的基本要求,落实毕业论文课程计划,指导教师的配备,毕业论文题目筛选,毕业论文指导,评阅,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质量分析,推荐优秀论文等具体工作。”

综合分析了以上四类不同类型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可以发现这些类型的本科管理体系实际上可以根据高校性质归结为两大类,一是以独立音乐学院或者独立艺术学院为代表的高校中的音乐院系中实施的体系,二是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执行的模式。这两种体系,前者更注重在音乐专业方面的指导和监控,对音乐院系的论文类型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后者则更加注重专业的独立性,强调其音乐院系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这两种模式虽然各有侧重,但是,相比较而言综合类高校尤其是新建综合类高校中音乐院系本身建设不健全,在学校本科毕业管理权力下放过程中可能会使其本科论文管理陷入盲目模仿、生硬照搬等不良状况中。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声乐演唱;本科毕业论文;管理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毕业论文管理方面,针对当前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管理和论文管控等方面的改革工作,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是各大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或专业理论知识的方法之一。

一、音乐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体系

(一)组织管理环节

1. 管理方式及内容

按照我国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管理的具体流程,在毕业论文的设计和指导方面,主要以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共同组建起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主要负责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或设计的确定、分派指导教师、对导师指导过程的监控、对论文答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论文或设计质量的评估及对答辩后的理论论文及设计类论文的存档等。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需要从领导小组组建开始,贯穿整个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和答辩完成之后的存档等环节中。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按照各校具体形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如分级管理负责制,主要以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为基础,在教务处的统一筹划和安排下,由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毕业院系、指导教师、教研室等构成整个毕业论文管理体系,从各自的职业范畴来对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的管理进行责任的划分。

2. 管理的弊端

分级管理负责制尽管条理明晰,对毕业论文管理涉及的各个负责部门的工作进行划分,以确保论文管理的各一个环节可以按照相关规定顺利开展,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而导致失败或出现信息传递的失效等问题。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管理涉及教务处、教研室、各个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指导老师等多个方面,难免因为交叉管理和层级检测而出现制约论文管理规范性等的问题。

此外,由于各类高等院校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践检验和调研单位的参与,如某学生的论文内容主要就某公司所筹办的音乐会的流程和管理等进行研究,在检验和监控论文质量时,指导老师、院方无法就该名学生是否深入实践进行调研而进行检测。此外,针对专业技巧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借助案例来检验,但是学校和公司之间缺乏合作,无法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或实验的机会。因此,在此方面当前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的命题研究方面很容易趋向毕业论文的设计而轻视理论性论文的现象。

(二)管理程序环节

我国各类音乐高等院校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时,最容易出现管理问题的环节主要在管理程序的实施过程中。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需要覆盖到从选题到论文的写作,再到答辩和论文总结报送等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的全过程。按照不同的程序需要,目前每个环节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选题环节的管理

对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环节的管理主要集中在选题时间、选题方式、选题的具体要求等方面。具体到时间的安排问题上,一般音乐类高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定在第八学期,选题需要定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具体的选题时间需要按照各个学校和院系的具体安排来执行。在选题方式上,当前我国高校基本设定为学生自拟或院校代为拟题两种形式。在具体选题方面,学生必须按照自身的专业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来确定选题,题目同时要提交指导教师审核。如果音乐类高校实施由学校代为拟题方式,则需要选择富有教研经验的专业教师来拟定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并提交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来审核,审核后提报到教务处做题目备案。在拟题过程中,必须要保障题目的设定数目多于现有的毕业生数目,避免出现学生的擅长领域与选题不相符,无法顺利选题的问题。在毕业论文的选题设计方面,以学生本科期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创作激情为理念,从助力学生综合使用知识的角度来设计选题。

2. 写作环节的管理

对于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针对此类学生所选定设计的内容和在内容中对专业技巧的运用,校方必须明确毕业设计的流程和要求,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两方面按照格式和内容分别列出明确的要求并将此信息传达到学生个人。格式要求由于涉及写作的规范性,因此必须统一,而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则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原则的基本规定。

3. 答辩和总结环节的管理

答辩环节在开题环节之前按职责分配到音乐学院的各院系,在具体的执行中同样由各个院系按照学校规定的章程和时间来组织和实施。音乐学院的各院系的具体答辩流程、规定、审核的方式及总结提报要有差异性,在对答辩和总结两个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对答辩的时间、组织方式、答辩的程序、论文成绩的审定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答辩结束后,学生的论文需要报送到各个院系的论文管理小组备案,对论文的归档进行保存,就论文的工作总结报告等方面进行存储并按照成绩进行汇总。

4.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时间通常集中在第八学期,而此学期一般是就业高峰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同样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方面,尽管目前采用学生自主拟题和学校代为拟题两种方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与企业之间合作的脱节,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具体论证中,只能从理论角度进行论证或设计,实用性并不高。在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认证方面,目前仅限于对本校的教师进行职称梳理,校企共建中的企业指导教师无法被纳入到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中来,论文设计和管理均具有局限性,尤其是校企共拟选题的设想显然缺乏落实的土壤。

(三)监管程序环节

监管环节在不同的学校落实的方式不同,主要借助监督工作来开展,具体包括学校的自检、毕业论文撰写的中期抽查、毕业论文撰写完成之后的抽查、对毕业论文导师的抽查等。其中,学院的自查需要将抽查到的结果提送相关部门,中期检查则主要针对论文的进展和撰写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进行检测。对于答辩前毕业论文的检测主要在于对毕业论文的重复率、抄袭、拼接等方面进行抽查和检测。前三个环节比较容易实现,第四个环节,即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情况的检测,由于受到各类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很难进行有效的把控。

二、音乐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体制改革

(一)明确管理意义,明晰管理方向

针对我国当前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阶段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对其进行整改就务必从源头出发,如明确管理体系构建的价值和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本身,而在于如何以毕业论文为基础,对本科毕业生的知识架构、专业理念、专业技术、艺术素养及综合表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和指导,力争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找出学生目前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争取在就业之前加以完善。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评的最为直接的标准和评估要素,同样也反映着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等。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和设计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独立二级指标,应体现在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里,按照具体的要求来执行考评标准。

(二)确定工作目标,提高质量意识

论文质量是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之一,同样也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因此在对论文管理的过程中,务必按照每一个阶层的要求开展工作。在明确工作目标方面,注重管理和组织是首要任务;在监控教师和学生就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方面,需要在思想动员的同时,强化绩效考评政策,强调各个环节中管理的质量要求和行为规范要求,尤其在选题把关、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核、训练指导、中期检查、审阅和评阅、答辩及最终成绩的考核和评定等方面,均需要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质量意识的前提是构建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先进的管理理念、认真负责的管理精神和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等,力求在增加执行力度的同时,为论文质量的把控提供基本保障。

(三)建立校企共评机制,灵活运用考评标准

在一些音乐类高校,校企合作作为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方法之一,应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引入企业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如何筹划音乐会等方面所提供的经验课堂教学指导,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企业的指导人员也可以作为学生论文或者设计里,实践方面的指导老师。此种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在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设计时,融入更多的创意,在拓展他们思维空间的同时,也有利于就业后视角的开拓和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的熟练操作能力。灵活运用考评制度,将原本的传统考核和考评制度及规范延伸到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评中来,将实践作为评分标准之一,转移到企业的考评和管理中来,可以更有利于减少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

参考文献:

[1]刘平,周琪.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0).

[2]黄灿.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2012(04).

[3]胡廉民,李英.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研究[J].内江科技,2012(11).

[4]贝金,王春雨.基于PDCA循环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1(12).

[5]静文佳.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学分析及改革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04).

[6]朱建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5).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尽管川音音乐学系于1994年3月8日才正式成立,但其音乐学专业教育却发端于1986年9月。那时,学校为了音乐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受武汉音乐学院已开办了音乐学专业的启发,在时任院长李忠勇教授的极力主张下,便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开办了本专业,并从198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学生。当时由作曲系临时代管,待1994年川音正式成立音乐学系后,所有学生才归人音乐学系管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本系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正式对外招收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三个硕士研究生方向。

至今,川音音乐学系开办的音乐学专业已有近三十年历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由最初仅有一个音乐学本科专业、三个硕士研究方向、八九位教师,发展到现今已拥有三个本科专业(音乐学理论、音乐治疗、音乐新闻与评论)、四个硕士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学)、二十余位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并且,由原来每年仅招收一两名本科生,发展到现今每年可以招收本科生四五十人、研究生数人的办学规模。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我围音乐学专业教育在地方音乐院校中的发展。

本人作为川音音乐学系的一位建设者、在任系主任、专业教师,可以说自始至终见证了它的成长。为了让读者了解川音音乐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笔者从以下方面做一介绍,以供大家审视四川音乐学院开办音乐学专业的办学理念与思路,从中可以总结其得与失。

一、调整音乐学专业的学制

2006年以前,川音音乐学系的音乐学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一直是采用“本五研二学制”模式办学。但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其中明显存在下列缺陷:

对于五年制本科而言,其学习时间过长,大部分学生在时间把握上缺乏紧迫感,学习上存在懒惰的心理。学生五年中用三年时间上专业基础课(集体课),两年用于上专业课(个别课)。每到四五年级阶段,随着专业基础课程逐渐减少,学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这种安排,由于已学了三年,如果再用两年从事专业学习、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往往不能有效利用好这两年的时间。不少学生便以回家参加调研或社会实践为由,将本该在一年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毕业论文一拖再拖,直到临近毕业前才交初稿,不仅大大浪费了有效的学习时间,而且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许多学校开始创办音乐专业,加之学校内部也新增了一些可供考生选报的其他四年制专业,从客观上造成了五年制音乐学专业与这些四年制专业在学制方面的竞争压力。因为,在社会上一向把音乐学视为理论性强,考试内容与程序又比较复杂且难考的专业,不少考生望而生畏。特别是一部分家长将孩子考入艺术大学作为获取大学文凭的一种选择,看到音乐院校中的绝大多数专业通过四年学习便能得到一纸大学文凭,而让人感到深奥的音乐学专业却要花费五年时间才能毕业――从获取文凭的角度,他们不得不计算学习成本。因此,不少原本打算报考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就分流去投考了其他专业,致使川音在前些年的音乐学专业招生方面出现了生源危机,一度被人们视为“冷门”专业。出现这样的状况,不仅不利于音乐学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造成了音乐学专业教师的资源浪费,师生比例失调。

对于两年制研究生而言,在办学过程中发现,从我系本科直接考研的人数很少,反而多数考生源自校内外毕业的其他专业。究其原因,大部分本系学生由于此前已学了五年时间,客观上已养成拖沓、散漫的学习习惯,产生了厌学情绪,再无报考研究生的学习动力。加之,音乐学专业平日又缺少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没有更多机会“出彩”,与其报考研究生,还不如尽快找个工作安顿下来更实际。至于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中,由于多数来自其他专业,大多缺乏音乐学专业基础知识系统训练。面对这样的学生,仅用两年完成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并达到毕业要求,培养时间显然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修正了培养目标。对本科生而言,主要培养他们在毕业以后,具备能初步从事音乐学专业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对研究生而言,主要培养他们在毕业以后,具备能独立从事音乐学专业教学、科研、管理的能力。于是,我们从2006年开始,便对音乐学专业的学制进行了改革,将其中本科由原来的五年制调整为四年制,将硕士研究生由原来的两年制调整为三年制。其目的是,一方面把本科阶段视为普及教育,通才培养,主要将他们培养成能在中小学中担任音乐课师资,在音乐、文化事业等单位中从事音乐文化市场的组织管理与指导工作的干部。让他们能在四年学制中,在更为集中的时间内达到学习目的,完成学业。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费开支,缩短学习周期,让学生们的学习精力更加集中,同时也让一部分还想继续在音乐学领域中有所为的同学,通过报考研究生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本四研三”是我们在2006年以后一直采用的学制。

二、拓展音乐学专业的学科

与国内其他兄弟院校一样,我们也时常思考音乐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力图在未来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因地制宜地办出自己的特色。从2004年起,为适应国内教育形势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原有本科专业方向基础上,又相继开办了音乐治疗、音乐新闻与评论专业,成为继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之后,国内第三家开办音乐治疗专业、第一家开办音乐新闻与评论专业的教学单位。

开办上述专业,无非是想顺应社会需要、加强学科建设、拓展专业、彰显办学特色。因而,本系的音乐治疗,正是我系在分析了当时社会需求,在学习借鉴了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办学经验基础上开办的新专业。为了办好此专业,我们不仅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还及时派青年教师到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参加进修和培训,并从中央音乐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引进音乐治疗和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师资。除为该专业制订了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外,还专门针对其培养目标,制订了音乐治疗学概论、音乐治疗临床应用、儿童孤独症/智障症的音乐治疗、音乐治疗评估方法、音乐治疗方法与技术、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发展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能等十余门专业核心课。经过十年的建设,该专业现已毕业学生共七届。据不完全统计,在现有毕业生中,不少已在国内心理治疗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精神病院、早教中心以及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部门任职。

本系的音乐新闻与评论专业,是笔者受国内一些高校开设体育新闻专业的启发,于2006年9月在川音音乐学系倡导开办的。除有一年因其他原因停招外,现已招生八届。开办这一专业,其目的主要想为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单位培养音乐节目主持、音乐新闻与评论、音乐编辑与策划的传媒工作者。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同样为其制订了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并分别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和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引进传播学和音乐编辑学专业师资。除制订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外,另也专门制订了适合该专业学习的音乐批评学导论、音乐文论写作基础、音乐编辑基础、传播学理论与媒体应用、新闻理论与实践、音乐评论文献导读、文化市场营销与策划等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经过近十年的建设,该专业方向现已毕业本科学生五届,他们多数在传媒机构及学校任职。

三、创设音乐学专业的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川音音乐学系重视借鉴外校办学经验,为了开办好音乐学业,笔者曾与首任系主任颜曼秋教授丁建系之初到上海、武汉考察,后来又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经过最近二十年的反复修订,我们不仅为本专业制订了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除开设有与全国各兄弟院校相同或相似的音乐学导论、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世界民族音乐、音乐学文献导读、毕业论文(主科)专业核心课外,同时还创设了一部分与其他院校不同但确实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其中,最重要的一门便是笔者从2004年起创设的供全系三个专业学生学习的音乐文论写作基础。

关于开设此课程的目的,笔者曾以专文就其必要性、思路、可行性三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我主张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从它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循序渐进性、训练方式的可操作性等原则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文体中较常见并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音乐日记、音乐消息、音乐散文、音乐通讯、音乐专访、音乐大事记、音乐读书笔记、音乐札记、音乐计划、音乐总结、音乐课程教学大纲、音乐课程教案、音乐调查报告、音乐评论、音乐杂文、音乐论文开题报告、音乐论文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并结合日常作业检查、课堂作业批改、习作评讲、例文赏析、采访调查、教学实习、课后练习等项目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并认为,该课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音乐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笔头工夫,为他们将来从事音乐教学、管理、宣传、策划和研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音乐文论写作基础。为此,笔者还专门带领本系部分教师向四川省教育厅主管部门申请了课题,并于2009年12月获批四川省2009―2012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注重专业特色,强化写作实践――关于在音乐艺术院校开设(音乐文论写作基础)课的探索”(项目编号P0941200),还初步编写了一部《音乐文论写作基础》教材,正在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再联系出版。

除该课程外,我们还为音乐新闻与评论专业学生创设了音乐评论文献导读、传播学理论与媒体应用、新闻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力图在川音音乐学系建立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各专业课程体系,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四、提升音乐学专业的内涵

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提升内涵发展必然成为一所地方音乐院校开办音乐学专业的头等大事。为了提升本专业的内涵发展,最近十余年来,我们尽可能做了下列工作:

(一)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的需要,以及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尽量避免“近亲繁殖”。建系以来,我们先后从本校和外校的武汉音乐学院、厦门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的音乐学专业,以及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等院校的医学心理学、传播学专业中,选留和引进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共十余人充实到本系教师队伍中,让他们在音乐学各领域中发挥其长。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一部分青年教师跨校报考博士研究生来提升学历,为将来顺利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奠定基础。迄今为止,本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3人,并正在接纳新的博士人才。

(二)认真强化教学管理工作

针对本系音乐学理论本科所采取的四年制培养模式,我们在教学进程计划上,前两年按通学模式培养,学生不分专业或研究方向,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学习为主,后两年则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学习为主。在专业导师的选择上,学生可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学或其他领域,自主选择指导老师,经同意后方可进入专业学习,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最近两年来我们还特别制订了《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毕业论文)(主科)教学大纲实施方案》,规定凡进入专业学习阶段的本科学生,在第三学年必须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不少于三千字的学期论文和学年论文。在第四学年,本系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均须提交本研究领域毕业论文或毕业实验报告一项,字数不少于六千字。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均由各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集体评分;再按优秀(90―95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五个等级对学生作业进行评比。

同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还专门制订了《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三)定期邀请专家举办讲座

举办学术讲座,是开阔师生学术视野、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了活跃校园的学术气氛,本系自成立以来,先后邀请到中国音乐史专家汪毓和、梁茂春、王子初、秦序、戴嘉枋、周畅、赵维平、宫宏宇等,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学专家冯光钰、陈自明、毛继增、赵佳梓、杜亚雄、刘正维、张兴荣、蒲亨强、蔡际洲、周耘、刘桂腾、约瑟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音乐系教授、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传统多声音乐研究中心的主任)等,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专家于润洋、沈璇、杨燕迪、罗伯特・温特(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音乐系教授)等,音乐评论家赵世民、陈志音等,音乐治疗、心理学专家杰比切斯基(英国心理学博士,享誉世界的心理学、哲学、宗教学集成大师)、阿梅利亚・奥尔德菲尔(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教授)等到川音举办学术讲座,让本系师生从中了解到了众多前沿学术信息。

(四)努力营造学生“出彩”平台

众所周知,音乐学专业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也是一个需要甘于寂寞、能坐冷板凳的专业。如何能让学生爱上这一专业,让其享受到通过努力学习便可以获得成果,尝到钻研理论带来的乐趣,我们也努力营造学生“出彩”的平台。2004年至今的十年间,我系先后独立或联合举办过两届“悠扬杯”学生音乐书评征文比赛、三届“忠勇奖”优秀学生评奖、首届“音乐学杯”音乐评论征文比赛活动。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举办的与专业相关的各类赛事,如由《音乐研究》编辑部主办的多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活动,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理论研究会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戏曲音乐论著、论文评奖活动,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音乐研究》编辑部举办的第六届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等。这样,不仅营造了校园勤于读书、积极关注音乐理论以及社会音乐生活的良好学术氛围,而且使得不少同学在上述活动中取得了各种奖项,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此外,为了提升音乐学专业的内涵发展,我系还与校外的四川省音乐家协会、成都市救助站流浪儿童收容中心、成都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及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等单位合作,分别建立了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乐苑》杂志社记者站、音乐治疗实习基地、福宝民间音乐研究基地等,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各种学习环境中增长才干,取得进步。

结语

在“抓内涵、谋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川音音乐学系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和办学经验,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内许多兄弟音乐艺术院校相比,限于办学历史、办学环境、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自身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1.在本科生教育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管力度,让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探索音乐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服务。

2.在研究生教育上,我们还需要在学科建设上进一步拓展,在开办好音乐治疗、音乐新闻与评论本科专业层次基础上,逐渐向研究生层次延伸;在课程建设上,虚心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有益经验,制订更加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将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心。

3.限于地方音乐院校过去在学科建设上观念落后,申报工作抓得不紧,对高学历师资培训重视不够,尽管现今学校已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招收“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博士研究生,并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但与国内部分音乐院校相比,我们至今还没有音乐学专业的博士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

4.由于地缘关系和学校环境等因素,我们与国际音乐院校还缺乏更多交流,国际视野还非常缺乏。另外,在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方面也缺乏更多主动性,还需要进一步改变观念,调整思路,不断加强此方面的工作。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办好音乐学专业呢?笔者认为,有下列两点需要思考:

其一,在办学思路上,应树立“大音乐学观”的思想,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既要在音乐学专业范畴内办好一批应用面较广、社会需求量较大的音乐学理论、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早期多数院校称“民族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学、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教育、音乐艺术管理、音乐治疗、音乐编辑、音乐传播、音乐科技、音乐新闻与评论等专业或研究方向,也要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办好一部分应用面相对较窄、社会需求量较少但属于高端学科、或不可缺的某一研究领域,如音乐美学、音乐考古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声学、音乐文献学等。发挥“两手抓”的精神,既要重视传统学科,也要不断拓展新兴学科;既要重视基础学科,也要发展应用学科。不能把音乐学专业仅办成只供少数人孤芳自赏、过于冷门的专业。

其二,在生源数量上,应保持生态平衡。既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办学条件去无限制扩招,也不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少招;既要考虑社会需求,也要着眼学科的未来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在诸多高校开办有音乐学专业的情况下,大家正在面临研究课题愈来愈窄、学问愈来愈难做、就业形势愈来愈紧张的严酷现实,倘若不去抓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就会步入制约发展的瓶颈,极不利于音乐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1.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实践构架中央音乐学院的艺术实践分为校内的星期音乐会和校外的各类实践活动,其中星期音乐会近年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观众太少,上台的学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为此,中央音乐学院已经在北京一些高校、社团、外资公司,以及大连、青岛、青海、福建、山东等地建立了艺术实践基地,尤其最近又与深圳音乐厅携手建设实践基地,以长期合作的模式,为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秉承音乐服务于社会的宗旨,搭建艺术表演平台。2012年起,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市选择了100所中学,与之签约合作并建立学院艺术实践基地,为北京几万名中学生送去高雅音乐。同时,又选取一些重点中学开展合作,建立学院的生源基地,既为在校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和舞台,也可以吸收重点中学具有音乐追求和理想的优秀生源来学院就读。

2.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实践构架上海音乐学院建立了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实践基地,自2006年建立以来,始终把发现、培养、使用、留住尖端和紧缺音乐人才置于工作首位。即上海音乐学院筛选出具有潜质的拔尖音乐人才,并输送至基地进行重点培养和艺术实践。大剧院中心则将人才需求情况及时提供、反映至学院,打通双方合作培养拔尖音乐人才的供需渠道,体现了文教结合的优势。实践基地分别由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民乐团、上海歌剧院以及上海芭蕾舞团组成。涉及西方管弦乐器演奏、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作曲、音乐学、音乐工程、指挥、艺术管理等专业。自建立以来,为更有效、有序、有利地开展工作,尝试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机制。如建立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实践基地工作委员会,在明确分工及工作范畴的同时,确定通过每年两次的常规工作推进会议,就合作项目的开展及合作流程进行及时沟通,对每学期开展的合作项目其时间节点、程序、细节等进行条理化要求,使文教结合工作上到新水平,在深入了解和研究艺术教育规律与市场演出规律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和总结出实践基地自身的运行规律。

3.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构架中国音乐学院实践基地建设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基本原则,与兰州14中牵手构建西北地区首家中学生音乐教学实践与生源基地。目前又与青岛市第39中(中国海洋大学附中)、长沙市等合作建立教学基地和生源基地。院系在与校外基地的合作过程中,注重发挥学院人才、科研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基地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基地依托单位与院系合作的积极性,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双方受益,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所必需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教学管理经验的兼职指导老师,保证了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4.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实践构架南京艺术学院以艺术实践季的形式开展艺术实践活动。(1)社团活动,指团委、各院(系)或其他单位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每位本科生在读期间至少要参加一个社团。(2)社会实践,指由学校组织或个人自行联系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各种学校及社会公益活动。(3)艺术实践,指由学校组织或个人自行参加的与专业学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写生采风、展览演出、专业比赛、学术研讨、市场调研、组织策划、就业实习等艺术实践活动。以上有代表性的音乐艺术院校实践平台构建的调研结果充分表明:(1)在新形势下,音乐艺术院校进一步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发挥社会联动机制,挖掘各种内外资源,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构建层次化与模块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这是培养具有特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音乐艺术人才的基础保障。(2)通过对这些院校平台构建的途径、方法、手段、效果进行比对分析,说明实践平台建设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教学机制管理制度必须要完善,使基地建设有章可循。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明确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进程,制定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并严格按计划有效实施。(3)实践基地建设要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专人负责,设立专用资金,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并及时检查、评估和总结表彰,不断提高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依据社会需求构建社会场所艺术实践平台

音乐院校的艺术实践平台离不开社会场所这个大舞台,如今不断深入发展的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科技和信息,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艺术审美、文化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在社会舞台的实践中,必须依据社会场所对艺术实践的需求,建立与社会相适应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为了更好地掌握天津艺术实践场所的需求现状,广泛收集社会人群对天津音乐文化、舞台实践的需求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估,为教学实践提供社会导向依据,从实践内容、方式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社会舞台,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对天津市文化中心、天津音乐厅、西岸艺术馆等艺术演出场所;华夏未来、少年宫等青少年艺术交流场所进行了问卷形式的深入调研,掌握了部分社会人群对舞台实践形式与内容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1.市场需求调查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定期观看音乐会的占10%,不定期观看音乐会的占35%,偶尔观看音乐会的占40%,认为音乐会与自身生活无关的占15%。数据充分说明音乐文化现已渗透到天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提高生活品位和文化修养的一个途径,也是音乐艺术院校学生舞台实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助推力。

2.观众群体调查在观看音乐会的人群中,35岁以下的占25%,36至50岁的占55%,50岁以上的占20%。该数据说明中青年人群为观看舞台实践活动的主体,对年轻一代的带动作用和对老年群体的影响作用将直接推动天津舞台实践的积极发展,使天津音乐文化市场的繁荣具备强大的后劲。

3.实践曲目调查在观看音乐会的人群中,偏爱通俗名曲的占65%,热衷于某位作曲家作品的占25%,曲目风格不限的占15%。该数据说明喜闻乐见的名曲易于大众接受,具备独特音乐审美情趣的群体为少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舞台实践中要实现高尖端乐曲及大众乐曲演奏学习兼具。

4.实践形式调查在观看音乐会的人群中,喜爱乐队形式的占48%,偏爱独奏形式如钢琴独奏等形式的占40%,热衷于室内乐组合形式的占12%。该数据说明演奏形式的多样性是丰富舞台实践的着眼点。学生应在练习本专业的同时,加强重奏、合奏、室内乐等形式的学习与实践,从多方面提升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对于群众关注西洋乐、民乐、美声、民声的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分析。大多数接受调查的群体没有固定的倾向,但由于民族题材的作品、表演形式较国外作品还不够丰富,限制了舞台实践群体的曲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对民族题材舞台实践的关注。因此,舞台实践不仅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手段,也是扩大音乐文化艺术在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曲目的学习方面应中、西方兼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掘民族题材的作品,使学生立足民族文化,中西结合发展。

三、构建三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平台

实践教学是音乐艺术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天津音乐学院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实践教学的培养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体制,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指导实践,实践促进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有效构建实践教学育人平台。天津音乐学院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主要分为三个层面:(1)在每学年暑期学院统一组织的为期近一个月的艺术实践活动,称为“艺术实践月”。这期间,在院领导的统领下,在教务处的统筹安排下,全院自上而下全员参与,各系在专业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备有序地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并有要求、有检查、有总结、有评估。这种全院范围的统筹安排可有效地激发全校师生的热情,确保艺术实践的实施,促进实践教学。自2006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每年有3000多人次参加实践月期间的艺术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2)各系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演出实践活动。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建立多层面的大学生实践机制,如“星期音乐会”等在学院音乐厅、演奏厅举行,面向社会免费开放。(3)组织和策划好校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省市级以上专业比赛、演出以及社会公益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四、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近年来,天津音乐学院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一是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从提高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角度更新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注重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检查评估,积极推进高水平实践基地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二是制定《实践学分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以艺术实践学分为杠杆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1.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具有音乐艺术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开放式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效果的重要条件,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精神搭建平台。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校内和校外基地相结合,坚持稳定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坚持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坚持实践基地建设要具有特色和前瞻性、办出新模式,坚持实践基地建设要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体系。在校内建立了天津青年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实践剧场、天津青年民族乐团实践剧场、舞蹈实践剧场、戏剧影视实践剧场、音乐表演实践剧场,构建“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排练课与演出实践、平台建设紧密结合,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延伸,增强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建设了天津市文化中心、天津音乐厅、西岸艺术馆等音乐艺术演出场所,华夏未来、少年宫等青少年艺术交流场所;在武警指挥学院、45中学等院校建立了艺术实践共建场所。积极参加天津市音乐文艺展演———高雅音乐进校园、天津市“海河之春”文化节、天津市“五月音乐节”、达沃斯论坛系列演出等实践活动,以实践平台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服务社会,为天津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完善艺术实践学分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途径,进一步完善具有学院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参与科学研究、专业竞赛、艺术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天津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更符合时展的需要。学院于2013年在本科生中推行“天津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学分管理办法”。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强化学院专业艺术教学活动的重要举措,它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分为杠杆的管理机制的形成,最终为提升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保障。天津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学分适用于在校本科生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专业比赛、演出、学术讲座,举办音乐会或舞蹈、戏剧影视展演,发表作品、论文等实践活动而获得的学分。分为四类:(1)比赛类,即在国际、部级、省、市级专业比赛中获优秀奖以上奖项,在省、市级以上刊物、作品;(2)演出类,即参加由院、系组织的部级、省市级及其他形式的演出;(3)音乐会、展演类,即个人或2—5人举办作品、演奏、演唱音乐会,舞蹈、戏剧影视展演;(4)学术讲座类,即参加由院、系举办的专家讲座,以系、部提供的讲座考勤记录为依据等获得相应的学分。

3.加强毕业论文的实践指导作用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天津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要求与实践紧密结合,内容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在理论与舞台实践的统一。通过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制度、二次答辩制度等措施强化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同时为了提高选题质量,学校实行毕业论文题目的申报与审查制度,要求题目紧密结合舞台实践,加强对实践的理论思考,有效提升舞台实践的理性思维,保证实践的深度和可持续性。

五、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推进考试方法改革

1.调整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模式与内容传统的专业选修课设置方式和教学内容存在着不适合培养创新人才要求的弊端。教学计划中提前几年安排好的课程名称和内容在开课时往往已经落后,使得部分学生修选修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学分,没有起到拓展视野、增强能力的重要作用。天津音乐学院改革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方式和教学模式。一是改革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模式,各专业在规定的学分内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内容要紧密结合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舞台实践能力的提升,及时反映有关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二是改革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各专业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课堂研讨、现场教学、一对一教学与小组课教学结合的模式即1+2+X等方式。三是开设专业选修课的教师,原则上要由具有较强科学研究与实践能力,也可聘请校外专家来校开设专业选修课。以“大师讲坛”等学术形式定期聘请资深学者、艺术家、教育家到校讲学、座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推行考试方法改革,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试既是实践平台又是检验平台,考试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原则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天津音乐学院积极开展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基础课以“平时+期中+期末”的考试方式为主,专业课则根据课程性质实行独奏、重奏、合奏等多种舞台考核方式。特别强调专业课考试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改革实现了三个转变,即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试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

六、加强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培养

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水平是实现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是科学构建实践平台的重要因素。为此,天津音乐学院完善了教师培养培训与考核机制。建立了青年教师舞台实践制度、教学基本功考核制度,每两年一次对全院45岁以下教师进行业务能力考核,督促教师不断提升业务实践能力。学院将教师参加考核、专业综合能力竞赛获奖列为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评优评奖的指标之一。总之,在音乐艺术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既利于专业教学的发展,也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扩大音乐艺术的社会普及和影响力。同时,我们也相信,随着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各音乐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平台,一定会逐步完善,培养出一大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优秀艺术人才,为国家和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的振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唱法批评;唱法;声乐艺术

在缤纷多彩的音乐世界里,声乐这门几乎与人类的诞生同步走来并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千百年来无论是其艺术实践、艺术鉴赏、艺术教育,还是声乐文化领域的交流、消费、传播、流行等多个方面,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打下了极为鲜明的时代烙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声乐艺术不仅仅是伴随着整齐的劳动节奏、使人们步调一致的“哼嗨、哼嗨”原始本能的声音,而是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并且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如今它早已超出声乐艺术原始本能的文化意义,赋予了声乐艺术新的文化内涵――从原始歌唱的实用性到当今的艺术性,声乐艺术以其表现形态的多样性,异彩纷呈,逐渐成为独特的艺术门类。

完整的音乐活动离不开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传播、听众欣赏和音乐批评这五个环节。音乐批评在音乐活动这个链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反映音乐家创作以及表演的一面镜子,又是沟通音乐家、表演艺术家与公众之间交流的媒介。“音乐批评,又称为音乐评论,简称‘乐评’。它是对当前或近期音乐生活的各种现象(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家、音乐活动、大众音乐生活、音乐出版物等等)进行研究、分析并做出判断和评价的一门学问。”1 我国的音乐批评还是门比较新的学科,尽管有一批资深的音乐评论家活跃在乐坛上,但是音乐批评学无论是专业教育、专门著作还是专业研究队伍,都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亟待发展的阶段。

作为音乐批评的一个分支,声乐批评在整个音乐批评大家族中是比较薄弱的一支。“其一,声乐艺术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研究领域,不是道中人很难跻身其间,即便勉强涉足,也因不易触摸到歌唱艺术的深层结构而流于空泛。其二,专业研究队伍相对弱小,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理论素养较为缺乏,故而不得不停留在对歌唱的技术细节上进行大量描述,真正有深度、有见地的理论总结和美学提升甚为难得。其三,当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有许多有价值的现象和命题,但因错综复杂的各种交互原因,而使行内人望而却步,或因大多数声乐同行专注于歌唱表演和教学实践的技术层面而对这类命题不甚关心”2

随着当今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在电脑、录音、广播、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体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接触各种声乐形式和歌唱竞赛的机会越来越多,大多数声乐活动参与人的年龄和职业已不再是定数,各类声乐比赛层出不穷。由此,声乐评论活动也空前地活跃起来。“声乐批评,就是对人声类艺术创作与表演活动及其成果的评价”。3

作为一种研究模式,声乐批评一般包括对声乐理论研究的批评、对唱法的批评、对声乐教育的批评、对声乐艺术思潮的批评以及对声乐社会事件的批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批评活动,对于社会声乐活动以及声乐艺术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声乐批评子项中,尤数唱法批评现象比较尖锐和集中。

唱法批评,例如“土洋唱法之争”、“三种唱法之争”、“原生态唱法之争”、“跨界唱法之争”等唱法批评,作为一种学术思潮,从20世纪年代至今,60多年的争论可谓是轰轰烈烈、坎坎坷坷,时至今日仍势头不减。但就整个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而言,声乐批评起步较晚,理论建构明显不足,而且其主要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至今仍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不仅如此,由于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唱法进行批评的侧重点,不同的理论家、评论家、歌唱家对其理解不尽相同,所以对其中的诸多观点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和分歧,很难用统一的方法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这就使其缺乏符合学术规范的严格界定,导致在批评实践中的多样性。作为一种文化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唱法的产生和运作有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运动背景,目前既没有可依赖的学术传统,也没有可以依赖的研究模式,客观上导致了唱法批评在我国的声乐艺术传播和声乐艺术建设中其精神实质和价值理念的不平衡,对其理解和接受存在着一个逐渐适应到不断革新的过程。

目前,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中国音乐评论的论文数量比较多。这类文章大多从宏观层面阐述音乐批评在新时期的新特征、新方法,从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角度进行理论思索,评述我国音乐批评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变化,主要内容包括对当今社会音乐批评新理念的思考,对中国音乐批评的重要性的深入探讨。但是,集中针对声乐批评的文章并不多,而且大多音乐批评所包含的声乐艺术信息量也较少,通常概括性、综述性较强。虽然《音乐周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也发表过声乐批评,但也多是泛泛而谈,或是仅对某位歌唱家或其演唱进行具体的评论。

面对观点各异而又非常丰富的音乐批评材料,笔者主要以反映音 乐争鸣研究状况的学术期刊和音乐硕士研究生的论文为重点研究对象,如《人民音乐》、《音乐研究》、《中国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黄钟》、《音乐探索》、《星海音乐学报》、《交响》、《乐府新声》、《天籁》、《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中国音乐学》、《艺术评论》等,抽取唱法批评文献进行简要梳理,审视唱法与唱法批评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与中国声乐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厘清唱法批评的目的。

从唱法批评文献的梳理中可见,当前唱法批评中所见评论最多的是“土洋唱法之争”和“三种唱法之争”,期刊文章和专题论文材料比较多。尤其近年来有多篇高质量的硕士论文涉及此项,例如:《“三种唱法”的文化分析》(2004年河南大学韩莉的硕士毕业论文)。该文以“三种唱法”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阐明了“三种唱法”这一分类方法形成的历史背景,深入分析了“三种唱法”各要素与“三种唱法”这一分类方法之间的关系,指出“三种唱法”争论的焦点和实质。《建国初期声乐界“土洋之争”研究》(2009年南京艺术学院张强的硕士毕业论文),该论文以“土洋之争”为研究对象,围绕“土洋之争”学术讨论的背景、缘起、始末等方面进行梳理,对理论界的相关学术反应进行总体观察,力求立足当代,在综合、系统、纵深理论梳理与剖析的基础上,探寻关于声乐艺术发展的共同审美追求和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并从中探寻对我国当代声乐艺术发展具有启示的学术理念。《从第十四届青歌赛现场点评看当代声乐批评》(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左洁的硕士毕业论文)。该论文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青歌赛的历史脉络和历史发展变革,以此为背景对第十四届青歌赛的现场点评进行整理归类。旨在通过将第十四届青歌赛的现场点评与声乐艺术的发展相结合,总结出其现场形式、主客体及其在内容与传播上产生的作用,以尝试对声乐艺术的发展和音乐批评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建国五十年我国美声唱法教学研究文献之研究》(2008年武汉音乐学院高美玲的硕士毕业论文),作者将建国至20世纪末50 年间发表的关于美声唱法教学研究的文献进行综合整理,并着重以时间为主线进行纵向研究。

有关“咽音唱法”的批评文章较少。最先对林俊卿“咽音唱法”提出异议的是张清华,他的文章《我对“咽音”发声法的几点看法――与林俊卿先生商榷》(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2007年福建师范大学周敏的硕士论文《对林俊卿“咽音”理论的内涵及其创新价值思考》是目前查到的唯一一篇对“咽音”进行研究的硕士论文。还有李向荣2001年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连载文章《“咽音”――开启人声宝藏大门的钥匙》,也是对“咽音”唱法进行介绍和细致研究的论文。

与对“土洋”和“三种”唱法进行评论的论文数量相比,对“原生态唱法”进行专门批评的论文数量明显要少。较突出的学术论文有:《“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辩证关系之初探》(2010年陕西师范大学司亚娟的硕士论文),该文论述的“民族唱法”指的是“学院派民族唱法”。该文对“民族唱法”和原生态唱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两种唱法的发展提出个人见解。还有2007年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师占成的硕士论文《“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以蒙古族短调、长调为例的音乐文化研究》。

近年来,对“跨界唱法”进行评论的文章数量不断增多。相关论文有:琚军红的《“跨界唱法”对现代声乐教学的启示》(载《中国音乐》2012年第3期),文章通过对谭晶以跨界歌手的身份在中国声乐界的影响,她的演唱风格和唱法的灵活跨界,以及对感情的准确把握与演绎演唱的主要特点进行细致描述。何纯梁《“跨界音乐”对我国当代声乐艺术发展的启示》(载《人民音乐》2011年11月)。《跨越“唱法”分类樊篱的实践与探讨》(2010年西北师范大学姬彬霞的硕士论文),认为“唱法”分类法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局制性。在声乐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局限性愈来愈明显,致使声乐比赛、教学出现诸多弊端,跨越唱法分类的呼声应运而生,并引起声乐界对唱法问题诸多的尝试和实践,探讨和借鉴实践经验,以期打破唱法界限对声乐艺术的禁锢和制约。

涉及到“音乐剧唱法”的批评文论目前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郭婷的硕士论文《论传统美声概念下的音乐剧教学与演唱》。余翌子的《“音乐剧唱法”的演唱风格及其声音概念》(见《黄钟》2007年第4期);《音乐剧的演唱方法及其表现力――音乐剧唱法的探索与研究》(郭宇,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毕业论文);《音乐剧唱法与美声唱法之比较》(曾凡广,《作家杂志》第234页,2008年第9期);《音乐剧唱法探究》(张大鹏,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论文);《试析音乐剧演唱方法的多样性》(竺期,《人民音乐》2015年第10期);《试析流行演唱中如何把握音乐剧唱法》(于洋,《戏剧之家》2014年第7期);《关于音乐剧唱法的思考》(范芸,《广播歌选》2008年第4期);《关于“音乐剧唱法”的几点质疑》(智艳,《歌唱艺术》2011年第12期)等。

另外,还有几篇声乐文献综述类的论文和期刊文章,对唱法批评材料的再准备以及了解声乐理论发展动向有较大的帮助。如:彭俊园的《声乐艺术(1949-1966)“土洋之争”重要文献综述》(《音乐时空》2015年第4期);郭克俭的《新中国60年声乐学术热点追溯与反思》(《音乐研究》2010年第3期);毛慧的《2003全国声乐论文综述》(《人民音乐》2006年第11期);管谨义的《2005年全国声乐论文综述》(《音乐时空》2015年第4期);石惟正连续在《人民音乐》发表的《全国声乐论文综述》等。

涉及到其它“唱法”的评论文章主要有:《欧洲唱法怎样民族化――访劳景贤、蔡绍序、董爱琳、周碧珍同志》(《人民音乐》1963年7月刊),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劳景贤谈道,欧洲唱法的民族化应该要做到思想感情、语言、风格、技巧、表达方式五种因素的结合,要具体从重新编选教材、编写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歌唱技巧的练声曲、培养师资等几方面解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蔡绍序提出,要从民族语言、民族音乐语言、曲目、时代精神等方面实现欧洲唱法的民族化。歌唱家董爱琳、周碧珍认为,学习了欧洲唱法的歌唱者应学习民间音乐,在演唱方面根据具体歌曲的要求在发声和歌唱技巧方面作出改变等。乔新建《中国“混声唱法”的创建与特征》2003年第2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文章认为“混声唱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真正建立“混声唱法’的时间与西方大体相同,西方对“混声”的表达方式来自解剖和物理实验,而我国却是来自歌唱效果的比喻和形容,中国的“混声唱法”在色彩方面和中声区的真假声音比例上和西方有所不同,因此民族声乐的演员切忌不可对西方技术照搬,要在继承自己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歌唱方法才是正确的道路。发表的李广达的文章《模糊思维:唱法界定再探讨》2008年第1期《音乐研究》,通过多条实例对唱法界定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模糊思维在唱法分类中的意义。

从文献梳理的综合情况来看,硕士论文涉及到声乐研究方向的比较多,几乎论及声乐艺术的方方面面。相比之下,博士论文研究声乐方向的就非常之少了,目前只有两篇博士论文论及声乐和唱法问题:《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吴静,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博士论文),《感性声音结构并审美判断形成的感性契机研究》(吴佳,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博士论文)。

通过对“唱法批评”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可以看到,唱法批评的目的不是要界定唱法,将其固定于一种理念之中,而是要使唱法存在于世界中,投入到行动中,打破“千人一声”的尴尬局面,进而追求“一人千声”歌唱境界。唱法批评本身是一个事件,是不能超越于唱法之外的存在,换言之,唱法批评是一种意识活动,它必须建立在对歌唱活动的感受之上。唱法批评在中国当代声乐发展进程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它直接P系到歌唱活动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影响着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歌手的声乐学习。唱法批评应考虑到唱法美学的、科学的和历史的诸多因素,在提倡多样化的前提下,对唱法的界定进行综合思考,将其放在中国当代声乐艺术发展史中,以中西科学的声乐理论为基石,在深入研究、学习和吸收各种唱法优点的基础上,探索更为理想的声乐发展途径。

因此,唱法批评并不单纯是一个存在,而是一种价值,对中国声乐艺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价值。唱法批评影响着唱法又促进着唱法,唱法反过来又丰富着唱法批评,二者协力,推动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无论是“土洋唱法”、“三种唱法”,甚至更多的唱法,只是用声音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而已,只有用心、用情去歌唱,能打动感染人,就不应局限于某种唱法,而应追求歌唱艺术法无定法、无法之法的最高境界。

[注释]

13明言:《音乐批评学》,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第214页。

2 居其宏:《当代音乐的理论与实践命题》,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343页。

[参考文献]

【1】明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明言.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综录(2000-2009)[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

【3】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4】孙悦湄 范晓峰.中国近代声乐艺术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梁茂春.呼唤新的音乐评论[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

【6】杨晓萍.谈“唱法”与“风格”[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3).

【7】冯文起.为建立中国声乐学派而努力[J].中国音乐,1996,(3).

【8】羊卫军.现象学视域中的声乐表演本体的解读.音乐探索[J],2009,(3).

【9】吕玲.三种唱法争鸣二十年回顾[J].音乐研究,2007,(12).

【10】陈立芳.由“青歌赛”提高原生态唱法地位引起的思考[J].艺术评论,2006,(11).

【11】王宝璋.浅谈“咽音”与歌唱艺术[J].人民音乐,1984,(4).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本报讯 为纪念蔡元培、萧友梅逝世60周年,北京大学与中央音乐学院有关部门最近在北京大学礼堂举行了刘育熙教授小提琴专场义演音乐会。北京大学及中央音乐学院近千名师生和蔡元培、严复、蒋梦麟、刘半农、刘天华等北大老校长及老教授的后人,观看了音乐会。

我国老一辈作曲家,《白毛女》的原作者之一瞿维先生特地光临,聆听了由刘育熙独奏的小提琴协奏曲《白毛女》,给予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并与刘育熙教授合影留念。音乐会上,刘育熙教授以极大的热情和精湛的技巧演奏了刘天华的《良宵》、《悲歌》,刘半农、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及德彪西的《月光》、弗朗克的《A大调奏鸣曲》等曲目。

音乐会结束以后,作为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子女代表的刘育熙教授,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并与与会嘉宾和北大、中央音院部分师生进行了亲切的座谈。

据悉,今年12月31日是我国卓越的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日。我国音乐界还将在今年进行纪念萧友梅先生的活动。刘育熙教授在北大的义演音乐会为此次活动拉开了帷幕。

美音乐家赴沪讲学

本报讯 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弦乐系主任、低音提琴教授戴维・纽伯特与美国俄亥俄州克柏林・格林大学音乐学院低音提琴教授陆元雄6月7、8日应邀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进行讲学指导。

戴维・纽伯特曾任美国国际低音提琴协会主席,是世纪著名的低音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他的演奏和教学遍及美国、欧洲与世界各地。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1985年赴美国德州大学留学的陆元雄,六次在全美国国际音乐比赛获第一名。他们的讲座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曹畏

德国次女高音歌唱家爱丽丝在武音举办德国艺术歌曲演唱会

本报讯 6月2日晚,德国女次高音歌唱家爱丽丝成功地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举办一场德国艺术歌曲演唱会,受到了中、外听众的一致好评。

这是爱丽丝女士第五次在武汉举办音乐会。同时,她还在武汉音乐学院设立了德国艺术歌曲基金会,并成功地举行了两届学生演唱和钢琴伴奏比赛,推动了武汉音乐学院声乐学科建设。

6月7日晚,在爱丽丝教授指导下,武音声乐系的中青年教师在音乐厅还举办了德国艺术歌曲演唱会。武音

华南师大音乐系举办首届硕士毕业生答辩会

本报讯 6月13日,华师范大学音乐系举行了着届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会。两位硕士毕业生在导师雷雨声教授、郭和初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分别以《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路探讨》与《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曲式结构的若干特点》为题进行阐述和接受答辩,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央音乐学院张前教授、武汉音乐学院陈国权教授、星海音乐学院蔡松琦教授、罗小平教授分别担任评委主席和评委。华音凌

湖北沙洋县举办"星星歌手电视大奖赛"落幕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在韩国,音乐学院的毕业生都以能到俄罗斯深造为荣,而要在韩国著名的音乐院校拿到教授等显要职称都要求有国外镀金的经历。韩国和俄罗斯一些不法之徒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开始炮制假文凭。他们提出了所谓“快速音乐教程”,打出的广告是:花更少的时间和更少的金钱就可以获得俄罗斯最著名的两所音乐院校副博士或者硕士的文凭。为了不引起怀疑,首尔一家音乐学院的51岁校长亲自出马“广纳良才”,急于求成的韩国人更是蜂拥而至。

据悉,这种音乐速成班确实是名副其实的“速成”。学生交费后,只需在首尔接受10天的所谓“大师班培训”,然后前往俄罗斯学习10天,就可以等着拿副博士文凭了。毕业论文是由韩国分部雇用初出茅庐的“音乐翻译天才”用俄文写成的,论文答辩只用不到半小时。这样,一个个俄罗斯音乐院a校的副博士就诞生了。所有的费用加起来大约两三万美元。硕士学位更便宜,仅需4000至5000美元。一些学生根本不懂俄语,因而甚至连自己的论文题目都说不上来。

首尔中区检察院的调查显示,尽管对这种速成班有所怀疑,但不少人还是愿意参加,毕竟这与正规的教育比起来要省时、省力、省心、省钱。记者了解到,在俄罗斯正规音乐学校上学,拿到正式的高级文凭至少需要7-8年,而且要经过艰苦训练。为了混淆视听,加强学生的信任度,俄罗斯著名音乐高校的校长每年确实会带着一批教授前往韩国讲课。在论文答辩期间,也有一名俄罗斯教授作为俄罗斯高校的代表在场。据悉,韩国和俄罗斯高校双方将所获利润对半分,从1998年至今获利已超过250万美元。

据调查,所谓的韩国分部已颁发了21张副博士和100多张硕士文凭。其中有些速成班毕业生已经在韩国著名的音乐学校中任职,可谓风光一时。目前,韩国警方已经对5名假的副博士提出刑事诉讼,其余15名予以7000至1万美元不等的罚款。所有的假冒硕士也将面临类似的惩处。此外,韩国警方正在考虑以参与诈骗和共犯的罪名要求俄罗斯引渡俄音乐学院校长到韩接受审讯。韩方认为,韩国基本上不审查外国学位是否真实,让这些骗子有了可乘之机。俄罗斯媒体也认为,俄方必须采取一定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重演,确保俄罗斯的教育文凭货真价实。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红河学院音乐学院 开题报告 填写

对于毕业论文撰写者来说,填写开题报告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它是审核论文撰写者研究水平、选题价值、完成预期成果可能性的重要依据,开题答辩能否顺利通过主要看开题报告填写质量的高低。现以红河学院音乐学院的开题报告为例来阐述如何正确把握开题报告的填写。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题目来源

题目的来源主要是指题目从何得来,红河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给出四个题目来源,分别是教师科研、社会实践、实验教学、教育教学。现在的大学教师做科研的很多,很多学生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当中,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些问题,同时对一些问题产生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而又特别感兴趣,那么学生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论文,这就是从教师科研中产生的论文题目。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从事的社会活动,如采风、演出、排练、比赛、下乡、社会调查等,在这些活动中会产生一些灵感、经验、看法、感受。产生的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整理形成论文,所以论文题目也可以从这些社会活动中产生。

实验教学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参与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参与比较多的是教育教学,如平时的专业技能小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教育教学是我们撰写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是论文内容的主要来源,因为我们平时的学习实践都与教育教学息息相关。

二、题目类别

红河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给出四个题目类别,分别是应用研究、理论研究、艺术设计、程序软件开发。不同学科反映不同的客观规律和知识体系,音乐论文作为表达音乐学科研究成果的文体,可以分为音乐学理论研究和音乐表演研究两大类,应用研究和音乐表演研究比较接近,因为音乐表演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音乐表演研究里面又包含部分理论性研究,但理论性研究所占成分较少,所以音乐表演研究应该属于应用性研究,同样音乐学理论研究也有一定的应用性的成分在里面,但理论成分大于应用成分,所以音乐学理论研究应属于理论研究。艺术设计和软件开发的音乐专业学生接触比较少,这两个题目类别属于设计范畴,不属于音乐论文的写作范畴,这里我们就不作介绍。

三、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在第一章论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中已经作了部分介绍。大家可以作为参考,还要根据自己的写作实际情况进行选题目的和意义的论述,也可以有自己独有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由于毕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程度的相关情况,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与水平。它对专业课程调整和平衡教学重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选题研究的现状

选题研究现状主要指选题所属学科专业研究所情况、水平、发展的趋势。了解选题的研究现状能使我们在研究时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它是我们研究的基础,是我们创新的前提。它主要包括国内外专家学者就该领域某些问论题进行分析研究的最新成果、硕士、博士科研成果、评定职称论文等。我们在阐述选题研究现状时应选择最具学术水平的成果加以说明。因为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真实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我们从中能了解到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能够避免旧说重提,引用假学说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我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我们要选择与我们选题最相关的研究成果来阐述选题的研究现状,不要选择与我们选题不相关或联系不大的内容来表述选题的研究现状。另外,在表述选题研究现状时要注意不要大量地照抄原文内容,要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之上客观、准确地综述性地介绍,要能预见该论题的后期发展趋势。

五、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为了能让开题答辩专家详细了解自己的论文写作内容,我们要把我们的提纲罗列到三级标题,如第四章提纲的构建范例,这样每个标题下的知识点都很清楚,论文的提纲第四章以作详细介绍。这里就不作过多论述。

六、选题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选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该课题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有些只需简要地说明,但有些问题需要详细地分析和阐述,这部分就是我们选题研究的重点部分,它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论述的重点。选题研究的难点可能有很多方面,可能学术上困难,也可能是时间、经济和材料上的困难。研究的难点要如实地提出,另外还要说明难点解决的办法,能不能解决,如果不能解决,那么这个选题就不合适,开题答辩就不会通过。所以,应充分估计可能遇见的问题、并事先考虑好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就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最后达到的研究程度,这需要在该课题所属领域的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加以阐述,说明我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有哪些提升或创新,如提出解决问题更科学、更全面的办法,推进事物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等。

八、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

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多,如实地调查法、材料对比研究法、讨论法等,要说明自己撰写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就是我们开展研究的科学步骤和顺序,填写时应认真地有逻辑性地罗列,可行性分析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说明,如果采用材料对比研究法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搜集到我们所需要材料,要说明我们获得材料的可能性,可以数字的形式说明该专业领域图书馆藏书数量,这些专业书籍可以保证论文撰写需要,或者自己已经搜集到的资料的数量足以保证撰写论文需求,如以上都不能保证,那么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就不可行。如果采用实地考查法进行研究,要说明考查的相关情况,如考查所需时间、经济所需及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等。利用以上陈述来证明我们选择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也是我们研究方法顺利开展的保证。所以,可以对指导教师作必要的介绍。另外还要对自身所具备的科研条件加以阐述,说明自己选题前期准备和知识的积累及选该题目的主动性和意愿。

九、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主要是指自己研究的独特之处,别具一格的研究特点。如分析问题的科学性、全面性,解决某一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快捷性、简单性,特色和创新往往是共同存在的,两者可以综合阐述。特色和创新的阐述不宜把论文诸多内容照搬过来,不要把不是特色的特色,不是创新的创新一股脑的加以排列。要提炼出那些是真正的特色和创新之处,进行概括性的简单说明即可。

十、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明确相关安排。它包括论文写作的各项步骤与时间安排,因为我们论文写作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定,所以我们要合理的安排好论文写作的先后顺序,并制定出合理的计划,要很好的预见论文写作各项工作的所需时间。以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毕业写作论文进度安排主要包括选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初稿、论文修改(标注好每次修改的内容和时间)、论文定稿、论文答辩几个环节。要说明在这样的时间安排下能否完成毕业论文的理由和条件。这样我们才能按照预期的结果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十一、参考文献

学术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学术研究成果的创新往往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获取的,列出参考文献是为了说明论文科学依据的真实性,表示论文作者严肃的科学的工作态度与严谨的治学风范,是对前人劳动成果的尊敬,这是论文撰写者应有的学术道德,同时也是便于读者查阅相关资料。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具体要求见红河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最后,开题报告应该撰写多少字数,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作为论文的总构想,文章里更多是以提纲的形式出现,因此字数上不宜过多,但是要把论文的研究目标、内容、如何研究、理论研究的可行性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字数一般在1000―1500字,不超过1500即可。

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第一版).

[2]李虻,姚兰.音乐论文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第二版).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国际化培养;研究生教育;音乐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4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的发展重心[1]。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国际化培养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并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作为未来社会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需求,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当尤其注重开拓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推进研究生的多元文化交流、提升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增强研究生的国际交流能力[2]。作为新兴的音乐学院,苏州大学音乐学院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工作,学院积极吸取国内外有关学位与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诸多研究成果,大胆吸收、借鉴国际和国内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不断规范和优化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以实现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目标。本文将从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方式、论文审核与答辩、国际化交流以及招收留学生六个方面对音乐学院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所进行的初步尝试进行阐述。

一、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占有主体地位,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国际化也是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中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学院重点加强了海外人才引进的力度,引进的高水平国际教员充实了学院的教师资源,初步建立了一支国际化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使之成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骨干力量。目前,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队伍中68%的导师来自境外或国外,均毕业或曾任教于国际顶尖大学和音乐学院,如美国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茱莉亚音乐学院、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德国科隆音乐学院、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等。在学院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中,64%的导师具有博士学位,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和演奏经验、并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为学院营造了多样化和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二、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院秉承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同时参照国内外先进的课程体系,重新制定了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从原来按照一级学科改变成按照研究方向设置课程,使研究生培养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国际化将为提升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方案的设置注重研究生课程的层次,课程的知识内容一般不与本科的知识相重复,并且在课程知识内容的设置方面将知识深度和广度有机结合。根据研究生教学与学习的特点,改革已有的课堂教学方式,采取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方案修订的内容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各研究方向的特点,比如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作曲等,每个研究方向具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发挥研究生在专业研究方向上的个人才艺和专业特长,突出研究生音乐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其个人培养计划的设置留有回旋余地,使研究生的培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既满足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又能根据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作曲等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对课程、音乐会等进行不同的安排,科学地设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手段,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具有音乐学院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而提高学院研究生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

三、课程教学方式逐步国际化

外籍教师的加入,为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在课堂上,双语教学已成为学院的特色,《钢琴教学与实践》、《室内乐表演》等课程已完全实现全英文教学。由于刚入学的研究生英语水平难以接受全英文教学,因此双语教学在低年级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过渡作用。由于原版的英文教材具有更好的语义表达环境和良好的理论前瞻性,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和英文参考资料。这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专业的一些前沿理论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同时选择原版英文教材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全面接触英语的环境,包括准确使用音乐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准确表达音乐专业内容,有利于熟悉国外的教学思路,真正使课堂教学从形式和内容上能够与世界主流艺术和专业思想接轨,也为逐步实现全英文教学奠定基础[3]。此外,针对研究生在今后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学院为一年级的研究生设置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音乐理论与分析》的共同课程,任课教师采用高水平英文原版教材,课堂教学使研究生获得了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规范的音乐学术训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先进的音乐专业知识,还能使其英文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在课程教学师资配备上,根据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的要求,学院选择具有海外留学经验或海外工作经历、并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作为共同课的课程负责人。由这部分教师担任主讲教师,通过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将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课程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四、规范论文审核与答辩制度

根据国外高校研究生指导的经验,学院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集体指导制。除主导师外,学生将选择本系和外系各一位导师来进行论文指导,以保证论文的质量。知识时代的学科交叉性要求研究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而单一导师的知识局限性易导致研究生学习范围过窄、知识结构不宽,难以适应当前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实施导师负责制,辅以导师集体指导制,将不同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的导师组成一个导师组来共同指导研究生,可相互补充,弥补导师个人知识水平上的欠缺,有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知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其音乐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培养具备宽广学术视野和深厚音乐功底的研究生。实行导师集体指导制,充分发挥各位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对研究生进行综合指导,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质量。论文通过评阅以后进入答辩程序。以往的研究生由于参加答辩的人数较多,一个答辩小组一天要完成多个研究生的答辩工作,每个研究生介绍论文、答辩委员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因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对论文进行详细评审和探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常流于形式。学院针对这一问题,2014届毕业研究生首次采用一人一场的答辩形式,每人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答辩委员会对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提问,同时也给研究生足够的时间来阐释论文的思路以及创新点等。

五、鼓励研究生科研与国际化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学院成立以来,大力支持和鼓励研究生科研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学院研究生论文的发表数量稳中有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人数也逐步增加。2014年我院有4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人获得了学校的国际会议资助,其中有同学赴日本奈良教育大学参加第四届“东亚音乐研究”会议(Music of East Asia,MEA),并在会上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另有学生参加“2014年民族音乐学研究生论坛”并。部分导师也根据自身的科研方向,通过模拟国际会议等方式积极参与指导和训练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高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水平,培养其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拓宽研究生国际交流的渠道不仅要体现在“走出去”,学院内部也积极为学生营造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开展多形式的学科前沿讲座。学院有众多外籍或国内教师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充分利用这一部分师资与智力资源,邀请国外高水平音乐表演艺术家、作曲家等来我院开设各种形式的演奏会、前沿讲座、大师课等。学院在2014年由专任教师带头,举办了“古典艺术歌曲节”、“世界音乐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目前已有来自台湾、美国、法国、加拿大、印度等境外、国外的多名外籍专家来我院举办讲座、音乐会与大师课。学生通过与国外音乐大师的近距离交流和讨论,不仅收获了耳目一新的音乐知识,更能深刻体会到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六、招收留学生

留学生是衡量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吸引优质国际生源到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对促进学生群体多元化,为学院营造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氛围有积极作用。基于学院拥有大量的外籍教师,很多留学生慕名而来,2014年学院共招收包括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共10名留学生,其中有一名来自哥斯达黎加的留学研究生。这仅是学院招收留学生的第一步,目前学院还在为留学研究生招生和入学后一系列与生活、学习相关的事宜努力,为吸引留学生来学院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招收留学生对丰富学院国际化办学模式、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也有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之处,音乐学院将继续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并以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为目标,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晓蓉,黄金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2]穆琳琳,李一兵,鲁文晓.研究生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初探――以信息和通信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长沙,九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随着《高山流水》的婷婷流转,陈静正坐在钢琴边,即兴弹奏着中国名曲《高山流水》,优雅而灵动。

陈静,硕士,声乐副教授,中国声乐学会会员;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合唱专业协会会员。文化部第五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获奖者。在湖南省,他也是第一个获得该项国内音乐教育最高奖的声乐专家。

“我是陈静,男”,见到记者,陈静首先调侃起自己。艺术家的敏捷眼神,睿智儒雅的风度,让人自然联想到岳麓书院那句天下皆知的对联。

艺术无涯上下求索

湖南衡阳,湘江西岸,村傍清溪,水秀山清。陈静的家乡,就在人杰地灵的古衡州,这里人文荟萃,剑胆琴声,历来是衡阳人的性情。

陈静的性格沉稳内敛,但只要遇上音乐,他就有一股强烈的表现欲望。八岁时,他就跟随民间艺人学习吹竹笛,一管竹笛,数曲民调,让他从此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小学到中学,我几乎都是班上的文娱委员。”说到这个曾经给他带来无限快乐的“乐官”,他自己都不由得开心微笑。

1990年,他如愿以偿进入了高校音乐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衡阳市艺术学校从事声乐表演专业教学;2007年7月,作为人才引进,他到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继续从事声乐专业教学与研究。

他凭借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声乐理论研究,突破常规教学方法,并将自己独特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归纳总结,先后在《中小学音乐报》《中国音乐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自己的声乐教学心得和教学论文。

1997年6月,陈静应邀参加中国声乐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代表大会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作为最年轻的与会代表,他宣讲了声乐学术论文《人的大脑意识与歌唱活动》,得到郎毓秀、金铁霖、王宝璋等国内著名专家的肯定。

1998年6月,他应邀赴南京大学参加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合唱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期间当今国内著名合唱指挥家严良摇⒀锖枘辍⒙砀锼场⒏叻钊实绕刖勰暇,他虚心地向前辈们学习;2000年8月,应多家学术机构联合邀请,赴香港、泰国参加第12届国际学术交流会。

缘于刻苦的探研和取得的成果,他逐渐被学界广泛认同,频频受邀于各地的讲学活动和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各种学术活动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也坚定了他对提高自己声乐学术水平的不懈追求。2001年至2002年,他被公派进修于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课程班,师从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学习声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翻开陈静的工作履历会发现,在衡阳艺术学校工作的12年中,他就当了7年的音乐教研室主任,成为学校的教研中坚力量。

当记者问及,在长期的声乐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是否有独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时,陈静一改一问一答的方式,开始滔滔不绝。此时,他不再是被采访者,而成为一名有成就的声乐专家。

“声乐教学不能只强调发声技巧,需要对其相关学科进行深入研究,比如: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构造、舞台表演等学科。”陈静说起声乐,谈及他的专业,如同将军立帅台,气势如虹。

“作为声乐教师,我的长处就是擅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陈静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教师,一名声乐引导者。

他的学生在回忆陈静老师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对每位同学,他所教授的方式都不一样。按陈静的话说,就是“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作为声乐教师,就要挖掘出优点,让特长更‘特’,这样既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艺术负责”。

“要做好教育工作,就是要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师道尊严,尊严在于素质,在于艺术,艺术的权威,是需要实力的。”陈静对此感悟很深。

正因为如此,在他20多年的声乐教学生涯中,培养了100多名声乐表演和教学人才。晏菲,这位被业界誉为“中国新民歌小天后”和“中国小甜甜”的声乐高材生,提起她的启蒙老师陈静,总是赞誉有加:“陈老师的教学常教常新,每节课都会让你感觉学到了东西,都会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傅莉珊,现为中央民族乐团的青年独唱演员,当记者电话采访她时,话筒那边,话语有些激动。傅莉珊考入衡阳市艺术学校,原本打算早点就业能给家里减轻负担,陈静发现她仍有可造的空间,便鼓励和建议她继续深造,经过三年的努力,她如陈老师规划的一样,顺利地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表演专业。

“在衡阳艺校,陈老师每天早上6:30准时到琴房带领他们练声,三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不计任何报酬,太难得了。”傅莉珊说,当年,同她一起师从陈静老师的,还有其他11名同学,个个都学有所成。现为武汉大学的声乐老师雷媛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决赛中获得三等奖,已为人师的雷媛,还清楚记得,当年,陈静总是鼓励她们多参加声乐比赛,多锻炼自己。为此,陈静还帮她联系作曲家,为她量身制作,写出适合她演唱风格的歌曲。

“谢谢陈老师!”这是傅莉珊第一时间对陈老师说的感激的话,同样也是很多学生想对陈静说的话。

在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有门课叫做“声乐副修集体课”,按常理看,这种课就是选修课,修个学分而己。可当陈静上课时,每节课到课率都是100%,甚至还有其他学院的同学来旁听,这一度被称为“奇观”,并得到学院院长的多次肯定。至于每年大四学生选毕业论文辅导老师,陈静自然是最抢手的。

按学院规定,为保证质量,每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届只能带八位同学,结果他每年都会超员,辅导毕业论文通过率都是100%,并有多篇成为全校“优秀毕业论文”;所以,今年经学院特批他带了17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辅导。

陈静,自大学毕业以来,已是二十四年。

二十四个年头,青春就在声乐的舒重缓急中,悄然流过,留给自己的,有什么呢?翻开陈静的工作日志,记录着十二个字:勤勉学习,踏实工作,低调做人。

在学术成果一栏中,赫然记录着这两部学术专著:《音乐哲学的美学问题研究》《声乐训练与修养》,两部专著的学术价值得到同行专家及学界的好评。已先后在《黄钟》《音乐创作》《求索》《湖南社会科学》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30多篇音乐学术论文,累计文字15万余字。

近年来,他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重点科学研究项目或部级重大项目多项,如: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先进国别文化艺术交流与融摄研究》;主持湖南高校教研教改基金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国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作为第一参与人参与并指导学院青年教师李悦主持的省级教育科研项目《声乐艺术与数字化网络化相融性研究》;作为第一参与人参与并指导学院青年教师许贝主持的省级教育科研项目《“民族因素”在中国当代花腔声乐作品中的应用研究》等。

2000年5月他被选拔参加衡阳市职教系统教学比武获“优秀奖”;2001年10月被衡阳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奖,并记三等功;湖南省文化厅于1996-2006年先后7次授于他“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3年11月,他获中央文化部“第五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据悉,此奖为当今国内最高音乐教育奖,他是湖南省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也是此奖自设立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上一篇:音乐学院学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