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范文

时间:2024-03-06 11:29:50

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

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篇1

一、正确看待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价值定位

充分认清“领导就是责任”的本质内涵。古语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这是告诫领导干部,从政就是一种责任担当,就要像农民种地一样,日日夜夜操心操劳。领导的身份意味着一种政治责任。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同时强调,“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其政治身份决定了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不能与无所作为、贪图安逸为伍。领导干部的身份职位是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只有时刻想到肩上的责任,想到党和人民的重托,才会真正“想干事”,努力“干成事”,把群众的现实满意度作为自己的精神舒适度。领导的岗位体现着一种责任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是工作的决策者、参与者、推动者,必须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领导的岗位承载着群众的期盼,既是事业成功的平台,也是承担风险的载体。碰到困难、遇到矛盾,只有迎难而上、靠前指挥,才能凝聚力量;出现失误、造成损失,只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才能深孚众望。可以说,领导的岗位是干事停不下、责任避不了的岗位,但却是可以赢得群众满意度的岗位。领导的作为代表着一种责任兑现。虽不却碌碌无为,虽不吃拿卡要却避嫌怠责,这种“为官不为”的领导干部只能算是庸官,同样损害群众的满意度。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状况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责任清单,更是一种要限时兑现的政治承诺。要常态进行绩效考评,公开问责,在问效追责中强化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在乐作为、敢作为、真作为、大作为中兑现责任、赢得群众。

深刻理解“领导就是服务”的精神实质。1985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一语道出了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要求履行服务职能。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必须体现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来。站稳这种群众立场,就要端正对群众的根本态度,对群众满怀真情,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做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用为民服务的全心全意换取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的民赋权责要求发挥服务作用。作为领导干部,掌握着更多服务资源和公权力,在服务群众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处理群众遇到的难题急事上盘活资源、协调关系、积极解决;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用好权、牵好头、作好主。真正树牢“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的核心理念。领导干部的素质优势要求强化服务责任。领导干部是经过党组织多年的教育培养,经历众多的实践锻炼成长起来的,具有较高的党性觉悟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这种经历也来自于所依靠的群众智慧。因此,领导干部有义务有责任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服务于群众,以期更好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引领群众。

准确把握“领导就是表率”的时代要求。古人云:“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领导干部只有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才能焕发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和人格感召力。当吃苦奉献的表率。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领导干部履职尽责要求牺牲更多时间精力去早学一些、先干一步,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才能正确决策,带领群众。同时,领导干部职权越高,事务越繁杂,工作强度越大,经受的挑战、面临的困难就越多,意味着要比他人吃更多的苦,担更大的责。李瑞环曾说:“什么叫领导?简单地说:‘就是带领,就是走在前边,干在前边,身先士卒。’”领导干部辛苦多一些,奉献多一些,群众就会更满意一些。当实践有为的表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喻示着民心的重要性。领导干部要想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要以实绩取信于民,树牢“工作创一流、目标争第一”的理念,有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闯劲,自强不息、永不满足的韧劲,投身实践、有所作为的干劲,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能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到满意,拥有实惠。当廉洁自律的表率。领导干部清正廉洁、严格自律,就是另一角度的服务群众。因为贪腐妄为、欺凌百姓只能是让群众倒服务,增加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这要求领导干部始终政治清醒、正气在身、为政以廉、洁身自好,坚决摒弃特权思想,反对特权现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干的自己首先不干,任何时候都不受金钱所惑、不被美色所迷、不为权力所累,任何时候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顶得住人情、管得住小节。

二、领导干部追求舒适度对群众满意度的现实影响

淡化责任,消解为民服务的动力。责任心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有责任心才能立党为公,有责任心才能执政为民。领导干部过于追求个人的舒适度,只当官不做事,只用权不尽责,尸位素餐,就会不自觉把安逸享乐放在群众利益的前面,就会淡忘为民服务的宗旨。如果把岗位的舒适度高低作为干事创业的标尺,一旦组织管得严一些,群众监督多一些,便“为官不为”,不思进取、无所用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自己职责内的事情消极应付,浮于表面;对于职责外的事情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替群众费心思,难为群众想点子。如此表现只会淡化对群众的感情,由“尊重”变为“轻看”,由“联系”变成“脱离”;只会与群众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成“主人”,由“服务”变为“支配”;只会导致失职渎职,由“拖沓”变为“民怨”,由“侥幸”变成“违纪”。

弱化能力,降低务实解难的质效。应该看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和社会转型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奢靡安逸是一味强力腐蚀剂,不仅能降低一个人的能力素质,更衰变的是一个人的进取意志。领导干部一旦把心思精力放在物质生活的舒适度的追求上,就会疏于学习提高,懒于为民服务,更难有创新解难的智慧。久而久之,就会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缺乏本领恐慌感,对工作敷衍塞责,疲于应付。在慵懒的状态下,只能逐步弱化领导决策的能力,抓工作落实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遇到矛盾难题时,就会当“躲债人”,往往是绕道走,往后退,不敢担当,不愿出头,唯恐避之不及;面对群众诉求时,就会当“稻草人”,不闻不问,不理不睬,装聋作哑不作为;办理群众事务时,就会当“添乱人”,不懂装懂,硬着头皮上阵,好心办坏事、帮倒忙,最终误了群众事,寒了群众心。

褪化本色,侵害清廉从政的风气。本色如镜,需经常擦拭,本色如铁,需不断淬火。领导干部如果一味追求舒适度,便会让自己的思想沾满灰尘,让政治本色褪掉。同志在中纪委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现在一些地方“楼堂馆所何其豪华,迎来送往何其热闹,前呼后拥何其壮观,鸟语花香何其艳丽,觥筹交错何其铺张”。都是追求个人舒适度的极端表现。面对物欲横流、五光十色的诱惑,有的领导干部不注重品德修养,不顾及人格形象,把公权力看成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将权力功利化、物质化,缺少公道正派的形象、健康高雅的情趣、求真务实的作风,经常想端的是高脚杯而不是大碗茶,想呆的是楼堂会所而不是田间地头,想坐的是高档车而不是公交车,甚至不顾党纪国法,、依岗牟利,步步掉入腐败的泥潭。实践证明,领导干部一旦褪去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就容易走向贪腐之路,把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从根本上背离党的根本宗旨,筑一面无形的墙把自己和群众隔开,使党流失公信力和感召力,最终动摇执政之基。

三、建立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追求的价值导向

强化为民服务的党性修养,增强基层至上、群众第一的政治自觉。一是树牢“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观念。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天职。要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决不容许领导干部将自身的“舒适”建立在群众“不舒适”的基础之上。领导干部要树牢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视人民利益大于一切、高于一切,把群众的事当大事看,当特事办,优先办,尽心办。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抓落实,以实际行动诠释“把群众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的政治责任。二是修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境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今天所倡导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则反映的是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是为了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领导干部并非不能有个人的正当权益和物质待遇,而是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三是破除“”之害的思想病灶。坚决排除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服务虚光,纠正懒政轻民的价值错位,扭转享乐主义贪图安逸的心态,反对奢靡之风铺张浪费的不良恶习,及时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名利观、地位观上的思想偏差,回答好政治上“为谁服务、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根本问题,坚持细照镜子、勤正衣冠、常去洗澡、及时治病,自觉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要以触及灵魂的自我批判,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勇气,拭去思想和行动上的尘垢,从现在改,从自身改,从点滴改,不回避,不散光,不空谈,把整治纠治问题的过程作为提升服务质效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强化精细服务的敬业精神,建立到位见底、群众满意的工作标准。一是服务越及时群众越满意。群众具体利益会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或者随着需求的满足而产生新的需求,领导干部要针对这一特点,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增强服务工作的及时性,注重在体察群众期盼上及时,在解决群众疾苦上迅速,做到服务关口前移,多上门服务,多现场办公,无论大事小事急事难事,马上就办,把好事办在关键处,把温暖送到心坎上。二是服务越细致群众越满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群众利益是千差万别的,有层次的,对领导干部服务群众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真服务。领导干部要站在“群众立场”,善用“群众语言”,始终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做到热心接待群众,细心询问困难,耐心讲清政策,真心服务解难,诚心答疑解惑。要细服务。充分征询群众的需求,满足群众的要求,凡事精益求精,追求最好,直到群众满意为止。要实服务。注重在接地气中提升服务质量,落实好“一线工作法”,即情况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感情在一线融洽、形象在一线树立。三是服务越彻底群众越满意。服务群众成效彻不彻底,群众看得最清楚、心里最明白、最有发言权。要及时公开领导干部的联系方式和沟通渠道,建立服务联系点,公示问题解决进程,推行“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一站式办结”,跟踪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服务要全方位。不仅要服务到现实岗位直接面对的群众,还要服务到网络虚拟世界中的群众,争取不同身份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支持。

强化主动服务的务实作风,浓厚以上率下、群众追随的良好氛围。一是甘于奉献感召群众。曾对延安抗大的学生说:“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领导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带头人,必须要有牺牲奉献精神,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替群众着想,自觉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时刻用鞠躬尽瘁的人格魅力感召群众,用无私奉献的主动作为影响群众,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带动群众,才能赢得人民发自内心的满意,群众才会从心里“点赞”。二是甘当表率引领群众。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着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处处为民表率,特别是要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乐于“言传身教”的帮带,就能发出无声的命令,形成“一盏灯”的光明,“一杆旗”的导向,“一团火”的能量,紧紧地和群众团结在一起。三是甘沉一线凝聚群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一块过、一起苦、一同干,才能了解群众的真情实况,可以检视自身执政的差错失误,以更有针对性的工作去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同时,联系群众越紧密,就越贴近群众的心,要放下架子拜群众为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群众受尊重有地位,有用武之地,从而凝聚群众。

强化快乐服务的思维理念,实现自我激励、群众认可的价值归属。一是把群众赞誉作为快乐服务的动力之源。群众赞誉不一定是上级肯定,但是反映真实可信的工作实绩,相较而言可信度更高,分量更重;群众赞誉不一定是及时肯定,但事后或离任时的口碑更说明所作所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群众赞誉不一定是人人肯定,但必定是反映主流的、公正客观的评价。二是把本领升级作为快乐服务的能力基础。领导干部要以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核心,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与服务群众的载体平台,提升让群众喜闻乐见、及时有助受益的服务本领,并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收获事业成功的喜悦,得到价值实现的满足。因为,服务本领越增长,群众越信服,得到的肯定赞誉越多;服务本领越过硬,群众越尊重,自身的地位形象越高;服务本领越提升,群众越跟随,拥有的智慧力量越强大。三是把视民如亲作为快乐服务的根本要求。视民如亲,就会端正对群众的根本态度,对群众充满感情,自觉与群众同心同德,充分尊重、信任、依靠群众开展工作,全心全意、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视民如亲,就会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不遗余力,竭尽全力,开展好“亲情式服务”,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颗耐心倾听、一片真诚待人、一腔热情办事;视民如亲,就会对群众的不满、失误充满耐心和宽容,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计前嫌地热心帮扶。

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篇2

一、高度重视,明确职责。

学校党支部结合实际情况,详细制定了《小学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评议工作方案》,坚持走群众路线,不走过场,不脱离实际。明确了评议工作的指导思想,对评议时间和地点,评议内容,参评对象,评议范围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成立群众评议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职责,分化工作任务,严格按照要求力求做到准备工作求细,评议内容求精,评议标准求严,评议效果求实,并且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确保达到预期活动成效,提升活动效果,使评议工作成功开展。

二、精心组织,营造氛围。

召开群众评议大会按照上下联动、内外兼顾、纵横联系的模式,精心组织改进评议程序,创新评议方式,充分运用会议交流、走访座谈、满意度测评、工作述职等评议方式。在此次评议前,各与会人员通过文件形式和学习形式,对此次《群众评议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容、评议方式、评议程序、目标进行了仔细了解。充分做好准备,形成真心实意接受群众评议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评议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参评人员的积极性,实事求是提出评议意见建议,确保群众评议活动不走过场。

三、丰富内容,确保成效。

在群众评议工作中,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把评议的过程当作再次征求意见和建议的过程,在现场征求参评人员就如何更好的改进工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意见建议,使制定的整改方案充分体现民意,更具针对性。会上,学校党支部书记邱芬进行了工作述职,汇报一年来学校工作情况及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情况,虚心接受群众评议。此次参加创先争优群众活动的党员17名,群众为45人,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的总体评价满意率为100%,对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总体评价100%为好。点评围绕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公开承诺情况、履行职能、工作作风、为民服务等方面,组织党员群众评议,将评议结果通过学校网站、电子显示屏、政务公开栏等多种公开形式向群众通报,让群众全面了解评议结果,并进行监督和督促。

四、认真总结,提升效果。

评议会上,就如何更好的改进工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现场征求参评人员的意见建议,共征求到评议意见和建议3余条。对于群众满意的评价,将珍惜肯定,再接再厉,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认可。对评议不满意的,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认真进行“补课”,保证群众评议的真实有效。同时,学校党支部把评议结果与检验活动成效、巩固活动成果、改进活动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评改并重,做到边评议、边整改、边提高,确保评议结果的实效性,提升活动效果。

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篇3

关键词:满意度;测评;党群互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5(C)-0048-02

广大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走群众路线,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确保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和各类考核评价工作中,适时组织对党委支部和机关进行满意度测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了党委支部决策的科学性和群众落实的主动性,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为促进党委支部自身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新时期党建工作科学实施满意度测评的重大意义

走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党建科学化和扩大党内民主的要求,提出要“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各个党委支部在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中,要进一步认识到,用好满意度测评机制,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更是党委支部自身完善提高的内在需求。

一是践行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各级党委支部来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工作中充分尊重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群众企盼作为第一信号,始终关注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组织满意度测评就是将群众的真实愿望和呼声传导到党委机关的重要方法,是心系基层、情牵群众、眼睛向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重要举措。

二是发扬根本作风的集中体现。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我党的政治工作的根本作风和方法是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通过组织满意度测评,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党委工作成效的“风向标”,体现的就是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心连心的良好作风。

三是促进党建科学化的有效途径。党建科学化包含理论建设、制度建设、方法建设等层面,主线是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形成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反腐败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通过广泛开展满意度测评,提高党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对五个方面的建设具有全面的促进作用,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委决策能力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提高。

四是提高领导素质的管用方法。领导干部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方面面。满意度测评就是一面难得的镜子,通过满意度测评反映出的情况,各级领导能够对照具体项目,反躬自省,清醒地看到自己在某方面存在的“短板”,自觉加强学习锻炼,取长补短、固强补弱,确保能力有效提升,素质更加全面,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满意度测评在新形势下党群互动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以“群众认不认同、满不满意、需不需要、赞成不赞成”为标准,科学设项、在评价指标上体现“民意性”,扩大范围、在参评对象上体现“广泛性”,合理分析、在结果运用上体现“科学性”,在党委决策、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进行满意度测评,收集各类意见建议,党委机关认真进行答复或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满意度测评机制为新形势下如何扎实有效的开展党群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增强了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广泛组织满意度测评虽然主要依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创先争优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等活动和任务进行,但涉及面非常广,基本涵盖了各个层面各项工作,在不断完善后,形成了覆盖面非常广的网状测评结构,不仅是大项工作,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细节问题也能在测评中反映出来,群众提出意见建议的范围越来越广,提出的问题有的也比较深刻和尖锐,从目前看,满意度测评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拓展,可以说是林林总总、包罗万象,逐渐成为党委机关工作开展成效的“度量衡”和各级领导干部干好本职的“紧箍咒”,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不再是大而空的口号,已然成为各级自觉的意识和实实在在的行动。

二是集思广益,促进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了决策质量。各级党委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每次重大决策前都注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同时进行不可行性论证。在执行过程中适时组织满意度测评,认真分析测评结果,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类整理,通过满意度反馈情况及时修正决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能调整的立即调整,需要进一步论证的通过党委常委下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进一步征求意见。在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集中大多数同志的正确意见,科学分析论证,反复衡量比较,形成比较成熟的决策,不断提高了决策质量。

三是密切了党群关系,构建了和谐环境。通过适时组织满意度测评,既保障了基层群众对单位各项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拓宽了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又可以使党委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避免因信息阻塞而导致矛盾发生和情绪对立,增强了群众对党委机关信任感和认同度。对测评中群众提出的具体意见建议,党委机关都能逐条及时给予答复,并在网上公布,让群众感受到党委的真诚态度,群众在测评中也能积极建言献策、畅所欲言,党委机关和基层群众通过这个平台相互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关系日趋融洽。

四是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了作风。组织满意度测评实际上是一个发动群众反映问题、督促机关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测评时群众提出意见建议,让问题“无处藏身”,问题提出后,党委责成机关科学制定整改方案,拉出清单,分工到部门、明确到人、落实到天,对整改方案党委严格把关,按照近、中、远期目标,坚持不具体的不过关、没明确时限的不过关、没有责任到人的不过关,注重从群众最急需的、群众最关注的、自身能办到的入手,加大整改力度,能量化的不抽象,能具体的不模糊,实打实的进行整改,有效防止了拖沓的办事作风。从群众对机关的测评看,尽管个别科室满意度有起伏,但总体对机关作风的满意度逐步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五是强化群众监督,促进了廉政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靠制度约束,二靠群众监督,我们注意抓制度落实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把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执行制度的每一个环节都公之于众,真正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措施公开化,实施阳光操作,特别是对群众关注的干部任用、工程建设和经费使用等问题,制定出台了诸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若干措施(试行)》、《经费报销规定》、《工程建设中廉政监督(暂行)办法》和大宗物质集中采购措施等一系列相关措施,相关情况及时进行公示,让敏感问题不再敏感,适时对廉政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对反映出的情况查清原因,向群众公开说明情况,毫不隐瞒。群众普遍反映风气正了,大家心气顺了,干劲也更足了。

三、在党群互动中广泛开展满意度测评得到的几点启示

实践证明,满意度测评机制对推动工作、促进党的建设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该持之以恒地下去,对测评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如如何保证长效化的问题、意见建议怎么样落实好等,都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启发新的思维,以发挥测评更大的作用。从目前各级组织测评的实际看,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也带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是要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满意度测评是个“易碎品”,上去不容易,下来很容易。不能盲目乐观,而是应保持更多的清醒和冷静,戒骄戒躁、再接再厉。要想让让满意度持续上升或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测评就不能想起来就测一下,想不起来就不测,而是要保持经常性,用制度来保证。还有怎么测,测什么的问题,要进行规范,做到测评目的直截了当,力求广开言路促工作;测评内容正视矛盾,力戒蜻蜓点水不深入;测评范围覆盖每个层次,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测评过程严格组织,力求真评实测不虚假;测评结果注重转化,力求指导决策赢军心,防止热一阵冷一阵,随意性大的问题。

二是要与相关制度配套衔接。要使满意度测评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光靠测评本身还不行,必须有相应的措施保证。比如和干部选拔任用要挂起钩来,把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选拔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衡量、监督、改进干部选拔作用工作,让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同志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要和问责制衔接起来,对测评中反映的问题,必须问责到人,不能就事论事,问题的解决方法、途径和效果要经得起检查和检验,不能对群众指出的问题避重就轻、敷衍塞责;要和党委常委议事规则结合起来,提交常委会讨论的重要事项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调阅群众满意度测评情况,把群众满意度情况作为做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是党建模式要不断探索创新,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发挥满意的测评机制的作用是促进党建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但也不是万能的,比如每年组织的次数有限,一般不过几次,不能实时反映基层群众对党委机关的工作满意度,另外,每次参评人员只能是部分群众,不能完全反映满意度的全貌,有时会有失偏颇。因此要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党建模式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特点,比如利用好网络平台实现实时的交流沟通,结合创先争优“一诺三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等,都是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益尝试,相信积极探索实践党建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手段,一定能促进党建科学化不断提升到新水平。

作者单位:长沙市城市建设开发公司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刘江等译.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8.

[2].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N].光明日报,1998.06.20(第一版).

[3]黄洪钟,姚新胜,周仲荣.满意度原理研究与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控制与决策,2003;18(6):641―645,650.

[4]张晨.服务型政府建设视角下顾客满意度提高的策略.经济研究导刊.2007.11.

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篇4

着力突出服务的主动性

基层党组织如果还停留在“等群众来找我”的被动式服务上,会导致新社会形势下一些矛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原本处于萌芽状态的隐性矛盾会演变为现实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和党群关系。因此,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时,要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如铜梁县巴川街道以社区为单位,主动收集整合辖区设备维修、医疗保健、法律咨询、家政服务、餐饮娱乐、劳动就业、快递物流等数十项服务信息,建立便民服务平台,通过便民服务热线、QQ和电子邮件等媒介,向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群众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着力增加服务的多样性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通过提供一项或几项服务就想满足所有群众需求已不现实。比如,一个上万人的城市社区,有收入水平较高注重生活品质的群众,也有生活困难需要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群众。党组织和党员在提供服务时,如不考虑各类群众的实际情况,仅提供笼统、单一的服务,势必难以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因此,铜梁县南城街道着重区分群众的不同需求,在农村成立“产业党小组”、“家教流动学校”、“农村妇女互助组”;在城市社区广泛成立各类文体协会,开办“爱心超市”,组建治安巡逻、心理辅导、法律咨询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有力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着力提升服务的系统性

当前,部门职能划分越来越细,许多问题常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解决。群众对部门职能及行政审批程序了解不多,容易出现“跑断腿”、“办事难”的情况。近年来,虽然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但由于进度比较缓慢,成效还不够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在提升服务的系统性上下功夫,通过延伸服务范围,向群众提供“一条龙”、“一站式”的服务。如铜梁县就探索建立了“群众事项全程代办制度”,实行“首问责任制”和“项目制”,由“首问责任人”对群众事项进行全程代办,一包到底,提高了群众的办事效率,受到群众好评。

着力增强服务的互动性

有些党组织、党员在服务群众时,不注意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忽视群众意愿,导致“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出现“党员很热心,群众不关心”“做了不少事,群众不买账”等现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增强与群众的互动,广泛吸收群众的智慧,依靠群众来服务群众。目前,铜梁正在探索建立群众参与重大事项决策“三必须、三不能”制度,即决策前必须考虑群众意愿,群众抵触的不能或暂缓纳入决策程序;决策时必须征求群众意见,群众反对的不能形成决议;决策后必须听取群众反馈,群众有意见的不能不管,通过强化与群众的沟通、互动,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成效。

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篇5

一、群众文化的定位、含义及特点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定位

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指的是人民群众在自身职业外所进行的自我娱乐和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其以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为主要目的,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其一,群众文化活动主体是群众,客体是各种文化活动;其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主要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为主;其三,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群众文化的含义

所谓群众文化,主要指的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根据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这种客观需求在满足社会化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文化。群众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地位,在文化方面彻底解放的表现,群众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一切积极向上的文艺娱乐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群众文化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形式,它从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得以出生又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群众才能通过各种文化活动进行自我教育,获得美的享受,在文化活动中获得心灵的陶冶和审美情趣的提升,这也是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三)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一,群众文化以道德意识作为引导。群体性的文化活动或多或少都具有社会性的独特功能,与人民群众的共同道德意识相符合。民间的小型文化活动,大多都与具有当地特色的庆祝活动相关;第二,群众文化以经济作支撑。社区的作用让社区文化活动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加上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活动基地相继的建设起来,社区文化活动有声有色,人们的文化活动水平日益提升,促进了当地的文化发展;第三,群众文化以活动作为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群众日常生活的体现,正是因为与群众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群众文化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群众文化活动也失去了自身的功能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都是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展开的,脱离群众的文化活动注定会随着文化发展所淘汰。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分析

从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活动是群众文化的载体,适时的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够更好的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积极有益的精神粮食,从而提升大众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品位,真正做到将群众文化向社会化、群众化推进。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和机关部门、民间组织,都应该积极的举办一些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无论是谁组织开展的何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都应该有积极正确的目的,没有目的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无法开展的。而活动的主要内容通常都是由组织单位的意图体现、活动所需求的资源以及要达到的质量、群众的参与度和认可度这几个因素来制定的,活动的形式一般是由组织者的目的所制定的,一些比较新颖的文化活动形式也是组织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而来的。

三、如何有效的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一)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同步推进

新时期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已经不同于以往,文化活动的主题开始凸显出个性,从以往的主要以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来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到目前群众自发的依靠各种设施来开展文化活动。对于目前的情况,文化馆应该积极转变工作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与群众经常进行文化活动经验交流,做好角色转变工作并对群众自发的分散活动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分散活动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在群众分散进行文化活动的同时,各级文化单位也要认真的履行自身职责,定期的组织一些质量较高的集中性活动,为群众的分散活动提供一个交流促进的平台和展示的机会。在群众文化的新形式暂未普及的情况下,文化单位应当积极的推广集中的文化活动,同时在普及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发挥推动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群众文化管理的主要阵地,阵地活动起着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带头的重要作用,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示范窗口。而目前来说,很多文化馆、文化站所举办的阵地活动比较单一,无法带动群众参与,也不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功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下,文化馆及其它文化单位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职责,而不是仅仅搞自我建设,要尽最大限度接纳更多的文化活动人员,尤其是要通过一切方法来将阵地活动搞好搞活,提升文化单位活动的档次和质量,提升文化单位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因此各级文化单位必须要将组织具有思想性、娱乐性,融入当地特色风俗的高质量、高档次的群众文化活动纳入日程,同时随着文化活动项目的不断创新,各种设备设施的不断升级来更新文化活动形式。积极发挥文化阵地活动的示范性、向导性以及带动性,将最新形式和最新内容的文化活动传递给人民群众。

(三)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

作为做好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两个关键因素,领导支持与群众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政府的支持,群众文化活动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就失去了物质基础,也无法开展大型的高质量的文化活动;而领导支持后,群众的参与度低,文化活动脱离生活实际,也不能很好的来开展,因此此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文化馆等文化单位要积极充当群众贴心人的角色,与民间活动团队和一些文艺积极分析多沟通,多交流。在吸收中青年文化活动人员的同时,也要着重吸收老年人,让老年人也能够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为此,文化单位可以组织建立一些老年秧歌队、舞蹈队等,将老年人对文化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让他们也能够在群众活动中找到乐趣,让所有年龄段的群众都能够积极的关注群众文化活动并参与其中,为我国的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开展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利民工程,各级政府以及文化组织部门要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我国当前文化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把握好文化大繁荣的发展机遇,结合本地发展实际,积极举办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走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道路,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没有文化滋润的土地只会是一片贫瘠的沙漠;失去文化的城市也只称得上是钢筋铁骨的水泥;不懂文化乐趣的人注定只有一颗毫无生机的心灵。新时期下,文化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只有重视文化建设,才能够在当前日益竞争的国际形势下获得一席之地,占据主动地位;只有理解到群众文化的内涵,认识到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之 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将文化的潜在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前进,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和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郑莉华.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群众文化活动[J].大众文艺.2012(09):P58.

[2]单丽.谈如何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J].戏剧之家.2011(12):P12.

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篇6

“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开展以来,福建省各级公安机关敞开大门访民意,打开心扉听民声,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着力在提升“五个指数”上下功夫,使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整改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提升辖区“和谐指数”

在整改过程中,福建省公安机关将矛盾排查化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环节来抓,创新工作方式,竭力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提升辖区“和谐指数”。

在三明市大田县建设镇,高家和池家两大家族曾因墓地风水的矛盾,引发了长达58年的宗族纠纷。大田县公安局建设派出所联合镇司法办、综治办启动了多次“1+n”联调机制,终于使得两家握手言和。据了解,三明市公安机关将“1+n”警务工作模式引入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以派出所调解为支点,整合综治、民政、司法、卫生等多个部门资源,扭转了基层调解工作中公安部门单兵作战的局面,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调处能力。活动开展以来,已成功调处化解矛盾纠纷869起。

针对群众反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补偿以及不文明执法等引发的信访问题,福州市公安机关在“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摸索形成了停访息诉“七字法”,即发现“早”、发力“准”、介入“快”、立场“公”、态度“诚”、渠道“畅”、效果“佳”,迅速办结了30余起信访积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整改影响治安的突出问题,提升百姓“安全指数”

福建省公安机关在“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不仅关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大数”,更关注群众感到不安全和不满意的“小数”。XX年,福建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公安工作满意率分别达94.72%和91.4%,均创历史新高。成绩固然骄人,但福建警方更看重群众不满意的“小数值”。

有数位网民通过“局长邮箱”反映龙岩市城区公交车偷窃现象严重的问题,龙岩市公安机关立即部署打击公交车扒窃专项行动,走访被害人、客车司机、售票员等,民警也轮番跟车反扒,一举摧毁偷盗团伙4个,抓获现行犯罪嫌疑人19名。

针对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家畜被盗案件,泉州市公安机关全面实施“五小工程”,着眼于破小案、防小偷、劝小架、办小事、护小孩等举措,破获了200余起侵财案件,为群众挽回损失150余万元。

同时,莆田市公安机关对全市未破的“两抢一盗”案件施行挂牌督办制度,要求每位局领导每月至少选定2起未破现行案件进行督办。截至目前,他们共破获“两抢一盗”案件718起,同比上升12.38%。

整改影响公正执法的突出问题,提升执法“公信指数”

福建省公安机关一直以社会管理创新成果作为执法规范化的重要支撑,充分运用信息化装备,强化执法流程改造,提升执法“公信指数”。

“视频巡逻、远程监控、网上查验、网上审核……”开门评警活动开展以来,福州市公安机关依托20项社会管理创新成果,为基层民警配齐了3000余部“警务通”手机,将路面上查究的违法信息录入公安网和银行系统。同时,福州市公安局“工作执法网上综合考核”系统要求民警政绩和工作量全面实行网上录入、网上查询、网上监督、网上考评。福州市区派出所的民警每天下班前都要把当天的工作情况输入到考核系统内,月底系统自动生成累计总分以及在全所的排名。

同时,莆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派专人每隔两小时收集、回复公众服务网平台上的建议、投诉、举报等信息,每天播放前一天群众回复“不满意”的警情录音,分析不满意的原因,并由值班领导在交接时点评,纠正接警员的不当做法。活动开展以来,群众对该局指挥中心接警工作满意率不断提高,并实现了零投诉。

整改影响作风形象的突出问题,提升公安“形象指数”

“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开展以来,福建省公安机关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逐步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的转变,使文明之花在窗口单位绽放,提升公安“形象指数”。

“真是太方便了,一趟能办好两件事。”日前,在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证照中心,刘小姐不仅当场换领了驾驶证,还顺利完成了印章审批。原来,针对群众意见较大的综合业务“多头跑”的情况,鼓楼分局成立证照中心,集中受理交通违法、电动车管理、户政管理等业务。启动首日就办结交通及治安业务553起,并实现了零投诉。据了解,福州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 “优质服务月”主题实践活动,确定了15项 “文明窗口、提升形象”服务内容,群众第一季度对公安工作满意率达95.9%。

宁德市公安机关开展 “窗口服务之星”评选活动,依托窗口电子服务评价系统和窗口办事群众的电话回访,每月组织开展一次评选,对连续3个月获评 “窗口服务之星”的民警进行全局通报表扬,对连续6个月获评 “窗口服务之星”的民警,年终评先评优予以优先考虑。泉州市公安机关依托泉州公安微博的影响力,多次开展局领导 “文明窗口”微博访谈活动,对群众集中反映的优秀窗口单位、窗口民警予以表彰奖励。

整改影响廉洁从警的突出问题,提升队伍 “廉洁指数”

“廉政是高压线,任何时候不能触摸;廉政是铁规严纪,任何时候不能触动。”在“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部署会上,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再次要求全警要慎终如始,廉洁从警。

4月15日,在 “法治与责任——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福建巡展现场,面对一起起触目惊心的典型腐败案例,福建省公安机关很多领导表示,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强化法治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勤政廉政、执法为民的坚定理念。

针对群众反映的民警执法问题,龙岩市公安机关开展为期3个月的 “除积弊、治顽疾、扬正气、树形象”专项整治活动,陆续出台《关于民警因工作态度问题被投诉经查证属实的具体处理规定 (试行)》 《刚性问责规定(试行)》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联席会议制度》等规定,要求全警贯彻落实。

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篇7

此次大讨论活动的主题是“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这3个问题紧紧扣住了人民警察的人民属性和职业属性,为基层公安机关强化群众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了新机遇。作为南通市公安局一名负责队伍建设和群众工作的负责人,下面重点汇报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南通市公安局近年来贴近群众需求、拉进群众距离、改善服务环境的做法。

第一点体会,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是走进群众。为引导民警切实了解民意,我们开展了领导干部“三解三促”、“七千民警进村居”活动,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所队和农村走访调研,机关民警在村民家中驻点调研,调查社会治安状况,梳理帮扶特困群体。同时,开展警民恳谈活动,力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第二点体会,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是拉近距离。近年来,我们按照公安部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与民同行、保民平安”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展示公安亲民为民形象。一是推进爱心警队建设。广泛动员民警结对帮困、奉献爱心。以广西东兰贫困山区为重点,建立民警爱心实践基地,广泛开展结对助学活动。二是推进文艺下基层。以公安文联组织为依托,我们组建了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广泛开展慰问演出,在宣传公安工作成效的同时,提高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三是推进民警志愿服务。主动贴近社会弱势群体,先后建立聋哑学校、儿童福利院等10个志愿服务爱心实践基地;建立了女警志愿者、关爱老人志愿者等6支公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陪空巢老人过年”、“爱心送餐”等服务活动,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

第三点体会,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履职能力。我们把强化履职能力训练作为推动基层民警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核心。一是构建职业规划引导机制。制定民警职业生涯规划19项配套保障机制,引导民警立足岗位提升能力。二是构建职业实战训练机制。完善初任培训、岗位交流培训、实战轮训、晋升培训和素质提高培训“五位一体”的职业训练工作体系,组建了119人的专兼职教官队伍,常态开展履职能力培训工作。三是构建职业能力评估机制。围绕基本素质、岗位素质、专业能级、领导干部素质和职业发展潜力评估等5个方面,对全市公安民警进行系统评估。帮助民警准确定位、找准缺失,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

第四点体会,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提升服务效能。全面推广窗口服务评价系统,及时收集群众对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市共安装评价系统478台,群众总体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同时,建立了各级领导干部分层走访工作制度,上门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梳理改进服务举措,提高了服务效能。

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在当前社会,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其不可以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的需要,还能了解政府部门对民生的了解。在文化宫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可以提高让人民群众的文化意识,对其进行有效的传承。本文就新世纪文化宫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文化宫;群众;文化活动;重要性;开展

现阶段,随着社会改革的加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加剧。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是由当地的政府部门或者群众自发建设的一种组织活动,其对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社会文化的进步,还能使群集中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的丰富和健康,推进社会文化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下面笔者对其进行浅析,希望对日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1新世纪文化宫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扩大群众文化队伍

在文化宫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后,可以聚集大批文化骨干,这可以保证群众文化队伍的稳定性,对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有着促进作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对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有着鼓励的作用,可以保证群众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达到宣扬文化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对当地文化进行传承。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还可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可以聚集大批具有文化特长的群众,可以给群众一个展示的舞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保证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可以扩大群众文化队伍,吸纳更多的具有文化特长的人才。

1.2可以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形象

随着经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也逐渐的加强,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并且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国外糟粕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因此,为了保证我国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和进步,因此应该加紧对文化的建设,进而提高整个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市政府部门坚持以人文本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坚守自己职责的重要体现。政府在进行群众性文化组织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进行先关的引导,提高群众性文化开展的质量和水平,因为这不仅关系着群众文化水平的提升和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的需要,并且还影响着政府部门的形象,有利于树立政府部门的威信,提高群众对政府部门信任。因此,在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支持和引导,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高度重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建设,满足现阶段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达到真正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目的和作用,维护群众的自身利益,使其基本的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提高政府部门在人民群众的心理中的形象,保证群众性的文化活动顺利的实施。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的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并且使其业余的生活更加的健康和阳光,在有效的放松身心的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

1.3可以促进文化宫更好的建设

在文化宫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还能有效的促进文化宫的发展和完善。在文化宫开展文化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该地区的文化,促进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促进文化传播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推动文化宫更好的建设和发展,进而提高文化宫的知名度。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文化宫具有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文化宫应该定期的进行群众性的文化建设,开展文化活动,并且使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在了解本地特色文化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在文化宫进行群众性的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的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还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的有效发展和进步。在新时期的条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发生了重要的改变,由以往的第一、二产业为主,到现阶段以第三产业为主,这种经济的发展方式是现阶段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重点。因此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和进步。

2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必要性

2.1可以丰富群众的生活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使群众在工作之余,更好的放松心情,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了文化盛宴,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当地居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劳动之余,可以通过参加或者观看的方式,感受群众文化活动的气氛,并可以积极参与其中。由此可见,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当地居民生活,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2.2可以引导群众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之前,许多当地居民在劳动之余没有消遣的娱乐活动,于是开始了打牌、等不健康的生活,为了有效引导当地居民健康的生活,当地文化部门积极筹划,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方式,将当地居民逐渐引导到健康的生活轨道上来。从目前的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对引导当地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在当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措施

3.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主要节假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方面颇有心得,利用节假日等契机组织了文艺晚会、烟花晚会、醒狮游行、游园活动、卡拉OK大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开展这些群众文化活动,有效的提升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使当地群众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

3.2突出当地的特色文化

每个地区都有地方特色艺术,一些曲艺之乡,乐曲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因此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地具有特色的曲艺的发展特点,筹集专项资金大力扶持镇街曲艺社建设,使当地的曲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不断的壮大发展,并定期举办专项演出,为当地群众奉献精彩绝伦的粤曲表演,活跃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4结论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着较多的意义,不但可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还可以更好的传承当地的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化活动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所以文化宫多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使外界更加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在新世纪,文化宫开展的文化活动多种多样,举办的形式也有着多种类型,这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可以使群众更加了解文化的内涵,可以促进当地文化更好的建设。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也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莉华.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群众文化活动[J].大众文艺,2012(9):58.

[2]单丽.谈如何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J].戏剧之家,2011(12):12.

[3]张传辉.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群众文化活动[J].群文天地,2012(5):19.

[4]董海军.论群众文化的重要性[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12).

上一篇:关于中梗阻自查自纠报告范文 下一篇:畜禽养殖行业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