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成效范文

时间:2024-01-16 10:58:13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篇1

关键词新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基础设施

一、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交通建设的现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和农民生产生活中,公路交通是农村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繁荣、农业进步和农民发展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福利设施、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支撑,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正是由于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具有广泛的外部效应,“要想富,先修路”已是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所以,当前新农村建设应当把农村公路交通的改善作为重点和突破口。

由于公路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的作用。这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到2010年,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10万公里。5年时间农村公路建设总规模约8l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约20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万公里(未含村通公路里程)。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70万公里”。而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公路建设的投资方向要向农村公路倾斜,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2006年国家对农村公路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596.64亿元,比上年增加197.6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截止2006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到302.61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08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0万公里的省(区、市)已有16个。

但由于长期以来,由于政府财政实力薄弱,对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不重视等种种原因,导致对农村公路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农村公路的现状并不乐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公路总里程仅有8万多公里,农村公路数量极为有限。虽然从改革开放初1978年到2005年的17年间。平均每年增加3万多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增加了90多万公里,但到2005年底,全国县乡公路里程只有148万公里,而且由于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农业耕作规模小和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规模小、密度低等原因,目前的农村公路规模仍远远难以满足农村发展农民出行的需求。其现状存在以下不足:

1目前农村公路存在通达率低、公路密度低,地区差异大。到2006年底,全国公路密度为36.0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仍有672个乡镇不通公路,89975个建制村不通公路,分别占全国乡镇总数的1.7%和全国建制村的13.6%。公路密度分为公路面积密度和公路人口密度。通过对世界部分国家的公路密度的对比,无论人口密度(14.4公里/人)还是面积密度(0.19公里/平方公里),我国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如图1)。

另外。我国各省市公路用地总量和公路密度差异很大。全国公路人口密度最大的是(158公里/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上海(4.6公里/人),两者相差近34倍。全国公路面积密度最大的是上海(0.98公里/平方公里),面积密度最小的是(0.04公里/平方公里),两者相差26倍。所以目前应重点加快中西部农村公路建设,以缩小中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差距。

2农村道路质量差,等级低,养护不到位,通达深度不够,增加了通行困难。虽然农村、县乡道路建设突飞猛进,不仅道路里程、通行宽度增加。而且质量明显提高,有些地方基本实现了黑色化、网络化和等级化,部分路段甚至达到了国家三级公路的标准。但农村道路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突出表现在:首先是道路等级较低,道路线型性较差,弯多、弯急,坡度陡,路面质量差,破损严重,多为混凝土或沙石路面。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主要以四级以下公路为主,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例。2005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4.1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2%;一级和二级公路里程28.5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15%;三级、四级和等外公路总里程约160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83%。四级和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量近80%。其次是县级和农村公路质量低劣、养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交通。县级公路特别是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大部分是启用以往的路基,稍加修整而成。因此,建成后道路的质量极为低劣。道路不堪重负,不能经久耐用。再加上公路养护不到位,尤其在雨水季节。致使很多乡村道路被毁坏,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体交通水平,加重了广大农民出行难问题。再次是道路建设标准不高,许多路面宽度仅3.5米,汽车会车困难;农村桥梁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许多桥梁建设标准不高,而且基本上都到了更新改造期,与现有农村道路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农村交通运输的“瓶颈”。四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桥不相配套。农村公路之间、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高速公路之间尚未完全畅通,仍有部分乡镇、行政村还存在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

3新农村道路建设中,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目前公路建设资金仍以国内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为主,以2006年为例,全年公路建设到位资金5481.85亿元,同投资完成额相比,资金到位率为8%。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占40%,地方自筹占32.8%,所占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2.5个和0.9个百分点;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只占1.5%,车购税占9%,利用外资占0.9%,企事业单位资金占7.8%,其他资金占1.9%,上年末节余资金占5.4%。由于主要以贷款修路为主,导致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本高,严重影响了农村交通的发展。很多地方农村交通道路还待休整,交通条件急需改善,但所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修路资金紧缺,融资渠道少,加上政府的投人有限,大多地方都是依靠农民自筹资金,自拉项目进行融资修路。资金的缺乏使很多还待整修的道路陷于瘫痪状态,特别是乡村公路由于地方财政实力不足导致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交通局面的好转,成为发展农村交通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应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新农村公路交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农业区划、土地总体利用、农业产业基地及移民搬迁、扶贫开发等统筹规划,与农村山、水、田、林、渠治理紧密结合,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运输发展协调安排,做到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经济适用。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根据农村地理条件、经济水平、交通需求、资金供给和公路使用功能,恰当利用地形,合理选择路线方案、技术指标和路面结构型式。在项目实施安排中,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突出建设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做好示范带动,讲究重点突破,分步有序地推进农村公路的各项工作。切忌急于求成和贪大求高,切不可因农村公路建设增加乡村债务负担。公路交通设施的规模、布局、等级标准及管理服务,充分体现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兼顾今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和效益第一。公路设施建设应坚持可靠、耐用、适用、实用。

2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应科学制定规划,完善交通网路建设,加强薄弱地区的农村交通建设力度。交通规划目标要有科学性、实用性,要与乡村建设规划相统一,与地方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一是打通镇至县城或出县境与外县的联接线,发展县域经济。二是接通断头路,尽可能避免迂回线路,缩短里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三是做到村村通公路。从全国来看,应在资金安排上,重点向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经济落后地区倾斜,要优先解决没有通公路地区的交通问题,可以搞一些类似广西大石山区公路大会战的交通扶贫工程,加快改变老、少、边、贫地区的落后交通面貌。

3要大力加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往往是重修轻管,由于自然力和人为的破坏给农村的现有交通建设成果带来极大的损失。必须从农村交通的实际出发强化路政管理,实行“县管、乡办、群养”的管理体制。探索一条公路建设、公路运输管理、公路养护一体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使农村公路长久地发挥支农、扶农、惠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着重确保新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和效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公路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既要有发展农村公路的迫切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公路建设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把公路的工程质量和效益质量放在第一位,做到建成一条路,带动一方经济。县乡两级交通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交通工程质量,真正做到优化设计、精心施工,加强管理、抓好工程质量管理的每个环节。同时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在乡村公路建设中要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对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影响,通过优化设计、旧路利用、占补平衡及借土回填造地,尽可能减少占地,减少拆迁,要尽可能利用旧路资源和工程设施,注意保护人文景观和文化传统,保持农村历史文脉和健康的民风民俗。公路修建要坚持文明施工,文明作业。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路绿化、美化。大力推广车辆节能技术,鼓励发展和使用经济、适用、节能、安全的运输车辆,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要使交通工程与生态环境,农村的自然景观相结合,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与乡村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农村公路交通与生态、环境、资源和当地经济发展相协调。形成农村公路交通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和谐的发展机制。增强农村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新农村的交通建设走上一条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5确保新农村公路交通资金的规范管理与使用,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的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意见最大就是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不透明。这是导致村民对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性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资金的管理上,要坚持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建设与养护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管理,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中央、省对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资金以及地方政府安排的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资金,实行专项资金管理,实行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国家、省对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资金,将全额用于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款的支付。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将向项目所在地沿线乡(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实行村务和乡务公开,强化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三、在加强新农村公路建设可采用的各项措施和途径

1要增加政府对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应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交通投资机制。省(区、市)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建立国家和省(区、市)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源。逐步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具体就是把农村公路、客运站点建设及公路维护管理投资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作为新农村公共财政支出的经常性项目和重点支持的公共设施,逐年加大投资支持力度。通过大路带小路、重点路带动农村资源开发。对于公路修建、公路项目地方税费即征即返。根据国家规划和有关政策要求,制定本省(区、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筹措、落实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标准;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2要利用好市场,各种政策扶持的优势,通过多渠道筹集新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交通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投入问题,尤其是农村交通建设矛盾更为突出。没有资金,新农村公路建设将成无米之炊。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上争取一点,县、乡配套一点,市场运作一点,群众筹集一点等“四个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资。特别是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动员沿线受益企业、干部和职工捐资,实行争取中央扶持一点、各级政府筹措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公路沿线受益企事业单位和受益群众投入一点、包扶单位支持一点、政策优惠补偿一点等办法,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交通建设资金,扩大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资金来源。在大力抓好各项交通费征收的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扶贫优惠政策和资金。通过相关部门内部挖潜,压缩各种经费开支来支持乡村公路建设。扩大新农村建设的宣扬力度,广泛发动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带头捐资,捐资者可以给予道路冠名权等荣誉。同时对在乡村公路建设“热情高、劲头足、效果好”的地方加大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

3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新农村公路交通管理和发展的制度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公路建设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农村公路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二是在各级政府中建立目标责任,给予交通发展制度保障。建立起可供量化的考核目标,在各级政府的任期责任目标和年度考核目标里列入公路建设的内容,这样才不至于被繁杂的农村事务挤掉,主要领导才会亲自过问,才会摆上议事日程,组织实施。在当地党政的领导下举全民之力,集各方之财,改善农村交通状况和公路运输条件,使农村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变成商品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是规范农村公路建设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资源配置效果。四是在落实各级政府养护管理主体责任的基础上,按照政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推进公路养护社会化、市场化。同时强化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五是研究制订农村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完善农村运输站(场)、候船亭(室)建设及客运发展的鼓励扶持政策。六是健全农村公路运输市场准入规则,加强市场运行监督,整治市场秩序,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篇2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公路; 规划目标; 措施

1现状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十五”过后,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但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现在的进展仅仅是开局、起步。农村公路建设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 地方政府和设计者不能因地制宜。

建设者往往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这样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浪费了有限的建设资金, 使有限的农村财力很难承受。

(2) 农村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

农村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不足, 公路建设等级低下; 另一方面, 农村公路大多数为民办公助、群众投工投劳的成果, 资金投入不足, 涵挡等配套设施差。

(3)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 农村公路的造价每公里大约为7~ 10 万元,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由省补助、交通费投入、财政配套、村集体经济支出、发动农民自愿筹集等渠道组成。这就导致了一方面农村公路建设总量不足, 通达深度不够; 另一方面在公路建成后, 由于资金不足, 缺乏养护, 超重车辆的行驶, 导致路面破坏严重, 功能失效。

(4)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责任不明确, 管理跟不上。

作为政府履行公路交通管理职能的部门, 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不够明确,服务的主动性不够强。

(5)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

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对农村公路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重建轻养的观念严重。因此, 这类公路损坏严重, 造成财力浪费。

(6) 农村公路安全条件差。

“村村通公路”的实现, 使广大农村形成了密集的公路网, 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支柱作用。但农村公路宽度不够, 质量欠佳, 有的年久失修, 通行能力差, 极易出现安全问题。大部分农村公路没有交通标志、标线, 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 存在较大的交通事故隐患。

2规划原则

为建设既满足通畅、安全、便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又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公路, 应当坚持以下主要原则。

(1) 总体安排, 统筹兼顾, 分步实施。

首先, 农村公路规划要按照县、乡、村道的顺序, 本着县道规划与国省道规划, 乡道规划与县道规划, 村道规划与乡道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 合理布局, 纵横结合, 做到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相统一。其次, 农村公路规划要着眼经济建设的大局, 优先考虑当地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农村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第三, 农村公路建设应遵循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 在实现“大动脉”畅通的情况下, 逐步丰富“毛细血管”, 避免出现“断头路”、“卡脖子路”以及干线公路施工时支线受损的现象。

(2) 坚持标准适度和因地制宜原则, 发挥最大投资效益。

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农村公路的使用功能和投资规模。农村公路不在宽而在适用, 等级不在高而在实用。原则上,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执行, 根据各地区公路网的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按照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农村公路采用的技术等级。农村公路路线设计要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原有道路, 尽可能减小工程量。农村公路路面结构的设计应贯彻就地取材原则,结合农民、农用车及农村交通特点, 结合当地农村地理、资源、经济状况, 建设适合当地农村特色的公路及道路。

(3) 注重实效, 确保质量, 实现畅通无阻。

公路交通设施规模、布局, 等级标准及管理服务, 充分体现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 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 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兼顾今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

(4) 兼顾环保, 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村公路规划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与山、水、林、田的综合治理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 道路修建有利于复耕造地, 尽量避免占用农田。同时, 要尽量防止水土流失,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注意与沿线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 增强农村公路交通亲和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5) 按照“安全、方便、节约”的原则建设交通工程设施。

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地形、地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 尤其应重视排水与防护设施设计, 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又要经济合理, 以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 交通工程设施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与路基路面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做到醒目、牢固。在视距不良的急弯路段, 应根据需要设置线形诱导、警告、减速等标志; 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设置减速装置。在学校等特殊路段应设置警告、禁令标志及必要的指示标志, 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可设置里程碑、漆划标线。

3规划方法与实施措施

3、1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农村公路建设必须坚持以地方政府为主, 中央政府扶持,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发展方针,按照“多予少取”的方针, 积极协调交通、财政等部门, 统筹规划, 协调行动, 充分发挥资金投入效果,共同推进农村公路加快发展。

(2) 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要坚持不修农民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 不强行摊派、集资, 不随意降低补偿标准, 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 不乱采乱挖,总之,要通过农村公路建设这个载体, 一方面, 体现出农村公路建设效果上的“两满意”, 实现发展农村经济的目标; 另一面, 体现出农村公路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的作用

(3) 农村公路规划应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协调。

县域城镇体系是在县域范围内, 以中心城镇为核心, 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建设新农村, 规划要先行。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在充分调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产生活状况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乡情、村情、民情,选择发展路径, 明确新农村的建设模式、建设重点和建设方式。在此基础上, 对农村房舍、水电、道路、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科学规划。

(4) 农村公路规划应与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道路网规划相协调。

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平, 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首先将农村公路与上层次公路衔接, 保证区域内公路网总体布局的协调和路网整体效益的发挥; 而后建设大量的连接线、支线、沟通线、联络线, 使农村公路成网, 满足多方出行要求。农村的道路建设, 要打破县、乡、村的界线, 进行统筹规划, 防止画地为牢, 造成边缘村、镇互不联结, 无法实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4结语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篇3

关键词: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农村公路,运输需求,财力状况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046-03

引言

近几年,农村公路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56.4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6.79%。现行体制下农村公路建设所需资金主要来自于县、乡两级财政,中央和省市级财政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以补助的形式拨付,具有补质。按照“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投资农村公路的比例,中央政府投资不到1/3。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是中国发展农村经济的长期策略。从中国财力情况看,财政资金大量集中在中央及省一级,县、乡财政困难,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大,地方政府很难继续承担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

2011 年4 月24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22号),提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建立以公共财政为基础、各级政府责任清晰、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投融资长效机制,实现普通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农村公路是普通公路的主体,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公共性,这些特性决定农村公路投资主体为政府,资金的拨付方式应通过规范的转移支付进行。而从目前农村公路资金按 “凡建即补”方式拨付看,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转移支付,要实现《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总体要求,建立一套规范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方式势在必行。

一、从农村公路的投资主体分析

由于农村公路的基础性、公共性,政府作为农村公路的投资主体在理论界基本达成共识。但应把哪级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在理论界是有争议的。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农村公路属于俱乐部公共产品,应该由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供给主体的责任。《公路法》第八条规定,县乡两级政府承担县乡级农村公路的建设、维护的主要任务。《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6]第3号令)第四条具体规定,“农村公路建设应当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中,乡道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村道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建设。”

虽然法律和规定已经明确了农村公路的承担主体,但有学者如刘勇、张庆(2007)从分税制改革后财力主要集中于中央和省两级,县乡财政普遍困难的角度,提出中央政府或者省级政府应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

确定投资主体为哪级政府不能仅仅考虑受益范围,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政府间的职责划分;二是哪一级政府支出更有效;三是政府的财力状况。根据政府间职责划分的原则,中央政府负责稳定政策、再分配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负责受益范围存在于某一区域的地方公共产品的实施。

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值在拉大,各年份相对值也都超过3倍,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目前社会经济区域发展差距大,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及不平衡。农村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目前主要的社会问题,是中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只有中央从全局着眼,通过政策的倾斜,才能最终达到财富的均等化。

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其实是一种财富的分配,中国目前二元社会结构扩大化,与前一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城乡、区域配置不均等有着必然的联系。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于城市及发达地区,这种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上的差异加剧了中国地区和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农村公路作为基础设施,政府可以以农村公路的投资为契机,改变基础设施的分配格局,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农村问题、区域均衡发展问题都是当前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社会的稳定、再分配的职能,从解决的效率及中国财力分配状况看,都应由中央政府承担农村公路的投资主体(或者主体之一)。如果将中央政府定位为农村公路的投资主体,大量的财政资金将通过转移支付进行,建立规范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提到日程上来。

二、从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投入分析

近几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策略选择。“要想富,先修路”,公路基础设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早已被人们认可。但我们也应看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但投资巨大,而且占用大量的土地,在农村公路建设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背后,必须进行冷静思考,在土地、资金等条件的约束下,如何合理安排建设序列使农村公路的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

全国农村公路的建设始于2003年,从2004年开始,对农村公路的投资逐年增加。表1为2005—2011年国家对农村公路投资状况,从绝对数看,除了2010年,每年农村公路投资都比上年有所增加;从农村公路在公路总投资的比例看,2005—2011年农村公路占总投资的比例平均为22%。说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投资。

从中央政府投资看,“十一五”期间,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达1978亿元,年均递增30%。 “十二五”全国农村公路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国家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随着国家公路建设投资转向普通公路(主体为农村公路),各级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而且交通运输部规定2012年后农村公路财政资金将全部通过政府转移支付进行,这急需一套科学规范的农村公路转移支付制度,来指导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三、现有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中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在地方自筹资金到位的情况下,上级(包括中央、省和市)根据修建农村公路的里程及等级,依据一定的标准采用“凡建即补”的转移支付方式。规范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应能体现效率与公平原则,中国现行农村公路资金的转移支付未能体现效率与公平原则。从效率角度看,现行农村公路建设决策基本上是行政命令,除了县级农村公路进行可行性评价,乡、村级农村公路基本没有进行可行性评价,也就是说农村公路的建设没有从效率角度去衡量是否建设。从公平角度看,“凡建即补”的投资政策往往造成富裕地区由于修路多而得到的补助也多,相反,贫困地区得到的补助较少,从而出现所谓的“马太效应”。

表2为2010年中国东、中和西部农用地公路密度。从表2可看出,农村公路地区分布极其不平衡,东部地区农用地公路密度是中部地区的1.89倍,是西部地区的4.33倍。虽然近几年农村公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对方便农民出行,改善农村面貌、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农村公路的发展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应该说这与现阶段农村公路财政投资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

自2003年开始的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基本任务是通乡通行政村,决策依据主要是政府命令,截至2011年农村公路通村率达到99%以上,第一阶段的通乡通村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完成。新一阶段的农村公路建设由过去以建设为主向‘巩固、提高、完善’方向转变。新一阶段的农村公路建设不能再仅仅依据行政命令,也要考虑效率。同时,作为基础设施的农村公路,其资源的分配要考虑公平,向均等化方向发展。

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尤其是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是缓解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保证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达到基本水准的最重要手段。从农村公路的建设来看,不同的地区财力是不同的,如果按区域的财力进行建设,势必造成富裕地区由于财力充足而建设的多,落后地区由于财力缺乏能投入的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就少,从而造成贫富地区拥有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数量差距悬殊。公平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转移支付,就是使拥有不同财力的区域,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有效的农村公路建设中,从而使各区域享有基本相等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

四、规范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的取向分析

规范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应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中国现行农村公路资金的转移支付未能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从农村公路建设决策看,基本上是行政命令,没有考虑效率;从资金拨付看,“凡建即补”这样一种投资方式,虽然能体现谁投资谁受益,但由于富裕地区资金多,修路也多,得到的补助也多;相反,贫困地区得到的补助少,产生“马太效应”,可见这种资金拨付方式没有考虑公平原则。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农村公路财政转移支付的依据应为区域的运输需求及财力状况。

规范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从形式上看,应采用公式化确定转移支付数额。从国外发达国家看,上级对下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包括整体或专项)早已采用公式化拨付形式,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及英国实行的均等化拨款,印度联邦财政委员会(Finance Commission)的无条件拨款也采用的是公式分配的方式。2011年7月1日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财预[2011]392号),办法中对各项财政支出列出了详细客观的公式。由此可见,我国财政资金转移支付也在向公式化方向转变。中国农村地区发展不均衡,地方财政薄弱,大量的资金需要通过上级拨付,公式化的转移支付能避免操作的随意性。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篇4

①与其他公路工程相比,农村公路的施工建设成本费用相对较低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农村公路主要以满足农村交通出行和农业运输为主,与城市公路交通相比,不仅车流量和承载力都比较小,并且其施工建设规模与工程量等,都比较小,因此,进行农村公路建设所需要的成本费用也就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发展中对于农村建设重视程度的提升,进行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规模与成本比例有一定的扩大,但从整体上来看,农村公路建设投资缺乏与成本较低,仍是主要特征。

②与其他公路工程项目相比农村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技术标准也相对比较低

通常情况下,农村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多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提升发展为主,其本身的运输载重以及流量相对较低,因此,进行农村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技术标准也相对比较低,导致农村公路施工建设中容易形成技术简单以及随意性等不良思想,影响其施工建设与管理的开展。

2 农村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管理问题分析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与管理开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为农村经济提升以及生产生活开展带来便利的同时,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因此,进行农村公路施工建设管理问题研究,以促进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发展提升的必要性与作用意义也更加突出。

①我国农村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由于施工建设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导致施工建设的随意性比较突出,对于施工建设管理的不利作用和影响相对比较大。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情况来看,在进行农村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其施工建设成本费用比较低,再加上投资比较缺乏,导致施工建设过程中管理也相对松散,不仅缺乏健全完善的公路施工管理制度,并且施工建设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对于农村公路施工建设的不利作用和影响也比较大。

②我国的农村公路施工建设中,由于农村公路施工建设的技术标准比较低

导致其施工建设设计中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不足,再加上农村施工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造成农村公路施工建设与管理的风险问题比较突出,对于农村公路施工建设与管理质量存在着严重的不利影响。

③农村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管理问题还表现在农村公路的施工建设组织单位整体水平比较低

并且其施工建设的经济效益与利润也相对较低,施工建设与管理中参与竞投标的组织单位规模比较小,并且设备相对落后、老化,导致施工建设与管理的技术质量和水平也比较低,施工建设的进度与质量效果等也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着其施工建设与管理的提升发展。

④我国农村公路施工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着施工建设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比较困难

施工建设质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等突出问题。比如,在我国的一些建设完成的农村公路工程中,很多工程在施工建设完成不久就存在着路面不平等以及裂缝等问题,对于农村公路的质量寿命以及正常使用都有着不利的作用和影响,而导致这些质量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施工建设单位的技术标准不合格或者是施工建设质量控制管理不规范、严格等,是农村公路施工建设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对于农村公路的施工建设与管理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作用和影响。

3 加强农村公路施工建设管理的方法措施

结合上述我国农村公路施工建设与管理开展中存在的突出,为保证农村公路施工建设与管理质量,促进其施工建设与管理的提升发展,在实际建设与管理开展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公路施工建设的控制管理,以进行其施工建设质量的保障。

①在农村公路施工建设与管理开展中

应注意做好充足并且完善的施工管理准备工程,以尽量减少施工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进行保障。通常情况下,对于农村公路施工建设单位来讲,其施工与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完成的施工准备包括施工建设与管理机制、施工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研、施工建设工艺技术的应用设计等。其中,农村公路施工建设与管理机制包括,施工建设开展与管理的内容制度、奖惩机制、施工建设技术以及人员的相关要求标准等,以对于农村公路施工建设的质量效益进行完善保障。其次,农村公路施工建设与管理开展的调研准备,包括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环境条件、材料价格等内容,以对于工程进度和施工建设的成本费用进行合理控制,保证其施工建设的质量效益。最后,对于农村公路施工建设与管理所应用工艺技术的设计准备,需要结合其施工建设开展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其施工建设目标基础上,对其施工设计变更以及计量管理、工艺流程等进行设计管理,以保证期建设质量和效益。

②在进行农村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管理中

为避免上述施工建设管理问题与情况的发生,还应在施工建设与管理开展过程中,对于施工建设的过程和现场实施严密的控制管理,并进行施工建设控制管理组织的构建,以实现施工建设质量的保障和完善。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农村公路施工建设的监督控制,首先要对于施工建设管理控制的重要性进行认识和明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于农村公路施工现场以及施工过程的控制管理,以严密的组织形式实现农村公路施工建设管理和控制,对其施工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进行保障。

③在农村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

比较常见的公路建设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路面不均匀或者路基下沉等问题,对于农村公路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影响比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农村公路的施工建设管理中,应注意做好施工建设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比如,在农村公路桥梁结构部分的施工建设开展过程中,对于桥梁与路基的连接结构应注意通过桥头搭板或者是土工隔栅的设置,或者是通过施工建设材料的更换应用,来对于公路桥梁的施工建设质量进行保障,进而对于农村公路的施工建设质量进行完善和保障,促进农村公路的施工建设与管理发展。

4 结语

总之,农村公路作为我国公路交通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对其施工建设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分析,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公路施工建设与管理的提升发展,推动国家公路交通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篇5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近年来,区政府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快速稳定发展与养护之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超前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1、精心组织,凝聚合力,全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区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来积极实施。区政府成立了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与街道的联络工作制度,努力扩大社会参与面,形成了上下顺畅的协调管理机制,有力地加强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自年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全区累计投入3.06亿元,共新建农村公路730.23公里,新建改造大中桥梁、桥涵90座,形成了四级公路覆盖格局。同时,大力推行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及时整治修复破损道路,全区县道、乡村道好路率分别达到85%、75%,各项公路指标测评均走在全市前列。

2、创新思路,广开门路,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保障是关键。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落实建设资金过程中,创新工作思路,多措并举,通过全力向上争取资金、积极融资贷款、自筹资金等渠道,切实保证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程的顺利推进。特别是年以来,区交通运输局积极响应群众关于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呼声,向上争取、自筹资金1300多万元,及时对栖火路、尧化地区岔龙路高庙段、神龙路等因施工或重型超载车辆行驶导致路面严重破损的公路进行了修复与养护,切实改善了周边群众的出行质量,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3、强化监管,措施到位,切实保障建管工程质量。近年来,区政府和交通部门严格执行《市农村公路条例》和《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办法》,把“好字当头,质量为先”的思想和农村公路建设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目标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采取科技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对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联合开展公路治超工作,积极查处超限车辆,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质量。

二、不足之处

1、建设资金筹集较难。落实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顺利实施的关键。目前看来,我区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筹措渠道较为单一,一些工程量和建设资金投入相对较小的农村公路工程靠街道出资加上区内补助尚可完成,那些建设里程长、资金需求多、施工难度大的工程,没有省市的补助政策很难顺利推进。

2、养护机制不够健全。我区龙潭老街、花园街等农村城镇道路属于城市管养体系,但按照养护机制的“先城区,后近郊远郊”的养护顺序来看,这些城镇道路排上养护日程实在“遥遥无期”。部分公路建成后,由于一些重型货车的超载碾压,致使公路超负荷运行,路面破损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街道提供公路养护的人力、资金的不足,导致对破损公路的修补工作相对滞后缓慢,给公路周边群众的出行带来较大的不便。

3、农村路网建设存在盲点。目前,靖安地区内部南北向主干道未能实现道路网络格局,涉农街道仍有部分自然村未能实现道路网络全覆盖,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群众的出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农村路网建设过程中,交管局一般只选择农村公路的主干道设置红绿灯、限速带及“黄闪”等道路安全基础设施,导致一些人流量较大的次干道路口由于缺少必要的道路安全基础设施而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几点建议

1、加大资金筹集管理力度。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是保障。在资金缺口比较大的情况下,要认真研究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各街道办事处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借助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广开筹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要强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区纪检、交通、财政、审计等部门必须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及时了解和掌握资金到位、使用情况,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侵占、挪用建设资金。

2、切实完善农村路网建设。要完善农村路网规划,兼顾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提高路网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要以更高的认识、更高的标准对待农村公路建设,加大投入与建设力度,使农村公路实现全覆盖。同时,要在全区范围内梳理出缺少道路安全基础设施的人流量较大的农村公路路段,在较宽的路口及时设置交通信号灯、减速带、“黄闪”、警示牌等安全基础设施,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篇6

关键词:公路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阶段对于农业、农民、农村的问题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可以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可以为村民造福,也可以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重要的铺垫。一个城市的发展主要体现就是公路的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是我国推进新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村的公路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农民创造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也使得公路变的更加的平滑顺畅,这样就能确保农民出行的安全问题。

一、农村公路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国家的有关条例规定农村公路,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国家或者省制定的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及其附属的桥梁、隧道和渡口。农村公路是实现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条件,是国家三农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现阶段对于农村公路建设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对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投放资金的问题,还有就是公路的规划建设问题。我国的相关法律中明文规定了对于公路的建设问题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提到将我国的公路按照其在公路网中地位的不同大致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而并没有将村道公路列入等级公路的范畴,这就使农村公路建设缺少了建设的有效依据。我国交通部的法律中有提到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办法,规定中提到将农村道路列入农村公路的管辖范围内,规定中明确的提到了对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必须通过民主的形式进行建设,在村民委员会的作用下,对村民采取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最终统计结果。由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并没有我国相关法律的支持与认可,这就在建设资金的筹划时少了国家的贴补,这也使得农村公路建设变的十分困难。

(一)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的公路规划工程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农村的公路建设存在啊、大量的“形象工程”没有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过于追求形象和美观,实用性和质量不能充分保证;此外,在公路的规划中过渡的占用大面积耕地、林地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并对农民的利益造成了损失;在农村公路规划过程中,基本上是对老路的进一步整修,老路的设计要求往往不能满足农村公路使用的实际需求,质量也不能保证。

(二)地区存在发展上的差异

对于一些地区本身的地质基础条件好的原因,其发展就相对于其他地区较快,这也使得资金丰厚,在对农村公路建设的事业中就不需要为资金的筹划而烦恼,这也使得农村的公路建设能够更好更快。相较于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区来说,由于自身的条件较差且薄弱,地方给予的帮助又很少,这就导致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滞后性,这也使得发展落后。

(三)工程项目建设中质量不过关

对于农村的公路建设而言,都是通过村镇的一些集资才得以建设的,由于集资的资金较少,因此在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对建设的成本有所控制,这就直接影响了公路建设的质量问题,在没有好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建设的条件下,建设的工艺以及建设结构都很差,建成后的公路也存在很多的质量隐患。

(四)公路建设资金短缺

目前,农村公路建设经费以上级政策性资金和地方政府自筹方式为主,而上级政策性资金缺乏连续性,地方财政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又严重不足,造成农村公路建设的融资难度逐渐增大,资金缺口也逐渐增加。

二、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措施

(一)规划建设的措施

在农村的规划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地质条件进行规划,要对农村重点使用的道路进行重点规划,按照规划的标准进行。国家对于公路规划建设的主要相关政策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施工许可制度,县道、单独的桥梁和隧道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由省辖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乡道和村道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由县级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农村公路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编制,与国道、省道规划和其他方式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衔接,形成不同等级农村公路比例适当、有效衔接、布局合理的农村公路网络;县道和乡道一般按照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村道的建设标准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一般按照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农村公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防护等安全设施;施工单位一定要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公路的规划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公路规划规范的进行。

(二)公路建设责任的确立

针对我国的农村公路建设来说,首先要依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执行,其中交通部门和各级政府都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对于公路建设中所涉及到的质量监督部门、项目设计部门等等都应该明确负责人。这样才能便于管理,才能建设处高质量的公路。

(三)建立公路建设资金管理部门和政策

由于农村的公路建设并未列入我国的相关法律中,因此,国家就没有相应的补助,所以对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经常会出现短缺的状态。针对这样的问题,农村政府应对公路建设资金问题专门建立一个管理的部门并制定一个对筹划资金的管理制度,这样就能有效的控制资金的使用。现阶段的拼盘投资方式被广泛应用,拼盘投资方式的实行可以为短期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建立公路建设的维护体系

对于公路建设维护资金的来源一定要保证其稳定的状态,否则,在农村公路出现质量的问题时候,就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维护与保养,这样就会造成公路建设的失败。对于公路建设的维护资金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这样才能保障公路的可用性。

(五)制定公路维护的相关条例

目前来看,我国对农村公路的维护并没有相对应的条列去制裁。一旦没有了法律的规范,农村的公路就会被肆意的破坏,因此,我国地方政府应尽快的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要对肆意破坏公路的人员进行惩处,不断的提高人们的公德心,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公路。

(六)加强公路的管理

加大对农村公路路政的相关管理的力度,将路政的管理触角延伸到乡村公路上面去,使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由于农村公路的路线较长,所以仅靠目前的专职路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很难完成管理,因此,建议聘用乡村路政协管员来进行乡村公路的分片管理,对协管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符合职位需要后上岗。因为协管员没有行政处罚权,其主要职就在于宣传有关政策,提供信息、及时制止侵路、损路事件。

(七)不断创新公路资金的筹划措施

要实现乡村公路的路路通这一目标,首先要先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的财路通。交通主管部门要努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与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增加建设资金总量和税收、对前期的征地以及拆迁等方面进行大力度政策扶持,并深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增加贷款的额度,以此拉动其他金融机构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制定优惠政策,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 捆绑使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严格督查,确保地方配套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加强资金的监管工作,完善招投标制度,实行建设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项核算、跟踪管理,加强资金监查、审计力度,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并发挥公路建设的最佳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管理工作,如果能在前期提前预判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在实施前思考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前制定处理措施。同时,农村公路建设也需要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并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样才能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又好又快的长期持续与高速发展,广大农民群众才能更好地享受到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所带来的实惠。农村公路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主要问题,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还有效的带动了农村经济,扩大了内需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广大人民群众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的公路建设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基础工程、第一民心工程、第一富民工程。

参考文献:

[1] 何良香,江凯.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2).

[2] 杨毅川.浅论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科技资讯,2009(5).

[3] 张玉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融资机制及对策分析[D].西北大学,2008.

[4] 孙久志,李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华章,2012(10).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篇7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探讨

1 前言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把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提到小康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超前发展,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快速发展之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2 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

农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沟通农村与城市的桥梁,是连接农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目前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技术等级低、服务水平低、通行能力差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公路只能简单解决农民的出行,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受制于基础设施这个“瓶颈”,农业没有形成产业化、规划化,优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农业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完善县乡路网布局,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近几年来,国家通过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公路交通事业突飞猛进。目前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290万公里,全国99.6%的乡镇、92%的建制村实现了通公路。

在我国现有公路中,农村公路所占比重高达72%,而且等级普遍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称的。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前几年, 国家投资重点在国、省道等干线公路建设上,这是国家经济建设总体布局的必然选择,在干线公路骨架趋于完善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完善县乡公路这些公路网中的“毛细血管”就成了当务之急,否则不仅影响路网整体功能的发挥,更重要的是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但不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相反还会人为加大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农业现代化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农村现实情况所决定的,而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

2.2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手段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能否完成建设小康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要使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出路在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农村公路建设对加快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繁荣农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公路建设本身。在山东寿光,在河南洛阳,在云南怒江,每一个地区的通车典礼,无不是该地区的盛会。群众送上了“致富不忘交通部”的大红旌旗,激动的泪水,欢乐的笑容,表达了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喜悦。

农村公路作为广大农村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打破常规,超前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才能保障农村小康建设的顺利实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2.3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目前,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出行条件差致使城乡间人员、物资交流不畅通,农民行路难,生活质量不高,这不公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关乎党在农民心中的威望,关乎农村稳定的大局。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关注农村、关心农民,对于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们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3 农村公路的规划

农村公路的建设要规划先行。规划的目标应是实现农村公路联乡通村,努力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与睛雨通车水平。规划中要注重区域生产力布局、城镇化以及与综合运输规划的衔接;要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商品集散地、乡镇企业、特色经济与旅游业的形成与发展,区域经济的核心产业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为城乡之间人员的交往、货物的流通,信息的交流提供通道,从而提升农民在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方面观念、手段的水平。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应采用“保通求畅”的原则。对于不发达地区、山区、人烟稀少地区应以“保通”为重点。随着交通量的发展与需求的增加,通过改善线形,改善路面,逐步实现公路等级化与路面次高级化。对于发达地区、平原微丘区、城镇密集地区应着力于“求畅”,路线可采用等级公路标准,路面可采用高级、次高级结构形式。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与运输规划相结合。公路建设最终是为公路运输服务的,因此首先要考虑公路在乡、村的过境方式,应根据人口、经济的状况综合考虑客运、货运站场的设置,保证客运线有足够的通达深度,形成具有实效的公路运输网。

4 农村公路的建设

4.1 完善技术标准

当前农村公路的相关标准尚不完善,对于等级标准的农村公路建设,可依据现行的技术标准,但不能片面地追求高标准,不能教条地应用技术指标,对于山区的乡村公路,可在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或建立地方性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一般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受条件限制路段,除路基宽度外,个别指标可适当降低,但应满足行政村内主要机动车辆通行要求。

4.2 规范招投标活动

农村公路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建好农村公路是做好农村及农民工作的前提。目前无论地方政府还是中央都加大了农村公路的建设投资,但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的特点及我国国情,致使农村公路工程的招投标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建设市场,也影响了农村及农民的稳定工作。如何有效地规范公路工程招投标活动既是国家有关部门的责任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更是摆在广大公路管理者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要做好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查。资格预审是做好招标工作的第一步,以往的预审办法只是看投标单位的有关证件(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不能有效地杜绝假证件和单位挂靠。应采取多渠道收集申请资格单位的详细情况,将投标阶段对投标人技术能力、管理水平、财务能力和以往业绩信誉的审查前移到资格预审阶段,这样可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将资历差的投标人拒之门外,避免其进入投标阶段采取不正当或非法的手段恶意竞争,既保证了所选投标人的实力又能使投标工作正常进行。

二是采用合理低价法的评标方法及单价合同承包模式。一些地方的农村公路招投标为了节约资金而选择了最低评标价法,出现低价抢标的现象,或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最近交通部新推出的合理低价法是一种比较合理、公正的评标方法,特别是农村公路采用这种方法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其次,采用工程单价承包的承包模式可以避免工程总承包带来的质量隐患,杜绝偷工减料保证工程质量,以及不正当的索赔手段,因此,有关地方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强制要求农村公路工程采用合理低价法的评标方法和单价合同承包模式。

三是建立不同层次的农村公路专家库,采用随机抽取评标专家的办法。评标人的素质对选出合理的中标人起主要作用。由于乡镇政府公路建设中懂技术的的人员较少,农村公路工程的评标人员一般是行政人员,这就给评标的合理性存了隐患。为避免这种现象,交通主管部门应以县或较小市为单位召集从事公路工程的人员,选出能力强、素质高的人组成市级或县级农村公路专家库,指令农村公路工程根据规模大小从不同层次的专家库随机抽取评标人。最好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让县级专家库人员采取异地评标的办法,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人为因素。

四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招投标进行全过程监督。农村公路工程招投标活动由于不规范、地方干预大,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招投标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而不是对招投标活动的某个环节进行监督。县级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或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应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对本辖区的农村公路招标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依法监督,依法履行监管职能,不得干预招标人正当的招标工作,不得剥夺招标人定标的权利。农村公路工程招投标监督的重点主要是行贿受贿、地方保护和暗箱操作等违法违规行为。

4.3 重视工程质量

近几年来,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是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史上史无前例的宏伟工程,直接涉及几亿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抓好工程质量,不仅是公路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还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

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一定很高,但质量要求决不能降低。我们要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较小、地点分散、涉及面广、执行层面经验不多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要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逐步延伸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积极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要明确工艺流程,掌握关键环节,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必须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法人负责”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要结合实际,推行适宜的工程监理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机制,认真落实质量终身制;严格工程验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坚决措施,该整改的必须整改,该返工的必须返工,确保工程质量,让广大农民走上优质的开心路、放心路。

4.4 节约工程造价

投资是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因此要在保证安全行驶的条件下,千方百计地降低工程造价。最重要的是科学、合理地采用技术标准,对采用等级公路标准的,要因地制宜使用指标体系,结合地形、地质适当放宽指标值的采用,并根据交通量的发展采用路线分段修建改造与路面逐步改善的办法,减少一次性投资;其次要注重老路的利用,合理桥型的选用,地方材料的使用,降低主要材料的费用;第三,在采用高级、次高级路面时,可根据各地方的具体情况,采用水泥或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对于交通量小的乡村公路,可采用小间距纵横缝水泥路面、薄层沥青路面、石屑封层、稀浆封层、土壤固化剂等结构形式,获得使用效果与工程造价的统一。

4.5 保护生态环境

农村公路的建设应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对水土保持与植被保护。取土应尽量集中,取土点可通过平地、造塘加以综合利用,弃土不能堵塞河道,弃土点应集中并加以植被覆盖,边坡开挖应根据地质特点,控制边坡高度,尽可能少破坏山体植被,公路绿化要因地制宜,应节约投资,讲求效果。

5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

不断增长的农村公路建设,体现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而要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其关键在于资金。随着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口的逐年扩大,如何合理有效地筹集到更多的资金,现已逐渐列入有关方面的议事日程。因此,在当前我国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抓住农村公路发展机遇,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农村公路自身产品特征的融资方式,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引导、地方主体投资、市场化融资和社会筹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体制,其意义不言而喻。

5.1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几乎构成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的大部分,一直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公路的投融资主体是政府。公路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不管是农村公路还是其他公路的建设从来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责之一。因此,从理论上讲,农村公路建设应该全部由国家全额拨款,而事实上,政府投资也是公路建设资金流入的主渠道。当前政府在农村公路上的投入主要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国家公路建设专项基金和各级政府财政拨款等方面。

5.2 国债资金

作为国家政策扶持和引导的体现,国债资金也逐步介入农村公路建设中。但是,随着我国近期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和前一阶段积极财政政策的相对淡出,未来公路建设国债资金发行总量将有所减少。同样,可以预计,随着未来公路建设国债资金占国债总资金的投入比例趋于下降,必然将影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项目的国债资金来源。

5.3 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我国公路建设筹措的主要方式,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项目的建设,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的金融机构贷款也逐步增加。但由此而带来的利用银行贷款修建公路的还本付息的预期压力则不得不引起有关方的重视。

5.4 企业和个人捐款

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拓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渠道,通过引导企业和个人捐款投资农村公路建设,在当前我国不少地方也已成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渠道之一。

当然,这种筹集资金实施的前提首先应该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同时,政府在发动时应本着需要和可能、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行摊派,否则本意是作为政府“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农村公路建设反而会加重企业和个人,尤其是所在农村公路沿线农民的负担,导致最终结果与政府初衷背道而驰。

5.5 以工代赈和民工建勤

充分发挥当地老百姓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志愿出义务工或者通过以工代赈和民工建勤等间接融资方式解决资金缺

口问题,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

6 农村公路建设的财务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具有投资大、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等特点,资金管理难度较大。要把全部资金用到刀刃上,管理和使用好每一分钱,保证全部的建设资金使用到建设工程,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成放心工程、满意工程、精品工程,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6.1 做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基础性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机构。根据农村公路改造资金管理的特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设立与农村公路改造资金管理任务相适应的会计机构,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并在改造工程实施期间保持会计人员的稳定,防止因人员变动影响会计资料的齐全和完整。

二是统一规范会计账目和财务档案管理。一方面,在科目设置、账务处理、报表填报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严禁出现记账凭证附件不全、原始凭证不合法、内容不完整、审批手续不完备、记账不及时、账证不符、账实不符、做假账等问题。以严格的会计核算,防止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另一方面,强化财务档案管理,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作为财务档案的主要依据,杜绝白条支付、白条代扣代付,把工程合同作为农村公路建设中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工程验收报告单作为工程完工结转账务的必备会计资料。

三是严格支付程序,实行“四签字”制度。在资金支付过程中,经办人(工程管理人员,质监人员)对施工单位提供的申请资金支付凭证要确保符合手续完备、与工程进度相符、金额真实,并在凭证上签字;分管领导对工程质量、数量、资金支付数额认可签字;主要领导把关签字,财务主管人员对凭证进行审核,索取工程合同、验收报告等资料完备后签字支付。

6.2 加强工程价款的计量与财务支付手续的衔接,规范工程结算手续

在工程价款的支付过程中,严格规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结算程序,以工程计价单作为财务部门和工程管理部门工作衔接的纽带,避免财务部门仅反映货币资金的拨付、工程管理部门仅反映工程进度和工程数量这种相互脱节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把工程计价单作为工程价款支付的重要依据,工程计价单的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名称、施工单位、施工时间、工程计划、总里程、工程单价、实际完成里程;另一方面,以工程计量支付台账作为管理计量精确程度的有效手段,工程计量涉及面广,计算量大,人工操作繁琐,易出现差错,建立完备的支付台账能更清晰地反映某些按比例或部位计量的工程的进度,利用EXCEL等处理软件进行辅助管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为今后工程竣工结算与资料归档打好了基础。

6.3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统一管理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依照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一是成立内部制约机制,健全机构的设置和分工,在领导层、各职能部门及环节之间相互制约;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和明确职责分工;三是实行资金统一管理,坚持“收支两条线”制度,中央、省补助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人民群众捐资,必须“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四是完善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内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达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6.4 加强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首先,单位领导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意识,像重视工程技术标准那样重视财务管理;二是财会人员要正确理解国家的有关财政方针、政策、制度,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在财务管理方面为领导出好主意,当好参谋,三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及有关会计制度,杜绝违规支出现象,确保建设项目经得起检查和审计。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系统的管理工作,通过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完善计量支付手续、强化资金审计力度,创新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在财务方面必将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7 农村公路的运营与养护管理

农村公路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公路资金投入少,技术标准和等级低,防护工程不配套,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养护体制不健全,重建设轻管养的现象还相当严重,许多地方的农村公路在建成后因缺乏有效的管养而受到损坏,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农村公路只有切实加强养护与管理,做到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其最大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

依据《公路法》,农村公路建养的主体是乡镇一级人民政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依靠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大胆探索体制创新,要主动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努力创建长效、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政策和养护机制。具体应采取如下办法:第一,落实养护经费。乡村道路建设、养护,资金是关键,除交通部门在征收拖拉机、摩托车等养路费中分配拨放到乡村道路的养护经费外,镇政府、村委会两级还要从其他方面多渠道筹集养护资金。例如可发动沿线受益村民或沿线企业自发捐资或出工。第二,建立专职养护队伍。根据乡村公路实际,以村界为单位划分管养路段,责任到人。根据养护里程多少和路段情况,核定维修用料基数,明确工作目标,指定基本报酬。年底持任务完成情况按实结算。第三,实行年终检查评比制度。年终时,交通公路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所有农村公路进行养护检查评比,路况达到良等以上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从而调动养护人员的积极性,使养护质量不断提高。

8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与路政管理

水泥路替代了尘土飞扬的沙石路,行车速度加快了,群众出行方便了,办事效率也提高了,是件好事。可由于路政管理跟不上或置之不理,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加上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乡村公路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这些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路面平整了,驾驶车辆车速过快,甚至有些年轻人在乡村水泥路上开摩托车风驰电掣。二是不少乡村公路缺乏相应的路标和交通安全标志,如交叉路口没有指示路标,给外地来客带来很大的不便;急弯、危险路段缺少相应的警告标志。三是乡村群众常在路上堆放砂土、碎石等杂物,农忙时节把公路当晒场。四是一些靠路而居的百姓,为了自家的安全,擅自在公路上筑起减速带,减速带过高,标志又不明显,造成行车不便,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为此,各地政府和村委会应重视农村公路附属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农民进行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各村委会交通安全管理人员要经常上路巡逻,发现障碍物及时清理,杜绝占道堆放任何影响交通行驶的障碍物。公路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协助、配合各乡镇、村组依据《公路法》保护路产、路权,保障公路的完好和畅

通。公安、运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道路运输车辆的监督和管理,禁止车辆超载、超速、无证行驶,确保人民群众的

生命财产安全。

9 农村公路的发展

9.1 加快农村公路发展要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

农村公路由于它自身所固有的特殊性,是一种纯公益性事业,资金问题如终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在建设上不可能照搬国省道所普遍采用的经营管理机制和融资手段,也不可能靠国家包起来,更不可能完全由农民来承担。我们可以采取变通的办法,设立农村公路发展基金,直接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上,实行“放水养鱼”。同时,还必须建立多元化筹资格局,争取国家扶持一点,省里补一点,当地政府投一点,受益群众集一点,社会捐一点,多途径全方位筹集资金,保证农村公路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在养护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引入市场经济理念和企业管理方法,深化养护机制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养机制。加强经常性养护,保持公路安全畅通,为农民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9.2 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这些年来,人民群众从公路建设中获取得了极大的实惠,对加快公路发展有着强烈的愿望,人民群众身上蕴藏着发展交通的巨大热情,因此各级政府要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按照“民工建勤、民办公助”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农村公路建设。

9.3 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的原则,把效益摆在首位,优先发展“经济路”、“出口路”,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量大小,进行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公路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而造成的资金浪费。

9.4 农村公路建设和发展必须以质量为生命

公路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福及子孙的千秋伟业,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取之于民,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出现“豆腐渣”工程,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必须时刻绷紧质量这根弦,从技术上做好服务工作,把质量管理贯穿于公路建设全过程,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各个环节上从严把关,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农村公路建设事关“三农”问题,是“三个代表”精神在交通行业中的具体体现,各级领导都应给予极大的关注,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通过各种技术与管理措施用好有限的资金,真正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切实为农民服务,并从农村公路建设做起,为全面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做出努力与贡献。

10 存在的其他问题与建议

10.1 农村公路规划与干线公路网规划统一问题

农村公路不仅是农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干线公路交通量的主要来源。整个公路运输效益的发挥有赖于路网结构的合理,路网结构的合理意味着不仅要重视干线公路的建设,也要重视与干线公路相匹配的农村公路建设。通过前一阶段的努力,我国的干线公路网已基本贯通,并已向高速化迈进,如果没有农村公路与之相匹配,则干线公路将成为“无源之水”,运输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美国是公路运输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美国600万km 的公路总里程中有1/2里程是农村公路。因此,在进行农村公路建设时,不要将农村公路规划与干线公路规划割裂开来,农村公路规划要以干线公路规划为依据,进行统一规划,这样才能使整个公路交通系统结构合理,公路交通的整体功能才能充分发挥。

10.2 农村公路技术标准问题

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96)适用对象为高等级公路、干线公路以及主要的县级公路,这些公路在公路网中作用明显,技术标准也比较高,相比之下,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就比较低,如果直接套用规范,显然与农村公路的情况不符。有些地区采取相应降低标准的办法,来作为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依据,但是如何降低标准,降低多少,都难以确定。所以现行标准不适应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需要。这就需要加强在农村公路相关问题上的研究,逐步完善在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农村公路情况的规范标准,保证农村公路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0.3 农村公路改造中的老路处理问题

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不高,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质量要求,相反,由于农村公路管养经费不足、管养机制不完善,应更加注重工程质量,从而提高使用寿命,减少日后的维修。新建农村公路所占比例较少,绝大部分是老路改建,老路路面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病害,这样的病害如不处理而直接加铺路面,不仅会影响结构层的厚度,而且会影响日后的使用,因此,施工前应对老路进行彻底的病害处理,还应对原有老路进行整平,然后方可进行施工。这是隐蔽工程,对这一环节应加强督促检查。

10.4 农村公路交通标志及安全设施问题

农村公路一般顺地形而建,往往会经过堰塘、溪河、沟渠、陡崖,再加上技术标准低,行车道较窄,弯急坡陡,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重视交通标志及安全设施设置,在陡崖、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11 结语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是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也是我们今后进行各项工作的根本方针。当前,我们要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推动我们的工作,破解农村公路建设中的难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侯连君,王昌衡,郑京杰.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对策探讨[J].中南公路工程,2004(1).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篇8

1、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现状

1.1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乏保障

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对县乡公路养护每年给予一定的养路费切块补助,但县、区交通部门基本将其用于县道公路的养护,而且地方配套资金太少,一些欠发达县仅依靠省养路费补助地方配套资金几乎为零。另外,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现象也较为突出,以至于乡道、村遒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大部分乡村道因此处于失养、失管状态。

1.2农村公路养管运行机制不健全

农村公路养护政策不完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失养现象很普遍,路政管理也还未触及村道。由于失养,管理不到位。新建公路在一、两年内转眼又变成坑洼路,长此下去,大量投资将付诸东流,造成极大的财力浪费,农民的行路难也将会再现。近年来贵州省大力实施农村康庄工程建设,在农村公路大规模建成后,农村公路的长效养护机制研究迫在眉睫。

1.3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薄弱

当前,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执法人员配备不够,路政巡查的范围小、时效性差,无法及时发现路政案件,更谈不上处罚和纠正;二是执法难度大,各种侵占、损坏路面的行为难以制止。再加上治超以后,大量的超限超载车辆绕行农村公路,加剧了农村公路损坏的速度。

1.4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

作为“通达”、“通畅”工程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弱等缺陷。如兴隆县近几年完成的“通达”、“通畅”路都是标准很低的准四级公路,特别是山岭重丘区的农村公路,因没有更多的资金来完善边坡、挡墙等公路配套设施,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倒塌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又如泉溪镇坝溪河村公路挡墙受投入资金的限制,未用砂浆浆砌,在去年夏季暴雨来临的时候,路基被冲毁,板块被架空,造成了重大损失。

1.5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难

根据公路管理部门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工程技术力量和养护管理力量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的管理需求,而无力兼顾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同时因为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而且进去后往往是条“死胡同”,需原路返回,增加了巡查管理的里程和难度。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延伸,侵占、损坏公路的行为也随之增加,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根本不可能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

2、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对策思考

2.1科学计划

“十一五”期间,应科学合理地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对每年实施的项目应在年底或该年3月份之前完成项目的前期工作,在每年的7月份以前完成实施工作。这样就能抓住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能在下半年提前完成验收及制定来年计划,使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更加规范、科学。

2.2立足于农村公路的公益性特征。建立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

农村公路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其公益属性决定了不能采取收取通行费的方式筹措管理养护资金。因此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应坚持实行“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资”的原则。只有保证农村公路的公益性,才能切实做到为广大农民服务。应该立足于农村公路的公益性特点,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合理协调农村公路建设者、管理者、使用者等各方利益,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只有责、权,利的协调统一,才能真正保证建立起的养护管理机制长期的良好效果。

2.3健全运行机制,落实养护人员为落实管养责任

建立市、区(市)、乡(镇)、村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体系,市交通局农村公路管理处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区(市)政府在交通局内部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处和养护中心,乡(镇)政府设立农村公路管理站.村委会成立农村公路养护队,并重点加强对农村公路养路员的选配和管理。养路员上岗实行岗前培训和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通过资格审查后方可上岗。村逋养路员由村委会推荐,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资格审查同意,报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备案。乡道养路员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推荐,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资格审查同意。县道养路员由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推荐,区(市)交通局资格审查同意。养路员每人每月补助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县道养路员补助由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负责,乡道养路员补助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村道养路员补助由村民委员会负责落实,有条件的村由村集体承担,经济困难的村由乡(镇)财政落实补助资金。

3、结语

上一篇: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范文 下一篇: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