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推广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5 17:00:57

农村推广方案

农村推广方案篇1

一是争取经费支持,改善农村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新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全省各地情况差异大,发展不均衡。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地区经济形势好,信息化建设起步快,衢州、丽水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档案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欠缺。针对这些情况,2007年省档案局就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对行政村档案软件的推广、培训和欠发达地区农村档案规范化建设进行专项补助。各地档案部门也积极争取将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如湖州市落实市财政资金500万元用于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杭州市萧山区已累计投入300余万元用于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诸暨市每年争取财政专项资金150万元用于补助农村规范化档案室建设。通过争取资金支持,有效改善了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增强了档案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二是纳入考核,建立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长效机制。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借助各方力量,建立长效推进机制,做到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在推进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积极与农办等涉农部门沟通联系,齐抓共管,通过出台办法、纳入考核,建立和完善推进新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如去年省委在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二轮土地承包档案工作和农村社区档案工作,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多次对低收入农户建档工作提出要求,省农办与省档案局联合出台了“加强低收入奔小康工程档案工作的意见”等等。宁波市、绍兴市将乡镇档案工作、行政村规范化建设列入市年度考核内容,临安市、嘉善县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了当地政府对行政村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鄞州区把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中,同步部署、同步建设、同步检查验收。平湖市印发了《平湖市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管理制度》,规范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现代化建设工作,德清县将行政村规范化档案室建设列入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和村级廉政建设工程内容等,这些都保证了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是统一研发软件,构建农村档案信息化平台。考虑到农村基层单位各自开发档案管理系统有一定难度,且单独开发不利于今后档案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浙江省档案局在嘉善县等地试点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浙江省行政村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并提供给全省各行政村免费使用。该软件系统根据农村档案工作实际进行设计,界面美观易用,功能简易实用,并符合档案有关业务规范,能较好满足行政村的档案管理需求。在软件试点和推广过程中,我们指定有关专家,对基层档案人员提供在线答疑。同时,我们采取“边应用、边完善”的方式,根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反馈的意见,定期对软件进行在线和离线升级。通过不断升级完善,该软件已趋于完善。去年省档案局又在此基础上,统一研发了全省社区档案管理系统和全省民生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在全省免费推广使用。

四是提供免费培训,推进农村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2006年,省档案局专门举办行政村档案管理软件培训班,将安装光盘和培训手册下发到各市、县档案局,并要求各地做好软件推广使用和分级培训工作。各地在省局培训的基础上,面向乡镇和村(社区)基层档案人员,纷纷举办行政村档案管理软件操作培训班和农村档案工作专题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共举办行政村档案工作培训班172期。通过业务培训,培养了一批熟悉软件功能和掌握软件操作技能的档案业务人员和技术维护人员,建立起一支由县(市、区)档案局、乡镇、行政村三个层面组成的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队伍,保障了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农村推广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农村保险业务发展的有关政策精神和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的通知》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努力扩大小额保险的覆盖人群、最大限度地惠泽广大低收入人群为目标,按照“政府倡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保”的原则,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保险业务,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农村其他人身保险业务,进一步促进我县农村保障体系和金融体系建设。

二、工作内容

(一)承办机构。中国人寿支公司(以下简称县国寿公司)。

(二)参保对象。符合投保条件的全县农民。今年,计划重点选两、三个乡镇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并在其他乡镇同步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推广工作。

(三)保险产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销售的产品有4种,分别是: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阶段。(2012年8月1日至8月31日)。开展“保险宣传月”活动,由县国寿公司印制《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并发放到全县所有分支机构和网点。通过电视、报刊、宣传横幅、宣传车、保险知识下乡、农村墙体标语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投保条件、保险范围、保险期限、理赔案例等信息,真正让全县广大农村群众了解该险种,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试点阶段。(2012年9月1日至9月30日)。由全县国寿公司负责,相关乡镇配合,按照“全村统保”、“联动合作”、“小型团单”及分散卡折的模式,先行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同时,发放承保单证并启动售后服务工作。

(三)推广阶段。(2012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由县国寿公司负责,相关乡镇配合,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在其他乡镇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推广工作。同时,发放承保单证并启动售后服务工作。

四、工作要求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是解决农村中低收入人群人身及生活保障问题的实质性举措。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具有保费低、回报高、易被群众接受等优点,对于提高我县农村保障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保险保障供给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乡镇、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服务“三农”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推广工作,努力把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推广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加强领导。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推广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农业局、教育局、文体广电局、公安局、中国人寿支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国人寿支公司,由县国寿领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推广的各项具体工作。同时,各乡镇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配合做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推广工作。

(二)加强协调。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推广工作专业性强、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县国寿公司作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具体承办机构,要按照“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投保自愿、理赔高效”的原则,扎实做好小额人身保险的试点工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优质服务取信于民。各乡镇、各试点合作单位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切实加强沟通与联系,做好小额保险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表报送工作,尽快将试点推广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作出成效。

(三)规范经营。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涉及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情况复杂,且较为敏感。各乡镇要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保护好农村保险市场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做到农民自愿参加,不得强迫和摊派,真正把好事办好。县国寿公司要积极探索改进经营模式,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尽量简化承保和理赔手续,及时兑现理赔承诺,保护农村消费者利益。同时,要不断加强风险管控,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突发事件,切实为农民带来实惠。

(四)完善机制。县国寿公司要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在群众投保之后,及时掌握公司与投保群众履行保险合同的有关情况,经常与投保群众联系,了解他们对保险产品内容及服务方面有哪些意见、建议,并认真研究予以解决。同时建立月报和季报制度,每个月统计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推广工作进展情况,并书面报告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以便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

(五)奖励机制。每月通报各试点单位统保进度,年终对全保乡镇(参保率80%以上)和相关部门奖励2000元。对参保达标村(即以村为统保),奖励500元。

农村推广方案篇3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及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是农业、农村工作的真实记录,是农业和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鉴证,是农民群众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凭证,妥善保管与开发利用好这些档案资源是广大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些村、镇领导档案法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治意识淡薄,对农村档案工作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制度不健全。保管条件简陋,安全措施不到位,火险、水险、盗窃隐患突出。二是专(兼)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大多村级档案是由村文书或村会计兼管,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大量档案资料散存在个人手中,甚至丢失,这严重制约着镇、村档案事业的发展。

随着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资源共建与共享已成趋势,这必将冲击传统的农村档案工作,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档案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档案工作同样也是如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档案工作应主要围绕两大体系建设:

一、进一步狠抓农村档案资源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丰富的信息资源。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基础。没有丰富的资源,档案信息服务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一定要进一步狠抓农村档案资源建设,不断提高村级建档水平。

1、加大投入,不断强化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要本着安全、实用、方便的原则,加强档案室建设。一是村委会应有存放档案的固定场所和箱柜,档案存放地点要远离火源和易燃易爆物品,有防火、防盗、防强光、防尘、防虫(鼠)、防潮等措施,有条件的村委会可设置专门的档案用房;二要争取更多资金,购置电脑等先进的档案设备,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三要加强农村档案工作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是抓好村级文件材料归档制度,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准确、系统,从而实现农村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与现代化。

2、加大培训力度,打造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基层队伍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乡(镇)、村档案人员兼职多、流动性大、专业水平不高的特点,改进培训内容,开展经常性、专题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加强电子文件、多媒体文件的收集力度并对纸质档案进行全文扫描,指导他们进行电子文件的系统整理、安全备份,为以后村级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网络化打好基础。

3、积极做好农村档案资源的收集工作,收集范围主要包括:

一是有关村级组织建设,包括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在换届选举、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组织活动、工作请示和报告等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及组织名册、人员登记表等。

二是有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变化,主要围绕农村改革,做好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流转、土地征用、农税改革、农村林权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农村金融信

贷及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的档案;

三是是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农村电网、人畜饮水、民居改建、移民开发、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小城镇建设、村容村貌改造、公益事业建设等工程方面的档案;

四是有关农业科技与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产品的市场开发、病虫害防治、劳动技能培训与农村劳务输出等方面的档案;围绕农业产业化,做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方面的档案;

五是有关民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包括农村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粮棉补贴、农村社保(低保、养老保险、五保)等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档案。

六是有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有关村务公开、治安管理、村级文化活动设施设备、村级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文化资源建设、文明村组、文明家庭建设等方面档案。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档案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档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做好档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档案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积极主动地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要做好农村档案的整理、编目和数字化工作,及时提供有关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服务等档案信息,切实做好农村档案的鉴定和开放利用工作。除国家有明确规定以及涉及个人隐私不能公开的外,其它档案均应列入主动公开的范围,村民只要需要,可随时查阅涉及自身权益的档案。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作用,将有关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土地征用、农村低保等档案实现目录数据化,将公开的档案资料采集、上传、更新,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档案资源共享,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档案信息资源,汇编档案资料,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综合档案信息服务。围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汇编农村有关政策法规、以及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发展、农村实用技术等资(史)料,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参考和依据作用。

要建立村级活动中心,实行档案、信息、图书、资料一体化管理体制。对其他有关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科技知识、健康知识、文化娱乐等资料,档案人员也可收集起来,一起传到网上或刻成光盘、编印成册,免费发放送到农民身边。

总之,凡是农民需要的、喜欢的实用信息都要收集起来,通过各种办法让农民共享。有条件的村镇,可逐步实现全文数字化处理,使查阅打印一体化,这样可大大提高档案查准率,方便广大农民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

农村推广方案篇4

一、广泛开展对农业科技档案建档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普及和推广活动的真实记录,产生于农业农村活动的方方面面,蕴藏着大量的农业科技知识、生产经验和实用技术,是进行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品种选育及新品种引进、创新和推广,以及配套栽培、养殖、生物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依据,是农业区域开发、集约化种养、高效农业经营等综合性开发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广大农民科学发展农业、科技致富的金钥匙。所以,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各级档案和涉农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各类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宣传和监督指导,使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一)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各级档案及涉农部门要深入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最基层,主动开展档案宣传和业务指导服务,把农业科技档案建设管理提上日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必须紧扣农业农村发展这个主题,切实把服务作为开展各项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要以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为指导,以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服务为目标,以县乡村三级涉农单位及各种农业协会、经济组织及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为基点,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并规范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指导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档案信息支持。(二)不断拓展工作领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等工作的展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领域不断拓宽,农村档案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也在发生变化,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处理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境界,工作中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研究农业科技档案具体工作时,要注意打破一些传统管理理念。例如,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农村的科技档案材料来源更广泛,内容更丰富,载体形式多样化。这就要求档案及相关涉农管理部门应站在时展的高度,研究新对策,及时调整和拓展档案信息的接收和收集标准,帮助产生新档案的单位及个人及时将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和有效利用。(三)注意采取有效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农业科技档案的产生和形成,涉及的单位和个人较多,面广而分散,内容种类比较复杂,必须注意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首先要注意档案法制的宣传。要深入学习贯彻《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档案的法治教育、法律咨询、法制宣传工作,可通过法制宣传、执法检查等多种活动进行引导和咨询,提高农业农村领域档案法制意识。其次,可利用提供档案服务及相关激励评比活动,增强人们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提升社会参与和重视档案工作的主动性。第三,可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推广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带动档案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第四,注意分类指导。要加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分类指导和有效管理,县乡村档案工作基础不一、科技档案内容不同的建档单位和个人,应因地制宜,突出不同特点,注意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体系建设。

二、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是国家档案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其现代化建设目标,是档案工作发展的总体要求。只有实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科学管理,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一)必须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对推进乡村振兴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不可低估。档案部门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努力实现对农业科技档案的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网络,并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各类农业科技档案形成单位也要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立卷工作,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建设。要健全工作网络,确立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要依法建立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推进档案工作不断向纵深开展。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争取早日全面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二)必须加快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步伐。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日新月异,农业科技档案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源,现代化管理是其必然选择。实现现代化,既可以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又可以加快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提升服务质量。具体实施工作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一是按照数字化标准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进行信息化加工和录入;二是采取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信息;三是通过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输出档案信息。通过现代化建设,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农业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农村推广方案篇5

2012年初,西乡农村合作银行从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着手,提出依托自身开办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富秦家乐卡这一有效平台,采取林权增信,将农户拥有的林业资源纳入家庭总资产,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富秦家乐卡+林权证”模式,资产的增加提高了农户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农户的林权证起到给农户增信的作用。该做法在全国乃属首创,得到人民银行总行、国家林业总局、省政府、省林业厅和省联社的一致认可。陕西省联社汉中办事处已在全市农信社中进行推广,市政府即将在全市进行推广,也有望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

强化银政合作 精心组织试点

2012年6月,西乡县政府成立林权增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西乡县农户林业资源与信用评级有效结合暨农户评级增信试点方案》,明确试点目的、工作思路、操作方法、工作流程、时间和计划安排。县政府选择林区信用评级较好,且森林覆盖率高、林权证已全部发放的柳树镇北溪村和沙河镇永兴村两个行政村,作为农户林权增信试点村。

2012年7月至10月,西乡县林业局、西乡农村合作银行和镇村干部共同组成林权评估小组,按照规定程序、统一标准对试点村每户农户所拥有的林业资源进行价值评估。按照评估结果,西乡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户信用档案中将林权资产评估价值计入农户家庭总资产,直接提升农户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并给优秀户发放富秦家乐卡。

加强组织协调 集全县之力推广

2013年5月,西乡县政府在全面总结两个试点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转发了人行西乡支行制定的《西乡县林农增信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在全县通报表彰,并组织召开了林农增信全县推广工作动员大会。

2013年7月至10月,西乡县林业局、西乡农村合作银行、各镇村积极行动,成立县级、镇级领导小组21个,成立村级评估评级工作小组265个,成立现场勘查技术小组8个。全县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到265个行政村(农村社区)开展林地实地勘查,西乡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人员深入到林农家中开展信用调查和信息采集,完成林权的登记评估并开展评级授信,给优秀户发放富秦家乐卡,健全林农信用档案。

2013年11月初,县政府组织人行西乡支行、县林业局和西乡农村合作银行对各镇推广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实地考核验收和评估。

“死树”变活钱 林农广泛收益

全县推广工作结束后,该县6.3万户林农的321万亩林地得以评估,总价值70.6亿元,林农除去住宅房和农机具等资产外,户均增加资产11.2万元,资产明显增加。林农过去一直闲置的林权证得以进入信用档案,获得增信,发挥出了经济效益,林农享受到集体林改成果,全县林业资产被有效激活。6.3万户林农获得西乡农村合作银行授信16.4亿元,有1.89万户林农信用等级向上迁移,实现增信4.9亿元,增长189.6%,户均增信2.6万元,全县林农信用等级显著提高,授信额度大幅提升。

推广过程中,西乡农村合作银行给0.95万户优秀户发放了富秦家乐卡。该卡贷款年利率为9%,较农户保证担保贷款年利率12.024%降低了3.024个百分点。按此计算,0.95万户优秀户一年节省贷款利息支出约869.7万元,减少25%以上,贷款成本明显降低。同时,富秦家乐卡具有一次授信、随到随办、循环使用等优点,解决了林农过去贷款需往返县城、集镇去林管部门评估、登记,费时、费力、成本高且手续繁琐等问题。授信期内,林农可随时到农合行分支机构办理贷款,简捷、方便。林农受惠明显,评估难、抵押难、成本高、贷款难等问题得到解决。

农村推广方案篇6

【关键词】广东省 农村小额保险 问题 对策分析

一、前言

2012年7月19日,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宣布在全国推广小额人身保险,推广方案将小额人身保险开办资格由审批变为备案,在取消事前审批的同时强化事后监管。这是自2008年启动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以来,保监会又一促进小额保险发展的重大举措,可见小额保险对当前农村工作乃至社会经济保障的重要意义。广东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推广农村小额保险方面理应发挥排头兵的作用,而且推广农村小额保险对广东省也有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广东省推广农村小额保险的必要性

一是有利于控制农民风险,提高农民保障水平。尽管广东农村的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低收入、低保障问题在广东农村仍长期存在。农民自保能力差,且纯商业保险在农村的覆盖率底,而小额保险的推广,建立起农民风险的分担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农民因灾致贫。

二是有利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幸福广东。小额保险既能补充国家社保体系的空白之处,又能解决农民无力购买高额传统商业保险的问题,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意义。

三是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2012年7月25日,广东金融改革总体方案获批,在梅州试验区,要构建具有广东特色、服务“三农”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是构建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两根支柱,推广小额保险,不仅能促进小额信贷的普及,还能从整体上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四是有利于开发广东农村保险市场,促进广东保险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截止2010年末,广东农业人口总数为4054.37万,按低收入人口标准786-1067元测算,全省至少有1500万是小额保险的服务对象。根据“金字塔底层论”,如果能将这巨大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的保险需求,必能以少积多,在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保险业发展、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广东省推广农村小额保险的可行性

(一)从宏观的政策环境分析

一是党和政府历年来对三农问题特别重视,2006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7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农业保障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二是保监会决定在总结2008年至今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小额人身保险,《关于印发〈全面推广小额人身保险方案〉的通知》已于2012年7月19日。相信保监会今后将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小额保险在我国的全面推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广东金融改革已于2012年7月25日正式拉开序幕,梅州获批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培育完善的农村金融要素市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是农村金融改革的三大目标,这表明广东省推广小额保险具有本土优势。

(二)从小额保险供给主体角度分析

虽然农村小额保险的运营模式多种多样,但其供给主体归根结底只可能是政府、保险机构、第三方非盈利组织。这三者在我国已经具备了推广小额保险的基础。

对政府而言,通过政策支持下的半商业化运作模式,政府已向广大农民提供保障基本需求的小额保险,比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小额农业保险、进城务工人员保险、小额团体定期寿险以及浙江、福建等地的农房统保业务等。其中新农合成效卓著,截至2011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32亿人,参合率超过97%,全年受益13.15亿人次。

对保险机构,特别是商业保险公司和相互保险组织而言,小额保险在中国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探索,最早的是2007年中国人寿的“新简易人寿保险”,仅在当年保费收入达11.27亿元,为120万农民提供意外风险保障900多亿元和基本保额118亿元。此外,还有泰康人寿的“泰康金满仓两全保险”、太平洋财险与青岛中兴保险合办的“蔬菜大棚保险”等。

对第三方非盈利组织而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第三方非盈利组织蓬勃发展,而且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非盈利组织关注到农民的保障问题上,由第三方主导的农村互助或合作保险组织萌芽初现。

(三)从小额保险需求角度分析

一是广东省农民收入水平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完全有能力缴付小额保险的保费。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916.1元,实际增长11.2%,预计全年人均现金收入达11000元,而农村小额保险年缴保费在30元到50元间,不影响农民的正常生活水平。

二是广东省是多山丘陵地区,濒临海洋,季风气候复杂多变。随着近年来气候变暖、环境恶化,广东省农作物面临的自然灾害频发,一旦发生巨灾,农作物收成将受到严重影响,农民收入损失严重。

三是广东省农民思想解放水平较高,虽然对小额保险的认识不足,但也比较容易接收小额保险等新鲜事物,敢于尝试。

参考文献

[1]林熙,林义.印度农村小额保险发展经验及启示[J].保险研究,2008(02):90-93.

[2]胡利民.服务低收入群体农村小额保险谨慎试水――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谈我国农村小额保险试点[J].上海保险,2008(03):27-29.

农村推广方案篇7

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工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信息化建设又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要素。近几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以下发一号文件的方式表达了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在2006年2月21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7年1月29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两个一号文件中,将农村信息化列入工作重点,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彰显信息化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位置。2007年初的这个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以农业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文件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作为衡量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指标之一。文件强调要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

――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

――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

――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

――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战略指导下,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扎扎实实地开展着农村信息化工作。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02年4月17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文社图发[2002]14号),开启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序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它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对于迅速扭转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2005年1月14日,教育部、文化部发出“教育部、文化部关于在农村中小学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教基[2005]1号)。为进一步向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优质文化教育资源,教育部、文化部决定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结合起来,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资源,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传输到农村中小学,丰富农村中小学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先进文化的传播;把农村中小学建设成为农村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为农村教育服务,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

2005年2月6日,科学技术部发出“关于印发《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模式推进方案》的通知”(国科发农社字[2005]40号)。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是在星火富民实践中涌现出的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科技服务农民为宗旨,以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服务热线为纽带,以数据网络为基础,致力推动信息在广大农村的低成本、高效率传播,实现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衔接。该项目重点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系统、服务支持系统、数据资源系统、服务热线系统、用户终端系统、质量规范系统等“六大系统”的建设;构建从服务组织,到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信息查询,到服务应答、上门服务,再到信息使用和信息反馈的全流程、互动式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精神,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发掘农村消费潜力,使公共服务更多地覆盖农村和农民,商务部决定开展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简称信福工程)。2006年3月28日,商务部发出了“商务部关于实施‘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通知”(商信发[2006]162号),同时制定了《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试行)》。

信福工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宗旨,为农民获取和商务信息服务,帮助农村逐步发展流通渠道,帮助农民利用信息手段引福致富。信福工程以切实为农民带来实际效益和提高农民商务信息化能力为目标,以农村基层商务信息化服务建设为重点,以公共服务方式向农民提供商务信息服务,不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不向农民收费,不从事经营活动。

信息产业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2006年4月10日,信息产业部以“信部信〔2006〕229号”文件的形式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始终把服务“三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这个文件进一步强调了信息产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各类适农信息产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广泛应用,让农民共享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成果,逐步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其工作原则是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引导扶持,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典型引路,务实推进信息产业服务“三农”的各项工作。《意见》将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和支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邮政服务体系、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村教育和培训等项重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并就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拟采取的措施作了具体安排。

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

2006年7月31日,科学技术部发出了“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的通知”(国科发农字[2006]327号)。《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涉及发展农技110等信息服务模式,健全基层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面向搭建知识进村入户的信息平台,把用户终端拓展到农民,加速城乡信息资源的融通,解决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等。提出重点建设全国星火科技110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促进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信息联盟和信息共享服务机制,制定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开展农村科技成果信息的标准化收集、数字化表达及整合加工、数据库和网络平台的建设,推进共享服务试点示范、建立健全星火110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信息产业部《关于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

2006年9月14日,信息产业部以“信部信[2006]597号”文件的形式发出了《关于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组织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以便于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面向“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

文件界定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是指开发、整合和利用涉农信息资源,向农民提供市场、科技和教育等信息;开发和应用贴近农民需求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终端,利用公共网络和各种专网,通过恰当的接入方式,使信息进村入户;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农民普遍能够接受的价格和方式提供信息服务。

试点工作的目标是通过试点提高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探索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多种路径和运营维护模式,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促进信息化与信息产业互动协调发展,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试点内容:

①在已有基础和条件下,综合利用信息化手段,依靠信息服务站点和专兼职结合的农村信息员队伍,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和网络提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

②开发农民“买得起、用得好”的信息终端和相应的信息系统,利用电信网络和其他专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解决适农信息进村入户问题。

③整合和利用涉农部门、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等的信息资源,开发与“三农”紧密相关的本地信息;提供农副产品和农资产品等市场信息、种植养殖实用科技信息和以提高信息技能为主的教育培训信息;发挥涉农部门作用,保证信息内容的准确及时。

④在政府主导下,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以农民普遍能够接受的价格和方式提供实用的信息服务,逐步形成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稳定和持续发展。

⑤开展农村信息化培训和推广普及,利用已有基础和条件,建立和健全面向“三农”的信息化培训基地,重点培训市(地)、县、乡、村领导干部,信息技术骨干和专兼职农村信息员。利用各类信息服务站点、“信息大篷车”等多种方式面向广大农民培训,普及信息化应用。

信息产业部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程

2006年9月14日,信息产业部发出了“关于印发《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信部信[2006]598号),正式启动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程”。通知明确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基础条件和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地市、县、乡镇、行政村)和单位开展试点工作;要求试点工作应遵循需求导向、突出特色、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同时,确定了管理机构和职责、试点的认定条件和程序、试点工作的管理和推广。国内电信运营商和国内外信息技术企业参与试点工作,使试点工作引入了市场化运作机制,保证了其可持续发展。

2007年12月11日,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科技部、农业部、文化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经验交流暨工作座谈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交流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经验,展示成果,研究讨论和部署下一步工作。

会上,信息产业部部长、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旭东总结了信息产业部推进农村信息化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并对信息产业全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支撑好服务好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工作部署。王旭东指出,要通过加强规划和指导,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引导资金的投入、开展试点示范等多项措施,动员全行业力量,实施农村通信“村村通”、邮政惠农、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农村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等五项重点工程;还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推进了“金农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信息扶贫工程”等多项工作。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全行业的积极努力,摸索出了不少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涌现出许多典型案例、成功模式,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会上,信息产业部向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所在的16个省(区、市)捐赠了信息大篷车和电脑。科技部、文化部分别向信息产业部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程捐赠了“星火科技丛书、新农村建设科技丛书、星火科技30’光盘”和“文化共享光盘”,进一步推进了农村信息化的部际合作。

大会展示的信息产业部赠与试点地区的信息大篷车是信息产业部实施农村信息化知识培训和普及而精心打造的集“科技兴农”、“信息惠农”、“应用培训”于一身的农村计算机知识培训专用车辆。可以说,信息大篷车是“流动的信息技术培训教室”和“流动的信息服务站”。对于企业和厂商而言,信息大篷车同时也是一个流动的宣传载体,可以将企业对技术、产品和应用的开发与政府的有效组织和管理结合起来,因此是宣传扩大企业知名度,推广企业产品、服务的有效平台。

试点单位展示了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典型案例;六大电信运营企业介绍了基于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解决方案,联想、海尔、微软、英特尔等企业展出了适农信息终端产品、软件产品和农村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因此,授予了六大电信运营商、联想、海尔、微软等企业“支持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荣誉企业”牌。

将有关部门地方推进,有关企业的农村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以及业内专家的研究报告汇集成册,形成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经验材料和应用解决方案》。

在国家相关部委指导下,地方政府结合各自经济特色,围绕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做了积极地探索,涌现了一批推进农村信息化好的做法和典型案例。信息产业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和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结合农村信息化的特点,针对性研发了农村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信息终端、软件产品等,支持服务各地农村信息化工作。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2006年10月18日,农业部发出《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农市发[2006]16号),就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有关精神,对搞好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农业部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

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

2007年11月21日,农业部发出了“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的通知”(农市发[2007]33号),正式颁布了《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该框架要求各地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多方共赢,服务亿万农民”的基本原则,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核心,以优化配置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开发应用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农村推广方案篇8

一、充分认识实施**工程的重要意义

实施**工程,建立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是加快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是农民进行科学生产决策,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科技素质的现实需要。实施**工程,对于促进城乡间信息传递、互动和交换,给农村社会带来更多接触新知识和接受现代教育的机会,扩大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层面,有效缩小城乡数字差距,解决涉农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广大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工程的目标和内容

(一)**工程的主要目标:

到“十一五”末,在郊区1000个农业比重较大的行政村初步建成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基本实现面向农民的公共信息服务终端的覆盖;整合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实现涉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基本实现农村信息宽带网络“村村通”;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模式,基本建立市、区、镇、村四级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开展“千村万户”信息化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

(二)**工程的主要内容:

1、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农村宽带网络全覆盖,提高农村的信息传输能力,为实现传输方式多模式、信息来源多渠道、服务手段多样化,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

2、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站建设的基本标准:1台触摸屏(农民一点通),3台电脑终端。各区县根据村实际情况确定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投影仪等其他设备。

3、整合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前台界面统一,后台信息联动”的涉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该平台体系由市、区县两级架构组成,内容主要涵盖农民生产和生活领域,可提供农科热线咨询、涉农信息查询、农业科技人员和单位查询,灾害信息、供求信息,村务公开、社会公共事业及公共文化资源等综合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内容集成,并根据农民需求,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订购等电子商务和其他服务功能。

市农委会同市相关部门负责市级平台主要功能和内容建设,以及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维护;区县按照市、区两级平台框架标准要求,结合本区域实际,负责本区域平台的功能和内容建设,以及本区域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维护。

4、建立健全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为农信息服务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市、区、镇、村四级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在市级层面,做好涉农信息共享的制度性安排,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区县和乡镇负责收集、传递和整合本地区的涉农信息,对村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村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负责本村信息的管理和维护,收集和反馈当地涉农信息和农民需求,指导和帮助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各类涉农信息和政府服务。

5、强化培训,建设农村信息员队伍。广泛开展农村信息化宣传培训,在两年内完成10000人次的培训任务(每村重点培训5人,农村信息员1名、村干部1名、技术骨干或农业大户3名);注重提高各级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济人信息技术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要求;要突出村级信息员队伍的组织、培训和管理,力争到“十一五”末,每个行政村有1-2名合格的农村信息员。

三、推进**工程的原则

推进**工程要坚持资源整合、强化服务;统筹规划、稳步推进;面上聚焦、求得实效的原则。

资源整合、强化服务。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涉农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实现实用涉农信息资源共享;重点加强面向农村广大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服务,提升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市级部门要统一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工程;各区县要立足本地实际,编制“十一五”期间推进**工程的规划,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工作。

面上聚焦、求得实效。根据“成线、成网、成片”的要求,优先支持以镇为单位,统一建设行政村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优先支持现代农业先行区中各行政村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工程不搞花架子,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让农民利用信息搞好生产经营,增加收入,丰富文化生活,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实惠。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工程建设资金

**工程面向“三农”,主要提供“涉农公共信息”服务,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按照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对**工程建设资金划分如下:

市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建设和运营维护资金投入以市财政为主;按基本标准配置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中终端设备(相关软硬件,不包括房屋等设施)建设和维护,由区县政府投入为主,市根据区县财力不同的状况给予补助。

**工程不得让乡村举债搞建设。各区县要加强投入,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五、加强领导、规范程序,推进**工程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农委、市信息委、市财政局、市文广局等部门共同建立**工程推进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工程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负责各自涉农信息资源的组织提供,推进涉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市农委做好“金农工程”落实,主要负责**工程具体方案的制定和组织推进,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涉农信息资源的等工作;市信息委做好信息产业部试点的组织推进工作,组织开展有关方案论证、规范标准制定、信息化培训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协调监督**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市文广局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落实。各区县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本区县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镇、村**工程的建设工作。

2、规范实施程序。各区县根据实际,并结合自身需求,制定**工程实施方案,上报市**工程推进联席会议办公室;经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开始实施;工程结束后进行评估验收。

3、加强监督管理。各区县对工程资金应实行专户管理,区县联席会议做好**工程实施方案的审核和推进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区县实施的指导工作。

六、有关要求

1、各区县在推进**工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存量资源,要因地制宜制定推进计划,不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

2、各区县要根据自身推进方案落实年度配套资金和运行维护资金。

3、各区县要组织力量编制本区县**工程推进总体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

上一篇:精准营销推广方案范文 下一篇:总体规划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