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15 16:49:27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篇1

改革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建安业税收管理新途径

*县地方税务局

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安装业营业税成为地方税收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局把征管建筑安装业营业税做为一项突出的工作来抓,采取“两严格、三坚持、四强化、五到位”的管理模式,收到了好的效果。20__年1—9月份共征收建筑安装业营业税__万元,绝对额增加1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个百分点,此项税款收入占全部税种收入比重明显增加,全县税收管理秩序明显改善。

一、瞄准着力点,“两严格”是建筑安装业税收管理的重要保障。

1、严格税务登记制度

凡在我县从事建筑安装业的纳税人,都必须在县级地税机关进行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的内容包括: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名称、负责人、工程预算、结算方式等,以备税务机关跟踪检查。为了把登记管理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细密,我们对登记工作进一步延伸,对所有建筑公司的下属施工队实行“户籍式”管理。即对每一个建筑公司建立了一个户籍簿,对其下属分公司、挂靠企业、建筑施工队等统一纳入该公司的户籍簿里进行管理。这样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及其施工队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经常的联系。目前全县三个建筑施工企业中共有34个施工队和挂靠企业被列入“户籍簿”管理,增加注册外地施工单位5户,全部纳入地税部门的管理视线。

2、严格双重申报制度

我们从严从细改变以往单纯由建筑单位申报的做法,实行双重申报制度。一项工程完工后,其应纳的税款由建设单位和承揽单位同时向税务机关申报,承建单位申报内容主要是工程收入、应纳税款、建设单位申报内容主要是工程决算及资金支付情况,这样双管齐下,及时堵住施工单位的申报不实问题。国营5429厂厂房扩建项目在进行工程决算时,双方申报数字不符,经核实,建设单位将一部分自购材料单独记帐,施工单位没有申报,从而漏申报营业税9.7万元,经过对双方的政策疏导和有关数字核实,承建单位重新进行了申报,挽回国家税收9.7万元。

二、主攻薄弱点,“三坚持”是建筑安装业税收管理的重要环节。

1、坚持大小税收一起抓

建筑安装业税收遍布全县各地,我们在日常管理中,不仅要看到大的基本建设项目,更要看到小的工程项目,而且小项目大多是管理混乱、流动性强,少则两、三人,多则十几人,有活就干,无活就散,他们即无施工许可证、工商执照,又不办理税务登记证,流动性大、隐蔽性强,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工程规模小,工期短,进场快、撤场也快,大多进行现金结算,又不需要开具发票,当税务人员闻讯赶到,早已清场撤退,是征管工作的难点,因此税务机关不应把这一块税收作为无足轻重的零散税收来轻视,而应把其作为地税收入的增长点来认识和管理,树立地税无小税思想,确立税源有大小,征收无大小的观念,从一分一角收起,尽量减少建筑安装业税收的跑、冒、滴、漏现象,真正实现大小税收一起抓的征管氛围。一年来,我们共查处各类小型施工队逃税、漏税12起,补征税款5.9万元,这样以来既规范了征纳行为,又改善了征管环境。

2、坚持城乡并重齐管理

建筑安装业不仅在城市,而且在广大农村也十分活跃,农村建筑安装业这个层面存在以下特点:1、分散经营,流动性大,隐蔽性强,形成难以控管的局面。2、农民维权意识和纳税意识差,为施工单位和个人偷、漏税提供了方便。3、建筑安装队纳税意识低,计税依据难以确定,形成税款流失的大漏斗。因此,在对待农村税收管理中,我们一是强化税收宣传,增强建筑队主动申报纳税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农村建筑市场的征管力量,加大税收处罚力度;三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合力协调的作用,取得土地、房管等部门的积极配合,确保国家税收收入的足额入库。20__年1—9月我县乡村的建筑安装业营业税收入达7.8万元,建筑安装业营业税管理在农村得到贯彻执行,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

3、坚持本地、外地同等对待

《营业税条例》规定:建筑安装业营业税纳税地点在其施工所在地,在施工地没有缴纳的,由其管理所在地税务机关征收。由于建筑安装业存在着流动性大,季节性强,部分建筑安装工程相对隐蔽,加之工期较短等原因,极易形成税收管理的盲区,尤其是一些跨市、县工程,由总机构税款,使施工地税务机关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工程预算、决算及结算情况,给施工地税务机关税收管理带来不便。我们对外地施工队的管理同当地施工队管理同样对待,认真负责,决不厚此薄彼,凡来我县的施工企业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登记,按正常户管理。20__年我县共管理外来施工企业5户,管理工作全面到位,1—9月份,他们主动缴纳营业税25万余元,成为建筑安装业税收的一项重要税源。

三、培育增长点,“四强化”是建筑安装业税收管理的关键措施。

1、强化以票控税

以票管税,是减少税收流失,控制税源的有利手段。建筑业专用发票的使用为建筑业税收实现以票管税,减少税收流失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此我们对建筑业发票实行严格管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对外发售发票,而由征收大厅为纳税人代开,这样有利于杜绝纳税人乱开,代开建筑业发票的违法行为的发生,今年我局共开具发票264份。对建筑单位,加强宣传、告知其接受白条支款的严重后果,一旦发现严厉处罚,给其心理上造成压力,变被动征收为主动征收,杜绝了建筑安装业税款的流失。

2、强化税款预征

针对工程竣工长期不结算,税款后移现象,我们对施工企业实行按预付款征收税款制度,只要施工企业预支工程款,就要到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开据发票,预缴税款,建设单位凭建筑业发票付款,否则,对建设单位进行补缴税款并进行处罚,竣工结算时,进行应纳税款的汇算。今年1—9月份,我们通过预征的办法共征收建筑安装业营业税达30余万元,成为建筑业税款征收的主要途径。

3、强化税务稽查

由于建筑安装业涉及的税款额大,社会影响广,必须在进行税务登记,双重申报的基础上加大税务稽查力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稽查方式,严厉打击长期有税不缴和有意隐瞒工程决算行为。特别是农村无证施工的个体业户,通过认真检查使之走上正规化的道 路。20__年我们共对全县建筑业实施大小检查30余户(次),补办税务登记4户,查补税款12万元。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双向追究制度,杜绝“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现象,对造成税款流失的税务人员要严格追究,强化其责任意识。今年,我门对疏于管理、征管不利的2名税务专管员给予了通报批评,对全面管好建筑安装业税收起到了警示作用。

4、强化清欠力度

建筑行业拖欠工程款现象比较严重,同时拖欠税款现象也比较突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日管中一是加强管户的正常管理,特别是对企业的基本情况的全面了解,及时掌握企业的开户、经营情况、各项资产的基本情况等;二是在税收保全措施执行前周密安排部署,不给被采取措施的企业留有采取对策的时间和空间;三是对一些涉税案件采取措施前,同司法机关密切配合,减少因措施不到位而导致税款流失,由于各种措施及时到位,本年度我局共清理历年欠税20余万元,最大程度地实现清欠目标。

四、创优闪光点,“五到位”是建筑安装业税收管理的有效机制。

1、税法宣传及时到位

加大税法宣传的针对性,逐步形成依法诚信纳税的氛围。一是注重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税法宣传,并主动向他们汇报有关税收工作情况,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二是对施工单位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式税法宣传,对未按规定开具和取得发票的,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和《征管法》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罚;三是重视对施工单位,特别是工程项目承包人的税法宣传,把宣传资料送到建筑工地,把宣传工作重点放到征管第一线。今年以来,我们共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组织专题培训2次,让这些承包人知法、懂法、守法,从而减少偷逃税行为。

2、职能部门协调到位

为了保障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同工商、土地、公安、计划、建筑管理部门要经常联系,召开联席会议,通达有关情况,协调解决有关征纳双方的意见和分歧。今年以来我局同工商部门核对管户情况3次,同土地部门了解土地的批准使用情况4次,同建筑管理部门了解各工程的施工情况6次,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及时解决一些争端1次,确保征收管理工作畅通无阻。

3、协税护税网络到位

一是与建筑管理部门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在发放施工准建证时要求施工单位出示税务登记证,通过控制施工单位到地税部门办理有关注册登记,地税部门可以及时了解施工情况,及时组织税款入库;二是发挥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协税护税网络,积极发挥他们的优势。地税部门及时了解店面出租、装潢等情况,较为准确地建立征管底册,有效地开展税收征管工作;三是对居住小区管理比较规范的地方,要及时与该物业管理公司联系,减少家居装潢税收的流失。20__年2月,我们接到东关村居民委员会报告,河南某施工队要在其村承建*县志信小区的住宅楼工程项目,我们及时介入,按期办理了有关手续,为后续营业税的管理提前作好了准备。

4、税收征管执法到位

我们定期组织税务干部逐路逐街进行拉网式检查,建立比较详细的户管档案,及时了解税源变化情况,实行税收信息化管理。检查中,注重宣传和处罚并举,对一些通知到地税部门办理注册登记而不及时办理的要进行处罚,对检查处理情况要及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本年度我们共对未按期办理注册登记的5户企业进行了处罚,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了欠缴税款额度较大的2户企业,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营造了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逃税可耻的良好氛围。

5、管理服务到位

我们贯彻执行《税收征收管理法》和《行政许可法》,把执法为民,勤政爱民,行风建设贯穿于建筑安装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一是做到了各主管税务机关由专人负责本辖区建筑业的税收管理;二是要求专管员对本辖区建安业税收有比较详细的管理底册和税收实现和征收情况;三是要求专管员工作变动时要有明细的交接清单和情况说明;四是对建安业税收管理明确岗位目标,规范征管程序和实施责任追究,保障了建筑安装业连续管理不空位,没有出现一起违规违纪、举报投诉案件,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篇2

一、南宁市建筑安装、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现状

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税收属地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南政发〔20**〕137号)精神,南宁市地税局于20**年7月下发了《南宁市地方税务局南宁市财政局关于贯彻落实南宁市税收属地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南地税发[20**]174号)。目前南宁市对建筑安装和房地产企业的这种管理方式,符合了南宁市政府关于税收属地管理的规定,利于协调与政府和财政的关系;方便了纳税人实行集中申报,不需在不同的城区多头申报,也优化了纳税服务;基本避免企业到不同城区进行重复注册,虚增户数现象;同时在注册地集中申报有利于对房地产、建筑安装企业实行征管档案一户式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8年3月止,南宁市(含市辖县)登记在册的建筑安装企业2,339户,房地产企业1,269户。2007年建筑安装行业征收入库营业税59,782万元,占全局营业税收入的23.96%;房地产行业征收入库营业税94,339万元,占全局营业税收入的37.81%。

(一)征管模式

从20**年1月1日起,我市市区范围内房地产项目和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地方税收,实行按项目进行征收管理。具体规定为:

1.20**年1月1日以前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未完工(完税)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建筑安装工程项目(不含外来施工企业项目),各地方税收仍由企业注册地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税款缴入注册地城区(开发区),并执行相应的财政体制。

2.20**年1月1日以后新批准及新开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建筑安装工程项目,一律由户籍主管税务机关负责(以下简称征收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其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防洪保安费、土地增值税,税款分税种和分预算级次分别缴入项目所在地城区(开发区),其他地方税收统一申报缴入户籍地城区(开发区),并执行相应的财政体制。

对市区范围内20**年1月1日起新批准及新开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申报时必须按项目填写报送《营业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房地产业、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人),申报多个项目的,应按不同城区(开发区)分别填列申报。

3.外来施工企业:外来施工项目的税收,除所得税按照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建筑安装企业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管理办法》(桂地税发〔20**〕209号)进行征收管理外,其他地方税收由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税款缴入项目所在地城区(开发区),并执行相应的财政体制,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

(二)管理办法

目前我市对房地产、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税收实行“三级”监控管理办法。具体为:

1.市地税局房地产、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各征收管理单位的税源监控的业务辅导、检查监督和工作协调及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优化系统管理等工作,定期统计、分析和通报有关房地产企业税源监控管理的有关情况,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定期从政府有关部门取得属自治区级、南宁市级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准建项目信息,在5个工作日内传递到各城区(开发)局,同时,加强与各城区(开发)的联系,配合协助开展有关税源监控的管理工作。

2.各城区(开发区)主管地税局。主要负责对房地产、建筑安装企业税源管理的具体工作。组织、指导税收管理员对房地产、建筑安装项目的信息采集、审核、录入的管理和对税源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的监控和考核,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定期查询、统计和分析房地产、建筑安装企业的项目开况、楼盘销售情况和缴纳税款情况,定期组织人员到实地进行抽查审核,确保对房地产、建筑安装项目税源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税收管理员。主要负责对房地产、建筑安装企业项目税源的日常管理工作,了解掌握企业的“项目开发”情况,对房地产项目的楼盘建设、销售、建筑安装项目工程进展及应缴、已缴税款等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和监控,及时将项目信息采集、审核、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监控管理;对列入税源监控管理的欠税,要采取措施清缴入库;对房地产、建筑安装企业税源监控的有关信息资料,要做好存档工作。

(三)房地产、建筑安装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南宁市地税局房地产、建筑安装工程项目也初步纳入了税务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虽然《**信息系统》的“房地产建筑安装明细管理项目”功能还比较简单,但南宁市地税局在房地产、建筑安装项目的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那就是:在硬件设备方面,目前南宁市地税局已经拥有3台小型主机,市局与各城区局、县局已经实现2兆光纤网络的数据集中,并且南宁市的所有城区局已经实现了人手一台计算机,县局的主要分局也基本实现了人手一台计算机,这就为南宁局升级、改造现有房地产建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或引进、移植外省地税局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南宁市建筑安装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注册地主管税务机关征管模式执行一年多来,解决了纳税评估、纳税申报、发票领购多头管理的问题,但在注册地税务机关集中申报方式,对企业注册地主管税务机关来说,对项目地不归其管辖的税收只负责开票但不入其城区金库,且对项目不进行管理,不利于注册地主管税务机监控和掌握工程的进度,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二)建筑安装工程企业税收征管秩序不完善。建筑安装工程企业的税收在地方税收中尤其是的第二产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南宁市为例(包括六县),近几年来,建筑安装业税收在整个税收收入中比例在20%以上,在第二产业地方税收收入比重中所占的比重更是高达50%以上。在现行的财税管理体制下,出现部分地区为确保自已全年财政收入、投资计划任务的顺利完成,给各部门各单位下达了协税计划任务,造成各地区、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税、抢税,甚至擅自减免税的不良现象。建筑安装企业乘税收征管秩序混乱之机,一方面利用各地的税收优惠政策钻空子,为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跨地区挂靠进行税务注册登记。另一方面利用建筑安装工程所跨的时间较长,税款征收的额度较大,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局部利益到异地拉引税款,给纳税人以回扣或其他好处,造成税负不公平和税款的流失。

(三)房地产、建筑安装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南宁市地税局房地产、建筑安装工程项目也初步纳入了信息化管理,但《**信息系统》的“房地产建筑安装明细管理项目”功能还比较简单,仅能满足项目开工、竣工、纳税申报情况的基础管理,还不能通过网络监控功能,实现机构所在地与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之间信息管理一体化;不能解决发票信息与纳税申报中税票信息、发票信息与纳税申报表的纳税信息、纳税申报表和财务报表、建筑企业发票信息与建设单位发票信息,以及总局拟实行的“双向申报”方式中,劳务地与机构地税务机关申报表的审核比对功能;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工程项目的开工、竣工、改建、停缓建、工程进度、付款进度,以及转分包情况,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

(四)外出经营管理不规范,异地施工税收管理缺位。建筑安装企业大都异地承包施工,新征管法虽规定了外出施工业户的报验、登记和按期申报制度,但建安企业施工时真正能办理的却寥寥无几,等工程决算后再开票缴税的情况似乎约定俗成,异地经营户的登记、报验、申报制度缺乏体制保证。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工商信息交换得到本地固定经营业户的有关登记信息,但对异地经营情况只能靠纳税人自觉办理报验登记、申报,税务部门异地的实地核查又难以操作,外地工程项目漏征漏管情形时有发生。

(五)由于适用房地产业、建筑业的《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内容多,填写复杂,有部分纳税人认为填写和理解较困难,因此目前建筑安装房地产业纳税人填写、报送的《营业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房地产业、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人),填写效果不理想。

(六)目前南宁市地税局尚不能和房产、土地、建设规划等部门实施联网,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三、加强建筑安装工程企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针对当前建筑安装工程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结合南宁市地税局2007年7月对福建省、厦门市、湖南省、湘潭市地方税务局房地产、建筑安装项目税政管理及征管信息化建设考察学习情况,现就如何提高征管水平,加强征管力度,促进税收收入提高,提出几点建议。

(一)施行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属地化管理。要实现对房地产、建筑安装项目管理的有效突破,是施行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属地化管理,即按照不动产所在地和劳务发生地原则,由各个城区(开发区)局对其行政(经济)区域内的房地产、建筑安装项目实施税收征管。在当前房地产建筑安装项目税收管理日趋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信息技术对税务管理的核心支持地位日益突出。要赶超先进就必需全面实施科技兴税,加快推进项目信息化建设步伐,加速南宁地税房地产建筑安装项目信息化的发展,缩小与国内先进省份在房地产建筑安装项目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差距,增强税务管理的科技手段。改变过去建筑业各税种分割管理的弊端,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提高管理透明度高,防止了暗箱操作,达到了阳光作业的目的。

(二)依托信息化手段,研发建筑安装业相关管理软件。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建筑安装业管理势在必行。目前对建安行业的属地工程项目管理台账,从严格意义上讲仍只停留在手工管理上,税务部门对工程项目信息掌握非常有限,不同地区的税务部门之间,以及税务部门与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必须的信息沟通,税收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开发建筑安装业管理软件,通过采集纳税申报信息、工程项目信息及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提供的工程项目信息,对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涉税事项进行信息共享,实现数据大集中,达到有效监控。特别是有利于施工企业机构所在地税务部门与劳务发生地税务部门建立信息交流,对跨地区经营的纳税人实行有效监控。同时通过电脑实行数据稽核比对制度,即按季将建设单位的工程款支付、发票收取等情况与施工建安企业的发票开具、申报纳税情况(通过信息系统查询)进行稽核比对,判断施工建安企业应缴税费申报是否准确、及时、足额,以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税源控管。通过人机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全面加强和规范建筑安装业税收征管,很大程度上防止外来施工企业的偷逃税现象。

在考察学习中我们发现,福建省地税局建筑业的税收信息系统,非常直观且贴近南宁市地税局征管实际,其先进性和实用性及其强大的功能和涵盖力是无可比拟的,因此从现实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看,最快速有效的办法就是移植改进福建省成熟成功的软件系统,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如果引进和改良福建省地税局的《建筑业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建议在整个系统的引进、移植过程中,尽可能的考虑其整体性,除依照**地税管理信息要求必须作适应性调整的功能模块外,尽量避免做更多的改动。同时考虑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入监理机制,以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税源控管,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税务机关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介入,从工程项目中标、开工之日起立即介入,责令纳税人提供相关合同备忘存档,按月提供在建工程项目工程进度,预收款收取情况;明确专人对工程项目跟踪管理,加强实地稽核力度,掌握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督促纳税人如实申报;加强对外地工程临工的劳务费用支出的监控,督促施工企业开具劳务发票,规范劳务费用列支;对完工项目,及时督促办理竣工结算,办理营业税、所得税结算。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篇3

关键词:房地产;建筑业税收;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167-02

1房地产、建筑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房地产业税收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预售房款未按规定预缴税款。主要表现在预售房款记入“应付账款”、“其它应付款”等往来科目归集,不通过“预收账款”科目核算,长期挂账不结转收入将预收房款作为购房定金、看房费或其他垫付款项,计入往来科目或直接不下账以收抵支,巧立名目,通过“其他应收或应付款”科目将预收房款直接拨付工程款或清偿欠款等;分开开票,一部分开预收款发票交财务,将另一部分开具自制收款收据入销售部,长期不入企业财务账。

二是故意隐匿商品房销售收入、视同销售不作收入。主要表现在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取得预售资格证之前就向消费者用内部往来收据、“白条”大量收取定金、诚意金和预售房款,私设账外账,不记收入;只计商品房收入,车库、车位、储藏室等销售不计收入;整体转让“楼花”不作收入,即开发商将部分楼的开发权整体转让给其他具有开发资质的企业,按照约定收取转让费,却不按规定作收入,而是挂往来账,甚至私设账外账;先租后售收取的租金不记收入;以开发的房屋向建筑商抵账等债务重组业务中,不进行收入的确认;以房屋抵顶地价款赔偿给原住户的房屋不作收入处理;合作建造开发产品以房屋抵顶投资额、以土地使用权、股权等权利换取开发产品不作收入处理;视同销售商品价格偏低;将收取的拆迁安置补偿费列“其他应付款”,年末不结转营业收入;其他收入如施工方延误工期的罚款收入、政府给予的安全奖、优质奖等计入往来科目,不入“营业外收入”核算。

三是大部分企业对回迁户依法计税意识淡薄。多数企业对回迁户不申报纳税,个别企业只就回迁户的扩大面积部分收取的差价款申报纳税。按税法规定:开发行业采取回迁形式销售,应按回迁面积加上扩大面积之和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四是成本、费用划分不清。主要表现在不按规定计算期间费用和开发产品成本,擅自扩大期间费用;将未竣工验收产品成本并入产品销售成本;扩大拆迁安置补偿面积,减少可售面积,多转经营成本;在未取得建筑商合法凭证的前提下,将预计建筑成本转为销售成本;立项作为经营资产的项目不及时结转,或并入可售面积计算销售成本;企业自用房产仅分摊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等费用,而土地成本、借款利息、建筑安装等费用由出售房分摊;建筑成本重复入账,在取得建筑发票结转完工成本入账的同时,又签订虚假单项合同,或者将建材发票重复进入开发成本。

五是借款费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借款给关联企业长期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账务,不按照独立企业往来结算应收利息;通过其他企业或个人拆借资金超标准的利息支出在“财务费用”列支等。

1.2建筑业税收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存在纳税申报不实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未按工程进度确定营业额申报纳税,而以实际收到预收款做为计税依据,使税款出现滞后现象;建设单位自备主要材料,建安企业提供辅助材料(即甲方供料行为),在申报纳税时只按取得的工程款进行申报纳税;建安企业与建设单位实行以物抵账和应收应付账款互抵等方式压低工程造价,甚至对某些建筑项目收入不入账,从而形成偷税;项目完工后由于各种原因迟迟不结算,或以未结算为由,不将预收账款转账;建筑安装企业所需用的建筑材料缺乏原始单据,以大量白条、收据入账,账务不健全,偷逃企业所得税;向建设单位收取的临时设施费、劳动保护费和施工机构迁移费等,不计入计税金额;将闲置土地储备收取的土地补偿款计入“其他应付款”等往来科目,不结转营业收入。

二是收取的管理费真实性无法确定。部分企业为追求产值挂靠管理费签定的非常低,各企业收取的管理费各不相同,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税务部门对管理费的收取比例无法进行确定,大部分企业收取的管理费不入账。

三是挂靠企业成本严重不实。由于建筑企业要保住自己的建筑资质,必须每年完成规定的产值。所以绝大部分建筑企业为了保资质形成大量挂靠行为,以提高自己的产值。同时也形成了企业在账务上能够基本全额反映建筑营业收入,但无法反映相关成本费用,造成核算不健全,无法对企业所得税进行正常汇算清缴。

四是不按规定开具、接受建筑发票。检查中发现本应该按进度结算的工程款,施工企业开具普通收款收据而不开具发票;应该是“料、工、费”合并计征税款,企业却只就施工费开具建筑发票入账,建筑材料部分以商业销售发票代替;当地的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却到异地开具发票。

2房地产、建筑业税收征管薄弱环节

2.1房地产业税收征管薄弱环节

一是征管单位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缺少动态的跟踪管理,税收管理员对开发项目不清,楼座不明,监控不到位、跟踪不及时。企业纳税自查和税务专项检查查出税款数额较大,一方面反映出纳税人存在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征管单位税源不清,底子不明的情况。税收管理员因为管户数量较多,一般采取电话催缴的方式,企业申报多少就征收多少,很少到开发现场实地察看,更不要说检查企业账簿,给纳税人偷逃税款制造了空间。

二是征管单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按规定使用收据、发票的行为疏于管理,监控不力。尽管税务部门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专用收据,并通过发票加强税源控管,但未按规定使用收据的现象大量存在,使用自制收据成为普遍的现象;有的纳税人存在“早开晚开,早晚免不了开具发票”的错误意识,导致纳税人的发票开具时间滞后,有的纳税人,甚至在项目已完工多年,销售结束多年也不开具发票,人为地拖延纳税申报时间。

三是征管单位对房屋销售公司管理不到位。目前,随着房屋销售公司的大量出现,房地产开发公司将开发的房屋交给房屋销售公司或者是房地产开发公司自己成立的房屋销售公司销售,房地产开发公司取得的房屋预收款通过销售公司过渡。由于房屋销售公司对收取的预收款不能及时交付给开发公司,造成税款滞后。由于管理不到位,房屋销售公司收取大量售房佣金不及时申报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金及附加。

四是税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主要表现在:虽然已经确定了以纳税人开具销售不动产发票的日期作为土地使用税的纳税结束日期,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多数纳税人以签订商品房销售合同作为纳税结束时间;在计算方式上,由于开具发票的日期不是统一的,而且明确到具体的楼座、房主、面积分摊、计算过程繁杂,有些税收管理员往往没有办法认准一个确定的数值作为计算土地使用税的年应纳税额,成为税务部门征管的“盲区”。另外,税法明确规定回迁户偿还面积与拆迁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按同类住宅房屋的成本价核定计征各项税费,但目前部分企业仍有误解,认为回迁房不应缴税。对外来开发企业税收政策把握不准,导致企业所得税流失。税法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二级分支机构在当地预缴后回总机构汇算清缴,不符合二级分支机构条件企业作为独立纳税人在当地缴纳。实际征管中个别外来开发分支机构借口回总机构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偷逃企业所得税款。大量未开具发票的存量房,成为矛盾的焦点。历史遗留的存量房,尽管在推行房地产税源一体化管理之前进行了清理,但存量房至今依然存在。大量积压的没有开具发票的存量房,一方面给征管、检查造成了难度,不得不上追以前年度才能查实;另一方面,房地产管理部门凭发票办理房权证,如果开发商携款离开当地,购房者若没有发票,则给税务部门留下了隐患。

2.2建筑业税收征管薄弱环节

一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纳税时间滞后。目前各征收单位普遍采取“以票管税”手段,仅停留在对建筑业专用发票实行代开监管上。而对纳税人具体施工工程项目纳税状况如何难以准确掌握,未能掌握施工企业完整、真实的纳税和财务情况,给工程税收监控造成困难,税款流失或滞后现象仍很严重。

二是征管单位对建筑企业未按规定使用收据、发票的行为管理不严。个别建筑企业收取工程款时仍未使用预收款专用收据和发票,而是使用自制的收款收据,更有些企业到外地开具建筑业发票,造成税款流失。

三是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主要表现企业所得税预征管理有待加强。目前仍有部分建筑企业对按最低贡献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不认可,征管单位对部分代开发票纳税人不附征企业所得税,预征政策需要进一步宣传。外来施工企业管理有待加强。征管单位对外来施工企业疏于管理。

四是征管单位对企业财务核算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建筑企业没有按税务机关规定保存凭证、建立账簿,有账簿的企业寥寥可数,不能反映纳税人的真实盈利水平,尤其是个别企业被认定为自开票纳税人竟然不设置账簿,致使税务检查只好采取最低贡献率的办法征收企业所得税。

3加强房地产、建筑业税收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加大税收宣传力度。房地产、建筑行业税收征管工作与税收管理员的业务素质、执法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建议定期对税收管理员有针对性的开展房地产、建筑行业税收政策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培训,让其熟悉掌握两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相关会计制度,明确其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方式,了解整个房地产开发交易、建筑业的全过程,适应复杂的税收征管工作,并大力加强对企业的税收宣传力度,及时把最新税收政策传达到每一位纳税人。

二是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实现税收的源泉控管。税务机关应充分发挥政府领导下的社会综合治税作用,与计划管理、国土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房产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沟通配合,实现房地产业、建筑业涉税信息的共享,及时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进程和收款情况,对房地产企业进行跟踪管理,通过借助外部力量强化税收征管。

三是改进征管手段,强化征管力度。将房地产、建筑企业作为重点税源管理对象进行监控,把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作为规范开发企业税收管理的重要手段。各级征管部门应该建立一整套房地产、建筑企业税源监控管理办法,从源头上堵住房地产、建筑企业偷逃税现象的发生。对房地产销售情况,税收管理员要定期进行实地巡查,促使纳税人按期足额申报税款;进一步规范建筑业项目登记办法。

四是对建筑企业实行双向监控,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对已竣工的建设项目,主要从建设单位入手,核查建设单位已竣工项目支付工程款和发票使用情况;对在建的建设项目,主要监控施工企业的各个项目纳税情况,督促施工企业及时进行竣工结算,对于工程最后的税款结算,应以合同规定的工程完工时间或工程实际完成时间为准,避免因工程款拖欠等原因而造成税款延期申报。

五是强化以票控税,加强相关收据、发票管理。建立税收管理员定期巡查制度,要求开发企业、建筑企业收款必须使用预收款专用收据,将预收款收据纳入发票进行规范管理,并建立“以旧购新”领用制度,实现税源的源头控管;重点抓好发票管理,实现以票控税。凡建筑企业不开具正规发票或者到异地开具发票的,开发商不予结算工程款项;凡开发商销售不动产,不开具正规发票或不如实开具发票的,房产土地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建议代开发票单位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时必须持相关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做到手续完备,有据可查。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篇4

关键词:营改增 建筑业 税率 专用发票 税收

一、前言

营业税是指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行为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是根据不同的计税依据对征税对象规定了不同的税率,并以此计算应缴纳的营业税额。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我国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每年创造大量的产值,它既是产品的生产企业,又是产品的安装企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财税〔2011〕110号)拟将建筑业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税率为11%。自2012年起,我国在上海等部分省(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启动了“营改增”的试点工作。现财税改革已被中共中央领导层列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事项之一,随着税制改革的推进,建筑业“营改增”势在必行。“营改增”后建筑业面临哪些挑战,应如何积极应对?

二、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及现行税制“营改增”将面临的困境

(一)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建筑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上升,2011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117,059.65亿元,约为2000年总产值12,497.6亿元的9.4倍,比重上升到近几年来的最高点,为6.75%。快速增长的产值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建筑业的规模在持续不断地扩大。但从利润角度看,2011年,全国建筑企业的利润总额达到4,168.32亿元,同比增长2.27%,同时期产值利润率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为3.6%。然而,在逐年提升的背景下,建筑服务业产值利润率仍不及相同时期工业产值利润率的50%,说明建筑业利润水平相对低下。

(二)我国建筑业“营改增”将面临的困境分析

1、可抵扣进项存在困难导致实际税负可能增加

目前我国建筑业税目的征收范围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其他工程作业,营业税税率一般为3%。我国现行的流转税制模式是:多数行业在采用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商品征收消费税的方式,而对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等征收营业税。增值税在操作上规定必须依据发票抵扣,使购销双方在纳税环节相互牵制,有利于税收收入的稳定和税务机关的查核;此外,增值税采取各环节价税分开,使得出口退税的计算比较方便。建筑业占成本很大比例的外购建筑材料难以取得正规的可抵扣发票,在采购中一些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存在一种工程款的抵扣(如甲供材、水电费)。另一方面建筑劳务成本占工程总造价的20%~30%,劳务用工主要来源于建筑劳务公司及零散的农民工人工费,无法提供进项税发票进行抵扣,必然也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较多的困难。还有一些开发商直接采购钢材,钢厂或经销商收到对方的钱当然应该开具发票给开发商,开发商入账做账也顺理成章,但施工企业只能取得相应数额的一张结算单,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进行抵扣。

2、纳税地点的不固定

建筑业具有生产流动性大,建筑施工地域跨度大,大部分建筑项目由大建筑商竞标后获得工程项目,然后设立项目部再分包给其他小的或临时施工单位进行工程作业,建筑材料供货市场地点分散、种类繁多,质量和环境复杂多变,一些材料物质不能得到或不能及时获取合符规定的凭证,“营改增”后将造成建筑企业实际可以抵扣的进项金额小于理论上可以抵扣的进项金额。另外一些项目部或者临时的施工单位的财务不足,核算能力不强,在计算缴纳增值税时也易出现较多的问题。

3、纳税时间不确定

目前建筑业的结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工程初期先预付款工程结束后结清余款的方式;另一种是按照工程进度分阶段分期付款,竣工后进行清算,多退少补。这两种结算方式都存在在工程前期,增值税进项多,销项少,企业无税可缴;相反,在工程后期,增值税销项多,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少,从而造成税务机关税款收入的波动较大。同时建筑行业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与设备材料供应单位三方之间都存在一些相互欠债的问题,按照最新增值税规定的时间期限,在凭增值税发票进行认证抵扣时,期限最长不能超过180天,而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在结算的过程中无法及时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难度增大。

4、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

营业税是价内税,体现在了现行定额中,最终是由建设单位承担。而增值税是价外税,“营改增”后,对于销项税额中不能获得进项税额抵扣的差额部分,能否允许体现在定额中,进入工程成本,将影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进而影响国家招投标体系和预算报价。

从建设单位的角度而言,由于《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与预算》部分内容需修订,建设单位招标概预算、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都将按照新的标准发生变化,对外的公开招标书内容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从建筑企业的角度而言,投标编制工作中需考虑与税金相关的问题更趋复杂。一是投标总价中包含增值税,但税金编制中却无法体现增值税这一价外税,只能反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附加税。二是在成本编制方面如何恰当地体现进项税额存在难度,有关原材料、燃料等直接成本不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而编制标书过程中很难准确预测有多少成本费用能够取得进项税额。三是施工预算、内部定额等均需要重新进行修订。

三、我国建筑业“营改增”将面临困境的分析与探讨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我国优化经济结构,化解税收征管中的矛盾,建筑业“营改增”也势在必行。针对以上困境,在保证政策衔接、目前征管能力和建筑业特点的基础上,建筑业改征增值税的税收制度笔者从税率、政策体系、合理纳税筹划、纳税人的划分、纳税时间和地点的确定和企业管理和财务体系的完善加以分析和探讨。

(一)提出制定合理的税率

增值税的计税理论依据为流转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即增值额。由公式: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的“应纳税额”÷当期的“应税销售额)×100%”,即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总产出×100%。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调研测算了浙江省具有不同类别建筑企业26家,在中国建设报市场六版《建筑业“营改增”税率测算情况及相关分析》中报道:销项税税额按增值税率11%测算,进项税额测算理论测算为42.34亿元,实统计为19.02亿元,理论测算大于据实统计23.32亿元。实抵扣率为理论测算的44.92%。建筑业“营改增”后增值税按理论测算企业税负是减轻了,但按据实统计测算,企业税负增加了2.78个百分点(实际:6.13%,理论:3.35%),比实际缴纳营业税及附加还要多交11.8亿元,增加企业税负83%。如果将此次调研测算的26家企业2011年实现净利润5.02亿元全部用于补交增值税后,企业还将亏损6.78亿元。实际取得进项税额发票远远低于理论测算取得的进项税额发票,因此建筑业实际情况存在着许多特殊性问题,而这些特殊性问题将给建筑业“营改增”的具体实施造成一系列困难。在现有四档税率:17%、13%、11%、6%(税率试点后增加11%、6%两档税率),建议建筑业在“营改增”过渡期税率为6%较为合理。

(二)配套相应的过渡政策

在建筑业的“营改增”的过渡时期,配套相应的过渡政策。首先,应该配套相应衔接措施:一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税制衔接,纳税地点和适用税种,以纳税人机构所在地作为判定标准。二是不同纳税人之间的税制衔接。三是不同业务之间的税制衔接。为保证营业税优惠政策的连续性,对现行部分营业税的减免优惠调整为即征即退,对税负增加较多的部分给予适当优惠。其次,修定税收收入的归属比例。营业税是我国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其中建筑业相对于其他征收营业税的行业缴纳的营业税较多,占营业税总收入的比重都在20%以上,近几年更是达到了25%以上。按照现行税制,增值税是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由国家税务局征收,其收入的75%归为中央财政收入,25%归为地方政府收入。如果建筑服务业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那么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将受到极大影响,税收收入将减少20%左右。因此,建筑业实施增值税面临的一大困境就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分配,这建筑业“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加快纳税筹划

建筑业营改征增值税税收征管政策应加快统一、规范、严格管理的筹划,疏通取得增值税进项税的途径。鉴于大部分建筑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实行分包施工的特点,农民工经营的砖、灰、砂石、瓦等建筑用料小规模纳税人及其他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提借增值税专用发票。针对类似这些问题,应加快建筑业纳税筹划,第一,加快组建或建立建筑材料、物流等子公司,以解决不能全部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问题;第二,进一步规范管理,尽可能的与具有资质的一般纳税人供应商或专业分包公司合作,合符规范最大限度地获取进项税额抵扣,以减少纳税额度。第三,加强劳务市场管理,规范劳务市场,尽可能从劳务输出公司购买劳务,获取相应的进项税额抵扣。

(四)加强纳税人的认定

“营改增”的税赋问题已引起建筑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如何认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就非常重要。针对目前的征管能力和建筑业特点,保证税收政策延续性和降低征管难度,应该将建筑业增值税纳税人认定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建筑、安装、装饰、修缮和其他工程的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建筑业“营改增”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界定,以年销售额500万元(人民币)为标准,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具有一定的资质等级级别、经营规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能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划分一般纳税人;500万元(人民币)以下,规模相对较小的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服务企业,其应税服务销售额没有超过一般纳税人标准,划为小规模纳税人。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发达地区可比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标准适当提高。

(五)加强纳税时间和地点的认定

受建筑工期长,作业地点跨度大影响,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地点难以确定。为了有效解决建筑工程周期长,工程收入和支出周期与增值税的纳税周期不匹配的问题,可对大型工程实行增值税预缴制度,按工程进度确认工程收入,按比例按月申报,预缴增值税,待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后,合并计算,多退少补。

针对建筑业分包施工,跨地区作业,流动性大和施工复杂等的特点,从税源管理的便利性以及财政收入分配格局等方面考虑,“营改增”后对于一般纳税人从事异地建筑施工的,仍可沿用现行营业税制,将其纳税地点确定为机构所在地,为防止企业异地劳务利用监管漏洞少纳税和隐瞒纳税偷逃税款,在工程项目所在地按该项工程的结算工程款的一定比例预征增值税,待工程竣工或年末时,向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作税款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建筑企业纳税地点可确定为劳务发生地,按征收率全额征收增值税。对非独立核算的,提供测试、设计、制图和测绘等劳务的企业,也可采用预缴方法,即在建筑项目所在地预缴,在总公司汇缴,以加强税源管理和预防税收漏洞。

(六)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管理,健全财务体系

在建筑行业中,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带来的税务思维的改变,不仅是财务管理,企业策划和管理意识要随之发生变化,同时强化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培养选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建设中来,建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学习“营改增”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理解税收的抵扣政策,享受税改带来的利益,做好自身“营改增”的内控制度各项准备工作。

四、结束语

在税制改革的进程中,建筑业实施“营改增”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加强税制监管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税率,配套相应的过渡政策,加快纳税筹划,加强纳税人、纳税时间和地点的认定,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管理,健全财务体系。规范管理,改变原有粗放管理方式,尽量取得合法、合规的专用增值税发票,合理的处理好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加强纳税辅导。地方政府应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保证建筑业增值税税制平稳过渡,使整个建筑服务业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肖兴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税负影响[J].财会月刊,2012.6

[2]叶智勇.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分析和建议[J].财政监督,2012.7

[3]刘震.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对水利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8

[4]彭清清泮静怡.我国建筑服务业营改增税制设计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3.7总第34卷第192期

[5]王丽萍.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3.7第26期

[6]姜涛.浅淡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建筑经济与管理,2013.6

[7]许春娟.“营改增”对于建筑安装企业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第6期

[8]刘芳.增值税转型对建筑安装企业的影响及相关建议[J].财会月刊,2010.12第12期

[9]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最新税收法规选编[M].法律出版社,2009.3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篇5

关键词:建筑业;税收征管;税收政策

一、建筑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机制不健全,帐务管理混乱

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建筑业早已打破原有的循规蹈矩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多样化,多数建筑企业实行“挂靠”的经营方式。建安公司的经营重心只在收取各“挂靠费”,其帐务管理简单粗糙,核算混乱。目前建安企业的欠税绝大多数是由于垫资经营和工程款回笼迟缓造成流动资金不足,致使企业无力缴纳税款或不开具发票,逐渐形成欠税。再加上执法部门对外来施工单位监控不力,使得其工程竣工后很快离开本地,而部分工程款到外地开具发票,欠税难以追缴,甚至形成死欠。

(二)税收遵从度差,纳税意识淡薄

按税法规定,建筑公司虽然是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或是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本身却无能为力控管自己招标的工程项目,更无法全面掌控应税收入和应负税款情况。承包方获取回笼资金首先想到的是赚取最大利润和扩大再投资,根本不去顾及税收问题。即使工程完工,也借口工程款尚未结算,推迟发票开据,或者不开发票,拖延税款缴纳或逃避税款征收。由于我市对建筑业的税收征管采取的是“以票控税”模式,除非纳税人上门申请开具发票,主动缴纳税款。否则,税款的征收也只能听之任之,加之建筑业纳税人纳税意识差,必然形成大量欠税,甚至死欠。再者,由于建设单位把关不严,不及时结算,不能按地税部门要求凭合法有效的票据付款入帐,而是凭收款收据付款,导致建筑承包人不能遵期纳税。

(三)粗放型的税收征管模式,效率较低

由于目前地税机关征管人员较少,专业性管理较弱,征管流程设置尚待科学,各征收单位普遍采取“以票管税”手段,仅停留在对建筑业专用发票实行代开监管上。税务部门对建筑业纳税人仅从纳税申报表和财务报表获取征管信息,只能从整体上掌握其收入、成本、费用、税金、资金流动等财务指标,而对纳税人具体施工工程项目纳税状况如何难以准确掌握。经常发生零申报、申报不实甚至不申报等现象,未能掌握施工企业完整、真实的纳税和财务情况,给工程税收监控造成困难,税款流失或滞后现象仍很严重。

(四)税务部门综合控税力度不强

由于建筑企业的各主管部门配合不到位,税务部门与建设、审计、监察等部门缺乏必要的配合和协调,因此对建设工程的情况不能及时沟通,给税收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一方面在竞招标过程中地税部门存在着空白点。在竞招标过程中,建设、计委、公安消防等部门都参加且分别要对建筑企业进行资质审查,只有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才能参加竞招标。而地税部门不参加竞招标过程,不能从源头上掌握单项工程施工计划,使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施工项目难以进行有效的源泉控管。另一方面,税务机关未与建设单位建立委托关系、对建设单位取得发票检查不力;未与审计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不能及时掌握竣工工程最终造价,确定最终应缴税金,清缴税款。

二、建筑业税收征管对策

(一)依托信息化手段完善建筑业税收项目管理一体化

通过“建安项目税收监控管理软件”和“房地产项目税收监控软件”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来全面监控建筑业税收的征管进度情况。建筑业税收征管信息化贯穿整个建筑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登记、合同工程进度和实际工程进度监控、纳税申报、税款入库、发票管理、监控分析、项目注销等内容。主管税务分局可以监控辖区内管辖的建筑项目的情况,全面掌握辖区内建筑业工程的分布情况、规模以及建筑业税收的税源状况、结构。

(二)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

税务机关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各级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主动与发改委、经委、国土、建设(规划)、交通、水利等部门联系获取建设项目信息。在目前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基础上,积极利用税收征管信息化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信息联网,形成部门配合、职能协作、信息共享、控管有效的运行机制,及时掌握建筑业税源信息,切实加强建筑业税收征管,推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

(三)推行专业化税收管理

房地产、建筑业两大行业统一管理,便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和税款的依法征收。对于县局可以设置一个分局统一管理房地产、建筑业,在一个办税服务大厅统一代开建安发票。对建筑税收的征管实行行业税收专人专职管理,制定单项岗位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便于加强责任落实,真正做到管理上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实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专业管理,按“一项一档”的要求,建立项目税源台帐和施工单位管理台帐,对建设项目全程监控,遵循“分级监控、加强协作、强化管理、全程服务”的原则,全面掌握建筑项目的涉税信息,确保实现的地方税收足额入库

(四)完善纳税评估体系

随着纳税评估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它在税收征管领域所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直接促进税收征管各个环节质量和效率提高。纳税评估将有效解决新的征管模式运行中纳税人申报纳税不实的问题。一方面,纳税评估部门了解纳税人执行税法的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的错误和异常申报问题,便于有针对性的宣传税法,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准确进行纳税申报的自觉性;另一方面,通过纠正纳税人的错误申报行为,破除纳税人在纳税申报环节存有侥幸心理,使其感到不如实进行纳税申报,或者人为地延期或逃避纳税义务,就要受到税收法律的处罚,从而自觉提高申报质量,减少申报差错率。

(五)建立税收预警机制

税务部门应尽快建立以“预防为主、过程监控”为特点,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执法责任制为核心和基础,涵盖税源监控体系,上限报警指标、下限报警指标等体系在内的预警机制。税收执法责任制及岗、职体系是预警机制的核心,要体现“两权”监督原则,进一步强化执法责任制及岗、职体系建设,通过合理分权、规范工作流程,形成一个管理严密、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税收管理体系。通过预警值的设定,快速获取有关预警信息,遏制涉税违章、犯罪行为的发生。

(六)提升稽查环节遵从水平

加大涉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内外部信息和资源,集中力量查处重大税务违法案件,打击偷、逃、骗、抗税和发票违法行为,并及时监督或辅导纳税人进行帐务调整,对于典型的案件要予以曝光,对于达到移送条件的案件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从而不断提高稽查工作的威慑力,使纳税人能够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

(七)转变纳税服务理念

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对等意识。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具有对等的法律地位,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纳税人的纳税主体地位,淡化官本位思想。税务机关应视纳税人为“客户”,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完善和规范纳税服务内容。为纳税人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增进沟通反馈,提高征纳双方的信任度、理解度和配合度,持续改进服务措施,实现良性互动。树立纳税服务观,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行政执法时,既要监督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八)完善纳税服务体系

建立高效的纳税服务组织体系。税务部门应尽快建立纳税服务中心,将纳税服务从税收征管中分离出来,按照扁平化、专业化的要求,优化纳税服务职能,形成纳税服务的工作合力。建立客观的纳税人服务评价体系,将纳税人的满意度作为评价纳税服务工作质量的指标。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和完善税务网站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网上办税系统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钟晓娟.建筑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潍坊学院学报,2004,5

[2]孟广娟.对建筑企业税收征管的几点意见思考[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11

[3]肖彪.关于依法治税的几点思考.理论前沿,2003,24

[4]徐会希,徐正云,辛浩,肖一意.构建地方税收信息化征管应用系统的思考[J].税务研究,2009,2

作者简介: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点;防范策略

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此为背景,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切实做好税收筹划工作,在保证税收筹划合理性及合法性的前提下,降低税负,提高自身的利润水平。在实践中,建筑行业还存在着许多涉税风险点,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要制定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保障自身税收筹划工作的合法性及合规性,将税收筹划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和意义

对税收筹划的内涵进行分析,主要是企业依照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实施经营活动前制定出科学的纳税方案,从整体层面做好税收筹划工作,合理、合法地降低税负。税收筹划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税负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化、税后利润最大化等,不能单纯地将其看作是税负减轻。1.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施工人员有着很强的流动性,要想对其进行集中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对应的税收筹划项目也比较多。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借助精细化管理,可以适应建筑施工和建筑主体的发展变化,有效缩减企业的纳税项目,降低企业税负。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部门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推出了营改增政策,这带动了建筑行业纳税项目及纳税金额的变动[1]。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项目包括了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不同税收的适用范围不同,纳税对象不同,纳税内容各异,纳税时间和纳税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也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地对所有的纳税项目进行筹划。2.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意义首先,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税收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点多、面广的特点,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且具备多样性,加上人员变动较大,成本核算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税收筹划工作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实施筹划,其本身是一种合法行为,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对税收风险的有效控制。其次,税收筹划能够推动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核心目的,是降低自身税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2]。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空间巨大,因为建筑工程项目包含的环节众多,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物资采购,还是施工建设,都需要实施相应的计税处理,而建筑项目本身十分复杂,存在很多特殊需求,例如转包、分包、劳务分配等,使得建筑施工企业能够依托科学的税收筹划,确保纳税的规范性,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最后,税收筹划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业涉税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实现税收筹划工作的系统性,必须在实施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做好相关事项的预处理,以此来实现事前筹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推动经济业务处理流程的规范化及合法化,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措施

1.及时转变税收筹划观念当前,有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运营中存在忽视税收筹划工作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的观念和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税收筹划等同于偷税逃税,不敢触碰[3]。实际上,税收筹划具备合法、合规的特点,在税收筹划中实施的所有工作,都处于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能够通过法律允许的方式及手段,实现合法避税,帮助企业降低税负,提高效益。基于此,要想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税收筹划观念,保证企业在经营中能够有更多的流动资金,以资金为支撑,体现出自身在业务拓展和项目承包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本身采用的是集团制,在赋予子分公司独立运营管理权力的同时,也必须单独设置税收筹划岗位,做好税务筹划工作。2.优化施工合同签订建筑施工企业在对施工合同进行签订时,需要确保合同的内容可以涵盖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各方面的业务,加强与业主方的沟通和交流,确定的设计价位应该保持在相对较低的税率,加强对于采购、施工等较高税率业务的价格管控,以此从整体层面降低税负[4]。3.加强税务成本管控对于加强税务成本管控,建筑施工企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应该合理地选择材料供应商。材料供应商包含了个体工商户、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不同供应商身份可以提供不同的材料价格及票据。建筑施工企业在对材料供应商进行选择时,应该从现金流量、利润情况、税务影响等多个方面,做好综合考量,并以此为基础搭建起相应的数据分析模型,筛选出税率低且净利率较高的供应商。二是应该做好施工设备选择。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需要使用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如搅拌机、塔吊、挖掘机等,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购买或者租赁设备,看哪一种方式的资金压力更小,税负更低。三是应该重视劳务成本选取。建筑项目的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很多施工企业会选择外包或者劳务派遣的方式,甚至会聘用临时工,通过工资单的方式纳入成本中[5],但是,这样无法实现有效抵扣,会导致企业人力成本的增大。对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选择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与劳务公司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来解决看临时工问题,获取能够用于抵扣的劳务成本发票。在对劳务公司进行选择时,同样分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不具备劳务资质的纳税个体,从企业的角度,需要关注其是否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看报价是否合理,以此为依据,完成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4.完善税收管理体系为了完善税收管理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应做到:一是切实做好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工作。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制定出科学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税务人员的税收筹划能力,确定税收筹划目标方案,实现对于税务风险的有效防控。二是应该建立项目采购管理系统,从系统中查询税务信息,获取价格合理的供应商,这样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税收筹划,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三是应该构建相应的税务风险控制系统[6]。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税收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应建立起风险预警系统,定期输入纳税信息,对税收风险进行预测,做好不合理纳税情况的分析和预防,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实施效果。

三、建筑施工企业涉税风险点及防范策略分析

1.涉税风险点(1)业务承接环节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对自身业务经营范围进行拓展时,存在着盲目性的问题,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提高,缺乏对税务情况的深入了解,也没有对承包经营合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了解各种类型税种的税负情况,这样很容易影响其对于税务政策的选择,导致在业务承接阶段,出现相应的涉税风险。(2)合同签订环节合同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利益提供保障,对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性质比较特殊,在合同签订环节,会涉及许多方面的专业条款,这也使得合同签订环节同样容易出现税收风险。具体来讲,一方面,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中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没有对纳税人身份、业务性质、发票类型等进行明确,很容易引发税收风险问题;另一方面,税制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7],税务部门对于税收工作越发重视,要求企业必须做到物流、资金流和发票流的“三流一致”,而很多施工企业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在合同签订中并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增大了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3)会计核算环节会计核算是税收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实践中,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处于偏远地区,不具备开具发票的条件,而发票又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凭据,在缺失发票的情况下,会出现会计核算原始单据违规的情况。同时,部分财务人员缺乏税收意识,在实施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样很容易影响税收筹划的效果,导致企业税收负担的增大。另外,营改增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税收力度进一步增大,带动了会计核算内容的拓展,也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部分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会计核算结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同样容易引发税收风险问题。2.风险防范策略(1)重视风险防控工作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实现对于涉税风险点的有效规避,需要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工作。一是管理层应该树立起科学的纳税观念[8],做到主动依法纳税,充分认识到涉税风险点规避的重要性,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科学的税收管理目标,为税收筹划和风险防控工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确保其能够顺利实施;二是应该增强企业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做好税收筹划重要性以及涉税风险点的宣传,使得企业员工能够形成对税收风险类型及成因的准确认知,开展全过程风险防控工作,降低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2)完善风险规避措施建筑施工企业涉税风险点的规避涉及的管理内容较多,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风险规避措施进行完善。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完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需要对所有的税务环节进行管理,完善税收风险规避管理制度,对制度内容进行细化,积极学习行业内先进企业的经验,在加强税收风险规避防控事后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将风险防控理念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和问题[9],并对问题进行解决。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对税收风险评估及规避流程进行规范。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发展情况着眼,做好税收调研,对涉税风险点进行分析,制定出科学的风险评估办法,做好核心税种税收风险的防控工作。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风险监督机制,对各个岗位在税收管理中的责任进行明确,配合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发员工参与风险防控的积极性。(3)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照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就税收征管对象和税率进行明确,以此为基础,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应该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集中管理,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营造出良好的管理环境和氛围,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涉税风险。此外,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加强与业务对象的沟通和交流,做好劳务队伍及材料供应商的选择,确保合作对象具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资格。(4)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税制改革的变化,对税收制度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明确,推动税收筹划目标的顺利实现。营改增实施后,营业税被增值税所取代,而增值税可以通过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其本身的特性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高度关注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情况,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依托,规避税收筹划中存在的涉税风险点[10],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水平。(5)防控发票开具风险增值税的税收征管采用的是“以票控税”的形式,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税收筹划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循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以最新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做好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工作。企业应该构建起完善的发票审批流程,确保发票的开具是在实际经济业务中实现,避免出现虚开发票的情况。在审批环节,可以由项目经办人员发起,经项目主管以及上级单位主管部门相继审批通过后,才可以正式对增值税发票进行开具,杜绝任何违规违法行为[11]。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类型多种多样,在增大税收筹划难度的同时,也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容易出现税收风险,这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在实施税收筹划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考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税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采取具备良好可行性的措施,实现对于涉税风险点的合理规避和防范。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对施工合同签订情况进行优化,科学地选择各施工环节的成本供应,推动税收管理体系的完善,以保证达到预期的税收筹划效果,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篇7

最近几年,营改增试点范围已经涉及多个领域。其中,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一方面对建筑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这就要求相关的建筑企业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企业自身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二、实施营改增过渡时期建筑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建筑企业按照完工百分比结算营业收入,形成的欠缴税金数额较大。无法及时取得进项发票而影响进行的抵扣不能同步。

第二,由于垫支或PPP项目存在一定的暂估成本,短时间无法完全清理到位,同时发票取得及时报账工作较滞后,实施营改增后要解决以前项目发票问题难度更大。

第三,建筑业营改增准备工作停留在财务层面,企业各部门新税收政策学习培训开展不理想,影响企业营改增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一)对建筑企业生产经营以及预算工作的影响

1.在实施营改增后,国家势必要将相关政策制度进行及时的修正更新,而建筑企业的招标预算编制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其中,针对设计概算以及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对外的公开招标书的具体内容也要改变。这对建筑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在实施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投标工作就会变得更为复杂。其中的施工原材料、燃料等成本是不纳入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究竟有多少成本费用可以纳入增值税进项税额中,也很难在编制标书中具体呈现;与此同时,在不收取营业税的前提下,税金编制中就只能将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等附加税种呈现出来;另外,标书中的投标总价又包含增值税,而增值税又属于价外税,因此,怎样编制标书还需要一个统一的规范。

(二)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1.在实施营改增后,以往的财务处理方式将会逐渐被淘汰。在税制改革前,建筑企业只要将应交营业税的明细科目进行认真核对,就可以缴纳相应的营业税了,而这一过程的会计核算环节相对简单,核算方式也清晰明确。然而,在实施了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的明细科目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举例来说,在增值税的税费项目中,被细细划分为九个明细科目,而这一划分就使整个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繁琐以及复杂,不仅大大增加了核算难度,同时也极其容易出现疏漏,与此同时,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也会对建筑企业的财务处理工作造成影响。

2.在实施营改增后,建筑企业会因其特殊性而缴纳比以往更多的税款,一方面增加了建筑企业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会使建筑企业融资困难、资金链断裂以及盈利能力减弱等现象的发生概率大幅度上升。因此,建筑企业要在加大对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建筑企业的税负带来的影响

1.在实施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税负很可能会因为进项税额抵扣不足而增加。建筑企业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施工原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人工等费用。其中,施工原材料的费用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即钢筋、混凝土、木材以及泥沙等材料的采购以及运输费用;机械设备的费用包括机械设备的购置费、运输费、维修费以及保养费等;人工费用,顾名思义,就是指施工人员的工资以及福利待遇等,这一部分的费用在整个工程成本中至少占30%。

2.针对合作人以及认证发票问题。绝大多数的建筑企业会通过联合竞标的形式来获得施工项目。这种方式虽然对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对合作方的选择上,有些合作方由于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健全,对内部管理也缺乏有效控制,使得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监管不到位,增加了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难度,有些甚至没有出具发票。

四、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的措施

(一)以营改增为契机,强抓财务基础管理工作,保障企业营改增工作顺利过渡

1.进行会计科目清理,旧项目结算收入、开具发票、缴纳税金情况台账登记清理,税收自查清缴,对于已收款项目的欠税要尽快清缴完毕。对目前欠税挂账等情况按项目地域等进行分析清理,企业内部银行按单位设立税金专户,按项目每笔工程回款预扣税金,要求各单位要以营改增为契机在实施前必须加大力度归集项目成本费用发票。

2.组建企业税务管理科,调集人力、增加设备,制订工作制度,将增值税进行集中专职管理,负责企业各种税款的核算、申报、缴纳工作,负责企业税务票证的领取、使用、保管、核销工作,分类保管各种涉税资料,保证税务资料安全、完整。为迎接新税收政策工作做好准备。

3.加强涉税环节的事前筹划,防范税务风险。财务部门负责对企业基建、施工过程的采购环节、开具发票给业主等各项经济活动活动现有或潜在的纳税环节进行纳税分析、预测和筹划,涉税业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财务部门要与各业务承办部门加强沟通与交流,在发票管理、合同管理、投资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方面提出合理避税、节税和纳税方案,根据国家有关财政税务法规、政策进行事前控制,规范业务、依法节税,堵塞涉税管理漏洞,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税收筹划工作要做到位

在营改增实施后,由于进项税额抵扣不足而造成的税负增加现象是现阶段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做好相应的税收筹划工作就变得至关重要。第一,科学合理地制定筹划程序来为之后的税收筹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企业税负大幅度降低;第二,建筑企业在进行税收缴纳相关工作时,要做到专人专项,保证整个税收工作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第三,对税收筹划工作的监管要做到位,特别是其中对发票的监管环节,一定要行之有效。

(三)注重合作方的资质

在拟定合同环节,建筑企业要充分考虑营改增带来的实际影响,对合同中的条款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及完善,将合同纠纷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建筑企业在选择合作方时,要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因为一般纳税人的资质较高,能出具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这都会使建筑企业的税额得到有效降低。

(四)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

对会计核算工作加以重视,建筑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会计工作能够有序展开,从而实现对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控制。建筑企业的财务工作要积极地吸取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会计核算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让他们的收集、分析、核算以及整理税收数据的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使每一项税目都能清晰、直观地展示出来。

五、结语

在国家扩大营改增范围的背景下,建筑企业要对营改增政策进行全面的剖析,将营改增作为企业发展的契机,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来积极应对营改增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从而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篇8

关键词 营业税 增值税 财务管理

目前,“营改增”是我国政府正在进行的一项改革。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这次改革首先以上海为全国进一步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到2013年,改革的范围已推广至全国试行。2016年,我国将把“营改增”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

探讨如何推广“营改增”是现在的首要任务。在税改过程中,我们要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降低企业税负,促进税制的结构性改革。为了达成目标,国家只有不断完善改革的内容,出台相关政策进行配合,才能使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本文从建筑业这个角度来分析税改的影响,试图分析建筑业纳入试点后,税改度其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这对建筑行业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014年,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做报告时表示,要在恰当的时机将房地产业、建筑业、生活服务业和金融业加入“营改增”试点,加快税制改革。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营改增”将对建筑行业造成更加复杂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减少重复纳税。这是国家实行“营改增”改革最主要的目的,营业税是价内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建筑企业将增值税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来确定应交税金,那么购买材料、设备的进项税额就可以抵扣,就避免了重复纳税,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税负率。

(2)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新购置的施工设备在“营改增”后,可以有更多的进项税额来抵扣。更新施工设备对提高建筑企业的机械设备运作水平是有利的,同时也能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引进新的流水线和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费用,在这一方面又降低了企业的税负。

(3)有效规范企业行为。“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变为11%。建筑企业要想取得更多的进项抵扣额,就必须取得正规的发票,这样企业就会加强警戒去核实收到的发票是否真实,可以有效制止市场假发票的流通,规范企业的行为。

(二)消极影响

(1)可能出现纳税不减反增现象。建筑业“营改增”后税率会大幅度提升。根据试点方案规定,建筑业“营改增”后税率定为11%,比现行营业税率增加8个百分点。另外,根据一般的改革经验,“营改增”不会考虑期初存货、固定资产等的进项税额,造成有些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总的来说,在改革初期,税率提高,抵扣又不充分,企业的税负有可能会提高。

(2)建筑劳务费可能增加。建筑行业中,人工成本约占工程结算成本的30%,劳务用工主要来自一些零散的农民工及建筑劳务公司。而作为建筑业的一部分,建筑劳务公司提供专业的建筑劳务给施工单位,取得的报酬按11%征收增值税销项税,然而却没有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与营业税率的3%相比,税负大幅度提高,这样使得劳务公司很可能将税负转嫁到施工公司。[1]

(3)加大现金流周转压力。由于建筑企业普遍存在故意推迟验收、缺乏验收、超时验收的情况。征收营业税时,企业可以通过延缓付款的方法来减轻资金运动带来的压力。但是在征收增值税时,因为在办理检验工程结算时就已经开好了发票,在缴纳税款上已经确认了增值税销项税额。另一方面,由于验收的滞后将间接地促使建筑企业推迟付款给设备、材料供应商,进项税抵扣凭证不能及时取得,导致建筑企业提前缴纳税款、延迟税款的抵扣,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建筑企业前期的资金运作负担加重。

(4)对建筑企业落后的制度带来挑战。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都是以粗放式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宽松的模式使得企业对下属部门无法进行全方位的、高效的控制管理。这种制度可能会造成进项税的管理不到位。同时,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有更复杂的缴纳管理环节、更多的税务筹划空间,这就需要企业招聘较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企业自身也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创新的商业模式。

二、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在我国税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筑企业一定要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来应对“营改增”变化。

(一)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要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建筑企业就应先建立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使得企业能够结合网络技术更准确、及时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2]第二就是要增强自身的财务处理能力,规范财务行为,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安排,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会计核算。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

建筑企业在面对此次改革大潮时,应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以此来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增强内部控制,强化各个部门的职能管理,增强财务部门的运作水平,高效地监督与管理企业的现金流量,减轻应对“营改增”带来的支付压力。

(三)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及时制止发票舞弊

开具、传递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进项税额抵扣这些方面都和普通发票有较大的不同,建筑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的每个环节都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地进行开具、运用、传递和管理,绝不能忽视每个环节的重要性。

(四)增值税信息化管理

做好“营改增”后信息化制度的准备,对相关信息系统的功能定位和需求要有充分的说明,这主要包括建立增值税信息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抵扣增值税进项及销项税额、介绍纳税系统的功能。同时,还有其他配套系统,如会计核算系统、供应商系统以及成本管理系统的变化等,目的就在于能够更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规划业务流程,了解软件系统的固化业务,渐渐完成企业的精细化管理。[3]

(作者单位为厦门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严雪梅.试论“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774(06):255-257.

[2] 刘茹.探讨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管理观察,2015,283(01):72-73.

[3] 王建成.“营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3,661(13):67.

上一篇:景区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建筑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