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诚信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03 17:35:35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1

论文摘要:从介绍企业诚信的内容入手,分析了诚信对企业内钾及企业外娜的重丢影响,并鱿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提出了若于项建议。

十多年前,温州曾经是中国恨冒伪劣的代名词。甚至专门有“供”人穿上一天或者一上午就坏的皮鞋。为此,杭州武林门广场放起一把火,拒绝沮州货。现在,先,起来的沮州人也放火烧起了别人的东西,他们真正体会到城信与自己利益的策密联系。沮州市政府将2002年8月8日定为沮州首个城信日,并决定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沮州城信日。与此同时,全国工商联及有关方面正积极倡议将每年的9月19日确定为我国城信日,全国诸多城市都开展了以城信为主题的大讨论,城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那么对企业来说,所谓城信,就是言必行,行必果。企业对社会,对用户,对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对产品梢售价格,对协议合同,对信息传通,对商标专利和知识产权,对税收和信贷,对售后服务,对企业员工,对欠欲和承诺,对遨法守法都应真城守信川。由此不难看出,企业的城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内及对外。对内包括企业内部的人(企业职工)、物(企业产品)、财(企业内部的各种经济支付,如工人的报酬等)等,对外包括消费者、用户及相互联系的企业等。

1.企业诚信的作用

    对于城信作用的认识,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就具有不同的认识。城信不仅月于道德范璐,也月于智盆范眯,它是人们为了争取长期生存与发展而采取的一种理智选择。有人认为城信是为了不损人,不城信是为了不损己。这只是看到了眼前,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城信可能损了私利但得了人心,不城信可能保了私利但却失了人心。要是为了眼前利就不讲城信,最终失去的将是无法挽回的人心。同时从经济运行成本上看,城信最有效率。城信是一种社会人际关系的共同规范和行为准则,目的是维护社会的有序运转,它就像道路上的红绿灯一样维护了交通秩序。因此企业的城信起着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信誉度的作用,从而最终达到扩大企业产品梢路,实现企业丰,利润的目标。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1诚信对企业内部的形晌

   (1)城信能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人是企业的根本,一个企业如果做到对内部职工城信,就可以阅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企业整体的吸聚力。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索,它具有无限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在积极主动中进行.企业职工只能在充分相信企业城信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诚信是企业发展的物质荃础。物是企业存在的基础,离开了产品企业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企业只有在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等各方面诚实守信的条件下,才能依托于产品发展壮大。

    (3)城信是企业毯定职工队伍的基础。财是关系到企业诚信的另一重要方面,企业只有在安排好职工生活和保证工资报酬的准时足倾发放的前提下,职工生活有了保障,才能安心工作。

1. 2浪对企业外郁的形晌

    企业与外郁发生关系的用户与消费者有两个类型:一类是以个体形式体现的个人,另一类是以整体出现的集团。无论个人或集团,企业对其坚持诚信,都会得到良好的回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企业诚信是一种适应市场的良好选择。海尔总裁张瑞敏说得好;“一个企业要水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城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有产品就有客户,90年代有广告就有销路,现在商品过刹,有信誉才有市场”。浙江金义集团以3亿元的投资倾对黑龙江五大连池矿泉水进行控股改创,当时竞争这一项目的有数十家企业.但最终他们胜出。中共黑河市委书记于晓东说,我们看上金义集团的不仅是企业的经济实力,更为重要的是这家私营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显然,信用作为一种资本为金义集团的竟争增添了筹码。同时由于某些企业块乏城信给杜会和企业本身造成了巨大的摄失。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张彦宁透,我国每年因不讲诚信付出的代价大约达6以幻亿元.其中逃遵债务直接报失1 800亿元,合同欺诈,产品质量差和制假售假2 000亿元,“三角债200亿元。 

2加强企业诚伯建设的措施

2.1加吸宜传橄,。正.认识通伯

    企业诚信是一种观念,因此加强企业城信建设主要应从思想观念抓起,一定要让员工认识并理解“诚信”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是应该格守的原州,决不能因图一时之利,而损长远之计。首先,企业高层要认识到企业对职工城信的重要作用,要善待职工,因为高质量的产品是通过他们侧造出来的。五粮液集团总裁王春国说:“功劳应该属于职工”,“金牌企业”要“金牌职工”。其次.职工要认识到城信对自身和企业的作用,要建立相互城信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但认识有一个过程,必须通过强有力的宜传教育来达到提高认识的目的。此外要想巩固和发展企业诚信.则企业城信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企业要发展、壮大,强有力的宜传方法和手段是扩大其知名度和形晌力的最好方法。企业平时最常用的办法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进行广告宜传,宜传内容通常是产品,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应该加人企业对诚信的理解和执行情况,并要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给外界传送一种诚信立企的信息,使人们对企业的城信理念产生充分的认识。

2.2企业内娜要,立产格科学的,理创度

    诚信不是单纯的观念,它居要制度上的保障,因此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城信的保证。这就要求职工在树立城信观念的同时,企业内部还要建立起监份及风险管理机创。对内实行监份机翻,建立科学而有侧衡的约束机翻,防止个人专权、营私舞弊。这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其次决策程序要公开透明,重大事项要民主决策,在管理层形成监份翻衡机侧,防止个人独断;再次是建立城信管理翻度,这样既能够保证客户的利益,又能维护自身利益不受报害。企业还要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严格执行城实有赏、欺诈受罚,使城信蔚然成风。对外应建立起风险管理部门。企业的诚信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贯穿到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和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去,只有建立监份及风险管理机翻,才能保证诚信行为在企业中的切实实施,才能有效地抵御外来的诱惑。现在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就块乏城信,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非法收人,常给顾客出歪主意。企业就要杜绝这种现象.必须有一套严密、科学的管理秘度进行审查、把关,发现了问题,能够及时纠正。

2. 3加强产晶.后服务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这在企业的城信中确是如此。一个企业不管其在宜传中对城信鼓吹的如何完美.但是企业的城信最终还得由其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来体现。企业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是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咨后服务。企业只有在提供给符合用户及消费者,求的产品及优质的咨后服务时,用户和消费者才能对企业的城信度由一个通过宜传获得的抽象的认识发展到具体的认识.从而在用户和消费者心中留下企业城信的深刻印象。

2. 4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公益活动

    企业在实践中可以一定形式今与一定量的公益性的社会城信活动.加强社会对城信的认识。因为企业的城信是社会城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城信与社会城信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企业城信的建立有利于整个社会城信体系的形成,而社会城信系统的完善则更加快和促进了企业城信的建立,为企业城信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2

关键词:诚信;企业领导;建设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明训,且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诚信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企业的生存、兴业之本。企业领导干部是企业的“精神领袖”,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旗帜,更是群体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其诚信价值观念及精神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员工的行为品格。因此,由领导干部组成的企业领导决策层的诚信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前途命运。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在分析企业领导干部诚信建设的重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建设对策。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企业领导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

诚信是取信于人、处世立身、成就事业的初始起点和终极保障。基于这样的认识,企业应开展以“强化诚信意识,打造诚信文化,树立诚信品牌”为重点的诚信教育工程, 始终抓住思想道德作风纪律建设这条主线,注重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促进领导干部诚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平台,引导企业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

首先,强化诚信理论灌输,进行观念引导。从企业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员队伍三个层面入手,将“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与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与加强作风建设相结合,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道德建设年活动相结合,通过学习和座谈讨论,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增强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形成“言必信、行必果”的高尚作风。

其次,定位诚信建设重点,完善诚信教育机制。深入研究企业领导干部诚信建设的重点问题,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建设诚信机制为保证,以提升诚信形象为重点,以打造诚信文化为目标,建立健全诚信教育机制,深化内质外形建设,形成对企业高度负责,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人人执行诚信制度、层层遵守单位纪律的诚信文化,建立长效机制,推动领导干部诚信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最后,挖掘典型诚信形象,树立诚信导向。着力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教育,对违反单位有关规定给单位的带来不良社会影响,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高度重视诚信建设中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挖掘、发现和选树,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树立正确的诚信导向。

二、营造诚信建设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实践活动

立足实际,通过营造氛围,引导各层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诚信理念。并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为目标,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流程、严格办事程序、严明纪律要求,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全力形成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风尚,真正做到讲诚信、守诚信、促诚信、作表率。

一是开展领导干部诚信自律活动。推进领导干部诚信道德建设就要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自律。实践建设中,在完善企业领导干部诚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诚信行为的自律准则,建立领导干部诚信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不断提高干部诚信体系建设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年终通过民主渠道,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和诚信度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考核干部、使用干部的依据,加强领导干部诚信自律 。

二是建立领导干部诚信档案。诚信档案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藉此树立他们诚实守信、奋发向上的良好社会形象,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诚信建设。实践中,通过档案载体对领导干部在思想、工作、经济、遵纪守法等各方面的诚信表现进行全面记录。并为确保采集到的信息真实,在自查的基础上,企业成立领导干部诚信行为考察组,通过深入领导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居住圈、交友圈等处逐项走访调查,建立个人电子和纸质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将伴随领导干部在职全程,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是开展领导干部在诚信建设中的带头示范活动。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争当讲诚信的表率,带头讲诚信、守诚信、促诚信、作表率,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体员工投身诚信实践活动,形成人人讲诚信、和谐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重视机制约束,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诚信监督机制

企业领导诚信建设实践中,应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不断探索企业领导干部诚信建设新理念,把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和构建“监督”工作格局融合起来。使“监督”工作格局确保诚信建设工作在参与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促进。因此,企业应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建立健全企业领导干部诚信监督和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失信惩罚机制。把诚信建设推进情况作为日常检查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问卷调查、民意测验、设立公众信箱、行风热线、社交网络、微博、手机短信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梳理出本部门、本单位领导干部在诚信服务和公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注重与群众进行多层次、开放式的交流互动,了解群众诉求,及时作出回应,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制度建设,形成部门和单位诚信承诺,并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从而全面加强对领导干部诚信行为的监管,加大对责任单位和个人的惩戒力度,强化诚信追责机制。并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形成“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长效机制,增强领导干部的诚信意识,规范观念和行为。

参考文献:

[1] 原宁. 党政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J]. 人民论坛. 2013(18)

[2] 李龙. 加强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锤炼廉洁高效干部队伍[J]. 企业导报. 2013(01)

[3] 洪向华. 论领导干部诚信观构建及对策[J]. 理论探讨. 2012(06)

[4] 王伟国. 诚信体系建设法治保障的探索与构想[J]. 中国法学. 2012(05)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3

[摘要] 诚信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不诚信问题愈演愈烈,企业诚信问题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从加强企业内部诚信制度建设、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约束机制建设以及发挥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几个方面对我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企业诚信 社会诚信 政府

诚信,一般认为是社会道德意义上的范畴。它强调社会成员在为人处事及进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为准则,践约守诺以取得他人的信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被赋予了特有的经济内涵。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没有诚信,市场机制不可能有效运行,诚信缺失,必然导致市场的无序性,从而使市场经济难以健康发展。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阶段,企业诚信缺失现象还相当严重:假冒劣伪产品大量充斥市场;企业偷税、漏税、骗汇和走私活动屡禁不止;商业欺诈、企业逃废债务现象相当严重;企业财务失真,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普遍;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的问题十分突出等等。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现实的企业诚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一、加强企业内部诚信建设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加强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诚信和信用建设,对建设全国信用体系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是建设企业信用体系的根本。大力培养企业经营者的信用素质。

1.要制定企业的诚信准则。诚信准则是表明一个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和它希望员工遵守的诚信规则的正式文件,它具体说明企业想做和期望大家做的事情,并且可以成为判断企业政策和行动及个人行为的基准。诚信准则是建立企业诚信文化的不可或缺重要条件之一。

2.开展企业诚信培训。企业诚信,首先表现出来是企业每个员工的诚信。企业诚信培训是企业内部诚信建设的基础。在培训中,应向员工说明企业诚信是世界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许多优秀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企业诚信对员工、企业、社会都带来的好处。企业诚信培训要以企业诚信准则为依据。培训方法可以提出各种选择方案诱导被教育者去选择积极的方法,使员工感到态度的转变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迫做出的改变。诚信教育方式越生动形象越容易影响被教育者。因此,企业诚信教育除了课堂教育外,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3.树立“诚信第一、品格第一”的理念。所谓品格是指在一个人生命过程中建立稳定和特殊的品质,使他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有同样的反应。而好品格是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按最高要求的行为标准做正确做事情的内在动机。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品格产生诚信―诚信产生合作―合作中产生沟通,形成团队―团队创造品质和利润。

4.建立企业诚信制度。企业诚信建设,根本在于企业内部的诚信制度建设。以加强企业诚信道德建设来规范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企业必须把诚信当作资本来经营,牢固树立诚信道德理念,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客户管理、营销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公共关系等环节严把信用关,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企业诚信形象。

二、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1.国外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的经验。西方发达国家的诚信体系大体有以下三种成熟的模式:第一,市场化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英国为代表。征信企业或公司可依法自由经营信用调查和信用管理业务,政府促进信用管理相关立法的出台,强制有关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将征信数据以商业化或义务形式贡献出来,向社会开放;第二,中央信贷登记模式。这种模式以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为代表。这种体系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银行信贷登记为主体的征信管理体系。信贷登记系统的内容包括企业信贷信息和个人消费信贷信息。其特点是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是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银行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关信用信息;第三,政府经营模式。指由中央政府直接出资组建征信公司,并对其进行直接控制管理。中央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强制性地让局部主体把数据贡献出来,迅速组建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2.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系统。企业诚信必须建立在全社会诚信的基础上,没有社会诚信制度的为前提和保障,企业诚信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的征信体系。信用管理体系是诚信秩序的制度保障,它包括个人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资信评估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等内容。针对我国体制转轨的现实,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分别建立个人与企业两套征信系统。我国企业征信制度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还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当务之急,要加快建设企业征信的专门信用制度,包括对信用记录的征集、调查、评估、储存、检索等信用业务活动的组织及信用机构的设置加以规范,以确保信用活动的正常进行,要尽快规范税务、工商、海关、司法、银行等与公共信用记录有关的政府部门与企业的行为,必须要求这些部门依法向社会信用机构和公众提供信用信息,并制定可操作的信用服务规则和处罚规则。

3.加强社会舆论对企业诚信的监督。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舆论对企业诚信的监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舆论会给企业的诚信建设造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推动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新闻媒体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 既宣传正面的执法行为和典型人物,树立正气,又坚决曝光违法行为,震慑企业不诚信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全社会的打击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法律法规监督约束机制的建设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同时也是法制经济。没有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企业诚信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企业诚信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1.加强诚信相关的立法工作。在现有的有关企业行为法律法规中,存在不完善、不具体、不配套现象,导致在打击企业市场违法行为中,难以起到应有的成效。例如,对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现有法律法规存在调整范围偏窄、处罚偏轻,执法手段不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不好认定、适用较难,未能赋予监督检查部门以必要的强制权力等问题;《专利法》与《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存在法律冲突,致使一些违法者恶意利用外观设计专利援引《专利法》对抗《商标法》所赋予的商标专用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知名企业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演,使执法中遇到适用法律法规的困难。再者,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些新的领域的违法行为,尚待加强立法予以规范。如电子商务中如何防止欺诈,如何处理网上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这些问题均须予以立法加强规范。

2.加强诚信执法监管力度。各职能部门要把“严格执法”放在首要位置,要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现实意义,对违法犯罪分子决不手软,坚决依法查处。要积极履行职责,实现监管到位、处罚到位,对违法犯罪者,要将其责任追究到位,该给予行政处罚的决不姑息迁就,要一查到底;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坚决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不能以罚代法。对执法违法、、徇私枉法的执法人员要坚决查处,特别是对充当违法犯罪分子保护伞、为其充当内线、通风报信者,要坚决查处。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对企业不诚信等违法行为,始终处于法律高压态势,使法律形成应有的威慑力,确保企业在市场行为中守法诚信经营。

四、发挥政府诚信制度建设的关键作用

诚信建设,政府的责任最大。政府部门严格有效的执法行为,是构成一个社会诚信的重要基础。政府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和制度的制定者和组织者,也是信用关系的监督者和协调者,政府在诚信秩序建设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诚信政府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诚信政府应是负贵任的、言而有信的政府。在政策或重大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论证,认真执行,保证其可行性和延续性,取信于民,不随意变更,一旦决策和执行中造成重大失误,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

2.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必须构建成服务型的政府。按照执政党的宗旨,人民政府必须是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和公平对待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阶层的公民的利益。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3.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必须是依法行政的政府。政府应依法行政,尊重产权和各产权主体的地位,给予企业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依法行政,政府还应严于律己、勇于纠错。政府公务员要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明礼诚信,自觉维护政府的诚信形象,进而为企业诚信作到表率作用,引领社会和企业自觉以诚信为生存发展之根本。

4.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行为必须是公开透明。政府公共部门要尽量以公开的方式运作,政府制定的各项公共政策和运行规则要透明,并且让人民、让企业容易理解和执行。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4

第一、加强质量诚信建设,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工业产业质量存在的问题,与质量诚信体系不健全、企业产品质量责任不落实密切相关。质量诚信是企业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的关键要素。面对外需萎缩、内需不足等严峻形势,必须把质量诚信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重信誉、守承诺,开发品种、提高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提振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增强市场竞争力,稳出口、扩内需,度过难关,促进发展。

第二、加强质量诚信建设,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质量信用缺失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企业自身发展,而且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败坏国家声誉。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提高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必须以质量诚信为重点,大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规范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第三、加强质量诚信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民生改善与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工业产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企业如果缺乏质量诚信,产品粗制滥造、假冒伪劣,坑骗消费者,后果极为严重。去年发生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就是深刻教训。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

第四、加强质量诚信建设,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质量诚信是企业合法参与市场竞争、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的基本要求,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条件。一个缺乏质量诚信的企业,无法立足于市场,更谈不上健康发展。随着市场规则逐步完善、社会舆论监督不断加强,企业必须把质量诚信建设贯穿到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诚信为本,精益求精,打造品牌,树立形象,谋求发展。

质量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加强质量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协会、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大力协同,形成合力。在这里本人有以下五点体会。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制度环境。制度是质量诚信建设的依据和基础。政府部门要针对当前质量管理工作规划、政策、标准滞后和缺失的突出问题,加强沟通协作,深入调查研究,大力推进规划、政策、标准的完善和落实,把诚信原则落实到具体法律法规中。要充分发挥各类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和优势,加快建立健全质量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和机制,不断完善质量诚信建设的制度环境。

二是提升产品质量,强化诚信基础。产品质量是企业质量诚信建设的基础。企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加大自主创新,加强内部管理,加快更新品种、提高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政府部门要综合运用质量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技术改造、企业管理、行规行约等手段,指导支持企业加强质量工作。总结交流和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立支撑行业发展的质量服务体系。

三是引导企业自律,发挥主体作用。企业是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主体。企业要增强质量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建立健全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储运销售、技术服务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售后服务、质量追溯和质量诚信管理,严格落实产品质量责任。企业讲诚信归根到底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有没有诚信意识。要加强诚信规范道德宣传教育,建设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使诚信变成员工自觉行为,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为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是加强质量监管,规范企业行为。政府部门要依法加强质量监管,加大对企业诚实守信行为的监督和检查,严厉打击质量失信、假冒伪劣、坑蒙欺诈等不良和违法行为,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加强对重点行业工业产品质量的跟踪监测预警,建立工业产品质量评价报告制度。督促企业认真履行产品“三包”和缺陷产品召回等质量责任,兑现承诺、承担责任。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质量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宣传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标准,普及质量知识。发挥质量协会、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其他中介组织和广大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开展质量诚信评价活动,表彰和宣传质量守信企业,加大对诚信缺失行为和企业的道德谴责,引导形成全社会诚实守信、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5

目 录一、诚实信用原则对保险当事人的重要意义1、诚实信用是保险产品特征的基本要求,是保险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2、加强诚信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一流品牌3、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本质4、诚实信用是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权利的基本要求5、诚实信用是建立企业和个人社会信用的基础二、保险经营活动中规定诚信原则的原因1、保险经营中信息的不对称性2、保险合同的附合性与射幸性三、保险经营活动中诚信的现状1、保险企业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2、投保人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四、保险经营过程中存在诚信问题的原因剖析1、保险企业管理体制、营销体制不完善,经营理念、诚信建设不健全2、行业诚信建设意识不够,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3、诚信信息披露不充分,评估系统建设滞后,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五、强化诚实信用,推进保险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1、政府推动、健全社会诚信体制建设2、加强诚信监督,促进行业自律3、保险企业应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控4、强化社会监督职能,促进保险企业诚信经营论文摘要 诚实信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经营活动中对当事人诚实信用的要求比一般民事活动要严格,要求当事人具有“最大诚信”。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中的最大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对保险企业是企业之基。保险市场不规范的恶性竞争,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的短期行为会损害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因此,保险业加强诚信建设不仅是规范保险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一流品牌、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需要。保险经营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保险合同的特殊性是保险经营活动中规定诚信原则的原因。另外,保险合同的附合性和射幸性要求保险人应履行告知与说明义务,投保人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真诚履行其如实告知义务。目前,有的保险企业经营理念相对滞后,有“重发展、轻管理”的倾向,发展、管理两张皮。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健全,产生诚信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保险企业管理体制、经营理念、诚信建设不健全;②行业诚信建设意识不够,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③诚信信息披露不充分,评估系统建设滞后,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经营中各方当事人应当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和完善需要“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企业内控、社会监督”多方的合力去实现保险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关键词 保险 诚实信用 原则 重要意义 基础 经营活动 原现状 剖析 存在问题 强化 持续发展 健康 思路 举措诚实信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任何一项民事活动各方当事人都应该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世界各国立法对民事、商事活动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但是,在保险经营活动中对当事人诚实信用的要求比一般民事活动要严格,要求当事人具有“最大诚信”。因此,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合同订立及在合同有效期内,应依法向对方提供足以影响对方作出订约与履约决定的全部实质性重要事实,同时绝对信守合同订立的约定与承诺。否则,受到损害的一方,按民事立法规定可以此为由宣布无效或解除合同、或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甚至对因此而受到的损害还可以要求对方予以赔偿。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中的最大原则,是保险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得到充分保险保障的基础。下面就保险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作以下论述。一、诚实信用原则对保险当事人的重要意义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经营活动中是最大诚信原则。对保险企业是企业之基,加强诚信建设是保险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保险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来讲,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保障得到充分、有效保障的重要保证。诚实信用原则对保险当事人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诚实信用是保险产品特征的基本要求,是 保险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载体仅是一纸合同。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具有无形性、复杂性和内在价值透明度低等特点。保险实质上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承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决定了保险业比一般企业对诚信的要求更高,良好的信用是保险企业的生命线。保险业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企业自身经营中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加强诚信建设是规范保险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诚信经营不仅可以避免保险市场的恶性竞争,遏制保险企业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盲目占领市场份额等短期行为,也有利于化解和防范经营中的逆向选择和首选风险问题,提高保险企业的经营质量和效益,保证保险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加强诚信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一流品牌。保险企业的诚信度,对客户的购买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客户只有在自己的购买需求与自己对某保险企业的信任相统一的基础上才会购买保险。所以,保险企业只有以诚相待,遵纪守法,信守合同,真诚服务,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虽然我国保险业一直保持调整发展趋势,但是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如果保险企业诚信问题处理不好,将会极大影响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丧失发展的良好时机,做大做强民族保险业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保险企业加强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提高保险企业竞争力,创建市场一流品牌,做大做强保险业的客观要求。3、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本质。诚实信用是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就要求保险企业要以诚信经营为指导,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企业内部各种矛盾的根源,在于缺乏建立在统一价值观上的企业文化。要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整合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将企业文化作为灵魂来指导企业发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取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二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管理平台和统一的标准,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奋斗目标,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以诚实信用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巨大的推动作用。4、诚实信用是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权利的基本要求。保险的特殊性要求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保险合同的当事人都要履行诚实信用原则。如果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未能全部或部分履行诚实信用原则,那么他们保险保障也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说明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诚实信用的履行告知义务,是充分得到保险保障的基本要求。5、诚实信用是建立企业和个人社会信用的基础。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制正在不断完善,向信用社会发展。诚信建设成为信用体制建设的重中之重,各行各业都在加强诚信建设。作为企业或个人,如果在社会上失去了诚信,那么他将寸步难行。保险企业规范诚信经营,是时代的要求,是市场的要求,是品牌建设的要求,是做大做强民族保险业的要求。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来讲,诚实信用不仅是充分得到保险保障的要求,而且也是建立良好社会信用度的需要。失去诚信的客户,保险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建立的黑名单制度,会在行业内实行资源共享,诚信有问题的客户,将会得不到保险保障或有条件的保险保障。所以,诚实信用是建立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信用的基础。二、保险经营活动中规定诚信原则的原因。保险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与一般经济单位相比较,保险又具有本身的特殊性。之所以在保险经营活动中规定诚实信用原则,主要归因于保险经营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保险合同的特殊性。1、保险经营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在保险经营中,无论是保险合同订立时还是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与保险人对有关保险的重要信息的拥有程度是不对称的。对于保险人而言,投保人转嫁的风险性质和大小直接决定着其能否承保与如何承保。然而,保险标的是广泛而复杂的。作为风险承担者的保险人都远离保险标的,而且有些标的难以进行实地查勘,而投保人对其保险标的的风险及有关情况是最为清楚的。因此,保险人主要是根据投保人的告知与陈述来决定是否承保、 如何承保以及确定费率。这就使得投保人的告知与陈述是否属实和准确会直接影响保险人的决定。对于投保人而言,由于保险合同条款的专业性与复杂怀,一般的投保人难以理解与掌握,对保险人使用的保险费率是否合理,承保条件及赔偿方式是否苛刻等也是难以了解的。因此,投保人主要根据保险人为其提供的条款说明来决定是否投保以及投保何险种。2、保险合同的附合性与射幸性。保险合同属于典型的附合合同。所以,为避免保险人利用保险条款中含糊或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用词来逃避自己的责任,保险人应履行其对保险条款的告知与说明义务。另外,保险合同又是一种典型的射幸合同,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当未来保险事故发生时,由保险人承担损失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由于保险人所承保的保险标的的风险事故是不确定的,而投保人购买保险仅支付较少量的保险费,保险标的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所能获得的赔偿或给付将是保费支出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或更多。因而,就单个保险合同而言,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远远高于其所收取的保费,如果投保人为诚实、不守信,必将引发大量保险事故陡然增加保险赔款,使保险人不堪负担而无法永续经营,最终将严重损害广大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利益。因此,要求投保人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真诚履行其告知义务。三、保险经营活动中诚信的现状。目前,我国保险业的经营水平与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保险业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制度建设、内部管控、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诚实信用问题主要有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险企业存在的问题;二是投保人存在的问题。1、保险企业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部分保险企业经营理念相对滞后,在经营活动中有“重发展、轻管理”的倾向,造成“两张皮”现象,各走各的路,各说各的话,造成发展与管理脱节,各自为政。在业务发展中,业务员避重就轻,只讲对客户有利的或能吸引客户、触动客户的条款内容,甚至不惜扩大解释范围,做出不负责任的承诺,对客户不利的或要求严格的条款内容,只要客户不问就不讲,或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对业务员来讲,只要保费能收回来,保证个人、部门业绩就行了。客户出险后的事情是由管理部门负责的,从而造成对客户服务的脱节、推诿、扯皮等问题的产生。对于管理部门而言,严格按照条款和企业的管理规定工作,凡不符合规定的事故索赔,一律予以拒赔。在对条款的含义解释时,往往向利于公司的角度出发,引起客户的不满,造成双方争执,甚至诉讼。这些情况的发生,说明保险企业在诚实信用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如实告知义务的履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理赔、企业文化的践行等。2、投保人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健全,缺乏完整有效的信用记录。各保险企业之间信息不共享,在竞争的环境下,造成个别投保人有机可乘,引起诚信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违反告知和保证两个方面。告知方面:第一,漏报。投保人由于疏忽对某些事项未予申报,或者对重要事实认为不重要而遗漏申报。第二,误告。投保人因过失而申报不实。第三,隐瞒。投保人明知而有意不申报重要事实。第四,欺诈。投保人有意捏造事实,弄虚作假,故意对重要事实不作正确申报并有欺诈意图。保证方面:在保险活动中,保证的事项均属重要事实,因而投保人一旦违反保证的事项,保险合同即告失效,或保险企业拒绝赔偿或给付保险金。 四、保险经营过程中存在诚信问题的原因剖析。近年来,随着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有保险需求的客户选择余地进一步扩大。但由于我国保险经营时间相对较短,市场行为不规范,诚信体系不健全,总体诚信状况并不容乐观。在规范诚信经营过程中,还存在不和谐因素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险企业管理体制、营销体制不完善,经营观念、诚信建设不健全。当前,有些保险企业的经营思想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停留在“重保费、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的经营局面。在内部管理、险种设计、精算水平、营销手段、风险防范、成本核算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影响了保险企业的诚信度。据媒体调查,全国保险从业人员180万人,营销员工150万人。这支庞大的营销大军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市场的扩大,营销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表现 在缺乏对营销员的保障制度,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对营销员的考核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致使营销员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找不准目标,容易诱发其对公司不忠诚、对客户背信弃义、误导欺瞒等行为的发生。在培训工作中,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保险企业往往注重的是专业业务技能的培训,对诚信意识和职业操守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诚信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2、行业诚信建设意识不够,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行业协会代表行业的整体利益。应对行业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在行业内部加强诚实信用建设,努力提高行业在社会上的美誉度和信用度。近年来,保险协会虽然发展较快,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相对我国保险业的高速发展还远远不够。在行业诚信建设上发挥的作用还有不足。保险企业各自为战,从各自利益出发,违规操作,获取不正当利益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样,因个别保险企业的诚信度降低,从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社会诚信度降低,造成消费者对保险企业的信任度下降。作为行业协会,应加强诚信建设的管理和约束,注重内部协调和平衡,不断提高整个行业的诚信度,促使保险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3、诚信信息披露不充分,评估系统建设滞后,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当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途径和信用评估体系,导致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缺乏,投保人道德风险问题突出,隐瞒真实信息,欺诈骗保行为层出不穷。对于这些信息,没有有效途径进行披露。在这家保险企业被发现有诚信问题,市场主体这么多,他可以到其他保险企业去投保,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保险企业缺乏透明度、条款专业性强、概念模糊、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社会公众难以对保险企业进行资信评估,难以选择自己信任的保险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人不知道投保人的真实信息,投保人不能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二是保险企业的专业性决定,保险企业不能凭借自己对产品特征、企业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侵害投保人的利益。五、强化诚实信用,推进保险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思路与举措。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业的最大原则,是保险经营中各方当事人应当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保险诚实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需要“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企业内控、社会监督”多方的合力去实现保险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1、政府推动、健全社会诚信体制建设。信用信息是诚信体制建设的基础,缺乏完整、有效的信用记录,就不能建立科学的诚信体制。为了打造统一的社会诚信体制,政府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优化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信用风险评级制度,对个人及单位的资信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披露。使需要诚信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能够公正、便捷和及时地获取必要的诚信信息,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提高社会诚信经营和透明度。社会诚信体制的建设也需要社会公众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建立有效信用档案,并且把分散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有效信息渠道融入到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社会诚信信息的资源共享。2、加强诚信监督,促进行业自律。不断完善保险法律制度,特别是一些直接涉及保险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有关条款,需要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如将保险条款通俗化,专业术语明晰化。制定有效的保险诚信管理制度,强化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失信的成本,促进市场主体行为逐步规范。严格按照《保险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惩处失信的保险企业和保险中介单位,探索和建立保险市场退出机制,以维护保险业的整体诚信。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使其在诚信自律、诚信监督、诚信宣传以及诚信协调与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3、保险企业应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控。要解决管理混乱带来的诚信缺失问题,作为保险企业来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理顺体制,盘活体制,消除经营中不健康、不和谐的因素,对阻碍企业发展的要坚决否定,予以清除。注重解决经营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业务流程,强化内部约束和监督机制。科学的管理、规范的制度、严密的内控是加强保险诚信建设的重要保障。4、强化社会监督职能,促进保险企业诚信经营。保险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保险企业应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强化执行力建 设,把诚信作为企业的生命线,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在企业内部形成“以诚待人、以诚感人、个个守信、个人诚实”的良好诚信氛围。把企业的诚信信息通过有效途径向社会公布,使社会公众能及时了解企业诚信经营状况。各经营主体要抱着做大做强民族保险业经营理念,认真履行诚信建设,实行保险业诚信信息资源共享。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力争使保险业诚信建设得到社会认可,做诚信经营的排头兵,真正又快又好地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6

    论文摘要: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对于 经济 建设、道德建设以厦 发展 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振*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实际.通过对诚信原则厦东北三省社套诚信体系建设具体举措的比较。对东北三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举措给东北只省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现代 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部署,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对于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诚信和诚信原则

    诚信,是指诚实信用。诚实,不说谎;信用,说话算数,做事踏实,言而有信,行而有果。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原则,在 法律 上是个古老的民商法原则,而在实践中的应用或适用范围,已远远超过了民商法领域。它原意是指:社会民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从善意出发,正当地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杜绝欺诈、说谎、弄虚作假等,以维持当事人之间以及与国家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的原则。

    对诚信原则的发展作以考察,可以看到:该原则先是作为道德原则出现在氏族社会,到了阶级社会出现国家与法律时发展为法律基本原则;该原则作为法律基本原则,从只有少数国家采用发展为所有国家逐渐明确肯定该原则;该原则从诉一讼法或民商法的原则发展为其他法律部门甚至宪法原则;该原则从国内法的基本原则发展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诚信原则是法、 政治 、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法律的本质特性,是我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石。

    1.2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在国内,近年诚信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如假证、假币、假票、假药、假酒、假烟、假账、假广告、假新闻、假医生、假警察、假投资、假验资,等等,“假”在社会上几乎无处不在,诚信危机已在社会上广泛蔓延,东北三省近年来诚信缺失的现象亦大有发展之趋势。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信用环境不健全或是恶化已经成为制约东北振兴的一个关键因素,影响着东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大局,单纯地“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快东北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已成当务之急。对此,我们既要面对当前信用缺失的具体原因,如产权不明、市场发育不全、改革不到位、政府行为的不确定与不规范、缺乏信用文化环境、社会信用法制不完善、缺乏失信惩罚机制等,又要从完善社会信用立法、完善信用服务、加强信用文化及信用监管等方面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2东北三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体举措比较

    2005年8月,辽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意见》提出了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到2010年逐步实现“一个保障、两大平台、共大体系”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标准及有关法规,提供法规保障;建立信用基础平台,提供服务与应用的技术支撑;建立信用监管平台,提供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构建政府、 企业 和个人信用体系,形成全省信用体系基本框架。辽宁信用数据交换中心项目已经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准,正实施和建设,它通过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信息资源框架,建立信用数据库,开发、整合、查询、各种信用信息资源,为全社会信用行业特别是信用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奠定基础。先期完成对信用数据源部门的同业征信,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联合征信。该中心的主要建设任务是“一个平台、三个数据库、一个网站”,即:建立辽宁省信用数据交换平台;政府、各种机构(企业)和个人信用等三类数据库;“信用辽宁”门户网站。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4年启动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吉林省质量诚信企业”自愿申报、年度认定工作正式开展;"12365企业质量诚信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工程”开始实施。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诚信企业认定是对高质量信誉企业的一种肯定,是对企业加强质量诚信建设的引导、鼓励和监督;也是实现由广大消费者、企业和职能部门共铸质量诚信,打造企业质量诚信品牌的举措。"12365企业质量诚信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工程”是为客观披露企业质量诚信信息而搭建的权威第三方信息平台,包括“12365语音查询系统”和“12365 网络 查询系统”。

   2006年3月,黑龙江省开始“诚信龙江”建设,以“商业诚信”和“企业诚信”建设为中心环节,采取曝光严重失信企业、建立企业法人诚信档案等措施,带动诚信建设全面展开。“诚信龙江”建设的目标:力争用五年时间建设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信用地方立法初见成效,有关配套制度基本形成,社会信用服务行业有较大发展,对信用缺失行为形成有效的社会联防和制约惩戒机制,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全省经济发展环境有一个根本性转变。作为起步之年,黑龙江省建立了严重失信企业曝光制度,2006年起将每季度召开一次严重失信典型曝光会,每次至少曝光5个失信典型,并向社会公布,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促进改善企业信用状况。信息产业厅的企业联合征信平台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信息公开披露载体“诚信龙江”网站已投人运行。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诚信档案建设规划已完成,进人落实阶段。通过各有关单位联合共建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诚信档案,可实现企业信用资源共享,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各行政监管部门对企业实行有效监管提供服务,为支持保护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提供事实依据,为黑龙江省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创造条件。伴随各行业信息的逐步整合,逐渐形成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网。

    通过对东北只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体举措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三省政府都已经认识到了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着手开展实质性的建设工作,尤以辽宁省的规划与建设更为系统和全面。吉林省虽然起步较早,但是诚信建设内容比较单一,仅针对企业质量,缺乏政府的规划和推动,难以形成体系;黑龙江省起步较晚,诚信建设内容单一,仅针对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虽然提出了初步的建设目标,但欠缺形成诚信体系的可操作性措施。

即使是规划较好的辽宁省,创新体系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3对东北三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建议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应当包括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服务系统和社会诚信文化三个层面的建设。

    3.1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建议

    (1)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 法律 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大诚信体系相关制度的建立,围绕个人、 企业 信用信息的共享,明确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使用,规范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人和运行规则,以及政府部门的公共信息服务和监管,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收益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配套的地方法规体系,为社会

信用体系的确立和完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2)完善信用服务体系。信用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要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规划信用服务行业的建立和 发展 。要完善信用信息传递和 网络 披露机制,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信息资源的网络系统,依法实行信用信息的传递和披露,提供查询服务。要在不侵犯公民隐私权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建立个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3)加强信用文化建设。要在传统信用的基础上加快建立 现代 信用观念,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文化,大力普及信用知识,积极开展社会诚信创建活动,为老 工业 基地振兴营造和谐信任的社会环境。

    (4)加强信用监管。完善的信用监管体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可靠保障。要建立信用管理机构,一是在已成立的各类行业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信用管理协会;二是工商部门作为信用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

    3.2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特别建议

    (1)建立企业负责人个人档案数据库

    企业负责人个人档案应包括其在担任该企业负责人时的企业信用基本情况。将企业信用记录同时记载到企业负责人个人名下,企业信用就有了明确的责任人;客观上还有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企业家制度。

    (2)建立从事企业信息服务人员数据库

    政府对从事企业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监管薄弱,造成虚假信息泛滥,给社会和 经济 秩序带来很大危害。如果建立了从事企业信息服务人员数据库,一旦发现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出具虚假信息,即宜布对其不信任,对其以后出具的报告不予认可,从而形成有力约束。

    (3)建立被惩罚人申诉机制

    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中的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因此企业违法记录记人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前,应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记录企业:所有不良信息记录应完全对被记录企业开放,允许其查询、申诉,以及时纠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4 )建立企业利益平衡机制

    现在守信企业与失信企业利益颠倒,存在失信有利、守信失利的不合理现象。政府部门在处理违法企业时,也是先罚后赔,甚至只罚不赔,守信企业的利益得不到补偿。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必须重视和解决企业利益失衡问题。

    (5)建立企业信用 教育 机制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7

一、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

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部门信息技术的支持,而会计部门工作的有效完成却离不开会计人员诚信体系的建设。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它使社会经济的各项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为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由于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诚信体系尚未完善,会计人员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导致近些年会计部门的数据信息出现各种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混乱。因此,有效建设会计人员的诚信体系,可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

(二)有助于推进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使得各国之间的诚信越来越重要。良好的诚信制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增加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吸进更多的外资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从而为我国企业经济的内部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因此,会计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市场。

二、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的阻碍因素

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的阻碍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市场不规范,诚信意识较低

市场环境对各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良好的社会市场环境有助于规范和提高其它各企业经济活动的发展,相反,不良的社会市场环境则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企业内部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充分,社会诚信化制度普遍不高,使得市场交易的诚信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

(二)企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健全的诚信管理机制

企事业单位自身的诚信管理制度对会计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企业诚信管理工作仍然相当薄弱,一方面,企业内部组织缺乏对诚信管理工作的重视,导致一些企业不能按照合约的有效期限按质按量地完成任务,给客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市场不规范,使得一些企业内部缺乏完整的诚信管理体系,这必然导致企业会计内部人员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以丧失诚信道德为代价获取自身的利益,从而给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可见,企业内部缺乏健全的诚信管理机制,必然给会计人员诚信机制的建立带来了不利因素。

(三)会计部门诚信管理机制不健全

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与会计部门自身的诚信管理密切相关。目前,虽然我国法律法规对会计部门有严格的规定以及相应的处罚条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诚信工作起到管理和约束的作用。但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使得企业在追求当地经济利益的同时,使得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出现不规范操作的现象,给企业及社会的安全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此外,我国政府对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还比较薄弱,使得企业内部会计管理部门普遍缺乏社会的有效监督。而会计部门由于其工作职责的特殊性,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较大,在这种缺乏健全的会计诚信管理部门的体制下出现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因此,会计部门自身的诚信管理机制不健全给会计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完善我国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

会计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对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完善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以上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的阻碍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从而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会计部门法律体系的管理

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而会计部门自身的法律体系管理是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两者缺一不可。因此,企业可以根据会计部门的职责范围,制定出有效的法律管理条例。例如,对会计人员工作诚信行为制度、诚信缺失的惩罚制度等管理条例,这些都可以对会计人员自身的诚信管理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此外,针对会计内部出现违反诚信条例的行为应严格处罚,从而使会计部门法律体系的管理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二)建立会计部门诚信激励机制,加强会计部门的诚信监督

激励机制是一种通过正面激励和引导的办法,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它在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会计部门的诚信管理工作同样需要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它不仅可以通过奖赏制度对企业会计内部人员的诚信行为给予一定的奖项,而且还可以通过处罚制度对会计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做出严厉的惩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整个会计工作的信息真实有效。而对会计部门诚信的有效监督,有利于使会计部门工作的透明化,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一些会计人员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三)建立会计诚信评价机制,加强会计人员诚信道德教育培训工作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由于尚未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因此使得一些工作人员因缺乏监督而出现各种缺失诚信的违法行为。诚信评价机制在会计管理中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诚信管理中,从而使诚信管理工作更加客观公正。

此外,加强会计人员诚信道德教育培训工作对完善会计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会计人 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的健康发展。因此,只有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培训工作,才能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意识,严格遵循会计部门的管理工作,依法公正办事。

四、结束语

会计人员的诚信作为整个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产生一定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会计诚信问题仍然大量存在,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不断加强和完善会计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改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促进各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诚信社会的建立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8

关键词:企业;会计诚信;诚信建设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诚信问题严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构建一个诚信、和谐的会计环境。只有通过加强企业会计诚信建设,方可逐步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有利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

一、企业会计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差,导致诚信危机产生

随着企业会计行业的逐步发展和壮大,会计从业人员日趋增多,但是,并非每位会计人员均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职业操守。当前,一些企业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低,为追求私人利益,不惜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制作虚假财务报告,有些甚至将其作为非法盈利的途径,对企业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更导致整个社会出现了诚信危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二)会计工作不规范,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工作不规范,直接导致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不重视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导致有些会计业务经验缺乏的会计人员对于工作规范性方面十分欠缺,致使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了有失严密,不及时、不准确核算等情况,致使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法律体系亟待完善,监督不力

我国会计法律体系仍存在诸多漏洞,监管工作也不严格,导致会计法律法规执行效果不理想,导致很多企业罔顾法律及会计诚信的要求,采用各种非法手段谋取私利,对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也对企业自身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有些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监督机制缺乏,致使会计信息质量备受威胁。

二、加强企业会计诚信建设的措施分析

(一)加快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制约束力

为了推动企业会计诚信建设,除了借助于道德引导以外,还必须依靠法律制度的强制性约束。为此,我国必须加快完善企业会计诚信建设相关法律制度,为企业会计诚信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当然,关于企业会计诚信立法及完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要求地方政府应建立规章制度,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对会计信息失真及失信行为进行制裁,以更好地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二)加快会计行业协会的建立,提高会计诚信管理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完善、系统的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用以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规避金融风险,充分发挥信用功能,因此,备受政府、企业、监督机构及投资人员的认同。但是,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行业协会。随着我国管理机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也应逐步由万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将部分职能进行转移,成立会计行业协会,制定完善的章程,吸纳更多会员,同时,构建诚信评价指标,协助政府发挥一部分管理职能,通过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企业会计诚信建设。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当作为企业的长期任务来抓。通常而言,企业会计诚信会受到社会环境的重大影响,因此,要求整个社会都必须开展诚信教育,要求政府、企业、个人都要讲诚信,这样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诚信水平的逐步提升,继而带动会计诚信水平不断提高。若仅仅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仍远远不够,还必须对企业管理者加强诚信教育,使企业全体员工树立诚信意识。要求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必须对企业负责人定期开展诚信知识培训,提高其诚信意识,确保其能够为企业和社会负责,依法组织企业运营,避免失信对企业所带来的巨大损害,借助于信用信息,对企业经营风险加以

防范。

(四)加快建立完善的会计诚信管理体系

构建完善的企业会计诚信管理体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会计信用征信、信用评价、信用服务、信用查询及信用管理等系统。会计信用征信系统通过工商、税务等部门及金融机构对企业信息进行掌握,并对信用数据加以征集和查询;信用评价利用国际上通用评价方法,整合企业会计信用资料,对其信用等级加以评价;信用服务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企业会计信用证明;信用查询通过构建会计信息平台,对信用信息加以分级和查询;信用管理则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制定完善的信用奖惩制,对差信用企业进行查处。

三、结束语

近些年来,企业会计失真问题严重,不仅对我国市场及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导致整个社会出现了诚信危机。为此,企业应对会计诚信建设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认识,明确会计诚信对于企业会计信息会带来的影响,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及资格管理,构建诚信档案,提高其综合素质,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推动其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广维.略论加强会计诚信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1(13):110-119.

[2] 吴水澎,曾小青.会计诚信的理论分析――兼论会计改革中的会计诚信问题[J].中国经济问题,2012,3(5):420-424.

上一篇:绿色建筑条例范文 下一篇:绿色建筑概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