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培养, 亟待加强

时间:2022-09-10 06:15:13

语感是语文教学早已提出的话题。在上世纪80年代,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当前高中学生的语感能力不容乐观。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相比,成效不能立竿见影,很多学生整天陷于数理化题海中,不重视语文学习,更舍不得花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即使在语文课堂上,也难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学生在课外不能广泛地阅读,在课堂上教师又不能有意识指导学生诵读,离开了文本阅读,语言的感受能力何以习得?何以提高?因此,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亟待加强。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是培养语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新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然而,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高中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为应对铺天盖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文学性较强的作品。鉴于这种现实,我们首先要改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学好语文绝不是单单学习教科书上的几篇课文,更不能搞题海战术。凡是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能一听就懂,一目十行,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这正是他们博览群书的结果,也正是语感能力强的外在表现。巴金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其次,在高一高二年级可以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给学生开列出考试大纲要求阅读的名著书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在阅读过程中也不要做过多的干涉,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正如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教师可以一个月组织一次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如:“我眼中的?摇?摇 ?摇?摇”演讲,“读后随感展评”等,每次活动不仅是对学生读书成果的检阅,而且能激活学生持久读书的热情。当然,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除了利用好阅读课外,还应鼓励学生每天利用午饭或晚饭后的零散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让阅读变为一种习惯。广泛浏览,转益多师,学生才会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感知对象,增加词汇、句式储备,厚积而薄发。在潜移默化中,书中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就会化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部分,语言感受经验转化为语言感受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最直接的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告诉我们诵读的价值。诵读是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的过程,诵读教学的作用影响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单个词句意义的理解,还是语言表达系统的整体感受,乃至最终实现语感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朗读。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绘:“吟诵的时候,所得的并不仅理智的理解,还有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准确性是诵读的基本要求。教师指导诵读时首先要求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颠倒字,不读错音。在诵读过程中随着视觉的不断移动,迅速做好句子中词与词的衔接,行次两端的衔接,不同句式和语气的衔接。读得流畅自然,不疙疙瘩瘩,不颠颠倒倒,不错而复读。而“入情入境”是诵读最高境界,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情入境”就是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他的悲伤,幸福着他的幸福”,“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声情并茂地朗读,以声传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文章的起承转合,直觉地感受文章的气势、节奏、韵味和感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文本,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齐读、对比朗读等,循循善诱,积极调动学生诵读的热情,让诵读扎根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立足文本,品味语言,也是培养语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余映潮老师曾这样说:“品味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和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用,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品味语言,就是师生合作探究语言运用的妙处,从而作用于学生的感知,以促使学生语感能力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最适宜用来语感训练的材料,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使作品中“遣词造句的功夫和用心”“力透纸背的意蕴”深入学生的心灵。比如:选择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让学生品味一个字所蕴含的丰富的内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一个“紧”字不仅使得苍茫空旷、紧张压抑的环境如在目前,而且传达出主人公林冲一生的忍辱、凄凉和无奈。置身于茫茫原野上,哪怕不想走,身后漫天的飞雪也都推着他走下去。还可以选择巧用语序错置的句子,体会错置的妙处。《荷花淀》中“女人看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这句主谓倒装的问句,就非常细腻而传神地写出了水生嫂对丈夫深切的关爱和担忧。教师还可以选择描写鲜明生动的细节,选择感情表达最丰富强烈的语段等,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实践中形成知识、经验、智慧和感情的积累,在感受语文独特魅力的同时,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语感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敏锐的语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的。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做好课内课外的阅读。在文本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诵读,并启发、引导、指点他们品味语言,使他们在阅读中认知、领会、体味、感悟,不断提高语感层次。

上一篇:中学语文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 下一篇:《专题》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