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5:34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范文第1篇

一、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全省“两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的要求,紧密联系工商行政管理和开发区的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服务,扩大宣传,积极引导农村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进入快车道。

二、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目标要求

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是增强一个地区农业、农村和农产品商标品牌竞争力的客观、现实需要。培育农产品商标品牌要紧密结合我区农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农产品产业和品种优势,紧密结合我区自然、人文、地域优势,力争从2008年起3年内,使区内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全部实现品牌经营。未注册商标的要注册商标,不是市、省著名商标的要争创著名商标。2008年湾里、得胜和金石滩三个工商所分别至少培育一个农业品牌,努力实现“一所一品”建设目标。培育农产品商标品牌的基本范围是:

(一)农村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包括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企业,农村经纪人企业等,如:大连东金绿星果菜专业合作社、大连宜恩大樱桃农业合作社。

(二)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业,包括当地主导产业、生态农业等,如开商牌系列产品、大连大圣山庄的系列农产品、大连东金绿星果菜专业合作社的菜果、大连宜恩大樱桃农业合作社的大樱桃、英歌石樱桃、松岚樱桃、金石滩樱桃、金石滩葡萄沟葡萄、金石滩裙带菜等商品商标和上述农业组织的服务商标。

(三)具有竞争力、带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原种场、产业示范基地,特别是以品牌商标为主导,实行“订单农业”或产品化经营,能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企业。

三、加大对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的扶持引导

(一)分局商广处、工商学会等部门要加强与有关媒体的联系,充分利用开发区电视台、《大连开放先导区》报等媒体,广泛传播市场经济和品牌战略理念,大力宣传品牌兴农、品牌助农、品牌富农的典型事例,促进农户和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自觉树立品牌兴农意识,努力培育自己的农产品商标品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二)商广处、湾里工商所、得胜工商所和金石滩工商所要加强同辖区街道、乡(镇)以及农业生产组织的联系,将市局编制的《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知识宣传册》逐村宣传到户,广泛宣传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优惠政策,在农业企业和农户自愿的基础上,湾里工商所、得胜工商所、金石滩工商所和企业、农户结成品牌培育责任单位,努力实现“一所一品”或“一所多品”,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为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创造有力条件。

(三)要强化对商标印制企业和农业、农户商标使用的监督管理。商广处、监管处、公平交易处、消保处、市场处、合同处、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和各基层工商所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市场监督,大力保护涉农商标专用权,及时了解掌握农产品商标品牌的维权案件,保护农业企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农产品商标品牌培育工作健康发展。

四、加强对新注册的农业企业的跟踪服务

分局注册登记处注意收集涉农产品企业(经济组织)的信息,在企业申请核名时开展跟踪服务,全心全意、认真细致地解决涉农产品企业(经济组织)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帮助企业和农户尽早注册商标,正确使用商标。各工商所要对负责培育的品牌建立跟踪指导档案,主动帮助企业或农户总结发展经验,建立品牌管理制度,交流品牌信息,条件成熟后,做好向分局推荐和申报工作,并有计划、有目标地指导帮助他们申请省、市著名商标。要深入挖潜农产品产业优势,努力创建具有地域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商标品牌,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开发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五、加强对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的组织领导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范文第2篇

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农产品品牌对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促进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品牌是现代农业成果的集中体现,是衡量现代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全县各级农业部门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推进品牌大县建设的要求,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和主导产业强势推进,品牌农业在全县农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全县已建成市级以上品牌农产品61只,其中省级以上28只,有力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但是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我县农产品品牌仍存在小而散的情况,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精品名牌缺乏,制约着我县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品牌对于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竞争力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县委“突出经济转型、致力科学发展”工作主题,坚持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为核心,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农产品品牌,整合做大做强一批同类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业支撑。

(二)主要目标。以做大做强品牌为目标,努力提高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到2015年,农产品品牌培育、推广和保护机制基本建立。全县培育50个左右(其中新培育20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省名牌、省著名商标、省名牌农产品等),培育和建成一批以品牌农产品为主的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在粮食和蔬菜、畜禽、水产、花卉、茶叶、竹笋、干鲜果等七大主导产业中,形成产业集聚高、特色明显、有一定技术领先优势的十大品牌农产品,品牌农产品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三、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

(一)夯实农产品品牌创建基础。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有效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建设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各种模式的规模基地和示范园区。通过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利益共同体,大力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经营发展模式,实现品牌化经营,提高产品规模效益和市场化水平。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安全化管理。支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取得“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质认证和QS、ISO9001、HACCP、GAP等质量管理认证。

(二)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坚持“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同一商标”的导向,加强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产品建设的管理和指导,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大户、种养大户等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增强商标意识,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出口国积极申报注册商标,取得商标国际保护,避免出口风险,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培育发展区域品牌。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农业产业集群基础上促进企业和品牌的合理布局,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对有明显的产品特色和地方优势的农产品,做好证明商标的培育和推广运用工作。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行业协会等加强协作,对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传统农产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做到成熟一个推荐申报一个。实现培育一个地理标志产品,建设一个农业区域品牌、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群众。

(四)加强品牌认定的指导和服务。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行业协会申报各类农产品品牌的认定,包括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等。按照认定的程序和要求,积极地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四、优化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配套服务

(一)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和推介。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报导、形象推介、广告宣传等,扩大对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展销会、农博会、推介会等公共平台打响农产品品牌。进一步举办好每年一次的全县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开展农产品品牌和农产品包装评选活动,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重视产品的外观包装。积极推进品牌农产品专卖店、专销柜、放心店建设,不断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二)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增强企业的品牌保护意识,建立市场监控体系,防止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与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强合作,共亨有关信息,积极开展多部门的联合打假活动,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保护执法联动机制,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维护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完善品牌建设服务体系。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品牌创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认证咨询、品牌推介等服务,建立品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办好县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全方位开展农产品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研究等工作,提高对市场供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引导企业、基地、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支持品牌企业组建产销联盟,协作拓展国内外市场,形成互利共赢格局。

(四)积极引导品牌整合。鼓励同类农产品进行品牌整合,小品牌整合成大品牌,促进品牌做大做强,改变品牌小而散的状况。今后,在县内同类产品中,原则上支持重点品牌,在政策上引导品牌整合。

(五)完善保障机制。有关资源要素保障方面对农产品品牌企业给予倾斜。在农业基地建设、区域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等项目安排实施中,要积极扶持鼓励农产品品牌建设。在用地、人才、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五、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范文第3篇

以质量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强化政府引导和扶持,推进特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培育一批特优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二、任务目标

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为载体,以加强主体培育、品牌创建、质量认证等为重点,推动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2013年,新注册农产品商标2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三品一标”农产品40个以上,并积极争创省级、部级名牌农产品。

三、实施内容

(一)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鼓励支持特优农产品品牌创建。强化特优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鼓励其积极进行商标注册,创建自己的品牌。引导和扶持种类相同、品质相近的特优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整合农产品品牌资源,统一注册或使用“黄河口”等地理标志商标,统一包装和标识,统一生产、加工和质量标准,解决品牌“乱、杂、弱”的现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提升品牌知名度。

(三)强化特优农产品质量认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的工作方针,严格执行和落实好各项工作管理制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申报“三品一标”认证以及GAP等出口农产品质量认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取HACCP、ISO9001等相关认证,对获得“三品一标”及进口国质量认证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奖励。

(四)着力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以及国内国际展示、展销等活动开展特优农产品宣传推介,提高“黄河口”特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推进农业对外贸易与交流合作,提高农业外向度,在保持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扩大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规模。

四、实施进度

(一)准备阶段:1月——5月,分析我市特优农产品生产现状,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任务。

(二)实施阶段:6月——11月,开展生产主体培育、品牌创建、质量认证和市场开拓等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对全市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情况进行总结验收。

五、资金安排

全年安排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资金100万元,其中:

(一)“三品一标”认证及进口国质量认证奖励40万元;

(二)特优农产品市场开拓经费60万元。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二届中国(济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13黄河三角洲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等大型农产品展示交易会,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提高特优产品知名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把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充分挖掘特优农产品资源,加大对特优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帮扶力度,以争创名牌、中国名牌产品为目标,集中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同时,积极协调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单位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注册商标、申报名牌产品、国际认证等提供帮助。

(二)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和保护。鼓励获得农产品质量认证的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包装标识上市,打好产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牌,提高消费者认可度,拓宽产品增值空间。组织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使用情况检查,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产品的合法利益,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调动和保护农业生产主体创名牌的积极性。

(三)加强督导。加强对工程实施情况的组织协调,实行一季度一调度,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掌握工程进展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年终,由市农业局组织有关部门对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资金拨付的依据。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范文第4篇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品牌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标签。

在农产品市场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展品牌农业,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农产品消费结构换代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作为加快发展和提升现代农业整体水平的关键举措,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务求取得新突破。

二、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的要求,以微山渔湖产品、鱼台大米和杞柳编织品、金乡大蒜和小米、嘉祥小尾寒羊和山药、邹城食用菌和黄金梨、任城苗木和甜瓜、泗水优质西瓜、汶上芦花鸡、梁山鲁西黄牛等传统优势农产品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特色优质和传统优势农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为载体,以市内外经贸洽谈会和农产品展销博览会为平台,以培养农民经纪人、经销商和搞好农产品营销推介为手段,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重点培育,创保并举”的原则,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提高我市农产品品牌上市率,支持做大做强名牌农产品,提高我市农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打造享誉海内外的孔孟之乡农产品品牌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任务目标。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培育更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农产品品牌。到2010年,全市新增*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个以上,新增全国驰名商标*个,新完成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个,在淡水产品、大蒜圆葱、食用菌、肉鸭蛋鸭、苗木杞柳等十大优势产业产品中形成4—*个区域性优势农产品大品牌,培育出一批生产规模大、标准化水平高、竞争实力强的知名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

三、工作措施

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发展品牌农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应从创建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多个层次上下功夫,突出抓好八个环节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夯实农业品牌基础。质量是品牌农业的根本。以健全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应用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程质量标准控制。着力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把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与推进农业品牌培育战略有机结合。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范、过程有监测、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管,打牢农业品牌发展基础。

(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品牌主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是农业品牌培育经营的主体。各地要培育、扶持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产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扎实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提高品牌农产品质量。把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作为农业品牌培育的重要基础。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根据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市场需求,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四)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上市。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是农业品牌化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增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种养专业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商标意识,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重视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加强与工商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切实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积极开展名牌农产品推荐认定工作,树立良好品牌信誉和形象。积极组织开展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推荐工作。严格操作规范和程序,确保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整合现有地方农产品品牌资源,通过评选认定,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农产品。

(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品牌营销推介是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重要措施。各地对认定的名牌农产品,通过参加博览会和展销等系列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积极推介和宣传品牌,扩大地方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七)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农产品品牌培育健康发展。依法保护品牌,维护品牌的质量、信誉和形象,是保障农产品品牌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者要及时曝光,依法惩处;对恪守信用者进行表彰奖励。品牌主体要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与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产农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依法经营品牌,自觉维护品牌形象。

(八)建立农村经济信息网络,构筑农产品信息平台。为不断提高我市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加快建立功能齐全、高效快捷、覆盖面广的市、县(市区)、乡三级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名优农产品资源、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经纪人与经销商队伍数据库;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国内外名优农产品市场需求动态;定期各地名优农产品生产情况和供求信息,宣传推介名优农产品知名品牌,指导品牌农产品生产,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有效对接,促进品牌农产品顺畅销售。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的领导,市里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农办、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市渔业局、市环保局等单位和有关县市区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产品品牌培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办(市政府农办)。

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调度指导。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拉动,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工作运行机制,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二)落实相关责任。按照“一切工作具体化”的要求,细化实化措施,落实工作任务,把推进农产品品牌工作各项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相关县市区和具体责任人。市里每年举办两次农民经纪人、经销商规模培训班,开展二到三次大型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建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层层签订合同,实行目标管理。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化;路径

[DOI]10.13939/ki.zgsc.2015.46.131

1 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条件适宜,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产区和出口大省。然而山东省农产品产出效益一直不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水平不高。近几年,山东省开始重视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把农产品品牌作为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进行培育,有关部门也先后出台了多项促进农产品品牌发展的措施。近三年来,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平均每年以11%的速度递增。尽管品牌数量明显增加,但从总体看,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总体数量偏低、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的个性化和优势没有充分开发等,这些问题都成为制约山东省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与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牌优势不明显

据统计,山东省农产品品牌总数仅为浙江省农产品品牌总数的1/3,很多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没有品牌,产品的辨识度非常低,假冒伪劣产品鱼目混珠,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和产出效益的实现。同时,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不高。截至目前,山东省拥有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农产品企业数仅占全省企业数的0.6%,缺乏优势农产品品牌,致使很多农产品有牌无名,很难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2.2 忽视品牌差异化

农产品自然属性相似性较高,因此农产品本身差异性并不明显。品牌是消费者识别农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消费者往往通过品牌了解产品的关键信息,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然而,山东省现有农产品多是鲜活产品或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市场上很难与其他省份的农产品相区分。同时,在品牌建设和培育中忽视品牌内涵建设,导致农产品品牌与其他省份差异并不明显,很难避免同质化竞争。

2.3 品牌缺乏有效的保护与传播

很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缺乏品牌管理经验,对品牌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出现了知名品牌被竞争对手盗用或是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不但误导了消费者,更严重的会损害整个产品品牌形象。另外,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缺乏动态化管理品牌的意识,认为品牌一旦建设就可以一劳永逸,因此,在广告投入、公共关系、媒体创新、软性传播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名牌价值提升较慢,缺少像新疆和田枣、宁夏枸杞等能够在国内外市场上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品牌。

3 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与培育路径分析

3.1 打造异质产品,深化品牌文化内涵

资源优势理论的创始人迈克尔・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是通过战略定位来体现的,而战略定位实质上就是差异化。因此,在建设和培育农产品品牌时应依托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异质产品,实施农产品品牌差异化战略。山东省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建设和培育农产品品牌时应注入当地的历史、人文文化,赋予品牌文化底蕴,突显产品的品牌个性,满足消费者的情感诉求,强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3.2 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强势品牌

龙头企业是建设和培育强势品牌的主体和核心力量。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行“农产品品牌+龙头企业+基地”的农产品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品牌为载体,将自然资源、企业资源和农户资源优化组合起来,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使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更加紧密化、规范化和稳定化,实现分散生产与市场集中需求的有效对接,以积极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强势品牌。此外,在品牌建设与培育过程中,龙头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核心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文化感召力,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来有效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3.3 延长产业链,提升品牌竞争力

现如今,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如果没有强大的产业链作基础,任何产品都很难树立自己的品牌,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在建设与培育品牌过程中,要致力于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加强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在做强一产的同时做大二产,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科技力量,建立优质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与此同时,做活三产,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和农业服务业,依托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开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事体验、农展节庆等活动,拓展农产品品牌发展空间,提升品牌竞争力。

3.4 创新品牌传播与流通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一,通过举办农业节会或农产品展销会。如山东借助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吸引全国各地的参展商和消费者,对品牌知名度的传播和品牌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第二,利用公共关系事件。如2014年的APEC会议欢迎晚宴上,“百脉泉”章丘大葱作为配菜走进国宴,这一事件随后被广大公众知晓,极大提高了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赢得了社会公众对品牌的了解和赞许。第三,依托“农超对接”营销模式。“农超对接”模式是农户按照超市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进行生产,然后直接流通进超市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超市对农产品实施“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从而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与品质。因此,消费者对于进入“农超对接”模式的农产品品牌比较认可,顾客忠诚度较高。第四,利用电子商务。通过建设品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在线交易、信息、检索、导航、质量可追溯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等,连接消费者与公众,利用网络信息的快捷性,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忠诚度。第五,自建终端销售网络体系。零售终端是产品流通的最后环节,也是品牌形象塑造与品牌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支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可以通过在大、中城市开设专卖店、直营店、特供店等零售终端,利用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特点,快速传递市场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培育忠诚客户,快速提高品牌形象,形成口碑传播,建立连锁反应,使忠诚消费者成为品牌再传播的重要载体。

3.5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培育品牌发展环境

一是政府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整合山东农产品资源,发挥资源规模优势;二是要加强扶持力度,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增加投入机制;三是要引导农产品企业进行标准化建设,将标准化贯穿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存储、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保证农产品品牌的品质;四是要制定创新机制,鼓励产学研结合,积极引导高校及科研机构与农产品市场、企业结合,运用科研组织的科技力量为农产品的品种改良、深度加工、包装存储、营销等环节进行科技创新,为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提供技术创新支持;五是要建立农产品品牌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市场竞争,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监督与保护;六是政府应鼓励农产品企业扩大出口,注册国外商标,走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崔茂森.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分析[J].乡镇经济,2009(7).

[2]王兆君,房莉莉.基于比较的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瞿艳萍,郑少锋,秦宏.创建农产品强势品牌 提高品牌竞争力[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3).

[4]杨梦娣.河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范文第6篇

一、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

(一)缺乏农业品牌的经营与运作当前,吐鲁番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困惑,农产品结构不合理、标准不符合市场需求、销路不畅等矛盾日渐突出,这本质上都是缺少农业品牌经营运作的结果。虽然葡萄、哈蜜瓜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这些特色产品目前大多仍处于“有名品无名牌”的窘境中,大多数农业产品是没有品牌商标的初加工产品,根本就没有体现当地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应通过不断加大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眼于创建吐鲁番特色农产品自有品牌,指导当地企业及广大农户创出自己的牌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走出吐鲁番农产品品牌开拓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的路子,为发展本地经济服务,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产品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合理提升吐鲁番是我国葡萄干的主产区,当地生产的葡萄干优势明显,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品牌价值提升的潜力仍然很大。限制其品牌价值提升的因素主要在于主体的意识、产品的档次、产品的质量、供应数量的均衡和供应商的规模这五个方面,因此提升品牌价值的途径和策略主要应从以上方面入手。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速度缓慢吐鲁番地区农民的设施农业主体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主要是农民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更愿意依赖传统的技术,实行“春种夏管秋收”的种植模式,而不愿接受新的费工、费力、费心的种植技术。另外,设施农业作为一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吐鲁番地区大规模推开不到两年,规模效益整体显现的尚不显著,群体示范效应辐射力尚不够大,部分农民存在着等待、观望、徘徊等心理,这些因素影响了设施农业果蔬品牌的建设速度。

二、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可行性

(一)吐鲁番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吐鲁番地区有丰富的热量与光照资源,它独特的盆地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生长,自然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全区各地大多都有以自身地域优势为依托的特色农产品,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如葡萄、哈密瓜、小白杏、红枣、葡萄干等等,这些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农产品资源。如果将这些农产品资源加以整合,并加大宣传营销推广力度,塑造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不是一件难完成的事情。

(二)当地农民有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看重商品质量,喜欢用品牌的商品,宁愿少买点,也要买好的,特别是农产品。长远来看,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提高农产品市场认知度,并且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口碑,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三)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吐鲁番地区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有力保障吐鲁番地区各级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提出一县市一品牌的发展思路和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主要面向集团采购、礼品和高端消费群体的销售策略。大力发展葡萄、精品哈密瓜、设施蔬菜等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对优势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品牌给予项目、资金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增强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农产品品牌营销取得实效,为促进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销售提升,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一)吐鲁番地区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在吐鲁番地区对农产品实施品牌营销,将会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使品牌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销售价格;而且,随着人们的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品牌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销量和价格一起上升必然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挖掘国内各地对品牌农产品的消费潜力,提高对本国农产品的消费水平,拉动消费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已经改变,开始越来越注重消费质量,消费需求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从原来的单纯追求数量需求,转变为对农产品质量,营养,绿色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以满足其心理需要。由于农产品具有同质性强的特点,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更好地将其与市场上的普通农产品区分开来,满足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实现品牌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

(三)提高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对外来农产品的冲击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品牌农产品一般都经过严格筛选,种植,加工和包装,最终产品必须通过多重程序检验,产品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通过品牌营销推广,极大地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提高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外地农产品对本地市场的影响,将会起到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

四、做好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工作

(一)加强商标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发挥企业和政府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应紧紧围绕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畜牧业积极培育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通过规模经营,产业管理,推广先进技术,健全质量检测,农业标准化和动植物疾病的预防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在加强商标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发展吐鲁番地区农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及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和引导,在商标注册、品牌创建推广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帮助,把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争创驰名商标,做成一批全国和新疆的知名品牌。通过举办营销专家讲座、品牌商标论坛和法律培训、学习考察等活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充分认识品牌建立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经营者注册商标保护企业品牌意识,做好品牌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和促进吐鲁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标准的宣传,严格按标准生产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主体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质量工作,积极抓好质量体系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大力推广使用的葡萄、哈密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带动地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原产地证明商标,加强品牌管理,努力营销拓展市场,提高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农产品占有率和整体规模,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全面提升吐鲁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实力。

(三)提升品牌层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品牌化进程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吐鲁番地区要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品牌认证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的进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农产品营销,通过准确的产品市场定位,将特定消费群体从众多消费者中区分开来,使相关的宣传、促销等品牌营销策略更好更顺利地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农产品的品牌推广工作不可能由分散的农户负责,需要与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形成双赢的局面。

(四)增强农产品生产者品牌意识,加快营销渠道的建设由于吐鲁番地区农业生产者自身素质的原因,产品的品牌意识总体不强。这会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维护、推广工作。因此,吐鲁番地区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者的教育,提高素质,使他们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农民有了品牌意识,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对农产品的种植,筛选,加工、销售各环节加以关注,长期下去产品的的质量和品牌形象自然会提高,就会形成了自己的无形价值。随着各种农产品信息网站的建成,农业市场信息在各大网站、电视、期刊、报纸、广播等传媒上进行广泛传播,农民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而这些都可以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中间渠道。同时,现代大型连锁经营超市的涌现,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有了很好的途径。与各大农产品专业网站和连锁超市展开合作,有利于占有市场的有利地位,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吐鲁番地区应着力培养农产品营销主体,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革农产品交易方式,积极推进品牌农产品的超市经营和连锁经营,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配套系统,通过渠道创新来促进农产品品牌营销。

五、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策略在吐鲁番地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形成资源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吐鲁番地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建立优势农产品品牌,提高主导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品牌是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市场和资源中,继续品牌集中的趋势,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在吐鲁番地区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客观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建设创新农业企业,坚持以“品牌营销”战略,在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下,快速提升农业产品扩展能力,促进吐鲁番地区农业整体上水平。品牌是产品身份的重要标志,是进军国内外市场、吸引消费者最为有效的通行证。打造农产品品牌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过程。

(一)进行科学规划正确引领农产品品牌建设吐鲁番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专注于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一要搞好规划布局农业,科学规划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吐鲁番市以加强培育葡萄、葡萄干和葡萄酒产品品牌为主,兼顾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托克逊县以培育特色林果品牌为主,兼顾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品牌;鄯善县以培育哈密瓜、葡萄酒和设施农业农产品品牌为主,兼顾发展本地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二是品牌创建要分步分层推动,建立梯次推进的品牌培育机制。以现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为第一梯次,向全国品牌进军,加快提升拓展;以现有新疆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新疆农业名牌产品为第二梯次,向地理标志、中国农业名牌进军,实现重点突破;以现有商标为第三梯次,向新疆著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进军,大力培育发展;以现有优势特色产品为第四梯次,向注册商标、新疆农业名牌产品进军,加大创建力度;三要加强引导扶持,引导支持企业按产业带培育品牌,跨区域整合农产品品牌,力争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主打品牌,做到培育“优”,扶持“强”,防止“乱”,突出“好”,使产业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之间相互促进,上拉下推,共同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品牌培育工作,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力强的吐鲁番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名牌,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促进吐鲁番地区特色农业大区面积的增加。发挥吐鲁番地区农业产业优势,努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品牌。加强品牌管理,不断提高民族品牌推荐报告机制和自治区级品牌评价管理方法,建立各方共同参与的品牌识别和评价机制。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以品牌质量评价和社会评价,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品牌动态管理机制。政府要引导支持企业培育、创建和整合品牌,坚决防止品牌杂乱和无序竞争。以确保产品质量为关键,挑选有实力的企业进一步重点培育扶持,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机制,把握层次,梯次推进,加快形成“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的品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对品牌农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管,帮助农产品品牌建设对品牌农产品进行跟踪监管,做好品牌农产品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坚持扶优与打假相结合,严厉打击假冒品牌农产品商标和标识的违法活动,确保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定期对品牌农产品进行跟踪监测,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消费者投诉和擅自扩大、转让、冒用品牌农产品称号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坚决杜绝砸牌子现象,保证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强化农产品质量全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制度,确保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各环节、各阶段都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严禁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抓好农产品生产源头管理,强化对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运、保鲜、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程质量监管和出疆检验检疫,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安全。

(四)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品牌推荐申报机制以及自治区级品牌评定管理办法,形成政府、行政部门、社会组织和协会参与的品牌识别与评价机制。定期向全社会公布农产品品牌名录,建立重点支持农产品品牌企业及产品目录。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以品牌质量评价和社会评价来树立品牌,并执行年度审查、动态检查、公众监督和其他动态的审查办法,形成品牌动态管理机制。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范文第7篇

(一)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农业局成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的理念,紧紧围绕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统筹制定本县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结合我县农业发展现状,按照先培育、后认定的原则,以西甜瓜、小茴香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品牌。

(二)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水平

一是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县农业局把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产品品牌培育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县林果业不断加快发展的现实情况,加强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入户工作,加强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技术指导,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年、年以县核桃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加强核桃标准化示范区(场)、林粮兼作示范县建设,推进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

二是积极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农业局围绕自治区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以优势农产品为重点,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相结合,发挥绿叶土产公司、伊山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集中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品牌。

(三)加强对农产品的全程监管

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县农业局紧紧依靠县农产品质量检验与检测站的建成,明确监管责任,抓好农产品生产源头管理,强化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安全,打牢农产品品牌发展基础。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范文第8篇

一、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

(一)缺乏农业品牌的经营与运作当前,吐鲁番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困惑,农产品结构不合理、标准不符合市场需求、销路不畅等矛盾日渐突出,这本质上都是缺少农业品牌经营运作的结果。虽然葡萄、哈蜜瓜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这些特色产品目前大多仍处于“有名品无名牌”的窘境中,大多数农业产品是没有品牌商标的初加工产品,根本就没有体现当地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应通过不断加大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眼于创建吐鲁番特色农产品自有品牌,指导当地企业及广大农户创出自己的牌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走出吐鲁番农产品品牌开拓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的路子,为发展本地经济服务,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产品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合理提升吐鲁番是我国葡萄干的主产区,当地生产的葡萄干优势明显,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品牌价值提升的潜力仍然很大。限制其品牌价值提升的因素主要在于主体的意识、产品的档次、产品的质量、供应数量的均衡和供应商的规模这五个方面,因此提升品牌价值的途径和策略主要应从以上方面入手。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速度缓慢吐鲁番地区农民的设施农业主体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主要是农民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更愿意依赖传统的技术,实行“春种夏管秋收”的种植模式,而不愿接受新的费工、费力、费心的种植技术。另外,设施农业作为一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吐鲁番地区大规模推开不到两年,规模效益整体显现的尚不显着,群体示范效应辐射力尚不够大,部分农民存在着等待、观望、徘徊等心理,这些因素影响了设施农业果蔬品牌的建设速度。

二、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可行性

(一)吐鲁番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吐鲁番地区有丰富的热量与光照资源,它独特的盆地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生长,自然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全区各地大多都有以自身地域优势为依托的特色农产品,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如葡萄、哈密瓜、小白杏、红枣、葡萄干等等,这些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农产品资源。如果将这些农产品资源加以整合,并加大宣传营销推广力度,塑造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不是一件难完成的事情。

(二)当地农民有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看重商品质量,喜欢用品牌的商品,宁愿少买点,也要买好的,特别是农产品。长远来看,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提高农产品市场认知度,并且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口碑,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三)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吐鲁番地区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有力保障吐鲁番地区各级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提出一县市一品牌的发展思路和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主要面向集团采购、礼品和高端消费群体的销售策略。大力发展葡萄、精品哈密瓜、设施蔬菜等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对优势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品牌给予项目、资金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增强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农产品品牌营销取得实效,为促进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销售提升,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一)吐鲁番地区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在吐鲁番地区对农产品实施品牌营销,将会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使品牌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销售价格;而且,随着人们的品牌意识的 不断增强,品牌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销量和价格一起上升必然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挖掘国内各地对品牌农产品的消费潜力,提高对本国农产品的消费水平,拉动消费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已经改变,开始越来越注重消费质量,消费需求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从原来的单纯追求数量需求,转变为对农产品质量,营养,绿色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以满足其心理需要。由于农产品具有同质性强的特点,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更好地将其与市场上的普通农产品区分开来,满足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实现品牌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

(三)提高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对外来农产品的冲击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品牌农产品一般都经过严格筛选,种植,加工和包装,最终产品必须通过多重程序检验,产品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通过品牌营销推广,极大地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提高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外地农产品对本地市场的影响,将会起到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

四、做好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工作

(一)加强商标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发挥企业和政府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应紧紧围绕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畜牧业积极培育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通过规模经营,产业管理,推广先进技术,健全质量检测,农业标准化和动植物疾病的预防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在加强商标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发展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着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及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和引导,在商标注册、品牌创建推广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帮助,把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争创驰名商标,做成一批全国和新疆的知名品牌。通过举办营销专家讲座、品牌商标论坛和法律培训、学习考察等活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充分认识品牌建立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经营者注册商标保护企业品牌意识,做好品牌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和促进吐鲁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标准的宣传,严格按标准生产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主体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质量工作,积极抓好质量体系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大力推广使用的葡萄、哈密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带动地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原产地证明商标,加强品牌管理,努力营销拓展市场,提高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农产品占有率和整体规模,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全面提升吐鲁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实力。

(三)提升品牌层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品牌化进程名牌产品和着名商标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吐鲁番地区要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品牌认证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的进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农产品营销,通过准确的产品市场定位,将特定消费群体从众多消费者中区分开来,使相关的宣传、促销等品牌营销策略更好更顺利地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农产品的品牌推广工作不可能由分散的农户负责,需要与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形成双赢的局面。

(四)增强农产品生产者品牌意识,加快营销渠道的建设由于吐鲁番地区农业生产者自身素质的原因,产品的品牌意识总体不强。这会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维护、推广工作。因此,吐鲁番地区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者的教育,提高素质,使他们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农民有了品牌意识,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对农产品的种植,筛选,加工、销售各环节加以关注,长期下去产品的的质量和品牌形象自然会提高,就会形成了自己的无形价值。随着各种农产品信息网站的建成,农业市场信息在各大网站、电视、期刊、报纸、广播等传媒上进行广泛传播,农民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而这些都可以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中间渠道。同时,现代大型连锁经营超市的涌现,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有了很好的途径。与各大农产品专业网站和连锁超市展开合作,有利于占有市场的有利地位,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吐鲁番地区应着力培养农产品营销主体,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革农产品交易方式,积极推进品牌农产品的超市经营和连锁经营,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配套系统,通过渠道创新来促进农产品品牌营销。

五、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策略在吐鲁番地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形成资源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吐鲁番地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建立优势农产品品牌,提高主导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品牌是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市场和资源中,继续品牌集中的趋势,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在吐鲁番地区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客观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建设创新农业企业,坚持以“品牌营销”战略,在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下,快速提升农业产品扩展能力,促进吐鲁番地区农业整体上水平。品牌是产品身份的重要标志,是进军国内外市场、吸引消费者最为有效的通行证。打造农产品品牌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过程。

(一)进行科学规划正确引领农产品品牌建设吐鲁番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专注于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一要搞好规划布局农业,科学规划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吐鲁番市以加强培育葡萄、葡萄干和葡萄酒产品品牌为主,兼顾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托克逊县以培育特色林果品牌为主,兼顾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品牌;鄯善县以培育哈密瓜、葡萄酒和设施农业农产品品牌为主,兼顾发展本地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二是品牌创建要分步分层推动,建立梯次推进的品牌培育机制。以现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为第一梯次,向全国品牌进军,加快提升拓展;以现有新疆名牌产品、着名商标、新疆农业名牌产品为第二梯次,向地理标志、中国农业名牌进军,实现重点突破;以现有商标为第三梯次,向新疆着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进军,大力培育发展;以现有优势特色产品为第四梯次,向注册商标、新疆农业名牌产品进军,加大创建力度;三要加强引导扶持,引导支持企业按产业带培育品牌,跨区域整合农产品品牌,力争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主打品牌,做到培育“优”,扶持“强”,防止“乱”,突出“好”,使产业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之间相互促进,上拉下推,共同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品牌培育工作,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力强的吐鲁番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名牌,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促进吐鲁番地区特色农业大区面积的增加。发挥吐鲁番地区农业产业优势,努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品牌。加强品牌管理,不断提高民族品牌推荐 报告机制和自治区级品牌评价管理方法,建立各方共同参与的品牌识别和评价机制。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以品牌质量评价和社会评价,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品牌动态管理机制。政府要引导支持企业培育、创建和整合品牌,坚决防止品牌杂乱和无序竞争。以确保产品质量为关键,挑选有实力的企业进一步重点培育扶持,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机制,把握层次,梯次推进,加快形成“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的品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对品牌农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管,帮助农产品品牌建设对品牌农产品进行跟踪监管,做好品牌农产品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坚持扶优与打假相结合,严厉打击假冒品牌农产品商标和标识的违法活动,确保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定期对品牌农产品进行跟踪监测,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消费者投诉和擅自扩大、转让、冒用品牌农产品称号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坚决杜绝砸牌子现象,保证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强化农产品质量全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制度,确保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各环节、各阶段都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严禁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抓好农产品生产源头管理,强化对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运、保鲜、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程质量监管和出疆检验检疫,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安全。

(四)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品牌推荐申报机制以及自治区级品牌评定管理办法,形成政府、行政部门、社会组织和协会参与的品牌识别与评价机制。定期向全社会公布农产品品牌名录,建立重点支持农产品品牌企业及产品目录。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以品牌质量评价和社会评价来树立品牌,并执行年度审查、动态检查、公众监督和其他动态的审查办法,形成品牌动态管理机制。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问题与对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随之兴起,带动了农村企业的发展,将其市场从国内拓展至国际,使得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因此能够获取农村卖家的商品信息,大大有利于农村企业的做大做强。在其发展过程中,品牌化是农村企业成长发展必须重视的关键点。在社会经济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农村跨境电商在国家乡村振兴利好的政策支持下,要加快品牌化的转型。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重要性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农村跨境电商进行品牌培育有利于提升农村企业形象,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产品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这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是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大力发展农村跨境电商经济,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是助力乡村振兴、提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可行和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引导和扶持下,跨境电商经济在助农增收、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农村跨境电商应抓住机会坚持走“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道路,通过不断开辟国际市场,延伸产业链,整合优化品牌的资源配置,增强品牌的黏性,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和互联网的传播,加速农村特色品牌出海,从而带动农产品国际化,打造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

二、当前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存在的问题

1.品牌培育意识薄弱,知识产权缺乏有力保护当前农村跨境电商经营者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惯性束缚,品牌培育意识较为薄弱,只关注产品的销量,对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品牌知名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企业经济利益和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产品生产经营受制于人。此外,有些农村跨境电商经营者尽管已经建立了自主品牌,但对品牌的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容易使其合法权益在受到侵犯时难以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经营成果,使其品牌长期处于弱势地位。2.品牌推广与维护不足,品牌效应不明显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品牌效应已经成为农村跨境电商发展不可或缺的国际竞争力。然而不少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企业并未真正重视品牌的推广与维护,品牌作用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国际市场销路难以打开,品牌效力难以发挥,加之同类同质产品较多,竞争压力较大。二是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谋划,只注重短期效益,在进行跨境产品销售时往往容易做出损坏品牌形象的行为,从而影响商品的成交率。3.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国际认证体系不健全,品牌质量参差不齐随着跨境电商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质量,然而当前农村跨境电商主要的出口商品——“农产品”却普遍存在质量标准与国际认证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导致品牌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管理主体不清晰,参与标准体系建设的部门较多,无法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二是标准体系的配套技术、标准并不完善,仅对农产品的技术指标进行了要求,却没有规范相应的检验方法,使得农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三是标准体系针对性不强,对跨境电商的发展缺乏适应性,很难配合农村跨境电商进行品牌的培育。4.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品牌培育缺乏足够资金支持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农村跨境电商在品牌培育过程中难以获得足够资金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作为营利性机构需要进行商业化运作,其资金需要在安全的范围内灵活流动,但由于农业弱质产业的特点造成的高风险、低收益导致农村跨境电商进行贷款融资时困难重重。再加上农村当前的信用环境并未得到较好的建设,其进行金融活动时需要进行烦琐的抵押程序,开展金融业务的成本较高,审批周期较长,使得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速度缓慢,难以提升整体水平。5.农产品跨境物流冷链发展缓慢,无法与国际标准接轨农产品不同于常规商品,在进行跨境交易时要保证物流的时效性和运输质量,做到全过程“无断链”。因此,需要依靠冷链物流,从农产品的生产、储存到其运输、销售,都应当被“无断链”的体系建设覆盖,进而实现产品物流一体化。然而,目前在物流行业中跨境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尚未完备,冷链的集中度较低,部分运输中缺乏预冷环节,运输效率低下,无法与国际标准接轨。国际物流条件的不足导致农产品在进行冷链运输时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已经成为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瓶颈之一。6.农村跨境电商品牌营销人才严重欠缺人才是发展的生产力。农村跨境电商进行品牌培育时,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技术,又熟悉国际市场营销以及品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地区跨境电商领域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导致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的培育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地区培训条件不够完善,农民接触跨境电商的时间相对较短,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电商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使得网络营销和品牌运营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低。再加上农村跨境电商很难留住电商人才,人才流动频繁。没有专业人才的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和品牌的培育都陷入了难题。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措施

1.提高农村跨境电商经营者品牌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农村跨境电商而言,在跨境经营过程中应当重点强化品牌意识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注册商标专利,打造品牌,把握主动权。同时,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学习品牌文化与知识产权的规则,了解与跨境电商销售侵权的相关案例,从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也能够在自身知识产权被侵犯时进行有力的法律反击,维护企业的利益。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引下,应当有效发挥自身作用,在信息检索、法律援助、搭建资金支持通道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和品牌的培育。2.落实品牌推广与维护,提高品牌竞争力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是延长农村产品品牌生命周期、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通常可以通过提高网络搜索中品牌关键词的排名,获取更多互联网搜索流量,在网络上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也可以开通企业公众号以及微博、抖音账号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产品的推广,还可以通过邀请红人明星参与助农活动,在其公众平台进行品牌的联合宣传,提高品牌影响力,或者通过网红明星直播带货的方式扩大品牌知名度。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品牌文化口碑维护,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做好数据分析,在第一时间处理负面舆情,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扩大正向推广,维护好品牌形象。只有彻底落实好品牌的推广与维护,才能够树立良好的农村品牌形象,取得较好的品牌效应。3.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国际认证体系,控制品牌质量农产品标准化是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与建设的基础,通过农产品标准化规定才能全面确保品牌农产品质量。因此,在培育农村跨境电商品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基于乡村振兴政策,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健全质量标准与国际认证体系,对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在此过程中,应当精简标准体系建设部门,明确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向,充分发挥标准控制质量的作用。应当进一步加强其配套技术和标准开发,使所有农产品具有质量标准,规范农产品市场。除此之外,应当加强质量标准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细化农村跨境电商相关信息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应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标准与体系,将其控制效果最大化发挥。4.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落实品牌培育资金支持培育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因此,需要全面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落实品牌培育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以及跨境电商的市场。为此,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不断拓展金融业务,简化贷款手续、提升服务水平,为农村跨境电商提供小额信贷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确保其能够更便捷地获取信用贷款,并在跨境结算时能够享受针对性的“即时到账”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品牌培育资金到位,政府应当进行专项资金扶持,为其构建安全、高效、通畅的融资渠道,必要时可以通过立法手段对农村跨境电商资金投入进行保障。5.加快冷链物流发展,与国际标准接轨物流运输是乡村振兴背景下跨境电商品牌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因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使冷链物流配送走进农村合作社与个体经营户,重点应关注以下方面:一是针对跨境电商经营进行政策倾斜,使越来越多的农产地加入电商发展;二是给予其适当的流通便利,重点加大对农产品预冷、农产品加工、储存以及生鲜类型农产品的运输、配送全过程中所需设施的支持力度,以此保证综合质量;三是需要加快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的建设,缩短运输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提高冷链物流集散、运输的效率,尽可能地保障质量问题;四是需要对冷链物流中的农产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落实风险监测与源头追溯,从而打造高价值的跨境电商品牌。6.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过程中,专业人才不可或缺。因此,需要将跨境电商经营与品牌培育纳入当地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培训计划之中,通过举行知识下乡活动使当地农民能够免费接受高质量的跨境电商教育。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对农业大户、网店店主等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其网络营销、品牌推广与维护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使其具备实战经验以便应对跨境电商品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建立有吸引力的奖励机制,鼓励农村大学生毕业回村开展跨境电商经营活动,让农村大学生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农村跨境电商培育品牌时只有贴合国家乡村振兴各项相关政策,积极提高经营者品牌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品牌推广和维护,提升品牌竞争力、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国际认证体系,控制品牌质量、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落实品牌培育资金支持、加快冷链物流发展,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及加强专业人才培育,才能够加强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的培育力度。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渐落实,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化建设必然会取得突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更长远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曾展发.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河南农业[J].2018,29(35):43,49.

[2]孙炳权,王爱花.品牌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7,37(18):151+70.

[3]黄冬梅,汤天啊.浙江中小跨境电商企业“互联网+品牌化”战略实施对策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1):74-76.

[4]任昭曈,张思瑾,籍砚宁,程梦舒,王浩迪.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研究——以河北省乐亭县为例[J].河北企业,2021,32(08):20-22.

[5]金泽虎,何玉梅.秦巴山区互联网+农业跨境电商助力精准扶贫的经验及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35(2):26-33.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范文第10篇

内容摘要:本文指出可以从区域性、情感性、长期性三个角度来构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产生、成长离不开政府、生产者组织、消费者以及间接利益相关者等多方的培育。文章将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发展分为初期、成长、成熟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不同阶段各方如何发挥培育作用,才能使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产品 区域性品牌 构建 培育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构建

(一)区域性

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它从投入到产出都要局限、依赖当地所特有的人文、自然环境(洪文生,2005),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品质以及文化内涵。当地的优势特色资源成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产生的基础,包括湿度、温度、降水、土壤等,也包括当地居民的的风俗习惯、古代传说等。农产品的生产一旦离开了原生区域,农产品会丧失其品质优势或独特的文化内涵,长此以往将会有损于品牌形象,降低品牌价值。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同样也离不开当地的生产者、生产者所形成的组织形式以及生产者所处的经济、政策、法律等因素。此外,农产品的保鲜期较短,某种农产品大多被处在农产品生产地一定区域范围以内的消费者所购买。虽然目前种植、物流等技术发展较快,但我国主要的农产品仍然是生产和销售在同一区域进行,带有很强的区域性。

(二)情感性

本地消费者在消费本地农产品时,除了享受到消费所带来的愉快和乐趣等正面情绪,还会有受文化规范影响而产生的义务上的感情(何佳讯,2008)。因此,本地消费者对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有着特殊的感情,这种情感会对品牌忠诚产生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影响溢价支付意愿和品牌投资意愿,能够对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产生强大的支撑作用。

(三)长期性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这与消费者采用一种产品/品牌需要经历的时间有关。而农产品一旦被当地消费者所采用,将逐渐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去,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强化过后,消费者会将其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会产生依赖心理。由于是本地域所特有的产品,更会强化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短时间内这种地位很难被其他地域的农产品所超越、代替。

综上所述,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依托于地域内特有资源,在当地人文环境下形成的,代表地域特色的,长期以来在消费者心目中有深厚感情的农产品,图1展示了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构建要素。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培育的相关主体

(一)政府

首先,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一种公共物品,易导致“搭便车”现象。其次,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建设有很强的外部性。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是第二、三产业的基础。农业不同于工业及服务业,它有着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如对农资市场、劳动力市场、旅游观光市场的带动,这种正外部性很少受到农业企业本身的重视。

(二)产业集群

1.生产者组织。对于农产品生产来说,由于受农户的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大、农户分散经营、农户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制约,单个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有必要将农户组织起来,克服自身弱点,抵御来自自然、市场的风险。农业企业在农业合作社或行业组织的基础上,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纳入自己的产业链条中,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企业应该在农产品品牌化的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干经天、李莉莎,2003)。

2.间接利益相关者。在与竞争品牌抢夺市场份额的过程中,本地农产品区域性品牌要想存活,必须在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定价等营销策略上更胜一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竞争有利于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发展。在信息时代,掌握信息、传输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对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成功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杨世先、杨柳,2008),他们对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正面报道,能够使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使潜在的消费者变成现实的消费者。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也离不开金融财务组织的帮助,在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企业需要金融财务组织给予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服务。农业企业在主导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配合,保证销售渠道的畅通和货款的及时收回、冷链的稳定、及时的配送等。

(三)消费者

区域性农产品除了能够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以外,由于其在一定的区域内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种植和食用历史,符合当地消费者的习惯,特别是区域外不能生产或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品质不纯正,消费者对当地区域性农产品品牌有着浓厚的感情,对本土品牌的“应有之情”大于“真有之情”,有着不同于对外地农产品的忠诚感与归属感。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在多种力量作用下的成长、发育过程,如图2所示。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成长路径及相应的培育模式

(一)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成长路径

市场对区域性农产品的认可是区域性品牌发展的主要动力,市场认可的初级成果是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赖,能够自主选购该品牌商品,高级成果就是获得区域名牌、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品牌荣誉,代表政府和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较高评价。政府的推动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的配合是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培育的原始投入,生产者组织的产生和市场对品牌的认可既是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培育的成果,又是该过程下一阶段的投入。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发展过程中各方对其的培育作用,如图3所示。在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发展初期,市场对该农产品有一定的认可度,农产品生产在分散的农户中进行,此时尤其需要政府的管理,以及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间接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在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成长期,在政府、金融、科研等的支持下,农业合作组织以及农业企业得以产生,成为主导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发展的主体;在成熟期,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得到一系列品牌荣誉,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品牌形象、品牌内涵等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经过初期―成长―成熟三个阶段时,培育主体由原来的政府逐步过渡到市场运作的企业,政府品牌培育的力度也逐渐下降,企业市场运作的优势得到发挥;区域内的农产品品牌得到进一步整合,区域农产品品牌由多变少、由弱变强。

(二)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发展各阶段培育模式

1.初期阶段―政府主导的培育模式。

遴选农产品。处于这一阶段的农产品很多,在有限的培育力度下,政府要选出最有培育前景,同时也是最有带动型的农产品,可以从有多少种植/养殖户、有多大的种植/养殖规模、消费者认可度、种植历史、推广难度等角度加以衡量,选出一种或几种农产品重点加以培育。

加强组织化。农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实施标准化生产,不利于种植/养殖的专业化、机械化,不能提升该农产品种植/养殖户作为一个整体在市场上的谈判能力,也不能够为农产品提供统一的服务,给消费者带来迷惑。所以,应该在政府的推动下,加快农产品种植/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设立某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合作社,并进一步催生或引入农业企业,让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成为品牌建设的主体。

技术、资金扶持。农产品由分散种植到规模种植,还面临新的技术问题。农民因其文化水平低、素质差、接受新事物的机会少等原因,农业种植/养殖一直面临着技术瓶颈。政府应该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基地等进行技术辅导,改变其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农业资料供应商应对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生产者进行辅导和培训,保证其正确、安全使用产品。对于这个阶段的种植/养殖户来讲,引进大型机械设备、购买专利、聘请专家等还受资金上的制约。银行应该在周密的调查后,对经营合法、市场广阔、偿还能力强、信誉良好的生产者发放贷款。

2.成长阶段―政府和生产者组织的共同培育模式。

加强品牌质量管理。对于某一农产品区域品牌,可能存在由众多生产者生产具有相似名称的产品,生产者各自为政而缺少领导者。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发挥其引导支持作用,重点支持资金充裕、质量较好的生产者成为龙头,使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规范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对以次充好、假冒名牌的产品、生产者进行清理,防止“搭便车”。对于规范经营的生产者,政府应该引导各个企业形成区别性较强的单独品牌或引导企业形成企业联盟,集体决定品牌的使用。

以组织化带动规模化。对于小规模的种植/养殖而言,其市场认可度再高,政府的培育力度再大,对于培育水平也难以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样也难以有效的带动农户,所以必须扩大规模,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户加入合作社。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合作社社员按照依法、有偿的原则,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社员的手中,扩大种植/养殖规模。

3.成熟阶段―生产者组织主导的培育模式。

原产地保护。区域性农产品对原产地有很强的依赖性,为了能够保持区域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应该对区域农产品的原产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力争做到区域农产品的原汁原味。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出现竞争者在类似区域种植/养殖该农产品,并以原产地的名义销售到市场中去“以次充好”,赚取非法利润。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直接感官进行识别,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也损坏了原产地农产品的品牌形象,政府应该严厉打击这种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培育品牌文化。品牌文化作为品牌的灵魂,指导企业各种活动的开展,渗透到品牌战略的各个方面,是企业进行品牌营销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品牌文化是企业品牌资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更可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通过培育品牌文化的内涵,企业可以长久地占据市场,保持成熟阶段。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可以本地域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特征为基础,建立本品牌所特有的品牌文化。

参考文献:

1.洪文生.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构想―以“安溪铁观音”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5.9

2.何佳讯.中国文化背景下品牌情感的结构及对中外品牌资产的影响效用[J].管理世界(月刊),2008(6)

上一篇:渔业安全事故范文 下一篇:防治灾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