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1-03 17:25:05

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

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留守儿童 耕地 城乡差距 农村发展

21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迅速扩大,飞跃提速,农村的经济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随之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经济的发展形式做系统的概述并加以评论。

一、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流动人口子

户籍地以外生活的人们把其未成年的子女们留在户籍地尤其爷爷奶奶进行抚养的一种社会趋势,农村留守儿童也是当今社会最普遍看到的现象,而人们行惯性的把现在的农村形容成“703861部队”,农村只剩下古稀的老人、体弱的妇女、幼龄的儿童,越来越多的农村“壮丁”进入到大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但也正因为这样,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的解决也刻不容缓,孩子的素质教育出现了问题,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解决“三农”重要举措,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应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孩子们学习的环境,同时也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经济,促进农民的增收,多招商引资,给予农民更多的优惠政策,让农民不出门就可以有钱赚,有工打,从而可有效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2)土地问题伴随着“三农”问题正式入围国家的重要议程

国家农村的扶贫政策越来越好,农民挣到钱之后就会盖新房子,占用了土地,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农村进程务工的人流量的不断加剧,以及国际化的商品充斥着国内的市场,使农民种地的热情在不断下滑,从而出现了轻视农业、不注重粮食的生产、忽视保护地的重要性,尽管国家出台了“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农村还是存在大量的荒地,这就造成了额严重的损失,其次随着国家重工业的发展,土地的面积也越来越少,再有土地流转的问题也随之加剧,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土地的补偿或者是置换往往不到位,人们不断的抬高地价,导致产业无法形成规模。针对大量土地撂荒的问题首先应解决住房难的问题,其次要注重法律的宣传与普及。

(3)人才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大踏步前进,农村的劳务输出已经和农村的总收入比例严重失调,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劳动力,已经由“力量型”转变为“技巧性”而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和一些没有技能的人,他们已经无法接受大多的新知识,新事物,对农业的长久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基础设施问题农村的经济基础较薄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物资的匮乏,以及农村的水利、道路、教育、医疗、电力等设施都不够完善,都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民的收入降低。

(5)资金问题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资金的大量的投入,而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农民没有大量的资金注入,从而影响产业的发展,大量资金的来源需要农民进行贷款,然而贷款需要担保、抵押而且贷款还有一定的上线,压抑了贷款的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市场问题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种植业与养殖业无法形成规模,不能带动产业化发展,同时农村的商品信息不是十分流通,买卖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市场上严重的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无时无刻不再威胁着广大人民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7)农民的观念转变不够,镇府引导不到位,促使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业经济发展失衡当今社会还有无数的农民持保守思想,靠天吃饭,仍依靠原有的生产方式,产业化单一,要想农机经济的大力发展,呈现丰收的景象,要以国家为首脑,各级干部积极动员,真抓实干,提高农民的意识,抓好第一产业,使之增产增收,像第二、第三产业开拓,形成产业链,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提升。

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采用的发展形式

1、统筹好城乡发展,落实好国家的扶持政策“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让农民步入小康的生活行列。不断的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机制,把农业的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建立长久有效的机制,加强农业市场的规划,减少农民的损失,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村经济的投入,从本质上改变农村发展的硬件设施。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农村的信息闭塞,农民得不到最新的产业信息,加之综合素质低下,就业前景并不乐观,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扩大内需,使农民增收。

2、加快农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干部起着桥梁的作用,基层干部要做好上通下达开展好工作,更要注重自己素质的培养,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不断的开拓创新,同时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基层干部的亲和力、感染力、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做一个时刻准备着的干部力量。

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 农村经济 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18-01

1 前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向来予以高度重视。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小康社会的构建。河间市政府近几年来对农村经济大力扶持,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发展,先后提出“四业扶贫”繁荣农村经济以及加速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等政策为农村经济更快速的发展制造可能性。经过几年的努力,河间市农村经济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是农村经济管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2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欠缺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领头羊”的带领,离不开农村基层干部的努力。就我国目前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现状来讲,文化素质相对不高,且长期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难以做到更新管理理念,无法做出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决策,严重禁锢农村经济发展;[1]其次,尽管河间市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努力,但是在农村干部的筛选和培养上有所疏忽,导致村干部工作散漫,积极性不高涨。

2.2 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低

不得不承认,我国农村人员构成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拉低了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河间市政府近几年在经济扶持、技术指导和政策出台上的工作无不体现出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但由于农村自身构成的弊端导致成效缓慢;其次,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有效提高了r村受教育水平。政府的努力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创设出优良环境,但是随着义务教育的深化,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观发生质的变化,很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更愿意去城市工作,导致农村人员的构成文化水平低的现状依旧难以改变。[2]

2.3 土地管理制度不健全

河间市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8万亩,总人口83万人。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出表一内容:

从表一可以看出,河间市的人均耕地面积高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平均水平,具有极大的优势。但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河间市无法发挥其优势,如河间市土地流转方面制度的不健全,土地流转操作流程的不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秩序混乱等。

3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注意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

随着农村经济管理对象的变化,农村经济管理急需一批素质较高的责任心强的作风廉洁的管理人员,政府可以发掘一批创新型人才,比如培养大学生村官,或者对任职多年的为农民朋友熟知和信任的老牌农经人员进行定期的培养。对农村干部体制作出必要的改变,调动干部工作热情。

3.2 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水平

目前农村劳动力科技水平低下,政府应该积极给予他们在科技方面的支持。请相关农业专家定期下乡指导农民如何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在指导过程中让农民亲自实践,提出问题再加以解决。技术上的指导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其次,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留住人才。农村劳动力对于农村经济结构的理解过于狭隘,认为务农是农村经济内容的唯一。实际上农村经济的构成虽然简单,但并不单一。政府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发展外向型经济,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比如对农药化肥经销商的支持,政府积极为其寻找销售渠道,引进外资,通过经济上的扶持(贷款等)留住人才,强化农村经济竞争力。

3.3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首先对土地管理进行必要的规范,完善相关的法规条例。河间市农村经济呈现出贫富差距较大的明显弊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十分必要。在土地管理整改过程中,要切实了解农民意愿,形成科学客观的操作流程。土地流转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部分工作能有效的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如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方面建立起专门的土地流转市场,为农民朋友们分析土地流转成本,促成科学的、能够盈利的土地流转机制。

土地管理制度的健全有利于保障农民的收入,造福广大河间百姓。

3.4 形成特色农业

河间市地处华北平原,农产品主要由金丝小枣、河间鸭梨等构成,生产粮棉瓜果。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河间市发展特色农业带来可能性。近年来河间市政府致力于农业园区的建立,实现“农景”变风景。河间市政府加速现代化的农业园区的建立可以从创新销售渠道着手,利用互联网打开网络销售渠道,扩展销售市场。加大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投入,实现农业园区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

4 总结

农村经济管理的优化存在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开发农村经济新形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铲清障碍。是各省市政府发展经济时必须重点考虑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朱文欢.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

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农村建设 经济发展 问题 对策

农民在发展中寻找着正确的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经济发展就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农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它在发展中的影响甚至决定其他发展。然而现在农民在建设中的经济发展的空置现象严重,鉴于这样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1.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民土地发展权的缺失

土地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法律、法规没有提供很完善的土地开发权利。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从而农民的土地财产的经济价值就不能够完全实现,这对农民的利益损害是十分严重的。由于农民的弱势地位,很多政府经常高举“公共利益”,非法滥用行政权力使得征地补偿标准往往比较低,从而不能够按照市场价格补偿农民,是得农民的权益丧失。

1.2农村公共产品的缺陷

农村公共物品的物质基础是农民的经济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主要包括河流和大型水库工程、湖泊管理、洪水和排涝工程设施建设、农村电网建设、农村道路建设、教育、小学和中学在农村地区农村科技成果推广,农村供水等。长久以来,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基本上完全由政府提供,而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非常缺乏的。

1.3农民缺乏劳动就业权利

劳动权是公民的生存和行使经济发展的基本权利,尽管近年来主张平等就业、公平竞争,从而促进市场经济必要的劳动市场尽快形成,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关政府部门基于城乡结构思维对于农民工就业的很多方面仍然有很多歧视,现在有很多地方仍在使用这种不合常理的政策和法规,从而剥夺了农民们平等的就业和劳工权利。

1.4农民经济权利团体的缺乏

任何社会的成员都是多层次的,而每层的社会成员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的利益上的需求。而维护共同的利益的最好的方式是将一个类的成员的组织形式与社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然而在我国,的农民和共同利益需求。但非常分散,难以形成集体力量。

2.解决在建设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缺乏想法和对策

2.1立法层次

2.1.1取消双重歧视,坚持公平立法

保护农民发展就必须消除双重歧视。而要想消除双重歧视,就应当坚持公平的立法理念,制定和完善对农民经济发展有利的法律与法规。我国现实权利的缺失最大的弱势就是最广大的农民,所以说制定保护农民权益的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2.1.2土地开发权利保护为核心,农民经济发展建立法律制度的保护。

在立法体系中,应当遵守宪法单一的监管,保护法律系统,从而构建促进农民经济发展的司法体系,只有促进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农民的想法和愿望。

3.法律权利组织

3.1培养农民经济

弱势群体农民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合法权利团体,从而保护农民应有的权利。我国可尝试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自由的农民组织或其他社会团体组织,从而保障农民的利益,反映农民的需求和内心的声音,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对话,更好地让政府了解农民的心声,避免社会矛盾的扩大,以及使大规模的农民和政府之间的冲突发生的几率下降,使农民经济发展得到更多保护的支持,还能保障农民的权利。

3.2执法水平

除了确保农民的经济快速发展,政府还应执行服务功能,更加严格执行责任发展权利服务的使命,所有的国家有有利于人民实现发展的执法和服务功能,这也是国家的主要责任。政府必须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政府有实现农民的权利的责任,应当实现社会公正与和谐发展。

3.3司法层面

3.3.1完善的宪法审查和实施宪法诉讼

经济发展是一项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只有完善了违宪审查制度和实施宪法诉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经济发展的法律救济。它不仅仅完善和落实了宪法审查,并且及时纠正违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这样就能够限制国家公共权力对农民的经济发展机构侵权,并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3.3.2农民获得司法协助

农民们需要司法部门的协助,当前司法援助工作人员们也在反思着关于农民增加司法协助的规定,更加明确规定了司法援助的条件,而正是这些资金方面的援助,能够让贫穷的农民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牛毅.从产权角度看土地征用问题[J].产权导刊,2006.9

[2]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民调查[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篇4

1.1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在资产收益方面,普遍存在无计划使用。甚至有的,见利就支。比如:部分村干部直接将机动承包冲抵抗旱排涝费,带来资产收益的不规范。

1.2村务公开不规范

近些年,乡镇纪委重视村务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花费了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并出台更多的制度法规,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措施。总体思路明晰的前提下,不少村委干部意识淡薄,事务管理还是不够公开化、透明化。由此,加强村务管理规范化,通过监督检查工作的落实,堵住资产的批量流失。

1.3会计人员素质低

就农村经济管理现状,从业会计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的问题。财务关不能严把,违规报账时有发生。有的财务会计人员,甚至故意拖延报账时间,导致正常报账不能顺利进行。

1.4 “三资”登记台账管理欠完善

“三资”台账详细登记了村级集体的资产管理情况,流通管理也相当缜密,可对于资源,特别是“四荒”、土地等的管理,登记台账欠完善,直接造成资源底子不清楚、管理不规范。因为历史问题导致的集体山林、水域、土地等资源所属产权无法界定,造成村民和村权属之间形成纠纷,更有甚者会引发。

1.5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不规范

某些村对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不依照规章执行,民主公开程序不到位,不公开招投标,而只是村干部个人决定,让个别人获利。特别是集城的中心村在收取占地征用费时不按政策规定办事。不召开村民议事会,不搞竞标,全凭个别村干部表态,损公肥私。有的则挪用资金,对非家庭承包土地发包期限延长指标降低一次性收取资金,留下不可收拾的烂摊子给下任村委。

2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完善村级基层干部培训管理

通过每年定期的党风廉政教育,逐步提升村级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水平。健全党风廉政管理机制,“三资”管理纳入基层干部考核之中。对于违反管理机制的基层干部,严肃处理。对于严格执行制度、管理民主的基层干部,给予奖励。

2.2动态监管及界定“三资”产权

就农村经济管理现状,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趋向动态化管理,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设立“三资”档案管理,实现产权的动态管理,既有利于集体资产及资源的有效监控,又有利于监控资产,杜绝资产流失。而“三资”产权的动态管理,更有赖于清产核资专门组织的成立。由此,建议由镇纪委牵头,镇财经所组织实施,形成由全民代表及村委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2.3健全制度进而加强“三资”管理

“三资”的强化管理,有赖于不断完善的制度。制度的完善,具体落实到如下细节:第一,村务公开透明化,制度落实细节。每年村务事务,具体到工作项目、资产流动等等,都要公布于众。尤其是那些民众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建议分季度公开,确保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第二,审计监管民主化。通过管理办法的完善,监督制度的健全,推进“三资”管理工作的落实。本着“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将财务审计制度的建立,贯彻落实下去。第三,工程招标委托。社会中介服务的健全完善,“三资”服务中心将占据村级事务管理的主导地位。今后,各村落不允许擅自招标投标,所有在5万上的工程项目,村资产转让金3万元上的项目,必须要报请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决定。经广泛的意见征集后,由“三资”服务中心公开投标竞标。

2.4加强基层财务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财务经济管理队伍,是农村经济管理的实际践行者。首先,在人员配置上,应有主管部门按照工作职能配置齐全;其次,管理费用资金投入有保障。彻底改变,之前“三资”管理职能部位既充当“裁判员”,又充当“运动员”的双重角色;再次,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招聘工作能力强的人,充当基层经管工作人员,为基层经济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此外,除了人员的外来引进,同时要做好现有人员的职能培训,加强人员培训力度。健全工作激励机制,遴选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进行高层次的业务培训。具体工作细节,落实到每个季度。确保,每季度1次大的培训,切实提升其业务水平,真真切切得到规范管理农村“三资”的目的。

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 农村经济管理;问题;解决措施;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283-01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村发展决定了小康社会的实现水平,农村经济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农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了新的构想,相对应的对农村经济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但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实际管理中却相继涌现出不同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的农村经济管理为例,对我国现今的农村经济管理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1 青海省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经营规模偏小,有弱质性

青海省多为农牧业,而本身存在的地质缺陷使其生产能力普遍较低。再加上青海省的人口增加较快,草场沙化、耕地面积减少及土地退化的问题严重,激化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同时,青海省农牧区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较恶劣,人民生活水平低,西部的戈壁、沙漠地区生产力低,南部地区气温低,虽有畜牧业发展,但易遭受自然灾害,因此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弱质性问题。青海省农牧业发展时间较久,但却不具规模,牧民们自力更生,基层干部并没有提供相关技术去应对土壤贫瘠的问题,使青海省的农牧业发展停滞不前。

1.2 经济管理意识缺乏

我国农村一直沿袭传统的管理体系,农村对经济管理的意识很淡薄,农村建设者并不认为加强对经济的管理会有什么大的成效,甚至认为完善相关的制度都是无用功,不会得到农民的认可。在农村经济管理实践中,有些基层干部采用应付的态度开展工作,同时还影响着其他人,使基层队伍的工作效率越来越低,经济建设变成了纸上谈兵[1]。

1.3 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科技素质低

多种因素造成青海省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业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农民的科技素质低,这些都使青海省农牧业商品率低、经营规模小。青海省农业结构有其不合理性,这与基层队伍和农民的科技水平低有很大关系。青海省光照充足,昼夜有较大温差,适宜水果、花卉或蔬菜生长,但青海省相关方面的发展却处于落后状态,还停留在发展农产品、重数量轻质量的阶段,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突破。

1.4 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的任务很繁重。农村经济管理在监督、审查工作之余,还要对农民在生产中的问题加以分析,如创新生产力等。在青海省较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需要法律支持,只有这样基层干部才有法可依。青海省的农村发展不是简单的地域问题,其复杂性要求政府必须给予足够的支持。

2 解决措施

2.1 改善生态环境

青海省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农民造成的,农民的收入少、生活水平低,便会对土地进行不适当的开发和利用,使水土流失现象越发严重。省内的水土流失随着时间不断加重,特别是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同时,土地沙化问题也在加剧,这些现象的避免都需要农村经济管理发挥作用。基层干部可以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普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农民提出治理措施,如加强绿化、河道治理、土壤改善等;更重要的是可以筹措资金来支持生态环境的调整;也可以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给予治理方案,派发专业治理人员。

2.2 提高经济管理意识

要从群众和基层队伍两方面来提高经济管理的意识。必须要树立基层队伍的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实施。基层队伍可以接受经济管理课程的辅导,明确管理内容和职责,结合青海省自身的情况来确定管理重点,并提出方案。然后,对群众进行道德宣传,思想意识指导行为,只有青海农民深知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才会对政府有信任度。农村经济管理的推进是个很长远的过程,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行动,没有意识的支撑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因此提高管理意识有很重要的影响[2]。

2.3 建设强有力的队伍

农村经济管理都扎在大本营是不会得到效果的,只有把人员分配到各个乡镇,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进行。想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执政水平,必须保证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这就要对他们进行及时培训。像青海地区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各有不同,西部地区土地资源贫瘠而南部地区自然灾害多发,这就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3]。管理人员要实现科技创新,应集思广益,找出更多的发展路子。如果管理人员只是集中在一处进行管理,那一定是收效甚微。管理人员之间应该交流经验、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2.4 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建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是政府依据现状和发展趋势来进行的政策支持。青海省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需要更明确的划分岗位职责。政府可出台法律制度来支持土质的改善,对治理工作做得好的地区给予发展资金支持,并明确奖惩制度。

3 结语

农村经济管理是维持农村经济良性、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例如组织素质高的管理队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4-6]。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做出最大的贡献。

4 参考文献

[1] 陈国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初探[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5,4(5):98.

[2] 张可林.强化农村经济管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J].吉林农业,2015,3(23):58.

[3] 祁春节,李崇光.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创新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1.

[4] 张露,张越,张俊飚,等.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历史与前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1-38.

[5] 何忠伟,王艳霞,夏龙.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增刊2):45-48.

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 农村经济信息工作;问题;建议;辽宁彰武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339-01

彰武县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在实现了100%行政村通电话的基础上,宽带网络覆盖全省大部分农村地区,其中乡镇的宽带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的宽带覆盖率已超过80%。农村信息化试点初见成效,以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长效机制为目标,逐步探索出一套系统的、可复制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模式。其基本理念是坚持“服务于第一产业,收益于第二、三产业”。广泛开展农村信息服务,构建了以农业信息网为龙头,以农产品供求、农产品网展会、畜牧兽医、种子、植保等专业网为骨干的农业信息网络。

1 农村经济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经济信息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彰武县1/2以上的农民却还秉承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传统信息接受方式,并依此安排种植养殖项目。由于缺少宏观信息的把握和科学预测,致使广大农民无论在种植还是养殖领域,仍存在跟风走、慢半拍的现象,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且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

2 建议

2.1 政府推动,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目前,彰武县农村经济信息工作水平不高,需要政府的推动与参与。政府应支持、引导彰武县涉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经纪人组建彰武县农村经济信息协会,以农村经济信息协会为依托通过高端、市场调查,分析梳理、科学预测,形成优质的农村经济信息,并通过政府网站、彰武电视台、《彰武时讯》等媒体定期或不定期,引导广大农民按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种养殖结构。政府还要推动农村经济信息协会的延伸,在每个乡(镇)、村都要设立专兼职信息员,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的整理、发送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效性,提高信息服务工作水平。

2.2 强化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当前,由于用工体制、从业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彰武县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大多是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低,获取、使用信息的能力低等问题。因此,要真正发挥农业经济信息的作用,必须从受端根源入手,提高农民的识别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政府要增加投入,安排布置各级涉农部门、农技校以及农村经济信息协会发挥农民培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动员、组织广大农民参加各级各类文化、技术、信息工作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实装备各乡(镇)、村的图书室和文化室,利用农民书屋,开展农民读书读报活动,扩大农民学习、交流、提高的实用平台,真正使农民具有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1-2]。

2.3 广泛参与,整合社会资源

2.3.1 发挥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目前,彰武县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261个,专业合作社把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等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产生聚集效应,有利于竞争、发展与提高。同时,联系更加广泛、视野更加拓展。一是完善各专业合作社经济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同型合作社的交流,强化与国内外经济组织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合作社信息服务平台。二是加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员手机、微机入网率和信息传播覆盖率,发挥农信通和农信机的作用,利用省、市、县涉农专家的资源,为农民提供相关的信息及服务。三是引进培育专业的信息人才,熟练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工作。四是加强合作社信息网络的辐射作用,加强合作社的吸引力、凝聚力,调动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使农村专业合作社保持生机和活力[3-4]。

2.3.2 理顺信息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依托农村经济信息协会、合作社、电信运营商、有线电视台以及信息服务中心、互联网等信息利益相关群体,利用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手机短信群、信息服务中心等媒介,大量“绿色信息”,使广大农民看得着、用得上、使得起。

2.4 注重提高,规范农村经纪人队伍

在农村生产流通领域,活跃着一支既了解市场、又沟通民情的经纪人队伍。他们在活跃流通、化解民难的同时,也部分存在着信息欺诈、唯利是图的通病。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经纪人规范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成立农村经纪人协会,制定协会章程、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等相关制度,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二是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对农村经纪人进行市场经济、法规政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技能,并审核颁发农村经纪人经营执照,规范行为、维护权益。三是加强诚信建设,建立群众监督体系。完善经纪人资格认证、除名制度,打击经纪人坑农害农行为,促进农村经纪人队伍健康发展。

3 参考文献

[1] 王健.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的系统工程研究[J].中国信息导报,2000(2):53-54.

[2] 鞠晴江,庞敏.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4):89-92.

[3] 刘小平.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建设[J].农业经济与科技,2005(20):14.

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篇7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不成熟、不完善,在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有偏差。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工作中没有将合作经济组织摆上应有的位置。

(二)运作不规范。目前,农民对专业合作组织新存疑虑,对其功能何作用知之不多,不甚了解,因而合作意愿不充分,参与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乡镇牵头,机关干部领办,以不同方式挂靠政府,政府在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过程中充当了主角,很多经营方面的事都由政府包揽,致使合作经济组织偏离了民营化的轨道,没有形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没有真正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经济实体,在市场风云骤然变化面前束手无策。

(三)作用难发挥。一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民办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自发状态,真正形成紧密的经济实体并不多。二是专业化特色不明。合作经济组织既搞销售,又搞技术服务等,没有形成专业特色,开拓市场能力较差。三是大协作意识不强。合作经济组织种类较多,但真正在专业化基础上开展行业协作的很少,组织结构规模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大发展、大提高。

(四)环境不宽松。由于认识模糊,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践缺乏理论上的总结,致使在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地位、管理、组织程序等问题上存在着说不清楚的现象,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兴办、起名、挂牌、运营、管理、监督、解散等方面都比较随意。因此,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部门利益在农村现实中不断强化的情况下,很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被盘剥的地位,更难以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现阶段,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在巩固试点成果和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稳步地办好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示范作用。主要对策是: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给农民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由被动观念向主动观念的飞跃,充分地证明一部分农民正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坚持原则,正确引导。一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自愿参加,入退自由。各级政府不能强迫命令,始终尊重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无论那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政府都给予支持和引导。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各级政府不要直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主要是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建立民主管理机制,确保成员利益和组织发展;引导农民采取多种多样的合作形式,实行开放经营,增强合作组织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合作组织的服务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各级政府首先要坚持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先发展起来,然后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条件的合作组织,引导其建章立制,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法人登记,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3、因地制宜,多模式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也不可能采用统一模式。在引导其发展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分类指导。在组建形式上,可以是农民自办、联办,可以是农民和国家技术经济部门、事业单位联办,也可以是农民与其涉农企业、公司联办的。在服务内容上,可以办服务实体,也可以不办服务实体,只要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能帮助农民办实事,都应大胆地试验和发展。

4、政府扶持,创造环境。正确引导,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是政府应有的职责。一是舆论引导。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力度,通过培植典型,组织观摩和交流,总结推广经验,搞好合作知识的普及宣传,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政策支持。重点是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体制和法制环境。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广阔生存与发展空间。三是开展培训。政府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举办合作教育,帮助合作组织培养管理人才,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而提高合作组织的管理水平。四是技术服务。农业相关部门积极予以扶持和帮助。包括信息、技术和业务培训等。

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辽宁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74-02

近些年来,辽宁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立足于主导产业,发挥资源上的优势,突出地方上的特色,按照农民合作的要求及市场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采取多渠道、多区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全省范围内逐步形成了种类多样、层次丰富、内容广泛的专业性合作组织体系。目前,辽宁省已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000多个,其中比较规范的有2000多个,成员总数近百万人。但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超过15万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 辽宁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特点

(1)发展速度日趋加快。在中国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后,辽宁省认真贯彻执行法律规定,行动快、起点高,不断地加强引导及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很多地方的农民合作社发展势头迅猛,效果十分显著。有的地方农民专业性合作社从无到有,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乡镇,成为推动当地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2)功能单一。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模式,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几乎覆盖到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不仅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与农业生产等相关的传统领域,还包括农村金融、农村保险及社会保障等传统领域。目前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的领域绝大多数集中在农产品的销售、加工领域,尚未涉及农村金融和保险等业务,农民通过这种合作经济模式所能分得的利润是极其有限的。

(3)运行管理逐步规范。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辽宁省农民专业性合作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全省农民专业性合作社开始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向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双重发展的转变。目前,大多数合作社有比较规范的章程、组织机构,制定了比较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设立了成员账户,定时召开社员全体大会。部分发展较好的合作社还提留了公积金,还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和社员的出资额比例进行了二次分配。

2 辽宁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关法律的保障。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不论是农业资源相当丰富的欧美国家,还是农业资源十分贫乏的日韩,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都有相当完备的法律来进行保障。而我国相关的法律颁布的比较晚,辽宁省也没有相关的地方法规,导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很难获得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经营涉税问题等也难于处理,从而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活动不能得到规范的、有序的、健康的发展。

(2)仍以种养业为主。辽宁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种类广泛,其业务活动逐渐渗透到多个部门,涉及的产品有粮食、水果、蔬菜、花卉、蛋、肉、食品加工,但其发展主要还集中在利润较低的种养业的鲜活农特产品方面上,生产经营的产品大多数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转化水平及科技含量都比较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3)缺乏完备的体系。日本、韩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统一、完整的体系,这种完备的组织结构不仅降低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交易费用,提高了其谈判能力,切实维护了农户的自身利益,而且还实现了规模效益,加强了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联系以及协作能力。而目前辽宁省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仍处于农民的自发成立的阶段,不仅缺乏完备的体系,而且合作经济组织之间也缺乏沟通与协作,不能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最大的功效。

(4)农民参与程度不高。从日本和韩国的农村合作经济来看,日本和韩国的农民参与农协的程度都相当的高,日本几乎99%的农户都参加了农协,而且有的农户是一户参加几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目前辽宁省农村农民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普及率不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政府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不够,二是农民没能认识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5)政府的政策扶持相对较弱。尽管各地都出台了鼓励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优惠政策,但相关部门没有配套的政策支持,落实起来仍比较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政府的扶持、税收减免等利好政策主要给了重点龙头企业,相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却没有得到优惠政策。为了农业的发展,农业部门只能从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化基地等渠道给予另外的补贴优惠,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6)缺乏发展资金保障。资金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向一体化服务扩展的物质保障,在国内外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中国农业的同时,农民自己组成的合作社却没有资金作为依托。如前所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于没有法人身份无法向银行申请贷款,目前仅仅靠会费或股金来维持生存和发展,自我壮大的步伐相当缓慢。

(7)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辽宁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很不健全、不规范,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形成成员的控制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机制,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发起人往往既是董事长又是经理,控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普通成员的参与度较低,利益分配的不够合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凝聚力;二是政府干预的较多,许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对政府依赖性过强。

3 完善辽宁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

(1)依法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规范管理。一方面,要认真落实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条例,引导其按照合作社的原则组建,支持其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快制定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施细则,有关部门要抓紧出台可行的财务审计制度以及配套的支持措施,建立并完善内部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合作经济组织的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保障金制度,保障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目前,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进行保护以及扶持是发达国家普遍的做法,加之辽宁省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的阶段,组织规模小、资金少、市场风险较高、自我积累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也相当的脆弱。为了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给予积极的引导,并且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与保护,正确处理好放手发展和积极引导的关系,千方百计地把农民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农村的各类合作力量激活,并从政策上支持农民实行新的合作。

(3)财政支持。辽宁省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多是以小规模农户为主体的经营,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无论是在规模、效率,还是在农户与市场之间中介组织的发育方面,都不能适应国际激烈竞争的挑战。政府应该设立专项的财政资金,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具体来说,要突出六个重点:人员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品牌培育和营销服务;制定农产品标准和组织标准化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以及推广;农产品的加工、整理、储存和保鲜;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

(4)税收优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内不以赢利为目的,要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在地方税的范围内,积极研究有关税费优惠的政策,可以采取低税率政策,或免征所得税等。销售自产农产品及其分类分级、整理包装、加贴品牌等简单加工的农产品,可免征增值税。

(5)信贷扶持。当前,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各项社会事务活动的开展。所以,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适合“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合作性金融的作用,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一是要降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获取信贷的门槛、简化信贷的手续,在获取信贷和偿还信贷方面优惠于一般的工商企业。二是改革现有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使它成为真正的为农民服务的信用合作社。三是允许农民成立自己的合作银行,用于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6)保险支持。农产品具有生鲜性,生产周期长,抗风险能力较弱,极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家可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农业保险。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涉农的保险公司执行,提供的保险服务范围可涵盖种植、养殖等领域,保险责任包括干旱、洪涝、作物病虫害、禽备疾病等。特别是要对当地农户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作物进行保险,降低农户的风险,确保农业生产的连续性,进而达到保证农产品物质供应以及稳定整个农村经济的作用。

(7)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以为成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宗旨,切实增强组织的功能和服务的功能,提高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增强成员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成员的收入。从而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成员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向政府反映成员的意见以及诉求,切实维护成员合法的利益,消除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对成员利益的侵害。

参考文献:

[1]刘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以辽宁为例[J].经济问题,2008(3).

[2]王守成,金奎文.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4).

[3]金连春.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8).

[4]罗必良.经济组织的制度逻辑: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农民经济组织的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上一篇:以安全为题的演讲稿范文 下一篇: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