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19 11:22:05

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篇1

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竞争能力可以分为三种:现实的市场竞争能力(静态的能力);潜在的竞争能力(改善的能力);将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进化的能力)。研究企业竞争能力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战略选择。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企业竞争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源于学者和实业界人士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定义存在较大争议,从而相应地出现了不同的理论。

一、企业竞争能力含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一)古典经济学的看法

早期竞争力的观点源于分工,认为是由于分工的存在产生了竞争优势。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指出企业产生竞争力不是产生于绝对竞争优势,而是产生于相对竞争优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大量论述了竞争与商品交换以及市场之间的关系,认为劳动生产率是竞争力最基本的来源。综上,早期经济学认为,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在其占有的基本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相对比较优势。

(二)古典战略理论

20世纪70年代,企业战略理论盛行。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的基点是从既有的已结构化的产业内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使企业适应环境,通过资源配置实现市场扩张的目标。企业竞争能力主要通过其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来反映,拥有了高的市场占有率就说明企业的竞争力越强,所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战略中心。

(三)竞争战略理论

美国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企业竞争能力作了系统性研究,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战略管理当中,以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为核心研究点,探讨了企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力问题。他认为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在:

1.在一个很有优势的行业;2.选择企业在该行业的相对地位;3.利用价值链创造价值,并认为企业价值链的差异以及进入或退出壁垒是企业产生竞争优势以及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

(四)企业资源学派的观点

以沃纳菲尔特和潘罗斯为主要代表的企业资源学派认为,企业竞争能力是在企业内在成长和持续竞争优势保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潘罗斯把企业竞争能力理解为以特定的途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优势。1984年,沃纳菲尔特在潘罗斯《企业成长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企业资源基础论》一文,提出企业竞争能力就是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位势差异。

(五)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能力理论

资源学派是以考察企业占有资源的数量来评判企业的竞争能力,但占有了资源是否就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还取决于企业利用资源的能力。基于能力的竞争力理论学说很多,其中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三类:组织能力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流程能力理论三类,其中核心能力理论是其核心内容。该理论认为,应当以最本质的东西来规定企业的内涵,这种本质的东西就是“能力”。而一个企业之所以具备强势竞争力或竞争优势,是因为其具有“核心能力”。所谓核心能力,是指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局限,开始涉及动态竞争力,拓宽了研究竞争力的视野。

二、企业竞争能力含义辨析及特征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竞争能力理论发展的一个清晰脉络:人们对企业竞争能力最初的认识就是种种比较优势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经历了: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市场占有率的差异;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竞争能力的本质不仅是优势的表现,而且是企业占有的要素资源,从而经历了:产业竞争力理论(外部市场资源)和资源位势差异(内部资源)等;发展到现在,人们对竞争力的理解又更进一步,认为仅有比较优势或者优势资源也不能构成竞争力,也不是竞争力的本质,竞争力的本质应该是一种能力——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因此提出了基于能力的竞争力理论:组织能力、核心能力、业务流程能力理论。企业竞争能力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企业竞争能力具有整体性,是一种系统能力,而不单是企业的产品或业务等环节上的能力;二是企业竞争能力具有不同的层次性。企业竞争能力的深层即决定层是企业的文化、制度、战略和机制;企业竞争能力的中间层即企业的核心专长和核心能力;企业竞争能力的外层即企业在财务、市场、人力、运营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各种竞争优势。

三、研究结论

企业竞争能力具有动态性。在今天技术日新月异、市场化程度日益深化、经济日益国际化、竞争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竞争能力的形成主要源于内部资产的优化组合与高效配置,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竞争资产×竞争过程=竞争力

这个公式可表述为企业竞争能力是由技术资源(硬件或者有形部分,资产)和组织能力(软件或无形部分,过程)两部分组成。

“技术资源”的内涵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生产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2.获取和创造新技术的能力;3.培育和利用工程技能和生产作业技能的能力。

“组织能力”的含义是指:1.制定战略决策的能力;2.有效地集中、组合、配置和重组资源的能力;3.营造、适应和改善环境的能力;4.学习和完善组织自身的能力。

实际上,竞争资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资源,竞争过程也就是将资源转化为优势的能力。可见,要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资源和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笔者认为,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竞争能力资产状况和面临的市场状况与竞争力成长过程的统一体。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能力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取资源的能力,一种是将资源转变为优势的能力。资源和能力两者相辅相成,没有很好的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知识资源,就不会形成强势的能力;没有很好的业务流程、组织机制,也不会将企业拥有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由于环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人们常常将其从资源里分化出来作为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之一。所以,对竞争力的研究,就是对资源、能力、环境的研究;对竞争力的评价,就是要对这三者进行评价。

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篇2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资源整合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并能取得最佳利益,成了现代企业所关注的焦点。这个焦点就是企业如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够长期产生竞争优势的竞争能力的集合,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企业要有较强的资源整合及应变能力;二是企业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三是企业要有较强的技术等竞争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核心竞争力是以用户需求其出发点

核心竞争力以为用户提供具有更多、更好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出发点,这是为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为取得长足发展的客观需要。

2.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独特的、不易被替代的高价值的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其它企业或竞争对手所拥有的竞争能力,也是一种能大大增强企业捕捉市场机会和避免环境威胁的竞争能力,能进一步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壮大中所形成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不易被其它所替代的。

3.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不能或很难能被模仿和学习的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对一个企业而言,一旦形成,就不能或很难能被其它企业所模仿或学习,并且模仿和学习的成本会很高。主要是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经历和条件,与社会文化、环境、价值观念、习俗传统密切相关。

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保障,是一个组织内部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组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的竞争能力的优势。企业必须要做多方面努力来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

1.通过增强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资源是相对有限的,企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运用组合好,发挥出最大效益,这是企业必须要解决的。资源整合是企业通过合理地配置资源,将企业的内外资源组合调整到最佳状态,以发挥出最大效能,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实力,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战略。第一,要进行内部资源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整合要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调整和重组。通过整合,使企业原已体现出优势的资源更好的发挥作用,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和长处,使企业原来那些有劣势的资源能通过组合的方式与优势资源相互补充、扬长避短,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能力的提高,以使在竞争中占有更多的优势。第二,要进行外部资源整合。企业外部的资源主要是指那些与企业相关的、并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帮助的一些实物形、货币形和无形的信息资源等。进行外部资源整合,企业要将内部的资源与外部资源要有机结合地进行整合,使企业资源组合更加合理。资源整合要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通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又会进一步促进资源整合程度的提高和加强。

2.通过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应变能力就是企业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及进入市场或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是一种企业通过对市场环境的调查、分析与研判后通过对市场、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各种策略的调整来实现的。

现代企业经营的理念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同时兼顾到企业与社会的利益,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市场的变化而改变、整合、重置企业现有的各种资源,把企业原有的各种参差不的齐、目标各异的行动力进行整合聚集成具有同一目标的各种能力,使得各种能力之间避免不必要的内耗,集中优势适时应对环境的变化,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应对市场的变化,准确及时地为市场需求提品或服务并能得到市场的满意,以现实企业的经营目标,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通过增强企业的决策、组织及管理能力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管理就是决策。一个企业决策能力的强弱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决策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市场及核心产品和服务等。对现代企业的决策要有准确的市场洞察力、研究和分析力、判断抉择力,遵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实施于决策过程之中。同时还要有决策制度和相关机制的保证,充分发挥每一位管理人员或全体员工的智慧,以增强企业的决策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组织及管理工作是很普通的,但其过程和结果却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企业运营的成败,所以说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其组织及管理工作是决不能忽视的。随着现代企业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知识工人的出现,组织及管理也要发生转变:一方面,企业的组织及管理应更多地转向激励型,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员工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及实际客观情况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能切实执行。不可盲目效仿国外企业或国内的其它成功企业。

4.通过改进或创新企业的技术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技术水平决定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它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及竞争的优势水平如何。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要比其竞争对手先改进、先创新并能更好地运用各种技术完成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首先,企业技术的改进和创新都必须以市场对产品及其工艺或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企业核心实力为目标,并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和维持较长时间,不可相当然地盲目改进或创新;其次,技术的改进要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或销售成本,即可增加企业利润,也可让利于顾客,便于企业采用低成本竞争战略;第三,企业技术的改进或创新要围绕顾客的使用技术水平进行。顾客对那些能满足其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操作应用性技术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销量。企业技术的改进或创新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要便于顾客的使用,并能给顾客带方便,减少顾客的使用成本,这样就能极大的增强顾客的忠诚,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现代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不论是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还是促销策略,都是为了企业在经营中能获取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获得不光是要有好的产品和服务,更需要有特色的文化精神及内含,如“孔府家酒”、“孔府家宴”之所以能名扬四海,就是这个道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消费者不再是单纯的以“量的消费”为主,也不再是单纯的以“质的消费”为主,而是建立在产品质量为基础上的以“文化的消费” 为主。例如,“金利来, 男人的世界”,它使顾客感受到所购买的不仅仅是一条领带, 最重要的能让男性消费者体会到成功男人的信心和标志。因此,现代企业要想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引导而得已提升。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企业要广泛地吸取、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消费文化和客户的文化背景、知识背景、语言环境、民情习俗、宗教禁忌、审美情趣等。其次,要把文化价值观念融入到品牌发展的战略之中。善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来宣扬品牌的内含价值。例如,江苏红豆集团的“红豆”品牌,深刻地融入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想思”的文化精髓,给人们的感觉就体现出了一种思念、爱恋之情。再次,要加强绿色营销文化建设,在营销过程中,企业要树立绿色营销的观念,抛弃陈旧、保守的传统营销观念。把绿色文化融入到经营方略上,既要考虑消费者的需要、企业的利益、又要照顾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把绿色文化融入在经营行为上;把绿色文化融入到利益追求上,既要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又把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结合起来,重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因此,不断地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杨臧 维:产业竞争中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J].商业时代, 2006,(28)

[2]张华: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竞争力培育[J].商业时代, 2006,(28)

[3]高广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化策略[J].商场现代化, 2006,(30)

[4]周青: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J].科技管理研究, 2006,(9)

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篇3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 财务能力

一、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概述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以市场发展和竞争为导向,以提升企业发展的内在实力。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企业形成了具有着自身的特色的,并且能够蕴含在企业的本质内部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够在过去、未来以及重要的现在保持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原有的地位优势。

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财务管理能力是能够凸显其竞争实力的标准之一。较为成功以及优秀的企业都在不断地培育以及发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希望通过较高的财务能力从而维持自己优越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的发展中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为了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须要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实现企业的发展价值。财务核心竞争力便是指企业基于宏观的企业生存环境出发,着重考虑企业的内部环境德尔情况下,根据企业已有的战略导向原则,从而构建高效的运行机制的情况下,完善财务资源的调配,促进为企业的协调运行,保证自身的基本财务能力,并且长期整合、改进、提升自身财务能力的积累。换而言之,基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能力 便是企业之中重要的财务构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相比,企业财务竞争能力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具体表现在:

(一)独特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基于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然后持续发展。其中主要的构成要素主要依附于财务的主体、企业的组织结构、员工的互相沟通、企业文化的发展,个性较强,并且不太容易被复制;

(二)动态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以及形成需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核心竞争力之中,财务能力的成长具备着一定继承性、突破性,也就是说创新性是动态性的本质表现。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在特定的时间、管理环境以及管理模式,才能够实现彼此与的相关变化和动态演化,最后实现质的飞跃。

(三)内生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中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之中的重要目标,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基础环节,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是根植于企业的管理中的,是内生于企业之中的,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能力评价的影响因素

(一)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实现战略管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实现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则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之一。因此,在企业发展中,必须要实现财务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考察,准确的判断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进而平衡各方经济利益,促进企业财务资源的优化利用;二、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中,还应完善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技能,促进企业筹资、财务分配等活动的顺利进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

(二)财务资源

基于企业的广义的角度而言,企业有着各种能够用货币进行衡量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需要注意的便是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这两种资源是企业的财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

1、基础资源

包含一切能够使得企业树立比较好的竞争优势的有形和无形资源。财务之中的有形资源主要是指会计资料之中的总资产的规模和相关的会计的品种,无形资源主要指企业之中的品牌形象的树立,以及大众对于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忠诚程度;

2、科学技术资源

在企业的发展中,影响财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科学技术和财务资源,财务技术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财务资源则是实施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增强本企业的财务资源,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

3、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在财务能力评价之中属于比较特殊的种类,它具有着一定的活动性,并且能够通过一定的资本投资的转化、人员基本素质的培养、知识及时和工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作用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财务能力评价的鉴别和评价

(一)进行科学的识别

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识别的前提便是对于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进行科学的识别,并且进行一定的区别。在不同的企业中,必然会形成财务管理体系,但是这一体系的建立必须要符合本企业的发展,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在进行财务能力提升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的财务能力判断体系,对本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科学识别和判断。如果在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后,认为结果与其特点基本吻合,则应该初步判定为企业的财务有着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识别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应该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实施:

首先,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有一个宏观的评价和分析,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财务人员和财务管理技能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肯定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企业总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不足;其次,在进行财务能力评估过程中还应着手就如何提升本企业的财务技能进行专项研究,并分析本企业的财务技能是否优于竞争企业,如果不能,则应该想办法进行财务技能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能力评价的基本思路

对于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外,还需要对于财务和兴竞争力进行定量的评价。基于企业的自身角度出发,把企业看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除去关注企业在行业之中所处的位置外,还需要考虑定量分析企业自身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所谓的定量评价,主要包含企业基于行业的总体概况,然后分析财务能力的自身影响因素,并且赋予一定的权重。

参考文献:

[1]季丹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财务分析[J].商业会计,2014

[2]宋海涛,周航,李宛宣等.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4

[3]王琳.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4

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篇4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和动力之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和提升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升华,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1-0032-02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和企业成长的永恒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探讨,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成果,推动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本文就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关系作一综述。

一、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研究综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

企业文化研究由来已久,长盛不衰。关于企业文化的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威廉・大内认为:“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了公司员工活动、意见和行为规范。”沃特曼・彼得斯在《成功之路》中指出:“企业将其基本信念、基本坐标观灌输给员工,形成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促使广大员工为自己的信仰在工作。就是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迈克尔・茨威尔在《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一书中写道:“企业文化被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的组织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目标、技术和实践”。

2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陈庆修认为,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经济学家魏杰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长期经营活动中确立的,为企业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这里强调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而其他如企业的文娱、联谊、形象设计等,均不属此列。钟岩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种效用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它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在企业内建立一种企业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以这种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形成系列管理行为和活动。

3 关于企业文化的构成。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定义版本很多,内涵十分宽泛。管理学界通常按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来研究企业文化,也有的学者将企业文化又细分为生产文化、技术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福利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我国经济学家魏杰教授认为,企业文化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营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二是管理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三是体制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体制运转过程中应有的价值理念。目前,较公认的是企业文化由四个部分构成,即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由普拉哈拉德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坦普进一步发展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指出核心竞争力必须“在长期或短期之内对公司生存起重要的作用,对竞争对手来说是无形的,难以模仿的,是该公司独有的,是资源、技术和过程的混合,是公司能够长期保持的一种能力,比个人的能力要强大,对公司的核心产品最终产品十分重要,对于公司战略的贯彻十分重要,对公司的战略决策十分重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四个特征:价值性、独特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2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预见能力与核心执行能力。核心预见能力是有助于企业发现并掌握,能够形成先行一步优势的事实或模式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来源是企业拥有的技术知识、快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卓越的分析推理能力。核心执行能力是交付产品或服务的独特能力,借助该能力,企业能够按照业务领域的一流水平实施一项或多项流程。可见,在这两类核心竞争力中,前者使企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发现和创造顾客需要的特殊价值,后者则保证企业具有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实际能力。也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核心产品、核心人物和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但核心产品和核心人物必须都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决定,否则无法发挥作用。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综述

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论述,学界比较统一,争议较少。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两者有及其紧密的联系。

观点一,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的内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两点来体现:即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内核和主要组成部分(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观点二,从内容上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个或几个点的优势、强项,而是一个企业在独特的竞争环境和管理理念之下,内部经过长期磨合而形成的协调配合的整体实力。从特征来看,企业文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扩展延伸性的特点。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整个动力系统,两者共同作用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观点三,企业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有四个功能,即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辐射功能。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成功的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

三、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篇5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德尔菲法;工程咨询企业

[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4-0018-03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工程咨询与监理行业发展及对策研究”(批准号:05E004Z)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宋 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罗福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陕西 西安 710055)

一、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优势,最早由两位美国战略管理学家帕拉哈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来。根据该文的定义,核心竞争能力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知识。进一步,詹姆士等学者通过仔细研究成功和失败企业两方面的例子,认为有效的核心竞争能力是跨越各部门的、能够灵活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技能或知识群。企业应集中力量,将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定位于对将来成功最具决定性影响的、在价值链中充分发挥独特作用的2-3个活动或技能上。梅雅和乌特巴克(M.H.Meyer,J.M.Utterback)认为,核心竞争力特指企业价值活动各环节所蕴含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如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巴顿(Dorothy Leonard Barto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取决于4个维度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技巧和知识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而且不易被其他企业所模仿。

对于生产组装产品的企业来说,以在个别领域的竞争能力来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也许有其合理性,就像Prahalad、Hamel以及詹姆士等学者所采用的方法那样。但对于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工程咨询企业来说,由于最终所提供知识产品的质量受到各流程工作质量的直接影响,以价值链上个别环节的竞争能力来定义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不可行的。就工程咨询企业而言,笔者更赞同Meyer和巴顿等学者的看法,即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应该是一个由多维度能力组成的综合体。

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其价值性。核心能力应当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只有这样,核心能力的存在才有其经济现实性意义。二是延展性。核心能力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从横向上看,企业某一方面核心能力的形成可以在相关领域衍生出许多有竞争力的技术或产品,从而为企业带来规模优势和经济效益;从纵向上看,核心能力能够沿着企业活动价值链将其能量持续扩展到各个节点直至最终产品上。三是异质性。核心能力和竞争对手相比必须具有领先或差异化特征,这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四是缄默性。核心能力所蕴含的各项特征,其内容太多,难以用语言来形象地、清晰地描述,这决定了它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交易性。核心能力的缄默性特征是与核心能力本质的知识具有黏着性特征紧密相关的,核心能力不可能离开载体而独立存在,这客观上决定了核心能力的难以复制性。

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价值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其所提供的产品能够充分满足客户的最根本性需求――很强的针对性与个性化、时效上的及时性以及效果的明显性。

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延展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在某工程咨询领域的专长和能力能够延伸到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并且在扩展领域中有良好的发展潜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其主要从事的工程咨询领域的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成在某一工程咨询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并在某一个或几个技术领域或职能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缄默性”,不仅包含企业独有的技术技能、操作技巧与诀窍等技术特性,还包括企业管理和文化特征,其内容大部分难以用语言、文字以及符号来表征,这决定了该特性难以在不同企业间传递和交流,因此,具有不可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

二、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模型建立

首先,应较全面地认识国内外工程咨询业的历史和现状,研究国家和地方、行业有关工程咨询业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借鉴有关学者、专家的论述和研究心得,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工程咨询企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其次,对富有业务和管理工作经验的高中级业内专家进行实地访谈和评价指标的专家问卷调查;第三,对调查搜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进一步调整修改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排序,最后确定工程咨询企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

1.构建指标体系。笔者对评价指标的设计采取从工程咨询企业实际出发,借鉴一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从7个维度构建出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7个维度分别是:企业综合实力和业绩、咨询人员素质和数量、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营销能力、企业社会信誉度、企业文化。如表1所示。

2.问卷调查和数据挖掘。根据初步拟出的评价指标体系表,编制成《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重要度评分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发给各领域专家,请专家按规定的方式发表意见,并事先规定指标重要度的级数和每级的量值。本文将重要度分为5级,5级的量值分别取1、2、3、4、5,量值越大越重要。专家可根据对指标重要度的认识,在咨询表相应位置上画“√”。

设拟定出的指标体系中有P个指标,请K位领域专家评议。统计领域专家对每个指标意见的集中度、离散度和变异系数作计算。领域专家意见集中度定义为:

式中:λij为第i个专家对第j个指标给出的评价值;鉴于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以λj≤3,C.V≥0.3为判据,满足条件的各指标进入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2)。

三、工程咨询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调查研究

1.问卷调查概述。本次向5家大型工程咨询企业和1个工程咨询研究所发放了调查问卷。接受访谈调查的人员为30人。从职务分布上看,都是该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或部门经理(项目经理);从技术职称上看,都具有中级或高级职称。

2.统计处理。依据以上建立的模型对所调查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得到新的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详见表2)。

3.结果分析。本次实际的调查问卷,令笔者十分吃惊。原本初步建立的7个维度、33个指标,减少到现有的5个维度、20个指标。下面笔者对所有去掉的指标进行分析说明。

(1)开展咨询业务年限,在原来还可以说明企业咨询能力的状况,但是,现在一些中小咨询公司也在迅速崛起,它们当中不乏一些能力较强的企业。(2)资质等级。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标,本次问卷调查笔者选择的都是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工程咨询企业,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甲级资质,所以,不把资质等级作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指标。(3)年营业收入,作为企业的年营业收入一般与当年所接工程的数量有关。而接工程的数量和企业关系网、企业人员素质和数量有很大关系。为了避免重复,所以将这一指标去掉。(4)利润率,同年营业收入情况相同。(5)企业受表彰和获奖情况。这一指标在笔者调研过程中有很大争议,因为不了解企业所受的表彰和获奖的等级是哪一级别的,如果是部级的就很重要,如果是一般行业中的就无所谓,反映出大多数接受调查的专家不完全认同现行的企业和咨询成果的评比奖励办法,这与评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弄虚作假现象及评奖结果多少缺乏社会公信力有关。所以,在此不把它作为核心竞争力指标。(6)专职技术人员数量。数量多并不能说明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这是在调查中专家的一致反映。(7)专家库、先进技术或专利技术。在调研中许多企业都还未建立起专家库,并且都认为在工程咨询中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所以,就目前工程咨询企业来说,专家库、先进技术或专利技术这些指标就显得无所谓了。但笔者认为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指标会表现得更加重要。(8)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程度或已通过认证。对于工程咨询企业而言,如果想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只要找专门的人士进行策划,一般情况下都能通过。所以,这一指标就无足轻重。(9)咨询意见采纳率,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咨询意见采纳率和顾客满意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设置了顾客满意度就可以去掉咨询意见采纳率。(10)咨询取费率,这一指标一般是用大小来衡量的,然而,工程咨询有很强的个性化和独特性,所以说它并不像生产型企业那样可以价格优势来取胜,而是要给顾客最满意和最周到的服务。

以上笔者对去掉的13个指标做了分析,下面对保留下来的指标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做一说明:

(1)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从业人员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为主导。在均值排名前5位的指标中,从业人员素质和数量以及企业管理水平两大类指标合计占了80%,其中专职技术人员的从业操作能力排名第1,专家认同度最高;这两类指标变异系数较小,表明接受调查的专家普遍认同以从业人员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为主导因素来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也说明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以往的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在逐步消失。

(2)关于工程咨询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本次调查所涉及的财务指标,如年营业收入、利润率等排名都靠后。表明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工程咨询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需要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生产企业有显著区别。许多工程咨询企业虽然具有资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但由于缺乏独有的技术能力和人力资源优势等企业的核心能力,其竞争力并不强。这说明,高智力服务行业在迈向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已不再是有形的物质资源,而是知识的创造和运用。因此,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程咨询企业更多的是表现为“小巨人”。

(3)关于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本次调查表明,企业核心技术没有占据绝对的主要地位。这也反映出就目前的工程咨询中高科技技术含量还不是很高的状况,在整个咨询工程中还是人的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对其中的专业工程经验,专家认同度非常高。

(4)企业市场能力和企业文化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调查中,笔者可以充分感受到企业领导者和高级技术人员对所设置的企业市场能力和企业文化这两大类指标兴趣很大。尤其对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企业关系网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这3个指标的认同度最高。对企业市场适应能力的重视反映出企业对市场的重视,以及随着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战略的变化能力越来越看重;对企业关系网的重视说明在目前的工程咨询企业中承接工程咨询项目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与该企业的关系网有很大关系,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工程建设市场,尤其是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还很不规范,许多非市场的因素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就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的重视反映出现有企业对重要技术人才的渴求,并希望这些人才能长期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Prahalad C 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M ay-June):79~91.

[2]MeyerM H,U t terback J M. The Product Family and the Dynamics of Co re Capability[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3,(Sp ring):29~47.

[3]Christine Oliver,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Combining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Based View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8:9,697-713(1997).

[4]N. Rosenberg,Perspectives on Technology,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5]詹姆士・布瑞安・奎因. 战略性外购[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6]徐希燕.企业竞争力的新诠释[J].经济管理,2003,(5).

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篇6

关键词:跨国企业;技术能力;默识知识;战略联盟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5-0042-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跨国公司既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又是全球市场大舞台上的主要竞争者。一国所拥有的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已成为显示该国经济实力最重要的标志。中国已经吸收了巨大数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并且目前成为这类投资的最大接收国(UNCTAD,2004)。事实上,中国的出口业绩也相当可观,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出口国,仅落后于德国和美国。中国已经以矫健的步伐融入了全球经济,但是,学者们似乎更加关注外国跨国公司在华的发展或者中国跨国公司存在的种种不足。2004年底,中国以370亿美元跃入世界第五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中国的跨国企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喜人成绩。中国跨国企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展国际化进程最活跃的经济实体。而技术能力是跨国公司长期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技术能力的优势是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核心优势,也是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克服市场不利条件,占据国外市场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少,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跨国公司的竞争已经慢慢演变成了核心技术能力的竞争,虽然跨国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究竟中国跨国企业有没有一定的技术能力?能否在激励的国际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呢?本文将回答上述中心问题。

一、跨国公司形成长期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技术能力

Cantwell对技术能力这一概念给出了较为全面和概括的定义,他认为,技术能力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1)狭义的技术能力被定义为科学的和工程学的知识和计划;(2)稍广泛一点的定义认为技术能力包含企业操作和在生产中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3)关于技术能力的定义是相对于创新而言,被定义为当新产品和新工艺引进时,技术能力则表示有效地保持生成优质产品的过程的能力,狭义的知识和计划可以转移,但企业的技术能力不能通过类似市场的交易一样转移,这些能力必须在企业内部学习才能获得;(4)最后一种技术能力包含两个部分,即技术能力中潜在的公共知识元素,包含构成狭义技术定义的工程学的计划和设计以及科学的知识,另外一个部分就是默识知识,默识知识是企业专用性可竞争优势的本质,它依赖于团队内部的学习过程。

特定的计划和实践的技能有时表现了一定的技术优势,部分原因在于计划能够被授予专利,但更重要的在于这些设计和技术反映了企业的默识能力,这些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创新、模仿、适应等过程在一个一般的过程中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企业的技术能力也包含了以上的几个方面,它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也就是说,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创造是一个渐进而又费力的,并且不断调整和不断琢磨的过程。

二、我国跨国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中国跨国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实践探索

在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价格竞争,而是包括产品质量、技术和创新以及售后服务等在内的非价格竞争,其中,技术能力的竞争处于核心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能力,中国一些跨国公司经过长期的产业内竞争与企业的特质性学习等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我们把中国MNE技术发展概括为四种基本能力。

1.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电冰箱生产技术。海尔在消化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十分注重技术开发,通过不断开发探索,最终生产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代四星级冰箱,领先一步在国内市场形成了质量可靠和技术先进的优势。中国MNE发展初期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通过引进技术为中国跨国公司初期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颇为有效和便捷的途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是后进国家实现技术追赶的有效方式。

2.原始创新能力。中国的一些IT企业(如华为)本身具有一定的原始创新能力。华为从创业一开始就把它的使命锁定在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创新,集中力量投入研发,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逐步积累到今天的世界先进水平,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重视原始创新能力的培养。全公司23万名职工中从事技术开发的有13万人,2005年全年研发投入45亿元,占销售额的10%,走向了全球通讯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

3.集成创新能力。联想集团的发展壮大就是集成创新能力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微机行业利润降低的时候,联想跟踪市场的需要,整合当时的微型计算机技术和联想汉卡的技术,使电脑具有处理中文的能力,借此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正是因为技术的整合,联想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得到长足的发展。如果说原始创新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的话,集成创新则是这一基础向经济领域、市场领域延伸的能力,是对各种技术集成形成有竞争力产品的能力。

4.累积创新能力。中国的一些企业通过参与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体系,在跨国公司的某些生产阶段上实现专业化,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汲取国外优秀公司的创新信息,从而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格兰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代工最终发展成为微波炉行业的“寡头垄断者”。企业内的技术能力的发展具有累积性、持续性和路径依赖性的特点,能力的培育和形成是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

(二)中国MNE技术能力发展的特点

1.随着工业化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跨国公司技术能力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第一阶段:中国产业工业化处于起步状态,技术基础极为薄弱,因此,通常引进发达国家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这个阶段下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体现为生产中引进和使用成熟技术的能力。第二阶段: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中国的某些领先企业已经形成企业特有的工业技术和物质基础,因而在积极开展技术引进的同时,逐步加大了自主研制和开发的分量。在此阶段,技术的使用已经为企业掌握,进一步开始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原始创新。第三阶段:技术开发到一定阶段后,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很难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工业。中国跨国企业将各种单项分散的相关技术成果进行有效集成,逐步确立起企业竞争优势。

在以上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跨国公司都或多或少拥有以上的三种能力,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具有累积性、持续性和路径依赖性特点的技术能力,即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和积累的具有默识性特征的技术能力。但是,大多数的中国跨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仍然停留在第一阶段,中国跨国公司技术能力发展的路径与公司成长的路径具有一致性。

2.中国跨国公司技术能力的演进速度较快。中国跨国公司作为后来者,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到高科技产业,从传统的引进技术到逐步开发新技术和整合各项相关技术,技术能力发展具有周期短、跨度大和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3.在技术能力演进过程中,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中国跨国公司提高技术能力的主要手段。在过去十年中,中国跨国公司不仅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生产控制和产品设计的过程当中,还将其运用于内部管理机制和市场运营的整合上,加快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步伐,提升了企业内部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效率。

中国跨国公司起步较晚,底子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及国际、国内的激烈的产业竞争,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技术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直面中国跨国公司存在的不足,目前中国跨国公司的技术能力仍然大多停留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阶段,后阶段的自主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技术能力以及整合不同技术的能力仍然没有广泛形成。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我国跨国企业应该逐步形成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等技术能力,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三、中国跨国公司提高技术能力的战略研究

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一个累积的动态过程,先是选择性地吸收和利用先进技术,进而开发创造新技术和整合不同的技术与资源,中国跨国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进程需要与其所在的阶段相一致。

(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与整合战略联盟等方式提高技术研发能力

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大部分跨国公司掌握和控制的核心技术少,投入的研发费用少,大多是先进技术的接受者,从而技术能力的发展还停留在第一阶段。因此,中国跨国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应加大研究开发投资力度、积极地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可以采取与技术领先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来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地增强自身研发能力,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并行的方式,来获取技术能力和一定的竞争优势。

(二)积极培育企业内部的默识能力

正如Cantwell所说,形成默识知识的能力是企业专用性竞争优势的本质,这些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它依赖于团队内部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难以模仿、难以获得的默识知识。默识能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组织的默识能力,它作为组织能力存在于团队当中;另一种是个人的默识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篇7

论文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策

 

放眼全球,为什么有的企业长盛不衰,做成“百年老店”;而有的企业只是成功一时、昙花一现?在经历过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还有多少企业依旧巍然屹立?这时“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就进入我们的视野。2005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1983年初名列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公司,有三分之一已经销声匿迹,也即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年,约为人类寿命的一半。同年的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展望2010年》调查报告也显示,当前全球67%的公司是基于核心竞争力来推动竞争优势的,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5%,这充分说明了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高层都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写入自己的成功法则,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怎样提高核心竞争力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一、不同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初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就是一种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学识。可以说,他们二人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却给了一个极不严密的定义。正因为定义的不严密由此产生了许多派别,如企业战略、技术、资本、质量、渠道、客户、品牌、速度、创新、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学习能力等等,都曾被人定义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现在在我国流传较为广泛的就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所提出的核心竞争力需具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对策,溜不掉”的特点。其实不难发现真正符合以上“5个不”的要素寥寥无几,有人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有团队学习能力,但仅仅有团队学习能力就能保证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吗?有人说执行力就是核心竞争力,但如果企业经营决策本来就存在问题,那岂不是执行力越强就会死的越快吗?有人说自主知识产权就是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国内产权制度的不够完善,你的软件经常面临被盗版的尴尬,这明显不符合偷不去这一特点。有人说人力资源就是核心竞争力,但这是以人才不流动为前提的,现在跳槽者比比皆是,这也不符合买不来这一特点。还有人说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是客户,但技术是可以被带走的,客户也是可以溜掉的,所以综上所述,只有企业文化较为符合以上“5个不”的特点,这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企业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核心竞争力的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也越发的凸显出来。为什么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企业文化,这是源于企业文化本身就包含着张维迎教授“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这5个特点:

1、企业文化的偷不去。这是指别人要想模仿你是很困难的事情,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企业或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自身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相融合的产物,是一个优秀企业的灵魂所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很难被复制的,他的生长是需要特定的土壤、养分、和光照的。就如同南桔北枳,生搬硬套别人优秀的企业文化以运用到自己企业里结果只能是产生四不像,给企业带来副作用。这种情况在前些年学习海尔文化思潮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对策,大批的中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套用海尔集团先进的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他们以为凭借这些貌似取得的真经就可以使自己的企业也能像海尔一样焕发勃勃生机,殊不知他们没有领悟到企业文化偷不去的特性。

2、企业文化的买不来。这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一种无形的资源,是不能以任何方式、在任何地点购买来的。通常人们认为人才或者客户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些是以人才和客户的不流动性为前提的,你可以高薪诚聘,别人也可以付更高的价格把你的人才挖走。企业文化就不同了,他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点也不为过,任何人也不可能以多高的价格把企业文化买走。

3、企业文化的拆不开。这是指企业文化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是理念、价值观与规章制度的统一、是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统一。企业文化本身就包含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内容,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就把思想、理念、生产经营等工作结合在一起了,并且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使得带有强制性的具体管理升华为员工自觉基础上的自我约束,使得员工的价值观和信念、领导者的抱负、工作重点和企业追求的目标达到统一。所以企业文化在“拆不开”这一特点上得到了切实的体现,其他任何一种资源在这一特性上都是无法比拟的。

4、企业文化的带不走。个人的才能、技术,企业的组织形式这些都是可以带走的,而企业文化是最具组织性与纪律性的。身价高的人才是可以随意跳槽的,因为他拥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优秀的概念性技能,但是如果他想把原来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带走那是绝不可能的。当前我国企业文化研究存在的一大误区就是“崇洋”现象,往往以为聘请一些欧美、日本知名专家就可以带来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带不走的,即便带走也不意味着就能在中国生根发芽,我们的文化与欧美、日本有着很大的区别,欧美以科学为本,日本以人为本,我国以精神为本,所以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是开发挖掘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寄希望于国外专家带走其先进文化。

5、企业文化的溜不掉。有一种说法是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对策,这就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己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市场开拓中、创新发展中所生发、所凝结、所形成、所积淀起来的,一旦形成必将根植于企业这片土地上。企业文化不是停留在文本之中,不是仅仅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是深深根植于广大员工的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广大员工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自觉、行为规范、行为习惯的。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之中最稳定的因素,组织结构的升级,领导班子的更替,管理模式的变化都较容易落实,唯独企业文化的改变、抽离是最难实现的。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蒙牛的奇迹法则”,在《蒙牛内幕》一书中这套法则被详细归纳为二十五个方面,并对每一个方面都做了阐述。蒙牛1999年创业诞生,但它创业起步地却是在呼和浩特市公园南路附近特别偏僻的一座破旧的六层民宅,并且是底层的两居一室,53平方米,200元一月,但它却从这里开始创造了奇迹,靠着这具有魔力般的二十五个法则,用七年时间的发展实现了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大关。蒙牛的这二十五个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蒙牛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他已经成为了蒙牛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准则,这无疑已经形成一种蒙牛文化,这种文化不折不扣的贯彻到蒙牛组织运行的每一个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里,因而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于它。蒙牛的这二十五个法则,在使蒙牛员工创造出惊人的效率和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产品客户、商务伙伴的支持和信任,也得到了国家政府的支持和信任,甚至在遇到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给他们的发展造成危机时,国务院总理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对策,批示提供行政司法支持……核心竞争力就这样形成了,奇迹也就这样发生了。蒙牛的这套完备而又笃行不悖的游戏规则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其他企业都无法用金钱买卖,交易获得。是真正符合“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这五个特点的。

三、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蒙牛的奇迹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定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随着企业文化的研究日趋成熟和深入,我国企业界、学术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地研究成果,那么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旨在对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做一点意见与建议,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化定位,每个企业的基本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也就各具特色。在这里摒弃面面俱到,我们从大多数优秀企业文化中提升出三种文化定位:(1)憎恶浪费,崇尚高效,创造一种规范化、低成本的企业文化;(2)鼓励个人想象力、成就感,创造一种渴望创造未来这一思维方式的企业文化;(3)具体而专业的服务,创造一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建议,努力发展深切、持久的顾客关系的企业文化。当然,文化定位的类型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和概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可能并不存在单一的与上述任何一种类型完全的重合,更多可能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文化定位时,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构建文化的实质是文化自生对策,而不是文化硬套。

2、依旧要处理好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文化建设必然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大的宏观文化,必然对企业文化(微观文化)产生制约。可以想象,如果每个企业都具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自身有利,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会有质的飞跃。

3、塑造人性化的企业文化。“人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核心,他决定着员工的兴趣、态度、忠诚、积极性、持续性、创造性、道德、意志、观念与企业命运的“个性品质”。人性化管理即是指在充分认识人性的各个方面的基础上,按照人性的原则去管理,利用和发扬人性中有利的东西;同时对于人性中不利的一面进行抑制,弱化其反面作用。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可以从制度与人性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社团式”管理、“生活化”工作这些方面来加强。

4、开展企业文化的未来研究。面对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现代企业的文化也随之不断的冲撞与交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未来研究,努力培养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时代性、精炼性等特点。企业同时要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含义。

如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公司,都必须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后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诚然形成自己独特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并非易事,他需要企业几代领导及员工共同的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舒化鲁.决战十大竞争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1.

[2]武克华,马海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措施.经济导刊,2009-05.

[3]俞伟臣.试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

[4]张德.企业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5-22.

[5]Donald L.K.Developing Supervisors and Team Leaders,1stEd.Postand Telecom Press, 2009,11(2):59.

 

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篇8

论文摘要:2008~2009年,中国国际货物运输行业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非常严重,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国内的国际货运企业在未来如何生存和发展,将是国际货运企业现在面临的严重问题。在此形势下,我国货运企业需重新思索自己的定位与归宿,分析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复杂的竞争环境,寻找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国际货运企业当前的宏观环境分析

自从全球发生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货运业的影响,正在从进出口相关行业向产业链上游传导,预计从2009年二、三季度开始将在整个货运行业全面显现,而且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将会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货代业发展出现趋缓迹象。具体表现在,一是货运实物量增速回落。2008年前3季度,我国货运周转量回落8.5个百分点,集装箱吞吐量回落8个百分点,表现为物流市场需求趋缓;二是货运市场价格下滑。2008年11月公路货物综合运价指数为71.1,比上月下降了4.6个百分点;三是货运业投资增速趋缓。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低近14个百分点,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四是货代企业遇到严重困难。部分地区中小货代企业陷入困境,开始退出货代市场,大型货代企业利润普遍下降,有的已出现严重亏损,市场面临重新洗牌。影响主要表现在业务量明显下降;资金压力增大;投资减少;不良影响逐步扩散;物流企业将出现亏损和倒闭。

二、做好营销前的充分准备

(一)正确识别与挖掘企业的核心业务与能力

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的要素积累与能力整合并强化的基础上,是对企业多项一般竞争能力的提炼与升华。国际货代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市场分析与战略定位,识别市场机会、发挥自身优势,在准确把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区别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核心能力与一般能力,并进行资源、技术与管理上的倾斜,在运营实践中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最终提炼出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竞争对手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二)构建我国国际货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探讨

借鉴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外物流巨头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经验,我国的物流企业可通过如下途径构建与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进行科学的市场分析与准确的战略定位

准确的战略定位是我国物流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必要前提。企业应在周密的市场调查与科学的分析预测基础之上,了解货主企业的真实需求与期望值,以顾客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进行准确的目标市场定位、客户需求定位、产品定位及竞争战略定位。

2.专注于核心业务

企业拥有资源的有限性、信息的不充分性以及市场的非独占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也不必要实行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企业应当也必须区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集中资源、技术与管理,通过整合与优化,在某一领域做精做深,不断改进与完善,通过为货主企业提供独特的利益与贡献而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

3.持续改进与创新

持续改进与创新是培育与维护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永久地占据市场的领先地位,也没有一种竞争力能使企业长期地保持竞争优势。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遵循PDCA循环及运用全面管理思想,进行持续的技术改进与创新、体制改进与创新、机制改进与创新、管理改进与创新,适时催生并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转贴于

三、国际货运业的经营战略分析

(一)经营关系的确定

货代企业只有切实可行地为货主着想,更好地为货主服务,才能在货主心里建立自己的地位,从而形成固定的客户群,形成客户忠诚度。这样做就会加深货主和货代的关系,业务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从营销的角度讲,客户的需求可以分为以下性质:

1.无限扩展性

对过去未曾产生对货物运输跟踪并提供信息的需求现在已成为货主选择货运服务的主要条件之一。

2.多层次性

客户的需求是以一定的支付能力为前提的,因此其多种需求需要根据支付能力、客观条件的可能、有轻重缓急的逐步实现,这便是客户需求的多层次性。

3.可诱导性

客户需求的产生有些与基本的生活需求有关,有些则是和外界诱导有关的,货运企业营销的影响、社会交际的启示等会使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或转移。

4.网络化程度的提高

网络化有二层递进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货代企业有形的国内外营运网点的建设。货运作为国际运输的一项辅助服务,发展到成熟阶段就必须有一定的网络支撑,否则既缺乏滚动发展的后劲,也会使满足客户需求的理念流于形式。目前,除一些大型货代和一些合资货代拥有相对比较完善的网络设施外,中国其它货代企业普遍缺乏网络培育,这是导致中国货代企业竞争力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层含义,是总部对货代企业营运网点的资源能统一调配,通过网络运作追求规模效益。这就要求各营运网点之间不能各自为政、自相残杀,而是根据业务和战略发展的需要联成一体,服从总部的集中指挥和管理协调。这正是泛亚班拿、辛克、联邦快递等跨国货代的经营之道。

5.实施战略联盟

规模经营是我国国际货运企业合理配置其现有资源,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而战略联盟可以帮助各货运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客源分享、业务联盟等形式,实行1+1>2的规模效应。而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要分析自身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信息、资金网络,以资金和效益为纽带,打破地域、行业、企业的限制,促进企业自身货源、资金、信息等方面的规模化。

综上所述,虽然国际经济形式严峻,但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因此,我国国际货运业要向国际化发展,除了要解决国际货运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采取创新行销的策略外,还要通过企业间强强联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特别是通过网络共享形成规模竞争的优势,组建成能走向国际货运市场的中国货代企业的“航空母舰”和“联合舰队”,实现大经贸、大运输的可喜局面。相信通过重组联合后的企业,可化单项优势为多项优势,以崭新的组织结构、超前的服务意识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际货运协会编.国际货运基础知识.

[2]梅赞宾.浅谈我国货代企业的发展方向.

[3]陈洋.中国货代业的重新定位.

上一篇:农业产业典型的盈利模式范文 下一篇:数学建模中的常用算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