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主要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10-11 07:44:31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1

作为新兴国家进入全球分工体系的重要途径,中国企业整体上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微笑曲线”变成了“苦笑曲线”。201 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首次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目前不少央企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跨国公司迫在眉睫,不仅仅是转变经营机制,更多的是要打造适合自身特点的商业模式,通过这种商业模式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我们深化国企改革、进行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目的。近期,我们连续推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研究中心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专题研究,希望能够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价值创造的动态性体现在价值主张的变化中,这一变化会受到时间与空间两方面的影响。而时间与空间本身也会产生交叉效应,从而演变出千变万化的商业模式。

在研究商业模式的本质过程中,我们头脑中总盘桓着苏轼的那首诗《题西林寺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发现,商业模式外在各种形态的变化与观察者角度的变化以及内心观念变化呈现一种对应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互动的关系。我们只有整体、系统地把握住关于商业模式观察的角度和观念变化的不同方面,才能把握住商业模式的本质。同时,人们的商业模式的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体现为商业模式的动态递进状态,直至趋于内在主观世界与外在客观世界的统一状态。

理论上说,商业模式的主导观念划分为四种:盈利观、运营观、战略观和协同观。其中前三种主导观念,是企业视角;第四种观念,是企业与外在环境相融合的整体系统的观念视角。同时,每种观念,又呈现出基于空间和时间变化的动态发展状态。本文试图描述这四种主导观念及每种观念之下的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发展的规律性,以期对企业管理者以启发。

对商业模式动态性关注不足

商业模式被首次提出实在1958年,而普遍认为商业模式作为一个独立领域被广泛研究则在1999年以后。对于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在商业模式的研究中则起到了基础性和开创性作用,但目前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1.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及不足

原磊(2010)将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归纳为商业模式本质、商业模式体系构成、商业模式评估手段三个方面。其中,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也经过了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整合类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递进,整合类的阶段包含了企业内部的分销渠道、成本结构,也包含企业外部目标顾客、伙伴网络。这一概括较为全面,相较其他几个阶段解释力度更强。

然而,这些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都存在忽略商业模式动态变化的问题,即忽略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钟根深(2006)认为,现有的研究成果中虽然包含有变革模式的研究,但这种动态性“大多局限于现象描述阶段,侧重于对某些特定的假设情形的静态分析”。

基于此,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也逐渐转向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罗珉(2005)结合租金理论解释了商业模式创新,他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破坏”,通过创新“打破现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经济租金。王琴(2010)则结合价值网络重构探讨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通过组合价值让渡、附加产品、顾客分类和第三方市场增加等方式重塑价值网络,从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这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较好地解释了商业模式为何创新及如何创新,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起到了一定补充作用。但这些研究显然没有与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很好地整合起来。与其说商业模式创新解决了商业模式动态变化的问题,不如说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角度或思路。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仍然无法回避商业模式始终处于变化的这一事实。

动态的商业模式既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紧密相连,也同企业生产的产品的特点有关。动态性的商业模式本质上并不是不同的商业模式罗列,而是找到一组变量,能够解释商业模式是依据什么发生变化的。

对商业模式的动态性关注不足,就导致了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对实践的关照不够。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是在对实践的解释上存在较长的滞后性,往往当实践高度发展后,相关理论才深入研究;第二是缺乏对实践的引领和指导,由于相关理论往往停留在对实践的解释层面难以在实践发展的同时指导实践,更遑论对实践加以引领。

2.对商业模式体系构成的研究及不足

商业模式本质往往与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紧密相连。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是对商业模式本质更具体的描述。因此,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是研究商业模式本质不可回避的问题。

对商业模式构成体系的研究中,上述缺乏动态描述的问题依然存在。此外,目前商业模式体系构成也较为庞杂。原磊(2010)整理了1996-2005年国外学者对商业模式体系构成的描述,描述中构成因素涉及的数量少则三个、多则八个乃至九个。其中,对商业模式本质解释较为全面的整合类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也最多。

这种过于庞大的系统容易造成与其他领域中概念的重叠;不断扩展的外延也容易使得对商业模式的描述流于宽泛。事实上,对商业模式体系构成的描述需要以商业模式本质作为指导,在商业模式本质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就难以形成全面而系统的商业模式体系构成。

商业模式本质

1.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

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价值的方法和方式,因此商业模式的变化直接体现为价值的变化。具体而言即价值主张的变化和价值实现的变化。

价值主张的变化即企业对于价值的认识,回答什么是有价值这一问题。例如企业通过劳动力,将简单的原件加工为成品,期间耗费的劳动即是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价值主张便是通过更多更有效率的劳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再例如便利店,通过更靠近顾客的选址为顾客带来便利,企业的价值主张便是通过合理的选址为顾客创造价值。价值主张实质上是商业模式的内涵。

2.商业模式的时间动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本身所处阶段的不同,商业模式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此外,随着企业本身的产品不同,商业模式也会有所变化。也即商业模式本身具有时间上的动态性与空间上的动态性。

从时间动态性的角度而言,不同历史时期的企业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价值主张都会有所不同。这一点从市场营销观念的变革即可较为鲜明地看出,例如在工业化初期和二次大战后一段历史时期,企业奉行“生产观念”,即以增加生产为目的;而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企业开始奉行“产品观念”,即提高产品质量,这是由于产品供应开始增加,社会产品稍有富余。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价值主张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程度较高,这与其初期规模较小、风险抵抗能力较弱紧密相关。而随着企业的发展,改善产品质量,完善内部流程控制成为了企业追求的核心。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会有一种主导价值主张,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会对这种主导的价值主张进行一定的修正,或是有一定降低,或是有一定提高。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价值主张也就不断朝着更高层次发展,如果大部分企业都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了某种价值主张,这时也就形成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主导价值主张。可以说,宏观的历史时期和微观的企业相互影响也相互发展。

如果我们聚焦于某一较短时间内的商业模式的研究,不妨将历史时期视为外生变量。我们甚至可以不必归纳这一时期普遍的价值主张,而只需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纳入企业发展阶段的考虑之中,从而以企业发展阶段为主要方式,考察商业模式在时间上的动态性。

3.商业模式的空间动态性

商业模式的空间动态性指的是企业产品的不同,商业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与时间相对应,我们称其为商业模式的空间动态性。

例如对于标准化快销品而言,提高产量是企业的核心追求。因为产品之间的异质性较小,企业只需要做到基本的质量控制,而产品销售较快,营业周转率高,从而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带来较大的收益。对于奢侈品而言,完善产品本身的工艺和顾客关系管理较之提高产量而言更为重要,从而企业的价值主张即为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4.商业模式动态性的进一步探讨

商业模式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但这一变化不意味着对此前商业模式的完全否定。这种发展类似于辩证法中的扬弃思想,总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使得商业模式更加适应时代和产品的需要。

显然,在某一时期存在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这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也提供着不同的产品。因此,不同商业模式在时空上都可能并存,这也为我们研究商业模式的动态性提供了便捷。

对企业而言,商业模式不存在严格的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不同商业模式创造的价值有高低,商业模式也因此有了高下之分。因此,我们在研究商业模式时总是包含着价值判断。价值主张

我们以最近二十年为时间点,考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变化情况,也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提供不同产品企业的价值主张,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二十年问,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分为盈利观、运营观、战略观、协同观等四种价值主张的种划分,这一点得到了研究者的认同,也与实践相对应。

1.盈利观

以盈利观为主导的企业将利润作为主要的追求,并且其利润获取的途径主要通过扩大销售规模与提高销售量来达到。企业执着追求的是稳定而充足的收益,因此尽力扩大销售量便成为了其主要的目标。

从时间上来看,持有盈利观的企业主要是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规模较小,风险抵抗能力较弱。这部分企业难以从银行贷得充分的资金,因此需要依靠自身的利润留存作为资本进行再投资,并不断扩大规模,因此处于初期的企业大多实行盈利观的商业模式。

从空间上来看,持有盈利观的企业大多是一些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制造型企业。由于其标准化的性质,因此企业不需要在研发上投入太多的精力,这部分企业大多是生产l生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较大,规模报酬递增,需要具备足够的生产量才能享有规模经济性。

在现实中,这种类型企业并不少见。众多的中小企业就是盈利观的代表,这些企业雇员不多,规模不大,处于扩张的初期,需要充分的留存利润以实现企业的成长;而一些生产制造型企业,例如富士康,也处于盈利观主导。富士康主要通过不断扩张、在各个地方设立工厂,以实现产量的增加和销售的增加。富士康虽然并没有忽视管理等环节,但毫无疑问,生产量的提高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

2.运营观

以运营观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强调企业需要进行合适的流程、业务设计,各职能部门也需要紧密配合。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形成企业在某一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一竞争力可以是卓有成效的组织结构,也可以是强大的研发环节。我们可以从波特的价值链来理解这种商业模式,企业通过强化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某几个环节,以实现价值的创造。

从时间上来看,持有运营观的企业主要是处于发展期的企业,这些企业度过了创业期,有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也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储备,具有一定的规模。此时,企业扩展市场的规模经济l生减弱,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的难度大大加大。企业便开始通过“质”而不是通过“量”来进行价值创造。因此,企业需要进行内部价值链的重塑,明确企业自身的资源,并强化价值链某一环节或某几个环节,以实现价值的创造。由于企业此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也能够通过债务资本进行更为有效的融资,因此也具备进行相关改造的资本。

从空间上来看,持有运营观的企业大多是一些品牌商和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产品提供商。产品的高度异质性也体现在价值链环节的异质性,对于某些产品而言,设计是产品价值的核心部分,企业通过强化设计这一环节,提高了产品的价值。

针对商业模式的研究逐渐以企业运营为核心,强调企业需要进行合适的流程、业务设计,各职能部门问也需要紧密配合等。这一阶段中,企业是否盈利并不是主要考量要点,而如何构建更为合理、高效的运营结构成为了企业的价值主张。

良好的运营模式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因此运营观事实上并未完全否定盈利观。但较之盈利观,运营观非但强调企业可以通过扩大销售获得利润,也强调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运营的改进获得利润。这种观点是对盈利观的发展。

在现实中,持有运营观商业模式的企业以许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为代表。许多PE与VC资本投资的公司都处于运营观主导的商业模式中,这些企业度过了成长初期,有了市场的生存能力,而PE、VC资本除了进行资金方面的投资,也往往具有一些咨询性质的增值服务,希望通过改进企业内部流程管理,强化企业价值链环节;耐克、阿迪达斯等一些运动品牌商也属于运营观主导,他们强化了研发环节,为顾客提供了高度异质化的产品(例如耐克具有运动、生活、跑鞋、篮球鞋等不同种类的运动鞋),从而实现了价值的创造。

3.战略观

以战略观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强调企业除了应该完善内部价值链的强化,也应该注重外部价值链的整合。除了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条,不同企业也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条,这种价值链条才是产品价值的真正分解。例如,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就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条,处于各个链条的企业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也需要关注上下游的企业并在适当的时候结成联盟。此时,企业主要通过外部资源与自身能力的有效结合来创造价值。

从时间上来看,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代表。这部分企业已经完成了内部价值链环节的塑造,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影响力,此时通过企业自身已经较难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企业就需要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系,以帮助自己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以生产商为例,他需要通过与供应商的有效合作,为自己提供更为低价的原料,也需要通过与批发商的合作,使得自己的产品能够以相对高的价格卖出,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

从空间上来看,一些规模化定制性产品的企业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代表,这种企业大多是一些电脑企业和技术型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具有标准化特点,但其产品系列和业务组合则具有高度的异厨性和差异化。其标准化的特点使得企业需要通过外部资源以实现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而异质性的特点则决定了企业在利用外部资源时必须结合自身的能力。

无疑,战略观的商业模式也是对运营观为主导的商业模式的包含并超越。企业只有具备了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才能与上下游企业展开合作,创造价值。

现实中的大部分知名企业都以战略观主导其商业模式。例如,沃尔玛就充分整合了上游供应商的资源,利用自身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运营商的自动补货,这种联合使得企业关系既有竞争又存在合作。其合作主要产生于价值链问的企业,而竞争则是整个价值链条的竞争。而一些技术型企业,比如苹果,其不同的产品具有高度的差异化,因此苹果占据价值链条最后端的研发,通过强大的研发能力,整合前端的制造型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

4.协同观

基于协同观的商业模式以系统的视角将许多企业视为一个商业系统,此时企业并不是从自身,而是从整个商业系统出发思考企业的运转。企业并不是将外部的资源纳入企业内部,进行价值创造,而是许多企业自身的资源不断向外溢流,以实现整个商业系统的价值创造。

从时间上看,高度成熟的企业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代表。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已经达到了顶峰,企业吸收再多的资源也只能形成数量上的成长,而难以得到突破。此时企业就将自身纳入整个商业系统中,通过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使得整个商业系统的价值创造最大化。此时,企业与企业之间并不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价值链条,而是相互之间紧密联合的价值网络,每个企业不是孤立地进行价值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本身也创造了价值。

从空间上来看,一些咨询性质和提供用户解决方案的企业便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代表。这些企业本身并不吸收外部资源,而是将自身的资源不断贡献到外部,实现了整个商业系统价值的提升,为商业系统创造了价值。

协同观的商业模式涵盖了战略观,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企业进行紧密的联系,所不同之处在于企业不是单独地进行价值创造活动,而是组成一个整体进行价值创造。

现实中,协同观主导的商业模式相对较少,因为较少有企业能够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世界500强中有部分企业实行的就是协同观主导的商业模式,例如埃克森美孚、壳牌石油等,他们通过帮助运营商建立分销网点,以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但这种协同观中仍然包含着不少战略观的组成成分,并非纯粹的协同观。而一些咨询公司、顾客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则是这种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例如麦肯锡、IBM等机构,通过为其他企业提供咨询,帮助其他企业改善自身的运营管理,将自身的资源不断外溢到其他的企业,以实现更高的价值创造。

5.对于四种观念的进一步探讨

在这四种商业模式中,企业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起步,无论企业提供何种产品,几乎所有的企业在最初都实行以盈利观为主导的商业模式,而在此之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分化,商业模式也开始分化。而产品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企业能够到达的高度。我们可以通过下列矩阵来说明这一点:

6.对中国企业的借鉴

首先,中国的许多企业的价值主张大多不清晰,始终在各种观念间摇摆,或是对价值主张的阐述与实际执行时发生偏差。因此,确定的价值主张,一以贯之的执行力是商业模式的前提与基础。

其次,一些中国的大型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的商业模式没有与自身的规模和发展阶段相匹配。一些国有企业在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后,依然仅仅将创收当成其主要的目标,这极大地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如果这些大型企业能够在价值主张上往前迈进一步,便能实现更多的价值创造。

最后,一些中国企业难以实现从战略观到协同观的跨越。企业总是不遗余力地从外界争取更多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则得不到保障,恰如一个只吃不吐的“貔貅”。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只有先予后取,共创共享,才可以使企业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的价值创造,然而随着时间、空间的不同,企业的价值创造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将动态性纳入企业的商业模式中。价值创造的动态性体现在价值主张的变化中,这一变化会受到时间与空间两方面的影响。而时间与空间本身也会产生交叉效应,从而演变出千变万化的商业模式。而如何基于此进一步对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还可以由学界和商界共同推进。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2

关键字:商业模式价值网络破坏性创新

商业模式(businessmodel)作为管理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从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商业模式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深度,从早期的商业模式概念、要素、分类研究逐渐转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化零为整,从宏观层面深度分析商业模式中的整个系统性资源的整合,指出现有研究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一文中,作者打破了关于商业模式的传统观念,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商业模式呈现多样化,除了占有率外,企业也开始关注品牌、利益相关者和客户满意最大化等方面,而且,企业也不再满足于现有商业模式的逐步调整,而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利益共同体的联系日益紧密,企业期待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破坏性创新,力图发展出一种或多种更具吸引力的商业模式。

在现在的商业模式创新中,企业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来通过商业模式获利,而是处于与利益相关群体所形成的整个网络中综合考虑其他群体来共同吸引更多顾客、实现共同目标。经济租金理论修正了交易成本理论存在的一些缺陷,它更关注企业自身及所处的利益群体网络,而且,经济租金提出的"超额剩余"概念实际上指的是企业收益,通过企业的努力可以不断增加,但是交易成本的减少与节约理论上讲是有限的、可以穷尽的,因此经济租金理论能够更好的解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指出企业不再作为单独个体来创新商业模式,而是应该对整个系统(包括内部和外部)进行价值链分析,这与《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一文的观点不谋而合,不仅如此,这篇论文还对其进行了发展补充。

在《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作者指出,企业不再是依靠单纯的线性思维,通过在价值链上降低生产成本、与对手竞争吸引更多顾客来建立商业模式,赚取利润,而是认为合作和竞争同样重要,企业如果一味的注重竞争,可能会忽略利益相关者关心的问题,从而失去相关方的支持,最终难以创造更大利润,获得更广阔的市场。

企业关心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利益,还应该考虑价值网内其他主体的收益,以实现多方共赢,通过集合各个主体的资源、优势和能力,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另外,在价值网观点下,企业不仅要与顾客、供应商、互补者之间展开竞争以获得价值(价值分配的过程),更要与顾客、供应商及互补者合作以实现双赢并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价值创造的过程)。

本文着重探讨了重构模式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在塑造商业模式时,必须考虑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创造/传递顾客价值和如何实现企业盈利,传统模式下,顾客习惯付高价来获得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企业需要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创造客户价值来实现企业盈利,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全球化、竞争加剧等,顾客渐渐开始希望以低价甚至是免费获取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企业创造客户价值和实现盈利的过程逐渐分离,即使企业吸引了更多的客户也未必能够实现盈利,这就对企业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解构和重构:主导产品未必给企业带来收入,企业要获利就必须重构产品组合或服务组合;目标顾客未必给企业带来收入,企业必须重构用户组合以拓展新的收入源。主要途径有组合价值、附加产品、顾客分类、第三方市场等。

Fuller&Morgan(2010)把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称为"菜单",认为它给管理人员和学者们提供了一种方式,来描述和区分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发现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行为,从而为他们提供已经尝试过或试验过的理想类型的商业模式的例子,理论上其它企业可以跟随。从1998年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开始,学者们就把供应商、顾客纳入商业模式的研究范围,Ostenwalder,PigIleur&Tucci(2005)研究中提出顾客界面(目标顾客、配送渠道、顾客关系)和架构管理(价值结构、核心能力、伙伴网络)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模式并不是各构成要素的简单相加,还应包括各要素间的规则集及作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特定的产出。Amit&Zott(2012)指出,商业模式的变革可能是细微的,甚至它们还没有潜力破坏一个产业,但它们仍能对创新者产生重要的收益。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形式之一就是通过增加新颖的活动,如前向或后向一体化,他们把这种形式的商业模式创新称为新活动体系的"内容"。

姚伟峰,鲁桐(2011)指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管理活动,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当企业为谋求发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需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在各方利益间寻找平衡感。王鑫鑫、王宗军在《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一文中,对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方向性做了研究,研究指出从企业组织形式出发考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问题,并认为企业间合作经营是推动企业商业模式持续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理论应该随着存在于案例及其背后内在逻辑中的各种新型关系模式的出现而不断发展。本文正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篇总结商业模式价值创新系统的不同渠道,然后对企业整体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进行了系统思考,主要涌现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一,这种方向性研究的优点是拓宽了研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思路,但这种方向性研究离实施还有一定距离,还不足以指导企业的实践。

二,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难以做出科学评价。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是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对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进行评估,从而为企业决定是否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选择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以及评价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罗珉,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5,7:73-81.

2.李东: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自主创新专题研究,2006:141-145.

3.刁玉柱,白景坤: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分析:一个系统思考框架[J],管理学报,2012,9:71-81.

4.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33-38.

5. Baden-Fuller,C.,Morgan,M.BusinessModels as Models[J].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2-3):156-171.

6. Amit,R.,Zott,C.Creating Value Through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MIT Sloan ManagementReview,2012,53(3):41-49.

7.姚伟锋,鲁桐:禾IJ益相关者博弈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1,1:81-84.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3

【关键词】商业模式;市场营销;资源组合;7PS理论;创新

一、商业模式概述

(一)概念

商业模式的原型就是对企业中客户界面、内部构造以及合作伙伴界面中的各种要素形态的结合。其实质是一种商业实践模式,在该实践模式中不仅包括企业中有形的外壳运作,还包括了很多企业内部的运作流程以及资源组合等。从另一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对其概括为对活动性以及一致性的综合表现。

(二)构成要素

1.价值主张。企业中的价值主张是指,企业发展中为了目标客户而创造的价值。价值主张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通过向客户展示企业的发展产品是什么,指出企业的客户是谁等问题,从这些比较基础的问题中能够总结出企业产品的研发、采购、生产以及销售等流程,并将这些信息在企业中进行传递。企业的价值主张中的这些做法能够符合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实现企业定的方法,并体现出现一定逻辑。

2.资源组合。要想实现企业经济价值创造,需要在企业中投入一定的资金,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将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提升。对于资源的组合,需要从企业的人力资源、原材料、厂房设备以及专利技术方面入手,进而实现企业的资源组合。

3.运作流程。企业的商业运行流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从一系列的活动中实现出重复。在此环节中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向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提升企业的经济资本,进而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在此环节中,企业管理人员将企业的活动的资源进行整合,并不断重复,进而产生了运作流程。在企业中,主要内部运作流程有:企业的战略计划、产品的开发流程、订单完成流程以及产品销售流程等。这些流程相互支撑,相互依托,完成了整个商业运作构架。

二、商业模式的创新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传统形式的商业模式不能与时代接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展现出来较大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将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从经济上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发展。目前,很多企业都在面临着重大的经济改革,对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对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第一,从党的领导方针中进行分析,我国社会正在向着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中发展,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地推动企业经济产业发展,优化其产业结构。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上进行分析,我国经济市场中的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传统的商业模式中,企业的经济结构没有得到优化与完善。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经济管理一直处于一种粗放式的管理形式,商业模式得不到创新;第二,近年来,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采取绿色经济形势,而这种经济形势正在与我国企业之间相互磨合,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联系经济市场中的发展形势,对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经验总结,将其构成要素,与企业的经济发展动机相互结合,在科学的领导方针下,实现对企业发展要求的重新整合,以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为目标,完善发展结构。

目前,随着经济市场中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营销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对将其发展结构以及模式进行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实现企业中机构的调整。因此说,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市场营销的社会贡献。

三、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的内在联系

(一)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要想实现对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内在联系研究,就需要对于市场营销的环境进行分析,实现商业模式社会意义。对市场营销进行分析,企业需要对市场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并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决策。在企业中,企业的营销一般受到宏观环境、内部经济竞争以及行业中客户需求的影响。从微观环境中进行分析,主要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法律;而从微观环境中进行分析,主要从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技术优势以及企业的利润前景中分析。在商业模式中,比较常见的市场营销分析方法有:PEST分析方法、五种竞争力模型分析方法、机会威胁分析矩阵法以及SWOT分析方法。针对PEST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与企业实现双向的联系的部分分别为: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其中政治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政局的稳定性、政策的持续性、政府的效率以及对商业利益的鼓励保护政策等。而从经济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可支配的收入、国际收支情况利率。从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主要的内容体现为社会结构、人口规模、风俗和信仰、文化传媒以及价值观念。

(二)市场营销的拓展性变化

市场营销的变化能够及时的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经济市场发展形式,同时也能够反映出相应的变化。在市场营销的拓展中,包含了很多内容,主要有:营销主体、营销客体、营销对象、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目标等。从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内容能够呈现出一致性。在商业模式中主要主张的是企业的经济市场价值,并与市场营销维持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在商业模式的概念中,也可以集中体现出营销的要素与内涵。以上两者都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了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可以说,商业模式是经济市场营销中的关键体现,而市场营销则是商业模式的实现方法。

四、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揭示与发展

(一)商业模式7PS理论创新

商业模式下的市场营销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的基本发展策略,在企业发展中国比较著名的就是“4PS”理论,针对4PS的实际含义进行分析,主要的内容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四项内容构成了商业模式的总体构架,是商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职能部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学家针对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内容扩充。增加了3个“PS”。7PS策略与4PS相比,更加注重企业员工的营销技能,关注企业的服务对象――客户,以企业的活动为基础,实现工作的协调。

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下企业市场营销形式,更加注重的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开展与活动分工,在7PS理论基础上,新型的企业营销整合形式诞生――4CS营销策略。该种策略是前面理论的优化与拓展,能够与科技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是新时期商业模式创新中的重点营销策略。该种新型策略的诞生,不仅能够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还能够在新的商业模式下,将客户需求与企业服务提升到另一个高度中来。4CS的实际含义是指,消费者的需求、欲望以及消费者的成本。该种模式虽然是以上模式的延伸与完善,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4CS能够将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扩大,并试图将企业的营销思路拓展到社会经济领域中,源于企业的内部调整,但是并不拘泥于企业的内部调整。

(二)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创新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营销定位逐渐变化,从传统的市场经济选择最后发展到当今社会中的绿色营销形式,经济发展为市场营销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市场营销在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下,推陈出新,内涵逐渐丰富。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创新下的市场营销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从市场营销的概念以及方式转变上进行分析,其运行范畴逐渐加大,在创新理念下,实现商业模式巩固。商业模式可以与市场营销分开来进行分析,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两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是企业发展的竞争力的体现。

其中商业模式从宏观角度进行科学模式建立,以科技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对企业的基本要求的集中整合,在企业发展中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市场营销理论是一个由点到面的动态发展过程。从最初的阶段的对企业产品的营销,到最后能够解决企业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在企业发展中逐渐壮大与完善。如今,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企业中的市场营销能够向着市场调研、产品研发中发展。市场营销在企业中能够得到价值体现,市场营销在企业中的变化,得益于商业模式的转变创新。从整体角度对市场营销进行分析,商业模式则是企业实现市场营销的核心要素,换言之,商业模式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市场营销带来无限生机。

五、结论

本文对商业模式概念进行论述,针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研究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科技高度发展,当今企业中的市场营销逐渐趋向于科技化。市场营销在企业中能够得到价值体现,得益于商业模式的转变创新。可见,商业模式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市场营销带来无限生机。

参考文献

[1]吴宣.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分析[J].中国商贸,2012,(17):28-29.

[2]赵庆奎.论市场营销商业模式的意义[J].科技致富向导,2015,(15):180.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4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它的模式主要包括:企业—企业、企业—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三种。它正影响着社会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也改善着传统的经贸交易方式。中国的电子商务应该怎样发展?我们要认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解决当前急亟解决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举措,积极分析和探索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成功之路。

一、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一般是指通过internet网为代表的网络交易方式(电子商务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于1996年12月制定了“电子商务示范法”。这预示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贸易方式。未来的工业采购将普遍参与跨国界的网上竞争,这是由电子商务体现的一种虚拟市场。

对于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将实体的市场变成虚拟的空间市场,它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营销渠道。另一方面也使开拓市场变得更容易。网络营销不需要店面,也不需要售货人员,24小时全天候上班。网络交易,即使是在地球另一端,市场也就在我们的手指之间,因此,电子商务不仅能开拓市场,而且能整合企业资源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品牌竞争力,增加利润,使各类企业大大受益。

电子商务模式按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企业—企业(btob)

按买方和卖方在交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又可以将这种模式分为以卖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及以买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两种形式。www.133229.Com

(1)以卖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以卖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最普遍的电子商务模式。

(2)以买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

在以买方为主的企业——企业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中,需要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占据主动地位,买方企业先上网公布需求信息,然后等待卖方企业来上网洽谈、交易。这种交易方式类似于现在企业常用的项目招标方式。中国信息技术商务网(www.itecn.com)就是采用这种模式通过网上招标来取得商品或服务。

2.企业——消费者(btoc)

这种商务模式主要分为卖方企业——买方个人的电于商务,及买方企业——卖方个人的电子商务两种模式。

(1)卖方企业——买方个人

卖方企业——买方个人的电子商务是商家(零售商)出售商品和服务给消费者个人的电子商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商家首先在网站上开设网上商店,公布商品的品种、规格、价格、性能等,或者提供服务种类、价格和方式,由消费者个人选购,下定单,在线或离线付款,商家送货上门的电子交易方式。

卖方企业——买方个人的电子商务模式中所涉及的网上商店与传统商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不需要昂贵的店面,不需要雇佣太多的人手,不必有很多库存,而且当网上商品丰富起来和上网购物的人多了起来后,网上购物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信息,买到价格较低的商品,节省购物的时间,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货比千家”来购买商品。

(2)买方企业——卖方个人

买方企业——卖方个人的电子商务是企业在网上向个人求购商品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应用最多的就是企业用于网上招聘人才。如许多企业在中国人才盟网式。(www.jobs.com.cn)上招聘各类人才。在这种模式中,企业首先在网上需求信息,后由个人上网洽谈。这种方式在当今人才流动量大的社会中极为流行.因为它建立起了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联系平台,使得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消费者——消费者(c—c)

该模式可分为以卖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电子商务和以买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电子商务两种模式。

(1)以卖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以卖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由出售商品的个人入网上发市消息,由多个买者竞价,或与买者讨价还价,最终成交的模式。

(2)以买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

以买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由想购买商品的个人,在网上求购信息,由多个卖者竞卖,或与卖者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交易的电子商务模式。

4.企业——企业——消费者(b—b—c)

b—b—c电子商务模式是b—b和b—c两种电子商务模式的整合。这种模式的思想是以b—c为基础,b—b为重点,将两个商务流程衔接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在商务领域中的应用,是未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有效工具。电子商务代表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但它的推广和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会存在一些困难和和问题。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当前存在和急需解决的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电子商务观念落后,对internet网上蕴含的巨大商机认识不足;电子商务的信息基础设施较落后,软件加密方面的研究也较薄弱;电子商务需求规模不大;电信垄断导致电信资费过高。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经营状况看,电子商务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挑战大于机遇。为了推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应对:

(1)转变观念,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网络和信息在未来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居民和企业转变观念,重视网络贸易的发展,构筑推进网络贸易发展的舆论环境。

(2)通过行政于预、免税、降价等策略,扩大电子商务需求。发展电子商务,当务之急是扩大电子商务的需求。为此,我们可参照国内外的一些经验,如我们采用类似国外的一些电子商务的减免税、降价、行政干预等举措,则可大大扩大我同电子商务的需求,开拓市场,从而可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3)推广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我国应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的网络资源,尽量扩大网络流量,规范交易信息实施产品或行业标准,组织建设虚拟商厦,力争商业信息在数量、质量和表现形式上能上一个台阶。一些技术条件好的企业应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政府应鼓励。支持电子商务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对于电子货币的安全性,商务的安全性,政府部门应利用投资计发、科研攻关、技术与产品引进等途径来解决。

(4)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研究,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贸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如交易的安全性,网络贸易的议免税,知识产权的保护,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及纠纷的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且由于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业务方式没有最终定型,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本身的新进展,又有与现有体制的冲突,这给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对市场的发展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强对网络贸易的研究,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护和规范网络贸易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江.论网洛贸易的迅速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7):.

[2]甄炳禧.电子商务:引来21世纪“天场所经济”[j].中国经济信息.1999,(23):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5

一、引言

德鲁克提出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一个适合的商业模式十分关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开始崭露头角。这些基于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很可能将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一枝独秀。因此为了使企业不被社会发展的潮流冲击,必须使得其商业模式与时俱进。

二、商业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对商业模式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目前学界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经济层面,运营层面和战略层面。经济层面的商业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盈利模式上,重点诠释企业的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层面的商业模式重点关注企业的运营结构,也即企业的价值链。战略层面的商业模式集中于企业战略的总体考核涉及企业的价值主张、客户分析、关键流程等多个方面。

(二)商业模式特征。首先,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把企业的各个价值模块连接起来,使之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其次,企业的商业模式应该具有独特性。再者,优秀的商业模式还应该具有较好的盈利结果。不仅对企业内部而言,对于企业外部也能做到双赢的效果。最后企业的商业模式应该具有可更新性,考虑到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以及随着外界竞争格局的变化可以迅速调整商业模式进行应对。

三、商业模式的发展

(一)传统的商业模式。店铺模式,最传统的商业模式就是店铺模式,经营者根据经验和分析,把店铺开在潜力消费人群较大的位置。其供应链就是商品从厂商―商―零售商―客户。赚取中间各层级差价是主要的获利方式。直销的商业模式,直销模式就是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缩减中间环节,减少层级结构,使得生产商和客户建立面对面的交流关系。

(二)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产生后使得整个商业模式逐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经济的平台进行不断创新,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正在进行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重构,其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类:工具+社群+商业模式,首先搭建一个社交平台,然后基于社交平台产品内容这些内容在海量的客户群之间通过信息的渗透,强大的社群关系使得这种渗透性裂变性的扩散。最后通过支付手段使得产品变现。长尾型商业模式,描述的是媒体行业从面向大量用户出售少数的拳头产品到销售庞大数量的利基产品的转变。通过C2B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跨界商业模式,凯文・凯利表示真正的威胁来自于你看不到的行业之外。该模型的实质既是利高效率整合低效率,对核心要素再分配。

(三)数据驱动下的商业模式。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开始尝试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数据集合。

四、几个主要类型商业模式综述

(一)一体化战略商业模式。指出行业的突出问题是产业集中程度较低,导致无法达到规模效应,由此削弱了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纵向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可以使价值链上的各个成员在统一的指导思想下经营,关注和满足客户的整体需求,进而提高客户的依赖性。纵向一体化过于关注顾客的总体需求,拉长了企业的价值运作系统,使整个企业对外部市场变化反应过慢,并且在企业不擅长的部位浪费过多的投入,降低了公司的效益。

(二)基于战略配衬的商业模式。作者提出构建基于战略配衬的商业模式,该模式立足于解决企业在战略管理中的问题,以战略为出发点设定符合其实施的商业模式。以战略为指导,延长其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配衬理论最早由Porter(2004)提出战略不仅在于选择适当的经营领域,因为建立在经营领域选择基础上的竞争优势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所复制,战略管理的重点在于将企业体系营运活动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为其所选择的经营领域提供特别价值的系统。而这种可以实现各项活动间相互协调的机制称为配衬。

(三)基于模块化的商业模式。童清华(2012)提出了模块化背景下商业模式的生产网络,企业价值模块在重新组合时,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同模块化价值链的企业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进行战略合作,形成具有模块化价值链特点的价值族群,进而演变成包括供应商内容提供商互补者等各种产业角色的模块化生产网络。

(四)基于价值网理念的商业模型。价值网络包括一系列承担不同专业分工的不同组织,是一种组织间关系更为灵活和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链接起来的价值体系,且这种连接是基于对公司业务进行重新分解后的核心能力要素,不同企业把他们各自的核心能力要素连接起来,通过紧密合作同其他价值链进行竞争,是模块化重构的一部分。构成价值网商业模式的三个重要因素是模块价值的相互关系,核心能力和客户价值。

五、小结

商业模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社会背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变化,以及为了适应自身战略结构等。依靠一种理论去构建企业的商业模式很难适应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融合不同的理论结合企业自身内外部的优势和特点,建立适合商业模式并及时与时俱进的更新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王琴.董静.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2]是伟刚.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2015, 06(期): 33-45.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6

关键词: 商业模式; 战略; 匹配;生态位

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的概念和策略都反映了企业如何规划并制定一系列的规则使组织获得成长和发展,在内容和要领上存在很多相近之处。近年来,随着亚马逊,雅虎等企业的发展,商业模式备受关注,很多学者往往将商业模式与战略混为一谈, 而不少企业更是无法分清。因此, 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和研究者们能有的放矢地为企业制定成功的商业模式和战略成了管理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事实上,对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关系认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研究初始阶段,学者们认为二者是相互包涵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他们是企业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且在逻辑和内容上是互补的。

(一)商业模式是战略的具体反应:由于战略的概念出现较早,而且更倾向于宏观的长期规划, 而商业模式更倾向于具体价值创造规则的制定与实现。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是战略的一种具体表现。Seddon等指出企业商业模式是Porter的企业竞争战略的一种缩影,它概述了企业以其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主张为目标并为客户创造和提供价值的活动系统的基本细节。Santos等(2009)认为商业模式回答的是战略概念中如何创造价值的问题,只是战略的一部分;由于这种观点在对评价企业在战略指导下如何运用商业模式盈利非常有启发, 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二)战略是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有些学者则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哈默尔(2000)、Afuah(2003)提出战略是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模式包括了战略和运营有效性的利润导向等各个方面。Morris等进一步深化,认为战略是关于绩效的, 而商业模式与方式有关, 商业模式包括战略和运营有效性的利润导向等各个方面,与企业战略息息相关。

(三)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互补:事实上,战略和商业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并非一个词的两种含义。战略与商业模式是企业的两个侧面,相互之间是无法替代、互补共生的。从内容来看,商业模式侧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内在逻辑,关注内部结构和价值实现,主要内容是如何具体的经营企业从而实现顾客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包括结构体系和价值体系。而企业战略关注外部环境和竞争优势,是对企业的长远谋划,主要内容是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方向,包含目标体系和行动体系。

在作用方面,两者都具有全局性,都面向整个企业;都具有系统性。战略分析本身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起点与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现有产业的界定、是否进入新产业或创造一个新产业,首先须依靠战略分析来把握所处的竞争环境,而这个过程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JM・ETLA(2002)等认为战略思考始于良好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系统是完成组织特定目标的核心经济关系,新的商业模式能够改变产业的经济性,且难被复制,能够创造出强大竞争优势。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Magretta,Chesbroug具体分析了商业模式与战略在如何创造价值、为谁创造价值,如何处理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存在不同而又互补的内容。马君、Mitchell 等(2003)研究指出最成功的公司就是那些能够将持续、有效的战略和强有力的商业模式创新结合在一起作为发展基础的公司。

二、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匹配观

在综合了上述思考的基础上,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将商业模式与战略之间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的观点向前推进, 提出了商业模式与战略之间匹配观。分析以上这些观点, 尽管存在不同之处, 但它们都强调商业模式与战略是相互影响又相互补充的。如果能将商业模式建立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上, 将外部竞争与内部经营互补的进行匹配, 就会为企业获得绩效、创造价值, 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所以, 从匹配的视角探讨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Zott 和Amit在考察了企业的产品市场战略与商业模式的匹配关系后指出商业模式与市场战略之间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匹配关系。李东等也指出商业模式是一个容器,企业须通过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才能将潜在的容器效应转化为真正的企业绩效。在具体匹配方面,Yip 指出常规战略能够改变企业市场定位, 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但环境的突变能引起的激进战略变革,使商业模式根本性的改变,有效地匹配冲突的战略, 形成动态核心竞争能力,产生持续优势。通过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匹配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商业模式为战略的实施创造了具体的企业情景;战略又为商业模式的设计提供了长期愿景和价值主张。两者的有机匹配是实现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三、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如何匹配

商业模式和战略的有效匹配有助于学术界清晰界定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关系, 指导企业界制定成功的商业模式和战略,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持续竞争优势。二者的有效匹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商业模式支撑并影响战略:在企业确立战略定位之后,应采取相应的竞争模式及商业流程。正确的战略定位本身不能保证企业盈利,还需要合理的商业模式支持。张文松认为一个战略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力与所采取的商业模式是否相适应,商业模式此时解决的是企业战略制定后的策略,商业模式是连接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桥梁,将各方交易活动相互连接,对企业的战略起到支撑作用。商业模式为战略的实施创造了具体的企业情景,因此商业模式对战略选择和战略变革有强烈的指导作用。其次,商业模式强调平衡协调,这是企业经营的本质,同样适用于企业战略并有助于克服战略盲点。

商业模式影响战略贯彻的实施效率与成本。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规则体系可形成对顾客行为及竞争与合作者行为的可预见性, 实施环境的可预见性将影响到战略的均衡性与稳定性。同时,商业模式影响战略调整的成本及控制效率。当商业模式对市场稳定性的支撑状况, 将影响到企业如何利用经验曲线以产生规模效益。企业更容易做出有关扩大产量、设施投资等方面的安排,这些均有利于企业对市场的预测及把握。

(二)企业战略对商业模式的引导作用:商业模式主要理论基础就是价值链、资源、战略网络、合作战略、交易成本等企业战略及创新理论。而这些理论一直蕴涵于企业战略理论之中。从钱德勒的结构跟随战略到波特的定位理论,Prahalad 等的企业核心能力等理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交易成本有深入研究;Gulati(2000)等的信息、资源、市场和技术的关键渠道的战略网络,Elliot(2002)提出企业战略可以解释商业模式如何外部市场上实现企业间的差异化,以使企业与竟争对手相区别并取得优异绩效。这样,商业模式创新就可以摆脱以往对直觉和经验的依赖,而可以充分借鉴企业竞争优势等企业战略的理论成果。因此可以说,战略为商业模式设计提供了长期愿景及价值主张。企业战略对于模式设计和创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意义,企业战略的通权达变的思想有助于模式设计并完善其不足。

四、生态位评价能够将商业模式,企业战略有效结合

现代技术革命发展刺激经济增量空间形成及存量空间的管理变革,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结构的重塑以及新兴产业的开发问题。变革和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这决定了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匹配也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不断的动态创新与变革的过程。理论上,商业模式与战略有效匹配的途径有: 通过设计商业模式的包容性, 提高主动性和增强灵活性和通过超越战略的路径依赖, 培育战略柔性和打破战略惯性来促进战略变革与创新。

现实中,在匹配的过程中, 最佳的战略与商业模式选择会随各种匹配因素变化而变化。由此,在未来的商业模式与战略关系的研究中应考虑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 亟需更系统精确的分析框架和更具普适性的评价措施体系。特别是在实证研究中应将时间变量加入到商业模式与战略关系的函数中。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基于生态位的商业模式与战略匹配模型,试图将通过生态位将商业模式,企业战略匹配起来并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以期指导企业的策略选择和发展方向。模型主要内容如下:当企业的内外外部因素( 资源、技术、需求、文化环境) 发生变化(正、负两种影响)会驱动企业开始寻求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创新。首先,企业应对自身现状及能力进行客观地、科学、全面分析, 寻求企业的战略和商业模式的匹配。基于生态位视角,将生态位与战略结合,把握生态位竞争战略;将生态位与商业模式结合,寻求基于生态位的商业模式创新。利用生态位评价对企业进行可有效的,动态的客观评价,若企业获得良好的生态位则可确定企业已创新成功,企业获得持续的生态位竞争优势,经济租金增加。当内外部环境再次发生关键性变化时, 企业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创新。通过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就形成了企业的不断演进。

商业模式评估的关键在于评估商业模式的有效性与匹配性。Morris 等(2003)认为匹配包括内部匹配和外部匹配。内部匹配指商业模式构成因素内部和之间的相互匹配;外部主要指商业模式构成因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匹配。匹配就需要对对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的评估,以往的研究要么是定性的、思辨性的或总结性的(Tucker, 2001;Shelton 等, 2005),对企业来说更多是思路启发, 但缺乏具体的指导意义; 要么需要复杂科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复杂模型为工具,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 操作困难或难以为缺乏相关知识的管理者理解和接收(Gordijn,2001;徐迪, 2005)。生态位评价可有效的克服这些问题,首先,生态位评价给出了如何评价商业模式的落脚点和分析点,其次,从生态位评价可将企业战略具体化为生态位战略,更容易理解和操作。生态位评价将企业的评价方式从盲目注重创新方法或技术的先进性转移到实用性上来。翁钢民(2009)等学者对具体的生态位评价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系统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设计, 在严格逻辑的基础上, 建立一套科学的简洁、高效商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把创新要素归纳位较少的限度,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使不同商业模式,战略之间的评价和比较成为可能。同时,注重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创新的方法从实践中来并指导实践。

五、研究展望

在动态的环境中,企业需要持续变革才能获得它独特的持久生命力与竞争优势,正如权变理论所指出的,最佳的选择会随各种匹配因素变化而变化。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战略, 而且也必然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予以支撑, 企业追求商业模式与战略匹配的不断变革与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并不断接近最优的过程。商业模式的弱包容性、惰性、固化效应,战略的路径依赖性、客观刚性,组织阻力等都需要客观准确的评价方式来克服,本文引出生态位评价是对定量研究的探索,后续研究可继续深入挖掘。

参考文献:

[1] Betz F. Strategic Business Models [J]. 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 2002.vol 14, 21- 27 . [2] Santos J, Spector B, Van Der Heyden L. Toward a theory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within incumbent firms[R].INSEAD Working Paper,2009.

[3] Morris M . T 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 [J] .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3, (6) : 726- 735.

[4] Magretta J . 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 [J]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2,80(5) : 86- 92.

[5] 翁钢民,鲁超.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软科学,2009,6(23):57-61.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7

    电子商务一般是指通过Internet网为代表的网络交易方式(电子商务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于1996年12月制定了“电子商务示范法”。这预示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贸易方式。未来的工业采购将普遍参与跨国界的网上竞争,这是由电子商务体现的一种虚拟市场。

    对于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将实体的市场变成虚拟的空间市场,它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营销渠道。另一方面也使开拓市场变得更容易。网络营销不需要店面,也不需要售货人员,24小时全天候上班。网络交易,即使是在地球另一端,市场也就在我们的手指之间,因此,电子商务不仅能开拓市场,而且能整合企业资源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品牌竞争力,增加利润,使各类企业大大受益。

    电子商务模式按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企业—企业( B to B)

    按买方和卖方在交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又可以将这种模式分为以卖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及以买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两种形式。

    (1)以卖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以卖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最普遍的电子商务模式。

    (2)以买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

    在以买方为主的企业——企业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中,需要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占据主动地位,买方企业先上网公布需求信息,然后等待卖方企业来上网洽谈、交易。这种交易方式类似于现在企业常用的项目招标方式。中国信息技术商务网(itecn.com)就是采用这种模式通过网上招标来取得商品或服务。

    2.企业——消费者(B to C)

    这种商务模式主要分为卖方企业——买方个人的电于商务,及买方企业——卖方个人的电子商务两种模式。

    (1)卖方企业——买方个人

    卖方企业——买方个人的电子商务是商家(零售商)出售商品和服务给消费者个人的电子商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商家首先在网站上开设网上商店,公布商品的品种、规格、价格、性能等,或者提供服务种类、价格和方式,由消费者个人选购,下定单,在线或离线付款,商家送货上门的电子交易方式。

    卖方企业——买方个人的电子商务模式中所涉及的网上商店与传统商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不需要昂贵的店面,不需要雇佣太多的人手,不必有很多库存,而且当网上商品丰富起来和上网购物的人多了起来后,网上购物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信息,买到价格较低的商品,节省购物的时间,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货比千家”来购买商品。

    (2)买方企业——卖方个人

    买方企业——卖方个人的电子商务是企业在网上向个人求购商品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应用最多的就是企业用于网上招聘人才。如许多企业在中国人才盟网式。(jobs.com. cn)上招聘各类人才。在这种模式中,企业首先在网上需求信息,后由个人上网洽谈。这种方式在当今人才流动量大的社会中极为流行.因为它建立起了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联系平台,使得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消费者——消费者(C—C)

    该模式可分为以卖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电子商务和以买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电子商务两种模式。

    (1)以卖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以卖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由出售商品的个人入网上发市消息,由多个买者竞价,或与买者讨价还价,最终成交的模式。

    (2)以买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

    以买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由想购买商品的个人,在网上求购信息,由多个卖者竞卖,或与卖者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交易的电子商务模式。

    4.企业——企业——消费者(B—B—C)

    B—B—C电子商务模式是B—B和B—C两种电子商务模式的整合。这种模式的思想是以B—C为基础,B—B为重点,将两个商务流程衔接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在商务领域中的应用,是未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有效工具。电子商务代表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但它的推广和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会存在一些困难和和问题。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当前存在和急需解决的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电子商务观念落后,对Internet网上蕴含的巨大商机认识不足;电子商务的信息基础设施较落后,软件加密方面的研究也较薄弱;电子商务需求规模不大;电信垄断导致电信资费过高。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经营状况看,电子商务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挑战大于机遇。为了推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应对:

    (1)转变观念,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网络和信息在未来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居民和企业转变观念,重视网络贸易的发展,构筑推进网络贸易发展的舆论环境。

    (2)通过行政于预、免税、降价等策略,扩大电子商务需求。发展电子商务,当务之急是扩大电子商务的需求。为此,我们可参照国内外的一些经验,如我们采用类似国外的一些电子商务的减免税、降价、行政干预等举措,则可大大扩大我同电子商务的需求,开拓市场,从而可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3)推广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我国应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的网络资源,尽量扩大网络流量,规范交易信息实施产品或行业标准,组织建设虚拟商厦,力争商业信息在数量、质量和表现形式上能上一个台阶。一些技术条件好的企业应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政府应鼓励。支持电子商务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对于电子货币的安全性,商务的安全性,政府部门应利用投资计发、科研攻关、技术与产品引进等途径来解决。

    (4)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研究,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贸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如交易的安全性,网络贸易的议免税,知识产权的保护,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及纠纷的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且由于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业务方式没有最终定型,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本身的新进展,又有与现有体制的冲突,这给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对市场的发展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强对网络贸易的研究,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护和规范网络贸易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三、B2C电子商务的改进策略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8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模式;利益;风险

一、供应链金融与第三方物流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在供应链管理思想和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金融产品,是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它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和物流供应链企业拓展业务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

第三方物流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连成整体,携手商业银行向供应链注入资本,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构筑商业银行、实业经济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互利互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二、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金融及融资模式

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金融主要由四个主体组成:商业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是基础,资金流是形式,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金融达到加快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物流流转速度和缩短企业间资金回收期的效果,并最终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银行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核心企业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根据第三方物流是否使用自有资金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分为自有资金融资模式和非自有资金融资模式。非自有资金融资模式是由银行主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的模式,也是国内目前使用的模式。自有资金融资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横向发展,具有自有的金融机构能够自营物流金融业务,能为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同时提供物流服务和融资业务。

1.非自有资金融资模式

在非自有资金融资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从银行获得资金向供应链成员提供物流金融服务,银行在该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非自有资金融资模式中,主要分为仓单抵押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

(1)仓单抵押模式

仓单抵押模式,即将入库仓单作为抵押品,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是一种以提供货作担保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强势的上游供应商和相对弱势的中游制造企业,其中制造企业利用自有资金购买到加工原材料,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生产的情况。制造企业与商业银行签订协议,将购买的原材料存入由银行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鉴定审核、评估后开具入库仓单,制造企业凭仓单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

获得融资后的制造企业向银行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银行向制造企业开具提取相应数量原材料的提货单,并电告第三方物流企业见提货单后发货。制造企业生产加工并销售成品得到后,再利用这部份钱继续赎单进行加工生产。盘活作为质押物的存货,达到变现获得生产资金, 减少存货对资金的占用, 加速了资金的流转。

(2)保兑仓融资模式

保兑仓融资模式,这种模式是因强势供应商与弱势分销商的存在和供应商承诺回购产品的前提下存在的。保兑仓融资模式,即分销商向商业银行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银行向分销商开出银行承兑汇票, 分销商凭银行承兑汇票向供应商购买产品, 然后将全部产品交由双方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汇票到期后银行与供应商结算的模式,是一种所有权抵押模式。

分销商向银行缴纳一定数额的资金后,银行向分销商开具相应数量产品所有权转让协议和提货单,并电告第三方物流企业见提供单发货。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允许分销商采用分批付款提货的方式付完全部。

(3)融通仓融资模式

融通仓融资即存货融资,是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物向商业银行办理融资业务的行为。融通仓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督、资产处理等。

融通仓融资模式根据融资企业不同可以有两种不同形式。

一是以分销商为融资企业的融通仓融资模式。在此模式下分销商将存货存入商业银行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由物流企业对存货进行质量审核、评估后,物流企业作担保开具评估证明交给商业银行,银行根据评估证明等级对分销商进行放贷,达到盘活存货,解决分销商暂时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是以制造企业为融资企业的融通仓融资模式,其实现模式与以分销商为融资企业的融通仓融资模式相似。其差异在于,第二种模式在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三种。物流企业除了承担审核、评估外,还要负责对存货的市值进行估计,并向银行开具估价等级。商业银行根据存货市值对制造企业进行,并规定只有在仓库的市值不低于贷款金额时,物流企业才可以向制造企业发货。

制造企业获得融资后,可以向银行缴纳一定数额的资金,银行根据仓库市值不低于贷款金额的前提,向制造企业开具相应数量的提货单,并电告物流企业见提货单发出货物。根据提货品不同,制造企业也有相应的处理方式。一是,提货品为原材料。制造企业将原材料加工处理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整批货物的市值。制造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一来可以将半成品或成品继续作为抵押物,根据仓库市值不低于贷款金额的前提“替换”出原材料继续进行加工;二来制造企业可以将成品出售变现,用收入资金继续“赎”出原材料进行加工。二是,提货品为半成品,其处理方式与提货品为原材料相似。三是,提货品为成品,制造企业将成品出售给下游分销商获得收入,继而“赎”出存货,实现存货变现,减少存货对资金的占用, 加速了资金的流转。

2.自有资金融资模式

上一篇:物流公司发展方向范文 下一篇:旅游景点应急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