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企业,坏企业

时间:2022-10-15 05:43:37

好企业,坏企业

我们需要的是两个方面的模板。一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崛起与国际化,二是跨国企业在新兴市场布局和产品上的努力。在过去的4年里,类似的故事被记录很多,却无一可以成为学习榜样。

年是个什么概念?你是进步还是踏步?当我落笔打算写这期稿子的时候,我发现4年前的这个时候,2007年4月号,我在做同一个选题――福特中国。

2007年3月,福特S-Max上市,这是福特中国希望用以开创一个新的细分市场的产品。如果再去回顾一下,福特在那个时期的中国市场上其实是渐有起色,在经历了最初的嘉年华与蒙迪欧失意之后,福特借助福克斯的热销,已经慢慢把握住中国市场的节奏。

4年前的稿子,拿出来翻看,当初的判断颇有些立此存照的感觉。很明显,我的一些判断是错误的。福特没有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先者。这个市场从880万辆增加到如今的2000万辆。2010年,福特贡献了其中的约50万辆。

我相信是金融危机改变了这家企业的前进路线,在整体都陷入困境的时候,它选择先救北美。4年后,福特的中心开始落到亚太非,重中之重是中国。这是一道福特在4年前就希望解答的方程式――如何在中国取得和全球一样的市场地位。

于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福特究竟是不是一个好企业?从公开的资料看,福特汽车毫无疑问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表现最出色的汽车企业之一。它是北美汽车业重新崛起的榜样。顺着这个思路寻找下去,我们应该能够找到一个好企业的某些特征。

但这个寻找过程很快被一堆的问题包围。福特出售豪华品牌、缩减产品线获取现金流优势,它的竞争对手们则在全球新兴市场布局取得产品优势。在短期内,福特业绩良好,在长期内,福特还是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来布局和研发产品。这笔钱,迟早得花。

从这个角度上,福特的现金流并不显得多充裕。而且,在新兴市场,福特其实是落后于竞争对手很多。基于这个考虑,我决定将稿子留到车展之后再写,或许我可以在4月的上海车展上寻找到一些答案。

我得承认,我的这个寻找答案的过程,只能是以媒体方式来记录,算不得研究。真正好的企业模式,应该回到学术范畴来寻找。原因是,这些企业的模式被反复研究,经过若干轮的争辩与提炼,形成一个可供复制和思考的模板。比如,本田汽车进入美国的历程,比如三星电子的崛起,比如苹果公司的创新。

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两个方面的模板。一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崛起与国际化,二是跨国企业在新兴市场布局和产品上的努力。在过去的4年里,类似的故事被记录很多,却无一可以成为学习榜样。

关于新兴市场的产销数字预测已经变得像个天文数字,而各大公司为新兴市场留出的销售比例也令人吃惊。如果我们打算在这里获取半数以上的销量,那么我们该向谁学习?塔塔肯定不是,通用也不是,丰田也不是,奇瑞更不是。看起来大家都在河里摸石头,却无一找到彼岸。

不过,如果你愿意,我们倒可以从别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我们可以学着避免那些失败案例的再次发生。我们可以不去推出那种不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不去任命那些对产品和研发毫无感觉的高管,不去做那种为了追求规模的盲目扩张,不去过度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

事实上,研究失败同样带来前进的机会。有时候,好企业是个不错的参考,但更多的时候,坏企业提供的思考可能更有帮助。在4年前,东南汽车是我们杂志的封面报道――《谁害了东南汽车》。看起来当初这个有些不礼貌的发问,至今仍值得深思。我打算在下面几个月里研究东南汽车。相信这也会是个有意思的过程。

上一篇:德拉莫特的东方之旅 下一篇:“十二五”规划与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