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范文

时间:2023-12-18 11:42:13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1

一、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由于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部分管理者把学生看做被管理者,认为自己有绝对的管理权威,导致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参与性不够,而中考“指挥棒”仍在发挥作用,管理者认为书本知识学习重于其他各种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愉快程度随年级上升而下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过重的学习压力和老师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学生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其社会阅历和思维方式将发生剧烈变化,尤其在巨大的学习竞争压力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信息和自我意识觉醒,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质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甚至全体学生个性形成。按照团体心理辅导教育方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手段之一。

二、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

初中学校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团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心理剧、敏感性训练、认知D行为改变法等。

(一)团体讨论法

团体讨论法是应用得最为普遍的辅导方法之一,指某个团体就共同关心的、比较有意义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使问题更清楚,达成共识。参加团体讨论法的人数一般以10至15人为宜,讨论时尽量保证面对面交谈,讨论时间一般为1小时左右。团体讨论的目的在于讨论过程中成员充分参与、沟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心声,教师无须对答案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达到理解他人、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矛盾和困惑,并深入感受别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学会站在客观角度审视问题所在,并学会如何客观地处理。活动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设计形象;模仿与表演;内化为自我形象。使用此法时,教师要注意减少说教内容,提供自由轻松的环境,尊重学生的自发性,尽量减轻学生的戒备心理。

(三)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指安排一定的训练任务,要求组员按时完成,达到培养良好行为、克服不良行为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因此,要改变其不良行为,只有通过环境。这一方法在使用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必要时可提供示范。这种方法具有预设性,活动目标明确、内容清晰,学生容易掌握,也乐于积极参与。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团体心理辅导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辅导。利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时常用的辅导形式,将其运用在初二年级现代化管理中。通过研究、探索班级环境改善模式,尤其要探索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改善班级环境将会取得怎样的效果,以及探索怎么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才能更好地改变班级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已经成了教育管理者的共识,通过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班级氛围。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和教师、家长“唯成绩论”思想的严重影响,多次失败经验、错误归因、消极情绪等使学生经常遭受挫折,出现自卑、对现实不满等心理问题,最终造成自信心下降,即自我效能感低下。每当面临新的任务时,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回避失败的动机;在身心健康方面,由于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而郁郁寡欢,学生难以体验到人性潜能发挥带来的“高峰体验”。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2

一、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人际关系、学习、青春期问题,现试述如下:

1. 同学间的关系问题。初中女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由于一些女生心胸狭隘及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巧,表现为孤独、同学关系不融洽、小团体内拉帮结派等现象。

2.与父母关系的问题。由于与父母缺乏相互理解及沟通不当,加上初中女生个性娇气、叛逆,往往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3.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初中女生心理特别脆弱、敏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理解。她们往往会产生老师偏心、不公平、不关心自己等错误的认知,以及感到失落,没有归属感。

4.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试排名,题海战术,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5.青春期心理问题是初中女生心理困扰中较为又一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初中阶段,性器官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女生主要表现为性情多愁善感,容易产生青春期闭锁心理。另外,初中学生开始对异性出现好奇与向往,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女生更容易涉足早恋。

综上,由于初中女生情感脆弱,且敏感多疑,在人际关系问题、早恋问题、学习适应等方面产生的心理冲突比男生更为突出。因此,我们尤其要正确认识初中女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二、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针对初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师和家长必须引导她们正确认识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1.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初中女生产生这些心理困扰,既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她们自身生理发展有关,如学习竞争加剧,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所造成的烦恼与忧虑,以及部分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心理压力等。这些都需要初中女生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

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使其主动调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只有她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对初中女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她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2.积极关注,激发学生心智潜能

要消除初中女生的学习困扰,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大多数女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积极关注学生,以建立自信心,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中女生学习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3.引导健康情感,鼓励学生正常交往,

人际关系是初中女生心理困扰的一个重要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女生,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这往往是她们产生人际困扰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女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女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她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另一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作为父母、教师要充分认识初中女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理解她们在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耐心细致地教育,以提高她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3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初三数学;复习课;效果

一、初三复习课得不到应有效果的原因

复习课在初中数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对知识加以整理、归纳、概括,使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系统化,并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数学复习课具有阶段性、综合性、系统性,特别是初三数学复习课的综合性、系统性更高,许多一线的数学教师在上初三数学复习课都会碰到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例如,上初三数学复习课,基础好的学生埋头做题,不听老师讲,只是凭感觉做题,虽然很快做完,但是题目做得很不规范,在一些易错及细节的地方出错率特别高。如,在复习解不等式时,把系数化为1,当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几乎全班学生出错。而基础不够好的学生,由于学习的时间较长,听讲后还是不会做,一节初三数学复习课下来,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本人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归纳,发现上初三数学复习课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1.学生方面

(1)学生对初三数学课不重视,普遍缺乏兴趣,只是被动地复习。

(2)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在复习课中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现象。

(3)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初三数学复习课堂上普遍存在对教师讲解的依赖性,缺乏主动探究,独立思考意识和积极行动,习惯处于“等、靠、要”的状态,自觉性较差。

2.教师方面

(1)对新课标的理念没有落到实处,初三数学复习课堂中还是以教师为主,讲得多、练得少,学生被动地复习。

(2)初三数学复习课的形式单一,多数是让学生做试卷,教师评讲、再做、再评讲。

(3)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没有让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始终保持在最活跃的状态。

二、如何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

1.领会新课标理念,学习课程标准,是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的导航

有许多数学教师认为初三数学复习课就是复习知识点后做相应的练习,多练就会出效果,而新课标提出的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课堂方式只适合新授课,在复习课不适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不但对课程的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都作了详尽的分析和解读,还通过典型的教学案例帮助一线的教师在教材的处理、内容的把握和课堂方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而初三数学复习的内容多,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前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重组,对教学内容特别是删减、增加的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都要清楚知道。在上初三数学复习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好好研读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标的理念,为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起到导航的作用。

2.钻研教材,把握中考命题动向是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课堂实施建议,在上初三数学复习课时要对教材进行重组。事实上,教材中很多内容都需要教师去挖掘、整理,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而且近几年的初中数学毕业及升学考试都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题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而新课标强调考查学生的“四基”,除了之前提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标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所以初三的数学复习中要紧扣教材,要有系统,帮助学生对每个知识板块建立知识网。

3.教师精心的预设是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的前提

没有好的预设,就一定不会有好的生成。初三数学复习课,要求教师备课狠下工夫,对教材的重难点要了然于胸,尽可能把例题、练习、数学知识、方法等各方面考虑周全,要关注到班级各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学习的疑难点、知识的联络点、思维的转折点及学生的易错点,都要尽可能考虑到。唯有如此,教师在初三数学复习课上才有可能从容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复习分式方程时,学生在去分母时容易把分母是1的项漏乘最简公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学生都易错,而检验根是否存在则学生更容易遗漏。因此设置了如下题目:在学生做题时,注意巡查了解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出现典型的错误,用投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去批改,通过批改,发现常出现的问题,这样做比教师反复强调有效得多。

4.学生的“五动”(心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动)是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的关键

(1)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初三数学复习课往往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并且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易产生两极分化的情况,优生都会了,认为没有挑战性,学困生跟不上。因此,要对学生做好前途理想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初三数学复习课的重要性,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同初三数学复习课,变被动为主动,变畏难情绪为主动去挑战困难。为了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还要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可以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

(2)在初三数学复习课采用“读、议、练、展、点”的方式,让学生的全身心动起来

在第一轮复习课中,因为有些知识点是在初

一、初二学的,有一大部分学生都遗忘了,于是先让学生读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讨论在这些知识点中应注意什么或者哪些是你不明白的,可以先请教“小师傅”,“小师傅”不懂的就一起请教“大师傅”,“大师傅”不懂的就可以向班里的另外组的“大师傅”请教或教师来指导解决。这样一来,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同学间团结合作,学生的学习任务能及时反馈,教师在关键时候进行点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读、议”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读、议”后,就让学生“练”――做相应的练习,每堂课都留有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可促使学生内化知识,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转化。做完后及时到黑板或用投影来展示学生的答案,做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激励,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很高涨;对做得不够好的学生通过学生的批改,学生对易错的地方加深了认识。所以,“读、议、练、展、点”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改以往上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

5.加强课后的辅导是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有效补充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此并不重视,或者虽然重视但没有具体落实和及时跟进,还有的教师认为辅导就是辅导学困生,就是教学生做练习。本人认为辅导首先是对学生学习信心的辅导,其次是学习方法的辅导,最后才是对知识的辅导,对知识辅导的做法是抓两头,促中间。对学生学习信心的辅导,教师要不分场合、不分形式,抓住时机,随时随地激励学生。例如,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应寻找学生作业中的长处,甚至可以寻觅作业以外的闪光点,以肯定成绩,鼓励激进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切忌写一些伤害学生自尊心和否定性的批语,应多写一些激励性的批语。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很好!继续努力,加油!”“这次的成绩虽然不是很理想,但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学生对复习也充满信心,这无形中坚定了学生的复习信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辅导就是通过初三的复习建构知识网络,把知识点系统化。把知识系统化可通过将知识列表或画出知识结构图来进行。例如,初中所学方程的知识庞杂,分布较广,可把所学主要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方程知识结构图”。对知识辅导的做法要抓两头,促中间,具体的做法是让“大师傅”督促“小师傅”,“小师傅”督促“徒弟”,而教师检查“大师傅”,对个别“大师傅”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多数“大师傅”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辅导;教师经常检查“徒弟”的作业、小测,发现问题及时跟进、辅导,在复习中让“徒弟”也能跟得上,不掉队。

在本学期的初三数学复习中,本人采用上述方法和课堂方式进行复习,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复习方式,努力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同学互相合作,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得以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成绩也随之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复,凌晓牧.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朝强.“先教后学,当堂训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数学:初中,2003(10):4-5.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4

[摘要]根据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将高职学生的大学生生活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入学初期(入学初两个月左右或第一学期)、正常学习生活期、毕业期(最后一学期)。针对三个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从学生心理健康的视角出发阐述了高职辅导员工作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辅导员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35-02

自从1998年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呈现出跨越式大发展的局面,高职院校从1998年的384所发展到2006年的1520所(包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设立的高职学院),占我国高校总数的69%;高职高专在校生630万人,占整个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0%以上。由于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是一些大本落榜的学生和基础教育阶段成绩一直不佳的学生,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青年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极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加之这些学生中的一大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经常被忽视或者不被看好的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成为了心理问题多发、易发、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那么,作为高职辅导员就要多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以疏导、缓解由于心理问题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各种障碍。

一、高职学生的常见的心理问题[1]

为了便于分析与解决问题,将高职学生的大学生活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入学初期(入学初两个月左右或第一学期)、正常学习生活期、毕业期(最后一学期)。

(一)入学初期常见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心理问题

这类问题常发生在高职学生入学初期。这些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其中一部分不适应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环境转换与角色转变,造成了较高的心理预期和较低的现实情况的矛盾,于是往往会处于一种理想与现实、认同与否定的冲突之中,以致精神状况不佳,不能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同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着自我评价过高或自我评价过低的自我意识混乱。这些不良自我内心体验,使体验的主体在遇到挫折、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绝望、挫败感等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2.学习适应心理问题

首先学习环境与学习方法的改变要求学生要有学习的自主性,并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安排内容等等带来的不适感。学生应根据高校学习的特点来调整学习方法。首先,教师授课时间少、教学信息量大。就要求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去学习。其次,学生可支配的时间与资源增加,学习灵活性、自主性增强。这就更加需要学生们有较强的意志力与克制力,牢记学习的重要性。最后,高校学习强调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各项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特点,使学生面对与中学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这是我国教育的缺陷,也使学生们难以适应。

(二)正常学习生活期常见心理问题

1.学习心理问题

这一时期高职学生常出现的学习心理问题是厌学、自卑、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最高要求就是及格,只求拿个毕业证,混个文凭成了部分学生的目标。不少高职生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所以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高职学生由于入学时分数差异较大,部分学生不热爱所学专业,对专业学习的长期性、艰苦性认识不足,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出现畏难甚至厌学情绪。与此同时不能从自身正确认识问题,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不听课、下课不复习、没问题,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是不得不上课,上课听不懂,不懂也得听,考试抄与蒙,厌学情绪和行为严重,甚至有的学生发生逃课、长期旷课等现象。

2.人际交往心理问题[2]

在大学这个群体生活的环境中,人际交往的范围拓宽,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增多。他们渴望和其他同学融为一体,渴望得到他人的友谊,可是大学之前的学习,并没有教会这些学生们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周围人来自不同的地域,他们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性格爱好等都不尽相同,这使他们之间和谐相处显得比较困难。由此引发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问题。

(1)与老师、父母关系紧张

部分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不是班上的优等生,所以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新的环境、新的老师促使他们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想与老师谈话又怕老师看不起。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我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我国青少年与父母的感情沟通是含蓄的,不轻易表达的。这就容易出现误解和矛盾,致使不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只管向父母提出经济或其他方面的要求,经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

(2)情感引发的心理问题

高职高专学生正处在性心理和性生理逐步成熟的时期,自然而然会产生对异性、对爱情的向往,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浪漫的爱情在给青年学生美好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困惑。但由于情感的冲动性和迷惑性,不少高职学生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不雅和不文明的行为在校园也随处可见。恋爱中出现波折,如果引导不好,可能会造成攻击报复、轻生等恶性事件。这些问题都需要辅导员及时发现和疏导,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导向和目标,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3.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的特点之一是自我控制与调适能力不强,由于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部分高职高专学生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聊天、玩网络游戏、网恋等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并不鲜见,但长期处于这种虚拟的生存方式容易带来网络依赖、逃避现实、实际交际能力降低等种种副作用,致使很多学生成绩下降,严重的会引发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不适或疾病。

4.经济条件引发的心理问题[3]

随着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和就业制度的逐步改革,又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收入不均衡,高职院校出现了富裕学生群体与贫困学生群体。富裕学生群体与贫困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可达几倍甚至十几倍。少数家庭富裕的学生有炫富心理、高人一等的心理。富裕学生群体的生活状态成为部分学生羡慕的目标,崇拜的对象,同时也使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毕业期常见心理问题

毕业期常见心理问题就是就业心理问题。每年毕业生就业高峰期,高职生“就业难”都会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学校原因、企业原因,还包括高职学生自身原因。学生在择业、就业中常见的不良心理主要有:①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以工作体面、环境好、工资高、福利待遇好作为就业的标准,致使就业处处碰壁;②盲目攀比心理。部分高职学生不顾自身条件限制,与其他同学的就业质量进行盲目攀比,致使就业不顺利;③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难以胜任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要求,畏惧就业;④自我封闭心理。难以融入社会生活中,不肯就业,呆在家中,成为啃老族。

二、基于学生心理健康视角下的辅导员工作[5]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高职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精神成人、技能成才,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培养外,不良心理的纠正、疏导、干预已经成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情感与人格的必要手段。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负有管理责任、教育责任、监护责任等多重责任为一身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能够洞察学生心理活动的心理学家,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加以疏导、纠正。

从心理学角度开展辅导员工作,一定要进行角色定位[6]。

(一)在入学初期,辅导员要以朋友与贴心人的身份做好入学新生各种不良心理的调适工作[4]

新生刚一入学,对一切都很新鲜,但也很陌生,环境不适应、学习不适应。辅导员一定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学习目的模糊,应予以明确;纪律松散,予以规范;学习方法欠缺,予以指导;有病,予以关怀;有困难,予以帮助;意志懈怠,给以鞭策;苦闷忧郁,予以开导。当学生受到挫折,自暴自弃时,辅导员不仅要善于用爱心开启受教育者心灵的窗户,撞击心灵的火花,而且要用慈母般的爱心去关怀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为他们解除感情上的孤独和苦闷,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感到辅导员就是自己的亲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素质。

一般来说,多数学生在入学初是抱着积极的态度主动适应新环境的。比如新生进校后,学校要举行许多活动,同学们都想通过参与,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有的学生由于一味地搞活动,出现缺课不能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为了有效地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辅导员在入学初就要对新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时间,防止因小失大。

(二)在正常的学习生活期,辅导员要以学生品德修养的塑造者、专业学习的督导者、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的身份纠正、疏导学生各种不良的行为与心理[6]

经过入学初期的调适,大部分学生会很快适应新的生活。但还会有少部分的学生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产生的问题及对策:1.对于部分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自我要求不严,责任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的学生。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对上述问题正确分析,既要关爱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处世,努力成为高职生品德修养的塑造者;2.对于部分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不够刻苦、自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针对这种现状,高职院校辅导员有责任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可以用个人的切身经历指导和感化学生,让他们从内心真正明白学习的作用。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主动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监督、指导,促使他们尽快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3.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而且要心理健康。高职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要做益友。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压力大、人际交往困难、恋爱问题等,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细致地开展工作,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

(三)在学生毕业期,辅导员要成为高职生职业生涯的辅导者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5

一下课,总有学生兴致勃勃地来问:“老师,下堂课上什么?”起初,我会告诉他们下一课时的主题;后来,便以“上了就知道了”来应对;现在,则仅报以微笑。因为,这确实是个难题。没有课本的课真难上啊!由于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并没有系统的教材和教参。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一学生需要各方面的引导,究竟选择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呢?对此,笔者尝试从学生的成长需求中寻找答案。

一、通过05学年的信息搜集和实践研究,确定06学年的教学内容

(一)编制《新生适应状况调查量表》,实施普查,确定适应性辅导主题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0个项目,其中包含了学习适应状况、人际交往状况、耐挫折状况、独立学习和生活状况、精神状态等五个维度。调查结果采用百分比统计,具体如下:05学年新生共523人,发放问卷523份,收回有效问卷512份。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初中生活的第一印象。对“我觉得初中生活和期望中是一样的”一题,回答完全同意的仅占9.0%,完全不同意的占14.2%,另外,回答很不同意的占23.9%,不确定的有9.7%。大部分新生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初中生活与理想中的初中生活有着较大差距,以致在心理上产生迷惘和不安等不适体验,甚至引起生理上的反应。

(2)学习适应方面。从调查结果看,我校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一般,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适应状况并不了解,如六个项目中选择“不确定”的学生都在15%以上,最高的甚至接近调查总人数的1/4。与此同时,有61.9%的学生表示体验到明显的学习不适应,如学习压力大了,作业时间长了,玩耍时间少了等。

(3)人际适应状况。总的来说,我校新生对人际环境的适应相对较快。但调查中也发现除去“不确定”以外有超过50%的学生表示“现在,我几乎每天要想以前的同学和朋友好几次”,存在广泛的“恋旧心理”。

(4)耐挫折状况。从调查结果看来,我校新生的耐挫折能力相对较弱。有接近70%的学生表示“我以前学习很优秀,经常受表扬,可上初中以后,身边的同学好像都比我出色”。同时发现,学生往往会感受到强烈的失望、烦恼,继而把原本简单的困难复杂化,使自己迷失解决问题的方向,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甚至引发过度焦虑紧张和恐慌,继而出现逃避退缩行为。

(5)独立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调查结果看来,我校初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相对较强,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某些特定方面表现出独立能力欠佳的情况,比如有超过15%的学生明确表示“我总是跟着老师走,老师说什么要学我就学什么,除此之外我从不考虑”。

(6)精神状态。从调查结果发现,有57.7%的学生表示“早上起床后,总觉得头昏脑胀的”,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白天总想睡觉,提不起精神”。这种精神状态对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鉴于问卷的调查结果和分析,将“适应性辅导”确立为第一主题

主题一:环境适应

教学预期:生活环境――引导学生理解独立生活是成长中的必然环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并正确看待这种落差。人际环境――引导学生明白交往的规律,并鼓励其主动结交新朋友。

主题二:学习适应――引导学生理解挫败感的成因

(二)综合分析05学年的咨询案例,确定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情感情绪辅导和考试心理辅导等主题

2005学年期间,心理辅导室回复学生咨询来信近300封,接待来访近100人次。从相关的纪录中抽取初一段学生的来信,根据咨询主题进行分类分析,见下表。

注:以上统计表中已除去了适应方面的来访情况共计近60人次。

对此,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如下:

主题一:学习心理辅导

教学预期:学习心态――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平和地面对以后的学习。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评估自己的实力,并确立相应的目标,及告知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并引导其区分出不适合者,寻找有效替代。

主题二:人际交往辅导

教学预期:同伴――引导学生理解矛盾出现的原因,并尝试在交往中宽容、平等地对待彼此。异性――引导学生了解异性关系变化的原因,并努力正确对待。亲子――引导学生明白矛盾产生的必然性,并尝试理解父母。师生――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教师,学会欣赏每位教师。

主题三:情绪情感辅导

教学预期:情绪认知――引导学生认识情绪及其作用,并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情绪调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控。积极情绪和情感――引导学生尝试通过人生观、人际环境、意志力和耐挫力、幽默感的调适来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

主题三:考试心理

教学预期:引导学生了解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发展及影响和应对策略。

06学年,我校初一段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内容由适应性辅导、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情感情绪辅导和考试心理辅导共五大主题十五项细目构成,一学年二十个总课时量(每两周一课时)的分配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而定。

二、在06学年课程计划基础上确定07学年课程内容

一学年的教学实践之后发现,学生在成长中对心理活动课的需求大,但无奈课时所限,所以只能尽可能在学生迫切需要的知识中选择最适合于课堂教学传递的部分来当作07学年的教学内容。

(一)细目的增删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适应”主题下的学习适应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有重复,因此这一细目可删除。另外还发现,部分学生进入稳定学习后会遭遇高原现象。因此,应增加学习高原辅导细目,力求使其认识学习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引导其寻找应对的方法。

(二)主题的增加

笔者在课外心理辅导实践中发现,学生的相当一部分心理行为问题与青春期有关,从而推测,让学生认识并接纳青春期可能对相应心理行为问题的解决有意义。于是,笔者随即编制了《初一学生青春期适应状况调查问卷》,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含基本情况、生理成熟、心理矛盾、思维品质冲突等四个维度共30个项目。结果以百分比方式统计。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生理成熟方面的适应。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青春期少年无法适应性机能成熟带来的身心变化,并产生不知所措、烦恼、焦虑甚至恐惧等负面情绪。如有46.33%的学生表示“每次出现月经/遗精现象时,总是会提心吊胆,害怕别人知道”。另外还发现,男女生虽均有不适应的状况,但不适应的突出点并不一致,如女生更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男生更不能接受因性冲动而出现的行为表现。

(2)心理发展方面的适应

①独立―依赖。调查中发现,相对于女生,男生在父母面前的独立渴望更加强烈,如有55.99%的学生“觉得爸妈总把我当小孩子看,不考虑我的想法,为此我很生气”,其中男生占70.28%;不过,当亲子关系不和谐时,女生的怨愤情绪体验更深刻些,如25.62%的学生表示“爸爸妈妈不理解我,我有时会埋怨生在这个家庭里”,其中女生占32.84%。

②封闭―开放。调查中发现,青春期少年尽管心理生活更丰富了,却越来越少地将其表露于外。如有90.24%的学生“希望/已经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另有72.48%的学生曾因为“妈妈偷看我的日记”而气愤。 与此同时,他们又时常感到孤独,有37.2%的学生认同这一点,另有50.64%的学生表示“会因为心事不知道对谁说而烦恼”。

③勇敢―怯弱。调查中发现,青春期少年有很强的表现欲,女生更强烈,如47.28%的学生“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在众多人面前表演”,其中女生占71.05%。但由于缺少生活经验,他们又常表现出明显的怯弱,这种行为上的局促男生较女生严重。

④高傲―自卑。调查中发现,青春期少年常盲目地遵从他人的某次评价,比如有71.04%的学生表示“爸妈总是拿我和别人比,说别人什么都比我好,对此我很难受”;另有89.04%的学生表示“老师冤枉我抄作业,我很委屈”,仅5.78%的学生表示没有类似体验。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71-01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和情感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学校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将对其未来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数学教育上,数学本就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在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后,必须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才能够更有效的学习到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

一、初中数学课堂开展自学辅导教学的优点

在初中阶段,随着数学知识越来越抽象,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复杂,很多学生都逐渐感觉到学习数学比较困难。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就要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知识应用的能力。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自学辅导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1、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自学辅导,可有更好的帮助初中学生理解课堂内容,让学生课堂学习更有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快速。初中数学学习内容已经开始逐渐深化,课程内容思维跳跃性较大,部分学生在课前没有进行预习,在听课时就容易把握不住学习重点,对知识的学习应用会有所欠缺。而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课后对下节课知识点进行自学,就能很快的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学好数学课程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初中时代,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也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读,将完整的推理过程讲给学生,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的时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在自学辅导中,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独立解题、独立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

3、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注重开展自学辅导,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初中学生自学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数学教师进行课程讲解时,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去自学知识点,在需要指导、系统讲解和总结的时候进行课堂讲授,让学生更有重点的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

二、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践方法

1、在课程预习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下课前,让学生先阅读下节课所以学习的内容,对知识点有个大体印象,并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进行预习,并将与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可以请教教师。另外,在数学教师进行课堂自学辅导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在进行预习时,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适时为学生提供引导启示,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和思考。

2、在教学课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寻求合作探究

为了培养初中学生自学的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分组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创造活泼的课堂氛围,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在小组间就问题进行探讨,甚至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和解题思路进行讲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探讨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课后鼓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课堂学习固然重要,课后自主复习会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在课后自主复习环节,初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教师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复习题,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知识点复习总结,并在总结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复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后能够进行自主复习,将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已经进入了思维培养阶段,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数学问题展开思考。教师在进行自学辅导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自学辅导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自主学习中能够学会对知识点的活学活用,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铎侠.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4.10 

[2] 李来泉 吴绍辰.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与研究[J].山东教育科研.199 5.2 

[3] 宿传安.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与体会[J]山东教育.2012.12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7

[关键词]培养自学能力数学自学辅导

一、做法

1.认真解决好三个过渡

(1)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注意逐步过渡:(1)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通过具体事例、实物演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培养兴趣。(2)开始阶段,讲得多一点,注意引导,逐步放手。(3)注意教给学生一些适合于中学学习的方法。

(2)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初中代数的开头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小学的数学。初中数学课已经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较强的学科,抽象性也逐渐增大。新学科是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的,因此除要做好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工作,把学生自然地带入中学学习的轨道外,还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即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3)由教师讲为主,到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过渡

小学生学习是以听讲为主,现在要从有兴趣自学到习惯自学,需要一段时间,分三步完成。

①思想动员,明确自学的重要意义。②指导读书,开始指导具体一点,逐步提高自学要求,使学生懂得自学。③启发诱导,加强辅导,特别是对中、下学生的辅导,中、下学生多一些的班,更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动机,使学生热爱自学。

2.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组织教学启发讲解,布置学生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练习,着重辅导差生观察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强化认识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也就是“启”(启发引导),“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贯穿全过程。基本做法是上课后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视新课的难易给予较详细或简略的启发,并出示阅读提纲,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学生顺利地进行自学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先粗、细、精的阅读教材,搞懂教材上的基本内容后再做练习,然后核对答案,改正错题,这时教师巡回辅导,个别答疑,着重帮助差生,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停下来讲解,以免影响学生思维,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画龙点睛地重点讲解。最后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有阅读教材,做读书笔记,也有继续完成少数练习。

3.实验的开始阶段狠抓了以下工作

(l)逐步教会学生使用实验课本,适应自学实验课本的学习。(2)拟好读书提纲,指导好学生自学。(3)狠抓学生读书笔记的训练。(4)认真做好课堂小结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要求教师进行简短的总结,画龙点睛地进行讲解

4.教学中注意对学法的研究、指导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简单原理,介绍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

5.自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形成在实验后期,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自学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自学习惯后,有必要作一次系统的概括、归纳、小结。结合课本,首先指出:自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远大的学习目标,强烈的求知欲,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顽强的自学毅力,坚定的自学信念,还决定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怎样自学,比什么都重要。

然后,怎样读书?怎样做读书笔记?怎样做练习?怎样进行独立思考?怎样进行自我检查?善于求师等问题分别地进行介绍,以便完善自学方法,进一步形成自学习惯。

二、几点体会

1.怎样才能更好地将学习心理学理论指导实验,搞好实验

实践中我体会到,这项实验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持领导下的实验,要以心理学作指导才能对九条有效的学习学原则和七条教学原则,运用自如。掌握教育机智也需要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素养,因此应加强教育科学的学习,研究,并且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善于灵活运用。

2.传统教学与自学辅导实验教学的关系

任何创新都要有合理的继承,不能一概否定,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就是在总结继承传统教学中许多合理的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一项教学实验,实践证明如果能巧妙地动用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实验是会取得成效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也还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关于自学辅导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讲

我认为,教师应讲其精华,讲其所需,不是罗列、复述知识的照本宣科,而是应通过讲,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本身并无过错,从孔夫子开始几千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离开老师的讲,现在的问题是讲的太多太杂,重点不突出,学生实际不甚了解,只好罗列书上已有的知识,泛泛而谈的讲,大黑板大黑板的写,因此,学生不感兴趣,不愿听,本来学生已经懂和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老师还在反复的讲,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真正希望讲的有时又一带而过,中、差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两极分化越来越大,不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现在的教改实验,就是为了改变上述不合理、低效率的局面。在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中教师要把功夫花在约十分钟的精讲、巧讲上。

4.实验取得成效的原因初探

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效,就在于它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能恰到好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学形式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它符合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心理原则。

(1)在自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其它心理活动自始自终地处于积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对外界事物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理解速度快,灵敏性高,因此接受知识既较快又较牢固。

(2)学生的学习是在自己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既容易接受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有益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自学以视觉器官为主要手段,刺激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消失,便于学生对接受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比较,也就是说,对所学的知识可以有一个消化巩固的过程,能加深理解。

(4)自学这种形式能做到及时强化,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巩固正确、剔除错误,掌握的知识准确性高。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8

化学竞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还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化学竞赛辅导贵在“早”

1.早选苗

能选拔出优秀的学生来参加辅导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虽然初中化学只在九年级学习一年,但由于化学与物理、数学等理科科目相通,所以只要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物理学得好的同学都可作为化学辅导的对象.

2.早辅导

中学化学竞赛一般在每年四月中旬进行,是在英语、数学之后,与物理相近.若等学生考完上述三科竞赛,再来辅导化学,时间已晚,故应早作辅导.

二、化学辅导成在“有”

1.有计划

第一是时间上的计划.因为竞赛辅导一般不能利用平时上课时间,以免影响课堂教学活动,故辅导只能在课外以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的方式进行,这就要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了.

第二是竞赛内容的计划.竞赛辅导内容应具有系统性、条理性,做到既全面辅导又重点突出,避免杂乱无章.

第三是课程计划.虽然竞赛辅导是以课外活动方式开展的,但竞赛辅导计划的制定,必须结合学校、年级、班级的整体课程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考虑.

这样,不仅能配合课堂教学,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使化学竞赛辅导在时间上得到保证,内容上得以落实.

2.有组织

我们组织化学竞赛的原则是:鼓励参与,集中辅导.我们在鼓励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通常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但也可以吸收成绩一般却喜欢动手、乐于动脑、愿意深入了解化学的同学参加.在辅导过程中如有学生认为太难而跟不上,可以退出辅导,以免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其次是有组织地集中辅导,我们把参加辅导的学生组成奥赛班,并成立竞赛辅导小组.

竞赛辅导小组成立后,辅导教师应承担班主任的职责,除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讨论和制定奋斗目标、学习计划和应有的精神风貌、行为准则等.平时的教学活动应从一开始就注意营造奋发向上、追求真理、顽强不屈、互相协作的气氛,使之成为一个高尚的群体.

三、化学竞赛辅导的注意事项

1.注意抓好竞赛学生的思想工作

竞赛对初中学生来讲,是有思想负担的.一方面担心考不好,拿不上奖,被其他同学笑话;另一方面担心竞赛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导致总成绩下滑.所以,在选拔学生时,思想工作一定要做好.首先,要明确竞赛的目的,竞赛的目的不全是为了拿奖,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钻研精神.其次,竞赛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正确处理好竞赛与上课之间的关系,不仅不会影响其他功课的学习,而且能对其他功课的学习产生好的影响,起到促进作用.

2.注意引导竞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竞赛辅导中,学习方法的培养很重要,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贯彻四轮学习法.即首先发现问题;其次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次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回顾并总结问题解决得怎样.

第二,强调合作学习法.即分成小组,每组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并在组内或组外形成一帮一.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后比较各组的进步情况,再通过表扬进步大的组来激励其他组的同学发扬团队的合作精神.

第三,先做、后讲、再提问.就是让学生先阅读和做竞赛辅导资料,然后老师讲解典型例题和重点知识点,最后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由老师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

第四,每天用一定时间复习巩固.如晚自习后,可抽出一定时间复习巩固当天内容,并从中总结出规律.

3.注意抓好课堂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竞赛能力的培养

掌握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因此,前期抓住课本知识,要求学生吃透教材,做到章章过关、节节过关,不能随意加快和提高,但在中后期可以适当加快进度.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少学生学习化学前就已初步具备良好的素质,思维敏捷,领悟力强.所以在教学中,利用课堂的三五分钟时间,先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化,把初高中知识进行有机衔接.

4.注意抓好知识的拓宽、加深

由于竞赛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故辅导时应注重知识的拓宽,特别是注重化学知识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生产实际的联系.

上一篇: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范文 下一篇:世界经济体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