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范文

时间:2023-12-18 11:42:13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篇1

1(略)

2如何培养皮肤科临床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及交流技巧

2.1加强皮肤科临床实习医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现代医患关系泛指医务人员与病人及家属、监护人等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一般的消费关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它广泛涉及伦理、道德、法规、法律等方面[3,4]。临床实习医生既是在医院环境中继续学习临床技能的学生,又是对病人实施医疗活动的医生,在带教老师面前是学生但在病人面前是医生,因此要认识到自己就是医患关系的一方主体,要知道在医患关系中,病人有使用就医权利、知情同意权和发挥参与治疗权,同时医生有职业自和得到尊重、体谅、信任的权利。和谐医患关系是指医患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尊重、信任、配合、共同战胜疾病的融洽关系,遇到矛盾与纠纷,能从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角度出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加以解决的平等关系[5]。

2.2加强皮肤科临床实习医生的法制教育:临床实习阶段除了学习临床技能外,也是实习医生培养法制观念、熟悉法律法规的重要时期。随着我国法制的逐步健全,医疗卫生事业正在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多部涉医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但临床实习医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仍普遍存在[5],因此在对实习医生岗前培训及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医疗制度、医患沟通技巧、医疗操作规范等教育,学习法律知识以及树立法制观念,充分认识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势,依法行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防范医疗纠纷[2,4]。

2.3加强皮肤科临床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及交流技巧培养:首先必须加强皮肤科临床实习医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为医者,当以德为先”,没有好的德行和人品,是无法体现“人民医学为人民”这一宗旨的[6]。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隐私权、治疗护理权等。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相关知识的传授,重视临床带教,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4]。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不仅是单纯的信息交流,而且还包含着两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医患交流的方式主要有言语和体语两种。沟通交流是一个双向过程[2]。实习医生刚接触病人时,由于尚无临床经验,往往不够自信,不知从何下手,尤其面对负面情绪甚至有敌对态度的病人时容易出现不良情绪、紧张焦虑。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格。应将培养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天的临床教学中,注重交谈的方式和技巧,提倡学会使用身体语言来与病人沟通,培养实习医生去注意病人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等来判断病人的需求[4,7],使实习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增强沟通能力。此外,还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实习医生之间医患沟通经验交流、模拟角色等进行以主要包括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理念、沟通流程的言行规范、情商教育以及沟通的艺术技巧等的培训[5]。

3结语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篇2

关键词:耳鼻喉科;门诊护理;沟通技巧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基础部门之一,护患关系作为护理服务水平重要影响因素在门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耳喉鼻科护理人员于日常工作均需接触患者,故良好的沟通技巧可有效提升患者配合度,有利于病情诊断。本文了探讨耳鼻喉科门诊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所接待的患者共11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年龄1~8岁,均龄(5.8±2.9)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3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沟通。观察组:应用沟通技巧行人性化沟通。

1.2.1非语言沟通 ①仪容仪表:仪容仪表是护理人员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故端庄、整洁的仪容仪表可有效提升患者好感度,缓解患者心理紧张情绪;②眼神接触:眼神可流露丰富的情感思维,故护理人员应注重与患者眼神交流,尽量避免眼神对患者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多微笑,消除医患之间的初见陌生感[1],缩短二者之间的距离,缓解医患紧张关系;③适当触摸:触摸可实现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进一步沟通,护理人员可在其专业范围之内,慎重选择触摸方式实现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如在协助医生行耳鼻喉等检查时,可尽量减缓动作,控制力度,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安慰、支持等情绪,缓解患者检查紧张感;④就医环境:患者于医院就医时心理本就具一定紧张感,故护理人员可遵循人性化护理方式,于科室内外张贴就医指南等,使患者感受科室的温馨,缓解情绪紧张感。

1.2.2语言沟通 护理人员与患者语言沟通时需注重语言文明、尺寸的控制,话语表达尊重患者,使患者感知语言温暖,对于儿童患者而言,语言沟通应多具耐心[2],不可直呼其名,可礼貌且婉转的予以姓名称呼,最大化符合患者心理感知度;在患者做耳鼻喉相关诊疗时,需多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缓解心理紧张感,一般而言,耳鼻喉科门诊患者所停留时间较短,工作较忙碌,故在此基础上,可一边行常规操作检查,一边与患者沟通,控制语言语速,把握节奏感,表现友好态度,理解患者。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5.7%,观察组为100%,两组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护患沟通是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门诊属医院人群集中且人员流动性最大的场所,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常发,目前我国医院护理人员多存在数量不足且工作量较大问题,故长期高压及高责任感工作下,易致护理人员心理现紧张感,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时,易致情绪冷淡,缺乏工作热情,语言表达不当等问题产生[3]。

有效的沟通本身便可实现对疾病的有效诊断,进一步促进医生对患者疾病的了解,为后期诊疗及有效配合打下基础,促进患者疾病康复,耳鼻喉科门诊护理人员其日常工作性质与常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具一定差异性[4],护理人员除需对日常器械予以消毒及隔离,维持疾病诊疗秩序等,还需辅助医生实现患者功能检查,如喉镜、听力及过敏原检查及测试等等,因此需更多注重对患者情绪的缓解及安抚,同时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仍需注重患者的个人空间性,保证适当沟通距离,保护患者隐私[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43例(76.8%),较满意13例(23.2%),不满意为0例,满意率可达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25例(44.6%),较满意23例(41.1%),不满意为7例(12.5%),满意率为85.7%,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P

综上所述,耳鼻喉科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行人性化沟通,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配合度及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红旭.门诊注射室中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探析[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7):109.

[2]钱荣英.小儿门诊输液室护士的护患沟通技巧研究[J].今日健康,2014(6):196.

[3]王小琴.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3):168.

[4]韦泽美,姚寄柳,谭利轩.耳鼻喉科门诊护患关系的沟通技巧[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2,22(1).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篇3

1 临床资料

1.1 2008年3月30日中班(2月17日入院),一值班护士进入3病房7床进行治疗,6床家属躺椅铺设在6床与7床中间,躺椅上躺着一位年青的女陪护,因治疗车无法通过,值班护士建议将躺椅挪动,6床陪护躺在躺椅上并说道“你就这样搬啊!”护士觉得遇到了一个无法沟通的陪护,推着治疗车出了病房。

1.2 2008年3月30日中班8:30pm左右,值班护士巡视病房时得知35床病人未吃晚饭(无陪护),值班护士与科室值班医生说明后便购买食品。16床病人输液结束需拔针,值班医生听到呼叫铃声,确认无续加液体便到病房进行处置,此时16床病人家属(醉酒)已自行拔针,反映未及时进行处理,由此发生纠纷。

2 医患沟通误区

2.1 医患沟通有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语言表达在医患沟通中经常会进入语言沟通的误区,譬如失言、误解等方面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非语言如表情、目光接触等,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时常忽略非语言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

2.2 医患交往由于医方是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拥有者,患方由于对自身疾病诊治的需要而表现出心理上和钦佩性的服从,这种服从极不稳定且有盲从的成份,在诊治过程中一旦发现医方有误治漏治、操作失误及服务不到位等现象或与自己感受、期望不同的方面,就会对医方产生怀疑、对立、抵制等情绪。

2.3 社会舆论导向存在一定的偏差。社会上存在着“只要一出事,就是医院的错”的观点。

2.4 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向整体护理或人性化护理过渡,护理人员对新的护理模式尚没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3 医患沟通及对策

3.1 加强学习丰富“医患沟通”知识

3.1.1 学习相关“疾病”知识。

3.1.2 医疗环境及法制宣传。

3.1.3 负责制的医疗活动。

3.2 建立医患沟通制度。医患沟通伴随着整个医疗过程,形成和完善了诸如《医疗文书签字制度》、《医保》、《新农合》等医患沟通内容。

3.3 形成医患沟通氛围,加强护理工作重点环节管理

3.3.1 护理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最广泛,如有不当,也最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3.3.2 热情接待,让患方感受到医方的热情;关心体谅病人的痛苦,让病人感到被重视,被关怀;及时传播正确的医疗信息,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

3.3.3 坚持工休会制度,充分了解患方对医疗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纠正和解决治疗中的不足和困难。

3.3.4护士必须在遵循护理规范的基础上处理好各种关系,必须具备高尚的护理道德。

3.3.5 加强窗口宣传工作。

3.4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医患沟通技巧

3.4.1 突发卫生事件特点是患者被法律或政府或某方面所重视的病人,一般状态下治疗经费有保障,患方自认为高人一等,要求得到最好的治疗。沟通技巧:积极处置,让患方感到被重视,与相关领导及责任单位商谈费用问题,为伤病员提供完整的鉴定资料和报销单据,建立必要的随诊。

3.4.2 离退休老同志是革命功臣,对治疗十分挑剔。沟通技巧:敬仰他们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使用合适得体的长辈称谓,替他们着想使他们感到所花经费都是必须的,关心和解决他们家庭和生活中的不便。

3.4.3 患方有一定的地位和来头,猜疑或发现医方的缺陷或不足,对医院工作挑剔表现出不满情绪。沟通技巧:及时调查取证,查找医疗工作不满的原因,请求上级领导部门的协调和干预,减少正面冲突,对极少数医闹者采取法律手段。

3.4.4 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治疗效果不确切,治疗费用昂贵。沟通技巧:履行告知签字程序,及时沟通会诊、病情及费用情况。

3.4.5 农合住院病人文化知识低,对政策补助、医院信息了解少。沟通技巧:病人住院应热情接待,使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反复宣传新农合政策,讲清执行政策差距的原因;简化各种程序,为病人提供方便服务。

4 体会

4.1 随着生物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务人员要从根本上转变服务理念[1]。

4.2 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渊博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

能。

4.2.1 加强人文社会和沟通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4.2.2 重视语言修养,学会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交流[2]。

4.3 要把医患沟通融入到日常护理过程中,只要与病人接触都会有沟通交流的机会。

4.4 护士工作在第一线,在医患沟通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起着直接影响医院医患沟通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秦玉菊,黄金.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的护患关系[J].现代护理,2008,14(1):174-175.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篇4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早期医学教育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医疗市场的不断壮大,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调整医患关系的法律的不断出台,使得当前的医患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疗纠纷引发的恶性暴力事件接连不断。统计分析显示在所有医患纠纷中,90%以上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当所致。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知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还应具有与各级人流及应对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而在我国,有多项研究证实医学教育长期偏重于医学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在人文素质及沟通技能方面重视不够[1]。有鉴于此,在临床见习及实习教学期间,不仅要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更要加强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便于临床工作中能处理好医患关系。本文结合国内外医患沟通医学生教育的现状、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临床实践教学经验等进行探讨。

1 国内外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多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即把患者当作一个生理机能失衡的生物体,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偏重于向医学生传授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而在教育目标中,也反映了这一点。例如,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制定高等医药本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中,只是笼统要求"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实际能力的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近几年的事情。例如2003年,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中制定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提到:临床医学学生毕业实习结束时能达到具有有效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准确获取病史所有方面信息的能力(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同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患沟通学》,首次对医患沟通教育进行了较深入和全面的探讨。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才正式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和技能目标中提出了医学生"应具有有效交流的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受教育的重要一环。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例如美国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美国医学院协会等组织要求在培养未来医生时,医学教育工作者要仔细讲解、传授、评估其交流技能,以使每一位医生不仅具备精堪的医术,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美国,人们认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在沟通方面应该具备如下的能力:和患者及亲属交流时能够自然地展开和终止话题;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获取与疾病相关的信息时做到充分、有效;简明地解释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重要检查的目的与意义;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有问题出现时能够协调解决[2]。

国外很多医学院校充分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都开设医患沟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例如,美国德国多达总课程的20%~25%,日本英国约为10%~15%。为了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美国的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均陨枰窖г盒3浞纸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都开设医患沟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例如,美国德国多达总课程的20%了《医患沟通的艺术》、《与患者沟通》等课程[3]。在英国,许多医学院校也陨枇死嗨频目纬蹋例如《医患沟通》、《如何告诉患者坏消息》等。同时加强实习间期的导师指导。此外,国外还很重视对医患沟通教育的评价。例如美国许多医学院采用客观结构临床考试法(Objective-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4]。

2 医患关系及其在医学生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国医生面临越来越多的人身安全威胁。Lancet杂志报道了中国医生面临的重大危机[5]。为了应对危机,卫生部和公安部联合发表声明,宣布在医院内增设警卫力量。中国医生为何面临威胁?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医患沟通不畅是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医患关系涉及社会环境等很多方面,但与医学教育和医院管理本身也是相关的,据专家分析,在所有医患纠纷中,有90%以上是由于医患交流不当因素所致。

2500年以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经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医生的语言就像医生的刀子一样,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正面的语言和负面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惊人效果"。《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的技能。缺少这方面的技能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WTO卫生人力开发司教育处Beolinc博士曾说过:"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患者的社区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终生努力学习的学者,应是促进健康、防治疾病提供初级卫生保建者"。对于绝大多数医学生来说,从事医务工作将是他们的主要职业生活,职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医生的职业素质应包括牢靠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及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之一,也是医疗服务本身的客观需要。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只要一上班,和患者有医疗来往,就已经开始进行医患沟通,我们要掌握沟通技巧,也就是要讲究沟通的艺术[6]。

3 医患沟通早期教育的措施探讨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进展,国内医疗体制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医院从"供给式"服务向"需求式"服务转变,医患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近年来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而医疗事故并没有按比例上升,提示我们主要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与医患沟通有着明显的关系。现在医患真诚沟通交流是医学活动人性化的具体体现,这对医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沟通技巧更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教师,我们认为医学生除了学习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以外,还应早期培养医患沟通技巧。如果错过这个早期教育的机会,如同春天播种一样,一旦错过了早春的播种季节,即使加倍地投入人财物,收效可能仍然是甚微的。因此,我们认为在医学生一开始接触临床课程、开始接触患者时就应开始培养其医患沟通技巧,以培养其职业素质。结合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和国内外医患沟通教育的不同,提出的具体措施如下。

3.1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作为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师,首先自身要有优秀的职业素质,临床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而言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对学生、对医院都是巨大的财富。教师的人文素质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和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首先是"传道",才是"授业"、"解惑"。临床教师应以自己优秀的职业修养在实践中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3.2将医患沟通技巧培养渗透到见习、实习教学中。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往往注重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注重课本内容的讲解而容易忽视沟通技巧的培养。比如实习时,仔细观察指导老师与患者沟通、详谈病情和治疗方案的方式依法;评价沟通过程中所获信息对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分小组进行案例探讨;与去慢性病患者家中访问;了解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和导师讨论如何处理与患者发生的纠纷等。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教给见习医师、实习医师在不同情况下的医患沟通的方法与技巧。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方式,广大医学生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就掌握了相关的医患沟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这对以后的工作作了良好的铺垫。

3.3 鼓励学生多实践,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学生在刚接触临床时,与患者交流时尤其是当患者提出的医疗问题超过他们的解答能力时心存畏惧,信心不足,所以在学生认为影响医患沟通的因素中,专业知识不足最常见。要克服这一障碍,首先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带教老师要给予医学生足够的尊重,在给患者介绍医学生时,应称之为"医生",让医学生以一个医生的角色来面对患者。其次,要求学生多看书,提出问题大家讨论或安排小讲课,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尽力解答,使其掌握好专业知识,这样面对患者的提问就不会显得信心不足,从而提高自信心。再次,在平时教与学中,要求学生注重人文知识的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总之,鼓励与帮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医患沟通的实践中去,不断提高和积累经验,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医师打下基础。

3.4丰富课程安排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远远少于国外的课程教育[8],因此需要适当的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课时,同时丰富医患沟通的课程安排。医学院校充分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都开设医患沟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例如了解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喜好如何影响医疗诊断,有效的沟通策略,评估医患关系处理方式对医疗结果的影响,了解医患关系的相关法律方面的事宜。课程采用了书面教学、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小组角色模拟以及经验交流等多样化的形式,有的侧重于处理告知患者坏消息的方法策略以及与临终关怀相关的课题,有些课程则着重讲解如何与情绪不好、恨怒和投诉的患者或家属打交道的策略。通过心理、语言和行为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医学生可以在校期间即可学习临床棘手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掌握相关的艺术化处理临床医患关系的方法和技巧。除课堂教学外,学生们还要通过医疗实践提高沟通能力和水平,如在临床实习过程中。

3.5重视医患沟通教育的评价 对医患沟通教育的评价非常重要。国外已经很重视医患沟通教育的评价,例如美国许多医学院采用客观结构临床考试法[4]。这些阶段测试所反映的临床问题都是学生们在临床实习期间经常遇到的,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是高年级医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临床技能。受试者需要轮流通过每一阶段测试。在每一阶段测试,受试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指定的具体任务。例如,测试颈部或膝盖的检查,受测者需要接诊一个主诉为胸痛的患者,解释一张X线片或一份X线的报告单,并完成一份卷面小测验等等。要求测试者运用各阶段测试的专门评价表格对受测者每项操作、技能进行评估[9]。其他的评估方式还有学生自我评估在学习此课程前后知识、技能发生的改变;导师对学生的评定进行书面汇报评估受试者在某些场合展示交流能力。医学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科技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体。医疗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体,所以医生必须善于沟通,医学生沟通技巧与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21世纪的高等医学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应强调学生的技能、价值和态度的获得和发展与获得知识有同等的重要性,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同时又是临床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知识,更要把人文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努力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优秀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陆松鹤,张英梅,门可,等.关注医学教育中对学生交流沟通技巧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7(5):810-811.

[2]Yedidia MJ, GillespieCC, Kachur E, et al. Effect of communications training on medical student performance[J].JAMA,2003,290(9):1157-1165.

[3]孙英梅,岩磊,张d,等.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7):414-415.

[4]Nasir AA, Yusuf AS, Abdur-Rahman LO, et al.Medical students' perception of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a feedback for process improvement[J].J SurgEduc,2014,71(5):701-706.

[5] Hesketh T, Wu D, Mao L,et al. Violence against doctors in China[J].BMJ,2012,345:e5730

[6]Olde Rikkert M. The art of communication during consultations [J].BMJ,2014,25:348

[7]林少琴.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3):111-113.

[8]刘宪亮,李恩昌,尚进. 论医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内容及途径-医疗职业人格研究之二[J].中国医学伦理学院,2005(2):10-13.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篇5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患关系

Practic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s

[Abstract]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s the theme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he bad communication is one of medical trouble dispute’s primary causes, it had already caused the researchers and medical care personnel’s value.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cal credit crisis situation,it references sharpening th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近年来,人们的就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报道,因医患沟通不良造成的医疗纠纷占所有纠纷的2/3[ 1 ]。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探寻有效的医患沟通方法非常重要。近两年来,笔者在加强医患沟通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工作,现将获得的启示报告如下。

1 医患沟通不良的五大因素

1.1 医患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就是指在相互对应的医患个体之间,信息表现出一种不对称、不均匀的分布情况,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并与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信息不对称在医患关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患者来说,非常希望能在医生的医治下马上药到病除,因而对医生的治疗给予很大希望,而医学的发展受制于社会的发展,疾病的诊治水平是受制于医学科技水平的,但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对诊治期望过高,引发纠纷。

1.2 医者重视技术忽视人文关怀

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是医疗服务的两个方面,传统医学模式只注重疾病的治疗,而对社会与心理关注度不够。朱美跃等[2]指出医务人员在思想意识上存在严重的人性化服务缺陷,表现为不愿意向患者多解释,对患者不够尊重,不理解他们的情绪,缺乏人文关怀与情感交流。在医患沟通中只停留在询问病史上,没有使病人感到心理舒适。诊治疾病多依赖设备,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和对策,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易引起医患矛盾。

1.3 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

医生从事的是人与健康及生命密切相关的高风险性工作,每天与各种患者打交道,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这需要他们有高超的医术还应具备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所以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比较大,工作负荷相对较重,这些可能造成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影响与患者的沟通效果。

1.4 医务人员缺乏沟通技巧

沟通需要一定的技巧保证才能有效的进行。谢勉[3]在医患沟通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缺乏沟通技巧是影响医患沟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比如,医护人员在面对身患绝症的病人时,一种表达是“这种疾病的死亡率是80%,希望你能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另一种表达是“现在的医疗手段很多,技术发展很快,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不要放弃,还是有一定的机会的”。虽然两种沟通方式表达的意思很接近,但是表达技巧不同,所以给患者带来的效果却明显不同。

1.5 患者的知情权未得到保证

医护人员与患者在医疗知识及信息等方面存在着不对称,医生掌握着大量医疗知识,而很多患者却不懂。这样就造成医务人员不愿意与患者沟通,患者不明白自己得了什么病、应该做什么检查、为什么做这样的检查,对自己的病情、预后知之甚少,患者对诊疗措施也只能不得已服从。因此,若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利益受到损失,就会感觉到受到欺骗容易发生医疗冲突。甚至拒付医药费。由于患者不知情还可能产生自我保护心理:收集相关的医疗证据,若医生出现过失,就会立即引发一系列的医疗纠纷。

2 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

2.1 遵循沟通的原则

2.1.1 尊重原则 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中最根本的原则,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敬重。因此,尊重原则是保证医患沟通的前提条件。医生礼貌而适度的热情迎接,真诚的问候和关心,会给患者一种受到重视的感觉,这样就会让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决不能摆出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的架势。对患者发出的信息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爱理不理。另外,尊重患者还包括对患者的疑问要耐心解答,对患者的选择要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客观的分析,而不是置之不理,要处理好医疗决策与患者自主的关系。

2.1.2 通俗原则 由于医患之间的信息存在着明显不对称,医务人员应针对患者的文化背景和需求,在与患者沟通时讲究对象、讲究时机、讲究方式、讲究循序渐进,避免采用过多的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从根本上消除“沟而不通”。

2.1.3 人文原则 在医患沟通的问题上,不仅要加强医学科学精神的培养,更要注重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是医患沟通不良的关键所在[4]。因此,在医疗工作实践中医务人员要保证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患者的心理与社会需要,在诊疗活动中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把人文关怀贯穿于医疗服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医患之间架起沟通和友谊的桥梁。

2.1.4 主动原则 要主动与患者沟通,紧急情况时尤其如此。要将各种信息主动与患者交流,不要被动的等待询问,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履行告知义务,把医疗服务做到患者的心坎上。

2.2 保持理性的态度

在医患沟通的时候,医生的沟通态度和诚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真诚的态度往往比简单的沟通技巧更为重要。医务人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和职业道德。要理解和尊重患者,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千方百计减轻患者负担,替患者着想,尽最大可能减轻病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病苦,才能建立真正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2.3 了解沟通对象

古希腊有句格言写到:“知道是谁生了病比知道他生了什么病更重要”。病人不遵从医生的医嘱与其个人性格、心理、人际关系以及其认知水平是有关的[5]。我们与患者交流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沟通效果受患者的身份、文化、职业、思想、性格、心情、处境等因素的影响。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心情处境以及不同时间、场合的具体情况,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进行沟通交流,才能达到有效沟通。

2.4 医患沟通的技巧

由于缺乏专业的沟通训练,医务人员不合理的表达往往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线。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医患沟通的环境、沟通的时间、地点以及合理的沟通技巧和方式。

2.4.1 掌握倾听的技巧,了解患者的想法和期望。倾听是获取患者信息的重要来源,倾听时要有足够的耐心,给患者足够的时间,认真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在倾听中正确引导患者讲出与疾病相关的重要内容,让患者感觉到被尊重和重视,实现有效沟通。

2.4.2 对焦 对焦就是抓主要矛盾,这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技术。在患者的心理可能同时存有多个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要选择一个主要问题作为关注的“焦点”;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患者的焦点一般也不止一个,但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治疗时段,焦点只有一个。在对焦的那一刻,患者有如获知己之感。这时和患者沟通会很顺畅,一切问题视乎可以迎刃而解。

2.4.3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患者的疾苦和愿望,积极展开沟通。努力为患者提供耐心、细心的服务及温馨的环境,就会赢得患者的认可。造成医患纠纷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医疗体制、市场经济、医院管理等。具体来讲就是医疗收费、医疗事故、医疗缺陷等。而对医务人员而言,在医疗工作实践中,要积极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遵循沟通原则,把握沟通技巧,有效沟通是防范医患纠纷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医务人员应增强沟通意识,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将有效的医患沟通落实到日常医疗工作中,与患者建立互信、和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秦芳. 医患沟通与医疗纠纷探讨[J]. 中国基药导报, 2007,4(32):135-136.

[2]朱美跃. 医患沟通的障碍与解决方法之我见[J]. 医药产业资讯杂志, 2005,2(11):121.

[3]谢勉. 医学生医患沟通问题的调查研究[J]. 医药产业资讯杂志, 2006,3(17):297.

[4]李殿富,张铁山. 医患沟通的障碍. 中国医院管理, 2005,25(9):55-56.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篇6

[关键词] 门诊补液室护理;护患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073-02

护患关系是医疗治疗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但是,护患关系在最近几年表现的过于紧张,出现许多不和谐的因素,特别是在门诊补液室护理中,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而又舒适的补液环境,然而患者往往跟医护人员产生一些误解,护患纠纷突出。因此,必须在门诊补液室护理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实现护患之间零纠纷,解决那些由于语言使用不当、护患信息不足、技术不够专业、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解释不到位等原因而带来的护患误解或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防止纠纷的产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A医院门诊补液患者34人,男18人,女16人,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2岁;B医院门诊补液室患者28人,男16人,女12人,最大年龄53岁,最小年龄3岁。A、B医院门诊补液期间都有其家属陪伴。

1.2 方法

1.2.1 A医院利用以下的护患沟通方法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方法如下。

①预防性沟通医护人员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病情的发展状态、转归过程以及诊断效果,向他们通报医院采取门诊补液的目的和具体医治方法。从而促使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医院门诊补液的目的以及采取的治疗方法,让他们了解哪些药物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可能出现的不可预知风险,告知他们一些该注意的事项。同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确服药,并且建议患者接受其他输液方法等等。在医护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主动将那些可能会出现误解或者不满的患者家属列为重点护患沟通对象,具体了解他们的想法,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进行有效沟通。

②集体沟通采取座谈会的方式,对那些时令季节经常出现的疾病进行探讨,与家属对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护理、治疗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有效沟通。医护人员应对门诊补液室进行定时巡视,认真倾听病者及其家属意见,让他们积极对医院治疗、护理工作进行评价。

③统一沟通在病人进入门诊补液室之后,医护人员应该主动给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门诊补液室的相关情况,如输液环境、门诊补液室的相关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提醒患者及其家属一些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从而促使患者能较快地熟悉门诊补液室环境,促使他们进入输液前的准备状态。同时,医务人员应该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沟通,具体了解患者的一些如年龄、爱好、文化程度、习惯以及患者出现的一些主要病情表现和过程,从而为医师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医护人员还应该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沟通内容和方法,注明沟通对象与患者的关系。

1.1.2 B医院门诊补液室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性,很少甚至没有采取以上这些护患沟通方式。

2、结果

A医院门诊补液室护患沟通良好,患者及其家属跟医护人员关系融洽,发生护患矛盾纠纷的案例为1例,为男患者,其原因出在家属,A医院门诊补液室护患矛盾纠纷发生率为2.94%。B医院门诊补液室护患沟通不佳,患者及其家属跟医护人员关系不融洽,发生护患矛盾纠纷的案例12例,女患者4例,男患者8例,案例发生原因双方都有责任,B医院门诊补液室护患矛盾纠纷发生率为42.86%。

3、讨论

通过以上调查可知,采取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对医院医护人员跟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有着极其有效的帮助,对患者病情有着有力的协调作用。通过具体调查分析,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对医院治疗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3.1 护患沟通可以为医师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医护人员跟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医护人员可以从患者及其家属那里搜集到与患者疾病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为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有着很大帮助,是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医护人员跟患者及其家属的护患沟通越多,其所获得的信息就越多,能为医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就越多,从而医师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度和成功率就会越高,因此,治疗效果就会越大。

3.2护患沟通可以维护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的知情、同意权

医护人员跟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主动沟通,及时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的病情、医院治疗的目的、采取的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检查的目的和费用情况,让他们了解哪些药物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可能出现的不可预知风险,告知他们一些该注意的事项。并且征求他们的意见,从而维护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的知情、同意权。

3.3 护患沟通可以促进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的合作

医护人员跟患者及其家属积极主动沟通,认真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服药,并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的心理、爱好、习惯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帮的意见,同时也为医师们提供相关的治疗意见,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配合。再者,医护人员跟家属合作可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成功地克服恐惧治疗的心理,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帮助患者能成功的从病魔中走出来。

3.4 护患沟通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病能力

医护人员跟患者及其家属积极主动沟通,通过健康教育形式对时令季节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护理及预防措施与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其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提高防病能力。

4、结束语

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正常有效的沟通,是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条件。在门诊补液室护理中,虽然面对的是患者,但与之接触交流的还有患者家属。因此,要想圆满完成对病者的治疗及护理,就必须要处理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建立预防性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统一沟通,这有利于为医师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有利于维护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的知情、同意权;有利于促进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的合作;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荣,门诊补液室护理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3

[2]彭贞香,从医患纠纷看医患沟通[J].医学教材探讨,2008,9

[3]张淳渝,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对医疗纠纷成因的认识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6)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篇7

【关键词】口腔医疗;口腔医师;全科医师;全科医疗

【中图分类号】R178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8-049-01

口腔全科医师主要从事全科口腔医疗工作,承担着基础的口腔医疗保健工作,对于普通民众的口腔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口腔专科医师相比,口腔全科医师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晚,而对于口腔全科医师的教育培养体系也不健全,因此临床上口腔全科医师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1]。由于口腔全科医师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于口腔全科医师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有一定的要求。在医疗工作中,通过对口腔全科医师的沟通技巧进行培养,提升其与患者的沟通效果,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是口腔全科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1口腔全科医师的概念

口腔全科医师起源于国外,是指经过专业系统化的口腔知识学习与培训,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口腔医疗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与口腔专科医师不同,口腔全科医师是针对社区、家庭及个人提供全面的口腔医疗服务。其接诊对象不仅包括具有口腔医疗保健需求的人,还包括健康人群。在口腔全科医疗工作中,口腔全科医师是主要的支撑力量,对于提高广大需求人群的口腔医疗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口腔医疗系统内,口腔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的最佳配置比例没有统一标准,部分国家设置为1:1,但在其他一些国家则将口腔全科医师数量高于口腔专科医师。这主要取决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口腔医疗保健服务需求[2]。

2口腔全科医师的诊疗特点分析

由于口腔疾病的特殊性,因此口腔全科医师的诊疗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口腔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面容形象,进而影响患者的社交心理,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口腔全科医师的诊疗难度。在诊疗过程中,口腔全科医师主要是通过诊疗器械配合自己的诊疗经验进行诊断,从模式上来看主要是一对一的医患诊治模式。这种模式患者可以随时与医师进行沟通,因而更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口腔医科的诊疗过程往往要进行多次的复诊,这就需要医师与患者提前就诊治进行沟通交流,方便患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全科医师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与患者多次对义齿的设计进行沟通交流,以尽可能的达到患者的要求。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虽然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口腔健康,但很多人对于口腔都是一知半解,这一方面造成了患者对于口腔疾病的错误,另一方也造成了口腔全科�t师诊治工作中的难度加大。很多患者都缺乏口腔保健医师,因此需要口腔全科医师耐心与其沟通交流,逐步赢得患者的信任。

3口腔全科医师沟通的原则与技巧分析

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口腔全科医师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之一。在口腔全科医疗诊治工作中,医患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矛盾、小摩擦,而良好的沟通更有助于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争取赢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更好的开展口腔医疗工作。要想获得良好的沟通,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与技巧。

3.1医患沟通的原则分析:

医患之间良好关系的维持,其前提是医生能够帮助患者正确的诊断病情。在诊治工作中,医生要获得患者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等基本信息,结合患者的诊断情况,做出正确的诊断。这是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与沟通效果的首要原则。通过准确的诊断,帮助患者解决疾病带来的疼痛等困扰,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医患沟通也是正常人际交往沟通中的一部分,在沟通过程中,结合口腔全科医师的临床工作特点,主要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②能够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心声;③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患者的疾病提出诊治意见,给患者正确的康复与治疗建议。

3.2良好的沟通技巧的培养:

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除了要掌握必要的沟通原则外,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口腔全科医师应该掌握的。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首先,口腔全科医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给患者良好的印象。这也是口腔全科医疗工作的特殊性提出的必然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对一位患者都要有有礼貌,既可以给患者留下愉悦的印象,同时又可以让患者心情愉悦,产生安全感。更有利于后期的疾病治疗。其次,在诊疗过程中口腔全科医师要尊重患者,多聆听患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隐私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在沟通过程中全科医师应该注意尊重患者的隐私,真诚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多聆听患者,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词汇,以免患者听不懂,产生疏离感。沟通过程中要保持热情,并要有耐心,尤其是当患者对医疗服务不满意时,更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的谅解,并积极为患者进行治疗,达到患者满意。

4结语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篇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由于医患关系沟通普通存在欠缺,也就造成了医患关系紧张和不和谐的现状,导致医疗纠纷有不断上升,医疗事故时有发生。有文献报道,由医疗纠纷真正构成医疗事故的仅占3%左右,绝大多数纠纷源于医患沟通欠缺和不够〖1〗,另有资料表明约有70%医疗纠纷与护患沟通不够有关[2]。这说明有效的护患沟通是预防医疗的非常重要的措施。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沟通,可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护患更好沟通,从而减少了儿科护理中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

1 影响儿科护患沟通的原因

1.1 社会环境: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对医疗期望值过高,另外目前医疗费用与群众的支付能力出现矛盾,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仍然普通存在;各种新闻媒体对医院、医务人员的片面报道、评价均影响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1.2 护理人员因素

1.2.1 服务观念滞后,服务态度差:儿科护士在精神、身体上承受着来自工作、生活、社会及自身的各种压力,使一些护士在工作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极易造成患者家属的不满,引起医疗纠纷。

1.2.2 护理人员素质差,业务技术不熟练:对护士而言,娴熟的技能其实就是一种良好的非语言交流,最易蠃得家属的信任,从而更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因此应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尤其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2.3 对护患沟通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沟通技巧:普遍存在护士对护患沟通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护患间缺乏信息交流,另外,部分护士存在与患者家属交流时态度冷漠、语言生硬、专业术语使用之多等问题,给家属带来困扰与误解的现象。

1.2.4 法律意识淡薄:虽然国家相继颁布了与护理工作有关若干法律法规,但在临床工作中仍存在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情况。

1.3 患儿家属方面因素

1.3.1 家属对患儿疾病及用药过度关注、敏感:儿童是一类特殊群体,其生理特征决定了用药的特殊性,较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3〗,家长非常重视儿童的健康,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与患儿疾病相关的信息,也与近年来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经常报道的药物安全事件和医疗事故以及“药名相似用途不同”的现象有关,这使许多家长对患儿使用的药物和医护人员失去了安全感和信任感,以至于家长对患儿使用的药物和治疗以及护理提高了警惕,患儿家属带着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的态度来求医,自然会引起医护人员的不快而导致矛盾的产生。

1.3.2 家属对治疗的择优心理: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家长对孩子倍加关爱,家属视孩子为掌上明珠,过分溺爱。当孩子患病时,家庭所有成员的注意力基本集中在为患儿寻求和维持更好的疾病治疗方面〖4〗,因此在给患儿静脉穿刺时往往会挑选自认为技术熟练的中年护士而不太喜欢年轻护士。

2 护患沟通技巧

2.1 护士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

2.1.1 评估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及行为特征:由于儿童年幼不愿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心理反应,家属往往成为孩子不恰当的代言人,尤其是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旦儿童住院,家属的心情格外紧张,表现焦急、忧虑。所以他们常会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护士提出过高要求,抱怨诊断不明及护士各种护理技术不高等行为。

2.1.2 沟通技巧设身处地的为其着想,理解父母疼爱孩子的心理,在恰当的时间内向患儿父母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态度要热情诚恳、和蔼善良。在交流中达到沟通,随时向其提供有关患儿病情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对其需要及时作出反应,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患儿家属的过激言词或行为,护士应该宽容大度,以理智战胜感情,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地解决问题,作出正面反应,多做安慰、理解工作,尽量为其提供发泄的机会或应用沟通中的倾听、沉默等技巧表示理解,尽可能让家属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2.2 护士与患儿的沟通

2.2.1 评估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患病后的态度一般在儿科病房收治病儿的年龄为0-14岁,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心理活动多随治疗情景而迅速变化,注意力转移较快,情感表露比较直率、外露、单纯,而表现为惊骇、哭叫,对治疗的恐惧,对环境不适应,心情烦闷、对立、孤僻、胆怯、悲伤、焦虑、抑郁等。

2.2.2 与患儿沟通的技巧确良:①护理人员在查房治疗时,以敏捷、熟练轻巧的动作,给患儿以、亲近,适时把握说话的时机,博得孩子的尊敬与喜爱。②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维护孩子的自尊。观察其患病后的心理,大多表现为沮丧、焦虑、感情脆弱,强化自己的病人角色,易受伤害,所以护理人员要小心翼翼地维护孩子幼小的自尊心,成为其贴心人。③用理解代替询问,在患儿忍受肉体痛苦时,及时安慰。另外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允许孩子带自己喜欢的玩具,给孩子喜欢的饮食,消除患儿治疗时的恐惧及对环境的不适应。

3 讨论

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护士的基本技能,在儿科临床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护患、护属之间的沟通,发展及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护患之间的沟通及相互作用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护士也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一切以患儿需要为中心,才能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从而获得有关患儿的全面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为患儿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其全身心的需要;有很好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就避免了一些在临床中常见的相互不理解而产生的误会、争执,防止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武丽,张丽.谈医患医患的意义和方式〖J〗.实用全科医学杂志,2005,3(5):449

[2] 孙里.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及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16(6):12-13

[3] 马桂香.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12):53-54

上一篇:保险中介行业分析范文 下一篇: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