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02 15:02:31

初中体育培训

初中体育培训篇1

关键词教育技术 体验式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Training in Educational Skill Training

HUANG Xiaoxi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 Branch, Zhuhai, Guangdong 519085)

Abstract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education reform.And teachers' educ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becomes a bottleneck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 with education. How to train teachers with education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in oder to help the teachers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 problems urgently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ananlyses the training and mean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y to use experience trai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Key wordseducation technology; experience training

教育技术培训旨在通过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实践训练和优秀教案的示范研讨,使教师了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提高现代教育思想意识,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熟悉教育技术应用方法,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使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使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由于教育技术不仅有利于教育手段现代化,而且有利于教育思想、方法和体系的现代化,因而发展教育技术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新时期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因此,培训教师教育技术技能,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紧迫课题。

1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问题

教育技术培训以教师在职短期培训为主。一般来说,培训时间紧,内容多,受训者不可能像在校学生有充溢的时间学习,只能集中时间,进行“讲座式”的培训。这种的方式多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重点,最后以考试结束。传统的培训主要以培训者为中心,培训内容十分丰富,但学员与培训者、学员与学员之间缺乏交流,学员操作少之又少,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学员一味地接受培训内容,根本没有时间消化,对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未能把握,因此导致到他们学过即忘,不利于学员日后的继续学习。

很多学员仅仅把教育技术培训看成是完成工作任务的一部分,教育技术培训也变得有其名而无其实。同时,当前的培训模式并没有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让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规律。

2 体验式培训方式

体验式学习即“在体验中学习”,是一种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双向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学员的亲身体会和实际感受。

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式训练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学员为中心,后者以培训者为中心。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学员能够有效地掌握培训内容,同时使学员日后能能力继续学习。因此,培训的主体必须是学员而非培训者,正如伽利略所说:“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因此,“教”不一定导致“学”,更不一定产生“会”。

体验式培训摆脱了传统培训 “以培训者为中心”的满堂灌的培训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方式,强调学员在体验中、在做中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强调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期待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体验式培训的精髓在于行为参与、 活动参与、多感官参与、 愉快参与、 群体参与、 主动参与、情感、 意志、 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参与。 当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真正深刻理解并有意识地自觉运用了这 “参与” 之后, 便会感觉到培训的神奇效果和人们对培训的渴望!

一般的体验式培训过程中,往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考――亲身体验――小组讨论(或实践演练)――分享交流――归纳总结”等多个环节,引导学员积极思考、交流、尝试,将自己的内在体验升华,从而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如图1。

图1体验式培训模式

3 体验式培训在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实例研究

本次研究选取了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一次课。在此次课上,我们充分运用体验式培训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

3.1 培训对象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文法学院青年教师,共30人。

3.2 培训目标

(1)熟练flash元件、图形等基本动画的操作;(2)通过操作体验,培养学生学习flash的兴趣;(3)通过受训者交流、分享,加深学生对flash基本动画的操作和掌握flash学习的方法和规律;(4)通过培训者辅导和讲解,解决受训者在体验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

3.3 培训内容

(1)熟悉flash元件和图形变换的基本动画的操作;(2)掌握flash遮罩层和引导层等动画的操作和运用。

3.4 培训时间

两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中间休息5分钟。

3.5 培训过程

如下图2

图2培训流程

其中,我们将培训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学生的自我体验和相互交流环节上。

3.6 效果分析

图3图4

我们通过学员提交的作品和问卷调查,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

(1)65%的学员认为该方式能让学员有充分的时间体验和一个自由交流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他们相互学习flash。如图3。81%的学员认为他们对flash的操作更加熟练,印象更加深刻。如图4。83%的学员认为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如图5。

(2)与传统培训相比较,92%的学员认为他们已经掌握和基本掌握flash操作,仅有8%的学员没有掌握flash操作,如图6。59%的学员认为,该方式效果更加好,19%的学员认为一样,而22%的学员则认为效果一般,如图7。

由此可见,体验式培训方式不仅能充分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更为学员创建了一个自由学习的环境,使得他们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体验flash操作,有充分的时间与其他学员和培训者交流,让他们在体验和交流中寻找教育技术技能学习的基本规律,有助于他们培训结束后继续学习。当然,此培训模式存在着某些缺陷,在日后的培训实践中一定能使该模式更加完善。

4 结束语

当然,体验式教育技术培训并不是完全否认传统的培训方式。传统培训方式也有一些优势,比如传统的培训内容比较丰富,适合理论讲解。在体验式教育技术培训中,其中一些环节继承和借鉴了传统的培训方式。本研究由于研究时间比较短,研究条件有限,因此,该模式在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但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一定能继续完善该培训方式,使得教育技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毛亚庆,鲜静林.当前教师培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Z].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2]黄好胜.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特点分析和实训策略[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7.22(4).

[3]林金霞.我省高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及其思考[J].新余高专学报,2004.9(1).

[4]赵永军.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的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9(3).

[5]丛春瑜.浅析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J].中小学电教,2005.7.

[6]石俊.体验式培训――做学习的主人[J].管理,2001.12.

初中体育培训篇2

论文摘要: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保障以及先决条件就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所以,我们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如何优化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素养进行论述,希望能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培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加快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教师培训体系的不适应性也日益突出,教师培训亟待改造与创新。那么,究竟如何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进行培训,优化其专业素养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培训方式

近年来,国内外对教师培训的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模式。比如反思教学、园本教研、经验参与式培训、体验式培训等,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育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需要让初中历史与社会师资培训更加贴近教育实践,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更加贴近社会需要。教师培训模式将进一步创新,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教学效果更加理想,教育手段更加完善,教育内容更加细化,教育实践更加丰富,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良性互动,更能充分调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健全培训体系

要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就必须健全教师培训体系。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教师培训观念,特别是职后教育,认识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全过程。其次,加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理论的研究,以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体系有系统考虑和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践基地,整合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机会,以保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有计划地稳步实施。最后,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制度,根据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发展的各个阶段特点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初级教师学历培训、专业教师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理论培训、高级教师研讨培训制度,加速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保障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得到不断进步和显著提高。

三、改革培训内容

一次教师培训难以解决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教师培训应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在培训内容上要拓宽教师的思路,让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思维方式更加广泛和深刻。设置综合素养类内容,涵盖科技文化精神价值与教育功能、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心理研究、教师教学理念等主题。教学采用专题报告的授课方式,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地方教育部门领导等开展专题讲授,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其次,在培训中应当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调整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让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思维更具前瞻性。同时,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培训中要积极创造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实践的机会,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努力满足教师使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的需要,帮助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行为。再次,设置菜单式培训,由受训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提出需求,根据需求设置培训课程,可扩大选课范围,几个县级市教师一起选课,根据选课,统一设置课表。这样可以避免教育资源浪费和资金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转贴于

四、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的确立能够为培训工作指引明确的方向,也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培训目标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满足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时,培训的目标才会变成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内在的需求。笔者认为,可以将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划分为新任教师、转岗教师和骨干教师三个层次,设计分类递进的培训目标。如对于新任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爱岗敬业,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掌握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转岗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拓展专业知识,加强语言基本功的锻炼,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对于骨干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形成素质高、教学强、有专长、善研究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五、优化培训队伍

只有学校才能够直接面对课堂及教学过程,只有一线教师才清楚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所以,让实际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充实到培训师资队伍中来,有利于培训更具针对性。由于一线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对于参训教师在教学中哪些知识欠缺、需要培训哪些方面的知识有个清楚的认识,因此,他们能够针对参训教师的具体教学实际展开工作,将自身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总结出来与他们共同分析、探讨,帮助参训教师将其在培训中所学到的最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引导他们培养创新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并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来促进参训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自身新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总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夯实自身专业基础知识,提高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在思想上勇于创新,行动上勤于实践,才能顺利迎接新一轮的挑战。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是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初贵仁.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策略思考[J].新课程,2011

(6).

[2]王蕴枫.关于农村教师有效培训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

初中体育培训篇3

【关键词】军事院校 任职教育 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E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19-02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建立完善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体、岗位任职教育与生长干部学历教育相对分离、军事特色鲜明的新型院校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五次院校会议后,军队院校教育开始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任职教育为主转变。这一转变促使培训体系、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发生一系列有别于学历教育的深刻变化,需要解决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其中培训体系是任职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石,研究和探索任职教育中培训体系的构成尤为重要。

目前,很多人对军事任职教育还存在认识不清、定位不准,那么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军事任职教育不能等、靠、要,必须抓住机遇,迎头赶上。美军在实施任职教育培训方面起步较早、培训体系划分较为明确,建章立制较为完善。研究和分析美国军事院校任职教育培训体系,借鉴其任职教育的主要做法,对我军任职教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 中美军事院校任职教育培训理念对比

美国军事院校根据军队建设和战争的需要,来确定任职教育的目标,并且根据现代战争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军事人才的培训目标,以适应其岗位任职的需要。美国的军事人才培训体制基本与军官生长、任职和晋升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美军规定,军官的学历教育在军队院校或地方高校完成后,都要进入任职教育院校进行岗位任职培训。而且每晋升一次职位都要经过院校的相应培训,做到“先训后晋,晋训结合,不训不晋”。美军军官职务的每一次变动,军衔的每一级晋升,不仅要求相应的资历、经验、功绩,而其必须接受规定的任职培训。

我国军事院校任职教育是按照岗位任职资格和条件的要求,为使培养对象获得从事某一特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区分不同的职级层次和岗位类别进行的专业教育培训。为适应武器装备发展和知识不断更新的新形势,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明确指出,对指挥军官实施以排、团、军三级为重点的逐级培训。“先训后用、不训不用、训用一致”成为我军干部培训使用的一项基本制度。另外,我军在组建5所综合大学的基础上,对步兵、部分炮兵、装甲兵以及海军、空军和二炮等军兵种本科层次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实行“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的组训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初级指挥军官科学文化教学和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存在的突出矛盾。

从任职教育培训理念方面看,中美有着共同之处,即都将军官的晋升与任职培训紧密结合。但从培训理念落实的实效上讲,两国还有着一定差距。比如“先训后用、训用一致”是我军始终坚持与倡导的干部政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就被安排转业,有的干部未经本级培训就提拔使用,这也造成了干部参加院校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是部队派送的“公差”学员,有的求知欲望不强、学习标准不高,只图培训经历,不求能力有所提高。

二 中美任职教育院校体系结构对比

美国对生长军官的培养采用“两段制”,即先完成地方普通大学本科的学历教育,获得军官任命,再接受初级职业军事教育及更高级别的军事教育。在美国承担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任务的军事院校不承担初级职业军事教育任务。各级职业军事教育院校不承担学历教育任务,只讲授军事知识、技能。美国各军种的生长军官的大学本科学历教育都是在军官学校、地方大学后备军官训练团完成的。在完成学历教育后,获得理工文科学位,并获得军官任命,然后再到各兵种专业技术院校接受初级职业军事教育。毕业后,担任某一具体职务。美国现有军事院校(训练中心)113所,其中担负学历教育的院校,只有4所军种军官学校和三军医科大学、海军研究生院、空军技术学院等7所,其余106所均为任职教育院校,占院校总数的93.8%。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工作会议建立起了新型的院校体系,按照培训的任务,把军队院校分为两大类:学历教育院校和任职教育院校。任职教育院校主要是指以实施任职教育为主的院校。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以后,军队院校总数由82所调整为67所,其中学历教育院校22所,包括综合大学5所和单科院校17所;任职教育院校45所,其中高级1所、中级18所、初级22所和士官院校4所。任职教育院校占院校总数的67%。目前,我军的这些任职院校中有不少集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为一体,融中级培训与初级培训于一身,有的仍包含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教育。应该说我军目前的任职教育院校体系设置还不够合理。而且在现有的军官培训院校中,初中级院校偏多,高级院校少,三级教育机构的比例不够协调,不符合军官发展的需求规律。同时,院校属性的确定缺乏科学性,造成课程设置较随意和培训层次难以衔接的问题。我军要建立合理的任职教育体系,就要在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下,搞好全军院校体系的顶层设计,充分考虑任职岗位需求的三级教育层次,按照军官职业发展的需求确定不同级别院校的数量结构,调整院校任务、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培训任务重新确定军队任职教育机构的属性。

三 中美任职教育培训类别对比

美国军事院校任职教育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在军人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与军人的职务、级别相对应。初级军事任职教育以本兵种排、连级军官培训为主,兼顾营、旅级军官和准尉、士官、士兵。初级职业教育院校的任务是对新任命的军官进行担任排级职务的兵种专业技术训练,对在职的中、上尉军官和少数军官进行晋升连级职务前的进修和专业技术提高训练。学制一般一年以下,个别复杂专业可达两年。中级军事任职教育以本军种营(团)、旅级军官为主,兼顾其他军种军官和连、师级军官和中级文职官员。美国军队的中级任职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训本军种的中级指挥参谋军官,对本军种的少校、中校级军官进行晋升前的部队指挥与参谋业务训练。高级军事任职教育以各军种师、军级军官为主,兼顾军以上军官和高级文职官员和其他国家相同级别的军官、文官。美军高级职业军事教育的任务是培训国家与军队的高级指挥、参谋、决策与领导人才。对各军种的中校、上校级军官以及相应级别的政府官员进行晋升前的指挥、领导、管理、决策方面的训练。学制都较短,为几天至几个月。

我国指挥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的培训,分别在指挥院校和专业技术院校完成。指挥院校实行初、中、高三级培训体制,分别培训排、团、军职指挥军官。初级指挥院校,培训初级指挥军官,即各类排职军官。对入校的青年学生和优秀士兵,按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三个教育层次,实施系统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完成从青年学生或优秀士兵向合格军官的转变。学制分别为二年、三年、四年。中级指挥院校,培训团职指挥军官及相应参谋人员。对入学的、经初级指挥院校培训的营职军官,实施进修性专业教育,学制1~2年。高级指挥院校,即国防大学、培训集团军(军)职以上指挥军官及高级参谋人员。招收经中级指挥院校培训的陆军、海军、空军师、旅职指挥军官,实施高层次的军事、政治、后勤综合教育,学制1年以内。

专业技术院校,分中等和高等两类。按照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五个层次,培训专业技术军官和文职干部。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招收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和青年学生及部分军官,实施系统的基础教育,学制2~6年,分别完成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及相应职务的基础训练,毕业后担任各类技术使用、装备维修和医务军官及文职干部。专业技术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招收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的部队和地方专业人员,学制2~3年,实施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训练,进行科学研究,培养装备论证、使用维修高级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高级医务人员和院校教员。

对比两国任职教育培训体系可以发现,尽管我军实施了岗位任职培训,但实际上对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干部培训目标的界定不明确、不精细、可操作性不强,各级干部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标准概念比较模糊,不能形成自觉行为。学非所用、训用脱节、训练内容重复、目标层次不明显、缺乏超前性,培训还在重体能、重经验的低层次阶段徘徊。院校与部队实际衔接不紧密,培训质量提升较慢。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要区分不同的层次和职级,制定科学明确的培训标准,努力培养既懂指挥又懂技术,既懂军事又懂政治,既有知识又有谋略的复合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新世纪美国军事转型计划——美型“路线图”文件汇编[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436

[2]王春茅.外军院校任职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1):56~58

初中体育培训篇4

关键词: 拓展训练 初中体育教学 可行性 必要性

传统体育课程注重学科体系的完备性,强调运动技术的学习,忽视教学课程和内容的时代性,拓展训练既有一定的身体活动,又可以让活动参与者获得心灵的洗礼和震撼。因此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而且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有利于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

一、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健康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健学生体魄,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情感、行为和态度形成。而拓展训练是为了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最终帮助参与者自我完善。由此可见,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是符合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的,是体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顺应时展和学生兴趣需求,对培养学生健康身体和良好心理素质有显著作用。同时,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理念。传统体育教学由于限制较多而缺乏趣味性,拓展训练的融入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但可以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可以加快现代体育教学观念向素质教育观念转变的步伐。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们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全面,拓展训练可以树立人们挑战自我的勇气与意识,将其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弥补传统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冒险精神等方面的不足。

二、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依据

1.初中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而拓展训练则是创造非常态环境,挑战参与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自我认同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在教学目的上有一定的一致性,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2.初中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在教学内容和使用原理方面有很多相同点。

从根本上说,拓展训练的培训原理来源于初中体育教学的使用原理,在应用方法和最终途径上如出一辙。拓展训练的很多培训项目是从体育项目演化而来的,只是二者的立足点和侧重点不同,拓展训练注重参与者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分享,体育教学则强调竞技精神和学生通过锻炼达到的健身效果。但是二者本质相同,结果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如体育教学开始前的准备部分与拓展训练的引导阶段相对应;体育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教学理解思考与拓展训练要求的体验感悟线对应;体育教学中的总结归纳与拓展训练中的分享相对应,等等。这些活动虽然形式和手段略有不同,但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三、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对于开展拓展训练需要的相应硬件设施、时间因素和人力因素,初中体育教学基本都可以满足。

1.初中体育教学可以满足拓展训练所需的硬件设施。

拓展训练所用的场地和器材要求因开展的项目不同而有明显区别。如攀岩和登山等项目,需要有头盔、保险绳和安全锁扣等安全保护设施,而“漫漫人生路”只需要一些背景设置和简单障碍设置即可。因此开展拓展训练所用的场地设施基本可以由学校体育设施和其他设施满足,对于一些要求高的拓展训练项目,学校可以根据其目的,进行相应的转化解决,如攀岩训练,主要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身体素质,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将其转化为学生翻越绳网实现,头盔和保险绳等安全措施可以用跳高所用的垫子实现。

2.初中体育教学可以满足开展拓展训练需要的时间。

初中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实践课是有明确规定的:每周课时不得少于3课时,这完全可以满足拓展训练对时间的需求。拓展训练因项目内容不同,在时间安排上存在差异,如团队野外探险项目需要几个小时;同心杆等项目需要几十分钟;而一些诸如雷阵和破冰等项目,只需要几分钟即可。针对这些项目的时长,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时间灵活安排,将这些项目穿行,以丰富教学内容。

3.初中体育教学可以满足开展拓展训练所需的人为因素。

对于开展拓展训练最重要的人为因素,初中体育教学也可以满足。拓展训练中的培训师需要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丰富的培训经验、责任感和亲和力等。这些能力初中体育教师完全具备,或者经过简单学习和培训就可以具备,因为现代初中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教学经验相当丰富,知识体系十分完善,因此完全可以胜任拓展训练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参与拓展训练项目。

综上所述,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不但是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理念,对其要求的场地器材、时间和人为因素,初中体育教学都可以满足,因此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必要且可行。

参考文献:

[1]李红.充分发挥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J].教师,2013(7).

[2]陈惠芬.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拓展训练校本化的实践研究[J].运动,2013(1).

[3]岳永生.对完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13(4).

初中体育培训篇5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笔者对吉林省初中英语骨干教师职后培训的调查研究为例,分析了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发展现状,针时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培训单位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希望教师培训单位对于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现状能有一个全新的、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一、前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人实施对初中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初中英语教师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革命。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素质要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除了要靠教师们自身的努力学习外,教师培训单位的科学培训至关重要,而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应该是教师培训单位所要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拟通过对吉林省初中英语骨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的分析,来探讨当前我国初中骨干英语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旨在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提出更加科学的建议。

二、发展现状分析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来自于参加2009年8月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吉林省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教师,调查结果显示:

1.学科素养。wWw.133229.COM在教师职前所接受教育方面,绝大多数教师都学习过教育学(92.86%)和教育心理学(85.71%),而40%以上的教师都没有学习过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英语学科知识方面,调查的结果显示:54.76%的教师在职前教育中并没有系统学习过英语语言学,对中外教育史和英汉语言比较方面知识的了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在技能方面,有70%的教师认为应该丰富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他们认为自身最欠缺的能力中科研能力为最高,而且认为科研能力是难以自主发展的。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必备的教学反思能力,竟有高达81%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

由此可见,在学科素养和教学水平上,初中英语教师的现状是参差不齐的。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所缺少的知识和技能,在培训中要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在课程安排上,除了最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外,在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也要有所倾斜。

2.教育科研能力。作为当今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不能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有自我反思能力、要有行动研究能力以及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等,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英语教师所必备的素质。在对“初中英语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上,30%的教师对此很感兴趣,并能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和研究;65%的教师有研究的意识,但缺乏理论指导,不能付诸行动。在英语教学课题的制定和研究方面,有英语教研课题并能依计划进行研究的占40.47%;制定了课题,但研究过程缺乏整体性,效果不明显的占54.76%;只有课题,但没有进行研究以及没有研究课题的教师不到10%。另外,教师们还反映从事科研的时间不够充足,有50%的教师每周只用1一2小时,23.81%的教师用3一4小时,另有26.19%的教师表示根本没有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在论文撰写方面,有54.7%的教师已1一2篇,发表3一4篇的为7.1%,发表5篇论文以上的教师只有12%左右,还有26.2%的初中英语教师甚至没有发表过论文。

教育科研能力是当今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必需条件。但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也愿意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但进行科研的阻碍因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从事科研的时间不足,对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不是十分了解,而且还缺乏宏观理论作为基础。

3.培训经历和培训需求。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后培训在教师教育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达到培训的目标,培训单位应该充分了解教师的培训经历和培训需求,因此,我们在这两方面对初中英语骨干教师作了详细调查。在培训经历方面,调查结果如下:绝大部分教师都参加过职后培训(只有7%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且有45%以上的教师参加过5次以上,其余教师参加过的培训为1到4次不等;在培训内容方面,教法和英语专项技能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但有30%左右的教师表示参加过的教法培训和英语专项技能培训效果不明显,还有52%的教师表示通识培训效果不好;参加培训的教师们认为以前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过于强调知识的专业化和理论性,对实际一线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培训中主要是“填鸭式”培训,且缺少和专家直接沟通的机会。

另外,在培训需求方面,主要表现为:在培训方式上,60%的教师赞同短期离岗培训,40%赞同在职、脱产和学历继续教育;在培训模式上(多选),90.48%的教师喜爱现场观摩,对专家报告、参与式讨论和经验交流的支持率为50%左右,学校调研和作业论文只有20%到30%的支持率;对于培训内容(多选)的支持率,英语测试基本理论73.8%,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心理学和论文撰写50%,英语课程理论、英语教学评估和新课程标准不到30%,普通语言学和英语课堂技术不到10%;对于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教师们在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等技能中的支持率呈平均趋势都在50%左右;教师们对培训者的最大要求是了解中学英语教学情况,并能给予受训者以点拨和引导;在培训时间的长度上,教师们的看法各异,但赞成一周的相对多一些。

在培训经历和培训需求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初中英语骨干教师都有过接受培训的经历,但他们的培训经历和对培训的需求并不十分相似。作为培训者,要想拿出既符合每个教师,又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继续教育模式,确实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总结,需要不断的调查和研究。

三、现状反思及建议

教师教育的发展需要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教师队伍现状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通过上述对英语教师教育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距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教师职后如何科学的发展值得反思,培训单位应该从全局出发,搞好教师教育的培训工作。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应该是涵盖了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化教育,单靠职前的一次性终结型的师范教育是不够的。”它不能满足持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一名教师整个教学生涯的发展需要。所以要使教师们更新已有的旧观念,树立“连续的、终身的和一体化的”的教师教育发展的观念。

2.促进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想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就要学会在教学中反思,在行动中研究。反思能使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所以,培训单位应该促进初中英语骨干教师们的反思性教学水平,使教师们能在行动中反思,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解决教学难题。

3.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有助于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将自己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排除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扰。但通过以上分析,初中英语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在职后培训中确实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使教师们从教育科研的理论到教育科研的实践都得到长足的进步。

4.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调查中不难发现,初中骨干英语教师们的基本情况有很大的差异性。例如,他们的学历水平不同、所在学校的师资不同、所受的培训经历不同、个人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不同以及对培训的态度和需求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培训单位应在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理念下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每位教师在培训中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初中体育培训篇6

一、前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人实施对初中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初中英语教师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革命。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素质要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除了要靠教师们自身的努力学习外,教师培训单位的科学培训至关重要,而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应该是教师培训单位所要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拟通过对吉林省初中英语骨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的分析,来探讨当前我国初中骨干英语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旨在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提出更加科学的建议。

二、发展现状分析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来自于参加2009年8月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吉林省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教师,调查结果显示:

1.学科素养。在教师职前所接受教育方面,绝大多数教师都学习过教育学(92.86%)和教育心理学(85.71% ),而40%以上的教师都没有学习过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英语学科知识方面,调查的结果显示:54.76%的教师在职前教育中并没有系统学习过英语语言学,对中外教育史和英汉语言比较方面知识的了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在技能方面,有70%的教师认为应该丰富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他们认为自身最欠缺的能力中科研能力为最高,而且认为科研能力是难以自主发展的。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必备的教学反思能力,竟有高达81%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

由此可见,在学科素养和教学水平上,初中英语教师的现状是参差不齐的。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所缺少的知识和技能,在培训中要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在课程安排上,除了最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外,在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也要有所倾斜。

2.教育科研能力。作为当今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不能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有自我反思能力、要有行动研究能力以及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等,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英语教师所必备的素质。在对“初中英语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上,30%的教师对此很感兴趣,并能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和研究;65%的教师有研究的意识,但缺乏理论指导,不能付诸行动。在英语教学课题的制定和研究方面,有英语教研课题并能依计划进行研究的占40.47 %;制定了课题,但研究过程缺乏整体性,效果不明显的占54.76%;只有课题,但没有进行研究以及没有研究课题的教师不到10%。另外,教师们还反映从事科研的时间不够充足,有50%的教师每周只用1一2小时,23.81%的教师用3一4小时,另有26.19%的教师表示根本没有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在论文撰写方面,有54.7%的教师已1一2篇,发表3一4篇的为7.1%,发表5篇论文以上的教师只有12%左右,还有26.2%的初中英语教师甚至没有发表过论文。

教育科研能力是当今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必需条件。但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也愿意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但进行科研的阻碍因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从事科研的时间不足,对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不是十分了解,而且还缺乏宏观理论作为基础。

3.培训经历和培训需求。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后培训在教师教育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达到培训的目标,培训单位应该充分了解教师的培训经历和培训需求,因此,我们在这两方面对初中英语骨干教师作了详细调查。在培训经历方面,调查结果如下:绝大部分教师都参加过职后培训(只有7%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且有45%以上的教师参加过5次以上,其余教师参加过的培训为1到4次不等;在培训内容方面,教法和英语专项技能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但有30%左右的教师表示参加过的教法培训和英语专项技能培训效果不明显,还有52%的教师表示通识培训效果不好;参加培训的教师们认为以前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过于强调知识的专业化和理论性,对实际一线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培训中主要是“填鸭式”培训,且缺少和专家直接沟通的机会。

另外,在培训需求方面,主要表现为:在培训方式上,60%的教师赞同短期离岗培训,40%赞同在职、脱产和学历继续教育;在培训模式上(多选),90.48%的教师喜爱现场观摩,对专家报告、参与式讨论和经验交流的支持率为50%左右,学校调研和作业论文只有20%到30%的支持率;对于培训内容(多选)的支持率,英语测试基本理论73.8%,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心理学和论文撰写50%,英语课程理论、英语教学评估和新课程标准不到30%,普通语言学和英语课堂技术不到10%;对于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教师们在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等技能中的支持率呈平均趋势都在50%左右;教师们对培训者的最大要求是了解中学英语教学情况,并能给予受训者以点拨和引导;在培训时间的长度上,教师们的看法各异,但赞成一周的相对多一些。

在培训经历和培训需求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初中英语骨干教师都有过接受培训的经历,但他们的培训经历和对培训的需求并不十分相似。作为培训者,要想拿出既符合每个教师,又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继续教育模式,确实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总结,需要不断的调查和研究。

三、现状反思及建议

教师教育的发展需要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教师队伍现状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通过上述对英语教师教育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距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教师职后如何科学的发展值得反思,培训单位应该从全局出发,搞好教师教育的培训工作。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应该是涵盖了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化教育,单靠职前的一次性终结型的师范教育是不够的。”它不能满足持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一名教师整个教学生涯的发展需要。所以要使教师们更新已有的旧观念,树立“连续的、终身的和一体化的”的教师教育发展的观念。

2.促进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想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就要学会在教学中反思,在行动中研究。反思能使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所以,培训单位应该促进初中英语骨干教师们的反思性教学水平,使教师们能在行动中反思,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解决教学难题。

3.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有助于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将自己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排除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扰。但通过以上分析,初中英语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在职后培训中确实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使教师们从教育科研的理论到教育科研的实践都得到长足的进步。

4.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调查中不难发现,初中骨干英语教师们的基本情况有很大的差异性。例如,他们的学历水平不同、所在学校的师资不同、所受的培训经历不同、个人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不同以及对培训的态度和需求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培训单位应在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理念下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每位教师在培训中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初中体育培训篇7

一、后勤士官培训的现状

我军士官培训是随着我军士官制度的建立而建立,随着士官制度改革而发展,随着士官制度改革深入而逐步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后勤士官培训与整个士官培训的发展同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培训体制初步形成

构建我军后勤士官教育培训体系是后勤士官培训的重大现实问题。总部建立的院校、.训练机构、教导机构三级培训体制,在培训实践中基本落实。这种格局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在培养后勤士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规模办学已见成效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后勤士官培训相关院校、训练机构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撤并整合,由分散设置逐步走向集中。专业设置与部队后勤岗位需要基本匹配。归口培训体制初步形成,按照训练任务规划,面向全军的后勤士官培训归口总后院校培训。为建立我军更加科学完备的后勤士官培训体制奠定了基础。每个承担后勤士官培训任务的院校也在积极申请培训任务,同时在己开设专业的基础上辐射新的专业。后勤士官培训走向规模适度、综合集成,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益,同时方便总部管理。

(三)配套制度日臻完善

随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逐步深化,后勤建设和人才培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军委、总部及相关院校深入研究后勤士官人才培养的新情况,探索新形势下士官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建立了相应的配套制度,颁发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基本配套的制度、法规为后勤士官培训提供了保证。特别是军委深化士官改革方案的出台,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必将对后勤士官培训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四)特点规律日益凸现

后勤士官培训的特点是在与其他教育类型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是后勤士官培训规律的具体体现。后勤士官培训属于军队任职教育,也属于国家职业教育范畴,具有下列特点:一是定向性。后勤士官培训要与部队的后勤士官编制及配备结构要求相匹配。二是阶段性。后勤士官培训形成了由初级到中级、由中级到高级依次递进逐步深化的系统体系。三是针对性。后勤士官的任职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都必须贴近后勤岗位要求。四是综合性。后勤士官培训必须使后勤士官在政治、军事、技术、管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是实用性。后勤士官培训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实用专向,必须学得会,用得上。后勤士官培训的基本规律体现为三个“必须适应",即必须与部队基层建设需求相适应,必须与后勤士官职业特点相适应,必须与后勤士官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

(五)培训质量逐步提高

根据职能定位和岗位需要,各后勤士官培训单位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总部、各大单位有重点地加大了相关院校、训练机构的教学条件建设投入力度,生活基础设施、教学设施设备、训练场地环境、信息化教学条件等得到了改善,后勤士官教育训练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由注重理论教育向注重技能训练转变,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

二、后勤士官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跨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深化士官制度改革对士官培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后勤士官人才培养与我军现代后勤建设及部队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训机构叠加,培训任务分散

目前,士官院校体系尚不完善,专业布局不尽合理,教育资源配置分散。从总后院校看,还没有一所专门的后勤士官院校。将部分后勤士官培训放置到以承担军官培训为主的院校中,士官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教学条件不适应士官以技能为主的培养要求,师资力量不能适应士官学员的实践性教学需要。还有部分后勤士官的专业培训由各大单位后勤训练机构或教导机构承担,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这种机构重叠、专业单一、相对分散的培训格局,不符合归口培训、统一管理的发展趋势,不符合联勤联训的要求,不利于军事教育资源的优化。

(二)生源起点不高,培训层次偏低

我军后勤士官教育属职业准备教育,即招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进行为期2年的中专或大专学历教育。一是入学文化程度起点要求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明显偏低,应提高到高中以上。二是专业基础没有具体要求,入学前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比例很低。新型后勤士官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学员的岗位任职为中心,全面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因此入学前的专业经历和专业基础尤为重要,没有相应的岗位经验与专业基础,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三是后勤士官院校教育以中专培训为主,对士官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与实际培训的低层次的矛盾尤为突出,与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要求不相适应,不利于士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三)专业设置不全,受训覆盖面窄

我军后勤士官岗位众多,职责细化,任职时间长,素质要求高。随着我军后勤建设的发展、后勤改革的深入和后勤装备科技含量的提升,后勤岗位逐步向专业化、系列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需要规范培训的专业种类多、人员数量大。第一类情况是有岗位无编制。第二类情况是有岗位无培训。第三类情况是有培训不正规。目前,列入军队院校最新专业目录的后勤士官专业与我军后勤岗位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密极不适应,需在相关院校增设相关专业开展培训。

(四)培训形式单一,逐级培训机制不健全

按照军委总部要求,首次选取的士官应经过资格培训,直接招收的士官应进行任职培训;初级晋升中级、中级晋升高级的士官,应升级培训技能等级。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未经专门培训,直接选改为士官。由于没有专门的后勤士官学校,承担后勤士官培训的军官院校数量不多,任务不饱满,大部分后勤士官都分散在各训练机构培训后上岗,士官中先经过系统培训后任职的比例不高。一些信息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对人才的科技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导队短期培训或院校中专层次的学历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我军的后勤士官培训基本属于岗前一次性资格或任职培训,并随着服役年限的增长不再经过系统培训而自然晋升,这种“一训定终身”的现状距离“先培训后任职、先培训后晋职”的原则还相差很远。

三、加强后勤士官培训的对策

信息化战争对后勤保障的高依赖性决定了后勤士官岗位的极端重要性。随着我军士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后勤士官教育训练,完善士官任职培训、资格培训、升级培训、新装备专业培训体系是必然趋势。

(一)合理区分任务,避免机构重叠

按照总部调整培训任务的精神,技术复杂专业士官的资格培训、升级培训由军队院校和大单位训练机构承训;一般专业和非专业技术士官的资格培训、升级培训由军以下训练(教导)机构承训;新装备专业士官培训,以院校和训练机构承训为主。

基本设想是:把培训初级后勤士官为主要任务的专设训练机构和教导机构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基础,把承担中、高级后勤士官学历教育为主的院校教育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主体,把丰富的国民教育资源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重要依托,把紧贴岗位的部队自训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有效补充,把远程教育作为后勤士官培训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的增长点。

具体任务分工是:教导机构承担非专业技术后勤士官的培训和简单专业技术后勤士宫初级培训。专设训练机构承担专业技术后勤士官的资格培训,以培养初级后勤士官为主。后勤士官院校承担初、中、高级后勤士官、的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地方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可通过委培和直接选招方式,承担部分专业接近或相同工种后勤士官的培训任务,直接选拔人员进入军队服役前,在专设训练机构或士官院校,接受一定期限的军政训练和任职培训。

由于军队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地位,要求凡是能纳入院校培训的尽量纳入院校培训。所有培训需求应由各级军务部门汇总上报,总参军务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就像各类军官培训归口到总政干部部一样。

(二)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培训体制

着力改变后勤士官院校和训练机构规模偏小、教育资源分散、教育层次偏低的现状,结合正在进行的院校和训练机构编制体制调整,对现有训练机构、士官院校进行重新整合,集中财力、人力和物力,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教育资源雄厚、教育层次较高的后勤训练机构和士官学校。同时,建立和完善后勤学校、训练机构和部队交流合作制度,把士官院校教育、训练机构培训与部队开展的岗位练兵活动有机统一起来,逐步形成“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多元一体、合力育人”的育人机制。

1.区域教育培训模式。将部分军区部队后勤训练机构归口大合并,或按相邻军区归口小合并,将各大单位多点分散培训的后勤士官相对集中培训,在全军组建2-3个大型训练基地。承担一般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培训。

2.混合教育培训模式。把现有军官院校承担的后勤士官培训任务剥离出来,根据部队岗位需求和后勤士官人才培训规格要求,优化整合学科专业,创建3-5所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后勤士官学校,承担全军复杂专业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和领导管理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中级、高级培训。

3.专业对口培训模式。扩大总后现行后勤士官院校及教导机构士官培训规模,将现有的军兵种后勤士官培训机构按照专业性质归类集中;把军官院校中代训的后勤士官任务剥离出来;将分散在各训练机构的培训任务,集中到对口后勤士官院校或教导机构培训,承担指挥、管理岗位后勤士官和一般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培训。

(三)完善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覆盖面

遵循“按岗施训、学用一致”的原则,依据后勤士官任职岗位的能力素质需要,区分岗位、区分培训任务和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构建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

1.学历培训。包括司务长、出纳员、勤务分队长、靶场分队长、汽车分队长、军需仓库保管员、油料检验等专业士官,其任职岗位对人、财、物的指挥与管理职能明显,业务素质要求高,可实施中等专科或大学专科学历教育,学制两年(在校1年,部队学习1年)。条件成熟时,可以实施本科教育。

2.任职培训。各类医疗机构的护理、检验、药剂、防疫、放射和仓库水质等专业的士官,专业技术性强,业务能力要求高,可招收地方相关院校毕业生入伍,或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从事后勤工作的优秀士兵,进行短期岗前军政训练和专业强化训练,学制6-10个月。

3.技能培训。凡国家与部队有相应的技能等级要求,应与国家专业技能资质认证制度并轨,按国家和军队的教学大纲施训、考核,实行专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招生对象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士官,学制3-6个月。同时初级晋升中级、中级晋升高级的士官,应升级培训职业技能,时间3个月。

初中体育培训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全民健身的重要性,社会也迫切希望我国的社会人才不仅在技术、智力方面有所发展,而且希望能够在体质上有所建树,以适应变化反复的新社会。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在与学校教育,在加强人才体质培养与提升方面,也需要放眼于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质的人才。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阶段,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开始了相应的培养计划与教育方案,所以对于社会人才体质的培养与提升,也需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关注起来。为了能够充分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多方位的素质拓展训练,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能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极大地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和视野,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对初中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研究与分析,对于提升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增强学生自身素质能力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现状及其必要性

虽然我国的初中教育教学一直提倡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但是大都处在理论阶段,而且加上素质拓展培训的短期训练特性与初中体育教学长期持续的特性相冲突,所以在各个中学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严重制约着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开展。此外,各个中学的基础设施有所不同,教师资源配备也良莠不齐,实际运作资金现状也不太理想,这都增加了素质拓展训练的深入初中体育教学的难度。最后,很多中学素质拓展训练的课程并没有体系化,相应的基本条件、流程、改进与测验等方面都不太成熟,各个中学实施开来,教学效果与质量都难以令人满意。但是,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又离不开素质拓展训练的配合,而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提高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首先,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弥补我国以往的体育教学的不足。一般来看,很多初中的体育课程的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老套,不足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提升自身锻炼热情,再加上很多初中体育课程时间很容易被其他文化课占据,所以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而素质拓展训练正好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它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深深地吸引了广大初中生的眼球,再加上素质拓展训练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初中生能够怀着主动积极的态度去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再者,素质拓展训练不仅仅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更多的是希望初中生能够在心智上得到素质训练与培养,这也正是符合当前我国教育的全方位教育培养学生的中心。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与个性,在没有条条框框束缚的环境下锻炼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思维,使自己的体质和心智得到全面训练与提高。所以全局来看,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3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

实现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来提升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心智素质的水平并非不无可能。素质拓展训练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二者在具体的内容实施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素质拓展训练的开展仍然离不开体育,只是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上有所差别。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形式上、教学思想上有所改变,就能够将素质拓展训练的基本思想引入进来。首先,在教学思想上需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需要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思想影响下,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才是整个过程的掌控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模式上需要抛弃原有的固定的老套的模式。整个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充分体现了学生掌控整个教学过程的思想。首先,老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明白整个学习过程的意义和目的,并且通过相应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所有的过程老师作为一个监督者,而学生作为整个主体持续以后的全部过程,首先是对整个素质拓展内容进行体验,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根据之前老师的引导,充分对整个素质拓展内容进行思考与感悟,从而使得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与个人思考,对整个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与意义有所收获。最后,在动之后,老师需要组织学生们静下来,对整个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意义以及个人的失误和团队的协助的进行总结,最后在所有学生面前,分享自己的收获,最终在动静结合之间,让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个人心智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在教学内容方面,则需要体育老师多下功夫,通过认真分析整个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对学生锻炼性强、教育意义高的教学活动,最终结合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真正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4总结

上一篇:法律赔偿标准范文 下一篇:法律法规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