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考核范文

时间:2023-09-15 03:30:56

初中体育考核

初中体育考核篇1

我市体育中考考核采用等级分。体育满分为40分,包括体育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二个部分。体育考试成绩为30分,测试项目为三项,以等级评定成绩,然后将等级折换成分数计入总分,等级有A、B、C、D、E、F六等,等级分折算方法为:A=10分,B=9分,C=8分,D=7分,E=6分,F=5分。平时成绩为10分,初一、初二各占5分(如表1、表2)。

二、苏州市体育中考考核方法与我省其他城市对比分析

从表3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就从测试项目的设置及所占分值来看,我市的中考考核办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必测类项目与选测类项目在项目设置上比较传统、单一

我市就必测类项目(50米或跳绳)已经连续五年没有更换过了,而选测类项目的选择范围也很狭小。这样的考核办法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初中毕业生的体质状况及运动技能的水平。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达标为优秀和良好的两类学生选择的中考项目与体质达标的项目有一定的联系。而及格与不及格两类学生在选择上,基本上与达标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了。结合我区兄弟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后两类学生根本不可能选择体质达标类项目如5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等,原因在于身体素质太差,基本没有什么可能通过短时间的努力会取得好成绩或者说是满分的可能。因此,这两类学生就选择了一些上下肢力量及技术性含量均不高的项目(如篮球运球),通过短时间强度较大的专项训练,最终能够顺利通过体育中考。结合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综合分析:(1)我市目前这种考核办法不能够很好体现,中学生在技能项目学习上所掌握的情况。(2)项目设置上的局限性,不能客观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及全面评价学生体质的发展状况,甚至会造成考试考什么项目,教师就会教什么项目,学生练什么项目(表4)。

2.初中阶段所学的武术、技巧及健美操等运动技能项目没有能够很好的融入中考

对比分析来看,我市在运动技能类选测项目上只有男生的篮球及女生的排球考试,而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的武术、技巧及健美操等运动技能项目,没有能够在体育中考自选项目中出现,这样的项目设置,既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也容易导致体育教学简单化。初一、初二体育课易形成“放羊课”,到了初三就出现集中练习体育中考项目的现象。而常州市、南通市在技能考核项目设置上就比较广泛,构建了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项目设置。这样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能够很好反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运动能力,大大增强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三、优化体育中考考核方法

1.加大体育中考总分分值,强化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

加大体育中考总分的分值,意味着体育教学价值指向发生了变化,体育教学学科的地位得到重视。一方面:体育中考总分的提高,能够转变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对强身健体的作用。另一方面:总分提高了,家长及社会对孩子的健康认识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初步形成了家、校、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良好氛围。

强化平时成绩的考核,重视对学生平时体育学习行为和表现的评价,促进体育教学常态化发展,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很多地区的体育中考平时考核成绩均流于形式,没有能够真正起到它应起的作用。为了提高平时成绩考核的透明度,学校可以采用表格形式,对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平时成绩”分别进行公示,且划分一定的得分比例,算出最后的总成绩。例如,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的“平时成绩”,可分别占体育中考“平时成绩”的30%、30%、40%。另外,学校还应将学生在体育大课间的表现、体育课堂的表现、体育课考试的成绩、体育活动等情况,分别以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公示,使人一目了然,提高了平时考核的可信度及说服力。

2.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丰富技能类自选考核项目

体育中考项目的设置如果能够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加大技能类自主选项考核项目的类别,这样的考核办法更具有全面性和过程性,既强化了过程性学习的作用,又开阔终结性考试的广度,避免了学生只抓考试项目,忽视其他项目的功力做法。建构了满足学生个体化发展需求的评价体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符合自己发展情况或兴趣爱好的运动技能类项目进行考试,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解决了学生运动能力、运动体能差异性的问题。丰富的技能类考核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武术、支撑跳跃、男直腿后滚翻、女肩肘倒立、五步拳、技巧组合动作等等,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特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的项目设置,符合新时代的需求,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3.细化必测类与选测类各个等级相对应的分值及提高A等级相对应的考核标准

对于分数的细化可以采用A、B、C、D、E、F六等,等级分折算法为:A=10分,B=9分,C=8分,D=7分,E=6分,F=5分。细化考核项目各个等级相对应的分数以及提高A等级相对应考核标准,可以杜绝一些项目只要参与考核,多数学生就能够得到8分以上成绩(总分10分),从人本的维度上来看是可取的,但是分值过高或者A等级标准难度不高,对于那些认真锻炼、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就不是很公平,也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生之间体育中考总分区分度不明显,实际上也消减了体育中考考试的地位。

4.体育中考可以设置“加分”或者“免考“制度

对于加分奖励的设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在区(市)级以上各类运动比赛,获得单项前三名或集体项目前三者,可以一次性加2分;(2)初中阶段体质达标连续三年均为优秀的学生,可以一次性加2分;(3)在体育中考考试指定项目测试中,单项成绩超出该项满分标准,达到加分标准成绩时,可以在该项目中加1分。此类加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度,更能加大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

对于免考制度的设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1)每个学校可以采取学生自荐及教师推荐的形式上报符合体育免考制度人员的名单,这些名单必须公示在学校橱窗,接受初三全体师生的投票选举,最终以学校总人数的5%比例产生最终的免考人选。这样选出来的学生最具说服力和代表性,能够很好调动全年级学生参与各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免考的学生需要在全校各项体育活动中起到带头作用,并帮助和指导体质薄弱的同学积极锻炼,从而更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3)免考的考生除了体育能力特别好以外,在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方面也必须得到同学们及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我们在完善体育中考考核制度的同时不能将体育中考作为追求学生健康的主要途径,因为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仅仅靠把体育纳入中考可能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的。在完善体育中考考核办法的同时,我们要重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课程教学的常态过程。引导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授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兵.体育中考——南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J].中国学校体育,2011.7.

初中体育考核篇2

关键词:体育教师;生存;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01-03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师则是体育教学的执行者。一支专业素质好,综合水平高的体育教师队伍对实施和发展学校体育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课改的深入进行,体育教师不得不面对各种新的挑战,为了促进我区学校体育事业的进一步理性发展,所以全面了解我区体育教师现在的生存现状显得尤为必要。

二、研究对象

富阳区中小学体育教师43所学校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数据整理等研究法。其中调查法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电话访谈和个别座谈收集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同时参考网上查询、收集的资料。本人于2015年10月―11月将有关意向制成问卷,在11月对我区各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进行发放问卷,采用不记名不计学校作答形式,同时进行了个别面谈和电话访谈。11月下旬数据统计、分析,12月撰写论文。

2、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我区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政治面貌,最高荣誉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高中男女教师比例为2.83:1;初中教师男女比例为3.35:1;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为1.8:1。相对高中和初中更接近3:1的合理比例,小学女教师略偏多。

表3可见我区体育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由中青两代组成。教师的主力在35周岁左右,高中占到80%的比例,初中占到59%的比例,小学占到74%的比例。老中青比例高中为:0:1:4;初中为1:9:15;小学为2:3:15,老中青比例初中最合理,相对高中体育教师偏年轻化,近几年中小学新进的专职体育教师较多,以前有一部分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教授体育课,总体表明:体育教师整体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团队。

小学教师的学历有了很大的提高, 83.5%和95.7%初中、高中教师大学本科毕业达到合格学历,专业对口,学历结构非常高。

其中党团员占到60.9%、65.5%、77.1%的比例,可见这个群体不仅专业整体素质高,而且思想觉悟也很高。

91.3%的高中教师、90.1%的初中教师、94.1%的小学教师在富阳区级以上各类比赛、比武、评优中获得荣誉,其中近60%的高中教师、56%的初中教师、49%的小学教师获杭州区级以上奖项和荣誉。由此项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是得到了认可。

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上学期间都具备良好的体质和体能。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室外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的转变、锻炼意识的淡化等多种原因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只有69.2的高中教师、60.7%的初中教师、61.3%的小学教师对自己的健康有自信,20%左右的老师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忧。绝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患有职业常见病,如体育教师在室外授课需要而用嗓过度,近一半的老师经常受咽喉炎之苦,关节炎、拉伤扭伤的陈伤、颈椎病也比较常见,可见,一向被他人认为最健康的体育老师也有着诸多的病症。

3、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从上表中可见85%以上的高中体育教师、70%以上的初中体育教师、95%的小学体育教师每周任课10节以上,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要组织学生早操、课间操、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各种代表队的训练,还有节假期间的集训,校运会等学校群体活动组织及维护场地器材等工作。只要是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教师的精神就处于高度的集中状态,视线时刻不能离开活动场地上的学生们。体育教师不仅每日工作量大,还必须克服风吹日晒的工作环境和起早摸黑的工作时间等不利条件。体育教师是体力兼脑力劳动,并处于强度大,压力重的状态。

(4)体育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小学初中体育教师的课时计算是统一的绩效考核,跟上课课时数多少没有关系,但是体育老师的上课课时数要比其他学科的课时数多很多,可见,体育教师在面对的着是同等的课时费却担负着很大的课时量。高中的体育教师基本上是学校规定的一个课时对应相应的课时费。

小学,初中实行绩效考核以后,初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组织早操课间操没有任何报酬,组织课外活动没有任何报酬。体育老师用近三十分钟时间组织一次操,三、四十分钟时间组织一次课外活动都不能折算半个课时的现象在农村初中、小学很普遍。相对高中体育教师的待遇状况还是比较理想的,还是令高中体育教师的满意的。

近60%的老师认为工作给自己的造成了巨大压力,高中体育老师们感觉最明显的是教育管理任务和教科研任务,因初中体育老师面临体育中考的压力和平时的专项素质练习而感觉最明显的是教学任务,而小学体育教师感觉最明显的是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我们的教学对象基本是2000年以后的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和想法,抗压能力弱,管理教育起来要讲究花费更多的耐心、还要讲究艺术性和个别针对性。新课改需要老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型,把实践经验升级转化为理论成果,教科研领域对体育教师具有较大挑战性。

5、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

考核涉及了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个人利益,考核办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56.5%的老师认为学校的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制度不理想,还有24.6%的老师抱无所谓的无奈态度。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中注重元素排名前四位为: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指导竞技体育训练比赛成果、教学比武和竞赛成绩、教科研理论成果。这些指标都是显性指标可操作性很强,但还有很多隐性的工作和态度无法考核,这样的考核机制也往往促使一些老师的功利性发展。而部分踏踏实实的做着具体工作的老师得不到学校的认可,久而久之这些老师会产生消极的想法,所以针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80%以上的老师考核排位在中等以上,70%以上的老师收入排位在中等以下。这样的结果会让体育老师感觉到学校的一些考核机制会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6、体育教师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方式

体育教师们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专业学习需要上平均每个老师做了2--3个选项,老师们都有多方面的充电需求,体现了老师们对提升自身素质的渴望。高中体育教师相对科研能力和课改理念两选项的比例最高,初中教师相对提高教学能力的需求比例最高达到39.3%,小学体育教师相对课改理念和训练能力两选项的比例最高。这和学校考核评价评价因素密切相关,高中重教科研成果,初中重体育中考,小学重竞技成绩。教师的业务知识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外部环境的环境影响与支撑至关重要,对于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外出参加会议、参加培训、观摩学习的机会不多,这样就阻碍了教师直观的接受外部的优秀的教学经验,教学理论,所以学校应该为体育教师的对外交流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

老师们对现行的职称评定办法的认可度比较高,70%左右的老师认可现行的职称评定办法。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上最大困难是撰写论文,有40%--50%的比例,其次为外语过关考核和班主任龄积累,相信这也是所有学科老师的共性问题。

工作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工作稳定、有寒暑假是体育教师这个职业对自己的主要吸引力因素。学生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师最重的压力,安全问题可以盖过老师所有的成绩和努力,甚至官司缠身。安全问题虽然可以预防但意外事故的偶然性和突发性有时根本无法预见。体育的小学科地位对老师们的困扰仅次与学生安全压力,紧随其后的是早出晚归的的工作时间,对正常的家庭生活冲击比较大。上课时的风吹日晒,女教师要注意保养。个别学校场地小,同时会有很多班在上课,学生的管理难度大等等这些情况,让体育教师的所担负的责任比起其他学科的责任更大、更难。体育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来源与自身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是内动力往往更稳定持久。这样的结果让人思考学校的考核体制,大工作的压力,强的工作量,受限制的工作环境,是否会让体育教师进入职业倦怠期,还值得社会的关注。

体育教师生存现状来源于其现实教学中肩负的期望和责任、遇到的挑战以及遭遇的矛盾冲突等等,而这种生存现状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才是最为贴近的。体育教师在改善待遇、提供更多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制定科学全面的评价激励机制、制定更合理的体育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是所有体育教师的愿望。

四、研究结果和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欣慰地发现,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是一个有朝气,有较强的上进心,有责任感的团队,学历结构高、专业整体素质较高和政治觉悟高。有提升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 从调查结果可见: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大、压力重;在学校课时量计算和教师考核中处于弱势地位。学生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对评价考核机制有较强的想法;对现行的职称评定办法的认可度比较高;对自身职业的认识比较客观的认识。

我们希望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和各种积极措施,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希望学校领导能考虑体育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性,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外,结合“人性化”管理对策深入人心,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实现体育教师全面成长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保证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体育教师应当成为自己的创造者,应当始终坚信体育教师每天亲身经历的教学课堂是其可能获得主动发展的最佳场所,并切实赋予其自身发展,主动实现自我生存价值的真正权力,不能局限于外部支撑方面对体育教师发展所做的简单关怀。我们不能等不能靠,努力提升业务水平练好内功,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积极勇敢地面对机遇和挑战,促进我区中小学事业的进一步理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师自我发展需要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杨建云.王卓《教育科学》, 2002.1

[2] 《中学教师的需要现状和中学管理的激励策略研究》[J]施文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

[3] 《河南省城区中学体育教师生存环境调查报告》[J].刘四《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4] 《文登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的调查报告》[J].吕兵文[J].《中国学校体育》,2007.6

初中体育考核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差异性环境;教学实践

自古以来,人们强调人的人格与职业不分高低,但又有“人分三六九等”之语,显然这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或者区别的。对学生这个庞大的人群来说,自然也逃不过这个定律。学生之间的课堂接受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不可避免地有差距,这也是造成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区别的原因之一,因而在现如今的教育界,需要教育者在这样具有差异性的环境中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一、在教育者进行授课之前,对学生英语各方面进行考核,以便进行分类

教育者划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学习能力的凭借来自对学生的初步了解,因此,教育者需要在课堂授课开始前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与能力的考核,来确定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以便进行教学方案的实施。在进行考核之前,教育者要对学生讲明考核的目的所在,即对其以后的英语学习进行规划,确保本次考核达到目的,让学生可以从其现有的高度逐步提升,迅速成长。

二、根据学生考核之后的成绩划定标准线,对各个区域的学生进行分别教学

教育者在对学生考核完毕之后,应该尽快完成对考核成绩的记录,虽然以这样的考核成绩作为划分标准有失偏颇,但是也能为教育者在差异性环境下进行授课做出方向指示。教育者可将考核成绩划分为三等:第一等,成绩优秀,可见英语基础扎实,教育者可对其进行拔高,向其推荐国外书籍或杂志进行学习;第二等,成绩及格或中等,英语学习有待提高,教育者可推荐其购买英语资料,进行巩固提升;第三等,成绩不理想,教育者可为其设计或寻找基础的英语题目来打好英语基础,慢慢提高英语成绩。

三、将分别教学后的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及时进行改进和变化

教育者在进行分别教学之后,将接下来一到两个月的时间作为分别教学的考察期,考察期过后,教育者可以在学生间进行一次英语考核,并将这一次的英语考核成绩与授课伊始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分别教学的施行效果,及时进行问题解决和方案更新。

综合而言,教育者需要在授课之前进行初中英语的考核,确定班级中学生英语能力的差别,并根据英语考核的成绩将学生划分,确定教学区域,最后教育者总结教学效果,及时改进。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考核篇4

关键词: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实施建议;体系建立

Pre-Work Training System Training For Initial Teachers In Rural Middle School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ers in rural middle school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improving English teaching in rural areas. There’re the biggest amount of English teachers in China and many initial teachers start working as an English teacher every year. Helping them adopt to the new job in the shortest time is a decisive factor in building team of English teacher. Initial English teachers in rural middle school, as the new power of rural English teacher and backup of mainstay teachers, it’s important to provide them with suitable training so as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ability. Based on the pre-working training theory and foreign training model, this paper rais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e-working training of initial English teacher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initial teacher; pre-working training; implement suggestion; system structure

基于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依据和国外发达国家入职教育模式参考的基础上,对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和体系的建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建议

通过对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结合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现实情况和以上理论依据,笔者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建议给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入职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加速农村初任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教学形式多样化

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有着性别、年龄、个人人格特质、态度、教师行为、经验、个人关心事务、师资训练的内涵(如实习时间长短)、学习成绩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入职教育机构应根据初任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分层教学,使初任教师获得更具有个人针对性的入职教育培训[1]。此外,课堂教学上也应打破传统的集体大班授课,培训教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师生课堂上的互动与交流。

(二)培训机构多元化

从目前负责入职教育培训的机构来看,主要由县(区)进修学校或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垄断,由于培训机构自身性质的原因,培训机构缺乏活力,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且多流于形式。建议在入职教育培训机构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专门外语培训机构以及其他私人培训机构纳入初任教师可选择的培训机构中,教育部门只制定并给出相应的培训内容大纲及对初任教师的考试考核。

(三)评价方式规范化

中学英语教师是专业性较强的职业,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的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标准政策法规,中学英语专业水平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同样也有利于评价英语教师的包括入职教育在内的继续教育,2005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委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研制《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等级标准(试行)及培训、考核、认证体系》(Standards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in Primary & Secondary Schools, 简称《STEPSS》)[2]。虽然迄今未推出具体的标准,但作为教育培训机构及教育管理部门仍可从《STEPSS》调研中借鉴符合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评价模式。

此外,由于我国缺乏全国统一权威性的外语教师资格考试,在教师入职教育考核考试上可以借鉴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由英国剑桥大学ESOL考试中心推出的具有理论基础与实际教堂能力评测的“剑桥英语教堂能力证书”考试(TKT,Teaching Knowledge Test)对中学初任英语入职教育进行规范化考核。

二、建立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体系

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需要建立相应的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体系作为制度上的保障,笔者以问卷调查和问题分析为基础,就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体系的建立给出以下相关建议。

(一)建立入职教育制度,完善教师证书制度

入职教育是连接职前教师培养与职后教师教育的桥梁,是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中间环节。为此,国家负责教师教育的部门要真正把这三阶段统合起来,把初任教师入职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中心环节来抓。

上世纪70-80年代日美等发达国家就已在入职教育上立法,通过法规的形式将教师入职教育确定下来,这为我国入职教育体制建立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此外,在教师资格证书上,日本通过修改《教育职员许可法》将原来的两级(一级、二级)改为“专修许可证”、“一种许可证”、“二种许可证”三个等级。而美国的《霍姆斯报告》也提出了三级教师证书,即初任教师、专业教师和终身专业教师[3]。

因此,当前我国要大力推动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立法工作,从经费政策,考核制度,专业化教师资格证书等方面入手,早日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建议初任中学英语教师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入职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获得更高级别的专业英语教师资格证书。此外,还可参照语文教师从事汉语教学需获得汉语普通话等级考试二甲证书的制度,开设相应的英语口语等级考试,进一步规范并提高英语教师从业标准。

(二)加强入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从事入职教育的师资的水平对保证初任教师入职教育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从事入职教育任培训的授课教师主要来自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以及高校的教育学院。培训教师往往对一线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缺乏了解和研究,难以满足中学初任英语教师的实际需求,并在从教观念和知识结构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4]。此外,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师资队伍还存在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不稳定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当从完善考核和聘用制度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对入职教育师资队伍进行改革,建设一支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都具高水平的入职教育师资队伍,以确保初任教师入职教育质量。

(三)加强对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特点与需求的系统研究

初任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有着众多不同的自身特点,如身处经济滞后、地理位置偏僻的农村,独特的语言学科特性,以及师资队伍主要女性组成等,这些都决定了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其自身问题和需求的复杂性。但只有对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才能够在入职阶段更好的帮助他们,解决初任教师的问题与困境,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5]。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系统研究,了解初任英语教师在入职阶段的专业表现、问题与需求等,为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提供更有成效帮助与指导。

(四)建立入职教育档案袋

为确保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具有针对、有效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教师参加入职教育前对各教师基本情况进行专门问卷调查,了解初任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与内容和初任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为之建立相应的档案袋,并将随后进行的入职教育系统性记录在档案袋中,内容包括培训的机构、培训时间、培训方式、课程内容、任课教师评语以及考核成绩等,档案袋的建立不仅为初任教师延续的入职教育,同样为之后的在职教师教育提供了针对性现实依据。

(五)推行初任教师导师制

启动初任教师拜师工程,建立了导师制。为初任教师确定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导师,“师徒”双方签订协议书,由导师领教、领研、领才、领德。并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初任教师学徒期满后进行出师汇报课等,在初任教师获出师肯定后对初任教师导师进行出师奖励。导师制的建立要以相应的激励机制为保障,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能对导师制提供资金上的投入与政策上的支持,改善初任教师导师的工作条件与待遇,如减轻导师的教学工作量及行政工作事务,使导师能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专心对初任教师进行教学上的辅导;在职称评定上,导师享有优先评聘资格;在经济上,除给予导师合理的课时津贴外还可享受工资优先晋级;个人学习上,可以为优秀导师提供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等措施。此外,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导师考核机制对导师的工作质量进行严格考核,避免初任教师导师制流于形式。

(六)拓展校本教研培训

各农村中学应积极营造校本教研文化,开展校本教研。以课例为载体,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型教研活动;以课题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型教研活动;以读书为载体,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型教研活动。并且定期开展校内两课活动——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定期举行课题成果报告会、读书交流会。帮助初任教师早日融入中学教学工作。

(七)加强校际研训,建立中学协作体

农村中学各校英语师资队伍总体较偏小,且可利用的现资源不多。因此,建立临近中学协作体,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协作体内部由各校轮流统一命题,实现联考、联改,并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中考研讨会、试卷分析会,交流经验,交换信息。校际研训能够实现现有有限资源的互补,帮助初任教师获得迅速的成长。

此外,鉴于偏远山区中学几乎都是青年英语老师的局面,应促进资深英语教师的校际间的流动,并确保边远中学初任英语教师入职的第一年有资深教师的教学引领。

(八)鼓励职前师资培育院校参与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

目前,我国职前师资培育院校很少直接参与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更多的经费和人员保障;二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师范大学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松散,造成与中小学沟通的困难;三是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的激励与支持。[17]职前师资院校参与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与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接触,师资培育院校可以了解中小学一线教学实际情况及需要,完善初任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模式。总之,师资培育机构参与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不仅有助于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能促进师资培训机构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九)建立科学合理的入职教育课程体系

对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主要是通过入职教育课程来实现的,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入职教育课程体系,为初任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促进其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入职教育课程体系决定了入职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直接影响着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质量。科学合理的入职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应明确初任教师入职教育课程设置目标;其次,要根据初任教师的需求,提供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的菜单式课程选择,合理安排各各课程的比重与进度;最后,在课程内容上要有实效性有针对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能切实解决初任教师的问题,同时,课程内容还应具有前瞻性和延续性,不仅要能帮助初任教师应对未来可能遇见的问题,还要为初任教师今后的在职教师教育奠定基础,促进初任教师向反思型、科研型教师的转变。总之,科学合理的入职教育课程体系是确保入职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十)开发入职教育教材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和最直接的具体体现形式,也是课程内容的核心。而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主要是通过入职教育课程来实现的,因此,教材对入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具有直接的重大影响。当前在我国,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都没有统一的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教材,入职教育教材的开发仍处于空白阶段,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开展多以抄笔记或发复印资料的形式进行,入职教育课程实施的缺乏具体保证,并造成培训教师与初任教师课堂时间上的浪费,进而影响入职教育教学质量。对此,我们应从初任教师的困境与需求上入手,开发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教材,特别是英语学科教材的开发,以减轻培训教师的工作量,节约其教学时间,同时初任教师也能通过教材高效有序地获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总的来说,入职教育教材不仅决定着入职教育的质量,同样是入职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的体现。

三、 结束语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而要抓好中小学阶段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要要一支数量适当、质量合格、结构合理、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6]初任教师作为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入职阶段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而且也是一个充满困难和考验的过渡时期。它不仅决定着初任教师是否会在教学领域内继续工作下去,而且还会在教学的有效性、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职业持久性等方面对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产生长久的影响。为此,对初任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入职阶段的专业发展特点、需求与问题,并据此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协助与辅导---入职教育,使其顺利度过这一艰难的职业生涯阶段,是目前在教师教育领域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并须重点解决的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曾德琪.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举措——美国“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J].外国教育研究,2004,(4)

[2] 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3: 64-69.

[3]Veenman, S. 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1984,vol. 54.

[4] 孟洁.新教师入职教育新途径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4)

[5] 江丽莉.幼稚园第一年教师的专业成长[A].教师权力与责任[C],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5,340-341

[6]杨秀玉.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9,(6)

作者简介:

姓名:赖康生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4年12月29日 籍贯:江西赣州

单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职称:助教 学历:硕士研究生

初中体育考核篇5

体育课成绩纳入毕业总成绩

09年起,初中生平时体育课成绩也将作为学生升级、毕业总成绩的一部分,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及时按学期填写登记。学校每学年核定登统一次,记入学生个人学习成绩档案,并报区县教育局备案。

体育课出勤计入学年成绩

体育课成绩考核评分内容包括四部分,其中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占10%、体育健康专题知识占10%、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占50%、运动技能占30%,四项分数合计最终得出学年成绩。

体育课成绩评定以每学年为一个周期(九年级除外),学校应将全部项目有计划地分配在两个学期内。其中必须包括田径类(短跑、耐久跑、跳高、跳远),体操类(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球类(篮球、足球、排球等),民族传统体育类(健身拳、健身棍、对练等)和韵律体操、舞蹈(集体、民族、民间)等。学生须考核的运动项目每学期不少于4个、每学年不少于8个。体育健康专题知识每学年评定1次。

特殊学生可免修免考体育课

学生免修体育课,由学生本人及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必须经区县级以上医院证明方可免考体育,学校在学籍簿上注明免考原因,不评定体育课成绩。学生因某种生理缺陷或疾病,不适宜从事某些体育项目的学习与锻炼,可申请单项免修、免考,并在成绩表上注明。但不能因某项成绩不佳而申请单项免修、免考。

凡因正当理由未参加考试或综合评定体育课成绩不及格时,可对未考项目或影响成绩的主要项目申请补考。

健康测试每学年必须完成五项测试

从09年起,天津市初中七至九年级学生每年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价结果,将纳入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总分。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应包括形态、机能、素质三个方面五个测试项目,即: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指数、耐力素质、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每个学年度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必须完成五项,按四个等级划分,两个学年度测试成绩总和纳入学生毕业考试总分计算。

新闻深读坚持多元化评价学生

天津市教委体卫艺处负责人表示,《规定》是评价检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此次科学设置升学体育考试科目及其内容和方法,将平时体育课成绩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结合,是构建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的一次有益实践。各学校要保证体育课时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

违规操作取消教师资格

市、区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阳光体育运动的督导与检查。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擅自以任何方式虚报或更改学生实际测试数据。市教委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测试情况进行抽测,凡在抽测中查出成绩不符的学生超过测试总人数15%时,则原测试成绩一律无效,重新组织测试。

初中体育考核篇6

摘 要:从美术科目入手,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初中德育创新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契合性进行了探析,并就初中德育创新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德育创新;美术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期,而道德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应被渗透到基础教育阶段各个科目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德育创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是每个科目教师的重要职责。而初中美术课程,以艺术的形式向初中生展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既具有美育功能也具备德育价值,这对德育创新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核心素养概述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核心素养描述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本地位。根据此文件的阐述,核心素养是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含德育素质、社会责任等九大素养。德育素质在核心素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将德育素质的培养和德育方法的创新融入课堂教学中,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二、初中德育创新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契合性

“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相符,然其力可渊函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从鲁迅的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德育和美术是相辅相成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是我国青少年应该具有的两大基本素质,将道德教育融入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是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美术作为一门开放性、启发性的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美术作品,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为德育的实施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创新,对于扩大课堂知识容量和提升德育成效均大有裨益。因此,初中德育创新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初中德育创新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

1.在作品讲解中渗透价值观念

初中美术课程中,丰富的美术作品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深化对美术作品的讲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和挖掘作品背后的精神、思想层面的内涵,对于提升其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欣赏一些艺术家的现代建筑作品时,笔者不但将这些建筑作品的设计意图进行了分析,还对艺术家进行了介绍,对艺术家对未来世界的设想和期待进行了描述。同时,笔者还结合实际,向学生讲述了一些与建筑作品有关的科技故事和人文故事。如此一恚学生的眼界大大拓宽,对未来的建筑、科技、艺术、文化发展充满美好的期待,这对其正确世界观的树立和主人翁意识的形成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在美术欣赏中融入精神熏陶

美术欣赏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将接触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而其中不乏蕴含深刻思想和崇高道德的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接受崇高精神的熏陶,不失为德育创新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学习民间艺术内容时,我们不但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或当代民间艺术家们的杰出绘画、手工艺、雕塑作品,还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应艺术家的照片与生平,并搜集与艺术作品相关的史料、传说等,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艺术作品,深刻地领略民间艺术的魅力,同时被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淳朴、善良、坚毅的品质所熏陶。

3.在美术实践中培养优秀品质

德育创新不应仅停留在理论上,也应与美术实践相结合。因此,美术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来渗透德育,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养成优秀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例如:在国庆节、劳动节等节日,学校可开展一些主题美术展览活动,通过展出与主题相关的绘画、摄影、雕塑等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内涵,并体会其背后的道德含义。此外,学校还应有计划地组织绘画、摄影、手工作品征稿和竞赛活动,并评选出优秀个人和班集体,借此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其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德育价值。初中美术教师应在充分认清美术课堂教学与德育创新的契合性的基础上,将德育与作品讲解、美术欣赏、美术实践等教学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然而“教无定法,贵在实效”,核心素养背景下,究竟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还需初中美术教师不断摸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5(9):17-18.

[2]魏国海.初中美术教学如何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3(4):58.

[3]单玲燕.同德谐美,共享双赢: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4(89):177-178.

初中体育考核篇7

为认真贯彻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全面完成我市控制辍学工作目标,经市政府研究,现就全市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以下简称“控辍”工作)提出如下考核奖惩办法:

一、考核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苏政发[2003]135号)、《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的意见》(苏教基[**]20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的意见》(邳政发[**]109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个人承担的控辍工作责任,依法行政,严格奖惩,确保我市能实现分年度控辍目标,确保每年高标准通过省级验收。

二、考核对象和内容

根据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苏政发[2002]66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号)等文件精神,主要考核市政府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各中学、教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贯彻义务教育法、切实履行依法控辍工作职责、完成控辍工作目标和质量情况。

三、考核目标

(一)达成目标

1、小学:从**年起,在校生巩固率、毕业生升学率均为100%,全市实现辍学率为零。

2、初中:**年,年辍学率控制在O.8%以下;**年,年辍学率控制在0.4%以下;2007年,年辍学率为零,全市初中实现无辍学。

3、根据市政府控辍工作三年规划,在规定的年度内创建成“无流生镇”、“无流生校”。

(二)先进目标

1、初中学校年辍学率提前一个年度达到控辍考核目标。

2、比市政府原定计划提前一个年度创建成“无流生镇”、“无流生学校”。

四、考核办法

(一)每学期初(每年3月、9月初),各中学、教办将控辍工作自查情况报镇义务教育执法领导小组,镇政府组织复查后报市教育督导室。

(二)市教育局、市教育督导室每学期对各镇政府、中学、教办及市直学校进行一次专项考核(每年3月、9月份进行);学期中间,市教育督导室将采取不定点、不定期方式抽查考核;年终,市教育、财政、监察等部门将进行综合达标考核评估,并请市人大予以监督(具体考核细则由市教育局制订)。

五、奖惩办法

经考核评估,按市政府序时进度创建成“无流生镇"、“无流生学校”单位分别奖励10000元和5000元;未完成“无流生镇”、“无流生学校”创建任务、但不低于全市年度控辍目标的,给予“黄牌警告”,限期完成,并罚2000元;未完成创建计划,且低于全市年度控辍目标的予以“一票否决",并处3000元罚款。全市各镇2007年必须无条件达到无流生镇。

所得奖金,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各得20%,其余部分用于奖励相关人员;所交罚金,50%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50%由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承担。

凡经考核被列为“控辍重点管理单位”和受“黄牌警告”的单位不能评优、评先,镇、中学、教办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镇长不能评优、评先、晋级、晋职。凡连续2年被列为“控辍重点管理单位”、“黄牌警告”、或受“一票否决”的,其单位主要负责人自动辞职或予以免职,已获得的相关荣誉称号予以取消。

对因体罚学生、排斥差生、不让学生参加中考、管理混乱导致学生辍学的单位及有关责任人,由市教育局视情节轻重予以纪律处分或追究法律责任。对在控辍工作中不予配合、履职不严、推诿扯皮的有关部门及责任人,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六、资金来源

初中体育考核篇8

关键词:培养;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虽然新课改后教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也做出了很多改变,但是一些学校的初中历史教学依旧没有起色。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多学生开始出现偏科现象,九门功课同步进行更容易让学生偏向于在不知不觉中有了选择心理,根据目前的学科特点来说,很多学生会偏向理科,觉得文科特别是初中历史枯燥无味,没有意识到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培养学生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一、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意义

新课改以后,我国各学科的学习难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顺应这种变化,教师开始进行科目式教育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并加强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学科特点找到合适的具有一定特点,吸人眼球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达到学生课堂效率提升的目的。初中阶段安排历史教学是基于我国国情和对学生个人三观培养的基础上的。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历史,对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在课堂中融入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培养就尤为重要。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我们都知道,很多学生之所以成为国家的未来的栋梁,是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他们有着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基础。但是,这种个人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初中历史的改革教育就是在学生最容易接受知识熏陶的时候,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对青少年的教育十分重要初中阶段正是懂事又懵懂的阶段,很容易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从而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在课程繁多、任务量重的初中阶段,初中历史这种具有感情及故事情节的学科就很容易打开学生心目中的世界,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国家发展历程的不易,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开始萌芽。

二、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问题

(一)太过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学校甚至教师将考试成绩看做教学考核的唯一标准,将成绩至上作为办学教学的原则。国家推进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培养是要从根本上让学生爱国,提高素质,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单单只是为了文字知识的死记硬背。而这种传统的唯成绩论的教育方法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初中历史教育的初衷。

(二)教学形式保守且僵硬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传统的寓教于学已经达不到教学要求的深度,教师不再仅仅传播知识、讲解知识。传统的学习生活是十分枯燥的,不仅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教师也会觉得心力交瘁。所以教学生活化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初中历史这样贴近生活的学科,更需要注入生活的血液。但是,在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课堂节奏紊乱、教学进度慢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

(三)学生对初中历史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初中虽然不及高中紧张充实,但在这个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语数外等主要科目所占比例居多,而相较于物理、化学、生物这种理论性学科,初中历史又显得过于简单,所以学生不能对初中历史这一学科产生正确的认识,很容易导致偏科现象的出现。

三、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学校改变学科考核策略针对初中历史这一学科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下,现阶段一些教师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关心的并不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收获什么,学到什么,而是期末考试得了多少分。可以说,这种教育形式使分数成了学生更加重视的方面。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改变考核策略的方法,让学生重新了解初中历史,如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起制作一部情景剧,或者制作访谈节目来批判讽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事件或者还原某一事件的原型,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演形式、表演过程及产生的现实意义,现场打分并一一点评,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考核过程中的优点或不足。此外,学生在准备剧本以及排练的过程中也能够亲身感受到我国发展历程的不易。

(二)教师要不断摸索创新型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既然知道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弊端和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教师就应该身先士卒,积极查找应对策略,摸索新的教学模式。比如,人教版教材中关于一些具有丰富含义的语句学生不容易理解,也不能体会到我国先驱者面临的艰难处境。这时教师可以提前备课,将一些不易区分的战争分模块总结,然后运用多媒体立体化或者剪辑相关视频供学生观看,这样一来,就能快速地把学生代入当时的情境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对我国发展历程的含义,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深度。此外,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很多事件发生的时间及目的等,并且这些时间点及目的是很多考试中的必考内容。所以,在这一方面学生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低就显得尤为明显。关于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等细小、繁多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进行展示,还可以将这些图片配以适时的背景音乐,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被带入到事件氛围中,也能够在自己的记忆基础上加深对每一个事件发生的知识点的记忆,其时空观念自然会得到提高,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培养。

(三)尊重学生主导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讨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在心智发展不成熟、对社会环境不了解、价值观人生观未完全稳定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舆论带跑,对学生的心智发展造成影响。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要及时掌握时事热点,关注热点新闻,并观察事态走向,引导学生对事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至于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误解,在引领学生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程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要思维定式,特别是像历史这种有些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课程,运用思维定式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不仅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很容易产生一定的挫败感。所以活跃课堂氛围对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在讲解时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某一种做法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例如,教师在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可以提出如果当时的清政府足够强大,会不会造成之后洋务运动的性质有所变化。如果教师觉得自己的问题在探讨过程中得不到一个准确的答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该问题展开历史辩论赛,辩论的正反方由不同小组的学生组成,其他学生作为评审,给出最终的评判结果。这样的授课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这样的做法也使得学生占据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建立良好的历史学习观念和认知理念有积极作用。

(四)学生要加强对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认识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是不可离分的整体。在学校和教师都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出改变的同时,学生也应该对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是主动转型也可以是外力推动。主动转型即学生自己试着了解初中历史这一课程,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观看视频、课本预习等方式,提前了解下一节课程的所学内容;外力推动即学校通过开展主题讲座、游园、参观等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初中历史并对其加深了解。当然,这样的方式相对于教师授课来说很简单,有些教师可能会觉得其占用时间长,只有正常的课堂授课才能够加强学生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建设。其实恰恰相反,这样的方式反而让学生以亲身行动、亲身经历的方式更快地清楚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明白为什么国家会如此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对我国国际历史和本国历史发展的认识有什么影响。

四、结语

上一篇:全球生态现状范文 下一篇: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